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国科学思想史

李约瑟 (英)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 页面 1-----------------------
1/234
《中国科学思想史》 (英)李约瑟 世界文化
作者小引
吾人甚知本卷所涉领域的范围广大,但因中国文化史与欧洲文化史同其繁
复,若予缩减则将感不足。读者的兴趣如果在旧世界两端思想对比的一般发展
上,便觉此交响曲无一单独音符是多余的。然而吾人不得不念及:读者或因其本
身实验的忙繁任务,期于极少的时间,得知古代与中世的中国科学思想较之古代
希腊与中世欧洲的科学思想究有若何差异。就此等研究者来说,首须了解中国自
然主义中极端有机的与非机械的性质。此类思想最初发现于公元前四世纪时的道
家3章3节,墨家4章以及阴阳学派的自然哲学家6章3节。后来完成中国中世纪的
世界观的体系与定式6章6节。原有论题的清新则由佛学的效用而增进并因十二世
纪的新儒学而获致确定性的综合。此外与自然科学家特有关系的尚有两点:一为
怀疑论的有力传统;一为中国人对于自然律的法学类比juristic an-alogy的态度。
就研治哲学的读者来说,此一最后论点与有机的自然主义的传统亦同属重要。盖
彼实足构成此传统的特殊的一面,因其启示中国人的秩序的概念C-oncept of order
之如何可能与实在如葛兰言G-ranet的适当说法积极地排除了法的概念ConceptofLaw,
至于中国思想力量影响于莱布尼茨以及欧洲有机的自然主义的发展究至若何程
度,亦为此处提论的问题6章6节1段。最后,几乎一切中国自然哲学所具最要的
特点之一便是得免陷于欧洲有神论的与机械唯物论的世界观的持续辞论——是即
西方迄未全然解决的对立论题。
《中国科学思想史》 (英)李约瑟 世界文化
第一章 导言
一切必须的引言既已具备,吾人现在可以考量中国哲学对于科学思想发展的
关系。如我们通知的,在中国,哲学一词的涵义亦与欧洲不尽同,因其着重于伦
理的与社会的较之形而上的为远多。虽然,道家与墨家则已完成一种甚为重要的
自然主义世界观,而名家从事于逻辑的研究,惜乎未有开展。吾人将先检论古典
----------------------- 页面 2-----------------------
2/234
时期公元前第三及第四世纪亦即战国时期各家各派的思想。
吾人首从儒家说起,因其制驭后来中国一切思想,特表示其尊荣地位,虽其
于科学的贡献不见显著。由儒家,甚易转谈其劲敌之道家。道家对于大自然的玄
思洞识,全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思想匹敌,而为一切中国科学的根基。兹务
需着重儒道对峙的,是一通常被忽略的方面,即政治方面是也。儒家接受封建社
会而道家则强烈的反对之。第三部分为法家,致力于法律的厘订,以废侯置守的
国家代替封建体制,亦多赖法家。而其倡行几似法西斯之权力论者,当秦朝措施
过度而为汉朝所取代,随即陷于悲境,最后的官僚的意理与社会的结构,乃法家
与儒家学理的综合。再进而有墨家,是为任侠的尚武的和平主义者,乃系悉心于
科学方法,甚于由作战技术而生的实验;其次为名家,常被比诸希腊的诡辩家,
而以辩辞与界说为号召。此外更有若干较小学派。最后而非不重要的,乃自然主
义者阴阳家学派,发展为有机的自然主义哲学,对于中国的原始科学思想proto-
scientific thinking,给予具有特征的基本理论。
其后数章讨论怀疑派理性主义的传统,其最大的代表为汉代王充;以及佛教
哲学以其因果关系的信仰而便利科学,又以其虚幻的教义而敌视科学;乃至宋代
新儒学。此即促使中国的永恒哲学philosophia perenn-is获致最高表现之一学
派,而在许多方面却为吾人今日有机自然主义organic naturalism做着先导。本卷
此项讨论,殿以王阳明反科学的唯心论,十七世纪王船山的历史唯物论,以及新
的或实验的哲学之创建,乃至欧洲与中国自然规律概念发展的一般测量。
《中国科学思想史》 (英)李约瑟 世界文化
第二章 儒家与儒学
◇1、绪论
前面已经说过,中国铁器时代的早期公元前六世纪,正是青铜器时代的原始封
建制度Proto-feudalism起始衰落的时候。战国诸雄竞用武力或外交策略来兼并
某他国家,最后是秦国成功。诸侯宫庭的破灭与重整,使得那些为数不多的中层
社会,以往世世代代在国都的社会里有相当地位的专业人士。如记室、礼官、乐
----------------------- 页面 3-----------------------
3/234
师、以及金工、木工等感受到时变,其中有若干可能是商代旧族的后裔,因朝代
更易,未能在周代跻于卿族之列。到公元前三世纪的时候,这些人概被称为“儒
者”,此名称大概有“弱者”的涵义,可是到此时便为一般人所乐于接受。因为
在此时代的变迁中,这些游行四方的人物,凭他们的才智技能在社会里取得显要
的地位,先秦诸子名传后世的就是他们。前期的道家遁迹于山林是例外,其余的
人士都想能得诸侯的重用。在这些人当中,或有在孔子之前即具有思想与主张与
孔子相近似,但没有任何人能像孔子那样,由于他的品格与思想,遗留给后代永
恒的规范。
关于孔子一生的传说,留传给我们的不少,但辨别孰可信孰不可信,却非容
易。可是有若干事实是无庸怀疑的。他姓孔名丘字仲尼,但后人一直尊称他为
“孔夫子”。西人将这称呼改为拉丁文即成为Confucius。其于公元前552年或
于次年生于现称山东的鲁国,是宋国的后裔。他终身致力于发展及传播一种公正及
和谐的处世哲学。他不断的寻求机会俾能在位以施展他的理想,可是没有成功。
大概从公元前495年起,他曾被迫离开鲁国,率其弟子周游列国若干年,希望
能得一机会施展他的才能。最后三年回到鲁国从事编纂典籍与教诲弟子,于公元
前479年逝世。虽然他的一生似乎未有若何大成就,但是,他遗留给后代的影
响如此深远,不愧后人称他为“素王”。
关于孔子曾否从政,说者意见殊不一致,有的相信传统的说法,说他曾任小
吏经管仓库与公地。后来到齐国去了些时候,又回到鲁国,约在公元前501
年,短期中任司寇与司空。有的否认这个说法,认为他只可能在公元前五世纪的
初年,担任了一个名义上的咨议。倘我们相信某些传说,在孔子的政治生活中有
两桩要事可述:一鲁君与齐侯会晤,齐侯谋使舞踊的莱人Pyrrhicdancers劫鲁君,
孔子善用外交技巧,使鲁公免于危难,二孔子谋堕三都,来削灭在鲁国揽权的三
桓,以恢复鲁君的主权。从此他遭受这三家的敌视,终迫使他离开鲁国。另外可
注意的是,有两次封建的家臣帅军背叛他们的宗主,曾愿授权于孔子,孔子虽未
接受,但有惜不能受之意。那两人显然亦是为恢复君主政权反对封建势力。
现代考证不复一定说孔子编定诗经及书经。他也没有著述易经、礼记、春
秋,更没有人说他曾写已经佚失的乐经。固然,无疑的他曾从这些典籍里,成当
时尚有的类似古书里,取材作教诲之资料。论语则可确定的说是在他逝世后不久
所写成的,保持了关于他最可信的资料,所以本书将多引用。太史公父子的《史
记》里篇幅颇长的《孔子世家》则不可信,因有人认为其中有若干部分意在讥
讽。太史公父子服膺道家之言,他们不得不于《史记》里有一篇孔子的传记,他
们便用轻微的称道,实深寓谴责,来批评当代儒家的虚伪。王肃于公元三世纪初
----------------------- 页面 4-----------------------
4/234
所编成之“孔子家语”则更不可信,其中多参有道家言,因汉代的儒学已与五行
家之学说混合。
我们既认清楚,那些是可信的资料,可用以说明什么是孔子本人及他门徒的
儒学。
◇2、儒家学派的一般特色
它是一种重视今生及关心社会的学说。孔子致力于在封建的体制内,或封建
与公卿大夫制的体制内,追求社会的公正平允,他大概不以为当代的弊病可于封
建制度之外谋纠正。毋宁可说他主张回到最纯粹的古圣先王之道。在他那时代很
自然的将理想的历史来支持伦理的观念,孔子尝自说他是“述而不作,信而好
古”。
要了解孔子,必先明了他的时代。孔子对于治理庶事的兴趣,似乎枯燥平
庸。但我们要了解他是生活在一个动乱的时代,国与国之间时起干戈,小者弱者
成为大国的战场,法律与秩序只凭个人的武力与诡谋来维系。贵族的狩猎,战
争,与骄奢的生活,使得平民困苦,生命犹如草芥,对于这样的一个时代,孔子
的思想有其革命性的,虽然论语里有许多对于君主及公卿的话,在今日读起来,
似乎是“迂腐的训词”。只要我们了解这时代背景,便可了解这些是对于当时的
弱点及罪恶所作的剀切谴责之词,并且所谴责的人物都有权有势,能够轻易的将
他杀害。
孔子无疑的是个最伟大的教育家。在他之前我们只知道有教射的学校。他是
第一个人明白的说“有教无类”。受教于他,准备从政及从事外交的人,都可不
必顾虑到家世出身。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日后仕宦制度的起源,有志于学的人便可
不必问身世,以学者或官吏的身分,为君主服务。孔子常言从政的荣誉。至于孔
子如何教诲他的弟子,可从他的弟子曾参所说的知其梗概。曾子曰: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
斯远鄙倍矣。”在另一处,孔子答问“仁”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
怨。”
孔门弟子前期者多任列国之公卿,后期者多从事教育及社会哲学。姓名事业
----------------------- 页面 5-----------------------
5/234
可考者颇不乏人。
使教育不受阶级特权的限制,没有问题,是个具有革命性的主张。固然这个
主张导致学优而仕的官僚政治,如前面所说但也含有近代民主主义之要素。关于孔
子究竟具有若何程度的真正民主思想,论者的意见甚不一致,但这个问题却是我
们当明了的,因为民主思想与自然科学,从社会学观点着眼,有重要的关系。顾
颉刚7认为孔子根本是支持封建社会的;梅思平1认为他是大反革命者。在中国
这个问题自然与当前的政治问题及守旧人士的尊孔极有关系。但有其他学者,如
郭××则着重孔子生活与学说中的革命思想,并以孔子的同情于鲁国三桓的叛臣
为例。
孔氏门徒且有被指为鼓动叛乱者见墨子与庄子,墨氏与庄氏门徒是深知叛乱起
于民不聊生的。第一个揭竿而起叛秦的陈胜,自称“张楚王”,他就是以孔子的
八世孙孔鲋为其谋士,此学人于公元前208年陈胜败亡时死之,孔氏与墨氏门徒曾有
多人趋附于他的旗帜下。
孔子似乎是主张治理国家应以全民的福利与快乐为依归。达到此目的之方
法,不是严格执行人为的法令,而是要善于运用视同天道天然法令的良好风俗习
惯,能运用得宜的人需具有真正的智慧,学识与同情。这样的人才必广事寻求。
治世才子,不需要门第地位与财富,他只需要适当的品格与学识,这是良好教育
所能培养的,所以教育应当普及。
由以上所说,可得一个对于科学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倘使人人可受教育,则
每个人都能认识真理,只需要教育,经验与才能,增加他的辨识能力,他便可成
为“观察的集团”communityofobservere之一员。儒家学者了解这个智识的民主
主义intellectualdemocray而且孔子常训告他的弟子“多闻阙疑”,并称许“史之阙
文”宁留空白,不勉强写入疑似之辞。且曾说;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于现代从事科学的学者,这是一句很好的训词。但早期的儒家对于自然科
学的兴趣,比起对人事的兴趣少得多。孔子曾勉励其弟子学诗,举列其他理由之
外,说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他也曾说同意南方人的谚语“人而无恒,不
可以作巫医”。有迹象显示孔子大弟子之一曾参,对于科学有兴趣,可与后来的
自然学派阴阳家比拟。但亦只有如此。
----------------------- 页面 6-----------------------
6/234
儒家认为宇宙天、以道德为经纬。他们所谓“道”,主要的意思是指人世社
会里理想的境界。这个意思在他们对于精神世界及对于知识的态度昭示明显。他
们固然没有将个人与社会的人分开,也未曾将社会的人从整个的自然界分开,可
是他们素来的主张是研究人类的唯一正当对象是人的本身。
所以在整个中国历史里,儒家对于那些以科学来了解自然,及寻求工艺的科
学根据及发扬工艺的技术都持反对的立场。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这
还可认为是对于传统的技术人的谦词,但不幸的是下面几句: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若上好礼,好义,好信……则四方之民
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可是两千年的历史显示礼、义、信、三者不足以
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虽然如此,孔子的主张有其伟大之点。兹再征引几句,以
示孔子的关心社会。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
下一页 尾页 共4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