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古代后期哲学思想史

_3 周一良(现代)
的种种说教,不仅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而且越来越近于宗教的教条了。
柏拉图曾有过美妙的梦想:要是哲学家当上皇帝,或是皇帝学习哲学,
就会给人间带来正义、和平和安宁。马可·奥勒留当上了皇帝,然而,马可·奥
勒留并没有完全实践他的哲学,他始终保持着作为皇帝和哲人的两副面孔。
他一生大部在军营度过。晚上,他躲进书房,自我反省,构造他的思想体系,
白天他却是一个以“不慈悲,不投降”为信条的罗马皇帝。他教导别人要学
会宽容,而在对待基督教上,他恰恰与宽容背道而驰,直至把他们的首领钉
死在十字架上。也许这正如人们所说,他生活在罗马,不得不做得象个罗马
人。但他的行为实际上却切中斯多亚主义的本质,那就是为罗马的奴隶主统
治服务。
斯多亚派作为一个哲学派别,它的作用和影响在罗马帝国时期表现得尤
为明显,公元1到2世纪,罗马的皇帝多受其学说影响,它为奴隶主阶级提
出了医治社会的药方,在社会民众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是一帖
良药,而是一付麻醉剂,它只能有暂时的欺骗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奴
隶制社会的矛盾,也不能挽救罗马奴隶制社会衰败的必然趋势。
①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452 页。
----------------------- Page 22-----------------------
4.新怀疑主义
古罗马时期出现的新怀疑主义,是希腊化时期怀疑论的继续和发展。
怀疑主义的创始人是希腊时期爱利斯的皮浪 (约公元前367—前 270
年),所以怀疑主义也被称作皮浪主义。皮浪主义在皮浪的学生蒂蒙 (公元
前320—前230年)死后,即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运动存在,而是渗透
到了阿凯西劳斯 (公元前315—241年)和卡涅阿德斯 (公元前213—前129
年)领导下的柏拉图学园中,发展为极端怀疑论。学园的怀疑论者发展了一
系列辉煌的论断表明什么东西也不能被认识,根本否认真理有任何标准,没
有确定的知识,只有或然的知识,他们劝告人们要依靠或然性生活。这是中
期的怀疑主义,也叫学园派怀疑主义。
公元前1世纪上半叶,学园派清除了怀疑主义。但过了一段时间,怀疑
主义又在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兴盛起来。罗马的怀疑主义是从学园的极端怀疑
论发展起来的。新怀疑论者认为,学园的怀疑主义太武断,他们坚持怀疑,
甚至怀疑怀疑论的观点。首先复兴怀疑主义的是爱内西德穆 (公元前100—
前40年),他出生于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城,生活于当时的文化中心亚历
山大里亚。爱内西德穆是学园的学生,他和他的追随者提出了一系列反对各
种独断哲学包括学园怀疑论的论断。从他开始,怀疑主义在亚历山大首先在
医生中发展起来。继他之后,最著名的新怀疑论代表人物是塞克斯都·恩披
里柯,他是一位经验派的医生,最活跃的时期大约在公元2世纪末至3世纪
初期,他的生平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却因为流传至今的 《皮浪学说要旨》和
《反数学家》而享有盛名。他的著述由他的论断汇编而成,这些论断包括他
的前辈的各种论点。虽然塞克斯都的著述内容重复,既包括好的论点,也包
括坏的论点,但确实是使其他哲学家惶恐的怀疑论论断的名副其实的仓库。
新怀疑主义继承皮浪的学说,夸大感觉的相对性,从而否认人们有获得
客观真理的能力。同时,新怀疑主义更进一步发展了皮浪的学说,不仅认为
感性知觉不能提供真理的标志,就是理性思维也不能提供可靠的知识。事物
不可知,真理不可得,一切都可怀疑。因此,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和价值应该

放弃判断,“对一切都应当保持不决定的态度”。这样,便能免去无谓的争
论而求得心灵的平静。这是怀疑论者所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它反映了罗马
奴隶主消极颓废的精神状态。
为了证明没有确实可靠的知识,爱内西德穆提出了10个“论式”(即辩
驳理由)。10条中的比喻都论及我们难以确定的我们的感觉经验的特征是否
附属于独立存在于我们概念之外的真正对象。
第一,不同的动物根据它们感官的性质对事物有不同的体验。我们不能
说出哪种动物的体验是正确的。第二,甚至在人中,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对象
也有不同的体验,我们没有理由判断哪个人的体验是正确的。第三,同一对
象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不同的感官。蜜对舌头是甜的,但对指头是粘的。我
们不能说出哪种性质真正属于对象。第四,我们对于事物的印象根据我们心
灵的状态或我们的环境而改变。第五,事物由于不同的状况而显得不同。第
六,我们决不能单独地理解对象,而只能把它与其他对象放在一起来理解,
因此我们决不知道它们自身究竟什么样。第七,当对象分化或解析时,看上
① 塞克斯都: 《皮浪学说概略》第1 卷,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457 页。
----------------------- Page 23-----------------------
去与它们整体状态时不同。我们无法判断哪个是他们的真实本性。第八,我
们认识每样事物都与他们的时间位置有关,因此,我们不知道它不在时间位
置上是什么样的。第九,我们根据事物是频繁发生还是很少发生而区别看待
事物。第十,因为不同民族和文化有不同的法律和习惯,我们不能判断某件
事情到底是对还是错。
爱内西德穆汇集了以往哲学家提出的有关问题,但他没有作出深刻的理
论分析。尽管如此,它们也充分揭示了客观事物和感觉的相对性,对纠正伊
壁鸠鲁过分抬高感觉的错误很有意义。但怀疑主义者矫在过正,把感觉和事
物的相对性过分夸大,否定了事物的实在性,否定了感觉是对客观实在事物
的反映,割裂了外在事物与我们的联系,从而认定:事物复杂多样,现象不
是实在事物的表现,我们只能认识现象,但对其本质却无从得知,因而只好
保留意见不作判断。
爱内西德穆的10个论式否定了感觉的实在性,塞克斯都·恩披里柯则引
用阿格里帕的另外5个论式,否定了理性认识的真实性。
第一,由于人们对同一对象有各种互相矛盾的观点,哲学家也意见分歧,
无法作出判断;第二,由于论证的无穷尽性,也即我们用来作证明的根据需
要进一步的证明,而这个证明往往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证明,这样下去就会永
无止境;第三,客体虽与作判断的主体相关,但同时也与那些被一起感觉到
的事物相关,事物的这种相对性,妨碍人对事物的本性作出判断;第四,由
于前提是一种未经证明的假定,因此是任意的,无法证明什么;第五,如果
以需要作证明的事物为根据来证明该事物,就会陷于循环论证。因此,恩披
里柯要求人们对一切采取保留的态度,不作任何判断,以免陷入他所说的“独

断主义”。因此,希腊史家斯塔斯曾概括这种怀疑论的思想特点说:“如果
说斯多亚派是武断地肯定,新学园派是武断地否定,而明智在于既不肯定,

也不否定,而是怀疑” 。
怀疑主义的传统是源远流长的。古希腊早期的哲学中就有这种倾向,至
晚期希腊作为一个哲学流派正式出现,罗马时代的新怀疑论者走得更远。它
没有肯定的正面的学说,专事攻击各种有明确答案的哲学观点,它是哲学的
反面。这是怀疑主义作为一种理论的致命缺陷,因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
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但
怀疑主义揭示了可感现象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局限,揭
露了以往哲学缺少可靠根据、缺乏严密论证的缺点,揭露了一切认识形式中
的矛盾,这样,本来是为了获得心灵宁静而提出的怀疑论,便有了促进理论
思维提高的作用。怀疑主义提出的问题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重大影响。主要
保存在塞克斯都·恩披里柯著作里面的怀疑主义理论,被证明是论证所有题
目的一个宝库。诸如皮埃尔、伽桑狄、乔治·贝克莱和大卫·休谟等哲学家,
都用塞克斯都的观点提出他们自己的理论。皮埃尔·培尔甚至认为,现代哲
学是当塞克斯都的观点被介绍进哲学领域时开始的。直至20世纪,怀疑论的
观点还在继续刺激着在信仰的权力和信仰权力之间徘徊的心灵。
① 《皮浪学说概略》第1 卷,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456—457 页。
① 斯塔斯:《批判的希腊哲学史》,第366 页。
----------------------- Page 24-----------------------
5.新柏拉图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不是简单地复活柏拉图主义,而是以柏拉图的理念论和神
秘主义思想为基础,吸取了斯多亚派、怀疑论及亚里士多德的某些思想,同
时揉合东方宗教的某些教义构成的一种神秘主义哲学。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据
说是安莫纽·萨卡斯(公元175—242年),但完成这个学派思想体系的却是
他的学生普罗提诺。
普罗提诺,公元204年出生于埃及的来科波利斯,青年时代在亚历山大
里亚受教于萨卡斯,24岁时他定居罗马,并在罗马开办学校,研究哲学,他
的学术活动受到罗马皇帝的重视,曾准许为他在罗马附近建造一个柏拉图式
的“理想国”。这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普罗提诺一生写了很多著作,但直
到公元270年他去世后,才由他的学生波菲利编辑成书,全书共6卷,每卷
9篇,故名 《九章集》。
普罗提诺在哲学上发挥了柏拉图关于理念和理念世界是唯一真实的学
说,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这个体系由“太一”、“心智”、
灵魂、物质等环节组成。它强调的基本思想是,所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存在,
都是从最高的精神实体“太一”流溢出来的。
“太一”是普罗提诺哲学的主要范畴,是普罗提诺哲学的最高概念。
按照他的解释,“太一”本身并不是万物中的一物。所以它既不是一个
东西,也不是性质,也不是数量,也不是心智,也不是灵魂,也不运动,也
不静止,也不在空间中,也不在时间中,而是绝对只有一个形式的东西,或
者无形式的东西,先于一切形式,先于运动,先于静止。因为这些东西都属
于存在,存在创造了这些繁多的东西。普罗提诺认为,“太一”乃创造万物
的本原,是产生一切,又超越一切的存在。“太一”是无可名状、不可言说
的神秘的绝对的一,也就是神。
普罗提诺认为,“太一”创造万物绝不同于一般的意义,像宗教中所说
的上帝创造世界那样,是一种有意识的意志活动,更不是人类的实践活动,
像劳动创造世界那样,“太一”创造万物乃是一种“流溢”,如同太阳幅射
出光,火发热,雾生寒一样。根据普罗提诺的说法,太一流溢万物大致经过
3个阶段,最先流溢出来的是心智,由心智再喷射出灵魂,由灵魂流出物质
世界。普罗提诺所谓“心智”,是指“太一”的精神、思想、原则、理智。
“太一”所以流溢出心智,是因为“太一”本来是绝对的、充满的、不动的,
不能用一般的理智所把握的,为了表现自己,把潜在的性质发挥出来,于是
就流出了“心智”。正如太阳通过光来看见和表现自己一样,“太一”也通
过“心智”来表现和认识自己。“心智”既为绝对精神的“太一”的表现,
那么“心智”也是绝对的超验的,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因为“太一”是“一”
是“本”,而“心智是“多”是“流”。“心智”的存在和意义,就在于表
现“太一”,认识“太一”。从普罗提诺对“心智”的种种规定可以看出,
“心智”相当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区别在于柏拉图的理念是一个自我满足
的理性实体,而普罗提诺的“心智”之上则还有一个“太一”,也就是神,
这是他的新颖之处。
普罗提诺认为,“心智”相对于位于其上的“太一”来说,是被表现出
来的精神,而相对于位于其下的现象世界,它又是模型,是产生万物的原因
和动力。不过,“心智”要产生万物必须经过一个中间环节,这就是由“心
----------------------- Page 25-----------------------
智”流溢出的次等的存在——灵魂。对于灵魂的特性,普罗提诺认为,作为
“心智”的产物和摹本的灵魂,它不如心智完备,它的活动方式不是直觉,
而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灵魂活动有两种趋向,向内它趋向神智和纯精神,
向外它趋向现实世界,与物结合“产生出自身的形相,产生出感觉和植物的

本性来。”灵魂之流出万物,也象“太一”、“心智”一样,有一个表现和
施展自己的过程,施展就要有对象,于是产生了事物。因此说灵魂和物质的
结合虽是一种堕落,但也是一种必然。
“太一”、“心智”、“灵魂”、“物质”是普罗提诺哲学的四个基本
概念和环节,而贯穿这四个环节的是“流溢”。“太一”流溢出“心智”,
“心智”流溢出“灵魂”,灵魂流溢出自然和人。总之,全部的理性和自然
界都是从“太一”流溢出来的。流溢说是普罗提诺哲学最富特色的部分。之
所以发生流溢,乃是因为完满的东西一定要流溢出来,潜在的东西一定要表
现出来。普罗提诺认为这是一个从统一到杂多,从完满到不完满,从精神到
物质的过程,也是宇宙和人依次被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然的,也是值
得赞美的。但是这个从最高存在到次等存在的过程是个堕落的过程,因为在
这一过程中精神不断丧失。
精神不断丧失,而变化的物质和感性却不断增加。物质和感性是理性和
纯粹精神的缺乏,当然就是一种对善的缺乏,所以叫作恶。它给人带来邪恶
和卑俗,是束缚人的锁链。因此,人生的目的便是要“赶快脱离这个世界上

的事事物物”,挣脱“把我们缚在这些事物上的锁链”,回到“太一”那里
去。而灵魂本身既来源于“太一”,也自然地对“太一”有一种“爱”,渴
望回到“太一”。复归走了同流溢完全相反的道路,是从物质到灵魂再到心
智,最后到“太一”的一个反过程。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净化灵魂,清
除一切肉体欲望,从肉体中超脱出来;清修静观,苦思默想,达到断思绝虑,
忘形“出神”。普罗提诺将对“太一”的反顾看作是一个认识过程,认识“太
一”是认识的最高境界,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基本方法是“出神”或直觉,
出神的最高状态就是与“太一”融合为一,和神合为一体,这时一切矛盾和
区别就会一齐消失。但这样的神秘境界是不易达到的,而且是短暂的。据他
的学生波菲利说,他在普罗提诺门下6年,普罗提诺曾有4次达到这种境界。
普罗提诺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哲学,这在他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都表现得
十分明显。他认为在物质自然界之外有所谓灵魂、“心智”、“太一”存在,
这样他就把物质的自然界当成了第二性的派生的东西。在认识论上,他把人
类认识的一个环节——直觉即他所谓的“出神”绝对化,排斥了任何感性因
素和理性判断成分,致使他陷入了直觉主义、反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普罗
提诺的“太一”流溢说和“出神”的认识论都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的,这
就使他的唯心主义哲学带上了浓厚的神学性质,也使新柏拉图主义成为古希
腊罗马哲学向基督教神学过渡的中间环节。
普罗提诺哲学是罗马帝国没落时代奴隶主阶级没落悲观情绪的反映,人
们普遍对现实世界悲观失望,而寄希望于超然的世界,社会上宗教广为流行,
所以普罗提诺哲学染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反过来,它也对正在形成的基督教
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① 普罗提诺: 《九章集》,《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217 页。
② 同上书,第218 页。
----------------------- Page 26-----------------------
除了普罗提诺为代表的亚历山大里亚——罗马学派之外,新柏拉图主义
还有好些派别,较著名的有以波菲利的学生扬布里克(公元250—325年)为
代表的叙利亚学派;以普鲁塔克 (公元350—433年)和普鲁克鲁斯 (公元
411—485年)为代表的雅典学园派,他们在柏拉图学园中复兴柏拉图主义;
还有以博学多才的女学者希帕蒂亚为代表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等。新柏拉图
主义前后延续数百年,直到公元529年东罗马皇帝尤士丁尼封闭雅典的柏拉
图学园,该学派在组织上才宣告结束。新柏拉图主义是古罗马哲学史上最后
一个较有影响的派别,接踵而来的已经是中世纪哲学的发展时期了。
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发展到新柏拉图主义,已走向了神秘主义,思想王国
的理念世界代之以信仰王国的神灵世界,神意和启示代替了追寻和探索;自
我灵魂拯救代替了个人对社会国家的从属。它表明了以崇尚理性和思辨、以
逻辑思维去把握自然、社会、人生的古希腊哲学精神的终结,它的出现顶示
着另一种哲学形态,即信仰主义、即非思想的思想,或潜思想的思想的一种
预兆。它为基督教提供了重铸教义的武器,合乎逻辑地为基督教哲学所取代。
----------------------- Page 27-----------------------
三、早期基督教哲学
基督教是一种信仰上帝 (即“天主”)和救世主(上帝之子)的宗教。
“救世主”按古希腊语的译法,叫做“基督”,基督教之名由此而来。基督
教的产生,是公元后的罗马帝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一件大事。
按照基督教会的说法,基督教是在公元1世纪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公元
前29年——公元14年在位)和提庇留 (公元14年——37年)统治时期,
在巴勒斯坦产生的,最先出现于犹太下层人民中间。其起因则是由于罗马帝
国野蛮的对外扩张和对被征服者及广大下层人民的残酷剥削和掠夺。罗马帝
国是在不断的对外扩张中建立起来的,它以血腥的征伐和压迫摧残各个被征
服的民族,以贪得无厌、日益繁苛的赋税对被统治者进行最大限度的压榨,
以难以形容的残酷手段镇压奴隶和被压迫民族的反抗。但即使是在如此高压
之下,下层人民争取独立求取生存的斗争也从未中断过。虽然每一次都惨遭
镇压而失败,他们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受到残酷的摧残,但这仍没有使他们放
弃自己美好的愿望。而现实的生活除带来无尽的苦难之外,广大下层民众看
不出它还有什么意义,也看不到出路。恩格斯研究早期基督教的历史时指出:
被奴役、受压迫、沦为赤贫的人们的出路在哪里?他们怎样才能得救?所有
这些彼此利益在各不相同,甚至互相冲突的不同的人群的共同出路在哪里?
可是为了使所有这些人都卷入一个统一的伟大革命运动,必须找到这样一条
出路。这样的出路找到了,但不是在这个世界上。在当时情况下,出路只能
是在宗教领域内。基督教适应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提供了一条幻想在“天国”
解脱人间苦难的出路。
基督教最先产生于犹太下层之间,有其独特的历史根源,并非偶然。历
史上,犹太人历经磨难,屡遭亡国之痛,是世界史上极为罕见的。公元前63
年,罗马攻占了耶路撒冷,屠杀了12000名犹太人,从此罗马人控制了巴勒
斯坦,后来把它变成了罗马的附属国。公元6年,奥古斯都正式吞并了巴勒
斯坦,犹太国再次灭亡。在罗马统治下,犹太人从未停止过反抗斗争,起义
的火焰从未熄灭。但每一次都惨遭镇压。犹太人或遭屠戮,或背井离乡散居
异地。他们对亡国之痛、压迫之苦感受最深,对罗马的统治仇恨最烈。犹太
人在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的这种处境和感受,反映在宗教意识上,便促成
了新宗教的产生。诚如恩格斯所言:在各阶级中必然有一些人,他们既然对
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就去追寻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就去追寻思想上的
安慰,以摆脱完全的绝望处境。
犹太人一直信奉犹太教,在反抗罗马统治的一系列斗争中,犹太人由于
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同,分裂为许多教派。原始基督教就是从犹太下层教派
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小派,该派认为救世主就是耶稣,并提出了自己的宗教主
张和反抗罗马的政治纲领,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宗教。因此,它是公元1世
纪初至60年代犹太群众反抗罗马斗争的产物,并不能归于某个传奇的人物。
与其说耶稣创立了基督教,毋宁说是基督教创造了耶稣。基督教的产生的根
源除了罗马帝国一贯的统治政策及宗教背景外,罗马的哲学特点也与它的产
生密不可分。
罗马帝国时期哲学思想的没落,为基督教的产生提供了恰当的氛围、充
足的养料。当时,罗马的哲学已丧失了其生机勃勃的活力,怀疑主义复活,
且变本加厉。斯多亚派在哲学界占了主导地位,它所宣扬的服从命运顺应自
----------------------- Page 28-----------------------
然的宿命论,恬淡寡欲的禁欲主义以及人人皆兄弟的说教,影响深广。而以
斐洛为代表的神秘主义哲学则开始着手哲学与宗教的结合了,这种背景大大
促进了基督教的产生。因此恩格斯非常同意青年黑格尔派神学家鲍威尔的研
究成果,认为斐洛是“基督教的真正父亲”,斯多亚派的塞涅卡是基督教的
叔父。思想领域里的这种倾向与基督教追求的目标是如此一致,可以说基督
教的产生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罗马的哲学孕育了基督教,反过来,基督教
一俟产生便直接影响了欧洲哲学思想的发展,以至于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成了欧洲哲学思想的主流。
原始基督教与犹太教分离后,在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在小亚细亚、埃及
一带流传甚广。其信徒最初以犹太人居多,也还有非犹太人,有自由人,也
有奴隶及被释放的奴隶,主要是下层民众,它之所以能比包括犹太教在内的
各民族宗教更具有吸引力,乃是因为它打破了民族宗教的狭隘性,建立了一
种普世性的信仰。基督教打破犹太教排除非犹太教民族的局限,宣扬信徒不
分民族,只要信仰基督救赎,就必将得到拯救与上帝的赐福,改变现状,而
无需献祭,也无需繁琐的仪式,主要是精神崇拜,对社会下层特别具有吸引
力,为其广泛流传打下了基础。然而,对下层人民最富有吸引力的、最能拔
动心弦的,还在于原始基督教的政治思想和主张。
在原始基督教的文献里可以看到,原始基督教对罗马统治者有一定的反
抗意识,盼望救世主的来临,以惩罚罗马统治者那样的恶人。同时它憎恶奴
隶制度,憧憬和向往理想的生活,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早期基督教仅仅是
被压迫群众的消极运动,它对罗马统治者和富人权贵的仇恨仅仅停留在语言
上,行动上却是坐等救世主的降临。尽管如此,早期基督教仍被视为被统治
民族进行反抗的邪说,一再遭到罗马统治者的镇压。但是基督教作为具有广
泛的群众基础和有影响的群众运动,不仅没有被镇压下去,相反更为迅速地
发展起来。从1世纪到2世纪,基督教由东向西,自下而上,从农村到城市,
步步壮大,教徒的成份越来越复杂,教会的派系越来越多,内部斗争也尖锐
起来,各地教会都有大批精神空虚的有产者和奴隶主等统治者中的上层分子
加入,他们凭借其经济势力和文化素养逐渐篡夺了权力。在教义上,它一改
对罗马当局所采取的敌视态度,大力向群众灌输逆来顺受、驯良服从的宿命
论的伦理道德,要教徒放弃反抗罗马帝国的斗争,服从罗马帝国的统治。伴
随着早期基督教的这一演变,使罗马帝国也相应地从迫害镇压转变为扶植、
控制和利用。虽然中间几经摇摆,但最终还是于公元313年由皇帝君士坦丁
正式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基督教由一个饱受“迫害”的宗教,逐渐为罗马帝国统治集团的某些人
注意、信仰。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在于罗马帝国的衰落,使罗马帝国所信
奉诸神不再象过去那样具有“万神之王”威灵显赫的地位,以致必须寻找“兴
旺”的宗教来鼓舞民心;而且由于基督教在将近300年的发展中,也努力摆
脱自身的反抗气息,希望能取得统治阶级的谅解和信仰,能博得统治阶级的
青睐。在这段时间里,基督教会出现了许多“护教学者”,以阐述神学的形
式向罗马帝国统治者频送秋波,使基督教日益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教会史上的“护教士们”,大多数熟悉斯多亚派、新柏拉图主义和毕达
哥拉斯学派的思想,擅长雄辩,主要用哲学来解释一些宗教问题。有的学派
如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已经把哲学置于基督教下,认为哲学是基督教的侍女,
是为神学服务的。这些护教学者把基督教的信条理论化,完善了基督教教义,
----------------------- Page 29-----------------------
是基督教的缔造者,因而后来被基督教会尊称为“教父”。他们的思想理论
被称为“教父哲学”。教父哲学是基督教哲学的最初形式。
早期基督教教父们所着力论证的神学信条主要有:
①创世说:整个世界是上帝在6天之内从虚无中创造出来的。离开了上
帝的意志和创造,便没有世界。
②三位一体说:上帝是世界的主宰,它只有1个,但具有圣父、圣子、
圣灵三个位格,上帝既是圣父,又是圣子和圣灵。三者共存于同一本体。
③原罪说: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违抗神命,偷吃禁果,犯下了
大罪。因此,人的本性是有罪的。
④救赎说:世人由于原罪受苦受难,无法自救,只能指望上帝派遣救世
主下凡拯救。
⑤天启说:认为人的认识和理性要服从信仰,信仰完全来自上帝的启示,
一切真理都是天启的产物。
这些基本教义是从大约2世纪末到5世纪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
教父哲学的先驱是斐洛,在随后的发展中,代表人物以基督教成为罗马
帝国的国教为界,前期有德尔图良和奥里根,后期时有奥古斯丁。
----------------------- Page 30-----------------------
1.斐洛的神秘主义哲学
教父哲学的理论直接来源于犹太人斐洛的神秘主义哲学。
斐洛 (约公元前30—公元45年)出生在亚历山大里亚——当时以希腊
文化中心著称的城市中,是一个希腊化的犹太人,精通希腊语及希腊文化。
斐洛本人并不是一个基督教徒,相反,他是一个十分虔诚的犹太教徒。在晚
年,他曾作过犹太人驻罗马的大使。他的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论世界的创造》、
《上帝是永恒的》、《论牺牲献祭》等。斐洛试图用当时流行的新柏拉图主
义和斯多亚派的观点来解释《摩西五经》,因此他的许多著作实际上是以讽
喻体的方式,用唯理论的思想将犹太教的教义同当时已趋庸俗化的希腊罗马
哲学混合起来。其特点是以新柏拉图主义的“绝对概念”——“逻各斯”为
上帝创造万物的“本原”观念,作为“创世纪”的理论根据。他把上帝看成
是不可名状、无从界说、超越一切的神。它是唯一永恒的、单纯的、绝对存
在的。世界是由它创造的。“逻各斯”则是上帝对世界的一种作为,是上帝
同万物之间的中介。通过它,上帝创造了可感世界,并启示了自己。他又用
拟人化的方式,把后者称为上帝的“长子”、“第二神”。斐洛的这种解释
就包含了基督教“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思想,成为后来基督教创
世说的理论基础。例如,《新约全书》的《约翰福音》中,开篇即是“宇宙
创造之前,道 (即逻各斯)已经存在;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万

物都是由道而造成的。凡是受造的万物没有一样不是由道而造成的。”这显
然是继承了斐洛的“逻各斯”的学说的基本精神。
斐洛第一个建立了神学思辨的系统。他的思想是犹太移民接受希腊文化
以后,企图用哲学的形式对犹太教义所作的解释。这是一种思潮,斐洛只是
这一思潮的代表。虽然保守的犹太教会没有接受这些希腊哲学思想的解释,
但斐洛的思想很快地为基督教吸收,使基督教这个源自犹太教分离派而来的
新宗教,开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斐洛被恩格斯称为“基督教教义
之父”,他以希腊罗马庸俗哲学阐释犹太教义,开后来基督教教父哲学之滥
觞,是教父哲学的先驱。
① 《约翰福音》,第1 章。
----------------------- Page 31-----------------------
2.德尔图良
德尔图良(约公元160—222年),第一个用拉丁文撰写神学著作的护教
学者,他使拉丁文代替希腊文成为宗教的语言,使拉丁文成为在西方传播基
督教的工具。所以他第一个被称为拉丁教父。
德尔图良诞生于罗马帝国的北非行省迦太基城 (即今突尼斯附近),这
个地区位于东西罗马交界地带,希腊和拉丁文化都很盛行。因此德尔图良受
到了双重文化的教育,对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哲学、文学、法律乃至医学都
有一定的知识,特别擅长诉讼。其言词犀利,善于辩论,是个著名的律师,
当时在罗马社会中颇有名气。
德尔图良最初是个异教徒。父亲是罗马帝国常驻北非的步兵大队百人队
长。他自言少年时期是个纨袴子弟,长大以后,吃喝玩乐极其放荡,毫无任
何信仰可言。壮年之后他皈依基督教,一反过去蔑视物质世界,反对一切享
受,主张克己苦行,宣扬严格的禁欲主义。这与同代人东方希腊教会的奥里
根和后来西方拉丁教会最著名的教父奥古斯丁极为类似。德尔图良在晚年同
罗马教会决裂。虽然这样,罗马教会依然对他作了充分地肯定。他的强词夺
理的护教学说,虽然有些露骨,但都得到了罗马教会的谅解,比奥里根幸运
多了。
德尔图良虽然竭力反对哲学,但在教父哲学史上却不能不提到他。
在宇宙观上,德尔图良认为世界是上帝在某一起始时间里创造出来的。
在这之前有着先在的基督;到了上帝创造世界时就用“话语”的办法借着“逻
各斯”进行创造:上帝圣父便生出“圣子”,最后“圣子”以“圣灵降孕”
的办法借单童贞女玛利亚取得肉身,降为世人——“道成肉身”,德尔图良
这种说法,后来被第一次基督教全体会议即尼西亚会议 (公元325年)确立
为正统的基督教教义。德尔图良批驳了上帝用本来就有的物质创造世界的观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