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哲学.宗教 > 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TXT下载

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

作者:冯建辉 (现代)
栏目:哲学.宗教
类别:现代
大小:612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前言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由贫穷落后到追求富民强国,由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到锐意社会改良,进而兴起革命的历史,从思想文化层面上说,也是一部由封建愚昧到民主科学,一步一步艰难的走出蒙昧主义的历史。其间,知识分子既扮演了“窃火之神”,昭示中华民族走出蒙昧的启明星的辉煌角色,也遭遇过“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清?黄景仁:《杂感》)的人生悲剧。近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实现社会变革、追求现代化过程的艰难与曲折,应该成为近代历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
,至今未能见到一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系统的历史著作,所见者多为从政治视角(如知识分子政策)、文化视角(如学术发展),或纯理性视角(如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等,接触这一问题。让人感到,不足以拨开历史披在知识分子身上的重重迷雾,恢复其真实面貌;不足以充分认识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文化发展的某些规律性东西,更好地汲取经验与教训。
  本书无奢望担此重任,但力求把知识分子问题放到整个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各个时期中的各类知识分子状况、社会地位、历史作用等,做较为系统的历史考察。并对长期流行于世的关于知识分子的种种看法和理论,如知识分子的社会定位标准,知识分子与其他阶级的关系,知识分子命运与整个社会状况的关系,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特点,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学者与政治家的关系,文化发展中的一家与百家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文化战略等问题,试做分析与探讨,抛砖以引玉。
  2003年7月21日
蒙昧时代与蒙昧主义(1)
  美国学者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在其划时代的著作《古代社会》一书中指出,人类的最初发展,经历了几十万年漫长的蒙昧时代,继而进入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恩格斯认为:“他所提出的分期法,直到大量增加的资料认为需要改变时为止,看来依旧是有效的” 。
  蒙昧时代的人类,处于刚刚脱离动物界的“半畜生”状态,最初群居在大森林中,吃的是植物的果实和根茎,偶尔也有鱼虾和贝壳之类水生动物。古老的《礼记》一书,对此做了
生动的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增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丝麻,衣其羽皮” 。这种“茹毛饮血”的生活,直到蒙昧时代的中晚期,人类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本领和发明了弓箭,才逐渐有所改观。蒙昧时代由于人的智力和生产水平极其低微,世界的变化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以至发展到野蛮时代,竟然用了几十万年。
  蒙昧时代的人类也称原始人,智力刚刚开发,思维活动只是萌芽,还谈不上什么思想和文化。他们无法理解和无力应付自然现象的侵害和各种猛兽的袭扰,在恐惧中希望得到神奇力量的庇护,从而产生了最初的神灵信仰和崇拜,常常把某种植物做为氏族的象征,奉若神明,这就是“图腾崇拜”。后来进入阶级社会,多数人的命运掌握在极少数主宰者手中,于是人们又把主宰自己命运的人视为“神”。列宁说:“神的观念永远是奴隶状况(最坏的、没有出路的奴隶状况)的观念” 。
  人类由蒙昧时代经过奴隶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一个重要变化,是在劳作中开发了智力,获得了初步的知识,所以恩格斯说:“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 。人类走出蒙昧时代,却发现摆在面前的是更多的烦恼和惶惑。如宗教的天国宣传与世俗的人间现实,有着太大的矛盾。刚刚初步挣脱任自然摆布的命运,又陷入人与人由于利益占有,而发生的不断冲突与争战中。人生有太多太多的疑问而得不到解答,于是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身的多舛命运和社会的种种罪恶现象,都是文明与科学知识发展的结果,幻想回复到原始的蒙昧状态,这就是最初的蒙昧主义。圣经《旧约?创世纪》讲的亚当与夏娃的故事,以神话的形式反映了这种思想。
  神分配亚当和夏娃看守伊甸园,并告诉他们可以吃园中各种树上的果子,但是不许吃“知识树”(也叫“分善恶树”)上的果子。亚当和夏娃经不住“知识树”的诱惑,终于吃了禁果,他们的眼睛一下子明亮起来,有了智慧,能够象神一样分清善恶,并且“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神得知这个消息大怒,立即把他们俩人逐出伊甸园,加派守护神持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利剑,把守“知识树”,防止亚当、夏娃再吃知识果。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是,知识是禁果,不许人吃,吃禁果是犯罪行为,有知识的人应当忏悔,即“原罪”。然而也让我们从中看到历史的另一面:尽管各种上帝们宣布知识为禁果,追求知识是一种犯罪行为,终于扼制不住人们对“明善恶,分美丑”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追求。
  统治者由于自身的无知,再加上看到蒙昧主义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对百姓们的统治,于是把它理论化并加以鼓吹。中世纪的欧洲,蒙昧主义主要表现在神学与科学的关系上。鼓吹宗教至上,神学至上,僧侣政治神圣不可侵犯。主张“神学高于其他科学”,知识必须为神学服务,如果知识不以论知上帝为目的,任何知识都是罪恶,直截了当的宣布“哲学是神学的奴仆”;人的智慧“必须用上帝的启示来指导”,“知识要让位于信仰”。在中国古代,蒙昧主义主要表现为君权神圣不可侵犯和愚民政策上。鼓吹皇帝是“天子”,即神的儿子,至高无上。皇帝讲的话是“金口玉言”,不可更改。无条件的“忠君”,成为道德的最高典范。对于广大老百姓,则主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认为“民多智慧,袤事兹起”。元朝人写的一首《朝天子》曲牌,对这种历史状况做了揭露与嘲讽:“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 。
蒙昧时代与蒙昧主义(2)
  人类走出蒙昧时代,主要靠火的使用和弓箭的发明,可以说是“知识”改变了一切。进入文明时代,蒙昧主义的存在表明,人类要彻底摆脱蒙昧时代留下的阴影,真正从愚昧、迷信走向进步、文明,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要缩短这一过程,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科学”与“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1)
  在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人们对知识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中世纪的欧洲,神学和宗教压制科学知识的发展与传播,许多平民知识分子则冲破宗教僧侣的重重束缚,勇敢地宣传“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能力”、“真理是在知识里”、“知识是幸福的源泉”。特别是十六世纪英国人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他认为,人类曾经经历的无穷灾难,都是来源于对自然的“无知”。“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知识就是力量”;他揭露神学“要求把自己变成
崇拜对象的这种虚荣,正是理智本身的一种病症”,“不仅会引起荒诞的哲学,而且会引起异端的宗教”。弗兰西斯?培根的这些话,对整个社会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并且成为促进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对知识的两种看法和态度引起的争论,不仅停留在口头上、笔杆子上,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以血与火谱写成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慷慨悲歌。
  法国12世纪以独立讲学而名震一时的彼得?阿贝拉(1072—1142),他主张不依赖神学而独立研究哲学和学艺,反对教会权威,颂扬人的理智,遭到教会的严重打击。他的学说被斥为异端,著作被焚毁,许多和他一样具有自由思想的教师,也被驱逐出去。
  英国牛津大学教师、著名的思想家罗哲尔?培根(1214—1294),尖锐地批判经院哲学,指出:“当灵魂为罪恶所玷污时,是不可能安于真理之光的,必看的书只能象一只鹦鹉或饶舌者一样,重复长期实践中学来的别人说过的话”。并指出掌握真理有四大障碍:“屈从于权威”,“习惯的影响”,“流行的偏见”,“潜在的无知”。罗哲尔?培根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界,只有通过“经验才能够认识现象的原因”。他做过许多有价值的物理和化学的观察,论述过火药及其在军事上的运用,考虑过眼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甚至幻想过自动车船、飞行机器等。他的科学思想遭到围攻,本人也为此被囚禁几十年之久。
  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提出著名的“太阳中心说”。并且在30多年以后,即1543年公开出版论述这一新的宇宙观的巨著《天体运行论》。恩格斯评价说:“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运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太阳中心说”遭到教会势力的猛烈抨击,新教首领马丁?路德金指责哥白尼:“只有傻瓜才想把整个天文学连底都翻过来。圣经上明明写着,约书亚喝令其停止不动的是地球而不是太阳”。另一位神学家梅兰希怒斥地球旋转运动的说法:“只有那些缺乏虔诚的人才会公开地说出这种话来。一切有善良意志的人都应当接受并顺从上帝所启示的真理” 。
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第 5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