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国科学思想史

_39 李约瑟 (英)
与小宇宙的理论。无疑的,卡巴拉的思想后来影响了这位卓越的RaymondLull12
32至1316年。在他的著作里便有中国式的关联表列。他是Netteshe-ism的
Agrippa的前驱。
我们卒会发现第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初期之“关联式的思考”,对现代科学
----------------------- 页面 205-----------------------
205/234
真正启蒙时的科学思想的影响,比通常所认可的为大。此一看法,正是Pagel论有
些科学发现者如Van Helmont等的“黑暗一面”的精辟文章里之主题。Bruno摒弃
了地球中心说之后,并没有放弃“宇宙类比”的思想;他说大宇宙中的太阳可对
应于人体中的心脏。Temkin1,Pagel456及Curtis1都曾经指出:Wi1liam
Harvey的血液循环现象之发现,无论如何,一部分是感发于太阳与气象学上水气
的循环现象间已知道的关系的。我们也可以问是否Leibniz也受到了同样的影响,
所以才发展出欧洲哲学中的第一个有机自然主义。据L.Stein1指出,Bruno氏曾
主张有三种“最低限者”或不可缩小者,即一上帝或Monas monadum,按此,最大与
最小是二而一的;二灵魂,乃一个组织中心有意义的思想,肉体形成于其外;三原
子,是一切物质的组成分子。但是,Monad单子一词的来源,可能是
FrarciscusMercurius VanHelmont,因为Leibniz曾提到过他的一本著作:
VanHelmont对大宇宙与小宇宙及其联合的奇论。无论如何,J.B.vanHelmont的儿
子也是依循着同样的传统的。因此,如果我们说欧洲古代曾经接受亚洲“关联式
的思考”影响是正确的话,我们便可以得一个结论,即达到Leibniz 的,可能有
两途径,一为中国理学家的思想,由耶酥的传教士的翻译传入欧洲;一为甚古的
思想,比前者早一千多年,经过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调和,传入欧洲的思想的。
当然,一般而言,“关联式的思考”及“宇宙类比”思想,在“新哲学”或
“实验哲学”上的胜利下,不复能存在。实验、归纳法与自然科学的数学化,将
一切的原始形式一扫而空,以迎接现代的世界。在本章下文讨论数学一章之末,
我们将会看到,所有空间上区别开的宇宙的古老观念,如何地被欧几里几何的均
匀空间推广至整个宇宙所驱走。十七世纪中叶以后,科学书籍上所提到的“宇宙
类比”思想,皆可视为只是文辞上的苟延而已。
但是,我们必须再回述一下“国家类比”的观念。它早在柏拉图时就有了。
以后在John of Salisbur7 St.Thomas of Cantorbury之秘书写的Po-1icraticus1
159年出版中,又复兴起。据Gierke2说它是企图精密的写出人体各部分与国家
各组织间之对应情形的第一本书。君王是头,元老院是心;眼、耳及舌是边境守
卫,军队和法院是手和臂,工役是脚。像这样方便于统治阶级的理论,是不会受
人弃置的;奇怪的是它却发展得很慢。莎士比亚在Coriolanus序幕中有名的一节
中也提过这种观念,后又在Hobbes的Leviathan1651年出版出现过,他又加上:
财务系统似动脉,钱似血,顾问似记忆。等到十九世纪的思想家,如
HerbertSpencer和WalterBagehot 在使用它时,就颇小心谨慎了,然而把这种
“国家类比”观念拿来滥用,即使到了今天仍然还有。
在探究中国对这种观念所持的态度之前,我想一提这两个“类似”在炼金术
----------------------- 页面 206-----------------------
206/234
发展中所扮的角色。大体上它是有益的:TabulaSmaragdina上的格言说:“在底
下的像在上的。”是正确的科学。在以后的炼金术里, “哲学家的”硫磺被认为是
基本物质,从它可以导出其他一切的物质,所以硫磺就是当做真正的小宇宙参阅
Hitchcock1。我们已注意到诸如Para-celsus和F1udd等的系统内,“宇宙类
比”所占的重要地位。然而“小宇宙的盐HNaNH4PO4一词会延长到现代化学里,
想起时颇感到奇怪。它的名称,是因为十七世纪初,它首次由人的尿液中提炼出
来。
现在应该检讨中国这方面了。如果说早期的有关“宇宙类比”的词句不常
见,这是因为此种观念早已隐含于他们的宇宙观罢了。》淮南子》约在公元前12
0年,天文训,以及精神训
和《春秋繁露》特别是人副天数篇对于它都有极为详尽的叙
述。约于公元前50年成书之《礼记》亦说过:“故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
也。”《易经》将天与头、地与腹联在一起说即“乾为首,坤为腹”这种现象主义
Phenomenalism下文将与论王充的怀疑态度时述之,其整个学说都奠立于相信大地上人类
的伦理行为与天体的活动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它主要地以人类为中心的。此
种学说的起源,Granet在论小宇宙与大宇宙的两章里曾详述过,在该二章中,他
阐说这个学说与古代天文学的关系。整个中国思想史中,“宇宙类比”的观念继
续不断。“宇宙类比”的观念,不但见于董仲舒的著作,且也见于邵雍1011年
至1077年的著作,邵雍将生理学与地质学关联在一起,这一点很类似在他前一
世纪的Basra Brethren。大约于1390年,王达说:
“人之身法乎天地最为清切。且如天地以巳午申酉居前在上,故人之心肺处
于前上。亥子寅卯居后在下,故人之肾肝处于后下也。其他四肢百骸莫不法乎天
地。是以为万物之灵。”无疑的,“宇宙类比”观念在中国思想上是显著的。然
而它的哲学内容是否与欧洲的相同呢?
回答此一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来说说中国的“国家类比”观念。虽然大家
都知道中国人有“宇宙类比”的观念,但是却似乎还没有人指出过中国人在更早
也有“国家类比”的观念。第四世纪初年,葛洪在《抱朴子》说:
“故一人之身,一国之家也。胸腹之位,犹官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
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
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养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即身死”。
葛洪生在柏拉图与Salisbury的John氏之间。他的话并未被后人忘记。我们可
以在后期的书籍里找到此类话的引文,例如在“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上就有了。
----------------------- 页面 207-----------------------
207/234
那么,我们就可以这么说:在中国如在欧洲一样,都可以找得到“宇宙类
比”及“国家类比”的成熟形式。因此,为它们在这两支文明里寻出一个共同的
来源,并不是无谓的企图。虽然如前所述,巴比仑的楔形文字,对于这两种类比
谈论得很少,可是Berthelot提出了一项有趣的主张,他说一切小宇宙与大宇宙的
观念,可能是由上古时代的占卜中导发出来;这种占卜,乃是观察整只或部分的
牺牲以预言未来。巴比仑人的占卜确实如此,他们使用肝脏以洞窥未来的事件,
我们可以说中国商朝人用甲的裂纹,是另一种占卜的方式。关于Etruscans人的占
卜,Cecero,Seneca和Pliny等拉丁作家,供给了我们许多详细的资料,以后罗马
人将此种占卜大部继承了去。依照“空间划分说”The theoryoftemplum,他们把整
个的天空或人体或牺牲的器官划分成几区,然后从“记号”出现在那几区而得出
预言。如此,动物或它的肝脏或肠,便可充当为“小宇宙”。与此类似的是“时
间划分说”the theory ofSaeclum,这是直接由天体的旋转周期的“任意”共振周期
而来。这样,空间和时间都被划分成各个部分,这是后来一切时空的科学区分的
前驱;再者,在空间之内的大区与小区,以为是互相反映的。
从哲学的观点看来,中国“宇宙类比”的形式是否与欧洲的相似呢?我相信
它们是不相似的。欧洲诚然有大宇宙与小宇宙的理论,且在那范围,有组织的自
然主义的初浅形式,和它的小对角“国家类比”,然而它们却都为一种欧洲独特
之“分裂人格”split-perso-nality所支配。欧洲人仅能以德谟克里特之机械唯物
论或柏拉图之神学唯心论来作思考。一个机器,必须为它觅一个神。生命、实
体、灵魂、基本原理archaei等成群地出现于整部欧洲思想史。人,兽或其本身之
生物有机体,被投射于此宇宙中时,欧洲人被一个或多个神的观念所支配主要的忧虑
便是去找出“领导的原理”。我们可以一遍又一遍见之,于Timaeus中的“世界灵
魂”赋予世界身体以生命;于Stoics学派所寻求的领导原理“Hegemonikon”;于
Seneca之总述“上帝之于宇宙就如同灵魂之于人”,Philo和Plotinus重复地讲述
之;第八世纪的犹太教师PirkèRabbiEliezer 回响之。
但这种路线正是中国的哲学所未采行的。公元前第四世纪,庄周关于有机体
观念的古典陈述,已给后来的人铺好坦途,即明确的避免任何“精神的监护者”
spiritus rector观念。在它们有机的关系中,不论是生物的或宇宙的,其各部分
可藉相互和谐的意志,充分解释所观察的现象。
第三世纪向秀与郭象注释的《庄子》里,经常把这种观念说得很清楚。例如
在《庄子·大宗师》篇,有人问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向
秀与郭象注曰:
----------------------- 页面 208-----------------------
208/234
手足异任,五藏殊管。未尝相与而百节同和。
斯相与于无相与也。未尝相为而表里俱济。斯相为于无相为也。……天下为
一体。因此,有机体内之组成分子,其相互间之合作,乃是出于自发甚或不由自主
的,而非由于强迫的。在另一段,这两位注释家认为:即使有不愿意合作者,甚
至做出反社会的行动时,此一宇宙有机体由于其强而有力的自我规律,使得万物
永继续合作下去。《庄子·秋水》篇论及相对关系时,有一段话:“以功观之,
因其……”向秀与郭象的注释为:
“天下莫不相与为彼我,而彼我皆欲自为,斯东西之相反也。然彼我相与为
唇齿,唇齿者未尝相为而唇亡则齿寒。故彼之自为,济我之功弘矣。斯相反而不
可以相无者也。”
如冯××说;这最后的结论令人不胜惊讶地想起了黑格尔的辩证程序。
此种思潮随着Leibniz进入了欧洲的思想,并且帮助有机自然主义在当代的广
泛采用。一直延到1930年的生物学之生命论与机械论的争端,正是直接承受
欧洲“人格分裂”的结果——是机器加上无形的机械师或信号手呢?还是只有机
器呢?到近来才一般的理会此种争论是徒劳无功的,大家都了解有机体根本就不
是机器,它既无需受指挥,亦不能全然地回复到较低的阶层。
唐君毅在他那本有趣的《论中西哲学中本体观念之一般变迁》另有别样的说
法,他说欧洲人倾向于追寻外在或超越现实的实在,而中国人则于现象之内寻找
实在。因此,欧洲哲学始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二元论,只以后产生诸如
Spinoza、Leibniz和Hegel诸人的系统;而中国则不同,中国哲学始自道家对于变
易中之永恒的体认,中间经过理学家的有机自然主义,而使明朝的理想家兴起,
但这仅是过渡的而非严格的继承传统。
中世纪欧洲的“宇宙类比”观念,因此可说是在机械唯物论与神学精灵魂论
两者间经年累月的争论间所取之立场而销毁了。
一直到十七世纪中叶,中国和欧洲的科学理论大致说来还不分上下;只自此
以后,欧洲的思想,才开始突飞猛进。可是,虽然它是在Descartes和牛顿之机械
论的旗帜下行进,此种观点并不能永久满足科学的需要一时期到了,务须把物理
学当做小有机体的研究,把生物学当做大的有机体的研究。当此时刻来临时,欧
----------------------- 页面 209-----------------------
209/234
洲或更确实地说,届时全世界便能取材于一极古老而又极明智但全然非欧洲性格的思
想模式。
◇7、《易经》的体系
前文已述了许多中国对于距间作用Actionof adistance的世界观的重要。所谓距
间作用,就是在宇宙之中,彼此不同的事物,会互相发生共振的现象。公元五世
纪的《世说新语》一书中有下段:
殷荆州曾问远公曰:“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
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远公笑而不答。
截至此止,我们对阴阳和五行的理论的讨论,指示它们对中国科学思想的发
展,是有助益而非阻碍的。一直到十七世纪,欧洲放弃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
后,阴阳和五行学说,才使中国思想显出比西洋的落伍些。但是,如果以中国的
科学哲学的第三个伟大成分——易经——言,则不易作如是良好的评值。
《易经》最初可能是由许多农民的预兆组合而成,它搜集许多占卜用的材
料,其结果乃是一个极精密的符号系统。它们的剖析说明不无一些内在的一致性及美
观的力与任何其他文化中的经典,截然不同。这些符号是认为反映大自然的一切过
程的,每一现象以为是属于某一符号。中古的中国科学家们,永在冀图藉现象所
属的符号,来对自然现象作些假解释。
《易经》的每一符号,经过世纪又世纪,就具有抽象的意义,颇能引人,且
使人们无需思索。这种情形,到有些类似中世纪的欧洲对于占星学上所作的种种
虚假的说明。但是,符号的抽象化,却给予以一骗惑人的深奥性。
我们现在很快就可看出,在六十四个符号的系统中,它提供了一组抽象的概
念,可以统括自然世界现象之任何观察所必遇的许多事项和过程。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易经》,是一部内容复杂的书籍。我们首先必须把《易
经》内容略作叙述。《易经》的符号是由许多的直线爻所组合而成的,有的直线
是不断的,如一,称为阳,有的直线中断的,如一,称为阴。这些可能是各按长
短的和占卜程序的长短棒有关。由八个卦的组合和排列,可形成六十四个重卦。
卦的排列有一定的秩序,每一个的后面都附有一段的解释,这称为彖,依照传统
的说法,是西周初期公元前1150年文王所作。彖后有注释,通常是六句,这称
----------------------- 页面 210-----------------------
210/234
为“系辞”或“爻辞”,传说是周公所作的,他是周代初年著名人物公元前110
0年,以上所述的卦、彖、系辞、爻辞被称为经文或本经。
此外,尚有其他更复杂的注释和附录如十翼。十翼的前二部分系彖传,相传
是孔子所作,所以有二部,则是因为“经”已被分成两半,前一半讲的是三十
卦,后一半则是三十四卦,第三和第四部分是象传,相传也是孔子所作的,这两
部分亦是因经已分成两半而分的。第五、第六部分是“系辞传”,也同样分成二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