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曹操大传

_16 王义祥 (当代)
  他正想抽调一支部队去阻拦,东侧攻城的曹仁部队阵脚就已经大乱,曹仁部一乱,整个战场的格局就陡地改变,曹操由攻势变为守势了。他知道取濡须口已成泡影,立刻调曹休的骑兵断后,其他部队火速集结,退回大本营去了。
  曹军撤得干干净净,除了大量倒毙于地的死马及刀枪之外,攻城死亡的士兵尸体不翼而飞,甘宁看着这片刚才还是死尸遍地的战场,由衷地佩服曹操的指挥部署才能。
  攻击曹操东侧曹仁部队的东吴将领是刚从东吴后方赶来增援孙权的年轻儒生陆逊。陆逊是孙权兄长孙策的女婿,他深通兵法,是一流的参谋人才。这次攻击曹操是他初次亲临战场,但在这场战斗中,他在攻防战的部署及指挥,丝毫不输给曹操那些经验丰富的大将。
  曹操回营后在总结这次战斗的时候,称赞陆逊不已。但他指挥了一天战斗,显得有些疲惫。众将官因部队损失惨重也感到心情郁闷,曹仁尤其感到羞愧,曹操委他封疆大吏的高位,他的确战功赫赫,打了不少胜仗,这次栽在初出茅庐的陆逊手上,实在令他不服气。
  他向曹操请缨道:“魏王,请让末将领一支军再向孙权搦战,杀了陆逊,以其首级告慰死去的众将士。”
  曹操摇摇手,说道:“今次战斗,我们没有规划好,才招致这个结局。我常对你们讲‘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的道理,军事行动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详细算计其利害;‘既参于利,则亦计于害,虽有患,可解也。’利害算得清楚,自然能够通于机变,一切不受既定的思考及原则限制,在利思害,在害思利,当难行权也。’我所主张的东西,我却没好好实施,唉,真是丧气!”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这是曹操军事上一贯主张的“机诈”。众将士听他一番独特的带有理论性的教诲,如醍醐灌顶,立刻明白曹操现在的心境了。
  孙权的实力已不弱,若想硬对硬,的确是两败俱伤。曹操以“雷声大雨点小”的战术敲了孙权一下,双方就只在对峙而已,实行冷战。
  孙权自知战曹操不过,更因荆州问题与刘备的矛盾日深,孙刘联合的关系已经破裂,他就拟定了一个北亲曹操,西排刘备的战略。三月,他派使者到曹营中议和。使者徐详持孙权的投降书直接交给曹操。曹操也立刻派使者表示和解之意,双方正式结束赤壁之战后连续长达十年的战争。曹操把二十几支大军布防在汉中、襄城、合肥一线,自回邺城。终曹操之世未再对孙权用兵。
  二○六 曹操班师回邺城的途中,他的头脑开始酝酿一个关于建立曹家班底的计划。他对自己创业之初到现在位极人臣的经历梳篦似地想了一遍,他知道自己创业时期的伙伴如荀彧、荀攸、郭嘉、崔琰、毛玠是因为他提出义兵勤王,拥戴天子的号召而归顺他的帐下的。这些人骨子里是忠于汉王朝的,明知汉王朝已到日落西山,他们仍对它痴迷,曹操暗地里送他们一个“迂”字。
  自曹操当上宰相后,他提拔一些年青后辈,如华歆、刘晔、司马懿等人,这些人又怂恿他废去献帝,自立为王。这一辈人急功近利的意见,曹操不想立刻采纳,他想的是他这一代是只做“文王”,不做“武王”的。
  曹操回到邺城时,儿子曹丕及众弟率文武百官出来迎接。
  曹操从车辇中下来,曹丕、曹植等跪着问安。曹操扶起他们,一一审视儿子们。
  曹丕脸色平静,举手投足具有谦谦君子之风。曹植面带潮红,呼气吐纳时,曹操嗅到了一点酒气,曹操眼睛中闪烁着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怒意。他也不好在百官之前责备儿子,转身重上车辇,在百官簇拥中回到魏王府邸。  
第二十八章 西征张鲁 东击孙权(15)  
  曹操回到邺城,几个月内未到许都去一次,献帝那边的事务由华歆全权处理。他深居简出,一方面调养多年征战后相当疲惫的身心,一方面思考着建立曹家班底的问题。
  六月,曹操把邺城和许都的心腹官员召集于魏王府邸开会,正式着手组建曹家班底。
  魏王府大厅中,曹操端坐在上位,四个儿子立于他的身后。
  刘晔、华歆、司马懿、杨修、杜袭一班主要文臣谋士坐于左侧,王必等武官坐于右侧。
  待这些人入座后,休养后恢复了精力的曹操就向众人说道:“建安十九年,我曾因朝廷缺乏人才下达过‘敕有司取士物毋废偏短令’,说过只要是‘有行之士,未必进取;进取之士,未必有行’的话,曾举例诸如像陈平、苏秦似的人无德,只要有才也可录用,现在我仍持这种看法,我已老迈,求才若渴,请诸位出谋出策,推荐这样的人才。”
  与会的人几乎都是忠于曹操的官员。他们从前参加会议从未见过曹操郑重地把儿子们叫来相陪的场面,现在曹操讲话中把“我已老迈”说得分外响亮,他们都极聪明地领悟到曹操暗示的东西了。
  刘晔率先发言:“魏王待才诚挚,古今无出其右。大家素知魏王‘唯才是举’的原则,所以北方有识之士,无不趋归帐下。但‘唯才是举’似乎也有泥沙俱下之可能。”
  华歆接口道:“不错。知人善用莫过曹公,但有人也会不识抬举,受人之恩反不相报,却极尽毁谤之能事,崔琰之辈,纵然有才,也无益处。”
  司马懿道:“仲达愚钝,蒙王抬举,方可效马前马后,我尤痛恨饮水不思其源之小人,但愿魏王为此严格择才。”
  曹操知他们已明白自己的用意,就把曹丕及曹植几个儿子一指,说道:“诸君辅佐我打下半壁河山,功高劳苦。但我毕竟年迈,虽有老骥之心,但人生几何,望诸位多给吾儿指教,增长治国见识。选拔人才之事,我意还是不拘品行。昔日伊挚,传说均贼人出身,管仲乃桓公车囚,然彼等皆得重用,国运因之振作,兴盛;萧何、曹参乃小吏,韩信被誉为游手好闲之徒,陈平更是臭名满天下,众人耻与为伍,但他们终能助汉高祖立大业,定天下。”
  曹操说到这里,回头看看儿子们,接着又继续他的演讲:吴起的大名传扬千古,但他喜争权柄,为达目的杀妻也为之,散尽千金求一官半职,连母辞世亦不奔丧,如此德行之人,却在魏国统率大军为将时,秦军不能东进;在楚国为相,韩、赵、魏三晋不敢南征,可见他于国家是何等的重要……
  曹操的这一席话,整理出来就是建安二十二年魏王府发出来的《举贤勿拘品行》的文告。
  开完会,杨修与司马懿出了魏王府邸,司马懿邀杨修至他家饮宴。
  杨修善饮健谈,才思敏捷,在曹营人皆尽知,他与曹植交好,也得曹操青睐。司马懿与杨修对饮几杯后,两人的话题就围绕今天的会议侃开了。
  杨修快嘴,憋不住话:“仲达,魏王今天所谈一切,是为他后人接替基业安排班底。但魏王虽立世子曹丕,却器重曹植,你估计一下。享他基业之人将是哪一位?”
  司马懿为人谨慎,说话小心,他说道:“魏王立曹丕已成规矩,更改不大可能。曹植很似其父,但他饮酒放纵早就受过魏王训斥,魏王基业岂能给他,况荀攸贾诩多次陈述过立世子之利与害,魏王听从彼等建议,亦是深思熟虑过的。”
  两人边饮边谈,由曹操继承人谈到魏王府人事安排的问题,直至大醉,方才安歇了。
  曹操在这天夜里也在为人事安排绞尽脑汁,三更天了,他还在思考。
  那时正是夏季,室内酷热。曹操踱出府门,倒背两手到花园里纳凉。花园里的七里香散发出幽香,一只又一只小小萤火虫拖着忽闪忽灭的亮光飞来飞去。一名侍女给曹操安了一把逍遥椅在花园一块空地上,沏上香茗,恭立一旁等候吩咐。
  曹操坐上椅子,仆女用纨扇替他扇风扑蚊。不知是天气酷热,还是曹操内心焦躁,他只觉汗流浃背,难受已极。
  天空无星,无月,黑漆漆的。看样子仿佛是要下暴雨的夏夜。
  人老了,就极容易回想青壮年时代的“金戈铁马”。曹操此刻的心绪早已飞回到三十年以前的时代去了。他仿佛看见了他在官渡之战后,风华正茂,战将云集,谋士归附的情景。他每到一地,就吸收当地的人才。他以不囿地域观念,派系观念的人才政策出名。初据兖、豫两州时,陈留、汝南、颖川名士郭嘉、二荀、杜袭、孙资来到了他的帐下;即使东方的徐、扬两州,不少名士慕他的英名远途投入他的帐下,特别是扬州人刘晔、蒋济、胡质来了,徐州人陈群也来了。
  曹操正把这些事情细细回忆,仆女的呼唤打断了思路:“启禀魏王,请移驾室内,天即将下雨了。”
  曹操抬头一望天空,远处刺眼的闪电正迅疾地撕开黑沉沉的夜空。隐约听得远处有沉闷的雷声。花园的草木在一阵小风拂过后,仿佛惊魂不定等着什么。
  曹操与仆女刚跨上台阶,小钱般大小的雨点从天而降,霎时,头顶上炸雷“轰”地响起,闪电如雪亮的巨蛇曲曲弯弯一闪而逝。雨更大了,风猛刮起来,房间里的帷帘也被吹得像船上鼓满的风帆。亮着的蜡烛吹熄了几次。
  闪电、滚雷、暴风,大自然越来越肆虐无忌。
  曹操心潮起伏不定,他睁着大眼寻找一闪即逝的电弧。那电弧不是一把刀吗?他想到:如果天空是一具活生生的肉体,闪电的切割也就见效了。
  生于乱世,双手不想沾血就去做傲视群伦的英雄,能够吗?他反问自己。突然,他怀念起荀彧来了,紧接着崔琰、孔融等人纷至沓来,曹操并不怕这些“冤魂”,他至今还恨孔融,他想起孔融讥笑他的情景来。“孔融该杀。自以孔氏之裔,清议莫名,于国无补,实为狗屎。”但曹操对荀彧却始终念念不忘。
  这一夜,曹操通宵不眠,那心就如同恶劣的自然天气一般契合。天快亮时,风雨住了,他推开雕花窗棂,雨过天晴的清晨,空气如过滤一般清新,朝阳灿烂,百鸟歌啭,树木舒卷,绿意盎然。  
第二十八章 西征张鲁 东击孙权(16)  
  昨夜郁闷,沉重的心情居然一扫而空。昨夜脑海中呈现的一张张故人的脸庞悄然逝去,另一批人走进了他的脑海:贾诩、刘晔、司马懿、辛评、杨修、桓阶、王琰、杨沛、御医脂习、邢贞等一大班文臣;另一批又是曹仁、曹休、曹真、曹睿、夏侯渊兄弟、徐晃、于禁、张辽等武官。
  他舒了一口气,想到:我曹家的忠心耿耿的人才济济一堂,这些人只要因才施任,国家还有什么不能治理?
  曹操高兴起来,叫来乐妓,在清晨中命他们鼓琴吹筝,抒往年写的诗歌,重温起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唱得慷慨激昂,浑然忘记了昨夜不曾一睡……
  贾诩、刘晔、辛评等人在过了七天之后,用文告的形式把曹操的《举贤勿拘品行》布告于官署、大道边,轰动了不少州郡。
  依据曹操的意思,魏王府的幕僚很快就拟出了一个曹家班底的名单:
  文官方面:贾诩、刘晔、张既、王琰、钟繇、邢贞、司马懿、杜袭、蒋济、胡质等人。
  曹家子弟及武将方面:曹仁、曹洪、徐晃、李典、牵弘等人。
  曹操确立了这样一个班底之后,他终于完了一桩心事,心情颇为轻松。这是他有生以来在政治上花功夫最多的一件事,尽管如此,他仍有预感地对刘晔说过:“我和刘备、孙权面临的政治局面不同,我之困扰较他们为重。刘备号称汉室之末裔,旗号易打。孙权三世营造江东,吴人贯于称他为王。吾于汉室之中,老迂士人颇多,忠于名存实亡之汉室的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根治,祸起萧墙之事,不得不防。”刘晔为曹操后期活动中最为重要之谋臣,他不似忠于曹氏之其他士人那样急功近利。他理解曹操之苦衷,因而曹操最喜与他交谈。八月,《举贤勿拘品行》的文告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为主,曹操启用了一大批新涌现出来的英才,分配去给曹丕、曹植兄弟工作,这样,曹家班底总算逐渐奠定了牢实的基础。
  曹操选定曹家班底之后,为了让儿子和这些将帅多接触,曾以打猎为幌子,带子到幽并等州,以及襄城、合肥等地。
  曹操对他的四个儿子有相当精妙的评价,他说曹丕“深沉早熟,文武全才”,说曹彰“黄须猛将”,说曹植“任性而行,不自凋劝,饮酒不节”,说曹熊“平庸随流”,从曹氏四弟兄的行为看来的确如此,真是应了“知子莫过父”的俗话。
  曹彰与其父长相相近,身材短小,体格却非常粗壮,擅长于弓箭及骑术,腕力奇强,可以空手格搏猛兽,长得一脸黄胡须,非常的勇猛强悍。
  曹彰嗜武成癖,对书籍一点兴趣也没有,连曹操都大感头痛。
  曹操曾几次告诫他道:“汝不读书而玩弄弓马。这等匹夫之勇,怎可为顶天立地、一呼万应的大丈夫?”
  曹彰大声答道:“父亲,我只想成为大将,与卫青、霍去病一样,镇守边关,策驱十万众,纵横天下,读书有甚用?”
  后来曹彰曾独自征战过乌桓,他身先士卒,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喜爱。
  曹丕从小个性较深沉,外表温文恭厚,在曹操的调教下,很早就立了志向,树立了理想。他常被曹操带在身边,因而得到不少文武全才的教育。曹丕五岁就习弓箭,六岁练武乘马,并受过非常严格的剑术训练。他在习武的同时,在曹操的指导下,文事方面也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熟读了《诗经》、《论语》,《五经》中的经、史、子、集四部丛书,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史记》、《汉书》、诸子百家几乎都阅读过。曹丕这些功夫都是曹操所期望的,他也了解父亲的一番心思,因之养成坚毅的性格。
  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公子,他性格直爽,不拘小节,不喜爱华美服饰及车马,更讨厌繁文缛节,他不像曹丕爱慕气派。曹操喜爱这个儿子,但觉得他是情绪化很浓的人,不能委以重托。
  二○七 曹操带曹丕及曹植去北方牵弘处打猎的事发生于初秋九月。
  牵弘乃北方少数民族的首脑,在曹操北征时归附于他,忠贞可靠,他为曹操牢牢控制住幽并两州大片土地。
  当牵弘闻说魏王前来打猎之事,早就出城百里之外迎接,曹操执着白发苍苍的牵弘的手感慨万分:“牵弘将军,几年不见。我等皆须眉灰白,时光不留人啊!”
  牵弘恭敬地答道:“大王精神矍铄,老当益壮,岂是牵弘能比的呢?”
  曹操把两个儿子引见给牵弘,牵弘对少主毕恭毕敬地客套了一番。
  晚上,曹操与牵弘两人单独于帐篷内饮酒,曹操问道:“吾儿丕、植,你对彼等有何看法,请直言勿见外。”
  牵弘乃豪爽汉子,但在为曹操参谋立少主之事却表现得异常精明:“世子老练沉着,文武全才,堪担重任。”说完就左顾而言其他。
  曹操听他言语简洁,知他认同曹丕,于是唤过曹丕向牵弘拜谒。
  第二日,曹氏父子与牵弘执鹰唤犬,驰骋于北国的草原上,逐鹿射兔,田猎之乐自不言说。
  曹丕尤为快乐,为了显露其射技,不吝金羽银翎,一支又一支射向惊慌四逃的野狐、麋鹿。十月,曹氏父子回到邺城,略事休息,又启程去襄城巡视去了。曹操只带曹丕到襄阳城,这时孙权与刘备已发生严重的矛盾。
  曹氏父子在曹仁驻扎的襄阳城行营住了三天后,召集合肥一线的亲信徐晃、张辽、李典到襄城分析目前军事情况。
  当这些封疆大吏来到了襄阳城时,曹操分别设宴款待他们,趁机让曹丕去接触他们。
  曹操偕曹丕坐在上位,他扫视众将一圈之后道:“春季与孙权苦战一场,不分胜负,孙权后投降于我,至今未发生战事。但平久则乱,乱久成平,这乃规律。诸位亲临一线,军情定会比吾知道得多,放言说来,商计对策才好。”  
第二十八章 西征张鲁 东击孙权(17)  
  张辽首先发言:“魏王,孙权自与我军议和以来,其军不涉我界,是因为他与益州刘备发生冲突,暂时隐忍罢了。”
  徐晃待张辽说完,补充道:“赤壁之战后,刘备以阴谋骗得荆州。当时孙权即想夺回,鲁肃力陈利弊,妄想以荆州这肥肉诱惑刘玄德联合东吴,共同抗击魏王。只可惜刘备奸诈,派关羽守住,不守信义,激怒了孙权。”
  曹操问道:“如何激怒了孙仲谋?”
  曹仁答道:“荆州借与刘备乃鲁肃之计。刘备曾许诺说得了益州便还荆州,如今实现了理想,却迟迟不归还荆州。”
  “更为严重的是现在鲁肃得了重病,在交涉荆州问题上,孙权想不动一兵一卒已不可能。况关羽现在荆州扩展实力,不是北上,就是南下,孙权鉴于情势危急,就调吕蒙去协助鲁肃加强那里的两方防线,我估计吴蜀之战不久便会爆发。”
  “那么,吕蒙离开濡须口后,东吴方面谁接替他。”曹操问张辽。
  张辽说:“换成老将周泰了。”
  一直未发言的曹丕不知周泰是谁,他问张辽:“周泰在东吴军中的实力如何?”
  张辽说:“周泰出身于东吴的行伍之间,历经了不少大的战役。据说孙权年幼时,曾奉兄长孙策的命令守宣城,不意遇到山贼的围攻,情况急危。当时的周泰仅为一伍长,正好巡逻至此。接获紧急军报后,一方面派急使求救,自己则带少数人马,先行突破山贼的防线进入城内。由于孙权守兵太少,宣城即将被攻陷,周泰就护卫孙权突围出城,山贼团团围住他们,周泰战至剩他一人,仍死死护住孙权,当时就身受几十处刀伤,他舍命救主,在东吴军中威名大震,周泰另外的战功是在打刘表时立下的。
  “孙权的父亲孙坚死于刘表的部将黄祖刀下,周泰在为孙坚报仇的征讨中,怒杀黄祖,深得孙权喜爱。周泰虽不识文字,但作战非常勇猛,责任心强,严守军令,从不马虎。他从士兵当上大将,了解士兵疾苦,能与士兵食同锅、睡同铺,没有大将的傲气,深得战士的爱戴。”
  张辽对周泰评价很高,曹丕不禁脱口赞道:“好一位将领!”
  曹操却哈哈大笑道:“周泰仅如此而已,我军胜过他的大将军多多是也!在座的每一位将军都比他周泰强。”
  曹丕知有失口之嫌,双颊被其父羞得绯红。于是,在这个会议的后半程中就一言不发,以免再出洋相。
  “周泰出生微末,以孙权一贯用人作风,他启周泰为濡须口守将必抬高其地位,能使出身士家豪族军官服从吗?”曹操问张辽。
  张辽就如数家珍似的把孙权启用周泰的情形详细道来:“正如魏王所料,当孙权宣布委周泰接吕蒙守濡须口之职时,吴中人大吃一惊。他们猜测芜湖令徐盛或孙权之亲戚朱然是守濡须口的人选。一听说是周泰,徐盛、朱然果然大为不满,并不听其调度。孙权以慰劳濡须口众将为名义,把周泰等文武百官聚在一起,酒酣耳热之际,孙权令周泰指着身边的每一处伤,就叫他说受过这伤的原因,据说孙权当时很激动地向周泰道:‘幼平(周泰字),你对孤的忠诚,有如我亲兄弟一般,战时猛如豹虎,不惜身体安危,重创数十伤,肤如刀刻,此皆护国的明证,孤不把濡须口之千钧重托委以你担,无以表述孤对你如骨肉之情。”
  曹操待张辽说完,也道:“周泰猛将忠诚,世所难得;孙权知人善用,父兄之业可继也。”
  军事会议一完,曹操、曹仁就安排大宴招待众人大啖豪饮,酒过数巡,曹操举杯起立,向他手下的老部下们祝道:“戍守边疆,军机常紧,粗粮淡酒,众位辛苦。今日放松一切,尽情欢娱,我敬大家一杯!”说完,仰头喝了一杯酒。
  徐晃端起酒杯,向曹操及曹丕敬酒道:“不瞒主人,几月来公明酒不沾唇,舌未尝腥,今日聚会,定会饱餐一顿。主公远道而来,辛苦皆同,公明将敬主人一杯。”在场将士相继敬曹操、曹丕的酒,一直持续到半夜三更。
  大家吃酒达几个时辰,话似乎说尽,宴上只听喝酒的“嗞嗞”声。
  张辽忍不住这等寂寞,他向曹操拱手道:“大王,喝酒无助兴之物,我来舞一回剑如何!”
  曹操赞道:“许久未见文远之翩翩剑姿,不妨使出来!”
  张辽乘着酒兴,“咣呛”抽出利剑,在宴席中间的空地上左刺右挑,舞将起来。
  徐晃见状,仗剑离开座位,朗声道:“文远,公明陪你对舞如何?”
  徐晃、张辽两员虎将手执明晃晃的剑,你刺我封,左劈右挡,虽似精猛,实则极有分寸。曹操看着与自己出生入死的爱将宝刀不老,不禁豪情也生,捋须呵呵大笑。
  张、徐二将舞罢剑,曹操向众人道:“久居边关,不闻丝竹,未睹妙舞,只恐太寂寞了,我唤乐女舞伎为诸君一乐。”说罢拍掌三声,屏风后鱼贯而出六位浓妆妙女子,两女抱琴,一女持筝。筝声清越响将起来,一女轻启檀口唱起来,宛如百灵,软声慢语,动人心扉,两女妙姿翩翩,红绫翻舞,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众武将看得如痴如醉,听得意乱情迷,不知时间流逝,身置何处……雄难鸣了两遍,众人仍不罢席,酒烫了几回,菜上了几遍,乐妓弹奏起一苍凉的曲子,这是曹操自己谱的曲,众将最熟悉的曲子,众将官以箸击着节拍,曹操情绪大振,唱了起来: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的歌声把宴会推向了高潮,曹仁、张辽、徐晃、李典等人皆噙着泪花,反复地把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唱个不停……
  东方将晓,众人皆大醉。曹操在儿子曹丕和歌妓的搀扶下,退到寝室休息。亲兵把烂醉如泥的众大将背到了宾馆安歇。  
第二十九章 不取汉中 只取天下(1)  
  二○八 曹操在襄阳视察军情后,正想回邺城。有细作从荆州回来报告孙刘将发生战争的消息。
  孙权与刘备由初期结盟到撕破脸皮互相仇视的原因,是为了争夺荆州这块土地。
  刘备答应孙权攻下益州就还荆州,但益州收入他囊中后,却对荆州只字不提。后来,维持荆州和平的鲁肃死了,关羽就在江陵一带集结重军,作出迎战东吴军的姿态。
  孙权先想通过外交途径去解决荆州问题,就派遣在吴做官的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前往晋见刘备,要求归还荆州之地。
  想不到刘备却推辞表示:“目前我正全力想争取凉州,等凉州到手后,再将荆州全部归还给你们吧!”
  诸葛谨只好据实向孙权报告,孙权听了大怒道:“此乃刘备不还荆州之厚颜无耻的借口而已,他拖延归还时间,虚假应我一番。他还培植关羽势力,吾非剪去其羽不可!”
  于是,下令重新设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行政官位,准备接收事宜。但关羽下令军力戒备,禁止东吴的官员入城,并派军队驱逐之。三郡行政官员狼狈逃了回去,孙权见状大怒,下令吕蒙率两万军队,要以武力夺回荆州之郡。刘备不甘示弱,亲自由蜀中到公安,指挥关羽以武力威助。孙刘大战一触即发。
  就此局势,曹操召张、徐、李等将领分析了一下。
  张辽道:“孙权无力与大王、刘备两边作战,因之与你修好,以便放手对付刘备;刘备自以蜀中道险关坚,不惧大王之军,就不把孙权放于眼中。愚下认为,大王表面是助孙权,实则按兵不动,静观其势。”
  曹操道:“文远之意即为‘鹬蚌之争,渔翁得利’。但战场局势变化莫测,忽友忽敌乃是这时期的主要特点。请君随机应变,不可大意。”
  曹操把襄阳、樊城、合肥的部队重新部置了一下,又调于禁的军队南下,加强南边的防务。
  二○九建安二十三年春正月,关羽率军袭击襄阳城,曹军猝然间守城不住,退缩樊城,曹操正欲往前线督军,哪知后院又祸起萧墙,发生了一次较大的军事政变,他匆匆赶回城去平定,把南线作战的指挥权交给曹仁。
  这次军事政变称为“吉本事件”。
  吉本是献帝的御医,原来颇为支持曹操,但他经常到许都汉献帝的宫室里为皇帝看病,皇帝拉拢他,希望他除去曹操。
  吉本暗接圣旨,与他的两个儿子吉邈、吉穆在许都串连,少府(财务官)耿记、司直(丞相府行政官)韦晃参与其中。耿纪,名季行,其祖为汉高祖开国功臣,历代受汉王室福荫,所以是忠汉排曹的中坚。他先从丞相秘书迁至侍中,后升为汉室少府。吉本与他联系上之后,他深表赞同。他见曹操进封王爵,出入用“天子车服”,早就心内不平。后他又与好友韦晃联系上,韦晃忧郁地说:“你我虽恨曹操擅权,但他握有重兵,起事不慎,如同伏完、董承一样下场啊!”
  耿纪说:“彼等失势,乃其行不周密,手无一卒而致。我们如要成功,须得组织一支兵马,缴械王必的御林军,占据曹府。”
  韦晃信心不足地说:“招募士兵,谈何容易。”
  耿纪说:“汝之好友金祎,乃金日石单之后,忠于朝廷。他为洛阳令,手下有部分军马可用。”
  韦晃恍然大悟,大喜道:“金祎素有打曹之心,且他与曹操心腹王必是多年老友,他参与进来,王必势必不会怀疑。”
  于是,韦晃、耿纪、金祎、吉氏父子组成一个倒曹团体。金祎为迷惑御林军头目王必,常去拜访他,王必的探子因这个关系,不敢去刺探金家之事,韦晃、耿纪、吉氏父子因而才可以放心在金祎家实施密谋计划。
  王必是曹操的心腹老将,忠贞可信。荀彧、荀攸去世后,他便以丞相府最高长官的身份兼任首都许都的御林军头目,其实就是曹操安排他监视皇帝和文武百官。
  正月初,金祎与韦晃等人密集商议起事计划,金道:“正月十五夜,城中会大张灯火,庆祝元宵。耿少府、韦司直,你二人集家仆,杀到王必府前埋伏,我派刺客进入他府中行刺,一旦成功,就径直肃清他的军队,然后请皇帝召百官面谕讨伐曹操。吉氏兄弟请从城外率我的一千士兵突入城内,制造声势。”几人计划一定,就对天发誓,歃血为盟,然后积极厉兵秣马,临期行事。
  起事当晚,金祎先去王必府中拜望,趁机留下刺客。吉氏兄弟以打猎为由,出了城外,与金祎的士兵会合,只等城中火起,便冲进去。王必与金祎饮酒至二更,金祎才告辞。这时王必已有微醉,脚下飘然。暗匿的一个刺客冲出,一刀斫去。王必武艺高强,闪身躲开,护卫的兵丁急忙持械抵挡。另外一个刺客却放起火来,埋伏在外的耿纪、韦晃率三百士兵冲进王府,一场混战立即展开。
  王必持剑拼死抵住四个士兵的进攻,杀了两人,他自己也中了几刀,鲜血汩汩地从手臂、臀部流出,他的肩头也被耿纪一箭射中。生命危在旦夕,此时,一个卫兵牵来一匹马,掩护他逃跑。王必忍住剧痛,腾马逃向金祎家去。背后追兵赶来,王必着忙,弃马步行。至金祎门前,大叩其门。原来金祎从王府辞出后并未回家,率人在城里放火,招吉氏兄弟进城。他家中闻王必叩门之声,只道金祎归来。仆人隔门问到:“主人,王必那厮你们已杀了么?”王必大惊,方悟金祎与耿纪等同谋造反,不敢进去,只好返身奋力杀向追兵,他这时虽已是血人,但求生欲望令他勇猛异常,当场斩杀了四五名追兵,威慑住了敌人。王必又向一骑兵扑去,砍下了那兵一支手臂。兵丁大嚎一声,应声坠马,王必夺过马匹,疾驰而去。
  城外的吉氏兄弟见里面起火,知道事已半成,率兵呐喊冲进来,观赏元宵花灯的百姓被马蹄踏死不计其数,城中只闻“杀尽曹贼,匡扶汉室”的口号声。
  王必单骑夜奔许都城外的典农中郎将严匡的军队中,当即点兵五千,不管伤势严重,只略为包扎一下,就又冲回许都城。许都城虽被金祎等控制,但曹操的一些部将,仍把献帝居住的宫门死死守住,不让皇帝与金祎等汇合。  
第二十九章 不取汉中 只取天下(2)  
  王必杀回许都城时,吉本、金祎、韦晃、耿纪等人惊慌莫名。他们以为王必早就战死,没想到他还活着。王必指挥大军狂杀叛军,金祎、吉氏兄弟、耿纪等人纷纷战死,叛军群龙无首,投降的投降,逃遁的逃遁。
  王必把许都的变故飞报曹操后,尽将金、耿、韦等五家宗族老小全部拘拿,许都的在朝大小百官,悉数拿下,押解邺城,听候发落。
  过了十天,曹操回到邺城。王必箭伤复发,不治而死。曹操亲自到王府,主持丧事,他安慰了王家后人,并亲自手书“国之良臣”四个大字的门匾,悬于王府的门首,以示表彰王必的功劳。曹操把王必厚葬后,就着手清理这次叛变事件的漏网之鱼。他把叛变的金、耿、韦、吉等人的家族全部斩首于市中菜市口。
  过了四天,曹操于教场立红旗于左,白旗于右,对王必拘捕的朝中百官下令道:
  “耿纪、金祎、韦晃等造反,放火焚许都,汝等亦有救火者,亦有闭门不出者。如曾救了火的人,请立于红色旗帜那边;如没有参与救火的人,立于白色旗帜之下。”
  朝中众官多数未参加叛变的人认为自己问心无愧,就站在红色旗帜之下,那些叛变的官员也都钻入这个队伍之中,自忖救火的必不会获罪;很少一部分人立于白旗之下。
  曹操对立于白色旗帜下的人说:“汝等虽未出来救火,实则是不参加叛变,可嘉可贺。”就令人厚厚赏赐,释放他们。
  对立于红色旗帜之下的人,曹操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汝等之中,确有一片忠心出来救火的人,但是,大批漏网之鱼却潜伏于汝等之中。以为救火即救国,其实非救火也,乃实想助叛贼成事。”说后他把华歆叫来,令他对这些人严加审察,叛乱者绝不放过,真正救火者令其回家。
  华韵详加追查,逮了不少漏网之鱼。他把这些人牵出漳河边斩之,死者三百余名。平定这次大乱之后,曹操令曹休接督御林军马,钟繇为相国。遂定侯爵六等十八级,关西侯爵十七级,皆金印紫绶;又置关内侯十六级,银印龟纽墨绶;五大夫十五级,铜印环组绶。定爵封官,朝廷换成清一色的曹氏人物。
  二一○却说曹操于建安二十三年正月平了吉平等叛变事件后,汉中的夏侯渊亲笔写了一份汉中地区的战报送给曹操,曹操看见信中写道:“……刘备经一年之准备,完成进军汉中布署,彼于二月自成都倾巢而去,军马颇众,率参谋法正、武将黄忠、张飞、马超、吴兰、赵云等五支部队,号称有四十万大军。据谍报其军队前锋乃老将黄忠,左军张飞,右军马超,中军吴兰,殿后为常山名将赵云。刘备此次动兵,为其历来用兵最多的一次,颇有势在必得之决心……汉中我军虽经长期防御准备,但兵力不足,切望派大军来增援,挫敌之锋,迎头痛击之。我等现以逸待守,将死守之……”
  曹操阅完,怒从胆生,立即点将集结部队,都护将军曹洪,率曹休指挥的曹操最精锐“虎豹队”尅日从邺城出发。曹操本人将随后一拨队伍亲去汉中指挥。
  曹洪出发之际,曹操召曹休来授计,他对曹休说:“曹洪猛勇忠诚,战功赫赫,他曾数次救孤出危险之地。因此他倨傲不凡,多次不听调度配合友军出战,此次征战非同凡可,如他一味冲锋,势必影响整体实力,孤对他不大放心,望你临敌前冷静,助他成功。”
  曹休领命而去。
  三月,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向北攻打武都郡,驻屯在下辨,有意截断曹军汉中与关中地区的联系。他自己率领黄忠军先行,赵云军则暂留益州待命。
  曹洪、曹休听武都已失,拼命催虎豹部队向武都进发。虎豹部队全是骑兵,兵士往往使用三种武器,一种是戈、矛、戟等长兵器;一种是近身作战用的剑、刀;第三种是对付敌方冲击时射出的弓箭。这支部队是曹操精心地经过多年的训练而成,其特点是速度快,杀伤力强,最擅长野战。虎豹骑在当时军队中可算是王牌军,因而它是曹操的嫡系部队,全是曹氏子弟指挥,外人不能染指。曹操虽然特别钟爱这支部队,但并不是长期把它当作贵族部队闲置不用,相反,每一次规模较大的战斗,这支队伍总是冲锋在前,断路在后,因而战斗实力很强,在战役中往往起到鼓舞军心的作用。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虎豹骑在几天之内到达了武都。曹休、曹洪先去侦察蜀军的布署情况。他们发现蜀军在固山有张飞、马超的军队,吴兰驻在下辨。曹洪想先打吴兰,但害怕张飞、马超趁机切断自己的退路,然后与吴兰两面夹击自己,决定不下,他召集众将研究对策。许多将领都表示不能贸然进攻。
  曹休力排众议道:“张飞、马超若是真有意切断我军后路,理应秘密行动,如今仍按兵不动,正暗示他们耳目不明,实力不强。我军应发挥自己闪电战特长,突然于他们还未集结前冲击。我知道某些将军惧怕张飞、马超,认为其勇冠三军,无人能敌。有些还悲观地称张将军还是张飞的败将,我等岂是对手?我曹休不信这些,兵法云‘两军相逢,勇者胜’,只要我们一鼓作气,先冲击蜀军最弱的吴兰军队,其必溃败,到时,张飞、马超纵有英名,也回天无术。他们一旦失去吴兰军这只犄角,固山我谅他也守不住!”
  曹休斗志昂扬,言谈有理,猛曹洪信心陡涨,挥剑斩去桌案一角,大声说:
  “曹洪今日率先冲击,誓为国捐躯,言休战者如同此桌!”
  是夜,曹洪令士兵们全持长矛,不带任何短兵器,轻装上马,曹休率部分兵监视张飞、马超的军队。  
第二十九章 不取汉中 只取天下(3)  
  深夜,吴兰部除少数士兵提着灯笼在营盘里巡逻外,皆沉入酣梦之中。吴兰本人也毫无戒心地休息了。曹洪的轻骑兵悄悄来到离蜀寨三四百米的平坝上,重新集结,分成十支分队,依次排列。曹军个个精神饱满,紧张地等着主帅发出攻击号令。只见曹洪一马当先,长戟向前一挥,第一支冲击部队如飓风刮向蜀寨,紧接着一支又一支跟着冲去,刹那间,呐喊声、马蹄声撞破了深夜的寂静。等吴兰的士兵刚从梦中醒来,曹洪军的马蹄、戈、矛,已踏上他们,刺向他们,曹兵乘势放火烧寨,蜀兵的粮草燃烧起来,火焰冲起,映红了大半边天空。火光中,衣冠不整,铠甲未挂,兵器没拿的蜀兵或抱头鼠窜,或跪下投降,曹军的战马在火光中纵横驰骋,宛如天兵天将,吴兰在几十个亲兵的护卫下,丢下大量粮草与士兵,落荒而逃,遁入了黑沉沉的夜色之中。
  此仗,曹军只用一个时辰就结束了战斗,大获全胜。
  吴兰夜中突围,本想投奔张飞营中求救,哪知匆忙间迷了路,逃入山区的氐族部落中,这些氐族部落忠于曹操,就把他杀了。
  张飞、马超第二天才接到吴兰全军覆没的消息,失去吴兰,他们就失去了互相牵制、打击曹军的优势,只好闭寨不出。
  三月底,曹军大量的有生主力部队源源不断开到这里,张飞、马超无法承受曹洪、曹休优势兵力的压迫,往南退去。
  刘备见张飞、马超等丢了武都郡,又折了大将吴兰,勃然大怒。四月初,他亲率主力军扎营在阳平关附近,要与曹操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决战。面对空前庞大的刘军压境,夏侯渊,张郃等出关扎营叠堡对抗。
  刘备派猛将陈式抢攻马鸣阁道,想以居高临下掌握优势。陈式力大无穷,在蜀中有“力士”之称。此人使一柄四十斤重的厚背砍刀,刀法精湛。陈式率军攀藤爬壁,悄悄向马鸣摸去。曹军有一小股部队驻守在这里,以为天险,无人敢犯。哪料到他们正优哉游哉之时,攀藤而上的陈式挥刀冲向了他们。曹军毫无防备,猥集一团,陈式一刀竟斩了两名士兵的脑袋,其余士兵吓破苦胆,纷纷扔刀投枪,跪地求饶,陈式占据了马鸣阁道。
  陈式偷袭成功,正洋洋得意,哪料战场上奇峰突起,一支曹军部队也来到了马鸣阁道。率军之人正是曹营中赫赫有名的徐晃,徐晃部一直是曹操备用的机动部队。哪里危急,哪里就会有徐晃的军队。曹操闻汉中情势吃紧,就调徐晃部队从马鸣阁道去汉中支援夏侯渊。徐晃与陈式陡然间打起了遭遇战。
  陈式人少,徐晃人众,双方短兵相接,斗做一团,陈式最终抵敌不住,眼看带的士兵均成刀下鬼,就虚晃一招,纵身跳下悬崖,抓住一根青藤,猿臂一舒,如荡秋千一般。徐晃搭弓射去,陈式已荡向一个山沟中去了……
  陈式败逃回去,详细陈述战情,刘备不好责备他,好言相慰,以令其安心。但刘备却失去地利上的优势地位。
  徐晃与张郃会师后,张郃让他守住他占据的关口,他率部乘机进屯广石,与刘备之主力营寨相隔一箭之地。
  张郃自瓦口隘败在张飞之手,一直寻机要报一箭之仇,因而作战积极而且亡命。
  刘备每日率部与张郃混战,虽然士众,却也胜他不过。
  张郃与刘备对抗之中,采取掘挖地道设陷阱之计,使刘备蒙受了巨大损失。由于张郃的营寨与刘备营寨相隔只有一里之遥,双方只要一个冲刺就可以冲入对方营中,但双方均以弓箭手埋伏营中,如冲进去便会受很大的损失。张郃久战之后,突然心生一计,令兵士夜晚从营帐内向外挖地道,挖了半里远,尔后向地面上挖,形成一个个很深的大陷阱,但并不捅破地皮,作上识别标志,又令两支弓弩部队埋伏在陷阱旁边。一夜之间,张郃布置了几十个这样的陷阱,而刘备根本不知其事,蒙在鼓中。
  第二日,张郃率部从陷阱之间的安全地带度过,耀武扬威向刘备挑战。刘备一连几日不能取胜,派陈式及另一员大将与张郃单斗,并亲自督战。张郃力拼二将,毫无惧色,一柄长枪使得生龙活虎,刘备再派马超迎战,马超艺高胆大,三国皆闻,三人滴溜溜围住张郃,张郃力不能支,拍马而回,曹军仿佛大败,但又有规律地分成几支有条不紊地退回寨中。刘备见张郃已败,心想:今日不乘胜追击,破不了寨,不知还要拖至何日,忍耐不住,下令冲击张郃。
  蜀兵争先恐后冲向曹营,还未到一半地点,马匹,步兵踏入仅薄薄一层泥土遮掩的陷阱中。几十个大陷坑中竟装满了战马与人,埋伏的曹军弓箭手,立即朝里面的蜀兵射去了如蝗雨般的箭雨。张郃见计得手,折马回来,冲向不知如何应付的刘备的近卫队,刘备无力抵挡,火速退回营中。张郃追到蜀营旁,一阵箭雨把他射了回去。
  此仗张郃俘获了大量的蜀兵。刘备清点部队时,才知损兵五千,失去陈式等两员大将。
  刘备无计可施,派使者进成都请诸葛亮和预备军赵云来支援。
  二一一七月,曹操审视汉中地区局势,认为自己非亲自出马不可了,他对周围的谋士刘晔、辛评等人说:“征张鲁,我们侥幸获胜,那时即担心刘备与我争兵,但他无力来此,现他积蓄蜀中军力,财力已久,实力大增,汉中之仗,我不得不去督战!”
  于是他征调夏侯惇军、曹真军,以及刚由武都回来的曹休虎豹军,即刻西征,九月,曹操抵达长安,立刻派使者召回武都驻防的曹洪,以进一步了解汉中的军情。
  刘备在诸葛亮未到汉中之际吃了几次败仗。就按兵不动,耐心等待攻击时机。汉中首席大将夏侯渊见自己击败了鼎鼎有名的英雄刘备,因而流露出骄傲的神气。他在给曹操汇报战功的信中写道:  
第二十九章 不取汉中 只取天下(4)  
  “……刘备不过如此而已,行军打仗,不谙兵法,袭我马鸣阁道,大败而回;攻我张郃营寨,损兵折将,黔驴计穷,苦候孔明前来……'”
  曹操看到夏侯渊信中对刘备的轻蔑之心,心内大骇,他想道,刘备何许人也。乱世群雄纷争,皆过眼云烟,唯他存于世与孤争雄。他立即写信告诫夏侯渊:“为将者须懂临事而惧,知己之弱,方才不过分恃勇,‘木硬则脆’就是此理;为将者需勇,但以智谋为上。汝观历史,有勇无谋者结局如何?是故,猛勇无谋者,匹夫也,焉能统帅三军!切戒!切戒!”
  曹操之信意思再明白不过,可夏侯渊仅一笑了之。他一笑了之就把曹操的汉中一笑丢了。
  八月,诸葛亮到刘备军中,刘备立刻如鱼得水,展开了有计谋的攻击。
  诸葛孔明到刘备营中的第二日,在黄忠及法正的陪同下观察了汉中的地形及曹营的布署之后,就精心为刘备设计了一个攻打夏侯渊的计划。
  诸葛亮对刘备说:“夏侯渊侥幸胜了几仗,气焰狂放,他把张郃军布置靠前,便是骄兵之证。兵法上说‘骄兵必败’,意即统帅失去了冷静分析的能力。夏侯渊就是如此之人了。”
  黄忠年迈却爱逞勇,当即向刘备请缨前去挑战。
  刘备对他说:“老将军虽然英勇,然夏侯渊乃北国名将,不是轻易可以战而胜之。此人深通韬略,善晓兵机,曹孟德倚之为汉中藩薮。操不托他人而独渊者,以渊有将才也。”
  黄忠奋然答曰道:“战国廉颇八十尚食斗米,肉十斤,而忠未及七十,两臂尚开三石之弓,浑身能担千斤之力,难道怕他夏侯渊?”
  法正笑道:“老将军勇猛善战,世人皆晓。只不过此战,不宜硬碰,只求智取。”
  刘备连声说:“对!对!智取。孔明此行就是来设计除掉夏侯渊那厮。请孔明告诉军事行动的计划。”
  诸葛亮说:“夏侯渊骄傲自大。骄傲自大之人必喜功。我们送一个功劳给他抢,然后击杀他。”
  “如何击杀他?”黄忠忍不住打断他的话。
  “击杀夏侯渊可用诱兵之计。黄将军先率军去攻击夏侯渊部将张郃的南营,采取火攻,张郃危急,夏侯渊必救。当渊出兵营救,黄将军就令兵佯败,向定军山奔去,我于那里和法正伏下一支军队,如夏侯渊追来,该处即是他的葬身之地!”
  “如果夏侯渊不追来怎办?”黄忠听了孔明的话,抓住这一计策的关键问题提问。
  “问得好!”诸葛亮微微一笑,用激将的口吻说:“那夏侯渊追不追,只有凭将军的临场应变了。”
  刘备也说:“那夏侯渊只要言语一激,定会来追。老将切莫与之恋战。”
  第二日,黄忠率军攻击张郃之前,令每一位士兵背一捆干柴来到张郃营前,张的营寨外围全是巨木围成的。被那点燃的干柴一烧,忽剌剌燃成一条火墙,张郃大怒,想率军冲出火墙,却被黄忠军一阵乱箭阻住。
  夏侯渊闻讯,立刻拨兵支援张郃,黄忠军仍勇猛抵抗,夏侯渊远远看见一位金盔银甲的老将在指挥蜀兵抵挡他的部队,料定那是黄忠,于是率数十骑兵杀过去,黄忠见一彪军马奔来,为首一员大将后面飘起一面血红的旗子,上面“夏侯”二字斗大刺目,知道夏侯渊来了,于是抖擞精神,破口大骂:“夏侯竖子,老将黄忠恭候你多时了!速来,伸颈待宰!”
  夏侯渊怒发冲冠挺枪与黄忠缠斗在一起,数合过后,黄忠佯装不敌,率军败逃。
  夏侯渊吼道:“老贼休走!吾恨不得食你肉,剥你皮。”说罢追去。
  黄忠只顾向定军山方向后退,由于黄忠撤退未及时发出撤军信号,蜀军阵容秩序显得大乱。夏侯渊分析认为蜀军慌乱退却,是溃败的征兆。于是奋力追赶黄忠,想彻底摧毁刘备军队。张郃见夏侯渊猛追不舍,深怕有诈,立刻率军前往支援、接应。
  但夏侯渊好大喜功,马匹脚力也快,把张郃远远抛在后面,孤军几十人深入到定军山中,黄忠此时也只剩下几十位骑兵相随,他们冲上一个山岗,隐蔽起来。夏侯渊不见黄忠踪影,四顾周围,见地形险要,马上知道中计,正想急速退出,站在山顶瞭望情况的法正一挥旗子,山上山下突然间出现了成千上万的蜀兵。“活捉夏侯渊”的吼声震撼得山摇地动。
  夏侯渊绝望之际,奋勇冲杀,妄想突围。但大势已去,他那点人马无异是羊入狼群中,顷刻便被撕碎,夏侯渊与部将被枭首示众。
  张郃的援军赶到时,闻知巨变,立刻回头退入阳平关坚守。统帅突然战死,群龙无首,人心惶惶。夏侯渊的谋士郭淮出面协调防务职责,他力荐张郃代理统帅之职,获得众将同意,张郃也临危受命,先行稳住阳平关防务,并派急使向驻屯长安的曹操报告这一惊人消息。
  夏侯渊战死当晚,刘备军马再返回阳平关前,隔汉水和张郃大本营对峙。黑夜中,阳平关的曹军只见对岸蜀军灯火通明,显然即将准备前来攻战。在哀悼紧张的气氛中,张郃召集众将商议对付目前战局之事。杜袭悲观地说:“主帅已死,军心大动,魏王远在长安,声援不济。目前应持汉水之险而坚守,待魏王大军到来再作定夺。”
  徐晃赞成杜袭的说法,他说:“渡汉水而来的蜀军,因船只有限,不可一齐渡过河来。只要布防汉水边,多积弓箭,就能阻止刘备军的强渡抢攻。”
  但郭淮却不赞同这些建议,他对张郃道:“杜徐二将军之议,只会让对方认为我军已经示弱。那么刘备利用士气正高的蜀军倾巢而出,渡江,或择近处,或涉远外,那么就防不胜防。不如冒险撤去江边防守之兵,离江三箭之地,列下阵势,显示我方不怕决战的信心。”
  张郃赞成郭淮的意见,他也道:“我军并非损失大量兵士,主帅与亲兵之死,不过几十人而已。我军与蜀军刘决战的实力不分上下,以刘备作战审慎的个性而言,见我军这般,必会产生疑心,不敢直接攻击。”
  众将见张郃决心已定,只好服从调度。
  天明时分,刘备亲到汉水边观察对岸的曹军,见张布郃阵严密,心知对方已作了硬拼之准备,怕有伏兵,因此不敢渡河。张郃终于松了一口气,又在郭淮的建议下,强化防御堡垒,显示死守到底的决心。
  二一二夏侯渊战死的信送到长安,曹操看完信颓然倒于地上。左右忙扶他起来,安置于床上。曹操昏迷了片刻,终于睁开了眼睛,文武百官方才松了一口气。
  曹操对夏侯渊之死感到切肤之痛。他的股肱荀彧七年前死去,那是他所逼;另一股肱夏侯渊却是他不断忠告爱护下死去的。
  曹操对身边的刘晔、司马懿等人说道:“我创的基业,是夏侯将军兄弟出生入死,为我挣得的,没有他们,袁绍、马超等人恐怕还盘踞北方,危害国家,我委夏侯渊于汉中积蓄力量,满以为用他作彻底征服益州的利矛,哪知他用兵不当失了这个优势,我统一天下的雄心已自此破灭。夏侯渊未竟大功就先撒手而去。今日与大耳儿刘备汉中争锋如何取胜,又如何征服天下?”  
第二十九章 不取汉中 只取天下(5)  
  说罢,曹操竟然泪如雨下,常言道:英雄不流泪,只是未到伤心处。曹操青年一统天下的理想在他赤壁之战后就不能实现了,因而他苦心营造北方地盘,雄心壮志逐渐消磨,而助他创业的股肱人才相继去世,他感到了一种只有英雄才知道的寂寞啃噬着他的心。
  刘晔劝曹操道:“两军作战,胜败乃常事。夏侯将军骄兵失败,的确为国家一大损失,但大王过于伤悲,伤了身子,不能亲临前线指挥,士气就不能振作。倘刘备得寸进尺,夺了汉中三川,大王打下的半壁江山就会被蚕食而去。”
  曹操道:“刘备现在的实力已非昔日,汉中能否坚守住我还不敢下定论。”
  刘晔说:“大王请不要如此悲观,汉中张郃之军还凭据汉水之险,急切盼望你速去。倘若拱手把汉中让给刘备,苦心经营汉中三川的将士们又岂肯甘心;如从汉中撤军,刘备乘势掩军直扑关中,三军将受重大损失,中原生灵涂炭,那是大王不想见到的吧!”
  刘晔苦苦劝告曹操,司马懿等谋士也力陈失去汉中的后果。曹操终于鼓足信心,于二月亲率虎豹军曹休部从斜谷挺进汉中。
  曹操抵达阳平关时,张郃率郭淮等人出关迎接,当阳平关上守军听到曹操来到前线的消息时,众官兵奔走相告,军旗左右招展,欢呼声雷动,对岸蜀兵不知曹营发生了什么事,一个个皆引颈张望。
  曹操见士兵们士气大振,与刘晔对视一眼,两人均流露出一种欣慰之情。曹操从乘马改为乘战车,他站在车上,高举右手,不断向士兵们挥手,士兵们皆举起刀枪异口同声大喊:“魏王!魏王!”声音传过汉水,岸边观察曹营的刘备却自信地说:“阿瞒虽来,也无能为力也,我誓必拥有汉川两地。”
  曹操下榻于张郃的行营,略事休息后,急性好动的他立刻召集前线的将领们开会,张郃、郭淮、徐晃等人留下偏将戒备蜀兵,匆匆到曹操那儿去了。
  等众将到齐后,曹操把他们一一看过,张郃、徐晃、杜袭,胡须头发已经花白。他暗暗想道:众将也都老也。当他看见郭淮、司马懿等人时,见他们正当壮年,青丝润肤,正值风华正茂,心里想法就更趋复杂:一方面,自己已耄耋之年,哀叹韶华已逝;另一方面,新一代人才又已涌出,开始崭露头角了。
  曹操定定心神,询问起刘备的军队部署。
  张郃道:“刘备据西汉水险要之地,慑于我军死战之信心,不敢渡河,但他请诸葛亮协助指挥,赵云的支援部队源源不断开来,目的无非是想与大王进行持久战。”
  郭淮向曹操报告说:“刘备有备而来,又夺定军山。我们运来的粮草被黄忠施放的大火一烧而空,眼前部队急需的是大量粮食,望大王派人督促后方快快运来,以解燃眉之急。”
  曹操眉头紧锁,他没有想到面临如此棘手之事。从长安出发,几万军队只带三天口粮,现在早已吃光,将士们满以为到了汉中就可以得到接济,如今听说粮食已烧光,怎样才能安稳士兵的军心呢?想到这里,曹操立即作出决定:“徐晃将军!”
  徐晃躬身答道:“末将听命!”
  “你从西汉水渡过去,制造攻势,让刘备派主力对抗你,你乘机牵制住他,我立刻派人从长安运粮草来,解决大军吃饭问题。”
  第二日,徐晃在破晓之前的黑夜掩护下,悄悄渡过汉水,早有蜀国哨兵报告刘备,刘备派黄忠、赵云迎敌。
  黄忠、赵云并肩齐进,黄忠对赵云说:“今徐晃恃勇而来,要学项羽背水一战,我们不可与他正面冲击,何不待今晚夜色浓厚时,两面夹击他?”
  赵云一听,极佩服黄忠的计谋,遂分头而去。傍晚,徐晃也想趁夜色偷击刘备的大本营,哪料刚出营门,忽见两边各拥出一彪人马来,赵云、黄忠夹击徐晃。徐晃抵敌不住,急忙退入营中。赵云黄忠紧跟其后。蜀兵涌入,行营顿成战场。情势相当危急,只见徐晃大吼一声:“将士们!前无出路,后有汉水!生路已无!只有死战,方保生命无虞!”说罢,像一头疯狂的猛虎,挥斧冲向黄忠,曹军受此刺激,紧随徐晃冲锋陷阵,以一当十。杀了半夜,蜀兵锋锐己尽,胆怯之心顿起,遂退出营门。徐晃令尚存的弓弩手警戒大门,重新布署部队,清点下来,损兵三分之一,受伤之人不计其数。黄、赵二将被迫退出徐晃营寨,损失也很严重,双方遂对峙了几天。
  徐晃见曹操交给他的任务没有完成,心里过意不去,就派人涉过汉水向曹操递交请罪书,曹操虽然丧气,但为了安慰徐晃,还是亲笔写了一信给他:“黄、赵二人兵多将广,士气颇旺;而将军以少量兵力,抵挡其攻势,未退后半步,实属不易,不求大功,只求保住阵地,此乃我之目的。”
  徐晃心下略安,强打精神,积极备战。
  却说曹操的运粮队从长安搬运了大批的粮食来到汉水,张郃督促士兵们用车马运往于汉水北山脚下。这个极其重要的消息被黄忠得知,他给赵云打个招呼道:“子龙,你监视徐晃,我率一千兵去劫粮,若一天之内未回,望你前来接应!”遂迅捷向北山冲去。
  黄忠绕道来到北山脚下,见曹军忙忙碌碌正地堆积粮草。粮草堆积如山,颇为壮观。少数守军正在巡逻,突见一支蜀兵如同天降,大惊失色。黄忠一声令下,蜀兵点燃火把,冲了过去,霎时间火光冲天“剥剥毕毕”的声音响成一片。张郃闻说此变,怒从胆生,须发直竖,率大军把黄忠死死围住,战场上刀枪旌旗乱舞,始同狂风中的森林,黄忠苦苦支撑着,一千多士兵被杀得七零八落。
  赵云见黄忠逾时未回,亲率数十骑前往接应,正好碰到张的部队追击着黄忠。赵云挺枪催马直杀进曹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如飘瑞雪。赵云力挑曹军数名将官,终于到了身受数处重创的黄忠身边。两人遂合力怒挑狂砍,杀透重围。
  渐渐冲出包围圈,赵云回头一看,除了他与黄忠两人后,身边再无一人生还。“常山赵云”的旗帜被曹军的马蹄一踏而过,两员大将狂奔不停,终于摆脱追击,回到营中。
  曹操听说蜀军劫粮,亲自到战场指挥截敌。在山头上看到赵云的猛勇刚强,救出了黄忠,遂时向将领们发令到:“定捉赵云、黄忠,不叫其逃逸!”故赵云、黄忠逃回了营寨,喘息未定,曹操大军就掩至营外了。  
第二十九章 不取汉中 只取天下(6)  
  赵云怕曹操大军强攻营寨,无计可施之下,竟冒险单枪匹马而出,立于营门之外。同时令弓箭手于寨外长壕中埋伏,将营内旗枪,尽皆拔出放倒,士兵们握枪待机,准备死战。
  张郃见赵云威风凛凛立于营前,时天色已暮,月光清辉,照着赵云银色铠甲之上,赵云顿增威风之色。张郃又见赵云寨内偃旗息鼓,疑有伏兵,不敢上前。
  赵云见张军气势先失,遂把银枪向后一招,霎时,金鼓齐鸣,呐喊声起。长嚎内埋伏的弓箭手一齐引箭怒发,飞蝗满天。曹兵翻身就逃,赵云不失时机冲了过来,营内的蜀兵也唯恐落后少杀了敌人,奋不顾身追向逃兵,曹兵不知蜀兵多少,亡命间自想践踏,拥到汉水边,落水而死,不知其数。这一仗,曹兵先遭偷袭后又被疑兵所吓,伤亡损失严重,尤其严重的是大军维持生计的粮食,少部分抢了出来,大部分成了灰烬。
  隔日,刘备亲自到赵云寨,视察战场。众军士将赵云勇救黄忠,智退曹兵之事,细述一遍,刘备大喜,看了山前山后险峻之路,对众将说:“子龙真的浑身是胆呵!”欣喜之色掩不住,从眉间荡开来。
  在曹操行营中,曹操正在开会,他与刘备的神色迥然不同。愁眉苦脸的曹操责备张郃道:“此次以优势兵力围住黄忠、赵云,却让他们逃脱,损兵折将,均是将军带兵无方所致,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怯’字坏了大事。”
  张郃痛哭流涕,他恨自己失去了这次绝好的反击良机,先胜后败。
  曹操知张郃痛苦不亚于自己,遂转变态度,好言相慰:“世上无百胜之将。想今日之败绩,非将军之过,乃操之过也,将军不必过于自责,但再去与刘备决战,恐士气不旺,反不能胜,还是等待时机吧!”
  张郃请缨不成,又见曹操不再责怪,但悔恨、惭愧仍驱散不开,忍不住放声痛哭,众人也唏嘘不已。
  二一三曹操与刘备在汉中冷战相持了两个月,大战没有发生,双方仅在局部地方发生过几次小小冲突。
  五月,初夏。汉中每年一度的雨季来了。连绵不断的雨水袭击着汉中三川,汉水陡涨。刘备军队驻扎在汉水南岸的山头上,居高临下,汉水不能浸入他的军营中。北岸西边,地势平坦低洼,雨水灌溉之后,这里的水积达尺许,成了沼泽之地。而曹营就驻扎在这里。连绵百十里的平地上,曹操的十八支部队陷于水淹之中。
  汉水的堤岸较低,一旦汹涌的汉水猛涨起来,决堤而泻,曹营被冲走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
  一天中午,大雨歇了下来,北岸上缓缓行着一小队军马,为首之人马后撑着一柄杏黄色华盖,正是曹操。
  曹操、张郃、刘晔、司马懿等人审视着水势,检查着堤岸。
  浑浊的洪水“哗哗”地裹着劲风一泻千里,如山里奔出的猛兽,撞击着堤岸,岸边少许杨树也被激流卷刮而去,在水里随波逐流,时沉时浮。
  刘备听说曹操亲自到岸边审视水情的消息时,也带着诸葛亮等人出营,与曹操隔岸相视。
  赤壁之战后,曹操与刘备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相视。
  曹操看着对岸青色华盖下的刘备跨着白马,手执鲜红的缰辔,扬鞭指着自己,嘴里兀自大声说笑。
  洪水咆哮的声音太大,曹操听不清刘备说些什么,但他估计得出是说些得意或挑衅之类的话。
  两位同时代的伟人,各据一方的霸主,此时的心情一点也不同。曹操后悔纵虎归山,刘备欣幸大鹏展翅。
  曹操把刘备注视良久,尔后,投鞭于河中,一言不发拨马回走。众谋士不知其意,又不好问,默默无言跟随其后,下了堤岸归回营中。
  刘备见曹操投鞭于河,也不解其意,就问诸葛亮:“曹操之举,有何意图?”
  诸葛亮答道:“他可能是想与主公分江而治,互不入侵。不过,他退兵的意图却比较明显。”
  “何以见得?”刘备刨根问底。
  “曹操粮食全靠关中运来,路途遥远,本已不易。如今雨季来临,道路泥泞,车马难行,一旦粮草接济不上……”
  诸葛亮话未说完,刘备先呵呵笑了起来:“天助我也!曹操的汉中三川即将移入我的手中了。他粮草不济,而且行营全泡在水中,士兵无一日有干燥之衣可穿,无一日有干床可卧,已经苦不堪言了。倘若我再派一支奇兵,掘开汉水北岸,洪水猛兽排山倒海灌进他的营盘,曹操三军覆没之日不远了。”
  刘备被诸葛亮点明之后,想到了这一条计谋。
  诸葛亮也微微一笑道:“汉水真乃我们的一支精锐大军啊!”
  蜀营众将听刘备、诸葛亮一番胜券在握的话语,不禁兴高采烈。实际上曹操最担心的就是怕刘备派兵掘开汉水的堤岸,淹他大军。
  他在营寨里忧心忡忡地对刘晔说:“从今天开始,每隔一个时辰就派一支队伍巡视汉水北岸上下,以防刘备掘堤。”
  刘晔安慰他说:“大王不要过分忧虑,汉水汹涌澎湃,鸿毛也沉,量刘备之军也不敢涉险渡河。”
  曹操仍说:“不可大意,目前士气低沉,稍有败绩,全军就会崩溃。”
  于是,张郃等人亲率士兵轮番巡视河堤。刘备见曹操识破自己的计策,又苦于找不到良机,就又按兵不动,双方就这样僵持着。
  五月中旬,雨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长安等地运来的粮草果然在泥泞中受阻,军队一连几天没有粮下锅。雨水淹没了大地,地上的草根、野物也冲得干干净净士兵饥号痛苦,时有所闻。曹操为了稳定军心,与将官们赤脚涉水,到各营盘视察兵情。各营盘积水齐膝,士兵们浑身湿透,几天内,饥饿就令他们眼眶深陷,无精打采。
  曹操回营后决定撤营后退,另择高地扎营。司马懿不赞成这样,他劝告道:“雨水再过半月就会停止,只要咬牙再坚持半月,粮食运到,洪水退去,情况自会好转。若现在择高地而居,势必退军五十余里,刘备之军养精蓄锐后,正思渡河,只无良机。此时趁我疲师后退,一举渡河,乘势掩杀,汉中之地就拱手让与他人了。”  
第二十九章 不取汉中 只取天下(7)  
  曹操道:“仲达,我明白你的意思,但士兵确实苦不堪言,今日所见:惨状,触目惊心,我于心不忍。”
  刘晔道:“大王,仲达之言请接纳。未有牺牲,何成大事!汉中三川,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与对方。”
  曹操沉吟半晌,神情有些恍惚,近日他的营盘也是积水成洼,虽兵士掘土为其筑了高台,重新扎了营帐,无奈年岁已大,受了风寒、水浸,偏头痛又偶而发作,健康就每况愈下,精力也不集中,因此,处理政事就显得效率低下了,思路也有些混乱。
  刘晔见他身体摇晃,就叫亲兵扶住他,劝他休息,曹操摇摇手,勉强坐住,说道:
  “快催粮草,否则军心会瓦解的。”说完,支持不住,颓然昏了过去。
  刘晔等赶紧唤随营医生前来诊治,把他抬上卧榻。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使曹操苏醒过来。
  曹操看着围住他的众人皆露紧张、关切之情,为了宽慰众人,他努力挤出一丝笑容道:
  “不碍事,不碍事。诸位请回各自的营盘,鼓舞众士兵们度过难关。”
  他只留下刘晔,交谈军机大事。此时,营外一阵欢呼。亲兵来报,曹彰来了。曹彰建安二十三年征服北方乌桓,建安二十四年回到邺城,其时正是曹操于汉中苦苦支撑的时候,闻说汉中危急,率兵来支持前线的父王。
  曹操令曹彰来相见。曹彰掀帘而入,满腮黄色胡须上沾满晶莹的水珠。曹彰来到曹操营帐前就听说父王突然晕倒之事,心里着急,进屋后见曹操无事之后,才安下心来。
  他趋前几步,跪下请安道:“父王,儿闻说你身体欠安,心下大急,如今可好些了吗?”
  曹操招手让他起来,拉于床边坐下,说:
  “我儿千里迢迢而来援助为父,心里高兴,大病去矣。”
  曹操此刻欢愉,偏头痛就不知不觉无影无踪了。父子两人叙着家常,逾三更才安歇入眠。
  曹彰前来并未改变局势,雨依旧滂沱,粮草还是接济不上。曹营里开始有少数士兵偷偷开小差跑了,过得几天,竟然一小股一小股部队集体逃跑了。张郃杀了几名士兵,挑起首级悬在辕门高高的旗杆上示众,想“杀一儆百”,不使兵士产生逃跑之心。但是,饥饿的士兵早已置生命于不顾,他们冒着杀头的风险,还是寻机逃跑。
  军中储存的粮草彻底告罄,军马杀了一半,关中粮食还是没有运来。张郃就率一部分兵马来到汉水边,拿着长戈,打捞上游淹死漂下来的死牛、死羊、死猪的尸体。这些东西有限,打捞起来的那点仅是大军极小的点心而已。
  而这边刘备的部队却是另一番景象。
  他从益州带来的粮食丰裕,又没遭过对方焚烧。后方从巴中源源不断地送来大批山羊、黄牛。他们见曹军饥饿得连水里泡胀的死马、死牛的尸体也当成宝贝,于是,刘备就叫士兵们把牛、羊全赶在汉水南岸边屠杀。
  鲜活乱跳的山羊、黄牛一匹匹被杀,被剥皮、被剖肚。然后挂在岸边的杨树枝上。牛、羊的肚脏全部倾倒在汉水中,汉水顷刻之间就把牛羊的心肺、肝脏吞没了,河面上只是一个个恶意万分的漩涡。
  牛、羊杀完了,趁雨水暂停的时候,汉水南岸的蜀兵从营寨里搬来了干燥的柴薪,把火石撞击火星,点燃柴薪,把剥得精赤溜溜的肥羊瘦牛烘烤起来。
  炊烟袅袅,肉香袭人。蜀兵们喧闹着,穿梭着,因饭饱食足,他们的一张张脸在火光照耀下,特别红润。
  牛、羊肉熟了,百尺宽的汉水上面飘荡着令人流口水的肉香。
  “香啊!香啊!”
  蜀兵们撕下羊腿肥腴的一块块肉,盘腿而坐,面朝北岸大嚼着。
  北岸。打捞动物死尸的曹兵早就放下了长戈。他们看见蜀兵把一串串牛、羊心脏随意抛在水中,心里的感觉就如同是自己的心脏,自己的肠子,自己的血肉掉入了水中。
  当肉香袭来,饥肠辘辘的他们吞着口水,这些口水咽下去的声音,合起来绝不逊于汉水澎湃的声音。
  “香啊!香啊!”
  “饿呵!饿呵!”
  仅百尺之遥,便是别一番洞天。
  几个饥饿发昏的士兵,不知是失去了理智,还是彻底昏厥,“扑通!扑通”跳下了汉水,但几个漩涡一卷,人的头发尖尖也没踪影了。
  二一四曹操听说刘备在对岸宰羊杀牛,大啖畅饮来瓦解自己的部队,心里甚为不安。又听人说刘备从西汉水上游派了军队渡河,要进击自己陷入困境的大军,他想到虚弱的士兵无力气应付战争了,撤军念头就占据了他大脑里的整个空间。
  夜很深了,曹操还在思忖。
  庖官王昱端进一碗鸡汤。由于粮食,肉类奇缺,只有曹操一人还可以吃一点荤菜,但一只鸡仍分成三天来吃。
  曹操望着碗里的鸡肋,联想翩翩:
  “夏侯渊辜负我的重托,失粮丢险,导致兵败如山倒的局势。唉,只怪我不听司马仲达的话,平定张鲁后没有打进益州,如今织席小儿饮马汉水,哪里还有当日落魄的样子。”
  曹操小呷了一口鸡汤,却不知其味。
  这几天他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刘备的脸庞,总是想起十几年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情景。那时他与刘备才四十多岁的年纪,正值壮年,抱有纵横四海,一统天下的理想。当时,刘备问他雄踞一方的天下豪杰的看法,他曾以豪气干云,盖棺论定的语调称淮南袁术为“冢中枯骨”;河北袁绍“色厉内荏,见利忘命”;荆州刘璋“守户之犬”;汉中张鲁、西凉韩遂等“碌碌小人”,只有他与刘备才是包藏宇宙万机,吞吐八方之志的英雄。
  然而,刘备却称自己“少雅量与谋略”,不敢称英雄。
  想到这里,曹操不禁苦笑。
  “英雄!英雄!我?刘备?织席小儿昔日狼奔豕突,如今争锋却谈笑自若。我呢?……”曹操有些自嘲地乱想着。  
第二十九章 不取汉中 只取天下(8)  
  他用汤匙搅着碗内的鸡汤,汤已经冷了,光滑微黄的鸡肋似乎是一张长圆的脸,这不是刘备的脸么?曹操舀起它。看了半晌,又倒在碗中,他生气地想着:
  “我纵横环宇大半辈子,何日不吃羊脍牛脊,区区一鸡肋,竟吃它三天。夏侯渊啊!夏侯渊!我逐鹿天下的霸业被你毁于一旦!”随后他又想:“汉中无非鸡肋般大小之地,送与刘备又何妨!大丈夫只取天下,天下皆收,汉中岂非我囊中之物?”
  曹操自赤壁之战后,认为天下三分,差一点放弃统一全国的理想,曾想急于废去汉献帝。而荀彧又使他恢复了信心,于是在建安二十年西进汉中。虽然侥幸取胜,灭了张鲁,自信心、图谋霸业的气概又提升不少。可是他不主动趁机进益州,并且不断感慨自己老了,其实他已经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的进取心衰弱下去了。现在居然生出“大丈夫只取天下,天下皆收,汉中岂非我囊中之物”的想法,不过是在自欺欺人,连他自己也觉这个想法荒唐。所以他变换一个想法:“汉中弹丸之地,但弹丸之地不守,安能谋华夏之野?”
  曹操做英雄,图大业的想法,到这时已经无法自圆其说,他感到英雄末路的伤感,他更为自己“不取汉中,只取天下”这种回避现实的想法而羞愧。
  刘备自称不是英雄,而他这个大英雄却面临可能兵败的窘境,真是莫大的羞耻啊!曹操想起这些,什么豪气,什么大事,仿佛就是天空的云彩高不可攀。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体味到了理想破灭后的空虚……
  正在他长叹之时,许褚进来请示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说了一声“鸡肋!”
  当“鸡肋”口令传遍曹营时,行军主簿杨修就叫他的随从,各各收拾行装,整理文件,备好马匹,准备回家,军士皆喜形于色。
  曹营众将见杨修之举,颇为纳闷,便问他是什么意思。
  杨修说:“魏王之意即是汉中有如‘鸡肋’也,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犯不着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因此,我猜魏王将尅日班师回朝,为免拆营时慌乱无序,故先收拾行囊”。杨修口气轻松而喜悦。
  众将闻听,认为言之有理,遂立刻收拾回家车马、行李。
  正当大家忙碌之时,监察官来了,不解其故,询问之,众人把杨修的说法又一五一十告诉了他。
  监察官为了证实这是否是真的,就亲自到曹操处禀问,曹操一听,先惊后怒。想到:我霸业未图,全是一班自作聪明之人所误。夏侯渊坏我大事,你杨修还掘我墙角,真是岂有此理。于是曹操大声叫道:“他怎能妄言?我军士兵正有涣散之险,他却在我未作决定之前造言扰乱,实在过分!”
  于是喝令刀斧手,把杨修捉将起来,当日下了斩令,不顾众将反对,枭首示众。
  杨修少年就以才华闻名于北方,建安十五年左右曹操宣布“求贤令”时,他二十五岁就举孝廉。曹操称他“总知内外,事皆称意”,一度器重他。
  但杨修恃才放旷,嗜酒成癖。他与曹植性格相合,曹植常邀他于府中饮酒谈文论政。一次与曹植痛饮至醉,兴之所至,两人竟违宫禁私自开了司马门人皇宫的外门,曹操处罚曹植之时暗记杨修一过。建安十四年,曹植酒醉误了军机大事,激怒了曹操。而那次聚饮,又有杨修在场,曹操曾怒斥了他一番。尽管如此,由于曹操是位爱才之人,他讲究“唯才是举”,不计较杨修乖张、放旷的小节。然而,杨修参与曹植、曹丕太子争位的斗争,却惹恼了曹操。
  再者,杨修是效忠汉献帝的太尉杨彪的儿子,他舅父袁术是曹操早期的政敌之一。如此身份的人,曹操提防之心当然存在。只是杨修不像其父,其舅那样,他只忠于曹家。
  杨修死于屠刀之下,只能怪他聪明反被聪明误,或者是他运气太坏罢了,他撞在曹操英雄末路时伤感、寂寞、空虚交织一起而产生出怒气的罗网里,此时的曹操极容易迁怒于人,因为他一方面承认自己失失去信心,害怕真的与刘备决战,一方面又孤芳自赏,夜郎自大,矛盾夹击,气无处泄,怨无处伸,那么杨修要揭破他的隐秘世界,或无意识揭破,都犯了现在已经外强中干的曹操大忌,终于落得尸首分离的可悲可叹的下场。
  杀了杨修,曹操暂时出了一口气,但新的想法又折磨着他。他痛苦地想道:
  “杨修已杀,如果不久就撤军,众将就会明白他说的是真话,而我又如何能够承认这是事实呢?如果不撤军,刘备真的从西汉水渡过,来杀我的疲弱之师,其势可想而知。”
  他顿时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困境。想来想去,他只好装病,以此作为借口,下令撤军。五月底,曹操带大军后撤了,他躺在帘布紧闭的战车里,想到撤军竟以老迈多病为借口,岂是英雄所为,不禁涕泪纵横,人陡然间衰老了许多。但是,他那种从未有过的痛哭,只有载他的车知道,大地知道,上天知道。
  车辚辚,马萧萧,汉水呜咽。一代素有凌云之志的英雄如同一只上了年岁的老虎,威势已去,额中的王字也模糊不清了。
  汉中三川,曹操拱手让给了刘备。这是曹操有生之年最后一次和宿敌刘备的对抗,他不战而败。刘备与他终于实现了“天下英雄,唯有使君与操耳”的预言。这话于刘备来说,他已经满足了,因为他占据汉中不久就称汉中王,实现了他的最高理想;而对曹操来说,却是悲剧。因他已经知道,汉中失去,并非仅是失去鸡肋,而是失去了肥鹿的一半,或是金鼎之一足。在他多病之晚年,想重新收复汉中,统一全国,无异痴人说梦。所以,滚滚车轮声中,颓然而卧的曹操已知自己是末路英雄。从汉中出来经斜谷回朝,“撤军”二字应该换成“逃遁”,他彻底丧失了早年作战硬拼到底的锐气了。
  秋七月,曹操留下的张郃、曹洪镇守陈仓、武都郡,以防止刘备由武都进逼关中;另外雍州刺史张既,加强部署雍州边界防务;不久,曹氏第二代精英曹真又掩护曹洪离开了武都。
  汉中战役历时一年余,曹操败于刘备!
  曹操回到邺城,积劳成疾,或忧郁过度,真的得了大病,每日就呆在府中,闭门不出。  
第三十章 水淹七军 败走麦城(1)  
  二一五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曹操兵败汉中,撤军斜谷,进军益州的长远计划彻底破产。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率军驻襄、樊一线监视东吴军队,对峙荆州关羽的曹仁派使者向曹操告急。原来长期驻扎荆州的关羽听说刘备汉中击败曹操,也想趁机攻入襄、樊两城,把矛头指向长安、洛阳,威胁曹操的后方大本营。
  关羽进驻荆州是在赤壁之战后的事,那时,孙刘联军火烧曹操大批战舰,曹操从华容道退回北方。而孙、刘两家却围绕荆州这块土地展开了时紧时松的外交活动,曹操鉴于此,也派间谍、说客离间孙刘关系。曹、孙、刘一场敌我不分、变幻莫测、扑朔迷离的战斗就此展开。
  邺城魏王府。
  曹操头上包着一块洁白的绢帕,他的偏头痛最近疼得厉害。但是襄、樊告急,他不亲自处理这样的军国大事,谁也不敢妄自决定。他强打精神召集所有谋士、将军商议抵抗关羽的对策。
  刘晔、贾诩、司马懿、满宠、董昭、于禁、庞德等文官武将云集一堂,纷纷发表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司马懿现在已经升迁为丞相府参谋,成为曹操最亲信的参谋之一。此时向曹操建议说:“大王,关羽所据荆州,原为孙权所借刘备之地。孙、刘两家因这块土地常年争吵不息,关系时好时坏。刘备曾虚伪地向孙权许过诺,说‘只要占据益州,就归还荆州’。然而益州占据后,他仍未归还。孙权派诸葛谨去质问刘备时,刘备竟厚颜无耻地说,得了西凉之地再归还。这就激怒了孙权,曾在公开场合大骂刘备是只老狐狸。以此观之,孙刘关系已貌合实离。”司马懿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地分析了孙刘的关系,众谋士将官无不点头称是。
  曹操沙哑着嗓子说:“仲达之意,莫非想采取离间孙刘关系之计。”
  司马懿应道:“禀告大王,正是此意。倘派一生花妙舌使者,向孙权陈述刘备的野心,或在‘道义’这两个字上做文章,揭穿刘备的阴谋小人的伎俩,激怒了孙权,刘备陷入孤立,关羽就不敢如此嚣张!”
  参谋满宠第一次参与曹操召开的军事会议。心情有些激动,又有点忐忑不安,心里虽想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又害怕出口失言惹得众人耻笑,嘴翕动了几次,仍吞回了已到嘴边齿间的话。
  曹操锐利的眼睛捕捉到他的欲言还休的神情,就鼓励他说:“满伯宁请放胆发言,集思广益,是我开会历来主张的原则。”
  满宠见曹操话语温和,又充满信任与鼓励之情,就说,“愚下认为,关羽虽勇武慑人,精通兵法、韬略,但樊城坚固,只需坚守,再派一支部队支援襄阳,他腹背受敌,两面作战,战斗力自然削弱。如果大王联络孙权,合力击他,不仅襄、樊之危可解,夺取荆州也是指日可待的了。”
  满宠说完,偷眼观曹操神色,见他聚精会神,显然在认真听自己的建议,忐忑不安的心情就烟消云散了。
  曹操也在考虑派兵增援襄、樊之事,但在谁率军远征的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
  他注视着右边站立的武将,目光停在老将军于禁身上。这位随他南征北战,以智勇双全闻名华夏的老战友,现在已经须眉全白了,但白发红颜的于禁仍是气宇轩昂,背不驼,眼不花,眉宇间可以见到昔日的英武之气。
  “于禁将军!”曹操唤了他一声。
  于禁微微躬躬身,抱拳在胸,响亮地回答到:“末将在。”
  “我想委派你去襄阳援助曹仁,可愿担当重任。”曹操问他。
  于禁答道:“大王调遣,纵是下刀山火海,于禁也无半点推辞之意,愿率军驰援曹仁将军。只不过需要大王再委派一员上将,协助我作战。”
  曹操问道:“谁愿助于将军此行征战?!”
  武将队列中闪出一位身材魁梧的大将,众人定睛一看,见是关中降将庞德。庞德威勇之名,关中、西凉妇孺皆知。归顺曹操后,曹操不计他曾是自己的敌人,重用他,信任他。他感谢曹操的知遇之恩,故作战英勇,尽心尽责地为曹操效鞍前马后之劳。曹操因为他取得了赫战功,封他为立义将军。如今曹操急用人才之时,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曹操看着这位虬髯满腮的虎将抢着争取任务,心里颇为高兴,头痛也减轻不少。他提高声音,中气十足地说:“好!一智一勇!我希望你们两人协调配合,击败关羽。大功告成之日,我亲自为两位斟酒庆贺!”安排了领军人选之后,众人又讨论了一下行军布阵的细节,最后,会议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当众谋士、将官回去时,曹操把于禁单独留下来,他想对于禁一个人说些最重要的话。
  曹操要求于禁和他一起到后花园中长谈。曹操走在前面,于禁紧紧跟着。穿过一条长廊,在转角时,曹操突然一个趔趄,差一点跌倒。于禁慌忙扶起他,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他的胳膊,曹操推开他的手,略带愠怒地说:“不要搀扶,我自己还行!”
  于禁脸上有些尴尬之色,讪讪地不知怎么办。曹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赶忙对于禁说:“头痛时,有点眩晕,不过是小病,将军不要挂怀。”
  于禁就借阶下台,说道:“大王小病不可大意,你日处万机,易劳神,还望多休息。”
  曹操嘴里含糊一声,虚掩过去。  
第三十章 水淹七军 败走麦城(2)  
  两人来到花园中心一凉亭下,一张檀木方桌放置之中,四把雕花椅子围住桌子,显得古朴凝重。亭子里恭立着两位貌美如花的俏婢,各执一团翩扇。方桌上一瓷碟盛满了切开的鲜红、腻嫩的西瓜;还有两个香炉,燃着薄荷叶子,散发出淡淡的药香味。花园里的桂树上还有知了在鸣唱,亭子不远处一塘荷花开得正艳,几只绿黄颜色的青蛙轻灵地从这片荷叶跃到那片荷叶之上。
  于禁见到赏心悦目的景色,心情不似刚才那一刻的沉重了。
  两人落座后,俏婢把团扇对准他俩的后背,有节奏地挥动。曹操递一片西瓜给于禁,说道:“请吃一片,冰镇的。”
  于禁接过一片,咬了一口,一片冰凉的瓜瓤就滑入了肠中,沁人心脾的美感油然而生。
  曹操没吃西瓜,他让两位俏婢回去,只和于两人单独相对。
  于禁见曹操将两位心腹俏婢也打发走了,就停止吃西瓜,自忖起来:魏王莫非有重大机密告诉我。念头未转完,就听见曹操先启口了:“于将军,我与你相识已三十余年,在我与袁绍、吕布、刘备、孙权等人的上百次战斗中,你都参加了,我创的基业有你的血汗,我感激你。但是在赤壁之战后,由于水军不敌孙权,导致兵败,退回北方后,我与你商议过培训水军的计划。训练水军的目的,你最清楚不过,主要是为征服孙权而备,玄武湖、讲武城,是你主持的。北方七大军团也交给了你,全是我信任你的缘故。这七大军团是我南下完成统一大业的左股肱。夏侯渊汉中军团是我西征的右股肱。但是,我万万没想到,强大的夏侯渊军团很快被刘备击破,西川大地拱手让与敌人。”
  说至此处,曹操声音有些呜咽,但他随即又清了清喉咙,继续说道:“夏侯渊骄兵必败,我早就料到,只是没有亡羊补牢罢了。他的失败,使我面临进取益州无望的境地。不瞒将军,我为此痛心而哭涕,不是为失了汉中而惋惜,而是统一大业严重受挫而失望。你知道我平生的愿望是统一天下,为一代霸主,救民于纷纷战火之中,以免生灵涂炭。然而……然而……”
  曹操眼睛红了,两股浊泪沿颊而下,沾在胡须上。于禁慌了,他不知所措,他是第一次见到曹操如此痛苦。他也突然明白曹操之所以单独与他叙谈的原因。
  他回忆起年青时追随曹操的动机来。那时的曹操才华横溢,英武果断,礼待下士,豪气干云。他还记得曹操对英雄所作的激动人心的评价:英雄,就是胸中包罗宇宙万机,吞吐八方之志,纵横四海者。当时于禁就是在曹操的强烈影响下,和曹操等在汉末乱世中征讨对手,逐鹿中原的。
  曹操的啜泣打断了于禁的浮想翩翩的思路,他被曹操的伤感而泣震动不已。
  曹操用绢帕抹去老泪,沉声又说:“于将军,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自己衰老无力了吧。”
  于禁柔声劝道:“大王,天下至大英雄,非你莫属。你至今还尊献帝不废他而代之。而刘备之辈却抢先称王称帝,只想做半壁江山的领主,鼠目之辈,眼光寸远,况我们还有七支大军团刀锋未试,蓄锐之军,定能所向披靡。”
  曹操心情趋于平和了。他听于禁称七大军团未试锋芒,口气颇为自大,立刻警诫于禁道:“于将军,夏侯渊因骄傲自大损兵折将;你怎么也如他一样轻敌?七大军团是我最后一点南下血本,一直存而不用,统领于你麾下,不可不谨慎用兵啊!”
  于禁自知失言,见曹操如此紧张,就保证道:“大王放心,于禁决不像夏侯将军骄傲自满,这次南征,不胜不返!”
  曹操听了他这样说后,稍微放下心来,但曹操还是反复叮嘱于禁行军打仗事宜。直至天黑,曹操才送他出府。
  于禁走了之后,曹操刚想休息,亲兵报董衡求见,曹操召之进来,问他何事,董衡劝谏曹操说:“于将军率军南征,期在必胜,但是庞德为副将恐怕不妥。庞德故主马超早已投奔刘备,刘备封他为‘五虎上将’之一;庞柔是庞德的兄长,也在刘备蜀中为官。前不久听说庞柔来信叫庞德背离大王,投奔刘备。今派他南下,他投奔关羽,这不是泼油救火吗?”
  曹操沉思片刻,随后说道:“庞德投奔我屡立战功,忠义可嘉。今你说他会生叛道之心,我不相信。倘他真生叛逆之心,其兄来信的内容怎么会让众人知道呢?正是众人知其兄之信,我才知他光明磊落,不会叛我而去。”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