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情局50年

_6 佚名(当代)
可能:1.让罗伯特肯尼迪钳制联邦调查局的胡佛,并告诉他,在老肯尼迪 和约翰肯尼迪同意的时候,再撤除奥菲特组织;2.把罗伯特肯尼迪作为 亲信使用,将联邦调查局的精锐部队交给他,以消灭那些接受了肯尼迪家族 好处的人。这两种可能性相比较,前者显然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老肯尼 迪将通过罗伯特肯尼迪在“向有组织的犯罪开战”的名义下,把奥菲特清 扫出去。
  就在莫尼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约翰肯尼迪开始通过朱迪坎贝尔捎 给莫尼一份联邦调查局的机密备忘录,总统还通过玛丽莲梦露和安吉狄 金森等与他同床共枕的女明星给莫尼传送文件。
  对于莫尼从总统那儿得到的文件的研究表明,约翰肯尼迪是一个警惕 的人,联邦调查局对莫尼的监视是高度细致的,而且令人难以置信的广泛。 过去,莫尼把联邦调查局人员当做儿童侦查员看待,而这些文件表明,联邦 调查局比他想象的要恐怖得多。虽然莫尼在联邦调查局至少有一个提供情报 的内线,但极难获得更多的东西。莫尼答应了约翰肯尼迪,他将注意和约 束自己的行动。但是,莫尼进一步认定,约翰肯尼迪已经违背了他在选举 前的诺言。
后来真相暴露出来了。约翰肯尼迪给莫尼的文件只不过是一些经过严
格挑选的关于胡佛每日议题的联邦调查局备忘录。像莫尼搞窃听勾当这类内 容的文件,约翰肯尼迪丝毫没有透露给莫尼。
与此同时,作为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正计划向犯罪组织发动历史
上从未有过的最大规模的进攻。他编制了一个全国 30 个主要犯罪团伙首领名 单,在这份名单上,第一个人就是山姆莫尼吉安卡纳。
司法部长命令联邦调查局加紧追查犯罪团伙。为了扩大名声,罗伯特肯
尼迪还亲自带领警察到车上检查那些逃税的社会底层小人物。
  早在 1959 年,莫尼就让手下人豪夫在麦卡锡委员会主任律师罗伯待肯 尼迪经常出入的地方安装窃听器。豪夫在中情局的窃听专家斯品德尔的指导 下学习技术专长。斯品德尔被政府官员和下层社会称为“线路之王”,一向 以高超熟练的技术而闻名。他经常帮助奥菲特组织,同时,中情局也和他一 样对黑帮很够意思。
到了 1961 年,莫尼又把斯品德尔请来。在莫尼的紧急命令下,斯品德尔
指挥奥菲特和中情局的一队专业人员进行工作,“在肯尼迪经常去的每一英 寸的地方布置线路,将肯尼迪家族置于看得见的网络和电子监视系统之中。” 为了完成跟踪司法部长和总统的任务,莫尼找到他的中情局老搭档马 休,要他组织一队侦探,监视肯尼迪家族。“我要知道他们什么时间大便,
如何性交。只有马休手下的人和中情局的人能够知道这些”。
  1961 年 4 月,马塞罗在总统的指示下被流放到危地马拉。此时,莫尼最 坏的担心更加重了。尽管马塞罗在约翰肯尼迪的竞选中立下汗马功劳,也 不足以使罗伯特肯尼迪给予他某种保护或宽恕。这给莫尼一个强烈的暗示, 他不能置之不理。莫尼说,他在“中央情报局任职的朋友们得知此事,一个 个气得脸发青,他们打算将马塞罗秘密运回美国。但由于他们现在卷入到推 翻卡斯特罗的行动中,因而无法从手头的任务中转移过多的精力。”
莫尼此时也已深深卷入到中情局颠覆古巴的行动中去了。为了便于和政
府打交道,他选择了理查德凯因作为他的代理人。凯因是一个英俊的年轻 人,他的真名叫瑞卡多斯卡泽蒂。他是一个数学天才,通晓 5 种语言,又 是一名神枪手,他是芝加哥警察局培训出来的,奉莫尼之命,他成为中情局 的特工,并参加了在迈阿密对古巴流亡人员的训练。猪湾行动计划制订后, 凯因回到芝加哥。此后不久,莫尼得到了中情局的帮助,将凯因安排在一个 高度机密的位置上:谢里夫办公室的首席调查员。谢里夫是莫尼的对头,也 是一个声名显赫的暴徒。趁他不在,莫尼在他的心脏安插了一个真正的特务。 为了暗杀卡斯特罗,中情局和奥菲特分摊了伊利诺斯化工大学的一批有 才能的研究人员,他们研制的致命的化学毒物已经被这两个组织使用了很多 年、很多次。它包括:掺毒的雪茄;通过皮肤吸收的致命的细菌粉末;掺入 药剂的化妆品,如果把它涂在脸上或身上,将导致剧烈的心脏病;高效毒药
——“只需 1 滴,即刻死亡”,用以倒入食物或饮料中;致癌的可注射的化 学制剂;采用放射 X 光的办法让卡斯特罗患上癌症;还有慢慢起作用的致命 的病毒??这花样繁多的手段不管多么隐蔽和高明,最后都没有成功。
  最初,莫尼和中情局的朋友们都没有认识到暗杀卡斯特罗有多么困难; 他们不知道,所有的食物和饮料都是经过取样的,在卡斯特罗来到之前,都 由政治犯尝试过了。所以,他们最先暗杀卡斯特罗的办法——在饮料中下毒, 使他对阴谋有了警觉,这反而使他更加安全了。
此外,卡斯特罗周围都是忠勇的卫兵,从技术方面看,武力攻击很难得
手;而另一方面,职业杀手留着卡斯特罗的性命,就能够不断地收取黑社会 的金钱,因为他们还要靠谋杀而生存;奥菲特的成员则没有为政治理想去卖 命的蠢货,这也是暗杀活动屡试不成的原因之一。
4 月 14 日,猪湾行动开始,然而仅仅 3 天的功夫就全军覆没了。
  在中情局内部,“人们对总统和司法部长近乎叛国的行为感到失望”。 紧接着,肯尼迪兄弟俩关于砸碎中情局的誓言招来了愤怒,掀起了轩然大波, 它使秘密计划中那些与莫尼有关的人担心“肯尼迪会对中央情报局的自作主 张和它的存在进行威胁。”他们的看法加强了莫尼对肯尼迪家族的怀疑。正 是在这种骚动不安的气氛中,美国两股最强大的势力结成了同盟。“奥菲特 和中央情报局现在有了共同的敌人:美国总统。”
反目成仇一尸多用
  对于莫尼来说,他还面临着其他威胁:联邦调查局已经向奥菲特施加压 力,莫尼不论走到哪里,都被严密地监视着。不久前,联邦调查局与他的信 使威廉“行动”约翰逊建立了秘密联系。为了杀一儆百,莫尼让他的副 手布西里去“处理”约翰逊,“越可怕越好”。
  于是,约翰逊这个 300 磅重的贷款专家被绑架到芝加哥的屠宰场,挂在 一个 6 英寸长的铁钩上。布西里和打手们对约翰逊使用了连恶魔都会嫉妒的 刑具:扳手、碎冰锥、剔骨刀、酒精喷灯??。另外,他们在他的膝盖上扎 针,把赶牛用的通电的刺棒塞进他的肛门和直肠??撕心裂肺的疯狂尖叫逐 渐微弱下来,凶手们把他放在绞盘上,再泼些冷水??经过两天彻夜不停的 拷打,约翰逊终于幸运地死去了。
  从年初以来,莫尼对肯尼迪家族的最后控制几乎消失。尽管莫尼一直努 力坚持一个挥之不去的信念:他支持的总统应该而且能够保护他。但是到了
6 月份,这个家族开始切断与奥菲特的联系:汉弗莱突然在椭圆形办公室不 受欢迎;肯尼迪们已开始公开冷落弗兰克、辛纳特拉,并拒绝邀请奥菲待指
定的歌手在最近重建的“棕榈春天”庄园度假。 为了使他对辛纳特拉的轻慢显得有理,罗伯特肯尼迪提交了由联邦调
查局准备好的 19 页的报告,强调指出辛纳特拉与黑社会有联系。而与此同 时,约翰肯尼迪让人给辛纳特拉送消息,说他是一个不检点的人,因而他 的表演在白宫和总统府的其他社会职能部门是不受欢迎的。
  不仅如此,老肯尼迪还向奥菲特传话说,司法部长不允许阿多尼斯回国, 因为他们对美国的许诺比西弗吉尼亚州的选票要早。同时,莫尼在新奥尔良 的合伙人、被迫跑到危地马拉丛林躲藏的马塞罗也没有得到赦免,他只好偷 偷潜回美国不能公开露面。
  肯尼迪家族还拒绝了朱迪坎贝尔对白宫的拜访;从 3 月开始,约翰肯 尼迪再也不向奥菲特提供联邦调查局的报告了??
  最使莫尼愤怒的是,罗伯特肯尼迪要求联邦调查局加紧向犯罪组织进 攻,“使这个国家摆脱山姆莫尼吉安卡纳之流的骚扰和控制”;整个莫 尼家族(包括那些与奥菲特无关的亲属)都被严密监视起来,法院、议会和 其他政府机构不时传唤他,调查犯罪活动??肯尼迪家族当初应允对他的赦 免,原来都是骗人的鬼话。
为了躲避美国国会的调查,莫尼不得不流亡墨西哥。 正如莫尼所说,肯尼迪家族一面毁约,一面哄骗,对奥菲特“搞双重骗
局。”
  过去几个月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对于莫尼来说,都是双重欺骗的确凿证 据。如果不开战的话,他在奥菲特的地位以及他遍布全国的喽罗将蒙受无法 弥补的损失。很简单,美国的头号歹徒在整个一生中从未被人当做傻瓜看过
——反之,如果他被人当做傻瓜看待,那么那个冒犯他的人就绝不能继续活
下去。
莫尼决定:“我打算给他们传送一个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信息。”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莫尼利用中情局的帮助,搜集了肯尼迪家族在性行
为方面的大量罪证,他打算把肯尼迪家族中这些肮脏虚伪的东西向全世界曝
光,在必要的网络中去彻底摧毁肯尼迪王朝。 当然,这种方法中还存在一个敲诈的问题。莫尼想以此来迫使肯尼迪家
族就范。但是,在暴露肯尼迪家族罪恶的时候,势必会将中情局与奥菲特组
织的真实关系也暴露出来。因此,莫尼勉强同意了他的中情局老朋友们的意 见:敲诈是不可能的;从对肯尼迪家族的监视中获取的任何信息可以通过一 些更为间接的方式来使用。
  几个星期来,莫尼为达成的这个协议而痛惜。明明知道自己有足够的证 据永远地毁灭肯尼迪家族,但却不能使用它。这使莫尼加深了忧虑。
  经过长时间的苦苦思索,莫尼终于找到另一种办法,这对于肯尼迪问题 将是一个更为持久的解决。这个解决方法就是——玛丽莲梦露。
玛丽莲梦露长期以来一直与奥菲特有着密切来往。她崭露头角时得益
于 70 岁的好来坞制片商、奥菲特的伙伴乔施恩克。随后,施恩克把玛丽莲梦 露介绍给另一个制片人科恩,经常给她拍一些廉价商业片。此时的玛丽莲梦 露只是个两毛五分钱的电影角色。两个制片商得到的回报是与玛丽莲梦露 同床睡觉。
  到了 1953 年,玛丽莲两毛五分钱的电影生涯结束了。在拍过轰动一时的 裸体挂历之后,玛丽莲凭借电影《尼亚加拉》而跻身于明星界。
  
  从 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初,中情局利用玛丽莲梦露的性魅力成功地笼 络了从中东到亚洲的国家领袖。莫尼也多次品尝过她的风味。
  在整个 1962 年,奥菲特和中情局的兼职特工斯品德尔对约翰肯尼迪的 作爱进行了详尽的录音窃听(包括朱迪坎贝尔,玛丽莲梦露,交际花玛 丽梅耶,女演员安吉迪克森等等)。在民主党全国会议之后,玛丽莲梦 露与约翰肯尼迪罗曼蒂克地联系在一起。 1963 年 3 月,罗伯特肯尼迪 也醉心于她。玛丽莲,这个由一打家庭养育起来的孤儿,现在则从一个肯尼 迪到另一个肯尼迪之间浪漫穿梭。
  到了 1962 年 6 月,玛丽莲的电影生涯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对奥菲特 和中情局的用处也大大减少了。但是,玛丽莲梦露对于奥菲特和中情局联 合从事各种秘密勾当了解得相当多。到了 7 月,由于她被罗伯特肯尼迪抛 弃,她的情绪剧烈波动,经常歇斯底里。她威胁罗伯特肯尼迪说,要“揭 露他的全部丑事”。由此,玛丽莲梦露成了一个负有可怕责任的人。
  奥菲特组织的人说,就是在这个时候,中情局担心复仇心切、吸毒成瘾 的玛丽莲把事情捅出去,便要求莫尼除掉她。
莫尼欣喜地发现,如果杀掉玛丽莲,有可能连同废黜肯尼迪兄弟俩。
  7 月 21 日,玛丽莲梦露飞往塔奥湖的卡尔瓦纳旅馆。在这个周末的聚 会中,莫尼还邀请了辛纳特拉和拉夫德。晚宴时,玛丽莲梦露忘我地喝着 酒,她向莫尼哭诉罗伯特肯尼迪拒绝了她的电话——她曾经想到弗吉尼亚 他的家里去找他,等等,都是有关罗伯特肯尼迪不名誉的事情。正如她所 说,在罗伯特肯尼迪的眼里,她“只不过是一块肉”。
当天夜里,莫尼与玛丽莲梦露同床共枕,最后一次品尝她的味道??
  3 天后,莫尼接到中情局的消息说,罗伯特肯尼迪将于 8 月 4 日去加 利福尼亚度周末。莫尼立即飞抵加利福尼亚的“棕榈春天”度假村,公开参 加在辛纳特拉家中举行的宴会。接踵而来的是 4 名杀手。莫尼选择了最信赖 的杀手尼德莱斯吉诺拉来配合此事。尼德莱斯还带来一个帮手托图瑞勒和 另外两个职业杀手,一个来自堪萨斯城,一个来自底特律。
窃听就在附近。杀手们耐心地等待着司法部长的到来。
  罗伯特肯尼迪终于出现在玛丽莲梦露的房间,他还带着另外一个人。 从窃听器里得知,玛丽莲对着罗伯特肯尼迪大吵大闹,肯尼迪命令那个随 从人员(很明显是个医生)给她扎一针“干掉她”之后,司法部长和医生很 快离开了这里。
杀手们等待着夜幕降临。在午夜时,他们进入玛丽莲的房间。她最初时
挣扎了一下。她已被麻醉过,注射了镇静剂,这多亏肯尼迪的医生。杀手们 用带着橡皮手套的手轻易地将她的裸体按倒在床上。他们平静地搬开她的嘴 巴,接着在肛门里又塞进一副拴剂。然后出去等待??
  这种栓剂是由一个芝加哥化学家配制的,他曾经为暗杀卡斯特罗配制过 无数种化学药水。强制注射的致命的毒剂在她身上留下了肿块,她只是软弱 地挣扎了几下。使用这种药剂消除了任何拯救玛丽莲的希望。栓剂可以迅速 地被吸收进入血液,发挥作用。栓剂与注射剂同样高效,而且不留针迹。
  此时的莫尼急切地盼望着警察到来过问此事,从而将罗伯特肯尼迪拉 进明星自杀的丑闻里。
  然而,莫尼的杀手们在几个小时的电话窃听中得知,那个医生给罗伯 特肯尼迪打了一系列电话,提醒他注意玛丽莲的死,于是他派遣一名联邦
  
调查局的侦探奥塔什来防止丑闻发生。 约翰肯尼迪和拉夫德不知道那天晚上还有别人闯入了玛丽莲的房间,
他们相信是罗伯特肯尼迪和他的医生导致她服毒致死。肯尼迪一想到会在 明星谋杀案和玛丽莲的性游戏上受牵联,便感到极度恐慌。他指示拉夫德和 奥菲特组织中的一个人(这特别具有讽刺意味)假装侦查玛丽莲,以便在官 方人士到达前清扫好房间??
  当天晚上玛丽莲的日记消失了,胡佛的警探还没收了那本十分危险的电 话记录。于是,再没有什么证据可以牵联到罗伯特肯尼迪的身上了。
  最终,玛丽莲梦露被确认是自杀,而罗伯特肯尼迪却干干净净,这 种假象一直维持了多年??
杀!杀!杀!
  杀害玛丽莲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于是,反肯尼迪的行动进一步引向深 入??
  1963 年早春,莫尼和他在中情局的关系决定了谋杀总统的计划。奥斯瓦 尔德是当然的人选。
  奥斯瓦尔德与中情局和奥菲特组织都有联系。最初,他就为美国情报组 织服务,后来他参加了海军情报组织所属的、在日本的一个高度机密的间谍 基地进行的严格训练。后来他成为中情局的特工人员。
奥斯瓦尔德曾经是中情局派往苏联的间谍,他能说流利的俄语。他并不
像人们以为的那样是亲卡斯特罗分子或亲共分子。事实上,奥斯瓦尔德是一 个右翼分子、是暗杀卡斯特罗的积极参与者。总之,他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中 情局的人。
为了给将来的调查工作“定向”,中情局事先做了大量背景性工作,使
奥斯瓦尔德看上去像一个共产主义分子:把他送到苏联和古巴;让他与亲卡 斯特罗分子接触;发表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在行刺前几天还特地给他拍 了一张手拿步枪的照片??总之,把奥斯瓦尔德打扮成一个由于生活贫困对 美国现实不满、向往共产主义的激进人物。
在完成了中情局的任务后,奥斯瓦尔德带着俄罗斯妻子离开苏联回国,
在一家负责高度机密工程的公司为中情局工作。后来,他回到新奥尔良,中 情局就指示他去找一个人——前联邦调查局驻芝加哥代表班尼斯特。在那 里,奥斯瓦尔德领受了任务,并被派往达拉斯。在达拉斯,他与莫尼的代表 鲁比重新建立了联系。不久,奥斯瓦尔德与莫尼的另一个关系——默仁希尔 德接上了头。此人是苏联流亡者、中情局的特务,还是一个地质专家。他帮 助莫尼在石油方面赚了几百万美元,还将许多得克萨斯的石油商人介绍给莫 尼。
  此次谋杀总统行动所需资金来源于得克萨斯富有的右翼石油商人。每个 与谋杀计划有关的人都可拿到 5 万美元。
  在这次秘密行动的准备工作中,罗塞利作为莫尼的代表与中情局联系, 同时,罗塞利还继续担任莫尼与马塞罗、特拉菲坎特和豪夫的联系人。这一 决定是在莫尼与班尼斯特会晤时作出的。达拉斯谋杀策划了好几个月,涉及 方方面面,而且行刺地点也选择了好几个不同的城市:迈阿密、芝加哥、洛 杉矶和达拉斯。最终,肯尼迪被引到达拉斯。这个城市为行刺的成功提供了 最好的条件。
整个阴谋活动一直贯穿到中情局的最高层,而且涉及到许多前任和现任
官员:有得克萨斯金融界的右翼人士、副总统约翰逊、前副总统尼克松、艾 森豪威尔手下参加猪湾行动的军官??在行刺前,约翰逊和尼克松先后在达 拉斯多次与莫尼见面,“他们知道事情的全部”。这两位当过副总统的大人 物与奥菲特的关系颇深,尤其是约翰逊,他实际上就是奥菲特在美国政界的 代理人。
  这次谋杀是由奥菲特组织和中情局共同策划和实施的。莫尼负责奥菲特 方面的事情,并提供其他必要的支持;中情局也派出他们的人负责其余的事 情。
  这次疯狂而大胆的行动牵扯到达拉斯警察局的一些最高长官。最大的便 利来自市长伊尔卡贝尔,他是中情局前任副局长查斯卡贝尔的兄弟。由 于市长负责全市范围的安全工作,因此为总统车队提供警察保护一事也由他 具体安排。行刺那天,市内以及肯尼迪周围的安全防卫纯粹是象征性的,“连 一个 4 岁的小孩都能把约翰肯尼迪干掉。”
  莫尼曾经多方征招职业杀手。对杀手的标准要求很高:必须是“超级神 枪手”。奥菲特方面一共准备了 6 名杀手:两个是马塞罗的人,还有两个是 特拉菲坎特的古巴流亡者“朋友”,最后由莫尼从芝加哥带来了凯因和尼可 莱蒂。
中情局也投入两名杀手:罗斯克怀特和狄皮特。他们与凯因、奥斯瓦
尔德、费奥里尼在一起。而其中的奥斯瓦尔德被作为“孤独的刺客”。 凯因和尼可莱蒂都是刺杀时的真正枪手,他们的位置在达拉斯油库的对
面。事实上,奥斯瓦尔德根本就没有开枪,真正从 6 楼那个窗口开枪的是凯
因。奥斯瓦尔德的表面使命是持枪守候在现场,实际使命就是当替罪羊(起 初他并不知道)。对于策划者们来说,奥斯瓦尔德只要拿着枪就足够了。
在行刺过程中,中情局的高层人物躲在一家旅馆里,通过无线电设备进
行现场指挥,真正的杀手们都有步话机,通过它可以保护他们的射击点,能 在行刺之后立即知道奥斯瓦尔德的行踪。莫尼的预备人员,米尔瓦基菲尔 全副武装站在那里,随时准备应付最后一分钟射手出现的意外。
中情局挑选的怀特、狄皮特和凯因一样,都在司法部门任职,他俩在达
拉斯的警察局。他俩的任务是借口正当的自我防卫,在远离现场的某处干掉 奥斯瓦尔德(两个人可以相互作证)。然而,狄皮特却让那个“孤独的枪手” 跑了。这样一来,怀特就不得不干掉他的同伴了,并声称是奥斯瓦尔德杀害 的,作为逮捕奥斯瓦尔德的理由。
接着进入角色的是杰克鲁比。他在这次谋杀行动中是个相当重要的人
物。按照计划安排,鲁比负责监督奥菲特组织的这次行动,以及与达拉斯政 府机构的协调。此人过去奉奥菲特组织的派遣与中情局合作从事非法活动, 双方对他都很满意和信任。同时,他与达拉斯司法界的官员们有着非常好的 关系。这些关系在处理行刺后与地方警察发生问题时极为有用。正是由于这 些原因,莫尼选择了鲁比作为奥菲特驻达拉斯的代表。当意外发现奥斯瓦尔 德活着被捕时,灭口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鲁比的头上,
  利用自己与达拉斯警察的关系,鲁比能够在奥斯瓦尔德被监禁后就地设 法干掉他。然而第二天,奥斯瓦尔德就要被迅速转移出去。时间紧迫,鲁比 只好豁出去了。在奥菲特组织中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与其死在莫尼的手里, 不如被当做杀人犯死在电椅上。
鲁比与奥斯瓦尔德很熟,“他们确实是朋友”。当奥斯瓦尔德看到鲁比
向他走来时,两人脸上的表情都极不自然。奥斯瓦尔德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他知道鲁比前来是要把他干掉??
  值得提及的是,在 1963 年 11 月 22 日的事件中,莫尼“完全避开了”, 他将一切具体事务都交给了他最可靠的中队长去办理。莫尼与中情局那些高 层人物一样,极少过问这个计划的内部细节,“因为其结果至关重要”。他 仅在行刺前晤了中情局的主要人物、一些政治家和得克萨斯的支持者,仅此 而已。
  奥菲特组织知道,对于肯尼迪之死,胡佛的联邦调查局绝不会为罗伯 特肯尼迪去弄个水落石出的,他对肯尼迪家族恨之入骨。
  约翰肯尼迪归天,是奥菲特组织对肯尼迪家族最明确、最严厉的警告。 老肯尼迪对此心照不宣,他表示“不要求政府深入调查”的意愿就是明证。 但他并不死心,继续扶持罗伯特肯尼迪东山再起。
  1968 年 6 月 6 日,罗伯特肯尼迪来到洛杉矶的阿马巴萨多旅馆,参加 他当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的庆祝会。
  一个约旦青年西汉比沙拉西汉开了枪,并承担了刑事责任。但打死 罗伯特肯尼迪的是另一个奥菲特组织的枪手,他是做常规警卫的卫兵,是 一个准备在最后一分钟发挥作用的人。这位前司法部长最终没能逃出莫尼的 手心。被迫出走国外的莫尼决心不让肯尼迪家族重登政治舞台。
1974 年,莫尼被墨西哥驱逐出境,被迫重返他在芝加哥的橡树园住宅。
1975 年 6 月 19 日,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来到芝加哥,准备听取莫尼 作证,询问他与中情局合谋暗杀卡斯特罗的有关问题。当天午夜时分,莫尼 在橡树园的地下室里正在烹调煎锅上的肥肠,一名他熟悉和信任的人进屋将 他打死:1 枪打进后脑,1 枪打进嘴里,5 枪打在下颌。
证据显示,莫尼之死不仅仅是黑社会的报复。从“受威胁而杀人”的角
度看,比起芝加哥奥菲特组织,莫尼对中情局的那些关系构成更大的威胁。 奥菲特的人知道,莫尼绝不会泄露秘密,而中情局则对他的忠诚很不放心。 要确认杀害莫尼的凶手,莫尼本人的一句格言倒是很有见地的:“查出
谁还活着,你就能找到凶手”——
1974 年,与莫尼闹翻的凯因被人在餐厅开枪打死。
  1976 年,罗塞利死于弗罗里达,他那被肢解了的尸体装在特拉菲坎特家 附近的一个密封的油桶中;莫尼的另一个伙伴马塞罗患了一种可怕的疾病, 显露奇怪的出神经病变的迹象,一直到死。
在所有卷入中情局秘密行动的主要人物中,只有特拉菲坎特没有遭人暗
算。奥菲特组织的人认为是特拉菲坎特安排了对莫尼的谋杀,他是受中情局 的指使,拉拢了芝加哥奥菲特的代表、中情局的同谋者罗塞利。
  罗塞利在参议院的秘密证词以及他的惨死很快导致美国参议院调查委员 会的形成,并对肯尼迪总统之死重新展开了调查。
  1977 年,刚好是在参议院调查委员会决定要尼可莱特出庭作证后,他就 被暗杀了。莫亨契尔特也是在准备出庭作证的那一天被害??
  1990 年 10 月,怀特的儿子对美国报纸记者说,他的父亲和皮怀特都参 与了刺杀肯尼迪总统的活动。一时间这成了美国的爆炸性新闻。随着再次调 查的逐步深入,真相也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人之将死,其言亦诚
  1960 年至 1962 年期间,正是朱迪坎贝尔与美国总统肯尼迪打得火热 的时候。不用说,她肯定掌握一些被严密隐藏起来的有关肯尼迪的秘密。1992
  
年,她将这些秘密说了出来,由此,肯尼迪与黑手党挂钩的谣传终于得到证 实。
  坎贝尔为什么此时才吐露真情呢?身为总统旧爱的坎贝尔过去一直被舆 论界贬损,她心里很明白,如果她要谈“历史”,总统在时,不仅无人相信, 而且她的生命不保;总统死后,则更无人愿意相信。再加上顾虑黑手党的反 应,因此她在国会、记者、作家历次调查和询访中都三缄其口。如今,她濒 临癌症末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有心将实情全盘托出,乃对作家安东尼撒 墨斯说出秘密。以下就是撒墨斯根据坎贝尔的口述写下的报道《肯尼迪、黑 手党与我》部分内容——
  1961 年 4 月 28 日傍晚,在芝加哥东方饭店的一个房间里,有两个人会 谈达 15 分钟之久。一人是年方 44 的翩翩男子,面容为世人熟悉;另一人是 年逾 50,面容饱尽风霜,但无几人认识他。这两人都拥有极大的权力,他们 在密商进行一起谋杀事件。
  这次密商的事在官方档案中是看不到的。那个较年轻的一人是美国总统 肯尼迪,另一同谋是全美最骠悍的黑手党头目吉安卡纳。他与肯尼迪商讨的 是谋杀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
  当两个巨头会商时,坎贝尔正坐在浴室的澡盆里。她协助安排这类聚会, 并担任他俩信使的次数,前后不下 20 次。她最初的工作是帮肯尼迪携带大笔 现金交付吉安卡纳,供他操纵总统选举之用;后来肯尼迪顺利入主白宫,她 便为肯尼迪将有关卡斯特罗的情报传递给吉安卡纳。
1960 年时, 26 岁的看贝尔是加州社交圈里的名媛,但她绝不是新闻媒
体动辄加封于她的“荡妇”或“绑匪押寨夫人”的典型。
  1959 年,经弗兰克西纳特拉引介,她才卷入一个牵涉肯尼迪、吉安卡 纳、美国中央情报局及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的政治游戏。
坎贝尔生性不爱曝光,这也是她能在 1975 年后对与肯尼迪和黑社会老大
的交往始终缄默之故。而事实上,若非参议院违约,1975 年的那次匿名作证 不致使她家喻户晓。
她承认过去在“招供”细节时故意拖泥带水,虽然参议院从白宫电话记
录中查出她确曾打过 70 次电话到总统办公室,而且从联邦调查局的一些记录 中也验证出她与肯尼迪、吉安卡纳确为密友,但由于新闻媒介一味猛烈抨击, 她只能承认与肯尼迪和吉安卡纳的关系纯属“情感”,不涉及国家机密,而 且是在不同时期交往的。
她说:“从一开始,肯尼迪就直言不讳。他说,这些封包内装的是‘情
报资料’,它涉及‘干掉’卡斯特罗的方案。我想肯尼迪不瞒我,主要是因 为当时他与我正在热恋之中,他认为让我多介入些,可能心理上会得到安慰。 当时我还是 20 多岁的年轻女子,对政治没啥概念,而且当时我深爱着他,他 又是总统,所以我不认为自己有权去质疑,但我知道,肯尼迪对中情局与黑 手党的勾搭内情是完全了如指掌的。”
  坎贝尔还透露, 1960 年当肯尼迪竞选总统时,曾两度要她带钱给吉安 卡纳。当时她经常收到他俩送的玫瑰花(肯尼迪送红的,吉安卡纳送黄的)。 坎贝尔说:“自认识后,我一直都与肯尼迪保持密切的电话联系。每次 他都会问我:‘你最近忙些什么?见过什么人?’我告诉他,常与吉安卡纳
见面,他就会笑着道,‘你得当心这个家伙吆!’”
1960 年 4 月 6 日,肯尼迪邀请坎贝尔去他家作客。肯尼迪请坎贝尔为他
安排与吉安卡纳见面。接下来,肯尼迪请坎贝尔带“很多很多的钱”给吉安 卡纳。“肯尼迪给我一个软皮公事包,摸起来鼓鼓的,提起来沉甸甸的。在 约莫凌晨一两点钟时,肯尼迪召来一辆出租车,我带着公事包回到我下榻的 旅馆。”
  坎贝尔说,她乘火车到芝加哥时已是 4 月 8 日上午 8 点 30 分,吉安卡纳 果然在那儿恭候。“一看到吉安卡纳我一声不吭地赶紧将它递给他,而他也 未置一言顺手拎了过去。”
  坎贝尔说, 1960 年 7 月肯尼迪赢得民主党提名后,吉安卡纳从肯尼迪 那里得到了更多的钱。坎贝尔在纽约市的那娃罗旅馆赁屋而居,主要是供她 与肯尼迪幽会之用,不过到了 8 月,该屋又另作它用——吉安卡纳来此与肯 尼迪进行密谈,而且也从这里领取肯尼迪留下来的第 2 个塞得满满的皮箱。 坎贝尔说:“自肯尼迪当选后,吉安卡纳还常对我说:‘你的男友要不 是因为你,是当不上总统的。’说多了,我自然越发感受到吉安卡纳用钱收
买影响力,进而左右选举结果的真实性。” 坎贝尔觉得她的口供难逃世人的讥笑和议论。世人不了解,如果她所言
为真,为何在 1975 年有机会一吐为快时,却欲言又止呢?又为什么在 1988 年接收女作家访问时要保留一手?
坎贝尔说:“70 年代那个时候我害怕被杀;当然,我也是为了保护肯尼
迪。我曾与丈夫讨论过,决定我只透露到足以打发记者的程度,谈些我与肯 尼迪之间无关痛痒的恋史片段,尽量回避那些会使我被暗杀的话题。”
至于 1988 年坎贝尔面对女作家凯蒂时再度有所保留,一是因她不信任凯
蒂,二是根深蒂固的恐惧。
  坎贝尔的恐惧是有根据的。吉安卡纳在 1975 年参议院还没来得及传讯他 之前,死于自家的地下室;罗斯利不信邪,在参议院委员会作证 3 次,但没 过几天,他就失踪了,后来在一个油桶里发现了他的尸体已经被肢解得几乎 难以辨认。
如今, 57 岁的坎贝尔打破沉默,受病魔困扰固然是一个直接原因,但
最主要的还是给历史一个公道及为自己找回名誉。 她说:“当人们处在我现在的健康情况时,许多想法都不一样了。现在
我决心揭开内幕,让历史学家重新评估肯尼迪是否堪当总统。当然,也是为
我的儿子考虑。他这辈子恐怕很难摆脱这个故事的阴影,但至少我能扫除过 去舆论媒介强加在我身上的不公平待遇。我认为,任何陷入丑闻的女人都应 该反击。为什么像肯尼迪这类男子,拈花惹草之余至多只获得‘性好女色’ 的评语,而女人则要饱受无数不堪耳闻的丑名!”
  坎贝尔对外界误解她感到异常委屈。她说:“我从不是要人养的女人, 肯尼迪曾给我 2000 美元,但那是为了一件我已买妥的貂皮大衣,而他事后坚 持要弥补我。其实金钱对我没啥意义。我的祖父留给我大笔田产,我的嗜好 是绘画,我根本毋须仰靠权贵。我本很不愿意把肯尼迪牵涉进去,他如此信 任我,才让我当中间人,但他实在不该三番五次置我于危险之中。当然,他 很聪明,利用我为工具,可以巧妙地引开世人怀疑他涉及谋杀的眼光。即便 是当时我有足够的勇气将此事公诸于众,又有谁会相信我呢?他们不把我埋 了才怪??”
  坎贝尔的上述披露都被确凿证据所证实了。特别是她宣称,肯尼迫在竞 选期间与吉安卡纳勾搭,并赠予大量现金供他收买选票一事是千真万确的。
  
据可靠消息来源称,与帮派挂钩的做法在肯尼迪家族中由来已久。早在
30 年代,老肯尼迪经营威士忌企业致富时,就曾毫不忌讳地与黑社会头目罗 斯利一起打高尔夫球;当肯尼迪投入竞选撕杀之际,据一份联邦调查局的报 告显示,老肯尼迪“下榻于加州的卡尔瓦尼旅馆,接待许多帮派老大的来访, 而卡尔瓦尼旅馆的部分股份,即为吉安卡纳所有。”
  肯尼迪不避帮派的作风,显然得自父亲的真传。黑手党钱财管理人—— 兰斯基的遗孀说:“肯尼迪与兰斯基曾在古巴碰过头。”(肯尼迪确实与他 的哥儿们在 1957 年访问过古巴)
  3 个月后,也就是 1958 年 2 月,肯尼迪在一次赴亚利桑那州讲演之旅中, 引起联邦调查局的注意——他与某帮派老大包那诺的密友奥格斯特一起参加 弥撒,并下榻于奥格斯特的别墅中。
  肯尼迪与吉安卡纳的芝加哥帮过从甚密,因为他们有很多共同的朋友, 如西纳特拉和肯尼迪的姐夫彼得洛佛等。
  1960 年 2 月,当西纳特拉在拉斯维加斯把坎贝尔介绍给肯尼迪时,总统 大选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当时在桑德斯饭店的西纳特拉的朋友戴维斯 说,肯尼迪的姐夫洛佛将他拉到一边低声说:“如果你想看看 100 万美元是 什么样子,你就到另一个房间去,在橱窗里摆了一只棕色皮包,那里装的都 是旅馆老板送给肯尼迪竞选的礼物。”桑德斯旅馆老板之一就是吉安卡纳。
1960 年 3 月,肯尼迪与坎贝尔开始交往两周后,一名线民向联邦调查局
检举说,弗歇提正带着一帮未经指认的小喽罗,“在西纳特拉的指令下,正 铆足了劲,为肯尼迪助选。”弗歇提是吉安卡纳的密友,坎贝尔与他也有数 面之交。
如此看来,黑社会帮派为肯尼迪竞选出钱出力,拼足了劲头。那么,肯
尼迪为何还要像坎贝尔所说的反过来两度秘密送现金给吉安卡纳呢?答案的 关键在于时间。
1960 年 4 月 6 日晚,肯尼迪让坎贝尔将大笔现金火速送出一事,显然是
为当时即将临头的西弗吉尼亚州初选打点之用,因为吉安卡纳的亲信迪阿马 托说,肯尼迪曾数次向吉安卡纳表示,西弗吉尼亚州情况告急,因此吉安卡 纳派他赴该州为肯尼迪“拉票”,后来,肯尼迪果然顺利竞选。
又据不久前解密的联邦调查局文件披露,1960 年 11 月,肯尼迪在伊利
诺斯州险胜尼克松的结果揭晓后,伊州芝加哥城买票贿选的传言甚嚣尘土, 而芝加哥正是吉安卡纳势力的大本营。
换言之,综合官方档案及坎贝尔的证词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肯尼迪顺
利入主白宫,黑手党的介入纵使不是唯一因素,但吉安卡纳确实功不可没。 关于肯尼迪伙同吉安卡纳策划谋杀卡斯特罗一事,坎贝尔的证据极有说 服力。特别是她个人的记事本以及当年留存的机票、旅馆收据等佐证都与白 宫日志记录相吻合。例如:坎贝尔在 1961 年 5 月 5 日 1 点 15 分与肯尼迪在 白宫共进午餐;6 点乘白宫专车赴机场;6 点 40 分与吉安卡纳一起用餐;7
点 40 分离开芝加哥;8 点 40 分抵达拉斯维加斯;5 月 6 日与弗歇提和罗塞利 碰头。坎贝尔说,这类为总统带信到芝加哥给吉安卡纳过目后,再送到拉斯 维加斯罗塞利手中的任务,在 1961 年一整年内,可说是家常便饭。
  1961 年 4 月 15 日,猪湾入侵一败涂地。肯尼迪气急败坏,连连怒斥中 情局笨拙无能。他愤愤地说:“中央情报局一直向我保证,他们会在部队下 手前,先将卡斯特罗干掉;结果却捅出这么大的漏子!”
  
  谋杀卡斯特罗确实是中情局先出的点子。他们早在肯尼迪之前即借助吉 安卡纳的黑帮势力和影响,这些内情据说连艾森豪威尔总统全都知道,但他 刻意坐视。
  猪湾事件事件后,肯尼迪变得非常消沉。他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说: “我从未见过他如此憔悴过。”的确,肯尼迪对美国后院有个共产党的古巴 存在,简直是怒不可遏,寝食难安。有一次,他在晚餐时与人重提古巴问题, 激动得将餐具击碎一地。
  尽管忠于肯尼迪的人士一口咬定,总统与谋杀行动无关。但中情局官员 始终对总统在此案中的角色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既不将总统拖下水,也不 为总统开脱罪责。当时的中情局副处长赫尔姆斯说:“总统要除掉卡斯特罗, 对于这类事情,中情局是不可能独断专行的。”
  问题是:肯尼迪既然授意中情局行凶,为何还要忌讳与黑手党直接打交 道?难道是猪湾事件后,他已对中情局失去信心?认为凭他与吉安卡纳的交 情,自己介入能够通盘掌握?还是这就是肯尼迪的典型行事风格,鲁莽冲动、 酷爱悬疑?
肯尼迪为他与吉安卡纳之间的暗中交易,最终付出了最高的代价。 据吉安卡纳派往西弗吉尼亚州“打点”选民的马托说,当初讲好让肯尼
迪一路领先、直登白宫的交换条件是:允许被驱逐海外的黑手党老大阿都尼
斯重归故里。 从这一点来看,显然肯尼迪总统是食言了。因为当时以打击有组织犯罪
作为施政要点的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是不可能在这一点上迁就他老哥
的。不用说,肯尼迪的胞弟因此与吉安卡纳结下深仇。 1961 年 7 月,吉安 卡纳虽然与肯尼迪共谋暗杀卡斯特罗,但有一次他气不过,当着联邦调查局 特工的面咆哮道:“我对肯尼迪一家太了解了,总有一天,我要把这一切通 通抖落出来!”
到了 1962 年初,黑手党在饱受肯尼迪家族严厉执法的压力下,更感被愚
弄欺骗。 “他有求于你时,他会使出浑身解数,直到得手;但你休想从他那儿得
到什么好处!”这是联邦调查局特工监听到的吉安卡纳臭骂肯尼迪时的一段
录音。
  在这期间,按坎贝尔的说法,肯尼迪与吉安卡纳间的联系完全中断;到 了当年秋季,她与总统间的恋情也逐渐褪色到不再往来。为了弥补心灵上的 空虚,坎贝尔转而再投入到吉安卡纳的怀抱,但两人在一起的时间极短,便 分道扬镳了。坎贝尔回忆说,那时候,每与吉安卡纳谈及罗伯特肯尼迪时, 他满怀“恨意”,至于提到总统也是满口的“不屑”。
  就是那个秋天,黑手党佛罗里达州的老大特拉菲坎特说:“肯尼迪一家 极不诚实,他们收贿,还不守信用??肯尼迪这个家伙迟早要引火烧身,你 看好了,他不久就会死在枪下。”
  到了 1963 年,坎贝尔形容自己像丧家犬似的,整日心神恍惚。这时,吉 安卡纳也变得怪异起来,有时凝视着她的双眸不发一语,有时又极其温存体 贴,倒是罗塞利仍像以往一样“正常”。而早已发现她同时与总统及黑帮老 大来往的联邦调查局胡佛那一帮人,也开始像秃鹰般地监视、干扰她的言行。
  1963 年 11 月 20 日,坎贝尔在几度变更住所后,迁入比佛利的克里斯特 饭店。就在她安定下来的第 3 天,她接到母亲的电话,当时她母亲只说:“快
  
看电视!”即使到今天,坎贝尔回忆起肯尼迪遇害时的情景,仍忍不住热泪 盈眶。
  惊闻噩耗之余,坎贝尔连续数日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拒绝接听电话, 并惜酒排遣哀痛和惊吓。后来,还多亏罗塞利苦心相劝,才将她从昏天黑地 的孤寂中引导出来。
  吉安卡纳的外甥在一本书中肯定了美国国会关于肯尼迪死于谋杀的结 论,并印证他舅舅确实涉及此案。至于坎贝尔担任肯尼迪与吉安卡纳信使的 细节,书中也有说明。不过更精彩的是,作者在书中把另外两个人如何同样 被“利用”的内幕也悉数端了出来。
  坎贝尔回忆了 1975 年参议院情报委员会要她作证时的情景:现场没有一 位参议员在座,连委员会为她找的律师,后来她才发现竟然是肯尼迪总统姐 夫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他让她只能以“是”或“否”来回答问题,不要多 啰嗦。坎贝尔说:“简直荒谬到了极点,委员会的人尽提些不相干的问题, 结果他们一直找不出事实的真相。那种做法有点像他们搬开了一块石头,看 到了一些他们不愿看到的东西,所以匆忙将石头又搬回去。”
  情报委员会在正式报告中,也没有将实情写出。报告中说,白宫和坎贝 尔最后的一次电话联系是在 1962 年 3 月 22 日,而在打这一电话的几个小时 之前,肯尼迪总统与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还碰了面。据胡佛的助理德罗克说, 胡佛在那次会面中告诉肯尼迪,他对坎贝尔的事情了如指掌。肯尼迪对胡佛 的警告,第一个反应是打电话给坎贝尔。坎贝尔说:“他要我立刻回我母亲 家去,然后再打电话给他。我打过去时,他告诉我,我公寓内的电话不安全, 他非常生气,从电话中都可以感觉出他的愤怒。他还说胡佛告诉他,我是两 个黑社会分子的朋友,并知道我曾去过白宫。我感觉胡佛是以我帮总统传信 给吉安卡纳一事来威胁他。”
坎贝尔最后一次打电话到白宫是 8 月 6 日。这一天是饶有意义的——
  离洛杉矶坎贝尔家不远的另一街区,住着肯尼迪总统的另外一名情妇玛 丽莲梦露。8 月 4 日至 5 日晚上,梦露猝死,死因不明。最后看到她活着 的人是肯尼迪的妹夫。他在 5 月 5 日清晨 5 点钟让一名私家侦探将梦露的房 间清理一下,以免任何与肯尼迪有关的物品被查获。但这名侦探没能帮上忙。 根据已经解密的白宫电话记录显示,肯尼迪的妹夫在事发后一小时打电 话给肯尼迪总统。接着,白宫传唤在洛杉矶的刑事组组长布朗,说是出了点 “问题”。布朗事后告诉同事说,“问题”就出在梦露的睡衣里,在衣内找 到一张皱纸条,上面写有白宫的电话号码。于是,一项全面的掩盖工作就此
展开。
  梦露与坎贝尔一样均与弗兰克西纳特拉有染;她们都去看同一位妇产 科医生克朗恩(西纳特拉的朋友);她俩也都认识罗塞利。根据电话记录, 坎贝尔在梦露死后第二天曾给白宫打过两次电话,但肯尼迪没有接。
  联邦调查局的一些报告里还提到,8 月 7 日那天,负责监视坎贝尔公寓 的人员“坐视”一名男子进屋行窃。坎贝尔回忆说,事后她检查屋内,发现 只少了一本电话记事本。
  以上就是美国近年来公诸于世的有关肯尼迪之死的材料,至此,应当说 是真相大白了。
  
二十六、印尼“九卅事件”的幕后黑手
山雨欲来风满楼
  50 年代末,军队在印尼已成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印尼军队是在反对 荷兰殖民主义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战时军政合一的环境,导致军人较早 地卷入国家和地方政治事务。1957 年,在纳苏蒂安将军的敦促下,苏加诺颁 布了军管法,宣布全国处于军法管制之下。军管法赋予军队极大的权力,他 们有权采取他们认为必要的任何措施,他们可以制定与公共秩序和国内安全 有关的法令和规定,如果这些法令和规定与原有法律相矛盾,则以军管法为 依据。与此同时,印尼国内还建立了“战时掌权者当局”,它上起中央,下 至村社,与文官体制并行。军人集团借此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国家各级行政 部门。到 1958 年,印尼全国约 80%的行政事务由军人掌管。 1957 年,中 央战时掌权者当局、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纳苏蒂安宣称,苏加诺和我就是内 阁。他下令将企业置于军队的直接掌管之下。随即委派 4000 名中上层军官担 任被接管企业的经理或监督者。军人集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和经济权 力。
  1958 年中期,掌握陆军大权的纳苏蒂安公开表示:“印尼在世界两大阵 营中,站在美国一边。”然而印尼总统苏加诺所倡导的是“纳沙贡”思想, 即“民族主义者、宗教集团和共产党人组成的人民联合阵线的思想”。虽然
在 60 年代初,军队和各派政治团体都表示拥护,但实际上它已被架空。当时
存在的是两大阵线,一个是由共产党和左翼民族主义者,包括一些左派军官 组成的阵线,另一个是以陆军为首的武装部队及其他右翼人士组成的阵线。 以纳苏蒂安为首的右翼陆军将领从 50 年代中期就与美国中央情报局保持着 密切的联系。
60 年代中期的印尼总统苏加诺在国际上风云一时:他作为东道主,召开
了亚非国家首脑的万隆会议;先后热情接待了中国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的 来访;为了西伊里安领土之争不惜与马来西亚、英国及荷兰顶牛;同时他周 旋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既接受苏联的援助,又收纳美国的贷款??
就在苏加诺总统为了西伊里安岛的归属问题摆开与马来西亚对抗的架势
时,印尼共产党向苏加诺提出两项改革军队体制的建议,1.在陆军内部推行 政治委员制度;2.建立一支与海、陆、空、警 4 支队伍并列的第五种武装力 量——工农民兵武装队伍。
苏加诺接受了艾地的建议,开始推行改革措施,但遭到包括陆军参谋长
雅尼在内的一批陆军将领的反对。苏加诺十分生气,他打算改组陆军上层领 导。陆军上层将领们得知此事后,阳奉阴违,并着手进行准备??
美英等西方国家对苏加诺总统与印尼共产党的密切关系深感不安。1965
年 6 月,“澳新美安全条约”的外交部长在华盛顿举行年会。会上,美国国 务卿腊斯克直言不讳地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策略与在柏林和其他地区 的共产党采取的策略相类似,他们正逐渐地、分阶段地取得更大的权力。如 果苏加诺仍在台上,印尼的国内局势和对外关系会变得更糟。”腊斯克要求 澳大利亚方面作出努力,阻止印尼共产党向东南亚其他地区扩展,找出一个 “解决印尼问题的方案”。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西方国家的情报机关利用对印 尼提供军事援助的关系,加紧在印尼陆军中物色和收买反共将领。
在国内,苏加诺并没有他自己的党派组织,此时他需要共产党的支持,
故对印尼共常有赞扬,而对陆军时有贬斥。长期以来,艾地领导的印尼共产 党对他的影响也比较大。 1965 年,苏加诺在印尼共产党建党 45 周年的纪 念会上说:“我爱印尼共产党,把他看成是我的兄弟,如果他牺牲了,我将 会感到好象失去了一位可爱的亲友。??如果没有共产党的帮助,印尼就不 可能作为第一流的大国站在世界舞台上。”他对陆军将领则批评说:“昨天 是进步的人,今天可能变成反对进步的人。昨天是革命的人,今天可能变成 反革命。即使你过去在 1945 年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将领,但如果今天你成为革 命的敌人,那你就变为反动力量”。
  由于苏加诺明确要求贯彻“纳沙贡”思想,这就不能不与反共亲美的右 翼陆军军官发生矛盾。苏加诺为了削弱陆军这支政治力量的基础,5 月初下 令把刚刚建立起来的国防学院置于文官控制之下。几天后,他又提出一项几 乎要把陆军这支反共政治力量摧毁的建议:在部队成立“纳沙贡”顾问委员 会,印尼共产党将同其他政党一道派代表参加。顾问委员会成员充当从最高 军事顾问到军分区各级军事指挥官的顾问。
  苏加诺指示下达后,陆军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表面上按照苏加诺的要求 “把车轮向左转”,但在幕后,雅尼和陆军的少数将领都在秘密联系,想方 设法抵制苏加诺“对陆军的摧残”。
1965 年 5 月末,苏加诺与陆军参谋长雅尼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起因是—

1965 年 3 月,英国驻印尼大使安德鲁吉尔克里斯特爵士写信给英国外
交部。信中报告了他与美国驻印尼大使讨论美国与英国英国同印尼军方领导 人共谋颠覆印尼政府的计划;信中提到与印尼将领有关的问题。当时任第一 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和印尼中央情报局局长的苏班德里约收到这封信后,立即 命人去核实。随即他被告知,该信件的字体和格式同 8 个月前火烧英国使馆 时拿到的其他文件一样。苏班德里约对有关这个信件的真实性的报告确信不 疑,他于 1965 年 5 月 26 日将信件交给苏加诺,与此同时,苏班德里约从印 尼情报机构参谋长苏达尔托准将那里获悉,陆军内部成立了一个“将领委员 会”,他们反对苏加诺的现行政策,准备发动政变。与此同时,共产党主席 艾地从另一渠道也得知了同一消息。他俩先后向苏加诺汇报了这一非同小可 的情况。到 9 月初,风传政变的具体日期为 10 月 5 日,那天是印尼武装部队 日,陆军可以此为借口,把大批部队调入雅加达来参加游行。
苏加诺读过这些报告后,认为报告内容是可信的。自 1956~1961 年美、
英支持约章集团在苏门答腊和北苏拉威西进行叛乱以来,苏加诺对美国、英 国,特别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恨之入骨。 1965 年夏,西伊里安问题得到解决, 形势对苏加诺很有利,因此他利用这个机会,把反对荷兰的满腔怒火转向美 国和英国。在他与陆军的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他相信美、英情报机构会 收买陆军将领在印尼搞政变,将领委员会是存在的,确有政变的危险。
  尔后,苏加诺对信件和将领委员会问题采取公开处理的方式。5 月下旬, 他召集各军总司令、国防安全部长纳苏蒂安和陆军参谋长雅尼讨论这些文 件。雅尼否认了信中的说法,他告诉苏加诺,陆军将领中,只有巴尔曼和苏 根德罗与英国和美国保持密切联系,但他们是奉命执行任务。对将领委员会 的问题,雅尼避而不答,他反过来指责印尼共产党有夺权企图。最后,雅尼 将军宽慰苏加诺总统说,他将回去调查,然后向苏加诺汇报。但是,雅尼将 军此后不了了之。
  
  两天后,苏加诺又在各军区司令参加的会议上,提出了信件问题。几星 期后,他授权苏班德里约选择能引起国际注目的时机,宣布这一消息,并作 为美英阴谋反对印尼的证据。苏班德里约原计划在阿尔及尔召开的亚非会议 上宣布此事,由于这次会议推迟举行,于是,他改在开罗举行的记者招待会 上宣布了此事。
  就在政变传闻迭起之际,苏加诺于 8 月 3 日突然晕倒,卧病在床,这使 印尼本来已经紧张的局势更加紧张起来。军界领导人都在密切注意苏加诺病 情的发展,并积极准备,应付苏加诺死后的不测事件。苏加诺本人也为病情 焦虑,急电召回正在苏联和中国访问的印尼共产党总书记艾地,两人进行了 促膝长谈??苏加诺身体复元后,可能感觉到雅尼等人在欺骗他。8 月中旬, 他在庆祝印尼国庆节的讲话中批评了印尼陆军将领,对印尼共多有赞扬。
  两天后,印尼共产党政治局召开会议,会上谈到苏加诺健康不佳,一旦 逝世,陆军的“将领委员会”势必凭借武力接管政权。同时会议也分析到, 以纳苏蒂安和雅尼为首的陆军将领与空军上层领导和陆军中下级军官之间存 在着深刻矛盾。会议决定:“开展一场运动来挫败‘将领委员会’的政变阴 谋。”不过,政治局会议并没有具体讨论印尼共产党将要采取何种军事行动, 从而保证自己的政治行动顺利实施。
印尼共产党一直信奉“和平过渡”社会主义,因此自己并没有掌握可以
开展军事行动的力量。艾地曾暗中建立了一个叫做“秘密局”的特别机构, 由夏姆具体指挥,夏姆仅对艾地本人负责。艾地建立“秘密局”的初衷是, 万一印尼需要动用武装力量时,将由“秘密局”承担这方面的任务。“秘密 局”的工作也有一定成效,他们不但掌握了一部分陆军中的连、营级军官, 而且还将空军司令达尼将军和西婆罗州陆军战略后备指挥部的苏巴尔佐将军 等人争取过来。
不久,艾地和苏班德里约又获悉:“将领委员会”与 9 月 21 日在军事法
律学院召开秘密会议,准备在 10 月 5 日前发动军事政变,组成新内阁,由纳 苏蒂安将军任总理,雅尼将军任第一副总理,苏普拉普托少将任内政部长, 哈尔约诺少将任外交部长,苏托约准将任司法部长,巴尔曼少将任检察总长。 在此紧急情况下,艾地命令夏姆设计一个对付“将领委员会”的行动方 案。嗣后,艾地将此事通知了苏加诺。苏加诺听后,心情显得很沉重,但他
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随着陆军将领委员会政变的传闻日益具体,军队中一批忠于苏加诺、不 满高级将领的军官也在集结力量??
“九卅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动的——
“九卅”枪声
  1965 年 9 月 30 日深夜,十几辆载着 4 连全付武装士兵的客车和汽车从 哈利姆空军基地附近的一个叫鳄鱼洞的偏僻山村出发,在陆军中校翁东为首 的一批年轻军官带领下,向雅加达陆军高级将领住宅区急驰而去。车停后, 他们各用 1 个排的兵力去捉拿巴尔曼、苏托约、哈尔约诺、苏普拉多和班查 伊丹将军,对国防统筹部长纳苏蒂安和陆军部长雅尼则派了 1 个连的特种部 队士兵去突袭。官兵们蹑手蹑脚地朝 7 个预定目标扑去。担任总部设在雅加 达的战略后备指挥部的司令的苏哈托没有被列入要捉拿的名单。显然,这次 事件的策划者把他低估了,没有料到他在几天后竟然扭转乾坤。
3 个排的任务完成得很顺利。睡意朦胧的将军们还没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被反绑双手,蒙上眼睛推上了卡车。哈尔约发现有人闯入他的住宅 时,便掏出手枪拒捕,因而被当场击毙。班查伊丹也因拒捕被枪杀。
  当士兵冲入雅尼的住宅时,雅尼知道情况不妙,他立即奔出房间,锁上 玻璃门,一个怒气冲冲的士兵用自动步枪从背后向他扫射,雅尼应声倒地。 他被拖上卡车时已奄奄一息了。
  纳苏蒂安算是最幸运了。当士兵们刚要跨入他的私宅大门时,纳苏蒂安 的夫人被响声惊醒,她猜到有麻烦了。她迅速锁上通往卧室的边门,推醒自 己的丈夫,帮助他翻过与伊拉克大使馆官邸相连接的那堵围墙逃走。副官比 雷登中尉的身材和外表酷似纳苏蒂安,他穿起将军服被当做纳苏蒂安蒙上眼 睛反绑起来。袭击者将 3 具将领尸体、3 名将领和假纳苏蒂安押回鳄鱼洞, 生者全部处死,7 具尸体扔入一口废井中。
  10 月 1 日清晨,印度尼西亚广播电台宣读了翁东中校的公告。公告说: “‘将领委员会’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策划下,暗中进行颠覆印尼政府的活 动。他们企图在苏加诺总统因病逝世后夺取政权,但阴谋破产了。为了达到 目的,他们又策划在今年 10 月 5 日前发动政变。我们领导的‘9. 30’运动 是陆军内部的运动,是针对那些对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和苏加诺总统心怀叵测 的陆军‘将领委员会’”。中午 12 点,“革命委员会”成立,宣布接管国家 一切权力,并发表了第一号法令。翁东任“革命委员会”主席,苏尔巴佐、 空军上校赫鲁、海军上校苏纳尔迪和高级警官安瓦斯任副主席。其余 40 名委 员包括空军参谋长达尼、空军上校拉蒂夫和少校苏约诺。“革命委员会”从 其组成人员来看,完全是一个经过精心安排的统一战线组织,它包括印尼共 产党的最高领导人,陆、海、空、警四大军种的代表以及政府官员。其中许 多成员对该机构毫不了解,事先也没有得到通知,也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 他们在广播中听到他们的名字,感到十分惊愕。“9. 30 事件”只经历了几 小时,其后雅加达一如常态,人们照常上班,商店照常营业。
“9. 30 事件”领导人翁东是苏加诺的总统卫队营营长,具有激进思
想,当时被认为是陆军中一位前途无量的军官。1947 年苏哈托结婚时,他是 婚礼上的宾客;在 1948 年茉莉芬事件中,他曾与共产党人并肩战斗过; 1962 年苏哈托任解放西伊里安战区司令时,他是其手下的一名军官,在战斗中战 功显赫,随即晋升为少校,并任营长。
10 月 2 日,印尼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赞扬“9. 30”
运动是爱国和革命的行动(后来,这成为陆军镇压共产党的证据之一)。 印尼陆军战略后备司令部司令兼马来西亚曼达拉警戒战区司令部副司令
苏哈托将军是从广播中听到“9.30”事件的。他在得知纳苏蒂安死里逃生, 苏加诺不愿与印尼共领导人艾地走,而返回茂物总统府后,发表声明,指责 翁东的行动是“反革命”行动,并声明由他掌握陆军领导权,於当天出动坦 克和装甲部队,还调集了伞兵突击队镇压“9. 30”运动。
  10 月 1 日黄昏,苏哈托的军队占领了整个雅加达市区,控制了局势。当 天下午,空军司令达尼将军发表声明,支持“9. 30”运动,表示坚决保卫 苏加诺总统,反对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颠覆活动。
  10 月 2 日,苏哈托命令伞兵部队、坦克和装甲部队包围了哈利姆空军基 地。面对这一形势,苏加诺在茂物行宫召开武装部队司令会议,任命普拉诺 托将军为陆军“代理司令”,委任苏哈托负责“恢复社会秩序和安全”,并 呼吁避免进一步流血。这一来,空军部队就渐渐瓦解了。
  
  10 月 4 日,纳苏蒂安—苏哈托军人集团声称“9. 30”运动是印尼共产 党一手策划的,于是指使军队和暴徒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大屠杀。按照流传 的一般说法,约有 50 万印尼共产党人和群众遇难。印尼共产党总书记艾地也 于同年遇难。政变领导人翁东身着便装,乘坐公共汽车准备外逃时,被两名 士兵认出,遂遭逮捕,于次年 3 月被处决。到 1967 年 3 月,印尼共产党政治
局 5 名常委中的 4 位,政治局 10 名正式委员中的 6 位都被杀害,印尼官方安 塔拉通讯社 1966 年 10 月 11 日报道说,关于在这次清洗中,死亡 50 万人的 传闻是错误的,实际数字是 16 万人左右。司法部门调查估计是 12 万人,而 来自各地区和乡村的估计数字约 20 万人。印尼共产党人在这次屠杀中究竟牺 牲了多少,其可靠数字,人们恐怕永远不会知道。
  1966 年 3 月 11 日,苏加诺在军队的威逼下,被迫签署命令,承认苏哈 托的权威。同一天,军队接管印尼中央情报局总部,并宣布解散印尼共产党, “纳沙贡”到此寿终正寝。苏班德里约被捕后,先是判处死刑,由于他“认 罪态度较好”,而改判 20 年徒刑。
1968 年 3 月,苏哈托废黜苏加诺,担任印尼总统。 在一幅新闻照片上,苏加诺垂头丧气地站在话筒前宣读声明,站在一旁
身着军服的苏哈托面带嘲笑冷冷地斜视着他??
鬼影憧憧
  在印尼和西方国家中,关于推翻苏加诺政权的一般性解释是:印尼共产 党在苏加诺支持下,准备建立一个共产党政府,这一计划后来被印尼右翼军 方领导人的部队镇压了。
然而,当今有不少东、西方历史学家以确凿的事实证明,美国中央情报
局插手了印尼的军事政变。最明显的是,印尼政变后,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 支持、挑动和唆使下,国内大肆屠杀共产党及其同情者和无辜华侨。尽管美 国政府和中央情报局至今仍回避印尼“9. 30”事件,但对于这一指控始终 不敢否认。中情局官员拉尔夫麦吉曾经参与过中情局 1965 年在印尼的秘密 活动。他声称,中情局制造了导致印尼大屠杀的气氛,手段高超,取得了非 凡的成功,以至中情局打算把这套经验介绍到整个第三世界中去。
麦吉在一部被中央情报局删除部分内容后才允许公开发表的回忆录《弥
天大谎》中写道:
  1965 年,一批年轻的印尼军官企图推翻得到美国支持的军人统治集团, 并且谋杀了 7 名高级将领中的 6 人。中央情报局便利用这个机会来推翻苏加 诺,消灭共产党??由于中央情报局的(一个字被删除)行动,估计死亡人 数达 50 万至 100 多万。最初,印尼军队把印尼共产党抛在一边,因为共产党 没有参与政变的阴谋(8 句话被删除)。结果,印尼军方领导人(7 个字被删 除)发动了一场血腥的镇压运动。在激发起公众对印尼共产党的怨恨时,宣 传报道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遇难将军的碎尸照片出现在报刊和电视上,还 附带种种耸人听闻的荒谬传说,讲照片上的印尼将军被印尼女共产党挖下眼 珠,阉割了。蓄意编造故事是为了激起对共产党的公愤,为大屠杀作准备?? 中央情报局特别自豪所取得的成功(1 个字被删除),还推荐这一事件作为 未来秘密行动的样板(半句话被删除)。
  8 年以后,发生在智利的右翼军人推翻阿连德总统的政变,正是按照中 情局取名为“雅加达方案”的蓝本秘密进行的。
在“9. 30 事件”中,中情局驻雅加达情报站站长休托瓦是一个关键
人物,他“负责建立了中央情报局与印度尼西亚军方之间的密切联系”。作 为回报,印尼军方向美国提供了有关苏联装备的各方面情报及样品。
  美驻印尼大使亨利洛奇也是个重要人物。他曾在韩国、越南任职,李 承晚、吴庭艳的垮台都与他有关。现在苏加诺也垮了。难怪舆论界称他为“颠 覆专家”。
  英国人爱德肯尼上尉曾经为英国和澳大利亚秘密情报机构工作。他在 谈到印尼“9. 30”事件时说:
  “在苏加诺总统的领导下,这个国家很快表现了对共产党的同情,相当 数量的共产党从印尼的苏门答腊岛渗透到马来西亚。1952 年,我被派往新加 坡,阻挠共产党的渗透活动。1965 年,澳大利亚方面对苏加诺总统的企图变 得十分惊恐,我接受任务,在印尼为澳大利亚招募谍报人员??
  1964 年获取的情报已经十分清楚,苏加诺总统打算在印尼建立一个共产 党国家。澳大利亚方面与美国方面合作,策划了推翻苏加诺的阴谋。我与负 责特别行动的中央情报局官员彼得弗拉纳根一起,贿赂了印尼陆军的高级 官员,要他们干掉苏加诺和他的追随者。 1965 年,印尼军官实施了政变计 划,苏加诺没有被杀害,而是被软禁在他的家里。成千上万印尼共产党人残 酷地被杀害了。血腥大屠杀使我感到厌恶,我终止了继续为澳大利亚情报机 关服务, 1967 年初,我回到伦敦。我的行动显然违背了我的上司的意愿。”
据 l996 年英国《观察家报》报导,刚刚披露的秘密文件表明,英国在印
尼“九卅事件”中支持军人集团屠杀了 50 万印尼共产党人及其支持者。 秘密文件披露了英国在三个关键方面所起的作用——
1.政治支持
  英国外交部授意驻印尼大使吉尔克里斯特“在目前继续混乱的情况下, 我们在暗中支持将军们的行动是万无一失的”。也正是这个大使,在写给伦 敦的信中声称:“我从不向你们隐瞒我的观点:在印尼发生有效的变革之前 必然会发生屠杀事件,这是分娩前的阵痛,是很自然的事情。”英国方面已 经向印尼军方表明了支持的态度。
11 月 24 日,英国情报机构报告:“已有大批印尼共产党人被杀害。还
给一些受害者发了匕首,要这些人自己结束生命,但是大多数人拒绝这样做, 于是便命令他们转过身,从背后向他们开了枪”。到 12 月中旬,据美国大使 馆估计已有 10 万人遭到杀害。
2.隐蔽行动
  10 月 5 日,英国一名政治顾问向外交部建议:“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 尽可能地在暗中采取行动,以败坏印尼共产党在军队和人民心目中的名声。” 外交部接受了“败坏印尼共产党名声”的建议,并提出了一些“相适宜 的宣传命题”,如:“印尼共产党的残暴行径”、“中国在(向印尼共)运 送武器方面所起的作用”等。 10 月 9 日这位政治顾问证实,已经安排散发
了一些材料。
  英国的秘密行动甚至还有更险恶的一面。 1965 年,在印尼对婆罗州提 出主权要求的情况下,英国曾帮助马来西亚保卫这个岛屿。但是,英国外交 部生怕印尼军队因卷入婆罗州的战斗而放松对印尼共产党人的捕杀。于是, 英国驻印尼大使向伦敦建议,“我们应该向将军们传递这样的信息:当他们 在追击印尼共产党的时候,我们将不会对他们发动进攻。”
吉尔克里斯特本人亲自向印尼军人政权发出了“措辞谨慎的口头信息”,
以便让他们取消顾忌,放开手脚去杀戮印尼共产党人。
3.提供武器。 由于英国是美国的盟友,而英国在婆罗州问题上支持马来西亚,因此,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向印尼军人集团提供武器时,事先取得了英国的同意。美 国的秘密文件表明, 11 月初,印尼的一些将军要求美国提供装备,“以武 装年轻的穆斯林和民族主义分子??用他们来对付印尼共产党”。随后,中 情局将贴上“药品”标签的军用物资秘密运往印尼。
从上述事实中不难看出,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英国秘密情报机关在印尼“9.
30 事件”事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西方盟国澳大利亚的谍报机关也是 “功不可没,”积极配合。至于西方情报机构所散布的“中国参与印尼政变” 的谣言,完全是国际阴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印尼国内有些人至今仍指责“中国参与了 1965 年‘9.
30’事件”。对此,笔者将 1985 年 4 月外交部副部长吴学谦回答记者的有关 提问摘录如下:
  “记者:中、印尼两国都是亚洲大国,两国外交关系迟迟未能恢复,这 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印尼领导人一再表示,要求中国必须公开表示不再支持 印尼共产党,印尼才会同中国复交。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吴:“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这样来看,首先,一个国家的政党同其他
国家同类政党建立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这是很正常的。正如各国社会党之间、 民族主义政党之间、宗教团体之间保持联系一样,是一种国际上的普遍现象。 第二、1982 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已经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同各国共 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四项原则,即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 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我认为,这种关系只是一种道义上的联系,中
国共产党绝不会利用这种关系去干涉别国的内政。
  第三、正如胡耀邦总书记在访问澳大利亚时所表示的, 18 年来,中国 共产党同印尼共产党没有任何联系。至于外传中国卷入 1965 年‘9. 30 运 动’,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我们是在‘9. 30 运动’发生后才知道的。 我们主张,对过去的事实采取向前看的态度,恢复中、印尼两国外交关
系是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二十七、走狗的下场
越南问题的由来
  1858 年,法国通过对华侵略战争,将越南变为自己的殖民地。 1940 年,日本军队开进越南;在欧洲向纳粹德国投降的法国政府于是授意它在越 南的法国殖民政府作为傀儡与日本合作。
1941 年,胡志明从中国回到越南,成立了反日抗法的“越南独立同盟”
(简称越盟)。在二战期间,美国承认越盟组织,中情局的前身美国战略情 报局与之密切合作。越盟向战略情报局提供有关日军的情报,帮助寻找美国 被击落的飞行员;战略情报局则向越盟提供了 5000 多件武器和大量弹药,并 派出教官训练越盟游击队,使之成为正规军。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后,越 盟开进河内以及越南其他几十个城市,胡志明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
  1946 年 2 月法军接替中国国民党军队进驻越南北方,企图恢复其在印支 的殖民统治。 1946 年 12 月,法军进攻河内,越南人民开始了抗法战争。
  1949 年,法国建立了以保大皇帝为首的“独立的”越南国家。在法国里 维埃拉休憩胜地度过其大半生的保大实际上是法国人的傀儡。如果没有法国 人,他的政府连一天也维持不住。胡志明领导的越盟与法国殖民者进行了激 烈的武装斗争。
1947 年 12 月,由莫里斯贝勒上校领导的法国国外情报及反间谍局(后
来改名法国对外安全总局)在亚洲开始正式工作。他借助于巴黎的第 15 局、
第 18 局建立了印度支那无线电监听网络,它是由以台湾、香港为起端的量角 交叉法固定的。于是,法国谍报机关将 60%~80%的越盟参谋部的电文破译 出来。1950 年,法军在越南高平受挫,法国反谍局宣布:有 8 个越盟营在中 国接受了训练。这一警告使越盟的武元甲有所警觉,6 年后,在奠边府战役 前,越盟改变了发报密码。
法国殖民政府千方百计要消灭胡志明政权,企图通过武力把自己的意志
强加给越南人民。以保住它在亚洲的殖民地。一个美国情报官员曾指出,“起 初,美国不愿接受法国这种赤裸裸的举动,但是由于中国的‘丢失’(指蒋 介石被赶出大陆,新中国成立),朝鲜战争的爆发和法国地位的日益恶化, 美国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 1950 年,美国开始向法国提供军事援助,
到 1954 年为止,美国已承担了这场战争 78%的费用。美国已把越南战争视
为遏制共产主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国的政策有两个方面:1.从遏制共产主义出发,认为印度支那冲突具
有全球意义,是东西方对抗的一部分,美国及其盟国应援助法国打败越盟, 保证印支不落入苏、中、越一方;2.反对法国恢复殖民统治,又无力在这一 地区投入过多的军力。
  1953 年 4 月,艾森豪威尔批准“立即租借给法国 6 架巨型运输机在印度 支那使用,并由民航飞行员驾驶。”为了保密,他让艾伦杜勒斯和中情局 处理此事。
  法国殖民军与越南人民军都在争夺主动,战场形势犬牙交错。越方一度 遭到很大损失。赫鲁晓夫曾经回忆说:
  (1954 年)日内瓦会议之前在莫斯科开了预备会议,中国由周恩来出 席,越南由胡志明主席和范文同总理出席。我们根据越南的形势确定了我们 将在日内瓦采取的立场。越南的形势很严峻,越南的抵抗运动濒于崩溃,游
  
击队指望日内瓦会议能达成停火协议,以使他们能保住在反法斗争中赢得的 土地。??
  在??一次会议后,周恩来留我长谈并把我叫到一个角落说:“胡志明 同志告诉我越南的形势没希望了,如不赶快停火,越南抗法就坚持不住了。 因此,他们已决定如果必要就撤到中国边境,并请我们做好准备,就像出兵 北朝鲜那样出兵去越南。换句话说,越南人要我们帮助他们赶走法国人。我 们根本不能同意胡志明的请求。我们在朝鲜已牺牲了许多人,那场战争我们 的代价太大,目前我们没有条件再介入另一场战争。”
  我向周恩来请求说:“一场关键的斗争正在进行,越南人打得不错,法 国人损失严重。你们没有理由对胡志明说,如果在法国人的打击下胡志明的 部队撤到中越边界,你们不去帮助他。为什么不撒个谎?让越南人相信,如 必要,你们会帮助他们,这将鼓励越南游击队坚持抗法。”周恩来同意不对 胡志明说,中国不会进入越南领土抗击法国。
  后来奇迹出现了。当代表团抵达日内瓦参加会议时,越南游击队取得了 重大胜利,夺取了奠边府。在第一次会议上,法国国家元首孟戴斯弗朗斯 建议把法国的军事力量限制在北纬十七度线以南。??我们又惊又喜。我们 从来都没有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指示我方在日内瓦的代表要求分界线 再向南移至十五度线,但这只是为了更好地讨价还价。经过简短的争论,我 们接受了??建议,签署了条约。
尽管有美国的支撑,但法国此时已经力不从心了。
  1954 年 5 月 7 日,越南人民军经过 55 个昼夜的浴血战斗,终于迫使奠 边府的法军投降,拔掉了法国殖民军在越南西北部的最后一个顽固堡垒,整 个印度支那战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中情局立刻提出报告:美国的军事援助对法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
国目前已经承担了法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大部分开支;越南是西方在亚洲抵御 共产主义势力的前沿,“基于这些原因,美国不应放弃越南”。当天,艾森 豪威尔总统公开反对通过谈判来解决印度支那战争。他担心越南将会落入共 产党的手里,东南亚随之发生“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效应。国务卿约翰杜 勒斯敦促美国 出兵干涉,并且要求作出估计,一旦美国在越南使用原子武 器,将会引起什么后果。国务卿杜勒斯、副总统尼克松、国防部长威尔逊以 及参谋长联席会议(陆军参谋长马修李奇微将军除外)等白宫全体成员, 都赞成动用核武器。空军参谋长特文宁说,如果当初在奠边府使用战术原子 弹,就能清除那里的共产党,高奏马赛曲了。但是,艾森豪威尔不同意采取 这种极端手段。他说,我不愿在不到 10 年的时间里第二次对亚洲人使用原子 弹。部分原因是,这将可能使美国在亚洲和整个第三世界被置于屠夫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我痛恨原子弹“那个可怕的东西”。艾森豪威尔感谢中情局支持 了他的观点。 1954 年 6 月 15 日,中情局在一份情况估计报告中指出:“中 国人将不惜任何代价,采取他们认为必要的军事行动来防止越盟的灭亡?? 美国在印度支那使用核武器只能加速中国作出是否参与越南战争的决定”。 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中情局提出建议:美国应取代法国在越南收拾残局, 扶植新的南越傀儡政权。6 月,艾森豪威尔政府正式通知法国,美国不再承
诺对它的支援。
扶植吴庭艳
1954 年 7 月 20 日法国、英国、苏联、中国、柬埔寨、老挝、南越和北
越共同签署了日内瓦停火协议,一致同意在越南举行全国性的公民投票选 举。副国务卿、前中情局局长史密斯在代表美国发言时说,虽然他的政府没 有在协议上签字,但美国不会使用武力来破坏协定。
在法国撤离印度支那的过程中,美国逐步填补这里的“真空”。
  1954 年 6 月,兰斯代尔上校作为中情局第一批人员以军事顾问团成员的 身份来到西贡。杜勒斯给他的指示是:“悄悄进入越南,尽可能不去激怒法 国人,但要疏远他们。”兰斯代尔的任务是,建立和扩大军事顾问团(SMM), 以便“开展反对敌人的准军事活动,展开心理战。”
  兰斯代尔来到越南后,向法国提出建立中情局驻越办事处。此时的中情 局已经在着手考虑如何取代法国人在印度支那的地位。法国人拒绝了中情局 的这一建议,但接受了美国的援助。中情局驻越人员只好仍混迹于军事顾问 团里。美国驻越南军事顾问团起初是中情局与军方的混合机构,实际由中情 局把持,中情局特工以军方人员的身份在越南活动。随着美国在越南扩大军 事介入,该机构成为美国军方驻越指挥中心,中情局则另起炉灶,建立了驻 越情报站。
  1954 年 11 月,法国驻联合国一个高级官员在一份绝密报告中做出了对 印度支那未来 20 年的预测——“可以看出:1.美国在越南南方的政治向导是 艾伦杜勒斯的中央情报局,特别是兰斯代尔上校(他于吴庭艳就任前两个 月抵达越南),他曾使菲律宾的马格赛赛当上主席??2.这些法国的反对者 正在说服华盛顿,只要民族主义者掌权,让法国人离开,以便挑唆越南南方 人民反对北方的共产党人就可以了”。
兰斯代尔在菲律宾秘密训练一批由南越军队官兵组成的执行破坏任务的
小分队,然后由美国海军船只送入越南北方。他们穿上老百姓的服装前往河 内散布谣言、制造混乱。
8 月,中情局在西贡的军事代表团中有了 10 名特工人员。他们陆续组织
了一些秘密小分队,分别进入北方。其任务是:
1.企图摧毁河内最大的一家印刷厂,但被越盟的部队挫败了;
  2.进行所谓的“黑色心理战罢工”:以越盟的名义散发传单,指示居民 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宣布放假三天,公布假的货币改革纲要。这一行动 取得成功。第二天,越盟的货币贬值 50%,河内的大多数人走上街头欢庆“假 日”;
3.在越盟接管政权的前一天夜里,到城市汽车燃料库,将燃料弄脏,以
便使汽车发动机逐渐毁坏。
  小分队的活动前后进行了 7 个月,结果大部分人被擒,成了河内谴责美 国人的铁证。
  日内瓦停火协议签署后不到一个月,中情局在一份报告中说:“如果按 原定计划于 1956 年 7 月举行全国性的大选,如果胡志明不对越南的政治前景 持偏见态度的话,那么他还有可能会在选举中获胜。”连艾森豪威尔总统本 人也承认,“我同熟悉印度支那事务的人交谈??他们无不认为??80%的 人会投共产党胡志明的票,选他为领袖。”9 月,中情局的情报分析专家与 去西贡观察“风向”的兰斯代尔一致看中了南越的吴庭艳,认为他是抵制共 产党势力的一张王牌。进而形成了中情局的政策建议:应该尽快向吴庭艳表 态,才有可能使他在南越取得成功。艾森豪威尔总统接受了中情局的这一建 议。 1954 年 10 月 23 日,艾森豪威尔总统亲笔写信给吴庭艳,明确表示了
  
美国对他的支持。
  1954 年年中,吴庭艳到达西贡,受到中情局驻西贡军事顾问团团长兰斯 代尔上校的欢迎。
  吴庭艳原先旅居美国,法国人后来在比利时的一座天主教寺院里发现了 他,把他送回南越,担任法国支持的保大皇帝的总理。1955 年 10 月,吴庭 艳在中情局的支持下废黜了保大,成立了越南共和国,自任总统兼总理和国 防部长。中情局从越南方面得到报告:“吴庭艳当政后,并没有对越南的改 革抱有兴趣,恰恰相反,他在国内加紧了控制和镇压。”与此同时,中情局 的情报分析专家却指出,在越南还没有人能像吴庭艳那样得到这么多民众的 支持,“他是一个管理有方”的行政官员;实现南越的经济繁荣要比实施民 主更能有效地抵制胡志明的影响。显然,中情局把赌注押到了吴庭艳的身上。 实际上,吴庭艳在越南不得人心,他遭到几乎所有社会阶层的反对。“他 一无军队、二无警察、三无政府。但他确实得到了兰斯代尔上校的支持,以 及中央情报局秘密行动战争宝库中的金钱、人力、武器、训练、宣传和政治
方面的本领。”
  1979 年被美国国内报刊公布的《五角大楼文件》披露,为了扶植吴庭艳 政府,兰斯代尔在北越活动的各路人马煽动北越天主教徒以及被法国人抛弃 的信奉天主教的军队逃往南方。中情局驻西贡的军事顾问团向越南天主教徒 许诺,如果他们愿意移民,就会得到土地、房屋和贷款??为此,中情局组 织散发了伪称是越盟的传单,对越南民众进行恐吓??散发传单的第二天, 难民登记数量猛增两倍。中情局各组散布“中共军队强奸越南姑娘、对村庄 进行烧杀抢掠”的谣言,还散发各种传单,宣扬美国可能使用原子弹,河内 和北方各城市必将毁灭干净??在 300 天时间内,中情局为被它诱惑的北越 人免费提供交通,由中情局的航空运输公司的飞机和美国海军的军舰将 100 万北越人恐吓和诱惑到越南南方。
在这场大欺骗行动中,美国海军军医汤姆杜利中尉是个显赫的人物。
他在越南海防组织了 35000 名天主教徒集会,要求到南方去。他利用医生这 个人道身份作伪装,在美国的报刊杂志上写文章,捏造越盟开肠破肚残杀了
1000 名孕妇,用竹棍敲打赤身裸体的神父的睾丸,用筷子插进儿童的耳朵不
让他们听到上帝的声音等等耸人听闻的谎言,欺骗美国国内舆论。直到 1979 年调查他的罗马天主教圣徒身份时,他作为中情局特工的真相才被揭露出 来。
虽然天主教在以佛教为主的越南南方人数极少,他们却成为吴庭艳政权
的社会支柱。通过欺骗行动搞到的 100 万人口增强了吴庭艳的实力。 特种部队在越南 “猪湾事件”后,肯尼迪痛感在对付第三世界的反帝武装斗争方面,核
武器根本用不上,常规部队也事半功倍。因此他接受了泰勒“灵活反应”的 战略主张,这其中包括“特种战争”和“特种部队”。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原有的特种部队名存实亡。肯尼迪决心重新组建, 亲自给予指导。由于西方没有关于游击战的理论著作,他研读了毛泽东和古 巴的格瓦拉在游击战方面的著作,并把这两种书指定为有关军事人员的必读 书。在泰勒的帮助下,他扭转了美国军事领导人的抗拒情绪,在北卡罗来纳 州建立和训练了一支特种部队,装备与人员在短期内迅速增加了五、六倍。 不久,海、空军也跟了上来,海军发展两栖部队和水下破坏队伍,并仿效越
  
南渔船建起一支船队,在越战中专门骚扰越共的海上供应线。空军建立起支 援丛林战争的运输机队以及称作“森林杰姆”的突击队。海军陆战队员增加
了 15000 人,全部接受游击战训练。国防院校的课程中增加了游击战与“反 暴乱”行动的科目。另外,由于游击战的性质是要与当地群众打交道,决定 让特种部队的人员普遍接受文官的训练,同时又让文官接受“反暴乱”训练; 驻外军事顾问、武官与教练,都加紧学习当地语言。实际上,特种部队人员 就是反游击战专家。
  特种部队是肯尼迪的得意之作。他对其装备细节都亲自过问:下令都戴 “贝雷帽”(一种无檐软毡帽),所以这种部队又称“绿色贝雷帽”;指示 以轻便胶鞋代替笨重军靴以适应丛林泥泞土地;后来又指示给胶鞋底打上铁 钉以应付南越武装设置的蒺藜;还指示为身材矮小的南越士兵专门设计了更 轻便的战地收音机以及火力相同而枪身较短的步枪,等等。这支队伍不但要 执行军事任务,而且要执行文职任务。他们要能在丛林、乡村以及敌后生活。 据说肯尼迪经常引用毛泽东关于战士与老百姓应是“鱼水关系”的话,他知 道游击战争的力量在于群众的支持,因此,他原来的计划主要不是依靠大量 投入美军作战,而是以少而精的专家派往各国训练当地人组成的游击队。当 然,战争的性质决定了军民能否建立起“鱼水关系”,在这一点上,美国侵 越军是无能为力的。特种部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越南战争,因此注定了这一 尝试必然彻底失败。
时间不长,由于吴庭艳拒绝在南越实施政治和经济的改革,越来越多的
人开始反对吴庭艳政权,西贡的局势日益恶化。中情局人员从西贡发回的报 告中指出:由于吴庭艳在南越实行独裁专制政策,使南越的知识分子阶层和 社会中坚力量与现政权离心离德;吴庭艳把国家权力集中在自己一个人手 里,把一些在政治上有影响的伙伴推到了对立面去。 1961 年再次来到越南 的兰斯代尔也发出了警告:吴庭艳和他的负责南越秘密警察的兄弟吴庭儒联 合镇压反对力量,这已在南越内部产生了不安定的情绪,政局相当动荡。看 来,兰斯代尔对吴庭艳也逐渐失去了信心。
兰斯代尔少将提出了在南越建立“战略村”、实施政治经济改革的计划。
他和中情局的官员们认为,与越共争夺的关键在农村,“那里带有根本的性 质”。中情局驻西贡站站长科尔比支持这一观点,并搞了一些“试验点”, 准备将来以点带面去推广(中情局认为,在这一时期越战形势最有希望)。 肯尼迪支持这一建议,他要求把建立“战略村”作为特种部队的一项任务来 执行。但军方对此不感兴趣,他们认为,与越共的较量是在战场上,“而不 是到农村搞福利事业”。本来肯尼迪准备在任命兰斯代尔担任驻越大使或到 越南担当其他职务,由于军方的反对,这一切都未能实现。肯尼迪死后,“战 略村”计划名存实亡,中情局所从事的军事活动也逐渐转交给军援司令部。 继艾森豪威尔总统之后的肯尼迪政府认为,只要吴庭艳能致力于南越的 经济繁荣,实施改革,履行美国对他的希望,南越有可能成为遏制亚洲共产 主义势力蔓延的桥头堡。这时的中情局对吴庭艳已经完全丧失信心,认为这 是一个扶不起来的政府。但肯尼迪没有理会中情局直接来自南越的情报分 析,他认为现在该采取行动了,以解决从艾森豪威尔政府手中接管下来的第 二个重大国际问题。肯尼迪决定,派总统军事代表、后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 席的泰勒将军和白宫班子成员罗斯托去东南亚,对急剧恶化的南越局势作出 确切估价。泰勒和罗斯托都是持强硬路线的鹰派代表,二人在西贡及周围地
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后,11 月份向肯尼迪作了汇报,要求首批向南越派出 8000 名美军人员,以后再增加到 20 万人;还要求向南越派出大规模的美国顾问 团,并对吴庭艳政府进行改组。泰勒认为,越南并非不适合打仗,但不派军 队便不能完成美国挽救南越反共政权的计划(此前,吴庭艳政府已要求美国 派出战斗部队去越南)。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也坚决要求派遣美军去南越参 战。泰勒和罗斯托的报告提出后,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总统顾问和其他白 宫的“新边疆”人物均表示赞同,只有副国务卿鲍尔和主持老挝谈判的哈里 曼等少数人提出谋求政治解决的主张,反对出兵东南亚。鲍尔是个对美国战 后干涉主义政策不满的民主党自由派政治家,他曾从道义立场出发,反对猪 湾入侵计划。他的主张首先就被腊斯克否定了。 1961 年 11 月 4 日,在有 腊斯克、麦克纳马拉等人参加的白宫会议上,鲍尔说:“我们千万不能派兵 去南越,否则,我们将会陷入比朝鲜还严重的旷日持久的战争。”鲍尔还告 诫说,我们美国人不要重蹈法国人的覆辙。令鲍尔震惊的是,肯尼迪总统不 愿讨论这个问题,他似乎早已下定了决心。
  另一些行政官员对泰勒调查团的建议是有取有舍的。他们赞成扩大军 援,但反对派遣战斗部队。这些人中最重要的是国务卿腊斯克。腊斯克在 40
和 50 年代之交,是对待中国问题上的有名的强硬派。但也许正是在中国问题 上的经验,使他怀疑大力支撑腐败无能的反共政权能否奏效,并且担心美军 大规模卷入可能带来的威胁。他告诫说,美国不应把新的大笔威望赌注押在 一匹看来要输掉的赛马上,他要求特别注意一个关键问题,即吴庭艳是否愿 意采取必要的改革措施。他说,如果吴庭艳不改革,区区数千美军就不可能 扭转局势。调查团中的国务院成员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不过,他们都赞成 军方提出的其他军事干涉措施。
肯尼迪当时倾向于腊斯克等人的主张。他曾这样评论泰勒的建议:“他
们想要一支美国部队。他们说这是为了恢复信心和维持士气所必需。但是, 事情将恰如柏林的状况:部队开进去,鼓乐大作,万众欢呼,但 4 天之内每 个人都会把这忘得一干二净。然后我们将被告知必须派遣更多的部队。这好 比酗酒,一杯下肚,酒力渐消,你就得再来一杯。”
11 月 5 日,肯尼迪决定实施泰勒调查团除派遣战斗部队以外的建议。这
个决定事实上确立了美国此后近三年的越南政策:用美国战斗部队以外的军 事手段,特别是美国战斗支援部队和数量急剧增加的军事顾问,直接协助西 贡政权作战,争取打败乃至消灭解放武装。这是美国干涉的重大步骤,也是 导致美国政府在越南越陷越深乃至无法自拔的关键步骤。 1961 年结束时, 美国在越南的军事人员已从肯尼迪就职时的 875 人增至 3100 人,而到 1963 年肯尼迪遇刺身亡时已达 16000 多人。另一方面,尽管肯尼迪执政时期美国 战斗部队始终未进入越南,但正如《纽约时报》编者所说,“支援部队”与 “战斗部队”几乎只是官僚机构的一种文牍区别,在越南战场上很难说有什 么根本不同。
  事实的确如此。肯尼迪作为遏制政策和“多米诺理论”的忠实信徒,早 已准备好在南越战场上投下赌注。 1961 年 12 月,肯尼迪准备派出军事代 表团去西贡,同时命令国防部准备派遣美军去南越。不久,大量的陆军车辆、 直升飞机和 B—26 型轰炸机在南越集结,大批的美国特种部队踏上了南越的 土地。在泰勒—罗斯托提出报告 15 个月的时间里,身穿制服的美国陆军部队 在南越大动干戈,美国空军出动飞机轰炸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阵地。随
  
着美国军事力量在越南急剧增加,原先的军事顾问“团”升格为美国驻南越 军事援助司令部。
  中情局尽管对白宫在越南采取的政策存有种种疑虑,但他们仍然死心塌 地为美国政府效力,妄图赢得这场战争。西贡和华盛顿的情报专家对于越南 战争的中、短期前景写出了专题分析报告,在南越各地的中情局秘密特工人 员则千方百计地施展各种手法笼络当地人,从他们那里了解越南民族解放阵 线的活动情况,直接
为美国驻南越军援司令部提供情报,以配合美军在南越的军事行动。 吴氏兄弟倒行逆施 美国驻越军人急剧增加使吴氏兄弟感到不满和不安。特别是,对新来的
上万名美国人都需给予先前仅几百名美国顾问享有的“半外交特权地位”, 这使他们感到对自己统治地位的潜在威胁。1963 年初,吴氏兄弟公开表示美 国应减少驻越人员。这反过来引起美方的强烈不满。美吴矛盾导致吴庭儒在
1963 年春同北越和民解秘密接触,以便试探“和平共处”的可能性。他认为, 只要对美国人下逐客令,北越就很可能尊重吴氏兄弟在南越的统治地位。中 情局驻西贡情报站获悉了吴庭儒的这一举动,并通知了白宫。
  另一方面,吴庭艳却一厢情愿的认为,美国派遣军事人员来南越参战是 对他个人及其政权表示支持,从而更加肆无忌惮地镇压国内持不同意见者, 甚至对佛教徒也横加摧残。他不惜派兵进攻和占领了许多佛教寺院,逮捕了 上百名佛教僧侣,使已经混乱的南越局势变得更加动荡不安。吴庭艳缺乏自 知之明,根本不懂得美国政府支持他的原意。其实,白宫之所以支持他,是 要他保住南越(就像南朝鲜一样),与共产党画地为牢。现在他却对一个和 共产主义毫无关系的宗教事业采取高压政策,这充分暴露了吴氏政权的绝对 专制和暴虐无道。从一开始就反对美国直接卷入越南战争的副国务卿鲍尔 说:“我们很快就发现,我们在南越支持的是一个以政治上的腐败和党魁控 制来操纵政权的老虎,而不是提倡民主的杰佛逊总统的信徒。”应肯尼迪的 邀请去西贡实地考察后回来的肯尼思加尔布雷斯毫不含糊地告诉鲍尔:“吴 庭艳是美国在越南推行政策的不可逾越的障碍。”1963 年 5 月,在佛祖释迦 牟尼诞辰 2587 年纪念日那天,吴庭艳的士兵在顺化市开枪打死了 9 名虔诚的 佛教徒。为抗议吴庭艳政府的野蛮暴行,一名佛教僧侣在繁华的西贡街头将 汽油浇在自己的身上,盘膝而坐,点火自焚。另外一些僧侣团团围住他,以 示对吴庭艳迫害佛教徒的抗议。对此,吴庭艳的弟媳吴庭儒夫人叫嚷道:“让 他们烧死,我们鼓掌!”她称佛教徒的自焚是“和尚烤肉”。到 10 月份为止, 南越已发生了 7 起僧尼焚身自杀事件。8 月 21 日,吴庭艳的兄弟吴庭儒命令 他的特种部队在深更半夜偷袭佛教徒的寺庙,他们使用了机关枪和催泪弹。 吴氏兄弟对佛教徒的残酷镇压,是为了确保天主教少数派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吴庭儒夫妇自认为他们是这一派无可争议、当之无愧的领袖。为了抬高个 人的身价和权力,吴庭儒夫妇恣意破坏西贡政府的形象,这些更加激起人们 的不满。而吴氏政权日益走向极端,它袭击学校,把甚至把中小学生关起来。 这一切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美国政府由于支持这个独裁政权遭到了空前的 谴责。以致于肯尼迪说,如果因佛教徒事件而撤除越南,那么整个东南亚就 会崩溃。因此可以说,美国要继续留在南越,吴氏倒台是个先决条件。很明 显,吴庭艳集团已成为美国推行越南政策的累赘,白宫决定另外寻觅一个“民 主的、能得到南越人民广泛支持”的领导层来取代吴庭艳的家族统治。
  
争 论
  1963 年的夏季,在华盛顿召开的几次反暴乱特别委员会会议上,对如何 处理吴庭艳及其声名狼藉的亲戚问题展开了激烈 的争论。中情局局长约 翰麦康力保吴庭艳。他争辩说,吴庭艳的确是个“畜生,但他是我们的畜 生”。而年届古稀、资历颇深的副国务卿艾夫里尔哈里曼坚决主张换马, 他认为,吴庭艳受他那个鸦片鬼弟弟吴庭儒的控制,而且根据中央情报局截 获的一些可疑材料,他怀疑吴庭儒在暗中与共产党合作,他还对吴庭艳政权 的残暴以及佛教徒以死拼争的强烈反抗感到震惊(中情局计划处处长,后任 局长的理查德赫尔姆斯后来咕哝道,哈里曼不懂得,对于佛教徒来说,“自 焚只不过是升天的另一种途径”)。哈里曼明确主张“对吴庭儒发动一场政 变”。副总统林登约翰逊不同意推翻吴庭艳,他曾公开称吴庭艳是“东南 亚的温斯顿丘吉尔”,“是我们在那里的独生子”。
  8 月 21 日,吴庭儒派兵袭击了寺庙,与此同时,中情局向华盛顿发去报 告说,吴庭艳军队中持异议的将军们害怕被吴庭儒的人暗杀。根据这些情况,
8 月 24 日下午,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哈里曼、国务卿远东事务助理罗 杰希尔斯曼、总统顾问邦迪的助手迈克尔福雷斯特尔 3 人共同起草了一 份给新任美国驻南越大使亨利卡伯特洛奇的电报。电报中授权洛奇大使 转告一些南越高级将领,如果他们能推翻吴庭艳政权,美国将承认他们组建 的新政府。电报还要求这些军事将领们迅速行动,把吴庭儒夫妇赶下台,否 则,美国不可能继续在军事和经济上支持南越政府。
8 月 24 日是周六,大多数官员都离开了华盛顿。起草电报的这几个人四
处寻找各方面的头头签字同意。肯尼迪最后批准了,但条件是国务卿和国防 部长也同意。国务卿腊斯克同意了,但是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中情局局长 麦康、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邦迪都不在,是由他们 的副手签字的。中情局方面是由赫尔姆斯签名的。电报就这样发出去了。
当这些头面人物在周一回到华盛顿并得知电报的内容后,都非常恼怒。
随之而来的辩论激烈的会议和混乱状况使肯尼迪惊呼:“我的上帝啊,我的 政府已经四分五裂了!”
在这期间,白宫的态度摇摆不定。批准搞政变的电报先是收回,继而又
恢复生效。在西贡的那些准备搞政变的将军们被弄得两眼发呆,犹豫不定。 在华盛顿和西贡之间,相互矛盾的信息来往于好几个不同的通讯联系渠道—
—中情局的渠道,国务院的渠道,洛奇大使通往白宫的私人渠道,以及连白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