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哲学.宗教 > 唯识讲义TXT下载

唯识讲义

作者:正刚法师(现代)
栏目:哲学.宗教
类别:现代
大小:321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一、议说唯识

  在茫茫的大千世界中,山川日月、草木云霞、流水落花、飞禽走兽,本都是无情之物,然而奇妙的是,在诗人或作家的眼中笔下,草木有忧乐,飞星能传情,明月伴人舞,春风知别苦,落红叹流年,流水似浓愁,蜡炬况垂泪……如此等等,这些自然万物,生气洋溢,处处都表现了人的生命与活力,如郑板桥竟与院中翠竹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贵也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石竹,即石竹亦爱我也。

  那么,试问,是什么使得这没有性灵的自然事物有了性灵,没有人情的事物有了人情呢?是什么使得大自然仿佛受到一种生气的贯注,成了有灵有肉的生命体?很明显,这是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当时所凸显出来的心理,是人内在的感情向大自然放射的结果。

  人,是生活在自然界及社会人群之中的。我们对于自然界及他人的认识,是通过自己的心来感知来了解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已生活了一二十年,而这个世界所给与大家的感受,有时是带有负值的极为短暂的喜悦,有时是充满着烦恼与苦痛;其内心,时常受着外在的环境的挤压与煎熬。于是这就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现实的世界,给了我们如此多样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取决于外在环境,抑或我们凡夫的自身的心理问题?关于此问题,一般人都会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外在的环境,因为绝大多数的环境,在当时,凡夫的我们是无法改变的;其心,只能随境而转。

  然而,唯识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的种种感受乃是由于“情执”作祟而出现的产物,具体体现是烦恼心所与有漏的善心所,或者说是人法二执、烦恼障。这“情执”是凡夫众生的心理,也可以说成是,那能感受的心,附着有污秽的东西,于是都有了种种多样色彩的感受。

  这个道理,在禅宗里面有一个典故“鼻头着粪”能给与形象的说明。大意是说,一个人老觉着臭,他起初怀疑是自己的衣服,可是在他换了衣服以后,仍然感觉有臭味,于是又怀疑别的东西,总认为是外在的某样东西才使得他有臭的感受,不知道臭就在自己的鼻上,是自身的问题。后来,遇到一个有智慧的人告诉他,说臭在鼻上,他先是不信,可试试用清水冲洗以后,臭气就立即全无,再嗅一切东西,都不臭了。

  而唯识也认为,人的苦乐感受,亦是因凡夫众生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即常有有漏的烦恼心所杂染法相伴随。这就启示我们,如果反观自心,向自己心内开发,练磨其心,洗涤尘染,那么,人的感觉就会海阔天空,成为不受物欲羁绊的自在人,所谓成佛作祖是也。

  然而,除去心灵上的污秽,不象洗涤物件上的尘垢那么容易。首先要树立正见,破除错误的知见;其次,通过学习唯识教理,明了凡圣的心理结构,寻求下手处,即洗涤尘染的入手处;然后才是通过明了由凡至圣的途径而切实修行。这就是唯识的基本内容。一旦我们的修行功夫有所升进以后,那么就会认识到,呈现于我们心上的种种感受,完全是因自身之染心触境造成的,随着不断的修行,这种感受就会逐渐起变化,至终,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成佛,至此,对山河大地、社会人群,就会以一种高着眼的态度,会看见处处都充满着光明,充满着美好。一个有明慧澄澈之心的人,就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感受到每一个众生,都充满着心灵之光——佛性。

  近似地讲,宋朝理学家邵雍的《清夜吟》就具备有这种意境,其诗的内容是“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诗中表现出人心之月与天边之月,是相应的、包容的。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如此清闲隽永的境界,乃是宇宙的生命化,物质带着诗意的光辉,对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而那些受物欲羁绊的人,是理会不了的。所以,若能消归自己,向自己心内开发,让其心变得光明澄澈,那么,人们就能通过看到大自然中皎洁的月亮,在心灵上,便会显现出具有永恒之美的心灵之月,这种心灵的愉悦,是难以言喻的。由这我们也可以知道,如果要能享受到清新淡雅的欢乐,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在自己的心中留存一块清净的园地,因为,在我们拥有愈多的物质世界里,那种清淡的欢愉就会渐渐失去。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