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洪业(免费典藏版)

_2 魏斐德(清)
努尔哈赤以称汗的方式,获得了部落联盟的最高权力.他在1607年得到这一称号.当时,喀尔喀蒙古的使臣在巴约特部贝勒恩格德尔率领下,前来拜谒努尔哈赤,向他叩头,并称他为昆都仑汗.①在此之前,人们只知道他是淑勒贝勒.从1607年到1616年,他被称作淑勒昆都仑汗.②到1615年,随着其雄心与成就的不断扩大,他又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更好的权力标志,以便最终高居于他从未真正信任过的其他部落首领和自己的子侄之上.③他在曾经统治过中原的本族祖先的历史中找到了这一新权力的依据.
满族是通古斯人的后裔.通古斯人曾建立金朝(1115—1234),将宋朝赶到南方,而统治了中国北方大部地区.当时,金朝统治者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汗,不过是众多部落首领中地位最高的一个,因此,要实现建立帝国的野心,就必须仿效南宋制度,努力创造一种等级更为森严的君主权威形式,以便削弱其他部落首领的竞争力.④如今,谋士额尔德尼——可能也是明朝的境外居民——又一再向努尔哈赤进言:1612、1614和1615年多次出现于夜空的虹光,都是天命将移的预兆.⑤于是,努尔哈赤于1616年宣布建立后金王朝,向着征服天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⑥
努尔哈赤创立金国,并不意味着他对明朝已持完全敌对的态度.然而明朝早在他于建州、海西一带称汗之时,便已警惕起来了.①曾于1608—1611年间任辽东经略的熊廷弼,很快就意识到努尔哈赤的威胁,并于1609年建议朝廷同这个潜在的敌人进行谈判,以便争取时间加强东北防务.②但熊廷弼因主张不得已时可对努尔哈赤作出暂时让步,而使自己陷入了与朝中"言官"对立的极大危险之中.后者认为,这一主张带有怯懦、绥靖的味道,只会鼓励而不能阻止努尔哈赤的入侵.两年后,熊廷弼被弹劾,调离辽东,努尔哈赤征服天下的势头则在继续发展.③明朝非但没有同努尔哈赤谈判,还关闭了与满族的边市贸易;1613年,叶赫受到威胁时,明广宁总兵张承荫又出兵援助叶赫,要求努尔哈赤放弃攻打叶赫的企图.④
也许是迫于经济上的压力,也许是由于明朝对叶赫的庇护,1618年,努尔哈赤决心进军辽东,直接与明军对抗.⑤这年5月7日,努尔哈赤列述了对明朝的"七大恨",次日便率领1万军队直扑抚顺.①
第三节完
--------------------------------------------------------------------------------------------------
②这些契约注有首领姓名、所属纳贡人数目及其在规定时间内所能提供的贡品数额.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13页.欧文·拉铁摩尔认为,这种制度创造了一种也许属于前封建主义的新权威."这种权威的新的特性,看起来似乎与首领的功能有直接关系.汉族人将他们视为其部落的代表,以便为汉族社会和满族部落社会的和平共处提供制度和常规.汉族人将其视为中间人这一事实,加强了首领对其部落的权威.于是世袭原则得到强化,从而使首领家族得以永远保持其权威,而使其他部落成员永远屈居臣属地位.这种情形非常有利于部落首领发动反对外来统治的反叛.此类边疆现象可能是封建主义的来源之一.这些现象在藏族历史中表现得颇为明显.将其同其他地区的边疆史——例如苏格兰高地部族的历史——加以比较,将是十分有益的."拉铁摩尔:《边疆史研究》,第476页.
③郑天挺:《清入关前》,第89页,及其《探微集》,第4页.
①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先可追至猛哥帖木儿,他被元朝封为千户,奉命统治松花江地区,且世代传袭.努尔哈赤之父、祖皆被明朝拜为地方官,并曾三次随李成梁进京.薛虹:《建州女真的迁徙》,第50—51页;郑天挺:《探微集》,第4页.
②郑天挺:《探微集》,第7页.以上及下文所述细节多引自和田清:《清太祖崛起》、《明初女真》及郑天挺:《清入关前》.
③莫东寅:《明末建州女真》,第96页.
④曲瑞瑜等:《清入关前对东北的统一》,第110—113页.
⑤关于满族人利用婚姻联盟的问题,见郑天挺:《探微集》,第56—61页;莫东寅:《明末建州女真》,第76—79页.
⑥努尔哈赤与其弟舒尔哈齐分掌大权.1611年,努尔哈赤杀舒尔哈齐.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16页.埃尔文极为轻视满族骑兵的作用,说他们在作战时只充当预备队,位于披重铠执利刃的前锋部队和披短甲执弓箭的二线部队之后.埃尔文:《古代中国的模式》,第106—107页.但也有人提出更令人信服的看法,即这些骑兵在战斗中常常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既能凶猛地冲破明军阵地,又能迅速避开强敌.满族八旗兵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亲军,皆为满、蒙马步弓箭手,负责保卫皇帝;骁骑,皆为骑兵弓箭手;前锋,多为满、蒙马步弓箭手,也有一部分使用云梯、火枪和火炮;护军,有马步弓箭手和火枪手;步军,皆为步兵弓箭手.郑天挺:《探微集》,第173—174页;又见吴卫平:《八旗兴衰》,第35页.
①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17—18页.
②关于努尔哈赤招纳蒙古部落首领的问题,见匡顿:《游牧帝国》,第282—283页.
③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24页.
④弗朗兹·米切尔认为,"八旗"制度是由汉人创议建立的,而戴维·法夸尔则强调这一制度受到蒙古的影响.虽然努尔哈赤身边当时确有一位重要的汉官,名叫龚正陆,但无迹象表明是他导致了八旗制度的形成.戴维·法夸尔:《满洲之蒙古政策的起源》,第204页.
①1621年以后,后金军队的名称皆用汉族名称,满、汉官吏的职位名称也是如此.而"旗"则是有意用来表达一种兼有军政和民政双重性质的组织.1630年,皇太极说:"我国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清太宗实录》第七卷.引自曲瑞瑜等:《清入关前对东北的统一》,第121页.这种旗的组织,也是将松散的女真社会置于其统治者更为直接的控制之下的一种政治手段.一部可怕的战争和生产机器形成了,其代价是普通部落成员对汗的从属关系进一步加强了,汗可将他们从一个贵族名下拨归另一个贵族.李燕光:《满族社会经济形态》,第144页;又见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25—27、58—59页;吴卫平:《八旗兴衰》,第12—14页;戴维·M·法夸尔:《早期满洲国家的蒙古因素与汉因素》,第12—14页.
②"谙班"(amban)意为"大臣".贝勒原指女真各部落的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原贝勒的后嗣仍可使用贝勒头衔.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10—11页.
③此时,满族人也懂得了世袭继承权的原则.为了检验其长子的能力,努尔哈赤于1613年将大权委托给褚英.不久,褚英诸弟(代善、莽古尔泰、阿敏和皇太极)奏称,褚英逼他们立誓反对努尔哈赤.1615年,努尔哈赤遂将褚英处死.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17—18页.
④五大臣全是努尔哈赤穆昆的成员,包括额亦都、费英东、何和里、安费扬古和扈尔汉.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18页.
①托伯特:《清朝的内务府》,第19页.
②法夸尔:《满洲之蒙古政策的起源》,第198—199页.1594年,努尔哈赤与喀尔喀蒙古通婚.此后,双方关系一直良好.
③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8、23页.
④陶晋生:《中国政治制度中女真统治的影响》,第121—123页.
⑤17世纪10和20年代是北极光频繁出现的时期,当时欧洲出现了观赏极光的热潮.约翰·A·埃迪:《气候与太阳的作用》,第1194页.
⑥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37页.
①这被1605年的宽甸事件所证明.当时李成梁企图撤回满族统治区的全部汉族居民.郑天挺:《探微集》,第22—23页.中国、朝鲜和蒙古在满族文献中都被称为"固兰"(gurun),即国.除版图大小、财富多寡不同之外,它们基本上受到同等看待.法夸尔:《满洲之蒙古政策的起源》,第199页.
②《乾坤正气集》第二八二卷,第31—35页,1609年8月30日条.
③弹劾熊廷弼的是兵科给事中朱一桂.当时熊廷弼提出,朝中"言官"大多不切实际,以为打败夷狄易如翻掌.他强调说,边防状况实际很糟,而边将要求授权同夷狄进行随机应变的谈判,又受到言官不负责任的非难.《乾坤正气集》第二八二卷,第35—43页,1609年9月8日条;第二八三卷,第20页,1609年12月27日条.
④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34页;又见郝爱礼译:《皇清开国方略》,第49—50页.此时,努尔哈赤确实公开承认了明朝皇帝的主权.郑天挺:《探微集》,第17页.
⑤早在1615年,努尔哈赤就担心赫图阿拉一带粮草不足,而这一地区已经推广了精耕细作."我国素无积储,虽得其(明朝)人畜,何以为生?"努尔哈赤问道.1615年征服叶赫,及1618年攻占辽东,可能使其粮草紧张状况有所缓和.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34—36页.迫使满族寻找新的粮草来源的压力,肯定因"小冰河时期"的异常寒冷而有所增强.在20世纪的"小冰河时期",即1923—1954年间,黑龙江水域从11月中旬便进入封冻期,比正常年份至少提前了两周.当时黑龙江流域的无霜期只有80天(江北)到140天(江南),农作物一年一熟都很困难.17世纪,松花江和辽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也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
①《大清满洲实录》,第196—199、201—202页.这种《满洲实录》是1780—1782年间,据《太祖实录图》和《太祖武皇帝实录》两书抄写而成的.《太祖实录图》撰于1635年,《太祖武皇帝实录》撰于1644年.《满洲实录》和《太祖武皇帝实录》的内容基本一致,只有少数文字上的出入.虽然满文本《太祖实录》已经散失,但台湾仍保留着三卷满文《太祖武皇帝实录》的旧本.将这三卷的内容与汉文《太祖武皇帝实录》中相应的部分进行比较之后,便可清楚地看出,后者是对满文《实录》的忠实翻译,而满文《实录》则是在《满文老档》的基础上写成的.因此,这里及后文引用的汉文《满洲实录》,是极为接近已经散失的满文原始资料的文献.关于这部分满文资料的问题,见陈捷先:《满文清实录研究》,第77、91—92、96—97、104页.关于对抚顺的进攻,又见弗朗兹·米切尔:《中国满族统治的起源》,第120—124页;吴卫平:《八旗兴衰》,第15页;李鸿彬:《论满族英雄努尔哈赤》,第237页.
--------------------------------------------------------------------------------------------------
第四节 吞并辽东(第一章北部边防)
抚顺位于浑河岸边,西距后来的盛京(沈阳)约10公里,是重要的贸易城市和军事重镇.②当时驻守抚顺的明朝将领是游击李永芳.在明与后金破裂前,他曾见过努尔哈赤.5月9日,努尔哈赤率军抵达抚顺城下,遣使致书李永芳说:"因尔明国,兵助叶赫,故来征之".扬言若不投降就攻城.
汝若战,则吾兵所发之矢,岂有目能识汝乎?倘中则必死矣.力既不支,虽战死亦无益.若出降,吾兵亦不入城,汝所属军民皆得保全.假使吾兵攻入城中,老幼必惊散,尔之禄位亦卑薄矣.③
反之,若举城纳降,努尔哈赤便禁止部下虏掠城中官员军民及其亲属为奴,也不要求李永芳及其部众改变汉族习俗,甚至可以不行满族剃发之俗.①
若不战而降,必不扰尔所属军民,仍以原礼优之.况尔乃多识见人也.不特汝然,纵至微之人,犹超拔之,结为婚姻,岂有不超升尔职,与吾一等大臣相齐之理乎?②
金兵只发动了一次进攻,李永芳便率所属千余户出降了,其中包括秀才范文程等一批辽东士大夫.③
李永芳的投降,有着不寻常的意义.一员明朝游击率所属军民将抚顺城献给了女真人.作为报答,他得到了这样一种待遇,既不是已被同化的境外居民,也不是受人役使的汉族奴隶,而是被接纳到金国贵族行列中的汉族边民.④他娶了努尔哈赤的孙女为妻,被授予比以前更高的官职,获准保留原有部属作为家丁,后来又得到战时以副将身份随侍努尔哈赤左右,及参加1627年征伐朝鲜战役的殊荣.1634年,李永芳以三等子爵卒.其后,他的九个儿子又继续为清朝效力.①
抚顺陷落了,派去的援军也被击溃了,这对明朝真是莫大的耻辱.②万历皇帝的大臣们为了挽回败局,起用了老将杨镐.此人以前的作战经历大体胜负参半.1598年,他在朝鲜大败丰臣秀吉,但不久以后,他的4万人马又被丰臣秀吉打得落花流水.尔后,杨镐一度失宠.1610年被召回,授辽东经略.他的上述经历,加上张承荫被革职,导致了朝廷再次将他起用,授以兵部侍郎之职,令其指挥辽东明军,抵御后金,收复失地.③
杨镐组织的战役也以惨败告终.1619年4月5日,明朝四路大军集结于沈阳,号称47万,实际只有约9万人.按计划,各路军队分头出动,10天后应在赫图阿拉(兴京)会合.但各路将领都没按预定时间到达.4月14日,杜松部提前一天抵达赫图阿拉,在萨尔浒一带被金军歼灭.④第二天,马林部在尚间崖被击溃;4月17日,刘綎部及朝鲜援军也在布达里冈遭受重创.⑤杨镐闻讯后,急忙率部撤回沈阳,才未受损失.这次战役,明军至少损失了4.5万人.自称公正无私的东林党领袖高攀龙,怀疑杨镐与努尔哈赤暗中勾结.于是,杨镐被劾革职,下狱处死.①
这时,朝廷似乎已无计可施,遂再次寄希望于熊廷弼,让他出任辽东经略.而熊廷弼则再次体验了左右为难的苦恼:一方面,辽东防线软弱无力;另一方面,朝廷的催促又急如星火.整饬防务需要时间和经费,而朝廷既无充分耐心,也无足够的财力来完成这项任务.②由于受到朝中一些政治派系的攻击,以及1619年7月26日和9月3日开原、铁岭相继失陷,熊廷弼又被撤职,取而代之的是袁应泰.③此后,局势进一步恶化.首先,看上去似乎坚不可摧的沈阳,在城内蒙古人的策应下,被金军攻破了.④接着,1621年5月11日,袁应泰遣军出辽阳,随即被歼.两天后,辽阳便陷落了.袁应泰全身披挂,自杀而死.⑤至该年夏初,辽河以东、明军重镇锦州以北的全部地区,都被金军占领了.⑥
后金吞并辽东后,又有许多汉人投入了努尔哈赤的怀抱,熊廷弼的好友马与进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马氏原籍山东蓬莱,明朝后期,马氏的一支到辽阳作官,从此便定居在辽阳了.①该家族可考的最早祖先是马重德.他曾在江南作明朝的地方官,并因公正廉洁而深受百姓爱戴,被奉为当地神灵.②作为明朝的将领,马与进也战功赫赫.1621年金军入侵时,他又积极投入了辽东保卫战.他的声誉确实很好,以至当其防区惨遭金兵蹂躏时,人们竟纷纷传说他已英勇战死.其妻赵氏在辽阳听到这一传说后,为表示对丈夫及其为之献身的大明王朝的无限忠诚,竟带领全家老小和家奴40余人集体自杀,并率先怀抱孙女投入井中.③然而,马与进并没有英勇地战死,而是向敌军投降了.其子马鸣佩,数年后成了清朝驻南京的总督.④
努尔哈赤占领辽东的计划,不是没有遭到过一些女真贵族的反对.按照努尔哈赤1613年讨伐乌拉时所采取的步骤,应先对城寨周围的村落进行有计划的劫掠,使敌人无处觅食,进而将其击溃.这完全符合部落首领们的意愿,因为他们能分享奴隶、牲畜、粮草、钱财等战利品.当敌人的村落被劫掠一空,城寨也被洗劫之后,各旗贝勒便可率众返回远在东部山区的气候寒冷、牧草充裕的家乡了.而现在,努尔哈赤却打算带领他们久驻西部平原,并一个接一个地修建新的都城,不断向辽西汉族地区逼进.⑤1619年,努尔哈赤下令于界藩修建宫室,为继续西进作准备.尽管努尔哈赤对众贝勒说,汉族地区照样可以放牧和狩猎,但他们仍不愿放弃自己原来的牧场和军事上的独立性.①1619年9月,他们又跟随努尔哈赤离开界藩,渡过浑河,到达了萨尔浒,但反对他迁都辽阳的主张;努尔哈赤被迫惩罚了其中最不顺服的阿敏.1621年底,金军完全占领了辽东,努尔哈赤遂将都城迁到了辽阳.②
后金对辽东的吞并,导致了熊廷弼最后一次被起用.但他的谨慎态度又一次与急进派发生了冲突.③在侯震旸(侯峒曾之父)等东林党人的支持下,熊廷弼同朝中宠臣、广宁巡抚王化贞进行了斗争.④王化贞提出了一套精心设计的方案,主张沿辽河左岸设营,分兵屯戍,再雇用40万蒙古兵,并征募朝鲜援军,从侧翼攻击金军,从而一举收复失地.尽管熊廷弼坚持认为该计划过于冒险,但它在朝中仍获得了极大支持.1622年初,正当双方在朝中争吵不休之时,后金军队又一次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这一次,他们将越过辽河,直插明朝的屯田区.⑤
第四节完
--------------------------------------------------------------------------------------------------
②城内有大约60名商人,都是从山西来此采购人参、貂皮和珍珠的.佐伯富:《清代的山西商人》,第282页.
③《大清满洲实录》,第202—203页.努尔哈赤已经保证不再杀戮归顺的平民,并禁止部下强占其妻女.郑天挺:《探微集》,第12页;史景迁:《曹寅和康熙皇帝》,第6页.
①《大清满洲实录》,第203—204页;周远廉:《简评努尔哈赤》,第9—10页.这是一个重大让步,因为剃发至少从拓跋魏以来就是北方部落的标志.其后,随着后金对辽阳其他地区的征服,这一政策又发生了变化.开原陷落后,努尔哈赤下令,所有归顺后金者,不管是朝鲜人还是汉族人,都必须剃发.1621年,努尔哈赤又向朝鲜国王重申了这道命令.郑天挺:《清史探微》,第51—52页,及其《探微集》,第81—82页.关于剃发同征服的关系,见罗伯特·克里默:《周密与修端》,第86页.
②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42页.满语doro,意为"正确的政府"及其"统治方式",或"正确道路".汉语称为"道",也称"礼",指"礼仪"或"仪式".法夸尔:《满洲之蒙古政策的起源》,第202页.
③《皇清开国方略》,第62—67页;曹凯夫:《三藩反对满族统治的叛乱》,第4—6页;萧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379—380页;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第一卷,第1页.
④郑天挺:《探微集》,第56页;史景迁:《曹寅与康熙》,第9页.
①《贰臣传》第二卷,第1—5页.李永芳并非始终为努尔哈赤所信任.1622年,努尔哈赤打算屠杀一批企图逃回明朝的汉人,李永芳表示反对.努尔哈赤大怒,斥责李永芳"谓朕为不能久".李永芳遂遭到贬黜.后来他虽然得以官复原职,却永远失去了努尔哈赤的信任.不过,明朝多次派人送来密信,劝他重返明朝,并答应让他官复原职,他也没有接受.周远廉:《简评努尔哈赤》,第27—28页.
②广宁总兵张承荫和辽阳副总兵皮相廷,遣军1万支援抚顺,亦被金军击溃.彭孙贻:《山中闻见录》第二卷,第2—3页.
③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885—886页.孙文良对1618—1622年间明朝与后金的战争做了精彩的概述,见孙文良:《论明与后金间的辽沈之战》,第2—3页.
④《皇清开国方略》,第74—77页.
⑤《皇清开国方略》,第77—82页.
①《乾坤正气集》第二六一卷,第31—32页;吴卫平:《八旗兴衰》,第15—16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886页.
②《乾坤正气集》第二八四卷,第5页,1619年8月14日条;第18页,1619年9月30日条.
③《乾坤正气集》第二八四卷,第42—43页,1619年12月15日条;又见康世爵:《朝鲜族"通州康氏世谱"中的明满关系史料》,第183页.
④沈阳有一套精心构筑的、由护城壕沟和重兵把守的台堡组成的防御工事.然而,明军守将派300名骑兵出城交战,金军将其击溃后,随之追入大开的东城门,这些工事顷刻间便瓦解了.城内军民纷纷向西城逃窜.据一位目击者说:"城中男女老弱自靡于西城,尽坠于城底,或死或伤,委积没城之半."康世爵:《明满关系史料》,第183页.又见孙文良:《明与后金》,第5页.曹寅(康熙帝的侍从)的祖父,就是在这次战役中投降后金的.史景迁:《曹寅与康熙》,第1页.
⑤辽阳城内一些暗通后金的人,悄悄从西城墙上放下绳索.辽阳城延袤15里,金军乘夜爬上城墙,城内军民全然不知.直到次日午后,人们才突然发现金兵已经占领了城墙.全城百姓惊慌万状.经略薛国用自焚而死.康世爵:《明满关系史料》,第183页.
⑥《皇清开国方略》,第103—109页;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35页;吴卫平:《八旗兴衰》,第16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957页.
①《马氏家谱·行述》.
②邵长蘅:《邵子湘全集》第五卷,第21—22页.
③蒋士铨:《忠雅堂集》第三卷,第8页;《马氏家谱·神道碑》;蒋士铨:《蒋士铨九种曲·马文毅公传》,第1页.
④《马氏家谱·纂修》.
⑤孙文良:《明与后金》,第3—6页.
①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45页.又见第112页.
②《皇清开国方略》,第110、116—117页;莫东寅:《明末建州女真》,第85—86页;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46页.当时议政大臣受到处罚,可能也和反对迁都有关.五大臣有三人在进入辽东后不久便死了.1621年,阿敦入狱,随即被杀.几个月后,扈尔汉也被打入监牢.额尔德尼亦于1623年以参与贝勒谋反的罪名被处死.同上书,第47页.
③《乾坤正气集》,第二八六卷,第1—10页,1621年10—11月条;第12—14页,1621年11—12月条;第二八八卷,第13—14页(日期不详).
④邓尔麟:《达官贵人》,第118页,及其《嘉定忠臣》,第191页.
⑤《乾坤正气集》第二八八卷,第2—3、8—9页;《明代人名辞典》,第1068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240—241、308、823页.
--------------------------------------------------------------------------------------------------
第五节 满汉种族冲突(第一章北部边防)
可能是出于建立帝国的雄心,努尔哈赤自吞并辽东后,便极力争取汉人的支持;他还向辽西的汉族人民明确宣布,若接受其统治,便可得到粮食和布匹.
勿虑尔田宅"将非我有,尽入主人之家".众皆一汗之民,皆得平等居住、耕作.①
他还利用辽西人民对贫富悬殊现象的不满,进行煽动.
昔尔等明国富人,广占田地,雇人耕作,食之不尽,将谷出卖.贫困之人,无田无谷,买而食之,钱财尽后,则行求乞.与其令富人粮谷烂于仓中,财货山积而无用,何若揭杆而起.百姓闻风,必群起响应,后世遂得富足矣.②
最后,他向广宁等辽西城镇的军民许诺,若出城投降,便严禁手下将士抢劫、偷窃汉人财物,及离散汉人妻小亲属.③
1622年2月10日至3月11日,努尔哈赤挥师渡过辽河.明将鲍承先率军出广宁阻击,结果大败,只身逃脱.留守广宁的王化贞,放弃了全部进攻计划,退至大凌河,将广宁丢给了游击孙得功(辽东人).努尔哈赤兵临广宁,孙得功立即献城投降;随后,鲍承先也投降了.两人都被拜为副将,为努尔哈赤效力,鲍承先还负责给其他明军将领写信,劝其归降.④王化贞闻知广宁已失,便率其残兵败将逃回山海关,和熊廷弼部一起涌入关门.王化贞被劾下狱,随即处死.熊廷弼也牵连入狱.但他是否有罪,引起了一场激烈争论,东林党(他们普遍认为熊廷弼无罪)和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他们极力指责熊廷弼)也卷入其中.⑤三年后,熊廷弼正式被控犯有叛国罪.悉知辽东实情、1625年在魏忠贤支持下荣升内阁首辅的冯铨,促使朝廷作出了决定,将熊廷弼正法,并传首九边,以警告其他将领不得出卖朝廷.①
努尔哈赤占领了辽东和辽西部分地区,使大约100万汉人落入后金统治之下.②其中许多人沦为奴隶,尽管后金奴隶的地位已获得较大改善,得到国家更多的保护.主人已不能随意惩罚奴隶;如果奴隶受到虐待,官府便会将其没收,转给别的主人.③这一法律上的变化,也许反映出这样一种趋势,即后金征服辽东后,开始以拖克索(即田庄,将一定数量的庄丁束缚其上的土地单位)和奴隶作为官吏俸禄.④当然,这种家长式的关怀,也表现在努尔哈赤作出的由国家对降金汉人实行恩养(乌吉黑)⑤的决定中.事实上,他当时甚至否定了以往满族社会中自由人与奴隶的绝对界线.他说:
吾国何故分别主人、奴仆,大人、小人?若有人怨恨其国,来投我等,且尽心效力,我等必不使其为奴仆、小人.①
虽然来自贫穷阶层的汉人最终沦为奴隶的可能性远大于成为自由人的可能,但降人的身份毕竟不是按其原先的职业或官位而直接授予的.事实上,李永芳等人只是例外.大多数降金后获得军政官职的汉人,职位都相对较低.②努尔哈赤似乎相信,将汉人任命于下层,然后以功升迁,比仅仅因为某个降人原是明朝高官就直接授予高位,更为有益.
彼等有功于(明)帝,或以贿赂升迁者,自以原系大臣,向来为官,不为我等效力……不论尔等昔日之功.若吾至辽东后,又立功劳,则记录之.③
同皇太极以后的情形不同的是,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汉族降人无居政府要职者.达海——可能曾是境外居民——于1623年被革职.范文程和后来显赫一时的宁完我等降人,在《满文老档》中皆不见记载.另一著名汉族降将爱塔(也是境外居民,原名刘兴祚),实际上又背叛了后金,于1627年投入明朝军阀毛文龙门下,后因叛逆被满族人所杀.④
一般说来,当时大量汉族百姓的归附——无论是自愿投诚者,还是强拉的"庄丁"——也未必是努尔哈赤吞并辽东的重大收获.后金大汗的职责要求他招纳辽西汉人,并将他们迁至辽东,同已占据了辽东但未完全恢复其稳定的女真人杂居.具体办法是令汉人与女真人合户,实际上是将满族旗人分置于汉人各户之中.照理,各户之满、汉成员都应从事耕作,而实际情形却是满人奴役汉人.汉族男丁承担了全部重体力劳动,汉族妇女则成了他们的奴婢.①如此的不平等,加上缺衣少食,导致了1623年满、汉之间的一系列冲突.许多汉人故意在食物和饮水中投毒,焚烧房舍,还杀死了一些后金的哨卒.②
努尔哈赤对这场种族间的骚动作出的反应,是收回满汉平等政策,而代之以种族歧视.他愤怒地责问八贝勒:"我等之兵去后,耀州之人即扬言杀我妇孺,其他各地之人亦毒杀我等之诸申,尔等知否?"又斥责各旗大臣对汉人过分宽容.
汉官与我等之诸申,因何同等对待?若我等之诸申犯罪,则问其功劳,问其官位,稍有理由,即应赦之.若尼堪犯下死罪,又未尽心效力,复有偷窃之事,则应尽诛其子孙亲族,为何仅责打了事?③
合户制暂时仍予保留,但不再造成新的合户;迁入新都沈阳后,那些未合居的满汉人户,便被指定居住在按种族划分的区域内.除此之外,努尔哈赤还规定汉人不得持兵器;而女真人则无论是不是八旗兵丁,都要随身携带兵器.①
这种旨在阻止汉人反抗的歧视政策,可能正是1625年汉人叛乱的导火索.这年秋,许多满族兵民被杀,据说还有汉人派人向附近的明军求援,希望重返明朝.11月,努尔哈赤采取了严厉措施.他认为汉族平民只是在一班明朝秀才的哄骗下才误入歧途的,遂令满族官吏进行彻底调查,清洗各村带头闹事的秀才:
并非我等嘉善拔擢之官员,乃是昔为明国秀才、大臣而今无官者,听信奸细之言,煽动当地村民.凡此等人,皆检出诛之.②
究竟有多少秀才被杀,不得而知(显然也有幸存者,例如范文程).但据明确记载,第二年,努尔哈赤将大量辽东汉人收归自己帐下,每13户编为一庄(拖克索),由一名庄头管辖,皆授以耕牛田地,令其耕作.于是,努尔哈赤趁种族冲突之机,控制了更多的汉族降人,其借口则是若将他们划归各贝勒,满人必然会进行报复,对其倍加虐待,甚至将其杀害.③
创建未久的后金政权,要消化吸收近百万汉人,是非常困难的,加上不利的战局,努尔哈赤遂于占领广宁后暂时停止了进攻.他曾宣布,要在1623或1624年打入山海关,进军中原.④但这一计划未能实现.大凌河、锦州、松山和山海关等坚固防线,仍然横在他的面前.广宁只是因为王化贞仓促退却和孙得功不战而降,才落入了他的手中.眼下,辽东地区满、汉之间的紧张关系,肯定已为驻守关外的明军将领所知,因而汉人大量归顺之事已不大可能发生了.此外,努尔哈赤的军队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坚,对明朝仿照欧式大炮制造的新式武器,也一无所知.①
第五节完
--------------------------------------------------------------------------------------------------
①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39页.
②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39页.
③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40—41页.
④《贰臣传》,第四卷第13—17页,第七卷第28—29页;《皇清开国方略》,第113—115页.
⑤东林党运动以1604年高攀龙和顾宪成建于无锡的东林书院为中心,号召重振君子之气",恢复明朝的稳定与和平.魏斐德:《自主的代价》,第51页.
①张其昀编:《清史》,第259页;《贰臣传》第九卷,第28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240—241页.冯铨,北直隶涿州人,1613年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其父冯盛明官至河南左布政使.抚顺陷落后,其父被劾归乡,冯铨也退居原籍.后冯铨极力与魏忠贤交往,1624年在魏忠贤帮助下,得以官复原职,1625年又升任大学士.
②费维恺:《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大陆近期史学论文》,第358页;罗伯特·B·奥克斯南:《马背上的统治》,第24页.
③1621年,努尔哈赤令八旗贵族清点各自田庄中的汉人数目,目的是要将其中一部分庄丁占为己有.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52—55页;郑天挺:《探微集》,第19—20页.
④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55—58页.后来被满族人所役使的奴仆,大多是在抚顺和沈阳被俘的汉族民户.托伯特:《清朝的内务府》,第16—17页.
⑤该词的使用至少可追溯到1613年.当时努尔哈赤征讨叶赫,围兀苏城劝降.城中人曰:"若养之则降",努尔哈赤答应了.此处所谓:"养",满文称"乌吉黑"(ujihe,或作ujifi、ujimbi),意为抚聚恩养.1619年,驻开原的明将来降,努尔哈赤说:"彼闻吾养人,故来投耳",也用了"养"字,意思是说他们不会沦为奴隶.郑天挺:《清入关前》,第92页,及其《探微集》,第8页.
①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42页.
②在征服辽东后所任命的汉族官吏中,有4人原是商人,1人是被免职的参将,2人是游击,4人是守备,1人是备官,11人是卫所军官,3人是亲兵,4人是军士,3人是秀才(包括范文程),2人是掌印官,4人是文吏,1人是翻译,还有11人是无官平民.其中多数被拜为努尔哈赤军中的游击或备官.同上书,第60页.一般说来,1631年以前的战俘多半沦为奴隶,受其主人役使.犯罪者的家属也没为奴隶,奴隶的身份世代相袭,奴隶可以自由买卖.有人对汉族奴隶进行过统计,在813人中,有532个沈阳人,83个辽阳人,66个抚顺人.这些城市都是1618—1621年间陷落的,这些汉族奴隶的大多数可能就是在此期间被抓获的.史景迁:《曹寅和康熙皇帝》,第7—9页.
③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64页.
④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176—177页.
①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67—76页.
②格鲁特·罗思:《1618—1636年的满汉关系》.逃人法自1587年开始实施,此时更为严厉.孟昭信:《清初"逃人法"试探》,第1—2页;杨学琛:《关于清初的"逃人法"》,第47页.
③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82—83页.
①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84页.1625年建都沈阳时,众贝勒以努尔哈赤已在今东陵一带兴建宫室为由,再次反对迁都.但努尔哈赤指出,迁都是战略上的需要.从沈阳可以轻而易举地渡过辽河,南下进攻明朝,又可挟制东南的朝鲜,向北至蒙古也只有二三天路程.铁玉钦:《城郭与宫殿》,第6—9页;又见吴卫平:《八旗兴衰》,第16页.
②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85—86页.
③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89页.
④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43页.
①驻边明军配有一种称为佛郎机的铜制或铁制前装炮(佛郎机指葡萄牙),可能是从欧洲传来的.这些16世纪的火炮,口径约40毫米,最大射程2000英尺,装在特制的战车上,用骡马牵引.此外还有一种鸟枪,长约4米,它用来发射的导火线,是模仿16世纪初经葡萄牙人传入东亚的导火索制造的.哈罗德·L·卡恩:《皇帝心目中的君主制度》,第139—140页;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第179页;又见弗南德·布罗代尔:《资本主义与物质生活》,第294页.
--------------------------------------------------------------------------------------------------
第六节 新式武器和进攻策略(第一章北部边防)
这种欧式大炮的主要来源是澳门.那里有几家世界上最好的铸造厂,所铸"红夷"大炮在明朝人看来真是巨大无比,发射时则声闻数十里.②最先使明朝政府注意到这种武器的,是基督教徒.③1620年,利玛窦的教徒徐光启提出,可用葡萄牙大炮装备明军.其后,另一位教徒、南京礼部尚书李之藻,也提出了同样的建议.于是,四门"红夷"大炮于1621年被运到了北京.①不过朝廷内部对引进葡萄牙大炮并非全无异议.②由于这种新式武器同万历、天启年间令人困窘的基督教有着某种联系,一些大臣对使用这些洋炮深感厌恶.③例如,在天主教势力极大的福建,张赓等教徒就希望基督教能将中国社会从混乱中拯救出来.而军界官员则对西方国家的扩张忧心忡忡,并将基督教同这样一种罪恶阴谋联系起来,即企图侵蚀中国固有的儒家正统思想,而后者正是使中国保持强大的法宝.④
然而,反对派终于在洋炮的明显优越性面前动摇了.广宁陷落后,基督教徒孙元化同徐光启一道研究了欧洲的数学和工艺学,建议用葡萄牙大炮装备一支明军,以加强东北防务.在侯震旸等东林党人支持下,孙元化的建议终于被朝廷采纳.⑤1623年,4名葡萄牙炮手自澳门北上.孙承宗、袁崇焕等关外驻军,都装备了欧式大炮,并投入了使用.孙元化本人则出任登、莱二州巡抚,将山东半岛作为此项行动的中心.1630年,又有200名澳门炮手在高卡乌斯·特谢拉(GoncalvesTexeira)和安东尼奥·德尔·卡波(AntoniodelCapo)率领下,受雇前往登州.①虽然他们大部分行至南昌便被阻留,既而又被遣回澳门,但其中的翻译乔奥·罗德里戈斯(JoaoRodrigues)神甫,却得以抵达登州,并向孙元化及其部将(包括辽东武人孔有德和耿仲明)传授了制造和使用新式大炮的技艺.②与此同时,在较为宽容的崇祯皇帝统治下,朝中的天主教徒,再次要求更多地相信和采用欧洲技术.经徐光启推荐,传教士汤若望主持了一次历法改革,又于1642年7月应崇祯帝之邀去创建一座铸炮厂.③这位耶稣会士虽然经验不足,但还是勉强同意由他指挥工匠在皇宫附近修建这座铸造厂,并铸成了20门大炮,其中多数可发射40磅重的炮弹.④这样,从1623年起,经过30年代,直至40年代初,明朝在东北的军队逐渐装备了欧式枪炮,从而加强了防卫和进攻的能力.①
由于具有了这种新的能力,明朝政府便决定去改变自己在辽东的命运.在这次军事反击中充当主要角色的是袁崇焕.此人来自广东,原为文官,但长期以来对辽东战事颇为关注,自诩是"边才".②广宁陷落时,他刚刚由南方的一个知县调至朝廷任兵部主事,遂亲自来到山海关,察阅形势.回朝后,他立即上疏天启皇帝,毛遂自荐,"与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不久,他便被派往辽东前线.
袁崇焕的顶头上司是王在晋.同其倒霉的前任熊廷弼一样,王在晋也担心采取进攻策略会缺乏后勤的支持.因此,他不准备去加强边远的前线阵地,而宁愿让蒙古科尔沁部驻守关外,以为缓冲之计,还打算在山海关之八里铺修筑重城,置4万兵守之,以加强长城与北海接合处这一战略要道的防卫.天启皇帝对此计划颇感兴趣,遂遣亲信大臣孙承宗(1563—1638)前去检验其可行性.但孙承宗丝毫未被打动.相反,他向王在晋提出质询后,回朝报告说,王在晋不打算从山海关调出4万士卒,而准备向困难重重的兵部请求增兵.孙承宗认为,增加援兵并无明显的必要.因此,他力劝天启皇帝另作抉择,包括考虑袁崇焕的更富有进取精神的计划,将防御重点放在山海关以北200里处的宁远,使之成为收复辽东的跳板.这时,皇上决定支持孙承宗、袁崇焕.1622年9月21日,王在晋被罢免,由孙承宗接替其职,又兼任大学士和兵部尚书,并授以处置前线事务之权.袁崇焕则奉命赴宁远修缮城墙,以此作为收复锦州附近城镇的基地.①
天启皇帝对孙承宗等人的支持没能持续多久,因为他又从其他大臣那里听到相反的忠告.事实上,这场防御策略之争,日益明显地卷入了"正直的"官僚士大夫与皇上身边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之间的主要冲突之中.前者支持东林党,主张恢复儒学在官僚政治中的基本价值而结束专断zhuanzhi;后者则是围绕皇权的不受约束的内廷专断权力的代表.②此时,东林党人的立场早已形成,那基本上是按照12世纪主张抗金的岳飞等民族英雄的模式,来评述袁崇焕等人的行事的老套.一些东林党人认为,收复辽东、阻止女真继续入侵的"进取"策略,定能成功,不应因为出了主张绥靖、首鼠两端的熊廷弼之流而放弃.高攀龙和不久即被处死的杨涟等东林领袖的主张,通常是建立在对前线形势真相全然不明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他们支持这样一种看法:议和并削减军费的保守策略,等于怯懦和卖国.于是,将明军防线置于何处的争论,又常常被说成是爱国者同卖国贼之间进行的激烈的历史性的斗争.③
反对东林党之进攻策略的意见认为,袁崇焕的计划并不现实,特别是在军备甚少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此时将注意力集中于遥远的前线,更是目光短浅,因为这意味着放弃了镇压内地叛乱这一更为急迫的任务.徐如珂等人坚信,一旦平定了内地叛乱,外敌——关外夷狄——便不难平定.当时,辽东局势还能维持,朝廷完全可以先解决内地的真正危机,然后再将主要注意力转向辽东.①然而另一些官员却从这一诚恳明智的建议中,引申出极为阴险的含义,即:进攻策略不仅是刚愎自用的表现,还是东林党人为谋求私利而策划的阴谋.那位极力鼓吹收复失地的大臣、韩爌的门生袁崇焕,不正是东林党的拥护者吗?他不正是杨涟的同门生成基命一手提拔的吗?②这些人不正是通过掩盖辽东惨败的真正原因,即内阁的腐败无能,而互相保护的吗?为什么每次被选来为战败承担罪责的大臣到头来都成为东林党的政敌呢?这不就是朝廷大权渐渐落入结为"邪党"的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之手的关键所在吗?朝廷近来日趋腐败,不正是由于他们对皇上不忠而结党营私吗?③
在双方的争论更加激烈的1624—1625年,支持进取策略的大臣们,又要求将山海关守军的一半调往前线,以夺回广宁.魏忠贤则千方百计阻止孙承宗进见皇上详述其理由.④此外,他还诋毁奉命前往山海关督师的孙承宗是军阀,并暗遣手下宦官至前线军中,为攻击孙承宗搜集证据.①后当魏忠贤以受贿为罪名,欲将东林党领袖杨涟下狱查办时,孙承宗曾极力相保;但他自己也因部下一次小小的军事失利,横遭报复而受到弹劾,并被迫于1625年11月辞去辽东经略之职.其继任者高第,则是公认的魏忠贤的同党.②
高第向天启皇帝夸下海口,说他能整肃辽东的腐败和弊政,包括设法清除潜在的叛徒,防止叛明降金之事继续发生,令手下将领各负其责,改善部队装备,强化士兵的纪律.③最后,高第认为最重要的,是将防守薄弱、易受攻击之处的军队全部撤回.他辩解说,与其千里迢迢向宁远等镇运送给养,不如全力加强关内防线.于是,锦州一线各城堡都被放弃,袁崇焕也被告知今后其给养将被削减.④
第六节完
--------------------------------------------------------------------------------------------------
②最大的火炮长7米,重1800公斤.但不是所有洋炮都这么大.除了后面将提到的"将军炮"外,还有南明军队抗击尚可喜时使用过的小"红夷炮"(1494年9月,欧洲人在意大利被查理八世击败后,不得不承认这种火炮在攻坚战中的威力.布罗代尔:《资本主义与物质生活》,第287页.1956年,香港出土了一门这种火炮,明永历四年造,长1.7米,口径8公分,重250公斤.罗香林:《香港新发现南明永历四年所造大炮考》,第1页.
③早在1596年,陈演就向明朝介绍了鸟铳的优越性.其射程是中国鸟枪的两倍.赵士祯:《神器谱》,第7—8页.1616年,即传教士在炤青修建了第一座教堂后的第33年,已有13位欧洲天主教牧师在明朝传教,并吸收了约5000名中国教徒.其中许多优秀分子卷入了东林党运动,特别是参加了反对佛教和宗教调合(三教)的运动.道格拉斯·兰卡什尔:《明末中国佛教徒对基督教的反应》,第101页;埃里奇·泽克:《中国第一次反基督教运动》,第189页.
①C.R.巴克士:《明朝反抗满族入侵时期葡萄牙军队的远征》,第5—10页;乔治·H·邓恩:《一代伟人》,第157—158页.
②在1640年编撰的题为《圣朝破邪集》的文集中,反基督教者声称,洋炮将在炮手眼前而不是在敌军中爆炸.他们这样说,是因为1642年已有两门炮发生了炸膛事故,炸死了一些旁观的人.史景迁:《改变中国》,第9页;兰卡什尔:《中国人对利玛窦传教的反应》,第110页,及其《中国17世纪反基督教辩论》,第221、224页.
③关于1616—1622年间沈发动的对基督教徒的迫害,见兰卡什尔:《明末中国佛教徒对基督教的反应》,第98—100页;泽克:《反基督教运动》,第188—192页.关于中国人普遍存在的排外心理,见利玛窦:《16世纪的中国》,第88—89页.
④泽克:《反基督教运动》,第189页.天主教在福建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大学士叶向高(1559—1627)对天主教徒的保护.他本人虽不是教徒,却是天主教神甫艾儒略(1582—1649)的友人.叶向高是传教士的保护者,而其继任者张赓则是真正的教徒.他写了大量关于传教士的著作,并撰文阐说与其入仕臣于君、不如在天主之下同为友之理.李天佑:《明末江阴、嘉定人民的抗清斗争》,第15—28、38页;《明代人名辞典》,第1569页;邓恩:《一代伟人》,第188—190页.
⑤稻叶君山:《清朝全史》第一卷,第259—260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686页;邓尔麟:《达官贵人》,第124页,及其《嘉定忠臣》,第190—191页;贺凯:《明代的监察制度》,第229页;邓恩:《一代伟人》,第184页.
①巴克士:《葡萄牙军队的远征》,第15页以下;邓恩:《一代伟人》,第216页.
②稻叶君山:《清朝全史》第一卷,第298—299页;乔奥·罗德里戈斯:《岛国日本》,第15—16页.炮队返回澳门的原因之一,是某些希望维护其外贸垄断地位的广州商人,担心葡萄牙人会以提供军事援助的方式换取自由贸易权.他们贿赂朝中反基督教的大臣们,设法说服了皇上,将特谢拉的炮队遣回了广州.邓恩:《一代伟人》,第215—216页.
③陈受颐:《早期耶稣会士对明朝崇祯皇帝的宗教影响》,第399页以下.
④C.W.阿伦:《北京宫廷中的耶稣会士》,第135—136页;邓恩:《一代伟人》,第317—318页.他还铸造了"将军炮"(一种用骆驼驮载或两人扛行的轻型长简炮).有文献记载说,这种炮被用作"大将军炮"的辅助火力.见《清太宗实录》第九卷,第27页."大将军炮"重500多公斤,用马车运载,用炸药、卵石、铁丸混合制成的炮弹作近距离射击,以对付骑兵的进攻.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第180页.
①1635年,曼纽尔·塔瓦雷斯·勃卡热声称,中国人不会使用大炮,"因此他们在这方面依赖于葡萄牙人".巴克士:《三百年前的澳门》,第305页,及其《葡萄牙军队的远征》,第20—23页.到1626年明朝已将大炮技术变为自己的特长,尽管他们还在继续利用葡萄牙雇佣军(1647年永历皇帝抵抗清军时,尼科劳·费雷拉率领的一支雇佣军参加了围攻桂林的战役).历史学家们评论说,这项新的军事技术,使草原骑兵的弓箭在训练有素的步兵面前失去了威力,正是这一变化,在17世纪末使得两个相邻的农业帝国——俄国和中国——对欧亚草原的分割成为可能.威廉姆·H·麦克尼尔:《人类与瘟疫》,第196页.
②袁崇焕(1584—1630),东莞人,1619年中进士.下文所用其传记材料,多引自亮父:《岭南历史人物丛谈》,第85—95页;及《明史》(国防研究院),第2936页以下.
①《明史》,第2836页以下;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670—671及839页.
②马米兹:《魏忠贤》,第153—155页.
③傅吾康:《于谦》,第121页.他们将熊廷弼的让步斥为叛逆之行,见《乾坤正气集》,第二六一卷,第31—32页,及第二六二卷第28页,高攀龙条;同上书第二九九卷,第10页,1620年杨涟条.我说他们对边防情况一无所知,是根据刘献廷对方以智《全边略记》的评论.他说,该书写于崇祯初年,方以智当时正在兵部任职.然而此书材料来源皆非实录,而多取自传闻.刘献廷断言,多数官员正是依靠这类作品了解边防情况的.刘献廷:《广阳杂记》,第139—140页.不过,应当注意的是有些已经散失的作品对前线生活有相当详细的描述.温体仁的老师颜季亨当时曾著《九十九策》,但在乾隆大兴文字狱时被销毁了,也无抄本流传下来.见傅路德:《平夷九十九策》.
①《乾坤正气集》第二九○卷,第9页,徐如珂条.徐如珂(1562—1626),苏州人,因在四川平定奢崇明起义而闻名.张其昀:《清史》,第249页.在写给同年温湛持的两封信中,徐如珂提出,应首先平定四川和贵州的叛乱,然后再将主要注意力转向辽东.见《乾坤正气集》第二九四卷,第36—37页.
②《明史》第四卷,第2846—2847页.
③徐大化的事迹见姚广孝:《明实录》天启朝第五十一卷,第5—9页.1644年夏,杨涟弹劾魏忠贤犯有24大罪.马米兹:《魏忠贤》,第167页;贺凯:《明代的监察制度》,第203—204页.
④《明实录》天启朝第五十二卷,第9—10页.
①《明亡述略》,第278页;《明史》,第3049页.
②1625年魏忠贤发动的大清洗,就是从告发东北军队胡作非为和阴谋叛逆开始的.根据严刑逼出的供词(魏忠贤已于两年前控制了东厂),东林党领袖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顾大章和周朝瑞,都卷入了在东北边地建立割据政权的阴谋.这项阴谋,据说是威胁了朝廷的安全.至1625年8月,所有人犯都死于酷刑之下.马米兹:《魏忠贤》,第161、233—234、238页.
③《明实录》天启朝第五十五卷,第42页.
④《明实录》天启朝第五十八卷,第57页;第五十九卷,第4页.
--------------------------------------------------------------------------------------------------
第七节 努尔哈赤之死与皇太极之议和(第一章北部边防)
袁崇焕有充分理由撤离宁远,但他决意坚守,凭借布列于内城城头的葡萄牙大炮,抗击努尔哈赤未来的进攻.努尔哈赤得知明廷已改变战略,任高第为辽东经略,遂决定攻打宁远.1626年2月19日,金军将宁远团团包围,第二天便发起攻击.袁崇焕有意放弃外城,将敌人放入"红夷"大炮及矢石、燃油的射程之内.①但努尔哈赤仍奋力攻城.战斗持续了6天,明军的顽强抵抗使金军遭受重大伤亡.②努尔哈赤也中炮负伤,被迫率众撤回.七个月后,即1626年9月30日,这位后金大汗伤重而死.③
高第及朝廷本已放弃宁远,忽闻袁崇焕大胜,顿时惊喜若狂,连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也表示要支持袁崇焕.一时,收复失地之主张的正确性似乎已被证实.然而袁崇焕竟因胜利而飘飘然,以致没能充分利用后金愿意议和这一大好时机.宁远之败及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后金第二代大汗、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1626—1643年在位)倾向于同明朝改善关系.④1627年2月23日,后金使者来到宁远,致书袁崇焕.书中列述了"七大恨",详细申明了女真在明朝统治下所受之冤屈,随后表示愿意重修两国之好,并要求互赠礼品.
所谓互赠礼品云云,只是外交辞令,实际上是要明朝向后金纳贡.先输纳值银数百万两的和好之礼,然后每年纳贡.其数额无疑大大少于辽东地区每年的军费开支,但仍是一项沉重且带有屈辱意味的负担.⑤4月20日,两名后金使者自宁远返回,三名明朝使者携袁崇焕复书随同前往.这封复书,语气凌人,甚至含有警告之意.它主要就"七大恨"问题进行辩解,指出双方都有无数人民惨遭杀戮,并要求金汗若真想议和,笔下应少些动气之言.此外,书中还提出,后金必须将开战以来所占领的全部城池和战俘退还明朝,和平才能实现.①
这一次,皇太极作出了更大让步.1627年5月22日,他再次致书袁崇焕,断然拒绝退还所获城池战俘,因为这是上天所赐;但他表示对"七大恨"可既往不咎,并保证将信守诺言.为申明此意,皇太极将索要的初和之礼削减了一半,将每年往来之礼减至黄金9万两.②袁崇焕没有继续讨价还价,因为当时朝廷对他的支持甚至比宁远大捷后还要有力.天启皇帝之死,导致了其心腹宦官魏忠贤的最后失宠和覆灭.许多因和东林党有牵连而被清洗的士大夫,暂时恢复了权力.他们以钱龙锡为首,无疑是支持袁崇焕的.③袁崇焕深知于此,遂在东北推行了更为积极的进攻策略,下令在曾被放弃的锦州和大凌河一线实行军屯,将其重新建为军事重镇.这当然不是皇太极所期待的答复,但他对此早有思想准备.1627年6月18日,皇太极得知明军正加紧修缮前线城堡,便令其贝勒大臣做好向明朝进攻的准备,一旦议和不成,便重操干戈.④
这时,袁崇焕奉诏回京,单独进见新即位的崇祯皇帝,商讨明朝对东北的战略.在这次重要会见中,袁崇焕将其战略计划概括为"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⑤并且又一次向皇上许下诺言:"计五年全辽可复".
但这一次袁崇焕没能实现其诺言.尽管崇祯皇帝将他擢为兵部尚书,并授予坐镇宁远监督辽东战事之全权,他的计划仍以失败告终.仅仅一年多之后,登基未久的皇太极便挥师南下,入侵明土,并几乎打到了北京城下.
第七节完
--------------------------------------------------------------------------------------------------
①《皇清开国方略》,第133—134、140页.
②辽东大屠杀使明军将士作战时比以往更加顽强.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第6页.
③《清太宗实录》第一卷,第4页.
④后金境内的大量人民受着饥荒的折磨.1627年阴历二月,有2万余人越过鸭绿江入朝鲜觅食.皇太极还威胁朝鲜国说,若不提供粮草帮助后金渡过难关,后金便要出兵朝鲜,自己来抢.《旧满洲档译注·清太宗朝》,第178页.
⑤明朝给后金的修好之礼为金10万两、银100万两、缎100万匹、布1000万匹.此后,明朝须每年输纳金10万两(应为1万两——译者)、银10万两、缎10万匹、布30万匹.后金则回赠东珠10颗、貂皮1000张、人参1000斤.《旧满洲档译注·清太宗朝》,第164页.
①《旧满洲档译注·清太宗朝》,第165—166页.
②《旧满洲档译注·清太宗朝》,第169页.
③钱龙锡是编撰"逆案"的倡议者之一.逆案就是开列魏忠贤罪状的官方文件.而更重要的是,其中列举了魏忠贤在朝廷中的同党.《明史》,第2845页;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第77—78页.
④《旧满洲档译注·清太宗朝》,第182—183页.
⑤亮父:《岭南历史人物丛谈》,第92页.
--------------------------------------------------------------------------------------------------
第二章 崇祯朝廷
导言
他们身边,净是些时髦的奉承话,
和搜罗殆尽的声色犬马,
在这里,良知听命于感性的要求,
若满足不了,定遭痛骂;
在这无边欲壑的中央,
寻欢作乐的皇上,仅仅对死害怕.
W.H.奥登:《皇帝与逻各斯》.
1627年,崇祯帝以信王入继大统时,大臣们都满怀希望地谈论着明朝中兴的可能.①第二年,在崇祯皇帝的登基大典上,言官杨鹤竟大胆陈述了自明朝建立后军力日衰的事实,并且断言,使明朝恢复元气的唯一办法,是坚决消灭腐败现象和朝中的党争.②因此,崇祯帝要想彻底扭转局面,必须首先改变大臣碌碌无为又官官相护的状况,而这种状况正是其昏庸的兄长天启皇帝(1621—1627年在位)短暂统治的特征.崇祯帝不打算对中下层官僚机构进行重大改革,而将注意力集中在高级文武大臣身上.因为,这位当时还算中国最聪明的(虽然不是最有学问的)统治者的新皇上,是带着这样一种强烈信念登上皇帝宝座的,即朝中大臣几乎都不可信任,他们大多都想结成阴谋集团,同自己作对.①
几年过去了,这种信念发展为偏执狂——一种靠特务及秘密警察提供的情报来获得满足的精神状态.②数百名政治犯被投入监狱③,数十名将领被处死.④崇祯帝在位17年,先后入阁为相的大臣有50人,其中4人是被处死的.⑤任职最久的大臣,通常是那些能使皇上相信其政敌都是朋党领袖的人.⑥
崇祯皇帝对朝廷党争的这种神经质的恐惧,来自对天启末年那场血腥事变的可怕回忆.当时,宦官魏忠贤与皇帝的乳母客氏互相勾结,残害了大批与东林党及其政治运动有关的官僚和士大夫.⑦这些正直的士人,批评昏庸腐败和任人唯亲的积弊,声称要大力加强儒家道德教育,从根本上整顿吏治.为此,魏忠贤和客氏便唆使同党搜集东林党人的罪证,编成《三朝要典》.此书包括东林党人大臣的名单,是魏客集团对其政敌进行逮捕、刑讯乃至处决的依据.①
崇祯皇帝决心结束这种残酷的党争.②其兄长尸骨未寒,他便下令收审客氏.结果发现,客氏曾阴谋鸩杀崇祯帝,而让她所控制的一位皇妃所生之子取而代之.客氏在"千刀万剐"中极度痛苦地死去.这使魏忠贤意识到,自己的末日也即将来临.不久,他听说皇上要下令逮捕他,便畏罪自杀了.随着调查的深入,被视为魏、客党羽的其他官员也纷纷入狱;为杀一儆百,表示今后定要严惩此类阴谋集团,崇祯皇帝遂下令将魏忠贤剖棺戮尸,令其来世不得再次托生.③
尽管施以如此酷刑,朝中党争仍未停息.其原因在于经阉党清洗后幸存下来的东林党人,又乘机向魏忠贤的所有同党进行报复,而不问其与魏忠贤的关系深浅如何.④例如,冯铨——他对1625年弹劾熊廷弼一事负有责任——早于1626年7月便同魏忠贤分道扬镳了,并被挤出了内阁,⑤但他是《三朝要典》三位总裁官之一,因而仍然受到弹劾,后经行贿才免受监禁,得赎为民,遣返涿州老家.①
另一著名的例子是剧作家阮大铖.此人是安徽怀宁著名官僚世家的后裔.1624年,他被提名任吏科给事中之要职.②尽管这是东林党领袖左光斗的意见,但仍遭到赵南星、杨涟、高攀龙等东林党人的反对.他们显然是出于鄙视阮大铖为人轻浮而阻挠其升迁,使之转至远不如吏科重要的工科任给事中.阮大铖不甘被拒于吏科大门之外,遂向当时权势日盛的魏忠贤等宦官寻求庇护.及至魏氏专权,阮大铖便成了阉党党徒,被擢授礼部侍郎.尽管他吹嘘说,杨涟、左光斗的入狱被杀,有他一份功劳,但时隔不久,他也同魏忠贤分手,并辞官回乡了.魏、客集团被粉碎后,他又在崇祯朝中作官,且自称无党无派,反对各派的过激行为.然而人们并没有忘记他从前的所作所为,对他的印象极坏.因此,1629年4月12日,他再次被迫辞职.③东林党人将冯铨、阮大铖等人视为背逆"儒"道而向阉宦求宠之徒.其他许多与魏忠贤勾结的官员也受到弹劾,尽管事情并不像东林党人所宣称的那样泾渭分明.④
然而,这种法定的明确区分,正是17世纪20年代政治斗争的一大恶果.就像对外策略问题总要逐渐分化出对立的两派的惯例一样,国内政治问题也被"正人君子"们说成是勇敢的道学家同无耻的阴谋家的政治斗争.这不仅仅是东林党人的观点.在东林党与阉党的激烈斗争中,许多非东林党的士大夫也被动员起来了.于是,东林书院学者的观点,很快就会成为广大士大夫、特别是各文学社团成员的共同看法,而当时这种文学社团正在中原和南方各地蓬勃发展.①
导言完
--------------------------------------------------------------------------------------------------
①钱■:《甲申传信录》,第4页.天启皇帝死于1627年9月30日.傅路德和房兆楹编:《明代人名辞典》,第111页.崇祯皇帝登基时,宣布要效法尧舜,作一位圣明之君.李清:《三垣笔记》"附识"上,第1页.对崇祯一朝史事的简要评述,见姚家积:《明季遗闻考补》,第137—148页.
②郑天挺、孙钺:《明末农民起义史料》,第2—3页.崇祯是明朝第17代皇帝的年号.严格地说,应称呼他的谥号(庄烈帝)或庙号(思宗).为行文方便,本书称他为崇祯.
①崇祯帝酷爱读书,尤其爱读史书.李清:《三垣笔记》上,第15页.康熙皇帝(1662—1722年在位)虽然曾批评崇祯帝既不会骑马,也不懂经书,但并未指责他丢了天下,只是说他试图改善明朝的统治,但无能为力.而对崇祯帝的3位祖先——万历、泰昌和天启皇帝——康熙帝却大加责难,并禁止祭祠他们.史景迁:《中国皇帝》,第89页.天启帝精神脆弱,死时年仅23岁.见马米兹:《魏忠贤》,第119—120页;黄仁宇:《倪元璐的现实主义》,第419页.
②这位皇帝使锦衣卫重显威风而成为"心腹";并越来越依赖宦官,使东厂很快又恢复了活动.李清:《三垣笔记》上,第2页.
③北京的监狱人满为患,案牍堆积如山.1644年1月21日,皇上见死在狱中的人太多,便催令刑部加快审理.万言:《崇祯长编》,第56页.
④黄仁宇:《明朝的财政》,第119页.崇祯一朝有7位总督、11位巡抚和14位各部尚书或被斩首,或死在狱中,或被迫自杀.赵翼:《廿二史札记》,第753页(第三十六卷).
⑤仅在1641—1644年间,就先后有18人入阁办事.艾维四:《从教育到政治——复社》,第356页.
⑥萧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231页.
⑦马米兹:《魏忠贤》,第114—117、157、244页.
①海因里希·布希:《东林书院及其政治思想意义》;查尔斯·O·贺凯:《晚明的东林党运动》.
②起初,这位新皇帝怕引起新的党争,不想调查此事.后来,一个魏忠贤的党徒向皇帝建议,同时清洗东林党和反东林党势力,从而彻底消除党争.但倪元璐——日后的户部尚书和以身殉国的英雄——极力保护东林党.结果,崇祯帝清洗了一批魏忠贤的同党,而召回了一批东林党人,并废止了《三朝要典》.黄仁宇:《倪元璐的现实主义》,第418—419页.
③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第74—76页;T.K.庄:《魏忠贤》,第338—340页;马米兹:《魏忠贤》,第282—283页.
④1629年4月9日,刑部奉诏对阉党分别治罪,称为"逆案",共有168人被列入7等罪名,分别处刑.其中许多人声称自己和魏忠贤只是有所过往而已.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第七十一卷,第28页.
⑤马米兹:《魏忠贤》,第253—254页.
①《贰臣传》第九卷,第28页.冯铨在逆案第五等129人中.该等之人皆沦徒三年,赎为民.赵翼:《廿二史札记》,第747页(第三十五卷).
②阮氏家族在16世纪出过几位著名的官僚名士,包括诗人阮自华.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398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