首页 > 历史.地理 > 洪业:清朝开国史TXT下载

洪业:清朝开国史

作者:魏斐德(清)
栏目:历史.地理
类别:古典
大小:1.80M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第一章 北部边防


导言

游骑不听能汉语,
将军遂缚作蕃生.
配向东南卑湿地,
定无存恤空防备.
念此吞声仰诉天,
若为辛苦度残年.
凉原乡井不得见,
胡地妻儿虚弃捐.
没蕃被囚思汉土,
归汉被劫为蕃虏.
早知如此悔归来,
两地宁如一处苦.
缚戎人,
戎人之中我苦辛.
自古此冤应未有,
汉心汉语吐蕃身.
白居易:《缚戎人》.

1368年明朝的建立,与将蒙古人赶出中原及在长城以北实行军屯是密不可分的,①明朝从建立之初,直到17世纪灭亡,始终高度重视北部边防.②1371年,明太祖曾说,日本、朝鲜和安南只是蚊虫而已,北方夷狄才是最危险的心腹之患.③为此,明太祖建立了一支300万人的庞大军队.他们分为三个部分:京卫、上十二卫亲军和地方卫所①.

导言完
--------------------------------------------------------------------------------------------------

第一章序注解

①薛虹:《明代初期建州女真的迁徙》,第52—54、56页;杨旸:《试论明代辽东都司卫军屯田制》,第13页;曲瑞瑜等:《清入关前对东北的统一》,第112页;田村实造:《明代满蒙史研究》,第74—75页;D.波克蒂罗夫:《明代东蒙史》,第11—14页.查尔斯·O·贺凯认为,"明王朝的创业者完全没有意识到中国人征服北方游牧民族的决定性意义."由于满族不是游牧民族,所以贺凯声称,1368年以后,"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冲突不再是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了."查尔斯·O·贺凯:《明朝的兴起及其制度变迁》,第2页;又见兰德彰:《蒙古统治下的中国》一书《前言》,第18—19页.16世纪20年代,士大夫祝允明曾说:沿海之民及以皮毛为衣者,虽人立而行,非我同类.其人皆自相联结,抚之则如"蜂蚁",弃之则如"獍枭"(成年后便忘恩负义,吃掉自己的父母).克里斯琴·默克:《祝允明与苏州的文化贡献》,第441—442页.许多汉族人对蒙古人或定居中国的中亚人总是怀有戒心,唯恐其危害中国.亨利·塞路易斯:《明朝反对定居在中国北方的蒙古人吗?》,第136页.

②1369年明太祖分封宗王时,将封地设于北方,使为藩王,从而沿明朝边境构成一道屏障.这是明朝防御北边的最初措施.爱德华·L·法默:《明初两京制度》,第74—75页.

③罗荣邦:《和平与战争的政策和决策问题》,第52—53页;又见弗雷德里克·W·莫特:《1449年的土木之变》,第272页;法默:《明初两京制度》,第12页;吉斯《明代的北京》,第12页;亨利·塞路易斯:《明代甘肃地区的蒙古人》,第330页;兰德彰:《前言》,第14—15、17页.明太祖的民族优越感是人所共知的.虽然他从前也承认元朝为正统,但1367年11月北上时,他檄谕北方人民曰:"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治天下者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淤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明实录》洪武朝第二十六卷,第10—11页.

①卫是遍布全国的地方军事单位,每卫5600人,下属五个千户所,各1120人.每千户所又下属十个百户所,各112人.守御千户所设于冲要之地,每所1128人.应当指出的是,卫所制度使明朝能在战争频仍的14世纪将庞大的军队分散于全国.罗梅因·戴乐:《明王朝的社会来源》,第1—3页;艾尔伯特·詹:《明朝衰亡》第四章;罗伯特·B·克劳福德:《张居正的生平与思想》,第45页;埃尔文:《古代中国的模式》,第91—100页;黄仁宇:《明代的税收与财政》,第64—66页.

--------------------------------------------------------------------------------------------------



第一节 明朝的卫所制度(第一章北部边防)


卫所是明太祖称帝前在南京创建的,是明朝军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这种制度是模仿北魏隋唐的府兵制、又吸收元朝军制的某些内容而形成的,属于自给自足的军屯类型②.最初,每个军士受田15亩以维持生活.1365年,长江中游一些惨遭战火洗劫的地区被辟为军屯区,每个军士受田50亩,给耕牛农具,并免其田租徭役.这种制度,使各地卫所军士在明初25年中,每年都能生产约3亿公斤粮食,足以供养100万军队,从而使朝廷无须从国库按月拨发粮饷便能维持一支庞大的边防力量.③

卫所军士皆由身份永远不变的世袭军户充任.卫所军官也世袭其职.这样,卫所制度一方面表现出朝廷有决定其臣民之身份的权力,同时也展示出封建化的巨大潜力.④世袭的军士会因其身份相同而形成牢固的个人联系,因此必须尽力防止将领与军士的关系过于紧密,并对整个军队组织加以严密的行政控制.各卫之事务由三司分掌:都指挥使掌兵,此外有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所有军户的户籍皆由五军都督府管理,军队调动权则在兵部文职大臣手中.当卫所军队被征调作战时,其军士便脱离了卫所军官,由都督府指定的总兵官统领,而总兵官则向通常由朝廷大臣出任的统帅负责.①

要使这种精心设计的自给自足的军事制度永久存在下去,必须维持世袭军户的素质和义务.但15世纪后期,意味着该制度走向衰败的不祥征兆却出现了.朝廷中某些贵戚官僚开始驱使军士建造寺庙和宫室.②不久,地方将领也把军士变为劳工,或向他们"卖闲",每月交纳200钱就可免除军事训练.这样,卫所军官便成了有利可图的职位.于是,商贾子弟纷纷重金行贿,求得此职以饱私囊,或将家奴登入军籍,借此来贪污军饷.有些军官甚至割占军屯土地,强令手下军士像农奴一样为其耕种.③大量军士因得不到军饷又遭受如此剥削,而极力摆脱军户身份.据史载,至16世纪初,一些卫所的逃亡军士已达其总数的80%,许多边地驻军也只剩下兵力的一半.①军官奉命出兵时,只好临时雇用矿工和盐工充数,或招募辽东、陕西的雇佣兵,而这些人与他们要去镇压的乱民常常出自同一社会阶层.②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