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生活 > 《家庭医学》2010年第1期TXT下载

《家庭医学》2010年第1期

作者:(现代)
栏目:科普.生活
类别:现代
大小:236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为什么有些人冬天怕冷



  怕冷是一种症状,反映人体对寒冷的感受。在冬天同样的环境温度下,有人活动自如,有人颤抖怕冷,所以怕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分析怕冷的原因,主要有病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其中尤以慢性疾病对抗寒的影响比较大。现分别阐述如下。
  
  慢性疾病使人怕冷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胰岛功能低下(糖尿病)等。临床曾见一女患者,65岁,浮肿、怕冷、贫血2年余,因心包积液十余天入院。患者两年前发现下肢浮肿,怕冷,记忆力减退,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食欲减退,每天仅吃50克主食,但体重却不断増加,常有便秘,皮肤粗糙苍黄。化验检查发现严重贫血,临床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低下,经系统治疗后好转出院,也不再怕冷了。甲状腺素对糖、蛋白代谢有明显影响,被人们称为“燃烧激素”。甲状腺素分泌减少会导致人体产热量减少,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该患者起病初即感怕冷、浮肿,未引起重视,导致病情逐渐加重,说明怕冷是重要的疾病信号。糖尿病患者有糖、蛋白、脂肪代谢异常,不能适应寒冷,也会导致乏力、怕冷。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是常见病,包括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怕冷的人不一定有心脏病,但心脏病人必定怕冷。由于心输出量减少,血流循环减慢,携氧量减少,可出现苍白或紫绀,肢端发凉,怕冷。风湿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循环血量减少,心储备力下降,也怕冷。
  
  脑血管疾病我国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人数均超过心血管病,包括脑梗死及脑出血,通称中风。脑血管病患者常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脑供血不足,超声检查可见颈动脉壁增厚,有隐性血栓。患者容易头痛头晕,怕冷乏力。心脑血管疾病往往同时存在,发病及影响因素亦相似。
  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中老年人多发病,尤其我国东北、内蒙、华北等寒冷地区多见,南方较少。病情明显受气温影响,冬天寒冷,病情加重。患者不仅怕冷,而且畏寒。防寒锻炼是主要预防手段,比治疗还重要。
  贫血微量元素铁的来源或摄入减少,需要量增加,或损失过多,都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致使冬天怕冷。以女性多见。患贫血症的女性冬天怕冷,面色苍白,或萎黄少华,口唇淡白,指甲干瘪,萎靡不振,疲劳乏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欲不振,月经不调。女性由于月经失血,如不注意补充含铁食物,极易发生贫血。少女贫血病往往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如喜欢挑食或偏食,为追求身材苗条而过度节食,患慢性胃肠病或月经不调又不及时治疗,等,都可能成为致病因素。妇女妊娠、哺乳时,铁需要供给胎儿,再加母亲食欲不佳,也容易缺铁而贫血。婴幼儿、儿童生长快,如果仅仅以含铁较少的人乳或牛乳喂养,出牙后又不及时供给蛋类、青菜、肉、肝等副食,也会引起缺铁。失血较多也是缺铁的重要原因,因为总铁量的65%在红细胞内,—次大量出血或反复多次出血,又不及时补铁,就会引起体内缺铁。此外,慢性胃病患者胃酸缺乏,影响食物铁离子化,或慢性腹泻,都会使铁在肠内吸收减少,时间久了,也会缺铁。
  
  怕冷的生理原因
  
  人体对冬天环境温度的反应,除了慢性疾病以外,还受许多生理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体质、机体反应性、锻炼、营养状况等。年龄对寒冷反应的影响很大,如青少年喜欢在冬天滑雪滑冰,老年人则常在炉边烤火。性别本身对怕冷影响不大,但中青年女性易贫血,会显得较怕冷。机体反应性的外延较广,通常概括为抵抗力,抵抗力强的人耐寒,抵抗力弱的人怕冷。在东北、华北地区生活的人,较适应寒冷的天气;南方人则比较怕冷。体质对耐寒的影响很大,体质强壮的人耐寒,体质虚弱的人怕冷;胖人较耐寒,瘦人则怕冷。
  运动锻炼是健康的促进剂。锻炼可以明显影响人体对环境温度的反应,长跑运动员喜欢在寒冷中跑步,马拉松运动员常穿单衣在冬天长跑,通过在寒冷中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力,自然提高了耐寒力,不怕冷。现代白领整天坐办公室,身体素质减弱,乏力怕冷是常见现象。因此,如果你没有特殊疾病,冬天又怕冷,可以通过锻炼和加强营养,来提高抗寒能力。
  营养不良是冬天怕冷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生活条件改善,现代人往往表现出营养过剩及相应的肥胖症,以及与肥胖症相关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但由于爱美,女性,尤其青少年女性,追求豆芽菜体型,节食过度,引起“厌食症”,不仅食物热量供给不足,而且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导致严重营养不良,贫血,畏寒乏力,甚至丧失劳动能力。
  
  如何提高冬季御寒能力
  
  首要的是加强体格锻炼,特别是耐寒锻炼。耐寒锻炼可以从气温适宜的春季开始,以手摩擦头面部及上下肢暴露部分,每日数次,每次数分钟,直至皮肤微红为止;天气转暖时改用毛巾浸于温水中,拧干摩擦头面部和四肢,每日2次;夏季在室内用毛巾浸入冷水中,拧干作全身摩擦,每日1~2次;秋天改用冷水擦脸;冬天继续用冷水擦脸,且室温不要超过20℃。通常,对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16~20℃,工作效率最高的温度是15~17℃,并且要注意通风换气,使相对湿度保持在30%~45%。如果室温超过23℃,会使人头昏脑胀,精神不振。每年都按这种方法坚持锻炼,可以提高呼吸道对感染的抵抗力,比吃药打针还有效。这种适应寒冷的锻炼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患者特别有效,当然也适合其他老年人。可结合自身情况,适当采用。
  其次是运动锻炼。运动方法种类繁多,关键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一种,冬天也要坚持。比如有的老年人喜欢晨起散步,既不劳累,又使整天精神焕发。但要注意过早锻炼的误区。有的老年人早上五六点钟就外出散步,天还不大亮,空中尘埃下沉,对身体不利。7点以后散步较好。此外,有雾的天气不要外出锻炼。
  关于饮食,是谈得最多的,但也是最难掌握的。人们有一种误解,说:“吃得饱,吃得好,多吃补品身体好。”正确的观点应该是:“主食不过饱,副食荤素混杂好;食物淡为宜,疏菜水果不可少。”冬天要特别注意疏菜水果的补充。
  适当服用保健品。市场上保健品很多,报纸上大量广告宣传,多针对老年人,使读者莫衷一是。我国许多老革命前辈身体受战争摧残,伤痕累累,疾病缠身,却能百岁而终,不正好说明良好的养生保健和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使人长寿吗?关键是要正确选择,不能只看广告,要请教明白人,如医生。
  为了提高人体免疫力,入冬前可注射流感疫苗,或服核酪口服液,也有较好效果。
《家庭医学》2010年第1期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