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茶文化历史

_23 朱自振(现代)
295
·482·茶 史 初 探
实际也是一本关于杭州城西的地志。
(9)
《武林山记》。
《武林山记》是陆羽关于杭州地志《二寺记》的补充。
其出处也见于《咸淳临安志》引文。
在《临安志》大石佛院的记述中,有“陆羽《武林山记》云:‘自钱塘门至秦皇缆船石俗名西石头’”
等记载。
《二寺记》既然是城西各处山泉名胜的专志,《武林山记》,则可能是城西以外杭州的山水名胜志。上引“西石头”
的内容,其地不属城西,不是《二寺记》所记范围,由此可以相信《武林山记》,是陆羽的又一种杭州地志。
3.其他。
(10)
《五高僧传》。
有的史籍称《唐五僧传》,一卷。
原书佚。
由《唐五僧传》这一书名看,很可能是唐末或五代时集陆羽五僧人传记而成。如是这样,今《全唐文》保存的《僧怀素传》,即应是现存“五僧传”
唯一幸存的内容之一。
至于其他四僧属谁?
笔者认为陆羽在浙中相处甚笃的皎然、灵澈和道标三人,当是其为之作传另外三个对象。这三人当时在浙江名声很大,谚有:“霅之昼(清昼,即皎然)
,能清秀;越之澈(灵澈)
,洞冰雪;杭之标(道标)
,摩云霄“
之语。
陆羽与皎然为忘年交,陆羽与灵澈、道标的关系,也很密切。在后来的《西湖高僧事略》中曾引陆羽“夫日月云霞为天标,山川草木为地标,推能归美为德标,居闲趣寂为道标”
的名句。这句关于道标的赞词,很可能就出自陆羽所撰的道标传记。
(11)
《教坊录》。原书佚,在现存的记述中,只知陆羽曾著《教坊录》一卷。至于这本书撰于何时?书中具体写些哪些内容,已无从查考。
(12)
《泉品》。陆羽除《茶经》中的论水之外,有无写过《泉
296
茶 史 初 探·582·
品》和论茶水一类著作?一直是一个历史疑案。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说,元和九年,他在江西荐福寺得到一本《煮茶记》,系李季卿在维扬时命人记录陆羽品第各地水质而成。欧阳修在《大明水记》和《浮槎山水记》等文章中,极力反对张又新之说,认为陆羽除《茶经》论水之外,不可能还会有其他评水的著述。从有关史料来看,欧阳修所言,未免有些过于武断。如崇祯《乌程县志》引旧志称,金盖山,“《陆羽泉品》:山故多云气,缭绕如垣,日出云气渐散,唯金盖独迟”
,就说明陆羽确曾写过《泉品》。不过,这引文与张又新《煎茶水记》中所说的内容,显然又无共同之处。
所以,说张又新《煎茶水记》有关陆羽内容可能不实是可以的,但说陆羽没有写过《泉品》,就不对了。
《泉品》有的书中又作《陆羽水品》,这究竟是一书之讹,还是不同的二本书?也有待进一步考证。
(13)
《陆羽集》。
《吴兴志》卷十八载:“吴兴志(或记)
,陆羽作,见《陆羽集》(《湖北通志》作《唐·陆羽集》)。“
《吴兴志》是现存吴兴较早的一本地志,篇幅虽不大,但所记内容均多唐代以前的资料。这条记载,不但可以再次证明陆羽确曾写过《吴兴记》或“志”
一书,同时也向我们披露,在唐时还刊印过《陆羽集》一部。至于《陆羽集》究竟收集些陆羽哪些著作?
《吴兴记》是说明了的;之外还有些什么?现在就荡无可稽了。笔者从陆羽友人出版的有关文集分析,如颜真卿有《吴兴集》十卷,皎然也出过《文集》十卷,推想陆羽的这部文集,很可能和颜真卿的《吴兴集》相似,是大历或建中年间,得助于颜真卿的资助,将其在湖州时所作的一些诗文和地志汇集而成。
因此,《陆羽集》虽和前面各种书文不同,但作为一种出版物,也一并补
297
·682·茶 史 初 探
充于此。
(四)
结  语
陆羽除《全唐诗》和《全唐文》中所收存的诗文及《茶经》一书以外,综合历史和作者增补,现在我们比较清楚的还有这些佚著和佚文:《君臣契》、《江表四姓谱》、《南北人物志》、《吴兴历官记》、《湖州刺史记》、《占梦》、《顾渚山记》、《毁茶论》、《韵海镜源》和《渔父词》、《陆羽移居洪州玉芝观诗》、《陆羽崔国辅诗集》、《杼山记》、《吴兴记》、《吴兴图经》、《虎丘山记》、《灵隐天竺二寺记》、《武林山记》、《五高僧传》、《教坊录》、《泉品》、《陆羽集》等22种。
其中《韵海镜源》、《渔父词》和《陆羽移居洪州玉芝观诗》三种,虽不能说是陆羽专著,但陆羽参与编著或集有他的作品,在统计陆羽著作时,当然不能不把这些也收入。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陆羽的著作(包括文章)
虽增补了十二三种,但由于笔者查阅的书目有限,而且只是附带进行,所以,肯定还是不全。
另外,增补的这些书目,也未必精确,如《陆羽移居洪州玉芝观诗集》,当时有此一集是无问题,但究题为何名,笔者只是据权德舆诗序虚拟,并非原名。
又如《吴兴记》、《吴兴图经》和《泉品》等书,在乌程和长兴的一些县志中,《吴兴记》和《吴兴志》,《泉品》和《水品》相混;《吴兴图经》,和《湖州图经》及《吴兴图记》又混,它们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笔者后来没有作进一步考证。
298
茶 史 初 探·782·
七、《全唐诗》中的陆羽史料考述
陆羽是我国古代著名茶叶专家。
《新唐书》和《全唐文》中,有他的传和自传。但是,由于传记简略,加之过去对陆羽的研究又极其不够,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陆羽生平的了解仍感扑朔迷离而不具体。
近几年来,我国茶叶学界重视了对陆羽的研究,已发表的一些文章中,挖掘和增补了不少关于陆羽的史料,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不过,研究陆羽生平的史料,不仅见于茶叶史籍。因陆羽还是一个博学多闻、辞情逸丽、交游很广的诗人。
他的有关资料,尚广泛地散布在某些诗集、文集、笔记和方志中。
《全唐诗》中就蕴藏有很多关于陆羽的史实。
为了拓宽陆羽研究的视野,笔者谨将过去所札的《全唐诗》中与陆羽相关的诗文,缀为一文,以供参考。
(一)
《全唐诗》中涉及陆羽的篇目
现今史载陆羽的传略、简介还是较多的。但其内容雷同,而且明显看出,都据自《新唐书·陆羽传》和《全唐文·陆文学自传》。
陆羽生于公元733年,殁于公元804年,他的自传撰于上元辛丑(761年)
,其时离开他逝世还有40多年。
所以,这篇自
299
·882·茶 史 初 探
传,最多也只能算是陆羽的“我的前半生”。
可能正是因为这篇传记的简略,在《新唐书》和其他一些文献中,关于陆羽尤其是他中、晚年的记述,也就显得特别单薄。
这里不妨将《全唐文》、《新唐书》对陆羽隐居前后这段历史的记述,摘录如下:《全唐文·陆文学自传》:“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滨,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燕永日。
……至德初,秦人过江,予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
《新唐书·陆羽传》:“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徘徊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
贞元末卒。“
归纳上录两段记载,陆羽中年以后的生活,可节缩成:至德初,陆羽与皎然结为忘年交,上元初隐居苕溪,后来诏拜为太子文学和太常寺太祝不就,贞元末卒。
陆羽这段跨度有四五十年的经历,《新唐书》和《全唐文》中,都只用了不足一百字来记述;文中只提到皎然一人,苕溪一地,这未免有一鳞半甲之憾。
其实,如前所说,陆羽的史料只是缺乏深入地发掘、搜集,在《全唐诗》中,陆羽本人写的及友人赠寄他的许多诗句,就记述和反映了陆羽隐居前后的许多具体情况。
据笔者粗略统计:《全唐诗》中收录的陆羽作品有诗二首、句三条、联句十五首,他人赠寄陆羽的诗二十五首。对陆羽的称呼,可以说因人而异,因诗而异,有的用名,有的用字,用号,也有的用尊称或俗称。
以致有些人见到陆羽的资料而不敢定;或者不是陆羽的诗篇,却误认为是陆羽的作品。也许因为这
300
茶 史 初 探·982·
样,直到现在,还未见有人对《全唐诗》陆羽史料作过专门研究。
《全唐诗》中陆羽本人的诗句不多,而且就集中收录在他名下的,一般不致有错;称谓复杂和较难分辨的,主要还发生在联句和他人赠寄陆羽的诗篇中。
据大略统计,《全唐诗》中陆羽的称谓,在诗题中就有陆羽、陆鸿渐、陆处士、陆太祝、陆山人、陆三山人等不同记载;至于署名和诗文中的称呼,除上述之外,更有季疵、陆季疵、疾、鸿渐、竟陵子、陆生、陆三、陆文学、陆居士等种种称法。这中间陆羽的名和字一般不会混淆,难以确定和最易差错的是如陆处士、陆生、陆居士、陆太祝、陆文学和陆三、陆山人等尊称或俗称。例如陆处士,凡有才学而未参加科举的陆姓,都可以作如此称。陆处士一名,在《全唐诗》中就有三五人。
我们已见到有人将称陆龟蒙“陆处士”
的诗文,误为陆羽的资料。
为了减少和避免《全唐诗》陆羽史料的漏引和错引,现将陆羽友人赠寄他的和他与友人联句的诗目分别抄录如下:刘长卿:《送陆羽致茅山寄李延陵》;颜真卿:《题茅山癸亭得暮字》(亭,陆鸿渐所创)
;《题陆处士茅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皇甫曾:《送鸿渐山人采茶回(一本无回)
;《哭陆处士》;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山采茶》;《送陆鸿渐赴越》并序;戴叔伦:《岁除日推事使牒迫赴抚州辨对留别崔法曹陆太祝处士上人同赋人字口号》;
301
·092·茶 史 初 探
《敬酬陆山人二首》;《抚州被推昭雪答陆太祝三首》;权德舆:《同陆太祝鸿渐崔法曹载华见萧侍御留后说得卫抚州报推事使张侍御却回前刺史戴员外无事喜而有作三首》;《送陆太祝赴湖南幕》(同用送字三韵)
;孟 郊:《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李 冶:《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皎 然:《寻陆鸿渐不遇》;《访陆处士羽》;《赠韦早陆羽》;《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喜义兴权明府自君山至集陆处士青塘别业》;《寒食日同陆处士行报德寺宿解公房》;《春夜集陆处士居玩月》;《同李侍御萼李判官集陆处士羽新宅》;《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同李司直题武丘寺兼留诸公与陆羽之无锡》;《赋得夜雨滴空阶送陆羽归龙山》;《泛长城东溪暝宿崇光寺寄处士陆羽联句》。
颜真卿与陆羽等联句:《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与耿湋水亭咏风联句》;《又溪馆听蝉联句》;《三言喜皇甫曾侍御见过南楼玩月》;《七言重联句》;《七言醉语联句》。
302
茶 史 初 探·192·
皎然与陆羽等联句:《远意联句》;《暗思联句》;《乐意联句》;《恨意联句》;《秋日卢郎中使君幼平泛舟联句》;《重联句一首》。
耿湋与陆羽的联句:《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
《全唐诗》中涉及陆羽的诗和诗句,还有不少。
因本文主要考述陆羽隐苕溪以后的史迹,所以,其他有关《全唐诗》中吟咏陆羽茶事功绩的诗和诗句,这里不收录。
(二)
唐诗中载及的陆羽友人
陆羽中年以后结交过哪些人物?在古书陆羽的所有传记中,如上面所见,一般都只提及皎然一人。
事实当然远非如此,即在《全唐诗》中,我们也能发现有五六十人的一个陆羽友好图谱。
《全唐诗》中载及的陆羽友人,不外以诗赠陆羽、与陆羽一起联句和有关诗文间接提及这三种情况。以书赠陆羽以诗篇的友人来说,上列诗目已经见及,除皎然之外,还有颜真卿、皇甫曾、皇甫冉、李冶、刘长卿、权德舆、戴叔伦、孟郊和耿湋等人。可以肯定,当时与陆羽相互酬赠的诗友一定还有很多,但在现存资料中能够查见的,就这十人。这些人不但赠陆羽以诗,而且从诗文和其他记载来看,他们多数和陆羽还是莫逆之交。因此,他们的情况,尤须多说几句。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吴兴著名诗僧。至德初,陆羽与皎然开始结交,皎然在其《春夜集陆处士居玩月》吟:“欲赏芳菲
303
·292·茶 史 初 探
不待晨,忘情人访有情人“
,以“忘情人”
自喻。这在另一角度,则又恰好说明了他与陆羽的情深意笃。
皎然以高僧称著吴越,凡到过这一带的朝臣名士,如颜真卿、韦渠牟、韦应物、张荐等等,均与皎然十分亲善。这些人中,有些与陆羽成了至交可能是由皎然的关系。从这点来说,皎然对陆羽蜚声文坛,或也起过一定提携作用的。
颜真卿,字清臣,开元中擢进士,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代朝事。颜真卿不但诗文书法称著,政声也好,但因刚直常为权奸所恶,所以坐谗屡贬。代宗时官至尚书右丞,封鲁郡公。在此之前,出降曾任平原太守、浙西节度使、蓬州长史、利州刺史、峡州别驾、吉州司马和抚州湖州刺史等职。
在湖州时,与皎然、陆羽结为方外友,相善终身。
皇甫冉,字茂政;皇甫曾,字孝常,二人为同母兄弟。天宝中,曾、冉踵登进士第,均以诗才名重士林。皇甫曾先为侍御史,坐事徙舒州司马、阳翟令。
皇甫冉初授无锡尉,后迁左金吾兵曹,累官右补阙。
皇甫兄弟与陆羽的交情都很深,诗文说明,他们与陆羽常相走访浙西、江南之间。
李冶,字季兰,乌程女冠。长于作诗,刘长卿称其为“女中诗豪”
,《全唐诗》存诗十六首。其《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吟;“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诗意缠绵,说明她与陆羽也情非一般。
刘长卿,字文房,历任监察御史,贬潘州南邑尉,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
刘长卿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可能在其事睦州时,曾纵游吴越,广结江南名人隐士,而尤重陆羽、皎然。
304
茶 史 初 探·392·
权德舆,字载之,丹阳练湖人,未冠,即以文章称诸儒间。
初事江西观察使李兼府为判官,德宗闻其才,诏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元和时拜为相。
权与陆羽,大致在江南时便有交往,及其仕江西时,与陆羽再度相会。
戴叔伦,字幼公,润州金坛人。嗣曹王皋领湖南、江西,表在幕府。皋讨李希烈乱,留叔伦领府事,试守抚州刺史。由诗文来看,戴与陆羽,主要交往于江西任上。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与韩愈为忘形交,年五十得进士第,任溧阳尉。由其诗《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来看,孟郊与陆羽曾会诗江西,是陆羽晚年挚友之一。
《全唐诗》中除上述几人之处,载及的与陆羽联句的友人还有刘全白(评事,后为膳部员外郎、池州刺史)
、裴循(长城县尉)
、张荐(颜真卿赏其才,后充史官修撰、兼阳翟尉)
、吴筠(进士,玄宗命侍诏翰林,后隶道士籍,曾与李白同隐会稽剡中)
、强蒙(处士,善医)
、范缙、王纯、魏理(评事)
、王修甫、颜岘(真卿兄子)
、左辅元(抚州人)
、杨德元、韦介、崔弘、史仲宣、权器(书郎)
、陆士修(嘉兴县尉)
、裴幼清、柳淡、释尘外(自号北山子)
、颜颛、颜须、颜顼(上三人并真卿族侄)
、李萼(擢制科,历官侍御史和庐州刺史)
等①、潘述②、杨凭、杨凝(凭、凝与杨凌三兄弟,长善文字,在大历中踵擢进士,时号“三杨”。
凭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入拜北京兆尹、后徙杭州长史。
凝由
①上列二十六人,见《全唐诗》卷七八八,颜真卿《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
②“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
《全唐诗》卷七八八。
305
·492·茶 史 初 探
协律郎三迁侍御史)
、耿湋(宝应元年进士,任左拾遗)
、乔(失姓)
、陆涓(吴人,阳翟令①)
、伯成(失姓②)
、严伯均、巨川(失姓③)
、卢藻、卢幼平(郎中,吴兴令)
、李恂、郑述诚④、崔子向(监察御史)
⑤等近40人。
另外,即上录诗题中提及的陆羽友人,还有陆畅(吴郡人,以更李白《蜀道难》为《蜀道易》称著)
、韦早、权明府(失名)
、萧瑜和崔载华等10人。
上述的这五六十人,都是《全唐诗》中有名可稽直接载及的陆羽友人。
他们中很多人,在《全唐诗》中也各有自己的友朋关系。
从此扩展开来,我们还可以间接地查考出一批与陆羽有过交往的人来。
这里我们不作全面考证,随便举几个从颜真卿友人中发现的陆羽友人为例。萧颖士:在《全唐诗》中,陆羽与萧颖士无任何交往的痕迹,但萧颖士与颜真卿十分友善,我们从颜真卿这一线索,查阅有关文献结果,不仅找到了他与陆羽也有过交往的根据,而且在《新唐书·萧颖士传》中,还找到了他儿子萧存在湖州和陆羽等一起“讨摭古今韵字所原”
,所著数百篇⑥的记述。又如韦渠牟,因他与颜真卿善,结果在其他史籍中,如《唐诗纪事》查到了他“与竟陵陆鸿渐、杼山僧皎然
①“与耿湋水亭咏风联句”
《全唐诗》卷七八八。
②“又溪馆听蝉联句”
《全唐诗》卷七八八。
③“远意联句”
《全唐诗》卷七九四。
④“秋日卢郎中使君幼平泛舟联句”
《全唐诗》卷七九四。
⑤“泛长城东溪暝宿崇光寺寄处士陆羽联句”
《全唐诗》卷七九四。
⑥《新唐书·文艺中,萧颖士传》。
306
茶 史 初 探·592·
为方外之侣,沉冥博约,为日最久“
①等记述,证明他与陆羽也有很深的关系。再如越中另一隐士张志和,在颜真卿守湖州时,有张志和访问颜真卿的记录,我们搜觅的结果,在张志和的传记中,同样也找到了他和陆羽相友善的文字②。
这些例子说明,《全唐诗》载及的这份陆羽友人名单,不单单只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其他史籍所不载的陆羽友好,同时,它也为我们进一步扩大查找陆羽友人提供了一份重要线索。陆羽在所谓隐居期间,与如此众多的友人交往,他的生活,实际是隐而不隐。
(三)
陆羽中晚年的行止
陆羽隐居苕溪的实际,不但隐而不隐,他居也未恒居。从《全唐诗》的有关资料来看,陆羽的中年和晚年,真正隐居苕溪的日子并不长,他备历江南、越中各处名胜,数迁其址,还曾一度移居到江西、湖南等地。唐诗中记及的,大致如下:1.乌程(今浙江吴兴县)。唐诗中关于陆羽在乌程的记述最多,这可能与他在这里隐居的时间较长有关。如颜真卿《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皎然《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喜义兴权明府自君山至集陆处士羽青塘别业》,颜真卿和陆羽等人《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提及的杼山、妙喜寺、青塘、岘山和水堂都属于乌程。
杼山,在县西南30里,颜真卿称:
①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八。
②《新唐书,隐逸·张志和传》。
307
·692·茶 史 初 探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