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法律、立法与自由

_18 英哈耶克(美)
28-9, 和 “between Slavery and Freedom”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6, 1964。
参见本书第一卷第5章开篇作为警句而引征的古代克里特宪法中的那项规定。
既然人们采纳规则不是因为这些规则所具有的具体结果得到了他们的理解,而是因为实施这些规则的群体取得了成功,那么,巫术与仪式在原始社会居于支配地位的现象,也就不会令人感到奇怪了。一个人被某个群体接纳的条件就是他必须接受该群体的所有规则,尽管几乎没有人知道究竟做什么事情必须取决于人们对某项特定规则的遵守。当时,只有一种公认的行事方式,因此人们无须对有效性与道德可欲性进行界分。如果说历史上有什么事情几乎完全失败了的话,那就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发生变化的原因的解释;在这些原因当中,说教或鼓吹很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些原因有可能是那些决定人类进化之路径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尽管当下的道德规范是经由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进化而来的,但是这种进化却不是通过许可人们去作新的尝试而成为可能的,相反,则是因为严格的限制规定才成为可能的:这类严格的限制规定使得人们不可能改变整个道德系统,而只会容许这样一些人去推翻某些既有的规则——亦即只有当他们自担风险去违反某项规则的时候,并且只有当他们以自己 严格遵守绝大部分规则的方式而赢得打破某项规则之容许的时候,他们才 可能被证明是开拓者;这是因为严格遵守绝大部分规则本身能够为他们赢 得其他人对他们的尊重,而其他人对他们的这种尊重则会使他们按照某个 特定方向去变更某项特定规则的尝试变得合法化。所谓社会秩序是政府创 造的观点,乃是十足的迷信;当然,这种迷信实际上只是唯建构论谬误的 一个臭名昭著的表征而已。
见我的演讲:``Rechtsordnung und Handelnsordnung'' 载于
Zur Einheit der Rechts- und Staatswissenschaften, ed. E.
Streissler, (Karlsruhe, 1967) 并重印于我写的Freiburger
Studien (Tübingen, 1969)。
这种观点当然与卡尔·波普尔所说的“点滴且渐进的社会工程” 是一回事(The Open Society, 见注释40和第二卷 p. 222);我完全赞同波普尔的观点,尽管我仍然不喜欢他所采用的“engineering ”这个特定的措辞。
参见 Ludwig von Mises, Theory and History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7 ) p. 54:
正义的终极标准乃是对维续社会合作是否有助益。适于维续社会 合作的行为,就是正义的行为,而有损于社会之维续的行为,便是不 正义的行为。按照一种专断且前定的正义理念来组织社会的问题,是 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真正的问题乃在于如何把社会组织起来以求尽可 能地实现人们想通过社会合作去达到的那些目的。社会功利乃是正义 的惟一标准。社会功利也是立法的惟一指南。
与我愿意接受的那种阐释方式相比较,Mises的阐释方式呈现出更强的 唯理性,但是它还是明确地表达了一个基本的观点。需要指出的是,Mises 当然是一个信奉唯理主义的功利主义者,出于我已给出的种种理由,我不 能追随他。
这种含混的认识在现代至少可以说是始自 Emile Durkheim; 他的 名著 The Division of Labour in Society
(trans. George Simpson, London, 1933, 特别 参见P. 228)表明,他根本就不理解行为规则造成劳动分工的方式;再者,
像社会生物学家一样,他也倾向于把所有有助益于他人的行动都称之为“利他的”行动,而不论行动者本人是否意图有助益于他人甚或是否知道自己这样做会有助益于他人。请将 其观点与 T. Dobzhansky, F. J. Ayala, G. L. Stebbins 和 J. W. Valentine 所著的Evolution 中的鲜明立场进行比较:
(San
Francisco, 1977), pp. 456 ff
. 某些在动物中发现的行为,如果按人的标准,会被认为有道德的、利他的,或不道德、自私的。 【原译: 在动物中发现的某些种类的行为是合乎道德的或者是利他的,而 其他种类的行为则是不道德的和利己的,尽管这些行为是人的行为】。…… 与其他物种不同,人种的每一代人都在继承和传递一套知识、习 俗、信念——这些东西都不是作为遗传密码存载在人体基因之中的……,因此,这些东西的传递方式也与生物遗传的方式颇为不同……。
也许在长达约两百万年的时间里,文化变化越来越胜过或优于遗传上
的变化。
另请参见他们在这一背景中征引的G. G. Simpson所写的一段文字,载于G. G.
Simpson, This View of Life ( New York, 1964 ):
除了对人以外,对任何动物谈论伦理,都是毫无意义的 …… 。讨 论伦理真的是毫无意义可言的;诚然,人们可以说,伦理概念是毫无 意义的,除非以下述限制为条件:(1)存在着可供选择的行为方式; (2)人们有能力从伦理的角度来判断这些可供选择的行为方式;(3) 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他自己认为伦理上好的行为方式。除此之外,还 须重申一点,即伦理的进化作用依赖于人在某种程度上独有的预见其行为后果的能力。
见E. O. Wilson, 上引书,p 117:
当一个人(或动物)以其自己的适应性为代价去增进他人的适应 性的时候,他就可以被视作是做了一种利他的行为。为了子女的利益 而做出的自我牺牲,乃是通常意义上的利他主义,而不是严格遗传意 义上的那种利他主义,因为个人的适应性乃是以存活下来的子女的数 量加以衡量的。但是,为了父母堂兄弟姐妹所生的子女而做的自我牺 牲,却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是真正的利他主义;而且当这种自我克制的 行为指向完全陌生的人的时候,这种行为也太令人惊奇了(也就是说 太“崇高了”),因此需要做某种理论上的解释。
另请参见D. P. Barash,上引书,他甚至发现了“利他的病毒”(p. 77) 以及 R. Trivers, “The evolution of reciprocal altruism”, Q. Rev. Biol, 46, 1971。
如果对当下市场经济秩序的维续,真的像Daniel Bell 和 Irving Kristol (eds)在, Capitalism Today (New York, 1970)一书中实际上所认为的那样, 取决于大众们从理性上认识到某些规则乃是维续社会的劳动分工不可或缺的, 那么市场经济这种秩序就注定会完蛋。费心且努力从理性上去认识这些规 则的人始终只是极少数人,而惟一能够教导人们的人,亦即那些通过写作 和教育的方式去教导大众的知识分子,肯定极少会去做这种努力。【原译:也肯定只有极少数会去做这种努力的】。
见 Lionel C. Robbins, An Essay on the Nature and Significance
of Economic Science (London, 1932)。
文化与进步密不可分;这一点也许会令人感到遗憾。但是,维续 文化的那些力量,却同样驱使我们进步。适用于经济学的道理,一般来讲 也可以适用于文化:它不可能静止不变;一旦它停滞不前,那么它即刻就 会衰落。
特别参见 H.B.Acton,The Morals of the Market (London, 1971)。
Ronald Dworkin,Taking Rights Seriously (London, 1977), p.
180。
见 Roger J. Williams, Free and Unequal: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Individual Liberty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53), pp. 23
和 第70页; 另见 J. B. S. Haldane, The Inequality of Men (London,
1932), P. B. Medawar, The Uniqueness of the Individual
(London, 1957), 和 H. J. Eysenck, The Inequality of Man (London,
1973)。
当我首次在我发表的演讲`` The Moral Element in Free Enterprise '' (1961)中使用这种说法之前,我已经为考虑这个问题花去了一些时间。该 演讲已重印在拙著 Studies in
Philosophy, etc. (London and Chicago, 1967), p. 232.。
我现在倾向于把19世纪的唯科学主义以及与之相关的观点称之为唯建构论。关于这种唯建构论在19世纪的发展史,请参见拙著:The
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 Studies in the Abuse of Reason
( Chicago, 1952)。
参见本书第二卷第8章。按照 H. L. A. Hart (The Concept of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1, p. 182)的定义,“古典自然法理论”认为,“在人类世界中,存在着一些特定的人的行为原则(它们有待人之理性的发现【黑体为我所加】);如果人造法想有效,那么它们就必须与这些原则相符合”。【原译:Hart认为】(OCR注:以下实为Hayek的观点,他只是引用了Hart的一个定义,原译似有误),在法律实证主义与其对立的理论(亦即“古典自然法理论”)之间的对立,实在是人们对“自然的”与“人为的”所作的错误二分法的最明晰的实例之一。当然,法律既不是一种不可改变的自然事实,也不是智识设计的一种产物,而是一种进化过程的结果——在这个进化过程中,规则系统的发展乃是在它同一种变动不居的人之行动秩序不断发生互动的同时得以展开的;当然,这种人之行动秩序与规则系统乃是极其不同的。
Sigmund Freud, Civilis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 London, 1957 ); Richard La Pierre, The Freudian Ethic (New York,1959)。作为一个一生都在研究货币理论的学者,我早在20年代在维也纳就与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智识上的斗争,此后我又涉足了心理学领域。如果说有人要求我对此提供证据以证明包括弗洛伊德在内的那些杰出的心理学家也会对社会现象胡说八道的话,那么对我来说这个证据就是由 Ernest Borneman为这些心理学家的某些论文所编选的论文集,这个选集的书名是The Psychoanalysis of Money (New York, 1976), 其原版为Die Psychoanalyse des Geldes, (Frankfurt, 1973);这本选集还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精神分析论与唯社会论尤其是与马 克思主义之间的密切关系。
G. B. Chisholm, “the re-establishment of a peace-time society”,
Psychiatry, vol. 6, 1946. 那个时候文学观点的特征,有点像 Herbert Read, To Hell with Culture.
Democratic Values are New Values (London, 1941)。
The Times,13 April 1978.
Donald T. Campbell, “In the conflicts between biological and
social evolution”,American Psychologist, 30 December 1975, p.1120.
同上书,P. 1121。
1975年5月号的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杂志就刊登了40页篇幅的文 章,对D. T. Campbell教授的演讲大加挞伐。
Thomas Szasz, The Myth of Mental illness (New
York, 1961), 除此以外,请特别参见他的著作:Law, Liberty and Psychiatry,
(New York, 1971)。
H. J. Eysenck, Uses and Abuses of Psychology (London, 1953)。
下一页: 哈耶克研究参考文献
上一层: 跋文 人类价值的三个渊源*
前一页: 局面的扭转
哈耶克研究参考文献
2
2001-07-23T04:47:00Z
2001-07-23T04:47:00Z
1
180
1028
SEDEBOKER
8
2
1262
9.2812
BestFit
7.8 磅
下一页: (一)哈耶克主要的英文著作 上一层: 法律、立法与自由 前一页: 注 释
哈耶克研究参考文献
小节
(一)哈耶克主要的英文著作
(二)研究哈耶克的英文二手主要参考文献
(三)中文(包括英文译文)主要参考文献
下一页: (一)哈耶克主要的英文著作 上一层: 法律、立法与自由 前一页: 注 释
(一)哈耶克主要的英文著作
2
12
2001-07-24T12:34:00Z
2001-07-24T12:46:00Z
1
256
1463
SEDEBOKER
12
2
1796
9.2812
BestFit
7.8 磅
下一页: (二)研究哈耶克的英文二手主要参考文献 上一层: 哈耶克研究参考文献 前一页: 哈耶克研究参考文献
(一)哈耶克主要的英文著作
1、Hayek, Sensory Order,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52;
2、Hayek, The Counter
Revolution of Science, Glencoe: Free Press, 1952;
3、Hayek, Studies in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67;
4、Hayek, 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Rules and Order (I),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3;
5、Hayek, 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The Mirage of Social Justice (II),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6;
6、Hayek, New Studies in
Philosophy, Politics, Economics and the History of Ideas,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78;
7、Hayek, 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The Political Order of a Free People (III), Routledge &
Kegan Paul,1979;
下一页: (二)研究哈耶克的英文二手主要参考文献 上一层: 哈耶克研究参考文献 前一页: 哈耶克研究参考文献
(二)研究哈耶克的英文二手主要参考文献
下一页: (三)中文(包括英文译文)主要参考文献
上一层: 哈耶克研究参考文献
前一页: (一)哈耶克主要的英文著作
(二)研究哈耶克的英文二手主要参考文献
1、 F. Machlup, ed., Essays on Hayek(《哈耶克研究论文集》),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77;
2、 S. Kresge and L. Wenar, ed. Hayek on Hayek: An
Autobiographical Dialogue (《哈耶克论哈耶克》),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4;
3、 A. Seldon, Agenda for a Free Society: Essays on Hayek's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自由社会的议程:有关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的论文集》),
Hutchinson, 1961;
4、E. Streissler, et al., ed., Roads to Freedom: Essays in Honour
of F. A. Hayek (《通往自由之路:哈耶克纪念文集》), London:
Routledge, 1969;
5、 M. Sandel, ed., Liberalism and Its Critics
(《自由主义以及对它的批判》), Oxford, 1984;
6、 A. Arblaster,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Western Liberalism
(《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 Oxford, 1985;
7、 J. N. Gray, Liberalism (《自由主义》), Milton Keynes, 1986;
8、 N. Barry, Hayeks 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哈耶克的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 London: Macmillan,1979;
---On Classical Liberalism and Libertarianism(《论古典自由主义与极端自由论》), London: Macmillan, 1986;
9、 J. N. Gray, Hayek on Liberty (《哈耶克论自由》),
Oxford,1984;
10、 R. Butler, Hayek: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hought of Our
Time(《哈耶克:他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的贡献》),
London, 1983;
11、 B. L. Crowley, The Sel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mmunity:
Liberalism in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F. A. Hayek and Sidney and
Beatrice Webb
(《自我,个人和社群:哈耶克,席奈和韦伯政治思想中的自由主义》),
Oxford, 1987;
12、H. Gissurarson, Hayek's Conservative Liberalism
(《哈耶克的保守主义自由论》), New York: Garland, 1987;
13、 C. Kukathas, Hayek and Modern Liberalism
(《哈耶克与现代自由主义》), Oxford, 1989;
14、J. Tomlinson, Hayek and the Market(《哈耶克与市场》),
London: Pluto, 1990;
15、 J. C. Wood and R. N. Woods, ed., F.A. Hayek: Critical
Assessments(《哈耶克:批判性评述》四卷本),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1;
16、J. Birner and R. van Zijp, ed., Hayek, Coordination and
Evolution (《哈耶克,协调和进化》), London: Routledge, 1994;
17、R. Kley, Hayeks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哈耶克的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4;
18、M. Colona and H. Hageman, The Economics of Hayek, vol. 1:
Money and Business Cycles
(《哈耶克的经济学,第一卷:货币与商业循环》), Hants.: Edward
Elgar, 1994;
19、 Chris M. Sciabarra, Marx, Hayek, and Utopia
(《马克思,哈耶克和乌托邦》),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
20、 S. Frowen, ed., Hayek the Economist and Social Philosopher: A
Critical Retrospect
(《作为经济学家和社会哲学家的哈耶克:一种批判性考察》), London:
Macmillan, 1995;
21、 S. Fleetwood, Hayeks Political Economy: The socio-economics
of order(《哈耶克的政治经济学:社会经济秩序》),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22、 J. Shearmur, Hayek and After: Hayekian Liberalism as a
research programme
(《哈耶克及其以后:作为一种研究纲领的哈耶克式自由主义》),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6;
23、 Andrew Gamble, Hayek: The Iron Cage of Liberty
(《哈耶克:自由的铁笼》), Westview Press, 1996;
24、Gerald P. O'Driscoll, Jr. And Mario J. Rizzo, The Economics of
Time and Ignorance(《时间与无知的经济学》),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6;
25、Lord Radeliffe, Law and the Democratic State
(《法律与民主国家》), Holdsworth Lecture, Birmingham: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1955;
26、W. Butos, “Hayek and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哈耶克与一般均衡分析”),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52(1985, October);
27、Gilbert Ryle,“Knowing How and Knowing
That”(“知道如何与知道那个”),Proceedings of the Aristotelian
Society, 46[1945-6];
28、M. Polanyi, Personal Knowledge (《个人知识》),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58;
——The Tacit Dimension(《默会向度》),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66;
29、M. Oakeshott,Rationalism in Politics
(《政治学中的理性主义》), London: Methuen, 1962;
30、Mary Gregor, Laws of Freedom(《法律与自由》), Oxford, 1963;
31、Bruno Leoni, Freedom and the Law(《自由与法律》), Princeton,
1961;
32、M. J. Lacey and K. Haakonssen, ed., A Culture of Rights
(《一种权利的文化》),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33、Robert L. Cunningham, ed., Liberty and the Rule of Law
(《自由与法治》),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1979。
下一页: (三)中文(包括英文译文)主要参考文献
上一层: 哈耶克研究参考文献
前一页: (一)哈耶克主要的英文著作
(三)中文(包括英文译文)主要参考文献
下一页:
上一层: 哈耶克研究参考文献
前一页: (二)研究哈耶克的英文二手主要参考文献
(三)中文(包括英文译文)主要参考文献
1、
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贾湛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2、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4、
哈耶克:《不幸的观念:社会主义的谬误》,刘戟锋等译,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5、 D.
Miller主编的《布莱克维尔政治思想百科全书》“哈耶克”条目,参见邓正来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译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 霍伊:《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刘锋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
7、
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平新乔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8、
利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刘钢敏等译,聂崇信校,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9、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邓正来:《自由与秩序: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1、卡尔·波普尔:《历史主义贫苦论》,何林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汪子篙等著:《希腊哲学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3、陈康:《论希腊哲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下一页:
上一层: 哈耶克研究参考文献
前一页: (二)研究哈耶克的英文二手主要参考文献
扫校说明
3
5
2001-07-23T04:47:00Z
2001-07-23T04:52:00Z
1
177
1009
SEDEBOKER
8
2
1239
9.2812
BestFit
7.8 磅
上一层: 法律、立法与自由 前一页:
(三)中文(包括英文译文)主要参考文献
扫校说明
书 名:法律、立法与自由( 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
作 者:F. A. Hayek [英]
翻 译:邓正来 张守东 李静冰
版 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版权说明:本电子本仅供思想传播与交流,请勿作商业用途。所有版权归属于作者(译者)及出版单位。
扫校说明:《研究哈耶克法律理论的一个前提性评注》(Jack Time 整理 )、《哈耶克研究参考文献》录自思想评论网站;Jack Time 对第三卷部分译文做了的精心修改。
扫 校: Jack Time(第三卷)、跋文;
荷戟者(第一、二卷)。
上一层: 法律、立法与自由 前一页: (三)中文(包括英文译文)主要参考文献
脚注
... 费雷罗0.1
Guglielmo Ferrero,
The Principles of Power(New York, 1942), p. 318. 这段引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秩序乃是人类所进行的类似于西西弗斯劳作的无休无止的苦役, 因为人类始终与它处于一种潜在的冲突状态之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nstitution)0.2
有关limting constitution一术语的翻译, 汉语世界一般都根据‘有限”政府(limited government)的译法而相应地译作“有限”宪法;尽管在 18~19世纪, 一如哈耶克所指出的, limiting constitution 与 limited constitution是可以互换使用的(参见本书导论注释[1]), 但是就我个人对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的理解, 我认为将linitiong constitution译作“有限宪法”会引起理解上的混淆或误导, 因为该术语的基本含义并不是说“宪法”要受到限制, 而是说“宪法”要限制权力, 套用哈耶克本人的说法, 宪法必须限制政府权力, 否则“一种使全智全能的政府成为可能的宪法究竟还具有什么作用呢”(参见本书导论第2页)?据此, 我们拟采用“限制性宪法”这个译法。——邓注
.
.
.
.
.
.
.
.
.
.
.
.
.
.
.
.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