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毛泽东与陈云TXT下载

毛泽东与陈云

作者:王玉贵 (现代)
栏目:人物.传记
类别:现代
大小:504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毛泽东与陈云》 第一部分 两位历史伟人的成长历程(1)

两位历史伟人青少年时代的不同成长历程

毛泽东和陈云是成长于不同历史与自然环境中的两位重要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袖人物。

毛泽东于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尽管毛泽东的祖籍不是湖南,但到他出生时,毛氏家族已在湖南繁衍生息了20代,大约500年了。韶山的得名与一个美丽的传说有关:5000年以前,舜帝南下巡视,来到湘江流域,他让人在一座山上演奏优美动听的“韶乐”,竟然引来大量凤凰跟着翩翩起舞。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称为韶山。韶山冲是被韶山环抱的一块狭长谷地。

与中原地区相比,地处江南的湖广大地因自然条件所限,开发较晚。当中原一带已达到很高文明水平的时候,湖南地区仍处于一片蛮荒之境。恶劣的生存环境,养成了湖南人不畏困难、敢于挑战的坚毅性格。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湖南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圈。清代、特别是近代以来,湖湘大地更是人才辈出,哲学家有王夫之,考据家有钱大昕,军事家有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的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以及左宗棠、胡林翼等所谓清代“中兴名臣”,改革派有谭嗣同,革命派有陈天华、秋瑾、宋教仁、黄兴、蔡锷等。因此,湖南在近代有中国的“小德意志”之称。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湖南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在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的52名政府委员中,湖南籍的有10人。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的254名中将以上高级将领中,湖南籍的有73人,占28.7%。其中元帅3人,大将6人。具体来说,有蔡和森、刘少奇、任弼时、林伯渠、陶铸、李富春、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粟裕、陈赓、黄克诚、肖劲光、谭政、许光达、王震、向警予、邓中夏、李立三、左权等。在这众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中,毛泽东是最为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出生的时代,中国处于清王朝腐朽统治的末年。迭经外国侵略者的疯狂侵逼和本国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不思进取的满清王朝早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随时都有覆没的可能。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正处在酝酿之中,正是这致命的一击,清王朝这一统治中国长达260多年之久的庞然大物,终于在1912年寿终正寝,极不情愿地退出了中国的政治舞台。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却很快落到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中,中国的情况不但没有因此而有丝毫的好转,反而更趋恶化,追求进步的人们不得不在黑暗中,为探寻国家和民族的出路继续进行艰难的求索。出生并成长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代的毛泽东,很自然地选择了以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

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很同情受压迫的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赞成官逼民反的主张。早在私塾读书时,他就喜欢看“中国的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如《精忠传》、《水浒》、《三国演义》等。这些书对他后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影响很大”。1910年,长沙有一个靠卖河水为生的穷苦百姓黄贵荪因米价日涨,无以为生,被迫举家投水自杀。这一事件在长沙引起很大震动,饥民们纷纷拥到巡抚衙门请愿,要求官府开仓赈济,却遭到野蛮镇压,饥民忍无可忍,放火烧了巡抚衙门。毛泽东当时正在东茅塘私塾读书。当他得知长沙饥民暴动和饥民被杀的消息后,与同学们讨论了好几天,很为饥民的被杀感到不平。他后来回忆说,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始终忘不掉”,“影响了我的一生”,他还同情哥老会首领彭铁匠领导的一次农民起义,认为他“是一个英雄”①。

毛泽东这种同情弱者、敢于挑战的思想意识在处理他同父亲的关系上也有充分的体现。毛泽东出生时,父亲毛顺生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在当地已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土财主。父亲没有文化,也不懂得要尊重孩子的意见,每当父子冲突的时候,常常使用高压手段加以严厉管教。年幼的毛泽东在心灵深处生发出了朦胧的反抗意识。

一次,毛顺生宴请生意场上的朋友,因人手紧张,便吩咐13岁的毛泽东帮忙招待。毛泽东不愿做这种应酬的事情,父亲极为生气,当着众多客人的面骂毛泽东懒而无用,为子不孝。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的毛泽东当场回敬父亲说:“父慈子孝”,只有父慈,才能要求子孝。毛顺生更为气愤,举手就要追打。毛泽东跑到一个池塘边,声称如果父亲再要追赶,他就跳下水去。在母亲的劝解下,以双方相互妥协而告解决。但毛泽东由此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在压力下如果一味温顺示弱,结果只会招致更多的打骂,而用反抗的办法,却反而能保护自己。

少年毛泽东所受的是传统的封建教育。启蒙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等,后来继续读《论语》、《孟子》、《诗经》、《左传》等经史古籍。尽管对先生所用的教学方法和所教授的内容不感兴趣,但天资聪明、聪慧过人的毛泽东却每每能轻松完成先生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并因此而打下了极为扎实的古文功夫。在闲暇之余,他还阅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等书籍。毛泽东小时侯经常到外婆家玩,事实上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差不多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住在外婆家的毛泽东与众多表兄弟打成一片,过着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外婆家的读书人多,对外面的世界自然也就知道得多。到了20世纪初,清政府为挽救濒临灭亡的腐朽统治,陆续出台了一些“新政”,在全国各地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一次,到外婆家去玩的毛泽东,从表兄文运昌那里得知,邻近的湘乡县办了一所新式学堂——东山高等小学。已经读了“六年孔夫子”、正休学在家的毛泽东很希望能进入这所学堂学习,但思想保守的父亲却准备送他去湘潭县城一家米店当学徒,学些日常谋生的本领,预备日后的毛泽东能有一个好的营生。

1910年秋,毛泽东请来舅舅、表兄以及族亲等当说客,说服父亲同意让他到湘乡东山小学继续学习。但在这所学校里,毛泽东只读了半年,就因成绩优异、年龄也较大而被推荐到了湘乡县驻省中学继续上学。

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怀有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当他1910年第一次远离家乡到东山小学读书时,曾改写了一首日本和尚月性写的诗赠送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示了要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的志向。不过由于年龄与阅历的关系,此时的毛泽东对于如何救国,思想却还非常朦胧。
毛泽东与陈云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