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地理 >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TXT下载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作者:司马迁(西汉)
栏目:历史.地理
类别:古典
大小:803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第一部分

  第1节:新读史记(上卷)(1)

  序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公元前145年或135年,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曾任太史令。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他继承父亲遗志,开始了《史记》的创作。不久,李陵与匈奴作战失败投降,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被判宫刑,饱尝屈辱,体味了世态炎凉。但他没有放弃《史记》的撰著,终于在约公元前91年基本完成了这一宏大的工程,实现了他和父亲两代人的心愿。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编纂体例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也是全书的总纲,用编年体的方法记载历代帝王的事迹。“表”,以表格的方式排列整理事件次序或历史动态,使之纲举而目张,以简御繁,一目了然,便于观览、检索。“书”,记载历代的典章制度,以明古今制度沿革。“世家”描述影响深远的家系或贵族、主要是历代诸侯的事迹,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陈胜)也列入“世家”,是考虑到了他们在历史发展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老庄申韩列传》等。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七十篇列传的最后一篇,是《太史公自序》,叙述各篇写作的大体情况,把自序摆在全书的最后,是古代学者著书的惯例。
  《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也是一座文学史上的丰碑。《史记》运用多彩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历史材料,成功地塑造出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塑造上,司马迁竭力做到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这样既写活了历史,人物也栩栩如生;他还非常善于把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完成人物性格的刻画。《史记》的叙事简明生动,尤其是富有戏剧性场景的描写,更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朴素简炼、通俗流畅,既疏缓从容、庄谐有致,又富于变化的语言风格。由此,《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叙事不仅生动,也富有教育意义,能给人以诸多启发。许多经典的成语、许多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都出自《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和“列传”。尽管如此,《史记》毕竟是文言文,非历史或文学专业的人很少有机会、有精力去读原著,于是全国各地出版了多种白话史记,有些是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照,有的是全文翻译,有的是选编成故事。文白对照和全文翻译的本子,由于文字量太大,内容太多,一般情况下读者很难坚持读完全书。而那些根据《史记》选编的故事虽然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但是已经失去了《史记》原著的特色,也不能反映这本史学巨著的全貌。
  本书与以往常见的各种白话本有明显的不同。它在忠实于原著的前提下,对《史记》篇目进行了整合,从“本纪”、“世家”和“列传”中选取最精彩的部分,编译成白话文。全书分为“帝王本纪”、“诸侯世家”和“将相列传”三大部分。本书在编写体例上既遵循了《史记》原有的风貌,又有所创新,对“本纪”、“世家”和“列传”中的人物分门别类,以王朝更替为主线,用讲故事的形式将中国早期从帝王将相到游侠刺客,从先贤先哲到富商大贾的经历和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叙述方式与风格更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词条式的内容编排便于阅读,使读者一书在手,就能便览《史记》的精华。可以说,那个时代的政治斗争与社会变迁,人世炎凉与民间百态,在本书中一览无余。

  第2节:新读史记(上卷)(2)

  本书编者由知名大学历史专业的教授、学者组成。他们专攻先秦史、秦汉史和历史教育学,不但熟悉《史记》的内容和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历史内容选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以中华书局版《史记》为基础,参考已有的其他研究成果,精心编著,历时一年完成此书。
  需要向读者朋友们说明的是,尽管我们对本书做到了竭其所能、悉心编纂,但是面对《史记》这样一座史学和文学的丰碑,以及那段生民之初、波澜壮阔的历史,任何后生小子都只能是谦恭的,甚至是渺小的。本书也难免会有一些瑕疵,我们诚恳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主编 郑林
  2007年1月
  华夏始祖
  鸿蒙之初,一个叫公孙轩辕的人第一次成为部落盟主。
  几千年后,他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黄帝之后,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相继而立,上古的帝王留给我们无数的遐想。
  黄帝定天下
  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是远古时代部族少典氏的后代。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有神异之气,才七十天大就能说话了,年幼的时候就非常聪明、口才出众,长大以后就诚实机敏,到了二十岁成年的时候,就已经见闻广博、明辨事理。
  那时候,诸侯的领袖炎帝,也就是神农氏已经不能随心所欲地号令天下,各地的诸侯经常互相进行战争,老百姓们却倒了霉,怨声载道。但是,神农氏却没有能力去征讨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轩辕便经常动用武力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使他们都重新归服于神农氏。但是,当时生活在东方的蚩尤非常残暴,势力也非常大,还没有人能去征讨他。
  后来,炎帝大概是想显示一下领袖的威严,便经常找借口去欺负一些弱小诸侯,这使各地的诸侯都非常害怕,为了自保,他们就一个接一个地跑到轩辕那里请求归附。于是,轩辕便修治德政,整肃军队,顺应四时各方的自然气象,种植五谷粮食,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他抚慰天下民众,丈量四方土地,使他们安居乐业;还训练了一批以熊、罴、虎等猛兽为名的军队,帮助诸侯对抗炎帝。这样一来,轩辕与炎帝的矛盾就越来越深,一场大战已经不可避免。最终,轩辕与炎帝在阪泉(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的郊野上交战,经过多次作战,炎帝部落举起了白旗,轩辕成了胜利者。
  正当轩辕与炎帝激战正酣的时候,蚩尤部落就想抓住机会做一回得利渔翁,发动了叛乱。于是,在征服炎帝部落之后,轩辕又马不停蹄地征集四方诸侯的军队,与蚩尤在涿鹿郊野进行了一场大战,擒获并杀死了蚩尤。从此,四方诸侯都尊崇轩辕做天子,代替了神农氏的统治地位,他就是后来被中国人称为“人文初祖”的黄帝。
  黄帝的功绩
  黄帝经过多次战斗,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成为了天子。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如果天下有不顺从的势力,他就马上率领大军去征讨他们。他披荆斩棘、开路行进,没有过一天舒适日子。他往东到达了大海,登上过丸山(在今山东省临朐县),还到过泰山;往西到达了倥侗(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达了长江流域,登上了熊山和湘山(二山均在湖南省境内);往北驱逐了少数民族荤粥(即秦汉时的匈奴)。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又与四方诸侯在今天河北省怀来县的釜山集合,验合了符契圭瑞,在涿鹿山下的广阔平地上建立了都城。但他并没有因此安逸享乐,仍然四处奔波,从来没有固定的住处。
  黄帝当时就已经非常重视对自己的安全保卫工作了。他住的地方总是戒备森严,驻守着大量军队。他还用云的名字给官职与军队命名。黄帝管辖着众多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叛乱,他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左右大监来监察万国。他敬畏神灵,到处对鬼神和山川封禅祭祀。据说,自古以来,黄帝时期祭祀规模是最大的。
  此后,黄帝又获得了象征至尊的宝鼎和神草。他命人用神草来推算天地历数,预知未来的节气、日辰。他推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贤士来治理民众,创制了表现人们死生的仪制礼则,并细心考究国家安危存亡的道理,此外他还教导民众依照季节变化来播种百谷草木,驯化各种鸟兽昆虫。黄帝的德政广泛传布,就连上天也不给人们带来灾难。在他当政时,土地丰收、风平浪静、山出珍宝。他尽心尽责、鞠躬尽瘁地教导民众,在他引导下,老百姓们知道了江湖、沼泽、山林出产的物品要按照时令收采、禁捕,所有土地一定要有节制地利用。因为黄帝治理土地贡献巨大,他得到了“土德”这样的祥瑞称号;由于对中华文明的诞生具有开创之功,他被后人尊称为“黄帝”。黄帝时代,是中华民族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开端。黄帝去世以后,被安葬在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地区的桥山。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第 5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随机推荐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