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曹操大传

_4 王义祥 (当代)
  当时这五大罪状一宣布,对袁绍打击不小,一是大大揭了他的老底和种种阴谋,丢了他的面子;二是由此博得了许多人的支持。袁绍为此十分恼火,气得咬牙切齿,心中想着一定要狠狠对付一下公孙瓒。
  紧接着,公孙瓒的大军从盘河出发,正碰上袁绍的军队。两军一交战,袁绍的军队因为人数少,很快败了下去。公孙瓒骑着白马,带着几十个骑兵,亲自去追赶。袁绍且战且退,将公孙瓒引到了很远的地方,使他和自己的大军相脱离。正在这时,袁绍的大军文丑杀出,把公孙瓒拦住,二人杀得难分难解。但公孙瓒终非文丑的对手,打了一阵,就想退回去,可是后路已给文丑的兵马截住,无法退走。公孙瓒手下的将士保护着他杀出重围,文丑夹马飞来,一枪一个,连着戳死了几个骑兵。公孙瓒一看不行,慌忙往山谷里逃去。文丑一马当先,眼看就快追上了,公孙瓒一下了转过山坡去了,文丑也转过山坡在公孙瓒后面大声嚷着,叫他投降。公孙瓒正要转过第二个山坡的时候,不料山路滑溜,马失前蹄,公孙瓒翻身落马,掉在坡下。幸好部将严纲率军赶来,才力抗文丑,将公孙瓒救了。
  公孙瓒虽然吃了这一次亏,但他的部队毕竟未受创挫,再加上公布袁绍罪状后,各地纷纷响应,刘备率部去帮他,赵云也去投他,翼州附近的县城都向他投诚。公孙瓒相继派刘备帮田楷进攻青州,派单经进攻兖州。几路大军马到成功。虽然还没把翼州、青州、兖州全打下来,可是已经占领了不少郡县。
  就是在公孙瓒夺得了一些城邑,继续向翼州推进的情势下,才急得袁绍只好吩咐将士守住要道,不要跟公孙瓒交战。此时,他又怕公孙瓒约同袁术对他形成南北夹击,才特地打发使者到荆州请荆州刺史刘表进攻南阳,以牵制袁术的。
  而袁术为了保住南阳地盘,也去信请孙坚进攻荆州,牵制刘表。这才发生了孙坚中计,死于乱箭之中的悲剧。  
第六章 风起云涌 军阀重开战(7)  
  刘表打败了袁术的同盟军孙坚这一头,就等于袁绍打了一个胜仗。袁绍仗着刘表牵制着袁术,不必再担心袁术去帮助公孙瓒了。因此,当天气转暖,袁绍和公孙瓒各自正式展开军事行动的时候,袁绍就一门心思,亲自率领军队去对付公孙瓒了。军队到了河北省威县北面的界桥以南二十里,就跟公孙瓒的军队碰上了。
  公孙瓒亲率三万精兵往南进发,来势很猛。袁绍派他的部将麴义为先锋,另外两员大将颜良和文丑在后面接应。先锋麴义先用少数兵力去试探一下,只带着八百名弓箭手上去对付公孙瓒的军队。而公孙瓒在这里布防了三万强兵,因此对麴义的八百人根本不放在眼里。
  镇守界桥的严纲带着一队骑兵过了界桥,往前一望,只有这么一点儿敌人,立即下令进攻,犹如饿狼扑食一般直冲过去。麴义的八百名精兵拿着盾牌护着身子,蹲在地上纹丝不动,好像海滩上一大群蛤蜊躲着风暴似的。严纲的骑兵过来了,越来越近,不到两百步了,只有一百多步了,不到一百步了!突然蹲伏的精兵一跃而起,一声震喊,如同霹雳。与此同时,密箭如同暴雨一般直射过来。严纲的前头兵马多被射中,负箭倒地,在后面的兵马便急忙退缩。麴义乘机猛打猛冲,直扑上去,正碰上严纲,两个都是大将,在马上一来一往地战了十几个回合。麴义占了上风,瞅准机会,抡圆了大刀,将严纲劈落马下,严纲的败兵只好往界桥急退。
  这时袁绍手下的另外两员猛将颜良和文丑,他二人一见先锋麴义取胜,便飞马赶来,冲到界桥。公孙瓒的兵马纷纷恐慌,挤着过桥,挤不上桥的就在南岸沿着河道逃奔。
  颜良、文丑追过了桥,直抵公孙瓒大营,但是瞧见军营整肃,并无一种慌乱迹象,就勒马止步了,不敢冒昧深入,以免中计。但二人砍倒营门口一面旗子,并耀武扬威地在营门口绕了两圈。
  界桥胜利的消息,早有兵士向袁绍报告。袁绍一听大喜,没料到一交手就获胜,便下令兵士就地休息,自己带了百来名卫兵和几十个弓箭手,毫无顾忌地走出大营来了。他和谋士田丰一面聊天,一面信步走着。他仰望天空,哈哈大笑道:“公孙瓒竟是无能之辈啊!”
  笑声还没过去,没料到公孙瓒的两千多名沿着河道跑的骑兵赶到了,他们一见袁绍的这一小股军士,便一拥而上,围了个好几层。同时,纷纷用箭射击。
  袁绍一惊,几乎跌倒,田丰赶紧扶了他,迅疾进到旁边一处短墙里面去躲避。袁绍惊魂一定,一边看着他的卫兵和弓箭手,一边摘下自己的头盔,狠狠地往地上一摔,嚷道,“大丈夫应当战死,岂能贪生躲于墙后?”说着,就拉过弓箭来,向公孙瓒的围兵反射。其他弓箭手也跟着放箭,一百多名卫兵则拿着长戟拼命抵抗。
  其实这是袁绍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勇猛,因为已被团团围住了,无论怎样掩护他,他也是逃不出去的,唯一只有鼓动士兵勇战,或许还有生还的机会。
  果然,公孙瓒的兵一是并不知道被围在里头的人有袁绍;二是袁绍兵士大力抵抗,他们一时也占不了好大便宜,加之被冲败逃到这儿来的,士气已经受挫,已无坚韧的战斗力;三则是见袁绍部将麴义这时已从远处奔这里来了,于是,这两千多骑兵也就赶快离去了。
  袁绍虚惊一场,已是大汗淋漓。一行人才过来护着他,回到了大营中去。
  几天后,公孙瓒整休部队之后,又出来攻打袁绍,但这一次,他仍然是大败而回。公孙瓒仰天长叹道:“天不助我也!”然后率兵退到蓟城。从此以后,他不再亲自出来跟袁绍作战了。
  袁绍打退了公孙瓒,冀州的地盘拿定了,袁绍在冀州的统治权,从此稳固下来。
  兖州刺史刘岱与袁绍及公孙瓒都有交往,公孙瓒与袁绍对峙期间,一再要求刘岱表明立场。由于公孙瓒军势旺盛,刘岱迟疑不能决。他听说东郡人程昱颇富智谋,便前往求教。
  程昱听了,说道:“公孙瓒远在北方,而袁绍就在邻近。想依远方的朋友帮忙,绝不若近邻来得可靠。何况公孙瓒军势虽强,但绝非袁绍的对手。”
  刘岱沉思而回,决定暂不动作。
  果然,没多久,公孙瓒被击溃的消息传来,刘岱才完全信服程昱的议论,便和袁绍建立了军事同盟。
  经过一阵子的混乱及整合,袁绍已雄踞冀州,公孙瓒勉强守住幽州南部,并州及司隶区则由董卓军团控制,兖州及豫州众军团杂处,袁绍掌握豫州大部分地区及扬州北部,荆州在刘表大力整合下,也渐趋稳定。另外,陶谦在徐州、刘焉在益州、张鲁在汉中,也逐渐形成独立的势力。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整个中国又陷入群雄并起,军阀割据的局面。
  不停的战乱,使立国根本的农村经济几乎完全破产,受苦受难最多的,自然是老百姓。一向同情民间疾苦的曹操,面对老百姓遭受战祸的悲惨景象,心里非常悲愤,谱出了诗歌《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令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在北方。
  衣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在诗中写道:“关东地区的义士们,共同兴兵讨伐残暴擅权的董卓政权。初期各路军马在盟津会师,目的是重建汉室的江山。军队虽已令齐,却各怀鬼胎,踌躇不行,没有人肯领头带动。为了争权夺利,原有的同志们反目成仇,互相火并。”
  曹操在诗中指出:“联盟军主席的袁氏兄弟,心志上都起了变化。弟弟袁术在淮南寿春阴谋称帝,做哥哥的袁绍则在北方刻制金玺,准备拥刘虞称帝,建立新政权。由于连年征战不停,战士们连解开战甲的时间也没有,身上更长满了虱子。在战祸中,不少百姓生命遭受剥夺,满山遍野堆满白骨,千里之地都听不到鸡啼声。幸存的人民,百不余一,凄惨的情景,令人悲痛万分,柔肠可断。”
  确实,在汉末群雄中,曹操是少数较同情“民间疾苦”的军事领袖。说也奇怪,曹操一生的事业成长,和起义的党人有着不可解的机缘。他似乎也是汉末群雄中,最善于处理起义的领袖。曹操关心、同情,以及努力解决起义事件的热情,也使他的事业由危机中起死回生。  
第七章 收编青州军 争夺兖州地(1)  
  自从袁绍打败了公孙瓒,将冀州的地盘拿定以后,忽然又想起了自己是征讨董卓的盟主。于是,他又派心腹秘密到司徒王允那儿去探听动静。可是王允并没有任何反董卓的举动,相反还成了董卓手下的红人。
  董卓自初平二年,即公元一九一年任了太师一职,地位便在众诸侯王之上了。此后,董卓服饰衣着上,也渐渐出现了皇帝专用的金紫色,坐车也常僭用皇帝的礼仪。而且董卓无心天天去上朝,大臣们有事,直接去太师府去向他请示。这样一来,太师府便俨然如同朝廷了。
  董卓出来,公卿大臣都在他的车马旁拜见他,而他只是傲慢点头,并不还礼。
  董卓看到关东的这些太守、刺史们各人抢各人的地盘,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就一心建造长安。他说:“若大事成了,天下是我的;若大事不成功,我就退隐在这儿,谁也别想进来。”
  他后悔以前听了尚书周毖和城门校尉伍琼的话,不用自己的人,倒用了所谓的天下名士,结果让袁绍、袁术、韩馥、刘岱这些人做了太守,做了刺史。到头来呢,反而以仇报恩,要来讨伐我董卓。他发誓不再吃这样的亏了,要大力提拔自己的人。
  于是,董卓立他兄弟董祀为左将军,侄儿董璜为中军校尉。这两个人与他的女婿牛辅,干儿子吕布,还有李傕、郭汜、张济等都是带兵的,特别受到重用。
  此外,董氏族里的人,能够封侯的都封了侯,连他的小姨太太手里抱着的娃娃也封了侯,还有那个梳着小辫子的小侄女也封为渭阳君。
  董卓把各州郡反对他的人看作无能之辈。他曾经说过:“只有孙坚这小子憨得厉害,你们不可小看他。”现在,孙坚被乱箭射死了,连憨小子那一头也不必担心了,董卓完全可以高枕无忧地睡大觉了。
  郿坞离长安二十五里,董卓经常去那儿,每回离开长安,就把朝廷的事托付给司徒王允。足见他对王允是十分信任的。
  董卓每次出去或回来,公卿大臣总必须去城外迎送。董卓常按胡人和羌人的习惯,在城外搭临时帐篷,大摆酒席,招待大家。吹吹打打,吃吃喝喝,就是半天。
  有一回,正在帐篷宴饮,恰逢北地解来几个俘虏,董卓即令带上来,给公卿大臣们下酒。怎么下酒法呢?董卓命人将俘虏一个个押上来,或剁一只手,或砍一只脚,或割鼻子,或挖眼睛,或削耳朵,或断舌头,再不就是用大锅将其煮了……惨叫声声、鲜血淋淋,文武百官浑身发抖,或掉筷子,或掉羹匙,而董卓却还频频举杯劝酒。
  又有一回,董卓又摆宴席,请公卿大臣喝酒。司徒王允、尚书杨瓒、卫尉张温、司隶校尉黄琬、尚书仆射士孙瑞、尚书郎蔡邕、骑都校尉李肃等要员都在。董卓这时正对卫尉张温很不满意,把他看作眼中钉。正当大家喝着酒,祝董卓太师身体健康的时候,吕布急急走进来,来到董卓耳边,说了那么一句话。大臣们顿时担心起来,怕又有什么祸事临头。
  这时董卓听了吕布的话,笑道:“原来这么回事!”
  随即,脸一沉,喝令将卫尉张温推出去。文武百官吓得心惊肉跳,不知又是哪一河水发了?
  不一会儿,手下人又上来一道菜,原来是个大红食盘,上面摆着张温的人头。
  董卓斟满杯酒,笑着说道:“诸公不必惊慌,张温勾结袁术,有来往信件落在奉先手里,故而斩之,余者并不相干,请开怀畅饮!”
  公卿大臣们只好唯诺以应,而内心却无比惊惶。
  散了席,大臣们各怀惊惧而归,司徒王允回到家中,一闭上眼睛就看见了那个放了张温人头的食盘。他想,应该赶快想办法了,不然,朝廷大臣一个个都将被杀啊!
  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于是密谋诛杀董卓。在这个密谋中,最让他们感到棘手的,并非董卓本人,而是董卓的贴身护卫中郎将吕布。
  吕布乃凉州五原人,擅长骑射,武艺超群,勇力过人。加上他一表人才,对军士颇具魅力。当年董卓与执金吾丁原在洛阳针锋相对时,决定胜负的关键便因属于丁原军团的吕布临阵倒戈,才使董卓顺利地击杀丁原,并合并了丁原的部队,取得京城的控制权。吕布在关键时刻的反叛行为,势必和董卓交换了相当不错的条件,董卓更因此对吕布信任有加。
  迁都长安后,董卓变得日益残暴。但董卓也有些自知之明,知道被他残害的汉室公卿,一定会找机会报复。为了防备有人行刺,董卓要吕布随侍左右。两人关系密切,情同父子。
  这时董卓万万想不到,主谋讨伐他的竟然会是他最器重的朝官司徒王允。
  王允的行政能力极强,宫廷政变前后,他曾任司徒,但后来被免职。董卓准备迁都长安时,由于工程艰难,便派任对洛阳政府颇熟悉的王允再为司徒,主持迁都大计。王允也曲意奉承董卓,样样照办,表现得非常杰出,因而深得董卓信任。
  董卓的性情变得日益焦虑,紧张而凶暴,早年豪放爽直的个性完全不存在了。他经常动怒,而且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一次,为了一件小事和吕布发生争吵,由于吕布也表现得很强悍,董卓居然拿起手戟,掷向吕布。幸而吕布身手敏捷,及时闪避开了。事后,董卓虽以赏金安抚吕布,而吕布也公开表示歉意,但是两人间的隔阂已经形成。
  加以吕布日夜守卫府邸,慢慢和董卓的一位漂亮侍女私通。那侍女恋着他,他也眷恋那侍女,常常相会在花前月下。但是,那侍女和吕布都深怕董卓发现,脾气变化莫测的董卓若是知道此事,怎么得了?因此吕布心中随时提防着,对董卓的一种敌意也就渐渐生起来,并愈来愈强。吕布由于忧虑过分,有一次竟在梦中为此和董卓冲突,那时他正和侍女如交颈鸳鸯一般,却被董卓发现,董卓又将那手戟朝他刺来,他为了保护那侍女,竟和董卓拼死格斗……虽然他于格斗中醒来,知是一场梦而已,但董卓和他格斗时的凶相深深印在心上了,一种厌恶和仇恨便陡然升起……  
第七章 收编青州军 争夺兖州地(2)  
  王允和吕布的私交相当好,二人已到了无话不说的知心程度,因此吕布有一次就向王允说出了他心中那股恨意。王允听后双眉紧锁,叹道:
  “董太师近日个性越发凶暴,并如夏日天气,变幻无常,不知又将发生什么事情。现在,他该杀的杀了,该除的除了,凡他不顺眼的事,他断然不会放过。因此,你目前的状态,是十分危险的啊!”
  吕布求教道:“司徒指点,我该如何办才好?”
  王允沉吟良久,最后迟疑道:“不过我说出来你不要怪我……”
  吕布说:“你我亲如兄弟,情同手足,早已无话不谈了,还有什么顾忌我的?”
  王允环顾左右,之后才说:“恕我直言吧,除非你从此断了和那侍女的关系,否则必将被董卓加罪。其实,就是断了那关系也不保险,因为那侍女是活口,怎知天长日久之后不露出点蛛丝马迹?而你又万万不会去杀了那侍女,何况杀了那侍女又如何向董卓交待,董卓怎有不查实之理。这就叫左也难,右也难,其实千难万难,根子还是在董卓身上。只要没有了董卓,什么事都迎刃而解,并且你和那侍女一对有情人也就终成为一对眷戚!”
  吕布道:“你的意思是将他除了?”
  王允说:“当然这是唯一的办法。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法子吗?”
  吕布将捏紧的拳头往桌案上一击,忿言道:“董卓逼人太甚,也就休怪我无情了。我一定将这老贼杀掉!”
  王允赶紧阻止他,说:“此事关系重大,须细议,切不可冒昧行事。我们来商量一个妥当的办法吧。”
  至此,王允才和盘端出了他和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等人密谋的计划来,要吕布参与,作为内应。吕布当然全部赞成,便约定时间,按计而行。
  再说生活在焦虑中的董卓,最多十天半月的在长安呆一阵,更多的时候则是在郿坞,在全副武器的兵甲层层保护下,谁也把他没有办法。王允等人在根本无机可乘的情况下,决定采取引蛇出洞的办法对付董卓。王允知道董卓早有篡位之心,乃秘密地和汉献帝商议,要汉献帝假装生病躲在床上,然后,使人传播出去,说汉献帝身体大大欠佳,已无心料理朝政,有意提前退休,拟在未央宫接见全体文武官员,宣布重要旨令。其实后宫早已有董卓的心腹向董卓证实汉献帝确实病倒,有意退让,于是,董卓对此深信不疑,喜不自禁起来。
  初平三年四月丁已日,天气晴朗而炎热,董卓接获汉献帝旨令,判断汉献帝已准备让位给自己,便特别盛装乘车入朝。从郿坞到皇宫,戒备森严,有如皇帝队伍,步骑兵左右防卫,吕布率队在前前后后不停巡逻,警备上几乎无懈可击,任何人都不可能有机会可乘。
  其实,在董卓队伍出发前,王允早命令仆射士孙瑞亲自写妥皇帝诏书交给吕布,吕布便命令骑都尉李肃,率领敢死队秦谊、陈卫等穿上警卫服装,藏身宫门内,准备突击谋刺的行动。
  董卓洋洋得意乘车入宫门,心理上毫无这方面的戒备。李肃待其近拢,立刻奔出,以长戟刺之。不料董卓早有在官服内着甲的习惯,故而戟未刺入,只伤及手臂处。
  董卓大惊,摔到车下,大声叫喊:“吕布何在?”
  吕布奔上前来,大声喊道:“奉皇帝诏书,诛杀逆贼!”
  董卓万没料到吕布会如此,无比恼怒,大骂道:“我待你如子,竟然造反,如此忤逆,必遭凶报……”
  然而,话未说完,吕布的铁矛已经刺入了董卓咽喉。
  敢死队一拥而上,斩下了董卓的首级。
  董卓被杀的消息传开,宫廷内外,一片欢呼。长安城内,如同过节,街头巷尾张灯结彩,欢歌阵阵。另一方面,吕布等乘胜追击,将董卓弟董祀及董氏亲属和亲信等,一概诛杀。
  王允更下令追剿董卓余党,司隶区的各军团间立刻呈现非常紧张的状态。
  吕布军团倒戈及董卓政权被推翻,使司隶军区及长安城内的文武百官及军士,甚至从洛阳被强迫迁来的百姓,和长安原住居民都欢声震动。董卓肥胖的身子被暴露在街上示众,守尸体的士兵,更将董卓肚脐剖开,插入棉灯芯,以其肚子脂肪为油点灯,竭尽侮辱之能事。
  汉献帝去了董卓的胁迫和压制,也大大的扬眉吐气了。他立即论功行赏,任命王允为录尚书事,任命吕布为奋威将军,封为温侯。仆射士孙瑞说他并无什么功劳,把所有封赏都辞去了。王允和吕布共同管理朝政,一文一武,辅佐汉献帝。他们追查董卓一党的人,有的处死,有的充军。
  左中郎将蔡邕毕竟曾受过董卓的解救之恩,并且董卓一直对他很好,出于这样一种感激之情,去董卓暴尸之处祭悼了董卓。王允知道了这事,大骂蔡邕:“董卓乃逆贼,再不处死,汉室将亡。今将其处死,是大快人心之事,你身为朝廷大臣,且又是国内名士,应当深明大义才对。却反而逆反民意,往悼其贼,难道你真是董卓的死党吗?”
  蔡邕当然深明大义,对王允说:“我虽不才,但也知大理,董卓专横,扰乱朝政,罪在当诛。我只是念在私人交情,情感上过不去,故而往悼。如果认为我因此有罪,我不推诿,只求宽罚,饶我一回。”
  王允却将蔡邕交给廷尉处理。太尉马日禅知道蔡邕这一去必然凶多吉少,便向王允替蔡邕说情,他说:“蔡邕切不可死啊,他很有学问,又正在写汉朝历史。”
  王允摇头道:“前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著书,他却借题发挥,毁谤朝廷。现今皇上年轻,若让蔡邕这样的心存异志者继续耍笔,恐怕我们都要被他骂了……”
  马日禅只得叹气,蔡邕便在监狱里给逼死了。  
第七章 收编青州军 争夺兖州地(3)  
  最感到焦虑的是董卓原属的西凉军团。驻屯在长安城附近的主帅牛辅,虽阻挡李肃的攻击,却怕吕布乘势追剿,便下令往凉州撤军。不料途中发生兵变,牛辅死于乱军中。董卓原直属部队由李傕、郭汜率领,驻屯于凉州及司隶区边界,幸免于难。他们看到司隶区各军团几乎都在庆祝董卓被杀,心中更为害怕,因此向新政权主持者司徒王允表示投降之意,但王允坚持不肯接受。李傕甚至和郭汜商量打算解散军团,逃亡返回凉州。
  但是董卓军团的首席参谋贾诩却强烈反对。他说:“王允刚愎自用,吕布轻浮无谋,此二人一时得志,绝不可能长久。加上名儒蔡邕因吊祭董卓被王允入狱致死这件事,引得朝野非议,文武百官已对新政权表示大不信任。我以为,只要反董卓的情绪稍许平服,王允和吕布便都不会得到支持了。而关东各军团各自忙着扩充自己的势力,对司隶区的变动,早已视若无睹。至于司隶区军团,规模都不大,彼此意见分歧,根本成不了气候。因此众将军大可不必畏怯。”
  李傕、郭汜都觉得贾诩所言有道理,便问:“依先生之见,当下该如何动作?”
  贾诩道:“应该袭用董卓旧智,引兵攻入长安。只要击败吕布,便可以挟持天子掌握政权。万一失败,再解散逃亡不迟。何况以目前看来,胜的机会很大,若不努力抓住时机,将后悔莫及。”
  李傕听从贾诩建议,和郭汜合军攻打长安。
  司隶区各军团领袖不满王允专权,又害怕西凉军团勇猛,完全按兵不动。而李傕的西凉军则又得到旧日友军张济、樊稠、李蒙等由西凉赶来相助。于是,居然集结十数万人马,形成浩大之声势。
  长安城内,吕布孤军困守,到了第八天夜晚,后勤部队叛变,引李傕军入城。
  吕布见状,急引少数亲信及直属部队逃脱。
  王允坚持为国守城,终于为李傕所杀。
  西凉军团为报复董卓被害之仇,在长安城内大肆掠劫,并屠杀反董卓的文武大臣,司隶区内军团虽人人自危,但只各自防备西凉军团的攻击,却没有人肯到长安城勤王。
  东汉王朝再度陷入无政府的混乱局面。
  尽管长安城内闹翻了天,但以勤王起义的关东军团,却显得个个无动于衷。大家似乎忘了皇帝的存在,只忙着扩充自己的地盘。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获得了一个很大的礼物。
  张角兄弟发动黄巾党人事变时,最热烈响应的,便是东方的青州。当张氏兄弟在司隶区被皇甫嵩歼灭时,青州黄巾党人尚有百万之众,只是鉴于风声正紧,便暂时化整为零,潜伏不动,以待变局。
  随着朝廷国家权力的转弱,局势日益混乱,青州的黄巾党人于是再度活跃起来,并且越来越强大,继续跟官府作战。当地的农民因为受不了官府的压迫,差不多都当了黄巾兵。青州刺史臧洪以强硬态度全力围剿,黄巾党人乃渡河企图和冀州的黑山党人会合,却被占领冀州北部的公孙瓒军团撞上,公孙瓒下令军队展开屠杀,黄巾党人只好越界杀入兖州。
  青州的黄巾党人军团号称百万,浩浩荡荡朝兖州而来。任城相郑遂出城抵抗。然而黄巾军斗志高昂,这支官兵哪里是对手,很快败退。郑遂在逃亡间,被黄巾兵追杀。士气大振的黄巾军乘胜打到东平,兖州刺史刘岱就准备出去对敌。刘岱自从杀了东郡太守桥瑁,接收了桥瑁的军队以后,自觉得力量很大,早想消灭在他地界里的黄巾军,以图一方平安。正好这会儿黄巾军送上门来,他怎么也不肯放过他们。
  济北相鲍信闻知,拦住刘岱,劝道:“黄巾军队有百万之众,兖州百姓人心纷乱,军队无心作战,不可以正面和他们敌对。否则,我们准会吃亏。依我看正因为黄巾军人多势众,才感到粮草供应困难,我方不如采取坚守战术,养精蓄锐,等待机会。到时候让黄巾军想战不得,想攻不成,时间一长,供给不上,没多久必作鸟兽散。届时我们再选精锐之兵,攻其要害,便可给以致命一击。这样,才可彻底消灭他们。”
  而刘岱却十分藐视黄巾军,认为这些装备简陋、缺乏训练的农民军无论如何敌不过他的正规部队。所以他根本不听鲍信的话,觉得鲍信是过分小心。刘岱亲率大军,仍采取和黄巾军正面对抗的办法。但是刚一交战,刘岱就发现这批农民军的斗志确实高,大有锐不可当之势。可是,这时已经迟了,黄巾军直冲刘岱主力军团。刘岱军抵挡不住,往后溃退。黄巾军冲入军团内部,将刘岱军完全冲散。刘岱也在战乱中身受数伤而倒下,最后被乱马踏死,成了一堆肉泥。
  刘岱一死,黄巾军气焰更盛,兖州陷入危急存亡之秋。
  但是,这一路黄巾军人数虽多,可缺乏出色的领袖,虽然打了胜仗,却不知道怎样去管理城邑。大部分义军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打完仗就想回家种地,真正像当初张角等人那样有政治谋略和远见的人却还数不出来。因此,青州的黄巾军杀了任城相和兖州刺史后,并不思谋如何去统治,而是率军继续往前推进。
  黄巾军一路杀来,首当其冲的便是屯军东郡的曹操了。  
第七章 收编青州军 争夺兖州地(4)  
  东郡太守曹操正在东郡治下的濮阳操练兵马。他刚听到兖州刺史刘岱被杀的消息,心中就谋划开了。为了重建兖州防务,曹操立刻邀请附近郡县首长,召集紧急军事会议。曹操有个助手,正是当地东郡人,叫陈宫,字公台。他是曹操手下部将,又是个谋士。他向曹操献计说:“兖州刺史刘岱阵亡,如今朝廷又无法立刻委任首长。我打算去跟州里面的一些头面人物联络,尽量说服刺史府的僚属,替明府大人你争取代理州牧职务。如果能争取到这块地盘,便能以此为争霸天下的基础了。”
  陈宫一番话颇使曹操动心,他很感激陈宫,当即同意陈宫的意见,并请他辛苦一趟。陈宫便立刻去了。
  兖州刺史府正为刘岱战死、黄巾党人的攻击迫在眉睫而惶恐不安。陈宫乘机游说道:“如今全国处于分裂中,本州又没有领导人物,很容易被人并吞,大家便会失去统领州民的职位,不如迎接东郡太守曹大人,有他来领导,不但可以对抗骚动中的黄巾党人,并可以保护本州百姓有安居乐业的生活。”
  济北相鲍信一向很看得起曹操,并对曹操寄予很大希望,他也曾劝过曹操回到黄河南边等待时机。这会儿他也在旁听了陈宫之言,表示完全赞同,并以此鼓动在场的官吏。鲍信又帮着陈宫再去跟别的官吏接头。那些做官的正担心黄巾党人跟他们过不去,现在能有人出来领头撑持局面,既可保护生命财产,又可继续做官,何乐而不为?于是都很同意让曹操接着刘岱任兖州刺史。
  于是,在鲍信鼓动下,这些州吏便渡过黄河,到东武阳迎接曹操暂摄州事。并立刻整编州郡防卫军,准备和气势正盛的黄巾党人周旋到底。
  但是,黄巾兵毕竟人数众多,作战能力也很强,又刚打了胜仗,声势十分浩大。曹操兵马少,力量薄弱,怎么能抵挡得了这么强的黄巾军呢?两军一接触,曹操便立刻感到悬殊太大,难以取胜。果然第一仗便败了,曹操果断收兵退回坚守。
  虽一战即败,曹操仍然显得信心十足。他认真分析了黄巾党人,认为黄巾党人缺乏马匹,机动性不高,且组织松懈。目前虽人数众多,但恃胜而骄,警觉性相对下降。因此,他不打算和黄巾军再作正面会战,决定改以奇袭战术,来消磨对方气势。只要对方气势丧颓,便不难剿灭了。
  曹操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准备将奇袭的战场设在寿张城,即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寿张城在济水和汶水中间,有个颇为开阔的平原,最适合于骑兵的突击。而骑兵一项,却正是曹军之长。曹操曾数度出任骑兵校尉,除了本身骑术高明外,更善于指挥骑兵战。
  黄巾军集结在无盐城与寿张城之间,离曹操的大军很近。但曹操仍想到对方阵地去观察一下。于是曹操大胆地偕同鲍信,率领一支一千人组成的步骑混合部队,亲自到前线勘察地形。以一千人部队,跑到数十万人的跟前去搜集情报,曹操有时的确大胆得近乎鲁莽。
  曹操心思细腻,长于创造性策划,而且一向勇于行动,经常喜欢自己跑到最前线,因此,后世诗人苏东坡称赞他为中国史上最善于用兵的军事家。但曹操一生的战史中,却经常出现狼狈的危险状况,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过分的大胆行为。
  曹操对寿张之役的计划周密很感骄傲,因此在会战前夕,带着鲍信到前线去视察,口沫横飞地向鲍信说明他的作战谋略。或许是兴奋过度,曹操和鲍信的骑兵部队超出了步兵部队前面一段很长的距离,正好来到汶水边。突然间,眼前出现一支数千名的敌人部队,曹操只有以数百名的骑兵仓促应战。但岸边地势不平,骑兵队无法发挥冲锋的力量,加上步兵未能及时支援,人数远居劣势,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
  危急中,鲍信要求少数勇猛的骑兵健儿,护围曹操先突围逃走,自己率仅存的骑兵部队浴血死战。虽然曹操极力反对,但鲍信表示军队不可没有指挥官。为了顾全大局,曹操只好趁隙突围而出。结果曹军死伤殆尽,鲍信也力战而死,年仅四十一岁。
  鲍信原是一方富豪,家世不错,在关东军团中,算是难得的有志之士。
  想当年曹操势单力薄,鲍信却鼓励曹操说:“缺乏智谋的人是无法脱颖而出的,即便目前很盛,但总有一天会失败的。将来能拨乱反正的,我想只有你了,将军你可是上天所降大任的人啊!”
  如此的知心朋友,却为了自己的大意和冒险而牺牲,曹操非常痛心,他悬赏寻找鲍信的尸体不得,只好请人用木头刻了个鲍信的模样,涂上油彩,祭吊下葬。祭吊时,曹操哭得很伤心,士兵们都被感动得流了泪。大家看到曹操为了一个阵亡将士竟哭得这么伤心,心里无不十分感动,很自然的便在心理上和曹操贴得更紧了。
  为了纪念鲍信,曹操决心非赢得这场战争不可。
  曹操集结了兖州所有青年,只做了短暂训练,便参与实际作战。为了弥补军队作战经验不足,曹操全天候身着铠甲,亲自指挥战事,因此,全军士气旺盛。新的兵源增加了不少,加上刘岱及鲍信所遗留下来的军团,曹军的战斗力量越来越强。
  相反地,黄巾党人组织松懈,缺乏军事常识,虽然人多势众,但经不起曹操马拉松式的穷追猛打,士气再而衰,三而竭。接连数十次的大小会战,曹操几乎不让黄巾党人喘口气。他将所有军团全员出击采取主动,轮番作战。曹操军队机动性高,作战士气旺盛,几场漂亮的大会战下来,把数十万黄巾党人的战斗意志完全打垮了。
  曹操一向同情民变,如果不是鲍信这事件,他也绝不会对黄巾党人如此的穷追猛打。因此等到黄巾党人连续受挫,势衰气竭,曹操也从激烈的情绪中慢慢冷静下来了。  
第七章 收编青州军 争夺兖州地(5)  
  曹操深知民变是政治问题,就不应该用军事武力来解决。屠杀,虽然能震慑于一时,但只要稍一放松,叛乱便会卷土重来。政治问题要用政治方法来处理才有效。因此当黄巾党人势力削弱时,曹操也展开了招抚的工作。
  他甚至公开向武装部队将领们表示:“这次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安抚比追剿更重要得多。”
  曹操大量向黄巾军团领袖发出劝降书,双方谈判争取停战机会。但曹操倒不只一味地想和敌人和谈,他利用停战期间,不停调动部队,重新部署战线,他集结不少精锐部队,要设置不少作战陷阱。
  不久,谈判破裂,曹操立刻展开行动。但他尽量避免杀戮,而以赶鸭子的策略,把大量黄巾党人,逼压到他预设的陷阱,再将他们围堵起来。
  时值寒冬,被围困在济北国的黄巾党主力部队,在曹操不停策动下,首先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曹操非常高兴,立刻宣布不咎既往,老弱、缺乏作战力的,全部遣返回乡间,从事耕种。其余三十余万人重新编组,加强训练,编组为“青州军”,并指导他们从事屯田的工作。
  这一来,不但解决了黄巾党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不少农业生产力,对汉末农村破败后的重建工作帮助很大。但更重要的是,加上鲍信、刘岱合并的部队,生平第一次,曹操终于拥有天下的精锐军团了。
  抚平青州黄巾党人,使曹操的事业往前迈进一大步,他不但获得全部郡县官民对他的信赖,战后也实质上控制了兖州境内所有的军团。曹操不但声望提高不少,也成为了真正拥有实力的竞争者。袁绍便乘机推举曹操为兖州牧,帮助曹操成为一个名副其实、据地自大的军阀。
  曹操费了半年多工夫,消灭了青州地区的黄巾军,他的兖州刺史的地位总该坐稳了吧?没想到,长安方面居然另外派来了一个名叫金尚的大员要到兖州来做刺史。曹操怎么会答应呢?他好不容易才得到兖州,怎么能让出来呢?即使袁绍,他也不愿意曹操放弃这个地盘。因此,曹操听说金尚带着一支人马到兖州来了,就在边界处预先埋伏了人马,金尚一到,即予袭击。金尚挨了一个兜头棒,慌忙逃跑,向南阳投奔袁绍的对头袁术去了。
  董卓遇刺后,王允主政期间,关东军团和长安政府的对立状态应已自然解除。但事实上,关东军团的各领袖根本忘了政府的存在,反而为了扩充自我力量引发激烈冲突。袁氏兄弟反目成仇,闹得比任何人都来得凶。袁绍结合了冀、青、兖、并四州的军团领袖,更和荆州刺史刘表结为军事同盟,兖州牧曹操当然是属于亲袁绍的军团。袁术的阵营则有北方的公孙瓒,以及公孙军团盟友的刘备及单经;徐州刺史陶谦、北海太守孔融也倾向于袁术。另外,孙坚遗留下来的部队,由于少主孙策年纪还小,退守江东,虽隶属袁术集团,但并不参与正面的对抗。
  袁绍和公孙瓒在北方对抗期间,为了牵制袁绍的兵力,袁术伙同其友军,侵入袁绍的南方境界。刘备、单经、陶谦纷纷率兵驻屯高唐、平原、发干等地,给予不少压力。身为同盟的曹操,自然必须替袁绍分劳。他由兖州出兵,在青州西南大破刘备、陶谦等的联军。
  南阳太守袁术知道曹操是袁绍的人,就想,现在曹操和袁绍他们占领了兖州,要是不赶快想办法去阻止袁绍向这一边扩张,将来他把冀州、兖州、青州连成一片,这对自己将是很不利的。于是,袁术就约北边的公孙瓒进攻袁绍,自己发兵北上进攻曹操。
  曹操为保住自己在兖州的地位轰走了金尚以后,正担心长安方面可能向他问罪,这会儿先受到袁术的进攻,觉得自己太孤单,就是做了刺史还没经朝廷认可,在名义上也说不过去。他正为难的时候,平丘人毛玠向曹操建议道:“如今天下分裂,群雄割据,袁绍及刘表等虽拥有大军,却缺乏深谋远虑,从未为稳固国家基础贡献丝毫力量。朝廷无财税以治国,百姓无财产以安家,这种政权体制绝对无法持久。以大义之名兴兵者胜,有正式官位才能拥有足够财源。因此明公今后的策略,可以奉天子以令大臣,修耕植以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
  这时候,曹操正希望自己能有一天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做个霸主。听了毛玠这一番话,觉得很有启发。可见,要着重耕种,发展蚕桑,目前怎么做得到呢?只能今后再说吧。但这一策略却是很有价值的,他已将此思虑在心。至于尊奉天子嘛,乃当务之急,无论如何得从速为之。他便打算立即派使者上长安去朝贡。
  可是,要上长安,实非易事。正如毛玠所说的“天下分裂”,各人据守地盘,互不相让,怎可能来往畅通无阻?要上长安,首先得经过河内,他只得派使者先向河内太守张扬借道。张扬对借道的事,摇头不应,恰巧定陶人董昭正在他那里,就劝他说:“曹操虽与袁绍同伙,可毕竟是暂时现象。目前曹操力量还不大,可他却是天下的英雄,值得结交,今天他来向你请求,你就该趁着这个机会替他向朝廷推荐。事情若能成功,将来对你定有好处。”
  张扬便被说动了,就真的替曹操推荐,董昭写好了一封信给李傕、郭汜请他们接见曹操的使者。
  李傕、郭汜接了张扬和董昭的信后,却又怕曹操向汉献帝进贡另有阴谋,就把曹操的使者软禁了起来。颍川人黄门侍郎钟繇对李傕、郭汜说:“现在英雄并起,各据州郡,不受朝廷节制。难得曹兖州忠于王室,打发使者前来朝贡,好好地接待他,也好鼓励别人,千万不可难为曹操的使者,以叫天下人失望。”
  李傕、郭汜这才收了礼物,优待了曹操的使者。另外,还送了些礼让使者带回去交给曹操。这样,就等于曹操的刺史地位被朝廷正式认可了。  
第七章 收编青州军 争夺兖州地(6)  
  李傕、郭汜让曹操的使者回去以后,渐渐觉得这个钟繇的话很有道理。他们悟到,要想巩固政权,还得去联络这些关东的大官才行。他们早就听到徐州牧陶谦跟前河南尹朱俊联合起来反对他们,原先很愤怒,现在就想到应该想个办法来像安抚曹操那样去安抚朱俊才行。
  原来朱俊和陶谦以前曾经发兵打过董卓,董卓曾派李傕、郭汜将朱俊打得一败涂地。现在,陶谦联合了邻近的一些守相,今推朱俊为太师,发了通告,号召各地牧伯共同起兵讨李傕、郭汜,以奉迎天子。李傕、郭汜听了谋士贾诩的计,打发使者去请朱俊到朝中来做太师。
  朱俊接待了李傕、郭汜派来的使者,才明白李傕、郭汜在汉献帝跟前推荐了他,要给他一个高官。而陶谦他们已经推他为太师,要他领头征讨李傕、郭汜,地位是够高的了。可见,所谓“太师”究竟不是朝廷任命的,当然不算正牌货。于是,朱俊便对朝廷封官动了心,决定向陶谦他们辞行了。他说:“君王召见臣下,做臣下的应该召之即去,不应有半点犹豫,才称得上是大义。”
  陶谦很不高兴,责问道:“难道太师改变了主意,不愿反对李傕、郭汜、樊稠这批乱党,反倒愿意跟他们共事吗?”
  朱俊很不服气地回答:“你们对我完全是误解,李傕、郭汜、樊稠这些人,小人罢了,将来必会相互勾心斗角,到那时,我则乘机击之,将其消灭。那样,征伐他们的大事就成功了。”
  对于朱俊的托词,陶谦本想揭穿他,但一想,他既然意已决,只好作罢,忿然离去了。朱俊即日奔赴长安,拜见了李傕。第二日,汉献帝封任他为太仆。
  陶谦他们今推朱俊为首征讨李傕、郭汜的计划,就这么落空了。
  初平三年,对于曹操个人的事业而言,绝对是大丰收的一年。首先,是曹操终于取得了兖州的支配权;第二,是曹操以打击和安抚并用的方法,收编了三十万青州军,大大扩充了他的队伍;第三,便是获得毛玠的大好建议,虽然他暂未完全实施,但往后十年的发展,都是以毛玠的“奉戴天子”和“屯田养兵”为指导原则的;第四,便是日后对建安文风有重要影响的儿子———曹植出生。
  初平四年春天,在去年底刚编组完成的曹操军团,面对着关东军团的主力之一———袁术部队———的严厉挑战。
  平定兖州后,曹操将他的直属军团屯驻在甄城。这个时候,关东军团南北对抗的情形发生重大变化。荆州刺史刘表对袁术驻在其州郡东北境界的部队施加压力,并断绝财源军需。袁术在不得已之下,乃转往兖州发展,因而侵入曹操的地盘。
  袁术将主力部队驻屯在封丘城,并联系被曹操击败的黑山党残余部队及匈奴的于夫罗众,打算由西方夹击曹操。
  部署完成后,袁术派遣部将刘详,率领先锋部队向曹操直属部队的驻屯地甄城进逼,摆出了一副挑战的姿势。但刘详对曹操的作战能力颇感恐惧,刚到达濮水南岸的匡亭,便扎营不敢前进了。
  曹操接获情报人员送来的资料,经过认真分析之后,判定袁术军团一定会分三方面向甄城夹击。曹操猜测其意,不外乎是想运用一种强大的气势,逼迫兖州其余郡县部队不能帮助曹操,以达到孤立曹军之目的。
  曹操想,必须挫其锐气,方可在声势中占据先导。他很快看出袁术布局上的弱点。刘详的先头部队虽摆出诱战姿态,但选择匡亭却是一项严重错误。
  匡亭距离袁术主力军部队的陈留,的确比从甄城到匡亭约少一天的步兵行程。但是,曹军行进路线只需渡过濮水,便可直接攻击匡亭。而陈留的袁军却需连续渡过睢水、汴水、南济河、北济河才能到得了匡亭。以当时的行军方式,渡河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如果曹军全力加速行军,绝对比袁术的后头主力部队更早到达匡亭。而黑山党及于夫罗众的部队就更远了,若等他们赶到,战争怕早已结束了。
  曹操分析了袁术军事布局上的弱点后,就将胜券初步把握在手中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曹操又想起了兵法上的一句话。现在,他就是已经达到了这个程度,焉有不将这一仗打胜之理。
  曹操根据这一情况,想来想去,决定对袁军发动奇袭。
  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曹操多次采用这种作战方式,因为这很符合他的口味,而口味又是他个性特征和军事作风的表现。曹操大胆、机智、富有谋略,这些优点,使他喜欢采取奇袭的方式常获成功。
  这一次,曹操又断然决定对袁术发动奇袭。
  曹操派荀彧在甄城集结兖州各郡军团,公开进行调动,旗帜鲜明,军鼓阵阵,好像在进行全面布防及训练,很远的地方也能看到和听到。袁术派出的探子将这情况报与袁术,断定曹军正在进行大规模编组以准备会战,袁术听了,深信不疑。
  与此同时,曹操率领直属部队,偃旗息鼓,秘密行进,迅速来到濮水岸边。凡此种关键性的行动,曹操都是亲自出马,他要把握这一重要棋子的任何一步进退。任何人也不能够代替他,并不是别人办不到,而是太关键的步骤,曹操让别人去总是有些不放心似的。因为那关键的一步,关系全军的胜败,往往有许多紧急情况,是需要超常的机智与果断方能应付。
  现在,曹操就率主力部队来到了濮水边上,这第一步悄无声息的行动是成功了。因为一路上他不仅要部队偃旗息鼓,且要大家不要高声喧哗。他不走大路走小路,尽择僻静处通过。同时,他也派出许多秘密探子,以侦查可疑之人,凡有,则先捉获,不管这人是不是袁术的人,先看管起来再说,这样才可能绝对保密。  
第七章 收编青州军 争夺兖州地(7)  
  濮水边上早已备好十只木船,曹操早将直属部队编成二十个渡船组,很有秩序地分两批将部队渡过濮水。即使渡水时,也是清风雅静,无人喧嚷。有一个士兵在水中心掉下去了,同船将士也不惊惶,只遣两个水性好的兵士跃入水中救援外,照样行船不止。而这样的小意外,也早是曹操在这次奇袭之前就已经想到并提前作了如此部署的,足见曹操对这一关键行动考虑得何等仔细了。
  部队渡水之后,按原计划分四路整队集结。曹操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将部队巡视一遍,见将士们个个精神饱满,一副准备随时应战的模样,心中十分满意,便将马鞭一挥,部队迅速前进。
  匡亭就在前面,已经看得见刘详的营旗。在这个时候,再要隐蔽前进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曹操高呼道:“将士们,匡亭就在眼前。一鼓作气,方可攻克,按原部署,分四路,向其突袭,冲呀!”
  待到刘详的防兵发现“曹”字旗号的大军时,曹操的部队已经如乌云压城一般盖过来了。随之而来的是如暴风骤雨一般的喊杀声。这声音犹如海潮喧啸,震撼了整个军营。
  正在营帐中等待袁术进一步指示的刘详,听到这涌潮般的军声,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正要遣人去问,防兵已经飞奔进来,大叫:“不好,曹军杀过来了!”
  刘详大惊,却又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他之所以驻扎匡亭,就是为了暂时远离曹军,对于勇敢善战的曹操,他不敢轻易接近。他正在等待袁术的指示,让袁术的主力部队发起进攻时,他才配合作战。
  但是,眼下曹军竟已经出现在他面前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惊惶之中对防卫兵喃喃发问:“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防兵再报:“曹军真的杀过来了!”
  刘详不得不相信这是事实,慌忙呼喊将士应战。但是已经迟了,曹军已如一支利矛,从几个方向直插军营。将刘详部队完全切散,只有逃命的份儿,哪有应战之力?刘详只带了几个随从,冲了出去。他拼命逃跑,直到很远的地方才松了口气。但是,他的部队已经被全部歼灭了,他不知道自己是回袁术本部还是奔别的地方去?现在,他是亲眼见到了曹操的作战能力,直到此刻,他都闹不明白曹操是怎样忽然出现的,他不能不想到“天兵天将”几个字。从此看来,袁术会是曹操的对手吗?刘详只得摇头叹息……
  曹操对刘详也不追赶,因为刘详的部队已经彻底瓦解,而刘详本人对他并不重要,他眼下需要集中精力对付的还是袁术的主力。
  于是,曹操命令兵士迅速清理战场后,就在匡亭布下了阵势,准备等待袁术本部主力军团到来,而留在甄城的荀彧,也将集结的兖州大多数部队由曹仁率领,赶赴匡亭驰援。
  这也是曹操早就安排好的,他知道取得匡亭后,袁术主力必来攻击,仅靠奇袭部队在匡亭镇守是不够的,必须及时增派援兵。曹仁率部驰援,正是这一步计划。
  袁术得知匡亭失守,也很吃惊。但是想想也属必然,以曹操用兵之狡诈,岂有不袭击匡亭的?只怪当初未料到这一点,或者说是粗疏忽略了。
  但是,袁术判断,曹军的主力在曹仁的部队中,而曹操必会随主力而动,根本不可能在匡亭。这样判断之后,袁术便带着本部军团慢慢渡过四条河流,准备和曹军主力一决死战。袁术认为,目前占领匡亭的只是曹军一般先头部队而已,由于人数相当悬殊,占领匡亭的曹军势必要等到主力到达后,才会发动攻击。
  机敏的曹操根据袁军的方向,很快又看穿了袁术的心思,便十分高兴。于是,他先在匡亭严加守备,做出一副人数太少,怕受攻击的样子来,有意印证袁术的错误分析,与此同时,曹操作好了对付袁术的策略准备。
  他决定再度采用奇袭之法。
  袁术根据自己的分析,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曹仁部,对于匡亭的守军,他几乎不屑一顾,他打算将曹仁主力歼灭,再来收拾这小小的匡亭守军。他万没料到匡亭有曹操,更没料到曹操再用奇袭之法,更万没料到奇袭部队居然是来自匡亭。
  袁术为对付曹仁主力,率大部分部队渡过北济河,但是当他尚未摆好阵势之时,竟从匡亭方向迅速杀出一支劲旅。
  袁术几乎懵了,不是探知匡亭军小心翼翼生怕被攻击吗?怎么居然一反被动,成了如此主动之军?并以其腾腾的杀气漫卷过来?很快他又看见,率匡亭之队的竟是曹操,但是曹操骑在马上,挥师前进。
  袁术虽在兵马人数上远远超过曹操,但在发现自己犯了严重错误时,便一时乱了套,再也无心恋战,赶快下令军队往西撤退。袁术在卫兵保护下,率先后撤,留一部断后,大部随行。袁军一直后撤到乌泽旁的封丘城,才喘过气来。
  袁术将部队重新清点,再行部署作战防线。正部署间,又有飞马来报,说曹操又追上来了。想不到人数那样少的曹操军,竟如此紧追袁术的大军不放。
  袁术骂到:“这个阿瞒真是疯狂了!”
  他赶快登上封丘城观望,不看不要紧,一看又是一惊,封丘城居然被包围起来了。曹军沿城围困,整装待战的士兵高唱战斗歌。
  完全丧失信心的袁术,根本无法判断曹军到底有多少人。看来他不能再轻敌大意了,眼下必须赶快避开曹军锋锐,先保住自己再说。  
第七章 收编青州军 争夺兖州地(8)  
  于是,袁术集合精锐部队,出了东城门。其实曹操的人马眼下并不多,只不过一凭士气,二凭巧妙分布而已。所以袁术冲出东城门,无论如何曹军也是挡不住的,何况袁术是集中了如此精锐的部队。
  袁术率军出城,即往东南方向奔跑,马不停蹄地一口气撤退了一百五十余里,相继渡过南济水、汴水、睢水直达襄邑。
  想不到袁术气还没喘过来,迅速如风的曹军又追踪而至。许多人的胆识便是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嘘吓,就会如气泡一般脆薄危险了。袁术此刻就是如此,见曹操又追踪而来,简直被吓破了胆。连忙又丢弃襄邑逃跑,跑入附近城池坚固的太寿城,高高挂起免战牌。
  由于一路仓促撤军,后面又有敌军追踪,连续两百里路的逃亡,大部分的袁军已半途溃散了。于是,最后到达太寿城的袁军只有三分之一都不到了。相反地,追击袁术的曹军,却已与曹仁的兖州军团会合,加之一路俘虏收编,便形成了一支在人数上取得绝对优势的大部队了。
  太寿城城墙坚固,前不久又才再补筑,因而攻击不易。袁术想以此为依凭,好好喘一口气,所以将残余部队尽调城防,只是做好守备工作。他心中渐渐有些安全感,开始思谋如何对付曹操的计策。袁术将曹操这一连串的行动进行了分析,不得不承认曹操在军事指挥上的高超技巧。加之他一贯的机巧狡诈便常使人捉摸不透。而这一点,正是兵家的可贵之处。
  袁术便一门心思捉摸曹操意图,下一步,他又会作出何种举措呢?是围而不攻呢?或是断其粮草,时间久了,就不战自败?他将所有的可能都想到了,还是奇袭呢?目的是好对症下药,提前作好防备措施。关于粮草,他并不恐慌。因为太寿城仓禀富足,一两年之内,是吃不尽的,何况从现在起,就计划着用粮草,那就在相当长时期内,都不怕了。而在这么长时间内,他袁术还没有对付曹操的办法吗?何况他还有余部在封丘一带……
  但是,袁术无论怎样对曹操捉摸,也没有猜准曹操的下一步作为。曹操对寿城既没有奇袭,也没有久围不打,而是采取了袁术意想不到的一个举措。
  这太寿城傍临睢水,地势又特别低。时值春末,上游雪水融化,河水暴涨。正愁如何驱赶袁术的曹操见此情景,忽然灵机一动,叫道:“有了,有了!”他越想越高兴,竟自兴奋起来。
  第二日,曹操便派了不少兵士去睢水上游,担土运石,以截急流。兵士们干得热火朝天,劳动号子悠扬高亢,传之甚远。
  便有探子来报袁术:“曹军已将睢水上游截断大半,其目的是堵截睢水,然后决堤,以灌太寿城也!”
  袁术大叫:“糟了,未料到曹操会有更为凶狠的这一着。太寿城不可呆了,得赶快离去,立即号令全军,马上出城……”
  但是,号令还未传下去,探子又来报道:“睢水上游堤埂不断延长升高,曹军还在增派筑堤人员。”
  袁术便慌了神,站起来说:“立即走,再迟恐怕来不及了。”
  于是,袁术率左右兵马驰出太寿城,急上木船,渡过睢水,往地势较高的宁陵城逃去。
  袁术的一举一动,曹操看得一清二楚。其实他派人截断上游的睢水,也只不过是摆出一副决堤灌城的态势罢了,目的是蒙骗袁术,使他惊吓,弃太寿城而去。所以袁术出城时,曹操并无意拦他。
  现在袁术弃太寿城而去,正合曹操心意。但他并不就此罢休,又率兵紧追上去。
  曹操也随后渡过睢水,直向宁陵城赶来,并在城下布置围兵。袁术见状,又再次弃宁陵而逃。
  这一次,袁术不再存侥幸心理,他不但逃出了兖州地界,并且越过亲附自己的豫州,直入自己的老巢———扬州城。他被曹军的追击速度吓坏了,丝毫也不考虑地渡过了长江,到达九江城,这才稳住三魂七魄,保住了性命。
  就这样,袁术由匡亭退到封丘,再逃往襄邑、太寿、宁陵,最后直入九江城。
  袁术这次空前绝后的大撤退,全程六百多里路。其状惶惶,真如丧家之犬。作为一个南方关东军团领袖,竟被刚组成的曹操军团打得如此惨败,不能不令举世震惊。于是,所有的人,不得不对曹操另眼相看了。
  究其实,曹操这场追击战也打得非常辛苦。首先是双方的人数悬殊太大,袁术的兵力要多出曹操许多倍。曹操的优势就在于他的心理准备足,他并不因为对方的人数多而先自心虚,而是沉着对付。他知道正面硬拼是拼不赢的,只有斗智,这才采取了心理战术。他先奇袭取得优势,接下来便是疾如风般的“六百里大追击”,根本不让袁术有冷静下来思考的机会。从双方军队的调动看来,曹操并无心歼灭袁术部队,只想彻底打击袁术军的士气而已。曹操有好几次摆出包围态势,其实都未作完全包围,也都保留有让袁术撤退的路线。大致而言,曹操都只是单方向追击,他的目的应只是在吓唬袁术罢了。
  由于全军火速追赶,有一次几乎一天一夜滴水不沾。那一日太阳很毒,春末夏初的天气开始转热,走得将士们一身大汗淋漓,而又口干舌燥,十里之内,几乎不见水源。将士们咽喉冒烟,心中如火,头脑发昏,双腿越来越重。曹操知道是无水解渴的原因,但是他派出了几批人四出探寻,都不见有水的迹象。而为了给袁术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又绝对不能停下来稍许休息,怎么办?
  正在这时,又一个探水的快马奔回,曹操灵光一闪,策马迎向他问:“你不是看见前面有一片梅林吗?”
  那快马兵士一愣,不知曹操到底什么意思,只茫然唯诺而已。于是,曹操勒转马头,向着众将士,将鞭往后侧面一指,大声喊道:“儿郎们,已经探得前面有一片梅林,上面结满了酸溜溜的梅子,大家快赶路啊,去前面摘梅子解渴……”
  这一喊,全军欢声震动,顿时,个个士兵口舌生津,精神大振。
  梅子虽然没有吃到,但心理刺激的作用,使全体将士都解了口渴。这就成了流传千古的“望梅止渴”的故事。  
第八章 外扩疆域屠徐州 后院起火战濮阳(1)  
  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声势大振,兖州的地盘至少暂时占定了,兖州各郡县对他都口服心服。
  但是,虽然曹操满脑子的“为国为民”,诗词中也经常出现“安定天下,除生民苦难”的大志向。但在实际行动上,他则是个务实主义者。他深知没有力量,理想就只是空谈。统有兖州以后,他心中最急切的问题,便是尽快地增加地盘,增大实力。
  但是,兖州以北,是联盟的老大袁绍。袁绍军事经验丰富,在他的帐下,有许多智谋、勇猛之士。袁绍颇重实际,和只喜欢虚张声势的袁术很不一样。袁绍凭计谋并吞韩馥并击败以武勇凶猛著称的公孙瓒军团,已俨然成为北方军团的老大。仅靠曹操这点力量,是无论如何也惹不起袁绍的。
  兖州西南的荆州地大物博,在荆州牧刘表的领导下,百姓十分安定,军事防务也很坚固,何况其中又有豫州相隔。豫州是兵家必争之地,除了本郡县各自半独立状态,其他冀、兖、荆、徐、扬诸州的军事将领,也都在此各自拥有地盘。因此,即使成为豫州的最高主管,也不过空有虚名。
  而兖州东面的徐州,却是汉末乱世中的世外桃源。当初黄巾党民变并未影响到这块鱼米之乡。徐州牧陶谦勤政安民,不管天下大事如何变化,他都尽量扮演不相干的角色,全力防守着这块丰沃的大地盘。
  想要扩大地盘的曹操,很快看上了这个理想的大目标。
  陶谦字恭祖,是一个行伍出身的将领。他在汉室灵帝末年受任为徐州牧,便刻意地努力经营这块地方。徐州物产丰富,户口殷实,因此社会生活十分安定,老百姓个个安居乐业,一派升平景象。黄巾党人事变起,徐州民众担心家乡遭到伤害,便纷纷寄希望于陶谦,陶谦说:“只有更多一些我们自己的兵马,才可能保护家园。”
  民众便主动要求扩大军队。陶谦乘机扩编军团,名为保家,实是待机,冀想有朝一日凭武力及财力争夺天下。
  董卓之乱以后,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长安政府和关东军团对抗。关东军团的袁氏兄弟又是南北对抗,陶谦虽常支持袁术,但仍然尽量避免卷入纷争,以保持实力。
  初平四年,即公元一九三年夏天,董卓被吕布杀死后,长安政府又陷入纷乱,朝廷便又名存实亡了。关东军团的南区领袖袁术,又被新兴的曹操军团击败,天下的秩序似乎整个颠倒过来了。陶谦认为时机到了,决心以徐州为根据地,参与争夺天下的大行动。
  但是,陶谦虽颇具有雄心野意,却又是个十分谨慎的人,他仍不愿自己亲自出面,便想法制造了一个傀儡政权阙宣,在他陶谦管辖下的邳城称帝。首先,陶谦攻打和豫州一样已被州郡军团分割的青州,并且攻占青州泰山郡的华城及贵城。陶谦接下来的目标是司隶区,因此必须先经过曹操的地盘兖州。
  陶谦并非不知道曹操的才干,但他自信实力十足,便不向曹操打个招呼,直接就攻入兖州南端的任城。陶谦自认为曹操拿他没法,所以才如此傲慢和放肆。
  果然,曹操没有任何反应。曹操也知道了陶谦攻入了任城,但这时曹操和袁术刚作了四个月的辛苦追逐战,军队十分疲惫,必须彻底休整一番,所以才暂时不理会陶谦的攻击。曹操只严守几个重要地方,甚至故意让出了兖州,让陶谦自由出入,有意表现出不愿和徐州正面对抗的姿态。曹操如此的宽宏大量,确实大大麻痹了陶谦一阵。
  几个月后,季节入秋,兖州地区秋收完毕,曹军粮秣充实,同时曹军部队也经过了足够休息和整顿,曹操这才认为是该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曹操思谋着怎样对付陶谦。他有个习惯,考虑军事行动不喜欢在营帐中,而是到外面去走动,特别是野外地方,他边走边考虑问题。似乎那大自然的风光和气息方能启迪他的思维。确实如此,那开阔的视野对他襟怀的拓展是大有益处的,襟怀一展,考虑问题自然宽广得多了。作为诗人的曹操,是具有很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的,而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往往使他的军事谋略有出一般人意料之处。所以说,凡既是诗人,又是军事家的人,都是十分厉害的。曹操思考问题来到野外,仿佛是为了给他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找一个合适的足以舒展四肢的外部环境,所以,一旦步出府第或营帐,他在军事上的各种奇思异想便会从脑子里走出来,十分灵活和鲜明地展示自己。
  曹操经过思考,决定不和陶谦的远征军团正面敌对,只是表面虚与周旋,实际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直接攻打徐州。
  曹操是认真分析了陶谦情况的,首先,陶谦的主力军是不在徐州的,主力军团一直跟随陶谦在外。留在徐州的守军,仅仅是一小部分,况且这部分守军据曹操探知,又属于陶谦为扩编军团而新募召的部分,虽然已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但毕竟缺乏实地作战经验。
  曹操作了巧妙部署,他将三分之一兵马摆在与陶谦正面的战场上,表面上是和陶谦作一决战的意思,而实际上是为了保守兖州。曹操对陶谦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也不能让陶谦乘机袭击了兖州。因此,他将这三分之一精兵摆在正面,完全是以攻为守的方式保卫兖州。即使到后来陶谦知道了曹操主力不在兖州,他一时半刻也奈何不了兖州守军。
  另一方面,曹操率主力军团,向陶谦大本营徐州急进。他抓住了关键性的一步,也就抓住了全局。这一步棋赢,则满盘皆赢;这一步棋输,则满盘皆输。故而,这一步再艰难、再困苦,他都必须亲往。  
第八章 外扩疆域屠徐州 后院起火战濮阳(2)  
  果然,陶谦新募的人马虽然虚张声势,大喊大叫,其实并不经打。曹操第一役攻入一个城池以后,第二役几乎毫不费力地就攻取了第二个城池。陶军望风而逃,连弃城池二十余个。
  这时,陶谦正在兖州正面摆开了与曹军决战的战场,他正在想,曹操既然要和我陶某一比高低,那就来吧,只有这样彻底较量一次,你曹操才会真正服输。因此,他全身心地投入这一战中,并对他的部将们作了充分动员。
  正在这时,徐州快马飞驰而来,报告曹军连下徐州数城的紧急情况,曹军乘胜前进,徐州危在旦夕。
  陶谦大惊失色,喃喃自语道:“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但事实终归是事实,他不能不重新考虑。在那一瞬间,聪明的陶谦也想到过,既然曹操主力去打徐州了,何不趁此机会攻下兖州呢?但是,他此念一出,手下谋士却劝阻了他,说曹操显然已在兖州布防了精兵,陶军虽众,短时间也是拿不下兖州的。如此误了时间,曹军主力攻克徐州后,再回师兖州,陶军不仅前后受敌,并且无家可归了。
  陶谦便打消了攻兖州的念头,号令全军撤防,立即迅速奔往徐州救援。
  陶谦风急火燎,奔回徐州,即在军事重镇彭城城北的原野上布阵,挡住曹军,拟在此进行一场大会战。
  长期在徐州的世外桃源固守和经营的陶谦,对于当前军事方面的情况并不深知,因此他并不真正“知己”,更不“知彼”。他忘记了徐州军几乎全是农夫,根本不善骑马,而他的主力部队都是步兵为主。相反,曹操本人最擅长的恰恰是指挥骑兵突击战。由于曹操以其所长,长期经营,因此其阵营中最具有摧毁力的也便是骑兵部队。
  陶谦忽视了这一根本性的关键差别,也就必然要犯一个致命的错误。
  曹操率众于阵前观察,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道:“陶谦哪陶谦,你怎么如此迂腐,只知兵法上的布阵,而并不知实际需要,你是有意将脆弱处暴露给我曹操了。战事未起,胜败已决矣!”
  曹操环视这一片平坦空旷的原野,眼前已出现了他的骑兵团驰骋其间的壮观景象。而陶谦的步兵,在原野上则如蚁蠕动而已。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曹操岂能放过这一大好战机?他立即回营,集结骑兵队,一声号令,烈马奔腾,骑兵队饿虎扑羊一般向陶营扑去。原野平坦,马蹄若飞,手持短兵器的陶家兵猝不及防,一个个被击杀践踏。恐慌逃窜者也不得幸免于死,人跑十步,不及奔马一步,许多人被砍倒在拼命的逃跑途中。
  徐州军遭到无比惨重的屠杀,死伤一万余众,血流原野或沟渎,尸体横陈,不少倒在泗水河中,将河水都堵塞了。
  陶谦还从来没有见到过曹操的骑兵队会有如此骁勇、厉害,完全惊呆了。幸好左右奋力保护他,他才得以脱离险境。
  陶谦率残部人马往东撤退,一直退到一百五十里之外的郯城才停下来,至此徐州的领地丧失大半,陶谦遭此挫败的损失,真是气恨交加,整个人一下子大变,如患大病之后。陶谦整日沉入一种悔恨的情绪之中,反复检查自己的一系列过失。
  初平四年,即公元一九三年,曹操为了父亲曹嵩的安全,写信去请他速来兖州。
  曹操的父亲曹嵩,在董卓之乱时在曹操催促下逃出京城。由于曹操不愿在董卓手下做官,弃职潜逃,被董卓张榜通缉,祸及家人,曹嵩自然也不敢再回故乡。当时,曹家奢侈豪华,有亿万家财,逃亡时几乎全部变成钱带在身上,他以为徐州治安最好,个人又与陶谦有相当交情,故而就奔徐州属下琅琊郡定居避难。
  现在,曹操与陶谦兵戎相见,陶谦又被曹操打得惨败,曹操便不得不考虑在陶谦治下的父亲的安全了。故而立即传书给父亲,同时又派泰山太守应劭在边界上去迎接父亲,并嘱应劭率兵将父亲护送过来。
  曹嵩也知道儿子和陶谦打仗的事,他觉得很有些对不起陶谦,但他对儿子又干涉不了。他虽然不大相信陶谦会把曹操的事报复在他的身上,但毕竟住在这儿很有些尴尬甚至难堪。这时接到儿子要他去的信,便欣然同意了。就把平生积聚的金银财宝及一些贵重器皿用品,装成了一百多车,然后带着心爱的妻妾和小儿子曹德,一家老小三四十人,还有家丁、仆从等一百多人,浩浩荡荡地往兖州去了。
  一路平安,比日程提前了一天赶到泰山地界。到了华县和费县交界的地方,天尚未黑,就找一家客栈暂且住下,以候泰山太守应劭兵马的到来。可是,在应劭之前,徐州牧陶谦手下的都尉张闿就带着两百名骑兵先到了。其实是陶谦颇有中国传统武德观念,虽然吃了曹操战场上的亏,但并没有加害曹嵩之意,他得知曹嵩要走,并不阻拦,反而派了张闿来护送出境。而曹家人并不知道是哪路兵马,还以为本是来迎接老太爷的。可是,这一队来迎接老太爷的兵马很有些奇怪,见车辆就搬,见人就杀。曹嵩这才知道遇见了强人,连喊上当。曹德拿着宝剑出去抵挡,当时就给杀死了。
  曹嵩慌忙拖着那个胖太太逃跑,到了后院打算爬墙出去。但是,胖太太实在太肥大,曹嵩反复几次也没把她托上墙头,只好带着她躲在茅房里去。
  一会儿,士兵来搜查,将曹嵩两个搜出来了。曹嵩再三求饶,还是被士兵杀掉。
  除了几个跑得快的家丁外,曹家人全部被杀。那一百多辆车的金银珠宝和贵重物品,自然被悉数劫走,据说这一队强人带着东西逃到淮南去了。  
第八章 外扩疆域屠徐州 后院起火战濮阳(3)  
  泰山太守应劭赶到,已是遍地鲜血和尸体,他顿时吓得面如土色。当然不敢去回复曹操了,只得连官也不敢做了,私自逃跑而去。
  消息传到曹操军中,气得曹操差点晕了过去。尽管他和父亲从来性情不合,但毕竟是亲生之父啊,何况是如此的悲惨而死,他无论如何也想不过。曹操顿脚捶胸又哭又骂,发誓诅咒地嚷着要替父亲报仇。
  究竟张闿是陶谦派去杀曹嵩的呢?还是陶谦派他去护送曹嵩,他见财生异,背了陶谦做了强人呢?这些曹操都不管,他只认张是陶谦派去的,而张杀了他父亲,他一定要找陶谦报仇。
  初平四年,即公元一九三年底,曹操让陈宫留守东郡,叫荀彧和程昱守住甄城、范县、东河三个县,自己穿上孝服,披着头发,带领人马向徐州打过去。
  曹操凭着一股怒气,连着打下十多个城,一直到了彭城、傅阳,才跟陶谦的主力碰上。但是陶谦在郯城死守着,曹操一时并不能攻取。时间久了,因缺少军粮,只好退兵回来,把军队休整一下。
  第二年,即兴平元年,公元一九四年,夏天到了,曹操又编组军队,再度攻击徐州。
  由于第一次东征时,曹操已拥有彭城及下邳郡,为纪念遇害的父亲,曹操已在这时建筑了一座曹公城。现在他藉口为父亲报仇,自己带领大军,叫于禁、曹仁带领另一支军队,分两路进攻。他们分头攻打取虑、睢陵、夏丘。每打下一座城,即进行大规模屠杀。
  那时候,关中地区和洛阳附近的人为了避开董卓的残杀,有不少逃到东边去了。因此,彭城一带地区人口比较多。曹操为了报父仇,声言就是把徐州的人都杀光也不解恨。所以曹操的兵马所到之处,不论男女老幼,全都被杀,屠杀了几十万老百姓,尸首没处放,全部扔进河里。河水染红,腥气冲天。彭城、傅阳、取虑、睢陵、夏丘几县,路上不见行人,连鸡狗也不见一只。
  这也许是曹操一生中空前绝后的一次大屠杀了,举世为之震惊。
  “曹嵩事件”对陶谦而言,是哑巴吃黄连,好意成了凶事。曹操的报复行为太过残暴,陶谦只怕连郯城也难守住,只好向公孙瓒那边讨救兵。当时就打发使者到青州,请公孙瓒的部下青州刺史田楷发兵。田楷同意,还派人到平原,请平原相刘备一同出兵。
  刘备和田楷以及北海太守孔融都不满曹操的残暴行为,愿仗义前来帮助陶谦。
  由于郯城的防守相当坚固,徐州百姓因曹操屠杀的原因,形成了一种很强的向心力,这使曹操不得不认真考虑了。他决定采取彻底的包围战,计划逐步消灭郯城外围的徐州军队,以孤立郯城内的陶谦主力部队。他想,只有这样,方能类似各个击破的办法,以收到奇效。
  经过几次对阵,陶谦对曹军的战斗力也有相当的了解,他知道了曹操军的优势所在,便努力避免纯野战的决胜方式,而改变采用攻守互为犄角的方法。
  陶谦的部署是:一、强化郯城防务,在西北角建立一个新据点———襄贲城,作为第一防守线。二、派遣部将曹豹,会同孔融及刘备的支援部队,在郯城东面布阵,成立一支野战特遣队,以互为犄角。
  曹操对陶谦的布防进行远距离观察和估计后,很快便发现了陶谦的企图和弱点,心中便相应有了些对付的办法。
  曹操敏感地发现,徐州军由于缺乏实际作战经验,在彭城会战时被曹军凶猛无比的毁灭性威力吓坏,因而整个部局是十分的保守被动。陶谦自己带主力部队躲在防守坚固的郯城,而作为先锋的襄贲城及曹豹、刘备的犄角部队又力量太弱,根本缺乏作战力,表面看来,似乎是积极备战,而其实际,襄贲军及曹豹军仍是消极用来防守郯城的。换句话说,陶谦和他的徐州都已经没有再战的斗志了,一切布局都仅仅为了一时的自保。
  根据这一情况,曹操派曹仁布阵在襄贲城外野,以封锁陶谦出城的企图。而自己则亲自指挥主力军。攻击曹豹及刘备的联合部队。
  曹操全力进攻曹豹及刘备部队,强大的攻势使曹豹和刘备军无力对抗,开初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陶谦在郯城头上看见了这一情况,并不敢出来援助。且不说还有曹仁等待着他的出援,即使没有曹仁,他也惧怕出了城就再也回不来了。曹操的骑兵,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断了他的退路。
  曹豹及刘备联合军节节败退之后,曹操又立即将军队调过头来,配合曹仁攻打襄贲城。两队人马合起来,更加雄浩,尤其曹仁部队,一直是整装待发的,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襄贲城守军看到曹豹军队溃散,士气低落,在心理上就首先输了,个个心存畏怯,顿失奋勇之力。因此,不到三天,襄贲城便被曹军攻破。
  曹操直入襄贲,又下令大屠杀,兵锋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几至鸡犬不留。驻守郯城的陶谦看得心惊胆战,魂不附体。他无论如何再也不能在郯城待下去了,便率队悄悄放弃郯城,投奔扬州丹阳郡而去。
  曹操见陶谦真的逃跑,大笑不止,他下令全军饮酒祝贺。
  其实,曹操心中是更有远大谋略的,他有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是一回事,而内心深处却还有另一回事,另一回更大得多的事。
  这次报仇之战也是如此。  
第八章 外扩疆域屠徐州 后院起火战濮阳(4)  
  曹操虽然藉口报父亲及弟弟被杀之仇,而进行残酷的屠杀,而其实呢?他与其父的感情并不深,这个死去的异母弟弟更与他从无情谊,而且长期以来他和父亲在政治立场上很不相同。因此父子、兄弟一直并无太大来往,不过具有一种名分而已。因此对于父亲和异母弟的被杀,他不可能那么伤心,特别不可能那么伤心怨恨到如此丧失理性的程度。
  那么,曹操此举的真正目的何在呢?他攻打徐州,与其说是报仇,不如认为是扩充自己地盘及力量的一种必要行动。他在徐州进行的残酷屠杀,与其视为怨恨,不如看作政治上的恐骇。曹操深知徐州这个地方,由于长期处在战乱之外,老百姓几乎没有受过战争的恐怖。正因为如此他们一对比,便十分感激陶谦政府,对陶谦政权的向心力很高。凡是外来的势力,自然就有一种强大的拒绝意识。曹操现在要占据这个地方,若是就这么进来,徐州人显然不服管理,只能先用这种惊吓人心的恐怖手段,才可能摧毁徐州人的自足自安的心理,而对曹操采取不得不接受的态度。
  显然,曹操这样做是成功的,作为政治家的曹操,有时也懂得用武力手段协助政治问题的解决。虽然,这种解决方式是残酷的,但从这些政治家的眼光看来,老百姓的流血牺牲都是微不足道的,而他们一意追求的政治意图才是重要的、辉煌的。
  曹操算是彻底击败了陶谦,他通过战斗,确实对陶谦军无法有恭维认可之辞。但是,在这次他遇到的敌手中,有一个人却不能不引起他的注目,那就是刘备。在这次攻城战中,最令曹操感到意外的是刘备军团的表现,这支为数不多又是仗义相助的客军,居然表现得坚韧无比,对曹军凶猛的屠杀毫不屈服,那股强烈的反抗力,有时让曹操都感到心惊。从此,曹操对刘玄德这个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正当曹操准备彻底击溃陶谦,占领徐州的时候,从大本营兖州甄城传来紧急军情。陈留太守张邈造反,并且和东郡陈宫拥护从长安逃出来的吕布,攻占兖州。目前,兖州大多州郡均响应张邈。荀彧、程昱、夏侯惇所率领的曹军直属部队,仅勉强守住甄城,范、东、阿三郡,情况非常危急。
  老窝给抄了,真是大祸临头了,曹操不能不震惊。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说来话长。
  吕布自从被李傕、郭汜打败后,逃出武关,四处奔走,跟谁也合不来。他先去投袁术。但吕布自认为杀了董卓,替袁家报了仇,就自己高傲得很。一副大恩人的样子,袁术本来就瞧不起吕布那种反复无常的性格,极为讨厌他,现在他又如此一副状态,心中就更厌恶他了。吕布当然也很快感觉出来,便不想在袁术这儿再呆,另去投奔了袁绍。
  袁绍其时正跟黑山军的领袖张燕打得不可开交,正需要一个战场上的帮手,当然就欣然接受了吕布,并叫吕布去替他对付张燕。吕布凭一支画戟,一匹赤兔,居然在常山一战中大败张燕。军中因吕布英勇,都夸奖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由此又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起来。他要求袁绍多给他一些兵马,袁绍念他打张燕有功,就满足了他的要求。但是,吕布却带着兵马出去抢劫,给袁绍惹了许多麻烦。袁绍就批评他,但他不仅不听,还口出狂言。袁绍没法,就想把他杀了。吕布看出不对,便又走了,去投了河内太守张扬。
  张扬手下的人,这时受了李傕、郭汜的贿赂,准备暗害吕布。吕布又听到了风声,便立即又跑到别的地方去了。躲了一阵,他觉得别无更好的地方可去,便想又回到河内去。路过陈留时,受到陈留太守张邈殷勤款待。张邈认为吕布是个英雄,两人一谈,即很合拍。吕布临走时,张邈跟他约定以后有意彼此帮助。
  张邈送走了吕布,就听到九江太守边让被曹操杀害的消息。边让是陈留名士,声望超过孔融,因为瞧不起那些不顾信义,只讲武力的所谓“英雄豪杰”,就心想辞官,回乡隐居,即使隐居,他也敢于说话,常常仗义执言。就因为他说了几句批评曹操的话,被曹操杀了。曹操之所以杀边让,是因为其时曹操正破袁术,边让是替袁术讲好话,而批评曹操太过分了,曹操当然受不了,便以边让扰乱军心之名,将他杀了。
  张邈闻知此信,顿时愤恨。
  张邈之所以对之怨恨一触即发,乃是他早已和曹操之间有了隔阂。
  张邈和曹操的关系其实很深,而陈宫也是曹操最器重的部属。张邈、袁绍、曹操,又同为青梅竹马,也同时成为反董卓关东军团的领袖。张邈素有侠义之风,常为帮助别人不异倾家荡产。当时便有“海内严恪张孟卓(张邈)”的清誉。汴水之战,张邈曾将自己的主力军团交给曹操指挥。曹操在东征陶谦前夕,曾对家里交代:“如有任何不测,便立刻和张孟卓商量”。两人如此彼此信任,为什么会产生隔阂呢?
  早在关东军团起义时,张邈已是陈留太守了,论地位和实力都高过曹操。张邈自己又是兖州人,在兖州颇有声望。后来,没料到曹操却得鲍信之助,击败黑山党人及青州黄巾党人,而跃升为兖州牧,反而成了张邈的顶头上司。这一来,使一向好作大哥的张邈心理很不平衡了。
  张邈心中很不是滋味,常常表现出来,在朋友们交往的谈话中明显流露。陈留大族高柔由此看出张、曹间的友情危机,曾对陈留的大族长老们表示:
  “天下大乱,英雄四起,陈留乃兵家必争之地。曹将军虽拥有兖州,但他到底非池中之物,不会以此为满足。张太守见曹将军先得意于此地,曹将军力量愈大,张太守心中愈不是滋味,其中可能发生异变,希望大家能帮助我,为他们调和彼此心中的不平,以免发生祸事。”
  但是,大族长老们都认为,曹、张交情如同手足,不可能有什么变故,因此,便不把高柔的话当一回事。  
第八章 外扩疆域屠徐州 后院起火战濮阳(5)  
  由此也可看出,张邈和曹操在人们心目中交谊之深了。
  关东军征讨董卓时,由于战略上的意见不和,张邈曾和袁绍发生冲突。袁绍授意曹操杀害张邈,曹操曾当面反对。张邈风闻此消息后,颇为感谢曹操,却也担心曹、袁两人的交往继续下去,会给自己带来不幸。这种疑虑,随着后来袁绍推荐曹操为兖州牧,地位在张邈之上而日益突出。袁、曹之间表面颇为亲密,让张邈随时有“曹操会不会为了讨好袁绍而最终杀我”的猜测。
  就在这时候,又发生了九江太守边让被曹操杀了的事件。
  曹操要杀边让,因边让素有才名,许多人来替他说情,但不为曹操所接受。
  曹操这样一定要杀边让,让兖州的士大夫对曹操都提心吊胆。
  更令人不能忍受的是,曹操这时忽然有了春心萌动的念头,因为曹操杀了边让,还要杀其家人,但边让的妻子推出来时,曹操发现她是那样的美艳绝伦。曹操天性好色,对美女尤为同情。由于战事频繁,使胸怀大志的曹操无暇与女色接近,今日偶然看见如此天姿国色的女人,怎不怦然心动。
  他看着边让的妻子,眼睛都亮了,心中甜甜的,如同服了糖蜜。他立即传命,将这女人放了,并布置华屋让其居住。
  左右谋士部将自然敏感到曹操大动了心,便如实照办,不仅放开边让的妻子,而且美食相待,为其布置了一间十分漂亮的屋子居住。
  边让之妻疑惑间,曹操只身来访。曹操以其将军的气度,并不隐瞒心中喜好,直截了当地诉说了他对她的好感和喜爱。他亦诗亦歌,赞扬边让之妻的美丽容貌和动人身材,其心之诚,其词之热,颇令边让之妻感动。
  也可以说,曹操是在大胆向边让之妻求爱,而边让之妻,是个刚从死亡边缘被留下来的人,她一半出于畏惧,另一半也出于对这个虽不伟岸但颇有素养与气势的男人的认可,而默许了曹操对她的近乎狂热的追求。当天晚上曹操就留宿边让妻子处,他整夜拥着这个女人,如一对置身锦衾中的交颈鸳鸯。从此,曹操将边让之妻收作情妇,几乎夜夜不离。
  毫无疑问,这事是要传开出去的,兖州名士派集团遗老议论纷纷,深为不满。捕杀边让这样的名流,已经很不合情理了,还要进一步占有其妻,就十分糟糕和令人觉得是大逆不道的事。
  曹操最器重的部属陈宫,虽然非常欣赏曹操的才华及热情,但他亦属兖州名士派成员,而且生性刚直壮烈,一旦闻知曹操这事,便难以释怀。加上陈宫和陶谦素有交情,因此曹操征伐徐州时,陈宫一再劝阻。曹操不听,并且将陈宫留在甄城,不许他随军。
  就是在如此情况下,陈宫趁曹操东征徐州时,跟张邈联合起来反对曹操。陈宫还结合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及张邈弟张超共同谋反。
  陈宫向张邈分析道:“如今天下分崩离析,群雄并起,各自为阵。以你张太守崇高声望和地位,再加拥有的数十万兵马,又身处陈留之地,实在已够资格雄踞一方。若像现在甘居其人之下,听人调度,受人牵制,岂不可惜?目前曹操将主力军团调往东征战场,兖州空虚。吕布骁勇善战,可比曹操。如能伙同他共同治理兖州,静观天下情势,一旦有了转机,必能纵横一时。”
  张邈连连称是,即与其弟广陵太守张超联名传信给吕布。吕布大喜,立即带亲随数百骑赶来陈留,与张邈、陈宫会合。
  边让事件,加上曹操在徐州战场上的残酷屠杀,使兖州各郡县领袖深感曹操残暴,各自疑虑,张邈便乘机扇动,共同背叛曹操。
  这一来,在反曹操的问题上,就形成了一股势力和声威。
  张邈拥有数万兵马,而陈宫也有一支颇强的部队。曹操在东征前,为了预防北方冀、青两州军队伺机蠢动,特别交给陈宫一支部队,驻屯在黄河北岸的东郡地区。如今吕布到来,陈宫便将这支军队交给吕布统领,张邈也拨给吕布几千兵马。
  陈宫在东郡很有声望,由他出面与当地士大夫商议,便一致公推吕布为兖州牧。通告一出,张邈立即响应,兖州郡县守几乎一面倒向张邈及陈宫。最后只剩下荀彧防守的甄城,夏侯惇驻屯的濮阳,靳见镇守的范城,及程昱镇守的东阿,仍在曹军的旗帜下。
  陈宫与张邈聚在一起,商量下一步如何行动。
  张邈说:“估计曹操已经知道了兖州的事,他定将很快班师回来……”
  陈宫说:“我们应该趁他回来之前,先消灭眼前的四股力量,然后才能全力对付由徐州战场回来的曹操,其时他匆忙赶回,人困马乏,我们以逸待劳,战必胜之。”
  张邈点头道:“目前这边的形势对我们很有利,我们应该抓紧时机……”
  于是,二人在秘密状态下又进行了一番策划。
  事变前夕,张邈派遣使者去甄城见荀彧,说:“吕布将军是前来协助曹将军攻击徐州的,请立即供给军粮,以便立即出发。”
  州城其他官僚搞不懂张邈的意图,只有荀彧立刻判断出这是叛变行为。但是荀彧不露声色,只是暂时应诺着,送走了使者。
  使者一走,荀彧立即调动部队严加防御,他号令全军处于紧急战备状态,又亲自到各防区视察,一一落实防守任务。每到一地,他都对将士们说:“曹将军马上就要班师回兖州了,目前兖州这边也有人阴谋作乱,曹将军回来定将惩罚。我等一定坚守城池,以迎接曹将军的大部队。到时候,一定向曹将军禀明,所有人论功行赏,绝不漏掉一个!”
  与此同时,荀彧又派亲信奔赴濮阳,向夏侯惇透露了陈宫、张邈叛变的真相,要其加强防守,并请求派兵增援甄城。
  当然濮阳城眼下还不紧急,但夏侯惇仍提高警惕,再行布防,之后,亲率效忠部队,星夜赶往甄城。夏侯惇已经从荀彧那儿弄清了几个正蠢蠢欲动打算响应张邈的几支部队,便以出其不意的袭击方式,诛杀了八位军团的指挥官,将部队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样一来,就暂时稳定了甄城的紧张局面。  
第八章 外扩疆域屠徐州 后院起火战濮阳(6)  
  可是这时候,又突然接到情报,说豫州刺史郭贡,率领主力军团数万人逼近了甄城。数万人可是一个大队伍,甄城的现有兵马与之相比,实在可怜,于是,荀彧、夏侯惇等人又惶恐不安起来。
  大家聚在一起,共谋对策,议来议去,尚没有个眉目,而郭贡的大部队已经兵临城下了。幸好甄城守军虽少,在荀彧、夏侯惇的指挥下,各就各位,并不乱套,给郭贡以严阵以待的整肃感,郭贡因此而没有轻举妄动,只是围住甄城,要求单独会见荀彧。
  去?还是不去?成了事情的关键。
  荀彧眉头紧锁,沉思片刻,便有去的意思。夏侯惇立即阻止,反对道:“现在全州的精神,就靠你一个人支撑了,你目前乃众军之首,不可冒险。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还是别去的好。”
  荀彧说:“我已经仔细想过了,郭贡与张邈,过去并无来往,这次,他们互相之间也没有过接触。郭贡率部来得很快,与张邈、陈宫等人必未取得联系。我们正是要抓住这个机会,在他们双方彼此并未取共识之前,先去说服郭贡,使他保持中立,这于当前整个局面是更为关键的。如果郭贡这支武力倒向了吕布他们,我们目前就无论如何也无法抵挡了。”
  夏侯惇似乎被说服了,不再表示十分反对,荀彧又再次说道:“目下景况,去有危险,不去也有危险,而且去了,还有化险为夷的希望,相比之下,当然去为上策了。话说回来,即便有什么不测,也有诸公在甄城,兵防已布好,奋力抵抗而已。”
  这样一说,夏侯惇就同意了,但他又要荀彧率一支部队在身边,以防不虞,有个接应。这又被荀彧否定了,荀彧说:“单骑比率队去好,这样,他或许更摸不清我们的底细……”
  于是,荀彧单枪匹马会见郭贡。郭贡看见荀彧真的只有一个人,并且毫无惧意,便认为甄城守兵定然不少,并且有十足准备。郭贡也单骑趋前,与荀彧会见,荀彧向郭贡阐明了当今群雄并起,曹操乃出类拔萃者,而且奉戴天子,臣扶汉室,乃曹操的宏愿,这与一般拥地自立的首领大不一样。至于眼下有人对曹将军有误解,那必是暂时现象。至于别有用心,反复无常如吕布者,必不会有好下场……等等。
  荀彧说得振振有辞,其中关于曹操的评价,他大部分还是赞同的,加上是甄城防守严密,不易攻下,他也就顺水推舟,与荀彧言好,率军退回了豫州。
  荀彧拱手送郭贡军队远去了,这才感到背心冒出了许多冷汗。
  城虽然暂时安稳了,但由吕布的降军口中,荀彧得知陈宫将亲自攻打东阿城,并另派泛嶷策动范城造反。
  这又是一个十分紧急的情况,因为范城守将靳见全家均遭吕布挟持,泛嶷策动靳见,是很容易成功的。如范城反戈,必大大有害于甄城和东郡的防守。
  正在危难之际,东阿人程昱自愿前往范城,协助防守。程昱,字仲德,东郡东河人,身高约一米八十公分,身材高大,须髯甚美。其人胆大又富谋略,长于交涉折中的外交谈判工作。并且文武全才,能幕后规划,也能带兵作战因而非常得到曹操信任。反过来,他对曹操也是竭尽忠诚之心。
  程昱迅速赶到范城,见了忧心如梦的靳见。程昱来的目的,当然是首先解除靳见那至深的忧虑。若是不能以理说服靳见,则范城防守就必成问题。于是,程昱以其善辩之才,对靳见循循善诱道:“听说吕布捉住你的父亲、妻妾及子女,孝心之下的焦虑可能会让你做出错误的判断,请先冷静下来。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必有命世之人,才有能力平定纷乱。所以智者必须谨慎考虑选择最适当的领袖,身处乱世,最为重要的是得主者昌,失主者亡。”程昱讲到这里,停了一下,看着靳见低头沉思的样子,心里已有几分明白,于是又说:“陈宫叛变,拥迎吕布,兖州许多郡城响应,好像颇有作为,其实不然。先生只要仔细观察,必可发现吕布是个怎么样的人。吕布骄傲、自负,不能亲附部属,刚愎自用,不知礼贤下士,不过匹夫而已。凡不懂政治的人,兵虽众必无成。曹将军智勇谋略是大家所明见的,这才是天命之人呀!将军你请固守范城,我守卫东阿,必能创造古时田单复齐的功劳。如果将军你不冷静,遵从了泛嶷,违忠从恶,有一天必将母子俱亡,请将军务必慎思。”
  靳见听了,立刻握住程昱的双手,十分感激地说:“幸亏先生指教,差点误入迷途,则悔之晚矣!请先生放心,我绝不听信泛嶷所言,一定坚守范城,与甄城、东阿共成防线,抗御来犯的叛军。”
  靳见当天就捉拿了泛嶷,并砍了他的头,以表明他的坚决态度,这一来,程昱更对靳见深信不疑了。程昱又向靳见出主意,立即派出骑兵队,拆断了仓亭津的渡桥,以阻止陈宫的进军。
  之后,程昱才离开范城,赶回东阿。而东阿县吏早已动员吏民,做好坚守到底的准备了。
  甄城、东阿、范城三郡城防守的成功,使得曹操有了反败为胜的基础。这次行动,程昱的功劳最大,曹操后来非常感激,向朝廷表荐他为东平郡相。
  当荀彧紧急向夏侯惇求援时,夏侯惇生怕甄城有失,乃下令全军轻装驰援,等事件平息时,吕布已比他更快由白马渡过河津河逼向濮阳。夏侯惇军队由于武器及军粮均不足,不敢力敌,濮阳因而失陷。
  夏侯惇只得撤退。但在撤退途中,造午饭休息之时,夏侯惇倚大树小寐片刻,忽然被几个士兵缴了武器,捆了手脚。这突然的变化使醒来的夏侯惇吓懵了,幸亏只是小股兵士,他们挟持了夏侯惇,退至一片丛林中,其余将士要去围捕,被副将韩浩止住了。  
第八章 外扩疆域屠徐州 后院起火战濮阳(7)  
  副将韩浩非常冷静,他看准这一股叛军的目的只在要钱,并没有其他意图,更没有和陈宫、吕布勾结的迹象,既然如此,他们就不敢杀害夏侯惇,无非是作为一个显赫人质而已。于是,副将韩浩先行全力安抚住其余部队,然后将丛林围住,由他亲自向小股叛军喊话。他首先向叛军保证,只要他们放了夏侯惇,绝对放开一条生路,让他们走。否则,他们无论如何也出不了这个强大的包围圈。
  叛军也派一个代表回答,提出三个条件:一、给他们一定数量的钱;二、放他们走;三、他们走后不追击。副将韩浩全部接受,即叫人先把钱送进丛林,然后放开了一个缺口。
  叛军们携了钱,从出口离开,就在出口的地方,将夏侯惇放了。
  叛军们一出林子,就飞奔而去。韩浩本要挥军击杀之的,但为夏侯惇止住了,说:“几个土包子农民,想回家抱老婆,就让他们走吧,留着也毫无作用,杀了不利于稳定军心。”
  于是,韩浩将部队集合起来,由夏侯惇宣布:“要回家的,现在趁早,我夏侯惇概不阻拦,并可发给适量路费。不过告诉大家,当此动乱之际,若不齐心协力,以保一方平安,回家又有何用。国之不宁,家有何安?”
  竟没有一个士兵听了再愿离开的。于是,夏侯惇又和副将韩浩一起,重新整肃部队,集结在濮阳城遥对的原野上。
  本来,依照陈宫的计划,只要范城响应,便可快速攻打东阿及甄城。但程昱却阻挡了他胁迫靳见的计划,又进而封锁了仓亭津。陈宫只好绕了一个大圈,攻击夏侯惇的濮阳城了。
  濮阳城虽然失陷,但夏侯惇并没有退得太远,而是胸有成竹地仍将主力部队布于城外的原野上。这无异于一根钉子,死死地钉在那儿,总是和吕布军缠斗不休。这样,间接也使甄城等三郡的压力减轻不少,让远征的曹操主力军能及时赶回,进行反击的部署。
  从大本营兖州传来的紧急军情,令曹操大吃一惊,立即召集军事会议急议此事。
  曹操说:“兖州有失,我们都将无家可归,即使占领徐州,亦必遭到顽强的抵抗,不能不赶快想办法。”
  这时,正值刘备出面调停曹操及陶谦的争执。
  参谋郭嘉便建议:“不妨乘机调停,先行退回兖州,解决了张邈事件后再说吧!”
  于是,曹操派曹仁、郭嘉进行和谈事宜,自己则带领主力军团,黑夜赶回兖州应变。陶谦和刘备此时尚不知曹操后方情况,还以为曹操真的表示和解了。
  曹操最担心的,便是吕布南下,拥有范城、东阿,便可控制东平国,封锁住亢父险道。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孤立甄城,更可以凭地险阻止曹操东征师团的回防。程昱也同样看出这一危机,所以才不遗余力地到处活动,以阻挡吕布的攻势。
  因此,当心急火燎的曹操获知吕布和夏侯惇大战于濮阳时,不禁松了一口气,同时十分自得地表示:“看来,吕布和陈宫固然可以策动兖州在一夜之间反叛,但到底他的军队仍只能攻到濮阳而已。”
  曹操大大松了一口气之后,这才冷静地分析吕布和陈宫现在的情况。显然,陈宫的计划和实际的军事行动并未能完全搭配。吕布和阵宫阵营的弱点,已经很清楚的暴露了,只要能夺回濮阳,要再获得兖州各郡县的拥护,并非难事。因此,曹操已经看准,这次反击战争的主要关键,便在濮阳攻防战。
  当然,曹操在一路上思考战事的同时,并不是没有反省自己:为什么在大本营中会发生这样的变故?为什么会突然有那么多人响应变故而反对他?
  毫无疑问,这中间有些不可避免的客观原因,但自身的失误却不能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首先,他确实不该进行这一场残忍的屠杀行为,是的,那是为了政治上的原因,但这样做,未免太操之过急了。他完全可以用稍许缓慢的政治手段来解决,却完全诉之于武力了。其次,就是在边让事件上,他也太一意孤行了,杀了边让,就得罪了许多名士。相反,如果他宽容边让,不就争取了许多名士吗?他特别后悔的是不该占有边让之妻,也许将她杀了,还不会引来那么多非议。也怪他当时太色迷心窍。因此,他暗暗发誓,今后一定以大业为重,在女色问题上,还是尽量克制一些……
  曹操星夜奔回兖州东阿,跟程昱他们布置对敌的计划。
  将士们一听说整个兖州只剩了三个城,连他们的老窝也夺去了,不由得心境索然有些灰冷。曹操见将士们交头接耳地议论着,脸上显出惊惶的神色,就理着胡子,微微一笑,说:“吕布既然得了兖州,就该占据东平,截断兖州和泰山的要道,那样我就没有归路了,可是他偏把军队驻扎在濮阳。看来这种人有勇无谋,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曹操是有意这样说的,同时也说的是真话。他的目的就是要鼓起大家的士气来,部队的士气等同于部队的精神,没有精神的部队便什么也没有了。
  果然,将士们听曹操这么一说,便又作起另一番议论来,士气又渐渐振作起来。
  曹操决定首先收复濮阳。他亲自带着曹仁、曹洪、夏侯惇、乐进、李典,还有泰山人于禁和陈留人典韦等七个将军,率兵马四万余众,到了濮阳城外,扎了营就去向吕布叫阵。
  吕布闻讯,一马当先冲了出来,两边摆开几员大将。第一个是雁门马邑人张辽,本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部将,后来归附了董卓,董卓死后,又跟了吕布,做了骑都尉。第二个是泰山人臧霸,他原是徐州牧陶谦的部下,这次特来帮吕布反对曹操。张辽、臧霸二将军又分别带着健将高顺、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军以及五万士兵,迎头来战曹兵。张辽专打夏侯惇,臧霸专打乐进,吕布专向人多的地方冲。  
第八章 外扩疆域屠徐州 后院起火战濮阳(8)  
  曹操的部队刚从郯城星夜赶来,已是十分疲惫了,对吕布、张辽等的凌厉冲击,当然抵抗不了,只得收兵后退了二十余里。
  但是,曹操的作战方法一向富有行动力,当天晚上,他决定发动夜袭,以消灭吕布驻屯城外、互为犄角的别动队。曹操认为,今天曹军刚到,又输了一阵,吕布断然料不到曹军还会晚上出击。
  但是,替吕布运筹帷幄的,是曹操的好友张邈及谋臣陈宫,他们对曹操的军事习性已相当了解。陈宫早已料到曹操会有这一战,就趁吕布到各营劳军的时候,对他说:“西营好似濮阳的一支翅膀,关系十分重大,曹操可能连夜去袭击,我们不能不防啊!”
  吕布十分自得地应道:“曹操连夜赶回来,还没有站稳就吃了败仗,他还敢出来?”
  陈宫说:“将军有所不知,曹操用兵往往出其不意,十分机动,越是大家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也许他越会采取行动。正因为他今天打了败仗,我们才不能不防。”
  吕布说:“既然先生认为如此,那么不如提防一些吧。”
  于是,吕布叫高顺、郝萌、曹性、魏续带领一万人马再去加强西营的防务,再派探子连夜侦察,还叫西营原来的兵马设置埋伏。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