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洪业(免费典藏版)

_13 魏斐德(清)
②《贰臣传》第十卷,第29—31页.在接受清廷的宽赦之前,唐通在一片石被图赖这位攻陷过松山的英雄所战败,《清代著名政治家评述》,第98页.
③《世祖实录》第七卷,第81页.信送出之日为1644年9月6日.
④同上书第八卷,第96页.1644年10月15日,唐通投降的消息传到了北京.
①《明清史料》丙编第五本,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4页.
--------------------------------------------------------------------------------------------------
第九节 抵抗活动的再起(第六章清朝统治的建立)
1644年6月,金砺平定了天津附近的一场起义;但到了10月份,起义在这里又爆发了.这时的提督军务、巡抚是雷兴.当忠明分子李联芳发动起义后,雷兴采取了残酷无情的镇压手段.但尽管李联芳不久就被追杀而死,起义却一直蔓延到天津东部的沿海地区,在"梨瓜张三"(即张承轩——译者)的领导下,声势日益浩大.首先派往这个"势如鼎沸"之地的一支正红旗军,全军覆没了.但雷兴随后又从保定引来了增援部队.这支"重兵"到达后,以武力控制了这一地区,逮捕了嫌疑犯,严刑拷问各支"贼党"的首领姓名.每当不幸的俘虏们(他们往往被刑讯致死)供出了一个"贼营",就立即派军前往屠杀,掠走妇女与牲畜,无一幸免.雷兴的"平定"是如此的残酷,以致朝廷中的主张招抚者不由得又加强了活动.最后,天津的官员受命制止士兵的劫掠.至此,起义大致上被平定了.②
在更南的山东地区,最初已在乡绅领导下得以抚平了,但随后又爆发了抗清斗争.已经效力于北京的淄川名流孙之獬,在回到家乡时被农民起义军杀死.这些起义军洗劫了这个富庶的地区.50000454_0366_0①当李自成的前部将赵应元攻占山东中部的青州并把降清者处以极刑之时,曾经促成孙之獬与其他重要乡绅归降的巡抚王鳌永,也被杀死了.②新任巡抚方大猷(原文误为方大献——译者)发现,当清朝在衮州的统治风雨飘摇之际,即使是北京豪右领导的、由乡兵义勇精心组成的保安系统,在镇压地方起义时也同样软弱无能.③当方巡抚率领乡军进攻结垒于嘉祥的运河附近的满家洞的反抗者时,他发现义军的堡垒是如此众多、如此坚固,以致在没有朝廷的援助时就无法扫平.而朝廷,至少在他看来,是忽略了他的请求.他抱怨说:"臣无饷、无兵、无马,屡请未下,力不从心."④当然,他又赶快向朝廷表明:"职虽手无一兵,亦勉力招募技勇,相与犄角,务伐狡谋."⑤但乡军是步兵而非骑兵;而任何人都知道,大部分"贼寇"害怕骑兵.因此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朝廷命令李化熙指挥的一支山东骑兵部队转头增援.这时李化熙是陕西总督,身在潼关.⑥
由于"擎天王"李文盛领导的2万满家洞起义军对附近的大运河构成了威胁,方大猷便向河道总督杨方兴求援.杨方兴立即得知了方大猷的报警,并明白方巡抚对危险的估计毫不夸张.他认为,威胁已如此严重,唯一可靠的办法是立即进"剿",然后再加之以"抚",实行赦免;朝廷对此已无须再加讨论了.根据自己的总督权力,杨方兴立即去向北直隶的守备军借调700名汉人骑兵.在等待骑兵到来的同时,他又派了探子去侦察满家洞的义军防务.①
杨方兴花了一个多星期征集士兵.10月10日左右,一支马步混合部队由沂县向北进发.沂城是驿道与运河之间的一个驻防城镇,处于杨方兴的管辖之下.在进军途中,他又从乡兵中得到了新的增援,这样,当到达满家洞并开始进攻起义军之时,他们已是一支很庞大的军队了.清兵装备了弓箭,用以对付起义军的长矛绰绰有余.方大猷是正确的:在帝国骑兵的冲击下,起义军四散溃逃,又被四周埋伏的部队逼回山上,在弓矢下死伤数千.有时,某些较大的团伙仍然在顽抗,但多数情况下起义军化整为零逃回各自的营中,所以官军不得不逐一清剿.起义军企图逃入深山,许多人确实也带着马匹粮草逃走了,但另一些人则在截击中被消灭."擎天王"就是这样死的,他离洞后身中三箭而亡.还有些人向那些"集"(堡垒)中的某一个逃去.清军通过盘问乡约,发现了其中的两个,即大义集与合义集,并将之包围起来.杨方兴的军队一个接一个地加以扫荡,总共攻占了28个集,杀死了成千上万的起义士卒.那些交出了武器战马的投降者,据称是"改邪归正,各归旧业"了.大约还有万余起义军在其他地区活动,但是乡勇正在平定他们.到了11月21日,杨方兴令其部下停止焚烧村庄.①
与此同时,叛乱已蔓延到了中部与东部.在青州,忠明分子打出了弘光皇帝的旗帜.尽管李化熙不愿让其人马从与大顺军对抗的前线调回,但最后朝廷仍决定接受方大猷的建议,为之提供增援.②1644年10月16日,和讬率领的一支精锐的满洲骑兵,和李永芳的儿子李率泰统领的汉军正蓝旗旗兵,受命从宁远驰援山东.③在12月中,他们在青州进攻杨威和秦尚行,在高密进攻张舆,在章丘进攻丁维岳,都取得了重大胜利.④到了1645年2月,这些新的驻防军消灭或击溃了兖州北部的大部分起义军,迫使其转入地下,或越过省界进入了北直隶南部.⑤
北直隶南部一直被视为一个尚未平定的地区.该省的这一部分处于河南山东之间,几乎接近了黄河.从经济上看,它构成了两个相邻省份商业区的一部分,而不是河北的商业区的一部分.①大名府坐落在黄河平原腹地,与那些忠明的、与南明有经常联系的河南义军营寨非常接近,与多次被大顺军占领的山东也相距不远.②在1644年夏季,赵二良(他后来得到了河南义军首领苏子兴的支持)领导的一支忠明部队占领了大名;同年8月,在清军控制了这座城市以后,它仍遭到数千大顺军队的威胁,一度还被攻占.③正如当时负责收复这一地区的清军将领所言,这里没有可靠的官员负责防务;没有战马与供给.所以,如果没有真定从北面支援,便无法镇抚民心以控制这一地区.④
北面真定府诸县处于犬牙交错、群山重叠的太行山区,在清人征服的第一年夏秋时节,这里的"民心"相当动荡不安.赞皇、井陉、获鹿和灵寿等县镇的官员报告说,"奸宄顽凶",啸聚山头,抢走牲畜,掠走妇女,杀害行人,还不时攻打县府.⑤井陉——由此可经固关抵达太原——在8月3日,千名官军进剿山区后,恢复了安全.然而到了9月4日,探马便向保定的兵备道署报告说,百姓声称看到大顺残部和"流贼"越过山西省界,正在通过真定地区.这些报告很快得到了证实,一位由姓刘的军官所指挥的2000名大顺义军正屯驻于真定.①显然,保定的巡抚没有给井陉县官以必要的警告(平山等山区的许多乡绅已在此寻求避难了),因为9月21日,当一支声称是固关官军的部队叩门求进时,知县便打开了城门.这支部队来到县衙之前,突然拿下了县令,并杀死了县吏和一个游击.原来,他们就是来自真定的大顺军队.如今他们不仅控制了真定,而且也控制了固关与井陉县府.②在得知了北京与山西省会的干线已被义军占据之后不到两周,朝廷又收到消息说,山东的义军已同河南忠明武装领袖苏自兴联为一体了.自封为将军的王鼎铉率领所谓的"大元军"已攻占了内黄,席卷顺德、广平和大名,势如燎原之火.③如今,河北西部与南部都成了危险地区,显然已是采取紧急措施的时候了.
多尔衮任命王文奎(原作沈文奎,误——译者)为全面负责戡乱的保定巡抚.在一开始,王文奎就明确表示不同意"招抚"政策,即招诱起义军投降并给予赦免和奖赏的政策.1644年11月,他呼吁"剿抚",并争辩说,西部与南部的形势已变得如此不可收拾,以致当地县官完全落入了"贼寇"的控制之中(这些"贼寇"许多已被赦免过).这些县官是如此地软弱与恐惧,以致不敢派人到保定求援.只有对这种"暴匪"实行坚定不移的暴力镇压政策,才能重新得到地方官员的支持;否则的话,"暴匪"将继续控制着乡村.①
刘余祐是只杀首恶、安顿胁从的"能抚"政策的倡导者,他反对王文奎的主张.12月3日,他向多尔衮呈上了一件充满指责之语和谄媚之词的奏折.他指责一些官员"谬承上眷";而他自己则"矢捐顶趾,酬报天恩",正为平定问题与同僚"朝夕密议".最重要的是不能惊慌失措.至今,河北中部正在得到平定,大名的法纪与秩序正在一乡一乡地得到恢复.固然,真定的一部分被起义军占领了;但情况并不如某些人谎报的那么绝望.轻率地命令地方官变招抚为剿灭,只能使更多的良民转而支持起义军,这正中其下怀;而良民在被逼之下将尽成"贼党".唯一明智的而且在过去卓有成效的政策是,对大小起义首领晓以福祸,"令其解散归业";他并不否认,对某些暴徒来说,劫盗就是其唯一的职业.对这种怙恶不悛者加以诛除是完全必要的;但还有许多名为叛党的人仍有自新的可能,能够重作良民安居乐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升平打下基础.②
刘余祐说局势正在改善,反对惊惶失措,这无疑是对的.但实际采取的措施,却是"剿"、"抚"并用,软硬兼施.例如,王文奎便主动采用软化政策,说降了本地"贼党"首领赵崇阳.赵崇阳给了王文奎巨大的帮助,使他得以缉获或斩杀了其他土匪头目,找到武器的藏所,扫灭了罪在不赦者,并使其他人还乡重操良民旧业.③另一方面,真正的政治性的起义军则被严厉镇压.两名保定人赵建英和钱楼,立了一位皇帝,并任命了一批"伪"官.他们遭到了镇压,并连同其下属均被无情地剿灭了.①
然而,真定的战略意义决定了它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由于这里的起义军控制着固关,派去收复赞黄的士兵就被命令在整个这一地区发动一场大规模剿灭的战役.其指挥官于成龙(原书误为丁成龙——译者)确实招抚了几个义军首领.但可以相信,控制这些零落分散的山村的唯一长远之策,就是对敌人实行严厉打击,并沿主要道路设置墙障关卡,检查过往行人.然而,官军只能在白天控制大路.时人赵恒夫有诗曰:"百里长墙拦贼马,绿林昨日绕官衙".②真定一直是一个动荡不定的地区.在后来的许多年中,这里还不断出现镇压山中义军的军事活动.③
在该省偏远的南部,主要采取的也是强硬的镇压政策.总兵王景、给事中邱茂华征集了一支军队.然后,他们扩大了赦免范围;但他们仍然得到了剿灭的命令,一大批人遭到了杀戮.这个地区惨遭破坏——"所过之地,目击市舍焚毁、遗民无几."当军队经过大名之后,大部分地区的民舍化为废墟了.④王景的军队进行了决定性的打击,持有"天定"印玺与旗帜的刘守分等起义将领被处死.然而,苏自兴等许多起义者,却逃到了河南,等待有朝一日卷土重来.⑤但是不久,河北的南部与西部诸府重新落入了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开封与太原间的交通线也重新被打通了.更重要的是,由于山东与北直隶在1644年11—12月间已暂时平定,因而政府得到了机会,可以集中兵力对西安的李自成发动一次决定性的打击了.
第九节完
--------------------------------------------------------------------------------------------------
②金砺和雷兴的事迹见《清史稿》本传和《文献丛编》第三辑,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52—53页.
①《贰臣传》第九卷,第27页.
②同上书第一卷,第16页.
③方大猷,浙江人,1637年进士,也是曾为李自成效过力的明朝官员之一,南明因此将他定入逆案.所以,他不可能返回本省,只得留在北京,加入了多尔衮的政府.他被授任盐法道,然后随侍郎王鳌永招抚山东,8月被擢为该省巡抚.《贰臣传》第十二卷,第9—11页.
④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79页.正如方对他的上司所解释的那样,山东的离心倾向是如此之强,以致官兵刚从一个"平定了的"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原地区便又爆发了动乱.除非向该省多派兵力,否则要控制该省是不可能的.
⑤《明清史料》丙编第五本.上奏的时间是1644年10月1日,见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74页.
⑥《明清史料》丙编第五本.上奏的时间是1644年9月23日,见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78页.
①为了避免北京出现与主抚派意见对立的主剿派,杨允诺"贼匪",只要他们"纳马匹、纳器械、塞其洞穴、毁寨撤营",即可招安.尽管清兵设法让那些放归故里的战俘充当传声筒,广为传播朝廷的赦免允诺,但"招抚"仍然只是一个动摇不定的政策.杨方兴坚信,任何起义军都不能赦免.他认为,"屡抚屡叛,视若儿戏……必非一抚所能收拾者也.职一莅任,即思先剿后抚".《明清史料》,甲编第一本.上书的时间为1644年10月1日,见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75页.
①《明清史料》丙编第六本,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75—77页.
②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80页.
③《世祖实录》第八卷,第96页.李率泰是李永芳的二儿子,与清朝公主结婚,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484—485页.
④《世祖实录》第十一卷,第136页,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12页.
⑤《世祖实录》第十三卷,第148页.满旗与汉旗人派往山东与河南驻防,标志着前述八旗驻防制度的开始,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14页.多尔衮主要依赖汉军旗人充当山东文官人选.1644与1649年间,有14人被委以该省的按察使和税使,其中有9人是汉旗旗人.在济南府,1644与1648年间的五任府丞中,有3人是旗人.该府6县的24名县官中至少有6名是汉旗旗人.奥克斯南:《马背上的统治》,第93页.
①这也许是"高等级行政区划分"的结果.根据施坚雅所说:"将直隶的一部分远伸向这一中心地区的南部,其后果之一,是割裂了位于两省之间的开封和东昌两府的都会与区镇贸易体系,并把大名府(直隶之南部)的乡绅豪强的利益与直辖省而不是与河南或山东紧密联系起来.该省是大名商人的利益之所在."施坚雅:《城市和地方等级体系》,第343页.
②1640年,"土贼"袁时中起事于饥民之中,即是突出的一例.袁本人来自大名,但是他率领的"土贼"劫掠了整个河南北部,并参加了尔后杀死他的李自成的部队.佐藤文俊:《明末袁时中之乱》.
③程定恒:《大名县志》第十二卷,第16页,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65页.赵二良是一个土匪,他的忠明思想是后来产生的.在他举起弘光旗帜起兵不久,即杀死了一名乡绅领袖和100多名县官属吏.于是,清丰知县组织了乡勇以抵击赵的进攻.起义后来被总兵土国宝所镇压.关于大顺军的进攻,见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67页.
④《明清史料》丙编第五本,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68页.
⑤《明清史料》丙编第五本,时间是1644年10月1日,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65—66页.
①《明清史料》丙编,时间是1644年9月9日,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69页.
②《明清史料》甲编第一本,时间为1644年9月23日,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69—70页.
③《世祖实录》第八卷,第95页,时间是1644年10月8日.
①《明清史料》丙编第五本,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66页.
②同上书,第67页.
③沈文奎的传记见《清史稿》列传第二十六,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61页.
①《世祖实录》第二十卷,第8页.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61页.
②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63—64页."绿林"指土匪或歹徒.
③例如,1648年秋,鲁国南的官军消灭了一支打着明王朝旗号的起义军,见《世祖实录》第四十六卷,第461页.上奏时间是1648年9月23日,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67页.
④《世祖实录》第八卷,第95页.
⑤直至1656年,顺德地区始终没能得到清的完全控制.本府官军"掘壕挖沟,周围七里,弭盗安民,地方赖之".乾隆版《顺德府志》,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70页.
--------------------------------------------------------------------------------------------------
第十节 李自成的最后失败(第六章清朝统治的建立)
多尔衮计划用三支不同的军队进攻大顺.北路由阿济格统领,辅之以吴三桂和尚可喜部,通过宁武关直扑西安;同时,在南部,多铎派其一部渡过黄河,进攻许定国,辅之以孔有德和耿仲明部从河南进袭陕西潼关;在中路,叶臣与石廷柱率军出山西以保护其余两路.
叶臣的满蒙部队来自多铎的军队,其装备不佳.最大的困难是军马补充没有保障,对此只能寄希望于从明军营防中获取.然而,营防中的马匹已被大顺军带走了,因此,清骑兵部队中只有半数的人有马骑.①无疑,蒙古爱松古部的骑兵是一支令人胆寒的力量,这已被黄河河畔的平阳的那场屠杀所证明了.②但是,叶臣之部真正的军事优长,是由张存仁这样的神炮手指挥的汉旗炮队,这对弥补马匹的短缺绰绰有余.③从叶臣对这次战役的追述中可知,满汉军队在从固关到太原的进军途中,只遇到了轻微的抵抗.各县镇望风而降.当他的军队抵达太原后,葡萄牙大炮立刻把陈永福及其人马轰出了这个省会.①
与固关太原之间的一马平川相比,通过大片山地沿汾河追击掉头逃亡的大顺军队,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个任务交给了石廷柱,他和巴哈那一道,沿汾河清剿由汾州到平阳的地区,斩首4000多人,获战马约1000匹.三位大顺军将领(包括康元勋)及3000多士兵俯首归降.②正如山西巡抚马国柱的简明奏报所述:
我军遇贼于汾州,斩二千余级,获马千余匹;复追至青龙、永宁、黄河一带,贼仓皇投河,溺死者无算,又获马五百余匹,进至平阳,贼弃城遁走.③
1645年1月3日,多尔衮收到了叶臣的一份详尽的报告,叙述了清军自从越过直隶与山西之界后的战绩.总共平定了9个府、27个州、141个县;署置官吏,安辑流民.而且,在固山额真叶臣的军队到达之前,整个汉中府就已送来一份降书,卑辞纳款.此外,还有大批官员纷纷投入新朝怀抱,正如朝廷所希望的那样.
沿途招降故明翰林朱之俊,员外郎董直愚、主事胡全才.指挥李升、游击黑有德.及从贼故明兵部尚书张缙彦、知县李若星,副将董学礼、康元勋、惠应召,参将马元,游击刘永等.④
马国柱在奏报中相当乐观地声称:"山西全省悉平."①
当叶臣摧毁了李自成在山西的据点时,阿济格及其军队正准备在这个钳形攻势的北路开始军事行动.他在宁武关与唐通相会,并从这位军阀的队伍中挑选了一些人马作为补充,随后进师陕西.②他与图泰合作,率黄、红、镶红和镶白旗的满洲旗兵,在1645年正月初与大顺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战斗.最重要的一场战斗发生在1645年1月31日.在这场战斗中,图泰的前锋击溃了大顺将领刘芳亮部.③这样,阿济格进军延安就更为顺利了.在满军围攻下,李过弃城而逃.④
与此同时,多铎率军通过河南,直趋戒备森严的要塞潼关.潼关在许多世纪以来,就是中国战争史上的要地.多铎的探马报告了大顺军的实力——那里约有3万战士正严阵以待清军的到来.因此,多铎在河南稽留了将近一个月,立营灵宝以等待重炮兵团,尽管他几次接到朝廷对其迁延不战的指责.①正如事实所示,炮兵对清军这次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而这场战斗是清人征服中国过程中最为艰难的战斗之一.2月7日对潼关的初次进攻失利了.防守的一方奋力抗击,甚至设法把满汉先头部队与其主力分割开来,使多铎的人马伤亡惨重.但"红衣大炮"改变了战局.当炮兵猛轰起义军的阵列时,许多大顺士兵惊慌溃散,死者"不计其数".大顺将领马石瑶派其300名精锐轻骑冲击清军的侧翼,另一支部队则去进击清军的后殿.然而,两支人马都失败了:一支为耿仲明部击败,另一支为满蒙士兵合歼.次日,即2月8日,马石瑶与其近侍投降了.清军马不停蹄出关西进,沿绿波粼粼的渭河河谷直指西安.②
西安的李自成很快就得到了潼关失守的消息.他亲自率领其卫队离城出战,企图挫败清兵对他在陕西的这个大本营的侵袭.然而他的战士未能挡住镶黄、镶蓝和正白旗兵.事实上,李自成仅仅保住了他的轻骑兵,而随之出战的步兵迅速被围歼了.③清军尾随其后,双方相距只有几天的路程——如果不是几小时的话.李自成和他的骑兵最终得以进了西安城门.他抛弃了省会西安率军离去——这与8个月前他从北京溃逃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类似的大破坏再度重演了.他又一次让部下掠夺财宝,又一次将其旧日宫殿焚烧一空,又一次想把整个城市化为一片火海.①
根据清朝官方的记载,李自成并不是带领一小伙亲兵逃离西安的.尽管阿济格的情报可能不确,但他给朝廷的报告中却说,李自成带着20万人马,很有可能打算袭击南京.李自成经过蓝田南去商洛,又从武关进入了河南境内.②从河南出发,大顺余部去了湖广,沿汉江而下,途经襄阳.1645年7月间,他在武昌做了短期的停留.③阿济格的部队在后面紧追不舍.④小股起义军投降后有时能得到赦免,尽管当时清廷规定,所有的"盗贼"头目一律就地斩首,一般流寇应加鞭笞,只有已不能弯弓操剑的老人可以受到宽恕.⑤在八次不同的战斗中,起义军都以失败告终⑥.夏末之时,李自成到了湖广南部的通城,然后,他显然是逃进了这个省的东界处的九宫山地区.根据一种记载,1645年9月,他遭到了地主武装的攻击.而根据另一种记载,是遭到了农民组织的义勇的攻击.不论是被杀还是自杀,从此就没有人再看到他活在人间了.当清兵终于看到了据称是他的尸首时,它已腐烂不堪,无从辨认了.①.
在1645年3月12日,即"闯王"败亡的六个月前,清廷就已宣布了对大顺军队的胜利.②清军的战果是令人惊叹的:八次大战的胜利,缴获了3290匹马和460峰骆驼,攻占了八座城市,还有38座城市的纳款投降.③尽管北方各省还远远没有恢复安定,但清廷已能稳固地控制它们了.而且,此次胜利随即又提出了这一任务:重建帝国行政的坚实基础,求得中国的再次统一.既然李自成最终被逐出中国西北地区,多尔衮和他的将帅就得以集中精力去征讨南明了.
第十节完
--------------------------------------------------------------------------------------------------
①《明清史料》丙编第五本.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70页.
②爱松古的事迹见《清史稿》.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46页.
③《贰臣传》第二卷,第12—14页.
①《世祖实录》第八卷,第97页.北京收到奏书的日期是1644年10月20日.又据上书第十卷,第118页,北京收到奏书的日期是1644年11月11日.据叶臣言:在后一次出兵中,招抚了太原附近地方的居民,并将5州、20县纳入了清朝统治之下.陈永福在保护李自成撤退中牺牲.张:《陈永福》,第65页.
②《世祖实录》第十一卷,第127页.北京收到奏书的日期为1644年12月6日.石还接受了几名明朝军官和3000名士兵的投诚.
③《世祖实录》第十一卷,第128—129页.北京收到奏书的日期为1644年12月12日.
④《世祖实录》第十二卷,第138—139页.北京收到奏书的日期是1645年1月3日.朝廷给军队的训谕是:"如遇流寇,宜云尔等见明政紊乱,激而成变.我国来征,亦正在此,以言抚慰之,申戒将士,勿误杀彼一二人,致与交恶."谢国桢:《南明史略》,第41页.像在辽东一样,一个前明官员的投降往往是他以前的将领和朋友推荐的结果.例如董学礼,降于李自成时是明朝的一个副将.大顺军首领命令他驻防于河南怀庆府,它近于山西南界.当多铎的人马经过山西,南下至河南北部时,董防守失败了.1644年10月下旬,他迅速撤至潼关.然而,在他再次进入大顺军的中枢地区之前,他收到了一封清廷的邀降书.他接受了这一邀请.董的降清举动大大地鼓动了其他前明将领的投降.例如,董的一位老友陈之龙(江西举人),在董学礼的推荐下被授以御史之职.当起义军攻占陕西之时,像其他众人一样,陈投降了李自成,并担任了宁夏节度使.在董学礼投降清朝后,陈收到了这位他以前上司的来信:解释归附后的情形,并请他也参加新朝.陈欣然应允,随即向阿济格表示归降之意;陈被清廷委以三边总督的重任(三边包括陕西北部的榆林,陕西中部与西部的固原以及宁夏与甘肃).次年,陈之龙进京陛见,正式任为御史,被授以安徽凤阳总督大权.《贰臣传》第十二卷,第1—2页.关于董学礼之降,见《世祖实录》第八卷,第97页.
①《世祖实录》第十一卷,第128—129页.
②《贰臣传》第十卷,第32页.后来唐通被召至北京,隶汉军正黄旗,晋封定西侯.
③阿济格的进军如此之快,是与西北几位军事将领的迅速投降分不开的.由于这里的穆斯林、藏人和蒙古人的影响是那样的大,因而他们甘愿降清也就并不奇怪.这里可以说是操各种语言的不同民族的大熔炉.例如,南一魁,原明朝官员,陕西人,曾归顺李自成并被授以参将之职.在他认识到李自成不可能再成为皇帝后,便弃李而去,投奔蒙古的鄂尔多斯部.当阿济格从陕西北向进军延安时,南一魁甘愿为清效劳;并同另一明降将杨镇邦一道,在南击延安时与满、蒙、汉旗军协同作战.最后,南成了汉军镶红旗人.《贰臣传》第十卷,第10—12页.
④《世祖实录》第十四卷,第155页.李过是在陕西进攻中幸免于难的少数重要的大顺军人物之一.后来,他仍然与南明抗清.据当时人记载,李自成的谋臣、算命先生宋献策,在延安被捕入狱.由于一位捕俘他的满人对他的神奇才干十分赏识,这个矮子成了一名旗人,卒于1662年.谈迁:《北游录》,第386页;查慎行:《人海集》第一卷,第4页.
①《世祖实录》第十四卷,第155页;谢国桢:《南明史略》,第42页.但是,直至1645年1月19日,多铎的前锋同潼关守兵已经有过不止一次的小规模战斗.而此时,李自成正在从西安调兵加强此关的防御.
②《世祖实录》第十四卷,第155—156页.
③同上书第十四卷,第155页.
①李命令田见秀殿后,并要他在与后卫撤离时毁掉此城.但西安居民很幸运,因为田没有这样做.帕森斯:《明代农民起义》,第165页.
②根据一种详细记述,李自成部还有13万人.斯特鲁弗:《南明》,第27页.
③顾山贞:《客滇述》,第92页.
④图赖是一个极卖力的追击者,策马日夜兼程.《清代著名政治家评述》,第98—99页.河南的明朝官员,如曾与张献忠部和地方"贼匪"作战多年的徐起元,迅速地接受了清朝统治,并为清军装备船只以待长江作战之需.然而,直至1647年5月12日,长沙才纳入了清朝统治之下.30名官员、3500名士兵投降湖广巡抚高士俊.《贰臣传》第六卷,第1—2页;《世祖实录》,第370页.
⑤采取这一决定是在1645年5月30日.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57页.
⑥《世祖实录》第十八卷,第210页.
①帕森斯:《明代农民起义》,第165—166页;谢国桢:《南明史略》,第42页;汪宗衍:《读〈清史稿〉札记》,第207—209、496—498页.
②《世祖实录》第十四卷,第157页.
③同上书第十四卷,第161页.
--------------------------------------------------------------------------------------------------
第七章 南京的陷落
导言
渔樵同话旧繁华,
短梦寥寥记不差.
曾恨红笺衔燕子,
偏怜素扇染桃花.
笙歌西第留何客,
烟雨南朝换几家.
传得伤心临去语,
年年寒食哭天涯.
孔尚任:《桃花扇》,第312页.
1644年12月,多铎派遣图赖和他的远程骑兵部队去试探南明在睢州的防卫情况.在那里有4万到5万明军,其指挥官是以镇压了1622年山东白莲教而闻名于世的许定国.这时,他听说那个省的许多官吏和绅士已经归顺了满族政权,而且还得知,那些前明官吏在他们死心塌地地投降以后得到了清政府的礼敬,遂暗中与多铎通款,表示愿意与睢州将领李际遇一起投降,以换取恩赦.①多铎小心翼翼地作出了反应,坚持要许定国在进一步谈判之前,把他的儿子送来作人质.这样,许定国转而决定就地对满族人进行进攻.①
1645年1月初,在丢失了宿迁一带的黄河北岸之后,史可法命令高杰收复归德和开封附近的地区,并保卫开封和洛阳之间的虎牢关.在那里,高杰不仅能够阻止满族人,而且可以进而越过黄河,实现光复中原的民族愿望.②根据这个计划,高杰驱马北上,渡过淮河,赶到睢州.然而当他接近许定国的营部时,却听到风传,说许定国的儿子已经被当作人质送往多铎的军营.由于怀疑不定,高杰派遣了几名使者,要求许定国立即亲自来解释这些事情.③
高杰和许定国之间素无好感.当高杰还是一个起义军的时候,他的部队曾经进攻过太康,并且杀死了许定国一家老小.所以当任命高杰为"四镇"之一的命令宣布时,许定国曾痛骂高杰,并且上书弘光皇帝,说高杰仍然不过是一个强盗.如今高杰的部队已接近睢州,许定国很担心以前那封信的后果.于是,许定国在城外10里的地方跪见了这位前叛军首领.他解释说,他本不识字,写给弘光皇帝的那封信实际上是由一个文吏起草的,那个文吏已经逃跑了.高杰释然,便接受了许定国请他们进城的邀请,并且受到了盛情款待——依照迎接明朝将帅和显贵的礼仪.1645年1月8日,高杰和他的卫队来到了许定国的营部,并且受到热情的欢迎.④他似乎毫不怀疑地接受了许将军的宴请.然而,当他们坐到宴会桌旁时,他和他的卫队突然遭到了许定国士兵的袭击,并被杀得一个不剩.这个谋杀的消息传到了高杰部队的大本营,为复仇而急红了眼的将士扑向许定国军营.此时,这位明朝的将军已经投奔满军了.①
--------------------------------------------------------------------------------------------------
①1645年1月11日,多铎报告了北京城的投降,《世祖实录》第十二卷,第140页.李际遇的情况,见《明史》(国防研究院),第2859页.
①胡山源:《嘉定义民别传》第七卷,第30—31页;《清史别传》,第七十九卷,第15页.
②史可法知道,大顺农民军已经全部撤到山西,因而他希望在尽可能偏北的地区建立军事基地,为向北发展做准备.斯特鲁弗:《传统中国社会中史学的作用》,第10页.
③计六奇:《明季南略》,第199—200页.
④许定国投降满人是在杀死高杰同时还是在此以后,还有一些疑问.所有编年史都认为高杰是在1月8日夜晚被杀死的.许定国投降满人,看来很可能是在1645年1月28日到2月6日之间.姚家积:《明季遗闻考补》,第107页.
①应廷吉:《青磷屑》第二卷,第11—12页;何绍基编:《安徽通志》,第2413页(第二一二卷,第13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刘约瑟:《史可法和满洲入侵时中国的社会政治》,第87—88页.高杰部队在2月8日发起进攻,见顾炎武:《圣安本纪》,第21页.以后许定国帮助满人攻占江南.1645年他因为妻子病重回到了北方.1646年他在死前加入了镶白汉旗.《贰臣传》第七卷,第32页;《清史列传》第七十九卷,第15页.多铎只有1万人的军队,由于许定国及其同伙的叛变而增加了4倍,见刘:《史可法》,第146页.
--------------------------------------------------------------------------------------------------
第一节 勤王选择(第七章南京的陷落)
据说,史可法得知高杰死讯后失声痛哭,大呼:"中原不可复为矣"!②但是他仍然希望保住高杰的4万部队,加以统一指挥.这支队伍是长江以北所有队伍中最优秀的.高杰的遗孀,即李自成的宠妾邢氏,也希望为南明保住这支部队,并且可能曾建议史可法任命高杰的女婿李本深继任已故镇将的指挥职位.至少,这是史可法向弘光皇帝的推荐.朝廷拒绝了这个请求.据一些记载说,马士英担心这个任命会加强史可法对高杰余部的控制,使他扩大个人势力.据说,马士英曾经煽动怂恿其余三镇上书抵制这一推荐.最终,南京政府选定了兵部侍郎卫胤文来担任管辖高杰部队的地方总兵官.结果高杰部队的绝大部分没有能作为一支完整而训练有素的军队保留下来.因为不肯接受他们继任将军的领导,他们四散离去.从那以后,直到南明首都的陷落,这支前义军的残部盲目地向扬州和南京流窜.史可法为此十分惋惜.他的沿黄河的第一道防线已经破裂了.①
在战争的这一如此紧要的关头,有些人仍然相信进攻策略能够挽救南京.他们认为,只有恢复北方的积极努力,才能保证那些其力量举足轻重的地方豪杰的不断支持.不错,李际遇已经随同许定国归顺了满人,但是还有其他的地方豪杰,像河南的刘洪起,山东长山县的刘孔和,他们似乎准备抵抗新的统治者.这时,那些最初因希望率先恢复中原而跟随史可法的激进的文官和将领们,把他们最大的希望寄托于这一可能性:那些乡绅率领的武装会奋起而响应在淮阳的军事进攻.②
大约就在此时,徐州诗人阎尔梅被聘为史可法的营中幕僚,即私人秘书.他在1645年2月15日与史可法的谈话中,力请史可法派遣他的军队之一部进入河南以保卫其侧翼,并鼓励那里的抵抗运动,并由此他才允诺入幕.阎尔梅之意,一是要说服那些对效忠南明犹豫不定的地方豪强,一是要联系在山东以"榆园军"而闻名的农民军.这群在崇祯年间由两个名为任七、张七的人组织起来的骁勇之军,已控制了该省最西南角曹州的盐碱山地和榆林地区.那个地方也是将领刘泽清的家乡,他曾在1640年的饥荒以后镇压过那里的农民起义,并为此受到非议.这时刘泽清是南明的镇将;一些勤王者,包括刘宗周的学生叶廷秀和阎尔梅自己,都希望联结榆园军,在黄河两岸鼓动人民起义,然后与这些"义军"一起收复中原.①阎尔梅在他与史可法的会谈中还没有详细说明所有这些计划,史可法也委婉地拒绝了他的新幕僚的请求.但是在后来写给史可法的一封措辞率直的信中,阎尔梅确实详细说明了他的北伐战略和驱使他采取这样一种战略的强烈感情.②
在那封既谈到了军事计划,又谈到了义士节操的信中,阎尔梅反复指出,为恢复北方而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流寇初陷京师,中原无主,伪官继至.梅伏居苫块,力未能拒.上书各院道,请兵北伐,又潜纠河北忠勇之士,凡数万,为王师前驱,报先帝之大仇,复祖宗之疆土.③
这时,就像以前一样,阎尔梅重申"诚以河北皆本朝赤子,忠义未忘".④他说,果决的行动和大胆的进攻,能够振奋人心.
人心可鼓,不忍先去以为民望也.天下豪杰少而庸众多,必有人为之倡导,而后闻风者,乃有所观,感而兴起.⑤
阎尔梅在他给史可法的信中认为,欲收此效的最好办法是史可法自己率军自扬州开赴此地.与淮阳地区的其他军队不同,史可法的军队不是流寇和乌合之众,它由受徐州百姓欢迎的"义士"组成.此时,那里的百姓正面临着异族的侵略.为了避免这一难逃的厄运,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史可法的拯救."若惟恐师相之不旦夕至者,此其心何心哉!"⑥实际上,阎尔梅指出,史可法军队在南方的存在已经推动了潜在的抵抗运动.因而,给予那些忠君的百姓以帮助而不是置之不管,就更是他的责任了.
譬争渡者,偶失足堕水中,且沉且浮,得一人手援之,未有不应手而出者,顾援之者缓急何如耳.谓其必不肯出,而弃之勿援也,天下有是理乎?①
简言之,如果史可法不这样做,他就如同是抛弃了一个落水待毙的人,国家的生存也就毫无指望了.
第一节完
--------------------------------------------------------------------------------------------------
②谢国桢:《南明史略》,第70页.
①朱文长:《史可法传》,第118—120页;刘约瑟:《史可法》,第90页.许定国的叛变极大地影响了清的政策,促使多尔衮南下."豫王(即多铎)渡河,兵不满万.合许定国军,声大振.先是定国杀高杰,杰妻邢氏请于史阁部,必报其仇.定国惧,乃纳款□□,请兵南下而己为向导.时摄政王初定北都,南下之意未决.得定国,乃决策南下.豫王以轻兵径行千里,直抵扬州,定国一人故也."李介立:《天香阁随笔》第二卷,引自李光涛:洪承畴背明始末》,第253页.
②谢国桢:《南明史略》,第57—58页.
①关于榆园军起源的材料记载在乾隆年间的《曹州府志》.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90页.
②阎尔梅:《白耷奇山人集》第十卷,第19—25页.
③阎尔梅:《白耷山人集》第十卷,第20页."苫块"喻指居父母丧时睡的草荐.
④同上书第十卷,第21页.
⑤同上.
⑥同上书第十卷,第20—21页.
①阎尔梅:《白耷山人集》第十卷,第20—21页.
--------------------------------------------------------------------------------------------------
第二节 献身与妥协(第七章南京的陷落)
阎尔梅给史可法的信,不仅细述了采取进攻战略的各种原因,而且也解释了为什么阎尔梅自己感到有责任去这样做.无疑这代表了许多南明忠君之士的同感.阎尔梅告诉史可法,他自己的老师也认为他是一个特别固执好辩的学生,可能比大多数人都直言无忌,不过有很多由于南京政权拒绝采取积极军事行动而日益失望的人,也与他心情相同.
大之不能酬国家三百年之恩泽,小之不能庇宗族十亩之桑梓.②
对于他这样的忠君爱国之士,报效国家之责远远重于维顾亲友,尽管履行这种高尚的义务可能意味着"逆祖"、听凭妻室饿死以及族人唾骂.
亲戚劝之行而不肯行,朋友招之隐而不肯隐.①
阎尔梅还把忠君义务置于苟且偷生之上,把良知置于俗论之上.
且古贤士所以重知己之感者,不重其恩,重其心也.重其恩者众人,重其心者贤士.重其心之爱之者众人,重其心之敬之信之者贤士.豪杰之士宁为人所不爱,不肯为人所不敬、不信,则知己之故,盖难言之也.②
这种绝对忠诚的典型是古代的侠义之士,他们的气节象征着礼的至境.阎尔梅说,今人多把礼当作仪式,但是那个概念实际上表明了一个人忠于其信仰的义务.③侠义之士对"诚"的执着追求——一己的是非之心——在理想上高于所有其他情感.同样,对阎尔梅来说,体现于"诚"的最高献身,概括了"礼"的古老而崇高的意义,这远高于把"礼"说成是"敬"、"顺"的通俗解释."礼之中有敬之之意焉,有信之之意焉,甚则有杀之之意焉(如果为了信仰的话)."①
阎尔梅写给史可法的信在结尾颇为狂傲不驯.阎尔梅写道,一个豪杰之士可能并不认为别人会赞同他,但是他至少十分希望得到尊敬.可以肯定,如此固执之人在太平盛世是不易为别人所容的.但值此国难当头之际,需要的却是非常之人.如果有人想起用这样的英雄,那么他要么是认真地采纳其建议,要么就是全部把他们杀死.
用其所不得不用,斯杀其所不得不杀,杀之者敬之信之,非易之疑之也.易之疑之则亦不足杀矣.②
很难想象会有比这更咄咄逼人的要求了.
不过,阎尔梅的个人正义感并非无可争辩.他这种空想的、甚至浪漫的临难不苟行为,构成了一种用以升华自我的目的伦理.在满族征服战争中许多年轻的"有志之士"都是如此.但是也存在着另一个同样强大的责任伦理,如果需要,甚至可以用孔子的话来证明其权变观.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③
史可法是一个"惧"多于"豪"的人.因为担负着保卫一个王朝的责任,他承担不了此时轻率决策的后果,也不取莽撞下令.不管阎尔梅解救徐州的呼吁如何激烈,史可法也腾不出手来完成此举.尔后史可法给了阎尔梅一个措辞巧妙的答复,对迅速进军徐州的计策含糊其词,感谢阎尔梅无可怀疑的忠诚,并且谨慎地暗示,他很知道阎尔梅的急躁脾气.①此后不久,阎尔梅受命西进河南,加入高杰余部,组织了一道抵抗多铎军队的薄弱防线,以防满军南侵.阎尔梅确实向西出发了,但在3月6日他到达前线之前,他觉得他的使命毫无希望,于是返身而回.因而当满人最后进攻史可法扬州大本营时,他却在安徽中部的庐州平安无事.②
--------------------------------------------------------------------------------------------------
②同上书第十卷,第20页.阎尔梅使用的"国家"一词无疑是来自孟子的用语:"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孟子·离娄》)根据对这个语辞的一般解释,"国"是指封建诸侯的国家,而"家"是指贵族士大夫的家族.这个概念恰恰是家族主义的,表明了引伸为父权,引伸为整个帝国统治者的一种家庭式等级结构.尽管指出这种国家概念和现代"国家"概念(它大略同于英语nation一词)之间存在着不同是很重要的,但阎尔梅对这个词的用法与现代用法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相同点,它表明了一种向更为普遍和一般的忠诚的缓慢进步,就像现代民族主义所表现的一样.
①阎尔梅:《白耷山人集》第十卷,第20页.一般说来,以忠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统治者的责任兼有对其家庭的义务.后者是用"义"来定义的,阎尔梅在他的信中首先表明了这种态度,但是他随即又对史可法说,对他这样的忠臣来说,他对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的"国家"所承担的更高义务,远远重于他对自己私亲所承担的直接家族义务.
②同上书第十卷,第22页.
③在经书中,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常常用"义"来形容,以表示一个人在社会中严格地按照相应礼节和地位差别行事的责任.这样,一方面,存在着一种观念,即"义"意味着与"礼"、与当时社会现实相一致;而另一方面,"义"的解释也包含了强烈的理想主义内涵,表明了孔孟在社会政治权威面前对伦理原则不变的信仰.阎尔梅在他的信中谈到,韩愈("夫天下人之所最恶者,莫如死所深愿而不可必得者")便具有这种自我献身精神;朱熹(尽管在他的文章中没有提到这个名字)、王阳明也是如此.那种信仰也常常与文人的保护国家免遭侵略,为收复中原而斗争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例如朱熹."在朱熹看来,抗金和收复中原的战争是一种道义的需要.反之,忘记耻辱,主张偏安,则是违反天理的."康拉德·M·施罗考尔:《朱熹的政治思想与政治行为》,第87页.
①阎尔梅:《白耷山人集》第十卷,第23页.
②同上书第十卷,第24页.
③《论语·述而》.
①阎尔梅:《白耷山人集》第十卷,第25页.史可法的调停才能,以及他左右为难的可悲处境——使他处于像阎尔梅这样的热衷党派活动者和皇帝之间,使得史学家温睿临对史可法非常推崇,因为温睿临敬重不事朋党的人.斯特鲁弗:《传统中国社会中史学的作用》,第164页.
②阎尔梅:《白耷山人集》第八卷,第18页.
--------------------------------------------------------------------------------------------------
第三节 满人渡河(第七章南京的陷落)
然而,与此同时,史可法仍然肩负着指挥淮阳地区各方面防务的责任,以抵抗多铎和豪格对他防线的不断猛攻.③有一些迹象表明,他可能想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避免北进,以使满人替他消灭大顺农民军残部,但史可法同样知道,一旦清军打败或收编了那里的义军流寇进而占据黄河的右岸,那么他们就会转向南方,进攻沿大运河一线的南明防线.因此,他与阎尔梅以及其他光复者的想法相同,即最好的防御战略是进攻.①他上疏皇帝说:
自三月以来,大仇在目,一矢未加.昔晋之末也,其君臣日图中兴而仅保江左.宋之季也,其君臣尽力楚蜀,而仅保临安.盖偏安者,恢复之退步;未能志在偏安,而遽能自立者也.②
左懋第的信使也得到指令,朝廷已经决定采取更为保守的防御政策.与此同时,满人已经越过了在河南境内的黄河,并且到达了黄河在江苏境内的北岸.对史可法来说,防御和进攻是一致的.在时机尚未失去的情况下,他希望南明方面发动一次反击,用来援助可能正在守卫徐州的李成栋的明军,也用来保持和激发光复北方的信心.于是史可法从扬州出发,将其部队转移到洪泽湖边的泗州.然而在他要进军徐州之前,他得到消息说,在他离开的时候,黄得功知道了高杰被害的消息,准备对扬州发动突然袭击,洗劫这座城市,并且收编那些已经退到大运河的高杰残部.这样,为了拯救扬州,史可法被迫取消了他的反攻计划,并迅速赶回他在南方的营部.如要解救徐州,阎尔梅发动"河北千万忠勇之士"的简单计划显然是不够的.③
尽管史可法自己没有能去徐州,但是侯方岩率领的援军已被派往这个城市,而且南明的一支应急部队实际已渡过黄河,并且直接与满人交上了火.清旗军主力由准塔指挥,他的父亲曾是努尔哈赤的卫士.④准塔重创了明军.根据满人的战报说:
二月初三日(1645年2月28日),闻南兵渡河,围徐州沛县李家楼,随遣固山额真准塔等,领兵星夜前往.贼马步兵二千有余,屯驻徐州十五里外,我兵冲击贼营,贼兵赴河死者无算.擒斩逆渠六人,安抚百姓,秋毫无犯,获人口牛马甚多.①
3月11日多铎部队的营部正式从西安迁到了河南北部;4月1日,多铎接到圣旨去指挥南征,以平定江南.②在豪格从东面加强进攻的同时,多铎率领他的部队兵分三路直奔归德;在那儿一支部队沿淝水直奔临淮,另一支部队沿黄河直奔盱眙,第三支部队沿黄河北岸过徐州直奔淮安.③最后这支队伍是由准塔指挥的,他在取得李家楼战斗胜利后乘胜进攻徐州.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些抵抗,但是在这些抵抗还没有变成强大的敌对力量的时候,徐州驻军指挥李成栋已经宣布归顺清朝,背叛南京了.④同时,在多铎部队的侧翼进攻濠州的西部战场,徐州地区的另一个抵抗首领刘良佐也背叛南明,投降了满军.⑤
刘良佐和李成栋的变节,标志着满族征伐中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⑥这两个将领实际上把整个南明的西北防线拱手让给敌人,使得多铎与远在东方的豪格连成一体成为可能.因而,为了阻止东部防线的崩溃,史可法沿着从洪泽湖岸边的泗州到黄河南岸尚属稳定的防线,召集尽可能多的南明部队去支援刘泽清的守军,这当然是绝对必要的.这样,在后一个月里,史可法就开始筹划淮安的防务,一切都布置在淮安的南边,在大运河与洪泽湖交汇处的清江浦集结他的兵力.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当他需要南京政权提供所有一切援助的时候,这个朝廷内部却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①
第三节完
--------------------------------------------------------------------------------------------------
③在二月份,豪格因为满家洞起义军在遭杨方兴镇压后再度起义而十分紧张.豪格的军队与杨方兴的山东士兵一道进入这个地区,猛烈进攻义军,杀"盗匪不计其数".幸存者退进了山洞,但并没有找到永久的藏身之处.豪格手下的士兵瓜分了俘虏的财物和牲畜后,干脆用泥土和石块堵死了大约251个山洞,把那些人全部闷死了.随后,豪格的部队转而进攻南明,但豪格很快就被调往陕西,去统治那个地区.他的继任者阿巴泰,在1645年夏季继续控制了那个重要地区.见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78页;山东大学历史系:《山东地方史讲授提纲》,第36页.关于1646和1647年以后在靠近满家洞地区的莘县的起义,见《世祖实录》第二十九卷,第344页;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82页.
①谢国桢:《南明史略》,第54—55页.
②谢国桢:《南明史略》,第68页.
③见前引谢国桢:《南明史略》,第69—70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348页.
④1615年,准塔的父亲扈尔汉也是满族的一个部落大人.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532页.
①《世祖实录》第十四卷,第162页.
②同上书第十五卷,第167页.
③斯特鲁弗:《南明》,第30页.归德的明军总兵凌拒绝投降,但是多铎毕竟轻而易举地夺取了这座城市.顾炎武:《圣安本纪》,第26页;计六奇:《明季南略》,第39页;谢国桢:《南明史略》,第70页.
④黄之隽等:《江南通志》,第2550页(第一五一卷,第24页).我不知道李成栋投降的确切时间,在5月4日他还在与清军作战.计六奇:《明季南略》,第42页.
⑤谢国桢:《南明史略》,第70页.根据顾炎武的记载,刘良佐在1645年6月8日投降,顾炎武:《圣安本纪》,第29页.
⑥李成栋的部队很快就充当了清军进攻扬州的先锋,并进行了臭名昭著的嘉定大屠杀,镇压了那里的勤王武装.据说刘良佐有10万或者更多的部队,在1645年占领整个江南过程中,他们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正是他们在以后摧毁了江阴城.刘良佐后为汉镶黄旗成员,由于他的贡献而加入贵族行列;后来他与谭泰一道为满人去征服中国南部,并因而荣任御林军官.这些高官显职以及他在1661年担任江南巡抚证明多尔衮和顺治皇帝对他的巨大信任,以及对他在征服战争中的汗马功劳的赞赏.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524—525页.
①温睿临:《南疆绎史》,第113页;谢国桢:《南明史略》,第70页.
--------------------------------------------------------------------------------------------------
第四节 童妃案(第七章南京的陷落)
在史可法指挥的西部战区,河南北部明军控制区内的巡抚陈潜夫报告说,他发现了一个自称是福王世子前妃的流亡者.这个妇人告诉他,她姓童,她与福王世子生过一个儿子,后来因为北方农民起义而离散了.陈潜夫迅速通知朝廷,说皇妃还活着,并且满怀喜悦地在1645年4月5日把她护送到南京.②
皇帝听到童妃到来的消息并无喜色.他没在宫廷上欢迎她,而是把她移交给锦衣卫,由他的一个太监加以审讯.这位太监审问得很详细,对他听到的回答表示相信,即的确如其所称,她是福王世子(现为弘光皇帝)的第三个妃子.①因为识文断字,童妃为冯可宗写出了她入福王世子宫殿的详细证明,包括准确的日期,也叙述了在北京爆发起义后他们的流散过程.于是这位太监给皇帝准备了一份记录,呈上了有关她身份的证明,包括她提供的许多细节.然而,当他把这份奏本呈给弘光时,弘光只瞥了一眼,就脸色陡变,挥手把记录扔在了地上:"朕不识之,速加严讯!"②随后,他正式下令,由一个叫屈尚忠的太监来进行所谓的"严讯".屈尚忠可能是东厂特务组织的成员.③
这道允许采取最残酷刑法的命令,引起了朝廷的轩然大波.一些像马士英这样的高级官僚相信,童氏确实是前妃,除非是神经错乱,或者是傻子,没有人会假冒皇帝的妃子,因为皇帝本人就可以明白无误地确定她的身份.④实际上,马士英不能理解为什么皇上拒不认账.⑤根据一份记载,马士英曾对阮大铖说:
"童氏系旧妃,上不肯认,如何?"
阮大铖回答说:"吾辈只观上意,上既不认,应置之死."
站在一旁的张捷说:"太重."
阮大铖说:"真则真,假则假,恻隐之心,岂今日作用乎!"
但马士英坚持说:"真假未辨,从容再处."①
童氏声称曾为福王世子生过一个儿子一事,对马士英影响尤深.在他看来,一切刑法的动用都应暂缓,直到在河南找到这个孩子并把他带到南京为止,以安抚那些愿意相信她的身世故事的百姓.②
但是为时已晚.在弘光1645年5月1日下令把她交付给他的太监拷问之后,她备受酷刑.一个当时人记录道:其血肉之模糊,不忍卒观.在她精神失常之后,她被带回扔进地牢,三天以后就死在那里了.③
童妃案件立即产生了两个后果.首先是使那些忠君之士保住势单力薄的河南营寨的一切希望都化成泡影,因为在这里,浙江的投机分子陈潜夫参与了童妃的"阴谋".④几个月以来,陈潜夫一直努力把许多河南豪杰的营寨联结成为勤王力量的防线.不过,他和他的主要同盟者刘洪起(他在开封和汝宁地区指挥着大批部队)一直与极力想把河南置于自己控制之下的马士英不和.马士英起初想任命阮大铖为河南巡抚,此举失败后,他设法使其妹夫越其杰担任了这个职务.⑤越其杰很快就使得河南最有势力、控制南阳地区的豪强萧应训失去了对南明的忠诚.在镇压大顺农民起义军余部的战斗中,萧应训收复了这个省西南部的一些城镇.但是,当他的儿子萧三杰亲自向越其杰报捷时,这位巡抚指责他们父子二人是土匪.萧应训及其部下向越其杰关闭寨门以示抵制.当越其杰通过这个地区时,遇到的是关团的栅门和敌视的哨兵.另一方面,当陈潜夫经过河南时,却受到了每个寨主和豪杰的欢迎.出于嫉妒,越其杰向马士英诋毁陈潜夫,马士英则一直想方设法煽动人们反对这个人.此时童妃案发,作为发现童妃的南明官吏,陈潜夫受到了可怕的牵连.对马士英来说,已可以轻而易举地搞掉陈潜夫了.陈潜夫以同谋叛逆罪被投进了监狱,但这就把河南的统治权留给了马士英的妹夫、无能的越其杰.这样,那些豪杰对南明的忠诚都相继丧失了,河南暴露在长驱直入的清军兵锋之前了.①
童妃案的第二个重要后果,是人们失去了对弘光皇帝本人的信任.根据透露出来的童妃被捕和受虐待的详情,特别是她自己的身世,大多数人都认为童氏确实是福王世子的妃子.但是为什么福世子、现在的皇帝拒绝她返回宫廷呢?是不是他有什么理由不想让她看见呢?他对她有些不放心吧?南京的官吏和百姓们提出了这些疑问,因为这使人们想起,福王世子在马士英的军营里介绍他自己时,是用了一个王侯的玺印来证明自己的身份的.那么会不会是有人在北方混乱的起义军占领时期得到了真正的印玺,冒名顶替真正的福王世子,然后向马士英谎称他是一个王室的继承人呢?如果这些确实发生过的话,那么这样一个冒名者当然是无法骗过他的前妻的.那是不是说现在的福王世子是个冒充者,而童氏倒是合法原配呢?①
这样,童妃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弘光皇帝本人合法性表示怀疑的风波.尽管这些传闻可能是牵强附会的,但是当时许多人都相信这些传闻.②童妃事件给南京政权带来的重大信任危机,又由于那个时期发生的第三个大案,即伪太子案而进一步大大加剧了.
第四节完
--------------------------------------------------------------------------------------------------
②顾炎武:《圣安本纪》,第24页;计六奇:《明季南略》,第38页.在得知童氏在世的消息后,刘良佐派妻子去接她.这位妇人告诉刘太太,她今年36岁;她19年前做了宫女,生了一个叫金哥的男孩,现住在一个叫宁家庄的地方.刘夫人对她的叙述深信不疑,并劝她丈夫相信童氏不是一个骗子.从这以后,童氏觉得自己就要成为皇后了,便趾高气扬起来.在她所经过的城市中,官员们皆以皇室礼遇之.如果饭菜不够好的话,她就会大发雷霆,有时还会掀翻桌子.李清:《三垣笔记》下,第18页.
①在他继承父王王位之前,他曾娶了一个姓黄的女子,她死的时候没有孩子.其次妃李氏,据说死在洛阳.童氏说,她妈妈曾卖过一些女人用的小物件给前福王即弘光皇帝父亲的宫女.她妈妈曾带她进宫,因而与福王年轻的嗣子发生了关系,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尽管她自己没有抚养过这个儿子,但是她希望维护继黄妃和李妃之后做他合法妻子的权利.计六奇:《明季南略》,第167—168页;刘约瑟:《史可法》,第106页.
②弘光称她为"妖妇".计六奇:《明季南略》,第168页.
③同上;李清:《三垣笔记》下,第18页.
④几乎所有的史书都断言,童氏如她自己所说是妃子.姚家积:《明季轶闻考补》,第111页.不过有些材料说,她最后又说她的丈夫是周王世子.她误以为就要登基的是周世子.斯特鲁弗:《南明》,第24—25页.
⑤温睿临:《南疆绎史》,第31、710页.
①引自计六奇:《明季南略》,第168页;又见盖拉德:《南京今昔》,第224—225页.
②罗伯特·B·克劳福德:《阮大铖传》,第68页.
③温睿临:《南疆绎史》,第32页.一些传闻说,她是绝食而死的.她还在监禁中流产了一个胎儿.计六奇:《明季南略》,第32页;又见斯特鲁弗:《南明》,第24页.
④见《明史》,第3069页.一些人因为被怀疑与童氏有关,在史可法军营中被抓了起来;但是对她的严刑审讯并没有导致太多的冤狱.
⑤来自贵州的越其杰在因为贪污而被流放之前,曾是同知.回到南京后,他娶了马士英的妹妹.克劳福德:《阮大铖传》,第97页;又见《明史》,第3069页.
①孔希贵、高第、王之纲都是那时投降多铎的河南地方军官的最著名事例.孔希贵曾被派往归德与金高的起义军作战.高第作了清的将军,曾受命镇压河南大顺军余部.曾在史可法手下效力的王之纲,当清军南进时正守卫着开封.他慑于敌威逃至江宁,又投降了多铎,负责平定徐州.参见《贰臣传》第六卷,第10—11、12—13页;第十卷,第25—26页.这个时期投降的河南官僚名单,见《世祖实录》,第十五卷,第170页.至于陈潜夫,当南京陷落时逃走了,并跑到了绍兴投奔了鲁王,任太仆寺少卿和监军.他招募了300名战士,进入清军后方.1646年他和他的小部队被包围消灭了.他自杀而亡,时年37岁.《明史》,第3116页.
①温睿临:《南疆绎史》,第32页(应为85页——译者).
②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第104页.
--------------------------------------------------------------------------------------------------
第五节 伪太子(第七章南京的陷落)
崇祯皇帝长子慈烺的命运,自从北京陷落和他神秘地失踪以后,就成为众所瞩目的事情.1645年1月,弘光皇帝曾正式命令史可法去查访慈烺是否依然活在世上,并且——我们可以想象,当史可法没有提供这种传闻存在的证据时,弘光皇帝无疑感到松了一口气.但是,3月27日一份来自礼部侍郎的关于慈烺仍然在世的报告,震动了朝廷.不仅如此,官员高梦箕还知道16岁的太子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据礼部侍郎高梦箕说,这个皇子几个月前就到了高在北方的家,还有一个男仆护送他向南而来.他们一到江南,这个仆人就力劝太子与他同去南京,但是慈烺——如果确实是他的话,更愿意单身去杭州.他可能是担心被视为冒名者,这在南都弘光的统治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③
弘光皇帝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派遣一个心腹太监去杭州寻找这位可能的太子.①终于,在杭州附近的金华找到了这个自称太子者,并在28日护送到了南京.当然,他并没有马上被送到朝廷,而是被送进了南京城内的兴山寺,在那儿住了好多天.这个消息惊动了南京百姓,在那些日子里,他吸引了川流不息的好奇的访问者,听他不断地讲述他自己的故事.②
据一个最为可信的记载他的材料说,在他父亲驾崩、李自成入城的那天早上,他——慈烺——从城西门逃出了北京.他选择这个门是因为它是起义军最初入城的方向,因而防卫可能最为薄弱.离开北京城当天,他在一条沟里睡了一夜,以后他转而南行,借助其他行人的掩护,用了七天的时间不断向南赶路.在这期间他没有东西可吃,据他所说,在绝望之中他便向一家大宅子请求留宿和帮助,而这个大宅恰巧是高梦箕的家.从那儿出发,他又来到了江南.③
最早见到慈烺并且听完他讲述经历的官员们,对他语气口吻的真实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①这个年轻人的镇静与自信,看来也有足够的皇家风范.两个被派往兴山寺调查这一事件的宫内太监对他的身份确信不疑,还把皇族的袍服送给了他.就在他们准备把他带进宫内进见弘光皇帝时,又有许多的官员来到了这座庙宇,并投送名帖.当这个所谓的太子表示认得其中的一个太监并叫出了他的名字时,旁观的众官员们便把这当做他身份的确实无疑的证据.②
对兴山寺这种拜访的汇报,使弘光皇帝大为恼怒.他生气他自己的王朝官吏竟这样轻易地相信了这个男孩的皇族血统的声明.他下令把那两个太监秘密赐死,并且立即把这个自称太子者投入中城的监狱.从那以后,直到弘光皇帝自己也放弃了这个宫殿,这个太子一直被士兵幽禁在监狱中,并且隔断了与公众的任何联系.③从被监禁时开始,太子受到了详细的审讯.确实他的身份的一个方法是召来从前的宫廷师傅加以对证.这些师傅中的一些人,特别是刘正宗对他进行了严厉的询问.据他们说,他体貌与明太子相像,也大致知道那些宫廷课程.不过,他记不起来或是不知道讲授时的某些细节.这样,他的身份仍然暖昧不明.④
随着这位所谓太子的消息传播开来,好奇的人们热心地议论着这个案件的两种可能.一些人真心相信,他比任何人都像慈烺,这一点已经在人们拜访兴山寺的时候得到了证明.他们认为,很明显,弘光皇帝企图故意用其他借口来保住他的皇位,但那只能证明他们的正确.但是另一方面,史可法认为那个男孩是一个冒名顶替的人.他在扬州从送给他的南京邸报上读到了这个男孩的自述后,立即给弘光皇帝写信,对"假太子"的自述加以否认.史可法指出,如果太子真的到南方来,那他一定要通过淮安.由于前一次的查访,史可法的部下对这位太子的消息已格外敏感,不断地打听,如有消息当局就会得到报告.可实际上,在淮安并没有听到什么消息,这就可以证明史可法的看法,即现在关押的这位"太子",原是一直是呆在南方的.另外,史可法根据自己的情报说,太子已经在北京找到了.他最近接到在北京奉命与清人签订协议的左懋第特使的报告,说他已经从墙上的布告上抄下了这个消息.在多尔衮签署的3月2日的公告里,这位满族摄政王谈到了一个在崇祯岳父周奎家里自称是太子的装模作样的怪人.怀宗公主看到这个年轻人——他叫她姐姐——后失声痛哭.尽管这位独臂公主显然是认出了他,但是前皇后袁氏不承认这个年轻人,并声称这是一个冒名顶替的人,于是多尔衮便把他处死了.①
送给史可法过目的布告肯定是真的,但有一些具体的细节似乎存在着疑问②.比如,为什么这个布告会提到怀宗公主认出他后放声大哭?这本是他太子身份真实性的有力证据;为什么相反的证据竟来自袁皇后?大家都知道她已经死了.①无疑,太子在他外祖父家寻求避难是说得过去的;而且这又与一些在北方的人说慈烺自从逃离大顺农民军后生活无法维持的传闻相吻合.②因而,史可法认为,不难确定,那个在周奎家"冒名"的年轻人确实是太子;他家里的人在最初认出他之后,又装作不认得他,希望以此来保全他.
况周奎、公主一见,相抱而哭.后有怵以利害者,乃不敢认……由此欢心是皇太子不死于贼,诚死于虏矣.③
因此史可法宣称,在南京囚中的年轻人倒显然是个冒名者,应予揭穿.④
用这种方法促使弘光皇帝把整个事件当作一个精心设计的阴谋并不困难,于是他让阮大铖的密友、"严讯"过这个年轻人的杨维垣进行调查.①这样,在被监禁了两个月以后,这位假定的太子被带到了特别审判官面前.这场在1645年4月11日进行的审讯,是由马士英策划的,弘光也参加了.②皇帝本人首先宣布说,据在北京皇宫内侍奉过太子的太监们说,这位自称太子者面貌不像真正的慈烺,审讯便由此开始.③随后,三个翰林学士被指定为证人,他们之后还有三名官员,他们都说他不是太子.④于是,杨维垣导演的这场审判的口供就在法庭上出笼了.根据这份口供,这个年轻人承认他叫王之明,他被认出是北京皇家禁军的一员,也是一位富官皇戚的侄子.⑤王之明肯定得到了宫内太监提供的情况,而且肯定是被高梦箕拖进了这个阴谋之中.⑥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