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权力意志

_19 尼采(德)
才是自由。“权力意志”在缺乏权力意志的人那里产生的第二次变态。第二阶段,人们
要讲“自由”,也就是说,人们想摆脱拥有权力的那些人。第三阶段,人们要讲“平等
权利”,也就是人们只要还没有取得优势,他就想阻挠竞争对手权力的增长。
〈855〉
确定等级,强调等级,这指的仅仅是权力的数量,否则就什么也不是。
〈981〉
不是改“良”人,不是用某种道德对人说话,好像本来真有“自在的道德性”似的,
或者有一种理想的人似的。而是创造强者必需的环境,这样的人将需要和拥有使人强化
的道德(更确切地说:需要一种肉体和精神的纪律)!
可别受兰眼睛,或高胸脯的诱惑。因为,灵魂的伟大本身丝毫没有任何浪漫主义的
东西。而且,很遗憾,连一点可爱的东西都没有。
〈250〉
让我们看一看,“真正的基督徒”是怎样着手从事违背本能的事吧:——亵渎和怀
疑美的、光辉的、富庶的、高傲的、自信的、有认识能力的、强力的东西——就文化的
总体而言,他们意在剥夺文化的纯洁良心……
〈865〉
一种自称“理想主义”和不甘心让平庸性仍旧平庸、女人依旧是女人的信念!——
不要穿制服!我们清楚,树立美德是多么昂贵,美德绝不是平庸合意的东西,而是高贵
的疯狂,美妙的特殊性,拥有投强者赞成票的特权……
〈887〉
在人们要寻找强大天性的地方。——非社会性种类的毁灭和蜕变乃是更重大和更可
怕的事。因为,他们具有群畜的本能,即具有反对自身价值的传统。他们的防御工具,
他们的防卫本能,从一开始就不是强有力的,是不很保险的——偶然性的众多恩惠乃是
他们繁衍兴旺的原因之一(——他们时刻在最低级和最迷信社会的分子中繁衍;假如人
们要寻求个性,人们会在那里找到它,甚至比在中间阶层还要保险!)。
以“权利平等”为目的的等级和阶级斗争——假如说它差不多完结了,那么反对非
社会性人物的斗争则方兴未艾。(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人物最易在民主社会中生存和
发展,也就是在不需要比较野蛮的防御手段并对秩序、诚实、正义、信任习以为常时)。
强人,应当披枷带锁,严加看管,因为群畜本能想这么干。在他们看来,这乃是自
我克制的、禁欲主义的退隐,或者通过有害劳动“恪守义务”,因为人们一旦从事这种
劳动就再无法回到自身了。
〈102〉
悲观主义的基督教世纪为什么比18世纪还要强大——
18世纪相当于希腊悲剧时代——。
19世纪反对18世纪。遗产在此——反18世纪的倒行逆施在于此(更无聊、更
枯燥)——超过18世纪的进步也在于此(更黑暗、更现实、更强大)。
〈891〉
荒谬和可憎的理想主义,它不想平庸地得到平庸性,不是在特殊存在身上感受胜利,
而是为怯懦、欺骗、渺小和可怜性所激怒。人们对此不应该有别的想法!而且不许扩大
鸿沟!——人们要强迫高等的种类自行阉割,因为这个种类会给他们的存在带来牺牲。
主要观点:拉开距离,但不要制造任何对立。把平庸的产物替换下来,并施加影响,
令其缩减:这是保持距离的主要手段。
〈810〉
同音乐的关系,通过无耻之尤的用语来传递一切信息:浅薄而粗俗;没有个性;使
卑鄙者变得更卑鄙。
〈886〉
人的价值的等级制。——
a)不应以个别行为来评价一个人。传染性的行为,个性的行动并不罕见。等级、
地位、种族、环境、偶然性——这一切都比“个性”表现在工作或行为中的时间要早。
b)不少人都有个性,这不成其为前提。但有些则有丰富的个性,绝大多数人则没
有个性。凡是平庸的特性——一个种类人的延续要取决于这些特性——占优势的地方,
个牲的存在就成了浪费,成了奢侈,要求有“个性”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是
载体,是传动装置。
c)“个性”是个相对独立的事实;就连续性和平庸性的日益扩大的重要性来说,
个性几乎成了违反自然的东西。时间上的孤立,迫切要求防御和武装的生存方式,某种
像壁垒的东西,一种更大的决断力等,也属于个性产生的条件;首先是要比普通人——
他的人性是传染性的——具备的敏感性还要小。
等级制的第一个问题:一个人怎么会变成非社会性的,或群畜性的。(后一种情况,
这个人的价值在于保证自己的群畜即种类的存在;前一种情况,价值则在于这个人的超
群、孤立、受保护和实现非社会性)。
结论:我认为人们既不该用群畜类的人来衡量非社会性的、离群索居类的人,也不
要相反。。
假如从一定的高度来看,那么两者都是必然的。同理,他们的对抗也是必然的;—
—没有任何东西比“合意性”更应加以摒弃的了,也许从这两种人中会产生第三性的人
来(“美德”就是两性人)。这也像两性的接近和谅解一样,不怎么令人“合意”。典
型物继续发展,鸿沟日益加深……
两种情况下的蜕变概念:当群畜接近非社会性人的特性时和非社会性人接近群畜特
性时——简言之,当这两种特性互相接近时蜕变的概念都不受道德的影响。
〈786〉
道德化和非道德化的历史。
定理一:根本没有什么道德行为:全属臆造。这不仅是因为它们无法证明(譬如,
康德许愿的东西,基督教也是如此),——而是因为它们根本不可能产生。人们由于心
理误解而构想出同驱动力的对立,而且认为已经标示出这些力中的另一种力;人们虚构
了根本没有的第一推动力。有种估计提出了“道德”和“非道德”的对立,据此人们应
该说:只有非道德的意图和行为。
定理二:区分“道德”和“非道德”的整个出发点是,道德和非道德行为都是自由
的、自发的行为——简言之,或许有这样的行为,或者,换句话说:道德论断只同自由
的意图和行为有关。但是,这整个意图和行为的类则纯系捏造。因为,道德标准所依据
的世界是根本没有的——不存在道德和非道德的行为。
“道德”和“非道德”对立概念的产生乃是心理错误的结果。“忘我的”、“无私
的”、“否定自我的”——这一切都不属实,是凭空臆造的。
有关“自我”的教条主义是错误的。因为,自我,这是原子论的提法,它同非我”
的对立是虚假的;同理,从生成的角度来说,自我成了存在物。自我的实体化是虚假的:
因为,这种实体化(相信个体不死性)乃是由于宗教道德教育的庄力而产生的信条。根
据对自我的人为的解脱和真正的解释。人们发现了一种似乎无可否认的价值对立:个别
的自我和庞大的非我。个别自我的价值仅仅在于同庞大的“非我”的关系,或从属于它,
而且正是为了它而存在,看来这是不言而喻的。——群畜本能决定了这一点。因为没有
什么比个人的主权更令这种本能反感的了。但是,假如把自我理解为一种当然的东西,
那么其价值必然在于否定自我。
也就是说:
1、错误地把“个体”独立化为原子;
2、尊崇群畜,因为群畜会断然拒绝始终当原子的愿望,而且认为这种愿望是带有
敌意的;
3、结论:用改变个体目的之方法来克服个体;
4、似乎有过自我否定的行为。因为,人们曾经围绕这些行为幻想出充满对立的领
域;
5、有人问:人在什么行为中肯定自身最为有力,围绕着这些东西(性别、贪婪、
专权、残酷等等)集中了禁令、仇恨、轻蔑。因为,人们认为有无私的欲望。人们抛弃
了一切自私的本能,要求无私的本能。
6、由此产生的结果:人们干了些什么呢?人们放逐了最强有力的、最自然的欲望。
不仅如此,还放弃了唯一现实的欲望,——为了将来使人认为某个行为值得夸耀,人们
必须否认行为中有这种本能在场——发生在心理学事物中的大骗局。即使各类“自满自
足”的人,也只有通过如下的途径再造自身:在善者的眼光看来,也就是误解和改造自
身。反之:那些从剥夺人的自满自足中得到好处的一类人(群畜本能的代表人物,譬如
传教士和哲学家们),具有了精细的感觉和心理学的敏锐,他们指出,自私自利无所不
在。基督教的结论说:“一切都是罪恶;我们的美德也不例外。人是绝对卑鄙的。忘我
的行为是不可能的。”原罪。简言之:既然人把自己的本能同纯系捏造的善的世界对立
起来,也就结束了自我蔑视、无力行“善”。
备注:这样一来,基督教就借此描述了在心理学明目疗法方面的一大进步:拉罗斯
福哥和巴斯噶。基督教认为人行为的本质平等性和行为价值的平等性乃是关键问题(—
—大家都是非道德的)。
于是,人们就要认真教育那些失去自私之心的人们——即传教士和圣徒。而假如说
人们怀疑变“完美”的可能性,那么他们却不怀疑知道完美的东西。
圣徒、传教士、“善良的人”的心理学因自然纯幻术的原因而失灵。人们把实际的
行为动机解释为不良:因为,为了能够行动,为了能够规定行为,人们不得不把根本不
可能的行为说成是可行的,就好像崇拜这些行为似的。人们用欺骗否认过(行为),现
在又用同样的办法加以崇拜和理想化。对生命本能的愤怒被认为是:“神圣的”、值得
崇敬的。绝对的贞洁、绝对的服从、绝对的贫乏:这就是传教士的理论。施舍、同情、
牺牲、否认美、理性、感性,用郁郁寡欢的目光来看待一切人们具有的强大特性:俗人
的理想。
人们前进了。因为,被否认的本能也来捞取权利(譬如、路德的宗教改革;在“
《福音书》自由”的幌子下进行最原始形式的道德欺骗),——人们用圣名为宗教改革
重新命名;
——被否定的本能试图证明自己是必然的,以使有道德的人完全成为可能;人们必
须生活,为他人而生活。因为,利己主义乃是为了目的的手段。
——人们继续前进,人们试图既把生存赋予利己主义的冲动,也赋予利他主义的冲
动。因为,要对两部分人实行权利平等(从利用的角度来说);
——人们继续前进,人们在寻找更高的功利性,同利他主义观点相比,优先照顾利
己主义。因为,就绝大多数人的幸福而言,或就促进人类发展等等而言,(利己主义)
更为有益。也就是说,利己主义的权利占据优势,但是,受着极端利他主义远景的影响
(“对人类总体有利”);
——人们试图使利他主义行为方式同自然性达成谅解。人们在生命的基础上寻找利
他主义的东西;人们寻求利己主义以及利他主义,认为它们在生命和自然的本质中根源
相同。
——人们梦想对立会在未来某个时刻消失,那时,由于持续适应的缘故,利己主义
的东西同时也就是利他主义的东西;
——最后,人们会明白,利他主义的行为只不过是利己主义行为的一种——会明白,
人们达到爱的那种程度会自行消失,这就是对个体权力和人格的证明。简言之,由于人
们使人变得更恶,因而也就是使人变得更善——就会明白,人们是互相依存的……于是,
帷幕开启,迄今为止对心理学的重大歪曲,真相大白了。
结论:只有非道德的意图和行为。——也就是说,所谓道德的,应是非道德的。一
切欲望都是权力意志派生出来的。因为,它们本质相同。生命的概念:——它表现为
(“善和恶”)本能的力度表面上的对立,暂时的等级制,在这种制度下,某些本能要
加以管制,或加以利用。——要为道德辩护:经济学的等等。
针对定理二。决定论,因为它是拯救道德世界的尝试,通过使道德易位的办法——
即变成未知。
既然以机械论观点设想的世界容不下我们的估价,那么决定论只不过是允许拿这种
估价变魔术的手段。因此,人们应该抨击和消灭决定论。同样,也要否认我们有决定自
在世界和现象世界分家的权利。
〈88〉
新教是精神不纯和无聊的颓废形式。迄今为止,基督教就是以这种形式在平庸的北
国摸熟了因循守旧之法的。因为,它作为半成品和综合体很值得研究,因为它把不同的
制度和来源的经验集于一个头脑之中。
〈120〉
19世纪人的自然化进程(——18世纪是考究的世纪,文雅和宽宏的世纪)。—
—不是“返回自然”。因为那时根本就不曾有过自然的人类。非自然和反自然价值的经
院哲学乃是定例,是开端;人在长期斗争之后走向自然,——人绝不会“返回”的……
自然:即敢于像自然一样以非道德方式存在。
我们以粗野的、直接的、不折不扣的冷嘲热讽来对付宽宏感,即使在我们不如它的
时候。
我们的第一个社会更自然些,它是富人的、闲适者的社会,人们你争我夺互相倾轧。
性爱是一种运动,是为婚姻消除障碍和发出刺激的体育运动;人们为了享乐而生活;人
们优先考虑体魄的健全,人们是好奇的和大胆的。
更加自然的是我们对认识的态度;我们具有最天真的精神放浪,我们憎恨庄重肃穆
和等级森严的仪式,我们对百般禁止的东西感到赏心悦目。假如我们在通向认识的道路
上真有无聊之感,那么我们恐怕就不会知道认识的兴趣了。
更自然的是我们对道德的态度。原则成了笑柄;敢于妄言自己的“义务”的人,不
无讽刺意味。但是,人们重视有益的、善意的信念(——人们认为本能就是道德,贬低
其余的一切。此外,还要贬低几个光荣的概念——)。
更加自然的是我们的政治态度。我们看到了权力的问题,一定份额的权力反对另一
份额的。我们不相信不以权力为基础的权利会取得成功。因为,我们认为一切权利都是
占领。
更加自然的是我们重视伟人和伟业。因为,我们把激情看成特权。我们认为,凡是
没有伟大的犯罪的地方,绝无伟大可言;我们把一切伟大的存在设想为置身道德之外的
行为。
更加自然的是我们对自然的态度。因为,我们不再为了“纯洁”、“理性”、“美”
等等而热爱自然,我们使自然巧妙地“变得吓人”,“变得愚蠢”。但是并不因此而蔑
视自然,而是自那以来对它倍感亲切和融洽。它不强求人们尊奉道德,所以我们敬重它。
更加自然的是我们对艺术的态度,因为我们不要求艺术制造表面的美妙骗局等;现
在流行实证主义,它不激动,而是论证。
总而言之,有迹象表明,19世纪的欧洲人不怎么为自己的本能感到可耻;为了有
朝一日承认自己的绝对自然属性即非道德性,他们已经迈出了相当大的一步。没有怨恨,
相反,它强大到足以单独撑持这一局面。
对某些人的耳朵来说,颇像是提倡腐化,而实际却是,人没有接近卢梭所说的那个
“自然”,而是在他断然拒绝的文明方面,大大迈进了一步。我们自身得到了强化,因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