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东方人生智慧——小窗幽记

_4 陈眉公(明)
一联诗句随流水, 二载幽思满素怀。
今日却看鸾凤友, 方知红叶是良媒。
韩泳一听,大家都跟着笑了。
红叶是良媒,何物不是良媒!手帕、树枝、道路等等,一切可以寄托感情的东西都是良媒。关键有一点,媒人可以有千千万万,但被媒合的事物却只有一对。这一对人物或者事物如果没有缘分,强拉硬扯是不行的,终究会破裂的。如果这一对事物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或者较深的关系,那么即使是没有媒人,他们也会走到一起的。媒合的意义,就在于让他们少走些弯路而已。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因缘合则万物生,因缘离则万物死。所以说,人世间的一切无非都是因为有缘而相聚,缘若尽则离散。何况还有红叶为媒,流水相通呢?
缘是什么呢?缘就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往往是我们自己的意识所觉察不到的。我们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机制有一种内在的识别力,往往在我们的意识还没有察觉的时候,就已经与外在的事物进行了内在的联系。所以,我们常见有这种情况,一个人我们根本就没有见过,但见到第一眼时就觉得似曾相识,而且很亲切。有的人我们爱见,有的人我们不爱见,这个时候,我们的意识也是无能为力的。一般人解释不了这种现象,便叫它做前生的因缘。其实这完全是我们下意识的作用而已。
真正的因缘除了男女之间的情爱之外,还体现在君臣的际遇上,朋友的交谊上。有些人的人际关系处得极好,有些人总能得到领导的赏识,有些人就永远得不到人们的理解,有的人却总是整天地怨天尤人。这也是那因缘的关系,机会没到,即使是良缘也难以凑合。著名的事例就是那和氏璧的故事。
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上得到一块璞玉,然后抱上去献给了楚厉王。厉王不信他的话,便刖去了他的左脚。楚武王即位,他又去进献,结果被刖去了他的右脚。等到楚文王在位时,卞和便抱着璞玉在荆山下哭泣。文王便派人前去问候,并且帮助他清理璞玉,果然得到一块难得的璧玉,名之曰“和氏璧”。真是知己难逢,白璧也难逢其主,更何况人乎!
天下怀才不遇的人儿,岂只是卞和一人呢?古今中外,不知道能有多少,尽管他们没有被刖去了双足,但却被刖去了一片真心!然而话说过来,一个人寻找知音,也不能光让人去猜自己的手里到底有什么,完全像做儿戏一样。要交朋友,首先先得流露出来真情实意,才能要求对方拿出真情实意来对待自己。比如说,卞和如果能够自己把璞玉理出来,洁白无瑕,光气袭人,任何人见了都会喜欢的,更不要说那些帝王将相了。
所以说,衣褐怀璞的人不少,但得展才抱的却没有几人。原因很简单,那些人恃才傲物,自然给自己的得遇知己带来了障碍。更重要的一点,是所有那些自称怀才不遇的人本来都是没有才干的,他们只能去空喊一阵,自然得不到重用。如果能够把自己的本事显露出来,而且的确造福了社会,我想没有一个领导会不赏识的。社会是发展的,机会是均等的,不要怨天尤人!
216 香花与红雨
蝶憩香花,尚多芳梦;鸟沾红雨,不任娇啼。
「述论」
春天到了,鲜花开放,蝶舞蜂狂,一派盎然的生机。鲜花虽然美丽,但却必须要传宗接代,而这个任务就落在了蜂蝶的身上;蜂蝶虽然被人利用,但自己却要去采花酿蜜,又不得不去替花儿干那传宗接代的事。这本来就是自自然然的事,但人们无聊,把自身的事情与那自然中的事情都联系到了一起。于是,自然中的一切也都带上了人类文明的痕迹。花儿必须要有蜂蝶来光顾,人们就会说那是在招蜂惹蝶;蜂蝶又必须去工作来采花酿蜜,人们又说是拈花惹草。自然界的风物都成了人类自身生活的写照了。
那美丽娇柔的蝴蝶,采花累了,便躺在那万花丛中休憩下来。香风四溢,青春无限,花团锦簇,心神已醉。芳醉之后,也一定会有许多的春梦,心中不知是何等地快乐。其实,这都是人自己的想法,当时的蜂蝶未必就是这种感受。
因为人们总把那花儿比做美女,什么貌美如花,云想衣裳花想容之类的;而男人自己则多被喻为蜂蝶。真正的蜂蝶能够躺卧在万香丛中,自己却无法躺在那一群群的美女之中,所以便心生嫉妒。这蜂蝶休息在香花里,我却何时能有这样的安乐窝呢!
不过,真正能够体验到蜂蝶的妙处的应该是那个庄周。他通过对人生的彻悟,从而放下了自我的执着,所以有一天便进入了梦中。他的身上长出了翅膀,化成了美丽的蝴蝶,以至于他也分不清自己是蝴蝶,还是蝴蝶是自己,完全达到了他自己所主张的物化与齐物的境界。
春光美丽,小鸟在花丛中游弋,微雨沾湿了它的羽衣,上面落下来的花红胭脂也染在了身上,使它变得更加美丽动人。而微雨也似乎沾湿滋润了它的歌喉,传过来一阵阵娇啼婉转,清脆嘹亮,那是何等地美妙啊!人们又从中感到了嫉妒和遗憾,自己为什么不能像小鸟那样,在万香丛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自己的家庭和爱情能够像这鸟语花香一样,该有多好啊!
然而春光难留,一阵狂风暴雨过后,便飞红乱落,香泥沾湿。繁华的易逝,青春的短暂,使人更加叹惋留恋。所以,我们如果能够于蜂蝶休息在花上的时候,也能够分享到它的欢乐;当小鸟歌喉婉转的时候,自己也能够得到美妙的享受和体验,那么,即使是春光一去不复返,我们也不会后悔的。因为我们珍惜了属于我们的每一寸光阴!
217 相思与想杀
无端饮却相思水,不信相思想杀人。
「述论」
感情与理智可以说是格格不入的,感情所需要的正好是理智所要限制的,理智所接受的却又是感情所不能允许的。但没有办法,谁都不得不去接受这一个现实。感情是盲目的,所以只要属于感情范畴的事往往是无理可说的。李商隐在《锦瑟》中说道: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的关键在那“无端”二字上。人生的一切都是无端所造成的。没有一个头绪,他竟然被卷进了政治的旋涡中、陷入了爱情的纠葛里,完全无法用理智去进行排解。无端地认识了那个人,却也无端地心里思量着那个人;无端地饮下了相思酒,又无端地自己苦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是无端的。正是李冠《蝶恋花》中说的:
一寸相思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有端的事情尚可以从道理上去排解,还会有个结果可以等待。这无端的事情既没有道理可以依据,又没有一个结果,岂不令人愁肠寸断呢!常见有人不去爱自己的丈夫妻子,却去追求那些虚无飘渺的爱情,崇拜什么歌星影后,能见上什么天王一面便如吸收了精神鸦片一样。这样想想也还无所谓,但有的却一厢情愿地为那个偶像相思、守洁、殉情,一旦听说有人嫁给或者娶了他们的偶像以后,便会痛不欲生,甚至轻生自尽。
这些情形很多,往往是人们所难以理解的。我们都会说那些少男少女们是出于纯情,思想幼稚。但如果我们能够进入他们的心灵世界,有些问题就可以理解了。这就是感情上的“无端”,也就是西方人常说的,人一旦被爱神之箭射中之后,谁也逃脱不了。人们会莫名其妙地被感情所驱使,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来。用东方的观点来看,这就是一种缘分。
偏偏当初不相信那相思能够想杀人的人,如今却遍尝了苦果。这种相思的苦水似酒非酒,一旦饮下便无解脱。才饮了一滴,便要纠缠萦绕一生。而年少时好奇,只是当做开玩笑一样,可以一口饮尽那苦酒,自以为是豪气干云。如今认识了,只剩下泪眼婆娑,憔悴身形,正是辛弃疾《丑奴儿》所说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相思能够杀人,而死之无益。因为人的生命和幸福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所以一旦看淡了这种相思,从而去体验大自然中的美妙,则无处不是乐土,也就不会有什么留恋相思的了!
218 多情与薄命
陌上繁华,两岸春风轻柳絮;闺中寂寞,一窗夜雨瘦梨花。芳草归迟,青驹别易;多情成恋,薄命何嗟!要亦人各有心,非关女德善怨。
「述论」
陌上是大马路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士女踏青斗草,好不热闹兴奋!春江两岸,薰风吹拂,柳枝袅娜,人们的精神也像大自然那样充满了生机无限。风飘柳絮,纷纷扬扬,招惹着人们的情思绵绵。正因为人来人往节奏快,所以在陌上的繁华之中,人们的感情也容易潇洒,不受拘束,就是堕落也很痛快。
就怕回到了深闺之中,没有了繁华的刺激,只有这一盏孤灯陪伴,不胜心中的寂寞!更加上窗外的细雨沾湿,一夜之间便使得梨花瘦削下来,这就是所谓的清瘦。梨花以其清新瘦劲来显现自己的美丽,而闺中人儿却与这梨花有了共同的命运。不是那么热闹红火,只有独守寂寞而已。陌上的繁华与闺中的寂寞本来就是一种对比,可以有很多的联想和理解。
紫陌红尘,是那些歌妓艳女们欢乐的场所;清冷闺阁,是这些纯情女子思念情人的地方。如果换个角度来说,男人们个个都是负心汉,经常是系马维扬,挥金蓄妓,走马章台;闺女们却痴心柔肠,永远是独守空闺,相思幽幽。也许就在那些丈夫们正躺在别的女子玉臂上的时候,她们还在回味着当日他们曾经许下的山盟海誓,期待着早日能够鸳梦重温哩!
时光易逝,青春难再,而姑娘那美丽的容颜也不过转眼间就要逝去。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自己娇好的容貌应该由自己心爱的人儿来欣赏,就如那美丽的花儿开放的时候,如果没有人来欣赏,没有蜂蝶来游戏,那就失去她的意义了。所以,她装扮好了自己,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
然而,芳草归来得迟,时光消逝得快,没有人来欣赏,岂不就是白活了一番!所以,她们在等,在相思,在受苦。这都是旧时妇女地位低下的原因所造成的,自己是男人的附属物,所以得不到男人的爱应该是最最痛苦的事情。相思等不到,男人还不知道又在哪里风流,所以吃亏受损的只能是女人,怕就怕这“瘦损了梨花”而无人知!
冯延巳的《鹊踏枝》说:“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行云本是无心物,来去尽随风,所以无苦恼,但人却是有意的。有意的要经受相思的痛苦折磨,无心的则享受自然的盛宴佳肴。有意识的却还忘不了情,更怕那些多情的人,想得多了就会达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关怀就是自己要进入到另一个人的生活里,替对方想得多了,也就有了一种依恋的情感。
这种感受恐怕是每一个读者都有过或者会有的。那就是等人等久了,你自然就会替他想这想那,想着想着也许就给爱上了。所以我们常说,爱是一种期待。有了这么深沉的爱,就该让它有一个着落。可现实就是不让她的相思有个寄托的地方,心爱的人儿到不了身边,能够不相思、能够不嗟怨吗!这就是薄命!
其实,谁的命运都不薄,老天在这一点上应该说是公平的。只要你把自己当成一个自立的人,不是任何人的附属物时,才会把握好自己的命运。有了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只要努力地去做,也就不会有什么薄命与否的感叹了!所以,不管是男是女,只要生了心,有了牵挂,就会有相思,自然会有痛苦。也不光是女人的德行就爱幽怨的。
219 清风与明月
幽堂昼深,清风忽来好伴;虚窗夜朗,明月不减故人。
「述论」
人是社会动物,怕的就是寂寞二字。空间的寂寞还不打紧,怕就怕精神上的寂寞与痛苦。如果是孤身一人,要么读点书,要么思考人生大事,也都可以消遣寂寞。而当人们有了寂寞的感觉时,就会渴望寻找到自己的伴侣,或者是古代的才子佳人,或者是当今的英雄豪杰,或者是自己心上的人儿。
于是,便在自己的脑海里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社会画面。自己在里边却是颐指气使,好不威风!在人间得不到的一切事物,都会在自己的幻想王国里得到。幻想的使用可以使自己减轻一部分痛苦,但长久地应用会带来人格意志上的分裂。所以说,相思最苦,就因为它会带来精神和生理上的负担和病变。
在幻想中,完全是儿童一样的心理,世界万物都具有了和人类的感情与意志一样的能力。它们可以是人的朋友,也可以是人的敌人,自然就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一个孤单寂寞的人儿,满腔的春意得不到发泄和表现,所以很痛苦、很寂寞。
正在这时,白天里深锁紧闭的幽堂深闺中,突然一阵清风吹来,把这死寂给打破了,带来了一片生机,所以这风儿也体谅人意。它见这个女子太寂寞悲苦了,相思的人儿却永远难以得到,于是便以它那轻柔多情的温馨来安慰这个女子的寂寞心灵。这样,清风便成了一个好伴儿,那就说明了人间没有伴儿。正是人情薄如纸,清风来相伴。用清风来相伴,来表示她对心上的人儿的期待,效果更加突出。
到了夜里,那寂寞的人儿就更加难过,孤零零的。如果再遇到秋冬时节,鸳被凄冷,就会更加思念当日的欢乐和恩爱。正是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所说的:“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正在寂寞难耐的时候,只见一轮明月升起,皎洁清丽,何其多情!心上的人儿见不着,但只有这明月却夜夜准时,前来照亮我的窗前。仿佛是那多少年来的故人一样,对我开颜,替我分忧。难怪李白要举杯邀明月了,原来她比那人间的故人和朋友要好上千万倍!
人间的亲人朋友再好,但却充满了利害冲突和限制约束。唯只有这自然的清风和天上的明月,他们跟我们没有任何利害冲突,有的只是我们沾他们的光。正是“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却是真正的财富和知己。一个人如果跟清风朗月交了朋友,用不用一钱买是另一回事。但至少有一点,他一定是个落落寡合的人,当然也是一个自然的人!与自然交朋友并不是一件坏事。只有回到了自然之中,人类才能找到真正的乐趣!
220 落花雨与秋月语
初弹如珠后如缕,一声两声落花雨;诉尽平生云水心,尽是春花秋月语。
「述论」
这是在写听一首琵琶曲的感受。人生一世,知音难觅。能够找到一个知音,应该说是最幸福的事了。知音就是能够听懂对方的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因为语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传达心声。但是,知音应该是相互的。要想让他人成为自己的知音,最好是先做别人的知音,也就是说我们自己也要学着去理解别人。知音的社会意义十分重要,除了在紧要关头能够帮助我们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我们自己的心理。而能够了解我们自己心理的,也一定具有了我们同样的心理。
我们喜欢他们,是因为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或者说他们就是我们自己心灵的外化。我们能够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找到了另一个自我的话,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呢?人们之所以都喜欢找到知音,原因就是要看清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必须有一面能够清楚地反映出来自己面目的镜子。
这琵琶初弹起来,就仿佛是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弹到后来,却是不绝如缕,一声两声、三声四声,就像那落花时节所下的雨。雨在落花时节下,可见那是摧残万艳百花的刽子手,正是那“雨横风狂三月暮”的景象。所以,这时琵琶弦上所弹出来的是一种凄凉哀怨的情调。琵琶声在继续,正如《琵琶行》中说的: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徐徐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而这曲琵琶所诉说的是什么呢?
人生飘流,云水生涯,无有定准。身体尚是如此,那么摇摇欲坠的心灵岂不更是这样。雨打残花,落红如雨,年轻时所追求的理想都幻化成了泡影,根本无法去实现什么美好的梦想,都是一时的冲动而已。年轻人爱的是花前月下,唱不够的春花秋月,恋不完的恩恩爱爱,诉不完的卿卿我我。结果钟情的反被情害,求名的反被名伤,谋利的却遭利坑,争权的却遭权陷。
所以,人们若能早日看透此身不过如行云流水一样,也许会好得多。自然界的万物都在变化,云来云去全随风,水流水止由着地。那么,我们的思想意识为什么还要执着于这些行云流水呢?还要执着于这些名利权势呢?还要执着于这些情丝爱网呢?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时候和景象。但是,春花不凋谢则夏风不至,秋月不退则冬雪何来!一年四季皆是好时节,只是人的心境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就有了差别,可见还是人心理的作用。李煜没有亡国前,还是整天陪着皇后姊妹游乐于春花秋月之中,享受着男欢女爱的幸福。可一旦亡国破家,他自己也被俘虏的时候,心境不同了,对待自然的态度也有所不同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同样,自然中的事物本身没有好恶和分别,有分别的是我们人类的心灵。只要我们的心灵安宁了,没有了分别的概念,那春花秋月有什么不好的呢?我们从它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美丽善良的心灵和圆满皎洁的本性,真还应该感谢它们才是啊!
有人在声色犬马中浪度了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却在声色犬马中悟出了哲理,而且还能够把这哲理与境界表现在琴弦上。能够成为这一曲人生真谛的知音,那才是真正的知音!
301 妇人与书生
今天下皆妇人矣。封疆缩其地,而中庭之歌舞犹喧;战血枯其人,而满座之貂蝉自若。我辈书生,既无诛乱讨贼之柄,而一片报国之忱,惟于寸楮尺字间见之。使天下之须眉面妇人者,亦耸然有起色。
[述论]
自然中的阴阳都是平衡的,人类也是一样。有男人就一定有女人,否则孤阳不长,孤阴不生。根据男女两性的特点,男刚而女柔,男浊而女清,男勇而女懦,男重理智而女重感情,所以从古至今都一直是男主外而女主内,这是古代人类构成社会时的分工造成的现象。正因为是古已有之,所以男人自己认为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女人也自认为是男人的附庸,一切都靠那些男子汉大丈夫!然而,男子汉不见了,天下都成了妇人!
天下皆妇人,这是一句极其沉痛的话。古时的妇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军国大事全由男人做主。那么这开头一句话便是“天下皆妇人”,足以说明如今的天下能够承担军国大事的男子汉是没有了。国家的封疆被别国侵略抢占,版图越来越小,这是一个国家的耻辱,也是每一个男子汉的耻辱。但他们不仅不感到自己的耻辱,而且还在自己的中庭大院里歌舞升平、喧闹不已哩!战争的流血已经使百姓们枯瘦如柴,满目疮痍,饿莩遍野了,但那些所谓的男子汉们的高座广床上还是坐着那神态自若、肌肤丰盈的貂蝉美女。正是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疆土是我们本民族生息长养的地方,是子子孙孙延续繁衍的所在,一旦失去了,我们的民族就会像那无根的浮萍一般,到处漂流,却无处可以安身,就像那吉普塞人一样。封疆已经缩地,战血枯竭人民,可是那歌舞犹喧,貂婵自若,这正是亡国时才会出现的情景。凡是那些有耳目、有人性热血男儿都不会如此,更何况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呢!他们身上肩负着家国兴亡的重任,要恢复疆土、安抚百姓,怎么能够终日里沉沦于温柔乡中,不知死期将至!不要说不如妇人,就连那猪狗都不如了!
历史上的每次进步,都是那些进步的掌握着文明火炬的知识分子走在前头。我们这些书生文人虽然没有武人那样勇猛骠悍的力气,也无跃马开弓的本领,更没有诛伐叛乱、讨灭贼寇的权柄,但却还有一片报国效命的热情难以熄灭。所以,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把这一腔真忱披露在那尺楮寸楷的文字上。流传下去,让那些空长着一副须眉丈夫脸膛的男人而实质上却连一个妇人都不如的人看了,也能够心中耸然而有所起色,奋发起来去保家卫国。
历史的殷鉴是血泪斑斑的,然而人性中的善忘和惰性却是始终如一的,需要时时去提醒大家才不致重蹈覆辙。男人应该时时刻刻知道自己是一个铁血男儿,刚骨铮铮,文人的好文章能够刺激他们的心灵使其有所作为,正是那:“国家不幸诗家幸,吟到沧桑句便工!”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其关键的地方在于心灵上。心灵不健康,男人就连个女人都不如;心灵完善了,女人就是男子汉!想那花木兰、梁红玉、穆桂英,替父从征,替夫指挥,替夫杀敌,那是何等的气概,谁敢说她们不如男子汉!
302 马牛与狗彘
人不通古今,襟裾马牛;士不晓廉耻,衣冠狗彘。
[述论]
任何事物都有个根源,而根源是任何事物都离不开的。大树从根茎上吸收营养,流水从源头上得到补充,而人类的发展就必须从历史上来总结和吸取营养和教训。认识了历史,至少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和教训,不至于再重蹈前人的覆辙。所谓通达古今的道理,无非是指那些做人的道理而言。中国自古以来,最重要的就是做人的道理,所以圣贤留下来的格言都在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才不至于丧失了人生的正道。即使是历史所给予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也是教导我们怎么样做好一个真正的人。
人的一生,行为处世都应该不同于动物禽兽,动物禽兽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自身和物种的延续。而人的目的除此之外,还有着更大的意义,那就是通过自己的意识特性,弄清楚我是怎么回事,而不仅仅受着人生本能的支配,也就是说,人要主宰自己的行为和命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人都做过了许多的尝试,他们的经验和教训都是留给我们这些后辈的宝贵财富。那么,怎么样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开拓,就成了我们这一代的使命和责任,所以如何为自己定一个位,如何对自己的生命有个交代,也就成了我们努力要回答的问题。
如果我们对过去人类的历史一窍不通的话,自然会连这些道理都不明白,一生只知道吃饭、工作、睡觉,那么与那些替人出苦力的牛和马又有什么分别呢?马牛只是被人役使而无法自主自己的生命,人却是有意识和能动性的,我们不仅要知道我们要干什么,更主要的是我们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干。这只有沟通了古今中外的一切人生真谛之后,我们才能做到,所以,并不是要做些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才算是做人。只要心眼不像马牛一般只看见了眼前的一把粮草,而看不到辽阔的天地世界,生活得自在了,也就是做好人了。
至于知识分子,古代称之为士,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也是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他所承载的应该是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所以言行举止都是一般平民的表率。他们更应该懂得做的道理,儒家的思想核心就是仁义礼智信,要人知道廉耻而向善止恶。但人总是各式各样的偏偏那历史上,乃至于现今的社会中,就有那许许多多的读书人做的正好与此相反,全是些知廉耻的事。卖身投靠,奸猾狡诈,欺压百姓,坏人心术,谋权贪财,无恶不做,真是“斯扫地”了!这便是穿着人的衣冠,做着畜生的事业。这种人外表的形象是人,其实内在已经猪狗不如了,便是符合了那“人模狗样”的说法。
知识分子是时代的精英,民族的脊梁,要想让他们真正成为士林楷模,就必须从一开始的教育中着手。古人讲的正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五个步骤就是真正培养知识分子所必经之路。先从端正自己的心灵开始,心理的平衡会带来身体的健康,以至于言行举止都能够成为人之楷模;以这样的身心去做人,自己的家庭也一定会得到和睦安宁;再去用之于社会,就可以当个好官而造福一方;再往前发展,就可以施展自己的道德和本领,让天下太平,百姓欢乐。任何事情都有个因果,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知识分子都能够从自我做起,以自己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去影响一代人,使社会止恶而向善,则不仅自己可以不是衣冠禽兽,而且真正会成为时代的表率和脊梁。
303 君子与鱼鸟
苍蝇附骥,捷则捷矣,难辞处后之羞。茑萝依松,高则高矣,未免仰扳之耻。所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
[述论]
人类最明显的特点是具有一种自我意识,凡事都想去主宰一下,什么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话,都说明了这个问题。但是,实用主义毕竟是人们通过艰难地跋涉所发现的一条捷径,所以人们往往会人云亦云,人趋亦趋,于是便有了赶潮的说法。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见利,必然亡义。君子见利,会通过自己的理智去思考该不该取,取之会不会给人带来损害;小人见利,根本不会去想到别人的利益,千方百计要占为己有。所以,在这个社会上,便有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而且君子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
千里马能奔驰迅速,所以到达目的地会很快。于是,便有了搭捎的东西了,苍蝇附着在千里良骥的尾巴上,便可以一去千里了。正是汉光武帝《与魏嚣书》所说的:“苍蝇之飞,不过数步。若附骥尾,可至千里。”快的确是快了,不过,只是它们所处在的位置却很不利,纵然能够追逐享受到马屁的粪臭美味,但马尾有时一挥,就连那性命也尚且难保的。但苍蝇毕竟只是个寄生的东西,没有什么真实的感受,即使跑到千里之外,又有什么益处呢?马奔千里,其意义就在于奔跑的过程之中,所以有苦也有乐,那才是真实的感受,苍蝇怎么会有呢?再怎么样,它所处的位置是在马尾巴上,说起来还是不好听,难免有羞耻之感。
松树高大挺拔,给人一种气势凌空、魁梧伟岸的感觉。世上的事情都是相对的,有了梗直的,便自然会有柔软的,相辅才能相成,所以会有那茑丝与女萝生长在松树的旁边,并且顺干而爬,可以爬得很高。不过,即使它爬得再高,可以站在苍山之巅,可以俯瞰一切,但它到底还是个软骨头,心里仍然是低贱的。它可以到达松树的位置,却没有松树的德行,人们照样是瞧不起的。虽然站得高看得远,人们都企图站到人生的最高点上,可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而走上去的一定会稳定坚实,不屈不挠。如果是因为关系和夤缘而到达了这个地步的,必然不是很牢靠的,稍有风吹草动,便会摇摇欲坠。从它的角度来说,高是高了,但终究免不了仰扳他人的羞耻之心。毕竟不是自己奋斗所得到的,寄人篱下,难免要忍气吞声,心里一定不好受!
君子的立身处世,决不在于地位的高低,也不在于什么荣华富贵,而在于能否自己独立于世,有所建树。如果有所建树,独立不苟,即使身处风霜之中,备尝艰难困苦,也不会像那缸里的金鱼和笼中的小鸟一样,庇于人下,以求衣食。因为那会完全丧失掉作为一个人的真实性情,看人眼色行事,只求得主人高兴,然后赏赐一点衣食。与其这样生活,还不如在那大天地里饱经风霜来得痛快一些!至如说苍蝇和茑丝、女萝那般趋炎附势,笑脸迎人,莫要说什么真实性情了,就连最基本的一点人格也没有了!君子的目的在于实现自己的人格和价值,所以任何有损于他人格完善的事都是不屑于一做的!
304 公卿与乞丐
平民种德施惠,是无位之公卿;仕夫贪财好货,乃有爵之乞丐。
[述论]
观音菩萨的德行就是慈悲两个字,慈是给人以快乐,悲是拔人于痛苦。因为她能够帮助人们摆脱痛苦,并且赐给人们以幸福,是最最无私的人,所以世世代代被人们所景仰和崇拜。观音菩萨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她可以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富是贫,只要能够做到予乐拔苦的人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所以说,人性的高贵并不在于爵位的高低,生命的价值也不在于财富的多少。
平民百姓因为没有受到多少铜臭味的薰染,也没有被那些苟狗营蝇的事所异化,因而心地善良,只知道依照人伦天理来做事。他们看到了穷人很可怜,竟然不会因为自己也穷得可怜,而把自己仅有的一点东西让大家来分享。这种行为完全可以与上帝和佛祖的造人济世相提并论,他们自己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得到一种无限的上帝般的欢乐。一个平民的这种做法,也就是在播种道德而施加恩惠,而这些事却应该是那些王侯公卿们份内的,所以这些平民也应该是王侯公卿了,只是没有权位而已。可见,平民们并不低贱。
与平民相对的便是那些士太夫官宦们,他们之所以成为人上人,是因为大家的相信和感戴,目的是要他们能够为百姓做主操心。他们帮助百姓来管理各方面的生活,百姓则给他们进贡和报酬,这都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人类的特点便是食色性也,贪财好色便是人的特征,所以一旦那些王侯公卿掌握了大权,便一定会为自己去谋财图色了。他们忘记了对于百姓大众的承诺,只顾一己的私利,所做的都是君子不为的可耻之事。他们本来已经得到了俸禄报酬,却还想得到更大的财富;他们本来就有很多的古玩珍品,却还是不择手段地广泛搜罗,永远没有一个满足的时候。所谓富就是能够把多余的财物施舍给穷人,所谓贵就是能够站在高处拉上低处的人一把。有的人虽然腰缠万贯、富可敌国,甚至拥有了全世界,却拿不出一块石子给予穷人,这种人便是穷得只剩下钱了;有的人虽然已经青云直上,甚至已经站在了最高处,却仍然不肯伸一只手来拉扶一下跌倒的人,这种人便是贱得只剩下自己了。
乞丐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人心如果贪婪无尽,永不知足,即便是拥有天下之富,也还会贫如乞丐。人在自己吃饱之后很少会想到还有别人在挨饿,这便是人在富贵中缺乏同情心的原因。人们对于声色犬马追逐的欲望往往是不能满足的,因此就会像夸父逐日那样越追越渴。虽然是长江大海,也不能解了他的渴,所以那些富贵之人也就真正成了个有爵位的乞丐了。
305失足与回头
一失脚为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述论]
人生路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每走一步都需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否则人是赔不起的。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也不能保证永远不犯错误,圣贤如颜渊也只能做到不二过,保证自己不再犯重复的错误。至于一般人,当然犯的过错要大得多,或者不停地在重复着已经犯过的错误,他们是不会记住经验教训的。小的时候,因为我们正在接受前辈师长的教育,所以犯了错误还可以得到挽救,跌倒了还可以再爬起来。但是,一旦我们进入成年以后,凡事都得我们自己做主了,也就不敢像小的时候那样可以随便地犯错误了。因为我们已经没有多少错误敢犯了,没有多少时光可以蹉跎了,也很少有多少错误是可以挽救的。
童年时的跌跤都是为了日后不再跌跤,总有人会帮助我们再爬起来的,把身上的土拍一拍也就好了,以后走起路来我们就小心了。因而,小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会掉到那深沟大坑里去,原因就是自己没有胆量去尝试,而且总是要谨小慎微地走。但到成年以后,跌跤的危险处处都有,稍有不慎,便会失足,可有多少人肯给你指点迷津呢?指点了你又肯听吗?所以,人们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意思就是即使是马上就要吃亏,人们也不会去听老人言的。于是,这“不听老人言”就成了人生的一大特征,而且你越说他反倒越要去做。
成年人会跑会跳,他们不相信自己会跌跤,而且也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会失误,都是那么自信而坚定,看不出什么愚昧与无知来。但是,那些摔下悬崖峭壁和万丈深渊的都是那些聪明而坚定的成年人。他们自恃着脚力强健,专门去探险猎奇,结果一失足而酿成了千古恨。再有本事和志向,就都实现不了了,所以遇事不要跟人争强好胜,考虑好了,准备足了,再去动手。这并不是要人瞻前顾后,而是要有备而动,不打无准备无把握的仗,也就会减少许多的失误,免得铸成千古的大憾。
人们失误的最大原因,便是因为自己太自负了。往往那些明知道自己做错了却还要一意孤行的人,是最悲哀的。跌伤了筋骨的,要爬起来也不知要耗费多少的时间与精力。至于那些因为没有生活方向的人,他们因为失去了自己的目标,所以便会被人利用,一下陷得更深。等到真正明白了一点什么,幡然悔悟的时候,却往往已经是晚之又晚,转眼百年已过。想要再走回到正路上去,却已经发白体衰,生命已经不再给他机会了。于是,他便会对后来的人大声疾呼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可惜,他的后人还会像他当年那样,对他的话语毫不理睬!
生命虽然短暂,但一路上却充满了分歧和岔道,稍不留神便会失足走错,有时跌了个跟头,带来点肉体上的疼痛。这倒无所谓,怕就怕心灵上的悲伤和终生的遗憾。因此,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要多看看自己的脚下,不要只顾着去瞻望远方而忘记了自己脚下的路。能够避免失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安分守己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就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306日月与风雷
圣贤不白之衷,托之日月;天地不平之气,托之风雷。
[述论]
天人相感动,人本来就是自然中的一分子,所以与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和接触。人间的圣人贤哲所代表的就是宇宙的精华,所以与给人间带来了光明与温暖的太阳和月亮相感通。日月亘古以来不曾改变,总是无私地给予人间以阳光与清白。圣贤的心境也是如此,他们一生为之奋斗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都能够弃暗而投明,脱离愚昧与无知,得到欢喜与幸福。然而,当人们久处暗中的时候,突然有人给他面前投下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他不仅不会感到幸福,反而会拒绝接受的。原因是他们已经适应了黑暗和痛苦,似乎离开了黑暗和痛苦他们就不会生存了的一样。所以,教人学好向善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他们那麻木阴暗的心理必须通过最大的努力使之茅塞顿开才行,而这项工作是最艰难的。
不管别人怎么样理解,圣贤们自然有他们的心理追求,他们的度己度人就好象太阳和月亮那样大公无私。言语有辞汇贫穷的地方,心意有难以表述的时候,人们可以有不理解的权力,然而要真正认识那些圣人贤哲,只要看看那天上昭昭明明的日月,千古经行不移,也就可以有个答案了。
人间有那让人心中不平的事,天地间也能生出不平的气。凡是不平的东西,就会产生鸣叫,叫做不平则鸣。路见不平,便能拔刀相助,这是为人间打抱不平的豪侠气慨;百姓水深火热,志士攘臂而起,这是为天下谋太平的圣贤之气。天地之间,高下相倾,五行之气不平衡,种种生气相摩荡,便能生出愤怒之气,蕴聚起来便发声威猛,就是那自然中的疾风暴雷。人间不平之事更多,不平之气也多,所以到处都有疾风暴雷,随时都有革命发生。翻开历史,那些虐待百姓、屈抑天下的独夫暴君没有一个是善终的。他们为自己种下了祸根,制造出来大量的不平之气,不仅百姓不会拥戴他,就是天地风雷也要诛杀他,才能带来天地间的祥和之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阵疾风暴雷过后,天地间一场大雨,会把那喧嚣和尘杂冲刷干净,给人间带来一片清新和安祥。祥和过后,又是喧嚣和尘杂,使人们烦恼不安。然后,不平之气一聚合激荡,便又是疾风暴雷,又是一场新雨!生活就是这样,天地宇宙也是这样!
307瓜分与铜臭
亲兄弟折箸,璧合翻作瓜分;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
[述论]
孔子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要让天下人人都能够成为亲兄弟,然后天下就会成为大同社会。然而,正在孔子教育天下人皆成兄弟的同时,而真正的亲兄弟们却翻脸成仇了。看来,这愚蠢的人类实在是无法救药了。
人们比喻兄弟之间的感情亲如手足、密似骨肉,就是“手足断,安可续!骨肉离,怎能合!”如果合在了一起,这兄弟就好比是一块美丽的玉璧,完好无损。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老人临终的时候,儿子们就想分他的家产,老人想了想,便要他们每人折断一枝筷子。大家不明白他要干什么,但都照他的吩咐做了。然后,他又让他们把几枝筷子并在一起,再让他们去折,却不那么容易了。于是,大家明白了一枝筷子容易断,多枝合一不易折的道理,便都不要分家了。
看来,兄弟之间本来是团团圆圆,珠联璧合的,不仅会有朋友交情,而且还有骨肉亲情,照理说比起朋友之间的关系来更为深刻一些。但是,兄弟之间若是失去了这样一份情感,却连一般的朋友都不如了。如果是酒肉朋友,便会以利益来相互伤害,但在商品社会里,兄弟之间也往往会因为利益而相互残伤,原来是珠联璧合而后来却冰释瓜分,实在是令人伤感。历史上,那些兄弟相残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的。曹丕与曹植兄弟为了权位而尔虞我诈,以至于迫使曹植作出了那首有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动物禽兽还不忍伤其同类,只有人类却相互残杀,甚至是兄弟反目,同室操戈。所以说,人类是最最凶残的!最后消灭人类的不是别的动物或者外星人什么的,而是人类自己的欲望!
读书人奋发向上,应当以读书明理为首务,学习和借鉴古人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能够觉悟人生,明白事理,然后再入世做官,将满腹的文章经纶施展于社会,一发胸中的理想和抱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样以来,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圣贤的教诲,嗅觉中总是浮泛着油墨的书香,还是一个清廉的官员。如果这官老爷一旦掌了大权,挤身于士大夫之列,就会贪财爱物,追逐世俗的名利声色,必定会堕落丧志。那么,书中所散发出来的油墨的香气,也一定会被那累积起来的铜钱所释放出来的锈臭味所取代,其中所阐述的人生道理也会因此而忘得一干二净了,离开圣贤的行列自然也就越来越远了。
其实,书本身并没有什么香气,只是书中所讲的道理却使读书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温馨;钱本身也并没有什么臭味,只是钱使人忘却了做人的准则而变得丑陋恶心了,这才是真正的臭味。书和钱都不是坏事,关键是要有一个度在,过分贪书只能是个书呆子,过分爱财也只能是个守财奴而已。
308尘世与樊笼
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被名牵,樊笼鸡鹜。
[述论]
心为身君,心灵是肉体的主宰,也就是说,人的肉体是心灵的奴仆,应该受到心灵的支配。而人与禽兽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有心,有意识,会思想。有意识的特点有二:一是有意识可以分析判断,能够说服自己并且开拓出一条自己的路;二是有意识可以贪婪妄想,能够坑害自己的心灵并且为了糊口蔽体而奔波不息。能够主宰了自己,心灵充满了自由,所以感受也非常好;贪婪一生,心灵便被妄想所控制,感受当然都是烦恼。所以,幸福与否,关键就在这一颗心上。
马牛是没有思想的,它们的生存只是要满足一种本能。正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才会被人所利用和驾驭。奔波劳碌一世,只是为了换得一把粮草,它们生命目的就在于此。人如果只是为了身上衣和口中食而奔波忙碌,役使自己的心灵去做那些不乐意的事情,就像被一个主人给套上了枷锁,只能朝着他所指点的方向走。心灵失去了自由,感受只有痛苦与烦恼,一天到晚全是为了吃好穿好,这与那尘世上的马牛还有什么区别呢?
说起来,没有一个人愿意做牛做马地下苦力,给人当奴仆,都想当主人。然而,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衣食无虑的人,却心甘情愿地做马做牛,只为的是口中和身上的衣食而放弃自己的思想,践踏自己的心灵,这难道不比那没有思想的马牛更悲哀吗?可就是有那些甘愿让形体来役使自己心灵从而做牛做马的人!
心灵既然已经被肉体所役使,而这身体却又为名利所牵缠。名只是一种空洞而无意义的声音,但人们却要拼命地追求它,以至于被它们所束缚,岂不是很可笑。名声虽然能够能满足人们一时的虚荣感,而虚荣感就像没有果实的花朵一般,像那水泡和朝露,像那闪电和影响,得的再多又能有什么真实的效用呢?不过,社会正是用了名利的杠杆,才撬起了人生这块巨石的。有人争名,就有人慕名,慕名就会孝敬那有名的人。
笔者因为写出了几部畅销的书,如《圆照法师与金刚心法》和《苦海与极乐──西游记奥义》等,《视点》、《中国新闻》、《世界日报》等海内外千余家报刊杂志披露了我的学术观点和人生事迹,有了一点小名声,于是不少的读者便纷纷写信来电,或者备加赞叹,或者横加指责,有的寄来了钱,有的要来讨论。更有的是因为我出了名,如果对我能够公开进行攻击的话,他自己也就会因此而名扬天下。起初,我不停地在回信,有时甚至一天发出去百十封信,总想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得更清楚一些。结果是疲于奔命,而所获甚少。后来,我也想开了,很多人是冲着那个名来的,于我本人没有任何关系。学术的问题是允许争论的,谁愿意争谁就去争,我还有很多的想法需要正面地去阐述,没有必要去跟他们争论。因为我从事人生和文化研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什么名声或者钱财,而是为了把自己胸中所思考到的问题给大家提出来,并尝试着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来,争取为现代的人找到一条生存的依据。等到自己的心里踏实了,也就不会为这个小小的名声给束缚了起来。
古人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能够给自己的心灵带来安宁,最好的办法就是逃名。我的说法就是八个字:“求之不得,得之不求。”不求名而名自来,来去与我无关;求名而名不来,自然失望痛苦。一切顺其自然了,就不会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鸡鸭了。
309待人与御事
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智,可以提防不测
之事变。
[述论]
一个人的能力如何,关键要看他待人接物、处事应世怎么样。人心隔着肚皮,谁也看不透谁,所以常听人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要想在社会上处好人际关系,就一定要掌握其中的技巧,这技巧就是方法和智慧,说白了,也就是有手腕。君子当然不屑于耍弄手腕,但一定的方法会减少很多的痛苦和烦恼,所以该用还是不能含糊的。
在社会交往中,因为人的素质、层次、背景、教养、个性、兴趣等方面的不同,便会造成各种各样的文化圈。但每一个圈子又都是相互串联的,所以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都会拉到一起,那么对于不同圈子里的人就应该以不同的方法去对待,否则自己就会很狼狈。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以心相交,以义款待的。
人上门来求我,我肯定会为其尽力的。热情是一个方面,关键是要能够办得了事情。能够办的便去办,办不了的再去托人,但有一点,不要把自己的什么都拿了出去对待他。要让他感觉到我们已经尽了力量,而且也不要太显示我们的实力,否则我们的恩情全都一下子给了他,他也许反而不珍惜了。因为人心是贪得无厌的,他的欲望也是水涨船高,永远不会得到满足。所以,招待客人的时候,不要一下就好到极点,永远都给他留着一点好处,就能够维系住那些贪得无厌的人的心理。
处事应物的时候也一样,自己的智慧不可以全部用尽,还是要留下一点,若是有那不足的地方,或者是应急的情况,也好有个防备。惟有以那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的心灵来处理事情,才会有余力去应付那不测的变化。否则,精力已经使尽,智慧也已殚竭,一旦事情发生突变,就再也没有心力去应付了,也许还会前功尽弃,岂不是可惜!
无论是待人,还是处事,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给自己留下一点宽裕和余地来,以便在以后的日子或者过程里有更多的主动权。人们感觉到了有余不尽的恩德,就会感恩戴德地忠实于自己;在事情中自己觉得有了有余不尽的智慧,便会潇洒自如起来,工作反而会顺利得多。
310担当与摆脱
宇宙内事要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

[述论]
宇宙内的事业也就是人生的大业,必须有人去做。比如常说“天塌下来有高汉顶”,这高汉顶就是在担当。男子汉大丈夫所担当的自然也就是天下的大事了,要担当就是要关心国家大事。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人类社会里的一分子,这个社会安宁了,我们大家都会感受到生活的安祥和幸福。如果天下大乱,国无宁日,那我们自己也不会感到幸福的。也就是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人既然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便要有所作为,才对得起自己的使命。这个世界的确很不完美,到处都是苦海一片,饥饿寒冷,战争瘟疫,恩恩怨怨,痛苦烦恼,等等不一而足,就如佛教所说的人生八苦一样:生、老、病、死等四种生理上的痛苦,还有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蕴盛苦等心理上的痛苦。因此,这个世界有许多事物需要我们去努力加以改善,以期有一个美好的人间。我们努力去改善世界的时候,就是在承当人类的大业,也就是经世济民的事业。可要解决这个根本的问题,必须从人心的改善做起,使人人自爱以爱人人,这就得有人去讲解宣传,身体力行,这些都是担当。如果我们不去担当,那还有什么样的真正事业呢!
但是,人世间有许多事情不仅要会担当,而且还要会摆脱。那些担当大事的人照样还是人,所以仍然免不了有名利思想和食色欲望,一定会有许多的牵缠,使原本有向志的人也会改变了方向与初衷。因此,一颗智慧而超脱的心,却是十分必要的。只要担当了事业,名利和财色便随之而来。要是一直去担当的话,就会承受不了,甚至会浸蚀自己,以至于贪婪声色而无法再担当大业。所以,在能够担当大业的同时,还必须能有一副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事业和生活,那就是心灵的自由和潇洒。
心灵的世界是一个无限的世界,它可以被污染,也可以变成净土,一念迷惑就是地狱,一念觉悟就在天堂。注重于自己良心的培养,就会减少或者去掉对于外境的执着。不受外界的干扰,才能够真正地担当大事。这就是摆脱,拥有了出世的胸襟,自由的心灵!
311真假与巧拙
任他极有见识,看得假认不得真;随你极有聪明,卖得巧藏不得拙。

[述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宇宙和自然是无限的。以我们有限的生命去追索无限的宇宙,并且得出完全正确的结论,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认识到宇宙中相对的真理,而且我们往往还会站在一己的立场上去看问题,因为出发点的关系,使得各执一辞,相互究诘。但结果怎么样呢?谁也说服不了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是非非,颠颠倒倒,永远也不会有一个绝对准确的真理产生。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事是真实的呢?就算你拥有再多的学识,也未必能够认清这一点。因为,学识只是有限的,片面的,外来的,再加上我们狂妄的心理,所得到的学问仍然是一种妄想而已。而认识到宇宙的广大无边、人生的转瞬即逝、生存的规律就是顺其自然,这就是智慧,而不是知识,因为知识并不等于智慧。许多极有知识的人,但由于克服不了自己的妄想和欲望,徒然地追求那些虚假空华的名利和财色,始终也看不透那真正的生命意义。佛教认为宇宙的实相便是真空,没有任何执着的必要,一旦不执着了,心灵无牵无挂,才能悟道而证空成佛。
巧和拙也是一个事体的两个方面,也可以说是孪生兄弟;巧是非常地工巧,技术高超,它的另一面是拙,拙就是笨拙。《老子》说过:“大巧若拙。”真正的大巧也就不是巧,同时也无一不是巧,是无法形容的一种境界。有许多极为聪明的人,常会做出一些极为笨拙的事,自己却浑然不觉;许多看来是愚拙的人,却活得比那些自认为聪明的人有智慧。智慧不一定是巧妙的东西,庄子说过那高大的樗散之材,大匠不顾,但却保全了自己的生命;而那些挺拔坚贞的栋梁之材,却因此而被砍伐架屋。刀背虽然驽钝,但却比那刀刃不易受损,而且还具有成为刀刃的潜力。
那些自认为聪明过人的人,却往往是最笨拙的人。他们都会弄巧成拙,比如那个妙计安天下的周郎所施的美人计,结果却被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得他赔了夫人又折兵。对于弄巧的人来说,对付他们的办法就是拙。因为只要有了巧,就一定会有拙,他再怎么卖巧,却总还是要有拙露出来的时候。而真正聪明的人,至少会看到自己的愚笨之处,反而会守拙成巧。总之,见识和聪明都是有限的,是无法认清事物的根本规律的。
312种田与寻友
种两顷附郭田,量晴较雨;寻几个知心友,弄月嘲风。
[述论]
当城市喧嚣而且寂寞孤苦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向往着那安静的山野郊原和朴素的乡下知己,在那里自然会摆脱了人间的艰难和痛苦。心境恬然了,必然会感受到那种田园式的美妙来。
一个人若是想过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生活,那就是在城市郊区种上两顷离城不远的田地,再寻几个没有利害冲突的哥们知己,在一起谈谈天气的变化,阴晴雨雪,再提上一壶酒,吟诗作赋,嘲风弄月,真是好不自在啊!
对于那些达官贵人来说,这也许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自己种田则衣服粮食不会有什么忧愁了,有知己朋交来交流则心里还会有什么寂寞呢!弄风嘲月,是一种游戏人生的态度,一切都看得那么透彻,也就不会有什么牵挂了。如果抱着这种游戏人生的态度去耕种田地,自然也可以自得其乐了。
这种态度并不是一种放任和懈怠,而是一种不执着而轻松的心理状态。以这种心理状态去交几位农夫朋友,把山河大地当做美妙的文章来读,的确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反之,如果以紧张焦虑的心情去推测什么气候的阴晴变化,并且辩论文章的章法结构,那么,这种田和看文章都成了苦差事,而那天空上的清风与明月反而成为累赘了。
到了乡村,远离了自己所厌恶的生活环境,重新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里,人生的趣味便建立在了距离上。大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心理上的焦虑和压力减少了,人们的心灵自然也就会走近了。正是这一个距离,就可以使当事人用一种艺术的审美态度去观察生活并且体验生活,从而趣味盎然地生存下去。
313放心与人格
放得俗人心下,方可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

[述论]
佛教的核心,说到底就是“放下”两个字,也就是说把一切贪婪执着的东西都统统放下,便可以得到自在了。所谓“放下”,主要是指把心放下,把念头放下。世俗的心理放不下,就会与人争名夺利,患得患失,得之便感到骄傲自负,失之便怨天忧人,富贵了会易交换妻,穷困了则灰心失志,这样的人经不住大风大浪的考验,也就称不上是男子汉大丈夫了。
所谓的大丈夫心,就是要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妻子所依靠的是丈夫,丈夫至少要给妻子带来温暖和幸福,否则还有什么好依仗的呢?平常说的男子汉大丈夫,起码要在一群人当中能够顶天立地,为大家分忧解难,造福谋利,使大家有所依靠。因为有了他,大家才会感到幸福和安全。他能够不为俗情所扭转,移风易俗,主宰大局,也就是人们所称道的英雄豪杰!他们所不能勘破的,就是放不下那成大功立大业的雄心。若是功业不成,大丈夫也要嗟叹懊恼,备受煎熬。比如那岳飞被人陷害,功败垂成,才会“怒发冲冠”、“壮怀激烈”;辛弃疾义薄云天,立誓要恢复祖国山河,可只能“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放不下拯救天下的心,委屈不了自己的大丈夫志向,心里的烦恼自然难以断除,就无法走进仙佛的行列。
仙佛并非不愿意拯救世界,也不是不关心人类的疾苦,而是要慈悲普度天下一切众生,只是心中永远没有一个这样的念头在作祟。在他们的眼中看来,世间的种种功业,利国利民也好,战功卓著也好,无非都是那梦幻泡影。因此,仙佛对于世间的事业来说,一切顺其自然,也都如同梦幻泡影一般,拿得起,也放得下。关键的所在,在于他们已经没有了分别的念头和心理,比那些大丈夫就高尚了一个层次。但是,如果心里仍然是执着于超脱这个痛苦的世界,执着于仙佛的概念,心中老有个佛仙的字样,那么他们将永远成不了佛,得不了道,悟不透真理。
所谓得道,就是说彻底了解领悟了宇宙的实相和真谛。这个实相也就是诸法空相的道理,是绝对的真理,也不是我们用人间有限的逻辑思维能够想象得到的境界。其中没有了概念、矛盾和对立,已经无法去认识和判断,只能靠我们的感悟。所以说,凡是心中有佛有仙,有普度众生意味的,就不是仙佛的境界,也还是不明白这个真相,因为佛的境界本是无得无证的。宇宙和人生的真相也是这样的。说到底,由俗人到大丈夫,由大丈夫到仙佛的的历程,就是人类心理自我完善的过程。人能够超越了自我,从而进入到更高的一个层次中,才是真正实现了自我!
314立命与回天
执拗者福轻,而圆融之人其禄必厚;操切者寿夭,而宽厚之士其年必长。故君子不言命,养性即所以立命;亦不言天,尽人自可以回天。
[述论]
人们常说,“死生由命,富贵在天”,是因为他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当他们希望长寿而正该享福的时候,却不幸离开了人间;当他们看到小时候还不如自己的无赖竟然飞黄腾达时,自己却依然穷酸;明明是个好人却不长寿,实实是个坏人却难死掉。这一切的不理解都造成了一个假象,即一定有一个冥冥之中的主宰在捉弄人,所以会有命运和天意的说法。其实,我们虽然无法证明命运和天意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但关键还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一个人的福分禄命,往往与他的性情有关系。古人说过:“福莫大于无祸。”没有灾祸也就是最大的幸福,怎么才能保证没有灾祸呢?因为福气不是指的能够吃喝玩乐,富贵名利,而是一种和平安宁的生活,是一个人精神上能够经常保持愉悦,当然这就不是性情执拗的人所能保持的态度了。因为一个人的性格太执拗了,就不会与大家相合拍,什么事情都要一意孤行,与大家唱反调,八头牛也拉不过来。稍有违逆不顺之事,便会雷霆大怒,或者自关禁闭,这样怎么还能经常保持自己精神的愉快呢?即使是众人抬举他,他的福气也不多。
凡事若能够退一步想,或者替他人想想,而且乐于合群,并接受他人的建议,做人做事都会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心情自然会愉快,人生必定会顺利。福气多了,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胜似海陆八珍,相对来说那俸禄也就跟着厚了,身虽贫穷而心实富贵了。
同样地,一个人如果操守峻切,不能容人,禀性急躁,一遇到麻烦就会跟人较上劲来。跟别人过不去的人,首先是跟自己过不去,心里一急,生理上便会吃不消,就要生出病来,怎么可能长寿呢?他们往往会说一句“由不得自己”来为自己辩解,其实,性急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越急越乱,倒不如让自己心情保持冷静些,也许会发现许多事情本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即使有了事,内心也能够清楚明白它的来龙去脉,处理起来也就悠然自得了。只有心地宽厚,像海纳百川一样,才不会孤立自己,能与人类相共处,自然寿命就会延长。
综上所述,可见福禄寿命并不在于天意和命运,或者可以这样说,命运和天意就在自己的手里握着。性格执拗就会福薄,圆融有余便有厚禄;心地宽厚能够长寿,性情急切只会短命。所以,那些真正通达了生命真谛的君子,决不会去空谈什么命运。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培养好了自己的心性,便能够拥有那美好的生命。
他们也不会去揣测天意,因为他们知道天意本来就是人意,就像《孟子》所说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意自然也来自民意,只要一个人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那么群众也会拥护他,而且上天也会改变自己原来的主意的。所谓的“人定胜天”,就是说人类只要按照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去办事,老天也会帮助人愿的。
315达人与俗子
达人撒手悬崖,俗子沉身苦海。
[述论]
人们的地位、身份不同,对于自然和社会的看法也往往不同,这就是立场和观点的问题。有的人认为世界很美,或者觉得生活很好,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说他自己这一生没有过痛苦的经历。所以,这人间就被比喻成了痛苦的海洋,或者黑暗的地狱。可悲的是,虽然大家都感到了人生的痛苦,却很少有人愿意跳出苦海来。
悬崖与苦海,都是对生命中的艰险与痛苦的表述。人生中有许多的境地看来都是十分危险的,比如说濒临破产的边缘,或者遭遇恶人的陷害,或者与亲人生离死别,或者在战场上你死和活地战斗,或者要等待法律的判决,等等。在一般的人看来,就好像走在那悬崖上,死活也不敢松下手来,否则就会跌下那万丈深渊。因为他们自己的心里有危险,所以便有外在悬崖与苦海的境遇,反过来心理上会更加危险和痛苦。
而在那些通达了生命实相和真谛的人看来,生命对人来说不过是短短的数十年间。不论是成功或者失败,百年之后都会化成一片云烟,没有什么好执着的。所以,只要掌握住了当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该生就美美好好地生,该死就痛痛快快地死,一切顺其自然了,也就不会惧怕自己坠入痛苦的深渊了。
心理平衡了,身边也就没有了千丈悬崖的危险,脚下也会没有万丈深渊的威胁,那么,走在生命中的任何阶段里,都能够如履平地,安然渡过的。走在悬崖边上可以撒手不去攀缘,就因为他们的心中没有恐惧。你看那壶口瀑布几十米的高空上,一道钢丝横空而架,一个人可以从上面由东岸走到西岸。观看的人心里充满了担心和恐惧,但他们自己并没有什么恐惧,也没有什么危险,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心理很坦然。
但是,对于一般的人而言,他们的心中到处都是悬崖,都是峭壁,无一不是危险。一旦手没有捉牢,便会被挤下深渊去,也就掉入了无边无际的苦海之中。所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焦虑,不在痛苦,就因为他们的心理早已是地狱了,崖上崖下怎能不是苦恼的大海呢!世上的事情就是很怪,怕掉下去的人早已沉溺在无边的苦海中了;不怕掉下去的人,却竟然真得没有掉下去!
316浮名与梦蝶
身世浮名,余以梦蝶视之,断不受肉眼相看。

[述论]
庄周曾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梦中竟然不知道蝴蝶是自己变的,还是自己是蝴蝶变的。但毕竟那是一个梦而已,梦中的东西并不真实,等醒来的时候,他却仍然是一个不能像蝴蝶那样飞行的人,而那个蝴蝶也不知何在,足以说明梦中生命的非真实性。庄子既然可以梦见自己成为蝴蝶,那么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也许蝴蝶正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哩!所以,正如苏东坡所说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生是梦,蝴蝶是梦,梦总会有醒的时候,即使梦中的一切再真实,却终究是虚无的。
卢生客栈之中,一梦华胥,成就了盖世功名,享受了无尽的荣华富贵,遭尽了悲欢离合,受够了穷困潦倒的滋味。等到一梦醒来,主人的黄粱饭才刚好蒸熟,真是人生一梦间,才使他看透了功名富贵如走马灯一般,不可执着。所以,能够以庄周梦蝶的态度去看视人世间的功名富贵,就不会再去执着而生烦恼了。%另外,梦中见到了蝴蝶,那是人们的头脑在下意识中所形成的幻象,睁着肉眼是看不到的。身世所承受的浮名也是一样,是虚幻不实的,一睁眼也就看不见了。肉眼看得到的东西,都不应该去执着,因为执着了并不等于就属于自己,更何况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呢?
肉眼看不到的,我们自然不会去争夺,争夺只能带来痛苦。争夺到了手,就一定害怕再会失去,所以整天惴惴不安,总想着永远保有下去;没有争夺到的,心里总是不服气,一定要想法再夺取过来,又会再生起战争和不安。所以说,为了人世间的浮名微利去争夺,是一点也不值得的。
317 真心与妙用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述论]
《西游记》中,菩提祖师对悟空说了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两个意思:一是说世上没有任何艰难的事情是人所克服不了的,只要你有心去办;二是只怕的是你有了心念,就一定会生出来若干艰难困苦的事情。也就是说,只要你有一颗善于变化的心灵,就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经历和事情。所以,孙悟空有一颗心,而且本身又代表着一颗心,便能有七十二般变化,会驾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他的名字是心猿,说心灵仿佛是猿猴一般不停地攀缘,会造成许许多多的烦恼与痛苦。他的心理活动一产生,就是七十二般变化;他的念头一跳动,就是那筋斗云十万八千里。正因为他在千难万险中培养了一颗百折不挠的真心,所以才能够千变万化,妙用无穷。因为每克服一件难事的时候,他就已经掌握了一样本事了。
至于我们这些男子汉大丈夫,凡事只做了一下,遇到了困难便会畏难不前,甚至索性放弃,必定会一事无成的。如果我们知难而进,抱着一颗真诚的心灵,忠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必定会克服困难并从中得到教益和启发。过了难关,也就是平坦大道了。
譬如那走钢索的人,一旦拥有了一种无所畏惧的心理,并且使生理上得到平衡,再加上那熟练的技巧,便能在钢索上做出种种奇妙惊险的高难度动作了。当然,台上一场红,台下十年功。没有多少年辛辛苦苦的磨练,就不会培养出一颗百折不挠的真心;没有这颗真心,也就不会有千变万化的妙用。也就是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了真诚心,变化得自由。
当然,这真心是最难得的。它便是自己的本心,或者良心,是我们的真正主人。比如那孙悟空,任你识神主唐僧昏庸糊涂,多次是非不分,真假难辨;任你猪八戒偷懒躲奸,扰乱人心,贪财好色;任你恶魔狠怪欺强斗胜,百般诡计,蛇蝎心肠,他却丝毫不会气馁,只有一心一意保唐僧西天求经。等到他们师徒经历了千魔万难,这一片真心才得到安宁。所以,最后真正成佛悟道的是孙悟空,他被封作斗战胜佛,遇到私心杂念,无往而不斗,无斗而不胜。这就是禅宗即心即佛的命题。
318 功业与道德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真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述论]
世界上,人们最难忘记的便是名利二字了。醉心于名誉声望的人,即使是要立业建功,也只能是为了自已,而不是真心为了他人。他时时处处都会为自己盘算,自然不会真心地去做有利益于他人的大事,究竟还是虚伪的伪君子。他所建立的功绩和名望,也必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灭,有时还会出现弄巧成拙和局面。比如南朝刘宋时,文帝求功心切,盲目听信那些不足为谋的王玄谟等人的话,在没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便同北魏开战,梦想着恢复中原,但结果却大败而逃。本来是爱国的义举,却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所以说,凡是要建功立业的人,每一件事情都要扎扎实实地从现实入手,不能有丝毫的浮夸和务虚。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笔者当年身为大队主任,正遇浮夸之风盛行,上级领导为了谎报产量以调官荣升,所以千方百计要我们这些主任们也谎报产量。结果,那些谎报产量的大队到时要交公粮,收的多肯定要卖的多,所以社员的口里也就少了。而国家返还的粮食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有的农民饿着肚子去上地,只好每顿吃上三个大枣来充饥。苦果是百姓受了,而谎报产量的领导却因而官加一级了。
当然,一将功成万骨枯,从来都是人类社会的残酷现实,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关键是要这一将能够有真心,就像李广那样爱惜自己的部下,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或者私自的目的,也许就会少出现一些伪果而真正为国家和人民谋些福利。
至于讲道修德,最重要的是为了涵养自己的道德和心性,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眼光,也不是为了取得什么好处。若是为了他人的眼光而要做上一个圣贤的模样,那是很痛苦而不自然的。最多只是个一蹩脚的演员,不但自己辛苦,而且更让人觉得可笑。
因为圣贤都是一个真字,他们的心灵是真的,感情是真的,言行是真的,所以榜样当然会是真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从真实的地方入手的。而在道德上真正有所得的人,根本不去计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去计较这样做会对自己有什么利害。这样以来,他的道德修养才会提高,素质也必然随之而加强了。一旦那些修行的人要去计较顾忌他人的想法了,修行的事便进行不下去了,跟世俗的人也不会有什么两样了。自己的修养却落在了世俗的尘垢之念上,什么道德涵养之类的境界也就失去了。
319 兢业与潇洒
学者有假兢业的心思,又要有假潇洒的趣味。
[述论]
上面说到了真,而真又是与假相对立的,所以我们这里又要谈到假了。说假,其实是在说真,因为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明白了什么东西都是相对的,在人世间是没有什么绝对的事物的,我们的心理就会自由一些,不会再去为那些一厢情愿的事物做无谓的牺牲了。
当然,我们都很热爱我们的事业,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劳动来完成我们的事业,并且从中获得一定的报酬,这样我们也感到很满足和幸福了。但是,我们往往还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一旦我们把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了事业当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结果却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当然,有的人会不理解,或者评头品足,或者嫉妒排挤,反而使自己处于一个难堪的境地。于是,如果能够在我们兢兢业业的时候,掺上一点假,放松一下我们的心灵,给她一点休假的时间,反而对我们高度紧张的神经系统和全身肌肉有好处。这里所说的"假",并不是虚假的意思,而是在主题曲之外的一点和弦或者协奏曲。
对于学者来说,抱着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态度去研究学问固然不错,然而兢兢业业到了紧张与苛刻的程度就不好了。如果学者通达了生命的真实与非真实性,造化小儿本身就是个玩性十足的顽童,就会知道许多事情都是我们自己给它夸张了,其实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严重性。
当年,有一对夫妻打得是死去活来,你有时候会替他们打抱不平,或者生气,或者叹惜,给他们操不少的心。他们来找我,要我帮他们离婚,说实在过不下去了,情况十分严重。虽然我对他们说的信以为真,但毕竟我还是一个小孩子,在大人跟前不好多说什么,就劝他们回去再考虑考虑。后来,他们不仅不离婚了,而且过得很美满,子孙满堂的。如果当时我一定要帮他们离婚的话,现在这一家人也就没有了,当然也许他们还都会再组合家庭。不过总有一个道理可以记取的,那就是不要把任何东西都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看成是绝对的。不知道什么样的机遇出现,就会改变了现状,没有绝对的是非和善恶,所以我们在兢业的时候最好能够给自己留下一些余地,这就叫做"假兢业"。
但"假兢业"并不是说完全放任自流,不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而是要使我们的精神不再过度紧张,反而可以适当地激励自己,使学问和事业有所增进。这就是潇洒,或者是超逸绝俗,放荡不羁,风流倜傥,也就是说在我们兢兢业业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时,还能够把兴趣投放到人生的其他领域中去,体现出一种风雅来。
不过,完全地逃避现实和事业,而追求一种潇洒超脱的境界,躲进深山老林之中,摆脱红尘束缚,也不是容易做到的。因为身在山林而心趋朝市,还放不下自己的名利富贵,或者心中害怕红尘的沾染,还是心中不净,都影响到对于目标的追求。所以在那潇洒之中也应该掺上一点假,使劳逸结合,既在世间又出世间,既兢业又潇洒,才是生命的最佳状态。
320 无事与有事
无事如有事时提防,可以弭意外之变;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可以销局中之危。
[述论]
世间的事情都是相对的,所以祸福相倚,正反相成,高下相倾,成败相须。成功的反面是失败,高贵的反面是低下;由成功可以走向失败,由低下可以达到高贵。世上没有绝对的事物,但自己的行为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这一规律却是绝对的。所以,人们在生活中一定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能够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也许就能够在自己希望的境界中得到安宁和幸福。
但是,人在安定的时候,却往往不能够看到那未来的危急;而一旦面临危急的时候,心里却又被眼前的危机所惊怖,自然不能够定下心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都是由于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能考虑到另一方面的缘故。庄子里有个寓言,说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捕螳螂,猎人却在后。也就是说,每个人的眼里都有自己的对象,但却不要忘记还有人用眼睛正在注视着我们。当我们在算计别人手里的东西时,别人也在揣摸着我们手里的东西。能明白这一点,心里便安宁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就不会有什么后悔了。
人的眼睛应该常常看到事物的相反面,才能考虑得较为周全些。没有事情的时候,要像有事情发生时那样来提防,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因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所以也就不会措手不及了,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意外的事故发生;即使是出现了事故,因为平常心里早有准备,所以还应当像平常那样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处理问题。不敢说一点漏洞也没有,但至少可以说明一点:在事故的发展过程中,不会再出现什么大的危机。
不管有事还是无事,要想能够保证自己的幸福生活,只有一条,就是用一颗平常的心理去对待任何事物。不要因为一点成绩而狂傲自负,不要因为一点屈辱而怒火中烧。平平常常地做去,平平常常地生活,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