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帝国的软肋

_11 (当代)
  见过阿彻后,馆陶公主对王夫人如此说。如她所说,这绝不是客套话。阿彻这个孩子的明朗个性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
  皇太子荣由于为人稳重有深度而富于魅力,阿彻则以个性爽朗具亲和力为其最大特点……难分高下——这是馆陶公主的看法。
  荣的个性阴沉,而阿彻的个性开朗。
  这两个人中,何者就帝位将影响到大汉帝国的性格。尤其若由阿彻即位时,这个变化将会极明显。
  文帝和景帝都是个性内敛的人。两人都以谨守祖业为重,在内政及外交双方面极为保守。绝不勉强是他们处理国政的基本方针。
  这样的作风已到了应该有所改变的时候。不过,若由荣即位,大概不会有太大的转变。倘若由阿彻即位,变化的可能性就很大。
  馆陶公主当然不是站在这个立场上考虑废立皇太子问题的。她的一切,出自于对栗姬的憎恨。
  她先从在弟弟景帝面前夸奖阿彻着手。
  ——王夫人生的阿彻实在不简单。他不但聪明,胆量更是超人一等。
  熟知乃弟性格的她,战术当然极为巧妙。
  景帝选择荣为皇太子,是认为这个儿子智虑深远且有统治能力的缘故。这些都是荣承继自景帝的特点。而人都会对十分酷似自己的他人兴起一种排拒感。景帝有时候也会有如此想法:慎重不是不好,可是,为了配合今后的时代,非多少具有积极性不可。我自己没有做到这一点,因此,我盼望后继者在这一点上较有魄力……
  作为姐姐的馆陶公主,立刻洞察到景帝这个心理。
  “阿彻是做事态度非常积极的小孩,热心程度常令人咋舌不已哩!”她更若无其事地说,“大概是王夫人管教得宜吧!”
  “也许是吧?”景帝微微颔首。
  馆陶公主睹状,立刻有了信心:这件事情一定办得成才对!
  景帝心中开始考虑以两位王夫人中的姐姐递补悬缺着的皇后之位。
  皇帝君临于两个场面:其一是行政治的朝廷,其二是私生活的后宫。在朝廷由丞相辅佐,在后宫则由皇后辅佐。
  皇后除了是皇帝的正室夫人外,更有管理后宫的任务。后宫有无数宫女、宦官,管理这批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望,不然命令将难贯彻。
  虽然景帝认为立太子与册立皇后是两码子事,但他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以皇太子生母栗姬为皇后。
  不过,栗姬被评定为不合格。
  栗姬是非常自我中心的人,而且度量极窄。她一点也没有体谅别人的心,谈吐之间更是常常话中带刺。
  景帝测知这一点的方法是尽量找机会派宫女到皇后候选人处。例如叫来宫女,把竹简交给对方说:“你把这封信带去给栗姬。”
  他如此交代的目的,在于观察宫女这时候的表情。所有的宫女没有一个例外,听到要跑一趟栗姬处就皱起眉头。由于是皇帝的命令,她们当然不敢说“不”,但景帝绝没有看错宫女在这刹那间的表情。
  相反,被命令到王夫人处时,每一个宫女都顿时露出欣喜表情。
  好像是王夫人的人望最好……景帝做此判断,因而以王夫人为皇后候选人之冠。
  而景帝对册立王夫人为皇后之事有所犹豫,为的是顾虑与皇太子之间的关系。
  皇后不是皇太子的生母,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
  这一点可能引起相当大的风波。倘若生母已殁,就无话可说,在其尚在世期间如此做,很有可能在感情上产生复杂问题。
  似乎以皇太子生母为皇后最为理想……景帝遂有了这个想法。
  但他又想到与此相反的形态,似乎更为理想。以选出皇后所生的儿子为皇太子,不是更理想吗?
  栗姬的情形是,本人不及格而儿子及格。王夫人的情形则为,本人及格而儿子也并不差。上次由于阿彻尚年幼,所以未能成为选拔的对象。
  姐姐馆陶公主对王夫人的儿子阿彻赞不绝口——说这个孩子有自己所欠缺的积极性。
  好像非慎重考虑不可……景帝遂决定将这件事情先搁下来,过一些时候再说。
  此处简单介绍王夫人的生平如下:
  高祖刘邦尚在争霸天下时,曾经有一位名叫臧荼的燕国将军向他投诚,并立了大功,被封为燕王。这个人后来却因造反而受高祖亲自征讨,结果被捕。
  臧荼有一个叫臧儿的孙女儿,最初嫁给槐里一个名叫王仲的人,生了一子二女。但由于丈夫王仲去世,所以再嫁长陵田氏,又生了两个男孩。
  “贞女不仕二夫”是儒教体制强化后才有的事情,再婚在这个时代是司空见惯之事。
  臧儿头一次结婚所生的两个女儿就是现在景帝后宫的王氏姐妹。其中生下刘彻的姐姐,在入宫之前曾经嫁给一个名叫金王孙的人,并生了一名叫俗的女儿。
  文帝时代,当时被立为皇太子的景帝,一天于狩猎归途看到一名美女。
  “那个女人好美哦!”
  虽然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家臣已明白他的意思,立刻着手调查这个女人的身份。
  调查结果知道:
  她是一个名叫臧儿妇人的拖油瓶,目前嫁给金某人,生有一女。
  皇太子家臣于是找来臧儿老太太,对她说:皇太子看上你的女儿。你可有什么打算?
  臧儿老太太由于是谋反者的孙女,许多年来过的是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的生活。这样的日子已达四十年之久,实在难熬,真想能够早日脱离。现在女儿被皇太子看上,这不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吗?虽然女儿已有丈夫,但此刻也管不了这么多。
  臧儿老太太于是找来女婿金王孙,骗他说:“算命的说,暂时让我的女儿回娘家住,这会带来好运气。”
  她把女儿带回便送进宫里了。
  臧儿老太太两个拖油瓶中的姐姐就是如此成为皇太子侧室的,并且生下三女一子。其中儿子就是后来的武帝彻。
  由于她的介绍,胞妹也成为皇太子侧室,并生下四个男孩。
  虽然这是儒教体制强化前的事情,但这样的做法也未免太过分,这位姐姐的丈夫金先生一定气得直跺脚吧。
  馆陶公主屡次将年幼的阿彻带到景帝面前。
  这个孩子好像很有前途,尤其对任何事情都很积极,这一点的确令人欣赏。这个小孩将来说不定比荣更有作为哩!景帝逐渐有了这个想法。
  馆陶公主一有机会就称赞王夫人,对栗姬则有意无意地有所非难。王夫人也在景帝面前装出极为贤淑的样子。这两个女人的搭配可谓天衣无缝。
  一次,景帝得了感冒,老是好不了。万乘天子的龙体有恙,虽然症状轻微,已经是天下大事。
  “皇上一旦有了万一,我们刘氏一族该如何是好?男人或许比较没有问题,但我们女人和小孩岂不是完全失去依靠吗?皇太子尚未成人,势将无力保护我们。所以,请皇上把皇太子生母栗姬立为后宫之主,以照顾我们吧!”馆陶公主对弟弟景帝说。她的眼中还泛着眼泪呢!
  一点点小病就这般大惊小怪,女人实在要命……既然如此担忧,那朕就让你们遂心所愿如何?
  景帝于是召来栗姬,如姐姐所请求,交代她:一旦自己有个三长两短时,必须妥善照顾十几个皇子以及所有皇族女人。
  “什么?”栗姬的一双眉毛颤动几下。这是歇斯底里症发作的前兆。不,她这个症状事实上已经发作了。
  馆陶公主早已安排好一切。她把伺候栗姬的侍女全部收买妥当了。由于栗姬时常对侍女乱发脾气,所以她们对这位主人一点也没有好感,很快就被收买。
  用早餐时,盛汤的碗突然裂开为二,餐桌被弄得一塌糊涂。这是侍女事先把碗砸破,然后用饭粒黏在一起的缘故。盛热汤后,充做糨糊用的饭粒溶化,汤碗当然裂开。
  穿衣服时,也不知道是为什么,缝合处居然裂开,因而被迫换穿另外一套。
  准备穿鞋时,竟然找不到其中的一只。找了半天,才在狗屋中找到这只绣花鞋,却已破烂不堪,侍女们说,这只鞋大概是被狗咬坏的。
  一大早就连续发生这些事情,栗姬的精神被搞得有些不寻常。正在昂奋状态下的她,听到景帝说的话就莫名其妙地凶了起来:“我原本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已夭折。我光照顾皇太子和河间王两个,就已筋疲力尽,为什么还得照顾别人生的十几个孩子呢!这样的事情我不干!”
  景帝听后大动肝火是用不着说的。
  生性内敛的他,当然还能压抑怒意,但让栗姬下去后,他开始有了重大决心。
  在这个情形下,朕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年幼的诸儿不是要受这个女人的虐待吗!为了不使遗族受到虐待,万万不能让栗姬握有权力。否则,由于是皇帝生母而被奉为皇太后的这个女人,大概什么残忍的事情都干得出来。预防这一点,唯一的途径是不让她成为皇帝的生母,也就是说,非更换皇太子不可!
  馆陶公主对弟弟的心理动向看得一清二楚。“再加把劲就能达到目的……”
  现在只消设计一些契机,自己的目的就能实现。
  馆陶公主暗中策动众臣,让他们向皇帝言奏:
  语云,母以子为贵。恭请皇上立皇太子生母栗姬为皇后。
  “不行!”景帝一句话将之驳斥。
  这就是馆陶公主和王夫人所设计的“契机”。不久,皇帝发布了如下勅令:
  废皇太子荣,改立为临江王。
  五个月后再发布的勅令是:
  立王夫人为皇后。
  立皇子彻为皇太子。
  栗姬因而气死。一场女人的斗争终于有了胜负。
  
第四十六章 武帝登场前夕
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0 字数:4256
 刘彻被立为皇太子是景帝前七年(公元前150年)四月的事,当时的他才七岁。如前所述,这是在原先的皇太子刘荣被废的五个月后。
  由于母亲王夫人和馆陶公主这两个女人的联手,彻得以被立为皇太子,实际上,在皇太子位虚悬的这五个月期间,情势相当微妙。
  这又与女人有关。
  这件事情起因于彻的祖母——也就是景帝之母窦太后的突发奇想。
  此时的窦太后几近失明,感情的起伏因而相当异常。她生有馆陶公主、景帝和梁王刘武这三个孩子,而溺爱的是幺子梁王,这一点已如前述。
  ——启(景帝)殁后,希望能由武(梁王)继位。
  她冀望能够兄终弟及。她当然也疼孙儿,但溺爱幺子犹胜于此。
  栗姬所生的荣被剥夺皇太子之位、降格为临江王后,她开始主张:“不必再立皇太子,干脆让梁王继位吧!”
  对此表示猛烈反对的是袁盎。
  “春秋时代,宋宣公未立太子而将君位让与弟弟穆公,因而祸乱丛生,导致五代之久的斗争。此时若将帝位让予梁王,汉帝国定将趋向灭亡。”
  由于袁盎极力反对,窦太后企图将帝位让予梁王之议遂不了了之。
  窦太后的骨肉之爱有些超乎寻常。这一点或许与贫穷家庭出身的她,长久以来渴望骨肉之情大有关系。
  她的丈夫文帝之所以由北边代王地位被迎回长安就帝位,主要原因在于外戚无力,这一点已叙述于前。
  不但文帝之母薄氏是绝少有自我主张的女人,连文帝的妻子窦氏,娘家也是毫无势力可言。
  窦太后出生于产美女出名的赵之清河郡观津。这个地方大约在现今河北省的武邑县。
  由于家里贫穷,她于初长成时就被送至长安,充当吕太后的侍女。
  在当时,侍女等于物品,时常被当做赠送用的礼物。某年中元节,吕太后送各地诸王各五名宫女。
  窦氏知道这是自己能回故乡的唯一机会。倘若被送给赵王,她就能重回怀念不已的故乡。她于是向负责分配事宜的宦官恳求道:“求求你把我编在送到赵王处的这一组里。”
  对此,这名宦官满口答应:“好,好,我知道啦!我会让你如愿以偿的。”
  结果他把受托之事完全忘记,把她编入送到代王处的这一组里。
  如果她手头有一些钱,稍作贿赂,这名宦官应该不会忘记受托之事才对——想到这一点,她就为自己的贫穷感到哀伤。
  她念念不忘的是离别时才四岁的弟弟。家乡寄来的信上说:少君(弟弟之名)被人口贩子掳走,去向不明。
  而她对这一点却心存怀疑。弟弟很有可能是被穷困潦倒的父母亲自卖给人口贩子的吧?
  准备到长安后宫做事时,她曾经和弟弟单独两个人在观津驿舍,一边以泪洗面,一边用洗米水为他洗澡、喂他吃东西。
  ——姐姐,你为什么哭呢?
  还不太会说话的弟弟,当时这样问她。
  这个场面仍历历在目。那个可爱的弟弟,今生是否再也无法见面了?
  希望落空的她,被送到代地。
  代王是过朴素生活的人。吕太后送来的五个宫女当中,他只留下一个,其余四个都分赠给主要家臣。被留在代王后宫的正是窦氏。
  代王当然已有正室,而且生有四个儿子。作为侧室的窦氏也为代王生了三个孩子,就是馆陶公主、景帝启和梁王武。
  后来,代王正室夫人去世。
  当时,国都长安的吕氏一族已被讨灭,皇族会议指名代王为继位皇帝。
  ——代王之母薄家谨直善良,妻子窦家贫穷无力。
  代王被选为新皇帝,理由在于其外戚毫无势力。
  由这个观点看时,窦氏对使丈夫成为皇帝而言,算是颇有功绩。
  代王成为文帝,窦氏则为皇后。
  一天,一名奴隶上书道:皇后陛下莫非是我的姐姐?奴才最近跟随主人前来长安,风闻新天子的皇后乃观津窦氏。在下亦为观津窦氏,于五岁时为人所掳,依稀记得有一位姐姐……
  难道……窦氏立刻叫来这个人。
  于四五岁离别后,现在见到的是业已成年的人,所以甚难确认是否就是自己的弟弟。详细询问时,对方回答:“奴才只依稀记得在一个像是驿舍的地方,姐姐喂我吃东西,同时帮我洗澡……那不是在河边沐浴,而是使用白色的水……现在回想,好像是洗米水。因为那滑滑的感觉,奴才印象很深刻……”
  “没错!你就是少君……”窦氏抱着对方放声大哭起来。
  在观津驿舍离别时的情形,窦氏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连洗米水之事都知道,光凭这一点,就证明这个人的确是自己的弟弟少君!
  陪侍左右的众臣也都为这戏剧性场面而感动流泪。
  这个窦少君后来受封为章武侯。经历前半生的劳苦,在拥有尊贵地位后,丝毫不露骄矜之色,终其一生过着安分的生活。
  这个故事,让我们得以窥知窦太后对骨肉感情格外强烈的缘由。
  皇位险些被叔叔梁王夺取的彻,幸亏有袁盎的谏言,得以守住皇太子宝座。
  袁盎因而遭梁王怀恨,结果在其所派刺客的手下死于非命,此事已如前述。
  最可怜的是皇太子之位被废的刘荣。他的生母愤怒而死,他本身则必须以临江王身份赴任领地。临江,顾名思义就是离长安遥远的长江沿岸之地。
  刘荣后来在该地因敲毁宗庙之壁以建造自己宫殿的罪名,被召回长安。
  对刘荣而言,不幸的是,负责审问这件事情的中尉是有“酷吏中的酷吏”之称的郅都。审问极其严厉的这个人,根本不管对方身份如何。他甚至对皇帝说话都肆无忌惮。
  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
  那是皇后之位还悬缺着的时候。一天,景帝到上林御苑游玩。这是秦始皇建造阿房宫的地点,当时是一片偌大林园。
  这一次奉陪皇上的是贾夫人。正当贾夫人如厕时,不知从哪里来的一只山猪,晃到厕所附近。
  ——把它赶走!
  景帝对在旁的郅都以目示意,而对方却装出一副与我无关的样子。景帝于是提剑准备亲自赶走它,郅都却阻止道:“失去一个女人,随时可以再补回来。贾夫人对皇上难道如此重要吗?皇上轻举,与山猪搏斗,倘若发生万一,宗庙将由谁祭祀呢?皇太后将由什么人侍奉?望皇上三思。”
  景帝当场默然坐了下来。您所看的电子书来自txt小说下载基地网友的分享
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网友上传是为了宣传本书,版权归原作者。
  在厕所附近晃来晃去的山猪不久后走开,人人得以无事。
  后来,听到这件事情的贾夫人对郅都至为痛恨。其实,这也是当然之事。被如此看待而尚能泰然处之者——天下有这样的人吗?
  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县发现的汉墓中,有金缕玉衣出土。和其余出土品一并稽考的结果,知道这是中山王刘胜之墓。这位刘胜正是贾夫人所生的儿子。
  言归正传,由于这位酷吏的审问极为严厉,前皇太子荣遂因悲观,竟然自杀身亡。
  对窦太后而言,荣是她极为疼爱的孙子。这样的心肝宝贝等于被郅都杀害,窦太后岂会甘休?
  “郅都这个人是没有一点人性的魔鬼。这样的人不及早诛杀,将来不知会带来多大灾害!”
  向窦太后进言的不是别人,正是贾夫人。贾夫人这类女人随时都可以得到——她绝不饶恕出此诳语的人。
  景帝爱惜郅都之才,担心他被女人杀害,因而将他调为雁门太守。雁门是与匈奴邻接的北边要冲。文帝与景帝时代虽然未曾有过与匈奴的大规模战争,然局部性国境纷争则时有所闻。郅都坐镇该地后,对匈奴确实发挥了震慑效果。匈奴以他的样子做成稻草人,作为士兵骑射标的——他被畏惧的程度由此可见。
  虽然如此,他还是逃不过厄运。女人的怨恨之深和不择手段,实在令人咋舌。
  ——使用和天子一样的旗帜,意图鱼目混珠。
  他因这个理由被召回长安。
  “郅都是个忠臣,至少饶他一命吧!”景帝向母亲恳求。
  “那个是忠臣,这个也是忠臣,所有的人都非饶他们一命不可,是不是!不是忠臣的,只有我的孙儿阿荣一个,是不是!”
  被窦太后如此一说,景帝实在无法反抗到底。
  郅都遂在长安东市被处腰斩之刑。
  与此相反,为天下政道计、景帝极欲处刑的另一个人,即在女人们的压力之下,始终无法如愿以偿。
  在前述袁盎被暗杀事件的背后,有梁王这么一个人存在,这一点经由后来的调查,已查明属实。
  吴楚七国之乱时,梁王曾经有过独立抵抗造反军的功绩。此外,他又受到窦太后异乎寻常的溺爱。以此作为依恃的梁王,态度极为倨傲。他的宫殿内拥有众多食客,其中有名叫羊胜和公孙诡的策士,暗杀袁盎是由这两个人策划和指挥的,而这当然也是梁王的授意。
  由插在尸体上的刀子查出磨刀师,因此获得破案线索。中央遂派阁僚级大臣田叔到梁进行调查。可是,怎么也找不到羊胜和公孙诡两个人。其实这也难怪,因为两人早被梁王藏到他的后宫了。
  田叔于是对梁的首席家臣韩安国说:“找不到那两个人,大概只有将梁王召回长安一途吧。连皇子临江王都在狱中自杀,皇弟比起诸皇子又更为疏远,梁王应该有所决心啰。”
  梁王听后,再也不敢表示倔强态度,遂叫羊胜和公孙诡自杀,将其首级交出。
  虽然田叔获得梁王与事件有关之确凿证据,却于返回长安之前,将这两个首级投火烧掉。
  ——倘若梁王有罪,我一定要自杀!
  窦太后说过这句话。因此,田叔好不容易得到确证,却不得不将之烧弃。
  虽然如此,梁王还是处在战战兢兢的状态之下。
  诸王上京晋谒皇帝时,依照规定,汉的官员会到城外迎驾。梁王唯恐被汉的迎接官员直接带到监牢,因而乘坐简陋车辆,只带二骑,悄悄进入,到姐姐馆陶公主的府邸要求庇护。直到姐姐和母亲窦太后向景帝说情,知道确实安全后才敢露脸。
  梁王于景帝中六年(公元前144年)四月间死去。
  “我的儿子是被你害死的!”
  面对号啕不已的窦太后,景帝实在拿她没有办法。
  由此可见,武帝刘彻的少年时代,虽然表面尚称平和,背后却有极大的女性压力。因此在内政、外交、军事等各方面都极为消极。概括而言,这也可以说是女性的时代。
  年轻的皇太子对这样的时代风气,一定有极大的反感吧?可是,他怎能把自己置之度外呢?他之所以能成为皇太子,完全是因为他的母亲王氏和姑姑馆陶公主联手成功的结果。他还因此而娶姑姑的女儿——也就是表妹——阿娇为妻子呢!
  景帝于弟弟梁王死后的第三年殁故。
  ——甲寅之日,皇太子冠。
  ——甲子之日,帝崩未央宫。
  这都是这一年正月的事情。
  皇太子冠(举行成人式)是父皇崩殂的十日前。皇太子仓促举行成年加冕典礼,大概是由于父皇病笃的缘故吧。
  刘彻遂于十六岁时即位。
  汉武帝辉煌灿烂的时代至此开启。
  
第四十七章 少年皇帝的雌伏
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0 字数:4152
 虽然举行过成年加冕典礼,十六岁的武帝在宫廷里仍被当做一个小孩。如同他的父亲景帝即位时有母亲窦氏和祖母薄氏,他即位时也有母亲王氏和祖母窦氏。
  虽然这位祖母——窦太皇太后几近失明,精神却甚为矍铄,依然君临于后宫。
  已为臣籍的岳母馆陶公主,权势欲望始终极强,一有事情就频频出入后宫。
  武帝本身也有胞姐平阳公主,这也是个相当难缠的女人。
  即位后的武帝还是为一群女人所包围。
  我要以我的方法行事,把这个世界推向新的方向。十六岁的武帝有这个抱负。他对宫廷的气氛实在厌烦透了。
  女人过于跋扈!这是他非常讨厌的一点。
  什么事情都拖泥带水,这算什么!他常常为这一点而牢骚满腹。
  他的父亲和祖父采取“一切不勉强”主义。之所以如此,是有其哲学性背景的。那是:黄老之道。
  传说中的圣人黄帝和以推展其道为职志的老子所提倡的生活原理就是“黄老之道”。这个道,现在以“老庄”称呼。不提传说中的圣人,而以承继老子之道的庄子与之并称,用以对抗“孔孟”。“无为而化”是这个道的根本精神。说得明白一些就是:急也没有用,任何事情都有定数。最好的方法是一切听其自然,不要勉强。
  人生短暂,犹如南柯一梦,所有努力挣扎都是无谓之事——武帝对这种思想当然极为反对。
  而宫廷的实际支配者窦太后就是“黄老之道”的狂热信徒。她以半强迫性手段,要所有的族人阅读老庄之书。这和信仰新兴宗教的老太婆,广向亲戚介绍这个宗教是同样的情形。只是这位老太婆是握有极大实权的。
  十六岁孤立无援的少年皇帝当然敌不过这位老太婆。武帝遂决定暂时雌伏。
  少年皇帝的身边聚集了许多反对老太婆“老庄”思想的人。这批人信奉的是与“老庄”思想对立的“孔孟”学说。
  孔孟所说的儒学向以序列为重。他们强调上下、贵贱之别,对礼义礼节更是讲究,认为老庄一切听其自然之说是旁门左道。
  孔孟一派于武帝即位后受到相当重用,连窦太后的族人窦婴和王太后(武帝生母)的弟弟田蚡都分别被任命为丞相和太尉。这两人虽是外戚人士,但对窦太后的思想则十分反对。
  他们陆续任用孔孟学派人士为政府首脑。赵绾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副首相),王臧则被任命为郎中令(宫廷警察长官)。
  赵绾认为,要一扫老庄派人士,根本之计在于剥夺老太婆的实权,因而上奏:向东宫奏报政事之举应作罢。
  “东宫”,现在的解释是皇太子的居处或指其人,而当时太后的居处长乐宫在东边,这里是指窦太后而言。
  由于皇帝尚年少,窦太后因而成为监护人,一切政事必得向她奏报。赵绾的意思是废止这个规定,改为皇帝亲政。
  老太婆知道后,大为震怒:“想把我除掉?别想!”
  她立刻派人调查赵绾的身边事宜。任何人多少都有疮疤,这是免不了的事情。找到些许疮疤后,用吹毛求疵方式大兴问罪之师,是使一个人垮台的最佳途径。
  孔孟派赵绾和王臧为此被迫自杀。窦婴和田蚡因为是外戚的关系,得免于死,不过也被解职。
  老太婆的势力依旧很大。
  老太婆已七十多岁了,看她还能活多久!总有一天,时间会解决一切吧!不过,另外的一个还年轻,不知还要再等多久,这一点倒很要命……少年武帝呢喃自语。
  另外的一个还年轻——武帝指的是陈皇后而言。
  他以父亲胞姐馆陶公主的女儿为正室夫人,他的这位表妹皇后是个非常骄纵的女人。
  其实,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所以能成为皇帝,完全是靠她母亲策动的结果。
  而且,她的家庭本来就是女人高居男人之上的作风。母亲是以皇帝女儿身份下嫁给身为臣下的父亲陈午的。父亲在其具内亲王身份的妻子面前压根儿抬不起头。自幼看惯这种情形的她,自然认为女人的地位本来就在男人之上。
  陈皇后在与武帝的家庭生活中,常有藐视丈夫之事。
  对于这一点,武帝甚为不悦。
  身边有不少令他不高兴的人,但以祖母窦太后为例,她的日子已不多了,再忍耐一些时候,就可以眼不见为净。可是,皇后陈氏还年轻,今后不知还要相处多久,武帝心里实在有些怅然。
  而且皇后迄今未生半子。本以为她身体有什么缺陷,曾劝她服用各种药物,却是一点效果也没有。
  “不生皇子,我们汉帝国难道让它就此断绝吗?你干脆去宠爱皇后以外的女人吧!其实,这也是家常便饭的事呀!”
  如此告诉武帝的是他的胞姐平阳公主。
  “可是,阿娇她……”武帝缩缩脖子说。阿娇是陈皇后的名字。
  “不用管阿娇说什么,你是皇帝,一国之主。生皇子是你对国家的责任之一啊!”平阳公主有些焦急地说。
  她难得进宫一趟,陈皇后刚好不在,这对姐弟才有如此闲聊的机会。
  “朕当然也希望有孩子啊……”
  “你对皇后有所顾忌,是吗?”
  “也不是这样……因为没有遇到中意的女人嘛!”
  “那是因为身在宫中没有机会。好,这件事情交给我办吧!”平阳公主道。
  陈皇后的母亲馆陶公主,在先帝时代,也曾以皇帝胞姐身份为弟弟物色女子,因而受到栗姬的怨恨。平阳公主现在也以武帝胞姐的身份,和姑妈馆陶公主当年所作所为如出一辙。
  由于弟弟武帝没有子息,所以,平阳公主认为自己这样做,是以皇族一分子的身份,为国家效劳的正当之事。
  “下次到霸水祷神消灾后,顺便到我家来吧!我会为你准备一些美女的。”平阳公王嫣然笑道。
  她的丈夫是建国大功臣曹参的曾孙——受封为平阳侯的曹时。他也是被妻子骑在脖子上的丈夫。胞弟成为皇帝后,平阳公主本来很想大大掌握权势,但身为皇后之母的姑妈馆陶公主却以皇帝监护人姿态掌管一切。
  平阳公主对姑妈馆陶公主有了敌对意识。
  “我是胞姐,陛下应该视我比姑妈更亲近啊!”平阳公主内心甚为不满。
  姑妈所以拥有权势,是因为女儿阿娇是皇后的缘故。但这位陈皇后结婚多年始终没有生下孩子。不能衍生后嗣的女人算什么呢!
  遗憾的是,平阳公主自己没有适婚年龄的女儿。但这可以用找的——买卖奴隶在当时是公然行之的事情。此外,只要肯花钱,歌女、舞女都可以拥为己有。
  于三月第一个巳日以桃木弓箭消灾、行祓禊是一般的风习,这一点已如前述。
  吕太后就是于祓禊的归途遇到妖异,并因而得病死的。这一点令人怀疑祓禊的效果,但武帝时代,习惯上还是依公式行事。
  皇室的祓禊都在霸水河畔举行。武帝于归途到了姐姐平阳公主的府邸。
  酒宴时,除了山珍海味外,还有歌舞表演。倒酒、唱歌以及跳舞的人全是年轻姑娘。
  为了这一天,平阳公主尽其所能地找来美女。其中包括原本就在府邸的侍女和新买来的女奴,此外,也有临时请来的小姐。这些女子都是经过平阳公主鉴定合格的美女。
  “陛下请仔细浏览。如果有中意的小姐,请随时吩咐。”平阳公主对武帝道。
  虽然武帝这时只有十八岁,但娶陈氏为妻已有五年,他自认对女性的鉴赏眼光是足够的。
  酒宴和余兴节目完毕后,武帝道:“朕要去更衣。”
  这里所谓的“更衣”,实际上就是“上厕所”。
  当时的王侯贵族如厕时,一定要脱下身上所有的一套,事后换穿另外一套。这脱和穿不是自己来,而是由专人伺候。由于有更衣室连在一起,所以厕所的面积极大。吕太后死后发生政变时,吕产曾经被追到厕所里遇害,可见厕所面积大到足够供人打斗的程度。
  “要叫哪个女人尚衣呢?”平阳公主问道。
  “尚衣”是指更衣时伺候在侧的女性。平阳公主问武帝要指名哪一位侍女来担任这件事情。实际上,这句话问的是:中意哪个?
  “朕请由正面看最左边的一位讴者。”
  “讴者”是齐声唱歌的人,也就是合唱队员。这一天宴席上的合唱队员有五个。
  “最左边?呃,那是子夫。”平阳公主露出意外表情说。
  那是名字叫卫子夫的歌女,是在平阳公主府邸担任洗衣工作、名叫卫妪的老女人生的女儿。除非有特殊事由,孩子称父姓是一般的习惯,而同姓不婚也是不成文规定。卫老太太的女儿却以“卫”为姓,一定是因为不知道父亲姓氏的缘故。其实,不要说父亲的姓氏,卫老太太连谁是女儿的父亲都不知道。
  ——因为找我的汉子太多嘛!
  卫老太太毫无腼腆之色,说过这样的话。
  她确实是个美人胚子。虽然已年老珠黄,但尚有几分姿色。这样的人在年轻时代颇受男人青睐,这一点,没有一个人不相信。
  卫老太太有好几个孩子。在子夫之下还有一个名叫青的儿子,而这个儿子也姓卫。
  有那么多大家闺秀,偏偏要……平阳公主心想着,却没说出口来。因为她对弟弟了解得太清楚了。他不是会听别人的话而改变自己意见的人,这时候多说也是无益。还好子夫对她说的话是百依百顺的。
  “是的,遵命。”平阳公主嫣然一笑。
  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还坐欢甚。
  此事《汉书》记述如前。“轩”是指厕所而言。连打斗都不妨碍,供为男女做爱的地方,当然不成问题。
  武帝带卫子夫回宫中。卫子夫上车时,平阳公主抚着她的背道:“你要好好加油哦!要多吃好东西,增加体力……有飞黄腾达的一天时,你可不能忘记我喔!”
  雌伏中的少年皇帝这一点事情还做得到。虽然陈皇后和她的母亲馆陶公主甚为不悦,而后宫之主窦太后却对孙儿的这个行为大表赞成:“还没有生小孩嘛,是应该多接触几个女人。”
  武帝对事情倒是看得很开的。我还在准备阶段……
  虽然抱负很大,但他还没有力量冲破连绵文帝、景帝二代的消极性政策之壁垒。在信奉“一切听其自然”老庄思想的祖母窦太后在世期间,他唯一能做的是为将来预做准备。发动大规模作战当然不行,但派遣较少人数的探险队,祖母总不至于反对吧?
  西方有一个以“月氏”为名的国家,他的国王为匈奴所杀,全族被赶至遥远的西方。匈奴以月氏王的骷髅为酒杯,月氏人民因此憎恨匈奴已到极点,正在寻觅同盟国共同攻打匈奴。
  听到匈奴降兵说的这些话时,武帝立刻企图与月氏国取得联络。
  结果决定派遣以张骞为首、以一百多人组成的探险队。这已是雌伏时代的武帝所能做到最大的事情。
  
第四十八章 皇后败退
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0 字数:4193
 窦太后死于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五月。她留有遗言:我死后,财产全部送给馆陶公主。
  对窦太后而言,武帝是她的内孙,而陈皇后则为外孙,整个皇宫完全在她的主宰之下。
  对武帝来说,祖母之死等于使他获得自由。他已不需再对任何人有所顾忌,他可以为实现抱负而勇往直前。
  ——我要为世界开拓一条新路!
  武帝当时二十二岁。
  高祖刘邦创建汉帝国已七十多年,这当中除了吴楚七国之乱以外,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战争,也未曾有过严重水灾或旱魃。春秋战国以及楚汉争霸天下时,壮丁曾经被迫参加战争,老弱则负责输送任务,人民疲惫至极,但,这个现象总算消解,眼前社会呈现的是: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首都的铜币多到泛滥的程度,人们的储蓄自然增加许多。“贯”是贯穿中间有孔之铜币的绳子。这绳子会因腐烂而无法计算铜币之数,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储蓄数额何其巨大。
  《汉书》有如下记载: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太仓”是政府的粮食仓库,“粟”主要指米而言。“陈”指的是陈腐之意,也就是东西搁置太久。旧米之上又堆积旧米,仓库因而饱满,放不进仓库的米则堆积在外面,结果全都坏掉而不能食用了。
  国力充实的程度由此可见。
  父亲和祖父他们都不知道如何使用财货……武帝看到在仓库内未物尽其用的谷物和铜钱而内心嘲笑他们。
  但,想到这七十年来的汉帝国之指导思想乃是老庄——便见怪不怪了。
  ——一切听其自然,无为是最高的道德,任何事情不可勉强为之。
  武帝也受祖母之命读过老庄著作,但对其思想却不以为然。
  如此,人活着为的是什么?这样人不是等同蝼蚁吗?有才华、有力量的人为何不可发挥自己的才华或力量?
  祖母再怎么用心教导,年轻的武帝还是无法肯定“无为”。
  有一天如果我能自由行事……祖母还健在、武帝没有行动自由时,他时常如此暗忖。
  他想做的事情实在很多,于是把它们一一定了顺位,而一切的基准是:发扬大汉帝国国威。
  世界上以汉帝国为文明气息最为浓厚的地域。因此,拓展汉帝国版图,等于是推广文明——武帝以此认识为出发点。
  文明根源的汉帝国倘若威严受损,无异文明本身受到侮辱,也等于人被视为不如禽兽。天下岂能容许这样的事情?
  而现实状态确实如此。汉与匈奴的关系即为证明。
  高祖刘邦曾经于大同,在一片白雪中为匈奴包围,后来靠行贿才得以逃出,而媾和条件对汉而言是屈辱至极。
  汉每年必须将大量布匹和谷物送给匈奴。此外,也得使皇族女性下嫁匈奴。其中,“威严”之丧失远较物资之损失为大。
  在外交关系上,匈奴是兄,汉是弟。这种无法忍受的事情,在现实里的确存在!
  击灭匈奴,雪父祖之耻!列出许多想做的事情而依其重要性定顺位时,这是无条件居于首位的最重要工作。
  但,讨伐匈奴谈何容易。它必须经过周详准备。派遣探险队至月氏,正是这个准备工作的一环。
  除了讨伐匈奴以外,武帝想做的是,在个人的意志之下创造自己的家庭。
  有表妹关系的皇后陈氏,开始对武帝心存芥蒂。由于认为武帝是靠自己母亲的安排才得以登基的,她的一切作为非常骄慢。同时,她又是个醋劲极强的女人。
  “我要从容不迫地爱我所喜欢的女人。人要这样过日子才有意义,不是吗!我为什么要和自己讨厌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呢!娶阿娇不是我的本意……”
  家庭问题与匈奴问题不同的一点是,“意志”重于“准备”。只要有毅然态度就能解决一切。
  陈皇后没有看出丈夫的心,她看到的只是表象而已——在祖母的压迫之下,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她认定只要加以压制,丈夫永远会乖乖听话的。
  她嫉妒的对象是武帝由姐姐府邸带回、正受宠爱的卫子夫。但她再胆大妄为,也不能对天子的爱妾出手。陈皇后于是找母亲馆陶公主研究对策。
  “听说,卫子夫的弟弟在建章宫担任舍人(皇帝近侍)……”馆陶公主给了女儿这个情报。建章宫是武帝离宫。
  “他不是平阳公主府邸的仆人吗?”
  “那是以前的事情。姐姐发迹后,弟弟当然也鸡犬升天。据说,卫子夫非常疼爱这个弟弟,因而恳求天子,为他安排在建章宫的这份差事。”
  “真是!”
  陈皇后竖起了柳眉。凭借得宠而向天子做诸多要求,这样的行径多么令人不齿!
  “据说,卫青也是个父亲不详的孩子。人们说这对姐弟的父亲是同一个,所以卫子夫特别照顾这个弟弟嘛!”馆陶公主加油添醋地对女儿说。
  虽然对居住宫中的卫子夫直接加害是困难的事情,但杀害她疼爱的弟弟,一定会给予她极大打击才对。因嫉妒而失去理智的女人想到了这一点。帮凶居然是她的母亲。
  在建章宫担任庶务职位的卫青,由于工作上的关系,得时常上街。陈皇后和馆陶公主于是雇用地痞流氓,趁卫青上街的机会将其掳走,带到馆陶公主府邸。
  ——把他折磨死后,再将尸体丢弃马路上,并且设法使卫子夫听到这件事情。她一定会万分哀痛吧?
  陈皇后企图如此泄恨。
  而卫青上街时却带有一名随从。这名随从趁着上街机会要回母亲家里一趟,卫青允准了他。卫青就是在等待随从回来时被掳走的。
  在母亲家耽搁一些时间才回来的随从,来到约定地点,却没有看到卫青的踪影。这时候,他无意中看到前方有十几名汉子走过,他们好像在搬运一件笨重东西。这名随从走上前去,准备问他们有没有看到卫青这么一个人,却不期听到他们如下的对话:
  ——掳一个人就可以领取巨额奖金,这是真的吗?
  ——你放心吧,人家馆陶公主说话算话,绝不会食言的。
  ——可是,这个年轻小伙子未免也太可怜。他大概会没命吧?
  我的天!这不是掳人事件吗!吓了一大跳的随从者立刻跑去找公孙敖。公孙敖是卫青的好朋友。
  公孙敖听到消息,脸色遽变,立即纠聚朋友冲到馆陶公主府邸,于千钧一发之际救出卫青。
  这个卫青就是后来七讨匈奴而成为大将军的人物。
  他确实是由于姐姐的关系而被起用。倘若不是姐姐受武帝宠爱,他或许不可能有发迹的一天。但,他生下来就是武将的料子,他建立的功绩远较武帝所期待为大。到后来甚至产生由于他的功勋而使姐姐的地位更形强化的现象。
  无论如何,陈皇后派人掳走卫青,可以说是一种不智的挣扎行为。她因挣扎而坠入不可挽回的破灭深渊里。
  陈皇后被剥夺皇后地位、受命蛰居长门宫是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的事。
  那是卫子夫受武帝宠爱后第九年,也是武帝因窦太后之死而获得自由后第五年的事情。|福 哇 al.c n 小说|
  卫子夫连续生了三个孩子,但全都是女儿。她到陈皇后被废两年后才生下男孩。卫青当时已以车骑将军身份参加第一次讨伐匈奴,并立下建国以来首次越过长城之赫赫功勋。
  卫子夫生下男儿后,始被立为皇后。陈皇后被废后,皇后之位曾经虚悬两年。
  陈皇后为了想生孩子,曾经不惜花费巨资搜购所有名药。但皇帝临幸的次数越来越少。纵然服用再高贵的药,不与皇帝共房,怎么可能怀孕呢?
  她再也忍受不了皇帝如此对待。一生下来就极为任性的她,对事情绝对不会忍耐。就这一点而言,她有位内亲王母亲可以说是极大的不幸。因为她的母亲馆陶公主仗着内亲王这个身份处处欺压丈夫陈午,作风任性至极,而看惯这个情形的她,竟然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任性的人遇到事情不顺时,什么事儿都做得出来。
  陈皇后想到咒杀敌人的方法——巫蛊术。
  当时的人都相信这一套。这是一种用桐木刻出木偶,将之埋入土中,经巫师使用咒术,对方就会被咒杀的古老说法。现代人或许认为这荒唐无稽。在当时,人们对咒术效果却是深信不疑的。
  虽然事情在秘密中进行,但风声还是传了出去。
  在深宫里长大而不知忍耐为何物的陈皇后,虽然自以为隐蔽得很彻底,却在无意中把事情泄露出去。
  听到这个风声后,武帝立即派人着手调查。负责调查任务的是御史(检察官)张汤。
  这位张汤是几近偏执的人。他是个推理名手,根据资料就能大致判断案情内容。
  下面是一则有关他的故事。
  他年幼时,一天,在长安担任法官的父亲外出之前,交代他好好看家。但回家后发现家里的肉被老鼠偷走,父亲因而发怒将儿子鞭打一顿。
  张汤于是在墙壁上挖洞,找到鼠巢,并且发现一只老鼠和老鼠吃剩的肉。他于是抓起这只老鼠加以拷问,同时作成供状,借此求刑,并依据证物肉片,撰写判决书,在家门口将这只老鼠执行死刑。
  这位父亲错愕地发现儿子所写的法律文书不输给老练法官手笔,因此,以后所有的判决书都叫儿子代笔。
  老鼠当然不会说话,因此,所谓的供状,实际上是尚未长大的张汤凭自己推理而写成的东西。而这篇文书的内容却有条有理,前后丝毫没有自相矛盾之处。——倘若张汤生在今日,一定会成为一名推理小说作家吧?
  这样的人物要捏造事件,当然易如反掌。
  他还有一个习惯。后来成为御史大夫、掌握天下刑罚于一身的他,处理事件时,经常备妥几种判决书,最后裁决则央请皇帝决定。所以如此,说得好听一点,是尊重政治上的考虑,说得难听一点,是迎合皇帝之意。
  皇帝所企求的到底是什么,于侦查以及判决时,他第一个考虑的是这一点。
  负责侦查陈皇后这起巫蛊事件时,他也先从探知皇帝意图何在这一点着手。头脑敏锐的他探测到的是:皇帝意在将陈皇后废位,不过不忍心将之处死。
  结论已有。这时候该采取的方法是:先准备判决书,然后据此作成侦查纪录及本末倒置的各种程序。这正是张汤的拿手好戏。
  结果,他作了如下的侦查报告:
  名叫楚服的巫师怂恿皇后,促其采用巫蛊之术,目的在于咒死卫子夫。
  也就是说,主犯系巫师,皇后只是受了怂恿。且咒杀的对象不是皇帝,而是卫子夫——这时候的卫子夫还不是皇后。因此,还不算触犯大逆之罪,受怂恿的皇后得免于被处极刑。
  主犯楚服被处磔刑,连坐者三百多人。
  ——皇后为巫师所惑,未尽辅佐天子的职务,应归还皇后玺绶,于长门宫闭门思过。
  武帝以自己的决定为勅书,下达给皇后。
  张汤因这起事件而获嘉许,以后在宦途上平步青云。
  
第四十九章 奴隶成为将军
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0 字数:3917
 “这位年轻朋友,请等一下。”卫青因被喊住而回头望了一眼。这是他还年少时的事情。他看到坐在路旁捋着白须的一位老人。
  “老先生对我说话吗?”卫问道。
  “没错,我在对你说话。你有贵人之相,有这个面相的人非常稀罕。”
  “什么叫做贵人之相呢?”
  “将来至少会受封为侯……”
  “侯?你是说王侯?别寻我开心吧。我是一名奴隶,主人不鞭打我,我就谢天谢地,此外我不敢有奢望啊!”
  “不管你盼望或不盼望,这是你的命运。”
  “老先生是算命先生吗?”
  “年轻时我曾经学过命相之术,不过,后来犯了一件小罪,因而在此地过着囚犯生活,之后一直住在这里。我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么特别的贵人之相。”
  “老先生,你或许是年纪太大,眼睛花了。奴隶的儿子会成为王侯,你的命相术大概已经不灵了。哈!哈!哈!”卫青置之一笑。
  这个故事也见史书记载,但真实性则似有疑义。依作者的推测,很可能是命运论者鉴于他的发迹迅速,基于“我早就料到”之类观点杜撰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值得注目的一点是,卫青以“奴隶”自称。事实上,他的确是奴隶出身的人。
  年轻时姿色撩人的卫老太太,曾经和许多男人发生关系,也生下许多孩子。她都把女儿留在身边。因为女孩子长大后可以帮佣赚钱,倘若姿色姣好,更有可能成为人家的姨太太。在卫老太太这样的母亲眼里,女儿是摇钱树。果然,卫子夫被在平阳公主府邸担任洗衣工作的母亲带到同一个地方做事,也因此而得到发迹机会。她后来不是成为人家的姨太太,而是成了皇后!
  儿子们如何呢?
  卫老太太几乎把所有的男孩塞给对方。
  “这是你的儿子,应该由你带去。”
  听她如此说时,男人大都睁圆大眼,露出讶异表情说:“这真的是我的儿子吗?”
  但做过亏心事的这些人,都无法坚辞推托。
  功利着眼的卫老太太当然不会随便和穷鬼发生关系。她委身的都是地主之类颇有资产的人。
  地主的生活建立在奴隶的劳动上。由于奴隶是唯一的生产工具,身为地主的人为了防止其老化,非经常补充年轻奴隶不可。雇来就可以立即派上用场的奴隶价格甚高。而未成年的奴隶虽然在足堪使用之前需要一段时间,进价则低廉许多。
  养年幼奴隶如同养雏鸡,只要喂以剩饭,哪怕是婴孩,总有一天会长大。实际上,当时买卖婴孩奴隶也是常有的事。
  受逼于卫老太太的男人们,在把婴儿抱回家后当然不能对太太说这是自己的孩子。不过,他们可以用这样的话瞒骗太太:我买了这个婴孩。看起来很健康,而且价钱便宜嘛!
  卫青经由如此过程,被带到可能是自己父亲的家。但他不是以儿子的身份生活,而是被当成奴隶。
  虽然老子尽可能地隐瞒这件事情,但人言难防,久而久之,人们开始说这样的话了:奴隶孩子是骗人的话,实际上是他在外面的女人生的儿子!
  听到这个风闻时,大为光火的是正室的儿子们:奴隶怎么可能是我们的兄弟!呸!
  他们一方面吐口水,一方面虐待卫青。他们似乎认为自己的尊严因卫青的存在而受损。
  卫青的命运因这个风闻恶化到极点。他被迫过着奴隶与私生子双重身份的痛苦生活。
  对卫青而言,是主子也可能是生父的这个人是平阳一名地主。这个地方在今山西省,与其称为与匈奴接境,不如说它是匈奴与汉族的杂居地,较符事实。他在这个地方兼营农耕业和畜牧业。
  “我不忍心看到青被虐待的样子。但从事耕作又非和大家在一起不可,不如把他调到牧羊区吧!这样,他可以和别人疏离一些。”
  在这人大动恻隐之心下,卫青遂被调为牧童。
  虽然不会再受到正室儿子们的迫害,但他被带往边地。这个地方也有匈奴人在经营畜牧业。而孩子们是最容易打成一片的,年幼的卫青很快便与匈奴孩子们要好。
  过流浪生活的人,有其警惕心甚高的一面,但一般都颇为和蔼可亲,他们的好客也是出了名的。卫青也常被请到匈奴朋友的家中,接受招待。
  他每日都在荒野上策马奔驰。骑马至较远处时,有时会遇到移动中的匈奴部族。身为牧童的他,穿的是分不出汉族抑或匈奴的服装。
  “你是哪里人?”
  对方以匈奴语发问时,他也以匈奴语回答:“我是平阳人。”
  “那刚好。我们正要到平阳,劳驾你为我们带路,可以吗?”
  “可以。”
  卫青有时候在这样的情形下,与匈奴骑马兵团同路走过沙漠。
  过了几年这样的生活后,他已熟知匈奴人对事物的想法和集团生活方式等。这不同于由见闻而得到的知识。
  这是得和匈奴人一起生活多年才能体会到的实际经验。卫青对匈奴的认识,已成为自己血肉的一部分,所以,它已不是单纯的知识。
  “以汉奴而言,你的骑马技术实在很高超。”
  一名匈奴老人曾经如此称赞卫青。匈奴人是习惯以“汉奴”称呼汉人的。
  一天,主人从农园来到。打从去年起,卫青已发现这名有可能是自己父亲的主人态度有些不自然。态度起变化的不只是他而已,连偶尔会见面的正室儿子们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虐待卫青。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