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国科学思想史

_19 李约瑟 (英)
透过耶稣会教士的文章和书籍进入西方之后,是否促进现代生理治疗的发展。
4、性的技巧
由于儒家和佛家的反对,性的技巧始终最为隐密,但是在生理学上却是颇有
意义的。由于阴阳之说的盛行,中国人认为阴阳二性在人即为男女。在宇宙就是
天地。故男女的性关系,与整个宇宙的构造,有密切的关联。道家认为性不但不
是成仙的障碍,反而是重要的帮助。男女私下练习性行为的工夫,叫“阴阳养生
之道”,其目的是藉还精以保全精与神。同时两性要彼此采补滋养。如玄女经所
说的“一阴一阳相须”。
这方面的书,远在明代,可能还要早,就无法在《道藏》中找到了,只有断
简残篇,保存在公元后十世纪以来日本的医书中。其中最重要的是丹波康赖的
《医心方》。成书于公元982年,但直到公元1854年才出版。中国现存最
重要的资料是《双梅景闇丛书》,是1903年叶德辉收集的一些书籍和片断的
文章。有一章也许就是因为只有一章的缘故,全书则不见得会保存下来存于现代的《道
----------------------- 页面 98-----------------------
98/234
藏》中;即“养生延命录”第六章。据说是公元第五世纪陶弘景和七世纪孙思邈
所著。时德辉所收集的片断资料,有《素女经》,《玄女经》,《玉房秘诀》,
《洞玄子》,以及《天地阴阳大乐赋》。其他古代的片断资料,主要存于日本的
《玉房指要》中。
道家的专门技巧,和一般的房中术之间,很难划分绝对的界线。万古力克Van
Gulik3说得很对,道家这方面的书在病理上看来都是很合理的,没有什么离谱的
地方。例如性虐待狂,和受虐待狂等,都是没有的。只有在后代的书中才有比较
特殊的,亢进性欲的技巧,也并没有反常,早期道家的典籍中,常提到神话上或
历史上的帝王,可见有些工夫是因为古代帝王显然在嫔妃环绕的风俗下,有实际
上需要的缘故。大而言之,双修之术也是自古以来就非常流行的,因为在多妻制
的家庭中,健康的性生活是最重要不过的了。有些资料是上古的书,《汉书》举
出八本,现在都遗失了,其中有两本叫《阴道》,著者只知是容成、务成,其余
不得而知。其余六本是以上古的帝王为名,精于此术的人至今还名留后世,如冷
寿光,与公元三世纪的名医华陀同一时代,也是他的朋友,又有甘始也是大约同
时的人物。这些性命双修的大师,都以长生之术闻名于世,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
注意的。可能最典型的房中采战的资料是《素女经》,其风根颇似汉代的医药名
著《黄帝内经》。虽然在汉代书目中找不到《素女经》,此书一定在公元后一世
纪就已经有了,因为王充和张衡都提到过这本书。到了葛洪时公元第四世纪早期又
提到三位女性,采女居其一。由此可见采女之流,可能原来都是一种女巫。
隋代官方的书目公元后七世纪列出七本书,其中的《玉房秘诀》,今天还流传
于世。不过洞玄子要到唐代的目录才出现,其内容很古老,说明很详尽,同时和
所有的房中宝典一样,在医学和生理学的理论上,都是健全的。最好的资料是天
地阴阳大乐赋,白行简即白居易之弟所撰卒于公元826年,该赋只有手抄本存于敦
煌石室,到近代才被发现。
《云笈七签》很像亚里士多德的论调。说精藏于下丹田的精室中,精室则男
人以藏精,女子以月水。道家就是要尽量藉性的刺激,以增加补身体的精,同时
也要尽量避免泄精。甚而,男人如常采阴以补阳,不但能健康长寿,而且以其阳
性甚强,可以生男。道家认为禁欲不仅不可能,而且对身体有害,以其违反大自
然一阴一阳的韵律。独身生活如后代佛家外道所倡不但没有好处,而且会产生神经系
机能病。因此采战之术,首要交而不泄Coitusresewatus,即数数易女而莫数泻精。
女性性交的高潮快可以加强男性的生命力,因此男性的性行为要尽量延长,以达
采阴补阳的目的。何以交而不泄Coitus resewatus有益精神健康呢?现代医学既已
普遍认为性交中断Coitu3interruptus的避孕方法是不好的,我们就愈发不解了。殊
----------------------- 页面 99-----------------------
99/234
不知交而不泄与避孕的心理是大不相同的。道家的目的不是要避孕而是借以作为
两性的滋补,尤其是要滋补阳性,道家强调性交要数易配偶,又有很多选择配偶
的方法往往各种说法互相冲突,但由于季节,月令,气候,天象等有种种的禁忌,所
以行房的吉日不可能很多,居家的人不以求仙为主要目的者,就没有如此多的时
间季节的限制。
“还精”之法在很多其他的民族中是用来避孕的,并且至今还散见于欧洲,
所谓还精,即在射精之时,压迫阴囊与肛门之间的尿道,使精液进入了尿道,以
后与尿一同排出体外,不过道家并不知情,他们以为精子上行,故能滋补身体之
上部——此之谓还精补脑。我们应该注意还精与闭气之间有极相似之处。道家又
称还精为“黄河逆流”,因为道家的生理观以为脊髓像河水之下注,流贯滋养于
全身。这个名词在后代的著述中可以看到。还精之术在《太上皇庭外景玉经》
中,有着或明或暗的描写,既然《列仙传》和《抱朴子》中都提到这本书,《太
上皇庭外景》玉经一定不会晚于公元二或三世纪。不过还精补脑最早的资料可能
是《后汉书》,书中说冷寿光行容成之术以致长生。注中又引《列仙传》说“御
妇人之术谓,握固不泄,还精补脑。”
道家哲学而宗教的行为最令人惊异者大多数现代中国人也感惊奇不已,是将一般
的婚姻生活与个人私下修仙的工夫,予以公开化,而成为一种仪式。这些仪式,
叫做“中气真术”,又叫男女“合气”一作“混气”或“和气”。该术始于公元二世
纪的“三张”,到公元400年之际,在孙思邈的领导之下,已经很普遍了。我
们今天对男女合气的了解,主要得力于数学家甄鸾的描写,生卒不详,年代约当公元
566年,他曾由道教皈依佛教,著有《笑道论》。合气之术的目的是要“释
罪”,行于禁食之后,当新月和满月之夜,首先有一种舞蹈,所谓“龙缠虎
弄”,继而或是公开作宗教性的结合,或是会众在庙中的厢房内作连续之性交。
此时男女行房的技巧,前面已经提过了。其宗教仪式之内容见载于《黄书》,
《黄书》传至今天只剩下一些片断的诗句。道家既有这种种的行为,难怪苦行的
佛家和道貌岸然的儒家要为之瞠目了。在公元415年之际就已经有了反对运
动。到公元后六世纪中叶时此风的原气已大伤,可能在公元七世纪以后祭祀后稷
的风俗就绝迹了。虽然公开的仪式没有了,还是有很多人私下行容成素女之术,
且历久而不衰,庙里的道士要到宋代才不行此术,一般民众要到十九世纪才不复
热衷。而很多医生甚至到十九世纪之后,犹乞灵于此术,以治疗疾病的。
道家认识了女性的重要,承认男女地位的平等,相信健康长寿,需性生活的
辅助,推崇女性柔弱含容的特质,在聚众净化的宗教仪式中加入了肉体的性的表
现,既没有禁欲苦行,也没有阶级观念,这些都是道家与儒家以及通俗的佛教不
----------------------- 页面 100-----------------------
100/234
同的地方。道家性的思想必定与原始部落集产之世的母权社会有关从上古道家尚阴
的思想可以看出,道家之所以成为上古的社会团结,统一,以及反分化思想的最高
代表,也绝不是偶然的。实则道家的思想和行为可以放诸四海而皆准,例如爱奥
尼亚Ionian和Orphic的神秘主义,都与道家思想非常接近。希腊人相信爱是宇宙
间吸引和团结的力量,能驾驭万物,星宿和鬼神。这是希腊的老生常谈,见于Lon gus
著的DaphnisandChlos。这就是为什么路癸夏Lucretius将他伟大的诗篇献给爱神维纳
斯Venus,因为只有分子与分子结合,人与人相结合,宇宙万物的生命机能才能构
成,才能维持。道家的生理哲学可能过于原始,也难免荒诞无稽,但是他们无论
对男性对女性以及对宇宙的看法,较之父子君臣以上制下的禁欲苦行的儒家,及
其阶级封建,财用私有的思想;较之冷漠出世的佛家及其以性为拂逆,为丑恶,
为邪魔的态度,则道家的思想就要健全得多了。
中古时还有很多著名的女道士和道姑,唐代著名的儒家韩愈曾为一个女道士
写过一首诗。至今还可以从中国很多地方的遗风旧俗中看出上古对女性的重视。
如山西太原盛行洪水的传说,至今一年一度的游行中还以女子为降伏洪水之神,
在这个风俗中,就可以看出道家尚阴与尚水两种思想。总之,道家有很多地方是
值得我们潜心学习的,虽然今天有组织的道教,已日趋衰落,甚至已经死亡,但
也许将来还是道家思想的天下。
5、神仙的传奇
中国历代有很多书,专门记载著名神仙的生平成就和神迹,流传后世最早的
书,是应助著于公元175年左右的《风俗通义》。又有《列仙传》,世谓刘向
约公元前50年所著,但实际是公元第二到四世纪初时的一位道家所撰。大约同时
的作品有葛洪的《神仙传》以及干宝的《搜神记》。后来陶潜又著《搜神后
记》。到了唐代沈汾将葛洪的书加以发挥成为《续神仙传》。宋代有李昉于公元
后981年著的《太平广记》。由于一般人对神迹和法术的兴趣非常浓厚,所以
到了明清之际,神仙的记载还是层出不穷。公元1640年有薛大训著的《神仙
通鉴》这个书名颇有自比《资治通鉴》的味道,1700年有张继宗的《历代神仙通
鉴》。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神仙的记载和其他传奇故事的摘译。
6、成仙的思想背景——精神肉体不可分离的有机哲学。
神仙的传奇诚然浩若烟海,我们暂且撇下不谈。让我们来看一看道家追求形
而下的不朽,在哲学上有什么意义。中国人追求形而下的不朽,并不是因为他们
没有“灵魂”或缺乏形而上的“精神”的观念;其实中国人种种灵魂精神之说比
----------------------- 页面 101-----------------------
101/234
欧洲要多,可是中国人不相信人的精神能够脱离肉体而存在。换句话说,他们认
为生命是精神与肉体合一的有机体,既不是形而上的,也不是形而下的。以后在
谈到中国科学的基本观念,理学的发展,和自然的法则各节等时,我们将会看到
中国人把自然现象的一切都看作一体同根,都是天地宇宙大生命的一环。我们要
知道,道家形而下的不朽之说,并不是凭空的幻想,乃是有着源远流长的思想背
景。
马伯乐Maspéro写道:“道家长生不老理想之所以舍形而上的精神不朽,而求
形而下的肉体不朽,并不是他们偏好形而下的不朽,乃是因为舍此之外,他们的
思想理论,就无法自圆其说了。希腊罗马人很早就习惯于将精神与物质对立,故
其宗教观认为形而下的肉体之外,别有一形而上的灵魂附于其上。但中国人从未
将精神与肉体分开,他们认为世界是一个生生不已循环变化的整体。轻者上升为
虚空,粗重者凝聚为物质。因此“灵魂”与物质的关系,从未处于相反的地位。
同时,一个身体中就有好几个灵魂,所以灵魂不是肉体的旗鼓相当的对手。灵魂
分为两类,上有三魂,下有七魄,虽然人们对于三魂七魄在阴间的情形有种种说
法,莫衷一是。但是一般都相信三魂七魄,死而分散。三魂七魄在阳世、在阴
间,既然都捉摸不定,一旦人死后,当魂飞魄散之余,怎能再聚合而为一呢?相
反的,肉体则是一个整体,是三魂七魄以及其他精与神的家,因此只有肉体长
存,人才能够长生。”
这一段文字,正说明了中国人一向以天地万物为一有生命的机体。道家形而
下不朽的理想,不过是这个思想的一部分。由于这个思想,中国才没有受到欧洲
那种神志失整症的痛苦相信这句话以后会有人借用的——一方面不能脱离机械文明的
唯物主义,一方面又追求神学思想的唯灵主义。
◇10、道教
笔者于1943年某日,与数位杰出的中国科学家从云南省会昆明出发至西
山,访三座寺院,顺便凭览昆明湖之胜景。头两个是佛教的庙,第三个是一座道
观。我们最感兴趣的就是这座道观。因为我们的目的正是探寻上古道家思想与科
学的关系。这座道观叫三清阁,峙立在绝壁的半山上。似乎削岩而立,精妙无
比,当笔者问及三清究竟何所指时,大家却都不知道。
这个现象,说明了一般人对道教缺乏研究,甚至在比较宗教的研究上,也往
往将道家忽略了。道家先哲的哲学思想是如此的高深,如此的玄妙,既富有科学的
内容,复带神秘的色彩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又曾与巫和方士务求实用的法术发生奇
----------------------- 页面 102-----------------------
102/234
妙的结合,谁知到了后来怎么竟然变成了一种拜神信鬼,充满神异,迷信,甚而
故弄玄虚的宗教呢?严格地说,这个问题当然不是科学史的范围,但以其对中国
文明发展史有重大的意义,加之很少有人去研究阐明,所以我们在此不能完全置
而不论。同时,我们也要检讨何以上古和早期中古的道家思想中,如此突出的科
学思想会渐渐消失了?
马伯乐Maspero说得好,道教是上古封建社会之中人民反对祭祀山川社稷等集
体宗教的结果。诸侯之国愈大,人民愈无法全体参加祭祀,于是个人在社稷崇拜
之外,需要自求解脱,于是道教便在中国应运而生了。
道教中的人物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是在汉初之际,且与其他各家的思想
有着直接的渊源。道家与法家在某些思想上有共同之点,然而道家是憎恶法家
的,法家可以说比儒家还要封建,他们拥护封建制度,而不美言仁义道德。他们
想在严刑峻法的绝对服从,和恐怖政策之上,建立统治者的权威,虽然法家的作
为最后终于使他们超越了封建制度,而向封建官僚制度迈进了第一步,他们一定
是以原始集产社会为蓝本,以民主政治为理想的道家所咒诅的对象。难怪当秦代
一统天下的法家政治动摇之时,自然有很多道家的人物起来辅助汉高祖打天下
了。张良就是一个例子,他既是政治家,也是神仙中人。据说张良得道于一位半
神话的人物黄石公。世谓黄石公著《素书》。张良卒于公元前187年。
张良与公元第一世纪建立道教有功的张天师一系,到底有什么关系,则不得
而知。不过传统的说法,谓张天师是张良之后,道家兼炼丹师的张陵后称张道陵生
卒不详,约当公元156年,曾聚众于川陕边界,据险要之地建立一半独立的国
家。其地方政权一直维持到公元215年。这个以秦岭之南的汉中为据点、落后
扩张至一省的地方势力,在葛洪的神仙传中有详细的描写。张道陵的政权以妖术
惑民,儒家称之为“五斗米道”,以其要求入教者每缴纳五斗米之故。于是五斗
米之名流传下去了。张道陵死后,道教的声威蒸蒸日上,终于在公元165年皇
室第一次祭祀老子,张道陵死后,道教的领导权传到其子张衡手中,张衡死后,
又传其孙张鲁。据说张道陵一支很可能与公元184年领导黄巾之乱的张角,有
密切的关联。不过黄巾之乱,是群众的活动,决非一两个炼丹师造成的。
近代有人说张道陵的兴起,是受到来自波斯的拜火教的影响,这说法目前不
足以采信,有待将来进一步的考证。艾伯哈Eberhard7,8对这个说法,曾略加
批评,认为印度伊朗的影响,岂止活跃于张道陵之时,实则远在以邹衍为主的阴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