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生活 > 外科疾病的防治TXT下载

外科疾病的防治

作者:(现代)
栏目:科普.生活
类别:现代
大小:289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第一章 阑尾炎
阑尾炎常识
  阑尾炎是一种极常见的急腹症。阑尾也称蚓突,是盲肠内侧一个细长盲管。人体阑尾的长短和位置不一,一般长7~9厘米,位于右下腹髂窝内。阑尾近端与盲肠相通,末端为盲端。阑尾粘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并常呈增生,使阑尾腔狭窄或梗阻;阑尾腔内常有粪便、结石、寄生虫等存留,这些因素都可造成阑尾腔内容物引流不畅,尤其因阑尾动脉为终末动脉,供血较差,一旦因某种原因造成血循环障碍,就易引起阑尾缺血坏死而发炎。阑尾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解剖生理概要婴儿阑尾位于盲肠顶端,在发育过程中,盲肠的右前部生长较快,这种偏心性生长,使得成人的阑尾基底部移至盲肠左后侧、回盲瓣下方2.5cm处。其外形也由婴儿的漏斗状变成蝗蚓状盲管。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即可寻到阑尾基底部。阑尾的长短粗细不一,一般长5~l0cm,直径0.5~0.7cm。阑尾为一管状器官,远端为盲管,近端与盲肠交通,两者交界处的粘膜皱襞称Gerlach瓣。阑尾系膜由两层腹膜组成,它是腹腔后壁的腹膜向前反折,并包绕阑尾的一个三角形皱襞,其内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阑尾系膜短于阑尾本身,这使阑尾卷曲成拌状或半圆弧形。阑尾的位置并不都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至脐连线的中外1/3处),由于阑尾基底部与盲肠的关系恒定,所以阑尾的位置也随盲肠位置而变异。一般在右下腹部,但也可高到肝下方,低至盆腔内,甚或越过中线至左侧。
  阑尾尖端指向的方向有四种类型:①盲肠后指向上方,占大多数。②:指向盆腔和髂窝,约占1/3。③回肠前或后方指向脐,仅少数。④盲肠右外侧,亦较少见。
  此外,一部分盲肠后位阑尾位于腹膜后间隙内。了解阑尾位置的变异,对阑尾炎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有很大帮助。阑尾的组织结构与结肠相似,有粘膜层、粘膜下层、环肌层、纵肌层、浆膜下层和浆膜层。粘膜和粘膜下层中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呈纵形分布,这是阑尾感染常沿粘膜下层扩散的原因。阑尾的淋巴管与系膜内血管伴行,引流到回结肠淋巴结。阑尾的血运由阑尾动脉供给,它是肠系膜上动脉所属回结肠动脉的分支,经由回肠末端后方行于阑尾系膜的游离缘。阑尾动脉是一个无侧支的终末动脉,当血运发生障碍时,易致阑尾坏死。一部分病人还有副阑尾动脉,源于盲肠后动脉,供应阑尾根部组织。
  阑尾静脉经回结肠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回流入门静脉。当阑尾炎症时,菌栓脱落可引起门静脉炎和细菌性肝脓肿。
  阑尾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传入,因其传入的脊髓节段在第10、11胸节,所以急性阑尾炎发病开始时,常有第10脊神经所分布的脐周围牵涉痛。过去认为阑尾无重要生理功能,但近年证明它是一个淋巴器官,参与B淋巴细胞的产生和成熟,具一定免疫功能。阑尾的淋巴组织在出生后就开始出现,12~20岁时达高峰,有200多个淋巴滤泡。以后渐减少,60岁后渐消失,故切除成人的阑尾,无损于机体的免疫功能。
  此外,阑尾粘膜上皮细胞尚可分泌少量粘液和免疫蛋白,有利于保护机体内在细菌,抑制外来致病细菌。阑尾粘膜深部有嗜银细胞,是发生阑尾类癌的解剖学基础。
  阑尾炎分类
  阑尾炎是指阑尾的化脓性疾病,但有急慢性之分。若有下腹固定压痛对急性阑尾炎具有重要诊断意义;若是慢性阑尾炎则多有急性阑尾炎史,仅有右下腹不适感或隐痛,可因活动、饮食不节而诱发。
慢性阑尾炎
  一、概念
  关于慢性阑尾炎的诊断,目前认识上尚不完全统一,临床上它能否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意见尚有分歧。实际工作中,病理学上的慢性阑尾炎和临床上的慢性阑尾炎两者之间,并不总是相符的。例如在附带切除平时无症状的阑尾送检时,相当部分阑尾在病理上有慢性炎症在。而有典型临床表现切除后阑尾病检虽为慢性阑尾炎,但病人术后效果不满意;而阑尾病检未证实有慢性炎症,手术后症状却完全缓解。当然大多数病人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和手术的效果三者完全一致的,因此应该承认慢性阑尾炎在临床上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二、分类
  临床上将慢性阑尾炎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一)原发性慢性阑尾炎
  其特点为起病隐匿,症状发展缓慢,病程持续较长,几个月到几年。病初无急性发作史,病程中也无反复急性发作的现象。
  (二)继发性慢性阑尾炎
  特点是首次急性阑尾炎发病后,经非手术治疗而愈或自行缓解,其后遗留有临床症状,久治不愈,病程中可再次或多次急性发作。
  三、病理
  慢性阑尾炎肉眼观察可有各种表现,镜下可见阑尾各层有淋巴细胞浸润。
  (一)阑尾细长呈卷曲、折迭及纠搭状,使阑尾的排空受阻。阑尾及其系膜与周围组织和器官有不同程度之粘连。
  (二)阑尾壁增厚,管径粗细不均匀,部分管腔呈狭窄状,有时相当一段远端管腔完全闭塞而呈条索状。
  (三)阑尾腔内有粪石、异物阻塞,阑尾浆膜血管明显增多而清晰。
  四、临床表现
  (一)腹部疼痛
  主要位于右下腹部,其特点是间断性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部位比较固定。多数病人在饱餐,运动和长期站立后,诱发腹痛发生。病程中可能有急性阑尾炎的发作。
  (二)胃肠道反应
  病人常觉轻重不等的消化不良、胃纳不佳。病程较长者可出现消瘦、体重下降。一般无恶心和呕吐,也无腹胀,但老年病人可伴有便秘。
  (三)腹部压痛
  压痛是唯一的体征,主要位于右下腹部,一般范围较小,位置恒定,重压时才能出现。无肌紧张和反跳痛,一般无腹部包块,但有时可触到胀气的盲肠。
  (四)间接体征
  各种特定的压痛点如马氏点、兰氏点及腰大肌征、罗氏征,在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中无意义。
  (五)辅助检查
  胃肠钡透和纤维结镜检查有一定帮助。回盲部钡透如出现显示的阑尾有压痛、阑尾呈分节状、阑尾腔内的钡剂排空时间延长及阑尾未显影等,均为慢性阑尾炎的特征。纤维结肠镜可直接观察阑尾的开口及其周围的粘膜的变化和活检,尚可对阑尾腔进行造影,对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五、诊断
  慢性阑尾炎的确诊有时相当困难,国内统计慢性阑尾炎手术后症状未见减轻者高达35%,其主要原因是诊断上的错误。应该对每一个慢性阑尾炎的诊断高度认真,用"排除法"来逐个除外容易与它相混淆的有关疾病。其中主要有回盲部结核,慢性结肠炎,慢性附件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及结肠恶性肿瘤等。
  六、治疗
  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但在决定行阑尾切除术时应特别慎重。
  (一)慢性阑尾炎确诊后,原则上应手术治疗,切除病理性阑尾,特别是有急性发作史的病人,更应及时手术。对诊断可疑的病人或有严重并存病的高龄病人,应暂行非手术治疗,在门诊追踪观察。
  (二)手术中如发现阑尾外观基本正常,不能轻易只切除阑尾后关腹,应仔细检查阑尾附近的组织和器官如回盲部,回肠末段一米,小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女性病人还应仔细探查盆腔及附件,以防误诊和漏诊。
  (三)手术后应对每一个病人进行一段时间的随访,以了解切除阑尾后的实际效果。慢性阑尾炎的最后诊断不是病理,而是手术后症状的完全解除。术后仍有症状的病人,应作全面的检查,找出真正的病因,不能轻易地按术后肠粘连对症治疗。
外科疾病的防治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第 5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