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哲学.宗教 > 近思录TXT下载

近思录

作者:朱熹(宋)
栏目:哲学.宗教
类别:古典
大小:161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濂溪先生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 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 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 (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而主静,(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 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 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 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诚,无为;几,善恶。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性 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
  伊川先生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故曰天 下之大本。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也者,言感而遂通者也,故曰天下之达道。
  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寂然不动是也。)有指用而言者,(感而遂通天 下之故是也。)惟观其所见何如耳。
  乾,天也。天者,乾之形体;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无息之谓乾。
  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 之帝,以功用谓之鬼,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乾。
  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
  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
  鬼神者,造化之迹也。
  《剥》之为卦,诸阳消剥已尽,独有上九一爻尚存,如硕大之果不见食,将 有复生之理。上九亦变,则纯阴矣,然阳无可尽之理,变于上则生于下,无间可 容息也。圣人发明此理,以见阳与君子之道不可亡也。或曰:“剥尽则为纯坤, 岂复有阳乎?”曰:“以卦配月,则坤当十月。以气消息言,则阳剥为坤,阳来 为复,阳未尝尽也。剥尽于上,则复生于下矣。故十月谓之阳月,恐疑其无阳也。
  阴亦然,圣人不言耳。” 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 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
  有感必有应。凡有动皆为感,感则必有应,所应复为感,所感复有应,所以 不已也。感通之理,知道者默而观之可也。
  天下之理,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恒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
  惟随时变易,乃常道也。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人性本善,有不可革者。何也?”曰:“语其性,则皆善也;语其才,则 有下愚之不移。所谓下愚,有二焉:自暴也,自弃也。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 移者,虽昏愚之至,皆可渐磨面进。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 虽圣人与居,不能化而入也,仲尼之所谓下愚也。然天下自弃自暴者,非必皆昏 愚也,往往强戾而才力有过人者,商辛是也。圣人以其自绝于善,谓之下愚,然 考其归,则诚愚也。”“既曰下愚,其能革面,何也?”曰:“心虽绝于善道, 其畏威而寡罪,则与人同也。惟其有与人同,所以知其非性之罪也。” 在物为理,处物为义。
  动静无端,阴阳无始,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明道先生曰:天地生物,各无不足之理。常思天下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有多少不尽分处! “忠信所以进德”,“终日乾乾”;君子当终日对越在天也。盖上天之载, 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其命于人则谓之性。
  率性则谓之道,修道则谓之教。孟子去其中又发挥出浩然之气,可谓尽矣。故说 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大小大事而只曰“诚之不可掩如此夫”。彻上彻 下,不过如此。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须著如此说。器亦道,道亦器,但得 道在,不系今与后,己与人。
近思录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