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情局50年

_5 佚名(当代)
  1961 年 4 月 22 日,被猪湾事件中搞得焦头烂额的肯尼迪总统在戴维营 约见艾森豪威尔,他想听取前任总统的“高见”。在这前一天,应肯尼迪的 要求,艾森豪威尔会晤了艾伦杜勒斯,杜勒斯向艾森豪威尔详细介绍了入 侵猪湾的全过程。肯尼迪和朴勒斯对军事行动失败的估计基本上是一致的。 “猪湾事件”尚未 结束时,卡斯恃罗公开宣布走社会主义道路,以 后他又多次声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并积极寻求苏联的保护,同时反美更
加激烈。 苏联当然认为古巴是其在拉美的一个阵
  地,必须竭尽全力支持 它。特别是在美国对古巴实行全面封锁禁运 之后,古巴在经济上、军事上只能完全依靠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入侵猪湾的失利直接影响到美苏两国之间的关系,使赫鲁晓夫看到了肯 尼迪缺乏成熟性,软弱可欺,增强了苏联削弱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在拉 丁美洲站稳脚跟的决心。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这样写到:“卡斯特罗取得 了对反革命势力的彻底胜利后,我们加强了对古巴的军事援助??卡斯特罗 公开宣称,古巴将遵循苏联的道路,我们欢迎卡斯特罗的胜利。我们断定, 入侵猪湾只是个开头,美国决不会就此善罢甘休??鉴于美国对加勒比海地 区的不断威胁,我们应采取何种政策呢?我头脑中时常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经常和主席团的其他人员共同讨论这个问题。”苏联对古巴有求必应,源源 不断地运送武器,但是使用武器的人员却不是短期能训练出来的,而且这些 都不足以抵御以此真正的大规模入侵。苏联的方针一贯是不与美国直接冲 突,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用威慑手段,使美国不敢动手。于是,“大家终于找 到了一个保卫古巴的好办法——把核导弹悄悄运进古巴,”企图以此作为既 成事实,逼美国就范。赫鲁晓夫曾直言不讳地说:“除了保卫古巴,我们(部 署在古巴)的导弹还将会造成西方津津乐道的‘武装力量的平衡’。??现 在倒要他们尝尝如果敌人的导弹对准着你是什么滋味,我们所做的不过是以 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已。”从苏方的立场来说,部署导弹是防御性的, 而不是进攻性的,而且恰恰是为了避免与美国正面冲突(因为如果美国果真 大规模入侵,使古巴濒临灭亡,将使苏联处于两难境地)。
1961 年 6 月,肯尼迪与赫鲁晓夫首次在维也纳举行了最高级会晤。直到
那次会晤后,肯尼迪才认识到猪湾事件直接影响到了苏联人对他的态度。赫 鲁晓夫根本没把这个年轻的美国总统放在眼里。二战时曾在苏联担任美国大 使、现任肯尼迪巡回大使的艾夫里尔哈里曼曾向肯尼迪提出忠告,让他在 会晤时一定要想办法压住赫鲁晓夫的嚣张气焰,否则对方会得寸进尺,毫无 顾忌。但是,哈里曼的这一忠告并没有引起肯尼迪及其亲信们的重视。腊斯 克、邦迪、波伦、汤普森和凯南则认为,肯尼迪可向赫鲁晓夫表明,入侵猪 湾只不过是将一块砖头扔进了窗户,并没有反映肯尼迪的个人意愿。还有人 提出,这次最高级会晤正是了结猪湾事件的最好机会,肯尼迪可向赫鲁晓夫 讲明,他已从中得到教训,今后再发生类似事件,他定要果断处理。
  维也纳最高级会晤之后,肯尼迪在单独接受《纽约时报》记者赖斯顿的 采访时说,这次会晤是他有生以来遇到的最棘手的事情。以前,艾森豪威尔 参加最高级会晤时,总要国务卿约翰杜勒斯陪同,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就
  
让国务卿替他回答,而肯尼迪太过于自信,他和赫鲁晓夫交锋时,不要国务 卿腊斯克或其他人员在旁边辅助,却喜欢单枪匹马与自己的对手摊底牌。然 而,不久前失败的“猪湾行动”毕竟是美国输给了苏联一个回合,这对赫鲁 晓夫是很有利的。在会谈中肯尼迪说:“猪湾事件是一个错误。”赫鲁晓夫 回答说:“是的,卡斯特罗本不是共产党人,而是你将他变成了共产党人。” 赫鲁晓夫恫吓肯尼迪说,西方如果不从西柏林撤走,苏联将不惜使用导弹和 坦克,并在 6 个月内单独与民主德国签订和平条约。最后还是肯尼迪让步, 向赫鲁晓夫作了心平气和的解释。美国记者尼采把维也纳会议描写成“赫鲁 晓夫一个小时接一个小时地咆哮,强调他的钢铁工人都知道如何管理一个超 级大国,而肯尼迪,可爱的孩子,不会管理任何事务”。
第二次柏林危机
1955 年 5 月,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此举惹翻了苏联。
  3 天后(即 5 月 14 日)苏联火速成立了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华沙条约组 织。
  西柏林像一个孤岛座落在民主德国的腹腔中。它与联邦德国的联系必须 经过民主德国的陆路交通。
  虽然柏林分属两大集团,但边界一直开放,每天有 50 万人来来往往。西 柏林是个自由城,对公民进出没有限制。西柏林与民主德国其他地区之间, 边界长达 165 公里,它婉蜒在街道、树林、住宅、花园、河流中。
随着民主德国政府的建立,民众越境便日益汹涌。从 1949 年至 1989 年,
逃亡从未停止过。
  据联邦德国“难民部”统计,从 1949 年至 1961 年 8 月 13 日柏林墙建立 前一天止,逃往联邦德国的总人数达 260 万。尤其在 1961 年,出逃人数急剧 上升:6 月 2 万人,7 月 3 万人,8 月上旬,每天逃亡 1500 人。逃亡者有工 人、农民、学生、民警、军人、法官、科技人员;总之,从大学教授到家庭 妇女,社会各阶层无所不有,都在撒腿跑。
大量人员,特别是科技人才的外流给民主德国造成了严重损害,而且对
社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对于仅有 1000 多万人口的民主德国来说,逃亡将
近 300 万人,已经使它面临着生存危机。苏联当然不会袖手旁观。1961 年 8
月 13 日零时,由民主德国党政一把手乌布利希和昂纳克亲自指挥的建立柏林 墙的行动全线开始。
由工人战斗队、警察、军队(包括苏联驻军)组成的三个梯队全部出动,
控制居民,驱散群众,同时,德共人员向群众宣传演说,以牵制人们??就 这样,东柏林像开锅一样的民众情绪被压制下去。当西柏林人、西德人乃至 西方世界从惊兀中明白过来后,西柏林边界已经架设好铁丝网,天亮之前, 整个边界被控制起来。
  随后,钢筋混凝土的柏林墙拔地而起。在筑墙过程中,西柏林市民涌向 边界,围着施工的士兵和工人,抢夺工具和器材。民主德国军警用高压水尤 驱散人群。 30 万西柏林民众举行抗议集会柏林墙高 4.2 米,平均间隔不到
200 米就是地堡或瞭望塔,在民主德国一侧沿线布满地雷、电网和自动射击 装置。由第二重墙形成了百米无人区,它绕过一个又一个街角,穿过一道又 一道河流,曲曲折折。
  柏林墙在苏联和民主德国的眼里,它是抵御西方颠覆的护卫墙、和平之 墙。但在全世界面前,柏林墙的意义似乎更多的是东西方冷战的象征。
  
  赫鲁晓夫指派民主德国军队在西柏林边界修筑柏林墙,以显示苏联准备 单方面采取强硬行动来达到战术和战略上的目标。尔后,肯尼迪要求苏联就 西柏林的地位进行谈判。经过谈判,赫鲁晓夫同意不和民主德国单独签订和 平条约,况且已经筑好了柏林墙,赫鲁晓夫决定就此住手。柏林墙的建立, 说明苏联对西柏林在事实上的承认,同时表明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已经退居 守势(1964 年 6 月,苏联彻底放弃了“缔结对德和约”的立场,并与民主德 国签署了友好互助条约,承认“将把西柏林看作独立的政治单位”。至此,
从 1958 年 11 月开始的这场旷日持久的柏林危机才算结束)。
  1961 年 9 月,皮埃尔塞林格在纽约秘密会见了挂着苏联英语杂志编辑 招牌的克格勃高级官员博利沙科夫。博利沙科夫交给塞林格一封赫鲁晓夫给 肯尼迪的长达 26 页的私人信件。另一次,博利沙科夫同总统的顾问西奥多索 伦森在华盛顿大街上一起散步时,又把赫鲁晓夫给肯尼迪的另一封信夹在报 纸里,交给了索伦森。这两件事一直不为世人所知,甚至连苏联驻美国大使 也被蒙在鼓里。也许肯尼迪看出赫鲁晓夫认为自己年轻,缺乏经验,软弱可 欺。所以当肯尼迪第一次得知赫鲁晓夫把导弹运往古巴时,他怒不可遏地喊 到:“他不能这样对待我!”罗伯特肯尼迪则说:“我们被赫鲁晓夫欺骗 了,但我们也欺骗了自己。”
苏联导弹在古巴
  1962 年 7~9 月中旬,中情局多次向白宫报告,大约有 70 艘苏联船只装 载着各种军用物资、建筑材料和 SA—2 地对空导弹前往古巴,以加强古巴的 防空能力。然而,中情局关于赫鲁晓夫推行边缘政策的报告没有引起白宫的 重视。苏联在古巴安装核导弹的第一份正式报告是一个古巴难民在迈阿密透 露的。 1962 年 8 月,中情局专门派遣 U—2 型侦察机在掠过古巴上空时, 拍摄到了古巴正在建造地对空导弹发射基地的照片。肯尼迪总统要求苏联予 以澄清,但赫鲁晓夫矢口否认在古巴部署威胁美国安全的大型导弹。白宫将 信将疑。于是,中情局申请的 U—2 型飞机沿古巴海岸平行飞行进行侦察,并 不时向内陆进行突然而急速的转弯,然后又折向海外,但这也未能提供新的 证据。因此直到 10 月初,白宫的顾问班子还坚持认为,苏联人绝不可能在古 巴安装地对地导弹。10 月 14 日,U—2 型飞机直接飞越古巴的圣克里斯托瓦 尔上空,在 6 分钟内拍摄了 928 张照片,证实苏联正在那里建造带有核弹头
的 SS—4 型中程弹道导弹发射设施。照片送到肯尼迪的手里,他这才意识到
问题的严重性。肯尼迪立即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会上决定:必须敦促 赫鲁晓夫拆除导弹,否则美国就要入侵古巴,摧毁导弹设施。导弹危机由此 正式拉开了序幕。
中情局在帮助肯尼迪政府处理导弹危机的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U
—2 型飞机拍摄到的照片和各种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华盛顿,使刚接替艾默 里情报处处长职务的克莱因忙得不亦乐乎。他协调着各方面的情报收集和分 析工作,以掌握苏联在古巴的确切情况,及时将情报送到白宫处理古巴导弹 危机的决策中心——临时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的 成员有:国务卿腊斯科、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财政部长狄隆、总统助理邦 迪、总统顾问索伦森、副国务卿鲍尔、代理副国务卿亚利克斯、参谋长联席 会议主席泰勒将军、国务卿拉丁美洲事务助理马丁、驻苏大使汤普森、国防 部副部长吉尔帕待里克、国防部长助理尼采、中情局局长麦康、副总统约翰 逊、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史蒂文森、总统特别助手奥唐奈。真可谓人才济济。
他们根据克莱因的情报,为总统出谋划策。 这时的肯尼迪对麦康和克莱因刮目相看。早在导弹危机发生前,麦康就
已经预感到苏联一定会在古巴安装进攻型核导弹。自从在航空照片上看到苏 联正在古巴西部建造地对空萨姆导弹基地起,他就认为这些基地是为了保护 苏联核导弹的。因为常识使他断定,俄国人不可能用萨姆导弹来保护普通基 地。他曾当面提醒过肯尼迪,但是肯尼迪听后不以为然。中情局机要室主任 杰克史密斯在回忆这件事时谈到:“1962 年 9 月,麦康丧偶后重新结婚, 他带着新娘去法国的尼斯度蜜月。这时,我们根据特务情报和古巴难民的报 告,得知苏联正在古巴建立可以直接进攻美国的核力量。为了证实情报,需 要派 U—2 型飞机去实地侦察,这一要 求很快得到了批准。侦察的结果证 实苏联正在古巴安装导弹,但不是地对地导弹,而是地对空导弹。当时没有 人想到苏联是否会用作为防御武器的地对空导弹来掩盖作为进攻型武器的地 对地导弹,只有麦康怀疑到这一点。就在他度蜜月期间,他特地打来热线电 话到中情局总部,通知我们,苏联正在安装一些进攻型导弹,请设法找到证 据”。10 月 4 日,中情局要求对古巴西部上空进行侦察,这一要求直到 10
月 10 日才得到批准,又碰上连续几天的坏天气,大雾笼罩着古巴西部和圣克 里斯托瓦尔上空,直到 10 月 14 日,中情局才出动飞机侦察。这次侦察结果 证实了麦康的预测,也使中情局在肯尼迪政府中赢得了声誉。到 10 月 19 日 为止,U—2 型飞机已经发现了 9 个中、短程弹道导弹基地和 24 个防空导弹 基地正在加紧建造之中。
白宫的反应
  鉴于上述发现,在白宫有人建议对古巴实行封锁,迫使赫鲁晓夫拆除在 古巴的导弹,而中情局认为应该采取军事行动来一举推翻卡斯特罗政权。这 一建议得到了一些持强硬路线者的赞同。10 月 16 日,有人作出一项估计: 至少有 8000 万美国人的生命已危在旦夕。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也一致赞同对 古巴采取军事行动,甚至在白宫当顾问的前国务卿艾奇逊也主张要动用武力 来解决导弹危机。
10 月的第一个星期将是美国的中期选举,纽约参议员肯尼思基廷领导
的共和党人提出警告,苏联正在古巴建造军事设施,要求肯尼迪对卡斯特罗 采取行动。基廷这时还不知道苏联在古巴安装了核导弹,肯尼迪政府一直把 这件事严严实实地捂盖着。
肯尼迪兄弟俩首先征求了已退休的老外交家洛维特的意见。洛维特主张
封锁古巴,“以显示力量”。“第一步先采取比较温和而不是流血的步骤较 合适”,“我们可以随时加快战斗的速度,但是一旦交战,再想降低就困难 了”。肯尼迪兄弟俩很欣赏他的见解。
  10 月 16 日,协助肯尼迪应付导弹危机的执行委员会成员开会商量对策。 在后来的 13 天中,执行委员会的成员每时每刻都在注视着事态的发展,以便 帮助总统作出正确的决策。罗伯特肯尼迪主持着执行委员会的工作,他从 导弹危机一开始,就支持鸽派的观点——赞成对古巴实行封锁这一回旋余地 较大的方案。执行委员会中另外两名鸽派代表人物是麦克纳马拉和鲍尔,在 罗伯特肯尼迪的影响下,执行委员会中的鸽派观点逐渐占了上风。最后, 全体委员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对古巴先不采取军事行动,而实行全面封锁, 看苏联作何反应。这一方案尽管也有引起双方轮番升级的危险,但风险毕竟 比空袭导弹基地要小得多,至少一开始可以不放一枪,不死一人,留有给苏
  
联下台阶的余地。就连一开始坚决主张军事入侵、摧毁那里的导弹设施的中 情局局长麦康也转变了态度,同意对古巴实行封锁,视情况变化以后再说。 在美国公开表态之前的日子里,肯尼迪充分做到了内紧外松,以确保绝 对机密,麻痹敌人。 10 月 18 日,他与出席联大的苏联外长会谈,在谈到 古巴问题时,双方都滴水不漏。葛罗米柯重申苏联对古巴的军援纯属防御性 质,肯尼迪不动声色,只是强调他在不久前的声明中关于假如有进攻性武器, 美国一定要采取行动的那部分。那时,苏联仍蒙在鼓里,而美国操算在先,
因此棋胜一着。
  10 月 22 日,肯尼迪总统发表电视演说,宣布武装封锁古巴,其中包括 三军进入战备状态,出动飞机和舰艇对古巴采取严密隔离、“加紧严密监视 古巴”等 7 点措施,并且直截了当地要苏联在“联合国观察员的监督下,迅 速拆除和撤退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在发表演说之前,肯尼迪已预先将决 定通知了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政府。 10 月 23 日,肯尼迪又签署了“禁 止把进攻性武器运往古巴”的公告,宣布从 24 日起将拦截一切可能前往古巴 的船只,并勒令这些船只听候美国政 府的检查。美国共出动船只 183 艘, 其中包括 8 艘航空母舰,将古巴团团包围起来。此外,肯尼迪命令陆军的第
1 装甲师从得克萨斯州进入佐治亚州,命令另外 5 个师出于完全的戒备状态, 并命令携带核武器的 B—52 型轰炸机在空中示威。与此同时,声势浩大的入 侵古巴的准备工作也开始了。这意味着,美国将派出 25 万陆军、9 万海军陆 战队和空降部队,至少出动 500 架次的飞机进攻古巴的导弹设施和机场。赫 鲁晓夫丢人现眼
两天以后,赫鲁晓夫也作出了强硬反应,下令苏联军队处于战备状态,
并扬言要击沉阻挡苏联船只通向古巴航行的美国军舰。剑拔弩张,刀剑出鞘, 美苏双方已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肯尼迪兄弟俩和执行委员会成员正屏息等 待第一艘苏联船只遇到美国拦截时,赫鲁晓夫将作出何种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在导弹危机的日子里,中情局向肯尼迪提供了一份极有
价值的情报,从而使肯尼迪和他的助手们对苏联的情况胸有成竹。 苏联军事情报机关格鲁乌的潘可夫斯基上校于 1961 年投靠了英美间谍
机构。一年来已源源不断地把苏联的军事情报提供给西方,总共达 5000 余
份。这使中情局获悉了苏联运往古巴的导弹以及军事装备的种类、型号、性 能和潜在的能力。在那段非常时期里,这些情报犹如雪中送炭,对情报分析 家们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潘可夫斯基提供的有关苏联导弹发展情况的报告表明,直到 1962 年,苏
联方面还不具备使用洲际导弹核武器向美国发动袭击的能力。潘可夫斯基曾 向中情局证实苏联导弹部队司令和 300 多名官兵在一次导弹试验场的爆炸事 故中全部丧生。潘可夫斯基提供的另外一份情报帮助美国很快发现了苏联在 古巴建造的导弹发射场。这些情报对肯尼迪处理古巴导弹危机,发挥了不可 估量的作用,使肯尼迪预先了解到苏联导弹数量、导弹性能以及导弹技术人 员素质的底牌,苏联在导弹武器方面远远不如美国,两国的导弹数量之比为
1:3。因此,他判断赫鲁晓夫肯定会退却。 美国使用封锁手段执意要苏联从古巴撤出全部导弹。在肯尼迪看来,这
是最明智的,也是唯一可行的。如果达不到目的,他就做好准备,不惜同苏 联一战,甚至准备打核战争。
10 月 24 日,加勒比海出现了最富有戏剧性的场面,几艘苏联船只汽笛长鸣,耀武扬威地朝古巴驶去。这时,在白宫战斗室里坐镇的肯尼迪简直是 如坐针毡,面孔紧张得变了形,额头渗出大粒的汗珠。一旦苏联人的船只越 过封锁线,美国海军就要向其开火,这就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 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曾估计,一旦美国和苏联打一场核战争,在战争爆发 后的一个小时内,美国和苏联将有一亿人员伤亡,这将是一场人类历史上最 残酷的、灭绝性的战争。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些苏联船只行驶到美国海军 封锁线以外的海面时,戛然而止,随后就掉转船头按原路返航。至 26 日,陆 续停驶或改航的苏联船只全部返回国内,美国飞机一直“护航”,跟踪到苏 联港口。消息立即传到白宫,肯尼迪这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这场赌 博他赢了。
  10 月 26 日,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发来一封长信。信中提出,苏联愿意撤 出导弹来换取美国不入侵古巴的保证。翌日,赫鲁晓夫又写来一封信,增加 了一个条件:苏联在撤走古巴导弹的同时,美国也必须撤走在土耳其丘比特 的地对地导弹。
  处理导弹危机的执行委员会详细听取了克莱因领导下的情报分析人员的 意见,对赫鲁晓夫面临的政治形势、苏联目前的军事力量和军事计划以及克 里姆林宫领导层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衡量后,罗伯特肯尼迪首先 提出看法,并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肯尼迪总统不要理睬赫鲁晓夫的第 二封信,只对第一封信作出回答;同意赫鲁晓夫提出的要求,美国不入侵古 巴,撤消军事封锁;但苏联必须从古巴撤走导弹。后来,美国还是撤走了在 土耳其的“木星”式导弹,这倒并非迫于苏联的压力,而是肯尼迪早就有这 个打算。撤走在土耳其已经过时的导弹,不仅不会影响美国的核威慑能力, 而且在世界舆论面前有助于树立美国的“和平”形象,取得宣传上的主动。 不久,16 艘苏联船只装载着从古巴拆卸下来的导弹,经美国飞机和军舰 靠近进行了“肉眼观察”后放行,横渡大西洋,折回了苏联港口,历时 13 天的古巴导弹危机终于结束。赫鲁晓夫在这一事件中丢尽了脸,苏联的“伟 大形象”在全世界面前黯然失色,顿时灰溜溜的??相反,肯尼迪却在国内 外第一次赢得了声誉,抬高了他在美国国会中的身价。此时此刻肯尼迪对中
央情报局十分垂青,因为核赌注的决心是从这里确定的。
  在美苏冷战 40 多年中,这次危机离战争边缘最近、最危险。这是一次实 力和意志的较量。首先,赫鲁晓夫低估了美国的情报系统,低估了中情局, 以为一切部署就绪即可迫使美国承认既成事实;其次,他低估了肯尼迪强硬 的一手;更重要的是, 60 年代初的美国拥有战略优势,苏联还不到摊牌的 时候,所以赫鲁晓夫吹牛皮、说大话的恐嚇外交在实力较量中一败涂地。
  国务卿腊斯克后来评论说:“我们互相瞪眼,各不相让,但我想还是对 方先眨眼了。”
  从结局来看,赫鲁晓夫是退让认输的形象,接受了城下之盟。当时中国 指责他“先是冒险主义,后是投降主义”。古巴虽然同意撤除导弹,但不可 避免地感到自己成了大国角逐中的一个卒子,苏联归根结底还是在同美国做 交易。当然,美国认为自己赢得很有面子,但赫鲁晓夫认为苏联也获得了胜 利,即美国公开承诺不再入侵古巴,这也是事实。不久,克里姆林宫与白宫 之间建立了“热线”电话,两国首脑就国际重大问题直接交换看法。
  古巴导弹危机的一个更深远后果是,苏联在战略核武器方面卧薪尝胆、 奋起直追??
  
二十三、暗杀卡斯特罗
肯尼迪的两项任命
  1961 年 1 月 20 日,43 岁的约翰肯尼迪宣誓就任第 35 届美国总统,成 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白宫老板。当肯尼迪考虑政府高级官员的任命时,他 遗憾地发现,自己认识的各界专家太少了,他所熟悉的人大多数都在他的年 龄层次上,缺少经验,难以承担重任。为组建一个“年轻有力”的新政府, 肯尼迪着实花费了一番心血。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肯尼迪在首批任命中轻 率地公布了两位重要人选:任命艾伦杜勒斯继续担任中情局局长;任命埃 德加胡佛继续担任联邦调查局局长。这两个老家伙对肯尼迪及其政府的命 运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肯尼迪的密友们得知这两项任命时,都劝他改变这一主张,他们的理 由是,胡佛担任联邦调查局局长已经长达 36 年,杜勒斯从 1953 年以来一直 担任中情局局长,这两个部门都该换换人了。肯尼迪没有接受劝说,而是自 有打算——任命胡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肯尼迪惧怕胡佛手里所掌握的有关 华盛顿各界头面人物的大量丑闻材料,包括他本人的肮脏底细(例如肯尼迪 家族与黑社会集团的联系、吸毒、与众多女性淫乱等等)。因此,出于两方 相安无事的考虑,肯尼迪对胡佛小心翼翼,不去触犯他??
肯尼迪声称,他要想方设法避开官僚政治、社会舆论等常规渠道,他所
重视的是办事效率,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会不惜一切走完全秘密的捷径。 显然,肯尼迪这次任命杜勒斯,是因为他很满意杜勒斯领导下的中情局在上 届总统任职期间成绩斐然。肯尼迪曾说过:“我可不管对方是什么机构、什 么部门,每当我想找一些最急用的材料或听取一些参考意见时,中央情报局 是我必去之处。而国务院即使回答‘是’与‘不是’之类的问题,也得拖上 个四、五天”。肯尼迪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麦克乔治邦迪把肯尼迪说 过的话透露给中情局情报处长艾默里,从中不难看出肯尼迪对中情局的器 重。
然而,中情局在上届总统任职期间究竟干了些什么呢?肯尼迪并没有详
细了解,就匆匆作出了任命杜勒斯的决定。有人认为这是肯尼迪冲动的性格 所致,也是他不成熟的表现。后来的事实证明,杜勒斯在中情局干的许多事 情确实令肯尼迪及其助手惊讶:中情局正在策划暗杀古巴总理菲德尔卡斯 特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不惜同犯罪集团秘密结成联盟。而肯尼迪在 竞选总统时曾发誓,要用一切手段与犯罪集团做斗争。中情局的这一做法显 然和肯尼迪的最初意愿相悖。1960 年 7 月 13 日,杜勒斯向当时还是参议员 的肯尼迪介绍古巴情况时,只字未提中情局的这项秘密计划。现在,让我们 来看看这项秘密计划的全过程。
与黑手党联璧
  1959 年 12 月 11 日,JG金上校向杜勒斯送交了一份备忘录,上面写 到:“仔细考虑之后,认为非干掉卡斯特罗不可。??许多了解古巴情况的 朋友都相信,只有干掉他才能加速古巴现政府的垮台。”杜勒斯批准了这份 备忘录。随后,由比斯尔和金上校负责组织暗杀卡斯特罗的秘密行动。
  1960 年 1 月 13 日,白宫特别小组召开会议,同意中情局制订的推翻卡 斯特罗的紧急秘密计划。3 月,金上校组织了一个行动小组,研究具体的行 动方案。7 月,中情局总部向哈瓦那发去一份密电,命令对方同时暗杀卡斯
  
特罗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但不知何故,中情局总部在当天又收回了这项 命令。9 月,暗杀卡斯特罗的计划已经就绪,中情局准备和与犯罪集团合作, 实施这一行动。
  在美国的犯罪集团中,有许多人昔日在古巴从事赌场、妓院、毒品、走 私之类的行当,古巴革命胜利后,这些人逃亡到了美国,他们巴不得早日夺 回在古巴失去的一切。中情局断定,这些犯罪集团的亡命徒甘愿冒风险。中 情局安全室主任爱德华兹和另一名局内官员詹姆斯奥康内尔找到罗伯特马 休,要他出面网罗歹徒。马休以前是联邦调查局的人,后来成了华盛顿一家 私人侦探公司的老板。马休是在 1954 年离开联邦调查局的,以后经常为中情 局工作,成了中情局得力的雇佣人员。他曾在罗马帮助中情局窃听希腊船王 亚里斯多德奥纳西斯的电话,并把电话内容透露给当地的报界,从而阻止 了船王垄断运输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就是这位船王,后来娶了肯尼迪的遗孀 杰奎琳)。 1955 年,马休帮助中情局拍摄了一部色情片《快乐的日子》, “披露”苏加诺总统的私生活。马休确实很能干,他甚至和黑社会的人也有 交往,所以他深得中情局上层人物的青睐。正因如此,中情局便将这次重要 的使命托付给他。马休接到任务后,就去找在好来坞结识的黑社会头目约 翰罗塞利,愿出 15 万美元(这是中情局行动处出的高价),要对方把卡斯 特罗杀掉。罗塞利原在古巴哈瓦那经营黑社会团伙的“逍遥宫”和赌场,现 在负责拉斯维加斯以及加州的黑社会团伙组织。罗塞利认为,有中情局在后 面撑腰,以后他的非法犯罪活动就不会再受到联邦政府的起诉,所以他很爽 快地同意了马休的这笔交易。随后,罗塞利找到他的上司、芝加哥和美国中 西部黑手党总头子山姆莫尼吉安卡纳和另外一名古巴犯罪集团头子桑 托特拉菲坎特,寻求他俩的帮助。莫尼和特拉菲坎特也答应了。 10 月 11 日,罗塞利陪同马休来到了迈阿密,把马休介绍给莫尼和特拉菲坎特,觥筹 交错之后,4 人进行了密谋,决定雇佣流放在外的反卡斯特罗的古巴人去实 施暗杀行动。
罗塞利、莫尼、特拉菲坎特属于有权势的三人帮。早在 30 年代,罗塞利
就参加了黑手党。那时他只是新泽西州朗杰.兹维尔曼帮的一个无名小卒。后 来他移居芝加哥,投靠到艾尔卡彭的门下,从事敲诈勒索的勾当。 1931 年,卡彭因逃避所得税而被捕入狱,罗塞利便转移到了好来坞,组织了一个 戏剧舞台雇员和摄影人员国际联盟,用欺诈的手段混迹于影视界,这些丑事 败露后,他被判了 10 年徒刑,在加州的监狱里关押了 4 年。莫尼在黑社会的 经历要比罗塞利显赫得多。他在最初是为“42 号”帮派的大头目杰克麦古 恩当贴身保镖,以后就平步青云,最终爬到了黑手党总首领的位置。这次, 罗塞利参与暗杀卡斯特罗的行动,非请莫尼出面不可,否则难以成功。特拉 菲坎特在古巴的黑社会里也很有名望,他在哈瓦那有不少内线。当然,这两 个黑社会头面人物也认为,马休和中央情报局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帮助,这正 是天赐良机,对他们的黑道事业大有好处。另一方面,使他们有恃无恐的是, 莫尼的情妇朱迪坎贝尔竟成了即将担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的情妇。
  1960 年 2 月 7 日,坎贝尔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家饭店与肯尼迪邂逅相遇, 当时肯尼迪在那里为竞选民主党候选人的提名而奔波着。在饭店里,弗兰 克西纳特拉介绍他们两人相互认识。4 周后,坎贝尔第三次和肯尼迪见面 时,她便投怀入抱,成了肯尼迪的一枝花。
从一开始,莫尼就知道坎贝尔与肯尼迪在厮混,自己很高兴抓住了肯尼
迪对妻子不忠的把柄,将来一定会有用得着的一天。1960 年 11 月大选过后, 莫尼更相信自己的算盘打对了,他可以把坎贝尔当做与美国总统和中情局联 系的一条纽带(1962 年冬季,莫尼明知道坎贝尔依然与肯尼迪保持着私情, 他还是向坎贝尔小姐求婚)。1960 年 10 月中旬,老奸巨猾的莫尼为了验证 马休是否真的受中情局之托前来和他们打交道,他就设计了一个圈套。他请 马休在拉斯维加斯一家饭店的客房里安装窃听器,他对马休说,房间里住着 他的女友,他怀疑女友会把他要暗杀卡斯特罗的计划泄露给别人。马休信以 为真,马上照办了。殊不知联邦调查局的人很快赶来了,他们搜出了窃听设 备后,就把马休抓了起来。这一来事情闹大了,中情局不得不以“国家安全 利益”为理由,出面保护马休,不让联邦调查局对马休起诉。莫尼证实了马 休的身份后,就再也没有什么顾忌的了。可是他搞的这一手,却使中情局陷 入了困境。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 10 月 18 日写信给比斯尔,认为中情局反卡 斯特罗的计划已经泄露,不能等闲视之。胡佛在信中写到:“莫尼向他的几 个朋友透露了卡斯特罗就要完蛋了,他的朋友不信,莫尼则进一步说,卡斯 特罗将在 11 月份被暗杀,还说他与这位杀手会晤了 3 次??莫尼还声称,谋 杀卡斯特罗的一切安排已经就绪,杀手已与一位姑娘谈妥,认她把一粒药片 放在卡斯特罗喝的饮料或吃的食品里。不过,莫尼还没有详细透露细节。” 比斯尔收到这封信,使他感到左右为难。
罗塞利、莫尼和特拉菲坎特为谋杀卡斯特罗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但均
告失败。转眼已到了 1961 年,中央情报局的一些人便加紧策划这起事关重大 的暗杀行动。
1961 年 2 月,中情局把戈特利布提供的“肉毒杆菌毒素”交给罗塞利,
让他找人去毒死卡斯特罗。然而,幸运之神却总是保护着卡斯特罗。3 月份
和 4 月份,中情局又连续两次策划投毒,又告失利。其原因是派去谋害卡斯 特罗的古巴人都临阵退缩了。中情局所采取的这些秘密行动正好是肯尼迪当 政的日子,所以中情局暗杀卡斯特罗的行动是否得到了肯尼迪的批准这一敏 感的问题便被提出来了。
有人证实说,肯尼迪在重新任命杜勒斯为中情局局长后的第 8 天,杜勒
斯和比斯尔在肯尼迪父亲的家里拜访了正在休息的肯尼迪,他们介绍了中情 局在古巴的冒险计划,其中涉及到暗杀卡斯特罗的秘密行动。肯尼迪听完之 后未置可否,只把它作为参考意见。也有人认为,肯尼迪从坎贝尔小姐那里 得知了暗杀卡斯特罗一事。确实,肯尼迪偏偏要与这个同时和中情局雇佣来 暗杀卡斯特罗的罪犯有勾搭的女人发生暧昧关系,这不能不使世人感到瞠目 结舌的巧合。不管通过什么渠道,肯尼迪肯定被告知了暗杀卡斯特罗一事。
  1961 年 4 月,比斯尔把暗杀卡斯特罗一事亲口告知肯尼迪的国家安全事 务特别助理邦迪,邦迪则催促比斯尔赶快建立一支“执行任务的力量”。肯 尼迪的另一名安全事务特别助理沃尔特罗斯则敦促比斯尔建立一支暗杀 队。不过,邦迪和罗斯是否在肯尼迪当政时已被告知此事,这一问题依然不 为人们所知晓。有人说,在肯尼迪党政前后的那段日子里,中情局雇佣黑手 党人用戈特利布提供的有毒药品去暗杀卡斯特罗,这个计划是艾森豪威尔当 政最后一年制订和批准的,肯尼迪只是把它作为中情局在执行前任总统批准 而尚未完成的任务。
  需要提及的是,杜勒斯对肯尼迪并不陌生。在中情局的档案中就有一本 关于肯尼迪心理活动状态的分析材料,其中包括二战时期他在伦敦的报告,
  
那时他的父亲约瑟夫肯尼迪任美国大使。英国秘密情报局对老肯尼迪的亲 德情绪不放心,一直对他进行暗中监视,建立了他和他儿子的档案。这些材 料于 1942 年落到美国战略情报局的手里,后来进了中情局的档案。这些材料 都成了中情局如何最有效地“抚摸”肯尼迪的分析依据。
“猫鼬行动”
  1961 年 4 月 20 日,猪湾事件刚刚以失败告终,白宫研究古巴问题的小 组形成一致看法:美国不能长期容忍卡斯特罗政权作为自己的邻居,要有相 应的举措。这种看法几乎得到肯尼迪政府的一致赞同。司法部长罗伯特肯 尼迪扬言:他将竭尽恐怖之能事来对付卡斯特罗。
  1961 年夏季,罗伯特肯尼迪指令中情局对卡斯特罗进行全面反击,其 中包括暗杀卡斯特罗。策划和执行暗杀行动的班子由比尔哈维负责。哈维 当即邀请马休、罗塞利和莫尼再次参加这项行动,并且要求技术服务室的戈 特利布准备更多的毒药和施毒器具进行配合。这项秘密反击行动很快得到了 白宫的支持,罗伯特肯尼迪是幕后的总指挥。肯尼迪的助手古德温把这次 秘密行动命名为“猫鼬行动”。肯尼迪挑选了中情局秘密行动专家、曾在菲 律宾和越南平息“暴乱”的兰斯代尔将军担任罗伯特肯尼迪的副手,并主 持“猫鼬行动”的实施。在罗伯特肯尼迪和兰斯代尔下面成立了一个特别 小组,其人员包括泰勒将军、兰尼兹尔将军、乔治邦迪、亚里克西约翰 逊、罗斯韦尔吉尔帕特里克和新上任的中情局局长麦康等人。在中情局内, “猫鼬行动”特别执行小组又称“W 特遣队”,仍由哈维具体负责。兰斯代 尔在肯尼迪面前吹捧哈维“是美国的詹姆斯邦德”。一贯喜爱神探小说的 肯尼迪看到身体肥胖、眼睛鼓起、声音粗厉的哈维不禁流露出疑惑的神情。
1961 年 11 月 4 日,特别小组在白宫召开了第一次重要会议。会上,罗
伯特肯尼迪说:“我的想法是,我们主要应依靠古巴人,用间谍活动、破 坏行动和制造混乱等方法在古巴挑起事端。”不久,肯尼迪总统亲自发布指 令:“不惜一切手段推翻卡斯特罗政权”。从此,“猫鼬行动”就秘密开始 了。
1962 年 1 月 19 日,罗伯特肯尼迪在自己的办公室又召开了特别小组
会议,敦促大家“要不惜时间、金钱、人力和物力去推翻卡斯特罗的政权”。 他还向大家转达了总统的话:“我们在古巴的最后一章尚未写完,现在到了 该动笔的时候了。”罗伯特反复强调了总统对除掉卡斯特罗的强烈决心。他 最后说:“这件事是美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其他任何事情都放在次要的位置。” 这时,罗伯特肯尼迪已得知中情局雇佣黑手党人参与这次暗杀行动,他并 没有表示反对的意见。
  1962 年 5 月 7 日,赫尔姆斯、爱德华兹和中情局总顾问豪斯顿在司法部 长的办公室向罗伯特肯尼迪汇报中情局动用黑手党人去谋杀卡斯特罗一 事。两天以后,罗伯特向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转告了这次谈话的内容,因为 胡佛自从得知中情局雇佣黑手党杀手为自己服务之后,一直耿耿于怀,伺机 加以利用狠狠整一下中情局,把它彻底搞臭。早在 1961 年 5 月 22 日,胡佛 就曾交给罗伯特肯尼迪一份备忘录,指控中情局让黑手党头子参加反卡斯 特罗的秘密活动。胡佛知道,肯尼迪兄弟俩过去在参议院反非法活动委员会 追踪过的暴徒之一就是现在中情局邀请来暗杀卡斯特罗的莫尼。胡佛满以为 罗伯特肯尼迪绝不会容忍中情局的这一做法。他在备忘录中这样揭露中情 局:“爱德华兹说,在反对卡斯特罗的行动中,他于 1960 年秋季亲自与罗伯
  
特马休接洽,让马休出面与芝加哥地区的大恶棍山姆莫尼吉安卡纳接 头??爱德华兹上校还说,鉴于这是肮脏的勾当,他不可能知道马休和莫尼 在中情局的秘密使命中究竟干了些什么??比斯尔先生最近向泰勒将军和司 法部长介绍中情局卷入古巴事件时也承认,中情局在这次行动中动用了莫尼 和黑社会的力量来反对卡斯特罗。”现在,罗伯特肯尼迪反而把赫尔姆斯 和爱德华兹在 5 月 7 日和他谈话的内容转告给胡佛,无非是两个意思:1.出 于对胡佛的畏惧,以此表示对胡佛的尊重;2.向胡佛表明,他对中情局所干 的一切都很清楚,你胡佛别在这件事上再纠缠不休了。但是,罗伯特肯尼 迪是否把中情局雇佣黑手党来暗杀卡斯特罗的事告诉他的哥哥,这一点人们 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肯尼迪兄弟俩可谓亲密无间,甚至共用一个电影女明 星马丽莲梦露做情妇。从这一点来推断,如此重要的事情,罗伯特肯尼 迪决不会不告诉他哥哥的。肯尼迪总统肯定早就得知中情局与黑手党之间的 肮脏勾当,甚至可以说,他本人就是这种勾当的幕后策划者。
  5 月 14 日,豪斯顿和爱德华兹特地把 5 月 7 日向罗伯特肯尼迪汇报情 况一事写在备忘录上。
  1962 年 8 月 23 日,邦迪发布国家安全委员会第 181 号备忘录,这是一 项总统指令,要求“猫鼬行动”立即转入第二阶段,即开展大规模的秘密活 动,其中包括发动宣传战、从繁杂众多的对古巴进行破坏的预选方案中挑选 出最佳方案,以及挑动和加剧古巴与苏联军队之间紧张关系的事件??
赫尔姆斯回忆那时的情况时说:“中央情报局得到指示后,马上按照计
划行动,准备不惜一切手段来除掉卡斯特罗。这‘除掉’二字显然是指暗杀 卡斯特罗,因为再也没有人会有胃口想用军事入侵手段来推翻卡斯特罗政权 了??当时,由于情况紧急,上面催得又紧,因此狂热的方案就产生了。”
一败再败
  当时哈维率领的“W 特遣队”立即在迈阿密大学的校园里建立了大型的 秘密行动神经中枢,约有 400 人分别在华盛顿和迈阿密为其工作。另外,又 在佛罗里达州设立了 50 个办事处,建立了一支由小型的高速舰艇组成的海上 力量和一支空军力量。“W 特遣队”还雇佣了 2000 多名古巴人投入到这个庞 大的行动中去。哈维建立的这个秘密行动力量很快就成为仅次于中央情报局 总部的第二大机构,全年的总开支约一亿美元。
兰斯代尔领导的“猫鼬行动”特别小组一口气提出了 33 个暗杀和推翻卡
斯特罗的具体方案,其中包括使用生化药品毁坏古巴的甘蔗园;雇佣暴徒攻 击古巴警察;策反卡斯特罗政府的高层共产党官员等等。在所有的方案中最 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一个项目是,开展大规模宣传,向古巴广大的天主教 徒散布谣言说,基督将要再次降临人世,只有除掉反基督的卡斯特罗,耶稣 基督便会在古巴显灵。这个主意是兰斯代尔将军想出来的。50 年代切,兰斯 代尔在菲律宾策划反哈克的秘密行动时,曾经用过类似的方法,当时在直升 飞机上安装了扩音喇叭,在飞机上对菲律宾的一些原始部落进行广播,收到 了很不错的效果。这次准备先在古巴各地散布谣言,与此同时,在离古巴海 岸不远处停泊一艘美国的小潜艇,到了深更半夜,向空中发射曳光弹,以造 成耶稣基督即将降临的假象。一旦古巴人相信了谣言,便会揭竿而起,推翻 卡斯特罗政权。麦康的助手沃尔特埃尔德称这是“靠幻觉来消灭自己的敌 人”。“猫鼬行动”特别小组的成员认为兰斯代尔的想法太狂热,最后没有 采纳他的计划。然而,矛头直指卡斯特罗的“猫鼬行动”一直未能如愿以偿,
迫于肯尼迪兄弟俩急于推翻古巴现政府的焦炽心情,吉安卡纳建议使用毒 药。于是中情局准备了一种肉毒杆菌毒剂,经过在猴子身上的试验,证明“能 收到预期的效果”。哈维和罗塞利就把毒剂交给一个古巴人带到岛上去,但 和以前一样,又失败了。在后来的暗杀行动中,中情局还企图同时害死卡斯 特罗的弟弟、副总理劳尔卡斯特罗和古巴第三把手切格瓦拉。一次,罗 塞利派出 3 名强悍的人员组成暗杀小组去伏击卡斯特罗,但行动失败了。这 时,肯尼迪兄弟俩开始烦躁起来。兰斯代尔和泰勒奉命经常向哈维和“W 特 遣队”索取暗杀行动的情况报告,弄得哈维忙于应付这类行政事务,可他只 能发发牢骚而已。罗伯特肯尼迪更是急于求成,他经常绕开正规途径,亲 自给中情局打电话,直接向参与“猫鼬行动”的有关人员打听消息,敦促他 们加紧行动。其实,“猫鼬行动”未能取得成功的症结与入侵猪湾的失败同 出一辙:用游击战的方式来对付卡斯持罗是根本行不通的。
  哈维自己也承认, 1962 年 8 月以后,他的“W 特遣队”受到来自各方 面的压力,只好急于求成,使得“猫鼬行动”一直处于混乱状态。哈维本人 不必通过麦康,可以自行其事。白宫肯尼迪的高级官员不用得到麦康的许可, 便直接向哈维发布命令,指示他的行动。
  麦康是一个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从个人的意愿出发,他反对暗杀行动, 所以负责暗杀卡斯特罗的哈维与赫尔姆斯以此为借口,不同麦康讨论有关行 动的事宜。哈维与赫尔姆斯一致认为,除非麦康直截了当地向他们询问情况, 否则,他们不想把暗杀计划详细告诉麦康。他们觉得,麦康与肯尼迪兄弟俩 不同,前者笃信天主教,最好还是不给他出难题,不让他知道自己的部下正 在搞暗杀的勾当。再说,哈维与赫尔姆斯不必从麦康那里得到什么指示,司 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会直接向他们发布命令的。所以,从 1961 年“猫鼬行 动”酝酿成熟,直至 1962 年 10 月,因古巴导弹危机而促使“猫鼬行动”下 马,麦康一直不知道中情局雇佣黑手党人去暗杀卡斯特罗。直至 1963 年 8 月,《芝加哥太阳时报》载文披露中情局和吉安卡纳勾结从事某项秘密活动, 致使麦康大惊失色,他的前任杜勒斯和他的下属从未把这些事告诉他。后来, 麦康要赫尔姆斯写一份情况报告,于是赫尔姆斯把豪斯顿和爱德华兹在 1962
年 5 月 14 日写的那份备忘录的副本交给了麦康,他总算松了一口气。原来在
这段时间里,罗伯特肯尼迪实际上全权指挥着中情局的秘密行动,充当了 中情局里计划部部长的角色。既然如此,麦康还能说什么呢?
撤换哈维
  1962 年 7 月 2 日,卡斯特罗的兄弟劳尔卡斯特罗带着关于肯尼迪政府 企图推翻古巴政权的“猫鼬行动”计划来到莫斯科。他在会见赫鲁晓夫时要 求苏联给予军事援助,赫鲁晓夫答应从秋季开始在古巴安装中程弹道导弹。
1962 年 8 月,美国的 U—2 型侦察机在古巴上空飞行时,发现古巴正在建造 地对空导弹发射基地时,肯尼迪政府还不以为然。 10 月 4 日,另一架侦察 机在古巴上空拍摄到苏联人在圣克里斯托瓦尔建造导弹发射基地的照片,肯 尼迪直到这时,才恍然大悟。于是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事件。为了不给苏联 人在古巴安装核导弹找到任何借口,罗伯特肯尼迪指示麦康,终止中情局 在古巴的一切活动。尽管罗伯特肯尼迪已发出指示,但哈维仍一意孤行, 他批准了在迈阿密受“W 特遣队”训练的古巴人在古巴秘密登陆。对此,麦 康非常气愤,他解除了哈维在“W 特遣队”的领导职务,不让他再参与“猫 鼬行动”。实际上,麦康早就对哈维感到不满,认为他太浮夸了,曾多次想
解除哈维的职务,但都被赫尔姆斯劝阻了。另外,在古巴导弹危机的那段日 子里,哈维多次与肯尼迪兄弟俩顶撞和争吵。哈维坚持积累情报,罗伯特肯 尼迪催促加紧行动。一天,在白宫的战斗室里,罗伯特肯尼迪接过译电员 送来的一份电报,看完后他准备带着它离开作战室。实际上这份电报是给中 情局和哈维的,见罗伯特肯尼迪要带走电报,哈维突然从他手里一把将电 报夺了回来,猝不及防的罗伯特肯尼迪显然被哈维的骄横态度激怒了。从 那以后,肯尼迪兄弟俩再也没有让哈维到白宫战斗指挥室来,他们已不想再 重用这个目中无人的下属了。哈维自己很清楚,欣赏他的史密斯、杜勒斯、 威斯纳已经不在了,虽然赫尔姆斯愿帮忙,但他说了不算;自己落配的时候 到了。一连好几个月,哈维没有接到任何工作任务。 1963 年 2 月,哈维在 迈阿密与罗塞利共进晚餐,他不得不告诉对方,中情局的“猫鼬行动”已经 终止。从此,中情局与黑手党的联系便结束了。这就是哈维在“猫鼬行动” 中完成的最后一项任务。后来,哈维被派到意大利,担任中情局驻罗马情报 站站长。树倒猢狲散,哈维领导的“W 特遣队”也跟着解散了。中情局重新 成立了特情组,由罗伯特肯尼迪的密友、计划部远东处处长得斯蒙德菲 茨杰拉德担任特情组的负责人。然而,由白宫一手控制的反卡斯特罗的计划 并没有因中情局的人事调动和机构改变而受到影响,肯尼迪兄弟俩也不想真 正放弃“猫鼬行动”,他们执意要与卡斯特罗斗到底。
绝活儿
  1963 年,在菲茨杰拉德的策划下,中情局和经过训练的古巴人一起共进 行了 6 次大型的秘密行动,包括在古巴登陆、炸毁铜矿、焚毁甘蔗田、制造 铁路交通事故、破坏发电站和炼油厂等等。
暗杀卡斯特罗的行动始终没有停止过,菲茨杰拉德对此倾注了极大的热
情,他设想了许多稀奇古怪的方案。这里略举几例——1.由中情局技术服务 室提供一种“爆炸性海贝”,把它放在卡斯特罗常去游泳的海底,但这个计 划最后没有被采用,因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中情局干的。
2.设法送给卡斯特罗一套保温潜水服,在潜水服的夹层里预先放好戈特
利布提供的毒剂,衣服经过这种毒物浸泡后便带有结核病杆菌。技术服务室 的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可是又遇上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即如何把潜水服送到 卡斯特罗手里而又不引起他的怀疑呢?菲茨杰拉德想到了詹姆斯多诺万。 多诺万曾担任过苏联间谍头子阿贝尔的辩护律师。以后,多诺万作为中间人, 安排了阿贝尔与被苏联抓住的 U—2 型飞机驾驶员鲍尔进行交换,使二人分别 释放回国。当时,多诺万正在同卡斯特罗方面谈判释放在猪湾事件中被俘虏 的古巴流亡人员。无疑,让多诺万来完成这一任务是再合适不过了。可又有 人提出了疑问,是否要把潜水服夹层有毒之事如实告诉多诺万?如果对多诺 万说了,他是否愿意承担这个风险?要是不让他知道的话,多诺万很有可能 先穿上试试。最后,多诺万并没有按照中情局的计划办,他自己掏钱买了一 套潜水服,作为礼物送给了卡斯特罗。中情局挖空心思准备好的那套潜水服, 最终被销毁了。
  3.买通卡斯特罗下榻的宾馆服务员,一旦看见卡斯特罗把靴子留在卧室 门外时,便在鞋上洒一些铭盐。这种盐具有很强的脱毛力,只要卡斯特罗再 穿上鞋,就会使他的大胡子脱落,这足以败坏他在古巴人心目中“美髯公” 的形象,降低他的超凡魅力。
4.授权中情局驻哈瓦那情报站为卡斯特罗的弟弟劳尔“安排一次事故”,
但这项命令很快就撤销了。
  5.卡斯特罗的烟瘾很大,于是准备了一些有毒的雪茄,期望他在发表讲 话前抽上一支。但此种方法实施的难度极大:一是无人敢去冒此风险,二是 卡斯特罗喜欢古巴自己生产的闻名世界的雪茄,并有以此待客的习惯,因而 很难断定卡斯特罗能否享受到那支有毒的雪茄。有鉴于此,毒剂雪茄只好扔 在实验室里,无人问津。
  6.在卡斯特罗的播音室里喷撒一种类似迷幻药的化学物质,使他在演讲 中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由于这种药物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所以被放弃了。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毒杀“工艺”都是由下毒博士戈特利布一手完成的。 后来,中情局的暗杀行动总算有了突破。他们招募了一个叫玛丽洛伦 茨的德国女郎。此人水性杨花,原先是卡斯特罗的狂热追随者,后来又成为 反卡斯特罗的古巴移民弗兰克菲奥里尼的情妇。菲奥里尼移居美国后改名 为斯特吉斯, 10 年后在美国的“水门事件”中扮演了一个角色。中情局人 员先是设法接近洛伦茨,熟悉之后就摊开了底牌,出高价要她找机会干掉卡 斯特罗。在花言巧语下,洛伦茨同意了。于是,通过菲奥里尼,把两颗剧毒 胶囊送到了洛伦茨的手里,她把胶囊藏在一罐冰冻奶油里。然而,当她在哈 瓦那卡斯特罗的卧室里打开罐装奶油时,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两颗剧毒胶囊, 原来胶囊在奶油里溶化了。“见鬼去吧!算卡斯特罗走运”。洛伦茨默默地 说:“既然这样,那就让历史去决定卡斯特罗的命运吧!我可管不了那么多
了”。
  暗杀卡斯特罗的计划一再破产,菲茨杰拉德开始坐立不安起来,他终于 转向罗兰多丘伯拉,这个在 1961 年被古巴黑社会犯罪集团头子桑托特拉 菲坎特招募的古巴少校。丘伯拉自从与特拉菲坎特挂上钩以后,一直和中情 局保持着联系。他和卡斯特罗很接近。然而,他却野心勃勃。他和几个密友 对卡斯特罗亲近苏联人的作法很不满意,在暗地里一直寻找机会推翻卡斯特 罗政权,并将其置于死地。在政治暗杀方面,丘伯拉可称得上是一个老牌杀 手了。早在 1956 年,他枪杀了古巴旧政权巴蒂斯塔总理的军事情报部门头子 博兰科里柯。中情局一直把丘伯拉当做宝贝看待,不到关键时刻不动用他。
1963 年 9 月,丘伯拉在巴西的圣保罗与中情局特工会晤,表示他准备在内部
“消灭”卡斯特罗,为此,他向中情局申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以便在遇到 不测时使用。丘伯拉还提出要会见罗伯特肯尼迪。中情局官员回答说,一 定尽力照办。中情局要求罗伯特肯尼迪会见丘伯拉并非是一件什么难事, 只是考虑到在暗杀卡斯特罗的前夕,让总统的弟弟去会见杀手是很不明智 的。因此,决定让菲茨杰拉德作为罗伯特肯尼迪的私人代表去会晤丘伯拉, 并且向对方保证,他的行动得到了肯尼迪政府的全力支持。会晤的地点定在 巴黎,时间是 10 月 29 日。会见时。丘伯拉要求得到一支装有望远镜瞄准器、 可以在远距离射杀卡斯特罗的高速步枪和高爆力炸药。菲茨杰拉德满口答应 了。11 月 23 日,中情局人员交给丘伯拉一支特制的有毒钢笔,这支笔装有 皮下注射针头,针头很精致,注射时受害者根本无法察觉到钢笔上小小的毒 针正在射向他,什么感觉也没有。中情局希望丘伯拉用这支笔去进行暗杀。 然而丘伯拉拒绝了,他需要用更先进的武器。在第二次会晤时,菲茨杰拉德 扬扬得意地告诉丘伯拉,肯尼迪最近在迈阿密发表的反卡斯特罗的演说中, 有一部分是他起草的。菲茨杰拉德连连给丘伯拉打气说,一旦卡斯特罗政府 垮台,美国一定会支持古巴的“进步人士”;他还力劝丘伯拉使用那支笔。
命运有别,生死注定
  大千世界,纷乱迷离。就在菲茨杰拉德和丘伯拉秘密会见的同一天,肯 尼迪在达拉斯的大街上遭到了杀手的枪击,子弹穿透太阳穴,脑壳破裂,脑 浆迸溅,当天就死在达拉斯的帕兰克医院。
  当肯尼迪遇刺的消息传到中情局时,麦康正在与赫尔姆斯共进午餐。麦 康的助手匆匆推门进来报告这条消息,赫尔姆斯大吃一惊,他的脑海里立即 闪过一种想法:可能是某个阴谋集团干的罪恶勾当,自己有责任尽快了解一 下世界其他地方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以便帮助了解暗杀总统之迷。
  肯尼迪饮弹身亡的消息传到哈瓦那时,卡斯特罗正在接受法国记者丹尼 尔的采访。卡斯特罗听后先是一愣,随即脸上显出悲哀的神情。他对法国记 者说:“我个人认为,肯尼迪本人应该对一切负责。我应该这样说,他对过 去发生的许多事情应该了解得很清楚。”他又对丹尼尔说,他本人很乐意与 美国和平共处。末了,卡斯特罗重复了好几遍:“这是一个坏消息!”过了 一会儿,卡斯特罗又转向丹尼尔问道:“你看,约翰逊能管住中央情报局吗?” 显然,卡斯特罗担心的还是中情局。
  肯尼迪死后,中情局也终止了暗杀卡斯特罗的秘密行动。1964 年秋季, 丘伯拉再次向中情局提出要一支狙击手用的高速步枪时,中情局的特工回答 对方说:中情局已不再插手谋杀卡斯特罗的计划了,因为这是新总统约翰逊 发布的命令,中情局不准搞暗杀。其实,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此时印度支那 战事日益突出,白宫根本无暇顾及哈瓦那。于是,中情局在迈阿密和佛罗里 达诸岛的秘密基地也一个接一个地关闭了。
  
二十四、肯尼迪遇刺之谜
神秘的枪声
1963 年 11 月 23 日,是美国现代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天。 这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按照原定的计划,肯尼迪总统要到达拉
斯进行一天的访问。下了飞机,肯尼迪感到天气非常好,就命令拿下汽车上 的防弹罩,他想让所有的得克萨斯女人亲眼看看美国第一夫人是多么迷人。 他还坚决反对警察的摩托车队在他的汽车两侧护送,因为这样会挡住街道两 旁人们观看他和第一夫人的视线。中午 12 点左右,身着灰色西服和灰条纹白 衬衫、系着天蓝色领带的肯尼迪偕同身穿粉红色衣服、带着无边帽子的第一 夫人杰奎琳乘坐着总统的敞篷汽车,向达拉斯方向驶去。
  通往商业中心的大街上,起初冷冷清清,不一会儿,人逐渐多了起来, 而且群情沸腾。当总统的车队驶近迪利广场时,陪同康纳利州长一起坐在总 统汽车里的州长夫人颇为自豪地转过脸对肯尼迪说:“总统先生,你肯定不 会认为达拉斯不爱你吧!”肯尼迪开心地笑着同答:“是的,当然不会”。 就在肯尼迪这次得克萨斯州之行以前,许多人都劝他放弃这一计划。美 国驻联合国大使史蒂文森曾说:“我确实怀疑总统是否应该去达拉斯。”参 议员富布赖特直言对肯尼迪说:“达拉斯是个危险的地方,我本人不想去那 儿,我认为你也不要去。”肯尼迪没有理会这些好心的忠告,他有自己的打 算。他念念不忘的是,他之所以能在 1960 年的大选中,以极其微弱的多数险 胜尼克松,主要原因是赢得了得克萨斯州和伊利诺斯州的选票。现在,肯尼 迪十分需要继续得到得克萨斯州的支持,从而争取蝉联下一届总统。看到眼
前这热情洋溢的场面,肯尼迪高兴地向达拉斯市民们频频招手致意。
  这时,总统的车队渐渐驶近得克萨斯教科书仓库的拐角处,汽车放慢了 速度。当车队进入迎面的迪利广场时,车速仍然没有加快。总统夫妇沉浸在 欢悦之中,遥望着前面的高架桥,他们似乎觉得大桥已在热情地召唤他们了。 此时此刻,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教科书仓库的 6 楼,有人正在用一支装 有望远镜瞄准器的步枪对准了总统的头部,与此同时,在车队右侧警戒线后 一个俯瞰迪利广场的杂草丛生的小山丘上,还有第二支步枪瞄准了总统。说 时迟那时快,随着枪响,肯尼迪总统的脑壳碎片和脑浆在瞬间迸裂溅散,康 纳利州长“啊”地惨叫了一声,一下扑倒在他妻子的怀里,失去了知觉。总 统夫人和州长夫人不约而同地惊叫了起来。顿时,广场陷入了一片可怕的混 乱之中。车队风驰电掣般地载着中弹总统和州长驶进达拉斯帕兰克医院。没 过多久, 46 岁的肯尼迪总统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康纳利州长的伤势虽很严 重,但他却侥幸地从死神手里逃了出来。
  杀手奥斯瓦尔德从教科书仓库的 6 楼仓皇逃出,开着一辆轿车在公路上 飞驶,警官狄皮特拦住这辆超速行驶的汽车,却被奥斯瓦尔德开枪打死了。 但奥斯瓦尔德终难逃脱,最后还是被生擒了。根据警方当时的音响录音资料 表明,枪声共响了 4 次,3 次来自教科书仓库,1 次来自小山丘。那个隐藏在 小山丘上的杀手究竟是何人,至今无人知晓。击中总统和州长的子弹究竟是 从哪个方向射来,迄今为止,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杀人灭口?
  起初,人们并不知道奥斯瓦尔德就是埋伏在仓库 6 楼向肯尼迪总统开枪 的凶手。他的被捕是因为他开枪打死了一名警官,后来才弄清他是一名杀手。
  
达拉斯警方和联邦调查局人员以及白宫保安人员立即对奥斯瓦尔德进行审 讯。审讯持续了一天,但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口供。奥斯瓦尔德只是一遍 又一遍地重复:“我是替罪羊”。于是,警方先把奥斯瓦尔德关押在达拉斯 警方总部的地下室。谁也没有料到,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11 月 24 日,达拉斯警方正准备将奥斯瓦尔德从警察总部移交县监狱关 押。一名叫杰克鲁比的达拉斯脱衣舞夜总会老板混入了警察总部,他穿过 地下室走道,守候在押送奥斯瓦尔德去县监狱的必经之处,当奥斯瓦尔德被 押解出来时,鲁比乘人不备,从一名警官身后扑上来,开枪击毙了杀害总统 的凶手。
  就这样,这位打死杀害总统的凶手的“英雄”成了阶下囚。鲁比为何要 杀害奥斯瓦尔德呢?他受到准的指使?这又成了一个迷。
  看上去,鲁比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在向他的精神病医生求援时说:“我 是受骗去杀奥斯瓦尔德的”。鲁比对采访他的一位记者还说过这样一句话: “你要是知道事情的真相,你一定会大吃一惊的。”在另一次电视采访中, 他又声称:“我唯一可以说的一句话就是,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始终是个迷, 全世界永远无法解开这个迷。这便是我杀死奥斯瓦尔德的动机,我是唯一知 道我行动的人。”当记者问鲁比真相是否会大白于天下时,鲁比回答说,“永 远不会,因为知情人永远不会让真相大白??他们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是 他们把我推入现在这样的境地。”然后,鲁比就沉默不语了。
到底是谁指使奥斯瓦尔德和那个躲在小山丘、后来又逃之夭夭的神秘枪
手杀害肯尼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怀疑是黑手党干的罪恶勾当,也 有人认为是古巴得知中情局企图谋害卡斯特罗之后所采取的反措施,还有人 认为是外国间谍集团策划的阴谋。80 年代末,美国有人提出了新的论证,认 为杀手的目标本来不是肯尼迪,而是州长康纳利,结果却造成了肯尼迪的“误 死”,康纳利的“错生”。总之,说法很多,且都有一些根据,但尚无令人 信服的定论。
官方调查
1963 年 11 月 29 日,原副总统约翰逊接替肯尼迪的总统职位后,签署了
第 1130 号行政命令,宣布成立肯尼迪遇刺调查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以其主 席,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沃伦的名字命名为“沃伦委员会”。委员会成 员中有前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
调查委员会对奥斯瓦尔德进行了全面和详细的调查。奥斯瓦尔德曾经是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雷达兵, 1959 年,他怀着失望的心情投奔苏联, 1962
年 6 月,奥斯瓦尔德带着他的苏联妻子返回美国。回国后,联邦调查局曾对 奥斯瓦尔德盘问过 3 次。据他本人说,他在苏联的所见所闻使他大失所望, 因此才回来。但是联邦调查局从奥斯瓦尔德的谈话中发现,他“已经感染上 了马克思主义病毒”。
  9 月,回到达拉斯定居后不久的奥斯瓦尔德夫妇接受了白俄移民默仁希 尔德夫妇的拜访。默仁希尔德夫妇是达拉斯俄国侨民的召集人。作为一个召 集人,访问刚从苏联归来的奥斯瓦尔德夫妇显然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说来 也巧,默仁希尔德还是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姑母的好友呢。不知何 故,默仁希尔德一眼便对这个刚从苏联归来的美国青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尽管他们两人之间的年龄差异很大,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发展得非常迅速。 有人怀疑默仁希尔德扮演了某种情报人员的角色。据说,他曾为波兰和法国
  
的情报部门工作过,现在他也可能是中央情报局的共谋者,是为中情局听取 汇报的。默仁希尔德谈了他对奥斯瓦尔德的感觉:“他是一个行为怪诞的人, 但他具有一种探索精神,他会按照自己的信念,不惜一切去干。”
  转眼到了 1963 年的春季,生性孤独的奥斯瓦尔德已把默仁希尔德看成是 自己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后来,默仁希尔德在海地谋得了一份工作,为海地 的大独裁者杜瓦利埃勘探石油和天然气。4 月 19 日,默仁希尔德告别了奥斯 瓦尔德,离开了达拉斯。值得一提的是,1977 年,默仁希尔德神秘地自杀了。 他自杀的日子正好是众议院暗杀问题特别委员会即将询问他的那一天。后来 人们在他的日记中发现了这样的一段话:“奥斯瓦尔德是菲德尔卡斯特罗 和切格瓦拉的狂热崇拜者。他认为卡斯特罗革命成功前的古巴是美国旅游 者的妓院,是美国歹徒的乐园。虽然奥斯瓦尔德也崇拜肯尼迪总统,但他认 为肯尼迪在古巴推行的政策是一种灾难。”
  1963 年 4 月,奥斯瓦尔德被一家出版公司解雇了,他安顿好妻子和女儿 后,毅然离开达拉斯,来到了新奥尔良,寻找把他从小抚养成人的叔叔和婶 婶莫雷特夫妇。莫雷特夫妇是一个出版商,却和卡洛斯马塞罗黑社会犯罪 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马塞罗犯罪集团声名狼藉,据联邦调查局 1963
年 9 月的一份报告说:“曾听到有人议论,马塞罗犯罪集团有杀害肯尼迪总 统的阴谋。”
奥斯瓦尔德到达新奥尔良的第二天,就从报上得知肯尼迪将在 11 月份访
问达拉斯。7 月 1 日,奥斯瓦尔德到图书馆借阅了一本肯尼迪撰写的《勇敢 者的画像》。 11 月 9 日,奥斯瓦尔德因参加支持卡斯特罗的示威游行,被 警察局以扰乱治安和制造混乱罪逮捕,他的叔叔莫雷特出钱将他保释出狱, 陪同莫雷特去办理交涉手续的是马塞罗黑手党的成员皮科拉先生。
1963 年 9 月 13 日,报界又刊登了肯尼迪将在 11 月 21 日或 22 日访问得
克萨斯州的消息。没过几天,奥斯瓦尔德决定去古巴,他想从苏联驻哈瓦那 大使馆得到他和妻子去苏联的签证。当时,古巴在美国没有专门办理签证的 外事机构,奥斯瓦尔德只得先到驻墨西哥的古巴大使馆申请去古巴的签证。9
月 17 日,奥斯瓦尔德终于得到去墨西哥旅游的签证。
疏 漏
  1963 年 9 月 27 日至 10 月 2 日,奥斯瓦尔德先后走访了墨西哥城的苏联 和古巴大使馆。在墨西哥城的中情局人员很快发现了奥斯瓦尔德在苏联大使 馆时,曾与克格勃官员库茨涅科夫交谈过。库茨涅科夫是克格勃专门从事暗 杀和破坏行动的臭名昭著的第 13 处人员。奥斯瓦尔德在古巴大使馆时,会见 了一名叫考尔德伦的女雇员,据说她是古巴情报处的人员。奥斯瓦尔德的墨 西哥之行到底是为了办签证,还是带有其他使命?由于中情局驻墨西哥情报 站人员工作上的疏忽,没有将这些疑点向国内汇报,因此,当奥斯瓦尔德从 墨西哥旅行后风尘仆仆地返回美国时,联邦调查局和中情局没有向他了解本 次墨西哥之行的情况。实际上,在这之前,已发现奥斯瓦尔德与在美国国内 的亲卡斯特罗的古巴人和反卡斯特罗的古巴流亡人员都有频繁的接触。
  9 月底,美国报刊证实肯尼迪将于 11 月 23 日访问达拉斯。 10 月 3 日, 奥斯瓦尔德兴匆匆地直接从墨西哥回到达拉斯。 10 月 15 日,奥斯瓦尔德 在他妻子的好友露丝佩因的帮助下,在得克萨斯教科书仓库找到了一份工 作,这个仓库正好处在总统车队很可能要经过的路线上。 11 月 9 日,奥斯 瓦尔德向苏联驻华盛顿使馆的领事处发去一封信。信中谈到,前不久他去了
  
墨西哥,他的妻子为此受到了联邦调查局的盘问,他要求使馆人员在他和妻 子的入境签证到达时,立即通知他。不过,奥斯瓦尔德的这封信却落到了联 邦调查局的手里。 11 月 22 日清晨,奥斯瓦尔德在临去上班前对妻子说, 他在五斗橱的抽屉里放着一些钱。待奥斯瓦尔德走出房门后,他的妻子发现 皮夹子里有 170 美元,还有一枚奥斯瓦尔德的结婚戒指。在奥斯瓦尔德走出 寓所大门时,他的邻居看见他拎着一个沉甸甸的大口袋。当天中午,一场震 惊世界的悲剧就发生了,奥斯瓦尔德成为这场悲剧的主角。
联邦调查局先声夺人
  当肯尼迪遇刺身亡的消息传到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后,双方立即派 出专人调查奥斯瓦尔德的幕后操纵者。
  中情局驻墨西哥情报站向华盛顿总部发回的电报证实,奥斯瓦尔德在 9 月底至 10 月初曾在墨西哥城逗留了几天。麦康局长立即向约翰逊总统和邦迪 汇报了来自墨西哥城的有关奥斯瓦尔德曾去过苏联和古巴大使馆的情况。当 天晚些时候,约翰逊总统召开了第一次内阁会议,谈到了此事。司法部长罗 伯特肯尼迪听到这一消息时,犹如当头挨了一棒,半天说不出话来。或许 他意识到,他们兄弟俩推行颠覆古巴的政策所产生的可怕后果,他哥哥为此 丧了命。身为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决定不插手调查杀害他哥哥的案件, 他把此事委托给司法部副部长卡曾巴赫和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在肯尼迪遇 刺后的第 6 天,胡佛成立了一个由局长助理领导的 17 名联邦调查局人员组成 的调查小组,以弄清这次暗杀阴谋。但是,胡佛没有把成立调查小组一事告 诉调查暗杀事件的权威机构“沃伦委员会”。这时,中情局总部又收到驻墨 西哥情报站发回的电报。电报中说,美国驻墨西哥大使认为,苏联人十分狡 黠,他们不可能直接插手暗杀美国总统的阴谋;古巴人很愚昧,他们有可能 同奥斯瓦尔德合作。中情局局长麦康立刻把这一电文转交给总统和司法部 长。与此同时,墨西哥当局逮捕了曾与奥斯瓦尔德联系过的古巴使馆的一名 雇员。
肯尼迪死后不久,联邦调查局公开宣布:奥斯瓦尔德枪杀肯尼迪总统,
完全是个人所为,古巴政府和古巴流亡人员与这次暗杀事件没有任何联系。
  1972 年胡佛逝世。几年后,一直与中情局有联系的电子专家戈登诺维 尔回忆说, 1967 年,他卷入了同调查肯尼迪遇刺有关的事件中。“胡佛要 我放弃此事,而约翰逊政府和中情局的人则要我继续进行。我被告知,如果 我搞下去,会引起胡佛的愤怒。但是安格尔顿说,胡佛不是没有弱点的,中 情局有办法使他屈膝降服。我有这样的印象:利用性照片,而且这并不是第 一次。”安格尔顿给诺维尔看了一些胡佛与克莱德正在搞同性恋的现场照片。 “安格尔顿要我去告诉胡佛,我看到了这样的性照片。我到‘五月花’饭店, 胡佛同克莱德坐在房间里。当我说是安格尔顿派我来,而且我已经看到性照 片时,正在吃东西的克莱德几乎被噎住。胡佛大怒,对我说,‘滚出去!’ 我就出去了。”诺维尔还补充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安格尔顿对我说,这些 照片是在 1946 年拍摄的,当时他们正在争夺国外情报的控制权,胡佛想要弄 到手,但未能如愿。”
  安格尔顿向胡佛亮出的这张王牌,渊源于 1941 年胡佛与战略情报局局长 多诺万闹别扭。当时胡佛曾经派人搜集“包括性淫乱在内的败坏名誉的材 料”,以便搞垮多诺万。然而他什么也没捞到。多诺万则投桃报李,秘密调 查了胡佛与克莱德的关系。战略情报局以及后来的中情局曾多次以此讹诈过
  
胡佛。这些丑闻材料后来又被黑社会头子所掌握,由此胡佛的鼻子上又多了 几根牵绳。
  胡佛在世时,联邦调查局与中情局一直是水火不容。 50 年代,两家的 特工人员甚至在华盛顿的酒馆里大打出手,被双双扭送警察局,这成了当地 报刊上的热门话题;在 70 年代有一段时间里,两家的人员甚至互相都不说 话。
  显然,联邦调查局与中情局在肯尼迪遇刺一案中的不同态度都是有背景 的。
后来,美国政府对肯尼迪遇刺案又进行了多次调查,仍无头绪。 中央情报局吞吞吐吐 中情局没有把他们正在进行的暗杀卡斯特罗的计划向“沃伦委员会”汇
报,尽管身为“沃伦委员会”成员的前中情局局长杜勒斯对这个暗杀计划略 有所知,但是从 1961 年以后,他就离开了中情局,对于中情局后来和丘伯拉 密谋暗杀卡斯特罗之事一无所知。然而,中情局与丘伯拉的关系对“沃伦委 员会”的调查取证工作非常重要。 1963 年 10 月,中情局特情组负责人菲茨 杰拉德在会见丘伯拉时,曾明确告诉对方,他是罗伯特肯尼迪的私人代表, 美国政府将全力支持丘伯拉的政变行动。这件事看来最有可能促使卡斯特罗 加快采取报复行动。当时,中情局驻墨西哥情报站曾向兰利发报,提醒总部 注意卡斯特罗 9 月 7 日的讲话。卡斯特罗说:“如果美国领导人继续坚持对 古巴领导人的阴谋活动,古巴将进行报复。”墨西哥情报站在另一份电报中 还报告,在墨西哥城苏联人的联系名册上有丘伯拉的名字。这表明,丘伯拉 有可能是个双重间谍。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卡斯特罗肯定早就知道中 情局要暗杀他的计划了,所以古巴人抢在前面,先下手为强(据说,丘伯拉 反对古巴政府的活动被发现了,结果被卡斯特罗的反间谍机构逮捕,并判处 终生监禁)。
中情局也没有把奥斯瓦尔德与反卡斯特罗的古巴流亡人员有接触一事透
露给“沃伦委员会”。猪湾事件以后,中情局雇佣了一些古巴人在各地从事 秘密活动。例如让他们在中情局的一些控股公司工作,去非洲一些国家执行 秘密飞行任务??。显而易见,中情局担心讲出这些事实后会引起别人的怀 疑,认为自己早已从反卡斯特罗的古巴人那里得知了奥斯瓦尔德企图暗杀肯 尼迪的阴谋。1975 年,曾与丘伯拉联系的中情局官员在向沃伦委员会作证时 承认,他们当时并没有想到他们同奥斯瓦尔德的接触和肯尼迪的遇刺事件有 联系。那些当年参加调查肯尼迪死因的中情局官员在作证时说,要是那时知 道中情局里有人和丘伯拉有联系,那么调查材料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 果。很明显,中情局对调查肯尼迪遇刺的“沃伦委员会”隐瞒了许多事实真 相,他们害怕一旦透露出某些情况,他们就得承担部分罪责,或者由此背上 黑锅,甚至会被人怀疑中情局本身也插手了暗杀肯尼迪的阴谋。中情局的这 些作法给“沃伦委员会”设置了不少障碍,使调查工作步履维艰。
还有一件事涉及到中情局——鲍尔斯之死。
  鲍尔斯就是当年驾驶 U—2 型飞机被苏联击落后抓住的那个飞行员。他回 到美国后,作为试飞员为洛克希德公司工作了几年,后来成为直升飞机驾驶 员,为洛杉矶电视台监视高峰期的交通情况。 1977 年 8 月,他驾驶飞机做 广告宣传时,机毁人亡。他死得很蹊跷。人们认为这是中情局蓄意安排的事 故,因为中情局要阻止他“吐露真情”。
  
原来,鲍尔斯在 1970 年出版的《越境飞行》回忆录中提到:1957 年,U
—2 型飞机把日本的厚木作为基地。 1957 年 9 月,海军陆战队二等兵奥斯 瓦尔德来到厚木的雷达部队。 1959 年,他投靠了苏联人,把他所了解到的 有关 U—2 型飞机的性能等机密情报出卖给苏联人。鲍尔斯认为奥斯瓦尔德与 U—2 型飞机被击落有联系。其证据之一是,沃伦委员会拒绝让一份绝密文件 销密。这份文件是中情局于 1964 年 5 月 13 日致胡佛的备忘录(由赫尔姆斯 起草),内容是“李哈维奥斯瓦尔德获得有关 U—2 型飞机的秘密情报”。 鲍尔斯对于仍将这份文件列为秘密文件并不让他看感到不满。
  1979 年,一名美国记者根据新闻自由法提出申请,得以看到这份文件。 文件中说,厚木机场是 U—2 型飞机的秘密基地,有严格的飞行路线和停机场 所。奥斯瓦尔德“没有机会进入这一地区”。赫尔姆斯的结论是:“没有证 据或迹象表明奥斯瓦尔德与 U—2 的活动和它在日本的计划有任何联系和接 触”。
  人们认为,正是因为鲍尔斯表示要追查和吐露真情,并且已经涉及了奥 斯瓦尔德,才导致他在正常的飞行中丧生。但这毕竟属于推测,尚无证据支 持。
莫斯科的消息
  当“沃伦委员会”为调查肯尼迪遇刺事件准备举行听证会时,一名叫尤 里伊万诺维奇鲁申科的克格勃官员提出要投靠中情局,他向中情局官员 透露说,克格勃没有介入奥斯瓦尔德暗杀肯尼迪的阴谋。
1962 年 6 月 3 日,在日内瓦担任苏联代表团参加裁军会议安全官的鲁申
科找到中情局,自愿充当间谍。他向中情局官员表示,他要作为一名潜伏在 苏联境内的美国间谍,而不想被看成是投靠西方的叛逃者。其理由是,他在 苏联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因此他必须留在苏联。中情局指派彼得巴格 利负责鲁申科专案,他在伯尔尼情报站工作,他对于鲁申科不是一名坐探感 到满意,并安排了进一步会见。在这次会见中,中情局派遣基斯瓦尔特专程 赶来提出权威性建议:如果鲁申科回到他的岗位上去,并为中情局做工作, 到适当时候,就将他和他的家属接出来,给他们一份终身退休金;鲁申科现 在的代号是“狐步舞专家”。鲁申科同意了这笔交易,同时他留给中情局两 项情报以表诚意:1.克格勃在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最机要处暖气片后面的墙 壁里藏有 52 个麦克风窃听设备;2.英国海军部有克格勃鼹鼠,此人是个同性 恋者。这两项情报都确凿无误。 1964 年 1 月 20 日,鲁申科再次同参加裁 军会议的苏联代表团一起抵达日内瓦,趁此机会,他又一次同中情局挂上了 钩。他说有重要情报报告,希望能立即投奔美国。他还告诉中情局,自从奥 斯瓦尔德在 1959 年从美国叛逃到苏联后,他就一直在克格勃处理奥斯瓦尔德 的档案,并监视着克格勃和奥斯瓦尔德的关系。
  在肯尼迪遇难两个月后,鲁申科突然改变了主意,要投奔美国,而且还 带来了有关奥斯瓦尔德在苏联的情况,在这节骨眼上,鲁申科的这些作法引 起了中情局的怀疑。但中情局官员转念一想,在“沃伦委员会”召开听证会 之际,要是真的能掌握有关奥斯瓦尔德的确切情况那是再好不过了。天赐良 机,不容拖延。中情局驻日内瓦情报站立即把这一重要情况报告给在兰利总 部。
  在日内瓦,鲁申科首先把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奥斯瓦尔德的情况向中情局 人员做了汇报。他说,奥斯瓦尔德出逃到苏联后,便申请加入苏联国籍,但
  
是克格勃认为奥斯瓦尔德并没有多大用处,便打发他早日回到美国。奥斯瓦 尔德发现自己不受苏联方面的欢迎,便以自杀相威胁。见状,接待他的克格 勃人员心软下来,便答应让他在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定居。1962 年,奥斯瓦 尔德从明斯克回到美国,此时他已娶了苏联妻子玛丽娜。玛丽娜并不是一个 聪明人,也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而且有反苏言行,所以苏联方面就把这对夫 妇一同打发走了。 1963 年 9 月,奥斯瓦尔德的确去过墨西哥城的苏联大使 馆,但他是为申请重返苏联的签证才去的。按照惯例,到苏联的签证申请都 要先送到莫斯科的克格勃总部审查,这样,奥斯瓦尔德的入境签证申请正好 落到鲁申科的手里。鲁申科说,是他建议驻墨西哥的苏联大使馆退回奥斯瓦 尔德的入境签证。事后,当克里姆林宫听说奥斯瓦尔德开枪杀死了肯尼迪时, 顿时惊慌失措,便命令鲁申科调查克格勃与奥斯瓦尔德之间的关系。鲁申科 说,他对奥斯瓦尔德和克格勃之间关系的关系是最有发言权的。鲁申科还提 出,他愿意在“沃伦委员会”的听证会上作证。
  在中情局总部,负责鲁申科叛逃事件的计划部部长赫尔姆斯与计划部苏 联科科长戴维墨菲认为,鲁申科提供的奥斯瓦尔德在苏联的情况可能对“沃 伦委员会”有用处,他们准备同意让鲁申科来美国。几天以后,鲁申科突然 被克格勃召回了莫斯科,这 时,鲁申科已经知道美国答应了他的要求。
1964 年 2 月 4 日,鲁申科转道来到德国,从德国的美国空军基地乘飞机直接
飞抵华盛顿。赫尔姆斯当即把鲁申科叛逃之事通知了联邦调查局、国务院、 国防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要他们帮助收集各方面的反应。
疑 问
  2 月 26 日,联邦调查局出面盘问鲁申科有关奥斯瓦尔德和暗杀肯尼迪之 事,鲁申科提供的证词正好与联邦调查局的一名代号叫“浅顶软呢帽”的耳 目提供的情报相符。联邦调查局的这个耳目是以外交官身份为掩护,在纽约 联合国总部工作的克格勃人员。后来发现此人原来是一名双重间谍。联邦调 查局审讯了鲁申科以后,还没等中情局提出结论和意见,联邦调查局局长胡 佛便把鲁申科的全部供词送到“沃伦委员会”。胡佛的独断专行引起中情局 的不满,这两个局之间的矛盾已经是积重难返了。
此时,中情局和“沃伦委员会”最关切的问题是,苏联或古巴在奥斯瓦
尔德暗杀肯尼迪一事中究竟有无牵联;如果有牵联,牵联究竟有多少。于是, 中情局非法将鲁申科带到一个拘留所,把他单独监禁起来。赫尔姆斯说:“既 然鲁申科已落入中情局的手里,这使中情局面临着最棘手的问题。一方面美 国总统已经罹难,另一方面,那名来自苏联的情报官员则声称,克格勃从来 没有和杀手奥斯瓦尔德联系过,苏联对于奥斯瓦尔德暗杀总统的阴谋毫无所 知。直到今天,这一说法仍令人难以置信。”苏联科副科长彼得巴格利提 出疑问:“鲁申科偏偏在调查奥斯瓦尔德的节骨眼上来到美国,不是有点怪 谲吗?我们无法在苏联国内弄清事情的真相,在克格勃当中,我们也没有其 他关系可以了解到奥斯瓦尔德的情况。克格勃在世界各地遍布了成千上万名 特务,看起来我们似乎很幸运,这个唯一和中情局有秘密关系的鲁申科,竟 然负责奥斯瓦尔德一案,而且还与奥斯瓦尔德的事有过三次交往:第一次是 奥斯瓦尔德 1959 年叛逃苏联;第二次是奥斯瓦尔德去墨西哥的苏联大使馆申 请签证返回苏联;第三次是奥斯瓦尔德枪杀肯尼迪之后,克里姆林宫的头子 们要克格勃检查一下有关奥斯瓦尔德的档案。这三件事鲁申科都插手了。在 克格勃的成员中,能有几个像鲁申科那样对奥斯瓦尔德的事情了解得这样一
清二楚?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中情局反间谍处对鲁申科早就提出了疑点, 担心鲁申科是克格勃派出来的双重间谍,来向中情局和“沃伦委员会”提供 有关奥斯瓦尔德的假情报。如果这个疑点被证实,那将是一件令人十分担忧 的事情。如果克格勃真想为奥斯瓦尔德编造假情报的话,那只能说明克格勃 想掩盖奥斯瓦尔德是克格勃间谍的事实。间谍处处长安格尔顿发现鲁申科的 讲话漏洞百出,因而他声称不能担保鲁申科投奔美国的诚意。反间谍处对奥 斯瓦尔德有怀疑,这当然也影响到副局长赫尔姆斯的态度。4 月份,赫尔姆 斯向“沃伦委员会”主席、首席法官沃伦表示,他对鲁申科叛逃美国的诚意 也持保留态度。赫尔姆斯说:“我们不知道鲁申科在‘沃伦委员会’面前到 底说了些什么,但我们不能为他投奔美国的诚意作担保,也不能对他的讲话 是否属实表示我们的意见,这个情况提请‘沃伦委员会’认真考虑。至于联 邦调查局在鲁申科投奔美国后不久,向‘沃伦委员会’呈送的那份有关奥斯 瓦尔德情况的报告是值得怀疑的。我尽量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我不想使用 极端的语言来表示自己的看法,也不想把这件事情戏剧化,我只想强调说, 我们不能为鲁申科的诚意担保。”“十分感谢,我将把你的话转告‘沃伦委 员会’的同事们,我十分珍视你告诉我们的情况,我们会处理好这件事的。” 首席法官沃伦诚恳地回答赫尔姆斯。
谜 团
令人遗憾的是,按照约翰逊规定的期限行事的“沃伦委员会”,在 1964
年 9 月 27 日发表的最后调查报告中,既没有提及鲁申科在联邦调查局的供 词,也没有提及他在中情局的供词。“沃伦委员会”撇开了鲁申科突然投奔 美国这一关键性的问题,提出了奥斯瓦尔德刺杀总统是单独行事,不存在其 他阴谋的结论。这个结论立即遭到了来自各方的种种非议和驳斥。鲁申科本 人在肯尼迪死后所担负的到底是什么使命,现在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
中情局认为,鲁申科不外乎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性是,鲁申科本
人是一个真心实意投奔美国的克格勃人员,然而他的叛逃企图在他付诸行动 之前已被他的克格勃上司察觉,于是克格勃杜撰了奥斯瓦尔德的传奇故事, 又故意让鲁申科叛逃到美国,来蒙骗美国人。第二种可能性是,鲁申科是苏 联的一名反情报间谍,是来欺骗中情局和“沃伦委员会”的,是企图使美国 人不再信任投奔美国的其他苏联人,并且把“沃伦委员会”对奥斯瓦尔德和 克格勃关系的调查引入歧途。
围绕着鲁申科叛逃美国之事在中情局内部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主要负责
审讯鲁申科的苏联科副科长彼得巴格利和反间谍处处长安格尔顿等一批中 情局官员认为,鲁申科在叙述许多事情时,都在编造谎言;实际上,奥斯瓦 尔德当年在苏联时受到了良好的接待,他很可能是在为克格勃效劳。不过, 怀疑克格勃直接插手了暗杀肯尼迪的阴谋也并非可信。鲁申科可能是克格勃 派出的一名间谍,其目的是为克格勃辩护没有参与暗杀行动。直至 15 年以 后,巴格利在国会作证时仍然斩钉截铁地说:“我相信鲁申科是克格勃的间 谍。如果是这样的话,他所叙述的有关奥斯瓦尔德在苏联时的情况都是克格 勃编造出来的??克格勃精心编织出这样的故事,证明他们一定有什么不可 告人的事要隐瞒。”
  反间谍处处长安格尔顿认定鲁申科是两面间谍,并开始逼迫他承认。但 鲁申科不屈不挠。于是,安格尔顿的反间谍处在华盛顿附近的秘密基地上专 为鲁申科造了一座小监狱。他被单独监禁在那里达 3 年半。表面上说,这是
  
为了孤立他以利审讯更有成效。事实上,在监禁的 1277 天中,只有 292 天受 审讯。有时,连续审讯 24 小时,不让他休息。不受审的时候,他日夜受到监 视,禁止看守人员同他谈话。在这些年月里,他同外界没有接触,没有电视、 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报纸。两年多不给他任何读物。他曾做了一个权当日历 用的玩意儿,也被拿走了。鲁申科的胃口正常,但人消瘦了许多。用他的话 说:“我饿,这是最折磨我的。因此我没法不去想食物。我想食物是因为我 老想吃。我只得到很少、很恶劣的食物。”他的牢房没有窗户,只有门上一 个带铁栅栏的小洞。一张铺草垫的铁床,没有枕头、被单,偶尔给一条毛毯 算是唯一的铺盖。到了冬天,鲁申科还是一身单衣。他要牙膏和牙刷被拒绝, 每周只能刮 1 次脸。整个期间,鲁申科曾有 17 次被喂了毒品,分别属于 4 种不同品种,每次 1 种或更多。医生隔些时候就来对他施加心理压力。
从 1964 年 4 月至 1967 年 9 月,鲁申科一直被中情局反间谍处监禁在一
个 8 英尺见方的小牢房里,受到严厉的审间,以查清他究竟是不是传递假情 报的苏联间谍(其实,这也是局里反间谍专家们为了讨好上司所玩弄的一种 把戏)。 1967 年,苏联科对鲁申科的审讯情况写了一份 900 页的报告,正 式宣布鲁申科是苏联的反情报间谍。一年后,又将这份报告缩短到 447 页, 送交赫尔姆斯。中情局的这一结论和 1964 年 9 月“沃伦委员会”呈送约翰逊 的调查报告发生了冲突。左右为难的赫尔姆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从安全室 请来了布鲁斯索利,要他再写一份调查报告。索利是个局外人,从未插手 过鲁申科的案件。他首先解除了对鲁申科的监禁,以友好的态度和鲁申科相 处。经过 9 个月的接触和交谈,索利于 1968 年写出了结论报告,认为鲁申科 提供的情报是真实的。1977 年,第 10 任中情局局长史坦斯菲尔德特纳为 了搞清鲁申科的真相,委托退休的中情局官员约翰L哈特再次进行调查, 其结论与索利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哈特认为,鲁申科提供的情报过去都 被曲解了。鲁申科投奔美国的诚意最后终于被承认,并受聘为中情局的“顾 问”。中情局局长特纳坚持认为鲁申科不是苏联间谍,是真诚投奔美国,而 且他对反间谍处虐待鲁申科的做法相当气愤。但是,巴格利等人依然不服, 他们用种种理由反驳哈特的观点。显而易见,鲁申科案件仍然是中情局里的 一桩悬案。人们认为,只要这个悬案没有真正解开,肯尼迪被刺之迷将永远 是个未知数??
策反与间接证据
  1964 年春季的一天,一名美国官员正在莫斯科参加一次外交会谈。席 间,一位苏联“外交官”走过来闲聊似地说:“到东柏林找杜姆布劳斯基,” 美国人接着又跟他“闲聊”了两句,各自
  回到会谈双方的阵营中去了。看上去,这只不过是一名苏联外交官同一 位美国外交使节的正常交际而已,即使双方有最好的间谍在场,恐怕也难生 疑窦。殊不知这位递送情报的“外交官”正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花费重金收买 多年的情报员。
  翌日大早,这位美国“外交使节”匆匆走进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 6 楼的 情报中心,用密码书写了一份文件,随即拍往西柏林美国中央情报局总站。 其实,这位美国“外交官”压根就不认识杜姆布劳斯基,也从未听说过这个 名字,他只不过是一名以外交官身份从事情报传递的联络员罢了。
  然而,情报传到西柏林后,却引起了巨大反响。希弗雷德杜姆布劳斯 基是何许人也,中情局非常清楚。身材瘦长的杜姆布劳斯基总是戴着一副墨
  
镜,他有许多化名,但是他的真实姓名却从来无人知晓。当时,他是苏联驻 东柏林情报站副站长。杜姆布劳斯基在国内已经遇到麻烦,莫斯科正准备召 他回国,围为有人已经受到制裁,当然,杜姆布劳斯基也在被检举之列,可 是,杜姆布劳斯基并不知道这些。
  中情局在西柏林的情报总站的策反行动组顿时忙得开了锅。总站首脑一 边亲自调兵遣将组织人马,一边周密策划面授机宜。他当即决定,马上把策 反杜姆布劳斯基的队伍组建停当,一当华盛顿指令到达,立即行动。
  此次策反具有双重意义:首先,策反本身的意义重大,杜姆布劳斯基是 克格勃的重要人物,他直接指挥克格勃在西柏林和西德的间谍网,掌握许多 高度机密;另外,他与叛逃美国的鲁申科曾经在一起工作,因此对他进行策 反将有助于对鲁申科一案的判断。如果鲁申科叛逃是真,那么杜姆布劳斯基 肯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克格勃势必要追究,因此他本人的“忠诚”也就 成了问题,作为资深的老特工,杜姆布劳斯基不可能不知道这一切,要么被 清洗,要么到西方;如果杜姆布劳斯基对自己面临的险境无动于衷,那只能 说明鲁申科是克格勃精心安排的一个诱饵??
  策反组由心理学家、体育学家、物理学家和一名退休的大学历史教授组 成。他们正在仔细研究杜姆布劳斯基的履历和嗜好。这位克格勃头子尚未娶 妻,喜好女色,酒量不大,但喜爱社交生活;他挥金如土,到处猎取艺术珍 品和金银玉器,以备回国后继续享用。显然,这位达官贵人已经完全过惯了 豪华奢侈的生活。策反组在对杜姆布劳斯基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以 后,认为他们眼下首先应给这位间谍大师制造一点恐惧心理,使他感到自己 就要被召回莫斯科,这种花天酒地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同时,再给他留下 一线希望:倘若他能与西方合作,供出克格勃派往西方的重要间谍的名字, 可望得到 10 万美元的奖金,身边有一名私人保镖,终生受到保护,还有享受 不尽的荣华富贵。
方案确定以后,问题在于如何才能见到这位克格勃的神秘人物,并在东
西柏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看来,匿名信是个最好的办法。这天夜里,杜姆 布劳斯基返回住处,发现有一封用俄文写的信件插在门缝里。信中说,他在 国内已经遇到麻烦。无论是真是假,这位副站长满腹疑虑,而且内心深处埋 下了恐惧的种子。接着就是第二封信,第三封信,告诉他一件接着一件令人 心惊胆战的消息。
与杜姆布劳斯基见面的时刻终于到了。一封信告诉了他在东柏林见面的
地点,这位苏联克格勃的头面人物届时乖乖地按照预定的暗号,将一张凳子 放到了自己寓所的地板上,表示愿意接受会晤的建议。几天之后,一名美国 游客身背一架照相机,出现在东柏林的街头上。此人不会讲德语,在东柏林 秘密警察眼里,他只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美国哑巴”而已。其实,他就 是中情局中情局精心选派前来与杜姆布劳斯基会晤的策反组历史学教授,他 能讲一口地地道道的俄语。
  “你想要什么?”这位苏联情报头子有点神经质问道。他知道来人是一 名西方特工,他小心询问时也在狡黠地窥视对方的来意。
  “你在莫斯科已经遇到麻烦”,美国佬语调肯定地对他说,并进一步透 露,此消息是最近投奔西方的、他的俄国同行鲁申科(此人曾在杜姆布劳斯 基手下干过)提供的。还说“莫斯科将要谴责你对鲁申科问题的失职;一旦 你应召回国,克格勃就会立即逮捕你,随之而来的是什么,你很清楚??”
  
美国佬用力耸了耸肩 膀,杜姆布劳斯基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美国人从他那张 拉得老长的马脸上已经看出,杜姆布劳斯基上钩了。
  两位谍坛老将第二次会面时,这位俄国佬仍在照常工作,显然他并未接 到奉召回国的命令。倘若真有其事,克格勃的特务们也早该找上门来了。当 然,这位苏联间谍头子也绝不会坐以待毙,他肯定已经同莫斯科的友人取得 了联系,看来还是无风不起浪。俗话说,先下手为强。此时,这位俄国佬不 得不为自己的退路的着想了,出路只有一条——叛逃!
  杜姆布劳斯基下定决心之后,接着考虑的是自己要多少钱。他是知道自 己的身价的,于是他开出了 50 万美元的价码,而且钱要存放在纽约银行;投 奔美国后,必须长期得到人身保护,以免遭到克格勃的暗杀。这就是第二次 会晤时,杜姆布劳斯基向历史学教授提出的所有条件,也是中情局要向东柏 林的苏联克格勃第二号人物付出的全部代价。不久,杜姆布劳斯基经由西柏 林顺利抵达华盛顿,一张克格勃安插在美国的工作人员名单出现在中情局局 长的办公桌上??
  杜姆布劳斯基来到美国后,中情局内部关于鲁申科一案的争论更趋激 烈。后来有人提出疑问:大量的证据表明,鲁申科的真实性无可置疑,而反 间谍处为什么还将他长期关押(而且很少进行审讯)并死不认错呢?他们与 肯尼迪遇刺一案究竟有无联系?
“华盛顿种马”
  肯尼迪对女人的嗜好,在现代美国历任总统中是绝无仅有的。还在他当 参议员时,就被封号为“华盛顿种马”。
肯尼迪当选总统后,他的一个高级助手私下预言:“上届政府专心打高
尔夫球,这届政府将专心玩女人”。总统顾问索伦森也曾意味深长地说:“伴 随肯尼迪政权的将是色情。”
虽然肯尼迪有一个美貌聪慧的妻子杰奎琳,而且共同生活了 10 年,但是
他们二人并无真正的感情。肯尼迪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没有离婚。 肯尼迪的“情人”实在是太多了。在他死后,女秘书、女招待,社会上
的女明星、女演员、女记者以及社会上的一些妇女,都从不同程度上宣称与
这位总统有过“风月性质的交往”。
  就在肯尼迪参加总统就职典礼当天,6 个妖冶的小姐在他周围站成一排 卖弄风骚,肯尼迪挑选了两个,开始了入主白宫的生活。当天晚上,举行了
5 个庆祝舞会,第一会场在伊梅弗拉饭店。经过一番逢场作戏后,肯尼迪离
开杰奎琳和约翰逊副总统夫妇,来到楼上参加第二个舞会,周旋一会儿后, 他便迅速爬上楼梯,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女演员安吉娜幽会,然后,装作散 步的样子回到楼下包厢。
  肯尼迪常常和保镖们一起寻欢作乐,他不但让他们去物色美女,还十分 开通地让他们随心所欲地玩女人。当他要出外休假时,先遣队员们要提前两 周到达预定地点,为总统物色好“数量很多”,能满足消费的漂亮女子。
  对那些不谙春情的新手,肯尼迪是平易近人的,经常为他们开绿灯,随 他们便,自己不过问私事。
  从私生活上讲,肯尼迪处事对人很随意,且能容忍一切人的愿望。因此, 他周围的人对他很满意,没有怨尤之言。
  肯尼迪嗜好游泳,而且喜好与女人游泳,每当有这种活动时,他就为侍 从们放假。如果杰奎琳不在,白宫就是美女们的天下了。这些女人毫不避讳,
  
追逐嬉戏,尽情玩乐,使总统非常开心。 一次,白宫的养狗员想到地下室去,刚打开电梯门,里面却跑出一个赤
         条条的金发女郎,定睛一看,原来是总统的女秘书。她惊慌地问他:“总统 到那里去了?”像这样的事有几次险些让杰奎琳撞上。 但杰奎琳却表现得十分豁达,她经常外出旅行。
  就在肯尼迪畅游“欲海”时,光彩照人的美国性感明星玛丽莲梦露出 现了。她使一切女人都黯然失色。政坛黑马立即醉倒了。
  梦露经常冒充肯尼迪的妹夫皮特罗弗德的秘书出入白宫。罗弗德心领 神会,常常安排梦露与肯尼迪幽会,甚至还让梦露与肯尼迪一道来自己的海 滨别墅住上一段时间。
  肯尼迪的另一个情人是华盛顿的社交界名人、艺术家玛丽迈耶夫人。 直到总统遇刺时,两人还有交往。如果不是一起离奇的悲剧事件,他们的韵 事可能至今无从泄露。
  玛丽与肯尼迪在大学期间就相识。1956 年她与科德迈耶离婚后,搬到 离布莱德利办公室不远的一所画室,从此便与肯尼迪重温旧情。
  玛丽的密友是《华盛顿邮报》副主编詹姆斯特鲁伊特的妻子、雕塑家 安特鲁伊特。显然,玛丽把她与总统的韵事告诉了特鲁伊特夫妇,这才使 詹姆斯有可能在肯尼迪被刺多年后,将这件事公开,引起轰动。
肯尼迪第一次与玛丽上床是在 1961 年 12 月,即他当选总统一年之后。
到了 1962 年春,他们的关系已经相当稳固。每当杰奎琳出门,玛丽就到白宫 去。她在日记写道,有一次,她带了 6 支大麻烟卷去和总统幽会,两人一共 抽了 3 支,直到肯尼迪停下来说:“别再玩了,说不定苏联人已经采取什么 行动了。”
与肯尼迪的朋友和崇拜者一样,她对 1963 年 11 月 23 日总统之死感到悲
痛和震惊。她却不知道自己在一年之后也惨遭厄运。
  1964 年 8 月 13 日,她正在运河故道散步,突然遭到枪击,她的头部和 胸部各中一弹。警察未能查明凶手作案动机,却拘捕了一个叫雷蒙德克伦 普的 25 岁的工人。
据目击者说,他曾与玛丽撕打。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经过审讯后,只
得将他释放。凶器也未发现。 后来,布莱德利的一个亲戚在电话里告诉他说,玛丽有一本日记,她生
前曾想把它烧掉。这使玛丽之死更加神秘化、复杂化了。
  几个月后,布菜德利夫妇拿到了那本日记。据说其中多处提到玛丽自己 与肯尼迪的交往,从而使人们确信他们之间存在一段浪漫史。
  布莱德利夫妇把这本有犯罪牵连的日记交给了他们的朋友、中情局反间 谍处处长安格尔顿。后来,安格尔顿“谨慎处理”了这本日记,也可能像詹 姆斯所说的那样,在中情局总部毁掉了。
  1975 年,众议院情报活动委员会对肯尼迪遇刺案进行了第 4 次调查,结 果又发现了一个女人,她就是朱迪丝坎贝尔。
  坎贝尔与芝加哥黑手党头子吉安卡纳和罗塞利关系密切。1960 年 2 月, 她的情人、歌唱家弗兰克辛那特把她介绍给肯尼迪。于是,他们立即开始 了幽会。幽会的地点遍及全国,包括华盛顿、洛杉矶、芝加哥、帕尔姆海滨?? 这位相貌酷似杰奎琳的黑发美女在后来出版的自传《我的故事》中说, 肯尼迪向她讲述了自己的婚姻危机,而他的政治雄心使他不得不与杰奎琳同
  
床异梦。坎贝尔与肯尼迪在白宫共进午餐并做爱至少有 20 多次。他们浪漫史 的高峰是 1961 年夏,到了 1962 年春,关系即告结束。
  她说,有一次肯尼迪向她提出邀请另外一个女人三人同居一室的建议, 被她愤怒地拒绝了。她还说,肯尼迪对好莱坞的闲言碎语很感兴趣,喜欢听 她讲述谁跟谁一块上床的桃色新闻。
  坎贝尔与肯尼迪通过许多次电话。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当时正与司法部 长罗伯特肯尼迪协同进行反恐怖活动。他把坎贝尔同吉安卡纳的关系通知 了总统,并私下警告总统,同她继续私通最终会损害他的政治生涯。
胡佛还指出,在 1961 年到 1962 年约 54 个星期里,他们二人互通电话达
70 多次,其中坎贝尔给白宫的电话是从吉安卡纳家中打来的(后来她否认这 一事实)。胡佛曾利用这件事向总统施加压力,以便允许他的手下对黑人民 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进行调查、骚扰和窃听电话等活动。
  胡佛对总统隐私的揭露和警告可能是使肯尼迪结束与坎贝尔私通的原 因,尽管后者对此持有异议。
  
二十五、肯尼迪遇刺真相
1994 年,在美国悬置了 27 年的肯尼 迪总统遇刺谜团终于真相大白,昭揭于世。由于这一案件相当曲折,必
须先从来龙去脉说起??
来历交易
  约翰肯尼迪总统的父亲乔肯尼迪是个爱尔兰移民,靠贩卖私酒起家, 发了一笔横财。在纽约和芝加哥黑社会的帮助下,老肯尼迪的萨姆塞特公司 搞到了 3 种最赚钱的私酒在国家的进口经销权。这个买卖一直做到 30 年代。 此外在 20 年代,老肯尼迪还钻入好来坞影界搞了不少牵线的幕后交易,从中 赚了大钱。
  1929 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前夕,老肯尼迪和一些工业资本家像大众汽 车公司达瑞特和洛克菲勒等都知道市场将要面临的大崩溃,他们在市场崩溃 之前利用市场短缺赚了上百万的美金。用知情者的话说,“经济危机就是他 们一手制造的”。
  30 年代,老肯尼迪利用他在东海岸地区发展基金争取捐资活动的影响, 进而为自己在美国政府中谋得了国家安全与进口贸易委员会主席的职位。4 年后,也就是 1938 年,地区发展基金会给了他“肥得流油、让人眼红”的驻 英国大使的职位,用以换取相应的一大笔钱。
与其他黑道人物不同的是,老肯尼迪一心要让儿子们在美国政界飞黄腾
达,他不仅要钱,还梦想着要权要势,要整个美国。在老肯尼迪的扶持下, 约翰肯尼迪和罗伯特肯尼迪兄弟俩在 50 年代中期已经当上并连任美国参 议员,正在准备向白宫冲刺。
而就在这时,老肯尼迪与他的顾问、黑社会头面人物弗兰克卡斯特罗
吵翻了。于是弗兰克联系了美国各黑帮组织,准备签署一个针对老肯尼迪的 条约,以搞垮肯尼迪家族势力。如果此事得逞,老肯尼迪的儿女升官图必毁 无疑。为此,老肯尼迪求助于美国黑社会老大,奥菲特(芝加哥黑社会集团) 总头目莫尼出面消弭。
山姆莫尼吉安卡纳(1908.5. 24~1975.6. 19),原是意大利西
西里的移民(西西里岛是世界著名的黑手党发源地),青少年时代混迹于街 头无赖之中,后来加入臭名昭著的黑社会“42 号”帮派。在几十年经营中, 他通过谋杀、暴力、抢劫、色情等阴谋手段控制了整个芝加哥,直至全美国, 并将业务扩展到古巴、墨西哥、欧洲和亚洲。 1953 年,在哈瓦那召开了黑 社会各犯罪辛迪加老板大会。会上,美国全国 36 个最大犯罪团伙首领公推莫 尼为总首领。他的势力渗透到美国的各个行业之中,直接控制着大部分赌博 业、色情业、建筑业、运输业,以及毒品、宝石、军火走私等等。每年进项
达 10 亿美元。
  1956 年 3 月,老肯尼迪风尘仆仆来到芝加哥东方大使饭店会见莫尼,请 求他制止并赶走弗兰克。莫尼指出,老肯尼迪过去靠弗兰克赚了不少的钱, 可是他过河拆桥,现在拒绝为弗兰克的一些非法资产做掩护,欠了弗兰克很 大一笔人情,违反了黑社会的规矩。老肯尼迪说:“我现在负担不起我们的 交情,我的儿子现在也负担不起我们的交情。”
  “这是侮辱!”莫尼怒吼道,“你他妈的怎么想的?啊???你知道他 打算怎么报复你吗?”
  
“这我知道,他有一个条约反对我。” “那么,你怎么会认为我能为这件事做点什么???你想怎么样?” “你知道,我的儿子约翰肯尼迪在政界正在不断地提升??我希望有
一天他能成为总统。现在,我不能让他受到威胁,是吧?” 莫尼转过身来:“那么你想让我干些什么呢?” “和弗兰克谈谈??让他明白。如果你不让这个条约停止的话,我就是
一个有瑕疵的人了。但是,只要我活着,我就能帮助我的儿子走进白宫。在 里面有个咱们的人,这难道不是我们全都向往的吗?”
  莫尼又转向窗外,背对着老肯尼迪:“假如我和弗兰克谈判??我没有 看到这对芝加哥有什么好处??你对我们的帮助没有任何许诺。”
  “我能回报,我会的。你现在帮助我,山姆,我将来会留心芝加哥?? 而你??可以坐在他妈的白宫的办公室里,如果你想要的话。你会得到从总 统那里得到的信息。但是,我只需要时间。”他焦虑地说,“我被逼无奈, 我想如果有这个条约,如果我儿子被搞成这种背景,他可能竞选不会成功, 现在你明白了我为什么要你去和弗兰克谈判了吧?”
  莫尼转过身体,望着他的眼睛:“让我看看我能做些什么,但是当你儿 子被选上的时候,你要实践你的诺言??那天是——”
老肯尼迪插话说:“那天也是你山姆莫尼吉安卡纳当选的一天。他
将是你的人,我发誓。我儿子??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会知道他欠你他父 亲的生命。他不会拒绝你的。你放心,我的诺言会实践的。”
当天晚上,莫尼给纽约挂了长途电话,那个反对老肯尼迪的条约被取消
了。
老搭档
  这里,需要将莫尼与中情局的老关系做一介绍,以揭下文。早在 50 年代 初,莫尼的奥菲特组织就和中情局有了来往。莫尼曾经帮助芝加哥的联邦警 察局将中情局的鲍勃马赫推上领导层,使他从泰斯手里夺过了领导权,从 而成为奥菲特的内线人物,并一直为它工作了多年。在中东、危地马拉和亚 洲,只要奥菲特组织需要,中情局都会提供帮助,为奥菲特组织的非法活动 提供保护。作为替黑社会服务的回报,中情局每年从哈瓦那运往美国本土的 贩毒利润中提取 100 万美元的好处费。中情局在其他方面也依照这个惯例, 一般从奥菲特的利润中提取 10%,“以供他们见不得人的一些挥霍”,这些 钱款大都存在瑞士银行、意大利银行和巴拿马银行,而且帐号秘密在相当长 的一段时间里一直相安无事。这种相互利用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无孔不入的黑 势力。
  50 年代后期,随着古巴国内暴乱骚动的逐步升级,美国政府想派兵支持 古巴的政变者推翻巴蒂斯塔的统治,以便使将来的新执政者对美国的利益提 供保护。中情局转而寻求奥菲特组织的帮助。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他们在 哈瓦那有几百万美元的投资,这些利益正受到古巴动乱的影响。
  奥菲特总首领莫尼同意与中情局合作。他派遣麦卡维利去充当哈瓦那首 领罗费肯特的助手(此人过去是中情局泰斯手下的得力干将之一,他曾经和 奥菲特的人一起从事军火买卖和贩毒生意),以便保证合作的顺利实施。合 作的内容是:中情局从奥菲特手里购买军火(钱款出自奥菲特其他项目利润 中为中情局提取的好处费。因为在中情局的正当开支中没有这笔预算,无法 既支持巴蒂斯塔政府,暗地里又支持反政府组织),为古巴反政府组织(其
  
中包括卡斯特罗的组织)提供武器。奥菲特负责联系和购买军火,然后把它 们存放在中情局的仓库里,最后通过海运或空运到达古巴。中情局只负责接 受船只和飞机的运货。奥菲特组织的公司与政府有关部门(即中央情报局) 签订合同,把船只和飞机出租给它。麦卡维利负责与中情局联系并把枪支送 往洛杉矶;罗费肯特的另一个手下将和中情局的一些人把武器送给反政府组 织。
  整个行动进行得很顺利,巴蒂斯塔政府最终被卡斯特罗的由 72 人起家的 游击队推翻了。为了庆祝他的胜利,美国迈阿密市长还带着乐队和身着军服 的少女亲赴哈瓦那。
  莫尼与中情局还有其他交易。通过奥菲特与梵蒂冈的关系以及隐密的银 行交易,莫尼帮助中情局将非法所得的数百万美元汇入梵蒂冈顾问辛多纳的 “基金库”(用于收买政府官员、从事隐蔽行动等),作为交换,中情局向 梵蒂冈提供了丰厚的施舍??此外,莫尼还在中情局的世界性走私和洗钱的 冒险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资助成功
  1959 年是美国的总统大选年。老肯尼迪知道,如果没有强大的黑社会予 以支持和协助,要想使他儿子约翰肯尼迪克服障碍,获得总统提名是根本 不可能的。于是他再一次通过电话求助莫尼,这个能把整个国家的黑社会的 势力全部带过来为他儿子夺取总统宝座而效劳的人。
老肯尼迪告诉莫尼,“联合起来,咱们将势不可挡。”莫尼得出了自己
的结论,那就是操纵总统比当总统有意思。莫尼决定,全力以赴支持约翰肯 尼迪竞选美国总统。当然,这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莫尼绝不会白白付出代 价的。现在,老肯尼迪已把自己的生命归功于莫尼,但是那远远不够,莫尼 要的是他的灵魂,以及他儿子的灵魂。
莫尼并不相信肯尼迪这个老头,为了保证他们的忠心,为了保证他们偿
还债务,莫尼命令好来坞的总管弗兰克辛纳特拉以及另一个黑帮头子默雷 “为约翰肯尼迪提供骚娘们来实现这个计划。”辛纳特拉是莫尼最信赖的 帮手,同时又是肯尼迪家族的好友,特别是约翰肯尼迪的玩友。按照莫尼 的指令,辛纳特拉已为肯尼迪准备好了所需要的骚女人,而且还有更多的女 人在排着队等候前往??
在莫尼的眼里,老肯尼迪的儿子继承了他们的父辈对于女人肉体的强烈
爱好,这并不是什么秘密。老肯尼迪经常出入卡尔纳瓦,打牌赌博,享受风 骚女人。50 年代初期,约翰肯尼迪就已步其父的后尘,在卡尔纳瓦找了一 个僻静的小别墅,在里面尽情淫乐。莫尼本人曾多次参加肯尼迪们在卡尔纳 瓦的“聚会”。聚会中,这些男人“或与两个有时更多的卖笑女子一起淫乱。 在澡堂里、在过道中、在阁楼上、在地板上,但是从来不在床上。”莫尼自 己先后与几百个漂亮的影星和名模“享受肉体的欢乐”,而肯尼迪父子们也 不逊色,他们玩过的女人至少有 100 个以上。
  莫尼快活地告诉别人,肯尼迪家族的人“喜欢那种秘密的、不正当的刺 激和激动,”而且“越不正当就越好”。莫尼相信,只要有合适的女人,他 就能把约翰肯尼迪掌握在自己手中。
  莫尼为了掌握肯尼迪家族的肮脏秘密,特地将卡尔瓦纳买下,所有地点 都用窃听线路连接起来。“我要给这个全美闻名的家族准备好足够多的烂泥, 在需要的时候抹在他们的脸上。”
  
  1959 年秋,老肯尼迪与莫尼就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等事宜在芝加哥东方 使者酒店举行了 3 次秘密会谈,最后确定了相互间的协议,当时约翰肯尼 迪也在场。由老肯尼迪和莫尼拿出初步方案,然后约翰肯尼迪与莫尼进行 最后敲定。
  在会谈中,莫尼提到了他与中情局的合作关系,约翰肯尼迪对此惊诧 不已,一直牢记在心??
  会后,莫尼得意忘形,他狞笑着对自己的弟弟说:“我已经从约翰肯 尼迪和他下流的老爹身上弄到了不少烂泥,足以毁掉 10 个政治家的前途。我 这里有他们大量的照片、录音磁带、胶卷,都安放在保险柜里。美国公众一 定很高兴看到他们的总统被 3 个女人弄得舒舒服服。哼!我如果需要打出一 张王牌,钥匙就在这里!”
  1960 年 1 月,在肯定自己收集的烂泥已经足够迫使肯尼迪家族遵守双方 订立的契约之后,莫尼指示辛纳特拉开始行动,支持约翰肯尼迪当选总统。 辛纳特拉动员了他在影视界的所有力量,让好来坞的一大批明星出面支 持约翰肯尼迪竞选,他们都与莫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由辛纳特 拉出面,邀请约翰肯尼迪参加在好多个明星家里举行的支持他竞选的豪华 聚会。作为压轴戏,辛纳特拉邀请肯尼迪参加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由他的朋
友和支持者举行的集会。
  在拉斯维加斯,肯尼迪被作为皇室成员接待。屋子里的一切,从卧室到 洗漱室都是那样富丽堂皇,极尽奢华。慢慢地,约翰肯尼迪越来越深地卷 入莫尼的世界。“莫尼不一定参加明星们的每一次晚会,但是他的影响却从 每一个起居室、旅馆、舞会、闺房的的每一个角落里显示出来”,一切都由 莫尼那双看不见的手安排好了。
莫尼坚持要辛纳特拉再找一些合适的姑娘,并建议他再邀请约翰肯尼
迪到拉斯维加斯的桑迪来,然后把这些“诱饵”介绍给未来的总统(莫尼称 这些女人为诱饵)。
1960 年 2 月 7 日,在拉斯维加斯的桑迪,辛纳特拉把他的又一个漂亮的
棕色美女朱迪坎贝尔介绍给约翰肯尼迪。在莫尼看来,朱迪与其他的骚 女人有所不同,对约翰肯尼迪更有魅力。
3 月,约翰肯尼迪与朱迪坎贝尔正式同床,并经常从他的政治竞选
中抽出时间来与她幽会。莫尼得知这个消息欣喜若狂。他就是要在约翰肯 尼迪身边安置一个“正式的”姘头,这样才有利于控制肯尼迪。约翰肯尼 迪频频换女人曾使莫尼大伤脑筋,因为这容易使约翰肯尼迪失控。
  竞选活动开始了。其间,莫尼与老肯尼迪和约翰肯尼迪在纽约、芝加 哥和卡尔纳瓦多次会面磋商。约翰肯尼迪对美国的几个州有点担心,其中 最担心的是西弗吉尼亚。莫尼通过他在卡尔纳瓦的代理人史基利告诉老肯尼 迪,他可以负责解决西弗吉尼亚的选票,但有一个条件,就是约翰肯尼迪 当上总统后,要让阿多尼斯回国。因为东部的黑帮伙计们希望阿多尼斯回来。 “让一个被放逐的匪徒重新回到这个国家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老肯 尼迪和约翰肯尼迪说,他们需要考虑一下。
  莫尼还向肯尼迪父子说明,目前卡车司机协会不会公开出来支持约翰肯 尼迪,否则会使麦卡锡委员会对豪夫及其手下产生怀疑。“但是在这之后就 好办了,不会出问题的。”莫尼从协会中提取 200 万美元支持约翰肯尼迪 的竞选活动,条件是要约翰肯尼迪指令罗伯特肯尼迪不管卡车司机协会
  
的事。约翰肯尼迪同意了。 整个肯尼迪家族都出动了,为约翰肯尼迪在西弗吉尼亚州拉选票。然
而,真正能得到选票的地方是在那些大型场面、摄像机镜头之外。莫尼派史 基利带着满满一箱子钞票赶赴西弗吉尼亚州,这是他再次追加的 50 万美 元??
  7 月,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肯尼迪击败汉弗莱,获得民主党 总统候选人提名。会前,莫尼与老肯尼迪讨论了约翰肯尼迪竞选伙伴的人 选。莫尼代表黑帮势力向老肯尼迪推荐一个叫林登约翰逊的得克萨斯州参 议员作为约翰肯尼迪的竞选伙伴。尽管老肯尼迪并不喜欢约翰逊,“但是 我们需要约翰逊留在白宫,”这样,“我们可以操纵整个他妈的国家了”。 老肯尼迪同意了。“因为他欠约翰逊不少情:作为给老肯尼迪的一个恩惠, 约翰逊让约翰肯尼迪进入了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它奠定了约翰肯尼迪政 治生涯的基础。”于是,老肯尼迪说服了他的儿子选择约翰逊作为他的副总 统竞选伙伴。这一决定使肯尼迪的支持者,包括罗伯特肯尼迪对此责骂不 已。
  虽然肯尼迪得到了奥菲特全力的支持,但奥菲特仍然是“两面下注”, 他们绝不在一家身上押赌注。莫尼和另一个黑手党头子马塞罗给了共和党总 统竞选人尼克松 100 万美元。同时,给林登约翰逊也是 100 万美元。但是 都比不上给约翰肯尼迪的数目。奥菲特光是为约翰肯尼迪初选时的选票 就花费了 800 万美元。
奥菲特组织与尼克松一直相处得很好,莫尼在华盛顿还与他多次会面。
当时尼克松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中担任副总统,并以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的身份 与肯尼迪竞争。尼克松在政府中帮过奥菲特的忙:给了莫尼一些高速公路修 建合同。在此之前的 1947 年,由于他的出面,使莫尼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黑 帮头子罗比免于在议会面前受到质询(当然,“奥菲特也帮了他和他的中央 情报局的一些伙计的忙”)??正因为尼克松与奥菲特的关系不错而且源远 流长,相互间比较了解和信任,因此曾有人主张在总统竞选中支持尼克松。 但莫尼认为,当初尼克松竞选参议员时,奥菲特在加利福尼亚州已经帮了他 的忙,而且,现在也为他竞选总统下了注,因此不欠他的人情。特别是,老 肯尼迪已经许过大愿,这才是最重要的。虽然支持尼克松是“一条安全的路 子,但安全的路子不能通向我想到达的地方”,对于莫尼来说,支持尼克松 得到的是“牛奶”,而支持肯尼迪得到的是“整个奶牛”。“究竟是要牛奶 还是要奶牛?我呀,我要的是整个奶牛!”莫尼斩钉截铁说。
  1960 年 11 月 8 日,一场势均力敌的竞选在全美国展开了。为此,莫尼 让辛纳特拉任职于竞选办公室,每隔半小时收到一些竞选报告,通知幕后坐 镇的莫尼。前一阶段,均表明肯尼迪领先,但到了午夜,形势发生了逆转, NBC 电台新闻发言人预言尼克松将取得胜利??在一阵匆忙中,约翰肯尼迪从 哈依尼斯机场给芝加哥黑帮头子达利打电话,火速求援。达利找到了莫尼, 于是莫尼向其余尚未公布投票结果的地区的黑帮首领们发出紧急行动的命 令,要他们竭尽全力扭转败局。莫尼的手下人马以约翰肯尼迪的名义动员 起来了,把所有能想到、能运用的阴谋手段全部施展出来。莫尼急红了眼, 他豁出去了,简直把老命都搭上了!
  为了保证选票,奥菲特组织成员四处招揽民众,从一个选区到另一个选 区,从一个投票处到另一个投票处,以至于他们投了大量超额的选票。站在
  
投票箱前,他们很清楚,所有的选票都将归于肯尼迪。偶尔有一些不明底细 的市民宣称,他们不需要这样的暴政,于是便遭到莫尼手下恶棍们的毒打, 一些人的胳膊和腿骨被折断,以至于投票站被迫关闭??
  在不少地方的选区(例如芝加哥),选票是故意伪造出来的。在尼克松 的根据地伊利诺斯州,他只赢了 4500 张选票。在官方要求重新统计的时候, 却没有人去复查,同时,奥菲特组织向尼克松施加了压力??尼克松本人承 认失败了。
  就这样,约翰肯尼迪仅以不到 10%的优势击败了尼克松。莫尼后来承 认,光凭他个人根本无法取得成功,黑手党所有成员都发挥了重要的和不可 替代的作用,正是集体的力量,才勉强将约翰肯尼迪推上总统室座。如果 没有奥菲特全力以赴的支持,肯尼迪家族即使累吐血也断不会入主白宫。
  作为约翰肯尼迪的最大支持者,莫尼同意辛纳特拉去华盛顿筹备总统 就职庆典,这将是美国历史上最盛大的庆典??
古巴问题
  就在肯尼迪正式上台之时,莫尼利用白宫的新关系,开始着手扩大他的 黑社会圈子,接触各种独裁者、总统和皇帝。他们来自各个国家,如海地, 多米尼加、伊朗、黎巴嫩、意大利、法兰西、尼加拉瓜、危地马拉、菲律宾 和老挝。
8 月份,莫尼与中情局的朋友们商定共同打击古巴的卡斯特罗、多米尼
加的特鲁希略和“刚果的黑鬼”卢蒙巴。 莫尼曾经告诉他的弟弟:“无论如何要给卡斯特罗以重大打击,至少奥
菲特帮要这样做。肯尼迪一上台,卡斯特罗就会受到打击??美国所有的人
都必须资助我。” 莫尼回忆说:“我们帮助中央情报局将武器运给卡斯特罗,原指望那家
伙会补偿我们,在生意上给我们便利。但是卡斯特罗忘恩负义??如果曾经
存在过一个杂种的话,他就是一个他妈的双倍的杂种!” 莫尼继续谈到,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是最早策划除掉卡斯特罗的人
之一,他挑选了比斯尔和爱德华兹来实施这一计划;为了取得奥菲特的帮助,
他们拜访了马休。“马休经常与联邦调查局打交道,他为我们的‘卡车司机’
(协会)律师朋友威廉姆斯做事,和巴尼斯特一样是我们的大使,他现在已 去新奥尔良警察局工作,与中情局一起处理古巴流亡者的问题。马休和巴尼 斯特一直为中情局工作,他们是好人,倒霉的好人。他们使我赚了很多的钱。” 莫尼与马休第一次见面后,就让他的助手约翰罗塞利往来于马休和中 情局之间。同时,莫尼将鲁比调回去,让他给弗罗里达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 古巴流亡人员提供军火和装备,此前,莫尼的手下弗兰克已派人与中情局的
哈维一起行动了。
  11 月,罗伯特肯尼迪被任命为司法部长。这个消息使莫尼十分失望和 愤怒,他大骂约翰肯尼迪是个混帐。此时,莫尼主要依靠辛纳特拉和汉弗 莱与约翰肯尼迪联系。为了施加压力,莫尼指令罗塞利密切注意西方国家 对肯尼迪的关心,同时让他在哈瓦那赌场的老板麦克维尔到卡尔瓦纳去,加 强监视肯尼迪家族经常出没的娱乐场所。
  1961 年初,莫尼先后两次派人去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面见肯尼迪,想弄清 底细:任命罗伯待肯尼迪为司法部长是用意何在?奥菲待的利益如何得到 保护?后来,莫尼亲自去白宫会见肯尼迪,然而,会谈的结果丝毫没有打消
  
他的疑虑。 莫尼认为,老肯尼迪把罗伯特肯尼迪安置在司法部的用意,只有两种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