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恩道尔《粮食危机》

_7 恩道尔(美)
6年就必须挖出来,种上新的甘蔗,这个过程通常叫 做“轮耕法” 。巴西农民首先尝
试在挖出老甘蔗和栽种新甘蔗的间隙中种植大豆。这是因为大豆使土壤富含或者说
“ 固定了”氮元 素,而甘蔗的生长需要氮,种植大豆就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而化
肥恰恰是把大豆引入巴西的重要原因。
嘉吉等美国粮食贸易公司首先将大豆作为牲畜饲料出口,后来大豆发展成为美
国主要的出口产品。大豆成为美国粮食控制中的一件 主要武器。
莱斯特·布朗1974年在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的资助下建立了他自己的世界观察
研究所。他谈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绿色革命时说:“ 如果农民想充分发挥新型种子
的潜力,在需要的各种新投入中,化肥是必不可少的。一旦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够使
----------------------- Page 56-----------------------
农民获利,他们对 各种农用投入的需求就会迅速增加。而且,只有农业综合企业才
能有效地为他们提供这些农业投入。”
布朗还进一步宣称,跨国公司是“使农业技术知识转移制度化的最为有效的方
式。”农业综合企业在当时是提供种子和化肥的最佳 途径。当然,他所指的农业综
合企业是杜邦、先锋良种国际、嘉吉、ADM之类的美国农业综合企业。因此,20世纪
50年代开始,在 洛克菲勒绿色革命的鼓舞下,美国商业化农业出口与石油和武器并
驾齐驱,迅速成为美国经济战略中的战略核心。
巴西和委内瑞拉
当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绿色革命在墨西哥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纳尔逊又成立
了一个新的组织,以便在巴西和委内瑞拉开展类似的 工作。他想继续开展他在二战
中在美洲事务协调机构时启动的项目。于是,他和几个从前在美洲事务协调机构工
作的同事一起创立 了“美洲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际协会” 。美洲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际协
会的公开目标是技术转移和教育。
洛克菲勒想通过美洲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际协会迅速将基础设施现代化。美洲经
济和社会发展国际协会声称:如果他们的努力徒劳无 功,那么这个地区就面临着因
人口爆炸而使生活水平降低的问题。作为委内瑞拉克里奥尔石油公司的主要股东,
1946年后,洛克菲 勒说服了壳牌、美孚、海湾石油和其他许多私人捐助者和他一起
着手进行美洲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际协会的项目。纳尔逊和他的兄弟 们资助了一系列
的研究,为后来的《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提供了指南,这些研究准确地指
出拉丁美洲、东南亚、中东和 非洲的哪些国家可能“ 同情共产主义” 。拉丁美洲的巴
西和委内瑞拉被挑选了出来—— 巴西入选的原因是它拥有大量未开发的财富 ,而委
内瑞拉则是由于洛克菲勒家族在该国经营着石油生意。
纳尔逊·洛克菲勒是在美国“ 国家安全” 的名义下大肆宣扬冷战必要性的高手,
而其主要目的是推动其家族利益的发展。而他的老 朋友、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前主席、
时任国务卿的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推行的“大规模报复” 的核政策和冷战的“边缘政
策”与他 的意愿并行不悖,这些政策使人民意识到所谓来自苏联军事力量的危险和
威胁。在“美国国家安全利益” 的名义下,一切行动和政 策都变得合情合理。
纳尔逊·洛克菲勒和其他美国的大银行家和商人们在拉丁美洲的农业上所做的
文章形成了世界粮食生产革命的早期阶段。在这一进 程中,他们着力掌控世界大多
数人口的日常必需品。和以往大多数革命一样,其实质并不是他们大肆宣传鼓吹的
那样。
毫无疑问,洛克菲勒基金会在这场革命中充当了急先锋。它甚至给这一进程取
了一个新名字——商业化农业。商业化农业的模式由 其主要参与者——美国工业和
金融业的大腕们——制定的规则所驱动,这一模式为20世纪90年代引入基因改造的
粮食作物——转基 因生物——搭建了一个完美的平台。但是这桩带有战略利益的
“婚姻”是如何发生的?它的长期目标又是什么?这一切仍然掩藏在 自由市场的高
效率、现代化、为营养不良的世界人民提供粮食等美丽外衣和各种宣传谎言之下。
他们就是以如此狡猾的方式来掩盖 其阴谋改变整个人类命运这一有史以来最为大
胆的计划。
----------------------- Page 57-----------------------
第三部分 创立商业化农业
第六章 如火如荼
Rockefeller and Harvard Invent USA “Agribusiness”
发动全球“农业革命”
为了把美国的商业化农业引入主要发展中国家,洛克菲勒家族又提出了“绿色革
命”的理念,其实质是以传输先进农业科学和技术 的方式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粮食
生产。设立于墨西哥的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设立于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和
设立于尼日利亚 的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都是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共同
设立的。绿色革命向发展中国家输入缺乏繁育能力的新型杂交种 子、昂贵的化肥和
农业技术,使得接收国对美国的依赖越来越大,甚至被迫接受许多苛刻的政治经济
附加条件。绿色农业和商业化 农业让美国国内独立家庭式农业全面崩溃,农业市场
走向全面集中,少数农业托拉斯垄断了国内粮食生产和市场,商业化农业已经 成为
仅次于制药业的第二大盈利产业。
开启“绿色革命”大门
洛克菲勒的绿色革命发源于墨西哥,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风行于拉丁美洲。由
于洛克菲勒在亚洲的人脉关系,绿色革命随后不久就 传播到了印度及亚洲的其他地
区。这场绿色革命名义上是通过宣扬自由市场的高效率凸显出所谓的“共产主义的低
效率”,而其实 际目的在于控制一些关键的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
二战结束后,德国法本公司被炸弹炸得稀巴烂,美国的化学公司成为世界上规
模最大的化学公司。最有名的公司如杜邦、陶氏化学 、孟山都,赫克力士火药公司
等在二战时通过美国纳税人的“慷慨解囊”,建立起了巨大的氮生产能力,用来生产炸
药和炮弹,战 后他们必须面对氮供过于求的问题。
氮作为制造炸弹和爆炸物的基本化学原料,是TNT等高效爆炸物的主要成分。氮
同时也是硝态氮肥的基本成分。因此,化学公司试 图面向国内外市场生产化肥、硝
酸铵、液态氨,通过这种形式打开氮销售的巨大市场。
战争时期氮化肥工业是有巨大影响力的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游说集团的一
部分,在二战结束的时候,包括杜邦公司、陶氏化学 公司、赫克力士火药公司在内
----------------------- Page 58-----------------------
的一些公司都是这个游说集团的成员。
战后新型的农业化学品的全球营销也解决了美国石油化学工业和粮食卡特尔
(包括嘉吉公司、大陆谷物公司、邦基公司、ADM公司 )寻找新市场的问题。世界
上最大的粮食贸易商都是美国公司,并且它们的成长壮大取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通过绿色革命的传播 而开发出来的一些特殊的杂交种子。当时农业正在走向全球
化,洛克菲勒基金会也在试图影响商业化农业的全球化进程。
随着农业化学品和杂交种子的垄断,美国的农业综合企业巨头们试图主导世界
农业贸易市场。正如基辛格在20世纪70年代所说的, “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
制了所有的人。”从发展中国家到欧洲经济共同体,从苏联到中国,各国政府都开始
迅速依靠粮食卡 特尔集团在粮食减产时提供所需的粮食和食品以保持本国政治的
稳定。
当然,美国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也想通过以私人资助的农业投入形式来提供粮
食援助,从而抑制发展中国家的共产主义和民族主义 运动,以解除他们的担忧。然
而,美国政府的援助加上在绿色革命名义下发展起来的技术,为围绕在洛克菲勒和
新兴的农业综合企 业集团周围的具有影响力的决策圈把这些担忧转化为自身优势
提供了绝好的机遇。
约翰三世在成立人口理事会一年后,于1953年成立了自己的农业发展理事会。纳
尔逊·洛克菲勒与约翰三世携手并肩,共同致力于 农业。农业发展理事会主要关注
亚洲,而纳尔逊则关注他所熟悉的拉丁美洲。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在他们的企业霸权
之下长期垄断世 界农业和粮食供给。
20世纪5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诺曼·博洛格来到墨西哥,他主要研究抗锈
小麦常患锈病,能够抵抗锈病侵害的小麦称为抗锈小 麦。——译注杂交小麦和杂交
玉米新品种,还没有涉及几十年后的基因工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农业和生物科
学研究的掩护之下 ,洛克菲勒集团通过绿色革命推行其精心制定的战略。
这个战略的核心是通过引入“现代化的”农业方法来增加农作物产量,从而减轻
饥饿,避免共产主义在贫穷、难以控制的国家上台 。多年后,他们用同样诱人的观点
贩卖基因革命。
绿色革命是控制世界粮食生产的开端,几十年后的基因革命给这一进程画上了
一个完美句号。参与这两次革命的都是同一批公司, 它们当中自然也包括了洛克菲
勒基金会和美国其他有钱有势的基金会,这不足为奇。
1966年,福特基金会投入相当一部分资金与洛克菲勒基金会并肩作战。福特基
金会是一家与美国政府、情报机构和国外政策集团有 紧密联系的私人免税基金会。
有了福特基金会的资源支持,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绿色革命真是如虎添翼。
1966年,墨西哥政府与洛克菲勒基金会共同成立了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CIMMYT)。中心致力于推行20世纪40年代由洛克菲勒基 金会提出的小麦育种研究
计划 。
他们在粮食与农业方面所下的工夫在那年得到了极大的推动——美国总统林
----------------------- Page 59-----------------------
登·约翰逊宣布了在“粮食换和平”计划下把美国的粮 食援助大幅转向发展中国家,
但是受援国只有在同意一些前提条件之后才能得到援助,其中包括同意按照洛克菲
勒的计划发展农业 、加强人口控制,并向美国投资者敞开大门 。
1970年,为洛克菲勒工作的诺曼·博洛格获得诺贝尔奖。有意思的是,他获得
的是和平奖而非生物学奖,与若干年后亨利·基辛格 获得的奖项一样。他们两个都
是靠有巨大影响力的洛克菲勒家族起家的。
事实上,绿色革命披着传播农业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外衣,其目的是把美国的商
业化农业引入到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的新型杂 交小麦需要现代化学肥料、拖
拉机和其他农业设备,尤其需要灌溉技术,这也意味着需要由石油或天然气驱动的
水泵。
绿色革命的方法只适用于最富裕的农作物产区,瞄准的对象是最富裕的农民,
它强化了半封建制度中富有的大庄园主和贫困农民的 差距。在墨西哥,新型杂交小
麦都种植在东北部富裕的有新型灌溉设施的农田中。所有的投入,从化肥到拖拉机
再到灌溉,都需要 美国工业提供的石油和其他投入。石油和农业在洛克菲勒的庇护
下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印度,绿色革命仅限于北部和西北部的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有灌溉设施的土地
上,它忽视了这些地区封建大地主和大多数没有土地 的贫困佃农之间的巨大财富差
距。而它却让依附于嘉吉公司等出口巨头的现代农业综合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该地
区广大的贫困农民 依然贫困不堪。绿色革命的引进并没有缩小封建地主和贫苦农民
之间的差距,而统计数字显示,印度的整体小麦产量得到了大幅度 的提高。
为“生物革命”培训骨干
1960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约翰三世的农业发展理事会和福特基金会共同在菲律
宾的洛斯巴诺斯成立了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到 1971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国
际水稻研究所、位于墨西哥的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和另一个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和
福特基金会创办的 国际研究中心——位于尼日利亚的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共
同组织了一个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是在洛克菲勒基金会位于意大利的彼勒基奥的会议中心
召开的一系列私人会议中形成的。出席彼勒基奥会议 的有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乔
治·哈拉尔、福特基金会的福雷斯特·希尔、世界银行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以及
洛克菲勒家族的国际环 境组织者莫里斯·斯特朗。莫里斯·斯特朗是洛克菲勒基金
会的理事,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组织了联合国地球峰会。
为了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影响力,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吸收了联合国粮农组
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的参与。因此,洛 克菲勒运用初始的启动资金做
了精心的策划,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有能力影响全球农业政策 。
由于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与福特基金会的慷慨资助,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就
能够做到将第三世界的农业科学家和农学家送到美国 去“学习掌握”现代商业化农
业生产的理念,并将其带回他们的祖国。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为在自己的祖国推广
美国的商业化农业 建立了一个非常珍贵的具有影响力的网络,而且这些活动都是以
----------------------- Page 60-----------------------
发展科学和高效的自由市场农业为名开展的。
到基辛格受命起草《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文件的时候,洛克菲勒基金
会的研究所与研究中心网络已经逐渐为控制大部分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研究与政策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约翰三世的农业发展理事会还为经过精心挑选的几所亚洲大学聘请了美国大学
的部分教授来培训新一代的科学家。最好的科学家会 被选送到美国攻读农业科学的
博士学位。从跨出美国大学校门之日起,这些科学家就会遵循洛克菲勒的农业发展
观而卖命工作。这 个精心构建的网络将在日后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全球传播转基因农
作物应用的战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亚瑟·莫舍是洛克菲勒农业发展理事会的执行理事,在一本广为阅读的手册中,
他喋喋不休地教育农民“多为自己着想”,敦促农 民摒弃“群体旧有的习惯”,发展“商
业化农业” 。莫舍还号召妇女接受教育,建立青年俱乐部,从而为从商店购物提供更
多的需 求。他指出:“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爱”会促使他们尽力满足这些愿望,让他
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当然,他们也会去贷款投资于新 技术,使自己更加融入新的市
场经济中 。
在整个绿色革命的进程中,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与美国国际开发署和
中央情报局在对外政策目标方面通力协作,携手并进 。
绿色革命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减少了农村人口,大批农民背井离乡住进了城市
的贫民窟,四处寻找工作。这绝非偶然,这是为计划中 的美国未来的跨国制造业积
蓄廉价的劳动力。
在绿色革命的自我推销尘埃落定之后,它的实际结果与过去的承诺截然不同。
随意使用新型化学杀虫剂引发了很多问题,通常都是 严重的健康问题。单一栽培的
新型杂交种子品种降低了土壤的肥力,也逐年降低了产量。开始时的效果令人印象
深刻:墨西哥的一 些农作物,如小麦和玉米的产量提高了两到三倍。然而这些农作
物逐年大幅减产 。
绿色革命也伴随着大型灌溉工程的建设。这些灌溉工程通常是由世界银行贷款
建设的大型水坝,建设水坝造成的洪灾淹没了大量的 村庄和肥沃的农田。同时,所
谓的超级小麦通常是由于向土地施了大量的化肥从而提高了产量。这些肥料的原料
是氮和石油,都是 洛克菲勒主导的“西方石油七姐妹”生产的产品。
绿色革命时期还使用了大量的除草剂和杀虫剂,为石油和化学巨头们提供了额
外的市场。正如一个分析家所说的,绿色革命实质上 就是一场化学革命。这些发展
中国家无论如何也支付不起化学肥料和杀虫剂的巨额开销。他们从世界银行获得贷
款,或者由美国政 府担保从大通银行及其他纽约的大银行得到特别贷款。
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看,这些贷款基本都流到了大地主手中。对贫困的农
民来说,情况则完全不同。农民自己负担不起化肥和 其他现代投入的支出,只能四
处借钱。开始时各种政府的计划都试图提供给农民一些贷款以便他们购买种子和化
肥。
不能从政府渠道得到贷款的农民只能通过私人渠道借贷。由于私人贷款的高昂
利息,一些农民并没有从最初的高产出中获利。收获 之后,他们不得不卖掉大部分
----------------------- Page 61-----------------------
的农产品来偿还借款和利息。他们越来越依赖贷款人和交易商,最后往往不得不卖
掉自己的土地。即 使是使用政府提供的低息贷款,农民也通常放弃种植自己的基本
口粮来种植经济作物 。
绿色革命也为土地耕作引进了新的机器。最值得一提的是动力中耕机或者叫做
机动旋耕机为作物松土以消灭杂草,促进作物生长的 机器。——译注。这种机器拌
匀了稻田中的土壤,同时也破坏了土壤本身的结构。但是,使用这种机器会极大地
提高效率。
美国农业综合企业的另一个利益驱动因素是,绿色革命建立在新型杂交种子传
播的基础之上。杂交种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繁育能 力差。杂交种子天然地具有抑
制繁殖的属性。它们与天然授粉的正常种子不一样,后者的产量与上一代种子基本
相当,而杂交种子 的下一代产量会比上一代少很多。
杂交种子产量这种逐年递减的特征,也就意味着农民每年都要通过购买新种子
来获得高产。而且,二代种子的低产量也消除了种子 生产商在未经育种者授权的情
况下私自出售种子的可能。这样可以防止农作物种子商品被中间商再次进行分销。
一旦大型的跨国种 子生产公司控制了母本种子的生产,其他竞争者或农民就不可能
生产该杂交种子。全球杂交种子母本的专利集中在了以杜邦的先锋 良种和孟山都的
迪卡等少数大型种子巨头的手中,由此为转基因种子革命铺平了道路 。
事实上,引进美国现代农业技术、化肥和商业化杂交种子,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农
民,特别是那些更早与美国打交道的大国的农民越 来越依赖国外的投入。这是精心
策划的计划中的第一步,这一计划将持续几十年。以往美国的农业出口很有限,商业
化农业为美国 的农业出口打开了市场,在此之前这些市场对美国的出口商的开放十
分有限。这种趋势后来被冠以“市场导向型农业” 。事实上这 是由农业综合企业控制
的农业。
绿色革命和杂交种子为美国的商业化农业控制主要的新兴市场提供了保证。富
兰克林·罗斯福的农业部长亨利·华莱士对美国农业 部针对杂交种子的少数几个研
究中出现的增产结果大加褒扬,而对其负面效应则避而不谈,在此基础上他建立了
第一个主要的杂交 种子公司——先锋良种国际公司。这促进了大型商业种子公司的
发展,也为日后几个西方农业综合企业巨头开发基因种子专利奠定 了基础。
化学工业也声称只有通过他们提供的产品农作物产量才能得到提高。美国政府
通过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其他政府援助计划积极支持这 一观点,并说服发展中国家政
府给予支持。这也就滋生了一个现象,即农民不再考虑使用其他更为传统的增产手
段,因为这些方式 都被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的农业顾问们贴上了低效率、
原始的标签 。
种植杂交小麦、玉米和水稻等高产新品种,大量使用化学药剂迅速成为农业生产
的主要方式。地方政府官员不再考虑其他可能的传 统增产方式。如果某些研究可能
对这种高投入的生产方式提出挑战,国际化学工业巨头通常会干预这些研究,进行
百般压制和阻挠 。这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
1959年,美国农业部领导的一个团队发表了福特基金会的《印度粮食危机及应
对措施报告》。报告中并没有把重新分配地主的土地 和财产、进行根本性的社会变
革作为提高印度农业发展效率的基础,而是强调技术变革,包括改良种子、在可灌
溉的一小部分地区 使用化肥农药等。这就是绿色革命的战略。
----------------------- Page 62-----------------------
福特基金会甚至资助印度的“集约化农业发展计划”,将其作为绿色革命战略的
一个试验,向可灌溉地区的富裕农民提供投入补贴 、可观的信贷和价格激励。世界
银行也提供了大量的贷款支持这一战略。
不久后,印度政府采纳了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的绿色革命,这场革命
给印度带来了深远的不良影响。一时间水稻和小麦产 量在挑选出来的地区迅速增
加,当然这是依靠了新的杂交品种并施用了大量化学药剂。印度政府把土地改革、
佃农制度改革、废除 高利贷等计划束之高阁,从此以后就没有提上过议事日程。
然而,粮食产量初期的大幅度增长后来逐年下降(尽管这一点并未广泛报道),
但给人造成十分成功的印象。其实,印度进行绿色 革命后,其整体农业生产比绿色
革命前增长更为缓慢。在大部分地区,农业人均产出增长出现停滞甚至有所下降。
但是绿色革命起 码有一点是成功的,即它为美国和其他跨国农业综合企业向发展中
国家出售他们的化学产品、石油、机械和其他农业用品打开了市 场。这正是所谓的
商业化农业的开端。
洛克菲勒资助创立商业化农业
洛克菲勒兄弟在通过绿色革命在发展中国家实施从石油到农业的扩张的同时,
在哈佛大学投资了一个不起眼的项目,这个项目为几 大私营公司控制世界粮食生产
奠定了基础。项目的创立者将其命名为“商业化农业”,以便区别于传统的、以农耕
为基础、以维持 人类生存为目标的农业。
商业化农业与绿色革命双管齐下,都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宏大战略的一部分,若
干年后他们资助的转基因植物的开发研究也是这个战 略的一部分。
约翰·H 戴维斯在20世纪50年代曾任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农业部部长助理。他在
1955年离开华盛顿去了哈佛大学商学院,当年哈佛大 学商学院并不是农学专家常去
的地方。他之所以去那里是因为他脑子里有一个清晰的策略。1956年,戴维斯在《哈
佛商业评论》上 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提到“不经过拖沓的政府计划来彻底解
决农业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从传统农业向商业化农业的转型” 。 对此他心里早有清
晰的盘算,尽管很少人知道他的来路。
戴维斯与哈佛商学院的教授雷·戈德伯格和俄罗斯裔的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
惕夫一起组建了一个哈佛团队,当时瓦西里·列昂惕 夫正在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
一个项目中对美国整体经济进行谋划。二战时,瓦西里·列昂惕夫曾为美国政府开
发过一个对整体经 济进行跨部门分析的方法,也就是他所说的投入-产出分析。列
昂惕夫曾在美国劳工部和中央情报局的前身—— 战略服务办公室工 作。
1948年列昂惕夫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的四年期的十万美元的资助,在哈佛
设立了“美国经济结构的经济研究项目” 。一年后,美 国空军加入到这个项目中,军
方的加入略显蹊跷。随着线性编程方法的应用,晶体管和电子计算机得以发展,这样
一来就可以处理海 量的经济统计数据。不久,福特基金会也加入了这个计划。
这个哈佛计划和它的商业化农业概念是美国粮食生产革命的一部分,而美国要
达到主导粮食工业这一目标还要花40年的时间。戈德 伯格后来把商业化农业革命和
发展转基因商业化农业视为“人类历史上改变全球经济和社会的最重大事件” 。
垄断与纵向整合死灰复燃
----------------------- Page 63-----------------------
雷·戈德伯格几年后自吹自擂地说,商业化农业项目的核心驱动力是将“纵向整
合”重新引入美国粮食生产当中。到20世纪70年代 ,很少有美国人意识到,为了防
止关键产业形成垄断,人们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敦促国会出台法律,禁止标准石油公
司这样的业界 巨头和托拉斯进行纵向整合。
直到20世纪70年代由戴维·洛克菲勒支持的吉米·卡特当上总统时,美国的跨
国商业权势集团才得以把健康、粮食安全和消费者保 护方面精心制定的法规一一废
除,这也为新一轮的纵向整合打开了方便之门。他们打着提高“经济效率、扩大经济
规模” 的旗号, 向不知内情的广大公众兜售“纵向整合” 。
纵向整合的恢复和商业化农业是通过一些主流媒体的公共宣传攻势传达给公众
的。这些媒体称,政府过去过多地侵犯了美国老百姓 的日常生活,现在必须还民众
更多的“ 自由” 。宣传活动的最大呼声就是“解除管制” 。但是这些宣传故意忽略的是:
所谓的解除 政府管制就是为最大的、最有势力的企业集团在某一特定产业形成事实
上的垄断打开大门。
在吉米·卡特、罗纳德·里根和玛格丽特·撒切尔之前,首先公开提出政府应
当解除管制和实施私有化的人是约翰三世。他在1973 年出版了一本书,名为《第二
次美国革命》。在书中和无数的公开演说中,他呼吁“通过深思熟虑的、持续的长期
政策来使很多政 府职能下放和私有化……使权利分散到整个社会。”
在此之前,戴维斯和戈德伯格无视反垄断法,运用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法来识
别整个生产和分销链条,从而通过纵向整合,将美国 农业的特殊部门进行产业化,
使之成为商业化农业。
戴维斯、戈德伯格和列昂惕夫合作的第一个成果是对佛罗里达州的橘类植物农
业进行产业化。种植橘类产品的农民迅速被新奇士等 全国性大型橘汁加工企业控
制。这些大公司通过控制分销与加工来控制支付给农民的价格。
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制定一个战略,对美国小麦销售链和动物饲料大豆市场进
行产业化。随着美国政府逐渐放松对农业和垄断的管 制政策,粮食产业的纵向整合
也加快了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第一个完全实现纵向整合的产业是石油业,1882年洛克菲
勒的标准石油托拉斯首先实现了这一目标。尽管许多 州都反复尝试运用法律手段禁
止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垄断石油和运输价格,甚至最高法庭于1911年也做出相
应裁决,但是这些 都未能打破这个到21世纪一直主导世界石油贸易的卡特尔。标准
石油公司模式理所当然地成为洛克菲勒基金会通过哈佛项目创建商 业化农业的样
板。
20世纪20年代,厄普顿·辛克莱在他的书《丛林》中通过描述肉类加工业充满
恶臭味、有碍健康、非人性化的状况,揭示了当时美 国肉类包装加工业令人震惊的
状况,此后美国议会曾通过一系列法律来控制食品垄断,尤其是在肉类部门。
根据美国新成立的“联邦贸易委员会” 的指控,五大公司—— 阿摩尔、史威福特、
玛里士、伟信和卡达依在20世纪20年代已经构成 了“对美国食品供应的垄断” 。这五
家公司在此之前已经系统地通过非法手段几乎实现了对肉类加工业的非法垄断。
五大公司那时控制着谁能获得公共养牛场。他们通过垄断控制对家畜的营销渠
道进行干涉,掌控了批发分销渠道,限制了零售商的 购货品种。随着冷藏火车和肉
类加工流水线工厂的诞生,肉类公司也开始纵向整合。他们向前整合肉类产品营销;
----------------------- Page 64-----------------------
向后整合,垄断 肉牛和生猪的供应。
20世纪20年代初的一项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调查显示:这五大公司通过控制主要
养殖场、铁路终端、家畜信贷、市场新闻媒体和竞争 对手可能用来建立加工厂的地
皮主导了家畜贸易。更严重的是,他们运用自己的垄断力量将自己的竞争对手驱逐
出局,非法地对市 场进行垄断。他们通过占有冷藏运输工具和冷库来控制零售水平,
严重地阻碍了竞争者的进入。据政府调查显示,除此之外,五大 公司的肉类加工厂
通过收购和控制方法同时控制了替代食品市场。
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粮食供应又一次落入极少数农业综合企业的掌控之中。
在洛克菲勒和福特基金会资助的(由列昂惕夫领导 的)美国经济结构哈佛经济研究
项目的支持下,戈德伯格和戴维斯充当了对美国乃至全球粮食供应进行纵向整合和
垄断控制的急先 锋,其规模之大史无前例。
戈德伯格和戴维斯以及他们的哈佛同仁们跳到前台,开导新一代经理人:他们
可能会在这场完全改变美国人的种粮方式以养活自己 和全世界的宏伟工程中遭受
利润徘徊不前的影响。
当美国政府的管制篱藩在解除管制的战鼓声中轰然倒塌的时候(特别是在里根
总统时期),农业综合企业迫不及待地用它们自己的 行业规则和标准填补这一管制
真空。这些标准并不是所有企业共同制定的,而是由业内四五家大型垄断企业制定
的。
这个过程导致了美国农业的集中和转型。原来独立的家庭式农场纷纷被迫放弃
了土地,让位给“更高效” 的大型产业化农业企业, 或称为“工厂化农场” (factory
farms)、“企业化农业” (corporate agriculture)。大多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
农民也都被 迫成为“合同农民”,为大型农业综合企业打工。
“农民们都到哪里去了?”
就在政府管制、行业标准和反垄断法一股脑地松绑的时候,特别是在20世纪80
年代里根-布什时期,商业化农业开始彻底改变美国 传统农业的面貌,但对此美国的
普通消费者却全然不知。大多数人依旧到本地超市买上一块切好的牛肉或猪肉,以
为他们买的仍然 是家庭式农场的产品。
接下来发生的是批发环节的整合和兼并。美国粮食生产一步一步地从家庭式生
产转变为全球企业巨头的集中生产。农民逐渐变成合 同工,负责在巨大的饲养场中
集中喂养成千上万的家畜。但是他们已经不是这些家畜和农场的所有者,更像是封
建制度下的农奴, 负债累累。债主不是封建领主,而是像嘉吉、ADM、史密斯菲尔
德食品或康尼格拉这样的全球跨国公司。
对于新型农业综合企业巨头来说,这种转型十分有利可图。到20世纪90年代末,
家庭式农民完全丧失了对市场的控制,大多数农民 的收入急转直下。据参议院农业
委员会的一项研究显示,农民资产净值的回报率已经从70年代的每年10%下降到每年
2%。与此同时 ,工业化食品加工部门的股票净值的年平均回报率从1993年的13%上
升到1999年的23%。
成千上万的独立家庭式农民随着商业化农业的普及与大规模运营被迫放弃农业
生产。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能力进行竞争。传统 农业本质上是劳动密集型的,
而工厂化农业是资本密集型的。设法筹到钱进行家畜圈养的农民很快发现他们微薄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