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第3本:CCTV10探索发现系列-秘境追踪

_4 CCTV10(现代)
 
 古代纳斯卡人修建的水渠
  1939年一个下午,两个美国人来到秘鲁南部的纳斯卡高原上,眺望着绵延数英里的一片标记,它看起来像是涂画在一本巨大而神秘的便笺上。在广阔的沙漠上,上千条苍白的线条指向各个方向。
 
  他们被纳斯卡沙漠这些像机场跑道一样的线条深深地吸引住了,“对于这些奇异的遗迹,我们心里涌起千百个疑问,突然我们发现夕阳的降落位置几乎正好位于其中一条长线的尾端!过了一会,我们才想起那一天是6月22日,正是南半球的冬至,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他们说,我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天书!
 
  考索克夫妇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的考古学界,考古学家们陆续来到纳斯卡高原,他们不仅发现了更多的直线条和弧线图案,在沙漠地面上和相邻的山坡上,人们还惊奇地发现了巨大的动物形体,这使得那些图案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一只45米长的细腰蜘蛛,一只大约300米的蜂鸟,一只108米的卷尾猴,一个巨大的蜡烛台在俯视着大地。到今天,考古学家们共发现了成千上万这样的线条,它们有些绵延8公里,还有数十幅图形,包括18只鸟。
 
  对于如此众多、如此巨大的图案,人们不知道应该做怎样的解释,于是,人们就给它们取名为“纳斯卡线条”。
 
  那么,这些神秘线条的主人是谁呢?
 
 
 
 猴子图案的纳斯卡线条
  1983年,一支意大利的考古队在纳斯卡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陶器,这些陶器上都装饰有一些动物图案。而这些图案在荒漠上又以更大的规模重复出现。这些图案的相同使人们相信神秘的线条是古纳斯卡人所为。
 
  根据纳斯卡制陶风格的不同,考古学家们把纳斯卡文明分为5个时期。考古学家在线条所处的地层里,找到了那些陶器,由于处于同一地层,因此纳斯卡线条的年代与陶器的年代是非常接近的。而通过对陶器的碳14测定,人们得出了陶器的年代,从而也就间接得出纳斯卡线条的制作年代为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后300年。
 
  纳斯卡平原上最常见的是黄沙和黏土,上面铺着一层薄薄火山岩和砾石,长期的风吹日晒使它们发黑变暗。在这些所谓天然黑板上画线条,不过就是古纳斯卡人刮去几厘米的岩石层,让下面苍白的泥土显露出来。如果是在另外一种气候条件下,也许剧烈的外界侵蚀会在数月内磨蚀掉这些线条,但纳斯卡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再加上那里几乎没有强风,因此风蚀也微乎其微。寸草不生的纳斯卡高原是如此贫瘠,如此与世隔绝。这些都为纳斯卡线条保留至今提供了条件。
 
  然而,纳斯卡线条太巨大了,人们在地面上根本无法识别,以至于直到上世纪40年代才被人们从飞机上全部发现。但是,这些线条是在2000年前创造的,那时的人们不可能掌握现代飞行技术,那么,在根本看不到全貌的情况下,古代的纳斯卡人又是怎样设计、制造出这些巨大的直线、弧线以及那些动物图案来的呢?
 
  德国女数学家玛利亚·赖歇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纳斯卡线条。作为一个数学家,她特别想知道那些纳斯卡人在设计和刻画线条时是否依据了几何学原理,她发现许多线条爬坡穿谷,绵延很长距离却能保持笔直,很可能是在木桩间拉线作为画线的标准,只要三根木桩在目测范围内保持一条直线,那么,整条线路就能保持笔直。
 
  上世纪80年代,纳斯卡镇的学生们在赖歇的带领下,向人们演示了古人是如何制造一条纳斯卡线条的:首先用标杆和绳索标出一条笔直的线,然后,再把表面的黑石拿走,漏出下面闪光的白沙,反衬着周围富含铁矿的岩石,于是,一条线就出现了。也许,这就是纳斯卡线条的本来面目吧。
 
  尽管赖歇的实验形象地验证了她的假说,但是,有一点,她的实验无法解释,那就是,在纳斯卡地区不仅有大量的直线条,还有众多的弧线所组成的图案,比如,那只长达100多米的猴子。
 
 
 
 今天的那斯卡人仍旧崇拜着水
  赖歇穷尽自己的生命来解答纳斯卡的秘密,在她生命的末期终于找到了她所认为最合适的答案。那些弧线是通过把线的一头固定住,另一端像用圆规画图一样在地上旋转,就能画出每一条弧线。赖歇的研究还表明,古代纳斯卡人会事先在约1.8米的小块地皮上设计图案。她在几片较大图案的旁边发现了这些泥土草稿,设计者们在小型草稿上确定弧线、中心点和辐射线的适当比例后,再作适当的放大。
 
  赖歇一生的核心就是那片静止不动的沙漠和它的居民。逐渐地,这个身着简朴的棉质衣服、脚穿橡胶拖鞋,瘦削而结实的女性成了秘鲁的英雄,纳斯卡全镇庆祝她的生日,并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所学校和一条街道。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位老太太在临终前,依然念念不忘纳斯卡的秘密……
 
  尽管赖歇论证详细,但是,她那些关于巨型线条是如何刻制出来的解释并未得到普遍接受。赖歇理论中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无法解释那些不规则图案是如何制作的?比如那只巨大的蜘蛛和那个神奇的牧羊人。很显然,蜘蛛和牧羊人的图案不是古纳斯卡人随意或者是无意中在广阔的地面上绘制出来的,而肯定是先有了设计蓝图,然后再制作出来。但是,我们的疑问又一次回到了前面,古纳斯卡人是怎样将图纸上的样子放大到10000平方米甚至更大的土地上的呢?他们又是怎样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图案不至于变形或走样呢?要知道,人们在地面上是根本无法辨认出这些线条的形状的!
 
  也许,我们忽略了一个最简单的假设:那就是古纳斯卡人很有可能在地面上人工建立一座宏伟的高台,来监督制造巨大的纳斯卡线条!
 
  在纳斯卡不远的地方,矗立着一些金字塔,它们是玛雅人的杰作,那么,古纳斯卡人是否也建筑了金字塔式的指挥塔,用来监督制作巨大的线条呢,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纳斯卡高原上的指挥塔逐渐消失,最后,只剩下那些谜一样的线条呢?
 
  但是,修建如此之高的瞭望台,不仅令人难以想象,更重要的是,建筑此高台所需的材料从何而来呢?2000年前的纳斯卡地区干旱少雨,不可能有茂密的树木生长,高台也就不可能用木头来制造;而假如用土,那么,这里地表是以砾石为主,仅有少量的沙土,根本没有足够的泥土来修建如此之高的高台;假如用岩石,我们今天为何在纳斯卡地区没有发现取材用的大规模采石场呢?
 
  看来,在地面上建造高台的说法,似乎也是站不住脚的。
 
 
 
 巨鸟图案的纳斯卡线条
  今天,纳斯卡线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而要想欣赏到线条的全貌,就必须乘坐当地提供的一种轻型飞机。在众多的游客当中,不乏对未知事物持有浓厚兴趣的探索者。伍的曼就是这样的人。他不仅是美国佛罗里达航空公司的总裁,还是国际探险协会的会员。
 
  当他乘坐飞机飞过纳斯卡上空时,灵光突然出现在他脑中,古代纳斯卡人是否乘坐一种飞行器来监督制作出线条的呢?
 
  更多的证据使伍的曼相信自己的结论:纳斯卡人在秘鲁山区的后代印加人至今还流传着会飞的物体的传说,而且,许多纳斯卡陶器和织物的残片上都饰有飞行的图案,包括气球风筝和鸟一样的飞人。
 
  兴奋不已的伍的曼开始采用一种实验性考古方法来证明自己大胆的假设。他决定仿照古纳斯卡人制造一个热气球,并将其命名为“兀鹫一号”,这是安第斯山一种高飞的巨鸟。为了令人信服,伍的曼清楚,制造兀鹫一号的材料,必须尽可能接近古纳斯卡人所用的材料,而气球的样式则与纳斯卡陶器上的飞行图案一样。
 
  1976年11月,26米高的兀鹫一号终于完工。人们在地面上建起一个炉灶,以生产出足够的热气灌入气球。几天后的凌晨5点半,伍的曼和一名热气球飞行冠军乘坐它飞上天空,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他们在沙漠上迅速攀升了122米。
 
  地面上一阵欢呼,实验成功了,古代纳斯卡人的确可以乘坐热气球飞上空中,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令人沮丧,因为气球只在空中停留了短短的三分钟,这短短的三分钟,对于修建庞大的纳斯卡线条相比,显然是远远不够用的。
 
  关于纳斯卡线条是如何制造的?人们的探索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问题的答案或许就在这些神奇的线条后面,可现在它已经流失在时光之中了。
 
 
 
 美国麻萨诸塞洲大学教授约翰逊
  但是,人类探索的热情依然没有止步。
 
  如果我们无法解释这些线条是怎样制造的,或许,我们可以回过头来,再去考察一下这些神秘线条的意义,会对研究它的制造有所帮助。
 
  冯·丹尼肯为纳斯卡线条赋予了神秘的光环,这位旅馆经理出身的作家在他的《众神的战车》一书中,提出纳斯卡线条是外星飞行器使用的跑道。他认为,不明身份的天使在远古某时降落在纳斯卡高原,在那里为自己的飞行器修建跑道,而他的证据就是那些酷似机场跑道的线条。
 
  冯·丹尼肯的作品在1968年问世后,立刻成为国际畅销书,同时也使纳斯卡线条获得更高的知名度。但是,科学家们却不假思索地抛弃他的看法,他们认为这个疯子根本就没有科学常识,因为不仅航天器不需要跑道,而且,纳斯卡柔软的沙土根本不适合任何沉重的飞行器降落,假如那样的话,恐怕这些宇宙飞行员会陷进土里拔不出脚来!
 
  尽管冯·丹尼肯的“外星人假说”受到科学界普遍嘲笑,但是却启发了一些人。人们把注意力投向天空,古纳斯卡人会不会参照天上的星座来绘制地面上的图案呢?从考古学的发现可以看出,远古人们对于天象是极为崇拜的。中国濮阳的一座新石器时代墓葬里曾出土了用贝壳做成的北斗七星图案。那么,古纳斯卡人是否也是这样制作出的线条呢?
 
  但星象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在星空下,是无法产生投影的。
 
  1983年,一支意大利的考古队来到这里,他们在纳斯卡地区的南端发现了一座名叫卡华赤的古城,这里有宽阔的广场,雄伟的石级,还有几十座大约有30米高的金字塔。然而,令考古者迷惑不解的是,卡华赤城中并没有发现繁忙的市镇中心和军事活动的遗迹,相反,这座城市似乎只用于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
 
  那么,古代纳斯卡人又居住在哪里呢?
 
 
 
 牧羊人图案的纳斯卡线条
  很快,人们在纳斯卡线条范围的北端一个叫文蒂拉的地方发现了大量生活痕迹,虽然它已经被农业耕作破坏了一部分,但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里是一个真正的都是城镇。而在文蒂拉这个古纳斯卡人的生活区,到卡华赤这个祭祀区中间,就是著名的纳斯卡线条的区域。我们可以想见,在2000年前,古代纳斯卡人每到节日,他们都会来到卡华赤,进行大规模的朝圣和祭祀,而在他们到达那里之前,必须要经过的,就是广阔的纳斯卡线条所在地。
 
  纳斯卡线条就是位于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毋庸置疑,这些神秘的线条和祭祀活动有着紧密的关联。那么,古代纳斯卡人又是在祭祀什么呢?
 
  现代民族学的观点认为,对于一个原始民族来说,对生存最重要的,往往就是他们所要祭祀和祈求的。对于纳斯卡地区的人们来说,什么又是他们最为缺乏的呢?是水!
 
  现代纳斯卡人生活和农耕用水的可靠来源,是雄伟的安迪斯山脉。从卡华赤以下的地区,干旱年年有规律的出现。河流只在短短的两个季节流过这些山区。在古代的某个时期,纳斯卡人修建了一个庞大的灌溉系统,150公里的沟渠纵横交错,遍布这个地区。这些沟渠大部分都深埋于地下,有入口也有出口。而这些沟渠所在的范围恰好就是纳斯卡线条的区域!
 
  水跟纳斯卡线条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美国麻省大学研究员戴维·约翰逊,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纳斯卡地区古代灌溉系统,远古时期火山活动导致的地下岩石断层,成为古纳斯卡人引水的天然渠道。1997年的一天,戴维正在山上探察一个岩石断层,他走过一座小山脊,摆在他面前的就是那个宏伟的纳斯卡体型体系和线条群落,它们正好指向戴维要去的那个断层。这时,他突然意识到他的下面有一个水源,戴维后来回忆到,“我当时一下子就坐了下去,抬起头说,‘我的上帝,我想我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了!’”
 
  戴维认为这些巨大的图形,还有它们之间数公里长的线条,是纳斯卡人用来记录地下水源地位置的标记。正像今天,我们城市中供水系统图纸一样,这些神秘的线条正是古纳斯卡人所绘制的自己的供水系统图。而在它下面,就是古人用来饮用和灌溉、对于纳斯卡人最为宝贵的水利体系!
 
 
 
 纳斯卡地区出土的古人遗骸
  根据戴维和其他科学家的发现,我们可以推想,古代纳斯卡地区的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家族组成。关于这一点,纳斯卡地区出土的陶器和织物上的图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足够的证据——研究者发现,那些陶器和织物上的动植物图案,恰巧就是不同家族所崇拜的图腾,也就是他们各自的族徽。而此刻,安第斯山上珍贵无比的水正缓缓地顺着纳斯卡地区下面的天然断层流淌,家族之间为了争夺水源,曾经发生了很多惨烈的战争。最终,大家意识到,靠战争来解决水源的办法是徒劳而又白费鲜血的,于是家族们终归于好,人们开始坐下来,商量如何有秩序地利用这些公共水源,一个合理的方案最后被家族们所接受。结果,大家都退回了文蒂拉的居住地,纳斯卡地区的水渠被分割为不同的家族所有。为了区分各自的水源地,每个家族根据水流的方向和范围,在地面上绘出自己家族所独有的族徽来,于是,陶器上的蜘蛛、猴子、巨鸟等等,从此出现在纳斯卡高原上。
 
  尽管戴维的纳斯卡线条与水有关的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但是,人们依旧不能回答纳斯卡线条是如何制造的这个问题,正像那位德国女科学家赖歇在临终前所说,“我们将无法知道所有的答案”。
 
 秘境追踪(十三)金字塔:石门背后的秘密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扎西哈瓦
  尼罗河西岸的吉萨高地上,胡夫金字塔,长久以来被人们称为“一个地球伟大文明的遗嘱”,埃及也因此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2004年8月,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扎希·哈瓦斯博士在开罗向新闻界透露,他们将在合适的机会再次深入胡夫金字塔南通道,去破解另一个石门背后的秘密。担任这次探秘任务的,是新加坡大学研制的新型机器人。
 
  哈瓦斯始终认为,在胡夫的金字塔里,国王和王后墓室南、北通道内的石门绝对不是为了装饰,也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是法老死后通向天堂的路。
 
  胡夫金字塔深处,一个最大的谜团,一条神秘的通道,它的另一边有什么?
 
  这条通道的尽头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在尼罗河西岸吉萨高地上,矗立着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巨石建筑群,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壮观的坟墓。这些金字塔在建造时应用了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多门科学的最初成就。
 
  在众多古代失落的文明中,很少有古迹能像金字塔这样给人以经久不衰的好奇与敬畏。早在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埃及人就已像今天好奇的游客一样,从四面八方来到神圣的吉萨高地,凭吊他们伟大的国王。
 
 
 
 胡夫金字塔里面有两条神秘的通道
  1872年,一批前往埃及考古探险的欧洲人进入胡夫金字塔。热衷考古的英国工程师维恩曼·狄克森和伙伴们小心翼翼在这个迷宫中艰难摸索着,在王后墓室南面的墙上,他们找到一条深不可测的裂缝。
 
  神秘莫测的王后墓室南通道就这样被发现了。
 
  这个通道只有20厘米×20厘米宽,无法进入,他们束手无策。于是这些人点燃火把,试图利用火把产生的烟雾去寻找通道出口,尽管他们看到烟雾随风飘入通道,但人们在金字塔的外面却始终没有发现火把所产生的烟雾。这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南通道好像没有通到金字塔外面。
 
  这些金字塔至今仍然隐藏着许多人们无法破解的秘密,以至于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试图揭开它的谜底。
 
  胡夫金字塔不仅是吉萨高地上建筑规模最大的,而且它和其他金字塔相比它明显不同。在古埃及的所有金字塔里,除了常规的墓道之外是没有其他通道的,但惟独胡夫金字塔的构造特别复杂,不仅有墓道,还有好几条通道。不知道当初的建造者们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设置这些通道的。是因为当时出现的新的宗教观念?还是由于建筑结构本身的需要?
 
  北京大学历史系颜海英:“胡夫金字塔它最特别的就是它内部的结构,因为他有三个墓室,现在我们知道就最上面的叫国王墓室,中间那个叫王后墓室,还有一个地下墓室,但是这个国王墓室和往后墓室不一定名副其实,就是不一定就是放国王木乃伊,或者王后木乃伊的墓室,只是当时发现它的时候就随口这么叫,现在习惯了,就沿用这个叫法,因为墓室里面没有发现任何木乃伊,只是有一个尸棺,所以这个名称首先解释一下,和它实际的作用不一定是吻合,另外最特别的就是胡夫的金字塔这个墓室我们叫做通风口,或者有人叫做通道,国王墓室有两个,南北个一个,然后王后墓室有两个,南北各一个,这是最特别的然后其他的金字塔里头都没有的,
 
  当胡夫新的金字塔越建越高的同时,在它的内部,工人们正建造着一个迷宫。结构像立体的国际象棋一样复杂。石头一层叠一层,一定要在正确的地方为每一个通道和墓室预留下空隙。在建造的每个阶段,从金字塔上往下看,你就会知道这是个多么复杂的工程。
 
  其中的一些内部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就像大走廊,一个通向胡夫墓室的倾斜通道,将近30英尺高,140多英尺长。在国王墓室的入口处,金字塔的建造者制作了一种精巧的装置来阻止盗墓者。
 
 
 
 胡夫金字塔是由很多工人修建而成
  在另一侧是一个内部密室——一个墓室。有意思的是,这儿有两个小通道。他们可能用来联系已葬入大石棺的胡夫的灵魂。但奇怪的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找到,还有他的墓室。
 
  由于在大金字塔内并没有发现胡夫的木乃伊,因此对于塔内是否存在密室,长期以来一直是考古学界争论和猜测的焦点。
 
  几个世纪来,这个可能存在的墓室一直让人着迷。但实际上,许多已知的通道和墓室仍然是一个谜。
 
  有人认为它们是法老灵魂升天的通道。
 
  这两条神秘的通道究竟通向何处?要找到答案,就必须深入通道的内部探明究竟。
 
  距那批欧洲考古学家发现胡夫金字塔121年以后,1993年,一个由德国考古学家由鲁道夫·甘登布里克设计的机器人“乌普瓦特2号”携带摄像机进入了这个神秘通道。大约前进到65米的地方,这个德国小组非常震惊地发现:通道被一块石头堵住了,而且上面还有两个门把手一样的东西。
 
  这块石头不像是一个天然的塌陷,仿佛是特意切割好来堵住这个通道的。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埃及人想要保护什么东西吗?它会通向某个地方吗?还有,那些像把手一样的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它会是一扇门吗?
 
  作为埃及文物研究的领头人,扎伊·哈瓦斯博士着迷于这个神秘的通道和石头,一直梦想着看到它的后面是什么。因为,那两个门把手一样的东西,使人感觉石头后面更像是一个墓室。
 
 
 
 机器人正要进入金字塔通道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吉村作治在对南通道进行微波与重力探测后宣称,石门距离金字塔外墙约有16.5米,足以存在一间墓室
 
  这一发现让全世界关心金字塔之谜的人们再度激动起来:
 
  胡夫为什么要在一个通道中设置一个石门?石门背后会不会有一间不为人知的密室?如果有密室,那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始终没有找到踪迹的胡夫木乃伊会不会就藏在这个密室中?
 
  这一直是人们渴望知道的秘密。
 
  胡夫,埃及大金字塔的建造者,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的第二代法老。尽管胡夫生前不爱显山露水,历史上对他的记载也不多,但他死后却拥有全世界最显眼的陵墓——大金字塔,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古埃及人对死亡的理解方式和我们今天很不一样,他们是笃信来世的民族,这种信仰的基础是对现世生活的热爱。他们希望将今生的美好生活永远延续下去。尽管表面看起来他们对修建坟墓是如此着迷,但事实却是——他们渴望永生。
 
  埃及国王自认为是人间的神,他不仅想要永生,还希望能够在人间和阴间自由往来,这就是金字塔会产生的原因。
 
  法老胡夫一生都在为他的死去做准备。 因为古埃及人和我们现代人不同,胡夫知道,如果要自己的名字永远不被忘记的话,他就获得了永生。所以他下令让人建造一座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心里一定十分清楚,“永远”就意味着那将是一段很长的时间,所以必须要带很多东西到来世去。
 
 
 
 吉萨高地上出土的啤酒罐
  但是,没有人知道胡夫到底带走了什么,因为他陪葬的宝物一直没有找到。更为惊奇的是,连胡夫的尸体也没有找到。
 
  我们知道埃及的国王带了很多难以置信的东西到来世去——其中很多是黄金,还有各种各样的珠宝,服饰,金罐,镀金的盒子等等,等等。
 
  胡夫出殡的驳船,穿过尼罗河,从生者居住的东岸到达死者居住的西岸,船上装着他的财宝和遗体。他需要这两样东西来达到永生——它们都被送进了这座最大的金字塔。
 
  但究竟是谁为胡夫建造了这座非凡的陵墓呢?
 
  一直以来,有关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者究竟是什么人存在许多争论,但绝大多数史学界和考古界赞同古希腊历史学家、“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观点。他认为,金字塔是当时埃及的奴隶建造的。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成千上万的奴隶从西奈半岛上的阿拉伯山开采来的。
 
  但这个观点在14年前被吉萨高地上的一个意外发现给彻底颠覆了。
 
  1990年夏天,一个旅游者在吉萨高地上骑马驰骋的时候,马腿不慎掉进了一个洞里。这是一个掩埋在地下的墓地,它有漂亮的拱顶,周围全部被石膏封着,上面有象形文字写的名字。埃及考古学家扎希·哈瓦斯看到这些,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他们继续挖掘下去,因为这个名字和其他一些细节暗示这很有可能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
 
  自那之后,来自埃及和世界各地的埃及学专家云集到吉萨高地上,陆续找到了大大小小一千多座坟墓,每一座都属于一个金字塔建造者,这其中包括工人和监工们的墓。
 
 
 
 金字塔成为今天埃及旅游的主要内容
  这些工人不仅留下了他们的职位和头衔,甚至还留下了很多啤酒罐。
 
  当然这个啤酒和现代意义上的啤酒不是一回事,是他们古代埃及一种类似啤酒的饮料。
 
  数百个啤酒罐留在这里,是为了让死者在死后也能喝酒解渴。这就说明连喝啤酒的风俗也要一直保持到来世。
 
  那么,这些可以在生前喝啤酒的工人究竟是奴隶,还有有自由身份的工匠呢?
 
  北京大学历史系颜海英:我们现在已经找到了建造金字塔的工匠,他们住的地方,他们的作坊他们的墓地,从这些情况来看,他们都是自由身份的人,他们都是有家庭生活的,有些工匠受伤以后,还得到了治疗,比如说现在找到的那些骨骼,有的是动过外壳手术的,脑部的外壳手续的,有个是胳膊断了又接上的,有的是在事故当中,腿被砸伤了然后锯掉一条腿,又活了很多年,所以从这些对待来看,如果是奴隶身份的人不会这样对待他们,这是有却确凿的证据证明,他们是埃及的工匠,
 
  随着时光流逝,考古学家的发掘愈加鼓舞人心,他们终于在吉萨高地发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工人墓地群和当年建造者们的生活城镇。
 
  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座不同寻常的城市遗址。城市中有生活区、工匠区、港湾,甚至有啤酒屋和面包房。饮食的痕迹表明居住者享用的是像鱼类和牛肉一样的高热量食物以及蔬菜。在生活区中,居住者是由家庭为单位组成的,不管男、女的性别搭配,还是老人、壮年和小孩的比例都非常匀称。
 
  不仅如此,金字塔的建造者还享有人身自由和休假的权利。
 
 
 
 金字塔外观
  有一个陶片就记载了有一个工人,他是不能来上班了,原因是家庭纠纷,和爱人发生矛盾冲突,所以就不能来了,这也非常有意思,还有的陶片记载的是生病了不能来上班了,他们大体是劳动9天休息1天,这就是古代埃及的一星期10天,和现在7天一星期制度不太一致,他们工作9天休息1天,
 
  从发掘结果来看,这座城镇只能容纳20000人,而工人们一般只在尼罗河泛滥时的农闲季节才来做工,并且是轮流服国家劳役,所以人口每年都在流动。
 
  考古队不断发现同样的东西,比如一个又一个的面包作坊,考古学家马克认为,这不是什么奇怪的面包祭祀习俗的证据,而是古埃及人成功的关键。面包作坊的发现为复杂的金字塔工程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模型。数百个面包作坊提供给数千个工人,而这些工人又搬运几百万块石块,为了他们崇敬的国王建造金字塔。
 
  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工人为胡夫举世无双的金字塔布下了穿过岁月的谜局。
 
  不久,从吉萨高地的考古现场又传来了一个让人振奋不已消息: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有着4500年历史的石棺。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发现的最古老石棺。
 
  根据石棺上的铭文,这个名叫乌塞瑞特的石棺主人有可能就是当年建造大金字塔的总监工。
 
  他能够埋葬在这里,就意味着可以和法老一起升入天国。葬在尼罗河西岸这件事实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荣誉。
 
 
 
 
  那么这个总监工乌赛瑞特,他和胡夫是什么关系?在他的墓葬中,会不会有关于胡夫金字塔南通道建造的秘密?
 
  我们现在能说的就是他是一个身份地位比较显赫的一个监工,但是他肯定还不是宰相,因为在第四王朝的时候,第四王朝的宰相通常还是王子来担任,就是国王的儿子来担任宰相,到了第五王朝以后,因为第四王朝曾经有一个王子叛乱,从第五王朝开始,宰相就不在用王子来承担了,而是任用一些地方贵族,在胡夫金字塔建造的时代还是王子担任宰相,所以无塞瑞特的职位应该是还不到宰相,
 
  2002年,埃及将展开一次金字塔考古行动,他们要打开乌塞瑞特石棺,同时探索金字塔南通道的秘密。
 
  1993年,德国人探索南通道的失败,激起了更多的勇气和决心。一个新的机器人出现了:2002年夏天,一个被命名为“金字塔漫游者”的机器人在美国东海岸的波士顿悄然降生了。
 
  这个机器人身世显赫,它的先辈曾经参加过“9·11”搜救世贸大楼遗址幸存者工作。如今,“金字塔漫游者”装备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探测设备,它身上的一些传感器的功能异常出色。能够携带一系列的工具和摄像机。
 
  金字塔漫游者被聪明地分成两部分。前面看起来像一个微型坦克——这是电力室。电动马达驱动着顶部和低部两套橡胶轮胎,作为附加牵引力。它也可以根据通道的高度进行伸缩。同时牵引着它的大脑在后面——这是一种集成了高密度电子元件的控制系统。流浪者有五个极小的数码摄像机用来拍摄和回传通道和石门的细部图像。
 
  然而,在金字塔里的实验中,机器人却出现了一个近乎致命的事故:它跌落了将近55米——看起来这个计划要完了。但是神奇的是,机器人几乎完好无损地幸存下来。人们找到了事故的原因:一个金属钉折断了,导致履带变松,于是机器人就掉下来了。
 
 
 
 探秘胡夫金字塔通道的机器人
  半个月后,修理好的机器人又重新回到金字塔。但是,问题又再次出现:机器人必须将通道石门钻出一个洞来,才能看到它后面的景象,而这样做,就势必破坏石门。身为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的哈瓦斯对此十分犹豫。
 
  为了解除哈瓦斯的担心,技术小组为此仿造了一个类似的环境,他们找到了一块与石门材质接近的石头,并对它进行钻孔实验,效果不错,没有出现崩裂的现象,这时,哈瓦斯才点头同意。
 
  机器人“金字塔漫游者”带上探头,开始它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任务。
 
  探索胡夫金字塔南通道的考古行动,在2002年9月17日展开。
 
  埃及当地时间凌晨2点,浓厚的夜色笼罩着尼罗河两岸,考古学家兵分两路,一路来到了胡夫金字塔王后墓室的南通道,机器人“金字塔漫游者”将从这里走向那扇神秘的石门;
 
  另一路则来到了距离胡夫金字塔不足一公里的吉萨高地工匠村,那座4500年来保存最完整的石棺也将被开启。
 
  2时50分,两处的考古学家们都在满头大汗地紧张地工作着。
 
  2时55分,机器人“金字塔漫游者”已经走过了神秘通道中3/4的路程,石门已经近在咫尺。
 
  3时15分,哈瓦斯博士来到石棺旁边,他在最后清理石棺上的泥土。
 
 
 
 专家焦急等待机器人探寻结果
  3时25分,哈瓦斯博士开始撬动石棺,他慢慢地将棺盖撬开了一条小缝,然后停下来等候了一会儿。由于常年的考古经验,哈瓦斯博士知道石棺里面可能会有有害细菌,因此要先让空气流通一下。
 
  而此刻,在南通道,机器人的探头已经钻通石门。
 
  3时37分,随着哈瓦斯博士揭开棺盖,一具男人的遗骸呈现在石棺里,整个骨骸非常完整,这个男人保持着面朝东的侧卧姿势,以便可以面向他们崇拜的太阳。但遗憾的是,石棺里除了骨骸外,并没有关于南通道的建造秘密,这让人们大失所望,看来,揭开南通道秘密的使命,只能寄希望于机器人金字塔漫游者了。
 
  3时57分,当机器人的探头探进石门背后的时候,全球观众的呼吸都在那一刻凝固了。随着图像随光亮逐渐清晰,一个令人出人意料的结局出现了:
 
  前方又出现了一块布满斑痕的石门。
 
  这个结果令原本就已迷雾重重的“密室悬案”更加扑朔迷离。这扇新的石门背后是否还有可以发掘的秘密呢?
 
  颜海英:石门后面没有找到东西这个结果应该是在意料之中,因为考古他和探险找宝的区别在那儿,常常是没有结果的,所以我们不能期望每次考古行动都有收获,但是就算是石门背后又发现一个石门,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我觉得值得注意是,后面这个石门和前面那个石门很不一样,首先它看起来很粗糙,上面有很多裂纹,明显的是没有经过打磨处理的,另外上面也没有铜把手,所以这一点就让我们很好奇了,他究竟是一扇石门还是说就是一块岩石到了头,后面再也没有什么东西了,正因为这样,我们就更期待下一次考古行动,能在探一探这个石门后面是什么。
 
  作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给后人留下了太多不解之谜。其中最让考古学家困扰的,就是大金字塔的主人胡夫的木乃伊一直未能被人发现。不少人相信,这具法老的木乃伊早已被盗墓者掠走。然而,就在2004年夏秋之交,两名法国业余考古学家在对埃及胡夫金字塔进行了20年的研究后宣称,他们在金字塔里探测到了一条以前无人知晓的秘密走廊,他们相信,这条秘密走廊正通往除“国王室”、“王后室”外第三个不为人知的密室,而这个密室里一定保存有法老的木乃伊。
 
  不过,到目前为止,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还没有批准他们希望进入金字塔研究的请求。
 
  一座石门,既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结局,更可以被看做是另一个探索未知世界的开始。
 
  人类永远对自己的过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胡夫金字塔考古短暂的失望与挫折并未冲淡金字塔带给人类的神秘感,探索的热情和许多待解之谜需要人们继续努力。
(十四)魔鬼三角:死亡之海(一)
海啸
  千百年来,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一直潜藏着一种对于浩瀚海洋的畏惧。自从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就有无数的船只每天航行在这片大洋之中。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两个海域令人们谈虎色变。这两个被称为最接近死亡的魔鬼海域,就是百慕大三角和日本的龙三角。
  究竟是什么力量,将船只打入海底,无一生还。
  究竟那些飞机为什么会不留痕迹,凭空消失?
  究竟是什么力量将水手们推向了死亡?
  甚至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都很清楚它的威力。
海上营救
  为什么这两片魔鬼海有如此多的相同之处?现在,就让我们一步步地接近这片幽深的蓝色墓穴,去解开百慕大三角与日本龙三角的死亡之谜。
  1980年9月8日,德拜夏尔号装载着15万吨铁矿石,来到了距离日本冲绳海岸200海里的地方。这艘相当于泰坦尼克号两倍大小的巨轮,长度超过3个足球场,设计从头到尾堪称完美。并且,它已经在海上航行了四年,正是机械状况最为理想的时间。驻足在这艘轮船的甲板上,任何人都会感到非常安全。
  然而,9月9日,德拜夏尔号及全体船员失踪了。这是英国历史上失踪的最大一艘船只,至今仍是不解之谜。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无数巨轮在日本以南这片空旷清冷的海面上神秘失踪。她们中的大多数在失踪以前没发出求救讯号,同时也没有任何线索可以解答她们失踪以后的相关命运。事实上,在最近的几个世纪里,这片水域一直在对航海者发出着死亡的威胁。很久以前,日本航海员就给这里冠上一个冷酷的名称——魔鬼海。
  时至今日,有关海洋怪兽兴风作浪的传说已经渐渐退色,但日本的渔民依然对魔鬼海怀着深深的敬畏。
  连续不断的神秘失踪事件引发了人们的兴趣,他们开始以不同的方式试图去揭开魔鬼海之谜。有人宣称当在地图上做出标绘时,新的失踪区域将构成一个死亡的三角。这就是令人恐惧的日本龙三角。然而这一切仅仅是一个开始。
飞机坠海
  魔鬼海中的三角与世界另一端那片恶名昭著的海域恰恰处在同一条纬度线上,那就是——百慕大三角。
  在最近的一百年中,这片神秘海域吞没的船只和飞机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数量都多,造成的轰动最大,也最令人难以解释。
  1945年2月5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空军基地,美国海军第19中队的5架鱼雷轰炸机,随着指挥塔的一声令下,冲上了云霄。这5架装有充足燃料的飞机,在正常状况下,能够飞行1650公里。而它们的指挥官查尔斯·泰勒更是一名有着2500小时飞行经验的空军中尉。
  然而,一个小时后,泰勒却发出了紧急呼叫。从指挥塔收到的信息表明,机群似乎偏离了航向。领航员泰勒十分紧张,他坐在驾驶舱中向四周望去,茫然不知所措。因为就在几分钟前,他的指南针开始莫名其妙地一圈圈旋转,以至于让他无法判断飞行方向。
  调度员告诉泰勒应该坚决地向西飞行,这样迟早会看到佛罗里达,至少肯定可以飞回大陆。可是指挥塔所收到的回答却是:“我们不知道哪边是西,一切都错了……很奇怪……我们不能确定任何方向,甚至连海都和以往不同……”
  当天天气晴好,而飞机也仅仅飞行了300公里,可是,飞行队却接收不到基地强大的无线电信号。更奇怪的是,控制塔上的人却能听到飞行员之间的相互通话,“只够飞行120公里了……风速120公里每小时……每只指南针都指向不同的方向”。随着信号的逐渐微弱,指挥塔的人们听到了来自泰勒的最后声音:“我们彻底迷失方向了……完了,我们全完了……”
风浪中的船
  19飞行队神秘失踪的第二天,美国动用了300多架飞机,4艘军舰和几艘潜艇展开地毯式的搜寻,可是一连多天的搜寻工作,不但没有找到幸存者,甚至连海面上的一块油渍也没有发现。最不能让人相信的是,第一架救援飞机在升空后不久消失了踪影,13名机组人员也全部失踪。
  这个事件成为了当时最轰动的新闻,也让“魔鬼三角”这个恐怖的名词从此深入人心。
  此后,人们开始倍加小心地通过这片死亡之海,但是,航海事故却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更加频繁地出现,并且愈加蹊跷。
  2003年9月5日,名为“费边”的飓风从百慕大群岛东南登陆。它携带着巨大的能量,并掀起了超过10米高的海浪。虽然小镇上的人们已经提前做好了防风准备,但是仍然有四人在飓风的袭击中死亡。
  在帆船时代,这样的飓风可能是令水手们最为恐惧的,它可以一下子将帆船吹翻或是将桅杆吹断,但是在魔鬼三角周围航行过的水手的记忆中,恐惧的样子往往与飓风所造成的灾难大相径庭。当时很多帆船在海中航行,经常是一点风也没有,帆船因此寸步难行,他们只能在海面上寂寞地等待,这种漫长的等待使很多船员因饥饿而死。同时他们的帆船还处在一个巨大的漩涡中,海面上令人恐惧的马尾藻,在船身周围漂浮移动着。
  随着他们逐渐接近漩涡的中心,会有越来越多水手的尸体和几乎腐烂的木船,让人胆战心惊。水手们只有在这死一般的寂静中,被饥饿和恐惧夺去生命。
哥伦布画像
  也许,百慕大三角的说法就是从这些古老的水手故事开始的。然而,还是近代飞机轮船的失踪事件才是世界上众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这片神秘水域的真正原因。科学家们并不相信16世纪的水手传说,因为他们可以利用最新的科技对魔鬼海区域进行监测,人们最愿意相信的解释,是变化无常的天气使一次次平静的航行变成灾难。
  但是,为什么惟独只有百慕大、佛罗里达半岛和波多黎各之间这个区域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为什么在这里发生的海难如此之多,并且让人们印象深刻?
  人们注意到哥伦布在另一篇记述中,有一段令人迷惑的细节。当他们企图航向最近的佛罗里达海岸停靠以躲避风浪时,突然,所有的导航仪器在一瞬间全部失灵,罗盘针不再指向真正的北方,而是向西北偏离了6度。哥伦布也为此成为西方国家中最先发现磁偏角现象的人。而同时航行在地球另一端的日本龙三角上的船员也曾有类似的记载。
  此后,人们开始相信是磁偏角现象使航行中的船只迷航,甚至失踪。而事实上,磁偏角只是由于地球上的南北磁极与地理上的南北极并不重合造成的自然现象。而这种偏差,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存在。所以,它并不是百慕大三角和日本龙三角所特有的。
  而且500年前哥伦布提出的磁偏角现象早已成为航海者必备的知识,它不可能简单地成为拥有现代化设备的船只迷航和沉没的原因。而且,19飞行队的五架飞机,也不可能因为仅仅6度的偏差而迷航坠海,至少他们应该能找到美洲大陆,充足的燃料也可以使他们平安地在基地降落。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飞机和船只在这里神秘失踪呢?
  尽管,大部分的科学家都认为是恶劣的天气造成了这些海难事故,但是仍有很多人相信这其中另有原因。
沉船
  超自然现象研究专家——均迟遥一教授就持有一种独特的观点:“如果船只瞬间消失,我只能说,他们也许去了另一个空间,我想,这里有一个通往另一个空间的大门。”
  但是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均迟遥一教授的理论就像科幻小说一样不切实际。然而在魔鬼海中,依然有船只不断的失踪。
  2002年1月,一艘中国货船,林杰号及全体19名船员,在日本长崎港外的海面上消失了。两年过去了,学者们依然为解释这一现象感到棘手和困难。没有求救呼叫,没有残骸,货船仿佛在人间蒸发,我们无法知道她遭遇了什么。
  大卫·莫恩是一名失事船只搜寻专家,在确定沉船地点方面业绩辉煌,同时,他始终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
  1994年,大卫和他的小组接受了空前艰巨的挑战——揭开德拜夏尔号沉船之谜。
  同样试图调查这些神秘事件的是美国驻日本的第47飞行队,成员们清楚地知道在这一望无际的洋面上搜出一点线索是如何困难。
百慕大沉船打捞
  尽管飞行员们对这片区域了如指掌,但他们仍然无法解释清楚在此经历的每一件事情。
  飞行员:“那里有很多故事,还有大量关于飞机上发生的奇异事件的传言,但都是口口相传,并没有记录下来。你知道,我们有时会听到一些相当有趣的事情。当我们回想这些经历时,有很多都是关于当你飞过不同的区域,会发生安全带突然松开了,或是舱口自行开开合合等事情。”
  乘机飞过这片不友善天空的人们,都知道这里所吞噬的绝不仅仅是轮船。魔鬼海上方的天空同样宣布着它对飞机命运的主宰。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