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医学心理学

_6 (现代)
文献中关于心理治疗的种类繁多,只从一个角度来分类,很难概括全面。现根据国内、外有关著作及教科书中的资料,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类。至于各类中的具体治疗方法将在下一章中介绍。
第一节 依据学派的理论对心理治疗进行分类
这些理论主要有心理动力学派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人体主义理论。
一、建立在心理动力学派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
这类疗法是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所创立的。该理论认为病人的心理障碍是由于压抑在“潜意识”中某些幼年时期所受的精神创伤所致。通过内省的方式,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将这些痛苦的体验挖掘出来,让焦虑的情绪得到发泄;并对病人所提供的谈话内容进行分析解释,使病人领悟,从而改变原行为模式,重建自己的人格,而达到治疗目的。这一被称为是“经典心理分析疗法”过分强调幼年时期性的创伤,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发现,因而被其弟子们不断修正。如霍妮(K.Horney)认为应从人类的社会环境中寻找人类动机的根源,她和弗洛姆(E·Fromm)都重视文化、社会因素以及人际关系(特别是在儿童时期)的作用,而贬低性力等先天本能的生物学因素。属于这一学派的心理分析家曾受过严格的心理分析科班训练,他们分析了自己在过去生活中潜意识所隐藏的东西,分析梦与隐梦、性力、本我、自我、超我和压抑、抵抗、消退等心理防卫机制的关系。因为只有学会分析自己才能有资格去分析病人。虽然后来弗洛伊德学派的弟子们对性力、本我、幼儿性欲创伤和人格发展等观点加以摒弃或修改,增加了社会文化因素和疾病及症状关系的分析,但基本上仍因袭心理分析的经典方法,只不过在时间上(每周治疗的次数和总的时间)大大缩短了。这一修正的疗法被称之为心理分析性的心理治疗(psychoanalytic oriented psychotherapy)。治疗对象也不再限于神经症,还包括了部分重型精神病人。至70年代,Soloman和Potch又将心理分析疗法缩短至10~15次的短程疗法,主要解决当前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
二、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
行为疗法或行为矫正(behavior modification)是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心理疗法,虽然这一疗法受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影响较大,但实际上其理论根据来自三个方面,即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桑戴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和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这些理论都认为病人的异常行为既然也和正常行为一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那么,也应当能够通过另一种学习使之消失,各种疾病(不论是躯体的或是精神的)都可视为机体某一部分的活动(或行为)异常,都可以通过这一活动(或行为)的矫正而得到治疗。建筑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行为疗法或行为矫正大致可区分为两大部分:即外显异常行为的矫正和内部自我调整,现分析如下:
(一)外显异常行为矫正
这一部分的治疗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4种类型:① 应答性行为疗法(respondent behavior therapy);②操作性行为疗法(operant behavior therapy);③替代学习疗法(vicarious learning therapy);④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1.应答行为疗法 是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建立一个对抗的条件作用(counterconditioning)或去条件作用(deconditioning),把由于应答性条件反射机制所形成的异常条件反射(即病理症状)消除掉,并建立一个新的正常的条件反射。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和南非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对这类疗法的确立作出过贡献。具体疗法有系统脱敏疗法、满灌疗法、厌恶疗法等。
2.操作性行为疗法 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机制,用奖励的方法强化所期望的行为;用惩罚的方法消除不需要的行为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常用的疗法有标记奖励法、塑造法(Shaping)、消退法(extinction)。对慢性衰退的精神病人、智力落后和肢体残疾儿童、行为障碍儿童,常用这类疗法去建立新的良好行为并取得较好效果。所谓塑造法就是用奖励方法在病人身上塑造一种所要求的行为。例如训练下肢瘫痪病人行走,开始时只要病人能稍许将足抬起,就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后逐步提高活动的范围,在不断地奖励下达到最终能行走的目的。所谓消退法,是指当病人一出现不良行为时则停止奖励或不予理采。例如有的儿童用无理器闹、在地上打滚、拒食、毁物等办法来要挟家长满足其不合理要求。当儿童一出现这种不良行为就不予理采,毫不心软,一旦停止器闹或其它任性行为,就与之对话并给予奖励强化其正常行为。
3.替代性学习疗法 让病人学习所示范的方法以替代旧的行为。例如患恐怖症的病人模仿治疗者在恐怖情境中镇定自若的神态或者以电影、电视中呈现恐怖场合时的勇敢者为学习的榜样。前者在现场亲身体验,印象较深,后者可反复放映观看,反复学习。
4.认知行为疗法 这一疗法是在行为疗法的内容中加进了认知的因素。认为病人的病态行为是由于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致,因此要先改变病人因此而产生的错误信念和情绪,才能纠正在其异常行为。这一类疗法中最著名的是理性情绪疗法。
(二)内部自我调整
与前述各种疗法不同的是,该疗法重点放在调整身体内部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受植物性神经系统所支配。因此不象躯体骨骼肌那样可以受人的意识控制,随意改变其活动水平。但是经过自我训练,这些看来不能随意控制地的内脏器官“行为”也会象骨骼肌那样受控于人的意识。这一方面的疗法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通过自我意识的调整达到全身骨骼肌、平滑肌和腺体活动的“放松”,称为放松疗法(relaxation therapy):另一种是通过仪器,将体内某一部生理活动或放松效果反馈于本人,帮助他更好地调节这些活动,称为生物反馈(biofeedback)。
1.放松疗法 所谓放松,就是使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肌肉都处在一个不紧张或松弛宁静的状态,放松疗法的种类很多。有的主要用意念,有的还加上调节呼吸和身体姿势来促使自己进入松静状态。其中,静默法(mediation)是使自己静坐、闭眼、凝神于某种形象物体(如一束鲜花)如某种意境(如畅游于湖光山色之间),排除一切杂念而使情绪宁静下来。我国气功中的静功、印度瑜珈(Yoga)中的某种类型和日本的坐禅都属这一方法。自发训练(autogenic training)是本世纪初德国精神病学舒尔茨(Schultz)创立,用带暗示性的指导语告知病人:如感到四肢沉重便是肌肉深度松弛的现象;如感到肢体温热便是血管扩张的现象。要求病人体验并产生这种感觉。用这种方法训练高血压病人产生额部清凉感、消化道病人产生腹部温热感,都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渐进性放松(progressive relaxation)是美国生理学家雅克布森(Jacobson)创立,令病人进行身体局部一组肌肉先紧张后松弛的练习,然后根据指导语逐步进行身体其他部位肌肉先紧张后松弛的练习,按从手开始,循上肢、肩、头部、颈、胸、腹、臀、下肢一直到脚的顺序,最后达到全身放松。放松疗法的适应症是高血压、溃疡病、支气管哮喘等心身疾病和焦虑症、恐怖症等神经症。
2.生物反馈 在放松疗法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电了仪器将体内不易感觉到的生理活动信息如血压升降、心率快慢等显示出来,让病人根据这一信息学习,使生理活动朝着要求的方向变化。
三、建立在人本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创始人是马斯洛(A.Maslow),还有戈尔德斯坦(K.Goldstein)、罗杰斯(Carl Rogers)、奥尔波特(G.W.Allport)等。他们认为有机体有一种发展自身潜能的内在倾向,人除了一般的生物潜能外,还有人所特有的心理潜能,如需要或动机。它有七个层次,自我实现或创造潜能的发挥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能给人“高峰体验”的喜悦,人能达到这一层次就是最有价值,并且是最健康的。建筑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就是要实现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关心,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因此它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和行为主义相反,被西方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
在人本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的心理疗法有很多种,最著名的是罗杰斯的询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red therapy),其它如存在主义疗法和完形疗法也属于此范畴。存在主义疗法是从存在主义哲学衍生而来,认为每个人都面临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存在?”(即现实的社会是怎样的?)和“我是谁?”(即我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人必须为此作出决定和选择,并为此而奋斗。治疗者要了解病人在现实生活中怎样理解和体验存在,强调此时此地(here and now)可以作些什么来解决目前的痛苦,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潜能,驱使他去改善自身的情况和人际关系,并建立自已的生活目标。完形疗法就是从整体上认识自己的各个方面,要病人说出现在的(此时此地)认知和体验。一般的治疗技术是用一把空椅子,要病人前后变换角色,一个是坐在椅子上的人,一个是想象中的人,让病人体验到自己和“对方”的情境,并且在两者之间展开对话,这样病人很快地就会把自己受到伤害的心情和愤怒全部抛投在这把空椅子上。当病人的情感从压抑和情绪骚扰中解放出来后,会积极地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强调这一切都应由他自己(病人)负责。本治疗的目标是要病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自我信任的、有自我意识的人,他本人能指导和调节自己的生活。
校对时间:00-09-19 11:13:2220 Mar 2001 21:17:14 +0800 陈卫
第二节 根据心理现象的实质对心理治疗进行分类
  
第二节 根据心理现象的实质对心理治疗进行分类
在第十七章第阐述心理治疗的机理时,已说明人的心理现象是借助语言来反映客观现实的。由于是有意识的反映,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调节自身内部的机能以保持心身平衡,可以调节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与之保持和谐一致。当心理活动被扰乱而不能自我调节时,就需要用心理治疗来改变这一状况。虽然外界信息可以通过非语言信息反映到脑中,但是改变人的心理状态最佳的办法还是通过语言的手段。借助语言手段和非语言信息获得的认知,一个人可以改变他被扰乱了的心理状态,但如果要想保持重新获得的心理平衡,还需要通过他自己的活动实践,以恢复与外界环境和谐一致的关系,并将这一信息反馈到脑中,才能巩固治疗的效果。这样,以人的心理实质所认识的心理现象为依据,可将心理治疗区分为如下的三大类:
一、言语治疗或言语心理治疗(Verbal psychotherapy)
人的心理活动是通过言语直接感受到和意识到的。通过言语能使他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发生变化,能使他的整个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忧愁变为喜悦,从消极悲观变为积极开朗,从垂头丧气变成有信心有勇气。很多病人有了这样的精神面貌,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能主动积极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前章所述的第一层次的心理治疗,其中占主要成分的就是言语治疗。1950年茨让(Throne)在整理前人治疗的丰富经验基础上归纳出来一套心理治疗方法,称为精神支持疗法(supportive therapy),它采取以对病人的疏导、解释、劝说、保证、训练、培养兴趣和调整环境等方式来帮助病人认识他所面临的问题。这一疗法可运用于来医院就诊的各科病人,特别是患心身疾病的人。目前国内医院采用的大都是与精神支持疗法类似形式的一般性心理治疗。第二层次的心理治疗技术不少也属于言语治疗的范畴。治疗者施行心理治疗时所使用的言语往往依据其理论来设计,用专门的术语解释,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分疗法、罗杰斯的询者中心疗法都属于言语治疗。
二、非言语心理治疗(non-verbal psychotherapy)
即传入病人脑内的外界信息不一定是言语的,而是形象的。当然这种形象信息迟早要转变成有意识的认知,即通过言语中介成为有意识的认知活动,但在治疗过程中首先改变病人病态情绪的是非言语的形象。针对病人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特点,安排病人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情境中,使传入到病人大脑的信息与原来的完全不同。病人逐渐感到新颖、轻松、舒适、宁静、愉快,消除了原来的厌烦、紧张、不安、焦虑、忧郁的情绪,从而使原来的症状逐渐消失,达到治疗的目的。例如让病人聆听他喜受的乐曲,或让他弹奏、作曲;欣赏色彩鲜艳的画册,或者临摹写生;观看激动心灵的电影、话剧、戏曲、甚至参加演剧;到山清水秀的地方旅游,或者到风景如画的疗养院去休养。这一类通过非言语的心理治疗,有的已形成为专门的治疗技术,如音乐疗法、绘画(书法)疗法,雕塑疗法,心理戏剧疗法等等。其中大部分疗法虽然都要病人参与,进行有效的形体动作和认知活动,但是主要通过非言语的音响、色彩、情境和动作信息来改变其心理状态,此外,医院环境的绿化、美化,针对不同病种和不同对象布置诊室和病房,包括室内灯光、色彩和各种陈设都起着非言语心理治疗的作用。
三、行为疗法或行为矫正
它和前两种心理治疗不同之处在于前两者主要是使病人改变自己的认识而引起心理状态的变化,而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病人的动作来引起心理状态的变化。不过这一治疗须在医生或心理治疗家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病人经过学习,学会调整一系列身心功能,如控制自己的呼吸,放松自己紧张的肌肉等。虽然病人也须通这言语有意识地了解治疗的动作要领,但主要还是靠自己的行动来改变心理状态和克服不适合环境(或社会)的异常行为,使自己能与环境保持和谐一致的关系。由于行为疗法需要依靠病人的行动来完成治疗,病人通过自己的实践,将信息反馈到大脑,加深了对治疗疾病的认知,所以取得了比言语治疗和非言语治疗更为明显的疗效,受到病人的欢迎。行为疗法的种类已在上一节介绍,不再另述。
在70年代中期,美国的行为疗法出现了一个新的方向,称为认知行为疗法,强调了认知在病态行为转变中所起的作用。这一方向实际上说明了人具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外界环境的任何信息通过认知的中介过程在大脑中枢经过调整和控制,转变为自身经验后才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各种行为都是从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中学习得来的,病态的行为被看作不仅是某种疾病的症状,而且也是人与环境不协调的表现 。所以必须分析造成病态行为的环境因素和错误的学习方法,建立正确的认识,用新训练和应对方法来改造和替代旧的病态行为,才能逐渐形成健康的行为。
由此可见,上述三种类型的心理治疗目前愈来愈相互渗透,通过言语治疗改变了病人的认知、信念和态度,也要靠病人自身的自身的积极实践或锻炼才能巩固疗效,即言语治疗中也包含了非言语治疗和行为矫正治疗的成分;同样,行为矫正治疗也包含了言语治疗的成分,在医生和心理治疗家的言语指导下,病人明白了矫正不良行为的机理而产生了意志的行为。
校对时间:00-09-19 11:15:1120 Mar 2001 21:17:15 +0800 陈卫
参见:医疗中心 > 疾病专题 > 眼科 > 其它 > A-v综合征
第三节 根据医生与病人的沟通方式对心理治疗进行分类
  
第三节 根据医生与病人的沟通方式对心理治疗进行分类
按照这一分类方式可将心理治疗分为下列两种:
一、个别(个体)心理治疗(individual psychotherapy)
治疗者与病人是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交谈,即只有两个人――医生与病人。除明显的精神异常外,凡存在心理障碍的各科病人,尤其是那些有明显心理创伤,但因种种原因不愿轻易吐露其隐藏在内心深处痛苦的病人最适合于这种类型的心理治疗。谈知过程中常以医生为主 ,有时则以病人为主。针对疾病和与疾病有关的问题,进行从表面到深入的谈话。根据各家理论的不同,其谈话方式、环境布置及有无辅助性器械,都有很大的不同。许多心理疗法包括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疗法都是采用个别心理治疗的形式。
二、集体心理治疗(group psychotherapy)
治疗者和病人是一对几或几对几的方式,即一个医生向两个以上的病人进行谈话、示范或讨论,有时医生、心理治疗家、护士、社会工作者与许多病人一起进行集体的言语交流。在特殊情况下,医生向病人和与病人有关的一些人员如家人、亲属或同事同时进行谈话,这对病人来说是治疗性的,对其他人为说则是教育性的,但同时又造成一种使病人感到周围人都关怀他、同情他的治疗气氛。医护人员用言语和动作向病人传递如何治疗疾病的信息,例如向高血压病人讲解有关防治血压病的知识,教导他们作气功或医疗体操;或者组织病人进行小组讨论,由病人自己谈在医生指导下战胜疾病的经验,现身说法。这些都是集体心理治疗的方式。在西方国家,由于集体心理治疗节约医生时间和病人的医疗费用,同时病人存在的许多心理上的障碍大都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障碍(如夫妇之间、家庭各成员之间在或集体之间、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也需要有关成员参与病人的心理治疗,所以近年来颇多采用这一治疗方式。此外也发现,患同一性质心理障碍的病人,如同性恋、酗酒者,集中在一起进行心理治疗,相互以对方借鉴,有时效果更好。属于这类治疗的有家庭疗法、婚姻疗法及聚会交流法等。
校对时间:00-09-19 11:17:2420 Mar 2001 21:17:15 +0800 陈卫
参见:医疗中心 > 疾病专题 > 眼科 > 其它 > A-v综合征
第四节 根据病人意识范围的大小对心理治疗进行分类
  
第四节 根据病人意识范围的大小对心理治疗进行分类
根据病人意识范围的大小可将心理治疗分为以下三种。
一、觉醒状态下的心理治疗(或觉醒治疗)
病人的神志处在清醒状态,医生的谈话能完全、清楚地被意识到,使病人了解自己的处境、引起心理障碍(特别情绪障碍)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在觉醒状态下,根据医生表达的信息(不论是明确无误的话语,还是从其言谈中举止中流露的潜在或暗示性含义),病人能自觉地进行积极思考,有意识地调整其情绪,从而使治疗因病人的主动合作及参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通常情况下,进行心理治疗时病人最好处在完全的觉醒状态。
二、半觉醒状态下的心理治疗(或半觉醒治疗)
在安静、温暖、光线柔和的房间内,让病人坐在舒适的椅子上,集中注意倾听医生的谈话或指导,也可让病人集中回忆过去的精神创伤,使病人沉浸在激动的情绪中。这时病人的意识范围是相对狭窄的。医生认为处在这种半清醒状态下的病人,比较容易接受医生的建议,特别是暗示性的语言具有较强的治疗作用(参看专栏19-1)。在暗示性较高的病人中,特别是癔症和某些焦虑症、恐怖症者接受半觉醒状态下的心理治疗可获得较高的疗效。
三、催眠治疗
病人意识处在极度狭窄的状态下,只保持与医生的接触,接受医生的言语指导。在这种状态下,病人可将在意识中已经忘却的心理创伤回忆起来,使其心理障碍或某些神经症、心身疾病得到较好的治疗。
专栏19-1 什么是暗示
暗示就是不明白表示的意思。受暗示性一个从不加分析、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借助言语、手势、表情等所表达的内容并赋予一定的意义而引起一定的心理状态的变化。暗示究竟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还没有研究得十分清楚。巴甫洛夫提出:“词,由于成年人过去全部的生活经验,与那些达到大脑半球的一切外来和内在的刺激相联系着,并随时成为这些刺激的信号,随时代替这些刺激,因此也能随时对机体引起那些刺激所能引起的行为和反应。由此可见暗示乃是人类最简单的、最典型的条件反射。”词(言语)传入脑内能对心理和生理过程起巨大作用,这一作用如果被清楚地意识到就是明示作用,如果未被清楚地意识到就是暗示作用。因此暗示性是人类心理特有的属性。一个暗示性比较强的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都可以引起广泛的联想过程,如治疗者的言语、表情或行为都能对他产生强烈的暗示作用,引起机体明显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从而收到治疗的效果。
(何慕陶 李心天)
校对时间:00-09-19 11:18:3820 Mar 2001 21:17:15 +0800 陈卫 (作者:何慕陶 李心天)
第二十章 专门心理治疗方法介绍
  
第二十章 专门心理治疗方法介绍
第一节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为弗洛伊德所创立。应用此疗法使病人从无拘束的会谈中领悟到心理障碍的症结所在,并逐步改变其行为模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从事心事分析的治疗者必须熟悉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特别是关于潜意识和意识的、以及各种心理防卫机制的知识。会谈的目的是分析病人所暴露的、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资料,使病人意识到焦虑情绪的根源。会谈的方式一般是在安静、温暖的房间内,让病人斜躺在舒适的沙发椅上,面朝天花板,便于集中注意力于回忆上,治疗者坐在病人身后。会谈的时间每次约45~50分钟,每周会谈5次。治疗过程需要半年至2年之久。长期的会谈才能获得病人足够的心理资料,加深病人与治疗者的关系。使治疗者能全面了解病人的成长过程、生活经历、性格形成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病人通过会谈也逐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为改变自己性格上的弱点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这一疗法所采用的技术有:
一、 自由联想
每次会谈让病人选择自己想谈的题目,如生活、家庭关系、工作、与人交往、受好或发病经过等。总之随着脑中所涌现的念头脱口而出,不管说出来的事情彼此有无关联,是否合乎逻辑或幼稚可笑。开始会谈时病人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不能不考虑给治疗者的印象。但是随着治疗者的鼓励和指点,病人逐渐沉入往事的回忆中,内心深处无意识的闸门不觉地打开了。谈出的事情常常带有情绪色彩。往往病人突然停止不语,推说想不起来了。或者绕过所谈的话题而言其他,有时还伴有不适当的冲动行为,甚至扬言要停止治疗或忘记治疗的预约时间或迟到。这些表明病人出现了“抗拒”(resistance),这一现象常常是病人心理症结的所在,治疗者的任务就是要帮助病人克服这一无意识的抗拒。根据病人当时的心理状态,用同情的语调引导病人将伴有严重焦虑和冲突的事情进入病人的意识中,将压抑的情感发泄出来。由于许多事情属于幼年时代的精神创伤,当时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常是比较幼稚的,现在当病人在意识中用成人的心理去重新体验旧情,就比较容易处理和克服掉,这叫做情感矫正(emotimal correction),这样病人所呈现的症状也会自然消失了。
二、梦的分析(dream analysis)
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中,认为“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分析者对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期以发现这些象征的真谛”。所以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例如一女病人叙述她梦见一个蒙面的陌生男人闯入她二楼的卧室,偷走了放在抽屉中她所心爱的首饰匣,被她发觉大喊一声“谁”,那蒙面男人冲出阳台仓皇逃走,她追到阳台,往下一看,发现他已跌死在楼下,因而被吓醒。治疗者通过病人多次自由联想,了解了她的家庭生活和与丈夫的关系后就清楚这一显梦的象征意义,原来她的丈夫对她不忠实,隐瞒了有外遇的事实(蒙面的陌生男人),欺骗了她的感情(偷走了首饰匣),她很气愤,咀咒他没有她下场(他跌死在楼下),但又不愿他真的离她而去所以又大喊一声(提醒他)。通过对隐梦的分析使病人清楚焦虑情感的根源,应该怎样正确地处理与丈夫的关系。
三、移情
当病人沉入往事回忆,说出许多带有焦虑感情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往往是与他关系密切的人物(例如父母)有关,自然,情感的发泄也是有针对性的(针对自己的父母)。在会谈中病人往往把治疗者当作他发泄的对象,这就叫作移情(transference),把过去与父母的病态关系转移到与治疗者的关系上。当病人出现移情,对治疗者表露出特殊的感情,把他当作上帝(热爱的对象,称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或魔鬼(憎恨的对象,称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时,治疗者一定要清楚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和地位,这是治疗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好现象。治疗者一定要超脱自己,善于利用这一移情,循循诱导,让病人认识到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必要性。当这些从无意识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病态或幼稚情感和人际关系成为意识过程的内容时,这种不成熟的或“神经症性”的心理防卫机制就减弱了,移情问题也就随之消失了。
四、解 释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的中心工作就是向病人解释(interpretation) 他所说的话中潜意识含义,帮助病人克服抗拒,而使被压抑的心理资料得以源源不断地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暴露出来。解释是逐步深入的,根据每次会谈的内容,用病人所说过的话做依据,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的心理症结的所在。解释的程度随着长期的会谈和对病人心理的全面了解而逐步加深和完善,而病人也通过长期的会谈在意识中逐渐培养起一个对人对事成熟的心理反应和处理态度。
必须指出,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的原始含义是严格按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来分析和解释病人心理障碍的根源,也就是说病人的心理障碍是由于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某些幼年时期遭受性的创伤和冲突所引起。所以在解释梦的象征性意义时往往把梦中所出现的凸出来的棍棒类的物体看做男性生殖器的象征,把凹进去的花瓶、脸盆类的物体看做女性生殖器的象征,通过反复的解释让病人领悟到焦虑等心理障碍来自本我即原始“性力”的愿望未能得到满足或存在恋母情结所致。而这一论点并没有被许多心理分析家所接受,而在临床实践中,不用幼年“性”创伤来解释和分析,照样获得好的疗效。
这一疗法的适应症是心因性神经症。这种会谈显然不适合儿童或已呈精神错乱症状的各种精神病人。由于它耗时长、效率低、费用开支大,而今很少有人应用。但这一经典心理分析的技术仍在各种改良的分析疗法中适用。
校对时间:00-09-19 11:51:5420 Mar 2001 21:17:15 +0800 陈卫
参见:医疗中心 > 疾病专题 > 眼科 > 其它 > A-v综合征
第二节 认知领悟心理疗法
  
第二节 认知领悟心理疗法
这一疗法是钟友彬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和多年实践于七十年代末提出的,又称“中国式的心理分析法”。
作者承认这一疗法是从心理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疗法派生的。它保留了有关潜意识和心理防卫机制的理论,“承认幼年期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创伤体验对个性形成的影响,并可成为成年后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同意把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据都归之于幼年‘性’心理的症结”,而认为性变态是成年人用他本人所未意识到的。即“用幼年的性取乐方式解决他的性欲或解除他苦闷的表现”。因此治疗时要用符合病人“生活经验的解释使病人理解、认识并相信他的症状和病态行为的幼稚性、荒谬性和不符合成年人逻辑的特点”,这样可使病人达到真正的领悟,从而使症状消失。
认知领悟疗法的适应症是强迫症、恐怖症和某些的性变态:如露阴癖、窥阴癖、挨擦癖和异装癖等。
具体的作法是:
1.采取直接会面的交谈方式,如病人同意,可有家属1人参加。每次会谈时间为60~90分钟,疗程和间隔时间皆不固定。由病人或由病人与医生协商决定。凡有书写能力的病人都要求他在每次会谈后写出对医生解释的意见和结合自己病情的体会,并提出问题。
2.初次会见时,要病人及家属叙述症状产生、发展的历史和具体内容,尽可能在1小时内叙述完。经躯体和精神检查诊断为上述适应症的症人的病人后,即可进行初步解释,告诉他病是可以治好的,但需主动与医生合作。对医生的提示、解释要联系自己认识思考。疗效的好坏取决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如时间许可,即可告诉病人,他们的病态是由于幼年的恐惧体验在成人身上的再现,或用幼年的方式来对付成年人的心理困难或解决成年人的性欲。解释内容因疾病不同而略有出入。
3.在以后的会见中,继续询问病人的生活史和容易回忆的有关经验。不要求深入回忆,对于梦也不作过多的分析。主要通过会谈建立病人与医生间的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并使病人真诚地相信医生的解释。
4.随后与病人一起分析症状的性质,引导他相信这些症状大都是幼稚的、不符合成人思维逻辑规律的感情或行动,有些想法近似儿童的幻想,在健康成年人看来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不值得恐惧,甚至是可笑的。只有几岁的儿童才那么认真地对待、相信和恐惧,不自觉地用一些幼稚的手段来“消除”这些幼稚的恐惧,或用幼年取乐的方式来解决成年人的问题等。这些解释要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来谈。
5.当病人对上述解释和分析有了初步认识和体会后,即向病人进一步解释病的根源在于过去、甚至幼年期。对强迫症和恐怖症病人指出其根源在于幼年期的精神创伤。这些创伤引起恐惧情绪在脑内留下痕迹,在成年期遇到挫折时会再现出来影响病人的心理,以致用儿童的态度对待在成年人看来不值得恐惧的事物。现在已是成年人不应当象孩子那样认识、相信并恐惧了。对于性变态病人,结合他可以记忆起的儿童性游戏行为,讲明他的表现是用幼年方式来对待成年人的性欲或心理困难,因而是幼稚和和遇蠢可笑的。
上述的解释需要经过病人与医生多次共同的讨论,才能使病人完全理解,达到新的认识。
(上述作法摘自钟友彬:《中国心理分析》第四章第二节,236~244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
校对时间:00-09-19 11:49:0120 Mar 2001 21:17:15 +0800 陈卫
第三节 询者中心疗法
   第三节 询者中心疗法
本疗法旧称非指导性心理疗法(non-directive psychotherapy),或译为患者中心疗法,为罗杰斯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于1942年提出的。它与心理分析疗法相反,不要病人回忆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症结,而是帮助病人认识此时此地的现状,由于他缺乏自知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环境的现状,拒绝感受当时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病态焦虑,因此治疗的目的就是让病人进行自我探索,了解与自我相一致的、恰当的情感,并用此感情体验来指导他的行动,也就是靠自己本身的力量来治疗自己存在的问题。
此疗法的适应症和心理疗法一样,主要是神经症。
这一疗法的具体作法如下:
1.会谈时治疗者不是以一个权威专家的面貌来分析和解释病人在言谈中所暴露的问题,而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鼓励病人发泄内心的情感。对病人所说出来的事件不作任何评价和指引,而是对他所表达的情感作出反应。例如某询者在谈到她丈夫不让她出门自由行动而表现出不平的情感时,治疗者说:你是有些发火了吧!询者说:我当时简直是气疯了……。也就是治疗者不断用反响(reflection)的方式来激发病的情感。一再重复病人在言谈中所表现出来的是最基本的情感,使病人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一事件或问题中所克制的消极情感和自我评价。
2.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不作解释,很少提问题,也不回答问题而是无条件的正面关心病人,使病人感到温暖。不管他暴露什么情感,总是充分理解和信任,有如治疗者已进入病人当时的情感中,让病人看到治疗者是直诚的和表里一致的,对他的谈话是感兴趣的。在这样一个气氛下病人没有顾忌地畅所欲言,逐渐从消极被动的防御性的情感中解脱出来,不再依靠别人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的价值。由于每个病人都具有对自我实现(self-actualixation)的健康态度,所以一旦认识自己问题的实质,就能发挥出自我调节和适应环境的潜在能力,改善了人际关系,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3.一般治疗时间和次数不固定,由病人自行决定。这一疗法也可集体进行(10人左右)。每周1~2次,集体治疗时,治疗者只能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参加。
校对时间:00-09-19 11:47:3420 Mar 2001 21:17:15 +0800 陈卫
第四节 系统脱敏疗法
  
第四节 系统脱敏疗法
这是沃尔普(J.wolpe)在五十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为疗法。他认为神经症的起因是在焦虑情境中原来不引起焦虑的中性刺激与焦虑反应多次结合而成为较为牢固的焦虑刺激,产生异常的焦虑情绪或紧张行为。现在将焦虑刺激与焦虑反应不相容的另一种反应例如松弛反应多次结合,这两种反应的反应是相互抑制的,于是就逐渐消弱了原来的焦虑刺激与焦虑反应之间的联系,逐步减轻对焦虑刺激的敏感性,因而这一疗法被称为系统脱敏疗法。
有些神经症病人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病因,也有了改变自己病态行为的决心,但是作起来却很困难,不知怎样做才能真正摆脱这些症状,为此还需要学会采取一些行动来制服它们。因而系统脱敏疗法对有明显环境因素引起的某些恐怖症、强迫症特别有效。
具体作法如下:
1.首先要病人学会放松。放松训练方法已在十九章放松疗法中作了介绍。根据病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放松训练。一般应用肌肉放松训练的方法来对抗恐惧症中的焦虑情绪。训练时要求病人首先学会体验肌肉紧张与肌肉松弛间感觉上的差别,以便能主动掌握松弛过程,然后根据指导语进行全身各部分肌肉先紧张后松弛的训练,直至能主动自如地放松全身的肌肉。
2.将引起病人焦虑反应的具体情景按焦虑层次顺序排列。例如某一大公司的推销员经常乘飞机来往于国内外各大城市,由于近来飞机失事较多而对乘坐飞机产生了恐怖,患了乘机空怖症,每逢要乘机外出就表现严重的焦虑。现将病人的焦虑从可以引起最轻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情景按层次顺序排列如下:
(一)乘汽车去机场,看到一前往机场方向的大指路牌。
(二)来到民航候机场大门口。
(三)进入候机大厅。
(四)办理去某地航班的登机手续。
(五)进入安全检查口。
(六)队进入机场检票大门口。
(七)登上飞机的楼梯。
(八)进入飞机舱内。
(九)坐上靠窗口的座位从窗口望见机翼与机场。
(十)飞机开始启动进入跑道。
(十一)飞机升空,望见地面房屋逐渐变小远离自己。
(十二)飞机进入天空白云之中。
将上述情景制成幻灯片,按顺序放在幻灯机内。
3.令病人坐在舒适的靠背椅子上,并使自己全身肌肉放松。对面墙上挂一银幕,病人手握幻灯机开关,先放映第一张幻灯片,令病人注视并进行放松训练。如果这一情景不再引起焦虑,也就是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即转入注视第二张幻灯片,依次训练,循序渐进。当看到某一张幻灯片,例如第(七)张,登上飞机楼梯时突然感到焦虑恐慌,肌肉紧张,则可退回到第(六)张纪灯片,重新进行肌肉放松。确信看到第(六)张入机场检票口大门的情景已无焦虑,再重放第(七)张,依次反复直至看到登上飞机楼梯时不再焦虑,肌肉放松,再注视下一层次的幻灯片。如病人通过了全部情景,不再出现焦虑,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即可以从模拟情境向现实情境中转移,即陪伴病人乘车去机场,在现场中重复上述情景。一般说来在模拟情景中能够做到全身处于松弛状态,不再出现焦虑情绪,则绝大多数病人也能成功地在现实情景中作到,这时治疗即告完成。如果未将焦虑层次制成幻灯片,可要病人记住焦虑层次,或由治疗者按顺序下指令,要病人按指令想像这一焦虑情景,如果在想像时肌肉保持松弛,未曾引起焦虑,则要病人进行高一层次的焦虑情景的想象。运用想像法进行系统脱敏可同样奏效。
校对时间:00-09-19 11:45:5720 Mar 2001 21:17:15 +0800 陈卫
第五节 满灌疗法
  
第五节 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flooding therapy)与系统脱敏疗法正好相反,后者是采用对抗条件作用,对同一可引起恐惧的刺激用新的反应(放松)来替代旧的反应(焦虑紧张),恐惧刺激逐步升级,直至最后给予最强的恐惧刺激时病人仍然作出放松反应,从而达到了治疗目的。这一缓慢的逐步消退过程需要经过一定按部就班的训练,使病人逐渐适应引起恐惧的情境。而前者不需要经过任何放松训练,一开始就让病人进入最使他恐惧的情境中。一般采用想像的方式,鼓励病人想像最使他恐惧的场面,或者治疗者在旁反复地、甚至不厌其烦地讲述他最感害怕的情景中细节,或者用录相、幻灯片放映最使病人恐惧的镜头,以加深病人的焦虑程度,同时不允许病人采取堵耳朵、闭眼睛、喊等逃避措施。即使病人由于过分紧张害怕甚至出现昏厥的症兆仍鼓励病人继续想像或聆听治疗者的描述。如果让病人躺卧在沙发上,一般不会出现昏厥现象。事先告诉病人:在这里各种急救设备俱全,医护人员皆在身旁,他的生命是绝对安全有保障的,因此可以立即想像、聆听或观看使他最害怕的情景,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即使病人因焦虑是紧张而出现心跳加剧、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冰冷等植物性神经系统反应,病人最担心的可怕灾难并没有发生,焦虑反应也就相应地消退了。另一有效的方式是要病人直接进入他最感恐惧的情境:例如一名因担心寒冷会使下肢冻坏而至瘫痪的恐惧症病人,即使到了夏天上身仅穿单衣,下身仍穿着厚厚的绒裤和棉裤,病人诉说他只要一脱棉裤或者想像要脱棉裤,下肢就发抖,僵硬以致不能站立和行走。治疗时室温为摄氏28度,病人上身只穿单衣,下身却穿一条衬裤、一条棉毛裤、一条毛线裤、一条厚棉裤,并加一双厚的长统袜子。治疗者告诉病人经过检查,他的下肢和上肢的功能一样,在室温下不会发生瘫痪,同时还准备了注射药物和电刺激仪器以预防可能出现他所担心的情况。在治疗者的保证下,取得病人的同意后,要病人躺在治疗床上,用极其迅速的方法将其棉毛裤、毛线裤和棉裤包括长统袜的在内一并脱下,只留短衬裤,结果病人下肢并未出现发抖僵硬现象。要病人在床上活动下肢,数分钟后即下地行走,一次治疗获得成果。
此疗法的适应症和系统脱敏疗法一样,对某些恐怖症和强迫症效果较好。至于对那些病人采用此法,还要考虑他的文化水平、暗示程度以及发病原因等多种因素。
校对时间:00-09-19 11:44:0220 Mar 2001 21:17:15 +0800 陈卫
第六节 厌恶疗法
  
第六节 厌恶疗法
此疗法多用引起躯体痛苦反应的非条件刺激与形成不良行为的条件刺激结合,使病人发生不良行为的同时感到躯体的痛苦反应,从而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而使其逐渐消退。此疗法对酒瘾、戒烟、贪食、吸毒和性变态者效果较好。
治疗时通常采用电击或药物作为非条件刺激手段,也可采用厌恶想象的方法。
以治酒瘾为例,一般用药物的方法,起初在酒瘾者饮酒的同时注射阿朴吗啡,使其饮酒后发生恶心呕吐而厌恶饮酒,后来改用酒中放入戒酒硫(antabuse)的方法,此药阻止体内乙醇氧化成乙醛后不再继续氧化成乙酸,导至体内乙醛积聚而引起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出汗、胸痛等痛苦症状,使酒瘾者厌恶饮酒。也可采用电击的方法,在酒瘾者手腕或脚腕部安置电极,只要一饮酒即遭电击,产生剧烈疼痛不适的感觉,而使其不敢再饮酒。另外也可令酒瘾者饮酒时就想象他酒醉后在大庭广众面前作出丑态百出的表演:如在女性面前脱裤、赤身裸体,或将饭菜呕吐一地或将呕吐物弄脏主人的干净床被,这种丢人的无礼行为在酒醒后何以再见亲友同事?这对有一定文化素养并决心戒酒的人来说采用厌恶想象法非常有效。
对性变态者例如同性恋者,采用电击法比较有效。将金属环作为电极套在男同性恋者阴茎上,并令其观看各种裸体人像的录相或幻灯片,每当看到男性裸体形象引起阴茎勃起进就遭电击,产生剧烈的疼痛。反复的疼痛刺激导致男同性恋者对同性不再引起性欲冲动。
决心戒烟的人也可采用此疗法,身边口袋里放一袖珍电刺激盒,将电极置于手腕或手指上。每当他作出从口袋里掏烟的动作时,电极装置就自动启动,约半分钟后发出了警告信号(声音),而在他将香烟含在口中准备点火抽烟的瞬间,突然电击,电击持续约0.8秒钟,使病人产生剧烈疼痛。电子电击装置从启动到电击有一段时间不固定的空隙,在此时间内抽烟者期待着即将来临的皮肉疼痛,造成心理上一定的焦虑紧张,从而失去了对抽的兴趣。
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手腕上放一橡皮筋,每当病人出现不良行为时就用另一方不停地拉像皮筋,一拉一松使之产生疼痛,直至不良行为消失为止。这对某些具用各种强迫性动作的病人较为有效。
此疗法的治疗次数和时间应根据不同病种而异。治疗时厌恶刺激应有足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使其难以忍受而不得不消退其不良行为。随着不良行为的逐渐消退而加强对新的健康行为的形成。最好由当事人主动掌握这一疗法的要领,自觉接受厌恶刺激惩罚。
校对时间:00-09-19 11:43:0320 Mar 2001 21:17:16 +0800 陈卫
第七节 标记奖励法
  
第七节 标记奖励法
标记奖励法(token economy)又称代币券法,此疗法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用奖励的方法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常应用于智残儿童、行为障碍儿童、呈现严重行为衰退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来塑造新的行为。“标记”可为一种内部流通的、印有一定价值的“货币”、代用券或筹码,也可为用红旗或红星式样的印章符号。例如在一所收容各种智残儿童的医院里,根据智残程度分为若干班级,每一班的儿童对其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有一定的规章要求。如对一中等智残儿童的班级,在老师或教养员的带引指导下,要求每个儿童早晨按时起床,起床后要叠被,要自己穿好衣服、裤子、袜子和鞋子,自己刷牙、洗脸,将洗漱用具放在规定的地方,在院内做早操,早餐时要坐在指定的位置上,所发的食物必须吃完,不能将食物遗留在桌上……等等,将儿童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入睡一日生活中所进行的每项活动包括在课堂学习和游戏在内,根据难度的不同,规定每完成一项活动就给予0.1元至1元的奖励(或给予若干“红星”)。每一病室都设有小卖部,陈设各种糖果、点心等食品,小人书、图画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洋娃娃、小熊猫等玩具以及其它日用品,每一种物品都标明价钱(或需要若干“红星”)。智残儿童就用他自己每日得到或积存的“货币”购买他所喜受的物品。除了这些物质的奖励外,还有精神的奖励,需要积存多少“货币”或“红星”可以傍晚看电视或电影,假日去公园游玩。在每周探视日时,需要积存多少“货币”或“红星”就可以让父母或亲人带出院外去游玩或团聚半日。对这些精神上的奖励也是多数儿童所渴望的,为此大多数儿童在每日各项活动中都能作到规范要求,以期获得所需要的“货币”。 通过标记奖励也使儿童学会了计数和计算。
对于那些出现毁物、伤害他人和自己身体等有严重行为障碍的儿童,对他们日常生活的要求则另有规范,使病人明确他受奖的目标行为。例如不撕毁自己衣服或吃饭时不用手去抓食则给予较多的“货币”或“红星”,而这些“货币”使他们能立即获得他所期望的东西。
在精神病院里,对那些行为衰退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病人,也可用此疗法训练他们塑造新的行为,例如起床后能完成洗脸刷牙动作,早餐时则可获得购买一个熟鸡蛋的权力等等。
校对时间:00-09-19 11:41:5820 Mar 2001 21:17:16 +0800 陈卫
第八节 理性情绪疗法
  
第八节 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是Albert Ellis于上年代所创立,他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f),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这就称为ABC理论。通常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即A引起C,而ABC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直接的原因。两个人遭遇到同样的激发事件――工作失误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产生了很大的情绪波动,在总结教训时,甲认为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一定要小心谨慎,防止再犯错误,努力工作,把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由于有了正确的认知,产生合乎理性的信念,所以没有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乙则认为发生如此不光彩的事情,实在丢尽脸面,表明自己能力太差,怎好再见亲朋好友,由于有了这样错误的或非理性信念,再也振作不起精神来,导致不适当的甚至是异常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此疗法适用于各种神经症和某些行为障碍的病人。
1.要求的绝对化(demandingness)这是非理性信念中最常见的一个特征,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认为某一事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常用“必须”(must)或应该(should)的字眼,然而客观事物的发生往往不依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常出乎个人的意料,因此怀有这种看法或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的困扰。
2.过份的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即对事件的评价以偏概全,表现在一方面在自己的非理性评价,常凭自己对某一事物所作的结果的好坏来评价自己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导致自暴自弃、自责自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另一方面对别人的非理性评价,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其结果导致一味责备他人,并产生敌意和愤怒情绪。
3.糟糕透顶(awfulizing)认为事件的发生会导致非常可怕或灾难性的后果。这种非理性信念常使个体陷入羞愧、焦虑、抑郁、悲观、绝望、不安、极端痛苦的情绪体验中而不能自拔。这种糟糕透顶的想法常常是与个体对已、对人、对周围环境事物的要求绝对化相联系的。
上述三个特征造成了病人的情绪障碍,因此本疗法是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病人改变其认知,用理性思维的方式来替代非理性思维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由非理性信念所带来的情绪困扰的不良影响。
此疗法的治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心理诊断(psychodiagnosis)阶段 这是治疗的最初阶段,首先治疗者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帮助病人建立自信心。其次摸清病人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将这些问题根据所属性质和病人对它们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分类,从其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入手。
2.领悟(insight)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帮助病人认识到自己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或症状是什么,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是自己造成的,要寻找产生这些症状的思想或哲学根源,即找出它们的非理性信念。
在寻找非理性信念并对它进行分析时要顺序进行:首先要了解有关激发事件A的客观证据;其次,病人对A事件的感觉体验是怎样反应的;第三,要病人回答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恐惧、悲痛、愤怒的情绪,找出造成这些负性情绪的非理性信念;第四,分析病人对A事件同时存在理性的和非理性的看法或信念,并且将两者区别开来;第五,将病人的愤怒、悲痛、恐惧、抑郁、焦虑等情绪和不安全感、无助感、绝对化要求和负性自我评价等观念区别开来。
3.修通(working throngh)阶段 这一阶段,治疗者主要采用辩论的方法动摇病人非理性信念。用夸张或挑战式的发问要病人回答他有什么证据或理论对A事件持与众不同的看法等等。通过反复不断的辩论,病人理屈词穷,不能为其非理性信念自圆其说,使他真正认识到,他的非理性信念是不现实的,不合乎逻辑的,也是没有根据的。开始分清什么是理性的信念,什么是非理性的信念,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
这一阶段是本疗法最重要的阶段,治疗时还可采用其它认知和行为疗法,如布置病人作认知性的家庭作业(阅读有关本疗法的文章,或写一与自己某一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报告等),或进行放松疗法以加强治疗效果。
4.再教育(reeducation)阶段 也是治疗的最后阶段,为了进一步帮助病人摆脱旧有思维方式和非理性信念,还要探索是否还存在与本症状无关的其它非理性信念,并与之辩论,使病人学习到并逐渐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用理性方式进行思维的习惯,这样就达到建立新的情绪:如解决问题的训练、社会技能的训练,以巩固这一新的目标。
由于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disputing)是帮助病人的主要方法,并获得所设想的疗效(effect),所以由ABC理论所建立的本疗法可以“ABCDE”五个学头作为其整体模型。
校对时间:00-09-19 11:40:3420 Mar 2001 21:17:16 +0800 陈卫
参见:生活保健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 好心情
第九节 气功疗法
  
第九节 气功疗法
气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古老的行为疗法,通过躯体内部自我调整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的目的。
气功疗法是根据一定的固定程式经过长期反复的锻炼,达到自我入静的放松。
气功的功法种类很多,按练功时肢体是否运动可分为静功、动功和动静工三种。肢体不运动的功法称静功,静功有松静功、内养功、强壮功等。肢体运动的功法称动功,动功有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峨嵋桩、鹤翔桩等。动静功是将静功和动功有机地结合起来,或先静后动,或先动后静。按练功时的身体姿势来分,可分为卧功、坐功、站功和活步功四种。不论何种功法,练功时要进行三调:即调意、调身和调息。
调意:即调理自己的意念,也就是训练涌现在头脑中的思想和念头。一般地把它限制在一个简单的词(如“松”)或数字(如“一”)上,并把它固定在想像中的身体某一部位上,如两眉间的“上丹田”,脐下一寸半的“下丹田”,这就称为“意守”,意守的目的是为了入静。做到真正的入静,即排除各种内外干扰,头脑里什么也不想,没有什么念头,身心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是很不容易的,这是一个主动的抑制过程,需要反复锻炼,付出很大的主观意志和努力才能达到这种入静、物我两忘的境界。
调身:即调整自己身体的姿势。由于功法不同,要求身体的姿势也各异。不论何种姿势要使自己的头颈、躯干、四肢肌肉和关节都处在一个相当松弛的状态,并不为自己所意识到,即使练动功时,身体各部分的活动也是得心应手,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
调息:即调节自己的呼息,有意识地进行一呼一息的训练,延长吸气或呼气的时间。呼吸可兴奋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并通过它们的影响调节内脏的功能。
在各种不同的功法中,虽然三调各有侧重,但调身、调息都离不开调意的指导,所以调意是主要的。然而在练功中。为了迅速获得效果,常从较易掌握的调身入手,训练自己身体的姿势或动作。这一训练虽然需要用意念来指导,但随着身体各部分的放松或动作自如,意念的指导作用也随之减少。在调身的同时也可进行调息,也就是以意领气,将自然呼吸逐步转为均匀的,缓慢的腹式呼吸。练习到一定程度以意领气的作用也逐步减少,此时即可有目的进行调意,从意守某一部位到万念俱寂,进入深度的入静状态。气功练到意念、姿势(有时是动作)和呼吸三者高度密切协调,自我与外界浑然一体,就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气功疗法的应用范围很广,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偏头痛等各种心身疾病和各种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等都有较好的疗效。对于呈现轻度心身包括体弱、营养不良、精神不振等也能起到强身保健的作用。
现举静功中的松静功为例,介绍练习功的具体作法如下:
1.松静功的目的是达到身心放松和入静的境界。
2.锻炼时,身体姿势可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通常以坐式为主。舒适地坐在椅子上,头部伸直向前,双眼微闭,肢体放松,两手轻置在两腹侧。
呼吸:先采用自然呼吸,逐步地转入腹部均匀呼吸。
意守:视症状不同而决定其内容和部位。
3.开始练功时,如症状为焦虑紧张,首先要消除紧张,则以放松作为调意、调身的内容。默念“放松”或“松”一词来消除精神上的紧张,在默念“松”时同时想象身体各部位肌肉关节的放松。只有尽量消除精神上的紧张才能做到肌肉关节的放松,而肌肉关节的放松可进一步解除精神上的紧张,两者相互促进。因此用默念“松”的方法,首先引导头部各肌肉的放松,面部各部位肌肉的放松,如此顺序向下,再至颈部、左右上臂、前臂、手指,再至胸部,前胸、后胸、腹部,腰部。练坐功时放松到臀部,练站功时要放松到两足。经过一段放松功的锻炼,各部位肌肉关节随意念所指而能轻易地松弛后,即可进行呼吸锻炼。开始时可随自然呼吸默念“呼”和“呼”词,然后逐步地默念“吸”词同时吸气,将气吸至小腹脐下丹田处,停留数秒,再默念“呼”词,将气缓慢地呼出,如此以意领气周而复始,使之变成均匀、缓慢而深沉的呼吸,也可将气按经络路线向全身运行。开始练功时如不易作到放松,也可用录音机播放放松训练程序的录音地来促进全身各部位肌肉的放松和呼吸的调整。
4.开始练功时入静比较困难,不能急于求成。从默念放松或默念呼吸开始,都可以促进入静,当练功时不再出现精神上的紧张,四肢处于松弛状态,则可以默念转到意守,再从意守进入万念屏除忘我的境界,达到高度的入静。
5.每次练功完毕,必须按顺序将意念、呼吸和姿势逐渐恢复到原来的自然状态,然后起立,散步片刻,再进行日常的规定活动。
6.练功时间一般在早上、晚上环境安静时为宜。如条件许可白天也可加练1次,1日3~4次,每次约30分钟右。每日练功次数和练功时间可按情况增加减少,灵活掌握,但必须持之以恒。
校对时间:00-09-19 11:39:1220 Mar 2001 21:17:16 +0800 陈卫
第十节 生物反馈疗法
  
第十节 生物反馈疗法
此疗法利用生物反馈技术,训练人们按照体内某些生物学信息,与这些信息有关的某些器官或系统的病理性活动,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世纪十十年代克布森创立渐进性放松训练,要求病人反复体会身体各部分肌肉紧张和放松的感觉,训练学会使全身肌肉达到高度的松弛。后来雅克布森发现,用测量病人肌电活动的方法让病人从肌电活动的水平了解自己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程度,并通过主观努力使肌电活动水平下隆,就可以很快地使肌肉放松,从而大大缩短了训练的时间。这种把肌电测量和放松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成为生物反馈的先驱性工作。至四十年代控制论的兴起,指出信息反馈机制在人体机能自动调节中的重要作用,为生物反馈奠定了理论基础。六十年代起,米勒(Miller)等在动物身上建立了内脏活动操作性条件反射,表明由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的内脏活动本来不可能受主观意念控制的,但现在通过学习也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随意控制。这样在行为疗法中把内部自我调整即身体内部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也象外显异常行为矫正(见十九章第一节)那样通过生物反馈技术反映于客观,为病人和第三者皆能感受或察觉到,这样就形成了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技术是借助仪器将人们体内各器官、各系统心理生理过程的许多不能察觉的信息如肌电、皮肤电、皮肤温度、血管容积、心率、血压、胃肠PH值和脑电等加以记录、放大并转换人们能理解的信息,用听觉或视觉的信号在仪表盘上不断地显示出来(即信息反馈),训练人们这对通过对这些信号活动变化的认识和体验,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由于仪器的灵敏度高,例如可以显示一个运动单位的电活动,这就可以帮助人们学习控制一个运动单位的骨骼肌运动,大大提高了骨骼肌运动随意调节的精确度。此外用变换仪灵敏度办法,在放松训练中塑造所要求的放松程度,从而加速放松训练的进程。所以生物反馈仪不仅起到“自我认识”的作用,而且也成为“自我改造”的工具。
由于生物反馈是通过仪器发出的信号建立反馈联系,从而改善了原来因失控而导致某些疾病的控制能力。例如因血压升高导致的原发性高血压病, 通过信号与血压建立的反馈联系,有意识地用意念把它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这样,高血压病所引起的症状就会缓解,能达到治疗目的。临床常用的生物反馈仪一般有肌电反馈仪、皮肤温度反馈仪、皮肤电反馈仪、脑电反馈仪等。目前生物反馈仪较多地用于个体由于过度紧张导致的心理功能障碍和各种心身疾病。
前节已经提到,调整身体内部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方法主要靠自我意识,使过度紧张以致达到异常水平的生理活动降低下来,也就是使它们“放松”下来。在生物反馈治疗中事先根据病人的疾病选定需放松训练的目标,例如常见的紧张性头痛(tension headache)是主要由于前额两侧或枕、颞部肌肉持续收缩所致,则选定前额肌电反馈放松训练效果较好。如为偏头痛(migraine)是由于发作性血管舒缩运动不稳定所致,则选定手温度反馈训练效果较好。
现介绍紧张性头痛病人进行生物反馈治疗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疗前准备
1.治疗室湿度一般保持在摄氏18~25度,舒适而温暖,病人不感到过冷或过热。特别是进行皮温和皮肤电反馈训练时,室温波动不应超过0.5摄氏度。室内光线偏暗,陈设整洁,空气流通。一个房内最好治疗1个病人,最多不宜超过3人,尽量保持房内安静,减少谈话和走动,以免受到干扰。
2.病人的心理准备 向病人讲解该病的医学心理学知识,使病人了解该病与认知、情绪和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认识到通过主观努力使全身或局部放松是消除心身过度紧张的最好方法。同时使病人了解仪器安全可靠,是帮助自己学习并迅速达到放松目的的最佳工具。
3.治疗前,在安静状态下对病人的心理、生理、生化和症状等四个方面作基线测定。心理方面,采用各种人格和情绪测定的量表,生理方面,可利用现有设备或生物反馈仪作呼吸、血压、脉搏、肌电、皮温等测定。生化方面,视现有条件而定,一般作血尿中儿茶酚胺、唾液PH值、电解质及溶菌酶含量等。症状等级评定,根据现有症状按病人主观感觉自行制定,如头痛一般分为10个等级,0级为无症状,最高级为最剧烈的头痛体验。
4.获得病人基线数据后,再给病人应激刺激。例如要求病人作心算或想像可怕事件,以观察病人肌紧张反应,特别是头部肌肉反应的程度,并观察应激后恢复的时间。
(二)治疗阶段
1.病人按每日规定时间前来治疗,事先禁用咖啡或酒等刺激饮料以免影响自我感觉,排空大小便。先在房内静坐15~30分钟,然后斜靠在沙发上。沙发靠背宜长,使头部能舒适地靠在上面。电极放置按所要测定的肌肉而定,通常将两个记录电极分别放在双目平视瞳孔上方过眉1厘米处,一个参考电极放在两个记录电极之间。反馈仪放在病人前方小桌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或听到所发出的肌肉放松的指示信号。第一次治疗时,治疗者要亲自在旁指导,使病人学会体验头部肌肉放松程度与反馈信号变化的关系,了解到自己的意念活动可以影响体内生理信息的变化,从而能作到集中注意力,主动积极地参加到治疗中。
2.开始治疗时调整仪器的阈值,使它处于最灵敏的状态,即头部肌肉放松的微弱变化也能引起信号的明显改变,同时教给病人各种放松技巧,介绍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使病人增加训练的信心。当病人掌握了使头部肌肉放松的技巧后,在下一次治疗时增加仪器的阈值,使病人须加强主观努力才能达到原来的仪器所给出的放松程度的信号。这样经过数次训练治疗就可使头部肌肉达到理想的放松程度,从而头痛也就缓解。
3.治疗一次约30分钟左右,每周3次,同时配合家庭训练每日1-2次。所谓家庭训练即是将在治疗室中由生物反馈仪指引下所学到的头部肌肉放松体验,回到家中后在没有仪器指引的情况下,每日自我训练1~2次,以巩固所获得的体验效果。要病人认识到家庭训练是整个生物反馈治疗不可缺少的步骤,是否坚持家庭训练,直接影响到一下次治疗时的基线数值和放松程度。它又是重新塑造行为模式的重要手段。要求病人每日填定治疗日记,内容包括自己的生活、病情和治疗(包括自我训练)的情况:例如记录一天内头痛强度的变化曲线,横坐标为一天24小时(1小时为1格),纵坐标为头痛强度。标明引起头痛的诱因和头痛消退的措施、自我训练时的感觉、服药和睡眠情况等等。由于病人自己评定病情的变化,通过填写日记促进病人对自身内部信息的察觉,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实践证明病人十分愿意书写这种治疗日记。
一个疗程一般需要4-8周。
校对时间:00-09-19 11:31:2020 Mar 2001 21:17:16 +0800 陈卫
第十一节 家庭疗法
  
第十一节 家庭疗法
家庭疗法是集体心理治疗中的一种形式,近年来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家庭是社会群体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不仅影响着各成员的心身健康,而且也影响着他们所工作、学习或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安宁。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出了问题,发生心理障碍,往往需要从整个家庭的角度来了解问题的根源和性质,才能做出有效的处理和治疗。在中国,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具有什么个性特征和人际行为更是深刻地打上了家庭的烙印。孩子如有心理行为上的障碍往往需要得到家庭父母和其他成员的配合才能妥善地解决。所以家庭疗法一般是治疗者与当事人及其家庭中主要成员一起进行谈话、示范或讨论。治疗不一定仅局限在医院门诊心理治疗室,治疗者到当事人家中。与其家人来往,成为他们家庭中的一位朋友,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家庭发生病理现象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与家庭的发展有关的障碍。便如夫妻没有孩子前与有了孩子后双方心理上的准备和感情分配发生问题;双亲在婴幼儿时期的教养方式以及孩子进入学龄期后的教育方式上发生分歧;孩子长大成人,在交友、恋爱、结婚、选择职业上父母与子女间产生的问题;孩子离家后父母重新恢复老俩口夫妻生活以及子女定期或不定期重聚所产生的情感问题。另一类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所引起的障碍;例如父亲或母亲与孩子之间引起的所谓亲子三角关系的冲突,即一方训斥,另一方袒护;如为多子女家庭,则兄弟、兄妹之间所引起的关系障碍,以及由于父母对他们各有好恶而加深这种障碍;如果家庭是三贷堂,则由于祖父母与父母对子女管教方式的冲突所引起的家庭关系障碍更为复杂。第三类是整个家庭作为一个团体发生了障碍,家庭是一个特殊的小社会团体,有它自己的组织和家法。家长式的统治,父亲专断、一言堂,或者母亲蛮横不讲理,家庭成员之间无法自由交流思想。或者相反,子女成为家中小霸王,父母听之任之,无能管教。父母没有好榜样,酗酒、赌博或经常吵架、斗殴,上行下效,子女行为也发生障碍。
这三类病理现象都是家庭疗法的适应症。一般是常见的是当事人(主要是孩子)与家庭某成员(主要是父亲或母亲)的关系发生了问题,以致彼此之间一谈就崩,无法进行沟通。
现举某家庭为例介绍家庭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该家庭由父母及一初中二年级13岁男孩组成。该初中学生自认为长大,是中学生了,应有自己独立行动的自由,对父母一直把他当作不懂事的小学生,假日或课余时间与同学外出游玩或做其他业余活动感到极为气愤,母亲对他要求很严,为了使门门功课达到优等,放学后必须回家做功课,不完成作业不能看电视,而且还须由母亲指定看哪些电视节目。家中一切事情皆由母亲说了算。父亲在科研工机构工作,整日忙于业务,不理家务,也很少管孩子的事。儿子为了反抗,故意不遵守母命,每日放学很迟回家,在家中也不做功课,并坚持要看他所喜爱的电视。为此经常与母亲强词夺理,以致发展到后来,只要母亲一开口,就认为是训斥他而争吵起来,父亲对母子间的争吵因不明缘由经常站在母亲一边教育其子,也引起孩子的反感。尤其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初中一年级时,门门功课都是优秀,而现在没有一门课是优秀,甚至还有1~2门课刚刚及格。母亲为此感到很忧虑,不知应怎样教育孩子。因为孩子与父母都感到很痛苦,不知如何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当治疗者了解家庭中母子的紧张关系后,便邀请家庭全部成员来门诊心理治疗室,举行家庭讨论会。这一疗法克服了过去传统的治疗方法的缺陷,即对家庭各成员产分别进行咨询,而没有坐在一起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因此效果不大。
家庭治法需要两名治疗者,并且都与家庭各成员所熟悉。一名主持家庭讨论会,另一名躲在幕后,在另一间房里通过特殊通话仪器将要谈话的内容发给各家庭成员。该房间装有单向玻璃或闭路电视可以看到治疗室家庭讨论会的全过程。
在治疗室内,4把木柄沙发围成一圈,儿子右边是母亲,左边是父亲,对面是治疗者。每人皆在耳后戴上一精致小巧的电子收听器,通过它可听到另一治疗者的提示,但父母与儿子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带有此种收听器。主持家庭讨论会的治疗者的耳后也戴有收听器,可以听到另一治疗者和儿子的谈话。
家庭讨论会开始,主持会议的治疗者首先与儿子谈话。
治疗者:今天请你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来这里举行一个家庭讨论会。你们一家只有三口人,是一个小家庭。天下做父母的谁不疼受自己的孩子呢?做孩子的也多么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受啊!你说是吗?
(这时孩子从收听器中传来了另一治疗者的批示,要他作出点头表示同意举动)
儿子:嗯(点头)
治疗者:可是当你们一家坐在一起的时候,一谈话就崩,就要吵架,根本不可能相互交流思想和感情,这是多么使人难过的事啊!
儿子:嗯(点头)。( 通过另一治疗者的批示作出点头的举动。以下儿子的回答和都是由幕后治疗者的指导下作出的)。
治疗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使人痛苦的事呢?我认为双方都有责任。你感到妈妈把你当作小孩子,管得太严,使你感到不自由。可是你是否想到,她也是为你好啊!希望你用功读书,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象你爸爸那样,你说是吗?
儿子:嗯(点头)。
治疗者:当然你妈妈对你的看法也是不全面的,她忘了你已经是个13岁的少年,已经会管理自己了。你在班上是个好孩子,既聪明又肯帮助人,同学都喜欢接近你,希望你课余时间,多与你在一起活动。听说你和同学有很多活动计划是吗?
儿子:我喜欢和同学一起做功课,一起玩,我们有很多活动计划,譬如我们班上组织了一个小足球队,打算放学后到离校较远的××体育场去练球,每周两次。又譬如上上星期日我们打算骑自行车去西山旅游,可是妈妈不同意,这些计划也就都泡汤了!
治疗者:你应该好好跟妈妈讲嘛!足球是锻炼身体;到郊外旅游,既增强体质又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我想妈妈是会同意你去的。
儿子:妈妈把我当作小孩子,根本不听我讲的话,总是唠叨:你的心思野了,成绩不如前了,你不作完功课什么地方都不准去,你门门功课如考不到优秀,就好好地跟我呆在家里。
治疗者:那你为什么不照妈妈的话做呢?你的学习又不是不好,做作业对你来说不是一件困难事……
儿子:妈妈根本不把我当作人,连看电视的自由都没有。她总以为她的想法是对的、总认为我讲的没有道理,所以我就偏偏不照她的话去做。
治疗者与儿子的谈话就这样一步步深入地展开了。在旁听他谈的父母发现儿子与第三者谈知很正常,很有分寸,情绪反应很适当,并且摆事实讲道理,说出了他藏在心头的话。在儿子与治疗者的谈话中父母逐渐认识到他的孩子已经长大了,特别是母亲感到她在家里对儿子确实有点独断专行,不改正自己的态度是无法与儿子进行谈话的。于是治疗者开始转向父母,与他们进行对话。
治疗者:严同志,你看明理(儿子名)这孩子谈得多么好啊!你看他的谈吐很象一个大人,很懂事嘛!为什么你们一谈话就会崩呢?
母亲:过去我确实把他当作一个不想学好的孩子,我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母亲也是按收听器传来的另一治疗者的指导表达谈话的内容)。
治疗者:你应该谈到,他不仅是属于你们这个家庭的孩子,也是属于国家属于社会的一个未来人才。他在学校里和同学关系很好,已经在学校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尝到了甜头,学习知识,掌握本领,学会怎样认识社会,怎样按学校要求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难道他和同学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一起活动不对吗?
母亲:我总担心他在外面以坏人引诱,容易学坏。我一想到这事就心惊肉跳,所以我总希望他下课后就回家里专心做功课。我没有意识到他已经长大了,已经懂得是非了,他需要有集体的社会活动,我把关在家里实在也够闷的。但我发现他成绩下降,不好好读书,使我担忧,我更不敢让他到外面去活动了。
治疗者:家庭的一切都由你操持,你已习惯于命令别人听你的指挥。如果你是明理,听别人告诫你,这也不准、那也不准,你心中又是什么滋味?你如果把明理当作一个朋友,推心置腹地谈谈你对他的担忧,他会和你一谈就崩吗?
母亲:我想和如果真正能象今天这样谈谈,是不会谈崩的。
治疗者:当然明理也应该明白,妈妈习惯于发施令,连爸爸都得听她的,怎么会听儿子的申诉呢?不能因为妈妈不听你的,你也就反其道而行之,故给她好脸,她要你往东你偏往西,在学校里把当天功课作完了,迟迟回家故意不讲。考试的题明明都会作,故意少答一题,不求优秀成绩来气气你妈妈。这种作法就是耍小孩子脾气,是不成熟的表现,叫人家怎能放心得下?你已经是能管得住自己的大孩子了。做事应该合乎道理。
母亲:也不能怪明理,是我不了解实情,错怪了他。
治疗者:(对父亲)老胡同志,你整日勤勤恳恳地扑在工作上,在科研上作出成绩,为孩子树立了榜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严包揽一切家务,不使你分心,让你集中精力工作,但是不能因此就放弃了教育孩子的责任,把重担搁在老严一个的身上。当明理与妈妈争吵的时候,如果你拿出作科研的精神,先弄清争吵的原因究竟是为了什么,从表面现象去发现问题的实质,就能作出实是求是公平的判断,你说是吗?
父亲:我对待孩子的教育确实犯了马大哈的错误,我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好的,对他的所作所为当作是件小事,只要批评批评就够了,所以也不想去深入了解,我没有尽到责任(父亲也是接收听器传来的另一治疗者的指导表达谈话的内容)。
当治疗者与父母亲谈话时,坐在一旁的儿子听到母亲的自我批语,很是感动;父母确实是爱自己的,认识到自己采取反抗的作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也是一种不成熟的行为。这时由治疗者引导开始进行父母儿子三人之间的对话,话题是在一个健康正常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和方式相互交流思想与感情。通过这样的家庭讨论,初步建立了父母与子女的正常对话和沟通。
家庭疗法一般分上述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治疗者与当事人(儿子交谈,其他家庭成员(如父母)在旁边静听,不插嘴。这样的谈话能使家人感到震动,为什么当事人能与第三者进行正常的交谈,反思自己在家庭谈话中的态度和方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第二阶段治疗者与其他家庭人员交谈,使当事人了解到其家人的作法也不是按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没有道理,反思自己所采取的对策也是没有道理的。第三阶段在治疗者的主持下开始家人间彼此对话,不追究过去责任或弄清谁是谁非,而是向前看,用一个新的话题、谈论如何在家中建立正常的对话气氛、父母、子女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才能使自己家庭变成一个可爱的、亲切的、充满欢乐的家。这一家庭疗法视问题的严重程度,一般举行1~5次的讨论会就收到满意的效果。
校对时间:00-09-19 11:29:2320 Mar 2001 21:17:16 +0800 陈卫
第十二节 悟践心理疗法
  
第十二节 悟践心理疗法
悟践心理疗法(comprehensive practice therapy)或悟践疗法是1958年李心天等在治疗神经衰弱病人基础上所创立的一种方法。神经衰弱症一向被看作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受学习苏联的影响,把心理学和心理治疗当作是唯心主义的或者是资产阶级的货色而加以批判。然而神经衰弱症和其他神经症都属于心因性疾病,主要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而不敢提和不敢用心理治疗来医治,是过去神经衰弱症疗效不高的真正原因。他们当时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口号鼓舞下大胆提出了以心理治疗为主的综合快速疗法。1958年首先在北京大学患神经衰弱较重的80名大学生中进行为期四周的治疗,100%好转,其中痊愈和显著好转者达81.2%。以后又在钢铁工人、军事机关干部中进行,获得同样高的疗效。自1960~1966年又在医院门诊定期对神经衰弱症举办这一疗法,每期收治30人左右,病人每周一至六来门诊半日,总疗程需时四周。绝大多数获得较高疗法,在以后的随访中,多数病人疗效巩固,复发率低。
神经衰弱病人多数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医药卫生知识,但是他们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症状并不很理解。由于症状表现为失眠、记忆力差、工作、学习能力下降,而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因而心情苦恼、焦虑。约有83.8%的病人因对疾病伴有的认识而产生悲观、焦虑甚至绝望的消极或负性情绪,对治疗和自己前途失去信心。因此即使神经衰弱的原始病因――引起精神创伤的生活事件已经解决或消失,但这种负性情绪却成为继发性病因而使症状继续存在。病人不间断地向各大医院专科门诊求救,寻求特效的药物,但是单纯的药物治疗只能使疾病持续不愈。
综合快速疗法的指导思想是:认为病人对疾的认识存在缺陷,因此心理治疗的核心是树立病人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疾病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对待外界的生活事件不能正确的认知和评价,导致精神过度紧张,产生有害于身心健康的负性情绪而致病。因为大脑了并没有质性病理损害,因此可以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参与各种治疗活动,不单纯被动服药,而是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消除负性情绪,改变自身的病理状态,即通过提高自己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主动参与改变自身状态的治疗活动和建立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来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因此后来就将此疗法改为悟践心理疗法。
具体的作法如下:
1.选择确诊为神经衰弱症或神经衰弱症状为主的其它神经症,经过体检无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每批30人左右。
2.治疗时间,每日半天,星期日休息,总治疗时间4周。
3.整个治疗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识疾病和消除焦虑等负性情绪阶段。此阶段以集体心理治疗为主。向病人讲授神经衰弱的医疗知识,树立治愈的信心,时间约一周。
第二阶段:消除病因,恢复健康阶段。此阶段集体心理治疗和个别心理治疗并重。向病人讲授人的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与疾病的关系,鼓励病人积极参加各项治疗活动。在与病人个别谈话时,分析病人患病的可能原因,时间约为一周至一周半。
第三阶段:健康巩固阶段:集体心理治疗讲授对待生活事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制服失眠等症状的有效方法;个别心理治疗则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制定出一个循序渐进的恢复健康正常的生活日程表,要求病人按日程表活动,建立科学的生活制度和生活方式。
集体心理治疗除讲课外,还包括了我国人民习用的群众活动形式。治疗第一天开动员会,治疗结束开庆功会、表彰会。讲课时还现身说法,定期召开治疗心得交流会,造成医生与病人,病人与病人间相互沟通的良好融洽气氛.强调医护员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和病人的积极能动作用.
集体行为治疗主要为气功、太极拳,
4.每日治疗的内容有:
(1)医生讲课。
(2)与医生谈前一日自己的情况,填写记录病情和生活进程的表格。
(3)酌量服用某些药物或作必要的物理治疗。
(4)在医院内草坪或附近公园中集体进行气功或打太极拳。
(5)定期进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5.如果在同一单位(学校、厂矿、机关)的成员中进行神经衰弱症的治疗。总治疗期可缩短至3个星期。每日治疗时间根据具体情况放在上午或下午。一旦病人认识到了神经衰弱的疾病本质,并掌握了处理与客观矛盾的正确方法后,治愈的病人一般不会再复发,未治愈的病人可继续自我锻炼,最后达到痊愈。整个治疗只需一个疗程。
这一悟践疗法在六十年代曾被应用于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中,一个疗程为16周。把心理治疗运用于症状活跃的急性期中,同时在治疗后期(后8周)让病人试验性出院,进行家庭或工作单位的环境适应和锻炼,获得了比一般精神分裂症治疗较好的疗效。
校对时间:00-09-19 11:27:1120 Mar 2001 21:17:16 +0800 陈卫
第十三节 催眠疗法
  
第十三节 催眠疗法
本疗法是利用人的受暗示性,通过言语暗示引到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即催眠状态。病人在这种状态中对治疗者的言语指示产生巨大的动力,引起较为深刻的心理状态的变化,从而使某些症状减轻或消失,疾病明显好转。
最早施用催眠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的是1775年奥地利的麦斯麦(F.A.messmer),他用磁铁作为催眠工具,用神秘的动物磁气说(Qnimal magnetism)来解释催眠机理,直到1841年英国外科医师James Braid对催眠现象作了科学的解释,认为是治疗者的所引起的一种被动的、类睡眠状态,并借用希腊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一词改为“hypnosis”(催眠),至今一直沿用这一术语。
本疗法的具体作法如下:
1.治疗前,要向病人说明催眠的性质的要求,把治疗目的步骤讲清楚,以取得病人的同意和充分合作。其次,要测试人的受暗示性程度,这是催眠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测试暗示性的方法很多,现介绍以下四种简易方法,测前告诉病人要对他的神经系统进行测查:
(1)测查嗅觉的灵敏度:用事先备好的3个装有清水的试管,请病人分辨哪个装有水,哪个装有淡醋或稀酒精。分辨不出得0分,挑出后两种的一种得1分,挑出两种得2分。
(2)测查平衡功能:令病人面墙而立,双目轻闭,平静呼吸两分钟后,然后治疗者用低沉语调缓慢地说:“你是否感到有点站不住了,是否开始感到有点前后(或左右)摇晃,你要集中注意,尽力体验你的感觉,是否有点前后(或左右)摇晃,前后(或左右)摇晃”,停顿30秒,重复问话3次后,要病人回答,如感到未摇晃者得0分,轻微摇晃者得1分,明显摇晃者得2分。
(3)测查记忆力:令病人看一彩色画,画面画的是一个房间内有一个窗户,蓝色的窗帘和两把椅子。30秒后走彩色画。问:①“房间里有3把还是4把椅子?②窗帘是什么颜色,浅绿色的还是淡黄色的?③房间有2个窗户还是3个窗户?”若回答与问话一致,则具有暗示性,每一问得1分,若回答与画面一致则得0分,此项测查可得0~3分。
(4)测查视觉分辨力:在白纸中画一直径4厘米、间距为8厘米的两个等大圆圈,中间分别写12与14(或14~15)两个数字。要病人回答哪个圆圈大,若回答一样大得0分,若回答其中之一者得1分。
通过四项测查病人可得0~8分,分数愈高者表示病人暗示性愈强,被催眠的可能性就愈大。
2.治疗时,房内光线要雅淡,要静,室温适中。让病人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先调整呼吸,使它平静有规则,进而使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治疗者在旁实施催眠时一般采用直接或间接两种方法。直接法是凭着治疗者的威信,用简短、明确、权威性的言语或轻柔的抚摸头部即使病人进入催眠状态。间接法是借助“催眠药”如对面墙上发亮的灯光,或单调深沉的“拍节器”。一般催眠治疗多采用间接法。令病人凝视或倾听催眠物,同时治疗者给予言语暗示,用单调、低沉、肯定、柔和的言语反复暗示,病人愈来愈疲倦、眼皮紧了、变重了、睁不开了……,随即暗示其上肢、下肢、全身都松弛无力了,病人随治疗者的暗示而进入催眠状态。
催眠状态的深度一般分为三:轻度、中度和深度。
轻度催眠状态:病人闭眼、躯体肌肉处于松弛状态,眼睑发僵,思维活动减少,不能按治疗者的暗示行动,如睁眼,只能扬动眉毛,有时出现自动活动,事后病人诉说他未睡着,周围一切都听到,都知道,就是不能也不想睁眼,只感觉全身沉重、舒适。
中度催眠状态:病人瞌睡加深,皮肤感觉迟钝,痛阈值提高,顺从。事后病人说他开始突然睡着了,后来又醒了,问他:治疗者跟他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病人只能记起催眠初期治疗者的言语和行动。
深度催眠状态:病人的感觉明显减退,对针刺不起反应,事后完全不能记忆起他在催眠中的言行,而实际上病人完全按照治疗者的指示回答和行动,故又称梦行。
3.本疗法的适应症主要是神经症和某些心身疾病:如癔症性遗忘症,癔症性失音或瘫痪、恐怖症、夜尿症、慢性哮喘、痉挛性结肠、痉挛性斜颈、口吃等。消除某些心身障碍和顽固性不良习惯效果更好。一般采用轻度催眠用来消除各种症状,在催眠下直接向病人进行言语暗示,肯定其有关症状在醒来后必将消失。催眠加深时可进行催眠分析,病人较易地将被压抑而遗忘的精神创伤说出来而找出其致病的心理因素,也可进行催眠麻醉顺利地进行外科手术。此外,还可利用此疗法进行集体催眠,治疗酒精中毒症或麻醉药成瘾者。
4.治疗初期,每周进行2~3次,以后每周1次,一般不超过10次,每次治疗结束时,用言语暗示病人继续睡下去,后转入自然睡眠。或告诉病人,听到计数10倒数至1后即可醒来,或让病人重复治疗者的计数,告诉他数到5时即可醒来一直数到1为止。解除催眠状态不宜过于急促,最好慢慢地让病人醒来。
5.据有经验的催眠治疗家统计,人群中能进入催眠状态的约占70~90%,仅有25%的能达到深度催眠。在有经验的治疗者指导下轻度的催眠或觉醒状态下暗示常能收到较好的疗效。由于此疗法的实施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选择病人要严格,一般须由受过训练的精神科或其他临床医生和心理学家担任。
(何慕陶 李心天)
校对时间:00-09-19 11:07:1020 Mar 2001 21:17:16 +0800 陈卫 (作者:何慕陶 李心天)
第二十一章 临床心理咨询
  
第二十一章 临床心理咨询
第一节 概述
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是来访者(即要求进行心理咨询的人)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者之间,就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把整理出来的问题进行分类、定性、找出问题的症结,经过心理咨询者的启发和指导,共同协商,找出摆脱困境和情绪危象的办法,以克服情绪障碍,恢复与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维护心身健康,使之生活幸福美满。
自古以来,人类当面临灾害、疾病及厄运时,往往寻卦问卜、算命、看相、祷告、求签,以求获得精神寄托、安定精绪,从“未来”获得补偿和希望,或者做好承受更大精神压力思想准备,以求乐天安命。以上这些迷信形式的种种做法,实际上已有心理咨询的原始形式。
在文化科学知识发达的今天,形形色色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系的文明病愈来愈多,而这类文明病,单用传统的生物学治疗手段常是无济于事的,必须着眼于社会、心理因素,采用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新模式指导下的多层次治疗手段,才能使预防和治疗有效。这就是当今为什么愈来愈多的人寻求心理咨询的道理。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人类在低一级的欲望满足后,就会有更高一级欲望的出现。当今文明社会,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物质享受和物质文明,但人们并不会因此满足,心理上反而有越来越大的压力和烦恼,为此,人们更加渴求心理健康,迫切需要心理咨询。
与心理咨询有关的诸多学科的出现和发展,也为心理咨询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导其实践。医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行为医学、医学社会学和联络会诊精神病学的发展,推动了咨询心理学的发展,使其成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发达国家,心理咨询专业发展很快。以美国为例。40年代后期建立咨询心理学专业,会员越来越多,目前已超过3 ,000人。在社会上,设有众多的心理咨询门诊部或诊所,心理咨询已成为文明社会的必需内容。
在美国,心理咨询的范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学校咨询:西方各大、中、小学校一般都有专职的心理学工作者,他们 的任务是解决师生的心理学问题:如新生到校后不适应的问题,学生在学校遇到学习或其它困难的问题,报考学校或选择专业的问题,师生关系或同学关系问题,参加何种业余活动或俱乐问题。
2.选择职业的咨询:在西方国家职业选择是个大问题。一方面资本家或雇主对雇用人员有种种要求,包括具备某种心理品质在内,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录用条件;另一方面待业者也想知道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和实现理想职业自身所应具备的心理条件、专业知识和体形仪表等。
3.婚姻和性问题的咨询:由于美国离婚率高,几乎达到结婚率的一半。性功能障碍的比例也较大,在“正常”夫妇中女方为48%、男方36%具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性功能障碍。要求婚前、婚后保持夫妇生活和谐的咨询较多。
4.医院和医疗中的咨询:医院中的心理咨询工作十分繁重,因为在临床医疗、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三者之间划分严格界限是比较困难的。门诊医疗工作包含很多心理咨询工作,很难将它们分开,而心理咨询工作实际上已成为门诊诊疗工作中的一个组成方面。
我国从1979年起,就有医学心理工作者开始心理咨询的探索。此后,在全国一些大城市的医院内陆续开展了心理咨询工作,并得到社会的欢迎。医院外的心理咨询也得到发展。
本章重点论述医学心理范畴内的心理咨询问题,主要在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的门诊进行,来访者既有病人也有健康人,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其职业、文化水平、社会经历、性格特点、人生观和信仰各不相同。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常是各式各样的,来要求心理咨询时,又多是怀着各种复杂的心情和苦恼,这就对心理咨询工作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否则,不仅心理咨询的效果不好,而且还会败坏心理咨询的声誉。一般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者应具备如下条件:
1.高年资临床医师、临床心理学家、医学心理学家、社会服务工作者。
2.心理素质好、热情,善于与人交流思想和感情;乐观、开朗,具有一定的情绪感染性;真诚、坦率、容易取得来访者的信任。
3.具有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并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知识基础。
4.有较为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特别是人文科学知识,上自天文地理,下至三教九流,都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有助于和来自不同行业的来访者建立联系和对话。
5.社会阅历较为深刻,能理解他人的悲欢离合、辛酸与痛苦。
6.有较高的伦理道德标准,尊重他人,文明礼貌、讲究信用,为来访者保守秘密。并能始终与来访者保持各自的角色身份和界线,不坠入暖昧情网。
校对时间:00-09-19 13:18:5920 Mar 2001 21:17:17 +0800 陈卫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和形式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和形式
一、心理咨询的对象
心理咨询的对象不仅是患有某种心身疾病的病人,更多的是来自有这样或那样心理、社会因素困扰的正常人群;还有来自代为咨询的家属或组织;也有来自学校或厂矿单位的集体咨询。
咨询的任务在于使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对话,提供情况和问题,共同商讨,听取心理咨询者的指导和建议。但心理咨询工作者并不参与决断和解决问题,应该相信人的潜力,人是可以在别人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韦氏字典》对咨询(consultation)的解释是:“咨询是一种磋商行为,磋商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事情的商讨,有关意见的交换,以达到增长见闻,获取建议的目的。”或见“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只有通过咨询过程,才能实现咨询的目的。
二、心理咨询的任务
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虽然涉及许多方面,但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恐惧等的诊断和治疗;
2.对有关求学、就业、恋爱、婚姻、家庭、计划生育和优生反映出来的困惑和苦恼,急需咨询和答疑。
3.性心理异常和性机能障碍的咨询和治疗。
4.某些精神和心理病态的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
5.要求介绍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知识,如婴幼儿期、青春期、更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卫生;有关睡眠、学习、记忆和脑力劳动的心理卫生知识。
近年来,一些大专院校的政工、保健 、青年组织部门相互串联,到临床心理医师那里去进行集体心理咨询,其内容有:大学生的神经官能症,各种适应不良综合征、精神疾病(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自杀、犯罪以及其它各种心理障碍的预防和处理。这些院校的有关人员深感用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方法已经解决不了当代青年学生的管理问题,他们希望学习心理学知识,懂得心理咨询方法,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份心理档案(可以向学生本人公开)。目前,这种把政治思想工作与心理管理结合起来的作法在我国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已被证明是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卫生工作、促进对大学生的科学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经。
三、心理咨询的方式
常用心理咨询方式有以下几种:
1.门诊心理咨询 在综合性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和卫生保健部门均可设置心理咨询门诊,接待来访者。这种形式所接待的来访者直接见面,能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故咨询较深入,效果较好。
2.信函咨询 多为外地要求心理咨询者,或本地要求咨询者出于暂时保密或试控心理,故以信函开路。这种形式,只能初步了解情况,进行安抚和稳定情绪工作,却无法面对面地深入磋商,故最终还是导致来门诊亲临咨询。
3.电话心理咨询 多为处于急性情绪危象,濒于精神崩溃或企图自杀的人,拨专用电话向心理咨询门诊告急、诉苦和求援。在国外,这种电话心理咨询往往专业化,成为热线中心,24小明均有人值班,接到电话呼救后,立即派出人员赶至当事人家中,处理其急性情绪危象,安定情绪,制止自杀。北京、广州等地已设热线电话为咨询服务。
4.专题心理咨询 针对公众关心的心理问题,在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进行专题讨论和答疑。国内有些报刊已经开辟了心理咨询专栏,系列讨论和回答群众质疑。这种形式具有心理卫生宣传性质。
校对时间:00-09-19 13:21:1020 Mar 2001 21:17:17 +0800 陈卫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方法、技巧及规律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方法、技巧及规律
一、心理咨询的方法、技巧
因为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巧直接影响心理咨询的效果,故必须予以充分重视。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积极地听取来访者的倾诉,启发他谈问题、谈苦恼、谈个人经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谈对形成困境因素的自我分析,谈他将如何摆脱困境的打算、要求咨询的目的和要求等。要认真地听,以便获取可供分析的信息。可以表示你的同情心,以取得来访者对你的信任。要为来访者提供疏泄情绪的机会。
2.归纳和分析问题,整理出引起苦恼的最关键问题,需答疑和指导和事情是什么,并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一致。整理的方式应采取与来访者共同讨论分析进行 。对整理出的问题,应征询来访者的意见看其是否确切。对所做分析和结论是否同意,以便使下一步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并使来访者信服。
3.有针对性地先解决关键性的问题。其它有关的次要问题,留待下一步一个一个地解答。解答问题时,一定要突出重点。
4.解答、指导时,应照顾到对方的文化水平、性格特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能条件。建议、指导要实事求是,在现实条件下,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目的者最好 。不要好高鹜远,切忌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只讲一大堆空道理是最为有害的。为了保证措施的可行性,应征求对方意见,“这样做行不行?”如不行,则另行磋商寻找其它办法。
5.建议、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纠正来访者的认知活动;良好性格的塑造;掌握应付各种困难的心理应对方式以及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处理措施中,还应包括必要的药物治疗和社会治疗。后两者的治疗价值非常重要,不能因为强调了病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忽视了上述治疗的重要性。心理咨询效果的好坏也决定于运用这两种治疗的功夫技巧。在社会治疗中,如能取得家庭和组织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则是心理咨询取得效果的最后关键。
6.在处理问题的实践中,如有障碍,或面临的困难较大,应叮嘱来访者继续来咨询、磋商。要经常注意来访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鼓励、支持,防止悲观、失望。必要时,扩大咨询对象范围,约请家属和组织参加,共同交换意见,协商处理。
二、心理咨询中的几个规律性问题
1.心理咨询的动机多种多样 大多数来访者都是心事重重,入困境而矛盾、犹豫、拿不定主意,急需听取有威望者的意见,寻找出路。其次是企图了解有关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少数人则希望寻求同情、支持和有疏泄委屈的机会。来访者第一次来访时,往往抱着打听一下或试一试的想法。有些涉及性知识和寻求性机能障碍治疗的咨询者,多在咨询室外几经徘徊,最后鼓足了勇气,才硬着头皮来咨询(最后均如释重负、轻松、满意而去)。这表明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注意宣传心理咨询的意义、内容和目的,以解除来访者的各种顾虑。
2.情绪障碍是心理咨询中最突出的表现 来要求心理咨询者中,约有半数以上均有情绪障碍。他们焦虑、抑郁、恐惧或烦恼,其中以焦虑和抑郁最为常见。他们新近遭遇的精神创伤多很明显,情感反应均很强烈,因此,解除情绪障碍,稳定情绪,指明方向和希望,是心理咨询的首要工作,是开始阶段中最关键的一环。对情绪障碍能及时处理好,则会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渡过难关的信心,防止其精神崩溃,免使不幸事件的发生。如遇到情绪障碍的严重情况,则不要拘泥于慢条斯理地讨论、磋商步骤。而应当机立断,迅速实施药物、心理和社会三结合的治疗以求解除险象。
3.为什么来访者会陷落于苦恼和困境 从来访者的诉述和造成其苦恼因素的分析中,可以知其苦恼并非偶然,既有外界的社会因素,也有内在的心理因素,两者交互影响。心理咨询工作者应从系统和整体观念来分析这些问题,其判断才不致片面,所提出的建议才能击中要害。来访者处于困境的原因常有:命运坎坷,遭遇不幸和委屈,备受精神折磨。不谙处世之道,特别不善处理上下级、同事、夫妇、子女、父母之间的关系,导致彼此抱怨、指责、心情不畅。不懂生活艺术,不会安排精神生活,生活呆板、僵化、贫乏、缺乏人情味,所以容易感到空虚无聊。个性不良,性格古怪,不善与人相处,无法与人交流思想、交流感情,不但自己苦恼,周围人也为之苦恼。缺乏卫生保健知识,尤其缺乏心理卫生知识,易受疑病和医源性疾病之害。年轻人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在心理发展尚不完全成熟之际,最易受到迅速变化的社会冲击,并为此处于矛盾、困惑和苦恼之中。加之,来访者往往缺乏值得他们信任和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支持者,如挚友、长辈、其它方面的权威人士等。结果,遇到困难时便由于无助感而彷徨焦虑。
4.心理咨询内容有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的来访者所提出的心理咨询内容常不相同。心理咨询工作者必须掌握这一特点,才有助于抓住问题的要害。代儿童咨询者,多为有关优育、教养、学习、智力培养的质疑,或多动行为问题;青少年,多为青春期烦恼、学习、智力培养的质疑,或多动等行为问题;青少年,多为青春期烦恼、学习和升学,或由于家庭不懂青少年心理规律及僵化、专制的教育方式引起青少年的苦恼;青年则多为恋爱、婚姻、性生活、职业选择、事业、人了示关系中的烦恼;中老年人则多为衰老、体弱多病、离退休、丧偶、再婚及“两代人之间的隔阂”矛盾中的苦恼。
以妇女更年期问题为例,更年期是任何人必然经历的一个生理、心理过程,一般不应出现心身障碍,但由于生理、心理的某些因素作用导致不适和困扰,而又不为当事者和社会所理解,广州铁路中心医院医务工作者与当地妇联和铁路女工部合作,进行“妇女更年期心理保健”集体咨询,受到妇女的热烈欢迎,连续办了12期系统讲座与咨询,并录相到各基层单位巡回放映,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广大更年期妇女及其家庭和单位带来了福音,使他们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以及如何正确地、妥善地对待更年期的生理 、心理反应,使当事人能安稳地渡过这人生必经的历程。
5.要注意分清楚心理障碍的表现是原发的或继发的 要透过病人出现的情绪障碍和形形色色的心理病态现象,寻找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方面,要注意引起心理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有关生理学因素作为产生心理病态的背景。例如焦虑、抑郁,既可能是仅仅继发于社会、心理因素的境遇性反应,也可能是焦虑症或抑郁症的原发症状。境遇性反应的焦虑、抑郁仅为暂时性的心理反应;而焦虑症或抑郁症则为精神症范畴,有其致病生物学基础。因此,在心理咨询时,必须分别对待并予以相应的处理。如为精神病症,则应重视药物治疗,辅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临床心理咨询中,事实上很多来访者是患有精神疾病而激发一些与社会环境不适应的表现,在心理咨询中不可不慎。这也是为什么从事临床心理咨询的工作者必须具有丰富临床知识,经验的道理。
校对时间:00-09-19 13:26:5420 Mar 2001 21:17:17 +0800 陈卫
第四节 性心理咨询
  
第四节 性心理咨询
我国长期以来比较性问题,多年来,鉴于传统习俗的影响,许多有性问题的人常常忍受着自己的痛苦,羞于启齿,也无处倾诉,求治无门,还往往被庸医戕害。在心理咨询逐渐开展的今天,性心理咨询已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一、性心理咨询的方式
大致可分为四类:
1.书信咨询 这可以克服“羞于启齿”的弊端,但也同样存在不能面谈的诸多不便,难以深入探讨问题和给以具体指导。
2.门诊咨询 这是在综合医院门诊中所见到的病例,咨询内容主要为性功能障碍,也有部分一般的性问题咨询及少数性心理障碍者。
3.家庭咨询 这是来访者不好意思到医院,这旁人介绍咨询工作者深入到来访者家中进行的。咨询内容主要为性行为指导,以及性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
4.学校咨询 这主要是在大学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时,对学生进行的咨询工作。咨询内容主要为性知识学习和一般的性问题。
对于一般的性问题要求咨询者,主要从性解剖生理、性心理及性卫生方面给予指导,以便他们对性问题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必要时也结合进行社会适应的协调工作。
二、性心理咨询的范围
根据第二届性心理健康与教育学术会议(1988,广州)的资料概括,性心理咨询的范围相当广泛。
(一)一般的性问题
1.各年龄阶段的性问题
(1)婴幼儿期及儿童期性问题
(2)青少年期的性问题
(3)成年期的性问题
(4)更年期的性问题
(5)老年期的性问题
2.特殊群体中的性问题
(1)慢性疾病及手术者的性问题
(2)伤残者的性问题(一般伤残、性器官伤残)
(3)计划生育中的性问题
(4)有关性犯罪的性心理问题
(5)海员及一些单性群体中的性问题
(二)病理的性问题
1.性功能障碍
男性:阳萎 早泄、射精障碍、性交疼痛
女性:性高潮缺乏、性感缺乏、阴道痉挛、色情狂
2.性心理障碍
性对象变异:同性恋、恋物癖、恋兽癖等性方式变异:窥淫癖、磨 擦癖、异装癖等。
3.性疾病
性畸形及性身份的咨询
性器官发育异常术后的心理社会适应性病患者的心理压力
三、资料分析和讨论
根据935例来性心理咨询的有关资料分析。
1.男性来咨询者多于女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男性的性问题比女性多,这似乎应认为与传统习俗有关。
2.婚姻分布情况。未婚者与在婚者数字基本相同,还有少量离婚、分居、再婚者。还有少量崇尚独居的男性和女性,但他们都存在有性的需要与满足方式等问题。
3.年龄分布情况。16岁至35岁占75%左右,16岁以下和36岁至45岁者占15%,45岁以上占10%左右。说明青年期问题较多。但65岁以上也有少量来咨询者 。
4.文化程度与职业分布。高中和大专以上的科、教、文、干约占75%,这反映在知识层中,一方面“性盲”较多;一方面他们文化较高,可以接受心理咨询这一形式。就其他社会成员,如初中以下的工、农所反映问题的严重性来看“性盲”和性愚昧的问题是大量的。
5.离婚的性因素。多处报道离婚的性生活因素占离婚案的50%以上。其中太夫阳萎、早泄比例较多,还有丈夫阴茎短小,女方性交痛拒绝性交,性交无快感,女方或男方性欲过盛使对方不能满足等。从经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疗效情况看,若及早咨询和治疗,约有80%可以避免发展为离婚的结局。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