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郑成功及其事业

_3 使命的召唤(醉罢君山)
  驻守大星所的清军赶紧关闭城门,负隅顽抗,并派人前往惠州求援。
  郑成功派部将万礼率三百名士兵在惠州通往大星所的道路险要处埋伏,准备伏击来自惠州的增援清军。万礼原本是诏安一支抗清义军的头目,善于打游击战,独立作战能力强,这个人有心机,有谋略,他派人找来几个当地人,经过盘问,得知在惠州与大星所之间,最险要的一段是经过龙盘岭的路,称为龙盘径,这个地方距离大星所比较远。万礼心里盘算,如果在龙盘径设伏,那么清军援兵一定会没有戒备,这样伏击战才能有奇袭的效果,所以他当机立断,下令即刻赶往龙盘岭,布置伏击阵地。
  果不其然,清军援军在行经龙盘岭时,并没有意识到这里有郑军的伏兵,大摇大摆地前进,等到援军过了一半后,万礼发出进攻信号,埋伏的郑军一并杀出,将清军截为两段,并占据有利地形发起猛攻。经过一番激战,清军增援大星所的部队全军覆没。
  当胜利的捷报传来时,郑成功大喜,马上下令对大星所城发起总攻,大星所的城防并不坚固,随着大炮的轰鸣声,很快城墙便被轰塌,然后郑军一拥而上,迅速占领城池,全歼城内的清军。
  
  郑成功南下勤王的第一仗打得漂亮。
  当所有将士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却传来了厦门岛被清军攻破的噩耗,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令所有的人惊呆了。郑成功更是说不出话。这是怎么回事呢?
  (使命的召唤-52)
  
  五、中左所之劫难
  
  原来清福建巡抚张学圣在侦知郑成功南下广东勤王后,就调遣驻守泉州的中路总兵马得功乘机袭取厦门岛。
  清军虽然在陆上力量上占据有绝对优势,但要对厦门岛发动进攻,则必须有一支海上力量,清军的船只严重不足。当时郑成功的叔父郑芝豹居安平,在张学圣的威胁下,郑芝豹向清方提供了八艘船只,清军总计拼凑起七十艘船。
  三月初,七十艘满载步兵与骑兵的清军船只在马得功的率领下,向厦门岛进发。
  这次进击引起岛上的守备军队的恐慌,首先是海军将领阮引不战而逃,使得清军很轻易在岛岸登陆,紧接着,原先信誓旦旦声称可以守卫岛屿安全的郑芝莞,并没有体现他的勇气,他惟一做的一件事,就是席卷珍宝,弃城上了一艘船,驶离厦门岛。
  郑芝莞不战而弃厦门,海军将领阮引也不战而逃,郑成功最重要的这个后方基地,就这样落入清军之手。
  郑成功的妻子董夫人幸而逃险,她抱着儿子郑经逃到海边,搭上一艘船,她问船夫郑芝莞的船是哪一艘,并且要船夫将她送往郑芝莞的船上。郑芝莞因为船上载满珍宝,生怕董夫人发现,便以兵船不便居住为由,要董夫人转移到其他船上。
  董夫人心里知道郑芝莞暗藏珍宝,所以坚持不下船,郑芝莞也没有她办法。
  
  由于郑军在厦门岛内缺少骑兵部队,马得功携往岛上的五百名清军骑兵得到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曾经在隆武朝中担任大学士的曾樱在得知清军破城后,在家中自杀身亡。
  三月十二日,福建巡抚张学圣、兴泉道黄澍等人率军进入厦门,这两个人到厦门的目的,是贪较郑氏集团的庞大财产。
  厦门(中左所)历经郑芝龙、郑彩等人的经营,在岛中贮存大量的物质、军饷以及私人财产,张学圣、黄澍等人在岛内短暂停留,因为清军的海军实力不济,只要郑军的强大海军包围厦门岛,那么清军便面临被一网打尽的危险,所以张学圣利用郑军主力尚未返航之际,将岛内大量的物质、军饷、财物一并运往大陆。
  郑芝龙、郑彩在厦门岛上数十年苦心经营的成果,毁于一旦,被清军掠走的黄金达九十余万两,珠宝数百镒,米粟数十万斛,还有大量郑军将士的私人财产以及百姓的财物粮米。
  郑成功长期以来之所以在抗清事业上没什么起色,主要原因一是缺乏一个稳固可靠的基地,二是缺乏粮饷。在计取郑联,夺得厦门岛后,凭借郑彩多年积累下的雄厚资本,在粮饷上终于有了坚实的储备,然而这次由于郑芝莞玩忽职守,不战而弃守厦门,致使这些雄厚的物质储备,损失殆尽,这是郑成功抗清以来所遇到的最大挫折。
  张学圣、黄澍等人在搬运走这些财物后离开厦门岛,只留下马得功的军队驻守。
  此时从南澳启程北上珊珊来迟的郑鸿逵舰队终于抵达厦门。
  (使命的召唤-53)
  
  郑鸿逵切断马得功逃回大陆的海上交通线,并派部将杨杼素、吴渤等人率军登陆,与马得功的清军激战,马得功的骑兵部队占据优势,在战斗中,吴渤中箭身亡,战斗陷于僵局。
  随郑鸿逵返回厦门岛的施郎手中并没有军队,只有陈埙、郑文星数十名随从,但他还是果断登陆,勇敢投入战斗,虽然人数很少,但他居然挫败了一股清军的进犯,并且一直追击在中左所城外。施郎的勇敢表现,令郑鸿逵的海军也受到鼓舞。
  
  三月二十二日,驻扎在广东大星所的郑成功接到郑鸿逵的书信,在信中,郑鸿逵敦促郑成功速速返航厦门。
  郑成功沉默良久后,慨然说道:“奉旨勤王,今中左(厦门)既破,顾之何益?且咫尺天涯,岂可半途而废?国难未报,遑为家为?”毅然决定继续南下,与永历政权的抗清力量会师。然而,当三军将士得知厦门岛被攻破的消息后,无不骇然,这些将士的家眷多在厦门,此时厦门仍在清军手中,家人生死未卜,哪有心思继续南下作战啊?
  三军将士哭声遍野,诸镇将领纷纷前来劝说郑成功,即刻返师厦门。郑成功见士兵思家,士气不可为,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向南而拜,说道:“臣冒涉波涛,冀近天颜,以佐恢复,不意中左失守,将士思归,脱巾难禁。非臣不忠,势使然也。”说罢泪流满襟,三军哀恸。
  由于贮存于厦门岛上的粮饷贮备已全部落入清军之手,郑成功在返航之前,决心先从大星所以及附近的清军控制区先夺取一些粮食,否则大军返回后,将面临缺粮的困境。二十五日,郑军舰队全体返航。
  中左所失陷导致了郑成功南下勤王的计划受挫。在这段时间里,永历帝与大西军的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永历帝在狗急跳墙之下,封孙可望为“冀王”,但孙可望拒不接受,坚持要“秦王”的封号,不过孙可望仍然派出五千人的军队进入南宁,以保护这位光杆皇帝,在这样一种局势之下,永历帝已经只是一个虚假的象征了,最后,孙可望如愿以偿以获得“秦王”的封号,将自己的地位提升于李定国、刘文秀之上了。关于永历政权的其他情况,后文将继续提及,先来看看厦门岛的情况。
  
  在郑成功返航这段时间里,攻占厦门岛的马得功清军部,侥幸逃离。在郑鸿逵封锁清军返回的海域之后,清军的船只已经被郑鸿逵所击毁,留守在厦门岛上的清军已经成为瓮之中鳖,只要郑成功的大军杀回来,势必难逃被全歼的下场。
  马得功狗急跳墙,他派人去找郑成功的祖母,也是郑芝龙与郑鸿逵的母亲黄氏,以郑芝龙的性命相威胁,逼迫黄氏写了一封信给郑鸿逵,要求郑鸿逵拔一部分船只,让清军逃离厦门岛。郑鸿逵接到母亲的信件后,担心消灭马得功的清军后,遭到清政府方面的报复,到时大哥郑芝龙可能会死于非命,无奈之下,他只好拔出一部分船只,交给马得功,马得功得以狼狈鼠窜回泉州。
  (使命的召唤-54)
  
  当郑成功返回到厦门后,发现清军已经全部撤离,经过细细盘查,对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后,不由得怒从心生,雷霆大怒。
  当时郑芝莞已经从海上返回厦门岛,郑鸿逵的军队也入驻中左所,郑成功的舰队停驻于浯屿附近,他愤怒地下令,倘若郑芝莞、郑鸿逵前来,不得相见,并恨恨地说:“协助清虏前来的澄济叔(郑芝豹),协助清虏离去的是定国叔(郑鸿逵),弃城与虏者是芝莞功叔。竟全是家门为难,与清虏何干!”
  义愤填膺,悲从心生,他拔出佩刀,削断自己的一束头发,发誓必定要杀死这些侵略者。
  驻守于中左所城的郑鸿逵派人送来一封信,请郑成功入城。
  郑成功一下子拒绝了,他怀疑叔父也与清军相通,如果贸然入城,说不定遭到毒手,他派人前去对郑鸿逵说:“不杀虏,无相见期也。”
  
  在郑氏集团内部,郑鸿逵与郑成功两大势力虽然互不相属,但是之间的合作亲密无间。
  在郑成功的叔父中,郑鸿逵是最欣赏郑成功的,在郑成功还是小孩的时候,郑鸿逵对他颇为心疼,称他为“吾家之千里驹”,在郑芝龙意图降清时,也是郑鸿逵暗中嘱咐郑成功秘密率一支军队离开安平前往金门,这样郑成功才得以避免同父亲一同前往清营而惨遭扣押的命运。
  在郑成功安平起兵后,又是郑鸿逵援助他一起攻打泉州城,到了潮州之后,两人携手开拓潮阳、揭阳根据地,这些时间的合作里,郑鸿逵与郑成功之间从来未产生任何矛盾,郑成功对他这位叔父也非常尊重,在他率军南下勤王之际,还请求郑鸿逵北上厦门岛协防,可见他对叔父没有任何防备之心,相当信任。
  这次郑鸿逵私下放走马得功的清军,与郑成功之间开始产生矛盾,致使郑成功怀疑他与清军有秘密往来。
  郑成功的怀疑并非没有道理。
  在那个年代,今天是南明将领,明天成为清军将领的情况,实在是太多太多,这也是南明政权屡战屡败的原因。这里还有另一个原因引起郑成功的怀疑,那就是侵犯厦门岛的马得功曾经是郑鸿逵的部将,那是在弘光政权的时候,当时郑鸿逵守卫采石矶,以右军都督挂镇海将军印,马得功是标下守备,所以两人不仅相识,而是有过比较密切的关系。
  郑成功身上武士的荣誉感以及国破家亡所带来的强烈的复仇感,使他从一开始就是最坚定的抗清斗士,无论时局如何危恶,无论处境如何困难,甚至连父亲作为人质落入清军之手,都无法改变他浴血坚持的决心,所以他绝对无法容忍叔父郑鸿逵有降清的倾向。
  郑鸿逵心知隔阂已经产生,而他在此事上也确实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他决心以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命令军队撤出中左所城,移驻白沙,这个地方离南安石井十里,离安平三十里。同时给郑成功写了一封信:“马虏(马得功)之归,盖以吾兄(郑芝龙)在于清,重以母命故耳。不然,我亦何意何心也?侄有疑吾之言,不亦错乎?”
  (使命的召唤-55)
  
  郑鸿逵部撤出中左所后,郑成功才率舰队入厦门港,在澳仔港扎营,并且召集高级将领讨论厦门失守的功罪。
  在厦门的抗击清军入侵的将领中,以施郎功劳最大,虽然他是以休假的名义返回厦门,手上并没有军队,但仍然凭借数十人的力量,对清军展开反攻,因而成为厦门之役中表现最好的将领,郑成功赏赐给施郎纹银二百两。
  但施郎坚决不受,他认为厦门岛失守,而且清军又得以全军而退,实无理由接受赏赐。
  郑成功说道:“虏先渡海,水陆失守。该镇假回闲员,目击虏氛,身率数十人与虏对敌,追逼城下。使蓝登水陆诸人如是,虏无只还矣。功而不赏,罚将何施?”
  赏赐完施郎等人后,郑成功开始清算失守厦门的责任人。
  首先是镇守厦门的主将,郑成功的从叔郑芝莞。郑成功命人将郑芝莞押进来,怒责道:“我南下勤王时,你自请提调水师陆师,并信誓旦旦若守备有失,将付军令处置,今日你且有何言?”
  郑芝莞料想自己既是郑成功的从叔,又是从郑联手中谋取厦门岛的功臣,虽然失职,郑成功也不可能严惩他,便将责任推卸到海军将领阮引身上。
  郑成功大怒道:“水师未败,而汝先搬物,身在船上矣。”
  立即喝令左右,将郑芝莞推出斩首。
  众位将领听罢大吃一惊,纷纷上前求情,郑成功不为所动,下令立即执行,不一会儿功夫,一颗血淋淋的脑袋献于阶下,众将悚然。
  郑成功又下令将郑芝莞的人头悬挂示众,三日方许收葬,并且严厉警告部下:“本藩铁面无情,尔诸勋臣镇将各宜努力,苟不前进怯敌,本藩自有法在。”
  杀了郑芝莞后,郑成功继续清算其他守城将领,海军将领前冲镇阮引在清军来犯时不战而逃,责任重大,被处以死刑;另一位将领后冲镇何德被杖责一百二十棍,革职,他的副将杨升也被处死。
  南下勤王战役中表现杰出的万礼出任前冲镇指挥,另一位将领陈朝接管后冲镇。
  在南明的搞清力量中,无论是以前的弘光政权、隆武政权,还是鲁监国政权,或者永历政权,都存在内部势力相互倾轧的现象,窝里斗现象十分严重。
  郑成功杀郑联、逐郑彩也是南明势力之间的内斗,然而自郑成功计取厦门岛,成为东南最大的一支抗清力量后(据《闽海纪要》此时郑成功拥有军队六万人),他开始树立起自己在军队中的绝对权威,严肃军纪。
  在郑成功集团内部,文人与武将之争,清流与阉党之斗不复存在,他牢牢地控制住军队,他杰出的领导才能开始显现出巨大的威力,并很快使这一支抗清的力量完全不同于其他南明军队,他毫不妥协的抗清姿态与坚忍不拔的意志,使他很快成为清廷最可怕的对手。
  (使命的召唤-56)
  
  六、施郎事件
  
  郑成功虽然重赏施郎,以表彰他在厦门抗清一役中的杰出表现,但在郑成功心里,施郎这个人绝对不能加以重用,必须要严加防患,为什么呢?
  因为施郎这个人,飞扬跋扈,盛气凌人,如果不以铁腕以约束之,那么发生在南明军队中的武人自雄、拒绝服从命令的一幕又将在郑军中重演,而郑成功是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
  施郎自投奔郑成功后,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是极为杰出,首先他以一套全新的方法训练海军,他不仅是郑军中最精通海上战术的将领,同时也是那个时代中国最杰出的海军将领;其次,他参加闽南战役与潮阳开拓根据地的战争,战功赫赫;再次,他是郑成功计取厦门岛的主要策划人,一举奠定郑成功在福建东南沿海的根基;再加上他在马得功入侵厦门后的以少攻多的优异表现,都可以看出施郎这个人是难得的人才。
  对于施郎,郑成功也很矛盾,他对施郎的防患心里,是有一些根源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施郎的故事。
  他是泉州晋江人,出生于1621年,自幼聪明,有悟性,而且膂力过人,不仅武艺高强,而且精通兵法。
  十七岁时,他投奔到郑芝龙军中,由于他精明能干,被提拔为千夫长,后来又升任左冲锋。
  1645年,大学士黄道周慨于时局危恶,招募三千人入江西作战,二十四岁的施郎也在应募之列,本想借此机会在战场上一展才华,但很快他发现黄道周只是一个根本不懂军事的书生,便劝黄道周最好是解散部队,只带少数人前往赣州,以隆武政权要臣的身份,调动节制各路军事力量,但黄道周拒绝了。
  施郎心知黄道周必败无疑,索性逃回福建。
  郑芝龙降清后,施郎也连同其他郑国将领归降清军,并参加了李成栋进军广东的军事行动,参加了进攻顺德、东莞、三水、新宁等地的战斗。
  李成栋反正归明后,施郎投奔到郑成功麾下,参加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包括攻克云霄之战、潮阳剿灭土豪的战斗以及厦门岛保卫战,并且他是郑成功计取厦门岛的主要策划人,他的军事才能显露无疑。
  施郎的个性张扬,不知收敛,史书称他“度量褊浅,恃功骄纵”,在郑成功麾下他固然表现杰出,但同时施郎也越来越显露出他难以制约、飞扬跋扈的一面。
  在潮阳时,施郎与其弟施显均手握兵权,仗着自己的功劳,盛气凌人,其他诸镇的将领都不敢得罪他,只有时任后劲镇的陈斌看不惯施郎的作为,敢于与他发生正面冲突,陈斌扬言:“彼恃兵力,吾兵足以敌;若彼手段,虽兄弟,吾用只手揉躏之。”
  由于陈斌有万夫不当之勇,所以施郎奈他不何,但却暗地里在郑成功面前说陈斌的坏话。
  陈斌这个人虽勇,但心机却远不如施郎,所以最后还是斗不过他,索性率着军队逃跑了,然后写了一封信给郑成功,陈述逃跑的缘由。
  郑成功了解事情真相后,对施郎这个人开始有所反感。
  (使命的召唤-57)
  
  1651年初,郑成功决心南下勤王,施郎显然并不赞同这个决定。
  史料没有给出更多的说明,我们只知道施郎以委婉的口气劝郑成功说:“勤王臣子职分,但郎昨夜一梦,似大不利,乞藩王思之。”
  施郎说的大不利指的是什么呢?
  也许是他认为南下勤王并不现实,因为郑军的军事优势全在海军,如果脱离海上,在陆上与精锐的清军硬拼,那么面对清军在骑兵上的优势,郑军是很难抵挡得住的;也可能施郎认为远离基地作战,得不偿失,因为厦门岛本身并非坚不可摧,一旦清军对摧残根据地,那么南下舰队将失去后方保障。
  不管是施郎真实的想法怎样,在郑成功看来,施郎是恃才自傲、敢挑战其权威,自从南明以来,内部一直存在将领难以约束的情况,郑成功决心要在他的集团内部杜绝此现象,虽然郑成功名义上归属于永历政权,然而他实际上东南沿海一支独立的势力,无论是军队、装备还是财政,完全独立,并不依赖于永历政权。
  在南明大系统内,郑成功这支力量是相当特殊的。
  起初这支力量弱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郑成功起兵后,他几乎没有一块立足之地,而且在兵力上也少得可怜,郑芝龙遗留下的庞大的军事资本,除了降清的军队之外,其余基本上落入郑彩与郑鸿逵之手,郑成功是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以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几乎是从零开始他非凡的事业,他能在南明诸多地方势力与清军巨大压力下崛起,实见其非凡的领导才能,还有一点,他很早便意识到,必须要杜绝内部的混乱,他以高超的技巧与强有力的手腕,约束住难以管制的郑家军旧将以及归附过来的土豪首领,他执法严厉,几乎是冷酷无情,但他在战斗中能亲临前线,多次与死亡擦肩而过,这种勇气与胆识是其领导力与威信的基础。
  施郎入伍时间比郑成功要早八年,既英勇善战,又富于谋略,这使他恃功自傲,不仅与其他将领矛盾重重,而且还逼走勇将陈斌,这使郑成功意识到内部出现了一个重大的隐患,所以当施郎委婉地暗示南下勤王有“大不利”时,郑成功乘机解除施郎的兵权,缴回他的左先锋印,并将他的军队交给部将苏茂,让施郎告假闲居返回厦门岛。
  
  闲居后的施郎并非无所事事,他返回厦门时,正好遇到马得功的清军入侵,他马上率仅有数十人投入战斗,并且在战斗中击退清军,并进逼到中左所城下,足见他超人的军事才能。
  在整个厦门战役中,他是功劳最大,同时也是受到赏赐最多的一人。对施郎这个人,郑成功心里非常矛盾,一方面施郎的才华确实无人可及,另一方面,他又是难以约束的一个将领,所以当郑成功返回厦门后,仍然未把兵权交给施郎。
  施郎的副将苏茂、万礼都掌管一个镇的兵力,而他却还两手空空,施郎心里非常不舒服,满脸怒色。
  他决定以退为进,向郑成功提出要削发为僧,以此来试探郑成功的心理底线。
  (使命的召唤-58)
  
  郑成功对施郎有提防之心,不愿意将精锐的部队交给施郎,那怎么办呢?郑成功想来想去,想出一个折衷的方案,他让施郎去招募一支新军(前锋镇),并任命他为前锋镇指挥官。施郎得到郑成功的命令后,心中大怒,明摆着这只是要架空他,索性不去报到,竟然跑到寺庙里削发为僧,以此来表示不满。
  施郎的脾气算是与郑成功是一路的,那就是拒绝妥协。
  这么一来,施、郑两人之间的矛盾越发的严重。
  施郎虽然当了和尚,可是世俗的事,他还要管。
  有一回,他的一名家丁与右先锋黄廷手下的一名士兵因为一点小事有纠纷,施郎得知后大怒,他马上带着几个壮丁跑到黄廷的行营内,对黄廷大加辱骂,并且把黄廷房内的一些器具打碎。黄廷为大局为重,并不想与施郎闹出大事,所以对他一忍再忍。事后,黄廷向郑成功禀报了这件事。
  郑成功认为非得警告施郎不可,便派人前往施郎处,严责施郎。施郎表面上惟惟诺诺,在心里却仍然不当一回事。
  
  施郎不知收敛,终于令郑成功忍无可忍。
  当了假和尚后,但他还握有一些亲信。
  在施郎为数不多的手下中,有一人名为曾德。曾德以前是郑彩部下的将领,在隆武帝时曾被免官,在郑芝龙降清后,曾德转为施郎的部下,现在施郎不被郑成功所重要,所以曾德便打算离开施郎,他就向郑成功请求,要求担任随从。郑成功答应曾德的请求,大约也是想从曾德那里了解一些施郎的情况。谁知施郎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派人将曾德抓回来,并给了个罪名,就地处决。
  曾德事件成为郑成功与施郎最后摊牌的导火索。
  施郎的一系列所作所为,令郑成功再也无法忍受。由于此时厦门岛内开始缺粮,被清军掠走战略粮食储备的恶果显露出来了,所以郑成功暂时先把施郎的事情搁置一旁,只是派施郎的弟弟施显去传话给施郎,告诉他:“藩无能作伤恩事也。”
  五月四日,郑成功亲自督率海军,攻打清军控制的永宁、崇武二城,夺取了不少粮食返回厦门,接下来,对施郎的清算开始了。
  
  在郑成功看来,施郎这个人,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因为他有胆识,也有计谋,虽然现在施郎削发当了假和尚,但他在军队中的影响力仍然很大,特别是其弟施显是援剿左镇指挥官,手握兵权,如果稍有不慎,兄弟两人起兵作乱,那后果不堪设想,万一施郎逃出投奔清军,那将是一个心腹之患,因此必须要谨慎行事,确保万无一失。
  五月二十日,郑成功传令各镇将领,在兵船上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出征事宜。然而这只不过是个幌子,作为援剿左镇指挥官的施显也在出席秘密会议的名单中。施显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阴谋,当他进入到郑成功的座船后,马上被解除武装,秘密逮捕,关押在船舱之中。这件事情干得非常隐密,只有郑成功少数几个亲信知晓内情。
  (使命的召唤-59)
  
  在逮捕施显后,郑成功马上派遣右先锋黄廷,前往施郎住所,黄廷还在为上次被施郎闯入兵营内辱骂乱砸而怀恨在心,所以相当积极,马上派兵包围施郎的住处。当黄廷闯进来时,施郎心里马上明白了,郑成功终于要对他下手了。
  随后,郑成功的亲兵同时逮捕了施郎的父亲施大宣以及其家属。
  一切正如预先计划好的一样,非常顺利。此时的郑成功虽然逮捕施郎,可并还没想好如何处置,施郎的才气令郑成功爱惜,可是他的飞扬跋扈又是郑成功所无法容忍。郑成功将施郎交给部将林习山,林习山命令副将吴芳看守。
  
  可是,一场营救施郎的行为却秘密展开了。
  根据施郎日后的回忆:“余以旧将苏茂仗义相周旋,因集众扬剽宵遁,赖族父武毅伯潜驾舟接至安平内地。”营救施郎的行动,是由其前部将苏茂与族叔施福共同策划。
  施福是郑芝龙的老部将,又称为施天福,他是施郎的族叔,在隆武朝是受封为武毅伯,曾经率兵防御栖霞关,在郑芝龙的授意下,施福从栖霞关撤兵,导致清军在南明军队没有设防的情况下,从浙江长驱直入福建,后施福随郑芝龙降清,作为李成栋的部将征战广东,李成栋反正后,施福投奔郑成功,这是一员郑家军的元老级人物。
  在施郎被捕后数日,有一个晚上,有人执一份公文(应该是伪造的)到关押施郎的船上,对看管施郎的吴芳称奉藩主郑成功命令押解施郎前往审问。吴芳没有认真鉴定这份公文的真伪,便信以为真,带人押着施郎准备前往郑成功处。走到半路一个偏僻的地方时,来人突然将吴芳以及押运的差人打倒在地,然后带着施郎逃到苏茂家中,到了第二天,其族叔施福秘密派一艘船,将施郎载出厦门岛,抵达安平。
  
  郑成功发现施郎逃跑后,勃然大怒,当时他可能并不知道是苏茂与施福合谋放走施郎,便将责任归之于负责看管施郎的林习山,他认为是林习山私下放走施郎,准备杀掉林习山。但一来怀疑林习山的证据不足,二来其他将领纷纷求情,郑成功最后饶过林习山,但下令处决施郎的父亲施大宣以及其弟施显。
  施郎抵达安平后,郑成功的叔父郑芝豹试图调解施郎与郑成功之间的矛盾,但是当郑成功得知施郎潜藏于安平后,立即派出军队前往捉拿,施郎被迫逃往内地。郑成功此举,断了施郎的归路,并最终使施郎选择投降清廷,并成为郑氏集团的死敌。
  这一件事,使得郑成功麾下最杰出的一名将领终于投奔敌营,以致于郑成功叹道:“吾不幸结此祸胎,贻将来一大患!”但是从另一方面说,郑成功维持了集团内部的稳定,这一点至关重要,郑成功偏居东南一隅,但始终未被清军消灭掉,正是得益于内部的精诚团结。
  (使命的召唤-60)
  
  第五章 光辉岁月
  
  一、崛起于东南沿海
  
  施郎逃跑这件事,并没有影响到郑成功主动出击清军的决心。
  五月二十二日(1651年,永历五年),郑成功亲自督师,跨海进入海澄县境内的磁灶。
  由于海澄是漳州的富庶之地,这也是当年明朝惟一开放港月港的所在地,所以驻守漳州府的清军总兵王邦俊不敢大意,率一千骑兵、二千步兵,在二十六日抵达磁灶附近,与郑成功的军队对垒。
  在战斗前夕,郑成功招集诸将召开军事会议,在会上说道:“欲图进取,先从漳、泉起手。此番杀他一阵,则漳虏慑服,集兵裕饷,恢复有基矣。”
  可见郑成功出击的目的,主要在于夺取这个富庶之地的粮饷,同时也可以招募更多的士兵。
  郑成功在与清军作战中,最惯于使用伏击战。
  这是因为清军自从入关以来,基本上逢战必胜,所以有骄奢之心,对抗清力量存轻视之心,郑成功正是抓住敌军的这个弱点,频繁地使用伏击战,屡试不爽。
  郑军将磁灶选定为既定战场,将一镇的兵力埋伏在磁灶山坑南,援剿右镇黄山埋伏在磁灶坑北,左先锋苏茂、援剿左镇林胜两路人马埋伏在磁灶社内,由亲丁镇甘辉、前冲镇万礼、右冲镇柯鹏三个纵队担任诱敌的任务。
  清军总兵王邦俊曾在1649年的盘陀岭之战中挫败郑军,郑军优秀将领柯宸枢就是在那次战斗中战死,后来在1650年又出兵救援被郑成功围困在潮州的郝尚久,所以他心高气傲,并不把郑军放在眼中。
  三千名清军大摇大摆从大路进入磁灶,埋伏在磁灶社里的苏茂率军与清军交火,紧接着甘辉、万礼等纵队一并杀出。在与清军交战中,郑军最大的劣势在于骑兵数量少,所以清军以骑兵为主力,向郑军发起突击,郑军有一套对付骑兵的战术,即使用藤牌兵,这种藤牌既可以防箭,也可以防马,这种战术是以三个人为一个小组,一人执藤牌以掩护其余二人,另外两人个,其中一个负责砍马,另一个负责砍人,使用的刀具极为锋利,一刀下去即可将铁甲马一劈为二。
  这下子可让清军有苦头吃了。在郑军凶猛的攻击下,清军溃不成军。
  苏茂与林胜两路人马抵挡清军的骑兵,砍杀与夺取不少马匹,在战场上清军尸横遍野。
  王邦俊见势不妙,赶紧下令撤退,保护其剩余的马匹与辎重,落荒而逃。
  
  磁灶一战,是郑成功在厦门失守、战略储备被夺、施郎逃亡等一系列不利于郑军的背景下取得的一次大胜,无疑大大地提升士气,对东南抗清力量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厦门岛成为一个光辉的抗清根据地,而郑成功无疑成为东南抗清的一面旗帜。对留着猪尾巴似的大辫子深恶痛绝的人民,看到光复汉室的曙光。
  这场胜利,使得前来投奔的抗清志士人数激增,郑成功将军队数量大大扩编。
  郑成功的军队编制以镇为主,主要有左先锋镇、右先锋镇、援剿左镇、援剿右镇、援剿前镇、援剿后镇、前冲镇、左冲镇、右冲镇、中冲镇、亲丁镇、戎旗镇等,在磁灶战役后,又扩编了五个镇:中权镇、北镇、护卫左镇、护卫右镇、后劲镇。
  (使命的召唤-61)
  
  前来投奔郑成功的郑军旧将黄兴被任命为新组建的中权镇的将领,另一位慕名而来的郑军旧将黄梧则被任命为中权镇的副将。
  任命精通骑射的陈六御为组建北镇,北镇主要是骑兵队,以北方来的士兵为主力组成而成,与清军相比,郑军在海上的力量要强大得多,但是在陆上却居于劣势,主要是由于缺乏战马,难以组建一支有强大战斗力的骑兵。即便如此,郑成功还有充分利用现有不多的马匹,加强骑兵的组建。
  郑成功的杰出表现,也令郑鸿逵倍感欣慰,他决心逐渐淡出郑氏集团的领导层,同时也消除私自在厦门岛放走清军而引起郑成功的不信任,便将手下三员将领以及一部分兵力移交给郑成功。这三位将领分别是沈明、沈奇与陈魁,郑成功便组建了护卫左镇、护卫右镇以及后劲镇。郑成功在潮阳收降陈斌后,曾组建过后劲镇,但是后来陈斌被施郎逼走,继而在守卫潮阳时,因不敌清军而投降清军。
  
  除了新增五个镇之外,郑成功还组建十个独立营。
  十个新组建的营分别是:礼武营、信武营、智武营、仁武营、义武营、英兵营、游兵营、奇兵营、殿兵营、正兵营。
  同时组建一个新局署,负责督造武器,特别是制造能有效对付清军骑兵的藤牌,以及战被、火筒、火罐等。战被又称为滚被,其实是一大棉被,厚二寸,可以抵挡对方的箭矢,一旦敌军放箭,便将战被张开,可以遮挡来箭,箭雨过后,即可以滚被而行,里面的士兵手持双刀,专门砍敌人以及敌马的脚,看来这也是对付敌军骑兵的一种办法。
  在早些时候,郑成功还制定并颁布《杀虏大敌中敌赏格》的通令,这样一来,东南这支最强大的抗清力量,在经历多年的艰苦奋斗后,终于走向成熟。
  
  虽然三月清军劫掠厦门岛使郑成功丧失了所有的储备,但是厦门岛作为郑氏商业贸易中心港的地位并没有动摇。郑成功对商业外贸非常重视,贸易所得的巨额利润将是维系他这支日益庞大军队的重要保障。
  尽管由于战争的破坏,使得外贸受到重创,尤其是内地商品的转输日益困难,但是战争与改朝换代并不能完全阻止商人们为博取利益而铤而走险,就象当年朝政府的禁海令无法阻止海商出海的热情一样。在厦门岛郑成功从郑彩手中接收了庞大的商业船队,当然这个商业船队本来就属于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这使得他的军队能够度过艰难时期。
  不过清朝方面,也极力想破坏郑成功的商业船队,清福建官员怂恿厦门岛对岸的刘五店、石浔等地的海盗陈春等势力,在海面上劫持郑成功的商船,由于陈春等人屡屡得手,郑成功决心将其一网打尽。
  磁灶战役后,七月,郑成功派遣援剿右镇、前冲镇、北镇、中权镇四支纵队,越洋追捕陈春。陈春一伙人落荒而逃,郑军一路追击到小屿,追上陈春的数十只船,经过一番海上战斗,陈春的船只被击毁甚多。此时驻防在同安的清军将领马直追率军来援,郑军前线指挥黄山在获知消息后,派万礼率前冲镇、陈六御率北镇埋伏于龙窟一带,当清军进入到此区后,陈六御的北镇骑兵队用上派场,在郑军的夹击之下,这支援军被全部歼灭,无一人漏网。
  (使命的召唤--62)
  
  郑成功的战略意图,是先夺取漳州府东部沿海地区,沿海对郑军十分有利,进可攻,如果打不赢,就可以下海,这对清军来说是无可奈何的。
  九月,郑成功亲自挥师南下漳浦。福建清军不敢小视,派陈尚智率军驰援漳州,会同漳州总兵王邦俊,共计有骑兵数千人,步兵数千人,在钱山一带与郑军对峙。当郑成功侦知敌方主将时,他莞尔一笑,轻蔑地说:“王邦俊伎俩可见,陈尚智无名小将,我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当即命令安排军事部署,将军队分为三部分,正面作战兵团以戎旗镇、援剿左镇、左先锋镇等久经沙场的部队组成,其余诸镇分为伏击兵团与抄后截击兵团。郑成功对诸将领说:“俱各贾勇齐击,杀其片甲不回,胜此一着,则漳虏胆破,撄守不暇,漳浦、诏安、平和等邑可指掌而定矣。”
  二十五日,清军率先发起进攻。郑成功下令迎战,士气高昂的郑军精锐部队投入战斗,一举歼灭来犯清军的前锋部队,埋伏在侧翼与后翼的前冲镇、亲丁镇、剿援右镇等纵队一并杀出,清军马上陷入混乱之中,战斗队形被冲垮,郑军战士骁勇无比,越战越勇,清军主将王邦俊一看形势不利,赶紧下令撤兵,狼奔逃窜。郑军穷追猛打,战场上是清军累累的尸体。王邦俊、陈尚智夺路而走,逃回漳州府城。
  漳州府大为震动,关闭城门,禁止出入。郑成功派人前往漳州府城招降,但遭到拒绝。不过清军队伍中的数百人投奔到郑成功麾下。
  
  郑成功军队的战斗力之坚强,令清军意识到一个强大的对手正在崛起。漳州总兵王邦俊紧急上书求援。
  十一月,清军遣福建陆路提督杨名高率数千名骑兵与步兵南下。正在厦门岛休整的郑军得知消息,马上向郑成功禀报。郑成功召集诸将,对大家说:“杨名高未知我手段,必然轻敌。我须略地取粮,诱其来战,先须占据险处迎杀。尔等此番用力歼击,胜此一着,则援虏计穷,漳泉不攻自下矣。”同时郑成功再次严肃军纪,强调:“如不用命者,杀无赦!本藩躬亲督战,目睹难掩也。”
  由于清军南援漳州,必定要先经过泉州,郑成功打算在泉州地界与清军会战,否则杨名高的援军与王邦俊的漳州守军相会合,势必更难对付。郑军搭船渡过海峡,郑成功与诸位将领勘察地形,选择有利的伏击地点,最后在战场设定在小盈岭一带,这里也是清军必经之地。
  郑成功的部署是这样的:他亲辖戎旗镇与援剿左镇、正兵营驻扎在小盈岭,左翼是左先锋镇、援剿右镇与北镇,右翼是援剿右镇、右先锋镇与左冲镇。由于在鸿渐山一带发现有敌军的迹踪,郑成功还派甘辉率亲丁镇及中冲镇、游兵营、奇兵营前往截杀。
  清军提督杨名高此时已进抵离小盈岭不远之处,在探知郑成功严阵以待后,他根本不把郑成功放在眼里,他命令清军兵分三路,向小盈岭发起进攻,同时,另一支清军由鸿渐山迂回到郑军的后侧。
  清军三路进攻队伍中,中路军位置略为突出,正面是郑成功的正兵营,营官请求郑成功出击,郑成功没批准,他要耐心地等待其余两路敌军的到来。等到三路敌军差不多齐头并进时,郑成功下达进攻的命令。
  郑成功亲自指挥的戎旗镇、援剿左镇以及正兵营的官兵奋勇出击,小盈岭两侧的其余各镇牵制另两股敌军,一时间平静的山岭杀声四起,兵戈交错,枪炮声隆隆。杨名高的这支清军果然是一支生力军,在郑军的猛扑之下,稍稍后撤,但很快就稳住阵形,双方陷入僵持战中。郑成功见状,骑上马,在枪林箭雨中穿梭,亲自前往阵中督战。统帅的勇敢表现令所有士兵无不奋励,向清军发起更猛烈的冲锋,清军终于顶不住郑军的进攻,撤退变成了溃败,郑军一路猛杀,杨名高纵马而逃。
  (使命的召唤-63)
  
  在另一路,清军由鸿渐山企图抄郑军的后路,在此防御的的中冲镇、游兵营抵挡不住清军的强攻,连连后退,在此危急时刻,杨祖率奇兵营赶到,加入战斗中,杨祖勇冠三军,冲入敌阵中,一阵砍杀,遏制住清军的攻势,在战斗中,杨祖被一支流矢所伤,但他坚持战斗,并且手刃一名清军将领。不多时,郑军的生力军,由猛将甘辉指挥的亲丁镇赶到战场,清军终于全线溃败,狼狈而逃。
  郑军一路追击,一直追到马厝巷,杨名高侥幸逃脱。
  
  这是郑成功返回厦门后,第三次与清军的交锋,三战三捷。
  小盈岭一战,奇兵营的营官杨祖表现最为显眼,战后,郑成功照《杀虏大敌中敌赏格》的规定,授予杨祖首功,杨祖本来名叫杨姐,但郑成功觉得这个名字不够威武雄壮,便特地将“姐”字改为“祖”字,这一改就让杨祖在战场下立下大功了。同时,杨祖的奇兵营被升格为奇兵镇。
  在鸿渐山阻击战中表现不佳的中冲镇与游兵营,则遭到降罚捆责的处置。
  郑成功深知赏罚对于维系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贯穿于他的整个军事生涯,这也是他的军队能遂渐强大,最终成为清朝最可怕对手的原因所在。
  果然不出郑成功所料,清军在接二连三的失利之后,漳州各城的清军已如惊弓之鸟,在郑成功胜利的鼓舞下,闽南的反清力量重新抬头,而一批投降清军的前明将领,纷纷反正,坐收诸城的时机已经到来。
  
  十二月,清军驻漳浦副将陈尧策派人秘密与郑成功联系,商谈献城事宜。陈尧策原系郑芝龙的旧将,协助杨世德镇守漳浦,对于陈尧策的反正,郑成功大喜,并于十二月十五日亲率军队,秘密渡海在旧镇港登陆,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杀抵漳浦城下,并包围漳浦城,陈尧策作为内应,打开城门,郑军兵不血刃占领城池。
  漳浦守将杨世德发现陈尧策叛变时,为时已晚,他仓惶出逃,但郑军已经控制了全城,无处可逃,惊惧之下,他在河边拔剑自刎后跳入河中,但没死,被郑军士兵给救活了,然后押解到郑成功面前。郑成功一看,此人能往脖子上就是一刀,算是一条汉子,便亲自给他松绑,称赞他的忠心,并晓予大义,派医生给他疗伤,并派人保护其家眷。杨世德感于郑成功的诚义,便反正归降,被授予大监督之职。
  夺取漳浦之后,郑军声威大振。次日(十二月十六日),郑成功派遗部将黄廷南下诏安,光复县城;另一位将领黄兴则西进平和,于次年正月四日夺取平和县。这样,漳州南部基本上落入郑军之手。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郑成功在经历泉州攻城战与潮州攻城战失利后,认为直接攻城伤亡很大,且郑军在攻城战中不占据优势,所以后来郑成功一直避免大规模的攻城战,这可能跟他所精通的孙子兵法中的所说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战略思想有关,郑成功夺取城池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歼敌于城外,或者通过心理战术,或都以策反的方式所取得。
  
  正当郑成功在战场上屡战屡胜之时,在浙江苦斗的鲁监国政权却遭遇重大挫折。
  (使命的召唤-64)
  
  二、收编鲁军
  
  在夺取漳浦之后,郑成功返回厦门岛。几日后,岛上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个人是谁呢?海澄县清军守将赫文兴麾下的心腹之将胡安然。
  在漳浦县与诏安县相续被郑军占领后,海澄县显然已经成为郑成功的下一个目标。在漳州诸县城中,海澄可谓是富甲漳州,明代著名的月港便是设于此,月港作为明代后期最重要的贸易港,给海澄带来了空前的繁荣,郑成功早就对这个地方虎视眈眈,只是海澄的守备相当坚强,郑成功才迟迟未下手。如今郑氏的崛起,令清朝在福建南方的统治摇摇欲坠,赫文兴准备将赌注押在郑成功一方,可是他心里有所担心。
  在郑军遭遇到的盘陀岭败仗与围攻潮州的失利中,赫文兴都作为清军将领参加对郑军的进攻,现在他想投降到郑成功一方,可是心里有顾虑,便派心腹胡安然先到厦门岛会见郑成功,试探一下郑成功的态度。
  胡安然转告郑成功,赫文兴准备献城投降,这对郑成功来说,真是天上掉下一块大馅饼,焉有拒绝之理?郑成功大喜,赐给胡安然五锭黄金,跟他约定出兵的时间。
  
  永历六年(1652年)正月二日,刚休整不到十天的郑成功又扬帆启航,他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由于海澄是一个内河港,大船一般是进不去的,所以郑成功原本打算在附近登陆后,从陆路抵达海澄,但此时郑成功的事业真顺得让人无法想象,居然老天也来帮忙,这天居然涨起大潮,水位暴涨数尺,使郑成功的舰队轻松地溯流而上,海澄的老百姓惊奇地称这是从古未有的事情,真是冰坚可渡之祥兆。
  当赫文兴得知郑成功舰队已经抵达,毅然宣布,全城反正,率全体将士直奔郑成功的驻地,献城投降。夺取海澄是郑军一次重要的胜利,郑成功非常兴奋,下令赏赐海澄将士白银一万两,赏赫文兴白银五千两,并且将他所部改编为前锋镇,由他出任前锋镇的主将。
  郑成功深知海澄在战略位置上的重要性,这里不仅与厦门岛只有一海之隔,是保卫厦门基地的外围防线,更重要的是,这里作为一个长期对外贸易基地,有着雄厚的海上贸易基础,这对于一直陷入粮饷困境中的郑成功来说,意义更显得重要无比。所以郑成功下令加强海澄的城防工程,以确保海澄不被清军所攻破。
  
  在郑成功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的同时,在1651年年初,在浙东奋战的鲁监国政权由于军事上的失利,其残余力量前往厦门岛,投靠郑成功。
  鲁监国的残余力量会投靠郑成功,这是有原因的。
  在1647-1648年鲁监国与郑彩联手,曾一度光复福建的中部与北部地区,但是后来郑彩擅杀鲁政权大臣熊汝霖,使双方的关系恶化。在清军的反攻下,鲁监国恢复福建的努力最后以失败告终。1649年,鲁监国手下最杰出的将领张名振攻克浙东的健跳所,鲁政权便又北移到浙东。在郑成功计杀郑联,夺取厦门岛之后,郑彩与郑成功爆发战争,郑彩兵败后曾求助于鲁监国,然而对郑彩深恶痛绝的张名振、周鹤芝等人却乘机发难,反而进攻郑彩,致使郑彩企图武力夺回厦门岛的计划落空。
  可以说,张名振等人帮了郑成功的大忙,虽然郑成功一直拒绝承认鲁监国政权的合法性,但此后双方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默契。以张名振为主的鲁监国政权,是东南沿海最重要的抗清力量之一,以舟山群岛为基地,顽强抗击清军,大大牵制了东南清军的力量,这实际上间接支持郑成功在福建的发展。
  1651年八月,清军大举进攻舟山群岛,并且于九月攻陷舟山。鲁监国的军事力量遭到重创,经过数个月的漂泊后,最后决到前往厦门岛投奔郑成功。
  此时的郑成功在经过数年的战争洗礼后,已经不象当刚起兵时那么意气用事了,虽然他还是拒绝承认鲁监国政权,但他仍然接纳了这支狼狈不堪的军队。1652年正月,鲁监国朱以海以及张名振等一行人率军抵达厦门岛。
  (使命的召唤-65)
  
  如何接待鲁监国的礼节成了一个问题。
  郑成功召集众人商讨这个问题,部下潘庚钟提出来说:“鲁王虽曾监国浙右,而藩主现奉正朔,均臣也,未可以监国言。”意思是说,鲁监国这个政权咱们不承认,咱们只承认永历政权,所以朱以海与郑成功同为永历之臣,不能以对接待监国的礼节来接待鲁王朱以海。
  郑成功说:“此是朝纲。且论今日相见之礼。”
  潘庚钟想了想,回答说:“相见不过客主。”以地主对待宾客的礼节。
  郑成功摇了摇头说:“不然。若以爵位论之,鲁王尊也,况经监国,若用宾主之礼,是轻之,轻之则纲纪混矣。”最后他决定用对待明朝宗藩亲王的礼节来接待鲁监国朱以海,这是一个巧妙的折衷方案,无论对郑成功还是对鲁王朱以海,都可以接受,不致于伤和气。
  由于郑成功以大局为重,使得东南沿海最强大的两支抗清力量终于联合起来,这也为日后郑成功向长江流域的发展奠下基础。
  鲁军残余部队被编为三个部分:水师前军、水师后军、水师前镇,将领分别是张名振、周鹤芝与阮骏。
  
  定西侯张名振是鲁王手下最干练,同时也是最忠诚的一位将领,他是南明历史上最杰出的将领之一,虽然张名振在与清军交锋中屡屡受挫,但他屡败屡战,壮心不减,非常勇敢与坚韧,起初郑成功不太看得起他,认为他徒有其名,没什么真本事,而且由于张名振作为掌管水师前军的将领,这个地位在郑成功其他部将之上,所以郑氏将领不时写信给郑成功,对张名振恶语中伤,因而郑成功对张名振也有一些不信任。
  有一回,郑成功奚落张名振说:“汝为定西侯数年,所作何事?”
  张名振十分简洁地回答:“中兴大业。”
  郑成功一听,有些不以为然,便又问道:“安在?”
  张名振慨然回答道:“济则征之实绩,不济则在方寸间耳。”什么意思呢?中兴大业若能成功,则当可见我的实绩,倘若不成功,那么就在我心里,我无愧于心。
  郑成功再问:“方寸何据?”怎么来证明赤胆忠心呢?
  张名振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回答说:“在背上。”说罢老将军将衣服一解,扔在一旁,转过身去,郑成功一看惊呆了,只见张名振的背上,刺着“赤心报国”四个大字,字长一寸,深入肌肤,这是效法南宋名将岳飞在背上刺“精忠报国”的作法。不意岳飞之后,还有张名振,此赤胆诚心,何须用语言来证明,这刺在身上的,不是几个字,而是一种生命的信念,嗟乎!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深感震憾的郑成功当即肃然而敬,悔谢道:“久仰老将军声望,奈多憎之口何!”然后将诸位将领的告状信统统取出来,厚厚一叠,当着张名振之面,将这些诽谤信全部烧毁,以上宾之礼待张名振,行交拜礼,让张名振总制诸军。
  (使命的召唤-66)
  
  到了三月,鲁王朱以海决定放弃监国称号,此重大让步一举消除横亘在鲁王与郑成功之间关于浙东监国政权合法性的争议与矛盾,并使郑成功最终成为东南独立抗清力量的最高决策人。
  郑成功拥有非凡的政治才华,在南明诸力量中,绝大多数都是由强而衰,而郑成功却能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将自己由一支微不足道的军队,壮大为东南最雄厚的抗清力量,他的才干与领导力以及坚韧的品性是其成功的基础。
  作为郑芝龙的长子,郑成功的特殊身份对他势力的扩张有着相当大的作用,但总的来说,他的力量是凭借不懈的努力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同时也是在挫折中不断发展。在郑芝龙降清前,郑成功手上并没有兵权,他只是在关键时刻听从郑鸿逵的劝告,私自带走一支军队,这支军队人数可能并不多。郑军发展扩大几个重要阶段如下:据守南澳岛的郑军旧将陈豹对郑成功的效忠,使郑成功在南澳得以招募数千军队,此为第一阶段;由于李成栋反正后排挤闽籍将领,闽籍将领中的施福、施郎、黄廷等人率部投奔郑成功,此为第二阶段;郑成功入潮阳,吞并土豪势力,并占据潮州四县,此为第三阶段;计杀郑联、夺取厦门岛乃是郑成功事业的转折点,不仅使他获得一块占据地缘优势的抗清根据地,更使他吞并了郑彩郑联的厦门军事力量,包括军队与船只,此为第四个阶段;在南下勤王、厦门岛失于清军之手后,郑成功率部返还,杀郑芝莞、逼走郑鸿逵、清除施郎,以雷霆霹雳般的手段整肃军纪,树立个人在郑军中不可动摇的权威,此为第五个阶段;到了鲁王残余力量逃命前来,鲁监国引退,郑成功理所当然地肩负起东南抗清的使命,在合并了鲁军之后,郑成功成为最重要两支抗清力量中的一支,另一支是孙可望与李定国的大西军。
  
  下面来说说郑成功的性格特点与领导才能。
  郑成功是个勇敢而果断、荣誉感很强的人,充满自信,在任何险境与困难面前,他从不退缩,也决不抱怨,他是一个无所畏惧的斗士。战争的残酷使他身上有着冷酷的一面,但这种冷酷在相对于那个时代的其他南明将领以及满清的军队,并不显得过分。
  在绝大多数的战斗中,郑成功总是亲临前线指挥,这倒不一定是他不信任手下将领,而是一种树立自己威信以及鼓舞士气的一种手段。他得以让将士尊敬的原因,是他无以伦比的勇气,在枪林箭雨中,他总能镇定自若,有几次险遭不测,但他从不会表现惊慌失措,这种勇气不能不引起他的部将与士兵的佩服,这也是他高超领导力的一个基石。
  郑军内部的军官来源是非常复杂,除了一开始便效忠于郑成功的郑芝龙旧部之外,还有投降清军后又反正的郑芝龙旧将施福、施郎、黄廷等将领,还有来自土豪势力,或者来自郑彩、郑联的系统的军官,也有来自郑鸿逵小集团,清军投降反正的将领,以及鲁监国的残余力量张名振等。可以说郑军内部高将将领的来源是五花八门,而且不乏桀骜难训之辈,如果郑成功没有足够的权谋与手段来约束,那么在他军队内部将会出现其他南明军队那样的内部互相倾轧的局面,倘若如此,军队便会失控。
  (使命的召唤-67)
  
  郑成功的领导才能,可能很大程度上深受其父郑芝龙的影响,郑芝龙就是一个很有心机与手段领袖,郑成功从七岁返回中国后,长期追随其父,必定对郑芝龙驾驭将部的能力有着深刻的体会。除了来自父亲的经验之外,郑成功有青于出蓝而胜于蓝之外,他在执行军纪以及打击危及到内部团结的破坏者上,手段之严厉,到了无情的地步。从杀郑芝莞以整肃军纪,到秘密逮捕施郎,以及施郎逃跑后,处死施显等事情上,均可以看出郑成功在手段上是极为严酷。正是这种铁腕最终将一群包括清军降将、土匪、江湖好汉以及来自南明势力的大杂烩融合为一支具备坚强战斗力的军队。
  虽然郑成功尊奉永历政权,但他始终保持独立性。
  郑成功对永历政权到底是怎么一个态度,这引起后人的兴趣,有一部分人认为郑成功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表面尊奉永历帝,实则只私心自用,扩张自己的地盘。笔者本来无意深究此事,因为以今日之眼光来看,一个破落南明皇帝,既无实权也无才干,尊不尊奉,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意义罢了,到了南明时代,与其说是为了一个破落南明朝廷而战,不如说是为了民族自尊而战。即使如此,仍然没有充足的证据说明郑成功尊奉永历政权是虚假而缺乏忠诚。相反,郑成功在1651年挥师南下勤王,致使大本营厦门岛被清军攻破而损失惨重,这一点足以证明郑成功在拥挤永历政权上的积极态度。
  在郑成功身上有一种王者的霸气,在隆武帝死后,他一直是一股独立抗清力量的领袖,虽然在名义上隶属永历政权,但是广东失陷后,永历朝廷与郑成功分处西南与东南,这种地理隔绝的客观环境,使得郑成功实际上并不受制于任何人,他是东南海域南明力量的真正统治者,同时也是清政府扫荡清除的头号强敌。
  
  郑成功的军队以训练严格而著称,特别以水师的力量最为强大,清军实力虽然强大,但在一段很时间内,在水面作战能力上,要远逊于郑军。然而郑军最大的弱点,在于陆上作战能力较弱,由于闽南地区缺乏马匹,郑成功的骑兵始终在与数量上与质量上无法与清军对抗,但郑成功很聪明地有针对性地训练藤甲兵,在战场上能有效地抵挡清军的骑兵的冲击,并取得了很好的战果,但是这仍然无法弥补缺少骑兵所带来的缺憾,在陆地上,军队缺乏进攻的速度与强大的冲击力,机动性能大大受到制约,同时也无法在击溃清军后实施歼灭性的追击。攻城战是郑军的另一大弱项,郑军虽然在舰船火炮还是比较强,但是一旦在内陆作战,由于缺乏马匹,火炮难以输送,攻城战中火炮的数量较少。
  郑军维持强大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乃是郑成功对粮饷问题一直非常重视,从出兵潮州开始,郑成功的战略目标就十分明确,就是要夺取一块可以筹粮征饷之地,由于清军已经占据绝大部分的地区,在兵饷上十分充足,要立足于长期抗战,粮饷便成为重中之重,也正是因为这个战略十分明确,确保清军始终无法歼灭郑成功的军队。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郑成功的海上商业贸易,在永历五年底,郑成功派人与日本方面达成通商协议,由于郑成功十分特殊的身份,他既是南明最重要的军事力量,其母亲又是日本人,他又在日本生活七年之久,而且还有一个日本籍的弟弟,所以日本方面同意与郑成功通商,郑成功从日本获得了大量的铅、铜等重要战略物资,并以此筑火炮、盔甲、器械,并且还铸永历钱币,同时也向日本进口大量的粮食,并且与南洋的吕宋(菲律宾)、暹逻(泰国)、交趾(越南)等地进行商业贸易,获得大量的白银,这也成为郑军军饷的一个重要来源。
  根据史料所载,在郑成功军队中,还有少量的外援军队,包括日本军队与柬埔寨的军队,人数上应该不多,属于象征性的支援。
  所以从总的情况来看,尽管郑成功所控制的地盘仍然很小,但在军事、贸易、行政等系统上均相当完整,这也表明郑成功的麾下人材相当多,这与郑成功的领导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使命的召唤-68)
  
  三、浴血战江东
  
  在赫文兴献出海澄投诚后,郑成功将下一个夺取的目标对准漳州府的长泰县。
  1652年正月初十,当春节洋洋喜庆的鞭炮声刚刚消褪时,郑成功又马不停蹄亲率大军进入江东,派遣各镇进攻长泰县。
  鉴于辖下县城一个接一个失守,漳州府不敢掉以轻心,派遣骑兵、步兵数千人前往增援长泰。
  正月十七日,清军援军在溪西遭遇到郑军部将甘辉指挥的亲丁镇与礼武营,当时清军来势汹汹,仗着人多势众的优势,先甘辉的部队发起进攻,郑军寡不敌众,初战失利,被迫向后撤退。
  稳住阵脚后,甘辉开始对清军实施反突击,大督阵王孔严令官兵奋勇前进,退却者格杀勿论,总指军甘辉亲冒清军枪矢,杀入敌阵,身中两箭,礼武营营官陈俸不甘示弱,也冲入敌营,在箭雨中身中四箭,裹创犹战,亲丁镇副将欧斌勇不可挡,连续斩杀清军两名骑兵将领。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不怕死,亲丁镇前锋营将陈震、总班曾猛见敌众我寡,心有怯意,引兵后退,当即被大督阵王孔枭首示众,其余人马无不惊骇,重新返回战场,浴血奋战。
  清军几时见过这等坚强的南明军队,最后在这一场意志力的搏斗中最终败下阵来,狼狈而逃,在渡水之时,被郑军赶上,杀得尸横遍野,溺水而死者尸体浮江。
  这次失利令漳州府的清军将领大惊失色,于二十三日,再度出动数千人马,驰援长泰城,郑军将领王秀奇率戎旗镇官兵,给来犯之敌迎头痛击,清军再度狼狈而逃,无奈之下,漳州总兵王邦俊只得向浙闽总督陈锦求援。
  
  此时长泰被围十余日,郑军缺乏攻城武器,在攻城战的弱点也暴露出来,久攻不下。
  郑成功的大本营设在长泰城东的石高山,他见久攻不下,下令就地制造云梯等攻城器械,长泰城被郑军团团包围,但是长泰城墙颇为坚固,一时间要攻破并不容易。
  二月初二,郑成功再度亲自督战,严令破城。
  郑军如潮水般向城池发起猛攻,但是守城清军亦相当顽强,凭借厚实的墙城拼命抵挡,郑军伤亡惨重,游兵营的营将吴世珍身先士卒,奋勇踏着云梯登城,不幸被清军的火炮击中身亡。
  郑成功见强攻无法奏效,只好下令继续围困,同时与诸将商议破城办法,最后决定采取挖掘地道、爆破城墙的方法。
  二月中旬,王秀奇率戎旗镇官兵从长泰北门一处高地处,开始挖掘直通城内的地道,郑成功派出神器营一位名叫洪善的火器专家专门协助。经过半个月的辛苦挖掘,终于挖掘出一条通往城内的地道,火器专家洪善在地道下埋设地雷。
  正当此时,一支更加的强大的清军援兵正昼夜疾行,赶赴长泰城。
  郑成功在福建南部的咄咄逼人的攻势,令闽浙总督陈锦坐卧不安,他亲率骑兵、步兵共计数万人紧急南援长泰,前锋已经进抵同安。
  郑成功当即下令,将地道内的地雷引爆,如果能炸毁长泰城的城墙,马上对城堡发动总攻,如果不能炸毁,则放弃进攻长泰,回师与陈锦所率领的闽浙两省援军决战。
  (使命的召唤-69)
  
  三月七日,地道内安置的地雷被引爆,“轰”的一声巨响过后,被炸飞的土石漫天飞扬,尘埃落定后一瞧,长泰城墙被炸倒了没有?并没有,很可惜,地雷安放的位置不太精确,与城墙有所距离,城墙没有受到损伤。郑成功当即实施第二套战争方案,从长泰撤兵,准备迎战陈锦的数万大军。
  长泰攻城战的失利,再次暴露出郑军在攻坚战中的弱点,即便如此,郑军的“打援”上仍然取得了胜利,两度挫败清军的援军,这使得闽南的抗清热情进一步高涨,一支数量数千人之多的闽南抗清义师前来投奔郑成功,郑成功将其隶入水师前军张名振管辖。
  此时的战场形势不容乐观。在郑成功先后夺取漳浦、诏安、海澄、平和之后,清军大举入援,除了浙闽总督陈锦亲率数万人前来之外,清军还动用了南部的广东潮州以及闽西汀州两路人马,在海上则动用原郑彩部将、叛降清军的蔡兴、章云飞的海军。
  这样,北面有陈锦的主力清军,西有汀州清军,南有潮州援军,东面海域有蔡兴、章云飞的水师,郑成功的部队陷入清军四面围攻的困境之中。
  面对这种情况,郑成功沉着冷静,他以沈明、沈奇率护卫左镇、护卫右镇屯驻于诏安,以抵挡南面潮州的清军;以黄兴为总指挥,率中权镇、护卫前镇以及英兵营等驻守于南靖、平和,对阵西南汀州的清军援军;以黄大振率援剿前镇截击从泉州港出发的章云飞的清军水师,并派陈六御率北镇官兵与信武营驻守海澄,以防清军水师的突入。郑成功则亲自统率其余部队,进驻漳州江东桥一带,迎战由陈锦统率的清军精锐部队。
  
  郑成功的果断回师,使他赢得了时间与主动权。
  郑军在野战上的能力,要远远超过攻城战,郑成功所取得的辉煌胜利,几乎都是在野战中取得,这与郑军严苛与有效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
  三月八日,郑成功巡视了江东周边的地形,并安排了相应的军事部署。江东桥位于同安通往漳州的必经之路上,这样既要迎战驻扎在同安的陈锦清军,又要提防漳州清军在后侧的偷袭,所以郑成功做了精心的战斗准备。
  郑成功设置了一条弯月形的防线,这条防线以戎旗中军营为中心,两翼向前延伸,左翼有甘辉的亲丁镇、陈俸的礼武镇,林胜的援剿左镇,万礼的前冲镇,陈埙的正兵营,右翼有援剿后镇、右冲镇、中冲镇等。其中甘辉的亲丁镇与陈俸的礼武镇由于在长泰战役阻击清军援军的杰出表现,被郑成功置于阵地的最前沿。
  除此之外,郑成功还派右先锋黄廷率左冲镇与奇兵镇据守东北部,因为东北山地是一个制高点,以防止清军占据这个有利地形;左先锋苏茂则在东尾寨内外设置伏兵,前锋镇将领赫文兴则率一千余人马,埋伏在中军营的前方树林中,作为一支机动部队,这样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出现危险时,赫文兴可以马上投入前往援助。
  郑成功还秘密派遗黄山的援剿右镇埋伏在深青桥、鸿渐尾一带,作为一支奇兵,在清军溃败之时,以截断其退路。
  从军事部署上看,郑成功占据地利优势,看来在野战方面,郑成功在指挥布阵上已经炉火纯青,他称之为“势如常山之蛇,击首尾应,击中则首尾俱应。”剩下来的,便是考验郑军在战斗中的勇敢与意志力了。
  (使命的召唤-70)
  
  这次会战是郑成功起兵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在此之前,郑军在战斗中所遭遇的清军,很少超过一万人,而且多是地方部队。而这回,清军由浙闽总督陈锦亲自督率,不仅的数量上有数万人之多,而且还有为数不少的铁甲骑兵,这陈锦非泛泛之辈,他在浙东剿灭了以鲁王朱以海、定西侯张名振为首的抵抗力量,为清廷立下赫赫战功。
  面对强大的清军,郑军中有些士兵产生畏敌情绪。自从清军入关南下后,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虽然郑军先后击败漳州总兵王邦俊、福建陆路提督杨名高,打破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眼下陈锦这支军队,从战斗力来说,远非王邦俊、杨名高的清军所能比。
  郑成功这个人有个特点,他有一种藐视敌人、藐视困难的天性,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无畏精神,但他不能不提防士兵因恐惧而出现的骚动。郑成功所在的中军,驻扎之地,前附山,后背水,郑成功下令将所有船只全部开往下游,不得有一艘船只停留。这么做的目的,是背水一战,否则一旦战打起来,有些士兵畏敌逃跑,往船上窜,那么这么一来,必定是导致军心动摇,全线崩溃。所以郑成功考虑很周到,先把船只转移到下游,背水一战,只有这样,才能置于死地而后生。
  在郑成功布置完防御阵地之后,各军将士利用清军尚未到达之机,在营地前树立木栅,并在木栅旁以砂石垒筑临时防御工事,严阵以待。
  清军在侦知郑成功移营江东后,清军游击张玉对总督陈锦说:“海贼国姓,少年英勇,多诡计。见扎江东,未可遽进,且沟深垒固,密通漳镇。遣一旅由长泰小路击之,使彼首尾不顾,乃可破也。”陈锦笑道:“此蝥贼,何足挂齿。”并不把郑成功放在眼中。
  两天后,即三月十日,陈锦率清军抵达距郑成功营地五里之外的牛蹄山,郑成功占有地形之利,并不主动出击,只等清军来攻。
  
  陈锦在牛蹄山休整三天,也暗中观察郑军的营地,只见郑军营地连绵数里,呈弧形防御,郑军仅以短短数日的时间,各营地所构建的防御如此坚强,这也不得不令陈锦佩服。经过侦察后,陈锦发现郑军防御上的一个薄弱环节,即位于郑成功中军左翼的正兵营。这不能不说陈锦也是有些本事,郑成功这条弧形防线中,正兵营不仅紧邻着郑成功所在的中军,而且在兵力上也是比较少,所以陈锦打算从这个薄弱环节突破,既可以切断郑军的左、右两翼,又可以直接威胁到郑成功的中军。
  十三日中午,清军开始发动进攻。
  郑成功密切注视清军的举动,当清军倾巢而出时,从中军营中发了第一枝火箭信号,表明清军已经出动,准备进攻了。所以将士看到火箭信号后,马上穿戴好盔甲,列队做好战斗准备。清军开始逼近到郑军营地,郑成功又下令发第二枝火箭信号,所有郑军士兵站在由木栅与砂石垒成的防御线内,武器在手,准备以逸待劳,以挫其锋芒。
  
  陈锦率清军直扑郑军正兵营的营地,试图从这里截断郑军左右翼,并以强大的骑兵部队一举在野战中击败郑军。
  清军向正兵营地发起攻击,营地前是一排木栅,清军刀斧手开始劈砍清除障碍。虽然陈锦在突破点的选择上是对的,但是郑军既占有地形上的有利位置,同时以逸待劳,这种内凹弧形防御线,使清军在采取中央突破的同时,容易受到两翼郑军的合击,这就是所谓的“击其中则首尾俱应”。所有战术是否高明,都必须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指战员能否在战场上表现在足够的勇敢,以达到既定的战术目的。
  郑成功发出第三枝火箭信号,这信号是所有镇营对清军发动全面攻击的信号,两翼各镇打开营寨大门,冲向清军,第一波以铳炮、火筒、火箭等火器攻击为主,先给行进中的清军以恐慌和杀伤,到了短兵相接时,则使用冷兵器,其中包括郑军专门用于对付清军骑兵的藤牌与战被。
  (使命的召唤-71)
  
  这次战斗对郑成功而言,是一次生死考验,一旦不能击退北路最强大的陈锦清军,将有可能陷入四面受围攻的险境之中,所以郑成功重申军队的纪律:副将以下退却者,督阵监营官可以登当场枭首示众;统领镇将临阵脱逃者,捆解到中军前,斩首示众。
  这是一场恶战,陈锦见郑军分路袭来,下令分路迎路,一时间战斗陷入僵局中,炮声枪声马嘶声,金戈交错声与士兵的喊杀声回荡在山间,箭矢如雨,尸体成山。郑成功亲率戎旗镇官兵奋勇冲锋,其余各镇更是抖擞精神,踏着尸山血河,迫近清军,清军在勇猛的郑军面前,开始渐渐不支。
  郑成功的两翼大军开始收拢,赫文兴潜伏在树林中的骑兵也一马当先,勇闯清军中阵,潜伏在东尾寨的苏茂兵团也果断突击,清军陷入被郑军合围的态势之中,陈锦一看大势不妙,赶紧下令撤兵,郑军乘胜追击五里,直抵牛蹄山,一路上清军尸横遍野,溃不成军,陈锦也顾不上军营中的兵甲辎重,夺路而逃。
  此时已是黑夜,清军残兵败将在逃跑途中,又遇到埋伏在后路的黄山所率领的援剿右镇的截杀,黑灯瞎火的,更加混乱不堪,被杀死者不计其数。
  此役,清军数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只有陈锦与少数人侥幸逃跑,这也是郑军抗清以来所取得最重大的胜利,此役胜利对郑军有着非凡的意义,郑军不再是一支弱小之旅,而是强大得可以同清军主力展开大规模的战斗,并在战斗中全歼敌军,清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郑军的战斗力。
  
  江东桥之役,打破了清军四路围攻的计划,其余三路实力较弱的清军得知陈锦主力被歼后,全部停止原先的进攻计划。
  在这次战役中,表现最卓越的几位将领都被擢升,右先锋镇黄廷被提拔为前军提督,亲丁镇甘辉被提拔为中军提督,援剿右镇黄山被提拔为右军提督;廖敬接管右先锋镇,欧辉接管亲丁镇,余新接管援剿右镇,陈埙的正兵营扩编为正兵镇。
  浙闽总督陈锦率残兵败将落荒而逃,一直逃到同安城,吃了大败仗后,陈锦自觉得没面子,不愿意进城,驻扎在城外的凤尾山,他既羞且惭,吃饭时大发脾气,鞭打其家奴李进忠,李进忠怀恨在心,入夜时分,怀里揣一把匕首,潜入陈锦房中,乘陈锦熟睡之时,刺杀并割下其首级,然后逃往郑成功处,献上陈锦人头。
  不料郑成功却拿下李进忠,责骂他道:“尔杀主求荣,天下之大罪人也!本藩决不用此不义之人。”下令将李进宗投入水中溺死,让诸位将领看看卖主求荣者的下场。
  当郑军完胜、陈锦遇杀的消息传到长泰城时,清军大为恐慌,守将意识到等候援军到来已是遥遥无期了,郑成功势必重新发动长泰攻城战,现在长泰城再也无法坚守孤城了。十八日夜里,长泰知县与守将弃城而逃,老百姓打开城门,迎接郑成功的到来,郑成功委任护冲右镇沈奇防守长泰城。
  这么一来,漳州地盘几乎都落入郑军之手,接下来郑成功准备发动对漳州府城的进攻,一鼓作气,拿下这座坚固的城池。
  (使命的召唤-72)
  
  四、围困漳州城
  
  江东之战的大胜,掀起福建南部的抗清高潮,不甘心留着猪尾巴的热血男儿纷纷加入郑军的行列,使郑成功的兵力十分充裕。他组建二十八个新营,以二十八星宿命名,分别为: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奎宿、娄宿、胃宿、昴宿、毕宿、觜宿、参宿、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等营。
  1652年四月,进攻闽南重镇漳州城的战役打响。
  漳州清军守将王邦俊是郑成功的老对手了,在连连被郑军击败后,又惊悉浙闽总督陈锦败亡的消息,更使他胆战心惊,四下派人前往各处求援。
  这次攻城战对郑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历来的战斗中,郑军暴露出最大的弱点,便是在攻城战这个环节十分薄弱,在这长泰攻城战中已经尽现无遗了。对于城防坚固的漳州城,郑成功打算采取长期围困的策略,以最小的代价攻占这座重镇。
  
  当时漳州城共有四个城门。郑成功在围困漳州城的兵力上是这样安排的:
  在西门方向上,第一道包围圈是仁武营与义武营,第二道包围圈是前冲镇、礼武镇、尾宿营,机动作战部队为戎旗镇,西门防御线由戎旗镇长官王秀奇负责。
  在北门方向上,第一道包围圈是护卫左镇、正兵镇、亲丁镇,第二道包围圈是左冲镇、右冲镇、亢宿营,机动部队为前提督黄廷部,这条防御线由黄廷负责。
  在东门方向上,第一道包围圈是护卫前镇、角宿营,第二道包围圈是援剿左镇、中冲镇、后冲镇、心宿营,机动部队为右提督黄山部,这条防御线由黄山负责。
  在南门方向上,有两座桥梁,一为新桥,一为旧桥,以游兵营、后劲镇分别把守两桥头,作为第一道包围圈,第二道包围圈是后劲镇、信武营、智武营,机动部队为陈六御的北镇,这条防御线由陈六御负责。
  在另一个清军可能突击的八角楼方向,以氐宿营、柳宿营为第一梯队防御,英兵营为第二梯队,这条防线由张名振负责。
  在打援方向上,由黄兴率中权镇、奇兵镇、援剿后镇、房宿营驻扎于东岳一带的大路,用以阻击清军通过大路向漳州城增援。
  
  此时清军在浙闽一带处境着实尴尬,浙闽精锐在江东一役中,几乎被郑成功摧毁殆尽,其余兵力,又要驻守各城,以防当地抗清力量死灰复燃,在机动兵力上十分有限。可是漳州为福建之重镇,又不能弃守,怎么办呢?清廷将解围漳州的希望寄托在马逢知的身上。
  马逢知是浙江金衢总兵,原名马进宝,由于骁勇异常,闻名一时,又被称为“金衢马”,在当时是个赫赫有名的战将,他的部下也个个剽悍善战。在接到援漳的命令后,马逢知当即率四千人马,从浙江出发,南下福建。虽然马逢知的人马不是很多,但他非常自信,凭借自己骑兵冲锋陷阵的能力,要解围漳州城并不难。
  五月,马逢知的援军经过千里行军,终于抵达漳州城外,已经可以望到漳州高大的城楼了,他自恃骁勇,下令全军加速挺进。
  郑成功的部将们一看,清军来了几千人,几千人算什么呀,浙闽总督陈锦的数万人马,都被杀得片甲不留,于是纷纷向郑成功请战,要求出击歼灭这支清军援兵。郑成功有自己的打算,他摇摇头说:“不然。凡用兵之道,岂可全恃勇力,当明彼此之情。今陈锦新丧,提调无人,以素骁勇之逢知来,必以一当百,今且勿战,纵之入城,城内人多,粮必乏,外调既迟,内势窘促,破之必矣。”
  于是撤去大道上的防卫,并在两旁设伏,马逢知一路挺进,不料却遭到郑军的伏击,马逢知的副将金凤将郑军生擒。此时郑成功却故意放马逢知一条生路,让他带着其军队逃进城内,日后的事实表明,郑成功这一策略是极为高明的,因为漳州城已经被团团围困,清军多了数千人马,这些人要耗费大量的粮食,后来福建巡抚王应元曾提到:“迨浙闽援兵继进,兵马盈万,刍粮倍前,储蓄告匮,民力罄竭。”
  (使命的召唤-73)
  
  马逢知此时仍然非常自信,因为他麾下的数千人都是骁勇之士,经过几天的休整后,马逢知率兵杀出东门,试图击破郑军的包围。郑成功当即下令苏茂、陈胜等率军迎战马逢知,同时甘辉、周全斌、陈尧策、赫文兴等以云梯攻城,打乱清军的部署。马逢知一见势头不对,弃阵奔回,以骁勇著称的头都逃了,其他士兵还不跟着跑了,伤亡颇多,逃回城内。
  郑成功继续围困漳州城,他的想法一方面是尽量减少由于攻城带来的巨大的伤亡,另一方便,只要继续围困漳州城,清军势必要派军队前来救援,郑军便可以逸待劳,坐等清军送上门。郑成功这一战略,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面对高大坚固的城墙,郑军几乎无能为力。
  为了防止城内清军的出城反击,一种更为有效的围困手段被郑军北将王有才想出来,在各营地前,挖掘一条宽一丈的河沟,再设置一道防御马匹的障碍,俗称“鹿角”,再建一道木栅,在木栅内设置一道砂石垒成的防线,每隔一定距离,设一铜百子铳,另外还筑短墙,将一个个营地变成一个个堡垒。
  郑军的这种架式,着实令王邦俊与马逢知感到心惊胆战,饶是马逢知的骁勇,也不敢出城作战,只得坚闭固守,漳州城已成一个孤岛。
  这种围城战术,对城内清军与城外的郑军都是一次意志力的巨大考验,对郑军来说,驻师城外,而且又值多雨季节,处境也相当困难。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来自鲁王阵营的张名振提议,从漳州九龙江拦截江水,引水灌进漳州城内,这确实是一条好计谋,然而引水灌城的工程量极为浩大,而且正是多雨时节,河水上涨,水流湍急,如果不慎,不仅不能水淹漳州城,反倒淹了郑军自己的营地,所以郑成功最后放弃了这个计划。
  郑军围攻漳州城,虽然久困不下,但足令清军胆寒,在这种局势下,漳州西部的漳平守将廉彪前来向郑成功投降,廉彪是个身强力壮的人,膂力过人,箭术高超,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郑成功十分高兴,礼待廉彪,并且授他为室宿营的营官,令他招募壮勇,克复九龙江上游地区。
  
  清军在陆路上的援漳行动屡遭挫折,便想出“围魏救赵”的方法,准备从水路直接袭击郑成功的大本营厦门岛,迫使郑成功回防。
  虽然清军在海军的实力上远不及郑军,但在上一年浙江清军水师发动打击鲁监国的舟山战役中,已经可以看出清军在海上的作战能力上,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清军出动水师,实属无奈之举,只抱着侥幸取胜的念头,希望以此来缓解漳州城的困局。
  清军出动了数百艘战船,浩浩荡荡南下。郑成功得知消息后,马上命令留守厦门岛的水师一镇将领陈辉为海军总督。陈辉在郑成功焚衣起兵之时,便追随其左右,深得郑成功的信任,他也是郑芝龙的老部下,有着丰富的海战经验,陈辉率周鹤芝、周瑞、阮骏、施举等海军将领,共计一百多艘战船,向北挺进,寻机与清水师决战于海上。
  从战船数量上看,清军水师占有优势,但是无论从海上作战经验还是从战船的性能上,清军是无法与纵横海上数十年的郑军水师相比。当陈辉率海军舰队挺进到了崇武一带的洋面时,发现前方出现一支庞大的战船编队,他马上发出命令,全体战船,准备战斗。
  此时清军水师在作战位置上占有明显的优势,海面上刮起北风,而洋流的方向也是由北而南,这对清军十分有利。具有丰富海上作战经验的陈辉立即命令舰队稍稍退却,以避开敌军的锋芒,清军乘风追击。然而海洋上风向变化不定,过了一阵,海上的风向突然发生变化,清军水师由顺风向变成逆风向,战场的优势开始倒向郑军一方。陈辉果断下令展开反扑,训练有素的郑军海军凭借船只高大的优势,在顺风的情况下,采取冲撞战术,冲入清军战船编队中,清军船只虽多,但很多都是小型的船只,根本抵挡不仅郑军舰船的猛冲,同时郑军船上火炮的优势也尽现无遗,周瑞与施举更是勇猛无比,其座船奋勇出击,连续击毁清军多艘船只。
  这场南明战争史上规模宏大的海上战斗,郑军以压倒性的优势取胜,清军夺路而逃,慌忙之下,在崇武海岸弃船登岸,狼狈鼠窜,郑军夺取十余艘大型战船作为战利品,然后凯旋返航。
  陈辉的卓越表现,使得清军试图“围魏救赵”的伎俩未能得逞。
  六月,清军再次出动龟缩进泉州港的水师力量,第二次企图进攻厦门岛,但是再次遭到陈辉指挥的郑军海军的迎头痛击,被焚毁的船只不计其数,清军水师副将在战斗中被击毙,此后,清军再也不敢从海上发动进攻了。
  (使命的召唤-74)
  
  郑成功的围困战术开始产生可怕的效果。从七月开始,被围困三个月的漳州城开始供应不上粮食,城中百姓大量饿死,清军士兵粮食也难以为继,守将王邦俊派遣精锐的满州骑兵,试图强行闯出郑军的包围圈,出城收罗粮食,但是郑军早有防备,每次满州骑兵出城,均遭到郑军的伏击,有去无回。
  到八月,漳州城已陷入大饥荒之中,粮米几乎耗尽,城中百姓饿死超过一半,草根、树叶、老鼠、麻雀,所有能吃的都吃光了,最后发展到吃人肉。清军士兵对城内百姓大肆强取豪夺,加剧了饥荒的蔓延,每日死亡人数以千百计,尸骨山积,秽闻数里。后来清福建巡抚在写给朝廷的题本中怒斥道:“虎狼士卒晓夜鼎沸,金帛珠玉,腰缠索满,犹有醉酒酣歌以娱其主将者,前无战气,后无守心。”
  如果这时郑成功能以饱战饥,下令全线攻城的话,清军很可能瞬间崩溃,但郑成功却认为漳州城指日可下,故而撤去西门、北门的防御,采取围师必缺的战术,这个战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饥肠漉漉的清军士兵有些人忍受不了,半夜偷偷从西门、北门逃跑,到半途便受到郑军的伏击,时间长了后,清军知道跑是跑不了,索性饿着肚子呆在城内。
  郑成功之所以迟迟不对漳州城发起总攻,是希望以漳州城为诱饵,只要漳州城还未沦陷,清军必定还会派军队前来援救,那么郑军便可以在野战中消灭清军的精锐。对郑成功来说,歼灭清军有生力量,比夺取一座城池更为重要。这个战略思路是不错的,从郑成功开始进攻长泰、漳州之后,几乎把清军在浙、闽的精锐都调动过来,并且在运动中消灭清军,取得辉煌的战果。郑成功的自信来源于其军队坚强的战斗力与坚韧性,但是在取得辉煌战果之后,他可能对清军的战斗力有蔑视之心,要知道清军倘若没有坚强的战斗力,是不可以夺取大明绝大部分的江山。
  自信是郑成功最大的优点,他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一种强大的自信力,这也是他坚韧的基石。但是自信也是一柄双刃剑,虽然他对军队有极强的控制能力,然而有时战局的发展,会超出他的控制之外。
  
  九月,清政府集结一支由一万多名骑兵组成的精锐满汉骑兵,由平南将军金砺的统率,星夜南驰入援,已抵达泉州。金砺是清军中的一员名将,他本是辽东汉人,投降后金之后,参加了对大明帝国的战争,在清军入关后,他先后参予指挥对李自成部的战争,攻占湖南的战争,后来又在浙江会同浙闽总督陈锦剿灭鲁监国、张名振等抗清势力,在舟山战役中大败鲁监国军队,迫使鲁王、张名振等南下投奔郑成功。
  郑成功面对的是这样一位清军的悍将,且此番清军援军清一色的骑兵部队,这对骑兵缺乏的郑军来说,威胁特别大。郑成功显然低估他的对手,在得知金砺骑兵抵达泉州之后,郑成功决心象挫败浙闽总督陈锦那样挫败金砺,他对部将们说:“攻城未下,援兵已至,暂且解围,军于江东以待之,如杀陈锦一样,则漳城亦如长泰,不攻自下矣。”
  从郑成功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犯下兵家之忌,他企图故伎重演,在同一个地方,以同样的方式再一次取得辉煌的胜利,这无疑是低估了对手的智慧。
  金砺并非浪得虚名之辈,他不可能重蹈陈锦的覆辙,他决定避开大路,以迂回的方式从一条通往长泰的小路行进。郑成功此时已将大队人马埋伏在江东,希望取得第二次江东战役的胜利,但侦骑来报,金砺已经绕行长泰小路,昼夜兼程,向漳州城进发。郑成功听罢吃了一惊,由于金砺出其不意地改变行军路线,使郑军打伏击的计划落空,而郑成功已经来不及布置在长泰方向的伏击。
  十月二十六日,金砺的援军已抵漳州城附近,郑成功发现伏击的战机已经失去,在围困漳州城将近半年之后,他下令从漳州城撤围,将军队驻扎于漳州城南二十里处的古县,据险以待。金砺的援军紧接着便进入漳州城,这也宣告郑成功六个月的围城最终失败。
  (使命的召唤-75)
  
  五、议和计划的出炉
  
  由于郑军仍然踞守在漳州城附近,金砺与王邦俊、马逢知等清军将领商议,认为漳州虽然已经解围,但是郑成功仍然有反扑的机会,所以应当乘机主动进攻,以歼灭郑军,占领海澄要塞。
  郑成功同样判断清军一定会前来进攻,所以在古县附近选择险要的高地,布置防御阵地,左翼由中提督甘辉指挥,辖亲丁镇、援剿左镇、前冲镇、中冲镇等部队,埋伏于山上的树林之中,右翼以右提督黄山指挥,辖援剿右镇、右冲镇、护卫右镇、礼武镇等部队;后冲镇、护卫左镇、左冲镇为战略预备队,前提督黄廷指挥右先锋镇、亢宿营为右翼机动部队,赫文兴的前锋镇为左翼机动部队,郑成功统领戎旗镇,以指挥全军作战。
  十月一日,清军在悍将金砺的带领下,一万多名满汉骑兵以及漳州城内守军,共计约二万人,进抵古县附近,结营与郑成功的军队对垒。
  金砺见郑成功的营地星罗棋布,心中暗暗佩服,不敢轻举妄动,两军对阵三天,双方都没有出手。这是一场双方都做好充分准备的战斗,在郑军一方占据了有利的地形,而在清军一方,金砺的杀手锏就是他拥有一支冲击力极强的铁甲骑兵,在肉搏战中,这支骑兵在对阵步兵为主的郑军时,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郑军虽然在对抗骑兵上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战法,但是以此之前,郑军面对的清军骑兵往往只有一两千人,而这次是一支一万多人的骑兵,以郑军的防守骑兵的主要兵种藤牌兵为例,藤牌兵以三人为一组,对付一名清军骑兵,那么在对付一万多名清军骑兵时,必须要投入三万到五万名的藤牌兵,虽然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郑成功藤牌兵的数量,但是可以肯定的的一点,是他绝对没有这个数量的藤牌兵。所以对郑成功来说,这是一场硬仗。
  
  这是一场双方都充分做好准备的战斗。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