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四书集注

_9 朱熹(宋)
但浃洽而已可也。”〔6〕沽、市,皆买也。恐不精洁,或伤人也。与不尝康子之药同意。〔7〕
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8〕適可而上,无贪心也。〔9〕助祭于公,所得胙肉,归即
颁赐。不俟经宿者,不留神惠也。〔10〕家之祭肉,则不过三日,皆以分赐。盖过三日,则肉
必败,而人不食之,是亵鬼神之馀也。但比君所赐作,可少缓耳。〔11〕答述曰语。自言曰言。
范氏曰:“圣人存心不他,当食而食,当寝而寝,言语非其时也。”杨氏曰:“肺为气主而声
出焉,寝、食则气窒而不通,语、言恐伤之也。”亦通。〔12〕食,音嗣。〔13〕陆氏曰:
“《鲁论》瓜作必。”〔14〕古人饮食,每种各出少许,置之豆间之地,以祭先代始为饮食主
人,不忘本也。齐,严敬貌。孔子虽薄物必祭,其祭必敬,圣人之诚也。此一节,记孔子饮食
之节。谢氏曰:“圣人饮食如此,非极口腹之欲,盖养气体,不以伤生,当如此。然圣人之所
不食,穷口腹者或反食之,欲心胜而不暇择也。”
〔1〕谢氏曰:“圣人心安于正,故于位之不正者,虽小不处。”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1〕。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2〕
〔1〕杖者,老人也。“六十杖于乡。”未出不敢先,既出不敢后。
〔2〕傩:乃多反,所以逐疫,《周礼》方相氏掌之。阼阶,东阶也。傩虽古礼而近于戏,亦
必朝服而临之者,无所不用其诚敬也。或曰:“恐其惊先祖五祀之神,欲其依己而安也。”此
一节,记孔子居乡之事。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1〕。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
尝。”〔2〕
〔1〕拜送使者,如亲见之,敬也。〔2〕范氏曰:“凡赐食,必尝以拜。药未达,则不敢尝。
受而不饮,则虚人之赐,故告之如此。然则可饮而饮,不可饮而不饮,皆在其中矣。”杨氏曰:
“大夫有赐,拜而受之,礼也。未达不敢尝,谨疾也。必告之,直也。”此一节,记孔子与人
交之诚意。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
〔1〕非不爱马,然恐伤人之意多,故未暇问。盖贵人贱畜,理当如此。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1〕。君赐腥,必熟而荐之〔2〕。君赐生,必畜之
〔3〕。侍食于君,君祭,先饭〔4〕。疾,君视之,东首〔5〕,加朝服,拖
绅〔6〕。君命召,不俟驾行矣。〔7〕
〔1〕食恐或馂馀,故不以荐。正席先尝,如对君也。言先尝,则馀当以颁赐矣。〔2〕腥,
生肉。熟而荐之祖考,荣君赐也。〔3〕畜之者,仁君之惠,无故不敢杀也。〔4〕饭,扶
晚反。《周礼》:“王日一举,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故侍食者,君祭,则己不祭而先
饭,若为君尝食然,不敢当客礼也。〔5〕首,去声。东首,以受生气也。〔6〕拖,徒我反。
病卧不能著衣束带,又不可以亵服见君,故加朝服于身,又引大带于上也。〔7〕急趋君命,
行出而驾车随之。此一节,记孔子事君之礼。
入太庙,每事问。〔1〕
〔1〕重出。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1〕”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1〕”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1〕朋友以义合,死无所归,不得不殡。〔2〕朋友有通财主义,故虽车马之重,不拜。祭肉
则拜者,敬其祖考,同于己亲也。此一节,记孔子交朋友之义。
寝不尸,居不容〔1〕。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
貌〔2〕。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3〕。有盛馔,必变色而作〔4〕。迅雷
风烈,必变。〔5〕
〔1〕尸,谓偃卧似死人也。居,居家。客,客仪。范氏曰:“寝不尸,非恶其类于死也。惰
慢之气不设于身体,虽舒布其四体,而亦未尝肆耳。居不容,非惰也。但不若奉祭祀、见宾客
而已,‘申申’、‘夭夭’是也。”〔2〕狎,谓素亲狎。亵,谓燕见。貌,谓礼貌。馀见前
篇。〔3〕式,车前横木。有所敬,则俯而凭之。负版,持邦国图籍者。式此二者,哀有丧,
重民数也。人惟万物之灵,而王者之所天也,故《周礼》“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况其下
者,敢不敬乎?〔4〕敬主人之礼,非以其馔也。〔5〕迅,疾也。烈,猛也。必变者,
所以敬天之怒。《记》曰:“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此一
节,记孔子容貌之变。
升车,必正立执绥〔1〕。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2〕。
〔1〕绥,挽以上车之索也。范氏曰:“正立执绥,则心体无不正,而诚意肃恭矣。盖君子庄
敬无所不在,升车则见于此也。”〔2〕内顾,回视也。《礼》曰:“顾不过毂。”三者皆失
容,且惑人。此一节,记孔子升车之容。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1〕。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
嗅而作〔2〕。
〔1〕言鸟见人之颜色不善,则飞去,回翔审视而后下止。人之见幾而作,审择所处,亦当如
此。然此上下,必有阙文矣。〔2〕共,九用反,又居勇反。嗅,许又反。邢氏曰:“梁,桥
也。‘时哉’,言雉之饮啄得其时。子路不达,以为时物而共具之。孔子不食,三嗅其气而起。”
晁氏曰:“《石经》‘嗅’作戛,谓雉鸣也。”刘聘君曰:“嗅,当作狊,古阒反。张两翅也。
见《尔雅》。”愚按:如后两说,则‘共’字当为拱执之义。然此必有阙文,不可强为之说。
姑记所闻,以俟知者。

先进第十一
先进第十一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1〕。如用之,则吾从
先进〔2〕。”
〔1〕先进、后进,犹言前辈、后辈。野人,谓郊外之民。君子,谓贤士大夫也。程子曰:“先
进于礼乐,文质得宜,今反渭之质朴,而以为野人。后进之于礼乐,文过其质,今反谓之彬彬,
而以为君子。盖周末文胜,故时人之言如此,不自何其过于文也。”〔2〕用之,谓用礼乐。
孔子既述时人之言,又自言其如此,盖欲损过以就中也。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1〕”德行〔2〕:颜渊,闵子骞,
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3〕
〔1〕从,去声。孔子尝厄于陈、蔡之间,弟子多从之者,此时皆不在门。故孔子思之,盖不
忘其相从于患难之中也。〔2〕行,去声。〔3〕弟子因孔子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
分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村,于此可见。程子曰:“四科乃从夫子于陈、蔡者尔,门人之贤
者固不止此。曾子传道而不与焉,故知十哲世俗论也。”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1〕
〔1〕助我,若子夏之“起予”,因疑问而有以相长也。说,音悦。颜子于圣人之言,默识心
通,无所疑问。故夫子云然,其辞若有憾焉,其实乃深暮之。胡氏曰:“夫子之于回,岂真以
‘助我’望之?盖圣人之谦德,又以深赞颜子云尔。”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1〕
〔1〕间,去声。胡氏曰:“父母兄弟称其孝友,人皆信之无异辞者,盖其孝友之实,有以积
于中而著于外,故夫子叹而美之。”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1〕
〔1〕三、妻,并去声。《诗·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
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事见《家语》,盖深有意于谨言也。此邦有道所以不废,邦无道
所以免祸,故孔子以兄子妻之。范氏曰:“言者行之表,行者言之实,未有易其言而能谨
于行者。南容欲谨其言如此,则必能谨其行矣。”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1〕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
死矣!今也则亡。”〔2〕
〔1〕好,去声。〔2〕范氏曰:“哀公、康子问同而对有详略者:臣之告君,不可不尽。着康
子者,必待其能问乃告之。此教诲之道也。”
颜渊死,颜路〔1〕请子之车以为之椁〔2〕。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
也。鲤也死〔3〕,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
徒行也。〔4〕”
〔1〕颜路,渊之父,名无繇。少孔子六岁,孔子始教而受学焉。〔2〕椁,外棺也。请为椁,

欲卖车以买椁也。〔3〕鲤,孔子之子伯鱼也,先孔子卒。言鲤之才虽不及颜渊,然己与颜路
以父视之,则皆子也。〔4〕孔子时已致仕,尚从大夫之列。言“后”,谦辞。胡氏曰:
“孔子遇旧馆人之丧,尝脱骖以赙之矣。今乃不许颜路之请,何邪?葬可以无椁,骖可以脱而
复求,大夫不可以徒行,命车不可以与人而鬻诸市也。且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勉强以副其意,
岂诚心与直道哉?或者以为君子行礼,视吾之有无而已。夫君子之用财,视义之可否,岂独视
有无而已哉?”
欲卖车以买椁也。〔3〕鲤,孔子之子伯鱼也,先孔子卒。言鲤之才虽不及颜渊,然己与颜路
以父视之,则皆子也。〔4〕孔子时已致仕,尚从大夫之列。言“后”,谦辞。胡氏曰:
“孔子遇旧馆人之丧,尝脱骖以赙之矣。今乃不许颜路之请,何邪?葬可以无椁,骖可以脱而
复求,大夫不可以徒行,命车不可以与人而鬻诸市也。且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勉强以副其意,
岂诚心与直道哉?或者以为君子行礼,视吾之有无而已。夫君子之用财,视义之可否,岂独视
有无而已哉?”
〔1〕噫,伤痛声。〔2〕丧,去声。悼道无传,若天丧己也。
颜渊死,子哭之恸〔1〕。从〔2〕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3〕?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4〕”
〔1〕恸,哀过也。〔2〕从,去声。〔3〕哀伤之至,不自知也。〔4〕夫,音扶。为,
去声。夫人,谓颜渊。言其死可惜,哭之宜恸,非他人之比也。胡氏曰:“痛惜之至,施当
其可,皆情性之正也。”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1〕”门人厚葬之〔2〕。子曰:
“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3〕
〔1〕丧具称家之有无。贫而厚葬,不循理也,故夫子止之。〔2〕盖颜路听之。〔3〕叹不得
如葬鲤之得宜,以责门人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
生,焉知死?”〔1〕
〔1〕焉,於虔反。问事鬼神,盖求所以奉祭祀之意。而死者人之所必有,不可不知。皆切问
也。然非诚敬足以事人,则必不能事神;非原始而知所以生,则必不能反终而知所以死。盖幽
明始终,初无二理,但学之有序,不可躐等,故夫子告之如此,程子曰:”昼夜者,死生之道
也。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尽事人之道,则尽事鬼之道。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
者也。或言夫子不告子路,不知此乃所以深告之也。”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1〕如也;冉有、子贡,侃侃〔2〕如也。
子乐〔3〕。“若由也,不得其死然。”〔4〕
〔1〕行,胡浪反。行行,刚强之貌。〔2〕訚、侃,音义见前篇。〔3〕乐,音洛。子乐者,
乐得英才而教育之。〔4〕尹氏曰:“子路刚强,有不得其死之理,故因以戒之。其后子路卒
死于卫孔悝之难。”洪氏曰:“《汉书》引此句,上有‘曰’字。或云:上文‘乐’字,即‘曰’
字之误。”
鲁人为长府〔1〕。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2〕”子曰: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3〕
〔1〕长府,藏名。藏货财曰府。为,盖改作之。〔2〕仍,因也。贯,事也。王氏曰:“改作,
劳民伤财。在于得已,则不如仍旧贯之善。”〔3〕夫,音扶。中,去声。盲不妄发,发必
当理,惟有德者能之。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1〕”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
矣,未入于室也。”〔2〕
〔1〕程子曰:“言其声之不和,与己不同也。”《家语》云:“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

盖其气质刚勇,而不足于中和,故其发于声者如此。〔2〕门人以夫子之言,遂不敬子路,故
夫子释之。升堂、入室,喻入道之次第。言子路之学,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特未深入精微之
奥耳,未可以一事之失而遽忽之也。
盖其气质刚勇,而不足于中和,故其发于声者如此。〔2〕门人以夫子之言,遂不敬子路,故
夫子释之。升堂、入室,喻入道之次第。言子路之学,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特未深入精微之
奥耳,未可以一事之失而遽忽之也。
〔1〕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苟难,故常过中。〔2〕子夏笃信谨守,而规模狭隘,故常不及。
〔3〕愈,犹胜也。与,平声。〔4〕道以中庸为至。贤知之过,虽着胜于愚不肖之不及,然
其失中则一也。尹氏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夫过与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缪以千
里。故圣人之教,抑其过,引其不及,归于中道而已。”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1〕。”子曰:“非吾徒也。小
子鸣鼓而攻之可也!”〔2〕
〔1〕为,去声。周公以王室至亲,有大功,位冢宰,其富宜矣。季氏以诸侯之卿,而富过之,
非攘夺其君、刻剥其民,何以得此?冉有为季氏宰,又为之急赋税以益其富。〔2〕“非吾徒”,
绝之也。“小子鸣鼓而攻之”,使门人声其罪以责之也。圣人之恶党恶而害民也如此。然师严
而友亲,故已绝之,而犹使门人正之,又见其爱人之无已也。范氏曰:“冉有以政事之才,施
于季氏,故为不鲁至于如此。由其心術不明,不能反求诸身,而以仕为急故也。”
柴也愚〔1〕,参也鲁〔2〕,师也辟〔3〕,由也喭。〔4〕
〔1〕柴,孔子弟子,姓高,字子羔。愚者,知不足而厚有馀。《家语》记其“足不履影,启
蛰不杀,方长不折。执亲之丧,泣血三年,未尝见齿。避难而行,不径不窦”,可以见其为人
矣。〔2〕鲁,钝也。程子曰:“参也竟以鲁得之!”又曰:“曾子之学,诚笃而已。圣门
学者,聪明才辩不为不多,而卒传其道,乃质鲁之人尔。故学以诚实为贵也。”尹氏曰:“曾
子之才鲁,故其学也确,所以能深造乎道也。”〔3〕辟,婢亦反,便辟也。谓习于容止,少
诚实也。〔4〕喭,五旦反,粗俗也。传称喭者,谓俗论也。杨氏曰:“四者性之偏,语之使
知自励也。”吴氏曰:“此章之首,脱‘子曰’二字。或疑下章‘子曰’当在此章之首,而通
为一章。”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1〕。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2〕”
〔1〕庶,近也,言近道也。屡空,数至空匮也。不以贫窭动心而求富,故屡至于空匮也。言
其近道,又能安贫也。〔2〕命,谓天命。货殖,货财生殖也。亿,意度也。中,去声。言子
贡不如颜子之安贫乐道,然其才识文明,亦能料事而多中也。程子曰:“子贡之货殖,非若后
人之丰财,但此心未忘耳。然此亦子贡少时事,至闻性与天道,则不为此矣。”范氏曰:“屡
空者,箪食瓢饮屡绝而不改其乐也。天下之物,岂有可动其中者哉?贫富在天,而子贡以货殖
为心,则是不能安受天命矣。其言而多中者,亿而已,非穷理乐天者也。夫子尝曰:‘赐不幸
言而中,是使赐多言也。’圣人之不贵言也如是。”
子张问善人〔1〕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2〕
〔1〕善人,质美而未学者也。〔2〕程子曰:“践迹,如言循途守辙。善人虽不必践旧迹而自
不为恶,然亦不能人圣人之室也。”张子曰:“善人,欲仁而未志于学者也。欲仁,故虽不践
成法,亦不蹈于恶,有诸己也。由不学,故无自而入圣人之室也。”
子曰:“论笃是与〔1〕,君子者乎?色庄者乎?”〔2〕

〔1〕与,如字。〔2〕言但以其言论笃实而与之,则未知其为君子者乎?为色庄者乎?言不
可以言貌取人也。
〔1〕与,如字。〔2〕言但以其言论笃实而与之,则未知其为君子者乎?为色庄者乎?言不
可以言貌取人也。
〔1〕兼人,谓胜人也。〔2〕张敬夫曰:“闻义固当勇为,然有父兄在,则有不可得而专者。
若不禀命而行,则反伤于义矣。‘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则于所当为,不患其不
能为矣;特患为之之意或过,而于所当禀命者有阙耳。若冉求之资真失之弱,不患其不禀命也;
患其于所当为着逡巡畏缩,而为之不勇耳。圣人一进之,一退之,所以约之于义理之中,而使
之无过不及之患也。”
子畏于匡,颜渊后〔1〕。子曰:“吾以女〔2〕为死矣。”曰:“子在,回
何敢死?”〔3〕
〔1〕后,谓相失在后。〔2〕女,音汝。〔3〕何敢死,谓不赴门而必死也。胡氏曰:“先王
之制,民生于三,事之如一。惟其所在,则致死焉。况颜渊之于孔子,恩义兼尽,又非他人之
为师弟子者而已。即夫子不幸而遇难,回必捐生以赴之矣。捐生以赴之,幸而不死,则必上告
天子、下告方伯,请讨以复讎,不但已也。夫子而在,则回何为而不爱其死,以犯匡人之锋乎?”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1〕”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
由与求之问〔2〕!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3〕,不可则止〔4〕。今由与求
也,可谓具臣〔5〕矣。”曰:“然则从之者与?〔6〕”子曰:“弑父与君,
亦不从也。”〔7〕
〔1〕与,平声。子然,季氏子弟。自多其家得臣二子,故问之。〔2〕异,非常也。曾,犹
乃也。轻二子以抑季然也。〔3〕“以道事君”者,不从君之欲。〔4〕“不可则止”者,必行
己之志。〔5〕具臣,谓备臣数而已。〔6〕与,平声。意二子既非大臣,则从季氏之所为而已。
〔7〕言二子虽不足于大臣之道,然君臣之义则闻之熟矣,弑逆大故必不从之。盖深许二子以
死难不可夺之节,而又以阴折季氏不臣之心也。尹氏曰:“季氏专权僭窃,二子仕其家而不
能正也,知其不可而不能止也,可谓具臣矣。是时季氏已有无君之心,故自多其得人,意其可
使从己也。故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其庶乎二子可免矣。”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1〕。子曰:“贼夫人之子。〔2〕”子路曰:“有民人
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3〕”子曰:“是故恶夫佞者。”〔4〕
〔1〕子路为季氏宰而举之也。〔2〕夫,音扶,下同。贼,害也。言子羔质美而未学,遽使治
民,適以害之。〔3〕言治民、事神皆所以为学。〔4〕恶,去声。治民、事神,固学者事,
然必学之已成,然后可仕以行其学。若初未尝学,而使之即什以为学,其不至于慢神而虐民者
幾希矣。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辞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故夫子不斥其非,而特恶
其佞也。范氏曰:“古者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盖道之本在于修身,而后及于治人,
其说具于方册;读而知之,然后能行,何可以不读书也?子路乃欲使子羔以政为学,失先后本
末之序矣。不知其过而以口给御人,故夫子恶其佞也。”
子路、曾皙〔1〕、冉有、公西华侍坐〔2〕。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
吾以也〔3〕。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4〕”子路

率尔〔5〕而对曰:“千乘〔6〕之国,摄。〔7〕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8〕,
因〔9〕之以饥馑〔10〕;由也为之,比〔11〕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12〕
也。”夫子哂〔13〕之。“求!尔何如?〔14〕”对曰:“方六七十,如五
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5〕”“赤!
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16〕。宗庙之事〔17〕,如会同〔18〕,
端章甫〔19〕,愿为小相〔20〕焉。”“点!尔何如?”鼓瑟希〔21〕,铿
率尔〔5〕而对曰:“千乘〔6〕之国,摄。〔7〕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8〕,
因〔9〕之以饥馑〔10〕;由也为之,比〔11〕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12〕
也。”夫子哂〔13〕之。“求!尔何如?〔14〕”对曰:“方六七十,如五
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5〕”“赤!
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16〕。宗庙之事〔17〕,如会同〔18〕,
端章甫〔19〕,愿为小相〔20〕焉。”“点!尔何如?”鼓瑟希〔21〕,铿
〔1〕皙,曾参父,名点。〔2〕坐,才卧反。〔3〕长,上声。言我虽年少长于女,然女勿以
我长而难言。盖诱之尽言以观其志,而圣人和气谦德,于此亦可见矣。〔4〕言女乎居,则言
“人不知我”。如或有人知女,则女将何以为用也?〔5〕率尔,轻遽之貌。〔6〕乘,去声。
〔7〕摄,管束也。〔8〕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9〕因,仍也。〔10〕饥,音机。
馑,音仅。菜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11〕比,必二反,下同。〔12〕方,向也,谓向
义也。民向义,则能亲其上、死其长矣。〔13〕哂,诗忍反,微笑也。〔14〕“求,尔何如”,
孔子问也,下放此。〔15〕方六七十里,小国也。如,犹或也。五六十里,则又小矣。足,
富足也。俟君子,言非己所能。冉有谦退,又以子路见哂,故其辞益逊。〔16〕公西华志于
礼乐之事,嫌以君子自屑,故将言己志而先为逊辞,言未能而愿学也。〔17〕宗庙之事,谓祭
祀。〔18〕诸侯时见曰会,众覜曰同。〔19〕端,玄端服。章甫,礼冠。〔20〕相,去声,
赞君之礼者。言“小”,亦谦辞。〔21〕四子侍坐,以齿为序,则点当次对。以方鼓瑟,故
夫子先问求、赤而后及点也。希,间歇也。〔22〕铿,苦耕反。〔23〕合,上声。〔24〕
作,起也。〔25〕撰,士免反,具也。〔26〕莫春,和煦之时。〔27〕春服,单袷之衣。
〔28〕莫、冠,并去声。〔29〕浴,盥濯也,今上已祓除是也。沂,鱼依反,水名,在鲁城
南,地志以为有温泉焉,理或然也。〔30〕风,乘凉也。雩,音于。舞雩,祭天祷雨上处,
有壇..树木也。〔31〕咏,歌也。〔32〕曾点上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
充满,无少欠阙,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上位,乐其日用之
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
言外,视三子之规规于事为之末者,其气象不侔矣,故夫子叹息而深许之。而门人记其本末独
加详焉,盖亦有以识此矣。〔33〕夫,音扶。〔34〕点以子路之志乃所优为,而夫子哂之,
故请其说。〔35〕夫子盖许其能,特哂其不逊。〔36〕与,平声,下同。曾点以冉求亦欲
为国而不见哂,故微问之。而夫子之答无贬辞,盖亦许之。〔37〕此亦曾皙问而夫子答也。
“孰能为之大”,言无能出其右者,亦许之之辞。程子曰:“古之学者,优柔厌饫,有先后
之序。如子路、冉有、公西赤言志如此,夫子许之,亦以此自是实事。后之学者好高,加入游
心千里之外,然自身却只在此。”又曰:“孔子与点,盖与圣人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
诚异三子者之撰,特行有不掩焉耳,此所谓狂也。子路等所见者小。子路只为不达为国以礼道
理,是以哂之。若达,却便是这气象也。”又曰:“三子皆欲得国而治之,故夫子不取。曾点,
狂者也,未必能为圣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故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言乐而
得其所也。孔子之志,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曾点知
之,故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又曰:“曾点、漆雕开,已见大意。”

颜渊第十二
颜渊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1〕。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2〕。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3〕”颜渊曰:“请问其目。〔4〕”子曰:“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5〕”颜渊曰:“回虽不敏,请
事斯语〔6〕矣。”
〔1〕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欲。故为仁者必有以
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2〕归,犹与也。又言一日克己复
礼,则天下之人皆与其仁,极言其效之甚速而至大也。〔3〕又言为仁由己,而非他人所能预,
又见其机之在我而无难也。日日克之,不以为难,则私欲净尽,天理流行,仁不可胜用矣。程
子曰:“非礼处便是私意。既是私意,如何得仁?须是克尽己私,皆归于礼,方始是仁。”又
曰:“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谢氏曰:“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
〔4〕目,条件也。颜渊闻夫子之言,则于天理人欲之际,已判然矣,故不复有所疑问,而直
请其条目也。〔5〕非礼者,己之私也。勿者,禁止之辞。是人心之所以为主,而胜私复礼之
机也。私胜,则动容周旋无不中礼,而日用之间,莫非天理之流行矣。〔6〕事,如“事事”
之事。“请事斯语”,颜子默识其理,又自知其力有以胜之,故直以为己任而不疑也。程子曰:
“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
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
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其《视箴》曰:‘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
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其《听箴》曰:‘人有
秉彝,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其《言
箴》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言凶荣辱,惟
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其《动箴》曰:
‘哲人知幾,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
习与性成,圣贤同归。’”愚按:此章问答,乃传授心法切要之言。非至明不能察其幾,非至
健不能致其決。故惟颜子得闻之,而凡学者亦不可以不勉也。程子之箴,发明亲切,学者尤宜
深玩。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1〕”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敬以持己,恕以及物,则私意无所容而心德全矣。内外无怨,亦以其效言之,使以自考
也。程子曰:“孔子言仁,只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看其气象,便须心广体胖,
动容周旋中礼。惟谨独,便是守之之法。或问:‘出门、使民之时,如此可也;未出门、使民
之时,如之何?’曰:此俨若思时也,有诸中而后见于外。观其出门、使民之时,其敬如此,
则前乎此者敬可知矣,非因出门、使民然后有此敬也。”愚按:克己复礼,乾道也;主敬行恕,
坤道也。颜、冉之学,其高下浅深,于此可见。然学者诚能从事于敬恕之间而有得焉,亦将无
己之可克矣。
司马牛〔1〕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2〕”曰:“其言也讱,斯谓
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3〕
〔1〕司马牛,孔子弟子,名犁,向魋之弟。〔2〕讱,音刃,忍也,难也。仁者心存而不放,

故其言若有所忍而不易发,盖其德之一端也。夫子以牛多言而躁,故告之以此。使其于此而谨
之,则所以为仁立方,不外是矣。〔3〕牛意仁道至大,不但如夫子之所言,故夫子又告之以
此。盖心常存,故事不苟;事不苟,故其言自有不得而易者,非强闭之而不出也。杨氏曰:“观
此及下章再问之语,牛之易其言可知。”程子曰:“虽为司马牛多言故及此,然圣人之言,亦
止此为是。”愚谓牛之为人如此,若不告之以其病之所切,而泛以为仁之大概语之,则以彼之
躁,必不能深思以去其病,而终无自以入德矣。故其告之如此。盖圣人之言,虽有高下大小之
不同,然其切于学者之身,而旨为入德之要,则又初不异也。读者其致思焉。
故其言若有所忍而不易发,盖其德之一端也。夫子以牛多言而躁,故告之以此。使其于此而谨
之,则所以为仁立方,不外是矣。〔3〕牛意仁道至大,不但如夫子之所言,故夫子又告之以
此。盖心常存,故事不苟;事不苟,故其言自有不得而易者,非强闭之而不出也。杨氏曰:“观
此及下章再问之语,牛之易其言可知。”程子曰:“虽为司马牛多言故及此,然圣人之言,亦
止此为是。”愚谓牛之为人如此,若不告之以其病之所切,而泛以为仁之大概语之,则以彼之
躁,必不能深思以去其病,而终无自以入德矣。故其告之如此。盖圣人之言,虽有高下大小之
不同,然其切于学者之身,而旨为入德之要,则又初不异也。读者其致思焉。
〔1〕向魋作乱,牛常忧惧。故夫子告之以此。〔2〕疚,病也。夫,音扶。牛之再问,犹前章
之意,故复告之以此。言由其平日所为无愧于心,故能内省不疚,而自无忧惧,未可遽以为易
而忽之也。晁氏曰:“不忧不惧,由于德全而无疵。故无人而不自得,非实有忧惧而强排遣之
也。”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1〕”子夏曰:“商闻之矣〔2〕: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
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4〕
〔1〕牛有兄弟而云然者,忧其为乱而将死也。〔2〕盖闻之夫子。〔3〕命禀于有生之初,非
今所能移。天莫之为而为,非我所能必,但当顾受而已。〔4〕既安于命,又当修其在已者。
故又言苟能持己以敬而不间断,接人以恭而有节文,则天下主人皆爱敬之如兄弟矣。盖子夏欲
以宽牛之忧,故为是不得已之辞,读者不以辞害意可也。胡氏曰:“子夏‘四海皆兄弟’之言,
特以广司马牛之意,意圆而语滞者也。惟圣人则无此病矣。且子夏知此而以哭子丧明,则以蔽
于爱而昧于理,是以不能践其盲尔。”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1〕,肤受之愬〔2〕,不行焉,可谓明也已
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3〕
〔1〕浸润,如水之浸灌滋润,惭渍而不骤也。谮,庄荫反,毁人之行也。〔2〕肤受,谓肌肤
所受,利害切身,如《易》所谓“剥床以肤,切近灾”者也。愬,苏路反,愬己之冤也。〔3〕
毁人者渐渍而不骤,则听者不觉其入而信之深矣。愬冤者急迫而切身,则听者不及致详而发之
暴矣。二者难察而能察之,则可见其心之明而不蔽于近矣,此亦必因子张之失而告之,故其辞
繁而不杀,以致丁宁之意云。杨氏曰:“骤而语之,与利害不切于身者,不行焉,有不待明者
能之也。故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然后谓之明,而又谓之远。远则明之至也。《书》曰:
‘视远惟明。’”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子贡曰:“必不得已而
去〔2〕,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3〕”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情不立。”〔4〕
〔1〕言仓廪实而武备修,然后教化行,而民信于我,不离叛也。〔2〕去,上声,下同。〔3〕
言食足而信孚,则无兵而守固矣。〔4〕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
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而不失信于我也。程子曰:“孔
门弟子善问,直穷到底,如此章者,非子贡不能问,非圣人不能答也。”愚谓以人情而言,则
兵食足而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则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所得而失也。是以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