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茶文化历史

_30 朱自振(现代)
这样的记载。至康熙以后福建和台湾的一些府志、县志中,就出现了“番茶”
、“洋茶”
和“日本茶”
等一类新的名目。
这些名字虽各不相同,但如《连江县志》所说:“番茶,亦谓之洋茶,以出自日本外洋附海舶而至故名”
,实际所说为一,都是指日本舶来的山茶。
由福建的一些县志看,其所载的番茶,洋茶的品目,有多至十余种最多达到20多种;说明日本和福建、台湾交换山茶的活动,持续有一个很长的时间。对此笔者也略事考证,日本运来他们的山茶,从福建带回日本所没有的山茶和茶科植物,其开始大致在康熙初年。
如康熙《漳州府志》载:“洋茶出日本,种类多,二十年来漳中始有之。”
康熙台湾《诸罗县志》也载:
373
·263·茶 史 初 探
“洋茶来自日本,种类甚多,近始有之。”
这表明日本山茶传诸福建、台湾的时间基本一致,大致都在康熙初年。
当然,日本和我国福建、台湾这时的贸易决不限于交换茶花,不过,交换山茶,无疑是其中双方都较重视的内容之一。
这里要强调指出,日本和我国这种交换山茶的活动,只见于福建、台湾两省。
笔者也查阅了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等沿海地区的方志物产,就均无这种记载。
在广东的方志中,康熙、雍正年间的各志,不见有番茶、洋茶之名,至乾隆以后,才由粤东的方志慢慢扩传到其他地区。
由此明显可以看出,广东的日本山茶,也是由福建渐渐流传而去的。
我们不清楚日本有无从我国引种皋卢的确切记载?但从笔者手头掌握的日本茶史资料来说,至少在14世纪以前的史籍中,还未见到皋芦一名。
明朝中日关系中存在一个中国所称为“倭寇”
问题,估计这时从我国引进皋芦也不大可能。因此,笔者初步肯定,日本的皋芦种,很可能就是清朝初年日本和福建交换山茶的过程中从福建引去的一种未名茶树。
3.日本皋芦的名字带有福建特有的印痕。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日本的皋芦种与我国史籍所说的皋芦和苦无关,是引之于华南以外的一种未名茶树。
那么,为什么这种未名茶树又会用皋芦的名字呢?
这只有福建有关文献记载和历史事实,才能解释清楚其中的矛盾。
如前所说,在福建的方志中,也是不载产饮皋卢、苦和苦丁的,那怎么能说日本皋芦的名物是引之于福建呢?
笔者约略作了一个统计,福建虽然不产饮皋卢或苦,但其方志中关于皋卢或瓜卢出现的次数,比历史上产饮皋卢和苦的广西
374
茶 史 初 探·363·
还要常见。在福建的许多方志中,不但习惯沿用陆羽《茶经》“其树如瓜卢”
的文字来描述茶树,而且也用“树如瓜卢”
或“皋卢”
来形容油茶和山茶。
在福建的有些方志中,为把茶和山茶、油茶相区别,往往特意把山茶和油茶写作为“”。如嘉庆《连江县志》载:()
“树如瓜卢,叶如栀子”
,其描述就和介绍茶树的引文完全相同。
这就是说,在福建的习惯上,明清时,人们不但把皋卢用来和茶树,还同时用来和山茶、油茶相比拟。这一点,其他省区是不存在的。福建的文献和方志记载中不产皋卢,自然人们头脑中也不会有皋卢的印象。
但这和妖精鬼怪一样,实际上谁都没有见到过,不过宣传得多了,大家头脑中也渐渐形成了一个依稀想象的形象。福建概念和想象中的皋卢是怎样呢?
它是既象又不象茶和山茶或油茶的这样一种植物。
在清初日本和福建交换茶科植物的活动中,获得了一种未名的不同一般的茶树,询之群众,大家都很珍奇,它似茶和油茶或山茶,又不似茶和油茶或山茶,于是很自然地就想到了皋卢这个名字。
这很可能就是日本皋芦的名物由来。
否则,就很难解释日本的皋芦其名用我国史籍皋卢之谓,但实际又不是同种植物的这一矛盾情况。
另外,日本皋芦的所有苦茶、唐茶、山茶、龟甲茶、南蛮茶等这些别名或俗名,在福建以外的其他省区,也很难一一找到根据或出处,只有福建,才能获得全部的印证。
唐茶不用多说,唐作为中国的通称,从我国任何什么地方引种的茶树,都可称唐茶。但其他这些别名,就不是每省都可称和各省都有的了。
如“南蛮茶”
,淮河、汉水和长江流域茶区的茶,就不能也没有称“南蛮”
这种情况。
不过,南蛮也决不是有人所说是云南的专
375
·463·茶 史 初 探
名。福建也属百越之地,在宋元时以建安和武夷为贡茶之区,历史上就有“贡茶出蛮瓯”
之称,所以,日本皋芦种即使引之福建北部的武夷山区,称其为“南蛮茶”
,也是有根有据和合情合理的。至于山茶,福建长汀、清流、光泽和福安等方志中,习惯把栽培的茶树,称为园茶;生长山上的,称为山茶;这显示日本的皋芦种,除可能是作为山茶交换到日本去的这点以外,同时还可多少说明,它是从山中发现的一种野生茶树这层意思。
苦茶的记载,很多省的方志中都提到,但福建不是作为一种树种,而是作为称茶的一种俗名,其称法流传是较为广泛的。如《光泽县志》中称茶即为“苦茶”。
同安一带,对一些植物喜好加一个“苦”
的音字,如“苦茶”
、“枯槚”
、“苦檀”
等等。
漳平地区饮茶,习惯“以苦者为上”
,其康熙志记载,乡人把深山中采的野生茶,称为“深山苦”
这点和山茶一样,福建“苦茶”
之名,也会有取自深山野生茶树的意思。又如龟甲茶,这个名字,在我国其他省也是找不到根据的,但在福建,就可以找到它的源由。
连江一带,将茶“俗呼桧”
,龟甲,很可能就是“桧”
的音转。
综上所说,福建不但能够对日本皋芦和我国皋卢的物异名同作出合理的解释,而且对其所有别名,也能一一提供比较贴切的根据,再联系上述其他理由,我们认为,日本皋芦种似是清初由我国福建引去的野生茶树的这一看法,是能够自成一说和提供进一步讨论的。
最后,在本文结束时,笔者想就我国前一段皋卢问题的考证和讨论,顺便再谈几点看法:皋卢问题,我国有学者称为是“皋卢之迷”
,在当前不但吸引了我国也吸引了不少日本学者的注意,这是值得进一步考
376
茶 史 初 探·563·
证和深入讨论的一个问题。但是,应该指出,我们过去的考证和讨论,还只是初步的。任何一种看法和心得,都可以提出来讨论,但不能作为一种定论。如果把自己的观点看作绝对正确,把别人的研究考证斥之为“错误曲解”
,也就不用进行讨论和失去了讨论的基础。
第二,关于皋芦的考证和讨论,是否集中以搞清我国史籍中皋卢名物的演变和日本皋芦种的来源这样两个问题为好?
关于皋卢是否是茶树原种、是否是原产云南和西双版纳?
这不属文献记述范围内能够搞清和证明的问题,原种说和原产云南说,是否留待科学鉴定来解决。
再是在引用和解释史料上,是否尽可能依据原文和客观一些,不按自己的需要随便更改史料。坦率说,拙稿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就这些问题而发的。但笔者的立意,决不是为了否定各家的研究和看法,而是衷心希望发扬学术民主,把皋卢问题的讨论开展起来、研究清楚。
377
·663·茶 史 初 探
参 考 文 献
1.《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198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
2.陈椽:《茶叶通史》,1984年农业出版社出版。
3.陈兴琰、陈国本:《皋芦茶苦茶的考证》。
4.《太平御览》。
5.陈文怀译:《论茶树品种皋芦种》,《茶叶通讯》1982年1期。
6.《宋史》。
7.《宋会要辑稿》。
8.陈椽:《日本皋芦种似安溪佛手种》,1985年《陆羽研究集刊》。
9.《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0.《中药大辞典》,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1.《全唐诗》。
12.《福建方志物产资料》,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藏。
13.《广东方志物产资料》,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藏。
14.《广西方志物产资料》,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藏。
15.《贵州方志物产资料》,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藏。
16.《云南方志物产资料》,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藏。
17.《四川方志物产资料》,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藏。
18.《湖北方志物产资料》,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藏。
19.《湖南方志物产资料》,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藏。
20.《江西方志物产资料》,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藏。
21.《安徽方志物产资料》,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藏。
378
茶 史 初 探·763·
22.《江苏方志物产资料》,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藏。
23.《浙江方志物产资料》,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藏。
379
首页 上一页 共30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