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郑成功及其事业

_5 使命的召唤(醉罢君山)
  李定国是不是“骄兵致挫”,这且不分析,但郑成功一眼洞穿李定国与孙可望的分裂乃是大西军战斗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人心瓦解”的结果就是“兵无纪律”,至于“积储粮以足兵食,谋扼险阻以图恢复”这句话,其实便是郑成功的策略,就是孙子兵法所言“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郑成功这支军事力量,在南明史中诸多军事力量中独树一帜,便在于其摒弃内部的纷争,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从这一点看,有比大西军高明之处。
  (使命的召唤-100)
  
  第七章 开拓局面
  
  一、横扫漳、泉
  
  1654年郑、清谈判破裂后,协守漳州城的清军将领刘国轩派母舅江振曦、江振晖二人秘密前往厦门岛,与郑成功接头,约定将在十一月一日夜,献漳州城投降。
  郑成功听了之后将信将疑。刘国轩不过是漳州城内一名清军低级军官,他哪有本事能献城投降呢?这会不会是清军设下的一个圈套呢?
  我们先来了解刘国轩这个人。
  刘国轩是长汀人,出生于崇祯二年(1629年),习武出身,精于骑射,在十五岁那年,刘国轩便有惊人之举,当时有一股贼寇侵犯乡里,刘国轩设计伏击贼寇,其智勇胆略一时闻名乡里,被称为少年英雄。1646年,清军占领福建后,刘国轩参加清军,他是从最下层的士兵当起,最初只是漳州城的一名门卒,后来提升为守备千总。他虽然身处清军阵营,但对抗清英雄郑成功十分钦佩,想投奔其麾下,一直找不到机会。正好清军任命张世耀为漳州的总镇,初来乍到,对漳州城内的情况还不甚熟悉,刘国轩认为这是一个献城投奔郑成功的大好良机。刘国轩于是秘密联络其好友、漳州左营游击林世用,劝他一同投降郑成功,之后又先后说服将领魏其志、杨标等人,一同反清归明。
  郑成功对刘国轩献城投降心有疑虑,便召来他最信任的忠振伯洪旭,私下商议说:“国轩乃漳州一小将,焉能做此大事?况清虏新总镇刚至,岂有如此疏虞?莫非此中有诈?必我亲行,纵诈,将计就计,诈无所施,你意如何?”
  洪旭对郑成功说:“藩主何用轻出?是真是诈,藩主密授机宜,遣数镇付我提调,依所约期抵临城下,随机应变,迎机而乘,包管可下漳城报命也。”郑成功点了点头,以十分信任的眼光看着他说:“此事非你代我行不可。”洪旭与陈辉两人是追随郑成功起兵的元老,所以郑成功每有重任,总会托付于此二人。
  
  洪旭率中提督甘辉、援剿左镇林胜、援剿前镇戴捷等部,在十一月一日深夜,黑灯瞎火时秘密抵达漳州城外的浦头,放号箭为信号。刘国轩与郑军接上头后,洪旭命令郑军架设云梯,然后悄悄攀上城头,这次秘密军事行动并没有被城内的清军所发觉,到了第二天早晨时,在刘国轩的帮助下,郑军已经控制住了漳州城内的各要害之地。
  漳州总镇张世耀一听到漳州城已被郑军所控制的消息时,两眼发呆,愣了半天说不出话,最后还是很识时务地前往郑军营地投降,此外,知府房星烨、理刑王元衡、知县邢虞建等人纷纷投降。洪旭果然不负郑成功所托,入城后安抚百姓,秋毫未扰。曾经被郑成功围困达六个月之久却未能攻破的漳州城,就这样兵不血刃地落到郑军之手。
  这一次夺城的成功,胜过一次歼敌万人的胜利,洪旭快马驰报郑成功。
  十一月四日,郑成功抵达漳州城,当他骑着高头大马走进城门时,一定想起了两年前被迫撤围漳州、而后又惨败古县的经历。不过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充分利用与清军谈判之机,大肆在从福州到潮州的沿海一带筹粮筹饷,训练军队,扩充军备,现在的郑军,比起当围攻漳州城时,要强大了许多。
  郑成功论功行赏,刘国轩慕义投诚,功劳最大,授予他都督佥事,掌管护卫后镇,授江振曦为大监督,归降的漳州文武官员大多照旧安排在原岗位,只有总镇张世耀被调离,改由援剿前镇戴捷镇守漳州城。
  
  夺取漳州城,对郑成功绝对是一件大事。自从郑清谈判以来,郑军屡屡四处征粮饷,清军如惊弓之鸟,只知躲在城内,对郑军十分畏惧,现在漳州府城一丢,漳州所辖的十座县城在府城的一道檄令之下,全部归附郑成功。
  洪旭主持在漳州境内征饷银,主要对象是各城中的清文武官员,缙绅富户。对于前明官员,只要不在清朝当官,就免派助饷,当时漳州的前明官宦士人,确实大多很有气节,只有一人在清朝任官,郑成功下令派饷,还有一些前明士人洁身栖居于山林之中,郑成功还派人前往问候并馈赠粮食与银子。
  漳州是福建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夺取漳州给郑成功提供了坚强的财力支持,仅在漳州征收饷银就达一百零八万。
  (使命的召唤-101)
  
  占领漳州只是一个开始。漳州全境归降,对泉州是一大震动。
  十二月,郑成功将目光转向泉州府,他派遣前锋镇赫文兴率军进攻同安县,同安的城防薄弱,在郑军的猛烈进攻下,守将杨其志象征性地抵抗一下,便投降了。与此同时,林胜统领的援剿左镇也向南安发动进攻,攻破南安县城;中提督甘辉会同北镇陈六御也攻破惠安县。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郑军连下同安、南安、惠安三城,邻近的安溪、永春、德化各县闻风而降。
  除了府城之外,泉州所辖的六县全部落入郑成功之手。泉州与漳州这两块福建最富饶之地为郑军的壮大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郑成功向泉州六县派饷七十五万,与漳州的派饷合计就达到一百八十三万之多。
  泉州府城已经成为一座孤城了,郑成功决定在招抚泉州城之前,继续向北进攻,夺取兴化府(现福建莆田)。
  郑军恃连下泉州六县之余威,甘辉率军北进到兴化府辖下的仙游县。郑成功派人送一封信给仙游的清军守将,劝他投降,在遭到拒绝后,郑军开始发动进攻。攻城是郑军最薄弱的一个环节,经多天攻打后,仍然未能攻下城池。郑成功大怒,传话给负责攻城的正中军张英、北镇陈六御、援剿左镇林胜等人,如果不尽快拿下仙游县,将治罪查办。
  甘辉严令各镇,架云梯猛攻城池,清军在城上以炮石火罐还击,郑军伤亡颇大,甘辉找来了军火专家洪善。洪善在郑军几次重要战役中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在长泰攻城战中,采用挖掘地道,然后设炸药以破坏城墙,但那次没有成功,因为地道并没有挖掘到城墙下,后来海澄保卫战中,洪善肩负重任,在河边埋设下大量的火药,为保卫战反败为胜立下汗马功劳。
  洪善对甘辉说:“此城乃葫芦穴也,可用滚地龙破之;不可以精壮之兵驱之攻城,徒损士卒。”甘辉忙向洪善问计,洪善答道:“此城东门外有三官常一座,甚大,可以堆积余土。就其内暗开地道,作葫芦口,直通城下,安放火乐、火桶诸物在内。再用大竹通其节目,藏药线作心,而达于外。然后堆上填石,以塞其口。将兵马撤开,烧着火心,火然药发,城立破矣。”
  甘辉听罢大喜,让洪善采用长泰攻城战中所用的地道法,因为有上次失败的经验,这次挖掘地道在定位上要精确许多,洪善在地道里埋设大量火药。这次地道爆破十分成功,只听得霹雳一声,如天崩地裂,烟灰蔽天,飞石遍野,成功地摧毁了城墙,烈火向城内蔓延开,清军被烧死甚多。郑军果断从缺口处发起总攻,仙游城最终被郑军所攻破。
  
  泉州在所属六县全部投降郑军,北面的仙游也被攻破后,已是一座孤城。守将韩尚亮与郑军叛将施郎是刎颈之交,在施郎的协助下,韩尚亮开壕筑台,拥兵坚守。郑军将领赫文兴自靠奋勇率军攻打泉州城,郑成功摇摇头说:“善战不如善守,彼恃其城坚固。若使四方悉归,谅彼亦在囊中物耳。姑置之,毋损士卒。”
  郑成功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佳选择,他于1655年初,写了一封信,一式两份,分别送交泉州清军总镇韩尚亮与知府申伟抱,在信中写道:
  “漳泉土地皆我土地,人民皆我人民,不佞此举,不过略施指挥,使清朝稍知痛痒。凡投诚之地,兵不血刃。漳州各官,文则依旧任事,武则从重擢用,仍予从原辖兵马,另行优赏,此推心置腹,所可肝胆相照也。贵镇英材俊略,不愧名将之风,不佞拊髀兴思,企慕非一日矣。……兹大师已临,贵镇能全城而归,保全数十万生灵,又不失功名富贵。泉镇之任,虚左以待,泉州兵马,尽归统辖。”
  (使命的召唤-102)
  
  韩尚亮收到信后,回复一封,婉转地拒绝了郑成功的劝降:
  “今藩下取漳下惠,定其属邑,兵临泉境,宛诲嘉言。尚亮虽向长百夫而目无一字,谛听之余,殊深感仰,且非敢以一旅孱罢之师,而拒投鞭断流之众。第食人之食,事人之事,枕戈待旦,尽其所职而已。成败利钝,岂敢问哉?”
  随后,泉州知府申伟抱也回复一信道:“即云人力或可胜天,惟效死勿去,伟抱之职也。”也拒绝了郑成功的劝降。
  
  郑成功的战略,是以福建为中心,以广东、江浙为两翼,同时展开行动,在此前后,林察的南征军向广东挺进,以配合李定的新会战役;而张名振的北征军则第三次入长江,威胁南京。
  因与清廷谈判刚结束不久,郑成功便在数千里的战线上全线出击,他写了一封信给福建巡抚佟国器,解释他与清方重新兵戎相见的理由。经过一年多和谈期间的积累,郑成功已经感到自己羽翼丰满,欲振翅高飞了,他在书信中体现出他不可一世的狂妄与自信的性格,在信中,他写道:
  “不佞以信相期,而清朝以诈相待。虚崇名爵,不定安插,一不可信也。空糜兵众,不谋支给,二不可信也。既未成议,而调补兵将迭迭踵至,三不可信也。……夫英雄举事,堂堂正正,欲和则和,欲战则战,无不裕如,宁有依违乎?清朝亦试自揣,将来将帅果有如陈锦之鸱张者乎?满汉兵将果有如金砺之萃集者乎?而陈锦今何在耶?即金砺之众今何存哉?即令清朝选八旗满汉乌合,调南浙疲卒,其伎俩止此耳。不佞所预计而知者,惟有秣厉从事,其谁劳谁逸,谁胜谁负,有不待再决耳。况清朝近来时势,比十年前日异而月不同矣。……湖广为天下腹心,前敬谨之兵精而且多、全军覆没,今洪承畴乌合之众、战败固其宜也。其腹心之决坏如此者。广东为天下手足,现今西宁王攻破肇庆,羊城亡在旦夕,清朝应援之兵,披甲不满三千,是驱犬羊而赴虎群,稍饱其腹耳。其手足之决坏如此者。……不佞按兵不动者,实欲昭吾明信耳。岂料清朝竟自失策,不以诚心相期,而以诈术相欺,不佞安能更守尾生之愚信而中清朝之彀中哉?用是南北齐发,水陆咸驱,掣其一方而旁及四国。将见吾兵抵吴而吴靡,入浙而浙催,至粤而粤破,动闽而闽瓦解。此非不佞夸言也,实斯时必然之势耳。又不特此也,江北钱粮皆取给东南,盐课艚粮,关系国命,我师特扼江淮,不特南北截为两断,将见畿辅立毙矣。……不佞用兵十余载,天下大计,蚤已熟筹矣。亦聊用吾兵左驱右驰,使清朝稍知痛痒,地方各官亦知困苦。台台若自度德量力,能与我战,则可速来,一决雌雄;不能与我战,则宜早从吾言,将地方可静,钱粮可输,百姓可安。”
  
  郑成功这封信确实写得夸张了,但是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天下之事,在他眼中,没有什么算得是难事,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这么强烈的自信心,贯穿其一生,也是他的雄才所在。
  这封夸大其辞的信,在佟国器眼中,简直象是个精神病患者的叫嚣,他回信不客气地说:“天时人事,侈口而谈,骄蹇满纸,殊甚喷饭。”对于郑成功对全国时局的分析,佟国器认为那不过是井蛙之见,是郑成功“伏处海滨,见闻不远,一二游食之徒,好事造言,以相簧鼓,此如山村野落传说,市井咄咄称怪,而不知其无稽也。”并且批评他实是夜郎自大,“以为穷洋孤岛洵是万里长城,艨艟楫橹可作长生宝箓,意益骄而念愈侈,不亦疏乎?”
  佟国器所说的比较符合实情,与清廷相比,郑成功偏居东南一隅,确实在人力、物力、财力都远落于下风,虽然郑成功在和谈过程中极尽诡诈的手段,获得巨大的成功,但是如果因此而低估清方的实力,那就将导致严重的后果了。
  (使命的召唤-103)
  
  二、内部的格局
  
  郑成功的自信既源自于他的性格,同时,也来自他一手擎天的非凡统御力。这支东南最强大的抗清力量,与南明历史上其他任何一支抗清力量相比较,其特点是拥有一个绝对的领袖,其他任何人都不足以挑战郑成功的权威。在南明,军事将领拥兵自兵,飞扬跋扈是很难以制约的,只有郑成功的军队中不存在这种现象。施郎曾经想要挑战郑成功的权威,但他很轻松地被打倒了,如果不是逃得及时,可能早被郑成功杀掉了。损失一员名将固然可惜,但郑成功却捍卫了自己不可动摇的领袖地位,一个内部团结的坚强组织,才能锻造出一支铁一般的军队。
  随着军队规模的急剧扩大与地盘的扩张,新占据的地方都必须设立官员,地方官员人数的增多,使得一向事必躬亲的郑成功也疲以应付。针对事务繁多的现状,郑成功设立六官,以及司务、察言、承宣、审理等官职,郑氏政权略现雏形。
  六官就是参照明代的六部而设,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等官职。有人认为这是郑成功越制专擅之举,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根据的。
  六官的设置,是得到永历帝的批准,这主要是郑成功远离永历帝驻所,而且中间隔着广阔的清占区,不可能在官员任免上都要经过永历朝廷的批准,所以永历帝准许郑成功便宜委用文武官员。因为军事作战在当时具有压倒性的重要性,所以永历帝允许郑成功所设立的武职最高可至一品官职,文职上可设六部主事。
  郑成功又向永历帝奏明,六部主事在官衔上级别太低,难以管理其他官员。郑成功提出这点是有道理的,在明代官制中,六部主事的官衔在六部司官中属于级别最低,仅为正六品。在主事之上,还有员外郎、郎中、侍郎、尚书等。所以永历帝便采取权宜之计,在郑成功控制下的地区,六部主事的官衔参照侍郎的等级,即为正二品。
  这样,在郑成功系统内,便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官僚制度,之后,郑成功又设立六察官,起到监督官员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内部机制。虽然郑成功名义上是永历的臣子,但实际上他就是东南地区的统治者,他并不受永历帝的遥控与指挥,但这也没有表明他想当皇帝,终其一生,他是大明帝国的孤臣。
  
  有效的官僚分工体制,使郑成功得以从繁琐的事务中抽身,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军事上。
  军队的战斗力是靠严格的训练得来的,郑成功在军事训练极其重视,甚至近于严苛。当时他住在思明(在这个时间里,中左所被改名为思明,名称保存至今,即厦门之思明区),而军队训练处则在澳仔(现在厦门大学所在地)。没有出征的日子,郑成功每天早上从思明前往练兵营,亲自督操练,晚上返回思明。这一来一返非常不方便,后来他干脆命令冯澄世(时任工官,曾负责过海澄防御工事的修筑)在操练场上筑起演武楼台,以便随时可以驻宿于此。
  郑成功的勤奋是难以令人置信的,他精力充沛,充满活力,不知疲倦。在士兵浑汗如雨地操练时,他一刻也未停歇,亲自下操练上指导军事训练。每位士兵无不调动起百分之百的注意力,以免引起这位严厉的统帅的挑剔。为了提高训练水平,郑成功惮精竭力,他发现现在所沿用的训练阵法已显得落伍,便花大力气调整,总结出一套五梅花操法,先以其中的一镇士兵来演练,他每日亲临督阵指导,开始时士兵们尚不能适应新的训练法,但半个月后,这支军队就可经可以非常熟练了演排新的阵法。于是郑成功将五梅花阵法向全军推广。此外,他还改进了水师水操法,并且刻印成小册子,以让所有的水师官兵能熟记于心。
  
  这年四月,永历帝派遣周金汤、刘国柱携带敕印,封郑成功为“延平王”。这也是第二度封赐,去年郑成功谢绝了“延平王”的封号,这一次他没有再拒绝,自从以后,“延平王”与“国姓爷”一样,成为郑成功的代名词。
  除了郑成功之外,忠振伯洪旭加封为少师,甘辉被封为“崇明伯”,王秀奇为“庆都伯”,赫文兴为“祥符伯”,万礼为“建安伯”,黄廷为“永安伯”,在海澄保卫战中有出色表现的冯举人被提拔为监军御史。
  由于爵位的变更,赫文兴被升任为左提督,万礼被升任为后提督,王秀奇升任右提督。
  郑成功的军队以镇为单位,每镇的兵力大约在二千人左右,兵力最盛时水师、陆师合计达到七十二个镇,总兵力约为十五万左右。戎旗镇是郑成功的近卫军,战斗力最强。戎旗镇的指挥官原本是王秀奇,由于王秀奇升任右提督,改由击破仙游城的援剿左镇林胜担任戎旗镇指挥官。郑成功下令在各镇中挑选最精锐的官兵,拔入戎旗镇。戎旗镇的编制为五个协(相当于旅),每协五正领,十副领,每位副领辖五十人,所以一协共有五百人,除了五协之外,还配备一个神机营,也就是火器营,戎旗镇总计有约有三千人。
  南征军返厦后,由于水师右军的指挥官周瑞被免职,由洪旭兼任水师右军的指挥。
  (使命的召唤-104)
  
  在郑成功军中,将领们即使加官进爵,也不意味着可以有稍稍的懈怠之心,在接下来举行的大阅操中,郑成功再次体现出他治军的严酷无情。
  这次阅操主要是检阅军队对五梅花操阵法的掌情况,所有提督、镇将、营官全部集合在操练场上,其赏罚尺度,参照实战中的对敌赏罚军令。对郑成功来说,训练场上的训练水平,就是实战中可以发挥出的水平。
  第一个倒霉的人是刚被封为“祥符伯”并提拔为左提督的赫文兴。赫文兴曾作为清军将领在云霄与潮州与郑军作战,后献海澄归降,看来他对郑成功的严酷还是了解得少点,在他督操时,居然出现队伍不整齐的情况。郑成功大怒,马上下令将赫文兴绑了,在操场上,当着众将士面,责罚四十棍;此言一出,所有将领大吃一惊,堂堂一个伯爵,一个提督,受此责罚成何体统,威信全无矣,于是大家纷纷求情,最后郑成功改为将赫文兴官职一级。赫文兴这回见识郑成功的厉害,因此悒悒不乐,一场惊吓后大病了一场。
  赫文兴的督操官陈武被捆责,罚一百二十军棍。
  戎旗镇新任指挥林胜运气也不佳,作为郑成功的近卫军,操练上不能令郑成功满意,捆责二十棍。
  护卫前镇陈尧策操练不得法,郑成功解除他的指挥权,改派到琅琦岛上去管理地方事务。
  
  从郑成功本意上说,敌人太强大,与清军相比,郑军在许多地方是居于劣势的,比如说骑兵,这是一大劣势;在火炮上,在攻城器具上,郑军也远远不如清军,这从海澄战役便可看出来,郑军完全被清军的火力所压制,所以郑军必须要以魔鬼般的训练来赢得战场上的优势,将每个士兵都训练成魔鬼战士。
  只是郑成功过于急于求成,以此恐怖高压手段,遂使将领人人自危,也引发了一些他意想不到的问题。
  在护卫前镇陈尧策被解职后,由副将蔡飞统领护卫前镇,但蔡飞的指挥能力一般,不久后,他率全镇士兵驻守同安马巷,当时清军马得功率军夜袭,结果护卫前镇猝不及防,军队被清军骑兵冲散,蔡飞率败兵返回厦门岛。郑成功二话没说,当即斩蔡飞。
  对郑军来说,也有好消息传来。曾经在潮阳归降郑成功的“大巴掌”陈斌,当年由于与施郎不和,便率军出走,并给郑成功留一封信解释原因,现在又重新前来投奔。郑成功很高兴,将刚刚处死指挥官蔡飞的护卫前镇交给陈斌这员悍将。
  
  同时,郑成功强化了军队中的监军机制。设监督、监营、督阵官等,随同各镇出征战剿,监军手持一面铁竿红旗,上面写有几个字:“军前不用命者斩,临阵退缩者斩,副将以下先斩后报。”
  为了防止这些监督权力过大,再设总理监营,以管理大大小小的监督。以督运都督翁天祐为总理监营,郑德、陈勋二人为左右协理监营。
  这种监督制度,是郑成功对武将的一种管理手段,监营是监管营一级的,而监督是监管镇一级。一般来说,监督只能监管到副将以下,但是后来郑成功又在军队中安插监纪,以监管镇一级的高级军官。这种监督制度,也引起了郑军一些将领的极大不满,比如后冲镇的周全斌,这是一位很富有战略眼光的将领,他曾经以非常不满的语气给郑成功写了一封密信:“监督监营久在行阵,至于监纪,或初拔士子,或裘绔公子,能识军中功罪为何物,而可令其临纪统镇提督耶?”
  周全斌这封信,可以看出,监督与监营实际上都是属于军队常备人员,而监纪则不是,这些充当监纪的人多是文官。以往郑军力量还比较弱小时,郑成功往往都是亲自指挥作战,所以并不需要监纪,而现在军队规模庞大,郑军将领出征时手握重兵,所以郑成功要预防将领的不忠诚与叛变,以监纪随军出征,并不是让这些人去指挥打战,而是密切监视将领的一举一动,并向郑成功汇报。
  但是面对将领们的抱怨,郑成功也必须得小心谨慎,所以当周全斌提出质疑后,郑成功也提心监纪与将领日后不和,导致严重后果,所以他在监纪人选上,也比较注重选择一些有责任心并且品格较优的人。
  
  此时,清军已经准备开始对郑成功发动进攻,大批的清军源源不断地调往福建,清世子、郑亲王济尔哈朗的二儿子济度被任命为定远大将军,率师南下。
  鉴于清军大举南下,而且在兴化、泉州、漳州的粮饷也征收得差不多,郑成功决定避其锋芒,放弃从福州经兴化到泉州、漳州的大片地区,同时命令在放弃这些地方时,所有的城池的城墙全部拆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清军无城可恃,以便于郑军在运动战中追杀。
  郑成功放弃这些城市据点,足见他的战略眼光,他并不以一城一地的争夺为主,因为清军拥有火炮与攻城武器的优势,一旦包围这些城市,郑军如果不实施援救,那么最终被然被击破,如果实施援救,那么远道奔袭,主动进攻,敌军又拥有强大骑兵,郑军仍然难以摆脱劣势。所以郑成功将防线大为收缩到以厦门岛为中心的沿海一带,将拆毁各城的石头运往厦门、海澄、白沙、下店、丙州、金门等几个地方,修筑坚固的堡垒。形成为一个可以相互呼应的防御线。
  既然清军大举入闽,郑成功索性来了个大踏步进退,在福建战场紧缩战线,将防御区缩小到厦门岛附近约半径约五十公里的区域内。然后在外线展开反击,一路南下广东,这路兵团由前提督黄廷统辖,包括戎旗镇、左先锋、右先锋等精锐兵团,共计十二个镇的兵力,由漳浦、诏安南下潮州,驻军征饷。另一路由由水师右军总指挥忠振伯洪旭为水师总督,陈六御为总制五军戎政(相当于政治委员),中提督甘辉为陆师正总督,右提督王秀奇为陆师副总督,率领后冲镇、中冲镇、援剿前镇等十二个镇的兵力北上,与张名振、陈辉等人会师,郑成功对这次北上作战的看法是:“和局不就,宜分兵与定西侯(张名振)、忠靖伯(陈辉)等会师进入长江,捣其心腹,使彼不得并力南顾。”
  这个战略,可以归结为:内线防御、外线出击。且不论这个战略是否高明,其体现出郑成功举重若轻的从容镇定与无所畏惧的精神。为什么这么说呢?定远大将军达度统领三万精锐满汉骑兵入闽,与闽地清军会合之后,至少有五万人马,而此时郑成功居然把主力悉数外调,在福建省内只留下后提督、奇兵镇、左冲镇等少数几个陆师镇的兵力防卫,这个胆略与勇气,确实是无与伦比。
  这次豪赌,郑成功会成功吗?
  (使命的召唤-105)
  
  三、两翼出击
  
  1655年七月,黄廷率十二镇的兵力,长驱直入,挺进粤东。
  与福建交界的潮州,在郝尚久败亡后,由清军总兵刘伯禄镇守。黄廷、万礼、林胜等兵下潮州,有两个目的,一是在潮州地区筹集粮饷,二是策应李定国在粤西的进攻。
  郑成功写了一封信写李定国,这封信保存在《闽海纪要》中,除检讨林察南征军无功之外(引文见前),郑成功还写道:“(清)兹已萃集满汉,悉其精锐,倾国而来;复移援粤两酋之师,以天下之力而来攻我土地,不佞秣马厉兵,静以破之,绰绰有余。此一战也,虏力既挫,必一败而不可收,不惟江南半壁,在吾目中,即天下大势,亦约略可审,此不佞所可自信者。今援广之精锐,已悉来闽,则粤东势必空虚,乘机袭取,正其时也。殿下幸迅师入粤,或取羊城,或取高、雷、廉,定有摧枯拉朽之势,从此长驱破竹,共抵金陵,聚首策勋,顾所愿也。”
  这封信中,郑成功豪气万丈,“不惟江南半壁,在吾目中,即天下大势,亦约略可审”,“长驱破竹,共抵金陵,聚首策勋”,这些话都是典型的郑成功式的自信。此信既可以反驳郑成功不积极与李定国会师之说,同时也表明郑军以十二镇的兵力入粤,目的之一是缓解粤西的军事压力。
  可惜的是,在上一年新会战役中,李定国最后大败,退回南宁时兵力仅剩六千人,而孙可望派遣关有才率四万人屯田州(在南宁西北),大有吞并李定国之势。李定国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派高文贵、李先芳等人东下浔州、横州,试图进兵广东,但年底时这次军事行动还是失败了。
  
  八月,黄廷率军进抵揭阳,并包围了揭阳县城。清潮州总兵刘伯禄率数千人马前来救援。十三日,郑军与刘伯禄的清军交锋,郑军士气高昂,又人多势众,刘伯禄方才一交手,就发现情形不对,赶紧撤兵,郑军奋勇追击,生擒清军将领一人,斩首七百余人,其余清军狼狈鼠窜,辎重大多放弃,成为郑军的战利品。
  刘伯禄岂肯甘心失败,他又招集了惠州、程乡的的清军人马,连同潮州府城的军队,共计一万余人,第二次向包围揭阳的郑军发起进攻,企图解揭阳之围。
  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郑军总指挥黄廷、后提督万礼等人商议道:“援兵数多,未易轻敌,当图万全。”此时,戎旗镇指挥官林胜对诸位将领说:“我戎旗镇愿先锋破之,尔等随后追杀。”戎旗镇是郑军中精锐中的精锐,所以林胜说起话来,底气十足,诸将领一听,哪里肯落后呢,纷纷自奋勇道:“独戎旗镇能杀虏,我等随后追杀耶?”于是诸镇莫不奋勇争先,齐逼清军大营。
  郑军向清军发起冲锋,刘伯禄面对郑军精锐部队,再吃一记败仗,被郑军杀死一千余人,落荒而逃,郑军缴获大量的清军兵器、铠甲及马匹。
  刘伯禄两度援揭阳的失败,令驻守揭阳的清军全无斗志,到九月七日,揭阳守将及县令弃城而逃,郑军顺利占领揭阳,并且一鼓作气,又攻陷普宁与澄海。
  郑成功在获悉南征兵团取得一系列的胜利后,非常高兴,下令嘉奖,戎旗镇与奇兵镇记首功,总督黄廷、总制张英各加二级。
  
  再来看看北征兵团的情况。
  北征在郑成功的战略中,是重中之重,在大军出发前,郑成功再次重申军队纪律的重要性。陈六御担任总制,相当于军法官,郑成功拔了一万两银子给陈六御,凡是攻城略邑有功之人,先赏后报;有罪的镇将,可先斩后闻;官兵奸淫抢掠者,连罪将领,但是如果阿私不举,那么就追究总制陈六御的责任。
  在洪旭的率领下,北征兵团共计十二个镇,庞大的舰队,于七月份,浩浩荡荡向北挺进。在行经到湄洲岛时,有一名士兵上岛取水时,顺便抓了一只当地人饲养的鸡,结果被监营抓到陈六御处。陈六御当即集合诸镇将领,商议如何定罪。甘辉认为自己作为陆师统帅,军队出现这样的事情,自甘受处罚,他脱去衣裳,请陈六御下达处罚令,所有的将领大吃一惊,都不知如何才好。
  甘辉说道:“尔等今日不责我,是致我总督与本藩杀耶?师行在迩,令即不行,尚望恢复致远?”郑成功在治军上之严酷,是众所皆知的,最后陈六御只好将甘辉处于十军棍,而犯案的士兵斩首示众。
  这次处罚令所有官兵无不骇然,此后大家谨慎小心,遵守军纪,无人敢犯类似的错误,在驻所或进入城池中,都是秋毫无犯。
  (使命的召唤-106)
  
  到了九月,时近深秋,北风骤起,给北上舰队的航行造成很大的麻烦。此时舰队的粮食也开始紧张了,洪旭下令在温州、台州一带取粮。
  台州守将马信,虽然是一名清军将领,但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十分仰慕洪旭的为人,所以秘密派人与洪旭接触,准备反正归附。洪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军务在身,郑军舰队在台州一带停留的时间很短,舰队马上要继续开拔北上,所以没能来得及等待马信来降,但是这次接触为马信的最终归降铺平的道路。
  十月十五日,舰队抵达舟山。次日,北征兵团召开军事会议,洪旭、陈六御、甘辉、王秀奇、周全斌等高级将领商量攻打舟山岛,并且制订了一套作战方案。
  
  十月十七日,舟山战役打响。郑军海军在岑江口登陆后,兵分两路,直杀奔舟山城下。清军列队出城迎战,郑军鼓声大作,士兵们昂然前进,冲入敌阵,其中右提督右镇指指挥官陈瑞更是勇不可挡,阵斩清军中营中军将领陈彪,并杀死数十名清军。清军抵挡不住郑军疾风暴雨般的猛攻,败回舟山城内,坚守不出。
  郑军包围舟山城。
  清军舟山城守将是把成功,也有记为巴成功或把臣功,他站在城头向下瞭望,只见郑军连营数里,旌旗飘扬,节制有方,舟山不过一孤岛,悬于海上,外无援兵,海上通路,早被郑军的船只所封锁,在此情况之下,将士们哪还是有心攻战呢?
  陈六御派遣监督李化龙进舟山城,招降把成功,把成功思前想后,为清廷战死在这孤岛之上,还真是不值得,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最后决定向郑军投降。
  十月二十八日,清军开城投诚,郑军进入舟山城,安抚百姓,草木不动,秋毫未犯。郑功攻克舟山岛的消息传出后,声威震动江南。
  
  在收复舟山之后,张名振的水师前来与洪旭的水师会合。
  张名振三次长江,其无与伦比的胆略与勇气着实令人钦佩,他的水师成为东南劲旅,令清军胆战心惊。但是张名振却与陈辉合不来,这并不奇怪。陈辉是郑成功最信任的海军将领之一,富有军事才华,在1652年与清军展开的几次大海战中,均重创对手,可是在张名振到来之后,他却成为张名振的配角,这无疑使他心怀不满。
  不过郑成功依然信任张名振,在洪旭、陈六御率海军北上后,郑成功任命张名振为元帅,陈辉、洪旭、陈六御诸军皆受其节制。
  针对张名振与陈辉不和的情况,郑成功还派了刑官程应璠前往劝解,但是张名振对郑军将领总在背后陷害他一事耿耿于怀,仍然不能释怀。当洪旭的海军舰队北上时,曾差人送信给张名振,约他从长江一带返航舟山,会师后一起攻打舟山城。张名振心高气傲,并不急着前往会师,洪旭与诸将商量说:“名振谓我南来之师,未知地利,但我等攻城略邑多矣,此一孤岛,何俟名振会也?”便不等待张名振的舰队,直接攻克了舟山城。
  此时张名振方才从长江一带南下,与北征兵团会师。由于舟山岛原本是鲁监国政权的中心,张名振对这一带十分熟悉,是守卫舟山的最佳人选,所以经过军事会议商议,由定西侯张名振、英义伯阮骏镇守舟山,其余的海军撤回厦门岛。
  在这一段时间,定海清军守将张鸿德、台州清军守将马信均慕义来归。张鸿德是一员悍将,原先是皇厂宿将,精通骑射,百发百中。而马信早在几个月前就想归降洪旭,只是当时没有机会,现在郑军攻占舟山后,马信也决心发动兵变,劫府库、放狱囚,迎接郑军进入台州,之后率全体台州将士跟随洪旭抵达厦门岛。
  郑成功对这些降将的反正归来持欢迎态度。舟山降将把成功赏银五千两,由于他的名字与郑成功一样,所以又将他改名为把臣兴,挂骁骑印;台州降将马信挂征虏将军印,赏银二千两,并由他担任中权镇指挥官;定海降将张鸿德则担任前锋镇指挥官。
  (使命的召唤-107)
  
  郑军在两翼出击中取得了不俗的战果。为什么他敢于在清军大举入闽的时候,将主力用于南北方向的突击,而对于腹心之地却只是以少数兵力防守呢?
  这个战略,很多人是看不明白的。
  这一年的六月到九月间,郑成功下令拆除福州府、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所有郑军占据城邑的城墙后,他又下令将思明州的百姓清空,让他们渡海转移到金门、浯州、镇海等地。此议一出,众皆骇然,大家马上会想到,怎么不调回北线与南线的军队与清军决一死战呢?
  时任引礼舍人的许靖、李从直两人便上书力谏说:“并空思明实不便,不如调回南北之师与决一战。”
  这两名文官的提议其实是每个人都想问而又不敢问的,不想到一向自信的郑成功最容不得别人轻视他的智慧,他勃然大怒,认为这两人僭议军国大事,动援军心,下令斩首示众,部属们大惊失色,在极力劝免后,两人还是被处于八十军棍的处罚,被打得皮开肉绽。
  打人也要有理由啊,郑成功这才向高级官僚漏露了他的想法:“清朝岂无宿将,却派遣此乳臭小子(指清世子、定远大将军达度),岂意在战耶?不过藉兵再逼我和耳。我若调回大军,被他识浅,所以并空思明以作疑兵之计。昔孔明城上操琴而退魏兵,此意岂异耶?谅他必有书来讲议一番,我随乘机迎之,彼自入吾彀中。”
  郑成功判断,清军此番南下,并没有派出能征善战的宿将,而是以缺乏作战经验的达度为统帅,必定只是企图以军事威慑的手段迫使郑成功重新考虑接受清廷的招抚。
  这个判断,基本上是成立的,从这点上看,郑成功无疑是个相当自信的人,然而自信有时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赋予人坚强的意志与绝不动摇的信心,另一方面又使人容易低估对手,并且难以接受他人的意见,所以也易流于刚愎自用。
  
  事实证明了郑成功的推断,清军南下统帅达度确实并不急于用兵,他先给郑成功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在礼节上不太周全,因为直呼郑成功的姓名,所以郑成功拒绝回复。达度还派郑库纳前往白沙,会晤郑鸿逵,试图说服郑鸿逵归降。此时郑鸿逵已经瘫痪,他基本上将白沙交给了郑成功,郑成功督令冯澄世修筑的白沙城业已竣工,一座巍峨的城垒耸立于海边,并以援剿前镇守卫白沙城。郑鸿逵派部将黄昭、杨暄协助守卫白沙城。
  十月,达度又给郑成功写了一封信,仍然力劝他归降。达度以前明大将祖大寿、洪承畴为例,说明清廷对降将的宽厚之心,并说道:“予审思之,公罪不大,若是投诚,自益加慰,皇上有何不容,尚念及尔此等事。公勿疑焉。”
  郑成功回复了一信,表明“本图自匡汉鼎”的立场,并对达度所说“公勿疑焉”表示置疑:“尊谕所谓信札,夫敕之不信,札于何有?且所谓信者,是何等交约乎?备劳而出,备劳而归,师行弗易,愿下执事实重图之。”
  在老练与狡诈上,达度远非郑成功的对手。就在双方磨嘴皮子时,郑成功已经在南方的潮州与北方的舟山都取得胜利。迟钝的达度发现郑成功原来是施展空城计之时,郑成功已经在十月将其最精锐的戎旗镇从广东调回厦门,继而在十二月,洪旭的北征海军也顺利返回,达度失去了一个对郑成功发动全面打击的最佳机会。
  隆冬的厦门岛,海水环绕,波澜不惊,永历九年的日历翻过去,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平静的海面上,会不会再掀起惊涛骇浪呢?
  四、痛失海澄
  
  1656年,南明永历十年,清顺治十三年。新年隆隆的鞭炮声,似乎预示着这一年的战争比往年更加激烈。
  清潮州总兵刘伯禄在两度被郑军击败后,又一次卷土重来,率领潮州、惠州两地清兵共计一万余人,兵临揭阳城附近的西关外。
  南征统帅黄廷召集诸将,商议作战机宜。左前锋指挥官苏茂自告奋勇道:“刘伪将去年八月被我两杀二捷,亡魂丧胆,虽有新援之兵,俱皆先年战败之余,何足济事?此来不过逼于靖、平二酋(尚可喜、耿继茂),来此塞责耳,岂敢恋战?自愿领兵杀截,不效,依军令。”
  黄廷同意苏茂的意见,于是制定了作战方案。这个作战方案,以苏茂的左先锋镇为第一攻击波,以黄梧的前冲镇、杜辉的护卫左镇为第二攻击波,林文灿的殿兵镇、黄胜的援剿右镇为后援兵团,杨正的后劲镇负责迂回到清军的后方,并且约定了作战的日期。
  然而,急于立功的苏茂却在约定的时间之前便发起进攻。黎明时分,苏茂在没有照会其他部队的情况下,便擅自率军出击,军队刚一出动,便被清军探子所侦知,刘伯禄马上集合军队,埋伏在西关城外,布下圈套,只等着苏茂的到来。
  苏茂正准备急行军以直捣敌军老巢时,忽然清军从左右杀出,将他的部队截为两段,首尾冲击,苏茂阵脚大乱,军队面临被分割围歼的危险。苏茂情知中计,奋力拼杀,在战斗中身中两箭,外加一处枪伤,经过殊死搏杀,终于突围而出。
  清军紧追不舍。此时,南征军统帅黄廷已经发现苏茂违令擅自出战,赶紧督诸镇前往援救,可是苏茂军已是兵败如山倒,而清军士气如虹,锐不可挡。前冲镇黄梧、护卫左镇杜辉见清军来势凶猛,不敢恋战,略一交锋便引兵退去,结果黄廷手中只剩下林文灿的殿兵镇与黄胜的援剿右镇。黄廷指挥两镇官兵殊死抵挡,终于遏制住了清军的进攻,在郑军的顽强反扑下,清军伤亡数千人,只得收兵回营。这次阻击战,郑军付出巨大的代价,援剿右镇的指挥官黄胜与殿兵镇的指挥官林文灿全部战死。
  
  这次失利,乃是郑军入粤后之一大挫折。黄廷将战败的情形写了一份报告,上达郑成功,郑成功一方面紧急派遣戎旗镇入粤支援,另一方面派差兵官张光启到揭阳,调查西关战役失利的原因,把苏茂的左先锋镇、黄梧的前冲镇与杜辉的护卫左镇全部调回厦门思明州。由于大大削减揭阳的守军力量,郑成功下令放弃揭阳,由黄廷率其余各镇从海路南下,试图与西南永历政权取得联系。
  黄廷舰队一路南下,直到盐州、海州、大星所,夺取清乌尾船百余只,但是未能与西南抗清力量取得联系。
  郑成功开始清算西关战役中将领的责任,他的严厉令人胆战心惊,苏茂以“慢师轻敌、致失兵丧将”的罪名被判处死刑,同时,黄梧、杜辉以“应援退却”的罪名,也被判死刑。黄梧与杜辉不服,抗辩道:“苏茂欺敌轻阵,以致败亡,非我等罪。”由于郑军中两名镇将已经在西关战役中战死,如果再处决三名高级将领,将大大影响郑军的指挥系统,所以诸将纷纷求情,最后郑成功饶恕了杜辉与黄梧,责令他们两人戴罪立功,而苏茂则被斩首。
  苏茂自接任施郎的左先锋镇指挥官以来,在诸多战役中表现杰出,虽然轻敌致败,但其主动出击的斗志也是应该肯定的。郑成功之所以杀苏茂,大约是与当年苏茂放走施郎有关,这些年来,苏茂尽管战功不少,但他的职位一直是左先锋镇指挥官,而当年与他同级别的将领,象黄廷已经是他的顶头上司,万礼当年军职低于苏茂,现在位居苏茂之上。所以苏茂估计心里不平衡,故而急着想要抢立头功,但头功没立到,反倒丢了一颗脑袋。
  郑成功治军的冷酷与严厉,埋下的后患无穷。
  杀了苏茂后,后冲镇指挥官周全斌接管左先锋镇,木武营营官华栋接管后冲镇。郑成功派华栋的后冲镇与黄梧的前冲镇驻守海澄,为海澄的丢失埋下了伏笔。
  
  (使命的召唤-109)
  
  清军统帅达度在劝降郑成功失败后,在各地征调船只,准备兵分两路,进攻郑成功。一路以泉州守将韩尚亮率拼凑起来的水师船只,进犯厦门思明州;另一路则由达度自己统领陆军,进屯郑氏老家石井,准备进攻白沙城。
  为了抗击清军的入侵,郑成功再次下令将思明与白沙的平民以及将士的家眷转移到海上诸岛上,然后调遣水陆官兵,布阵以待。
  清军海军总指挥韩尚亮制订了三路出击的计划:一路进犯白沙,一路进犯金门、浯州,另一路进犯厦门思明。
  三月十六日,清军水师大举从泉州出发。郑军早就注视着清军水师的一举一动,并将舰队停泊于晋江金井乡南的海角的围头湾,清军舰队一出发,郑军舰队马上拔锚迎战。
  
  郑军出动海军中的精锐部队水师左军、水师右军以及援剿左镇、信武营、水师内司镇左协、右协等。清军的水师的船只大多从渔船、商船、沙船改造而来,与郑军相比明显居于劣势,刚一交锋,清军冲锋在前的船只便遭遇到了王明率领的左协舰队,郑军舰队拥有铳船,就是炮舰,王明下令铳船开炮,结果一阵巨响后,清军的船只马上被击沉一艘。清军一看不是对手,不敢继续前进,赶紧调头要逃。
  郑军水师马上乘势追击,此时忽然狂风大作,原本晴朗的天空变得阴沉,海面上雾气濛濛,可见度非常低,甚至找不到敌人的船只。郑军水师见天色突变,非常明智地马上转舵,撤回围头湾停泊避风。
  清军水师的反应速度慢了一些,来不及躲进泉州港与深沪港(在围头港的东北),结果在狂风的猛烈袭击下,损失惨重。有一些清军船只被大风吹刮到了郑军停泊的围头湾,马上被郑军水师所掳获;还有一些船只随波逐流漂到金门、青屿,清军官兵弃船登岸后,马上被向岛上的郑军乞降;还有一些船只漂向大海深处去了,连清军的海军总指挥韩尚亮的船只也被狂风袭沉,韩尚亮葬身于大海。
  这阵神风,令郑军水师大获全胜。光是漂到郑军港湾之中的清军船只,被郑军掳获的大船就有十艘,负隅顽抗被郑军击沉焚毁者,有三十余艘,还有十余艘清军在弃船后,被狂风卷到外洋无法收回。
  这场胜利赢得十分痛快淋漓,郑成功下令将俘虏的清军士兵割掉耳朵与鼻子,放回见清军统帅达度,然后告诫达度“毋得轻为动兵”。达度仰天长叹,虽然清军不可一世,但是跨海作战,难以上青天!只得下令收师返回泉州。
  
  由于黄廷的南征兵团一直未能与西南的抗清力量会师,郑成功召回南征大军,准备集中力量,再度发动北征。
  可是正当此时,一件令郑成功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驻守在海澄的前冲镇指挥官黄梧叛变,将海澄拱手让给清军!
  自从西关战败后,苏茂被杀,黄梧也险些丢了性命,被郑成功责守海澄,待罪立功,而且郑成功强调,如果再犯过失,二罪并罚。这意料着只要黄梧有一点闪失,必然要掉脑袋。可想而知,在郑成功的严苛法令面前,黄梧是何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坐卧不安。这个时候,曾经参予调查苏茂、黄梧的兵官张光启、兵都事黄璋两人,还对黄梧进行言语上的恐吓,这更令黄梧心惊肉跳。
  黄梧心想,这样折腾下去,就算没有被处死,早晚也会被吓死,怎么办呢?他想了很久,妈的,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献了城投降清军算了。
  这件事郑成功有责任,将这么一座重要的堡垒将给了一个差点被他处死的将领,不仅如此,郑成功还犯下一个大错,驻守海澄的后冲镇副将苏明,正是被处死的苏茂的胞弟。黄梧与苏明两人便一同筹划,派出心腹秘密到清军统帅达度联络,达度到福建后,抚战都非常不顺,正心生闷气,一听说黄梧要献海澄归降,顿时心花怒放,马上派出军队前往。
  六月二十二日,清军抵达海澄,黄梧于夜半三更时,开城门迎接清军入城,然后宣布海澄降清。
  (使命的召唤-110)
  
  黄梧献城投降的消息一到厦门思明,郑成功惊呆了。他马上指示甘辉统领陆师各镇、忠振伯洪旭统领水师右军前往,但是已经迟了一步了,清军大量的援军已经进入到海澄。当年海澄保卫战之后,为了加强海澄的防御工事,郑成功以冯澄世为督工,将海澄修筑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城墙有二丈高,配置有大小铳三千余具,城外引河水环绕。这座为了防御清军的堡垒,现在却成为郑军难以逾越的屏障。
  洪旭、甘辉等人望城兴叹。
  在海澄外有一土堡,守将为后冲镇副将林明,他拒绝投降,率军与黄梧对抗,洪旭等人率军援救林明,并且将土堡里的粮食、兵器统统运回厦门岛。
  郑成功心知海澄难以攻下,下令召回大军,他顿足而叹:“吾意海澄城为关中河内,故诸凡尽积之。岂料黄梧、王元士如此背负,后将何如用人也。”
  郑成功痛心疾首,海澄痛失,以继中左所遭劫后对郑军的又一次重大打击,而且其影响远远超过上次厦门岛之失守。
  海澄不仅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而且是郑军重要的军备库,这里储备了十万付铁甲,谷粟二十五万石,足够守军三十年之用,藤牌、滚被、铳炮、火药数万计。郑成功多年来想方设法筹来银饷、粮食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所制造的武器设备,就这样一夕之间,成为清军的武器,痛惜哉,痛惜哉!
  
  黄梧的叛变,其危害要远远超过施郎的叛变,对东南抗清事业起到巨大的破坏作用。鉴于黄梧的“功勋”,清廷授他“海澄公”的爵位,黄梧凭借其对郑军底细的了解,竟然恶毒地向清廷献上所谓的“平海五策”,这“平海五策”是:
  一、迁徒沿海居民于内地,距海三十里,不令居住。
  二、郑氏祖坟风水甚美,当令发掘。
  三、郑氏有五大商,在京师、苏、杭、山东等处,经营财货,以济其用,当察出收拿。
  四、郑氏虽居海中,而其田产财贿,皆在漳泉等处,当察出收官。
  五、造八桨小船数十只,无风时出海以取厦门,四面环攻,令彼疲于奔命。
  如果说黄梧出于自保而降清,实为无奈之举,此尚有情可缘,可是他居然当起清廷的鹰犬,设计出如此歹毒之阴谋,实令人发指。清顺治帝除了没有采纳第一条建议之外,其余四条全部采纳,对郑家祖挖墓剖棺。影响更大的是郑成功的海上贸易,郑成功虽然偏居一隅,但他仍然是东亚最大的海商,这主要是因为他建立起几条秘密的商业渠道,这些渠道甚至有都城北京,还有苏州、杭州等重要大城市,这岂不令清廷深感震惊,虽然黄梧并这些渠道具体情况并不太了解,但是仍然对郑成功在国内的商业贸易形成空前的打击。
  与郑成功相比,黄梧的所作所为更为恶毒,这导致郑、黄两家的仇恨数十年不能消解,十九年后,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再夺海澄后,黄梧的儿子黄芳度投井而死,郑经砍下黄芳度的脑袋悬挂于竹竿示众,并将剖开黄梧的棺材,戳尸斩首,以解心头之恨。
  
  郑成功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而且自信得几近偏执,几乎没有任何事情足以挫伤他的自信,但是黄梧的叛变,对他是一生中最大的挫伤,他可能第一次显得不那么自负了,他怀疑了,他的自信动摇了,他产生了问题:“后将何如用人也?”
  如何用人,这确实是太难解答的问题了。
  是他治军严苛之过吗?也许是,但郑成功可能不这么认为,如果他足够严苛,黄梧的脑袋早就搬家了,还能叛变吗?
  黄梧的叛变,不仅是丢了一座城,丢了大量的物资,提出了平海五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他的叛变,使郑成功的心理发生重大变化。黄梧事件还牵扯出其他一些事情,第一件是兵官张光启、兵都事黄璋对黄梧的恶语相激,是导致其叛逃一个原因,郑成功下令逮捕张光启与黄璋二人;第二件是当时担任右戎旗镇指挥官的杨琦被告发,当时揭阳会战时,黄梧的军队兵器、铠甲丢失颇多,杨琦以左冲镇的兵器铠甲借给黄梧,以致于郑成功在下令调查黄梧时,没有追究他这方面责任,这也是黄梧最终得以保命的一个原因。郑成功因此怀疑杨琦的不忠诚,所以将他调离右戎旗镇指挥官的职位,改由在海澄坚决拒绝投降的林朋出任该镇指挥官。(在黄梧叛变前一个月,即五月,郑成功将戎旗镇分为左、右二镇,原戎旗镇指挥官林胜为左戎旗镇将,原左冲镇指挥官杨琦为右戎旗镇将。)
  这两件事,都表明郑成功对部将们的忠诚深感失望,这些人背地里做了这么多手脚,那么其他人呢?是不是一样表面顺从而内心却另有算计呢?郑成功摸不清这些底牌了。
  其实,郑成功在领导力与统御力方面的才能已经是出类拔萃,这使得南明中各抗清力量纷纷衰亡之时,只有他能倔强地崛起,与清廷分庭抗礼,顽强地战斗。他过分的严苛,导致施郎、黄梧相续叛变,但是总体上,他的将军们大多仍然忠诚他,忠诚于抗清事业,因此他也没有一蹶不振。
  (使命的召唤-111)
  
  五、挺进闽东
  
  1656年正月,曾经三入长江,令清军胆战心惊的海军名将张名振在舟山病逝。
  张名振之死,有的书籍上称是郑成功派人毒死的,比如《东南纪事》一书:“名振卒于军,或云:成功鸩之。”这种说法可能是亲鲁王派的人在未审详情之下放出的流言。大多数的书并不采纳这种说法。张名振去世的时间,各书记载也有出入,有些是记载为1655年十一月或十二月去世的。
  自从鲁监国的军队投奔郑成功之后,张名振在郑军中的地位,仅次于郑成功,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战功卓著,另一方面是他的爵位是侯爵,比洪旭、陈辉等人都高。据《小腆纪年》载1655年五月:“成功拜名振为元帅,陈辉、洪旭、陈六御副之;统二十四镇入长江。”可见郑成功对张名振之信任,连陈辉、洪旭这两位从郑成功起兵时就追随的大将,郑成功最为信任的人都屈居于张名振之下。张名振与郑军将领之间有矛盾冲突,但是每次郑成功都站在张名振一边,没有郑成功的鼎力支持,就没有张名振三入长江的英雄壮举。
  在洪旭、陈辉等北征将领陆续返回厦门岛后,舟山的防御力量是张名振的水师前军与阮骏的水师前镇,这两人原本都是鲁监国之下的将领,郑军高级将领只有陈六御,这样张名振与郑军将领的冲突更少,只不过是张名振去世比较突然,才引发一些人的胡乱猜测罢了。
  在郑成功的事业逐渐明朗之时,张名振之死,确实是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这位老将军是抗清斗士,身经百战,胆略俱优,是南明史上一名伟大的人物。
  
  张名振死后,总制陈六御兼管水师前军。此时,清廷已将舟山的郑军驻兵视为眼中钉,决心要拔除这颗钉子。清廷下旨在定海关造五百艘船只,准备武力收复舟山。水师前镇指挥官阮骏给郑成功写了一份报告,请求调拔军队援防。郑成功将原清军降将、熟悉浙东地形的张鸿德、马信派往舟山岛协防。
  三月,陈六御率海军舰队收复宁海县南一百二十里处的健跳所,并且缴获一颗清军的将印。
  六月,随着黄廷的南征兵团返回,郑成功以十五个镇的兵力,组建一支北征兵团,共调用一千一百艘船只,不过这支北征兵团的进攻的目的地在哪,没有人知道。郑成功秘密将一信札交给总指挥甘辉,叮嘱他说:“出军地方机宜俱在此,各镇船只开驾齐至料罗湾,即集诸镇拆看,一一当照吾令而行。传视若完,即时开驾,直溜至所谕地方,不可令其泊湾驾驶,有违令者先斩后闻。”
  这是一项极为秘密的军事行动,郑成功的小心谨慎,一方面是深怕走露风声,另一方面,也说明黄梧叛逃事件让他对一般的高级将领的忠诚度产生怀疑,只有少数如甘辉等人,郑成功才能深信不疑。
  (使命的召唤-112)
  
  舰队航行到料罗湾之后,甘辉当着众将拆读郑成功的密札,进攻的目标,是福建的省会福州城。这是黄梧献城投降后,郑成功展开的一次军事报复行动。当时清军主力集中于泉州,郑成功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北上进攻福州城。
  七月,甘辉的北征兵团进抵福州以东八十里处的闽安镇,登陆后迅速占据该城,然后以水师逆流而上,进逼福州南台,在城下安营扎寨,整办攻城器具。清军有一处乌楼炮台,郑军每次攻城时,乌楼炮台上的大炮给郑军造成很大的麻烦,郑军集中兵力攻打,终于攻破乌楼炮台。
  省会震动!福建巡抚急忙驰报清军统帅达度,达度从泉州城连夜拔兵北上。甘辉的部队也不急着攻城,而是在大掠一番,然后撤回到闽安,这次大掠夺取的辎重宝物不计其数,装满了好几艘船,足以抵海澄城内储备物资的损失。
  清军尾随而至,左戎旗镇官兵反戈一击,击退清军,在闽安镇到罗星塔一带布设防线。
  郑成功考虑到北征大军所驻扎的闽安一带地形平坦,不利于防守,又担心将领轻敌致败,于是便于八月亲自启程北上。他将厦门岛的防卫交给前提督黄廷,亲自统率右戎旗镇林明所部的官兵北上闽安。
  
  就在郑成功北上闽安之际,浙东战场却全线失利。
  清军为了对付舟山岛的郑军,在定海关制造五百艘船只,并于八月二十六日蜂拥而出,进犯舟山。舟山郑军部队在总制陈六御、水师前镇阮骏的率领下,以五十艘战舰迎战清军的五百艘船只。虽然郑军的船只只有清军的十分之一,但郑军善于水战,而且船只性能高于清军,在地利上也处于上风向,凭借顺风向与船体大的优势,郑军采取冲撞战术,大败清军水师。
  这次胜利,也使得陈六御、阮骏对清军水师的战斗力过于低估。次日,清水师又出动船只前来挑战,陈六御、阮骏率船再度出击,结果清军十分狡诈,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且战且退,将郑军水师引入到定海关附近的水域。定海关附近的水域,郑军相当陌生,结果当舰队驶入这区域后,对水文环境非常不了解,以致于陈六御、阮骏的座船都陷于水流中,难以行进。
  此时清军船只一拥而出,认得是陈六御与阮骏的座船,便集中力量,齐攻这两艘船。清军的铳炮齐发,箭矢如雨,陈六御的座船损毁严重,清军的船只节节逼近,陈六御的船只仍陷水流中无法回旋,他仰天长叹,自知难以突围,向南而拜,然后蹈海而死。
  在另一处,阮骏的座船上以铳炮猛烈还击,击沉两艘清军舰只,但是后续船只在清军舰队的分割之下,难以救援,阮骏最后引燃船上的火药,与船俱焚,壮烈牺牲。
  郑军舰队在两名指挥官先后战死后,群龙无首,只得四散退却。清军水师乘机反击舟山岛,在舟山岛登陆后,进攻舟山城。在清军的优势兵力下,守将张鸿德战死,舟山城失守,清军将城内居民全部迁移到大陆,然后拆毁舟山城。
  郑军的残余部队在马信的带领下,艰难返回到福建,向郑成功汇报舟山失守的消息。唉,创业艰难百战多,在广东揭阳战败后,黄梧将军事重镇海澄拱手让给清军,现在浙东的舟山岛又沦陷。这样,郑军已经从广东战场与浙东战场撤回到福建沿海,郑成功决心在福建沿海战场上夺取战争的主动权。
  (使命的召唤-113)
  
  九月三日,郑成功抵达闽安镇后,详细考察闽安的地势分布,认为闽安是进出省会福州的门户,便派冯澄世督修筑土堡城寨,准备将闽安作为长期威胁福州城的军事基地。同时,郑成功在罗星塔增筑土城,在永福港肖家渡设水师扼守,以断绝清军的水上通道。
  为了缓解郑成功对省会福州城的压力,清军统帅达度决定进攻福建南端的铜山岛,以迫使郑成功分师援救。十月六日,清军从诏安渡海,在铜山岛登陆。驻守于此的郑军后冲镇与护卫右镇发起反击,清军登陆官兵被杀得半甲不留,全军覆没,进攻的计划受到重挫。
  郑成功的频频出击,令清廷倍感头疼。清廷以郑成功拒不受诏、攻破郡邑为由,将郑芝龙逮捕入狱,并且逼郑芝龙再次派人到福建,给郑成功带来一封劝降信,想以此要胁,郑成功置之不理,反倒于十二月初,亲自率军北上罗源。
  郑成功率舰队沿海岸线北上,在梅溪登陆后,越过白鹤岭,直奔罗源县城。清军统帅达度在侦知郑军动向后,马上派阿格商、巴都、柯如良等人,率骑兵、步兵数千人前往援救。阿格商、巴都、柯如良都是清军之悍将,自入关以后,战无不胜,他们手下这数千人,全部是身经百战的满兵,是达度手中的王牌力量。
  
  郑成功从罗源继续挺进到宁德,阿格商的这支军队尾随而至。郑成功决心将计就计,歼灭掉这支满清精锐。他将歼灭阿格商的任务交给中提督甘辉、左先锋周全斌与援剿后镇的陈魁,并且嘱咐甘辉等人,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在险要之地设伏,将清军诱入设伏处,然后一举歼灭。
  甘辉依计而行,与阿格商交锋后,佯装退却。这阿格商自恃满族骑兵战斗力非凡,看不起郑军,于是下令追击,直追到护国岭。护国岭是一处险要之地,甘辉令周全斌率左先锋镇埋伏于左侧,陈魁率援剿后镇埋伏于右侧,他自己则率部迎战阿格商。
  在人数上,阿格商的清军人数比郑军要多,阿格商有恃无恐,严令满洲兵全力以赴,歼灭甘辉,一时间在护国岭杀声四起,清军的箭矢如雨,甘辉命令士兵并力死战,双方各有伤亡。此时,周全斌、陈魁各率所部从左右杀出,清军猝不及防,稍稍后撤,郑军则鼓勇而进。阿格商下令清军下马,与郑军血战。
  按道理说,马战是清军的优势,为什么阿格商反而要弃马呢?原来阿格商这个人非常勇猛,他的部队有一套不同于其他清兵的战法,这些士兵全付铁甲,这些铁甲重量达三十多斤,可以想象这些士兵都是经过专门的训练,仗着这身厚装铁甲,阿格商这支军队战无不胜,在关键时刻,以敢打硬仗而著称,在以往的战斗中,屡战屡胜。所以阿格商再次祭出此战术。
  甘辉对周全斌说:“虏倚马为长技,今下马是来送死。但闻格商名将,每以打死仗得胜。虏众我寡,又俱真满披挂,未可轻视。须令将领各纠精神,死中求生,以计取之。彼下马逼我,我照操法,三退诱之,彼披挂必倦,然后我兵齐进,以一当百,可取胜也。”甘辉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将领,他见清军重甲铁甲,便看出其弱点所在,虽然防御力很强,但是机动性差了,如果佯退诱敌追击,那么这三十几斤的铁甲对体力的消耗就非常大了。
  郑军平常艰辛的训练,在战场上发挥重要的作用,郑军有序的撤退,阵法全然不乱,阿格商连追三程,此时清军的体能开始下降,甘辉果断地展开反击。
  援剿后镇指挥官陈魁手执盾牌,迎战阿格商,两员猛将搅成一团,奋力拼杀,陈魁身中两箭,并被阿格商砍中一刀,身负重伤,此时部将陈蟒赶到,再战阿格商,阿格商这名清军宿将,在体能下降之后,打不赢陈蟒,被一刀劈死。
  (使命的召唤-114)
  
  阿格商一死,清军军心大乱,进攻遭到挫折,不得不稍后退,甘辉当机立断,乘胜追击,清兵赶紧上马逃窜,来不及上马的,统统被被郑军杀死,一时间尸横遍野,郑军缴获大量的弓箭马匹。在混战之中,清军的头目巴都、柯如良等人也被郑军所杀,当清军发现自己的将领都死于非命,又杀回来要夺回尸体。
  正在这个时候,郑成功担心甘辉有失,便派右提督王秀奇派军前来援助,正好与清军相遇,于是会合甘辉的部队,痛击清军,清军大败而后,数千人的精锐,最后只剩下数百名骑兵侥幸逃回。
  护国岭一战,是在郑军遭遇揭阳失利、黄梧叛降、舟山失守的严峻形势下,所取得的一次大捷,对郑军士气的提升无疑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甘辉指挥护国岭战役的同时,郑成功率部进入宁德,合围宁德城,宁德清军不敢出战,郑成功也不强攻,只是派出军队四处取粮,所取之粮,足够大军三个月之用。由是可见,郑成功北上福州、宁德的目的,正是为弥补海澄投降所造成的物资巨大损失。
  
  自从郑芝龙又一次差人送来劝降书后,郑成功一直置之不理。1657年(永历十一年)初,郑芝龙差派来的家丁谢表、小八两人前来求见,跪着对郑成功说:“我等奉太师命,特来禀请和局一事,到此已久,恐太师度日如年,候回信复命难待耳。”
  郑成功便写了一封亲笔信,在信中写道:
  “嗟嗟!曾不思往见贝勒之时,许多劝止,竟尔不听,自投虎穴,无怪乎有今日。吾父祸福存亡,儿料之已熟。清朝待投诚之人,猜忌多端,有始无终,天下谁不共晓?先以礼貌相待,后以鱼肉相视,总之挟一字。若一挟,而儿岂可挟之人哉?……自清朝入闽以来,丧许多人马,费许多钱粮,百姓涂炭,赤地千里,已验于往时矣。兹世子倾国来闽,将历三载,殊无奇谋异能,只是补葺破城,淫掠焚杀,女多于兵,牛多于马。一弄兵于白沙而船兵覆没,两弄兵于铜山而全军歼灭。闽安镇为福省之门户,遽尔遂破。罗源一战,阿格商、巴都、柯如良等尽行丧命。……大抵清朝欲以剃发别顺逆。不知顺逆在于心,而不在于形。……大丈夫磊磊落落光明,心事正大,皎皎如日月,终不肯效诈伪所为,苟就机局,取笑当世。清朝试思今日之域中,是谁家之天下?乃损无数之甲兵,费无稽之钱粮,死亿万之生灵,区区争此数根无用之头发,亦何量之不广耶?”
  这是对清廷和谈的最后答复,至此,郑成功与清廷的议局永绝,清廷也最终明白谈和只不过是郑成功的伎俩罢了。
  对此,史学家朱希祖有评议:“盖和议二字,在当时不过为率尔对称之词,对清廷不过为缓兵取粮之计。……故此事只为行军之诈计,不可视为正式之和议,盖观于成功之屡次与其父书,而真心见矣。”
  
  郑成功虽然频频在广东、浙江一带出击,甚至入长江,但所占据之地旋得旋失,但其一直维持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这得益于郑成功对粮饷的极端重视,即便遭遇中左所之劫与海澄之失,仍然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这着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护国岭大捷之后,郑成功大造舰船,准备再一次向北突进。
  (使命的召唤-115)
  
  1657年正月二十五日,总制行军司马兼水师前军指挥官张英被指派为北征军的统帅,万礼为副统帅,辖左先锋镇、右先锋镇、前锋镇等北上,目的是到温州、福宁州、牙城、潋寨等地筹集粮饷。
  二月七日,张英、万礼的北征军抵达温州地界,随后进攻金乡卫。金乡卫的清军游击翟永寿、守备王虎等人见势不妙,放弃抵抗,献城投降。张英首战告捷,他在金乡卫征筹大量的米粟,还有三百担丝,装上船运回福建。
  自从舟山失守后,郑军在浙江的据点遭到严重的破坏,对郑成功而言,浙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是北进长江、攻略金陵的一块跳板,必须要牢牢掌控制海权,并且在浙东建立起几个军事据点,为日后大举反攻提供战略支撑点。
  张英在金乡卫的胜利,使郑成功对攻略浙江更加充满信心,他是一个精力充沛、事必亲躬的统帅,虽然在郑、清的实力对比上,郑军无论在军队数量上还是资源的控制上,都处于下风,但郑成功却一直积极主动地进攻,以此来维护军队的士气与战斗力。
  在亲征浙江之前,郑成功还有一件事情要做,他担心厦门岛基地的驻军在他离开的这一段时间里,纪律出现松弛,战斗力下降。所以他返回厦门岛后,对岛内各镇部队进行一番突袭大检查。
  
  这次检查内容包括:部队中是否是老弱不堪用的士兵?部队的旗帜是否鲜明?盔甲、火箭、铳器、被牌、火龙、弹子、斧头、船只是否齐备?
  这次检查的结果,令郑成功基本上对驻岛部队的表现还算满意。
  援剿左镇、护卫左镇、后劲镇等皆军容整齐,武器装备良好,士气高昂。但是也有一些部队存在问题,礼武镇军容不够整齐,陈辉的水师在军容、器械上都存在问题,洪旭的水师右军有一些船只只适合于内港运兵运粮,不适于远洋航行等等。
  除了检查军队的情况外,郑成功还是各财政也做了一番彻底的清查。
  户官郑泰、裕国库官员张恢、利民库官员林义等人,全面核算东洋贸易与西洋贸易的船只物品的本息,以及各商行的出入银两。
  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郑成功的商业情况。
  
  郑氏政权,不独是全国最强大的抗清力量,亦是东亚最强大的商贸集团。
  这个庞大的海商集团的贸易范围,东达日本、琉球,西达南洋诸岛,商船往来,络绎不绝。这里有一个疑问就出来了:郑成功只控制东南沿海地区,那么他庞大的贸易商品从何而来呢?
  这就得追溯到郑芝龙所创建立的贸易帝国。当年郑芝龙既是明朝的官员,同时也是海商巨头,利用其种种关系,在全国建立起庞大的贸易网络。后来明朝灭亡,满清入主中原,但民间的贸易并没有因此而断绝,郑成功控制了中国长江以南到广东的海域,郑氏商船更是垄断了海上贸易,清政府控制区的商品货物要出口到国外,仍然必须与郑成功合作,当然,这种合作是非官方性质的,而是民间走私性质。
  郑成功作为民族英雄的光环过于耀眼,以致于经常被忽视他的另一面,他实际上是一名伟大的商人,他控制的商行不仅仅局限于厦门、泉州一带,而且延伸到中国的内地,甚至是清政府的所在地北京。
  郑氏旗下拥有十大商行,分为山海两路。
  山路五大商行分别是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估计是分布于北京、苏州、杭州、山东数地(参见黄梧的“平海五策”),而总部大约是设在杭州。海路五大商行分别是仁行、义行、礼行、智行、信行,主要分布在郑成功控制的泉、厦一带,其中海商五商领袖有泉州人曾定老、伍乞娘、龚孙观、龚妹娘等,这里可以看出泉州人之善于经营,不独今日,明清时代已蔚然成风矣,而且从姓名上看,似乎五商领袖中有两个是女人。
  后来由于黄梧的告密,使郑成功在内地的商行遭到很大的破坏,给郑氏的商业贸易带来重大的损失。不过郑成功似乎通过种种努力,保护住了一部分内地的商行,特别是在杭州一地的商行,仍然顽强地存在,躲开清政府的查抄,这也许与浙江反清力量比较强大有密切的关系。
  (使命的召唤-116)
  
  郑成功决心再度攻略浙江,除了夺取兵进长江的战略支撑点之外,很可能也是开辟新的贸易渠道,因为根据史料的记载,在之后的几年里,郑成功在内地的主要商行(山五路),全部转移到浙江。
  七月,郑成功将厦门的事务交给忠振伯洪旭之后,亲自率军北上。
  北征大军首先在兴化的涵头、黄石一带取粮,清军不敢轻举妄动,只任得郑军大肆掠取,各船均满载粮食,然后在凤埔驻扎数日后,于七月二十九日扬帆北上。
  八月十二日,郑成功的海军舰队进抵台州的海门港。海门在台州东南九十里,是进入台州的门户,海门西岸清军守将张捷、前所守将刘崇贤以大炮还击,但是射程有限,并不能伤及郑军的船只。
  郑成功决定绕开海门,乘风逼进黄岩县内港。诸位将领纷纷结郑成功说,海门卫所还没有攻下,怎么就进逼内地呢?郑成功胸有成竹地回答说:“海门,台州门户,若先得台州堂奥,门户岂暇掩辟耶?”下令在黄岩附近登陆,先攻打黄岩县,然后直接进攻台州。
  
  郑军登陆后,马上向黄岩县发起进攻,黄岩守将王戎率兵马迎战,结果哪里是郑军的对手,才一交锋,便被斩杀数十人,赶紧溜回城内固守。
  郑军追击到城下,将县城团团围住。王戎一看郑军的架式,是非攻下县城不可了,想来想去,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便在西门竖起降旗,郑成功派遣张英率军纳降,然后大部队进城。
  在黄岩战役中,出了一个小意外,围困南门的援剿后镇指挥官林明,不知道守城的清军已经在西门投降,他见城头上没有敌军,在没有得到郑成功的命令之前,就下令登上城头,自以为立了大功,派人驰报郑成功。结果郑成功大怒,下令逮捕林明,以“无令登城”为罪名,重责六十棍。
  拿下黄岩城后,郑成功大军直逼台州府城。
  八月十八日,郑军包围台州。台州大为恐慌,清军镇将李必见郑成功人多势众,阵容整齐强大,心生畏惧。他上任之时,就听说前任台州守将马信慕名归降郑军,而且受到了郑成功的重用,所以内心颇为动摇。
  郑成功望见城头上清军的旗帜参差不齐,而且官兵乱成一麻,笑道对诸将领说:“我观城上情形,虏将非走即降,断无有死守之兵当此时对垒而参错如是。马提督你前年守此,有旧属者可遣招之,必断然来归也。”
  郑成功说的马提督,就是反清归明的前台州守将马信,马信便派人进城,对城内守将李必进行劝降。果然不出郑成功所料,李必果然无心抗战,率部献城来降。
  
  在郑军夺取台州府城后,清军大为震动,台州所属的县邑更是闻风丧胆。太平县守将高绵祖献城投降,之后,天台县守将韩文盛也率军来降,仙居县的清军守将弃城而逃。
  九月八日,郑成功转而进攻进入台州的海上门户海门卫所。后提督万礼率军进逼海门卫,但是海门卫的地形非常险要,西北一带都是高山峻岭,南面环海,而且清军驻兵不少,这给郑军的进攻增加了许多麻烦。
  万礼准备在东南角架设大炮轰击,郑成功前往视察阵地,发现海门卫恃险而守,强攻的话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伤亡,于是派人进城招降。由于台州府及诸县邑均落入郑军之手,海门卫虽然地险兵多,但是绝难以抵挡郑军的强攻,守将张捷思虑再三后,接受了郑成功的招降,率守军出城迎附。几天后,清军的另一座堡垒海门前所也被郑成功招降,守将刘崇贤也反清归明。
  郑成功攻城掠地,进展非常顺利。正当浙江形势一片大好时,福建闽安的形势开始岌岌可危了,清军利用郑军主力北上之际,加紧布署,准备夺回闽安城。
  (使命的召唤-117)
  
  七、闽安之失
  
  闽安距离福州八十里,直接威胁到福建的省会。驻守闽安的郑军以前提督黄廷为总督,王秀奇为总制,其中陈斌的护卫前镇守卫罗星塔一带,陈泽的护卫中镇作为水师,守卫闽江河道。
  郑成功占领浙江的台州之后,考虑到闽安的防御力量过于薄弱,便调拔护卫左镇杜辉、援剿后镇林明协守闽安镇。
  虽然闽安的防御力量得到部分的增强,但是郑成功仍然低估了清军收复闽安镇的决心,因为闽安控制闽江的出海口,是省会福州的门户,只要郑军控制闽安,福州始终在郑军的打击范围之内。
  新上任的清闽浙总督李率泰是清军中的一员名将,此人是汉军正蓝旗,身经百战,早年追随皇太极征察哈尔、朝鲜、锦州,清军入关后,参加过平李自成及平定江南的战争,他对浙闽一带相当熟悉,曾追随博洛征浙江、福建,后来又在广东与李定国交过手,挫败过李定国的进攻。据史料纪载,李率泰“有方略、善用兵,与士卒同甘苦”。
  
  郑成功兵出浙江后,李率泰认为这是拔除闽安的最佳时机。
  他制定了一个水陆合击的战略,他先收集船只,以清将土赖为水师指挥官,这支水师并非以水战擅长,而是以陆战擅长,其目的是通过水路进攻罗星塔一带的郑军驻兵,这支部队全副铁甲装备,又称为“铁兵”,与护国岭中被郑军重创的阿格商的军队一样。
  在陆师上,以清宁海将军郎赛为指挥,为了稳操胜券,李率泰制订了一个虽然耗时缓慢,却极有效的方法,他调集了一万多名民夫,在八月中旬时,从福州城东的鼓山开始,开筑新路,目的是为了将火炮运抵前线。由于开路进展比较慢,从八月中旬到九月十日,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推进到距福州仅有八十里的闽安镇。
  
  在这一段时间里,郑成功对闽安的安全仍然十分忧虑,除了增派两镇的兵力协防闽安之外,他还指示一股由林忠指挥的泉州一带抗清义勇军,进袭永福县(位于福州的西南),以牵制福州方向的清军向东面的闽安发动攻击。
  林忠攻破永福县上,杀死城内的县官与守将。李率泰派军前往救援,当时调派郑军降将黄梧的军队,但是黄梧的军队并没有如期赶到,这不禁引起李率泰的怀疑,因此将黄梧的部队尽编入八旗军下,黄梧成为一个光杆司令。黄梧此时那是后悔了,便想着重新投奔郑成功,可是最后这位建议掘郑成功祖坟的人,被郑成功拒之门外了。
  不过林忠对永福的进攻,并没有改变李率泰向东进攻的决心。
  郑成功派出负责传递文书的官员徐日彩到闽安镇,与镇守闽安的军事长官黄廷商议机宜,并且交待徐日彩,如果清军有进攻的动向,必须立即上报,以便及时派遣增援部队。
  
  黄廷与诸将商议,认为在陆路上,闽安的防守据点最重要的有两处,分别是烟炖寨与镇后寨。烟炖寨四面险峻,清军的火炮在此难以施展威力,只有山寨北部山腰处有一条路,可容一百多号人,若果敌军从这里进犯,我军既在此布下地雷阵,又安排余程的右镇守卫,所以烟炖寨可保无虞。与烟纯寨相邻的镇后寨,也同时是四面险阻,只有寨西有一条山路可通,可容三五百人,这里的守御比较弱,已经调遣神威营协助防守。
  黄廷等人判断,如果清军攻击烟炖寨,那余程的右镇便可以支援,如果清军攻击镇后寨,那么神威营可以增援。
  至于水路方面,黄廷等人认为,在闽安镇的河口处,水流较急,且涡流多,清军的舰只不能列阵通过,而且郑军水师处于东北上风向,占据有地理上的优势。综上所述,黄廷认为无论是陆战与水战,郑军都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似乎用不着郑成功南下增援。
  
  徐日彩将黄廷等将领的分析写成一份报告,驰送郑成功。
  郑成功看到这份报告后,大惊失色,马上召集高级军事将领讨论,郑成功说道:“以此方案提调,闽安镇危矣。李率泰颇能知兵,陆上开路,水上调集梢船,必定将水陆全力协攻。闽安镇数个山寨,李率泰必分兵齐出,使山寨间首尾不能相应,岂有只攻击一个山寨,让我得以全力堵御的道理呢?且我军没有游兵作为机动应援,而是使用守兵移动往来,军心容易惊惶失措。清虏探得我虚实后,必采取声东击西,使我奔驰不暇,坐受其困。”
  (使命的召唤-118)
  
  郑成功敏锐地发现黄廷的防御计划非常不切实际,他面临的对手乃是作战经验丰富、富有谋略的清军名将李率泰,黄廷计划建立在不合理的推测之上,他预想清军攻击一处营寨时,另一处营寨实施救援,但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而且在防御上,没有设置机动部队,一旦清军实施声东击西的战术,营寨将迅速被击破。
  在水路防守上,黄廷更是犯下大错,郑成功分析说:“至于水师,本是我之长技,理应先发制胜,岂能等待敌船进抵河口,若至河口处,则反客为主,敌船顺流直出,将如何抵敌?”既然郑军在水师上比清军占有优势,理所应该先发制人,而黄廷却采取坐等清军进攻的保守战术,实是犯下兵家大忌。
  郑成功对闽安诸将领的决策深感不安,他马上下令:“尔等速集兵马,由陆路至楚门所下船往援,率泰行兵来攻,若是在二十日后,则援及无虞,若虑我兵知援,二十日内来来攻,则危矣。”
  闽安战况危急,郑成功已经一眼洞察出闽安郑军防御上出现了巨大的漏洞,他急令甘辉驰援闽安水师,由左、右戎旗镇驰援闽安陆师,走陆路日夜兼程。郑成功也放弃对浙江的经略,督师沿海路南下。
  
  可是已经迟了。
  就在郑成功收到徐日彩的报告时,清军已经开始发动进攻了。
  九月十日,清军陆师抵达闽安辖内烟炖寨的山脚。十四日,清军水、陆两军齐头并进发动攻击,情形的发展正如郑成功所料及的那样,郑军在防御上出现巨大的失误,终于被清军抓住弱点,一举击破。
  土赖率领清军精锐的铁兵,在优势火炮力量的支援下,击破烟炖寨,前提督右镇指挥官余程战死,烟炖寨被清军攻占,继而镇后寨也告失守。郑军两个防御据点均被击破,清军合围闽安镇,以密集的火炮,连续四昼夜不停地狂轰滥炸,黄廷、王秀奇无法抵挡,只得突围而去。
  与此同时,郎赛率清军水师直下罗星塔,郑军水师未能在江面上拦截住清军水师,清军强行登陆后,进攻罗星塔。而清军陆师在攻破闽南后,也继续前进,两路围攻。罗星塔守将便是“大巴掌”陈斌,还有神器镇卢谦,他们死守罗星塔,但仍然是寡不敌众,最后陈斌、卢谦及士兵五百余人被清军所俘虏,被清浙闽总督李率泰全部杀害。
  闽安战役,郑军全线溃败!
  
  黄廷前往叩见郑成功,负荆请罪,郑成功叹了口气说:“不必言矣,徒乱人意耳,是我欺敌失援之过也。”闽安的失守,虽然黄廷在兵力部署上出现重大失误,但其真正的原因,却是郑军精锐部队入浙之后,闽安的守卫力量已经被大大削弱,这才令清军有机可乘。不过郑成功仍然严罚了作战不力的将领。
  身为总制的王秀奇,他是负责军纪军法的长官,首先受到郑成功的责问。
  王秀奇辩解说,这次战役李率泰动用了整个福建省的兵力,而且动用了数万名民夫作为后勤队,开路运输火炮,而我军只能一提督所部的兵力防守,而且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当时郑成功的安排上,由黄廷负责防守闽安镇,而陈斌的护卫前镇与陈泽的护卫后镇分别守罗星塔与闽江水道,乃是属于协防,并不受黄廷节制,后来郑成功又派杜辉与林明两镇协防,仍然没有明确的的归属),因而各将领之间难以协调作战,王秀奇曾经向郑成功反应过这个问题。当时郑成功不以为然地说:“我提师占据上游,攻服郡邑,伪虏调集应援不暇,省虏何暇及此?副锋之兵,以之战不足,以之守城有余,万一有急,立拔镇兵赴防可也。”可见郑成功在清军进攻闽安一事上,也出现严重的误判。
  王秀奇再次强调,清军的开避道路,就是为了运输大量的火炮弹药,清军的火炮连续四昼夜不间断地轰炸,“城垣灰粉,人无站足”,与当年金砺攻打海澄时如出一辙,只是当时郑军是以最精锐的部队防守海澄,而这次只是以偏师驻防闽安,所以王秀奇说:“欲以副锋当之,其能保乎?”
  王秀奇所言在理,郑成功虽然没有重罚他,但也降三级,以示他在监管军法军纪上不够严厉。
  前提督黄廷在战略判断上出现重大失误,但他能率部英勇抗战,其辖下的右镇余程部在十分不利情况下仍坚持到底,最后全部阵亡,所以郑成功也只将黄廷降三级。
  护卫左镇杜辉、援剿后镇林明在救援闽安的战事中,表现消极,两镇没有全力作战,各捆责一百二十军棍,并且两人从镇指挥官被贬为尾名操兵。
  各镇中在战斗中最先后撤或逃跑的中低级将领二十四人被处于死刑。
  
  闽安原本是郑成功安插在厦门岛基地与浙江之间的一个重要战略据点,既可以直接威胁福建省会福州,同时也是北进浙江的跳板,闽安的失守,使郑成功的北进计划遭遇严重挫折。
  自从郑成功与满清和局破裂后,经过两年多的战争,郑军积极主动出击,给清军以沉重打击,但仍然屡得屡失,广东的揭阳得而复失,浙江的舟山得而复失,闽东的闽安得而复失,挫折啊挫折,但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屡仆屡起,愈挫愈勇,知耻而进,才是真的猛士。
  不言败,不放弃,这就是郑成功的信念。
  (使命的召唤-119)
  
  
  八、铁人军:打造魔鬼兵团
  
  由于闽安失守,郑成功北略浙江的计划被打乱。而在南面广东,郑成功也遭遇到不小的威胁。粤东的潮阳、揭阳一带,是郑军重要的粮食征收基地,但是在运粮过程中,时常遇到鸥汀寨的海贼的骚扰。
  郑成功曾于1653年出兵攻打鸥汀寨,由于鸥汀寨的地形复杂,四周都是泥泞的水田,难以行军,因而没有得手,而且在那次进攻中,郑成功还遭到鸥汀寨的寨兵放冷枪,打中了脚趾负伤。
  鉴于南方粮食基地的重要性,郑成功决心在新的一次北伐之前,先彻底平定粤东海寇。
  
  1657年十月二十八日,郑成功将厦门岛的防守,交给心腹之将洪旭之后,率领大军南下。当郑成功的大军抵达闽粤交界处的南澳岛时,南澳岛的守将忠勇候陈豹晋见郑成功,并且详细询问鸥汀寨海寇的情形,然后进劝道:“得其地不足长驱,何如进捣浙直,攻心为上也。至若鸥汀小寨,用遣数镇靴尖踢倒耳,何劳藩驾亲临耶?”
  陈豹认为战略重心应当是北取浙江、南京,夺取心腹之地,对鸥汀寨的一群海寇,杀鸡焉用牛刀,何劳兴师动众?左戎旗镇的指挥官林胜自告奋勇,愿意亲自带兵前往攻破鸥汀寨。
  郑成功想想陈豹所言有理,便派遣前提督黄廷率林胜等镇前去,并密授攻取机宜。
  
  鸥汀寨的地形,周围是深泥水田,只有一面靠近港湾可以通往海洋,寨内海寇有数千人,均十分熟悉水性,出没于波涛之间,时而劫持商船、时而劫持渔船,由于郑成功在这里的运粮船只很多,屡屡遭劫,损失巨大。
  1653年的攻打山寨未能成功的一个原因,是当时正值雨季,泥泞难行,但是现在时已冬季,正是干旱季节,水田中的泥巴都干结成块,非常有利于行军。在鸥汀寨的外缘,修有一道坚实的城墙,郑军在这些年的南征北战中,攻城战的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鸥汀寨的防御工事阻止不了郑军的进攻。
  黄廷与林胜商议了一个进攻方案,郑军制造大量的木牌,以木牌为掩护,逼近到鸥汀寨城墙,然后士兵们用铁锥在墙上掘出一个大洞,填塞地雷,然后引爆。这个城墙当即被炸开一个大缺口,郑军从这个缺口中闯进寨中。一旦防御工事被破坏,这群海寇焉是郑军的对手,由于鸥汀寨长期与郑军作对,黄廷、林胜等人以屠寨的方式血腥铲平这座水寨,只有百余人侥幸地活下来。
  鸥汀寨的覆灭,使得郑成功在粤东粮食运输路线的安全得到保障,大批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抵厦门岛。
  
  郑成功从南澳返回厦门岛之后,开始着手组建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铁军。
  在歼灭阿格商的护国岭一战中,虽然清军几乎被郑军全歼,但阿格商的这支铁军给郑成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战斗力之强,实是满洲人中的精锐。
  郑成功召集提督、统领诸镇召开军事会议,在会中他说道:“先年护国岭杀败阿格商,所拾衣甲,全身披挂是铁,所以敢下马打死仗者,恃有此耳。其如我兵精勇何?今我亦欲用此披挂,剿杀丑虏,诸将以为何如?”
  打造一支无敌兵团,是郑成功的梦想,就象当年李世民组建一支战无不胜的玄甲骑兵队一样,纵横天下,所向无敌。这支东南抗清武装缺乏马匹,无法组建一支铁血骑兵,但是却可以打造一支全副铁甲的铁人军。
  (使命的召唤-120)
  
  王秀奇提出自己的看法:“被挂全身穿带不下三十斤,虏有马驼载,穿带犹易,若至下马打死仗,战胜不能追赶,战败则难收退。今我兵欲以一人穿戴三十斤步行,雄壮者步伐不难,矮小者未见其便。”
  这个看法有道理,清军战马充裕,无论进退,清军的铁兵均可以凭借马匹的驮载,然而郑军却是以步兵为主,穿上一身铠甲,进退的速度及机动性都大大受到影响。不过郑成功建立一支精锐步兵的想法不会轻易改变,他说道:“须拣选雄壮强健者当之。”
  听了王秀奇的话后,甘辉有所不服,为什么呢?因为甘辉本人就是个五短身材的人,他说道:“岳家军多自负带,我朝戚南塘(戚继光)令兵卒两脚股负沙操练,岂畏重耶?要在拣练得法耳。”
  郑成功便找来一个身强力强的勇士,左戎旗镇的王大雄,让他穿上缴获来三十余斤重的铁甲,手执武器,操练步法。结果王大雄步法不乱,大踏步进退自如。郑成功大喜道:“似此可纵横天下矣。”王大雄是郑军中著名的勇将,力能举千斤,武艺高强,诸位将领见他全副铁甲后的雄姿,也不禁暗暗佩服,于是建立铁兵的计划就这样决定了。
  郑成功命令工官冯澄世督造铁披甲铁面具,并且让各位提督以及各镇的将领,挑选勇武健壮者,调入铁甲兵团中。
  
  郑成功建立两支铁甲兵团,分别称为左虎卫镇、右虎卫镇,指挥官分别为陈魁与陈鹏。
  我们来稍介绍一下这支郑军最精锐的部队,虎卫镇每镇计有十名将官,共有铁兵一千二百人。每镇下辖四协,其中左虎卫镇的左协林风,右协王俊,前协郑仁,后协陈蟒;右虎卫镇的左协黄安,右协赖兴,前协万宏,后协陈冲,这些将官都是从各镇的协将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虎卫镇在士兵的挑选上是百里挑一,由张英、王秀奇、陈魁等亲自到各提督、各镇中挑选,整个选拔就象一场淘汰赛,首先根据士兵的身份素质与军事水平,分为上等、中等、下等,上等者优先入选下一轮,中等者要经过反复对比后,方才可以入选,下等者只能被淘汰出局。
  被选中的士兵并不一定就能成为虎卫镇的一员,最后一关由郑成功亲自考核。由于士兵要穿戴三十余斤的铁甲,所以气力不够的绝对不可入选。郑成功在演武亭前设一大石,重三百斤,这些入选者要手提大石,绕行操场三圈,如果半途提不动了,那么将被无情淘汰出局。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