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小说 > 用心去游TXT下载

用心去游

作者:刘心武 (当代)
栏目:文学.小说
类别:现代
大小:305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罗马尼亚 卢森堡 美国 大圆桌(1)

尽管一再有人跟我说:“到了唐人街,就像回到国内一样。”我在纽约、旧金山的唐人街上徜徉时,却觉得除了招牌广告上的中文字,那景观其实也还是洋味儿的,就是一些饰有亭子顶、雕龙檐、红漆柱、龙凤图案的建筑物,也很像是西洋人穿着中国丝绸衣物站立在那里,究竟还是让我意识到身在异邦。

但是,走进中国餐馆,感受就不一样了。多数的中国餐馆,都摆列着典型的中国圆桌,其特点便是直径非常可观,一般总在一米至一米五以上。待到同招待我的主人及陪客围着大圆桌坐定,我的确产生了一种回到国内的感觉。记得第一次到西方国家,很惊异于他们十分高级的餐馆中,餐桌一般都很小。能供四人以上用餐的餐桌在一个厅中往往居少数,多数是两三个人或恰好四人合用的餐桌,而且,餐桌的面积相当小,倘是圆的直径竟都在五十厘米左右。头一回同外国朋友在那样的圆桌前坐定时,潜意识里很为饭菜端上来后如何摆得下犯愁。开始用餐了,才懂得他们原来是一道道汤菜循序端上并循序撤走的,食客面前,能放下一只圆盘及一份刀叉,即可从容就餐,两三人如围坐于一只直径五十厘米的圆桌,桌面不仅够容食物,还可设一雅致的花瓶及增添情调的蜡烛盅。如到快餐店,餐桌面积往往更小,在洛杉矶的一家“麦当劳”快餐店中,我曾倚着类似邮局公用书写处那样的一长溜窄桌面,坐在高脚小圆凳上,与十多位顾客一起大嚼炸薯条与汉堡包。还有一回美国朋友驱车带我游览,半途经过“麦当劳”,干脆不下车,而是摇下车窗,朝店外的一个传音器点出要买的品种,然后车子转到另一面,该店打开的窗口中便递出了所要的食品,朋友则将钱递过去;然后朋友将车子开到一个允许停车的僻静处,他便带头将餐巾纸铺在膝上,从“麦当劳”的纸袋中取出热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而一手则举着也从纸袋取出的封口带吸管的可口可乐,不时嘬上几口。我虽也学着他的样子果腹,但心里总觉得以膝代桌未免过于寒酸。后来知道,有的百万富翁,也就这么享用午餐。

也曾参加过洋人举行的正式宴会。用的都是长条餐桌。倘坐在餐桌一侧靠尽头处,那便与同一侧的另一翼简直两不相干,与对面一侧的另一翼也无从对话,到头来只能与左右及对面的一两个人碰杯或交谈,一餐用完,有时连共餐者的面孔都无印象,真是懵懵然。这时就觉得到底还是中国式的大圆桌好,大家围坐以后,不管以前是生的熟的,半生不熟的,互相都照了面,正对面的人虽然隔得最远,眼光却最易交接,举杯欢饮时,所有酒杯都可碰到,不亦乐乎!

在国外的中国餐馆,围坐于大圆桌时,心中总升出一种亲切感,尤其是当这些围坐者中既有从大陆来的,也有从台湾来的,还有“ABC”(在美国出生的中国血统人),以及从香港或其他地方来的流着同一种血的朋友,倘大家不是围着个大圆桌聚餐,气氛就很难那么热烈而融洽。

然而,大圆桌也常常令我不快。

在国内,有时同一两位朋友到餐馆用餐,很难找到合适的座位,设车厢坐及有小餐桌的餐馆不多,大多数都是一律的大圆桌,桌面直径有近两米的。供宴会用的雅间里摆大圆桌,可以理解,零点厅里也摆大餐桌,其用意就令人费解了。我有时就不得不同两三位朋友,勉为其难地与另两三位甚而另两组顾客合用一张大圆桌就餐。大家本非一回事,点的菜又不一样,进餐节奏也不一样,互相碍眼碍事。他们说的,我们往往不想听也灌进了耳里,我们谈的,不消说他们也能听见一些,结果谈也谈不畅快,饭菜往往还算可口,乐趣却简直谈不上。

这时候,就很怀念在巴黎、波恩、纽约一类地方的小餐桌。餐桌笼罩在柔和的罩蔽光中,上间吊着一盆仅有绿叶的植物。形成一个小小的然而舒适的独立的空间,朋友间浅斟慢饮,细嚼慢咽,娓娓谈心,实在是人生一乐。

罗马尼亚 卢森堡 美国 大圆桌(2)

我曾很诚恳地给一些餐馆提过建议。国营餐馆置若罔闻,是意料中事。对于个体餐馆,我以为我的建议绝对是于他们有利的:撤去那些折叠大圆桌,充分利用店堂的空间,定制一些不同形状的两人桌,三人桌,四人桌,既可增添每一轮的总人数,又可每一组顾客各得其所,岂不妙哉!但接受我建议的,至今竟没有一个。我问一位比较相熟的个体餐馆经理:“究竟你为什么非得在这么狭小的空间里也摆大圆桌?”他挠挠头皮说:“吃饭嘛,不使这圆桌使什么?”

我多次跟妻子、跟友人,提出要请客吃饭就采用自助餐的形式。做好的菜就放在橱柜乃至茶几上,每人用一只盘子自取食物,坐位可以分散开,既方便又有趣,对于居住空间狭窄的我们尤有利于身心两畅,但到头来总还是被“吃饭嘛,哪有不摆大桌子的呢”,这一钢浇铁铸的逻辑所支配。尽管一边必得借助于床铺,另一边紧逼大立柜或电冰箱,坐在靠里边的难以走出来,脚下又常碰到半空的啤酒瓶,人还是成了大圆桌的俘获物。既围着大圆桌就餐,就免不了先要分清正座次座,推搡礼让一番;又免不了要频频举杯祝酒,布菜添杯。在大圆桌边仅仅是两人构成一组窃窃私语,会被认为是不雅之举,所以必得面面俱到地应酬,以致没话找话,而嗓音也必得放大。你不能过早吃完,也不能过晚收场……唉,大圆桌哟!

方形八仙桌流行的时代,大体上已经过去了,现在家具市场上数量最大的,还是镀铬折叠腿、紫红木纹塑料贴面的大圆桌。不过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开始追求西洋式的配六把高背椅的长餐桌。究竟中国人的餐桌会怎样变化下去,实在值得潜心观察。

1988年夏

罗马尼亚 卢森堡 美国 世贸大厦顶楼的弹簧

1993年2月20日,美国纽约曼哈顿岛端的世界贸易大厦地下车库被炸,除死伤多人外,还被迫关闭使用一段时间,损失极巨。

世界贸易大厦的主体是两座方塔形的等高摩天楼,在纽约是最高建筑物,但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比它更高,因而在全美还数不上老大。

五年多以前,我访美时曾到世贸大厦参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顶楼观览厅内的大弹簧。

说是顶楼,其实还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顶层,但作为一般旅游者,所允许到达的,也就是那地方了。建造时就把它设计成供旅游者鸟瞰纽约市容的场所,因而那层楼的外墙体几乎全由落地大玻窗组成,玻窗前面,还有供旅游者朝外坐观的长凳,并有投币即可使用的长筒旋转望远镜。

在那观览厅里,极目四望,景象极为壮观。回望曼哈顿岛,是摩天楼的森林,而穿插其间的马路和立体交叉桥,上面车方形八仙桌流行的时代,大体上已经过去了,现在家具市场上数量最大的,还是镀铬折叠腿、紫红木纹塑料贴面的大圆桌。不过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开始追求西洋式的配六把高背椅的长餐桌。究竟中国人的餐桌会怎样变化下去,实在值得潜心观察。1988年夏水马龙不间歇,恰似峻峰下的河流;曼哈顿岛与皇后区、新泽西州相联的大桥伟若黑虹,特别是著名的布鲁克林大桥,造型潇洒飞逸;朝岛外望去,则大海无垠,屹立着自由女神像的小岛,与那些航行在海上的巨轮小艇,互成一种离合的动态……

请我登楼观览的美国友人,邀我同坐到那落地大玻窗前的沙发凳上,我却坚辞,因为我从小就怕登高。从高处下望,即使立处非常之安全,心中也仍会怦怦然而双腿发软。经我说明后,美国友人亦不勉强,便陪我以离玻窗大体保持五米的半径缓缓旋观了一圈,然后引我到楼层中心的售品部闲逛,没想到在那里我亦产生了一种惶恐感——可能是设计者刻意追求的一种趣味吧,若干水桶般粗的大弹簧,竟裸露在天花板下,那些大弹簧,是用来控制调节摩天楼在高处气流下的摆幅的,那些大弹簧无时无刻不嗡嗡颤动着,对于美国友人和别的许多游客,也许恰是一种难得的怪异感受,于我,却使双腿发软而外,又增加了心紧气促。

本来美国友人还想请我在那些大弹簧下面的咖啡座喝杯咖啡,见我面有难色,便匆匆陪我再乘快速电梯下楼。后来我方知那登楼费颇昂,一般的纽约人和外国游客付款上去,不眺望尽兴是绝舍不得稍停即下的。

出了世贸大厦,美国友人请我到街上一间咖啡厅小憩,跟他聊了一阵,方知我的这种“高楼反应”,是一种中等程度的“恐高症”,他建议我找有关的专科医生去治疗一下。

以往我对自己的“恐高”,在人前总是竭力掩饰,独处时又总是自卑自责,这几年又增加了些有关的知识,总算能够坦然承认并卸除心理上的负担了。

美国好莱坞已故导演、号称“悬念大师”的希区柯克,曾拍过一部就叫作《晕眩》的影片,片子里的主人公不但在高处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惶恐感,甚而还有一种身不由己要投入一个下旋的漏斗状涡流的欲望,那当然是高程度的病态了。

以往我们对个体生命中的这一类表现,总简单地划归为“思想问题”,我当年的自责,也陷于“我怎么就不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模式;其实除了恐高,例如还有人对小球状的东西的弹跳感到恐惧,有人对“钢蹦儿”(硬币)的撒落感到心悸,有人对超长的黑色胶皮水管产生恐惧感,有人对某种强烈的大块颜色不寒而栗……都是一种不仅不能生硬地归入“思想感情问题”,甚而也不能简单地纳入纯心理学的范畴,而是个体生命的物质结构与精神结构交相作用的极复杂的生命科学中的问题,无论自己还是他人,都必须极慎重地对待。
用心去游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