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第3本:CCTV10探索发现系列-秘境追踪

CCTV10(现代)
 秘境追踪(一)天赐:史前生命大爆发
 
 
 三叶虫
  1859年11月,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
 
  书中第一次放弃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使上帝创世说的信仰受到怀疑,开创了生物演化史上的新纪元。
 
  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是物竞天择和渐变的过程,物种的细微变化经过长时间积累,就会导致新的物种出现。
 
  但是,由于进化论与当今进化生命学科三大难题中的两个既生命的起源和人类起源相关,其本身也必定存在着自己的困难。
 
  达尔文写到,“今后如果有人对我的理论提出挑战,这很可能来自对寒武纪动物突然大量出现理论的解释。”
 
  “寒武纪”是地质史上的一个年代,因英国的一座小山而得名,期间大约是五亿四千万年前至五亿一千万年前。它的名称并不含有特殊的意义,但它却是一个特殊的时代。
 
  这个时代不仅困惑了达尔文,也困惑了达尔文以来的一个多世纪。
 
  1882年,达尔文在生命的最后一封信中谈到古三叶虫。在他看来像三叶虫这么复杂的动物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这是不可思议的。
 
  三叶虫是生活在五亿多年前到两亿多年前的一种已经灭绝的原始节肢动物。它的形体扁宽,背面正中突起、背上有两道纵沟,把身体纵分为三叶形,因此而得名。
 
  过去,寒武纪通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因为在寒武纪地层中保存有大量的比其他类群丰富的三叶虫化石,而在寒武纪地层中,不具矿化的软躯体动物化石从未被发现。
 
  科学家从寒武纪之前的古老岩层中发现了一些单细胞生物的化石残骸,但它们都在不久以后销声匿迹了。这就好像在生命的史书上划了一条分界线,之前不过是热身运动,之后到了寒武纪真正的进化才开始。
 
  一切都突然开始了,生命的形式不知为什么突然就变得多姿多彩,生机盎然,这一突发性生命创新事件通常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正是在这一时期,生命选择了其基本的形式,以后也再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当科学家们检索寒武纪时代的化石所记载的历史时,到处可见的是难解的谜和进化过程中的空白阶段。当新的生命形式在化石记录中出现时,人们找不到与之相对的原种,而当它们突然消亡时,又没留下什么显而易见的进化体。
 
  “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成千上万的过渡类型化石埋藏于地壳中呢?” 达尔文痛苦地意识到,地层断层中确实缺少此类化石的存在。这一事实一直困扰着达尔文,以至于他在书中用了一整章来讨论“地质记录的不完整”。
 
  就在达尔文去世27年后,一块落基山脉的石头出现在世人面前。
 
  维尔卡特,这位美国地质调查所所长,在北美地区调查、采集了40多年寒武纪的化石。1909年8月,维尔卡特带领全家到加拿大落基山脉的布尔吉斯山去野外地质旅行。回程的路上,一块石头绊倒了他夫人的坐骑,维尔卡特捡起这块作怪的石头,奇迹出现了,一块保存有软体动物的化石显现在维尔卡特面前。
 
  后来,经过大规模的发掘、采集后,布尔吉斯动物群给当时科学界造成极大震撼。它使科学家第一次清楚地认识到,在寒武纪海洋中具有骨骼化的动物仅仅占少数,绝大多数是不易保存的软躯体动物门类,纠正了人们对寒武纪仅存有三叶虫等少数硬体动物的错误认识。
 
 
 
 
  化石记录了五亿一千五百万年前寒武纪中期无脊椎动物惊人的丰富,被科学界视为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的重要依据,为破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迷提供了重要线索。
 
  由于地质保存上的缺陷,布尔吉斯动物群化石没有立体的层面,很多的动物形态只能依靠推测。
 
  1981年,加拿大布尔吉斯动物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遗址”,成为全世界古生物学者关注的圣地。
 
  在昆明东南方5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城。境内有著名的抚仙湖,湖水清澈纯净,可直接饮用,小城也由此而得名澄江。
 
  但是,谁也料想不到一本破解地球生命的天书,就埋藏在澄江这座不起眼的帽天山下。
 
  对古生物学家侯先光教授而言,1984年他在澄江帽天山的那次重大发现,至今还使他无法平静。
 
  在澄江野外勘查后,候先光首先在抚仙湖的洪家冲山头工作了数天,后因断层致使地层缺失,不得不重新选择发掘点。于是7月1日,候先光把发掘工作转移到了帽天山。
 
  这块曾在加拿大布尔吉斯动物群出现的软体化石的突然出现,使候先光惊愕异常。
 
  随后,候先光又发掘了许多以前从未发现过的其他门类的软体化石。
 
  这就是当年侯先光发现的第一块软躯体化石,现作为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1985年,候先光与导师张文堂教授发表了第一篇有关澄江动物群的研究论文,向世界宣布中国的重大发现,揭开了而后二十年让世人不断惊讶的序幕。
 
  一系列的野外发掘和研究工作由此开始。
 
  不断的发现和探索,将五亿三千万年前的生命世界展现了出来。
 
  现在地球上总共有30多个门类的生物,而澄江化石群在三十多个化石点中就已经发现了20多个门类一级生物。这一发现表明,寒武纪早期生命爆发式的出现,比人们原来想象的还要突然得多。
 
  在数万块100多种动物的化石中,它们分属于海绵、腔肠、蠕形、节肢等动物门类,大多数都是以前从没有发现过的,科学家就用采集地、采集人来命名。
 
  在化石标本中,还有许多无法归类的生物,很多可能代表早已灭绝的生物类别。
 
  这是从加拿大布尔吉斯发现的一些化石残片,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后来,科学家根据这些网状骨片构造取名“微网虫”
 
  1989年,真正的完整的微网虫化石在帽天山出现,令科学家大跌眼镜。原来,困惑了古生物学界几十年的这些骨片,就长在一个蠕虫一样的生物体内,身体两旁。
 
  微网虫是绝灭了的多腿缓步类动物。身体长4到6厘米,头短而小,尾长。其腹部两侧具有成对的腿,不善行走,用带爪的腿攀附在其它生物体上,是澄江动物群的珍稀化石。
 
  1992年帽天山北坡修筑公路,推土机推出了一个巨大的断面,最完整的奇虾化石终于显形了。
 
  奇虾的第一块化石早在1892年发现于加拿大。其实这只是奇虾的一个前肢,当时却被错误地认为是某种虾状动物的身体,但令人困惑的是,总找不见虾头。
 
  直到在澄江帽天山发掘出三块最完整的奇虾化石,才使古生物学上长达一个世纪的误解终于被澄清。
 
 
 
 
  奇虾是巨型肉食动物,头背部有一对茎状眼,口腔前侧有一对强壮的用于捕捉猎物的巨形前肢。根据其化石碎片推测,这类动物体长可达2米以上,而当时动物的平均大小却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
 
  奇虾的出现,标志着在寒武纪初期,海洋的生态系统已经有了相当完整的金字塔式的食物链系统,而奇虾就是位于这个金字塔顶端的生物。
 
  五亿三千万年前,当时昆明周边地区大约位于北纬15度,这一纬度比现在中国的海南省地理位置还要靠南一些。正是这个原因,温暖的气候,含矿质的海水,使蠕虫、水母、节肢动物等多门类动物大量出现。
 
  某一天,在浅海洲坡的生物正在悠闲的活动,突然暴风雨来袭。
 
  暴风雨过后,凶猛的泥石流吞没了沿途的生物,造成浅海生物大规模集体死亡,它们活生生地被埋在泥石流之中。埋葬它们的突发事件不仅使各类动物活的时候就被快速埋葬,并在水中还产生了有毒物质,使动物在挣扎中快速窒息死亡,即便细菌在当时也难以生存繁衍。经过岁月的压缩,它们变成薄薄的化石,被珍藏在石头制成的书页中。
 
  在寒武纪大爆发前,地球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导致这次疯狂的进化?
 
  距澄江不远的晋宁县位于滇池的东岸,近年来这里也成了古生物学家探寻的基地。 从梅树村动物群开始到澄江动物群短短不到几百万年,它们却见证了大爆发的始末。
 
  寒武纪大爆发从开始到结束大约只经历了两百多万年的时间,它与整个地球生命历史三十五亿年相比较,就好像是一天24小时中的一分钟还不到,只是非常短暂的一瞬间。
 
  为什么在这“一瞬间”,突然出现了如此众多而丰富的生物?根据各种动物骨骼的演化,科学家们从大气含氧量和海水成分中去寻找线索,认为含氧量的增高可能是导致大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科学家认为,小型食草性动物的出现,才是大爆发的主要诱导因素。它们以别的细胞为食,有了掠食者,便有更多的生产者,以及更多的掠食者便演化出来。
 
  一些科学家却认为是地球的臭氧层被破坏,大量宇宙射线直射,引起了基因突变。
 
  最近,中国科学家在探索澄江动物群的基础又发现了比它早5000多万年的贵州瓮安动物群。
 
  不论哪一种观点,都在诉说着一个事实,那就是生命的突然爆发。而从渐变的进化模式来说,这个过程至少得花几十亿年时间,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这个爆发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而是奠定了现代动物的基本门类及它们与后世动物进化的关系。
 
  1991年,候先光教授在帽天山发现了一种蠕虫状动物化石,命名为“云南虫”。当初,由于某些特征于解释难,它被放在分类位置不定的蠕形动物。
 
  四年后,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教授在英国《自然》杂志上首次提出云南虫属最古老的脊索动物,拉开了它们神秘的面纱。
 
  而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由相同的线索,引出了不同的结论。
 
  “它已经超出了非脊索动物的范围。但是,我觉得因为它没有肌节,没有真正的脊索,也就是说不具备真正脊索动物的两个基本特征。”
 
  半索动物的论证遭到陈均远的驳斥,他极力支持云南虫是脊索动物。
 
  争论往往是发现的契机。1999年4月,陈均远教授等在昆明海口耳材村的山坡上发现了云南虫的近亲“海口虫”,把澄江动物群的研究推向了高潮。
 
  海口虫向世人提供了一幅清晰的大爆发早期的、不容置疑的脊索动物的快照。
 
  同年11月,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等又在昆明海口地区发现了保存极为完善的“昆明鱼”化石,再次引发科学界的大震憾。
 
  澄江动物群的“海口虫”、“昆明鱼”等珍奇化石的发现,使古生物学界形成了共识。在前寒武纪末期至寒武纪初期,地球上确实发生了一次生物门类大创新事件,而且,现今的动物界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都参与了这次大爆发事件。
 
  澄江动物群是地球早期生物演化实例的一大奇迹,这部天书为人类窥视最古老的生命提供了丰富的咨询。
 
  
 
 
 秘境追踪(二)天谴:恐龙末日   
 
 
 自贡的恐龙化石
  这是四川省自贡市,一个叫做大山铺的地方。在几十年前,人们几乎无法想象,在这里的岩层下,会埋藏着一个震惊世界的秘密。
 
  在这个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的岩层范围里,生物学家竟然意外的发现了200多个恐龙化石的个体。他们形态各异的被叠加在上下四个不同的岩石层中,这里似乎是这些亿万年前地球霸主的集体坟场。
 
  随着发掘的不断进行,越来越多谜团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为什么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会有如此众多的恐龙化石?为什么他们中间有的个体保存及其完好,而有的尸骨却早已支离破碎了呢?到底是哪些可怕的事件让这些曾经的地球霸主从这个星球上彻底消失了呢?
 
  让我们从大山铺上推6500万年,回到恐龙即将灭绝的年代,去一同感受恐龙所看到的那个世界末日。
 
  白垩纪末期陆块逐渐形成今日模样。地壳不断运动,引发全球的火山活动。大规模的火山爆发持续了数百年,地表满是喷发物,大气充满有毒气体与灰尘,荒凉的地球仍由恐龙统治,它们称霸了一亿六千万年,但是如今气数已近,地球生物开始窒息死亡。
 
  恐龙统治的最后两百年出现了最凶暴的掠食者。肉食的暴龙有5吨重,13公尺高,这是一只公暴龙,它受食物吸引来到火山脚下。这个地区布满地热泉,空气中充满了硫磺的烟气,但是还有另一种气味,在某个小山谷里散发着阵阵尸臭。暴龙失察,掉入自然陷阱,火山口喷发有毒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比空气重,因此累积在地表附近。
 
  暴龙低头吃尸体,就会受到一氧化碳的影响。它要是跌倒就会永远倒地不起。幸亏它体型高大才得救。当它叼着食物起身,头部正好高过毒气层。
 
 
 
 自贡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非常多,其中有一个就是很主要的就是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就是在6500万年,恐龙灭绝这个时期,地球上有很大规模的火山的爆发,熔岩流的岩石是分布的,比如说印度德干有个火山岩的熔岩流,面积非常非常大,而这个时间正好和恐龙大规模的灭绝是吻合的。”
 
  贫瘠的熔岩流中仍有绿地点缀,白垩纪末期,气候温暖潮湿,植物开始转变,阔叶木取代了针叶木,显花植物的演化是这场无声革命的功臣。关键在于花朵与昆虫的亲密关系,有些花如今只能靠昆虫传粉,有些昆虫,像蝴蝶只能靠花朵维生。鸟类在阔叶林中繁生,林中鸟鸣,不绝于耳。而这些美丽的植物却极有可能成为杀死恐龙的罪魁祸首。
 
  “阔叶植物的出现对恐龙可能也是有影响的,比如它的植物结构发生了变化,恐龙的食性可能没有跟上植物发展的速度,可能它的进化上,因为恐龙进化像神龙进化一样的,它要适应环境,它没有跟得上它有滞后,也是灭绝的原因。”
 
  经过树百万年演化,恐龙之间亦发展出亲密关系,掠食者与猎物之间关系尤其微妙。奇妙的甲龙擅长防御,它们变得能对抗暴龙等大型掠食者。甲龙重达七吨,全身布满坚甲,甚至连眼皮也硬化了。假如这样威力仍然不够,甲龙还有致命的尾棒伺候。可惜甲龙再强,也不是致命环境的对手。暴龙巢穴就在附近,母龙通常极力保护恐龙蛋,不过这是个废弃的巢,儿齿兽设法钻了进去,恐龙在地面产卵挡不住儿齿兽的掠夺。不过暴龙蛋很大,儿齿兽不容易搬动它。哺乳类的时代即将来临,往后体型也会变大,但白垩纪的哺乳类顶多十公斤重。暴龙蛋内的胚胎已经死了。另一只儿齿兽循着气味而来。白垩纪末期地球环境恶劣,许多恐龙胚胎无法存活,酸性污染导致蛋壳发育不全。
 
  母暴龙呼唤求偶,暴龙地盘广达数百平方公里,它得设法吸引游荡的公暴龙,爱的呼唤可能持续数周。母暴龙的呼唤传遍火山坡地,它的呼叫终于有了回应。公暴龙杀了一只小三角龙,它不是为了充饥,而是准备送礼。母暴龙较大,攻击性较强,公暴龙送食物示好,免得遭母暴龙攻击。母暴龙出现了,它心存警戒,大嘴是暴龙的主要武器。暴龙前肢短小,嘴巴大,以后腿保持平衡。它一口能咬碎骨头,撕开70公斤的肉。公暴龙保持距离,以策安全。它们当晚进行交配,这只是第一回合的交配,只要母暴龙允许,公暴龙将继续停留,防止其他公暴龙靠近。
 
  三天之后,三角龙已经尸骨无存。母暴龙开始下逐客令,公暴龙识相的离开。这种场面发生的几率在白垩纪晚期可能会越来越少,因为雌性恐龙的存活几率越来越小,这可能直接导致了恐龙的灭亡。
 
  “现在的爬行动物海龟和鳄鱼,温度一发生变化,它孵化出来的雄性和雌性比例就发生严重的失调同时爬行动物的恐龙,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以后,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现象,比如要么全是雄性的,要么全是雌性的,要么比例严重失调,这种环境是有的,在中生代时期,大量的火山爆发或者在白垩纪末期这次大的卫星撞击以后,环境发生变化,火山爆发都会导致温度升高很多,或者降低很多,这个情况下,恐龙孵化出来的幼崽要么是雄性的要么是雌性的,或者比例严重失调,这种失调的比例,就是雄性的找不到雌性的,雌性的找不到雄性的。”
 
  风神翼龙自海岸滑翔而来,前来觅食,这幅景象当时极为罕见。近两千万年来,翼龙逐渐凋零,现在只剩下13公尺长的风神翼龙存活。
 
 
 
 火山与恐龙
  这里并不安全,湖中有一吨重的鳄鱼,可轻易将风神翼龙拖下水咬死,翼龙将会绝种,天空将属于强势的鸟类。
 
  交配后数个月,母暴龙筑了新巢,隐藏于林中,母暴龙随时监视。
 
  由于孵化期长达两个月,母龙不离巢也不进食,恐龙蛋是奔龙等食腐动物的最爱。暴龙望着步步逼近的奔龙,暴龙双眼朝前能准确判断攻击距离。
 
  日落后,母龙还面对另一波的威胁,食物渐少,哺乳类铤而走险。母龙查看巢穴确认没有漏网之鱼。然后便继续巡视。
 
  数周后,在灿烂的日落景观中,天空暗藏着警讯,预告大灾难即将来临,流星雨飞散,是超级彗星撞地球的预警。
 
  星空下的恐龙并未察觉异象,牛角龙继续觅食,幼龙害怕掠食者夜袭,向成年恐龙寻求保护。两只奔龙趁夜行动,试图扰乱牛角龙群,孤立一只幼龙。朝阳升起,显露了昨夜的战况,小牛角龙遭到奔龙的杀害,严重打击了牛角龙群。
 
  环境污染严重,新生代数目太少。儿齿兽已经守在尸体旁,投机的儿齿兽大概是惟一兴旺的动物。恐龙长期统治地球,如今却将遭受一连串的致命冲击。
 
  到“白垩纪”末期的时候,恐龙已经非常特化了,个体非常大,霸王龙、压寨龙、个体非常大,这时候它适应环境的能力已经减弱了,像这样庞大的个体,它的食性结构等等,所以它要求非常高的,地球上稍微发生一些环境的变化,对它的影响也是致命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恐龙的绝灭也是它自身进化的一个结果,物极必反,因为你进化到一定的程度以后,肯定要有一些系的物种代替它,在这个过程当中,它很难和个体小的生物,比如说哺乳动物和其它的一些动物相抗衡,相竞争一个新的生态空间,所以恐龙的灭绝也是它自身进化的一个结果。”
 
 
 
 恐龙
  一群大鹅龙长途跋涉,横越荒漠,聚在死水池旁,饮水觅食。它们有多组大颊齿,可以加速消化植物。
 
  水边有掠食者,不宜久留。大鹅龙感到危险,随即散开。母暴龙结束禁食,大开杀戒。为了附近树丛里的新生命,它急着觅食,三只小暴龙等着吃,12个蛋只孵化了3个,它们听见母暴龙狩猎,便开始讨食物。母暴龙带来一块大鹅龙肉。
 
  小暴龙才四周大,不到一公尺,手足间却已经开始竞争,一只小暴龙受到另外两只的排挤。它们还需要母暴龙保护两个月以上,之后母子就分道扬镳,否则搞不好它还会吃掉小暴龙。
 
  落单的小暴龙恐怕来日不多了。过没几天,母龙在作日光浴,却不见落单小暴龙的踪影,它可能已经惨遭手足的杀害。
 
  吵闹的小暴龙乐得离开母龙,探索四周。母暴龙意外撞见甲龙,甲龙头壳硬,脑容量小,遭遇危险,全靠本能反应猛烈攻击。暴龙通常会撤退,但是母暴龙不肯抛下幼龙,母暴龙被击中股骨,内脏破裂,它痛苦狼狈的离去,夜里母龙垂死哀号。天亮时,它横尸炙热的荒漠。小暴龙站在母龙尸体旁等候。数小时后,小暴龙还不肯离去,但是它们的宿命和白垩纪其他恐龙一样。
 
  一颗大彗星坠落于今天的墨西哥湾,撞击发出强光,转为寂静,震波随后传来。接着狂风大作,最后黑暗天空降下熔岩雨,这次撞击的威力相当于一百亿颗广岛原子弹。全球气候骤变,造成65%的生物灭亡。 这次撞击被今天的众多学者认为是造成恐龙灭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其实在此之前,恐龙已经走向了灭亡之路。
 
 
 
 恐龙蛋
  “恐龙的绝灭现在一个主流的观点就认为是卫星球撞击地球,导致地球生物大量的绝灭,那么这个卫星球撞击地球现在其实还分成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小行星撞击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彗星撞击的,那么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地球以后,会导致地球整个结构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说它导致了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以导致全球的森林大火等等。”
 
  6500万年过去了,我们只能从岩石中去寻找这些巨兽的影子,让我们再次回到大山铺,这里留下的种种疑团我们仍未解开,为什么会有如此大量的恐龙集中在这里,为什么它们有的支离破碎,而有的却保存异常完好呢?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大山铺在亿万年前是一个低洼的河谷,每当洪水爆发,上游因各种原因死亡的恐龙就会被顺流冲刷而下,积聚到了这里。泥沙迅速堆积,掩埋了恐龙。经过长达亿万年的时间,最终变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同时,它们所留下的众多信息也让我们有机会去回顾恐龙所经历的那段地狱般的日子。
 
 
  
 
 秘境追踪(三)天择:逃出侏罗纪
 
 
 戈氏鸟
  在一亿六千万年的时间里,恐龙统治着这个世界,而在恐龙阴影里生活着一群特别不同的动物,这些就是形体较小、身上长毛的动物叫做哺乳动物,它们在恐龙的缝隙中苟且偷生。
 
  但是哺乳动物时代就要来临了,6500万年前,火山活动开始污染大气层,当那个来自太空的灾星降临的时候,最后的恐龙已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一颗直径十公里的流星撞击到地球上,直接导致了恐龙统治时代的终结。
 
  本集所要展示的将是这场大灾难之后发生的事情,有这样一些幸存者成功地逃过了这次天谴,其中就包括哺乳动物。在这个系列节目里,我们将亲眼目睹哺乳动物是怎样从这些小动物开始进化,然后逐渐演化直至统治整个世界的。
 
  这个时期叫“始新世”,大地已经从巨大流星撞击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地球上的景象已经和恐龙时代大不一样,现在要热得多。从北极到南极的每一块大陆上都广泛分布着茂盛的热带雨林。
 
  在林冠下面繁盛着一群神秘而奇特的动物,在这里,有鳞的爬行动物的统治已经成为了遥远的过去,现在繁盛的是身上长有羽毛或者毛发的动物,哺乳动物已经很好的适应了这个新的世界,而且种类繁多,但是它们的个体仍然很小,和以前一样,仍然生活在更大更凶猛的动物的阴影之下。
 
 
 
 古蜥鲸头骨
  恐龙早已经远去了,但是它们给地球留下了危险的后代,鸟类就是恐龙的后裔,这是鸟类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统治着地球。
 
  “就是鸟类,因为大家都知道它是很奇特的动物了,现今和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它是冷血动物和哺乳动物一样,但是它又是卵生的,又和爬行动物一样,它是很奇特的,而且它飞上天空,在翼龙绝灭后,它主动适应天空的,所以关于它的起源问题,关于它的飞行起源问题,关于它的羽毛起源问题一直是个谜,一直也没有很好的证据来解释它。到辽西,我们正好发现了大量的鸟很原始的鸟,发现和它非常接近的恐龙,比如翅龙,比如商翅龙,这些恐龙都和鸟的关系比较近,这些就发现了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这些环节,其实最早对鸟的起源有很多争议的。”
 
  这里讲述的是“始新世”的一天,故事发生在一片神秘的森林里,这里后来成为现在的德国。天亮了,在一棵无花果树下,一只动物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同命运的抗争。这是一只雌性的“小古猬”,它身藏秘密是五千万年森林中的常见种类,从恐龙时代到现在,它们的身体可能没有发生更实际的变化,可是现在的生存环境没那时候轻松。它是典型的哺乳动物,母亲要照顾后代直到它们长大能够保护自己为止,但是周围有很多食肉动物,今天不大适合它的幼崽离开窝,可是无论有多么危险它都必须要去找食物,它只有很短暂的机会捕捉到食物,这个机会稍纵即逝。凉爽的早晨是捕捉青蛙、蜥蜴和昆虫的理想时期,它以这些动物为食,这些冷血动物必须使身体暖和起来,现在温度不高,它们行动十分迟缓,可是这只小古猬属于温血动物,在一天24小时内随时都可以快速运动,这就是哺乳动物古老的优势之一。
 
  “为什么恐龙灭绝,哺乳动物不灭绝呢?哺乳动物有四个主要特点区别于其它动物,第一个我们说它是胎生的,还有一个哺乳,然后还有一个特征它是恒温的,再一个它身体是被毛的,这四个特点,第一个极大提高了它幼崽的成活率,恒温非常帮助它适应外界气温的变化,所以有这种优势在就保证它能够取代恐龙,很好的在地球上生存演化下来。”
 
  为了有利于追捕猎物,小古猬有十分敏锐的听觉,此外超敏感的嗅觉可以使它们闻到烂树叶下面的食物。它还十分灵活。早晨最佳的捕食时间只有一到两个小时,时间紧迫,它必须不停地走动,以便找到更多的食物。随着太阳不断身高,许多冷血动物都活跃起来,这就给森林动物带来了新的来自鸟类的危险,它们是这个奇异的森林里顶级捕食者。
 
  这是最大的鸟叫原鸟,体重达半吨,它有强健的肌肉和羽毛,和一个成年人一样高。这是一只雌鸟,在过去的两个月时间里它的全部生活都以呵护窝中的这枚卵为中心。现在,这枚鸟刚刚孵化几个小时,它有强烈的超常防卫性。当另一只野鸟过于靠近的时候它就回去护巢。自从大灭绝以后,鸟类和哺乳动物一样取得了成功,但是鸟类先发制人,因为它们的个体很大。
 
 
 
 尼奥湖1986放出毒气导致1700人死亡
  “我们知道基本在恐龙时期,鸟类就已经开始发展了,尤其在中生代的后期鸟类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6500万年以后, 那个时期的鸟类实际上很多特征已经达到了现在鸟的水平,比如说飞羽的形态,骨骼的形态都已经相当进步了,恐龙灭绝以后,很多地面上的生态位是空出来了,鸟类跟哺乳动物都开始了竞争地面上的生态位,但是它们虽然同时起跑,但是却是站在不同起跑线上的,因为鸟类在中生代发展比较充分,它抢得先机。”
 
  小古猬需要与其体形相应的大量的食物,和所有哺乳动物一样,这就是它在维持恒温所付出的代价。
 
  湖边又来了一个新的掠食者。一头游走鲸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它是一只食肉动物。这头三米长的食肉动物笨拙地向湖边蹒跚而来,虽然游走鲸的祖先曾经在陆地上捕食,但是现在它们进化得越来越离不开水了。
 
  实际上它的后代将把这个特性发展到极点,让我们看看最早期的鲸鱼,走鲸实际上就是行走的鲸,经过后来一千万年的演化,它的四肢变成了“鳍状肢”尾巴变成了勾状,游走鲸游泳的影子已经有了鲸类或者海豚的影子,它游泳的时候身体上下运动,而不像生活在同一水域里的鳄类或鱼类那样左右摇摆,在这个湖泊中,游走鲸是最强大的捕食者,然而它远不能高枕无忧,因为湖泊里危机四伏。
 
  “为什么游走鲸是早期的鲸类呢,实际上这个主要特征不是来源于四肢,而是来源于它的头骨和牙齿的特征,它的牙齿特征非常接近于现生的鲸类特征,头骨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它耳部的特征,鲸类我们知道,现在的鲸类耳区很特别,耳朵附近的骨头很特别,一些骨头不是跟头骨的其它部分连在一块,而是游离在一种脂肪组织中,这主要跟在水中,依靠声音来定位有关系,所以说虽然它有四肢,有皮毛,很有可能在陆上生活一段时间,仍然认为它是鲸,因为它已经具备了鲸应有的特征。”
 
  大量火山毒气积聚在湖底,如果足够量的火山毒气同时释放,方圆几公里的动物都将窒息而死,这个湖泊就是定时炸弹。
 
 
 
 原鸟的骨架
  但是这头走鲸认为这里是练习埋伏的理想场所,埋伏是它们特有的捕食技巧。
 
  一只马类的早期类型——原古马给它提供了第一个捕猎的好机会。这一次游走鲸失败了,但是一天的时间还很长,它还可以进行多次尝试。
 
  对于小古猬来说现在森林里面太危险了,它的捕食时间已经过去,母亲回到窝边保护家的安全。今天早上,它的捕食不理想,只能期待着下次捕猎能够更成功。它从现在开始睡觉,一直睡到晚上,那时捕食会更容易一些,并且灰暗的光线有助于它躲避视觉敏锐的鸟类。
 
  中午气温超过摄氏30度,唯一的动静就是原鸟的雏鸟啄破蛋壳初见天日,在不远处,小古猬仍然在窝里睡觉,它们熟睡的时候,对于一种特殊的捕食者处于完全无防备的状态。这就是巨蚁,巨大的食肉蚂蚁,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蚂蚁,它们在搜寻着猎物,搜寻着那些不能及时躲避的动物。
 
  这一批巨蚁是那些疯狂的杀戮机器的前锋,它们身后面有五十万军队,在森林上所向披靡,任何被袭占的猎物转眼间就会成为累累白骨。巨蚁们找到一个猎物。
 
  下午太阳偏西,一群原古马正在森林中寻找落在地上的葡萄,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这些马的个体显得小了一些,但是这是马类进化的开始,在这个阶段马比猫大不了多少,而且还没有进化出蹄子,只是四个蹄壮脚趾。
 
  日落前光线变得昏暗,小古猬从窝里走了出来,又是捕食的时间了,但是首先它要在树边清理出逃跑的路线,这样将有利于它逃跑,解除后顾之忧。它的孩子今天晚上要和它一起外出寻找食物,到目前为止母亲一直把孩子放在窝里面哺育,以离开森林中的危险,但是对所有哺乳动物来说,总有一天要离开母亲的怀抱,现在是时候了。
 
 
 
 走鲸
  孩子们现在必须学会自己寻找食物,但是现在它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母亲的动作,这就是重要的课程。
 
  “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开始以后有大发展的时期,很多的哺乳有不同的门类,比如奇蹄类、偶蹄类、食肉类、食草类,实际上它们早期比较小的就是食虫类,比如今天我们看到的刺猬它还是比较原始的一个哺乳动物的类别。我们人伶掌类实际上也是从原始食虫类的祖先变成伶掌类的,逐渐变成了人类。”
 
  黄昏来临时,还有很多食肉动物在外面游荡,这只游走鲸今天还没有捕捉到食物,正准备在湖再进行一次伏击,游走鲸没有耳朵,它把下巴放在地上,通过地面的震动来判断动物的动静。
 
  黄昏的时候原鸟回到了自己的窝里,这时它才知道它孩子的命运。最大的食肉动物被最小的动物击败,由于个体太大原鸟不得不把巢筑在地面上,它为此付出了代价,几个月的辛劳付诸东流了。不管怎样,今天晚上小古猬吃得很好,而且所有的孩子在这第一次外出当中都幸存下来。
 
  “像加斯顿鸟,它在地面上筑巢,我觉得这并不是它导致灭绝的一个原因,现实的鸟类有很多在地面筑巢的,我们知道在古新世的后期和始新世的早期,动物的体形是由小到大的,基本上连续这样分布的,对加斯顿这样大的鸟,它可以捕食中间体形的食物,以中间体形的动物为食,可是到了始新世的后期,由于全球环境的变化,气温变低,那个时期的哺乳动物出现了两个演化方向,一个向大体形演化,一个向小体形演化,就缺失了中间这个的体形,所以加斯顿鸟以小的体形为食又达不到足够的生物量,而对于捕食大型的动物来讲又没有足够的能力,我想这可能是它灭绝的一个原因。
 
 
 
 原鸟
  经过了几个白天的睡眠,这只夜行的高帝纳猴起床了,这是一种灵长类动物,是专门生活在树上的一个哺乳动物新类群,在湖边游走鲸还在来回地等待着动物。晚上,完全不同的动物群来到了水边,终于一只小型的食肉类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地方。
 
  游走鲸的捕猎技术很简单,它那钳子一样的双腭咬住挣扎的猎物,直到把它淹死。
 
  夜越来越深了,高帝纳猴显得不那么孤独了,交配往往是这些灵长类动物在夜间的主要活动。但这不是一般的夜晚。大地颤抖几下,这在平时很正常,但这次却比平常大,在湖底聚集的气体突然被释放出来,涌出来了,水面形成一团致命的二氧化碳气体。
 
  风吹着这穿二氧化碳气体扫过森林的灌木丛,使经过之处的动物窒息死亡。天亮了,那团毒气云消散了,但却留下了一片尸体。
 
 
 
 食虫哺乳动物
  “有些研究表明,在古新世的后期和始新世的早期,确实从海洋中有甲烷气体向大气中释放的这样一个现象。甲烷气体是一种温室气体,它释放到大气中以后产生温室效应,这也是用普遍的观点来解释为什么在始新世早期会出现全球升温的事件,至于说甲烷气体是不是骤发式的突然的释放出来,把一些生物毒死,这样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表明这一点。”
 
  然而这些小古猬确实是幸运的,它和它的孩子们都没有被毒气毒死,因为它们的窝离那条线路比较远。但是它们的生存斗争却又没有结束,现在又是觅食的时候了,游走鲸又一次伏在小古猬行走的路上。但是小古猬本能的知道游走鲸已经死了,今天小古猬是幸存者,但是这些哺乳动物后来的命运却很悲惨,当高温湿润的气候变得寒冷而干燥,森林逐渐消失的时候,小古猬和它的同类注定走向灭绝,游走鲸以后的命运却很好,它们是后来鲸类的祖先,鲸类代表了哺乳动物世界中最壮丽的史篇。哺乳动物即将统治整个世界。
 
  
 秘境追踪(四)深海杀手
 
 
 雷兽
  恐龙灭绝的时候,那些曾经统治海洋的巨大海生爬行动物也随之消失了,自那以后在两千五百万年的时间里,海洋中的鲨鱼没有任何天敌。但是现在新的凶狠的怪物出没在了海洋深处。
 
  巨大的鲸来了,这里说的鲸并不包括今天海洋中那些温柔的靠绿色植物为生的鲸,那时的鲸都是凶残的杀戮者。
 
  这是始新世晚期,地球环境还是很炎热,可是却比从前干燥了许多,因此以前覆盖着茂密雨林的地方现在都变成了开阔地,由于不再受到浓密灌木丛的约束,有些哺乳动物的个体长得很大,在低树平原上个体大就是优势。
 
  这些变化并非对所有的动物都有利,巨大的肉食性的鸟类很明显的消失了,在许多大陆上取而代之的是凶猛的新类型的食肉类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像从前的恐龙一样统治了整个世界,但是它们还要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变化,即使这样比起以后的日子来气候还算比较温和的。
 
  对于生物产生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不是从陆地上,而是在海洋中产生的,影响着最强大的哺乳动物,这里是古代的“特提斯海”及古地中海,这是一个热带海洋,横跨差不多半个地球。
 
 
 
 安氏兽
  古蜥鲸是一种肉食性鲸类,身长18米,是大白鲨身长的4倍,这是一头雌鲸体重60吨,很难想像它的祖先是一种个体很小、身体披毛生活在树上的哺乳动物。
 
  “我们在2000年的时候,在巴基斯坦就发现了一具非常完整的,他们命名的叫巴基鲸的骨架,从这个骨架来说非常有意思,从它的头后骨和整个四肢的情况来说,它完全跟那时候陆生的偶蹄类非常相似的,最早的鲸是陆生的,以后因为生存化学不断变化,它不得不选择进入海洋生活。”
 
  每年的这个时候,古蜥鲸都聚集到古地中海北岸来交配。好几头雄性古蜥鲸在追求一头雌性,最后它还是选择了那头年龄最长、个体最大的雄性进行交配。
 
  来自遥远南极的灾难正在改变着这只雌性古蜥鲸的命运,好几亿年以来,两极地区的海洋第一次结冰了,这时的洋流发生了紊乱。一头鲸每天需要80公斤的食物,而海洋中鱼群的微小变化对于鲸来说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头雌鲸生存所依赖的食物基础眼看就要崩溃了,可是这时它已经怀孕了。
 
  这是一头安氏兽,是一种大型食肉动物,和马一样高,体重将近一吨,一般情况下它是在内陆地区活动觅食,但是干旱的环境迫使它不得不来到海边,这可对筋疲力尽的海龟是个威胁,它们夜里刚刚产完卵正在挣扎着回到大海中去。
 
 
 
 巨猪的头骨
  ““安氏兽”,它的化石在内蒙,在我们国家的北方,就是在始新世的时候都是非常普遍的化石,我们在北美也发现了,而且北美的化石更加完整,更加丰富,从它的化石来说,我们发现从这一类的“安氏兽”它的牙齿和下颚这种状况来说,首先它的牙齿是那种,跟我们现生的动物比较它是适合吃肉的,很强壮的三尖齿的结构,从它的下颚来说非常粗壮有力,它的个体我们这里头提到(双腭)一米多长,对一般的像海龟这一类的东西,对它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包括化石刚开始发现的时候,我们科学家认为它是一种古老的食肉的东西,后来北美就发现更多更完整的东西,我们发现这类动物长着蹄子,这让大家觉得跟现在吃肉的,它完全适应的捕食,它应该长爪子的,大家觉得非常奇怪,从它的蹄子结构上,现在研究者已经把它从古老的肉食类已经放到我们踝节类,踝节类是现生的牛羊这种类型它的祖先类型,它是跟我们现在的这种长蹄子的牛羊类关系应该更亲近。”
 
  干旱的季节特别适合食腐肉动物的生存,但从长远看这种长着蹄子的食肉动物无法及时适应气候的变化,这个种类也濒临灭亡。好几个月过去了,飘忽不定的洋流打乱了鱼群的游动路线,使得这头雌性古蜥鲸不得不到离它平时觅食区域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寻找食物,它已经怀孕四个月了,情况变得越来越严峻,明明知道这里找不到食物,它也不得不来碰碰运气。
 
  沿着古地中海南岸的海岸线分布着无边无际的红树林沼泽,在始新世时期,这里分布着十分密集的河流,但是不管你相不相信,后来这里变成了世界上最干旱的地方——撒哈拉大沙漠。这里不是海洋鲸类的理想捕食场所,但是这头雌鲸已经顾不得这些了,因为这里毕竟有些食物。在迷宫般的潮溪沟里,它的体型确实是活动的巨大障碍,饥饿驱使着它向里面游去。一些灵长类动物在树枝上向下观望,它们是亚辟猴,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一旦发现危险,便迅速相互转告。
 
  亚辟猴离开了海边的这些潮溪沟,继续穿过红树林,寻找结有果实的树。因为不同的树结果的时间不同,所以这些灵长类动物经常在海边的沼泽中来回穿梭,这可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在水中经常有鲨鱼、鳄鱼等危险的东西,现在又有了一头鲸。
 
  相比而言这些水域对于始祖象来说就不那么危险了,白天它们差不多都呆在这里,尽管始祖象的形态有些像河马,还有点像猪,但是它和这两种动物并没有亲缘关系,让我们仔细观察它的鼻子我们就能推断出它真正的亲缘关系了,它的鼻孔和嘴唇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灵巧的肌肉器官,始祖相用这个器官搜寻食物,这实际上是象鼻的一种雏形,因此可以断定这些温柔的食草动物是大象的远古时期的亲戚。始祖象的体重有200多公斤,鲨鱼对它们无能为力。一头始祖象向着新的草场出发了,但是一头雌性古蜥鲸正在长着血盆大口等在前面。
 
 
 
 法尤母
  古蜥鲸很快就能追上陷入困境的始祖象,它太着急了,结果自己搁浅在陆地上。当古蜥鲸挣扎自救摆脱困境的时候,始祖象已经逃到更浅一些的河道里,饥饿的古蜥鲸无论如何也游不过来了,对于鲸类来说红树林沼泽可不如宽阔的海洋里活动自如。
 
  始新世的厄尔尼诺现象继续带来灾难,动物们所依赖的气候环境被扰乱了,在古地中海的北部雨季已经来临了,但是它比正常年份晚了六个星期。并且以往持续几个月的雨季,今年只有短短的几周。在灌木丛地区,雨水终于使植物开始了新的成长,但是长期干旱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已经无法弥补了。这些雷兽群就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虽然与马和犀牛有些亲缘关系,但是雷兽长的既不像马也不像犀牛,它们的个体是现代犀牛的两倍,可是大脑只有现代犀牛的三分之一那么大,它们不是最聪明的兽类,然而它们却是最成功的哺乳动物之一。在北半球发现了大量它们的化石,可是这一年它们却举步维艰。现在应该是动物产崽的季节,可是幼子出生后的死亡率很高。
 
  “雷兽在渐新世的时候是非常成功的,它的分布面积是非常广的,但是这种成功的动物往往是对当时气候环境一个特别好的适应,就跟恐龙一样,它当时在中生代的时候,地球的各个角落都有恐龙,但是它发展到这个时候实际上也就是发展到一个极限了,从它的体形来说变得非常庞大,食性也很单一,但是这种它的一个危险就是说,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它就很容易灭亡,这是它为什么灭亡的原因。”
 
  与犀牛的又一个区别是雷兽鼻子上成长出来的那个角,既不是角质的也不是发质的,而是一种古质角,这种古质角一般多用于展示,而不用于顶撞的,这种角如果用于顶撞的话就十分容易破碎。对于食腐动物来说,日子要好过一些,安氏兽试图通过不断攻击雷兽母亲,以得到它死去的孩子,但是母亲拼命地保护着自己的孩子。
 
  现在很难说清雷兽妈妈是否知道它的孩子已经死亡了,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母子之间有很强的亲情,母亲会尽最大的可能保护自己的孩子。现在第二只安氏兽来到了,看来雷兽母亲很难防范两个敌人。
 
  第一只安氏兽抓住了机会,经过了一整天的搏斗,母亲已经无力回天了,看来它准备放弃了。食腐动物一般不愿意和其它动物分享战利品。
 
 
 
 古蜥鲸
  当两只安氏兽为了争夺小鱼兽而进行搏斗的时候,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动,它以为小雷兽还活着,它狂奔过来,又投入到保护孩子的战斗中。
 
  几个星期过去了,海上的环境没有好转的迹象,我们只能把这种情况叫做海洋饥荒,此时,古蜥鲸体内的胎儿越来越大,对它来说环境已经到了极度恐慌的时刻,它现在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命,根本管不了它体内的幼鲸,它体内储存的有限的脂肪都已经耗尽,它的身体状况将迫使它流产,否则它自己的生命都没有保障了。
 
  突然它的周围熙熙攘攘地来了一群个体小些的鲸,叫毛齿鲸,当许多毛齿鲸聚集到一起的时候,说明它其中的雌鲸快要生产了,看起来这叫美好的问候,可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的,这些小个体毛齿鲸是来骚扰大体积的古蜥鲸,它们试图靠数量众多把古蜥鲸赶走,古蜥鲸一般是以毛齿鲸幼崽为食的,在附近肯定有毛齿鲸的繁殖产地。
 
  看起来雌性古蜥鲸好像是被赶到海底来的,但是它的行为自有道理,如果想让幼鲸出生顺利成活的话,母亲必须做一件事这比什么都重要,它必须摩擦身体,它在一块容易达到的沙地上拖动着身体,以便把外层皮肤蜕掉,在外层皮肤上可能长有寄生虫和珊瑚,对于依靠速度来捕食的动物来说,使身体光滑并保持流线型,是捕食成功的关键,现在它已经准备捕食小毛齿鲸了。
 
  每年毛齿鲸都聚集到这个平静而又安全的湖里来分娩,第一批幼鲸已经出生,它们刚刚出生几天就面临着极度的危险,那头雌性古蜥鲸已经发现了这个小湖,小毛齿鲸发现了古蜥鲸迅速逃跑,成年毛齿鲸集体防御,它们勇敢地向古蜥鲸发起进攻试图把它赶走,它们集体的努力看似有了成果,古蜥鲸离开了。现在又恢复了平静。但是,这只是暂时的。
 
 
 
 鲸化石
  毕竟这是一只饥饿的怀孕雌鲸,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古蜥鲸回来了一趟又一趟,小湖从避难所变成了血性的杀场,这就是食物链的含义。几条小毛齿鲸的生命换来了未出生的小古蜥鲸的成活。
 
  令人悲哀的是古蜥鲸母子俩所经历的日子只是恶劣气候的开始,恶劣的气候引起了自恐龙灭绝以后的又一大灭绝并结束了始新世。和一颗流星造成的破坏一样,南极的渐渐变冷导致洋流发生了灾难性的改变,就像一次极大的厄尔尼诺现象,但是要比厄尔尼诺现象严重许多许多倍,地球上20%的生命灭绝了。鲸类作为一个种群虽然存活了过来,但是古蜥鲸及其同类却被淘汰了。
 
  
 
 秘境追踪(五)陆地怪兽
 
 
下一页 尾页 共7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