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郑成功及其事业

_6 使命的召唤(醉罢君山)
  
  虎卫镇的装备要比清军阿格商的铁军装备还要好,除了身上的铁甲之外,头上还有铁盔,手臂上有铁臂,腰围铁裙,脚穿铁鞋,脸上还有铁面罩,只露出眼耳口鼻,在铁面具上还画着五彩花纹,形如魔鬼状,以造成一种恐怖的气氛。而且铁甲的质量上乘,一般的刀枪砍刺不破,箭矢不入。每名战士身上配备两把锋锐无比的云南斩马刀,两面铁牌,并配备弓箭。
  虎卫镇的最小作战单位是班,一班有六个人,由于是体力活,伙食供应上比一般的部队要丰盛。当然,这些铁甲装备是打仗时才用得上,平常行军穿戴这么重,还没遇上敌人先把自己累死了,由于郑军缺乏运载的马匹,所以每班配备三名挑夫,行军时便扛着战士的这些个铁甲铁裙铁臂,临敌时,战士才把这些装备穿上,这是为了节省体力。在打仗的时候,为了充分发挥铁兵的威力,每名铁兵还配上两名刀牌兵协助,在战斗中专门砍清军马匹的马腿。所以虎卫镇虽然只有一千两百名铁兵,实际上加上协攻的士兵与挑夫,总人数达到四千多人。
  每个副领管十个班,这十个班中,还有分工,其中四个班以弓箭为主,六个班以刀牌为主。每个正领管两个副领,就是二十个班共计一百二十人,每个协管四名正领,共计有四十八十人。一个镇除了四个协之外,还有另外一支火攻部队,配备火器。
  (使命的召唤-121)
  
  铁人部队的建立,称得上是郑成功的得意之笔,他深信凭借这支无坚不催的钢铁力量,将无敌于天下。不过铁人部队的战斗力,还没有经过实战的考验,郑成功决定在粤东地区,让铁人们牛刀小试。
  剿灭了鸥汀寨之后,潮、揭地区还有两支长期与郑军作对的海寇力量,其一是苏利,其二是许龙,这两支力量都投靠清军,特别是许龙这个人,是个厉害的角色,在晚明时有这样的说法:“北有张名振,南有许龙”,足见他势力之大。郑成功第一次入粤时,便打败了许龙,许龙派人刺杀郑成功,险些得手;后来郑成功围攻郝尚久,逼迫郝尚久降清后,漳州的清军南下解潮州之围,许龙一马当先,为清军提供船只渡河,所以许龙与郑成功的积怨甚深。
  郑成功的主要目标是北伐,但他必须要确保厦门基地的安全,由于许龙的海上力量颇为强大,对郑军的后方基地是一大威胁,所以在大举北伐之前,郑成功要先拔掉许龙这颗钉子,同时也检阅一下新组建的铁人部队的战斗力。
  1658年四月十日,郑成功召来左武卫镇的指挥官林胜(戎旗镇改名为武卫镇),对他说:“先取许龙,牵其船只,破其巢穴,免其出没海上,使我师北征无南顾之虑。”郑成功之所以找林胜来商议,是因为林胜是潮州澄海人,是许龙的近邻,对许龙的底细十分了解。郑成功派林胜秘密寻找向导,是因为担心消息走露,许龙将逃之夭夭。
  
  中提督甘辉、后提督万礼先行率右武卫镇南下,郑成功亲率左武卫镇以及战斗力超强的左虎卫镇、右虎卫镇两支铁人军紧随其后,星夜启程,准备出其不意打击许龙。其他舰队到了第二天才得悉郑成功已经南下,也陆续扬帆起航,南下潮州。
  许龙这伙海上强人,之所以敢与郑成功对抗,是因为他所占据的南洋港湾地形极为复杂,这个港湾,内深外浅,如果不是非常熟悉这段水路的人,要强行驾船进入,那么很可能会遇到暗礁或者搁浅。但郑成功是有备而来,他事先已经委托林胜在当地找到了熟悉此地形的向导,再加上此时是雨季,河流的水位上升,更有利于航行,所以郑成功的舰队很轻松地进入到内港中。
  铁人部队左、右虎卫镇比左武卫镇要晚出发,但是却比左武卫镇要抢先进入许龙所盘踞的南洋,许龙哪曾想到,郑成功居然出动庞大的舰队前来围剿,而且看到郑军船上下来的,是一具具的武装到牙齿的铁人兵团,焉能不破胆,惊慌失措,弃寨而逃,虎卫镇首战尚未出手,便吓败了许龙,缴获辎重米粟不计其数。然后放火烧掉了许龙的老巢。
  铁人兵团一亮相,便夺取一场大胜,这支几乎是东亚最精锐的部队,不仅令敌军闻风丧胆,而且也令其他郑军兵团为之羡慕,当时郑军中流传这么一首歌谣:“亦众亦溜,后行先到,铁人着做,一出便好。”
  攻破许龙的老巢后,郑军一鼓作气,攻克潮州重镇澄海。澄海的清军守将刘进忠,副将高进威等率守兵一千余人,向郑军投降。刘进忠原本是辽东汉人,后来加入满籍,他的投降令郑成功喜出望外,让他掌管后冲镇。
  
  郑成功发动的两次粤西战役,均取得胜利,消灭劲敌鸥汀寨、许龙等势力,但是此时,西南的抗清力量却面临前所未有的险境,清军大举进犯云贵,永历政权命悬一线。郑成功审时度势,必须要调动最大的力量,牵制东部的清军继续增兵西南,攻敌所必救,以达迫使清军将主力从西南战场撤回到华东战场。
  规模空前的北伐拉开帷幕。
  郑成功将以他人生中最伟大的一次出击,迈向其事业之巅。
  (使命的召唤-122)
  
  第八章 伟大的进军
  
  一、誓师北伐
  
  自从1654年李定国兵败广东新会后,他与孙可望的矛盾愈发激化。1656年初,李定国从广西抵达贵州安隆,与永历帝会合,孙可望为了控制永历帝,派白文选前往安隆,准备将永历帝移到贵阳,然而白文选却与李定国相通,共同拥永历帝入云南昆明,李定国被封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白文选为巩昌王。
  西南大西军的分裂最终导致内战的爆发。1657年,孙可望以十余万大军入云南,永历帝削孙可望“秦王”的封号,李定国、刘文秀率军迎战孙可望于交水,这场大战以孙可望的失败而告终,失败后的孙可望率数十骑往长沙投降清军。
  这场李定国与孙可望的内战最终毁了西南抗清政权。1658年初,清军兵分三路,罗托由湖南、吴三桂由四川、赵布泰由广西,合击贵州。清军向西南发动的强大攻势,令西南政权陷入极为危险的处境,只有一个方法可以迫使清军撤军,那就是郑成功发动北伐,进取南京,如果成功攻克南京,清军势必要集中全力对付郑成功。这是“围魏救赵”的计谋,也是一次军事大冒险,为了这次行动,郑成功几乎投入他全部的精锐部队。
  
  郑成功从粤东战场返回到厦门岛之后,马上投入北伐的准备工作。
  五月二日,郑成功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各提督统领择选强悍的兵将,准备大举北征,郑成功在谕令中道:“本藩选将选兵,用心有素。察现在官兵,俱经挑选训练,随征多年,个个堪以自信。但精而益求其精,选之中又加选。兹大举杀虏,对垒在刻。思临之际,成败呼吸,惟前驱首当其锋,胆勇成列则心力俱齐,无坚不摧,何敌不克?今再行精选,分为三等,以最上者为上上,又上次之,上中次之。”
  五月六日,郑成功再下一条谕令,主要是针对择选将领:“兵之勇怯,在乎将领。如将领稍却,则兵虽勇亦不肯向前;如将领敢勇,虽弱兵必勉力赴敌;所谓强将之下无弱兵是也。故兵贵精,而将尤贵乎选,最为当今切要。本藩屡经通行面谕挑选矣,但恐有一二徇情,明知不十分胆勇,而故旧牵挂,不忍罢换。夫知故则可优以赏贲,别行委任。至于管兵,万万不可轻易!兹特着各提督统镇,再加察选;将领要以胆勇为上,束兵次之,互相公结;如有未十分胆勇,不敢保结,即详换补。至于临敌之时,将领退却,将原结连罪重处,各取甘结回报存案。”
  这次北征规模之大,远远超过以往诸次。郑成功首先安排了留守基地的力量,由前提督黄廷与忠振伯洪旭负责厦门思明州的防御,在白沙、新城、海澄、泉港、高崎、铜山等基地分别驻有一个镇的兵力,其余诸镇都参加北征。
  此番出征,郑成功雄心勃勃,他的目标是克复南都金陵,进而恢复江南的半壁江山,这是一次军事上的大手笔,是一次伟大的进军,也是一条充满荆棘的光荣之路。
  
  在出征之前,郑成功重申“出军严禁条令”:
  “照得恢复伊始,信义为先,故逆者剿之,顺者抚之,剿抚分明,所以示大信、伸大义于天下,此诚今日之要著。如严禁奸淫、焚毁、掳掠、宰杀耕牛等项,本藩已刻板颁行谆谆,不啻再三。尔提督统领镇营,劳征苦战,十有余年,所为为何事?总从报国救民起见,亦为勋名富贵、后来子孙计。况奸淫焚掠等项,皆犯造物所忌。为将者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为子孙长久之计,不特为救民也,又是自家分內事耳。虽兵丁繁众,纷纷不一,然在上之戒缉必严,则在下之奉行惟谨。如提督用心禁缉,各提督循而行之,各镇营又从而效之,以至副翼及大小将领,莫不整顿遵依,且互相告诫,互相结获,如是而令无不行,禁无不止,四方闻风向化,百姓壶浆迎师,仁义何尝不利乎?若泛视悠息,以致兵丁违犯,归罪于上,累及身家,明有王法,幽有鬼责。由此观彼,果孰得而孰失?从今之后,尔提督统领镇营,凡经过及屯札地方,务要遵依明禁,翕然划一,以共奏恢复之大业,而享无疆之福泽。今将历颁条禁,开列於左。本藩令重如山,有犯无赦,各宜著实凜遵,毋得狃为故套也!”
  (使命的召唤-123)
  
  五月十三日,大军在思明誓师北征,共分为四个梯队出发。
  第一梯队是前锋部队,由中提督甘辉指挥,辖左虎卫镇、右虎卫镇两支铁人兵团,还有宣毅前镇、宣毅后镇(宣毅镇即以前的护卫镇)、前冲镇、后劲镇、左冲镇、后冲镇、水武镇等,总兵力约二万五千人。
  第二梯队由右提督马信指挥,辖右先锋镇、援剿左镇、殿后镇、亲兵镇、智武镇、木武镇、正兵镇、火武镇等,总兵力约二万人。
  第三梯队由后提督万礼指挥,辖援剿右镇、右冲镇、宣毅中镇、神器镇、援剿中镇、宣毅左镇、宣毅右镇、奇兵镇等,总兵力约二万。
  殿后的是郑成功的主力舰队,辖左武卫镇、右武卫镇、中权镇、援剿后镇、水师一镇、水师二镇、水师三镇、水师四镇、水师五镇等,总兵力四万人。
  参加北伐战争的总兵力达到十余万人,几乎是倾巢而出了。这里还有一个需注意的细节,以上的军队似乎没有包括张煌言的部队,张煌言是在张名振去世之后,接管了他的军队。张名振、张煌言一系的鲁军与郑成功的关系颇为复杂,既受郑成功之节制与指挥,又保有很大的独立性。张煌言的部队一同参加了北伐战争,根据《小腆纪年》之纪载,郑军北伐总兵力为十七万人,这个数字估计有所夸大,但是应该将张煌言的部队也包括在内了。
  
  郑军庞大的舰队逆风行驶,迎风破浪。这次出征并不太顺利,海面上不仅刮起北风,暴雨也不期而至。狂风巨浪显示了大自然的威力,即便是经验老到的水手也会为之恐惧,郑军舰队被迫在沙关停驻了十几天。由于出征的兵力十分庞大,郑成功计划从敌占区夺取粮食,雨过天晴之后,舰队继续北上,目标是浙江温州一带的产粮区。
  六月四日,舰队航行到了福建北部福鼎县东的前岐港,郑成功亲率一部分人马在此登陆,这一地区的清军守兵望风而逃。登陆部队向北挺进,抵达闽浙分界线上的分水关,越过分水关后,进入浙江南部的平阳县。
  在平阳县内,有一条河流,自西往东流注入大海,由于刚下了暴雨,河流水位上涨,水流湍急,郑成功调来小船,运载将士渡河。六月七日,大军直逼平阳城。
  平阳城外有一条护城河,郑成功命令先锋部队架设桥梁,其余部队到附近取粮,并且制造攻城器具。郑军士兵在平阳城下伐树制造云梯,平阳城内的清军并没有放炮或放箭来阻止,郑成功笑着对诸将说:“此城可不用强攻,招之必降。不然哪有听令我军随意在城下搬取木材呢?此城如果投降,近在咫尺的瑞安城必定也闻风归降。这么一来,省了一番残害,我军也可以取到足够的粮食,如此则算幸运了。”
  果然不出郑成功所预料,平阳清军守将车行暹一看到郑军人多势众,军容整齐,又日夜制造攻城器具,心里惦量一下,这哪是郑军的对手啊,正在迟疑之时,郑成功派遣张英与马信前来招降。车行暹心里想,负隅顽抗,必定粉身碎骨,这将是鸡蛋碰石头的战斗,得,还是投降吧。
  车行暹开城门向郑军投降,郑成功再严军令,所有将士不得犯下禁条,否则格杀勿论,郑军进城后,秋毫不扰,草木不动。郑成功要以此举来在江南百姓表明,我大军乃是南明之师,乃是仁义之师。
  
  占据平阳县后,郑成功攻心为上,让车行暹前往邻近的瑞安县招降驻守的清军。车行暹急于立功,不负所望,成功地说服了瑞安县守将艾诚祥前来归降,同时归降的还有副将窦奉先、杨志道等人。
  在唾手降服两城之后,郑成功令各镇在浙南地区取粮,每镇官兵均须备足七个月的粮食,然后将粮食运往海边,装上大船。这样一来,郑军的粮食问题解决了,郑成功也意识到北征之路不仅遍布荆棘,而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就在郑成功北上进攻平阳城时,福建的清军想乘虚进犯厦门岛,清军企图率先夺取白沙城。六月三日夜,清军对白沙城发起进攻,并于四日凌晨攻入城内,一度占领了白沙城。留守后方的前提督黄廷责令援剿前镇收复白沙城,在援剿前镇官兵的奋勇出击之下,终于击退清军的进犯,并缴获了不少清军马匹与武器。清军在白沙城的进攻被打退后,进犯厦门岛的计划也泡汤,郑成功北伐遂不复有南顾之忧了。
  (使命的召唤-124)
  
  二、羊山遇险
  
  粮食问题解决后,郑成功继续北进,于六月十六日抵温州城下。
  温州清军坚守城池,不敢出城与郑军正面交锋。此时的天气帮了清军的大忙,暴风雨持续了好几天,郑军营地设在温州城南外一座山上的古塔边,这种恶劣的天气要发动进攻十分困难。郑成功便召集各镇将领在古塔前召开军事会议,当时正是风雨大作,会议结束后,郑成功刚站起来与各镇将领准备返回兵营时,忽然天空一阵轰隆声,一道迅雷自天而降,就在郑成功等人不远处劈死两个民夫,雷击之处,冒起黑烟,地动山摇。所有的将领都被震慑住了,大自然的力量确非人类所能及也,继而心里一阵侥幸,如果这一记迅雷位置稍偏一些,郑成功与诸将的性命危矣。
  鉴于天气恶劣,郑成功决定放弃围攻温州城,下令收军,撤向海边,然后上了兵船,继续向北航行。
  
  七月二日,舰队开抵舟山。自从舟山被清军攻陷之后,清军拆除了舟山岛上的城堡,并将岛上的居民统统移居大陆,所以舟山岛成为一座荒芜之岛。
  郑成功隆重奠祭在舟山战役中战死的将领陈六御、阮骏等人的英灵,整个奠祭仪式隆重庄严,郑成功声泪俱下,三军将士闻之无不动容感泣。由于大军出发后一直没有演习操练,郑成功以此时机,命令各镇在舟山岛上进行军事训练。
  由于当时盛行北风,给舰队的航行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郑军在舟山及食盐澳一带逗留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到了八月初,郑军从舟山出发,前往羊山。羊山,又称为洋山或大洋山,在金山卫东大海中,这是一位海上颇为重要的一座岛屿,因为这里既可避风,又有淡水,而且是海路南来北往的重要枢纽,南至定海,北至吴淞,是江浙的交界地带。
  羊山,成为郑成功的一块伤心之地。
  
  在出发到羊山之前,郑成功曾经询问引港都督李顺,从舟山到羊山水路的远近,港湾山屿的情形以及水文地貌特点。
  李顺告诉郑成功:“舟山至羊山,雞鳴開駕,好西南風,午後便到。此處有二山,不甚高;一名猴山,俱係猴而無羊;一名羊山,係羊而無猴。無人居住,有一古小廟跡,傳稱祀羊山王,甚靈應,每泊船必祭祀。”之后李顺又说了羊山的一些神秘的情况:“海中有矇、瞽二龍,泊船不可金鼓獻紙,恐其驚動翻覺也。凡有泊船,不祭而金鼓獻紙,船多不平安。”
  郑成功听了之后很不以为然,他是个非常自信的人,认为:“焉有此理?天意有在,嶽瀆為之效靈。我提師望復神京,以為社稷,涉曆波濤有年矣,未見如此妖氛也。”根本不相信李顺所说的神怪的事情。
  八月九日,郑军的舰队从舟山开拔前往羊山,从清晨到中午,一路上是风平浪静,航行非常的顺利,到中午时,舟师抵达羊山。郑成功这个人不迷信,所以他并没有上羊山王庙去祭拜,可是第二天,一件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次日午后,郑成功正召集各路提督在船中召开军事会议,此时天空忽然暗淡无光,黑云笼罩上空,然后海面上刮起一股强风。郑成功赶紧下令各提督镇将归队,将大小船只驶进山下港湾以避风暴,可是这老天爷变脸的速度极为惊人,转眼之间,一阵罕见的暴风雨便不期而至,一时间天昏地暗,海面上风起浪涌,迅雷电闪,白昼顿时间成了黑夜,甚至相隔很近的士兵之间都看不清对方的模样。
  这场暴风雨之猛烈,连这些常年出没于波涛之间的勇士们都涌出莫名的惊恐,风暴袭击船只,海浪惊涛裂岸,一时樯倾楫摧,到处都是桅杆被风暴冲击断裂的声响,有点船只甚至被巨浪所拍碎,除了风雨声、海浪的拍击声,船体被撕裂的巨响,还有就是士兵们呼救声、惨叫声,许多生命被巨浪所吞噬。
  这是简直是一幅人间地狱的景画,怎么办?在很多人看来,这正应验了神秘的传说,在羊山上如果不祭拜神灵,便不会出安地离开。管船都督陈德跪倒在郑成功面前,哀求道:“藩主上应天生,请上拜棚拜告看,救此数万官兵。”
  郑成功怒叱道:“天意有在,岂人所能求祷?”他根本不相信这些离奇的传说。
  可是船员不断报告船只的损毁情况,当时郑成功身边的官员都认为这是神灵作怪,纷纷跪请哀求,最后郑成功没有办法,只得象征性地跪拜神灵,四拜之后,奇迹居然发生了,天上的乌云渐渐散去,暴雨也停止了,海浪还很大,但是已经缓和了许多,到了傍晚时,曾经令人胆战心惊的海洋,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使命的召唤-125)
  
  这次暴风雨使郑军船队损失极为惨重,郑成功的座船六中军船被狂风巨浪所摧毁,当时他并没有在这艘船上,但他的六位妃嫔、三个儿子(一个六岁,一个五岁,一个一岁),以及船上其他人员二百三十一人,全部在这次海难中淹死。
  莫非这是天意?郑成功发出一声惨笑,然后一挥手,下令将这些遇难者收尸埋葬。除了六中军船之外,其余的船只与人员也损失惨重,不仅是士兵,包括高级将领左冲镇指挥官林灿、行营兵官史光明等人也同时遇难。
  这件事对郑成功有所震动,之前他对神灵之事一概置之不理,但这次遭遇,虽然他内心深处仍然不认为有神灵在主导人间的福祸,但是他的将士们都深信不疑,所以郑成功下令:“前李顺对我言羊山之怪,我不信之,今岂是也?以后传如李顺而行,宁信有,勿信无也。”看来有太多的怪异之事,非理性所能洞悉,郑成功还是选择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这次意外的事件对郑成功的北征是一大挫折,由于兵船人员及武器装备损失严重,使得北进长江、克复金陵的战略计划不得不推迟。郑成功决定先返回舟山,整顿军队,仔细盘察兵船的损失情况,再作处理。
  在郑军的武器中,有一件镇军的法宝,这是一尊大炮。这尊大炮不是一般的大炮,是当年郑鸿逵入揭阳时,在揭阳港海底打捞上来的西洋大炮,可能是荷兰人或是葡萄牙人的大炮,炮身以红铜所铸,重达万斤,上面刻有西洋文字,炮弹重达二十四斤,射程达到四、五里远,而且精确度很高,郑鸿逵曾经用这尊大炮攻打揭阳境内的山寨,大炮所至之处,寨城、敌炮无不被摧毁,所以这尊大炮一直是郑鸿逵的看家法宝,被称为“神物”。后来郑鸿逵到白沙后,逐渐将军队交给了郑成功,并把这尊大炮送给他。郑成功如获至宝,将此大炮携带北征,在羊山海域炮船被毁,大炮陷入淤泥之中,后来费了好大的劲,总算把大炮打捞上来。
  
  粮食的损失同样严重,由于这次灾难,原本已经备足七个月粮食的郑军又开始面临粮食接济不上的困局,因此郑成功决意先在温州、台州一带取粮。
  九月十日,郑军的舟师开进到象山县。郑成功给象山县守将发去一封劝降信,象山县的守将姓温、县官姓徐,两人商议半天,如果要撄城固守,那肯定要被郑军攻破城池,如果投降,那么又担心清方伤害自己的家人,所以干脆就给郑成功写了一封回信,大意是说,藩主前来,照理说我们是应该投降的,为您执戟作前锋,但是我们家人都羁留在省城里,要是投降了,家人肯定要统统被杀掉,所以呢,我们不能献城投降。不过您放心,您就把这城当作是您的,我就是为藩主守卫此城,藩主要攻打省城呢,需要向导我们可以提供,要是军中物资有什么不足,我们可以办付。
  郑成功一看这回信,觉得这两人虽然没投降,但有人情味,便下令不攻城,也不许取城下的一草一木,只是到城外乡间取粮。
  
  郑成功的军队中有一部分是来自北方的士兵,这些士兵大多没有亲历过海上种种意想不到的危险,这次羊山的海上风暴与惊涛恶浪,使北方士兵胆战心惊到极点,心里想着估计咱没到战场上,先得下这海底去喂鱼了。逃跑的人越来越多。
  援剿右镇的指挥官贺世明是一位来自北方的将领。此时一折密报送抵郑成功手中,称贺世明的舰队所有船只的船头桅杆都刷成粉红色,不知是什么用意。当时就有一种流言传来了,说贺世明这么做是为了把自己的船队与其他船只分别开,这是想投降清军;后来流言又扩散开了,不仅贺世明想投降,北方籍的将领很多都想脱离郑成功而去。
  郑成功下令调查,结果贺世明的舰队确实有粉红色的标志,这个要做何解释呢?估计贺世明这样做,只是为了更好管理自己的船队,容易辨认,但此时他百口难辩。郑成功撤去贺世明援剿右镇指挥官的职务,同时被解除兵权的还包括一部分北方将领,有中权镇的李必、奇兵镇的张魁、水武营的朴世用、火武营的魏光华等人,这些人都被怀疑有逃跑的念头。
  不过郑成功也并非对北方将领完全排挤,姚国泰被升任为援剿右镇的指挥官。贺世明被撤职之后,他无法洗清冤屈,竞然愤激气死。
  (使命的召唤-126)
  
  郑成功的担心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北方将领中很多都是前清军将领,有些人是主动前来归降,而更多的人是在战败的情况下不得已而投降的。郑成功虽然解除一部分北将的兵权,但打击面并不太广。不久之后,果然发生一件叛变的事件,后冲镇指挥官刘进忠叛变,逃往台州,刘进忠是在郑军进攻潮州澄海时投降的清军将领,他是辽东人,还入过满籍。
  究竟是郑成功对北方将领的不信任,导致刘进忠的叛变呢?还是刘进忠的叛变,证明郑成功在解除北将兵权这一事上富有远见呢?这个问题就很难下定论。
  
  刘进忠是搭了一艘船前往海门所,向清军投降的。
  郑成功调集军队,对海门所发动进攻。十月二日,在郑军的猛攻之下,守城的清军吃不消了,弃城而逃,刘进忠也逃之夭夭,来不及逃跑的一百多名清军被俘虏。郑成功在攻克海门所之后,又先后进攻台州城与黄岩,在台州辖区内四处征粮,以补充军用。之后,郑军又攻克了另一处清军据点:海门卫。
  此时已经是冬季,一来郑军在羊山之难中损失不少,二来季风的风向是偏北风,不利于舟师挺进到北方,所以郑成功让各级将官轮番休息,回厦门岛探亲,准备在来年春天来继续北上。
  不过郑成功自己并没有返回厦门岛,他仍然驻扎在舟山岛,并不时攻掠浙东的清军控制的城邑。
  在浙东沿海,有一城称为磐石卫,在乐清县南五十里,距海一里处,郑成功亲率舟师登陆后,直逼磐石卫城下。并派人招降守城的清军官兵,但是清军守将拒绝投降。十一月五日,郑军开始攻城,拥有巨型的红夷大炮之后,使郑军的攻城能力大大增强了,磐石卫的城墙无法抵御郑军大炮的轰击,两天后,磐石卫城被郑军攻破,全歼守城的清军。对所俘虏的清军,如果是逃跑或放下武器投降者,一概释放,但对于负隅顽抗者,俘虏之后,斩断其左手,然后也释放。
  在攻破磐卫城后,发生了掳掠妇女的情况。郑成功下令释放全部被掳掠的妇女,但是后提督万礼的帐下有一名伙兵私自藏匿了一名掳掠来的女人,被查出来后,这名伙兵被斩首示众。而伙兵的上司副将胡雄与正将何佑也因为治军不严,受到牵连,被郑成功判处死刑。副将胡雄惊恐之下,自杀身亡,而何佑是个作战勇猛之人,诸镇将领纷纷求情道:“此猛员难得,处处有勋,杀之可惜。”最后郑成功赦免其死罪,降级为普通一兵,并捆绑棍责。郑军军纪之严厉,由是可以一斑。
  
  在夺取磐卫城之后,郑成功率军北上,围攻乐清县城。乐清城内的清军一听到郑军大举出动,吓得弃城而逃,郑军兵不血刃,一举夺取城池。
  郑军从福建北进浙江,这不由得引起清廷的恐慌,原本清政府在福建、浙江设一闽浙总督,这一年,由于战局吃紧,清廷便把闽浙战区一分为二,分置福建总督与浙江总督,由李率泰担任福建总督,赵国祚担任浙江总督。现在郑成功将战火烧到浙江境内,赵国祚焉能不寝食难安,他开始集结军队,准备收复被郑军所占领的浙东之地。
  郑成功虽然命令各级将领分批返回厦门岛轮休,但仍然不敢有丝毫懈怠。冬季到来,气候严寒,郑成功一方面加紧四处征粮饷,一方面大量造制船只与武器,只等隔年春天时,再与清军决一死战。
  就这样,冬去春来,大地冰雪渐融,转眼间新的一年又到来,这一年是永历十三年,西历的1659年。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之后,郑军已经从去年的羊山海难的阴影中走出,而郑成功更是踌躇满志,海面上海鸥翔集,振羽高飞,大地春风拂柳,燕语莺歌,好一片大好河山!他豪情顿生,义气上涌,一寸河山一寸血,他要以铁剑与鲜血,重拾破碎河山,直捣南都,光复汉室,方不枉作七尺男儿,才不愧是天地英雄。
  (使命的召唤-127)
  
  三、定海舰队的覆灭
  
  新年的爆竹声尚未歇息,正月初四,清浙江总督赵国祚便杀气腾腾、来势汹汹,率骑步兵数千人,欲南下收复平阳沙园所。
  说起赵国祚,也算是郑成功的宿敌,在郑成功初起兵时,兵围泉州城,当时赵国祚便是泉城守将,对方的底细,两人都心知肚明。此时郑成功的势力,已远非当年可比,当年他不过只有数千人马,而现在却手握十数万重兵,成为清廷的心腹之患。
  自从郑成功北伐浙江,赵国祚便如坐针毡,为什么呢?浙江的清军在人数上远不及郑军,而且有许多城邑必须要固守,所以可以调动的机动力量便十分有限,可是赵国祚心想,也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呀,倘若一味消极防御,不要说在战略上非常被动,清廷一责问下来,也不好交待,得,豁出去了,得装装样子,所以他召集数千人马,向平阳挺进。
  当郑成功接到清军来犯的消息后,他呵呵笑道:“国祚必不敢来犯。”
  众将一听,赵国祚如果不敢来犯,他出兵干什么呢?
  郑成功接着说:“此地利非用马之处,倘若赵国祚胆敢来犯,那么我可以前锋镇的兵马抄截其后,以磐石卫守军出瑞安港抵飞云渡,袭击其右翼,以右协、旗协、火攻营搭十数艘船只,以火铳攻敌之左翼,其余诸镇则直捣其中,那么赵国祚岂不是成为釜中之鱼么?”
  果然不出郑成功所料,赵国祚无非是摆摆样子,但他探知郑军防守严密之后,不敢贸然挺进。不过赵国祚还得做做样子,至少是做给清廷看的,他又调来更多的人马,而且在瑞安港一带收罗了大小船只五百多艘,并且运送了大量的火药,以及为数不少的石匠与篾匠。石匠与篾匠要做什么呢?这是为了修筑临时防御工事,在当时的战场上,为了对付对方的火炮,在搭建临时的石垒,用竹篮筐装上石块,然后垒成一道防御墙,以抵挡对方的炮击。赵国祚来用船只运来大炮,表面上虚张声势,实际上则是加强温州城的防御,担心郑成功突袭温州,故而将温州城外的房屋全部拆毁,在城外又修筑起一道短墙,并立起一排木栅,将火炮设置其中。
  
  赵国祚与郑成功相持了三个月,双方都没有发动进攻。在这段时间里,赵国祚曾经想利用春季时节海上多雾的特点,以小船渗透到郑军的舰船停泊处,打算放火烧毁郑军的船只,但是郑军早有防患,郑成功严令巡逻的船只日夜游弋于江面与沿海,使得清军无机可乘。
  到了三月底,郑军的各项北伐的准备工作就绪。上一年损失的船只、武器基本上都得以弥补,粮食也渐充裕。
  郑成功考虑到军队长期驻扎于外,便下令将士的家眷可以随同大军出征。对于郑成功的这个决定,士兵们当然非常乐意,但是对于士兵的女眷来说,从厦门岛远道而来,在海上长时间的颠簸,很多女眷晕船,上吐下泄,可把她们累坏了。这个决定,虽然出于人道主义,但是却潜伏着一些问题,此后文再表。
  此时郑军的士气高昂,大家是磨拳擦掌、跃跃欲试。由于郑军以海军为主,清军在海上力量上是无法与郑军相抗衡,但并不等于清军没有海军,此时清军在浙江定海关还存有一支颇有战斗力的舰队,这便是当年夺取舟山岛那支舰队,在那次战斗中,郑军将领陈六御、阮骏中了清军舰队的埋伏,英勇战死。所以郑成功在大军开赴长江之前,首先必须要消灭掉这支清军舰队。
  要消灭清军定海舰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里有几个因素:其一,定海关附近的海域水文复杂,当年陈六御、阮骏就是因为不熟悉这里的水文情况,结果被困死在此;其二,定海关有两座炮城,要击破清军舰队,首先必须要击破这两座炮城;其三,为了阻止郑军海军由定海关处进入河道攻击上游的宁波城,清军在河道口处以铁索、铁锁捆缚在巨舟之上,横亘江面,俗称为“滚江龙”,郑军要进入河道内,得先砍断滚江龙。其四,一旦定海关失守,这些清军舰只可以溯河道而上,逃往宁波。
  (使命的召唤-128)
  
  四月底,郑军对定海关的进攻开始了。
  郑成功亲自率领先锋部队在梅山港登陆,他之所没有直接从海上发起进攻,是鉴于上次陈六御定海关海战失利的经验,避开水文条件复杂的海道,以免让清军舰队占据地理上的优势。
  两天后,郑军抵达定海关炮城,炮城内的清军守军有五百人,见到郑军前来,便以大炮猛轰,郑成功命令士兵每人取一束柴木,逼近城堡,将木柴堆积在城下,然后放了一把大火。清军五百名将士,被烧死二百人,剩下的三百人弃城而逃,郑成功派人前往招抚,这些清军官兵全部投降。
  由于炮城失陷,清军便架设起滚江龙,横亘于江面,此时郑军的舰队已经可以安全地挺进,进入到江面后,以大斧斫断大铁索,逆流而上。清军船只见势不妙,纷纷往上游的宁波港撤退,郑军舰队紧追不舍,到了宁波港,终于追上清军的船只,这些清军战船焉是郑军的对手,要么弃船而逃,要么被郑军所掳获,郑军大获全胜。郑成功原本想把这些船只牵引出海,但是清军事先已经被船上的桅杆收起,所以难以驾驶,最后不得不下令将清船全部焚毁。
  由于郑军已经挺进到宁波城下,郑成功原本想一鼓作气攻克宁波府城,但侦察兵前来报告,浙江及南京的清军援军已经向宁波进发,郑成功考虑片刻后说:“直浙之兵既至,与之相持无益。既夺炮台,断滚江龙,又焚其船,可无后患。不如抽回下船,乘势进入长江,攻其无备,到处唾手可得也。”
  定海关一战,郑军摧毁了清军主力战船一百余艘,这使得郑军牢牢地控制制海权,从浙江到长江游域,已经没有清军的水上力量可以同郑军相抗衡了。
  郑成功只剩下一个目标:克复金陵!
  
  北伐这个字眼,也许使他想起历史上的伟大英雄们,诸葛亮的六出祁山,祖逖的中流击楫,岳飞的痛饮黄龙,可是比起这些英雄们,他的处境似乎更加艰辛,古代英雄们的北伐,背后尚有一个国家作为依靠,对郑成功来说,这个国家在哪呢?如果是南明还算是一个国家,那么此时的永历政权早已摇摇欲坠,不必说给他哪怕一兵一钱一粮,甚至还对寄希望于他的北伐来迟缓灭亡的时间。他所凭借的,只是东南几个孤独的小岛,却要与拥有数百万千方公里的庞大的清帝国决一死战。这似乎只是螳臂挡车,英勇却又悲壮,他的壮志雄心,超越了他的前辈英雄,即使以历史长河的视界来看,他仍然是一位孤独的英雄,因为他的事业,甚至找不到可以匹配的事例。
  此时一幅美丽的蓝图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攻克南都金陵,进而恢复江南,然后挥师北进,直抵燕京,扫清虏氛,一洗国仇家恨,成就千秋洪业。
  郑成功的个性,就如他的名字一般,在他的辞典中,绝无“失败”二字,这是个自信心超强的人,当然这里也包含某种自大的因素。他对局势的研判,往往因为他的自信力而出现错误的结论,虽然此时清军在西南发动强大的攻势,西南李定国与永历政权的处境岌岌可危,郑成功仍然坚信清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他打心眼里瞧不起清军的战斗力,虽然郑军在与清军的交锋中,也屡屡有过败局,在郑成功看来,败仗的原因并非清军的强大,而是某些将领的指挥上出现失误。现在他亲自指挥,亲自督阵,将士焉有不用命之理,特别是北伐以来,郑军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老对手赵国祚只能龟缩于城中,根本不敢来一场面对面的正面厮杀,这些不都说明清军实际上已经不堪一战么?
  不过郑成功也明白,恢复大业,绝不仅仅是通过军事手段赢得,政治攻势至关重要,要收拾民心,首先必须要树起军队的崭新形象,要以正义之师的面目出现在江南沦陷区百姓的面前,他连续发布数道谕令,再三强调军纪之重要性。
  (使命的召唤-129)
  
  四、血战瓜州
  
  五月中旬,郑军舰队开抵崇明岛,崇明岛位于长江的出海口,是出入长江的咽喉之地,由清军总兵梁化凤把守。工官冯澄世对郑成功说:“欲進兵瓜州,必當先取崇明,庶可流通蓄積以為外援。”但是郑成功并没有采纳冯澄世的意见,反而认为:“崇明城小而堅,取之必遲延日月,反使瓜州有備,不如先取瓜州鎮。若得瓜鎮,則江南門戶已破,先截其糧道,是腹心有疾;然後乘勢取江南,則崇明不攻而自破。”
  郑成功没有进攻崇明岛,而直接绕开后进入长江。到六月一日,舟师抵达江阴县。由于在数年前,张名振率水师三入长江,所以郑军对长江沿线的水文地貌相当的熟悉,而且对清军的主要据点以及炮台,也了如指掌。
  六月十四日,郑军抵达焦山,已经接近了瓜州。瓜州乃是南京的东部门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面对郑成功大军压境,清军那也是惊慌万分,既然没法在水面上与郑军的舰队正面交锋,那么只得以重兵防守,以遏制郑军水师继续深入。那么清军是如何来布置这条瓜州防线呢?
  首先,清军在长江两岸建筑有两个炮台,一个称为潭家洲炮台,一个称为瓜州柳堤炮台,两个炮台隔江而对,可以用炮火来封锁江面。
  其次,清军在江面上设置滚江龙,又称拦江船,与铁索铁锁与巨船相连为江面之障碍物,铁索沉于江面之下,使得郑军船只难以通行。
  其三,清军有一秘密武器,称为满州木浮营,又称为木浮城,是江面上的移动堡垒,这个移动堡垒有几个特点,它是以杉木结为大木排,然后在木排上再用大木板钉围成为一座水上木城,体积庞大,内可容纳五百名士兵,大炮四十门,还有许多火药与火罐。这木浮城的体积比一般的船要大,火力要强,而且清军处于顺流的优势,一旦木浮城从上游向下游的船只冲撞,挡之者立碎。
  
  看来清军是做好了迎战的准备,这是一场关键的战斗,能否顺利突破瓜州的防线,关系到能否进军到南京城下。
  右提督马信自告奋勇率军出击,这个马信自从投降郑军之后,逐渐成为郑军中一员重要将领。马信原本就是清军驻守在江浙一带的将领,对长江地形之熟悉那是不在话下,他不仅被提拔为右提督,而且还封为建威伯,所以他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自认为功勋不够显赫,所以他想在瓜州一战中,显露他的本领。
  郑成功听了之后很高兴,便命令马信率军在潭家洲附近的浅滩登陆,然后从陆地发起进攻,而张煌言、陈文达则率水师的铳船,也就是炮船,在长江江面上炮击潭家洲的清军炮台,以掩护马信兵团的强攻。
  在张煌言等人的炮船向潭家洲一阵猛击之后,马信辖下的将士奋勇冲镇,从三面进攻炮台。当时潭家洲炮台有清兵五百人,数十门大炮,拒不投降,郑军冒着清军的猛烈炮火,顽强逼近,勇不可挡。这场战斗在六月十五日打响,仅一天的功夫,马信兵团便夺取潭家洲炮台,全歼守军。
  攻陷潭家洲炮台之后,左武卫镇指挥官周全斌率舟师逆流而进,这一天恰是天气晴朗,刮起东南风,对周全斌的舰队非常有利,顺风而进,直抵清军所设下的第二道防御线,即横江铁索链,这绰号为滚江龙的横江铁索并没有难住郑军,周全斌命令精通水性的四十余人泅水而下,砍断铁索,舰队得以扬帆直进,进逼瓜州城。
  (使命的召唤-130)
  
  周全斌率全镇士兵登陆后,列队前进,直扑瓜州城。操江军门朱衣佐得悉潭家洲炮台被攻陷,而横江铁索也被郑军所破坏,心中大惊,忙与游击左云龙率满汉清军数千人马,出城迎战。此时郑军的大部队也陆续抵达,周全斌全镇上下,更是士气如虹,一鼓而进,清军前锋被斩杀数十人,朱衣佐一看,后面还有郑军主力源源不断地赶来呢,不行,好汉不吃眼前亏,赶紧把旗一挥,撤回瓜州城内。
  此时马信在夺取潭家洲炮台后,绕到瓜州城后,也向该城发起进攻。此时韩英所率的正兵镇、杨祖所率的左先锋镇也都杀到城下,这韩英、杨祖两人,哪肯落在马信、周全斌之后呢?两人命令架起云梯,亲自操起藤牌,身先士卒,自己先登城了。主将都操刀上阵了,士兵们哪里敢落在后面,于是四面八面的登城部队便蚂蚁一样一拥而上。
  驻守瓜州城的清军江协同知徐腾鲸看到郑军这个进攻架式,早吓得六神无主,魂飞魄散了,他一溜烟,自个先弃城而逃了。朱衣佐一看,徐腾鲸溜走了,四面八方都是郑军,不行也得逃,他与副将左云龙两人一商量,就想逃到扬州去吧。主将走的走,逃的逃,剩下来的士兵有几个真心想抵抗,这分寸大乱,被郑军一拥而上,杀得血流遍地,沟井皆满。
  朱衣佐与左云龙二人逃出城后,被陈泽的宣毅前镇官兵死追,在大表桥下被追上,左云龙在混战中被郑军杀死,朱衣佐则被生擒。
  
  与此同时,兵部侍郎张煌言与水师将领罗蕴章在穿越清军的封锁线后,直接进据瓜州上游,清军有水上力量便是其秘密武器木浮城。清军的木浮城体积大,火力强,但是有个缺点,机动性能不如船只的敏捷,所以这个威力巨大无比的水上堡垒,并没有发挥其作用,张煌言曾经多次追随张名振入长江作战,这位文人出身的将领,经战争烽火的考验,已经由文人转变了一名卓越的武将,张煌言辖下的船只有许多火炮,在逼近木浮城后,发起猛攻,结果巨大的木浮城成为一座座水面上的活靶子,在一阵激战之后,张煌言的海军夺取三座满洲木浮城。
  瓜州一战,是郑成功进入长江后的第一场胜仗,这一战打得干净利索,几乎全歼清军在瓜州的驻军,这样一来,清军在南京东部门户洞开,长江中下游为之震动。
  兵部张煌言进言道:“瓜州陆军虽败,尚有水师退入芜湖,倘若侦知我大军登岸扎营,那么顺流而下,始终是个威胁。当务之急,应速整水师直捣芜湖,一来可掳获或击毁虏船,二来可声称将夺取南京,迫使南京清军不敢前来增援,然后我陆师可无后顾之忧,进取镇江城,便易如反掌矣。”
  郑成功觉得张煌言的分析有道理,便派他总督水师前镇及罗蕴章、袁起震等人的船队,进入芜湖,围歼清军水师,进逼南京城。
  瓜州已经攻克,如果再攻下镇江,那么南京便在郑军的掌控中矣。郑成功传谕诸将:“兵贵神速,瓜州已下,水师遣进南都,虏不暇及镇江,我全师乘胜,直逼其城,虏若撄固自守,攻打迟我数日功夫;倘不揣来战,则一鼓而败之,城可立降也。尔等须传谕官兵,此番若遇有敌,须贾勇百倍,再胜一阵,则狡虏破胆,南都不攻自下矣。”
  (使命的召唤-131)
  
  五、镇江大捷
  
  如果镇江失守,清军不仅在长江江面无法阻止郑军的深入,在陆路上也无法遏制郑军对南京城的包围,所以镇江之战,清军势必要狗急跳墙,做一番殊死之挣扎。
  在郑军深入长江、攻破瓜州之后,苏州、常州、扬州、镇江四府的清军那已经是肝胆俱裂,对郑军畏之如虎。清军提督管效忠向南京方面求援,南京派了一支骑兵前来支援,为首的是一位姓罗的将军,这支骑兵乃是一支清军精锐,所有的战马都是全身披挂的铁甲马,这支骑兵在以往横扫江南时,那是战无不胜的铁军,总共一千人马,不要看人数不多,战斗力颇强。这位罗将军在驰援镇江之前,扬言郑成功这股海贼不足为惧,只要铁骑出动,海贼势必定是望风披靡了。
  罗将军到了镇江之后,自告奋勇,要请打头阵,冲锋在前,镇江的清军心里都偷着乐。罗将军的意图,是在郑军登陆时,利用骑兵的优势,发起反登陆战,将郑军赶下长江。所以如何能安全登陆,成为郑成功考虑的重点。
  郑成功采取了一系列的迷惑清军的伎俩,舰队就在镇江附近的江面上游弋,一会向北,装作要登陆的样子,清军的铁甲骑兵赶紧赶到北面,但此时郑军舰队又忽然掉头向南,清军骑兵又调转马头向南。连续折腾了三天,可把清军的这些个骑士给累死了,不仅是骑兵,连马匹也快累趴下,此时是夏季,不仅天气酷热,而且不时有雷雨,最后这位罗将军没脾气了,跑不动了。
  
  此时郑成功果断下令登陆,随着中军炮舰的三声炮响,郑军的七星大旗迎风飘扬,千艘战舰形成长江江面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士兵登陆后列队,继而在岸边安营扎寨。
  清军试图挫败郑军登陆的企图破产了。
  六月二十日,镇江清军提督管效忠打算乘郑军部队刚刚登陆,营寨尚未扎好,立足尚未稳之际,先下手为强,便兵分数路,进逼郑军的营地。
  郑军虽然刚登陆,营寨尚未扎好,但平素严格的训练,使得军队很快便整合战斗队型投入战斗。郑军分为五队,分别是五色旗队、蜈蚣旗队、狼烟队、火铳队,大刀队,全部是步兵。没有与郑军交战过的这些个清军骑兵,对郑军抱有轻视之心,特别是来自南京的罗将军,被郑成功兜着鼻子绕了三天,更是秣马厉兵,跃跃欲试,想给郑军一记下马威。
  郑军以整齐的步伐与队形前进,每队有一名鼓兵,鼓声的节奏的快慢,是行进速度快慢的信号,鼓声缓则大军的进行慢,鼓声急步兵的脚步也急,虽然急但并不乱。这些来自南京、镇江的清军骑兵,以往在对阵南明步兵时,那是屡战屡胜,他们的战术先以一番箭雨射向对方,是先勒马缰绳,后退数丈,然后扬鞭骤然加速,以马匹奔跑的强大冲击力,冲破对方的方阵,这些战马全部披挂铁甲,你想想,数千匹战马以密集的方式冲向敌方步兵阵中,那是何等的威力,以往的南明步兵在这种强大冲击力下,队形大乱,经常发生步兵自相践踏的事件,清军铁骑便是以此战术,屡屡以少胜多。
  清军还是跟往常一样,先是一阵箭雨,黑压压的一片,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天色为之一暗。然而箭雨过后,清军惊奇地发现,郑军居然毫发未伤,原本郑军步兵中都准备有战被,战被厚二寸,一看箭雨过来,郑军马上展开战被,这些箭矢射不透战被。
  清军将领管效忠一看,咦,郑军居然没人被射倒,那好,当即命令铁骑兵稍稍后撤,然后加速,冲锋。看看这些郑军士兵的血肉之躯,如何来抵挡铁骑的洪流。一时间,战场上万马奔腾,风扬尘起,郑军士兵以藤牌护住前身,屹然不动,如同一道坚不可摧的人墙。
  罗将军的铁甲骑兵冲锋在前,但是郑军坚强的防御使得清军骑兵连续三次冲锋都没有能突破郑军的防线。罗将军将骑兵撤后,准备发起第四次强攻,此时,郑军的鼓声突然急响,士兵们健步如飞,直冲向清军,大股大军绞杀在一起,一时是杀得天昏地暗,郑军的战被部队持刀滚进,专砍马腿。藤牌部队三人一伙,一人持牌,一人砍马腿,一人砍马背上的骑兵。
  正激战犹酣时,只见郑军摇起一面白旗,这可不是投降的白旗,而是指挥的信号,郑军后退,突然兵分两块,有序向两旁撤开,让出一条中间的路出来,然后伏于地上。清军骑兵正找不到突破点,见郑军突然散开,心中一喜,以为郑军抵挡不住了,纵马便闯了进来。其实郑军的火铳部队已经做好战斗准备,把大炮架设好了,清军这一闯进来,正好进入火炮的射程范围,郑军火炮齐发,铁甲骑兵被炸得人仰马翻,一阵炮击过后,清军人马被炸死一千余人。
  管效忠一瞧,糟了,中了郑军的诡计,赶紧命令骑兵撤回,狼狈而逃。管效忠心里暗自嘀咕,这郑军着实狡诈,兵法上说:战之不足,守则有余,不如找个险要之地固守罢。于是下令,撤。清军又往后撤了十里,这里有一座山,称为银山,地形颇为险峻,清军在银山安营扎寨,据险而守。
  (使命的召唤-132)
  
  六月二十二日夜晚二更时分,天上挂着半轮明月,驻防在银山营地的清军哨兵,正半打盹呢,忽然听得有一阵整齐的脚步声,夹杂着金属磕击的声音,心里正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郑军成见银山乃是必夺之地,心想倘若白天发起进攻,势必要付出大代价,所以便于夜晚时分,悄悄挺进到银山脚下,军队衔枚而进,清军不曾发现。
  到了山脚下后,郑成功将攻占银山的任务,交给了他的最精锐的部队,也是最令人胆战心惊的兵团:铁人兵团,即陈魁所统领的左虎卫镇。这支铁人兵团,清军还没见识过其厉害,在一般情况下,左虎卫镇的士兵并不穿戴全身的铠甲,这全副铠甲,有专门的挑夫挑着,这是因为这身铠甲很沉,总计有三十多斤,只是要上阵临敌时才穿上。
  现在左虎卫镇作为攻打银山清军营寨的主力,把这身铠甲都披挂上了,上有铁盔,身上是铁衣,铁衣下是铁裙,脚下有铁鞋,手上有铁臂,全身上下,就象个机器人似的,但这还不是最恐怖的地方,最恐怖的,是脸上还有铁面罩,画着鬼怪模样,青面獠牙的,你想想,在深更半夜,这人在月光下,全身银光闪闪,脸上一副鬼怪的样子,这还不用动刀动枪,胆小的见了准被吓死。这面具遮住了人的真实面目,本来人的脸上表情是很丰富的,但是目面一挡住后,阴森森的一种感觉,在似明又暗的月光下,黑夜的背景下,象是一群阎罗兵从地狱里头跑出来似的。
  
  这群铁阎罗兵踏着整齐的步伐,开始向清军营寨进攻。清军守兵在黑夜中,亮着火把照着,看铁人兵越来越近,哎,这什么兵?从来没见过这么个装扮的,特别那阴森森的面具,看了直令人发毛,两腿直打哆嗦。按清军尚武的传统,这有人来攻营寨,一般情况下就是出营而战,而今天,谁也没敢出寨门,被这支铁人兵团被震慑住了,吓呆了。
  这时才有一个头领说:“放箭。”士兵这才缓过神来,“嗖嗖嗖”便是一阵箭雨,郑军铁人部队一手持着团牌,一手持着锋利无比的云南斩马刀,刀锋在月光下寒气逼人。且不要说箭射在团牌上,就是射在铁人身上,也毫发未损,这下子清军更加惊呆了,这哪里是人啊?刀枪不入啊。
  正在发呆惊骇的时候,铁人们已经冲到栅栏前,这群勇士虽然身着三十余斤的铁甲,但身手仍然是那么矫健,力气大得惊人,只见锋利的斩马刀劈在栅栏之上,栅栏立断,更不用说砍在人身上了。不一会儿的功夫,栅栏防线便被铁人们突破了。
  清军上下,面如土色,不行,这营寨是守不住了,于是“哗”的一声,士兵们争先恐后地逃跑了。不过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清军最精锐的骑兵,并没有驻扎在山上的营寨中,因为这里的地形限制骑兵的活动,这里的驻兵是清军中的步兵,而骑兵则驻扎在银山附近的大路边上。
  铁人兵团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劲,轻松地夺取银山这一重要的战略要地,郑成功对这支魔鬼兵团的超强战斗力是赞不绝口。与此同时,溃败下来的清军守军逃向驻扎在大路的骑兵营中,向提督管效忠汇报营寨被郑军铁人攻破的消息。管效忠立即命令骑兵们做好战斗准备,只等待天亮后,与郑成功的军队一决死战。
  (使命的召唤-133)
  
  拂晓时分,天色将亮,郑军与清军距离仅有一二里。战场上个小山坡,郑军处于高处,占有地形上的优势,但郑军没有骑兵部队,而清军则以骑兵为主。
  郑军先排兵布阵,其中郑成功的中军营位于阵中。在明末清初时,打仗是以密集的阵型为主,军队分为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排布成各种阵型,这了便于战场上的指挥,在战斗中,纪律是胜利的保障,将士们都熟悉各种锣鼓声,以及各式各样的号令旗,以此来协同作战,否则在战斗中,很快便会陷入混乱不堪的局面,混乱的一方肯定是战胜不了秩序井然、进退有度的一方。
  在清军那边,提督管效忠也不是泛泛之辈,此人身经百战,作战经验非常丰富,他将骑兵分为五队,进攻的重点,是击破郑成功所在的中军营,只要中军营出现混乱,那么便会破坏郑军的指挥系统,使其他各方阵陷入各自为战中。
  管效忠先派出一队骑兵,共计一千八百人,冲击郑成功的中军营,其余四路骑兵,暂时按兵不动,以观察郑军的动静。这一千八百名清军骑兵,分为三叠进攻中军营。由于清军其余四路骑兵并没有出动,郑成功也要求其他各兵阵按兵不动,以中军营迎战清骑兵的攻击,中军营的防御也分为三叠,每叠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由于对方是骑兵,所以郑军的方阵中,士兵与士兵的间距也比较宽,这样在敌人骑兵冲锋时,避免过度的拥挤而使发生相互践踏的事件。
  郑军的中军营有最精锐的左虎卫镇,右虎卫镇,即铁人兵团,以及左武卫镇,右武卫镇等。当清军骑兵第一波攻击八百匹战马冲向中军营时,郑成功命令二百名勇士上前冲杀,这二百人,身披全副铁甲,一手团牌,一手斩马刀,劈倒不少清军马匹,清军骑兵的任务是冲击郑军的阵地,不与这二百人纠缠,便一路长驱而入,冲入郑军中军第一道防线,郑军的阵形并没有被冲散,安然不动,数百名清骑兵陷入阵中,还有三百名骑兵冲破第一道防线,冲到第二道防线前,遇到第二梯队的郑军士兵奋勇阻击,将这三百名清骑兵杀得人毙马亡。其他骑兵一看大势不妙,赶紧杀出阵去。
  此时清军开始第二波进攻,第二波骑兵冲锋到郑军方阵前,先拉弓射箭,射如雨下,郑军的第一防御线的士兵,任由敌人射箭,大约这就是铁人兵团吧,反正刀枪不入哩,反倒大喝一声,竟然快速冲向清军的第二波骑兵处,然后以团牌护体,下砍马腿上砍人,清骑兵在郑军这一阵猛砍之下,被杀死颇多。
  前二波的骑兵都退了回去,与第三波的骑兵相会合,准备采取密集冲锋的战术,撕破郑军的防线。此时清军的一支步兵,扛着鸟铳、行营炮躲在骑兵的后面,并且开始向郑军放枪发炮,郑军也以鸟铳、行营炮发击,双方你来我往,,一时间旷野轰鸣,声震天地。
  郑军冒着炮矢,向前冲锋,清军骑兵全部下马打硬仗,只见两队人马刀来刀往,血光四溅,很快山坡上便血流满地,郑军越战越勇,清军抵挡不住,最后拉了马匹,齐奔下山去。这山坡山有很多沟坎,慌乱之中,清军出现严重的自相践踏,步行的士兵被马匹踏死,而骑兵一片混乱,不少人马跌到沟坎中,真是兵败如山倒。
  
  此时还按兵不动的四路清军骑兵,见这一路骑兵吃了败仗,郑军的中军营却岿然不动,管效忠便以一路骑兵约一千余人,牵制郑军其他部队,而率其余三路骑兵共计数千骑,猛冲郑军的中军营。
  三路清军骑兵分为两个进攻梯队,第一进攻梯队先发起冲锋,郑成功以精锐的左武卫镇等兵力坚强地顶住清军的猛烈冲击,同时,郑军的火炮、弓矢、火箭等齐发,使得第二梯队不敢以骑兵冲击郑军,而是采用下马步战,这么一来,清军的骑兵没有发挥其优势,冲入郑军的中军营后,郑成功当即变化阵势,郑军平素严格的阵形训练体现出其优势,阵形变化莫测,首尾相应,奋勇直进。清军大乱,战斗成一边倒的格局,管效忠见大势不妙,赶紧下令撤兵,但为时已晚,撤退更加混乱不堪,特别是下山坡时,战马的速度难以控制,速度太快,步行的便被马给撞死或踩死,有些马匹失控,将马背上的骑士晃荡跌落于地上,马上被后面的马匹践踏而死,特别在经过狭窄的地段时,更是乱得一点秩序也没有。
  另一路清骑兵见其余几路全部溃败,哪敢恋战,也调转马头鼠窜而逃。郑军乘胜追击,一直追了十里才停止,那些跑得慢的或掉队的,都成为郑军的刀下之鬼了。
  这次决战,训练有素的郑军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清军的精锐损失殆尽,伤亡不计其数,仅仅是清军提督管效忠麾下的四千人,生还者只有一百四十人,这里还不包括南京的援军以及其他地方部队,管效忠长叹道:“吾自满洲入中国十七战,未有此死战也。”而郑军的战死人数,居然不到十个人,这简直是奇迹。不仅如此,郑军还缴获了大量的马匹、骆驼、盔甲、弓箭、鸟铳、行营炮等。镇江之役,可以说是郑军起兵以来,最辉煌的一场胜利。
  
  
  (使命的召唤-134)
  
  镇江府城的守将高谦与知府戴可进,在镇江城头上观看了这场战斗,两人看得目瞪口呆,郑军威武雄壮,摧锋陷阵,所向披靡,堪称天下最精锐的部队啊。就在两人发呆之际,郑军在重挫管效忠兵团之后,已经兵围镇江城。
  攻心为上。郑成功一面围城,一边差人给高谦、戴可进送了一封劝降信,这时的镇江城内,已经没有多少守军,精锐部队悉数在城外的银山被歼灭了,这座城怎么能固守呢?两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一拍案,守是守不住了,投降得了,打开城门,亲自前往银山,向郑成功请降。
  郑成功兵不血刃占领镇江城,以周全斌的右武卫镇守卫镇江,郑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入到镇江城里,当地老百姓多少年没有见到南明的军队了,心里真是激动万分,当看到郑军行伍排列整齐,场面壮观时,百姓间交头接耳,称之为“天兵”。
  江南沦陷多年,要重拾民心,必须要严肃军纪,郑成功再下一道喻令:“城守貴乎嚴肅,寧民必以簡靜。鎮江首先歸順,乃為恢復之始,當十分加意撫字,以為天下榜樣。宜嚴束官兵,日夜住宿窩舖,不許混落城下,擅入民家,致行騷擾。該道不時緝解,有擾民者罪連該統領。其民不准道府差役擾索。該統領須為查察,有病民者即拿啟報,罪連該道。此處騷擾,即四方望風而遁,天下事自爾等壞矣。慎之!慎之!”
  镇江战役的完胜,震动长江两岸,镇江附近的各县城,更是望风而降。
  
  六月二十五日,句容县投降。
  七月一日,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当时郑军差遣一艘小哨船前往芜湖劝降,但是却走错了路,开进浦江港,小哨船便登了岸,前面来了二百名清军步卒,当时郑军士兵只有八个人,其中四人是骁勇的虎卫镇士兵,这八个人冲向敌军,这两百名清军居然被吓跑了。八个人乘势追击,只追到县城的南门,守城的清军以及县令,赶忙从北门一溜烟逃跑了,县城的老百姓大为高兴,打开城门,迎接这八名郑军士兵进城驻守,可见当时清军已经如同惊弓之鸟。当地老百姓编了一首歌谣唱道:“是虎乎否?八员铁将,惊走满城守虏。”
  七月二日,六合县、浦口镇归顺,县官与守将弃城而逃。
  七月五日,芜湖县送来降书。郑成功对张煌言说:“蕪湖上游門戶,留都不能旦夕下,則江、楚之援師日至;控扼要害,非公不可。”张煌言慨然率军前往芜湖受降,芜湖在南京的上游地区,张煌言率海军溯流而上,经过南京城,南京清军莫敢出城阻挡,张煌言开始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一次远征。
  张煌言率部抵达芜湖后,接管芜湖的军政。张煌言文武双全,是继张名振之后的又一名伟大的抗清英雄,他抵达芜湖后,审时度势,兵分四路,一路出溧阳进窥广德,一路占据池州截断长江上流,一路攻克和州以加强采石矶一带的防御,一路入宁国府,进逼徽州。
  与张名振一样,张煌言虽然名义上隶属于郑成功,但是实际上他比郑军系统的将领拥有更大的指挥权,对此,郑成功也没有加以限制,这就使得张煌言有机会独当一面,迈向其一生事业的颠峰。
  张煌言扯起南明的旗帜,传檄各郡邑,大江南北的潜伏的抗清志士,无不受到极大的鼓舞,纷纷给南明军送粮送款,张煌言兵锋所至,无不望而归附,共计收复四府、三州、二十二县城。
  四府是太平府、宁国府、池州府、徽州府。三州是和州、广德、无为。二十二县分别是當塗、蕪湖、繁昌、宣城、寧國、南陵、太平、旌德、涇縣、貴池、銅陵、東流、建德、青陽、石埭、含山、巢縣、舒城、廬江、建平、高淳、溧陽。
  
  与此同时,郑成功紧锣紧鼓地布置南京之战,在先后取得瓜州大捷与镇江大捷之后,南京城已经近在咫尺。
  离北伐的成功,仅有一步之遥。
  当时整个中国,都将目光集中于了这个曾经是大明旧都、南明故都的虎踞龙盘之城。一场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大决战,将在这里上演,这滔滔长江水,又将涌出怎么样的惊涛巨浪呢?
  (使命的召唤-135)
  
  六、兵临城下
  
  连下瓜州、镇江之后,对于下一步的军事计划,郑军内部是有分歧的。参军潘庚钟的意见是:“未可骤进,当暂住瓜、镇,分据淮、扬诸郡,扼其咽喉,收拾人心,北都满汉兵民不下数百万,断其粮道,两月之间必生内变,此曹公之所以取胜于官渡也。”潘庚钟的看法,是北方之粮食,严重依赖于江南,只要切断京杭运河的运输线,北方将很快陷入粮食危机之中。工官冯澄世的看法与潘庚钟类似,他也认为南京城不容易迅速攻克。
  郑成功反驳道:“不然,时有不同耳。昔汉祚改移,群雄分据,故曹操常以算胜。我明朝历年三百,德泽已久,不幸国变,百姓遭殃,大兵一至,自然瓦解,恢复旧京,呼召天下豪杰,千载一时也。若自老其师,拔兵四集,首尾受敌,我势岂不自孤?昔太祖得廖永忠、俞海通水师,夺采石、取金陵,破竹摧枯,正贵神速耳。”
  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潘庚钟提出断粮道的主张很有远见,但郑军深入清军腹地,随时都可能面临北方清军大举南下的巨大压力;郑成功则认为应兵贵神速,攻克南京,这样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是巨大的胜利,这个看法也没错,关键问题是南京能否迅速攻克呢?瓜州、镇江两场大胜仗,令郑成功对清军的实力明显产生低估的心理。
  
  从镇江到南京,可以有两个选择,其一是从陆路进发,其二是从水路进发。要选择陆路还是水路呢?郑成功召集部将商议。
  中提督甘辉进言道:“兵贵神速,乘此大胜,狡虏亡魂丧胆,无暇预备,由陆长驱,昼夜倍道,兼程而进,逼取南都。倘敢迎战,破竹之势,一鼓而收,不则围攻其城,以绝援兵,先破其郡,则孤城不攻自下。若由水而进,则此时风信不顺,时日犹迟,彼必号集援虏,撄城固守,我亦多一番功夫矣。”
  甘辉的意见是从陆路进发,一举攻克南京。多数将领反对甘辉的意见,反对的理由,归结起来有这么几条:第一,大军远道而来,水土不合,士兵中病倒的人数不少,再加上时值酷暑,要昼夜兼程而进,这个很困难;第二,由于刚下过大雨,道路泥泞难行,特别这一带水网密集,不好通过;所以诸将提议由水路进击南京。
  七月四日,郑成功督舟师大举向南京进发,七月七日,舰队抵达观音门。
  虽然郑军的水师非常强大,但是绝大部分军队都必须要登陆作战,这么一来,江防就显得特别重要。清军虽然水师力量并不是特别的强,但比起入关时有了长足了进展,清军可以经京杭运河,将北方的水师运抵长江一线,南京上游的九江及芜湖、采石、京口都有清军水师,一旦在郑军登陆后,袭破郑军的舟船,后果不堪设想。
  郑成功必须要选择一位有能力的将领,独当一面,负责长江江面的安全。左冲镇的指挥官黄安被郑成功任命为水师总督,停泊于三叉河口一带,配给大炮船九艘,大小战船六十五艘,以抵御清军可能从长江一线而来的水师援军。
  
  七月九日,郑军进抵南京城仪凤门下,郑成功重申《抢掠奸淫军令》,严肃军纪,并且传令各路提督将领,砍伐小杉、大竹,以制造攻城云梯。
  南京提督管效忠在镇江吃了败仗之后,狼狈窜回南京城内,与江南总督郎廷佐夜以继日地准备防城的器具,准备死守南京城,并派人前往苏州府、松江府等地搬救兵,但是当差人前往松江府时,却发现松江提督马进宝正密谋要投降郑成功。马进宝就是马逢知,当年郑成功兵围漳州城时,马逢知率兵前往漳州救援,松江府是现在上海市一带,郑成功兵进长江之前,就曾与马逢知秘密接触,想要策反马逢知。
  管效忠在得知马逢知企图叛降的消息后,非常吃惊,他向北京上了一折奏章,这折奏章除了密报马逢知阴谋反叛的消息外,还向清廷汇报郑军的情况,称郑军共拥有二十万大军,战船千余艘,士兵全身是铁,箭射不透,刀斩不入,这些情况是过分夸张,郑军并没有二十万人,而且随军人员中还有许多女眷,实际兵力大约十万人左右。
  管效忠这份奏折为郑军所截获,郑成功在得悉奏折内容后,写了一道密书,差人送给松江清军提督马逢知,要他提高警惕。管效忠在奏折中称南京已经危如累卵,这令郑成功十分欣喜,他流露出一丝得意之情,对左右道:“似此南都必降矣。”
  (使命的召唤-136)
  
  七月十一日,郑成功率甘辉、马信等数十骑,与侍卫亲随数百人,绕观钟山,踩踏地势。部下潘庚钟望着大好河山,不禁慨叹道:“如此山川地势,龙盘虎踞,真帝王之邦,太祖所以一得而兴。今天资藩主瓜镇,神速进兵,倘一鼓而下,迎驾西来,中兴指日。”
  郑成功正是春风得意,豪气冲天,他点点头说道:“我于昔日苟徇诸将臆见,日事争战于边海,何日得望中兴乎?尔等诸将,各协力齐心,千载一时!得此,居中调度,便可号召天下英杰,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世之勋业近在咫尺,这位英雄慨然赋诗一首: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次日,郑成功率文官武将祭明太祖朱元璋,然后开始安排进攻南京城的部署,以甘辉、余新等率军驻扎于狮子山,以万礼、杨祖等驻扎于第二大桥山,主要防御清军从南京城凤仪门方向的突击;马信、郭义、黄昭、萧拱宸等驻扎于汉西门,其后是林明、林胜、黄昌、魏雄、杨世德等营垒;陈鹏、蓝衍、陈魁、蔡禄等将驻扎东南角,沿水畔结营;刘巧、黄应、杨正、戴捷、刘国轩等驻扎西北角,依山建垒。同时张英、陈尧策、林习山等人驻扎于岳庙山,以护卫郑成功中军大营的安全。
  南京城外,营垒相连,绵绵不绝,深沟木栅,一场大战迫在眉睫,江南江北为之震动。
  
  南京提督管效忠自从镇江被郑成功杀败后,躲进南京城内,四处调集兵马。他登城而望,只见郑军营地旌旗闪烁,金鼓闹鸣,不敢出城迎战,紧闭城门,以避其锋。此时操江军门朱衣佐只骑前来入见,朱衣佐在瓜州之战被郑军俘虏后,郑成功出于招降清军将领的需要,便释放了朱衣佐,他逃命后跑到南京城见管效忠。
  朱衣佐对管效忠说:“海贼虽然猖獗,其众不过数万、其船不过数百。瓜镇之失皆由一時无备,故遭所破。今可速遣人卑辭寬限,以驕其志。然後設守禦之策,徵援兵破之。”管效忠认为朱衣佐所说的有道理,于是便派人到郑成功营中,假称要投降,但是请求郑成功宽限些时日。
  
  此时郑成功已经完成进攻南京的部署,参军潘庚钟提议说:“细观城内,必然空虚,可令四面攻击,齐倚云梯,此城必然可得。”郑成功认为潘庚钟所言甚是,便下令各镇预备云梯、木牌、布袋等,作好攻城的准备。正在这个时候,清军的使者抵达,要求入见,郑成功接见来使,来使一进中军帐中,便磕头便跪道:“大师到此,即当开门延入,奈我朝有例,守城者过三十日,城失则罪不及妻孥。今各官眷悉在北京,乞藩主宽三十日之限,即当开门迎降。”
  郑成功听罢对清使说道:“本藩攻此孤城,不过一脚尖耳。既然来降,姑准其宽限者,盖欲取信于天下也。若至期不降,攻入之时,寸草不留。”清使唯唯而去。
  参军潘庚钟听罢后大惊,忙对郑成功劝谏道:“此乃缓兵之计,不可凭信。可速攻之。”郑成功回答说:“自舟山兴师至此,战必胜,攻必取,彼焉也缓吾之兵耶?彼朝实有定例,尔勿多疑。”潘庚钟再进言道:“孙子有云:辞卑者,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欲降则降,岂念内顾?决是城中空虚,速为进兵攻之,乃为上策。”郑成功对潘庚钟的意见一再否决,说道:“古者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今既来降,又准其约,若骤然攻之,彼心不服。俟其不如前约,然后急攻,莫谓城内人心悦服,且使天下皆知我行仁义之师。况太祖皇陵在此,亦不宜震动也。”
  (使命的召唤-137)
  
  后人将南京之役的失利主要原因,归结为郑成功中了清军的缓军之计,事实是否如此呢?恐怕不完全是。
  郑军重要将领甘辉建议:“大师久屯城下,师老无功,恐援虏日至,多费一番功夫,请速攻拔,别图进取。”
  郑成功这才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古攻城掠邑,杀伤必多。所以未即攻者,欲待援虏齐集,必扑一战,邀而杀之,管效忠知我手段,不降亦走矣。况属邑节次归附,孤城绝援,不降何待?且铳炮未便,又松江马提督合约未至,以故缓攻,诸将暂磨砺以待,各备攻具,侯一二日令到即行。”
  从这些话中,可见郑成功并没有轻信清军投降的谎言,但是对攻城有一些顾虑,第一个顾虑是郑军的攻城能力一直比较弱,强攻将不可避免导致重大伤亡;第二,郑军的火炮尚未全部到位;第三,松江提督马逢知虽然有归顺的倾向,但是还没有达成具体的协议,由于马逢知是一位骁勇的将领,而且其部下尽是精锐骑兵,万一马逢知反悔,那么这支骑兵对郑军将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同时考虑到南京周边的府县大多落入郑军之手,郑成功认为南京已成孤城之势,陷落只是个时间问题。
  
  七月十六日,南京城内的清军突然从凤仪门杀出,对驻守于凤仪门外的郑军前锋镇发动进攻。前锋镇的指挥官是余新,他的部队开始出现军纪涣散的表现,有一些士兵见攻城的命令迟迟未下达,干脆跑到河边撒网捕鱼,守城的清军看到这是一个机会,便杀出城外。余新指挥前锋镇官兵拼死抵挡,终于击退来犯的清军,但清军在撤退之前,将城外的民居一把火烧光了。
  对于余新的前锋镇出现士兵到河中捕鱼之事,郑成功很是担忧,便派户都事杨英前去询问事情的经过。余新没有承认自己的过错,反倒称自己是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上钩,并说:“军机变通,总在将妙其用。”听了杨英的回报后,郑成功不无忧虑地说:“捕鱼者若是伙兵则可,若是战兵,则大事去矣。”
  由于清军的出击被前锋镇杀败,郑成功没有追究余新的责任。不过郑成功认为有必要警告余新,他传来五军戎政张英,对张英说:“余新言过其实,吾每虑其偾事,今如此欺敌,尔须密戒之,勿画虎不成反类犬。须时身家攸关,军法无赦。”
  由于凤仪门是清军最重要的突击方向,而这里的驻军只有余新的前锋镇以及萧拱宸的中冲镇,兵力相对单薄,郑成功准备派左提督翁天祐率军加强防守。可是余新担心自己的功劳被翁天祐抢走了,便赶紧立下军令状,声称自己的营地“严密如铁桶,虽飞鸟难过,狡虏何能,敢来冲犯。况前日已被杀败,略知手段,必不敢再来,故示弱以诱之。兹若敢犯,新与中冲镇愿当其阵,不用拨兵帮守。如有疏虞,愿依军令!”
  余新的这番慷慨陈词,使郑成功犯下一个不可挽回的错误决定,他轻信余新夸下的海口,将翁天祐的兵团又调回原处,致使凤仪门一带的防守力量严重不足,为后来的南京战役的惨败埋下祸根。
  
  此时张煌言在南京上游地区攻城略地,同时南京附近的一批清军控制的城市也爆发反清起义,此时的形势可以说对郑成功是十分有利的。
  在清军一方,对郑成功大军包围南京城,恐惧与不安的气氛不断地蔓延,从郑军所截获的清军公文中,有这样的报道:“燕都不通文报近一月矣,南都未知明清。”一些清政府官员,已经做好向郑军投降的准备了,在一位官员的家书中这样写道:“南都音信久绝,传闻铁兵难敌,有迁都远避之议,大事可知。可令子与弟先投国姓,以为我后来进见地。”
  同时,郑军的大火炮也从舰船只卸下来运抵南京城下。七月十九日,威力最大的万斤重的火炮被抬运上岸,次日,郑成功传令各提督镇将,限于二十二日将火炮布置到位,界时将对南京城发起总攻。
  (使命的召唤-138)
  
  从七月七日进抵南京,到七月二十二日准备发动总攻,郑军在南京城下陈兵十五天,这说明郑成功并非真的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也没有轻信管效忠投降的谎言。但是郑成功显然对清军的战斗力做出重大的误判,瓜洲战役与镇江战役的胜利,使得南京附近的城池望风而降,一连贯的胜利似乎来得太过容易,而且在以数人伤亡的代价全歼管效忠四千名铁骑之后,他对管效忠也有轻视之心。
  在战争中,轻视对手,将付出重大的代价。
  
  郑成功在南京会战的决策上出现了重大的错误。
  首先是分兵使得围困南京的兵力严重不足。在进攻南京城之前,张煌言率一支军队攻略南京上游地区的府州,虽然取得了收复收复四府三州二十二县城的辉煌胜利,但是却使得南京城外的郑军兵力不足。由于郑军中还有人数不少的家眷,还必须要分派一部分兵力以保护这些家眷,这无疑大大削弱郑军的攻城力量;另外,为了防备清军水师的袭击,郑成功还留下一部分兵力保护船只的安全。虽然郑军北伐的兵力总计十余万,但是据朱衣佐向管效忠的汇报,进攻南京城的郑军“其众不过数万、其船不过数百”,而南京城内的清军守兵也有数万人之多,粮草充足,火炮数量颇多,且骑兵的力量很强大,还有高大的城墙可以固守,郑军在兵力上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其次,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郑军对南京城采取围困策略,过长的包围线使得整个防御的纵深过于薄弱,容易遭到清军的反突击。南京是一座大城,城防坚固,郑成功没有采取集中兵力于一点,楔形突破,而是采取围困战术,只要清军集中兵力攻击一点,便可以形成局部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在七月十六日,清军已经尝试向凤仪门外的郑军前锋镇发动一次试探性的突击,这是一次清军反击的信号,但是显然没有引起郑成功足够的重视,并没有增强这一地段的防御兵力。
  其三,郑成功对清军援军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打击,而是纵容其自由进入南京城。从郑成功包围南京城后,先后入援的清军包括崇明总兵梁化凤率领的三千名骑步兵、金山营参将张国俊率领的一千名步骑兵、杭州协领牙他里所率领的五百名官兵,以及其他各地清军数百人,总人数大约在五千人左右。这些清军基本上规模都不大,如果郑军积极打援,那么这些清军很容易被消灭在南京城外,但是令人深感不解的,是郑成功居然没有发动一次进攻,而是听凭这些清军入城。大约郑成功的想到了当年围困漳州城时所采用的策略,即越多的清军进入到南京城,城内的粮食就越容易消耗掉,如果郑军不能强行攻破南京,就可以坐等清军因粮草不足而困毙,可是郑成功忘了一件事,他是深入敌占区作战,既没有战略预备队,而且也难以长期围困南京。
  这些错误最终使得解放南京成为黄粱一梦。
  
  郑成功一直想争取松江提督马逢知反正归明,如果有马逢知强大的骑兵兵团参加南京之役,那么将如虎添翼。但是关键时刻,马逢知却摇摆不定,他以家眷都在北京为由,没有与郑成功达成协议。这使郑成功有几分失望,他差人再次前往联络马逢知,并告诫他:“若至攻破城都后方会,已为晚也。”
  然而令郑成功没有想到的是,南京城内的清军已经作好了反攻的准备。清军反攻的时间选择在七月二十二日,与郑军总攻时间是同一天;这究竟是一种巧合呢,还是清军已经侦知郑军的总攻发起时间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在清军反扑前一天,也就是七月二十一日,郑成功也接到了一份情报,情报透露:南京城内清军已经集结完毕,准备出城决一死战。这份情报并没有提供清军反攻的具体方向,郑成功判断清军很可能选择凤仪门为突破口,因为郑军驻守于凤仪门外的兵力单薄,主力是余新的前锋镇,还有萧拱宸的中冲镇,郑军每镇的作战人员大约二千人,两个镇的兵力也不过四千人,而清军在突击上则可以投入数万人的兵力,形成局部的优势。郑成功紧急下令左提督翁天祐辖下的官兵向前锋镇的驻地靠近,以便支援前锋镇。
  但是这个军队调动太过于仓猝了,还没等到郑军加强这一区域的防备力量,清军的反扑开始了。
  (使命的召唤-139)
  
  七、泪洒金陵
  
  七月二十二日,郑军尚未对南京城发起总攻,清军抢先一步,数万人马出凤仪门,袭击郑军前锋镇的驻地。凤仪门外是一条大路,左侧是城下的深沟,右侧是长江,郑军将领余新率前锋镇驻守,余新在路口设三重大炮,协防的部队还有萧拱宸的中冲镇。
  余新所构建的三重大炮防御线,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是这些火炮没有掩体的保护,其次是地形的狭窄,使得火炮排列密集拥挤,这样非常容易被集中摧毁。
  清军抬炮出战,一阵炮战之后,很快摧毁了前锋镇在大路所设置的三重大炮防线,郑军的大炮被炸毁,然后清军蜂拥而上。余新在郑成功面前吹嘘的“严密如铁桶”的防线,很轻易被清军所突破,陷入清军的重兵合围之中。对于清军来说,这是一次打破郑军封锁的机会,清军在凤仪门外集中优势兵力,郑军虽然奋勇血战,但寡不敌众,最后镇将余新战死,前锋镇几乎遭到全歼的命运,而协防的中冲镇也同样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副将萧拱柱战死,指挥官萧拱宸浮水而逃。
  当凤仪门外炮声响起时,郑成功最担心的事发生了,左提督翁天佑兵团已经来不及率部救援了。清军在夺取前锋镇的阵地后,集结重兵在城外驻扎,准备在南京城外与郑军一决死战。
  
  鉴于战场形势发生变化,郑成功取消了攻城的命令,重点转向歼灭城外的清军部队。郑成功在南京城外的观音山设置一条防线:观音山下是战斗力极强的左武卫镇、左虎卫镇(铁人军);中提督甘辉、五军戎政张英率部埋伏于山中;杨祖的左先锋镇、姚国泰的援剿右镇、杨正的后劲镇、蓝衍的前冲镇等部队屯驻于山上;大路的守备则由后提督万礼以及宣毅左镇负责。郑成功同时准备以右提督、宣毅后镇、正兵镇由水路抄截清军的后路,从而全歼城外的清军。
  可是郑成功犯下最大的错误,在于他仍然低估清军的战斗力,清军的悍勇并非浪得虚名。就在郑成功准备在第二天夹击来犯的清军时,清军的行动又一次抢在郑军之前,当天夜里,清军在击破前锋镇、中冲镇之后,并没有长时间的休整,而是在黑夜的掩护下,悄悄地逼进观音山的郑军营地,凭借对地形的熟悉,数万名清军迂回抄截到郑军观音山防线的后侧,切断郑军的退路,再次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部优势。
  观音山一带的郑军此时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中,而更严重的是,郑军的整个指挥系统缺乏灵活性,铁的纪律约束了战场上指挥员的应变能力。郑成功对战局出现了重大的误判,他显然认为南京城内的清军已经成了瓮中之鳖,外无援军,且南京附近的城邑多数投降了郑军,南京已是孤城,对于这群出城实施反突击的清军,郑成功认为无非是狗急跳墙似的反扑罢了,所以他严令观音山一带的郑军不得擅自出击,须等待次日郑军水师抄截清军后路之后,再转入大反攻,可是这个命令,最终葬送了观音山一线的郑军。
  
  在没有接到郑成功的命令之前,观音山的郑军不敢轻举妄动,驻扎在山上、山腰、山下的郑军相隔有一定距离,这给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清军绕到山背后,率先对山上的左先锋镇等部队发起进攻。清军炮矢齐发,然后下马打死仗,这是清军打破郑军围困的机会,正所谓困兽犹斗,清军冒死而进。郑军官兵英勇迎战,连续击退清军的三次进攻。在发现清军夜袭观音山之后,郑成功派出右冲镇、右虎卫镇前往支援,但是观音山地势高,难以攀爬,还没等援军抵达山上,山上的驻军便已经被清军所击败,前冲镇的指挥官蓝衍阵亡。
  (使命的召唤-140)
  
  严格的军事纪律,在此时反而成为郑军最致命的弱点,被分割后的各部队,在黑夜中也无法判断战局的进展,各部队在没有得到郑成功命令之前,不敢擅自转移,但是郑成功派出的右冲镇、右虎卫镇两支援军又在观音山另一侧受阻,根本没法传递消息。如果此时山中的甘辉、张英等将领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迅速与驻扎山下的左虎卫镇等部队会合,坚守阵地,等待援军的到来,那么郑军还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可惜的是,甘辉、张英这两位恪守纪律的将领没有能够随机应变,这使得清军在击溃山上的郑军后,冲入山中,再次形成以多打少的格局。
  清军乘胜从山上冲下,袭击中提督甘辉的部队。甘辉、张英的部队不过数千人,而清军则有数万人之多,虽然经过奋勇作战,无奈寡不敌众,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一番血战之后,山内的郑军部队全军覆没,郑成功麾下最杰出的战将甘辉在此战中英勇战死,另一位重要将领张英同样阵亡。
  清军各个击破的战术继续奏效。
  山下的左武卫镇、左虎卫镇是郑军精锐中的精锐,但在甘辉败亡后,两镇实际上处于清军的前后夹击之中。陈魁指挥左虎卫这支曾令清军胆战心惊的铁人部队顽强阻击,此时铁人部队陷入前后无援的孤军奋战之中,大势已去,独木难支,铁人兵团虽然骁勇无比,但在清军数万人的猛攻之中,最后陈魁战死沙场,左武卫镇与左虎卫镇的大部分士兵都血染观音山,在离南京城咫尺之地,魂归南明矣。
  负责堵御大路的后提督万礼,在观音山失守后,同样陷入清军的首尾合攻之中,万礼战死,宣毅左镇的指挥官万义浮水而逃。至此,南京城外观音山一带的会战,以清军的大胜而告终。清军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胜仗,固然与清军将领的高超的军事素质有关,但是郑成功的轻敌以及过分僵硬、缺乏灵活性的指挥系统才是失利的根源所在。
  
  观音山一战,郑军战死的将领包括中提督甘辉、后提督万礼、五军戎政张英、镇指挥官林胜、陈魁、蓝衍等,郑军最精锐的部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郑军上下一片混乱,军心大乱,郑成功见状愦然长叹,十余年之心血,锐意北伐,不想南都在望,竟然毁之一旦,这位钢铁汉子挥泪下令,解除对南京城的包围,全军登船撤向长江。
  清军乘胜追击,南京城内的清军水师也蚁集蜂拥而下,直扑郑军的水师。郑军的左冲镇担任抵御清军水师的任务,左冲镇在极为危急的时刻,出色地完成阻击任务,并且挽救了观音山一带数千名残余郑军士兵的生命。
  庞大的舰队缓缓地启航,向东行驶,所有的人都垂头丧气。南京城下的失利,不仅使克复南都的梦想破灭,而且更严重的是,在南京城上游的张煌言部与郑成功的主力被分割开。南京战役的失败,清军开始反扑,原本归顺于郑军的各城邑又纷纷降清,使得张煌言部的处境急转直下,最后这支深入敌境的勇敢军队,成为一支孤军,在清军的打击下,最后遭致失败。
  七月二十四日,郑成功撤退到了镇江,他叹道:“是我欺敌之过,轻信余新所致也。然胜败常事,亦何虑焉?”虽然郑成功以“胜败常事”来宽慰自己的部将,但是南京一役,不仅伤亡惨重,而且损失了好几位最优秀的指挥官,这些损失,在远离郑军基地的情况下,是很难得到补充的,而且在长江南北两岸,绝大多数地区仍然是清军控制区,清军仍在集结准备再次反扑,面对此险情,郑成功决定先将军队撤出长江,保全实力,然后再徐图进取。
  (使命的召唤-141)
  
  郑军舰队驶出长江,于八月八日驶至崇明港。在这段时间里,郑成功一方面想与清廷议和以缓解军事压力,一方面准备选择一个进攻的目标,以向清军显示自己的实力依然强大,他决心要攻克崇明,以作为郑军在长江口的一个战略据点。
  八月十日,郑军登陆崇明岛,包围崇明城,并将船上的火炮抬上岸,准备强取崇明。十一日清晨,崇明战役打响。
  郑军的火炮发出刺耳的轰鸣声,从早晨到中午,崇明城的西北角被郑军的火炮炸开,城墙崩倒数尺,倒塌的城墙填满城外的河沟。郑成功见状,下令登城进攻,清军守将刘国玉、陈定等人坚守不退,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
  正兵镇的将领韩英奋勇登梯,但是却被清军的鸟铳击伤左腿,从云梯上跌下,身负重伤。清军占据城头,矢石夹攻,箭如雨下,在战斗力,监督王起俸也被清军的火铳所伤。攻城战陷入相持之中,郑成功原本想一举攻克崇明城,以鼓舞全军士气,不想在城下却损兵折将,士兵们还没有走出南京败战的阴影,士气低落。
  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只得鸣金收兵。身负重伤的韩英、王起俸等将领先后因失血过多而去世,此时,右武卫镇指挥官周全斌对郑成功说:“此城深沟高垒,梁化凤请加守援,已难攻拔,况官兵被创之余,昨日韩英被伤,闻者寒心,无意恋战。且得此孤岛,亦是无益。不如暂回旧汛休养,号召精锐,侯明年再进长江,以图大举,未为晚也。”
  郑成功见全军上下,殊无斗志,看来也只能先返回厦门根据地,再作计议了,他留下一部分兵力驻扎在浙东及福建沿海岛屿上,其余兵团于九月初返回厦门岛。
  
  轰轰烈烈的北伐之役,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这一战,是南明势力对清廷最后一次反扑,也是对清军威胁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如果郑成功能克复金陵,那么东南半壁江山仍然有光复的可能性,然而世事难料,这次伟大的进军,竟功败垂成,离成功只差那么一点点,徒留给历史无穷的遗憾。
  1659年是南明史上重要的一年,郑成功的大进军受阻于南京城,而西南的抗清力量也陷入危局中,这年清军兵分三路,击破大西军的大本营云南,迫使李定国奉永历帝窜入缅甸,西南的抗清力量基本上瓦解。在李定国退入缅甸之后,郑成功已经成为中国境内抗清的最大力量,清政府决定乘郑军兵败之机,一鼓作气,攻克郑军的老巢厦门岛。
  一波未平,一波复起。郑成功能否在此危局中,力挽狂澜,击退来犯的清军,捍卫厦门岛呢?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兵败南京、士气凋零之际,郑成功又如何死处求生、绝地反击呢?
  (使命的召唤-142)
  
  第九章 不朽的事业:收复台湾
  
  一、绝地反击
  
  在郑成功兵围南京城之时,清政府火速命令内大臣达素为安南将军,率一万多名精锐的满汉骑兵,南下增援南京城。达素尚未抵达南京时,郑成功已经战败,并退出长江,达素兵团在经过休整后,继续南下,同时清廷责令浙江、南京、广东数省水师集结,由达素指挥,准备以前所未有的海上力量,一举歼灭退守厦门岛的郑成功抗清力量。
  转眼间已经是永历十四年(1660年)正月,达素兵团的先锋已经进入福建省的地界,为了加强厦门岛内的防御力量,郑成功将驻守在浙东的右武卫镇、左冲镇等精锐部队调回厦门岛内。
  右武卫镇的指挥官周全斌是郑军中一名非常优秀的将领,他建议郑成功将仍然驻防在舟山岛等地的郑军一并调回,他说道:“窃谓治外必先治内,叠据各报,虏添兵马,修造船只,乘我失利之时,故敢浪逞。但彼悉皆地方之众,未习船务,区区水战,与我惯习之师相角逐,实天资我战胜之会,恢复未可知也。而今日我所要着者,惟在强兵裕赋,固足兵心。察各镇营官兵,奉令屯扎舟山各处,皆离乡有日,在外风霜,各有归思。兼以措饷维艰,日复一日,暂为弊端。尚有缺少军器衣甲者,有警未免空拳赴敌。不如调回思明训练,择地取饷,以裕兵食,以鼓兵心,以战则胜,以守则固,虏虽百万来犯,亦可立破。”
  郑成功听从周全斌的建议,将各镇陆续召返厦门岛,以应对达素即将发起的进攻。由于南京一役损失了许多大将,郑成功陆续起用原本被撤职查办或待罪的一些将领,并且加紧士兵的军事操练。
  
  在清军一方,安南将军达素于三月抵达泉州,准备以泉州为基地,进攻厦门岛。达素在同安集结一百余艘船只、在漳州集结四百多艘船只、在泉州也集结数百艘船只,这样还意犹未足,清军将此役视为平定东南抗清力量的最后一役,所以打算征集更多的战船。四月份,由清军将领明安达礼统率水陆马兵,集结了吴淞、宁波、绍兴、温州、台州等地共计约五百艘船只,由浙东南下,准备合击厦门岛。郑成功判断:“彼因江南之败,欲乘我喘息未定,前来攻击。候彼整船调兵,必于五月。斯時南风正盛,江、浙沙船未必敢出;惟虑粵東而已。”
  郑成功担心的是广东清军的水师,因为粤东的海盗头目苏利、许龙都是郑军的老对手,而且都投降了清军,分别被授予碣石总兵、南洋总兵之衔,这两支海盗军虽然多次遭到郑军的打击,但在清军的支持下,始终未被歼灭,而且善于水战,是郑军的强劲对手。周全斌分析道:“碣石之苏利、南洋之許龙,虽然阳奉,亦恋栈之马耳,岂敢离其巢穴?若漳、泉之师,分头敌之,必可破也。”
  周全斌的分析得到郑成功的认同,他传檄给驻守南澳岛的忠勇侯陈霸,命令他准备船只,预防许龙、苏利的入侵,同时命令驻守铜山岛的忠匡伯张进,派出炮舰游弋于海面,以作为南澳岛陈霸的援军。
  
  清军一方面积极备战,一方面准备暗杀郑成功。
  福建总督李率泰策划了一个暗杀郑成功的绝密计划。李率泰麾下有一名旗牌官,名叫张应熊,张应熊有个弟弟叫张德,是郑成功的厨子,李率泰密令张应熊携带一枚剧毒的孔雀胆潜入厦门岛。张应熊找到张德后,将孔雀胆交给弟弟,让他找机会毒死郑成功,并向他许诺,办成这事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张德听了呯然心动,他是负责给郑成功制作点心,想到富贵唾手可得,他动了心,可是张德这个人胆小,不敢亲自去做这件事,怎么办呢?张德有个学徒,叫王四,这个人也比较贪财,所以他就游说王四,王四听得有利可图,便答应下来。可是这件事并不是那么容易下手的,因为每当郑成功的侍者前来取点心时,王四想乘机下药,但是每次他的手都在发抖,浑身寒战,最终还是不敢下毒。连续几次之后,张德又来逼问王四,王四内心非常恐惧,怎么办呢?他想来想去,决定回家将这件事告诉父亲王耀,王耀得悉此事后大为惊恐,他马上带着王四去见郑成功,将整个事情和盘托出。郑成功体现出应有的大度,他淡淡地说:“吾乃天生,岂人能害?”下令嘉奖王耀父子,然后下令立即逮捕张德归案,将其乱箭射死。
  李率泰的暗杀计划,遭到彻底的失败,他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果不虚也。”
  (使命的召唤-143)
  
  四月的厦门岛,战争阴云密布。
  郑成功于四月初,下令将将士的家眷转移到金门岛,以便集中全力击败清军的进犯,同时起用被闲置多时的海军名将林察。林察由于当年率水师南下与李定国会师广东,延误战机而遭到冷遇,但是在郑军海军将领中,他是最有作战经验,也是最能干、最有才华的将领,在厦门岛基地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郑成功毅然起用林察,委任为海军总督,负责堵御清军的进犯。
  四月九日,郑成功发一道谕告,以鼓舞全军士气:“照得狡虏有必败之机,在我益当决必胜之算。去岁我师数千里直抵长江,登岸杀虏,瓜镇之满汉精锐,歼灭殆尽。何况虏欲舍弓马长技,以与我争横于舟楫波涛之间,以廖廖船只,驱叛兵残卒而尝试之。主客之形既不相如,水陆之势又甚悬绝,其胜败固已了若指掌矣。此天夺虏监而假手于我将士,我将士鼓勇用命,何难灭此朝夕?且虏数十年来,战守伎俩已不遗余力,今之狡焉一逞,是所谓不到黄河心不休也。此番大破虏锋,则虏计无复施,束手以听命,自兹而中兴大事已定,我将士之勋名富贵在此一举,我将士数十年风波锋镝从征之苦心从此而发舒。”
  郑成功的口气,仍旧充满对清军的藐视之心,他仍然极度的自信。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并不意味着他在战术上也藐视对手,他积极组织水师与陆军,排兵布阵,做好战斗的准备。
  
  清军制定了两路进攻的战术,其中一路由漳州海澄出发,由清军悍将李率泰指挥,原郑成功麾下叛将黄梧协助指挥;另一路由同安港出发,由安南将军达素亲自指挥,协将则是郑军叛将、同时也是海军名将的施郎,当时施郎将授予同安总兵之职。
  施郎、黄梧等郑军叛将,不仅深知郑之底细,而且对海军的战术非常熟悉,在他们的训练之下,清军水师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过要想与郑军强大的水师对垒,清军水师欠缺实战的经验。
  郑成功的情报网在四月底便侦知清军水师的实力,并且在五月八日准确地得知清军的进攻时间:五月十日。郑成功在获悉清军的部署之后,亲自率海军驻扎在离海澄不远处的海门,辖忠靖伯陈辉、前提督、右提督、右武卫镇、援剿左镇、援剿右镇、正兵镇等,严阵以待,对拦截来自海澄方向的清军水师。另一支海军舰队由水师总督林察统领,辖中冲镇、宣毅前镇、宣毅右镇等泊于刘五店,以监视同安方向的清军水师。
  在厦门岛的防卫上,在清军可能突击的高崎、赤山坪、东渡等地,驻扎右虎卫镇、援剿前镇、殿兵镇、前冲镇、智武镇、游兵镇等,以击退清军在厦门岛的登陆。同时还有一支机动舰队,包括宣毅后镇、后冲镇、援剿后镇、左冲镇等,负责在高崎一带的洋面上拦截清军的船只。
  五月十日清晨,海澄清军水师乘涨潮之机,率先发起进攻,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海战拉开了序幕。
  
  海澄的清军水师总共出动了四百多艘战船,直扑圭屿。圭屿位于厦门与海澄的交界处,岛屿周长约一里,清军水师一出动,郑军的侦察舰便发现其踪迹,并马上报告给郑成功。此时海水由涨潮变成退潮,郑成功见此时清军水师顺流而下,此时风向、潮流对郑军都不利,便派陈尧策前往传令各船:“不准起碇,泊定一条鞭,与之打仗,候潮平风顺,有令方准驾驶冲杀。”
  在郑军舰船中,位置最靠前的是忠靖伯陈辉与闽安侯周瑞的坐船。周瑞在1653年援粤一役中,因坐失战机而被郑成功处罚,永不叙用,但在此大敌当头之际,陈辉力保周瑞,并与之携同作为郑军舰队的先锋。紧靠近陈辉坐船的是援剿右镇杨元标的铳船,这两艘战舰位于郑军舰队的最前方,因而也成为清军水师的首要攻击目标。
  清军水师乘潮而下,前锋数十艘战船前来围攻陈辉与杨元标的船只。怎么办呢?如果郑军此时起碇迎战,那么在此退潮之时,战船很可能会被随潮水漂向外洋,如此一来,这场海战必败无疑。可是如果不起碇迎战,那么陈辉与杨元标这两艘船很可能在清军数十艘战船的围攻之下被击毁,怎么办呢?对郑成功来说,这是一次难以抉择的考验。
  现在没有比保卫厦门岛这个抗清基地更重要的事了,虽然陈辉是郑成功最信任的战将,但此时容不得他考虑更多了,他仍然严令在潮水未平之前,不准起碇。
  (使命的召唤-144)
  
  清军数十艘战船围攻陈辉、杨元标这两艘战船,其余的郑军船只只能在以炮火、弓箭支援。杨元标的铳船上有火炮,向清军猛烈开火,虽然击毙了许多清军,但是众寡悬殊,最后清军跳上铳船,杨元标战死,这艘船被清军所虏获。
  另一艘战船的战斗情况更加惨烈。
  忠靖伯陈辉在郑军海军中的地位是相当高,深孚众望,他与闽安侯周瑞激励士兵奋勇还击,清军十数艘战船轮番进攻,矢石如雨。在战斗中,闽安侯周瑞中箭身亡,前来传令的陈尧策也投入战斗中,英勇战死。此时清军的船只不断逼近,郑军士兵几乎伤亡殆尽,清军水兵开始跳上船上甲板,陈辉与残余士兵且战且退,退入到船楼之内。
  清军士兵有些是郑军叛将黄梧的部下,认得船上的这位将领,就是曾经大败清军水师、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将陈辉,水师中的满兵焉肯放弃生擒陈辉的机会呢?
  两百多名满兵冲向船楼的厅堂,只见里面堆满的火药,忠靖伯陈辉端然坐在椅子上,手持一火把,面对着冲进门来的满清士兵,突然哈哈大笑,这笑声让清军感到不寒而栗,毛骨耸然,在看到堆放着的火药,大家惊呼一声,撒腿便想跑,此时陈辉点燃火药的引信,然后从窗口一跃而出,跳入海中。
  只听得一声巨响,整艘船体飞裂,在船上的二百多名清军被炸得粉身碎骨,而陈辉侥幸逃生,被其他郑军船只所搭救。
  
  陈辉等人的英勇表现,却为郑军赢得了时间。
  潮水退去,风向也有利于郑军,反攻的时机到了。
  郑成功下令所有战船拔碇起航。此时清军战船分为两队,冲锋在前的船只都漆着红色,清一色的满兵,紧随其后的船只漆着乌黑色,系满汉水军,四百艘战船直冲向郑军舰队。
  郑军稍稍后撤至圭屿,郑成功亲自驾一艘小船,往来于各船之间,指挥作战。
  右武卫将军周全斌的坐船是一艘大炮舰,率先冲入敌军舰队中,巨炮发出轰鸣声,连续击中清军的船只,左冲镇的舰队迎风而进,不多时便夺取一艘敌舰,舰上清军将领哈喇土心等十余人被郑军所俘虏,其余将士均为郑军杀死。
  郑军士气大振,连续冲击敌军的舰队编阵中,清军在海战能力上本来就远逊于郑军,况且此时的风向有利于郑军,清军的前锋舰队遭到重创。除了被郑军击沉与焚毁的船只之外,清军被俘获的船只多艘,清军将领呢马勒土心、石山虎等人被郑军生擒,被清军夺去的杨元标的铳船,也为郑军重新夺得。
  降清的海军将领黄梧深知郑军在海战上的优势,他不敢率船前进,只是观望。
  此时过了正午,海面上刮起强烈的南风,由于郑军的位置偏南,更为有利,郑军的宣毅右镇、左先锋镇、户官水师等从浯屿赶了过来,加入这场大海战,胜负的天平倾向郑军一方。
  郑成功冒着敌军炮矢交攻,穿梭于波涛之间,沉着冷静,指挥舰队大破清军,经过一番血战,清军被击毁焚烧的船只遗骸漂满海面,清军主将李率泰见势不妙,赶紧下令全线龟缩退回海澄。
  有几艘清军船只迷失方向,搁浅在了圭屿,大约有三百人,最后被郑军包围投降,郑成功发现这些人没有真心实意要投降,便下令沉杀于海上。
  这样,从海澄出发的清军水师,尚未踏上厦门岛,便被郑军所击败。
  另一路由同安出发的清军水师,对厦门岛基地构成的威胁更大,在海门大海战的同时,在北边,另一场大战斗也正在进行之中。
  (使命的召唤-145)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