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恩道尔《粮食危机》

_9 恩道尔(美)
金投入到支持转基因的过程中。
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撤销管制政策对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个十分重大的影
响就是,原来由相对独立的政府机构做出的有关安全 与风险的决定,现在逐渐转到
私营企业的手中,而这些企业看到了通过发掘生物技术日益增长的潜力可以获得可
观的利润。洛克菲 勒的策划者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吸引大型公司加入到他们的基因
工程新实验中。
绘制水稻基因组图谱
1984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决定启动绘制水稻基因组图谱的综合性计划。那时,
没有实验证据可以证明这项决定的合理性。
据说按当时的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将会有几十亿张嘴嗷嗷待哺,他们公开宣布
他们在研究中已付出巨大的努力试图解决今后几十年 的世界饥饿问题。他们通过新
建立的“ 国际水稻生物科技项目”把研究经费投入到世界顶级的研究实验室中。在以
后的17年里,基 金会花费了1 05亿美元在世界范围内开发和推广转基因水稻。到
1989年,基金会每年又在“培训与能力建设”项目上追加了5400 万美元,在后来的10
年中累计达到5 4亿美元,以传播转基因水稻的最新进展。基因革命的种子正在被
精心播撒。
“金水稻”与用心险恶的谎言
开发一种转基因水稻新品种的决定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它在科学和政治权势集
团的支持者们的公关大手笔。
基金会最初资助了工业化国家的46个科学实验室,到1987年,他们每年投资500
万美元用于水稻基因项目,绘制水稻基因图谱。苏 黎世的瑞士联邦技术研究所和德
国弗赖堡大学的应用生物科学中心都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对象。
资助资金也用于培训国际科学家网络,让科学家们掌握洛克菲勒基金会关于植
物基因工程的作用与人类未来的世界观。基金会还在 全球范围内资助培养了数百名
研究生和博士生,以便为日后转基因生物的商业应用奠定科学基础。
他们在这些精英中建立一种兄弟般的情谊,据一些参与者说,他们培养起了强
烈的归属感。洛克菲勒资助的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 的五位顶级科学研究人员都是
洛克菲勒由资助的博士。国际水稻研究所负责科研的副所长说:“如果没有洛克菲勒
基金会的资助, 我们几乎不可能获得如此巨大的能力。”
洛克菲勒的国际水稻生物技术项目开始不久,他们就决定集中力量研究一种水
稻新品种,据称这个新品种能够解决发展中国家营养 不良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这
堪称是绝妙的宣传。它让公众认为,基因科学家们正在为解决世界饥饿和营养不良
问题而辛勤耕耘。 然而,这是一个蓄谋已久的骗局。
洛克菲勒的基因革命选择从水稻开始是经过精心谋划的。正如一个研究人员指
出的,水稻是24多亿人口的主食。处于不同地理环境 的农民驯化和发展水稻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12000多年前,使其能在不同的环境生长,而且品种繁多。
对于大多数亚洲国家来说,水稻是粮食安全的同义词。世界上90%以上的水稻产
自亚洲,主要是中国和印度,80%的亚洲人靠水稻来 获取每天的热量。水稻也是非
洲西部、加勒比海地区和拉丁美洲热带地区的主食。稻农在完全没有生物技术帮助
的情况下已经开发 了许多能够抗旱、抗虫灾和适宜各种气候生长的水稻品种。他们
开发出了超过1 4万种的水稻品种,这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是难以置 信的。
----------------------- Page 75-----------------------
早在1984年国际水稻生物技术项目启动之前,洛克菲勒基金会就已经盯上了水
稻,这个亚洲的饭碗。洛克菲勒基金会绿色革命的首 要目标之一就是亚洲的水稻生
产。30多年来的绿色革命进程大大破坏了水稻的多样性,他们利用所谓的“高产品种”
把亚洲农民卷 入世界贸易体系和化肥、高产种子、杀虫剂、机械化、灌溉、信贷和
营销体制的全球市场旋涡之中,这一切都是西方农业综合企业 策划的。
早期水稻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建于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
所。该研究所拥有一个保存了世界上五分之一水稻品种 的基因库,由此看来,它成
为洛克菲勒基金会扩散新的水稻基因革命的主要工具丝毫不足为奇。他们把世界上
现存的每一个重要的 水稻品种都储存在基因库中。
绿色革命的支持者曾经利用国际水稻研究所来收集和控制亚洲水稻品种的不可
替代的种子宝藏,他们正是打着“保护” 的旗号干这 些勾当的。
1960年在亚洲绿色革命期间,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创立了“ 国际农业研
究咨询小组”,自此以后国际水稻研究所一直处于 这个组织的保护之下。这个组织
同时控制了战前伊拉克的种子库。这个组织按照总部设在华盛顿的世界银行的旨意
行事,同时也受 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
世界银行以这种方式按照华盛顿政策设定的政治议程掌控着亚洲的水稻种子
库。超过四分之三的美国水稻基因构成或种质都来源于 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种子库。
这些水稻种子又被美国政府用来向亚洲国家施压,要求这些国家撤销对进口美国大
米的“不公平的贸易 壁垒” 。
国际水稻研究所后来成了先正达、孟山都等国际农业综合企业巨头非法从该水
稻研究所的种子库提取种子的工具,而这些种子最初 是受亚洲当地农民委托管理
的。
种子一旦在孟山都等大型生物科技公司的实验室中经过转基因处理,就获得了
专利,成为它们独占的知识产权。1994年关贸总协定 乌拉圭回合谈判建立了世界贸
易组织,该组织通过了一个极端的新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第一次允许跨 国公司对植物和其他生命形式申请专利保护。
1993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一致同意对盗窃发展中国家种子资源的行
为加以控制。然而,华盛顿对公约的原始文本做了一 点细微的修改。它要求所有由
国际农业研究咨询小组系统(包括国际水稻研究所在内)拥有的基因资源不受这个
规定的限制。这涉 及50多万种种子,或者说该基因库拥有的40%的世界稀有的粮食
作物的种质。也就是说,农业综合企业仍然可以自由使用这些种子 ,并对其注册专
利。
洛克菲勒集团利用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资源作为其核心资源,在20世纪90年代初
集中精力对国际水稻生物科技项目富含维生素A的水 稻品种进行研究。他们的资金
资助了该领域的许多研究,其中包括苏黎世的瑞士联邦技术研究所。
基金会对外宣称缺乏维生素A是发展中国家的新生儿失明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联
合国统计数据表明世界约有1 4亿儿童在某种程度 上缺乏维生素A,其中大约有25
万至50万致盲。这种诉诸人类情感的做法促使人们相信,接受有争议的新型转基因
植物和农作物将 惠及全人类。金水稻(Golden Rice)成为一个标志、一面旗帜,
代表了基因工程的光明前景,而这个光明前景是建立在用心险恶 的谎言和蓄谋已久
的欺骗基础上的。
----------------------- Page 76-----------------------
转基因水稻的引进首次为直接控制水稻种子——24亿人民的主要口粮——打开
了大门。在基因革命之前,水稻曾为跨国农业综合种 子公司所忽视。部分原因是水
稻产区的农民收入很低,另一方面是因为水稻极难进行杂交。由农民保存的水稻种
子占到了亚洲水稻 种子的80%以上。
洛克菲勒基金会及其农业综合企业同伙们在利用转基因水稻种子占领巨大的水
稻市场的过程中可谓不遗余力,它们不给变化莫测的 自由市场留下任何空间。1991
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创立了一个新组织——“ 国际农业生物技
术应用获取服务组 织”,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墨西哥绿色革命的领头人、“ 国际玉米
小麦改良中心”主任克里夫·詹姆斯负责。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成立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获取服务组织的目的在于“通过
增加粮食生产力和收入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为那 些资源匮乏的农民)减轻贫困做
出贡献,并在更为安全的国际环境下促进可持续的农业发展。”这些话唯一的软肋在
于根据他们的 框架,这些艰巨的任务必须而且只有通过应用生物技术才能完成。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获取服务组织只不过是他们在瞄准的发展中国家中扩散
转基因植物的又一个平台。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获取服务组织早在洛克菲勒基金会还没有弄清楚金水稻
项目的发展是否可行的时候,就已经创立并运作了将 近10年。从一开始,他们就图
谋在发展中国家扩散基因植物。
但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并不是唯一支持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获取服务组织的机
构。孟山都、先正达旗下的诺华、安万特农作物科学 公司下属的艾格福公司和美国
国际开发署都对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获取服务组织给予了经济支持。他们的目标
是在工业化国家( 特别是美国)的农业综合生物科技巨头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
全球伙伴关系” 。为了建立这种全球伙伴关系,国际农业生物技术 应用获取服务组
织设立了关于组织培养、诊断学或基因工程的技术转移项目。
有意思的是,当亨利·基辛格在1974年的战略文件《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
号》中为美国政府的人口削减政策炮制了一份包含 13个“重点”发展中国家的名单
时,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获取服务组织也开列了一张重点引进基因工程植物和农
作物的国家名单 。这个名单包括12个国家,分别为亚洲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菲律宾、泰国、越南,非洲的肯尼亚、埃及、津巴布韦,拉丁美 洲的阿根廷、巴西、
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获取服务组织的重点
国家中有一半和基辛格17年 前的地缘政治目标相重合。的确,美国的地缘政治在相
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保持不变。
到2000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瑞士联邦技术研究所宣布,他们利用细菌中的一
个基因从水仙花中成功提取了两个基因,并把它们植 入水稻DNA中,以生产他们所
谓的富含维生素A水稻或富含β胡萝卜素水稻。
由于在体内生成维生素A的β胡萝卜素(或者前维生素A)的颜色与水稻相同,
都是金灿灿的,所以这种水稻被称为“金水稻” 。这 真是一个营销杰作,它迎合了人
们希望得到金子的心理。现在,从表面上看这既可解决温饱,又能为孩子们补充维
生素A。
----------------------- Page 77-----------------------
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孩子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通过其他途径摄取维生素A。
问题不在于缺乏含有维生素A的自然食物,而是在于 没有合适的途径从其他自然资
源中摄取维生素A。
印度的生物多样性倡导人范达娜·席瓦博士对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金水稻宣传推
广持严厉的批判态度,她指出:“利用转基因水稻生 产维生素A的第一个弊端是它掩
盖了维生素A的其他替代来源”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佩尔·品斯特鲁普-安德森说过,
富维生素A水 稻对亚洲贫困人民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不能为如此众多的营养不良
的人提供所需的药物。”
席瓦指出:“有很多方法可以代替药物为人们提供维生素A。动物的肝脏、蛋黄、
鸡肉、猪肉、牛奶和黄油都富含维生素A。β胡萝 卜素能够产生维生素A,它通过绿
叶蔬菜如菠菜及胡萝卜、南瓜、芒果等提供给人类……”
虽然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新闻通稿中没有提到,但是科学家们都明白大量摄入
维生素A会导致维生素过多症或者叫做维生素A中毒, 它会导致婴儿永久性的大脑损
伤及其他有害影响。
此外,如果只通过食用大米来摄取维生素A,那么每个人所需要食用的大米的数
量巨大无比,没有人有这么大的肚皮。有人曾预测 一个亚洲人平均每天需要吃掉9
公斤大米才能满足人类正常的维生素A最低摄入量。一个亚洲人一般一日三餐食用
300克大米,只能 提供8%的需要量。
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高登·康威曾在一篇新闻通稿中怯生生地回应这些批评与
质疑:“首先要声明我们并不认为金水稻是维生素A 缺乏问题的解决方法。它只是水
果、蔬菜和肉类食品以及其他强化食品和维生素营养品的上好补充品。”他补充道:
“我同意席瓦 博士的观点,金水稻在公共宣传方面太过火了。”
也许公共宣传方面“太过火了”,但是对于躲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基因革命幕后
的那些人来说,宣扬转基因金水稻的运动远未过火 。
洛克菲勒基金会在2000年宣布,他们正把多年来水稻研究的成果奉献给公众。
实际上,他们巧妙地把研究成果奉献给了商业化农业 生物技术巨头。英国公司阿斯
利康2000年5月宣布获得了金水稻商业化的独家许可。阿斯利康后来成为瑞士先正达
公司的一部分。
金水稻项目为基因工程生物技术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宣传工具。1999年,时任美
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宣称:“如果我们每天能向发 展中国家出口多一点富含维生
素A的转基因金水稻,那么每天就能拯救4000个由于营养不良而生命垂危的人。”为
金水稻申请了专 利的先正达和孟山都声称,他们允许这项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免费
用于人道主义用途” 。
随着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农业综合企业的游说者的宣传机器开足马力大造舆论,
对把日常主食交由基因学博士和农业综合企业巨头控 制的批判与质疑的声音越来
越小。著名医学专家、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主编理查德·霍顿说:“通过所谓
的农业技术手段来 解决全球饥饿的问题,纯属一种阴谋。这也许是……新世纪商业
中最为恶毒的徒劳无益的行为了。”然而这番话被人们当作了耳旁 风。
与此同时,生物技术界的内部人士、在瑞士先正达种子公司从事转基因种子研
究、金水稻专利的主要持有人史蒂文·史密斯2003年 6月在他去世前宣布:“如果有
人告诉你转基因可以养活世界,那么你告诉他们,转基因养不活世界……要养活世
----------------------- Page 78-----------------------
界,需要政治和 金融的意志——而不是生产和销售的问题。”洛克菲勒基金会声称
利用转基因生物可以养活世界,这只不过是一个神话。但是这个 神话掌握在强大的
神话制造者手中。这场革命仍在继续。
农业综合企业和基因革命的支持者们通过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获取服务组
织、国际农业研究咨询小组、国际水稻研究所和洛克菲 勒的直接资助,精心制定了
传播基因革命种子的全球计划。在这个计划的指导下,他们已经为下一步做好了准
备,即加强对人类粮 食供应的全球控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建立一个新的组
织。它就是世界贸易组织。
第四部分 肆虐的转基因种子
第八章 煽风点火
A Revolution in World Food Production Begins
策动世界“粮食生产革命”
洛克菲勒家族凭借与拉美国家的紧密关系推销其转基因农作物,到2004年,阿
根廷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美国,全国48%的 土地被用来种植转基因大豆,
其中90%以上是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大豆品种,而种植这种种子一定要用孟山
都公司提供的农药 。由于种子和农药都要从美国公司购买,以及孟山都公司在专利
费上所持的强硬立场,仅仅十年时间,在技术进步的名义下,阿根 廷的粮食自给能
力逐渐丧失,整个国家的农业经济彻底受控于外国权势集团。
阿根廷成为第一个实验品
到20世纪80年代末,一个由接受过遗传学训练的、虔诚的分子生物学家组成的
全球网络已经形成。与此同时,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支 持的一个庞大的转基因项目也
正式启动。该项目的实施地点选中了阿根廷,在那里,戴维·洛克菲勒和洛克菲勒
家族的大通曼哈顿 银行已经与新任的总统卡洛斯·梅内姆建立起了密切的关系。阿
根廷的农业用地被确定为转基因作物的第一个大规模实验场,阿根 廷的人民也因此
成为转基因作物的第一批活体实验品。
项目的支持者们欢欣鼓舞地声称,将转基因作物引入农业的意义相当于“第二次
----------------------- Page 79-----------------------
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 后大规模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一
种说法,尤其是指通过采用特殊的杂交小麦和化肥。在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幌子下,
墨西哥、 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曾经大规模地推广过这些技术。
到2004年,仅仅用了短短的8年时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了约40
倍,达到1 67亿英亩,(约6760万公顷)。这是一个 十分惊人的数字,大约占到世
界农业耕地总面积的25%。这表明,在10年或更短的时间内,转基因作物完全有可能
在世界农作物, 至少是基本农作物的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中,有超过2/3(1 06亿英亩,约4300万公顷),是在
世界上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倡导者美国。转基因作物 的支持者们声称,这一事实说
明,美国政府、消费者以及农民对转基因作物有信心,相信与传统农作物相比,转
基因作物将带来巨 大的好处。后来证明,这是一场大骗局。
到2004年,阿根廷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3400万英亩(约1375 9万公顷),
在种植面积上仅次于美国。其他一些国家如巴西, 种植面积虽然小得多但增长速度
很快。2005年初,巴西废除了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法律,理由是,转基因作物已
经广泛蔓延,实 际上已经不可能控制其扩散。到这个时候,加拿大、南非和中国也
都已经制定了实施转基因作物的庞大计划。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这些苏联的前卫星国不甘落后,正迎头赶上。这些地
方的耕地充裕、监管松懈。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印度、哥伦比亚、洪都拉斯和西
班牙也有报道说种植了大量转基因作物。根据美国皮尤基金会收集的数据,还有其
他许多贫穷的国 家,也成了转基因作物、特殊除草剂和杀虫剂化学品公司的推广目
标,具体的数字还无法获得 。
根据皮尤基金会的研究报告,引人注目的是,在2004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
中,有85%属于“资源贫乏型”,他们大多数生活在 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都在高额
外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行的改革双重压力下苦苦挣扎。
没有哪个国家像阿根廷那样这么早就在农业资产的基本结构方面发生了如此剧
烈的变革。转基因农业的历史和阿根廷的“大豆革命 ”,是一个国家在“进步” 的名义
下全面失去粮食自给能力的典型案例。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在南美洲大地上,阿根廷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令世人
羡艳。作为胡安·庇隆时代的一部分,当时阿根廷的 农业生产体系是多样化的、富
饶多产的,由小型家庭农场所主导。70年代一个普通的阿根廷农民,往往会在一小
块土地上种一点蔬 菜和小麦,养些家禽、奶牛或肉牛,农民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保
持几十年不变。70年代,阿根廷牛肉的质量非常高,堪与得克萨斯 牛肉比美,都是
世界上质量上乘的牛肉。直到80年代,这片富饶的土地和农耕文化,不仅能够实现
农产品的自给自足,还能产生大 量剩余。重要的是,政府无须对农业进行补贴,农
民的债务也微不足道。
债务危机让阿根廷成了大豆生产大国
但是好景不长,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发生的债务危机改变了一切。随着70年代世
界石油价格的暴涨,以洛克菲勒家族的大通曼哈顿 银行及花旗银行、汉华银行、波
士顿银行、巴克莱银行等为首的纽约及其他国际大银行,以初期很有吸引力的条件
----------------------- Page 80-----------------------
向阿根廷这样的 国家兜售贷款。这些贷款主要是为进口急需的石油提供资金。只要
伦敦的利率仍保持在低水平上,这些贷款完全可以通过国家的收 入偿还。因此,这
些贷款很快显示出巨大的诱惑力。于是,阿根廷的美元债务急剧攀升。
1979年10月,为防止美元崩溃,美联储突然将其主导利率提高了大约300%,从
而对全世界的利率产生了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阿根 廷外债的浮动利率。
到1982年,阿根廷深深地陷入了债务圈套之中,这个圈套与19世纪80年代英国
为了从埃及攫取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而使用的圈套如 出一辙。以戴维·洛克菲勒为
首的纽约银行家似乎对英国人的债务帝国主义手法心领神会 。
打垮阿根廷人的民族意志
在庇隆时代的早期,阿根廷曾经将强大和组织良好的工会运动,与深度参与经
济的中央国家机器相结合。在国家管制的模式下,二 者均与少数私营公司开展合作。
在战后世界经济增长的和平年代,它具有某些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社会民主主义
模式相似的特征 。而且,不管庇隆主义存在什么样的不足,它毕竟在阿根廷人民中
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国家认同感。
1976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发生了一场军事政变,阿根廷政权更迭,庇隆时代在
喋血中终结。发动政变的借口是为了打击这个国家日 益兴起的恐怖主义和共产党暴
动,在这样的说辞下,政变显得冠冕堂皇。后来的调查显示,人民革命军和蒙托内
罗斯组织 Montoneros,20世纪70年代初曾在阿根廷城市地区活动的一个反政府组
织。——译注将发动游击战的谎言是由阿根廷军方编造出来 的。此前,军方的领导
人大多数曾在臭名昭著的美国陆军美洲学院接受过美国五角大楼的镇压国内暴乱的
技术培训。
然而,事实证明,即使是按照其对人权和正当的法律程序的定义,豪尔赫·魏
地拉总统的军事独裁也过于随心所欲了。1976年10月 ,阿根廷外交部长、海军上将
塞萨尔·古塞蒂在华盛顿会晤了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副总统纳尔逊·洛克菲
勒。这次会面是为 了讨论军政府在阿根廷国内大规模镇压反对者的方案。根据几年
后披露的美国国务院解密文件,基辛格和洛克菲勒不仅暗示了自己 对这一方案的支
持,而且洛克菲勒甚至提出了阿根廷国内应干掉的具体关键人物 。在那场所谓的
“肮脏的战争” 中,至少有1 5 万名知识分子、工会领袖和反对派人士失踪。
在阿根廷的政权更迭中,洛克菲勒家族绝不只是个跑龙套的小角色。军政府中
的关键人物之一、经济部长马丁内斯·德·胡斯与戴 维·洛克菲勒的大通曼哈顿银
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且他与戴维·洛克菲勒私交甚深。马丁内斯·德·胡斯
是阿根廷最富有的 地主家族的头面人物。他采纳了激进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对外
国在阿根廷的投资十分有利。事实上,改变经济政策本身正是洛克 菲勒秘密支持军
政府的首要原因。洛克菲勒的银行提供的大笔现款,私下里为军方夺取政权提供了
资金。
20世纪40年代,美国美洲情报机构的头目是戴维的兄弟纳尔逊·洛克菲勒,他
是罗斯福总统任命的美洲情报事务协调员。至少从这 个时候开始,洛克菲勒兄弟就
将拉丁美洲视为其家族事实上的私人势力范围。洛克菲勒家族的利益从委内瑞拉的
石油一直延伸到了 巴西的农业。此时此刻,他们认定,70年代阿根廷的债务问题为
他们在该国扩张家族的利益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冻结工资的同时,马丁内斯·德·胡斯放开了以前曾由政府控制的生活必需
----------------------- Page 81-----------------------
品的价格(包括粮食和燃料价格),导致消费者购买力 的大幅下降。进口关税的大幅
削减使得进口商品充斥市场。比索对美元的汇率在名义上维系着这一计划。确实,
通过削减开支、提 高公共服务部门的价格和增加税收,财政赤字从1975年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10 3%下降到1979年的2 7%,通货膨胀率从1975年的 335%下降到1980年
的87 6%。然而,比索的实际升值以及随之而来的资本外逃和收支平衡危机导致了
该计划的崩溃 。外国投机资 本也被引入这个国家,大通曼哈顿银行和花旗银行是
第一批进入的外国银行。
事态的恶化不可避免,生活水平的降低激起了强大的庇隆主义工会运动的抗议,
这些抗议像所有其他形式的反对活动一样,受到了 军政府的残酷镇压。戴维·洛克
菲勒显然对阿根廷新政府的所作所为十分满意,他宣称:“阿根廷终于有了一个理解
私人企业制度 的政权,这令我印象深刻。” 
在经历了十多年军事高压统治之后,1989年随着卡洛斯·梅内姆接任总统,对
阿根廷国家主权的蚕食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梅内姆出 身豪门,是个花花公子,后来
被指控腐败贪渎和从事非法武器交易。当时是老布什主政白宫,他至少8次在白宫把
梅内姆作为私人客 人来接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老布什的儿子尼尔·布什是梅内
姆府邸的座上宾。一句话,梅内姆跟北边正打得火热。
由于阿根廷军方丑闻缠身,民众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纽约的银行家和华盛顿
的权力掮客认定是出新牌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才能继 续对阿根廷进行经济掠夺,才
能继续控制阿根廷的企业。梅内姆名义上是庇隆领导的政党的成员。事实上,他强
行对阿根廷实施经 济休克疗法,这次休克疗法甚至比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20世纪
80年代在英国实行的自由市场革命还要猛烈。而他的庇隆派成员的 身份,使他可以
平息党内和工会内部的反对。
此外,对于实力强大的纽约银行家来说,梅内姆政府中的关键职位是经济部长。
新部长是马丁内斯·德·胡斯的信徒多明戈·卡瓦 罗,他也是纽约金融界所熟知的
人物。卡瓦罗毕业于戴维·洛克菲勒的母校哈佛大学,在那里获得博士学位,曾短
期担任过阿根廷 国家银行行长。洛克菲勒曾公开对卡瓦罗表示过赞赏 。
卡瓦罗还是戴维·芒福德的密友和商业合伙人。芒福德是老布什政府财政部的
高官,负责按布雷迪计划对拉丁美洲债务进行结构调 整,后来他担任瑞士信贷第一
波士顿银行的董事。“扬基银行家们”确实对卡瓦罗信任有加 。
梅内姆的经济计划由戴维·洛克菲勒在华盛顿和纽约的朋友们制定。该计划着
力推进激进的国家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并且在医疗 卫生、教育和工业等各个领域
废除了此前精心制定的国家管制。以前受到保护的国内市场突然向外国进口商品大
开门户,开放程度 甚至超过了军政府统治下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私有化的进程是
按华盛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该组织按照华盛顿的旨意行事)的 要求制定的,这
是提供紧急贷款来“稳定” 比索的一个条件。当时,阿根廷正经历类似德国魏玛共和
国时期那种每月高达200%的超 高的通胀率。军政府下台后,留下了千疮百孔的经济
----------------------- Page 82-----------------------
和财政,阿根廷外债债台高筑。
梅内姆利用军政府最后几年造成的高通胀率,强行对这个国家进行经济改革,
其采取的措施之激进远胜于军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卡 瓦罗“恪尽职守”,强制实施了
国外要求他采取的休克疗法,他立即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4亿美元的贷款和高
度称赞。随之而 来的是一波私有化浪潮,范围从国有电信公司到国营石油垄断企业,
甚至包括国家社保基金。一时间,腐败猖獗。通过牺牲纳税人 的利益,梅内姆的亲
信们成了亿万富翁。
取代国家产业垄断的是大型外资私人垄断企业,它们从洛克菲勒的大通曼哈顿
银行或花旗银行的贷款中获得了大部分资金。同样是 这些银行,几年后组织阿根廷
富人进行资本外逃,把手中的比索换成美元,存入离岸的大通银行或花旗银行的“私
人银行”账户, 从而赚得盆满钵满。
而对于阿根廷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的生活却每况愈下。国外资本接管企业
之后,造成了公共部门工人大量失业。阿根廷的梅内 姆政权及其负责经济的最高官
员多明戈·卡瓦罗,因创造了金融媒体所谓的“阿根廷奇迹”而备受赞扬,这不足为奇。
通过将货币控制权彻底交给一个“货币委员会”,通货膨胀在1991年停止了,这
个委员会实际上是某种形式的中央银行,其控制权 掌握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手里。
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此时的比索已经严重贬值,比索的汇率被货币委员会死死地
固定在了1比索 兑换1美元的水平。如果货币委员会账户中的美元储备没有相应的增
量,国家不能通过印制钞票的手段来刺激经济发展。固定汇率 的比索为外国投资者
敞开了大门,他们纷纷涌入阿根廷进行投机,从90年代阿根廷国家经济私有化当中
获取了巨大收益。
2001年4月,阿根廷处于重大的经济危机当中,卡瓦罗被再次召回掌管国家经济。
这个时候,他代表纽约的银行及他在阿根廷银行 界的朋友们,秘密策划了一场“政
变” 。卡瓦罗直接冻结了私人储蓄者在阿根廷银行的个人银行账户,以挽救他在纽约
及其他地方 的外国银行家朋友们的资产。
这个时候,阿根廷拖欠了1320亿美元的国家债务。2001年4月就任经济部长后,
卡瓦罗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秘密会见少数经过精心 挑选的外国银行的人士,包括洛
克菲勒的JP摩根大通银行以及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的戴维·芒福德、伦敦的汇
丰银行等。他们 用新的债券与290亿美元的旧阿根廷国家债券进行掉期交易,这笔
秘密掉期交易使得这些银行获得巨大利润,并避免了它们对阿根 廷的贷款产生风
险。这次债务掉期交易后,整个国家的债务负担更重了,阿根廷成了输家。一年后,
卡瓦罗和七家外国银行受到了 司法调查,检方指控这些掉期交易是非法的,目的是
为外国银行谋利。根据美国金融调查人员的说法,这项交易实际上加速了阿根 廷国
家债务的拖欠。到2003年,外债总额增加到了1980亿美元,相当于梅内姆1989年就
任总统时的3倍 。
洛克菲勒的阿根廷土地革命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梅内姆政府开始采取“革命性” 的行动,把阿根廷的富饶
多产的传统农业变成了针对全球出口的单一性农业 。这一次,政策的脚本还是由纽
约和华盛顿的外国利益集团来替他编写的,这些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都是戴维·洛
克菲勒的同伙。
梅内姆声称,把粮食生产转变为转基因大豆的工业化种植,对于这个国家偿还
----------------------- Page 83-----------------------
飞涨的外债是必要的。这是个谎言,但它成功地改造 了阿根廷的农业,使之更合乎
像戴维·洛克菲勒、孟山都公司、嘉吉公司等美国投资者的心意。
堆积如山的巨额外债、强制推进的私有化进程和彻底取消的国家保护性壁垒,
阿根廷经济在近20年内承受了这三板斧的猛烈打击之 后,原来经济效益很好的阿根
廷农业,现在成了美国投资者进行最激进变革的对象。
1991年,早在美国批准和开始进行田间实验好几年之前,阿根廷就成了开发转
基因作物的秘密实验室。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变成了这 个项目的活体实验品。梅内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