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_2 司马迁(西汉)
  张良说完之后进入军帐,把项伯的话全部告诉给沛公。沛公听后非常吃惊。他向张良询问对策。张良问道:“是谁为您出主意,叫您把守函谷关的?”刘邦回答说:“是我一时糊涂,误听了一个卑鄙小人的计谋。”张良又问道:“您认为自己的军队能够敌得过项羽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下来,考虑了一会便说:“确实敌不过。那么现在我该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前去告诉项伯,说沛公您不敢背叛项王。”刘邦问道:“您与项伯有交情吗?”张良回答说:“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交游,他杀了人,是我救了他的命。如今我身处险境,他特意前来告知于我。”刘邦问道:“他和你谁的年纪大?”张良回答说:“项伯比我年长。”于是沛公就对张良说:“请您替我请项伯来,我要用对待兄长的礼节来会见他。”张良听后把项伯请了进来。刘邦举起酒杯为项伯祝寿,与他订立了儿女婚约,并且对他说:“我入关以后,对于秦国的财物不敢有任何的贪恋,我派人清查了吏民、封藏了府库,恭候项羽将军的到来。我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和意外事件的发生。我日夜企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向项将军详细说明我的本意。”项伯应允下来,并对刘邦说:“您明天一定要早早地到项将军营中认错。”刘邦满口答应了。
  项伯连夜离去,回到了本方军中,把刘邦的话一五一十地转告给了项羽。紧接着他对项羽说道:“如果沛公不先攻破关中,您又怎么敢进入此地呢?如今,别人立下了大功而您却要攻打他,这是不仁义的举动啊,您不如趁这个机会来善待他。”项羽听后就答应了。
  鸿门宴(下)
  第二天清早,刘邦带着百余名随从前来会见项羽。两人见面以后,刘邦对项羽赔罪说:“我与将军一同努力进攻秦军,将军在黄河以北杀敌,我在黄河以南作战。没有想到我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今天在此处与将军重逢。现在,肯定是有小人在挑拨离间,使我与将军之间出现了隔阂。”项羽回答说:“那是你军中左司马曹无伤作的梗。不然我怎么会产生这样的疑心?”当天,项羽留请沛公一同饮酒。
  项羽、项伯面朝东坐,亚父范增面南而坐,刘邦面朝北坐,张良面朝西陪侍。席间,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三次举起自己身上佩戴的玉珏示意项羽当机立断杀死刘邦,项羽却默然不应。范增起身出来,他找到了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慈手软,不忍心下手杀掉刘邦。你进去敬酒祝寿,并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杀死。不然咱们这些人以后都会成为他的阶下囚。”项庄听后便依照范增的吩咐去做,走进大帐对项羽请示说:“今天沛公来这里跟您一块饮酒,真是个难得的机会,在下想用舞剑的方式来给你们助兴。”项羽听了之后感到很高兴,就同意了。于是项庄开始拔剑起舞,他舞剑时每一剑都指向刘邦,刘邦的生命危在旦夕。在此紧急时刻,项伯看出了他的意图,也站起来拔剑起舞,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来掩护刘邦,使得项庄无从下手。张良见势不妙,便起身来到了军门外。他找到了刘邦的一个将军樊哙,对他说:“现在里面情况万分紧急,项庄拔剑起舞,想要刺杀主公。”樊哙激昂地说:“既然情况危急,就请让我进去与沛公同生死。”说完之后,樊哙就提起宝剑、拿上盾牌闯入了军门。守门的卫士企图阻止樊哙进入,但是被樊哙迅猛地用盾牌撞倒在地。樊哙进入中军帐后,面朝西站着,两眼瞪着项羽,怒发冲冠、睚眦尽裂。项羽按着宝剑,直起上身问道:“来的是哪一位啊?”张良急忙回答说:“这是给沛公驾车马的车夫,名字叫樊哙。”项羽听后称赞道:“这是一位壮士,赐给他一杯酒喝。”樊哙拜谢,起身将酒一饮而尽。接着项羽又赏给樊哙一只生猪肘。樊哙把手中的盾牌平放在地上,把猪肘放在盾牌上,拔出匕首边切边吃。项羽问他说:“壮士,还能再喝一杯吗?”樊哙说:“臣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担心不能杀尽,施刑罚害怕不够重,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了他。怀王与诸侯们约定,首先攻入咸阳的人将受封为关中王。现在沛公做到了这一点,而对于秦朝的财富却丝毫不碰,他封藏了宫室、府库,将军队退出城里而驻扎在霸上,恭候项王的大驾。沛公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和意外事件的发生。沛公可以说是劳苦功高,理应得到封侯的奖赏,而您却听信小人的谗言,打算诛杀有功之人。这样的做法是延续亡秦的老路啊!我认为您是不会这样做的。”项羽听后竟然无话可答,只是连声说:“请坐。”于是樊哙随张良坐下了。一会儿,沛公起身上厕所,顺便把樊哙叫了出来。
  第32节:新读史记(上卷)(32)
  沛公出来以后,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唤沛公。刘邦问他的手下人说:“现在我没有告辞就出来了,这可怎么办啊?”樊哙说:“做大事不应顾及细节,讲求大礼就不必在乎小的责难。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告辞干什么!”于是沛公决定立即离去,而留下张良致谢。鸿门与霸上相距四十余里。为了尽快脱险,沛公丢下了车骑,骑马逃离,而樊哙、夏侯婴、靳强与纪信四人手持剑、盾,徒步跟随,护卫沛公。他们从骊山下来,经过芷阳以后,抄小道行进。此前,刘邦告诉张良说:“从小路到达我军中不过二十里的路程。估计我到达军中以后,你再回到军帐里告辞。”张良估计沛公等人已经回到军中,他便入帐辞谢说:“沛公不胜酒力,不能亲自来告辞。他委派在下奉上白璧一双,进献给项王;玉斗一双,进献给大将军范增。”项羽问起刘邦现在到哪里去了,张良回答说:“沛公听说大王有意责怪他的过失,便独自脱身回营了,现在已经到达军中了。”项羽听后便接受了玉璧。而范增接过玉斗以后,把它放在地上,拔剑将它击碎。他气愤而又无奈地说:“唉!你们这班无知的小子啊,我不能与你们一同成就大事。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这些人将要成为他的阶下囚了。”
  重分天下
  几天之后,项羽率领军队西进并且屠戮了咸阳,杀死了秦降王子婴,烧毁了秦宫室,大火历经三个月而不灭。他收集了藏在宫中的宝货、妇女而东归。有人劝导项羽说:“关中地区有山河阻塞四方,土地富饶,您可以在这里建都而称霸天下。”项羽看见秦宫室已经被大火烧得残破不堪,又加上他以及广大楚军官兵心怀故土,不想留在这里,他便回答说:“人在富贵以后不回故乡,就如同穿着锦绣的衣裳在夜间行走一样。”那个进谏的人听了项羽这番话,背地里议论他说:“人们都说楚国人沐猴而冠,果真不错。”项羽听说了这件事情,非常气愤,就把那个人烹杀了。
  项羽派人向怀王报告大军入关破秦的情况。怀王说:“那就按照先前的盟约行事吧。”于是项羽尊怀王为义帝。项羽想要自立为王,便先立手下将相们为王。他对各位将相说:“天下刚开始起义时,人们借助拥立诸侯的后代来攻伐秦国,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历经三年苦战而灭亡秦朝,那是靠诸位将相与我项羽的力量。义帝虽然没有功绩,但是分给他一片土地而让他做王,这也在情理之中。”各位将相都表示同意。
  项羽、范增担心刘邦会据有天下,但是双方已经通过鸿门相会说解讲和,项羽等人厌恶落个负约的坏名声,从而导致诸侯们的反叛。所以二人私下里商议说:“巴、蜀地区道路险阻,秦朝时候被贬的人都居住在那里,而那里也属于关中地区,那就把刘邦贬到那里去吧。”因此,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地区,定都南郑(今陕西省南郑县)。
  为了阻隔刘邦,项羽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封秦朝的三位降将为王,分别是章邯为雍王,统治咸阳以西地区,定都废丘(在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过去有恩于项梁的司马欣受封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地区,定都栎阳;力劝章邯投降项羽的董翳受封为翟王,统治上郡地区,定都高奴(在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北)。项羽又大力封王,封赵将司马印为殷王,统治河内地区,定都朝歌;迁徙原来的赵王歇为代王;封原来的赵相张耳为常山王,统治赵地,定都襄国(在今河北省邢台市西南);黥布受封为九江王,定都在六;吴芮受封为衡山王,定都邾城(在今湖北省黄冈市西北);共敖受封为临江王,定都江陵(在今湖北省荆沙市西);魏王豹为西魏王;立公申阳为河南王,定都洛阳;韩王不变,仍然定都阳翟;立赵将司马迁徙原来的燕王韩广为辽东王;封燕将臧荼为燕王,定都蓟城(在今北京市西南);迁徙原来的齐王田市为胶东王,封齐将田都为齐王,定都临淄(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战国时的齐王建的孙子田安因为跟随项羽而受封为济北王,都博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田荣因为屡次违背项氏的意愿而没有受封;陈余也是仅仅依靠自己的名声而得到了南皮周围的三个县的封地。而项羽则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九个郡,定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
  第33节:新读史记(上卷)(33)
  战事再起
  项羽出关前往封国,派人对义帝说:“古时候,帝王拥有方圆千里的土地,而且一定要居住在水域上游。”他便把义帝迁徙到郴县(在今湖南省郴州市)地区。义帝以及群臣们对此很是不满,甚至有背叛项羽的意思。项羽察觉到以后,就密令衡山王与临江王把义帝及他的臣子们杀死在半路上。韩王成没有军功,项羽因此没有让他前往自己的封国,而是把他带回彭城,废为诸侯,不久以后,便将他杀死了。
  田荣对项羽的分封十分不满,他调集了齐国的大部分力量来反叛项羽,迎击项羽的部将田都。田都战败逃到楚国。齐王田市畏惧项羽,于是逃往胶东并打算接受封国,田荣得知后大怒,追杀了田市。此后田荣自立为齐王,向西又攻杀了济北王田安,兼并了三齐的土地。田荣把将军的印绶颁给了彭越,命令他在梁地反击项羽。
  这时陈余暗地里派遣张同、夏说劝导田荣说:“项羽身为天下的主宰,处事不公平。他把贫瘠的土地封给以前的诸侯王,而把好土地封给自己的亲信,把原来的诸侯王从那里驱赶出去,赵王就被迁徙到北方的代地。我不赞同这样的做法。现在,大王您起兵反击楚军,并且不听任不义的行为,所以希望您资助我一部分军队,让我去进攻常山,恢复赵王原来的封地,日后成为齐国的藩屏。”田荣答应了陈余的请求。陈余便发动了他封地内的军队,与齐军合力攻打常山国,常山王张耳逃归刘邦。陈余将旧赵王赵歇从代地接回,恢复为赵王,而赵王封陈余为代王。
  趁机而入
  正当北方的齐、赵地区战火又起的时候,刘邦的汉军也趁机平定了三秦。项羽听说了各地诸侯的反叛,非常愤怒。于是他又封原来的吴令郑昌为韩王,命令他前往韩地阻击汉军;又命令萧公角等人进攻彭越。彭越打败了萧公角的部队。这个时候,刘邦派遣张良攻取了韩地。紧接着刘邦派人给项羽送去书信说:“汉王所得的封地原本不是他应得的地区,他想要得到关中地区。假如项王能够履行义帝订下的先入关中者即为关中王的盟约,汉王便会立即停止进攻,不会再东进。”随后刘邦又派人把齐国与梁国的反叛书信交给了项羽,并且对他说:“齐国打算与赵国联合起来灭掉楚国。”见到刘邦如此有诚意,项羽便打消了向西攻打刘邦的意图,转而向北进攻齐国。
  汉王二年冬天,楚军北进到了城阳,田荣率军前来会战。结果田荣战败,逃到了平原,被当地人杀死了。楚军继续北进,一路上烧毁房屋,夷平城池,坑杀齐国降兵,俘获齐国的妇女与老弱、儿童。这激起了齐国人更大规模的反叛。田荣的弟弟田横聚集了几万名散落的齐军士卒,在城阳与楚军交战。项羽便留在了城阳,接连不断地与田横军厮杀,但是始终不能攻克城阳。
  刘邦充分利用了楚军主力北上的机会。他于第二年春天,纠集了五路诸侯,共计五十六万人的大军,向东进讨楚国,攻取了彭城,收取了楚国的财宝与美女。项羽的处境也因此变得十分不妙。
  天佑贵人
  项羽得知彭城被刘邦攻陷的消息以后,简直是怒不可遏。他随即命令诸将继续攻打齐国,而自己亲率三万精兵南下去攻打刘邦。刘邦以及各路诸侯在夺取了彭城以后,变得松懈起来,他们每日都大摆酒宴,尽情享乐。项羽听说后,在一天清早从萧地挥师向东进攻汉军,中午楚军到达了彭城,出其不意地发动了进攻,大败汉军。汉军四处溃散,掉入榖水、泗水里的士兵不计其数,汉军阵亡了十余万人。此后汉军士卒全部向南逃往山地地区,楚军追击到灵壁东面的睢水岸边。汉军被楚军逼挤到河边,许多士卒阵亡,十余万汉军掉入了睢水里,把河道都堵塞了。
  楚军把汉军严严实实地围了三层。在此危难时刻,大风突然从西北方向刮起,它折断了树木,掀开了房屋,扬起了漫天的沙石,霎时间天昏地暗,白天变成了黑夜。这阵狂风恰巧迎面袭击了楚军,楚军大乱,因此包围圈出现了松动。刘邦利用这个天赐良机与几十名骑兵逃了出去。
  第34节:新读史记(上卷)(34)
  置亲不顾
  刘邦想要去沛县带上家室去往西方。楚国也派军队追杀到沛县,去搜寻刘邦的家人。刘邦的家人四散逃窜,没能和刘邦相见。刘邦只是在道路上遇到自己的大儿子和大女儿,便把他们载入车中,一同前行。不料,刘邦一行人与楚军遭遇,在此危急时刻,刘邦为了逃命,竟然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推下车,以减轻重量、加快车速。而为刘邦驾车的滕公却总是下车把孩子们再抱上来,如是来回达三次。腾公劝刘邦说:“虽然眼前情况危机,车子跑得慢,但是你也不能把孩子抛弃掉不要啊。”最终刘邦采纳了滕公的意见,不再推子女下车。因此孩子们才幸免于难。刘邦的父亲与妻子在大将审食其的护送下四处寻找他,遇见了楚军,被他们俘获。
  后来,彭越几次往返于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道,项羽对此很是忧虑。为了让刘邦投降,他让人制作了一个高大的案板,把刘邦的父亲放在上面,在两军阵前对刘邦说:“现在你如果不赶快投降,我就将你的父亲烹杀掉。”而刘邦却不紧不慢地说:“我与你一同作为怀王的臣子而起兵反秦,曾经结为兄弟。所以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你执意要烹杀咱们的父亲,可不要忘了分给我一杯羹。”项羽大怒,想要杀死太公。一旁的项伯劝他说:“现在天下的事还没有见分晓,并且要夺取天下的人是不会顾及家人死活的。所以,即使您杀了太公也无济于事,只会增添祸患罢了。”项羽听从了项伯的建议,没有杀太公。
  四面楚歌
  后来,楚汉双方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两军罢兵而归。但刘邦很快便撕毁了协议,掉过头来攻打楚军。他根据韩信、彭越等重要将领的意见,率几路大军逐渐把项羽合围在了垓下(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地区。
  项羽在垓下地区修筑了防御工事,但是楚军兵少而粮食也将尽。汉军与诸侯军队将楚军层层围困。一天夜里,楚军营地四周都有人唱起了楚地民歌,项羽十分吃惊地说:“难道汉军已经占领了楚国全境吗?为什么会有如此多楚国人在唱歌呢?”项羽起身在军帐中饮酒。项羽身边有一位名叫虞姬的美人,她受到项羽的宠幸而紧随左右;项羽还有一匹乌骓宝马,经常骑着它南征北战。现在到了如此惨境,一股悲伤慷慨之情涌上霸王的心头,他吟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轻声吟唱了好几遍。虞美人也应和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和罢,虞美人拔剑自刎。霸王流下了行行热泪,左右的人无不伤感哭泣,悲伤得没有人能够抬起头来。
  伤感过后,霸王脸色一沉,飞身跨上战马,英雄气概跃然重现。在中军帅旗的引领下,八百多名骑兵追随霸王,趁着夜色向南突出汉军包围,疾驰而去。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项羽已经突围而去。刘邦急忙命令将军灌婴率领骑兵五千人追击项羽。
  天亡英雄
  项羽突出重围后,身边只剩百余人。他们到达阴陵后迷失了道路。项羽向一位田间老翁问路,老人欺骗他说:“向左。”项羽听信了老人的话,结果陷入了大沼泽地里,被汉军追赶上。项羽又率军向东行,到达东城(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的时候,他身边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而追兵有数千人。
  项羽估计自己这次不能摆脱困境,便对身边的士卒们说:“我自起兵到现在已经有八年的时间了,身经七十多次战斗,所有的敌人都被我消灭、征服。我没有打过败仗,所以能够称霸天下。可是如今我身陷此地,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作战的过失。现在我们要决一死战,我要带领你们杀个痛快,做到三胜汉军而溃散其包围。你们看我如何斩敌将、夺敌人的军旗,要知道是上天灭亡我项羽,而不是我作战无能。”于是项羽把手下人分成四队,分别向四个方向突围。汉军把他们围了好几层。项羽对他的部下说:“我为你们取汉军一将之性命。”他命令士兵向四方奔驰而下,约定在山东面的三个地点集合。随即项羽呼喊着疾驰而下,汉军被他打得散乱后退,一名将领被他斩杀。汉军的赤泉侯杨喜率部追击项羽。项羽看见了他,瞪着眼睛向他怒吼,杨喜连人带马都受到了惊吓,躲出去了好几里。
  第35节:新读史记(上卷)(35)
  随后,项羽与他的部下汇合。因为他们聚成三处,汉军不知道项羽所在,便兵分三路重新包围了楚军。项羽又重新杀入汉军中,斩杀了一名都尉以及近百名士卒。他又重新聚集手下人,仅损失了两人。他对手下人说:“你们看我说的怎么样啊?”骑士们都连连称道。
  乌江自刎
  项羽逃到了乌江岸边。乌江亭长已经把船停靠在岸边等候霸王。他对项羽说:“江东地区虽小,但也是土地纵横千里,民众有几十万,足够您称王了。希望您立即渡江。这里只有我这一只渡船,汉军追到这里,无船可以渡江。”项羽无奈地放声大笑,说道:“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从前,我率领着八千名江东子弟渡江西进,如今他们之中没有一人回还。纵然江东父老可怜我而拥立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即使他们没有怨言,难道我内心里就不惭愧吗?”他又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一位长者。这匹乌骓马跟随我五年了,它所向无敌,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就把它送给您吧。”
  随后,项羽命令勇士们全部下马,手持短兵器与汉军决一死战。霸王一个人便杀死了几百个汉军士卒,而他的身上也受了十几处伤。项羽回头看见汉军骑兵中的司马吕马童,责问他说:“你难道不是我的故人吗?”吕马童审视了一会儿,便指着项羽对身边的王翳说:“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说道:“我听说刘邦为购求我的人头而悬赏千金和万户侯的爵位。现在,我把这个大好处恩赐给你们吧。”说罢,霸王拔剑自刎而死。王翳割取了项羽的人头,其余的汉军将士为争夺霸王的尸身而互相厮杀。最终,有五个人抢到尸体,他们也因此各自受封为侯。
  项羽死后,楚地全部归降刘邦,只有鲁地不降。刘邦准备率领天下的军队来踏平该地。但是因为该地人恪守礼义,为君王誓死守节。刘邦为了让他们知道项羽已死,再做抵抗已没有多大意义,就让人拿项羽的人头来给鲁地人观看。他们这才投降了汉军。起初,楚怀王初次封项羽为鲁公,而项羽死后,鲁地又是最后投降。所以汉朝以鲁公的名义和葬礼将项羽安葬在谷城(在今山东省平阴县西南)。刘邦亲自为他发丧致哀,哭祭一通以后才离去。
  布衣天子
  斩蛇起义,他从一介平民成为一代帝王。
  八年征战,他终于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
  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才能体味。
  寒微出身
  刘邦是沛郡(今江苏省沛县)人。刘邦还未出生之前,他的母亲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交合。当时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刘邦的父亲正好前去看她,见到有一条蛟龙在她身上。不久刘媪就有了身孕,生下了刘邦。
  刘邦鼻梁很高,一副龙的容貌,一脸漂亮的胡须,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爱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到了成年以后,他当了泗水亭这个地方的亭长。他生性狡黠,经常捉弄官署中的官吏。他又很喜欢喝酒,好亲近女色。他常常去酒店赊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酒店主人时常看到他身上有龙出现,觉得这个人很奇怪。刘邦每次去买酒,留在店中畅饮,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也会达到平常的几倍。因为看见刘邦身上有龙出现,到了年终结账时,酒店主人就把记账的简札折断,不再向刘邦讨账。
  刘邦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个样子!”
  吕公嫁女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私交甚厚,他为躲避仇人就投奔到沛县县令这里。沛县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的事情,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刘邦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吕公见了刘邦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一看见刘邦的相貌,就看出他气度非凡,能成大事,因此非常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萧何说:“刘邦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刘邦为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毫不谦让地坐到上座去。酒至半酣,吕公向刘邦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刘邦于是在宴会结束之后,故意拖延,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邦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洒扫的妻子。”酒宴散了之后,吕公的妻子听说吕公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邦,对他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邦了呢?”吕公叹息说:“这不是你们女人家所懂得的!”最终,吕公把女儿嫁给了刘邦。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后来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第36节:新读史记(上卷)(36)
  老父相面
  刘邦做亭长时,经常请假回到家中。有一次吕后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个老人从这里经过讨水喝,吕后让他喝了水,还拿饭给他吃。老人给吕后相面说:“夫人真是天下的贵人。”吕后又让他给两个孩子相面,他见了刘邦的儿子,说:“夫人所以显贵,正是因为这个男孩子。”他又给刘邦的女儿相面,也同样是富贵面相。老人走后,刘邦正巧回来,吕后就把刚才那老人经过此地,给她们相面,说他们母子都是富贵之相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刘邦。刘邦问:“这个人在哪里?”吕后说:“刚走,应该还走不远。”于是刘邦就去追上了老人,问他刚才的事。老人说:“刚才我看贵夫人及子女的面相都很像您,您的面相简直是贵不可言啊。”刘邦于是道谢说:“如果真的像老人家所说,我决不会忘记你的恩德。”等到刘邦显贵之后,四处寻找这位长者的去处,但始终没有找到。
  斩蛇起义
  刘邦做亭长时曾押送一批刑徒去骊山服役,很多刑徒在半路就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刑徒也就全部逃光了。在走到丰西大泽中时,他就停下来饮酒,索性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刑徒都放了。刘邦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避他乡了!”刑徒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儿走。于是刘邦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人在前边为先导。不久,先导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吧。”刘邦醉醺醺地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大步赶到前面,拔剑将大蛇斩成两截。他们继续往前走了几里,刘邦实在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睡了。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孩子。”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的孩子是白帝的儿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我就是为这个哭啊。”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上了刘邦,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经过这件事后,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刘邦起义后,经常在外躲避。吕后和别人一起去找,常常能找到他。刘邦奇怪地问她怎么能找到,吕后说:“你所在的地方,上空常有一团云气,顺着去找就常常能找到你。”刘邦听后心里更加欢喜,因为秦始皇曾专门巡游东方,以镇压东方出现的天子云气。沛县的人听说这件事后,更愿意依附于刘邦了。
  攻打沛县
  秦末各地起义军势力急剧膨胀,让沛县县令非常惊恐,他也想率领沛县人民起义。曹参、萧何对沛令说:“您是秦朝的官吏,现在想背叛秦朝率领沛县的子弟起义,恐怕没有人会听从命令。您如果召回那些在外逃亡的人,用他们来胁迫众人,众人就不敢不服从了。”于是县令派樊哙去找刘邦等人。
  在樊哙把刘邦找来之后,县令又后悔了。他害怕刘邦来了会发生变故,就关闭城门,据守城池,不让刘邦进城,而且他还想杀掉萧何、曹参。萧何、曹参害怕了,就越过城门来依附刘邦,以求得保护。刘邦写了一封信射到城上去,向沛县的父老百姓宣告说:“天下百姓为秦政所苦已经很久了。现在父老们虽然为沛令守城,但是各地诸侯很快就要屠戮到沛县。如果现在沛县父老一起把沛令杀掉,另立首领,来响应各地诸侯,那么你们的家室就可得到保全。不然的话,全县老少都要遭屠杀。”沛县父老便率领县中子弟一起杀掉了沛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想要让他当沛县县令。刘邦说:“如今正当乱世,诸侯纷纷起事,如果安排将领人选不妥当,就将一败涂地。我并不顾惜自己的性命,但怕自己能力小,不能保全父老兄弟,希望大家一起推选出能胜任的人。”萧何、曹参等人害怕起事不成遭到株连之祸,就极力推让刘邦做首领。城中父老也都说:“平素听说刘邦那么多奇异之事,必当显贵,而且占卜没有谁比得上你刘邦最吉利。”经过再三推让,刘邦被立为沛公。经过一番征战,刘邦的势力渐渐扩大。
  第37节:新读史记(上卷)(37)
  西征关中
  后来,刘帮依附了楚怀王,楚怀王打算派兵西取关中。这时候,秦军的力量还十分强大,诸将中没有人认为先入关中是件好事。只有项羽痛恨秦军打败了项梁的军队,愿意和刘邦一起西进入关。怀王手下的老将们都说:“项羽这个人敏捷勇猛,却又奸猾伤人。项羽曾经攻下襄城,那里的军民全部被他活埋。凡是他经过的地方,没有不被毁灭的。再说前面陈胜、项梁都被秦军打败了。不如改派忠厚老实的人,实行仁义,率军西进,向秦地的父老兄弟讲明道理。秦地父老兄弟已经忍受秦的压迫很久了,现在如果真的能有位忠厚老实的人前去,不欺压百姓,才会使秦地降服。项羽只是敏捷勇猛,不能派他去。刘邦一向忠厚老实,可以派他去。”于是楚怀王让刘邦向西攻取土地,进军关中,让宋义、项羽、范增向北进兵救赵。出发之前,怀王和诸将相约,谁先进入函谷关平定关中,就让谁在关中做王。
  刘邦率兵西进,路经高阳,负责看管城门的郦食其说:“各路经过此地的多了,我看只有刘邦才是个德行高尚、忠厚老实的人。”他前去求见。刘邦当时正叉开两腿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郦食其见他这副模样就不叩拜,只是略微俯身作了个长揖,说:“如果您一定要诛灭没有德政的暴秦,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刘邦马上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把他请到上座,虚心地接受了他提出的建议。
  率先入关
  刘邦一路向西,攻取了南阳郡。南阳郡守退守宛城。刘邦率兵绕过宛城继续西进,张良进谏说:“您虽然想赶快入关,但目前秦兵数量仍旧很多,又凭借着险要地势进行抵抗。如果现在不攻下宛城,那么宛城的敌人从背后攻击,前面又有强大的秦军,形势就会很危了险。”于是刘邦连夜率兵从另一条道路返回。黎明时分,刘军把宛城层层包围。南阳郡守想要自刎,他的门客陈恢去见刘邦,对他说:“我听说您和诸侯约定,先攻入咸阳的就让他在那里做王。现在您停下来攻打宛城。宛城是个大郡的都城,相连的城池有几十座,人民众多,积蓄充足,官民都认为投降肯定要被杀死,所以都决心据城坚守。现在您整天停在这里攻城,士兵伤亡必定很多。如果您率军离去,宛城军队一定在后面追击。您向西前进就会延误先入关中的时机,后面又有宛城强大军队追袭。您不如约定条件让南阳郡守投降,封赏南阳郡守,让他留下来守住南阳,您率领宛城的士兵一起西进。那些还没有降服的城邑,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争着打开城门等候您。您就可以通行无阻地西进,不必担心什么了。”刘邦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封宛城郡守为殷侯,封给陈恢一千户。刘邦则率兵继续西进,果然一路披靡。
  此时,赵高已杀死秦二世,派人来求见,想和刘邦定约在关中分地称王。刘邦认为其中一定有诈,就用了张良的计策,派郦生、陆贾去游说秦将,并用财利进行引诱,乘此机会前去偷袭武关。他又率军在蓝田与秦军交战。秦军顿时土崩瓦解,彻底失败。他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因此都很高兴。
  约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刘邦的军队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投降刘邦。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刘邦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他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刘邦想留在秦宫中休息,但被樊哙、张良劝阻。他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刘邦又召来各县的父老和德高望重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都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为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三条法律: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盗窃者也要依法治罪。其余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他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听后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刘邦推让不肯接受,对他们说:“仓库里的粮食并不缺乏,不必让大家破费了。”人们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在关中做秦王。
  第38节:新读史记(上卷)(38)
  受封汉王
  项羽入关后,违背当初的约定,把刘邦封在巴蜀、汉中之地,改立刘邦为汉王,建都南郑。项羽又把关中分为三份,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以牵制刘邦。
  刘邦前往封国时,项羽派了三万士兵随从前往,楚国和诸侯国中因为敬慕而跟随刘邦的也有几万人。他们从杜县往南进入蚀中,当地的道路十分艰险,都是在陡壁上架起的栈道。刘邦领军过去之后,就把栈道全部烧掉,一是为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二是向项羽表示再没有东进之意。刘邦的部队大部分是关东人,他们到达南郑后,思恋故土,很多部将和士兵逃跑回关东去了。没走的士兵们也都唱着怀乡之歌,想东归回乡。韩信劝说刘邦道:“项羽把您封到到南郑,分明是流放您。部队中的军官、士兵日夜盼着回归故乡。如果趁着这种心气极高的时候利用他们,还可以建功立业。如果等到天下平定以后,人们都安居乐业了,就再也没法利用他们了。您不如立即下定决心,率兵东进,与诸侯争夺天下。”
  刘邦也认清了现在的形势,采用韩信的计策,返回关中,首先把关中的三个封国消灭,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随后派遣将领们去夺取了长安西北的陇西、北地、上郡等地,让人去沛县迎接他的父亲和吕后。项羽听说后,就派兵在阳夏阻截,又封原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以抵拒汉军。
  楚汉交锋
  刘邦继续东进,攻占了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河南等郡。他下令各路将领,率领一万人或者献出一郡之地降汉的,封给他一万户。他还允许人们去耕种原先秦朝供帝王游玩打猎的园林,大赦天下罪犯。刘邦在到达洛阳后,听说了项羽杀害楚怀王之事。他借机为楚怀王发丧,号召各路诸侯为楚怀王讨伐项羽,在道义上占据了主动。
  这时候,项羽正在北方攻打齐国,他虽然听说刘邦已经到东方来了,但因为正与齐军交锋,就想在打败齐军之后再去迎击汉军。刘邦因此得以挟持各诸侯的军队,攻入项羽的都城彭城。项羽闻讯,立即率兵离开齐国,跟汉军在彭城灵壁以东的睢水上激战,大败汉军,杀了许多汉兵,睢水因此被阻塞不能畅流。项羽又派人从沛县掳来了刘邦的父母、妻子、儿女,把他们扣留在军中做人质。这时,诸侯们见楚军强大,汉军被打败,又都背离了刘邦而去帮助项羽。
  刘邦首战项羽失利后,又逐渐聚集士卒,重整军马。刘邦派使者去九江王黥布那里游说,希望黥布能发兵反楚,这样项羽一定会暂停留在那里攻击黥布。只要牵制项羽几个月,刘邦的势力就可以恢复,赢得天下。使者的游说果然奏效,黥布起兵反楚。项羽就派龙且前去攻打他。但是九江王黥布作战失利,归附了刘邦。刘邦又渐渐收集士兵,跟各路将领频频出动,声威大振于荥阳,终于在京、索之间击败了楚军。随后刘邦派韩信击败了魏王豹,平定了魏地。
  兵败荥阳
  刘邦在荥阳跟项羽互相对峙,持续了一年多。项羽包围了刘邦,此时汉军粮食缺乏。刘邦见胜利无望,就请求讲和,条件是把荥阳以西的地方划归刘邦。项羽的亚父范增劝项羽务必攻下荥阳,项王因此没有答应刘邦的请求。刘邦十分担忧,谋士陈平就向刘邦建议说:“项羽不赞成讲和,肯定是听从了范增的谗言,如果离间他们二人的关系,事情就好办了。”刘邦于是就用陈平的计策,给了陈平黄金四万斤,用以离间项羽和范增君臣之间的关系。项羽果然对范增产生了怀疑。范增遭到项羽猜疑后,非常愤怒,就托辞年老,希望项羽准许他乞身告退回乡为民,项羽答应了,范增就返回家乡了。结果在途中病亡。
  刘邦下令趁夜色把两千多名身披铠甲的女子放出东门,楚军从四面追赶围打。这时将军纪信乘着刘邦的车驾,假扮成刘邦的样子诳骗楚军。楚军一起高呼万岁,都到城东去观看,刘邦借此机会才得以带着几十名随从骑兵从西门逃出。
  刘邦逃出荥阳后进入关中,收集士兵准备再次东进。谋士袁生劝说刘邦道:“您如果出兵武关,项羽一定率军南下,那时大王加高壁垒,拒不出战,这样就可以让荥阳、成皋一带得以休息。您再派韩信等去安抚河北赵地,把燕国、齐国连接起来,那时大王再兵进荥阳也不晚。这样楚军就要多方防备,力量分散,而汉军得到了休整,再跟楚军作战,就必胜无疑了。”刘邦听从了他的计策,出兵武关。项羽听说刘邦在宛县,果然率军南下。刘邦加固壁垒,不跟他交战。这时候,彭越又趁机大败楚军。于是项羽就率军东进去攻打彭越。刘邦借机率军北进,驻扎在成皋。但项羽仍然势不可当,先后将彭越和刘邦打得一败涂地。
  第39节:新读史记(上卷)(39)
  重整旗鼓
  刘邦兵败后,只和滕公共乘一车从成皋北门仓皇逃去。他自称是使者,冲入张耳、韩信的军营,夺取了他们的军权。他又派张耳往北到赵地去收集兵卒,派韩信东进攻打齐国。刘邦取得了韩信的军队后,重新振作起来,率军南进黄河,想要跟项羽再战。郎中郑忠劝他说:“现在楚兵兵强马壮,士气正盛,而我军与敌人相比势单力薄,现在作战胜算不大,不如加深壕沟,增高壁垒坚守,不要跟楚军作战。”刘邦听从了他的计谋,暂时进行休整。等休整完毕以后,派人率兵进入楚地,跟彭越的军队一起打败了楚军,接着又攻下了梁地的十多座城池。
  韩信受命东进伐齐,还没有渡过平原津,刘邦就暗中派郦食其前去游说齐王田广,田广于是叛楚,与汉和好,答应共同进攻项羽。韩信知道这件事之后,就想停止攻齐,但蒯通劝他还是要攻下齐国,于是韩信听从蒯通的主意,袭击了齐军。齐王气得暴跳如雷,用大鼎把郦食其煮了,然后向东逃到高密。项羽听说韩信将要进攻楚国,就派兵攻打韩信,反而被韩信打败。这时,彭越驻兵梁地,往来袭击骚扰楚军,断绝了楚军的粮食供给。
  项羽为解除后顾之忧,决定先除掉梁地的彭越。他临行前嘱咐部下曹咎说:“你们谨慎守住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应战,只要别让他们东进就可以了。我在十五天之内一定能平定梁地,回来再跟你们会合。”项羽带兵走后,汉军果然多次向楚军挑战,但楚军坚壁不出。刘邦派人天天辱骂他们。曹咎气愤之极,忍无可忍,终于将项羽的嘱咐抛至脑后,领兵横渡汜水(位于今河南荥阳地区)与汉军决战。士兵刚刚渡过一半,汉军奋力出击,楚军猝不及防,纷纷掉进河里而大败。楚军将领曹咎、司马欣都在汜水上自刎了。项羽到达睢阳,听说曹咎被打败,就率军赶回来,但汉军随即全部跑到深山险阻地带去了。
  广武谈判
  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在广武谈判。项羽要跟刘邦单独决一雌雄,刘邦则罗列项羽的罪状说:“当初我和你项羽一同受怀王之命,说定了先入关中者在关中为王,你违背了约定,让我在蜀汉为王,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假托怀王之命,杀死卿子冠军宋义,自任上将军,这是第二条罪状。你奉命援救了赵国,本应回报怀王,而你却擅自劫持诸侯的军队入关,这是第三条罪状。怀王当初约定入关后不准烧杀掳掠,你却焚毁秦朝宫室,盗挖秦始皇的坟墓,私自收取秦地的财物,这是第四条罪状。你强行杀掉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这是第五条罪状。你欺瞒秦军,在新安活埋二十万人,却封赏他们的降将,这是第六条罪状。你把各诸侯的将领都封在好地方,却赶走原来的诸侯王,使他们的臣下为争夺王位而反叛,这是第七条罪状。你把义帝赶出彭城,自己却在那里建都,又侵夺韩王的地盘,把梁、楚之地并在一起据为已有,这是第八条罪状。你派人在江南秘密杀死义帝,这是第九条罪状。你为人臣子却谋杀君主,还杀害已经投降的人,你为政不公,不守信约,不容于天下,大逆不道,这是第十条罪状。如今我率领义兵和诸侯们来讨伐你,只让那些刑徒就可以杀掉你,又何必劳累我来跟你挑战呢?”项羽十分恼怒,用弩机射中了刘邦。刘邦被射中胸部,为了稳定军心,刘邦却捂着脚说:“这个强盗射中了我的脚趾!”刘邦因受箭伤而病倒,为了稳定军心,张良硬是请他起来出去巡行,慰劳部队。汉军因此军心稳定,临危不乱,个个对楚军严阵以待。楚军终于没能乘势袭击汉军。
  垓下决战
  随着汉军势力逐渐强大,楚军实力日益下降。项羽害怕了,担心打不过刘邦,就跟刘邦约定,平分天下,鸿沟以西的地方划归汉,鸿沟以东的地方划归楚。项羽也送回了刘邦的家属。
  项羽罢兵返回东方,刘邦也想率军回西方。张良、陈平劝刘邦说:“现在楚军兵疲粮尽,何不索性将他们一网打尽,等他们元气恢复以后,再想战胜他们就很难了。”刘邦于是再次进兵追赶项羽,和韩信、彭越约定日期会合,共同攻击楚军。等刘邦到达会师地点,韩信、彭越却没有来会合。楚军迎击刘邦率领的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刘邦又逃回营垒,深挖壕堑固守。刘邦采用张良的计策派使者封给韩信、彭越土地,使他们各自为战,韩信、彭越这才前来会合。
  第40节:新读史记(上卷)(40)
  公元前202年,刘邦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项羽最终战败自刎,汉军平定了楚地。因为楚怀王当初封项羽为鲁公,鲁人对项羽非常忠心,还为项羽坚守,不肯降服。刘邦就率领诸侯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县的父老们看,鲁人这才投降。刘邦见鲁人对项羽如此忠诚,就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穀城。然后回师定陶,驱马驰入齐王韩信的军营,夺取了他的兵权。
  刘邦称帝
  项羽败亡后,诸侯将相们共同尊请刘邦称帝。刘邦说:“我听说皇帝的尊号,只有贤能的人才能据有,我可承担不了皇帝的尊号。”大臣们都说:“大王从平民起事,诛伐暴逆,平定四海,有功的分赏土地封为王侯,如果大王不称皇帝尊号,人们对大王的封赏就都不会相信。我们这班人愿意以死相请求。”刘邦辞让再三,实在推辞不过,于是称帝。刘邦原定都洛阳,后来在刘敬、张良的劝说下,才定都长安。他又分封功臣到各地做诸侯。
  一次,刘邦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刘邦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但却能为我所用,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谋士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从善如流
  有人上书报告楚王韩信谋反作乱,刘邦向左右大臣询问对策,大臣们都争着想去征讨。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假装去游览云梦泽,在陈县召见诸侯,楚王韩信来迎接,就趁机将他拘捕。一个叫田肯的人前来祝贺,趁机便劝说刘邦道:“陛下抓住了韩信,又在关中建都。秦地是形势险要之地,周围有山河环绕,与关东有千里长的疆界被山河阻隔。如果关东拥有百万军队,那么秦地只需兵力两万就可以抵挡住。秦地地势这样有利,如果对诸侯用兵,就好像从高屋的檐角往下流水一样,居高临下,势不可当。齐地也是险要之地,东有琅邪、即墨的富饶,南有泰山的险固,西有黄河的天险,北有渤海之利。土地纵横两千里,与诸侯的疆界被山水阻隔,如果诸侯拥有百万军队,那么齐地只需二十万就可以抵挡住。所以说,齐地可以和秦地并称东秦和西秦。如果不是陛下的嫡亲子弟,就没有人可以派去做齐王。”刘邦听后很赞赏他的说法,就赏给他黄金五百斤。
  不久,刘邦封韩信为淮阴侯,把他原来的封地分为两个侯国。又封皇子刘肥为齐王,统辖七十多座城,老百姓凡是能说齐国话的都属于齐国。刘邦接着评定功绩,进行封赏,与各列侯剖开刻有封侯字样的符节,一半留在朝廷,一半交给受封者,以作为凭证。
  父臣子君
  刘邦称帝之后,每五天朝拜父亲太公一次,仍然按照一般人家父子相见的礼节。太公的家令劝说太公道:“天上不会有两个太阳,地上不应有两个君主。当今皇帝在家虽然是儿子,在天下却是万民之主,太公您在家虽然是父亲,对皇帝却是臣子。怎么能够叫万民之主拜见他的臣子呢!这样做,皇帝的威严就不能遍行天下了。”为了维护儿子的威信,太公决定不再接受刘邦的朝见。后来刘邦再去朝见太公,太公就抱着扫帚,面对门口倒退着走,以表示对刘邦的尊敬。刘邦大为吃惊,急忙下车搀扶太公。太公说:“皇帝是万民之主,怎么能因为我而乱了天下的规矩呢!”刘邦想了一会儿应答说:“既然这样,你是皇帝的父亲,我就封你为太上皇。”于是刘邦就尊奉太公为太上皇,他赞赏那个家令的劝谏,便赐给他五百斤黄金。
  第二部分
  第41节:新读史记(上卷)(41)
  一次,刘邦大会诸侯、群臣,在未央宫前殿摆设酒宴。刘邦捧着玉制酒杯,起身向太上皇献酒祝寿,说:“当初大人常以为我没有才能,无可依仗,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我的哥哥刘仲勤苦努力。现在我的产业和刘仲相比,谁的多呢?”殿上群臣都呼喊万岁,大笑不止。
  太公在长安时经常闷闷不乐,刘邦就偷偷向左右下人询问缘故。下人们说:“太公平生喜欢的是和屠宰贩卖的商贩、酤酒卖饼的人在一起。他最喜欢斗鸡、踢球。现在长安什么也没有,太公因此不高兴。”刘邦于是便建了一座叫新丰的城市,把过去太公所居住地方的邻居全部迁徙到新丰。沛县的父老兄弟和亲戚朋友天天跟太公一起开怀畅饮,笑谈往事。太公看到身边的故人依旧,就像回到了家乡一样,心情也就渐渐高兴起来了。
  高祖还乡
  刘邦在平定黥布叛乱时,路过故乡沛县,就在沛宫置备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来一起纵情畅饮。刘邦挑选了一百二十个儿童,教他们唱歌。酒喝得正痛快时,刘邦自己弹击着筑琴,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让儿童们跟着一起学唱。刘邦还起身跳舞,情绪十分激动。他心中感伤,洒下行行热泪,对沛县父老子弟说:“远游的赤子总是思念着故乡。我虽然建都关中,但是将来死后我的魂魄还会喜欢思念故乡的。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讨伐暴逆,终于取得天下。我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沛县的父老兄弟听说后和刘邦天天快活饮酒,尽情欢宴,叙谈往事,取笑作乐。过了十多天,刘邦要走,沛县父老坚决要刘邦多留几日。刘邦说:“我的随从人众太多,父兄们供应不起啊。”离别这天,沛县城里全空了,百姓都赶到城西来敬献牛、酒等礼物。刘邦又停下来,搭起帐篷,痛饮了三天。沛县父兄都叩头请求说:“沛县有幸得以免除赋税徭役,丰邑却没有免除,希望陛下可怜他们。”刘邦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最不能忘记,但我只是伤心当初丰邑人跟着雍齿反叛我而帮助魏王。”沛县父老仍旧坚决请求,刘邦才答应跟沛县一样,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
  英雄辞世
  刘邦在讨伐黥布的时候,被乱箭射中,在回来的路上得了重病。吕后为他请来了一位名医。医生进宫拜见,刘邦问医生病情如何。医生欺瞒他说:“可以治好。”刘邦知道是在骗他,就骂他说:“我原是一介平民,手提三尺之剑,最终取得天下,这不是由于天命吗?人的命运决定于上天,纵然你是扁鹊,又有什么用处呢!”刘邦最终没有让他治病,赏给他五十斤黄金打发他走了。不久,吕后问刘邦:“陛下百年之后,如果萧相国也死了,让谁来接替他做相国呢?”刘邦说:“曹参可以。”吕后又问曹参的继任者。刘邦想了一下说:“王陵可以。不过他略显迂愚刚直,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自担当重任。周勃深沉厚道,缺少文才,但是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太尉。”吕后再问以后的事,刘邦就摇摇头说:“再以后的事,也就不是你我所能知道的了。”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长乐宫逝世。吕后和审食其商量说:“那些将领先前和皇帝同为平民百姓,后来北面称臣,这些人就常常流露出不服气的样子,现在让他们侍奉年轻的新皇帝,一定会叛乱。如果不族灭他们,天下就安定不了。”因此,吕后隐瞒了刘邦去世的消息,过了四天还不发丧。有人得知后,告诉了将军郦商。郦将军去见审食其,对他说:“我听说皇帝已驾崩四天了还不发丧,而且还要杀掉所有的将领。如果真的这样做,天下可就危险了。陈平、灌婴率领十万大军镇守荥阳,樊哙、周勃率领二十万大军平定燕地和代地。如果让他们听说皇帝驾崩了,诸将都将遭杀戮,他们必定把军队联合在一起,回过头来进攻关中。那时候大臣们在朝廷叛乱,诸侯们在外面造反,覆亡的日子就不远了。”审食其进宫把这告诉了吕后,吕后权衡再三,赶紧发布了刘邦逝世的消息,并让自己的儿子刘盈继承了皇位。
  第42节:新读史记(上卷)(42)
  女人也能君临天下
  对权力的渴望,使她超越了一般的女人。
  一国之母,也曾有君临天下的威仪。
  然而,天下终于还是回到了刘氏的手中。
  太子之争
  吕太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元配,她生有孝惠帝刘盈以及鲁元公主。刘邦在做了汉王以后又迎娶了定陶人戚姬,对她十分地宠爱,戚姬生了后来的赵隐王刘如意。刘盈为人仁厚柔弱,高祖认为他与自己的性格相差太远,而刘如意的性格却与自己十分相似,所以,他常想废掉太子,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戚姬因为受到高祖宠幸,经常随从他到关东去。她日夜在高祖面前啼哭,希望刘邦改立如意为太子。吕后因为已经人老珠黄,只能留守在关中,很少能和刘邦见面,两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如意被封为赵王以后,曾经几次差点儿替代刘盈为太子,只是依靠诸位大臣的力争,再加上留侯张良的计策,刘盈才得以保全他的太子之位。
  吕后为人性格刚毅,行事果断,曾经辅助刘邦平定天下,而刘邦诛杀大臣也大多是由她出力献策。吕后有两个哥哥,他们都做了将军。大哥周吕侯死于征战,因此,高祖封他的儿子吕台为郦侯、吕产为交侯;二哥吕释之被封为建成侯。
  心狠手辣
  由于太子之争,吕后最痛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如意。刘邦死后,自己的儿子刘盈即位,她就下令把戚夫人囚禁起来,并派使者去召赵王进京,打算加害他。赵王的丞相周昌对使者说:“高帝将赵王托付给我。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要召赵王进京将他们母子二人一同杀掉。我不能遣送赵王进京。况且赵王现在正在生病,也不能遵奉诏命。”使者往返几次达不到目的。对此,吕后大为恼怒,便派人将周昌召进京城。此后她再次派使者召赵王进京,这一次,再也没有人敢阻挠了。
  赵王还在进京的路上时,惠帝听说太后有意加害赵王,便亲自到长安城外的霸上去迎接他,把他接进宫里与自己一同起居饮食,亲自守护他。吕后便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来加害如意。但百密总有一疏,惠帝元年十二月的一天清晨,天子出宫射猎,赵王因为年幼而不能一同前往。吕后听说赵王独自在宫中,便派人用毒酒害死了他。等惠帝回宫以后,赵王已经死去。
  此后,吕后又极其残忍地砍断了戚夫人的手足,挖去了她的双眼,熏聋了她的耳朵,给她喝下了哑药,把她丢弃在厕所里,称之为“人猪”。过了几天,吕后召唤惠帝去观看“人猪”。惠帝看见以后,不知道这是什么人,经过询问才得知这是戚夫人。他悲痛万分,大哭不止,并且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有一年多。刘盈派人向他的母亲请求说:“您的所作所为不是人所能干出来的。我是您的亲生儿子,看来是不能再治理天下了。”从此以后,惠帝整日饮酒淫乐,不理朝政,久而久之便患上了疾病。
  大权在握
  惠帝在登基以后的第七个年头死去。发丧的时候,吕后只是干哭,却没有掉下眼泪。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强担任侍中,年纪只有十五岁,他对丞相陈平说:“惠帝是太后所生唯一的儿子。如今天子驾崩,太后虽然哭泣但是却并不悲痛,您可否知道其中的原因?”陈平为此不解,就向他问道:“是什么缘故啊。”张辟强回答说:“惠帝没有成年的儿子来继承帝位,皇室势单力薄,太后害怕你们这些大臣、将军。如果您现在上书请求朝廷拜任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以统领南北军队,并且让吕家的人都进入宫廷任职掌权,那么太后就会心安,而你们这些大臣、将军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丞相听后就按照张辟强的计策行事。对此,吕后显得十分高兴,这样她在为惠帝发丧时才能够放心地悲痛。从此之后,吕家的人开始在朝廷里掌权。汉家天子则是吕后所扶立的一个据称是惠帝儿子的幼童。
  此后,朝廷的号令无论大小,一概出自吕后。她行使天子的大权一段时间以后,就打算封自家的子弟为王。在朝会上,她专门询问了右丞相王陵。王陵回答说:“高帝曾经斩杀白马而订立盟誓说:‘非刘氏子弟而称王的,天下人可以共同征讨他。’现在您打算封吕家的人为王,这违背了当初高帝的盟约。”听了这话,吕后很不高兴。紧接着,她又询问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的意见。陈平等人则回答说:“高帝平定了天下,封自家子弟为王。如今,太后您行使天子的职权而治理天下,封吕姓子弟为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听了这样的回答,吕后自然是十分高兴。罢朝以后,王陵责怪陈平、周勃等人说:“当初高帝与群臣歃血为盟,难道你们各位不在场吗?如今高帝去世,太后掌政,打算封自家子弟为王,你们各位纵容她的私欲、迎合她的意愿而违背了当初盟约,将来还有什么脸面到地下去见先帝?”陈平等人回答说:“像今天这样的极力谏争,我们不如您;至于说保全汉家社稷,安定刘氏的基业,您就不如我们了。”听过此话以后,王陵恍然大悟,便无话可说了。
  第43节:新读史记(上卷)(43)
  诸吕封王
  后来,吕后拜王陵为皇帝的太傅,实际上是剥夺了他的相权。王陵对此极为不满,便借口有病而免职回家,不再过问朝廷之事。左丞相陈平被任命为右丞相,而辟阳侯审食其被任命为左丞相。左丞相不处理具体的政务,他只是监管宫中的事务,如同郎中令一样。正因为如此,审食其能够很方便地获得太后的宠幸,掌握了决策政务的权柄,公卿大臣们的章奏、意见都必须通过他才能够上达到太后那里。很快吕后就追尊郦侯的父亲为悼武王,打算以此作为封自家子弟为王的过渡。
  几个月以后,吕后开始实施她的想法。为了服众,她先封高祖时期的功臣郎中令冯无泽为博城侯。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去世以后,吕后不仅赐以鲁元太后的谥号,还将鲁元与宣平侯张敖所生的儿子张偃封为鲁王。此后,她又封齐悼惠王的儿子刘章为朱虚侯,并且把吕禄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封齐王的丞相齐寿为平定侯;封少府阳城延为梧侯。接着,她便封吕氏宗族里的吕种为沛侯,吕平为扶柳侯。
  吕后想要进一步地封吕氏子弟为王。为了慎重起见,她先将惠帝后宫嫔妃所生的儿子分封。紧接着,吕后向大臣们暗示了她的意图。大臣们纷纷上书请求封郦侯吕台为吕王,太后极为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太后的二哥吕释之去世以后,他的嗣子犯了罪而被废黜。于是,吕后改封他的弟弟为胡陵侯。几个月以后,吕王吕台去世,朝廷赐他谥号为肃王,并且让他的儿子吕嘉接续为王。过了一年多,吕后封吕氏宗族里的吕须为临光侯、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为了服众,她又同时封刘姓五位诸侯王的丞相为侯。大量吕氏被封为王,使吕后的权力更大,发布号令时更加肆无忌惮。
  杀害少帝
  宣平侯张敖的女儿是惠帝的皇后,她没有生育儿子,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她假装怀有身孕,把后宫美人所生之子夺过来充当自己的儿子,并且将那位美人杀死了,立这个冒牌儿的孩子为太子。惠帝去世以后,这个冒牌儿太子被立为天子。年幼的皇帝逐渐长大,他听说自己不是太后的亲生子,自己的生母早已经被人害死,便发出怨言说:“太后怎么可以杀害我的生母呢?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报这个仇。”
  吕后听说此事以后非常担心,她害怕小皇帝长大以后会作乱,就把他幽禁起来,对外声称天子得了重病,不让其他人与他相见。吕后下诏说:“凡是拥有天下而治理万民的人,都要像天一样覆盖、庇护他的子民,要像地一样容纳、保养他们。君主以欢乐之心来安定百姓,百姓欣然地侍奉君主,上下欢欣交融,天下才能够得到大治。现在,皇帝久病而没有好转,结果必定是迷惑混乱,他难以继续担当天下共主,不能再主持宗庙的祭祀。所以朝廷应当另立天子。”群臣们摸清了吕后的意图,便纷纷上书说:“皇太后为天下百姓着想,为了安定汉家的社稷而呕心沥血。因此群公大臣谨遵太后的旨意。”得到众大臣的同意后,吕后便没有后顾之忧,废掉了少帝。为永绝后患,私下里派人把他杀害了,却对外宣称少帝死于疾病。后来,吕后又找到了惠帝时期其他宫内美人所生的孩子,将他立为天子,成为她掌权的新傀儡。但是,纪年上一直没有改元,这是因为吕后一直在称制而治理天下。
  残害刘氏
  吕后执政第七个年头,赵王刘友被召进京。当初,吕后曾经强行将一位吕氏宗族的女子许配给刘友为王后。但刘友并不喜欢她的这个王后,而宠爱其他的姬妾。他的王后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嫉妒心,愤然离去,跑到吕后面前去说刘友的坏话,甚至诬告刘友,说他曾经说过:“姓吕的人怎么能够被封王呢!太后死后,我一定要兴兵攻伐这些人。”吕后被她这番话激怒了,打算惩治刘友,便召赵王刘友进京。
  刘友抵达长安以后,被安置在自己在京的府邸,吕后始终不接见他,反而派兵包围他的府邸、围困住他,不给他饭吃。刘友的臣子中有人私下给他送去食物,但是随即便被逮捕、判罪。刘友饥俄难耐、百感交集,不久就悲惨地死去。吕后命人用平民的葬礼把他埋葬在长安的平民墓地里。
  第44节:新读史记(上卷)(44)
  不久,天上发生日食。吕后看出这是上天对她的不满,心中十分痛恨,对左右侍从说:“此次日食是因为我而产生的。”然而她并没有就此停下残害刘氏宗族的脚步。吕后将梁王刘恢改封为赵王。刘恢被改封以后,心中很不高兴。同时吕后还把吕产的女儿嫁给他为王后。刘恢身边的侍从、国中的官吏大多是吕家的人,他们把持了赵国的权柄,暗地里监视赵王,使得赵王失去了行动自由。刘恢宠爱一位姬妾,到了不可自拔的境地。她的王后心怀嫉妒,便派人将这个受宠儿毒死。对此,刘恢悲痛不已,亲自创作了诗歌四章,令乐工将之配曲并歌唱,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痛楚。终于刘恢因为悲伤过度而自杀。吕后得知他的死讯,认为刘恢依恋妇人而舍弃了宗庙礼法,对祖宗不敬,便废除了他的后代继承王位的权利。
  因果报应
  刘恢死后,吕后派人告知代王刘恒,想要改立他作为赵王。刘恒辞谢,表示愿意继续在代地镇守边疆。太傅吕产、丞相陈平上书说:“武信侯吕禄在列侯中功劳属上等,位次排在第一,请册封吕禄为赵王。”吕后听后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并且追尊吕禄的父亲康侯为赵昭王。
  吕后掌政第九年的三月中旬,她外出举行除灾求福的祭祀礼。在返回京城而路过轵道的时候,吕后看见一个如同苍犬一般的怪物钻入了自己的腋下,忽然之间便消失不见了。回到京城,她命人占卜此事,结果是赵王刘如意的鬼魂在作祟。从此吕后便一病不起。
  七月中旬,吕后的病情加重。她知道自己的死期不远了,开始安排后事,任命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命令吕王吕产统领南军。吕氏将军权牢牢抓在了手中。她告诫吕禄、吕产说“高帝平定天下以后,曾经与大臣们订立盟约说‘非刘氏而称王的,天下人可以共同去讨伐他’。如今吕家的人被封为王,大臣们多有不满。我如果去世,皇帝尚且年少,恐怕大臣们会作乱。你们一定要控制住军队、守卫住皇宫,谨慎小心,不要轻易地给我发丧,不要被人家所控制。”几天以后,吕后就去世了。她留有遗诏,赏赐诸侯王每人黄金一千斤,将相、列侯、郎吏等人按照各自的品级受赏,大赦天下,并且任命吕王吕产为相国,以吕禄的女儿为皇后。尽管吕后将身后之事安排得极其妥当,但是,在她去世以后不久,她最大的担心还是变成了事实,各个诸侯最终起兵讨伐吕氏。
  郦寄卖友
  吕后死后不久,齐王联合各个诸侯起兵反对吕氏。吕禄、吕产想要在关中发动叛乱,但是既畏惧朝内的周勃、朱虚侯刘章等人,又畏惧朝外的齐、楚等国的军队,同时也害怕带兵在外的灌婴反叛他们,打算等灌婴与齐军交战以后再发动叛乱。但是内外形势越发危急,使得吕氏集团内的另一些人主张立即发动叛乱。吕氏宗族处在犹豫不决之中。
  周勃、陈平等老臣打算诛灭吕氏宗族以维护汉家天下。但周勃身为太尉却没有掌握军权。当时,曲周侯郦商年老有病,他的儿子郦寄和吕禄很要好。周勃与陈平为了得到军权,便谋划派人劫持了郦商,以此要挟他的儿子郦寄,让他去欺骗吕禄交出军权。郦寄没有办法,只能按照他们的意思办,便找到吕禄对他说:“高帝与吕后一同平定了天下,刘氏之中有九人受封为王,吕氏之中有三人受封为王。这都是君主与大臣们共同商议而作出的决定,并且已经遍告诸侯,诸侯们都认为这样做合适。如今吕后逝世,皇上年幼,而您佩戴着赵王的印章,却没有迅速前往自己的封国去镇守藩地,仍然做着上将军而统兵留驻在京城。此举会招致诸位大臣们的猜疑。您为何不上缴将军的印信,把军队交给太尉去统领呢?您还应该劝说梁王,让他也辞去相国职位,和大臣们订立盟约以后前往自己的封国。这样,齐国的军队必然会撤回国,大臣们也会安心。吕氏一族可以世代安定兴旺,您也可以高枕无忧地统治方圆千里的王国了。”
  吕禄相信了郦寄的话,准备奉还将军的印信,把军队交给太尉。他派人将此事通报给吕产以及家族里的长辈们。族人之中有人赞同吕禄的做法,也有人认为吕禄此举会招来祸患,众人各执己见,不能达成一致,最终没有作出决定。吕禄很信任郦寄,经常和他一起外出游玩、打猎。一天,在外出归来的途中,吕禄去看望他的姑母吕须。吕须得知吕禄打算交出军权,便非常恼怒地说:“你身为将军却打算离开军队,我们吕家人如今已经没有安身立命之处了。”说罢,她把自己所有的珠宝玉器都散扔在堂下,又说道:“我不会替异姓之人保存它们的。”后来,吕禄将兵权交了出去,这使吕氏家族的处境就更加被动了。
  第45节:新读史记(上卷)(45)
  诛灭诸吕
  八月的一天早晨,平阳侯曹窋去会见相国吕产商议政务。正巧此时,郎中令贾寿刚从齐国出使回来。他是吕产的心腹,责怪吕产说:“您不早早地前往封国,如今即使您想回去都已经不可能了!”接着,他就把灌婴与齐、楚等国联合、结盟,准备诛灭吕氏宗族的详细情况告诉给了吕产,并且催促吕产迅速进宫,先发制人。两人的谈话正巧被曹窋偷听到,他立即把这个情况告诉给丞相与太尉。
  周勃得知此事,便要闯入北军,但是没能成功。襄平侯纪通主管天子的符节印信。于是陈平等人命令他拿着天子的符节,假称奉诏而使太尉进入北军。与此同时,周勃命令郦寄与典客刘揭去劝导吕禄说:“天子派遣太尉统领北军,想让您回归封国,立即归还将印。如果您不这样做,马上就会大祸临头。”吕禄认为郦寄不会欺骗自己,就解下了将印并把它交给了刘揭,将军权交给太尉。周勃便佩戴着将印进入军门,下令军中说:“打算替吕氏卖命的人袒露右胸,愿意为汉家尽忠的人袒露左胸。”军中士卒们都袒露左胸,表示愿意效忠刘氏。周勃掌控了北军。
  虽然太尉周勃掌控了北军,但是南军还在吕家人手里。于是陈平命令朱虚侯刘章去协助太尉。太尉命令刘章监守军门,又命令平阳侯告知卫尉,不要让相国吕产进入殿门。吕产不知道吕禄已经离开了北军,仍然想进入未央宫,组织叛乱。但是他不能进入殿门,只能在门外徘徊。平阳侯担心不能战胜吕产,便派人火速通报太尉,请求太尉决断。太尉也担心战胜不了吕家的人,没敢公开说要诛杀吕产。他派遣朱虚侯去未央宫护驾。朱虚侯向周勃请兵,周勃便调拨给他千余名士卒。朱虚侯率兵进入未央宫门,与吕产等人狭路相逢,双方展开激战,朱虚侯最后将他杀死。
  此后,天子命令谒者持节慰劳朱虚侯。朱虚侯想要皇帝的符节印信,谒者不肯交给他。朱虚侯便和谒者共乘一车,凭借着天子的印信而飞驰于宫中,斩杀了长乐宫卫尉吕更始。后来,朱虚侯到了北军,向太尉复命。太尉起身,向朱虚侯行礼祝贺说:“我所担心的只有吕产,现在他已经被诛杀了,天下可以安定了。”随后,太尉、丞相等人派人将吕氏宗族诛灭,稳定了政局。
  拥立新君
  诛灭吕氏势力以后,朝中诸位大臣私下里商议说:“少帝和梁王、淮阳王、常山王,都不是惠帝真正的儿子。吕后用欺诈手段用别人的儿子来假冒太子,杀害了他们的生母,把这些孩子带入后宫并且抚养长大。吕后强迫惠帝认这些孩子做儿子,然后,立他们作为太子或者是诸侯王,借此增强吕家势力。现在我们已经联手诛灭了吕家势力,但如果对于吕家所扶植的人置之不理,待他们长大成人而掌握政权,我们这些人就都会面临灭种的危险。因此,我们应该从刘氏诸侯王里选出一位贤明之人,立他为皇帝。”接着有人建议说:“齐悼惠王是高帝的长子,现在他的嫡长子即位为王,从血统本源上说,齐王是高帝的嫡孙,可以拥立他为天子。”不少大臣反对说:“吕氏因为是外戚而作恶多端,几乎毁掉了刘氏的宗庙社稷、杀尽了名将功臣。如今齐王的母家是姓驷的,他的舅舅驷钧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恶人。假如我们拥立齐王,就等于重新扶植了像吕氏一样的恶势力。”后来大家又打算拥立淮南王刘长,但是由于刘长年少,他的母家人也很凶恶,于是也被否决了。大家又合计说:“代王刘恒是当今健在的高帝的儿子,是年纪最长的一位宗室王,他为人仁孝宽厚,母家薄氏严谨善良。况且,拥立长子本来就与礼制相符合,而代王又以仁孝闻名于天下,所以立他为天子最合适。”
  最终大臣们都一致同意,暗地里派人前去召来代王,代王在几番辞让之后,便继承了皇位。
  文景之治
  作为帝王,他们父子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他们的统治,使万民和谐,四方来朝。
  而这,还只是一个伟大盛世即将来临的序幕。
  第46节:新读史记(上卷)(46)
  天降大任
  孝文帝名为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他于公元前196年被刘邦封为代王。诸吕叛乱平定后,大臣们经过慎重考虑,多次商议,决定迎立刘恒为皇帝。
  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派人去迎接刘恒。刘恒对于此事拿不定主意,征求左右大臣的意见。张武等人说:“朝廷大臣都是当初高帝时的大将,熟习兵事,多谋善诈,如今他们刚刚诛灭诸吕,血染京城,此时来人迎接大王,不可轻信。希望大王假托有病,不要前往。”中尉宋昌进言说:“当初秦朝政治混乱,豪杰纷起,自以为能得天下者数以万计,然而最终登上天子之位的是刘氏,天下豪杰已经认从天命。刘氏子弟的封地,犬牙交错,互相制约,没有人敢轻易造反。汉兴以后,废除了秦朝的苛虐政令,对百姓施以恩德,人心安定,难以动摇。凭着吕后的威严,吕氏已有三人被立为王,把持朝政,独断专行,然而太尉凭朝廷一支符节就进入了吕氏把持的北军,只是一声呼唤,将士们纷纷倒戈。这是天意所授,而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现在即使大臣们想要作乱,百姓也不会听他们驱使,他们的党羽难道能够同心一致吗?如今京城内有宗族,京城外有其他强大的诸侯,谁都会惧怕他们。现在高帝的儿子就只有淮南王和大王您了,而大王您又年长,贤圣仁孝闻名天下,所以大臣们是根据天下人的心愿要迎立大王做皇帝,大王您不必怀疑。”双方争执不下。
  慎之又慎
  面对双方的规劝,刘恒不知该听从谁的意见,就又向母后询问这事该怎么办,但他的母亲薄太后也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刘恒只得烧灼龟甲进行占卜。结果龟甲上显现出一条大的横向裂纹,卜辞是:“大横预示着更替,我将做天王,像夏启那样,使父业光大发扬。”刘恒说:“我本来就是王子,还做什么王?”占卜的人说:“所谓天王就是天子啊。”刘恒听后大悟,就派太后的弟弟薄昭前往京城会见绛侯周勃。周勃等人原原本本地向薄昭说明了为什么要迎立刘恒。薄昭回来报告说:“此事如果确是这样的话,那就没什么可怀疑的。”刘恒于是笑着对宋昌说:“事情果然像你说的那样,那你就跟我一块儿到长安吧。”他随即让宋昌与自己同车前往长安。张武等六人也乘驿车随刘恒一同前往。但刘恒还是很谨慎,在走到长安附近的高陵时停了下来,派宋昌先驱车前去长安观察情况有无变化。
  入京称帝
  宋昌刚到长安旁边的渭桥,丞相以下的官员就都出来迎接。宋昌返回把情况报告给了刘恒,并对他说:“代王,朝廷大小官员都来迎接了,您就不必怀疑了。”刘恒随即驱车到了渭桥。群臣都来拜见称臣。太尉周勃上前说:“我希望单独向大王禀报。”宋昌说:“你要说的如果是公事,就请公开说。如果是私事,在王位的人不受理私事。”周勃于是跪下献上皇帝的玉玺和符节。刘恒辞谢说:“等到我的住所再商议吧。”
  刘恒驱车进入官邸,群臣也跟着来了。诸位重臣对刘恒说:“皇子刘弘等人都不是孝惠皇帝的儿子,不应当继位。我们商议认为大王是高帝的长子,最应该做高帝的继承人。”刘恒说:“我没有才能,胜任不了皇帝之事。希望你们再考虑合适的人,我是不敢当此重任的。”群臣都伏在地上,坚决请求。刘恒先是面向西坐在主人的位置谦让了几次,群臣于是扶他向南坐在君主的位置,他又谦让了两次。丞相陈平等人都说:“我们再三考虑,认为大王事奉高帝宗庙是最合适的。即使让天下诸侯和百姓来考虑,也会这么认为。我们是为宗庙社稷着想,绝不敢轻率疏忽。希望大王听从我们的意见。现在,我们恭敬地奉上天子的玉玺和符节。”刘恒说:“既然宗室、将相、诸王、列侯都认为没有人比我更适宜,那我就不敢推辞了。”于是就即位做了天子。他便是汉文帝。
  以民为本
  刘恒即位之后,分封了平定诸吕叛乱的功臣,下令大赦天下。刘恒想废除当时实行的家族连坐法令,就对大臣说:“法令是治理国家的准绳,是用来制止暴行,引导人们向善的工具。如今犯罪的人已经治罪,却还要使他们无罪的父母、妻子、儿女和兄弟因为他们而被定罪,甚至被收为奴婢。我认为这种做法很不可取,希望你们再商定一下。”主管官员都说:“百姓不能自治,所以制定法令来禁止他们做坏事。无罪的亲属连坐,和犯人一起收捕判罪,就是要使人们心有牵挂,感到犯法干系重大。这种做法由来已久,还是依原来的做法不加改变为宜。”刘恒说:“我听说法令公正百姓就忠厚,判罚得当百姓就心服。再说治理百姓引导他们向善,要靠官员的努力。如果既不能引导百姓向善,又使用不公正的法令处罚他们,这样反倒是加害于民,会迫使他们去干凶暴的事。又怎么能禁止犯罪呢?这样的法令,我看不出它有哪些适宜之处,请你们再仔细考虑考虑。”官员们都说:“陛下给百姓以大恩大惠,功德无量,这不是我们这些臣下所能想得到的。我们遵从诏书,废除拘执罪犯家属,收为奴婢等各种连坐的法令。”家族连坐的法令便被废除了。
  第47节:新读史记(上卷)(47)
  议立太子
  有大臣向刘恒进言,要求早点立太子。刘恒说:“我德薄才浅,如今我不能广求圣贤之人把天下禅让给他,还要预立太子,这是加重我的无德,我拿什么向天下人交待呢?还是缓一缓吧。”大臣又说:“预立太子,正是为了尊奉宗庙社稷,不忘天下。”刘恒说:“楚王是我的叔父,阅历丰富,懂得国家大体。吴王是我的兄长,贤惠仁慈,甚爱美德。淮南王是我的弟弟,能守其才德以辅佐我。有他们,难道还不是预先做的安排吗?诸侯王、宗室、兄弟和有功的大臣,很多都是才德兼备之人,如果推举有德的人辅佐我,这也是国家的大幸,人民的福气。现在不推举他们,却要立太子,人们就会认为我忘掉了贤德,而只想着自己的儿子,不是为天下人着想。我觉得这样做很不应该。”大臣们都坚决请求说:“古代商、周立国,太平安定都达一千多年,天下王朝没有比它们更长久的了,就是因为采取了立太子这个办法。把自己的儿子作为继承人是由来已久的事。高帝平定天下,封建诸侯,成为本朝皇帝的太祖。诸侯王和列侯受封各地,成为他们各自侯国的始祖。子孙继承,世代不绝,这是天下通行的法则,高帝设立这种制度就是为了安定人心。现在如果抛开应当立为太子的人,却从诸侯或宗室中另选他人,那就违背高帝的本意了。陛下的儿子启最大,纯厚仁爱,请立他为太子。”在群臣的坚持之下,刘恒这才同意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休养生息
  刘恒对天下施以德惠,安抚诸侯和四方边远的部族,使普天之下的人民都融洽和乐,他多次下诏强调农业的重要地位,他对众臣说:“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应当开辟皇帝亲自耕种的田地,我要亲自带头耕作,来供给宗庙祭祀用的谷物。”他还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什么比这事情更重要。现在农民辛勤地从事农业生产却还要缴纳租税,使得务农和经商没有区别,本末不分,应当免除农田的租税。”因此农田里的租税被免除了,农民身上的负担减轻,种粮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汉朝农业得到了恢复发展。
  公元前178年,天上发生日食。刘恒感到非常惶恐,担心有灾难发生。他对大臣说:“我听说如果君主不贤明,施政不公平,那么上天就显示出灾异现象,告诫他治理得不好。天上发生日食,是上天对我的谴责。我能够事奉宗庙,以这微小的身体依托于万民和诸侯之上,天下的治与乱,责任都在我一个人。我对下不能抚育众生,对上又牵累了日、月、星辰的光辉,以致发生日蚀。你们都要认真想想我的过失,恳请你们告诉我。还要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的人,来补正我的疏漏。趁此机会,官吏们要好好整顿政务,务必要减少徭役和赋税,以利民众。我不能施德远方,所以忧虑不安,怕外族侵扰边境,因此边疆的防务一直没停止。现在不但不能撤除边塞的军队,还要军队保护我的安全,应该撤销卫戍部队。太仆掌管的马匹,只需留下够用的就可以了,其余的都交给驿站使用。”从此以后,文帝更加谨慎地治理国家。使得国家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列侯返国
  当时长安贵族集团日益庞大,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财富,对皇帝的权力也形成了威胁。针对这种情况,刘恒决定采取措施。他对他们说:“我听说古代诸侯建立国家的有一千多个。他们各守封地,按时入朝进贡,百姓不觉劳苦,上下欢欣,没有不遵守道德的事情发生。如今列侯大都住在长安,封地又离得很远,还要靠官吏士卒供应运输给养,既浪费钱财又辛苦人民,而这些列侯也无法教导和管理封地的百姓。请列侯回到各自的封国去,在朝廷任职和诏令所准许留下的诸侯,要派太子回去。”
  刘恒的诏令下发后,遭到了诸侯的强烈反对,没有几个人前往封国。刘恒于是决定拿丞相绛侯周勃开刀,警示诸侯。他下令说:“日前我曾诏令列侯回到各自的封国,但有的找借口还没有走。丞相是我所敬重之人,希望丞相为我率领列侯回封国就任。”于是绛侯周勃被免去丞相职务,回到了自己的封国。其他列侯见此,只得各自回到封国。
  第48节:新读史记(上卷)(48)
  汉匈和战
  汉初,匈奴的入侵一直是政府的心头大患。公元前177年,匈奴入侵北地郡,在河南地区进行抢掠。刘恒说:“汉朝曾与匈奴结为兄弟,我们对他们的馈赠也十分丰厚。现在匈奴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就在边塞地区出入往来,捕杀官吏士卒,驱逐土著居民,欺凌边防官吏,侵入内地抢劫,十分傲慢,不讲道理,破坏了先前的协约。”刘恒下令调发边兵反击匈奴。匈奴只得退离边境。
  公元前166年,匈奴再次入侵,杀死了北地郡都尉孙卬。刘恒派出三位将军率兵分别驻扎在陇西、北地、上郡三地。刘恒亲自慰劳军队,部署军队,申明训令,奖赏军士,想要亲自率兵反击匈奴。在群臣和太后的劝阻下,刘恒才没有亲征。只派将领率兵出击,把匈奴打败。
  公元前162年,刘恒下诏说:“我不英明,不能施恩德于远方,因而使外敌时常入侵骚扰。边地人民生活不能安定,内地百姓也受到战争连累。最近几年,匈奴危害边境,杀我许多官吏和百姓。这样长久结下怨仇,兵祸不断,各国什么时候怎么才能安宁呢?现在我起早睡晚,操劳国事,为万民忧虑,惶惶不安,派出一批又一批的使者,为的就是让他们向匈奴的单于说明我的意愿。现在单于也已同意和我们友好相处。为了国家安定、万民利益,我和单于结为兄弟,来保全天下善良的百姓。”从此,汉匈之间订立了和亲的协议。虽然匈奴此后又有骚扰,但汉代边境与以前相比还是安定了许多。
  平定内乱
  刘恒曾在即位以后回到自己称王时的封地,他在国都接见原来代国的群臣,赐给百姓牛、酒,免除晋阳、中都两地百姓三年的赋税。在太原逗留游玩了十多天。
  济北王刘兴居得知刘恒到了代地,趁势起兵造反,打算袭击荥阳。刘恒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镇压。他从太原回到长安后,诏令有关大臣说:“济北王背德反上,连累了济北的官吏百姓,这是大逆不道。济北的官吏和民众,凡是在朝廷大军到来之前就自己停止反叛活动的,以及率部投降或献出城邑出降的,一律赦免,官爵复原。那些开始曾与刘兴居一起造反,但后来投降了的人,也可以赦免。”诏令一出,济北王的军队发生了动摇。朝廷的部队很快就打垮了济北叛军,俘虏了济北王。刘恒宣布郝免济北国中随济北王造反的官吏百姓。
  公元前174年,有人告发淮南王刘长废弃先帝的法律,不听从皇帝的诏令,宫室居所超过规定的限度,出入车马仪仗比拟天子,擅自制定法令,与棘蒲侯的太子陈奇图谋造反,派人出使闽越和匈奴,调用他们的军队,企图危害国家。群臣议论此事,都认为应当处死淮南王刘长。刘恒不忍心,免了他的死罪,只是废了他的王位。群臣请求把淮南王流放,得到刘恒的同意。但刘长还没到达流放地,就病死在路上。
  缇萦救父
  齐国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应该受刑,朝廷下诏让将其逮捕,把他押解到长安拘禁起来。太仓令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他被捕临行时,心中不满地对女儿们说:“生孩子不生儿子,遇到紧急情况,就没有用处了!”他的小女儿缇萦感到非常伤心,就跟随父亲来到长安,向朝廷上书说:“我的父亲做官,齐国的人们都称赞他廉洁公平,现在因触犯法律而犯罪,应当接受惩罚。我所哀伤的是,受了死刑的人不能再活过来,受了肉刑的人肢体断了不能再接起来,虽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自愿做官府的奴婢,来抵父亲应该接受的刑罚,使他能够改过自新。”上书送到刘恒那里,刘恒怜悯缇萦的孝心,就下诏说:“听说在以前有虞氏的时候,只给罪犯穿上有特定标志的衣服,以此来羞辱他们。这样,就能起到警戒百姓的作用了。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当时政治清明到了极点。如今法令中有刺面、割鼻、断足三种肉刑,可是犯法的事仍然不能禁止,过失出在哪儿呢?不就是因为我的道德教化不明吗?我自己倍感惭愧。现在人犯了过错,还没施以教育就加给刑罚,那么有人想改过从善也没有机会了。施用刑罚以致割断犯人的肢体,刻伤犯人的肌肤,终生都不能长好,多么令人痛苦而又不合道德呀,作为百姓的父母,这样做,难道合乎天下父母心吗?”刘恒因为这个小女孩的上书,不仅放了她的父亲,还下令废除了肉刑。
  第49节:新读史记(上卷)(49)
  宽仁施政
  刘恒曾经下诏说:“古代治理天下,朝廷设置进善言的旌旗和批评朝政的木牌,用以征求治国途径,招来进谏的人。现在法令中有诽谤朝廷妖言惑众的罪状,这就使大臣们不敢完全说真话,做皇帝的也无从了解自己的过失。这还怎么能招来远方的贤良之士呢?百姓中有人一起诅咒皇帝,约定互相隐瞒,后来又负约相互告发,官吏认为这是大逆不道。如果再有其他不满的话,官吏又认为是诽谤朝廷。这些实际上只是小民愚昧无知而犯了死罪。我认为官吏的做法很不可取。从今以后,再有犯这类罪的,一律不加审理不予治罪。”
  公元前166年,他又下诏说:“我有幸得登上帝位,至今十四年了。以我这样一个既不聪敏又不明智的人治理天下这么久,我深为自愧。从前先王远施恩惠而不求回报,遥祭山川却不为自己祈福,尊敬贤人,抑制自己的亲族,先考虑到老百姓,后想到自己,圣明到了极点。如今我听说掌管祭祀的祠官祈祷时,全都是为我一个人,而不为百姓祝福,我为此而感到非常惭愧。凭着我这样无德之人,却独自享受神灵的降福,而百姓却享受不到,这就加重了我的无德。现在命令祠官祭祀要向神献上敬意,不要为我一个人祈求什么。”刘恒以宽仁来治理天下,一心为民,百姓因此也都很爱戴他。
  谦恭敬神
  鲁国人公孙臣曾上书陈说五行相生相克,终而复始以象征王朝兴替的五德终始学说,说现在正当土德,土德的验证是将有黄龙出现,应当更改历法、服色等制度。丞相张苍经过推算则认为现今是水德,应把十月作为一年的首月,崇尚黑色。他认为公孙臣的说法不对,请求皇帝不要采纳。
  公元前165年,果然有黄龙出现在成纪县。刘恒便召来鲁国的公孙臣,任命他为博士,让他重新申明当今应为土德的道理。刘恒下诏说:“有奇物神龙出现在成纪,没有伤害到百姓,今年又是个好年成。我要亲自到郊外祭祀上帝和诸神。”主管大臣和礼官们都说:“古代天子每年夏天都亲自到郊外祭祀上帝。”于是刘恒第一次来到雍地,祭祀了五帝。
  赵国人新垣平是个善于望云气而知凶吉的术士,他前往觐见天子,劝说刘恒在渭城兴建五帝庙,并预言这样做会得到周朝的传国宝鼎,还会有奇异的美玉出现。公元前163年,刘恒得到一个玉杯,这个玉杯实际是新垣平为欺骗皇帝而派人献上的,玉杯上刻有“人主延寿”四个字。刘恒非常高兴,下诏把这一年改为元年,下令天下民众可以尽情聚会饮酒。但是就在当年,新垣平欺诈的事情被发觉,随后就被夷灭了三族。
  无为而治
  刘恒自从代国来到京城,继承王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他曾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值一百斤黄金。他说:“一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承受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高台干什么呢?”刘恒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也没有纹绣。刘恒以此来表示自己俭朴的作风,为天下人做出榜样。他规定自己的陵墓一律使用瓦器,不准用金属做装饰,不修建高大的坟茔,务求节省,不要烦扰百姓。
  南越王尉佗曾自立为武帝,刘恒没有派兵镇压,而是把尉佗的兄弟召来,不但没有处罚他们,反而给他们富贵,用恩德来回报尉佗的反叛。尉佗受到感召,于是取消了帝号,向汉朝称臣。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却背约入侵劫掠,而刘恒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给百姓带来烦扰和劳苦。
  吴王刘濞谎称有病不来朝见,刘恒就赐给他木几和手杖,以表示关怀他年纪大,可以免去进京朝觐之礼。群臣中有人进谏相当直率尖锐,刘恒总是宽容采纳。大臣中也曾有人收受贿赂,刘恒就从皇宫仓库中取出金钱赐给他们,用这种办法使他们内心羞愧,而不下交给执法官吏处理。刘恒一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礼义兴盛。
  第50节:新读史记(上卷)(50)
  遗诏薄葬
  公元前158年,刘恒在未央宫逝世。他留下遗诏说:“我听说天下万物萌芽生长,最终没有不死的。死是世间的常理,事物的自然归宿,有什么值得悲哀呢!当今世人都喜欢活着而不乐意死,死了人还要厚葬,以致破尽家产。我认为这样做很不对。况且我生前没什么德行,没有给百姓什么帮助,现在死了,又让人们服丧哭吊,遭受严寒酷暑的折磨,使天下的父子为我悲哀,使天下的老幼心灵受到损害,减少饮食,中断对鬼神的祭祀,其结果是加重了我的无德,我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呢!我有幸得以守护宗庙,凭着我这渺小的身体依托在天下诸侯之上,至今已二十多年了。靠的是天地的神灵,社稷的福气,才使得国内安宁,没有战乱。我不聪敏,时常担心行为有过错,使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蒙受羞辱,岁月长久了,总是担心不能维持始终。如今没想到能侥幸享尽天年,将被供奉在高庙里享受祭祀。我如此不贤明,却能有这样的结果,已经心满意足,还有什么可悲哀的呢!现在诏令全国官吏和百姓,诏令到达后,哭吊三日就除去丧服。不要禁止婚嫁、祭祀、饮酒、吃肉之事。应当参加丧事、服丧哭祭的人,都不要赤脚。服丧的麻带宽度不要超过三寸,不要陈列车驾和兵器,不要动员民间男女到宫殿来哭祭。宫中应当哭祭的人,都在早上和晚上各哭十五声,行礼完毕就停止。不是早上和晚上哭祭的时间,不准擅自哭泣。下葬以后,按制度应服丧九个月的只服十五日,应服丧五个月的只服十四日,应服丧三个月的只服七日,期满就脱去丧服。其他不在此令中的事宜,都参照此令办理。要把这道诏令通告天下,使天下人都明白地知道我的心意。葬我的霸陵周围山水要保留其原来的样子,也不要有所改变。后宫的夫人全都让她们回娘家。”刘恒死后,大臣们就按照他的意思简单举行了葬礼,把他葬在霸陵。刘恒被尊称为孝文皇帝。
  身后评说
  文帝的儿子刘启即位之后,着手讨论文帝的功绩。他下诏给御史说:“我听说古代帝王,有取天下有功的人称为‘祖’,有治天下有德的人称为‘宗’,制定祭祀他们的礼仪音乐,各有原因。孝文皇帝治理天下,开放了关卡桥梁,使处处畅通无阻;废除了诽谤有罪的法令,取消了肉刑,赏赐东西给年老的人,收养抚恤孤儿寡老,来养育天下百姓;他杜绝自己的各种嗜好,也不接受大臣们进献的贡品,不求自己的私利;处治罪犯不株连家属,也不诛连无罪的人;废除宫刑,放出后宫美人,不轻易让人断绝后代。我不聪敏,不能全面认识孝文皇帝所做的一切。以上这些都是古代帝王做不到的,而孝文皇帝亲自实行了。他的功德显赫,比得上天地,恩惠广施,遍及四海。他的光辉日月一样照耀四方,而祭祀时所用的歌舞却不相称,对此我心中非常不安。应当为孝文皇帝庙制作《昭德》舞,来显扬他的美德。然后将祖宗的功德载入史册,流传万代。”
  丞相申徒嘉等人说:“世间取天下之功没有大过高皇帝的,治天下之德没有超过孝文皇帝的,高皇帝庙应当作为本朝帝王的太祖庙,孝文皇帝庙应当作为本朝帝王的太宗庙。后代天子应当世代祭祀太祖和太宗之庙。各郡各国诸侯也应当为孝文皇帝建立太宗之庙。每年朝廷祭祀时,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时派使者来京陪侍天子祭祀,每年都要祭祀太祖、太宗。”汉景帝认为他们说的非常有道理,于是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建立了太宗、太祖庙,每年都会定时祭祀。
  提倡节俭
  孝景皇帝刘启,在孝文皇帝的儿子们里排行中间,他的母亲是窦太后。孝文帝还是代王的时候,先前的王后为他生下了三个儿子。等到窦太后得宠时,先前的王后已经死去。不久以后,她所生的三个儿子也相继死去。正因为如此,刘启才得以即位为天子。
  即位以后,刘启首先下令为先帝建立太宗庙。为了节省朝廷开支,他下令群臣不要上朝道贺。紧接着,刘启又下诏说:“前几年农业收成不好,百姓忍饥挨饿,有不少人因此而丧命,朕对此深表哀痛。众多郡国之中,有的土地贫瘠,不适于农牧业的发展;而有的则水土肥美,但是穷苦地区的百姓却不能够迁居于该地。因此朕特意颁布此诏,允许不同地区之间的百姓自由流动。”他又大赦天下,赏赐平民每户一级爵位,并且削减田租数额的一半。后来,大赦天下、赏赐平民爵位的举措在景帝时期多次的出现,成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的有效的措施。
  第51节:新读史记(上卷)(51)
  刘启又命令在京的诸侯王、列侯回到各自的封国、封地,以此来减轻对他们的供养给百姓造成的负担。他还命令相关的机构制定诸侯王、列侯去世以后的丧葬仪制,防止他们僭越礼法、奢侈浪费。此外,刘启还实行过禁止民间卖酒、禁止内地郡国用粮食喂养马匹的政策,这都是为了节省粮食,尽量满足百姓的生活需要。
  以农为本
  刘启在位期间,大力扶植农业发展、倡导节俭,甚至在他去世前不久,他还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这样的物品,既不能在人挨饿时当做食物,又不能在人受冻时当做衣服。往年农业歉收,是由于从事工商业的人多而从事农业的人不足造成的。所以,朕下令郡国致力于农桑,以此满足人民的衣食之需。地方官吏如果胆敢动用民力去从事黄金珠玉的开采,就要严惩。上级官吏对此视而不见的,与犯罪的人同罪。”正是由于刘启实行的这些政策,天下才得以安定,人民生活才有了保障,国力逐渐壮大,为汉武帝时期的盛世奠定了基础。所以,后人将刘启与他的父亲文帝刘恒相提并论,用“文景之治”来赞美二人的功绩。
  完善法制
  刘启虽然在其父亲刘恒治理国家取得不错成效的基础上即位,但是当时国家毕竟处于初创阶段,有很多方面需要改革与进一步地完善,吏治、法制建设就是其中关键、紧要的组成部分。
  刘启在其即位以后的第一年秋天,颁布诏令说:“现在,各级官吏因为接受了饮食这样的贿赂而被免官,这种处罚太重;而其中接受了财物贿赂、贱卖贵卖的人受到的处罚却比较轻。这些都是不合理的政策,应当加以更改。”于是下令对官吏的犯罪行为分出了不同的级别,并且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从前,被判处死刑的人,都要受到磔(一种分裂肢体的刑法)这种酷刑的折磨。刘启认为这过于残酷,便下令改磔刑为弃市刑(在集市上处斩犯人)。后来,刘启再次下诏说:“国家制定法令、刑法,是为了禁止、惩罚那些残暴、邪恶的人。刑狱关系到人的性命,被处死的人不能再复生。官吏之中有的人不遵行法令,贪图贿赂、交结朋党,把苛暴、凶狠当做乐趣,造成许多冤狱,朕对此深表痛心。而真正有罪的人却没有伏法,他们依然干着残暴的事情,丝毫不把法律放在眼中。从今以后,如果有可疑的案情,即使是已经作出了判决的,如果不能让人心服,就要重新再审。”这样就使得那些冤狱大大减少了,国家的法律得到了贯彻执行。
  整顿吏治
  以前,官吏多是靠着军功起家。所以,他们出行时候的乘车、穿着的衣服都崇尚轻便,既体现不出与普通百姓的区别,起不到教化的作用,也体现不出官吏之间的等级、尊卑,扰乱了封建的礼法秩序。因此,刘启便命令制定了系统的官吏车服制度,命令地方长官对此加以监督,并且将违反规定的官吏姓名上报朝廷,以便做出惩罚。此外,刘启为了防止酷吏在执法过程中失去公允、用刑过重,命令司法部门减轻鞭笞之刑的力度与数量,并且将其制定为成文法。
  汉朝立法里规定,拥有十万钱家产的人才能够被选拔为官吏。因此那些当官的人大多数是出身富家、名门的子弟。这些人将很多不好的风气,带进了官场里,对于国家的治理、百姓的生活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同时,一些具有真才实学的贤能之人,因为出身问题(汉法规定商人、赘婿、犯过法而被免职的官吏等人不能做官)或者是家产达不到要求,而不能被推选为官吏。这种情况很不合理,不利于国家、社会的发展与长治久安。因此刘启下令,对官吏出身的限定做出了一定的放宽,并且把十万钱的家产限定降低为四万钱。这就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做官的机会,有利于朝廷选拔合格、优秀的官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阶级矛盾。
  汉武帝的荒唐事
  他是可以和秦始皇比肩而立的历史巨人。
  对长生的渴望,却使这位千古帝王做尽荒唐之事。
  第52节:新读史记(上卷)(52)
  生命终会凋零,没有不朽的巨人。
  迷信的武帝
  孝武皇帝孝汉武帝刘彻是个非常重视对鬼神祭祀的人。他即位不久,就前往当时汉代的祭祀中心——雍县,在那里,他隆重地举行了祭祀五位天帝的郊祀仪式。从此以后,他经常每隔三年就前往郊祀一次。
  汉武帝曾经求得一位神君,供奉在上林苑中的蹄氏观。这位神君本来是长陵的一个女子,因为儿子夭折,悲哀而死,显灵于她的妯娌宛若身上。宛若在家里供奉她,百姓很多人都去祭祀。战国时的赵国公子平原君都曾经前往祭祀,她的后代子孙也因此而地位尊贵、声名显赫。到武帝即位后,用隆重的礼仪将神君迁徙到宫中供奉。据说当时能听见神君的说话声,但见不到她本人。
  宠信少君
  当时有个叫李少君的方士十分有名。他隐瞒自己的年龄和出身经历,经常自称已经七十岁,没有妻子儿女。能驱使鬼物,使人长生不老。他依仗方术遍游诸侯各国。人们听说他的才能后,就不断地赠送财物给他,因此他常常有多余的钱财衣物。别人都因为他不经营产业却很富有,又不知道他是什么地方的人,所以对他越发相信,争着去为他效力。李少君天生喜好方术,善于利用花言巧语猜中往事。一次,他到武安侯的家里宴饮,在座的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李少君就谈起从前跟老人的祖父一起在某处游玩射猎。这位老人小时候曾经跟着祖父,还能记得那些地方,满座宾客因此都惊讶不已,对李少君更加敬重。
  李少君在见到汉武帝后,因为能够祭灶致福、避谷不食、长生不老而受到汉武帝的敬重。汉武帝就让他主管方术之事。有一次,少君拜见汉武帝,汉武帝有一件古铜器,拿出来问少君。少君说:“这件铜器,是齐桓公十年时陈列在柏寝台的物品。”过后查验铜器上的铭文,果真是齐桓公时的器物。整个宫中都大为吃惊,以为少君就是神,已经有几百岁了。
  武帝受惑
  李少君曾对武帝说:“祭祀灶神能够招来鬼神,招来鬼神后朱砂就可以炼成黄金,黄金炼成了用它打造饮食器具,使用后就能延年益寿。寿命长了就可以见到东海里的蓬莱岛仙人,见到仙人后再举行封禅典礼就可以长生不死了,黄帝就是这样的。我曾经在海上游历,见到过安期生,他给我枣吃,那枣儿像瓜一样大。安期生是仙人,来往于蓬莱岛的山中,跟他情投意合的,他就出来相见,不相合的就躲起来不见。”于是武帝开始亲自祭祀灶神,并派遣方术之士到东海访求安期生之类的仙人,同时干起用丹砂等各种药剂提炼黄金的事来。
  过了许久,李少君病死了。汉武帝并不相信他会死去,以为他是羽化成仙并不是死去。汉武帝继续执迷不悟,还命令黄锤县的佐吏宽舒学习李少君的方术。他派人到东方访求蓬莱仙人安期生,但没有人能找到。燕、齐沿海一带许多荒唐迂腐的方士看到李少君能够因方术而受到武帝敬重,就纷纷仿效起来,他们络绎不绝地前往长安向汉武帝谈论神仙之类的事情。
  祭祀泰一神
  亳县人薄谬忌曾经把祭祀泰一神的方法上奏朝廷。他说:“天神中最尊贵的是泰一神,泰一的辅佐神叫五帝,就是五天帝。古时候天子于春秋两季在东南郊祭泰一神,用牛、羊、猪三牲祭祀达七天之久,筑祭坛,祭坛八面开有通道,供神鬼来往。”于是武帝命令太祝在长安东南郊立泰一神祠,祭坛仿照薄谬忌所说的泰一坛建造,分作三层,五帝的祭坛各自依照他们所属的方位环绕在泰一坛下。祭坛下的四周,作为祭祀随从的众神和北斗星的地方。祭祀所用的牛是白色的,把鹿塞进牛的腹腔中,再把猪塞进鹿的腹腔中,然后放在水里浸泡。祭日神用牛,祭月神用羊或猪,都只用一头。祭泰一神的祝官穿紫色绣衣,祭五帝的祝官,其礼服颜色各按照五帝所属的颜色,祭日穿红衣,祭月穿白衣。
  武帝从此开始在郊外祭祀泰一神。祭祀的时候坛上布满火炬,坛旁摆着烹煮器具。一次,主管官员发现祭坛上方有奇异的光芒出现。太史公和祠官宽舒等就建议说:“神灵降下美好景象,是保佑福禄的吉祥预兆,应该在这神光所照的地域建立泰畤坛,用来宣扬上天的神明瑞应。应让太祝主管此事,每年秋天和腊月间举行祭祀。每三年天子郊祀一次。”武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命令太祝每年都专门去祭祀泰一神。
  第53节:新读史记(上卷)(53)
  欺君被杀
  李少君死后,有个名为少翁的齐人因可以招引鬼神而受到汉武帝的宠幸。汉武帝有一个十分宠爱的王夫人,不幸早早去世,汉武帝对他非常思念。据说少翁让武帝在帷帐之外等候,他利用方术在夜里使王夫人和灶神的形貌显现出来。汉武帝隔着帷幕望见了王夫人的身影,一解相思之苦。武帝非常高兴,于是就封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给他很多物品,以宾客之礼对待他。
  文成将军曾劝汉武帝说:“皇上想要跟神交往,但现在宫室、被服等用具都不像神灵所使用的物品,因此神灵才不降临。”武帝于是下令制造了画有各种云气的车子,按照五行相克的原则,在不同的日子里分别驾着不同颜色的车子以驱赶恶鬼。武帝又在甘泉营建甘泉宫,在宫中建起高台宫室,室内画着天、地和泰一等神,摆上祭祀用具,想借此招来天神。
  与武帝相处时间一久,文成将军的方术渐渐不灵验了,神仙总也不来。为防止露馅儿,文成将军就在一块帛上写了一些字,让牛吞到肚里。然后他自己装作不知,说这头牛的肚子里有怪异。把牛杀了观看,果然发现有一块写着文字的帛书,上面的话都很奇怪。但这番把戏并没有蒙过汉武帝,他对此事十分怀疑。恰巧有人认得文成将军的笔迹,经过审问,果然是文成将军假造的。汉武帝于是杀了文成将军,为了给自己遮丑,他下令把这件丑闻隐瞒了起来。
  巫医的把戏
  一次,武帝病得很重,巫医们什么法子都用了,却不见好转。有人又向皇帝推荐了一位巫师,他说:“上郡有个巫师,他生病时鬼神能附在他的身上。”武帝于是下令把巫师召来,供奉在甘泉宫。等到巫师生病的时候,武帝派人去问附在巫师身上的神君。神君说道:“天子不必为病担忧,病不久就会好的,您可以到甘泉宫跟我相会。”武帝的病果然有些好转,他于是亲自前往甘泉宫,在那里调养一段之后,病果然完全好了。武帝下令大赦天下,把神君安置在寿宫。神君中最尊贵的是太一神,他身边还有大禁、司命之类的神仙辅佐。但人们看不到神仙的模样,只能听到他们的说话声,跟人的声音一样。神仙们时去时来,来的时候能听见沙沙的风声。他们住在室内的帷帐中,有时白天说话,但经常是在晚上。武帝对他们非常敬重,在宫殿内张挂羽旗,设置祭器,来礼敬神君。他让巫师关照神君的饮食起居。众神所说的话,由巫师记录并传送下来。其实,据说神君所说的话一般世俗人都知道,没有什么特别的,可是武帝却暗暗高兴,以为真有天神降临。
  六印将军
  文成将军死后,又有人向武帝推荐了巫师栾大。栾大原是胶东王刘寄的宫人,他曾跟文成将军同拜一位老师学习。栾大这个人长得高大英俊,说什么大话也不犹豫。他吹嘘说:“我曾经在海中往来,见到过安期生、羡门高那些仙人。不过他们认为我地位低下,不信任我。我的老师曾说:‘黄金可以炼成,黄河决口可以堵塞,不死之药可以求得,神仙也可以招来。’我只怕像文成一样遭到杀身之祸,只好闭嘴!”武帝只得搪塞说:“文成只是误食马肝而死。如果您对方术真的有研究,我有什么舍不得的呢!”栾大说:“陛下如果一定要想要招来神仙,那就要让神仙的使者地位更尊贵,让他有自己的家眷,用客礼来对待他,不要瞧不起他,并让他佩带各种印信,才可以使他传话给神仙。即使这个样子,神仙究竟肯来不肯来,尚在两可之间。只有让神仙的使者极为尊贵,才有可能招来神仙。”武帝将信将疑,要他先使个小方术,检验一下效果。他就表演斗棋,那些棋子果然在棋盘上互相撞击。
  武帝于是对栾大深信不疑,将他封为乐通侯,赐给他上等的宅第和奴仆千人,还把天子专用的车马和帷帐等器物赐给栾大。武帝甚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栾大,先后赐给栾大六枚印信,故被称为六印将军。栾大的尊贵之名震惊天下。
  随着时间的流逝,栾大害怕谎言泄露,就整理行装,东行海上,说是要去寻找他的老师。武帝也心生疑窦,派人暗中跟踪栾大。栾大果然不敢入海求仙,只到泰山去祭祀,但他谎称自己见到了老师。武帝得知后十分恼火,知道栾大只是在骗自己,就命人将他处死。
  第54节:新读史记(上卷)(54)
  偶获宝鼎一名巫师在为民众祭祀时,发现一处地面隆起,扒开土来看,发现一只鼎。这只鼎与其他的鼎大不相同,上面只有花纹,而没有铸刻文字。巫师觉得奇怪,就上报了朝廷。武帝派使者来检验并查问巫师得鼎的详情,确认其中没有诈伪之后,就按礼仪举行祭祀,武帝亲自前往,把鼎请到甘泉宫,准备把它献给天帝。公卿大夫们都建议请求尊奉宝鼎。武帝说:“近来黄河泛滥,一连几年收成不好,所以我才出巡郡县祭祀后土,祈求他为百姓滋育庄稼。今年五谷丰茂,还没有举行祭礼酬谢地神,这鼎为什么会出现呢?”大臣都说:“听说从前太帝伏羲氏造了一只神鼎,表示天地万物都归统于神鼎。黄帝造了三只宝鼎,象征着天、地、人。夏禹收集了九州的铜,铸成九只宝鼎,都曾经用来烹煮牲畜祭祀上帝和鬼神。鼎遇到圣主就会出现,宝鼎就这样传下来经历了夏朝、商朝。到周末世德衰败,鼎就沦没隐伏而不再出现了。如今鼎已迎到甘泉宫,它外表光彩夺目,变化神奇莫测,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必将获得无穷无尽的吉祥。只有受天命做皇帝的人才能知道天意而与天德相合。这宝鼎应该进献祖先,珍藏在天帝宫廷,这样才符合吉祥之兆。”武帝同意了大臣的意见,将宝鼎祭祀祖先。
  公孙卿的谎言武帝得到宝鼎后,有一个叫公孙卿的齐人编造了一本占卜用书,附会说武帝得到宝鼎的时间和当年黄帝得到宝鼎时间一致。武帝于是把公孙卿召来细问。公孙卿说:“传这本书的是申功,他已经死了。”武帝问道:“申功是什么人?”公孙卿说:“申功是齐人。他与安期生有交往,接受过黄帝的教诲,没留下其他书,只有这部关于鼎的书。”书中说‘汉代的兴盛期,应该跟黄帝时的历日相同;汉代的圣君,将出在高祖皇帝的孙子或曾孙之中。宝鼎出现了,就能与神仙相通,应该举行封禅’。自古以来,举行过封禅大典的有七十二个王,只有黄帝能登上泰山祭天。申功说:“汉代的皇帝也应该登上泰山祭天,上了泰山行祭天礼,然后就可以成仙升天了。黄帝时有上万个诸侯国,为祭祀神灵而建立的封国就占了七千。黄帝曾在明廷迎接过上万的神灵。明廷就是现在的甘泉山。黄帝开采首山的铜矿,在荆山脚下铸鼎。鼎铸成后,有一条龙从天上下来迎接黄帝。黄帝骑上龙背,群臣和后宫嫔妃跟着上去的有七十多人,龙才飞升离去。其余的小臣们上不去,全都抓住龙须不放,龙须被拉断,黄帝的弓也落了下来。百姓们抬头望着黄帝升上天去,就抱着他的弓和龙须大声哭喊,所以后世把那个地方称作鼎湖,把那张弓称作乌号。”武帝说:“如果我真能像黄帝那样,那么我看离开妻子儿女只不过就像脱掉鞋子一样罢了。”他封公孙卿为郎官,让他往东到太室山去等候神仙。
  泰山封禅自从得了宝鼎,武帝越发得意,几次三番跟群臣讨论封禅的事宜。由于封禅大典很少举行,时间隔久了,没有人了解它的礼仪,众儒生主张采用上古的书中记载的礼仪,但众方士主张应仿效黄帝当年封禅的做法。儒生们的意见也很不统一,他们受《诗》、《书》等古文经籍的束缚,不能明辨封禅的具体事宜。武帝把封禅用的祭器拿给儒生们看,儒生们也表示不合古制。武帝于是下令把儒生们全部罢黜不用,最终听从了方士的意见。
  武帝东巡海上,祭祀了齐地的八神之后,随即开始了祭天仪式。由于上古礼仪失传,武帝于是命令儒生头戴白鹿皮帽,身穿插笏官服,在泰山下的东方筑坛祭天,依照郊祀泰一神的礼仪进行祭天。祭天的坛宽一丈二,高九尺,坛下放有封禅的文书,文书的内容隐秘,无人知晓。祭礼完毕后,武帝带着几个随从登上泰山,在泰山上也举行了祭天仪式。第二天,武帝顺着山北的道路下了山,在泰山脚下东北方的肃然山辟场按照祭祀后土的礼仪祭拜了地神。整个封禅仪式中,武帝都亲自祭拜天神、地神。用采自江淮一带的三棱灵茅做神垫,用代表五方的五色泥土修筑了祭坛。还放出远方奇异的飞禽走兽和白毛野鸡等动物,大大增加礼仪的隆重气氛。举行封禅大典的那天晚上,天空仿佛有亮光出现,白天又有白云从祭坛中升起。
  第55节:新读史记(上卷)(55)
  修建明堂
  泰山脚下的东北方有古代修建的明堂旧址,那里地势险要,道路狭窄。武帝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时,想要重新修建明堂,但不知道明堂的形制尺度。有个人向武帝进献了据说是黄帝时修建明堂的图纸。图纸中有一座殿堂,四面没有墙壁,用茅草制作屋顶,殿堂四周环绕着水池,宫墙四周修有天桥,殿上有楼。从西南方向可以进入殿堂,名为昆仑道,天子由此走进殿堂,在那里拜祭上帝。武帝就下令按照这个图纸在奉高县建造明堂。等到第五年再来举行封禅时,就让泰一神和五帝的神位居于上座进行祭祀,让高皇帝的神主灵位对着他们。用牛、羊、猪各二十头祭祀后土神。武帝从昆仑道进去,开始按郊祀的礼仪在明堂祭拜。祭拜完毕,在堂下烧掉祭品。然后,武帝又登上泰山,在山顶秘密举行祭祀。
  营建建章宫
  公孙卿曾经对武帝说仙人喜欢住在楼阁之内,就建议武帝修建一座台阁来迎候仙人。武帝求仙心切,就下令在长安建造了蜚廉观和桂观,在甘泉宫建造了益延寿观和通天台,又在甘泉宫设置前殿。开始增建宫室,希望招来神仙。
  几年后,在武帝出外巡游的时候,用于临朝接见地方官员的柏梁台失火被烧。武帝于是改在甘泉宫临朝接受各郡国上报的计薄。公孙卿于是说:“黄帝建成青灵台,十二天后就被烧了,黄帝于是修建了明庭。明庭就是甘泉宫。”很多方士也说古代帝王有在甘泉建都的。有个官员建议说:“按照越地的风俗,火灾之后再盖起的房子,一定要比原先的大,才能制服火灾。”于是武帝下令修造建章宫。
  建章宫位于长安城的西侧,规模极大,有千门万户。它的前殿比未央宫还要高大。它的东面是凤阙,高二十多丈。它的西面是唐中苑,里面有几十里宽的虎圈。它的北面修了大水池,池名叫做泰液池。池中修建的渐台高达二十多丈,池中有仿照海中仙山堆砌的蓬莱、方丈、瀛洲和壶梁四座神山,还有用石头雕成的龟鱼之类。它的南面有玉堂、壁门和大鸟之类的雕像。建章宫附近还修建了高达五十多丈的神明台、井干楼,楼台之间架设天桥相互连接。
  盼不到的仙人
  公孙卿在全国各地到处游历,以期能遇见神仙。他曾声称在缑氏城上看到了仙人的脚印,还有个像山鸡一样的神物,往来于城上。武帝于是亲自到缑氏城察看脚印。由于屡次受骗,武帝并没有轻信,他问道:“你该不是在仿效文成和五利欺骗我吧?”公孙卿敷衍说:“仙人并非有求于皇帝,而是皇帝有求于仙人。求见仙人,如果不静心等候,神仙是不会来的。谈起求神这种事,好像是迂腐荒诞的,其实只要积年累月就可以招来神仙。”
  这之后,公孙卿又谎称在东莱山见到了仙人,那仙人身高数丈,声称要见天子,等靠近去,却不见了。但他留下了类似禽兽的巨大脚印。武帝于是赶到了东莱山,在那里留宿了几天,但只看见了巨大的脚印。群臣中有人说看见一位牵着狗的老人,说“我想要见天子”,一会儿又忽然不见了。武帝见到那大脚印时,还半信半疑,听到这个消息才对这件事深信不疑。他越发狂热,留住在海上,秘密派出了数以千计的使者去寻找仙人奇物,采集灵芝仙药。
  武帝一生想要成仙,但始终不能如愿。他老年时对方士们的荒唐话越来越厌倦了,然而始终笼络着他们,不肯与他们绝断往来,总希望有一天能遇到真有方术的人。方士们上书谈论神仙精灵和奇异方术的数以万计,但实际上都是些骗术,因此效果如何,便可想而知了。
  帝王之后
  他们的祖先,曾经是万人之上的帝王。
  王者的血统,带来了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
  而那些没落的贵族,依然享受着先祖的恩泽。
  管蔡叛乱
  管叔鲜和蔡叔度两人都是周文王的儿子,和周武王是同母兄弟。他们的母亲名叫太姒,是周文王的正妻。武王姬发和周公旦两个人都十分贤能,而且非常正直。周文王建国以后,他们一直尽心尽力辅佐周文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文王非常欣赏姬发,所以后来就把他立为了太子。
  第56节:新读史记(上卷)(56)
  周武王消灭商朝,平定了天下以后,便开始分封功臣和自己的兄弟。叔鲜被封在了管(在今河南省郑州市),叔度被封在了蔡(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武王命令他们两个人尽心尽力地去辅佐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治理商朝遗民。武王即位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他去世以后,成王继承了王位。由于当时成王年纪很小,所以就由周公旦辅佐他管理国家事务。管叔和蔡叔两个人非常嫉妒周公独揽朝政大权,认为他企图取代成王而自立为王,于是便联合武庚禄父发动了叛乱。这次叛乱声势非常浩大,直接威胁到了周王朝的政局稳定。为了保护刚刚建立不久的新政权,周公便受命率领大军东征去平叛管叔和蔡叔叛乱。经过与叛军很常时间的较量,周公最终诛灭了武庚,并杀死了管叔,流放了蔡叔,平定了这次叛乱,维护了新生政权。周公这个人非常仁慈,流放蔡叔的时候,他还赐给了他十辆车和七十个奴仆。后来,周公又把殷代遗民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封给了微子启,建立了宋国(位于今河南东部,与山东西南接壤),让他接续殷人的祭祀;另一部分分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位于今河南河北交境)。然后,周公又把季载分封在冉这个地方。季载、康叔两个人都有美好德行,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拥戴。于是,周公便任命康叔为周朝的司寇、季载为司空,来辅佐成王治理天下。后来,他们两个人都有美名流传于后世。
  蔡国初亡
  蔡叔度在流放的路上得了重病,不久就死去了。他死后留下了一个儿子,名叫胡。胡这个人生性非常仁慈,他一改父亲犯上作乱的行为,做事的时候总是谨慎地遵循祖先德训,从来不敢有任何僭越行为。周公当时正在为成王四处寻找有德行的人,他得知了这个情况以后,便推荐胡担任了鲁国(位于今山东曲阜)的卿士。鲁国国君在胡的帮助下,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周公非常欣赏胡的才能和人品,于是就向成王进言,把胡重新封在了蔡,让他供奉他父亲的祭祀,这就是蔡仲。
  蔡仲死后,他的后代子孙也都非常勤勉,一直稳定地治理着国家,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可是到了哀侯在位的时候,情况就逐渐发生了变化。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当初,哀侯迎娶了陈国女子为妻,而息国的君主也迎娶了陈国女子为妻。由于哀侯和息侯以前曾经有过一点过节,所以息侯夫人出嫁的时候路过蔡国,哀侯就故意刁难他们,很不礼貌。息侯知道后非常愤怒,便想利用楚国来惩罚蔡国。他派人来到楚国,请求楚文王说:“大王,蔡国现在非常狂妄,甚至在背后说大王您的坏话,根本不把贵国放在眼里,我请求您派兵去攻打我们国家,然后我就派人向蔡国求救,蔡国与我国有亲戚关系,必然会来救援。到时楚军就可以趁机去攻打蔡国,一定能够取得胜利。”楚文王听了很高兴,就采纳了息侯的建议,派大军去攻打蔡国,结果大获全盛,并最终俘获了蔡哀侯。哀侯被楚国囚禁了九年,最后客死在他乡,非常可怜,为自己当初的无礼付出了代价。蔡国人于是就拥立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这就是穆侯。
  蔡景侯在位的时候,曾经为太子般迎挑选了一个楚国女子当妻子,但是景侯这个人非常荒淫可耻,他见自己的儿媳妇很漂亮,便想方设法与她勾搭成奸。太子知道之后,感到既羞愧又愤怒,便借机杀掉了自己的父亲景侯,自己当上了国王,这就是灵侯。灵侯继位的第二年,楚国公子围也杀掉了国君并且取而代之,也就是楚灵王。因为之前蔡灵侯曾经杀害了自己的父亲,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于是,楚灵王就想以此为借口,趁机吞并蔡国。在谋士的建议下,他决定引诱蔡灵侯到申地来聚会,然后乘机把他杀掉。灵王果然中计了。在宴会上,楚灵王先把蔡灵侯灌醉,然后就命令预先埋伏好的士兵将他与众位随从一同杀死了。此后,楚灵王又趁机命令公子弃疾率军围攻蔡国并且将它灭亡。弃疾因为灭蔡有功,于是楚灵王就把他任命为蔡公,让他管理原来蔡国的地盘。
  第57节:新读史记(上卷)(57)
  蔡国再亡
  楚国灭掉蔡国三年以后,楚公子弃疾又发动了叛乱,杀害了他的国君灵王而夺得了王位,这就是楚平王。为了继续管理自己原来在蔡国的封地,平王就派人找到了蔡景侯的小儿子庐,拥并立他做了蔡君,这就是蔡平侯。同一年,楚国又恢复了陈国的独立地位。楚国之所以恢复这两个国家,是因为平王刚刚即位,政权不是很稳定,所以他就想拉拢各位诸侯来帮助自己维持国家安定。蔡平侯身体不是很好,所以在位九年以后就去世了。之后,原来蔡灵侯的孙子东国打败了平侯的儿子而夺取了君位,这就是悼侯。三年以后,悼侯也去世了,他弟弟昭侯申又继承了王位。
  昭侯即位第十年的时候,有一次他去朝见楚昭王,并且带去了两件美丽贵重的裘皮衣,他把其中一件献给了楚昭王,另一件则穿在自己身上。楚国令尹(丞相)子是个十分贪婪的人,他见到蔡昭侯身上的裘皮衣,非常喜欢,便企图得到它。但是昭侯自己对那件大衣也非常珍视,所以就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子常非常生气,便向楚昭王进谗言来诬陷蔡昭侯。楚王平时非常宠信子常,结果就听信了子常的话,把蔡昭侯扣留在了楚国。蔡昭侯得知自己被扣留原因以后,只好把他的裘皮衣献给了子常。子常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于是,他就又向楚昭王进言,将蔡昭侯释放,把他送回了蔡国。蔡昭侯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所以他回国以后不久,便派人前往晋国,请求与晋国结盟共同攻打楚国,以解被囚禁的心头之恨。
  不久,蔡昭侯与卫灵公在邵陵这个地方会盟。蔡昭侯暗中收买了周王室大夫苌弘,想要使蔡国在盟约上的地位高出卫国;而卫国国君也不甘示弱,于是就派遣史官蝤向周王室申述卫国始祖康叔的功德。结果还是卫国技高一筹,最终在盟会上压倒了蔡国。当年夏天,蔡国又帮助晋国消灭了沈国。由于沈国是楚国的附属国,所以楚王听后非常愤怒,于是就发兵去攻打蔡国。蔡昭侯见形势危急,便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吴国做人质,请求吴王与他一同攻打楚国。由于吴国以前和楚国也有矛盾,于是就答应了蔡国的请求。当年冬天,蔡昭侯协助吴王阖闾在一次战役中打败了楚军,攻入了楚国都城郢都。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由于楚国原来的势力就非常强大,基础相当雄厚,所以不久以后,楚昭王便恢复了国家。
  蔡昭侯二十六年,楚昭王派兵去攻打蔡国。蔡昭侯非常恐惧,便又向吴王去求救。吴王认为蔡国都城距离吴国太远,为了便于救援,于是就与昭侯约定把蔡国的都城迁到了距离吴国较近的地方。蔡昭侯由于想早点解围,情急之下没有与大臣们商量便私下答应了吴国的要求。蔡国的大臣们知道吴国居心不良,对昭侯的独断专行感到非常气愤,可是也没有什么办法。两年以后,蔡昭侯打算朝见吴王,大臣们害怕他再次迁都,便指使一个名叫利的贼寇杀死了昭侯。后来,大臣们为了推卸责任又将利杀掉,然后拥立蔡侯的儿子朔即位,这就是蔡成侯。此后,蔡国又传承了几代,到了蔡侯齐在位的时候,蔡国被楚国灭亡了。
  共公无礼
  曹叔振铎,是周武王的弟弟。武王灭商以后,将振铎封在了曹地。曹国的君主基本上是平庸之辈,在诸侯国中没有什么地位,曹国也始终是一个小国,在各大国的夹缝中勉强生存着。但是曹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两位“有名”君主,他们分别是曹共公和末代君主伯阳,但他们两个人都是以负面形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曹共公在位第十六年的时候,晋国公子重耳逃往经过曹国。由于重耳当时正处在流离落魄之中,再加上曹共公这个人平时对人就非常傲慢,所以当重耳逃亡到曹国的时候,共公对重耳相当无礼,当他听说重耳有两根肋骨连在一块儿的时候,便想要观看。由于这是人的隐私,这样做很不礼貌,所以他的臣子禧负羁就劝谏他不要这样做,但共公没有听从禧负羁的劝告,结果弄得重耳很不高兴。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即著名的晋文公。为了平灭当年耻辱,晋文公便派兵去讨伐曹国,最后将曹共公俘获了。这时有人对重耳说:“先前,齐桓公与诸侯结盟的时候,恢复了异姓国家;现在,您却囚禁曹君,要消灭同姓国家。这怎么能够让诸侯们信服,对他们发号施令呢?”晋文公觉得这话有道理,于是就把曹共公释放回国了。
  第58节:新读史记(上卷)(58)
  曹国之亡
  曹国末代君主伯阳是一个野心勃勃却昏庸无能的人。从前,曹国有人做了一个梦,他梦见有很多君子聚集在祭祀土地神的宫社里面,商议着曹国灭亡的事情,曹叔振铎劝阻了他们,请求他们等待公孙强到来,君子们便答应了。这个人觉得非常奇怪,第二天就把梦里的情况上报给了曹国国君。曹君也感到此事关系重大,立刻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公孙强这个人,但是没有找到。虽然如此,但做梦的人坚持认为这个叫公孙强的人将来可能就是曹国克星,于是就告诫他的儿子说:“我死了以后,如果你听到公孙强当政,就一定要离开曹国,免得遭受国家灭亡的灾祸。”后来人们渐渐地把这件事淡忘了,伯阳继位以后,十分喜欢打猎。他在位第六年的时候,曹国有一个同样喜欢打猎的人将自己猎获的白雁献给了伯阳,这个人名字就叫公孙强。伯阳经常与公孙强讨论打猎的学问、经验。后来,伯阳又向公孙强请教政治方面的事情,公孙强都谈得头头是道。所以伯阳就很欣赏公孙强,十分宠信他,并任命他为司城官,参预国家事务。做梦人的儿子没有忘记当年父亲的告诫,就卷起铺盖带着家人逃出了曹国。公孙强经常向伯阳陈述称霸的主张,鼓动他脱离对晋国依赖。伯阳听信了他的话,就找机会背叛了晋国。后来,伯阳又出兵去侵犯宋国,宋景公率军反击,曹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这一次,晋国没有再派兵救援曹国。不久,宋国就灭掉了曹国,将伯阳、公孙强一干人等俘获回国并杀死。曹国祭祀断绝,国家灭亡了。
  大舜后裔
  当舜还是一个平民时,尧帝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他们住在妫汭这个地方,于是舜的后代就以此地名为姓,姓了妫氏。舜死后,大家推选禹做了部落首领,而舜的儿子商均则成为了诸侯。到夏代时,禹的后代废除了禅让制度,舜后人的侯位也时断时续。周武王伐纣以后,鉴于舜以前的崇高地位,便派人到各地去寻找舜的后人,结果找到了一个叫妫满的,就把他封在了陈国,让他执掌宗庙,来供奉舜帝在天之灵。妫满就是陈国第一代国君陈胡公。
  胡公后代厉公,生下儿子陈完。陈完后来因政变逃到齐国,他的后代最终取代了姜齐,掌控了齐国大权。
  淫乱的灵公
  陈灵公是个荒淫无耻、行为放纵的小人,他曾经和陈国大夫孔宁、仪行父与夏姬通奸,他们还公然穿着夏姬的衣服在朝中嬉笑,根本不把众人的非议放在眼里。大夫泄冶实在看不惯这种行为,就向灵公劝谏说:“大王,您不要再和夏姬来往了。向您这样和大臣淫乱无度,让人民如何去效法啊?”陈灵公把这话告诉孔宁、仪行父两个人,他们听了非常愤怒,想要杀死泄冶以解心头之恨,陈灵公也没有阻止。两人就寻机将泄治杀死了。
  夏姬有个儿子名叫夏徵舒。有一次,陈灵公和孔宁、仪行父在夏姬家饮酒取乐,酒酣耳热的时候,陈灵公对两个人开玩笑说:“夏徵舒这个孩子跟你们长得很像啊,哈哈。”二人反唇相讥说:“我们觉得他长得也挺像您的。”夏徵舒听说后羞辱难当,十分生气。等灵公喝完酒出来的时候,夏徵舒就藏在马棚门口用箭射死了灵公。孔宁、仪行父吓得逃到楚国,灵公太子午也逃到了晋国。夏徵舒就自立为陈侯。
  一言救陈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以夏徵舒杀死陈灵公为由,带着诸侯的大军来讨伐陈国。楚庄王来势汹汹,陈国上下陷入了一片恐慌当中,他们打算跟楚国拼个你死我活、鱼死网破。楚庄王见状就派人安抚陈国百姓说:“别害怕,我只是诛杀夏徵舒而已,不会对你们陈国的百姓造成任何伤害。”可是,庄王这个人很不守信用,等他杀了夏徵舒之后,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借势就把陈国全部吞并了,并把它划为楚国的一个县。楚国的群臣都为此向楚庄王祝贺,唯独刚从齐国出使回来的申叔时没有这样做。楚庄王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说:“申叔啊,我现在灭掉了陈国,文武百官都向我祝贺,为什么你单单没有表示啊?”申叔回答说:“我给大王讲个故事吧:有个人牵着牛抄近路,结果踩坏了别人的庄稼,田地主人非常生气,就追过来把那个人牛抢过来归了自己。抄近路的人确实有错,可是因此就把他的牛夺来归自己所有,不也太过分了吗?现在大王以夏徵舒杀君为不义,因此征集诸侯军队,讨伐夏徵舒以申张正义,这是人们都交口称赞的事,可是事后您却贪图人家土地,并乘机占领了陈国,为其他国家所不齿,今后还怎么号令天下呢?正式因为这个,所以我才不向大王您祝贺啊。”楚庄王听后,觉得他讲的却实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意见,从晋国接回了陈灵公的太子午,立为国君。由于申叔时的一席话,陈国又起死回生了。
  第59节:新读史记(上卷)(59)
  陈国之亡
  到陈哀公的时候,他的两个妃子长姬和少姬分别生下了悼太子师和公子偃。哀公还有两名宠妾,她们也分别生了一个儿子,长妾生的名叫留,少妾生的名叫胜。在这几个孩子中,哀公最宠爱长妾生的留,为了使这个孩子将来有大作为,哀公就把他托付给了自己弟弟司徒招,希望自己弟弟能够好好栽培他,以使他将来继承王位。但是招并不喜欢留,一直想把他除掉,拥立胜为太子。哀公后来得了重病,招认为时机已到,就杀死了悼太子,把胜立为太子。哀公听说招杀了自己宠爱的太子,气得浑身哆嗦,便想杀掉招为儿子报仇。招也明白哀公不会放过自己,就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兵包围了哀公。哀公见敌人来势凶猛,自己已经无法逃脱,只得自缢而死了。招最终把胜立为国君,并派使臣到楚国去报告丧信。楚灵王听说陈国发生了内乱,就杀掉了陈国的使者,并派公子弃疾举兵征伐陈国,陈国新任国君见自己的军队抵挡不过,只得舍弃刚刚得到的王位,逃到了郑国。楚军不费吹灰之力地很快占领陈国,楚公子弃疾做了陈公。
  招杀死悼太子时,悼太子的儿子吴逃到了晋国。后来,楚国公子弃疾又杀死灵王自立为楚平王。平王刚刚即位的时候,想拉拢诸侯支持自己,于是就找到过去陈国悼太子师的儿子吴,把他立为了陈侯,就是陈惠公。但是后来,楚国终于还是灭掉了陈国。
  康叔建国
  卫康叔的名字叫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武王灭商以后,重新把商朝遗民分封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让他的地位和诸侯等同,以便世代供奉商人祖先的祭祀。同时武王又很担心武庚怀有异心,于是便让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来辅佐武庚,安抚他的百姓。武王去世以后,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旦代行国家天子职权,主持国政。管叔、蔡叔怀疑周公将要篡位,便联合武庚发动了叛乱。周公率军东征,攻杀了武庚、管叔,并流放了蔡叔。后来,他把武庚管辖的商代遗民分封给了康叔,让他建立了卫国,在黄河、淇水一带商朝的墟址上定居。
  当时,康叔年纪还很小,周公担心他不能肩负大任,便写了一篇文章告诫他说:“你到任以后,一定要寻访该地的贤者君子和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向他们了解商朝兴亡的原因,你要致力于爱护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不要让他们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这篇文章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康诰》。后来,周公又告诉康叔说:“商纣王之所以亡国,就是因为他这个人好酒贪杯,宠信妇人。所以你以后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酗酒,以免贻误大事。”为此,周公又写成了一篇《酒诰》。此后,周公还写了《梓材》,向康叔揭示了君子施政可以效法的准则。
  康叔到达封国以后,严格地遵循着周公教导,非常勤勉地处理政事,得到了老百姓交口称赞。成王长大以后,开始亲自处理政事。由于康叔在治理卫国有出色的表现,周公便推荐他做了周朝的司寇。康叔尽职尽责,于是,成王又赏赐给卫国很多宝器、祭器,以此来表彰康叔的功德。
  武公、桓公的故事
  卫国的国君顷侯在位的时候,卫人用重金贿赂周夷王,卫君因而被封为了侯爵。顷侯的儿子僖侯去世以后,僖侯的儿子共伯余继承了王位。僖侯生前很宠爱自己另一个儿子和,并赏给了他很多金银财宝。共伯余继位以后,和就用这些财宝来招纳勇士,试图推翻共伯余的统治。有一次,共伯余去祭奠他的父亲,没有带很多随从,和看准了这次机会,就乘机命令手下勇士去袭击共伯余,余被迫跑进了僖侯的墓道里自杀身亡。国人就把余埋在了僖侯的墓旁,拥立和当了君主,这就是卫武公。武公继位以后,修复了康叔时候的政令,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武公也得到了大家一致拥戴。后来,周幽王被犬戎杀死,武公亲自率兵前往帮助周王室平定叛乱,然后又护卫平王东迁,功劳很大。于是平王册就封武公为公爵。
  第60节:新读史记(上卷)(60)
  武公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庄公继位。庄公娶了一名齐国女子为夫人,这个女人长得非常漂亮,可是却没能给庄公生下个儿子。于是庄公又迎娶了陈国的一个女子,这个陈国女子生下了一个儿子,但是非常不幸,孩子生下来不久就夭折了。这个陈国夫人的妹妹跟姐姐陪嫁过来,也做了庄公的妃子,并生下了公子完。完的生母很早就死去了,庄公便将完交给那位齐国夫人抚养,并且立他为太子。此外,庄公还有一名非常宠爱的小妾,她生下了公子州吁。州吁长大以后,十分喜好军事,庄公便任命他为将领。大臣石碏觉得这件事有失公允,便劝谏庄公说:“大王您的小儿子喜好兵事,您就任命他做了将领,这样做不太公平,恐怕以后国家会因此发生祸乱。”但是庄公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反而对他说:“这是你多虑了,我是因为他擅长军事才任命他做将领,并不是因为他是我的儿子才这样做。放心吧,我的国家不会发生祸乱。”
  庄公去世以后,太子完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桓公。因为公子州吁一向骄横奢侈、挥霍无度,所以桓公就罢免了他的职务,州吁只好逃亡到国外。当时,郑国国君郑伯的弟弟段进攻郑伯,也因为失败而逃亡,于是州吁和段便结为了朋友。州吁这个人心胸狭窄,对桓公罢免他职位的事一直耿耿于怀。几年以后,他聚集了卫国的一些亡命徒,派他们杀死了桓公而自立为卫君。随后,为了帮助他的朋友段,州吁便打算去攻打郑国,他还请求宋国、陈国、蔡国与他一同行动,在州吁的利诱下,三国答应了他的请求。由于州吁一向喜好兵事,穷兵黩武,并且还杀死了桓公,因而卫国人并不爱戴他,大臣石碏打算除掉这个暴君。一开始,他假装与州吁亲善,平时经常和他在一块儿饮酒、狩猎,渐渐地得到了州吁的信任,然后,石碏又暗地里与桓公的母家陈国联系,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后来州吁率军到郑国的郊外去狩猎,石碏便与陈侯谋划,派遣一个名叫丑的右宰(官名)给州吁进献食物,然后趁机把他杀死在了濮水边。除掉州吁以后,石碏从邢国将桓公的弟弟晋接回来,拥立他为国君,这就是卫宣公。
  邪恶与道义
  卫宣公刚开始即位的时候,非常宠爱夫人夷姜。夷姜生下了公子伋,宣公便立伋做了太子,并且让右公子辅导他。太子长大以后,右公子决定为他迎娶齐国的女子做妻子。新娘子刚刚来到卫国,还没过门,宣公就被她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住了,然后就不顾父子间的伦理道德和众人的反对,将新娘子据为己有。
  这个齐国的女子给宣公生下了两个儿子,也就是公子寿和公子朔,为了使他们将来有所作为,于是宣公就让左公子来辅导他们。太子伋的母亲去世以后,宣公的正室妻子和公子朔便联起手来一同谗毁陷害太子伋。宣公也因为自己当初夺取了太子的妻子,怕太子怀恨在心,将来报复自己,所以就一直想要废掉他。宣公听到了谗毁陷害太子的恶言以后大为恼火,对他更加地憎恶,于是便派遣太子出使齐国,想乘机把他除掉。他命令太子手持着白色的旌旗,然后告诉刺客说:“我派你去完成一项重大的任务,你在过节上等候着,如果见到手持白色旌旗的人就把他杀死,不用问太多。”
  公子寿是公子朔的哥哥,他是个善良、有道义的君子,他得知了公子朔等人陷害太子而且宣公计划杀死太子的阴谋后就急忙派人告诉太子说:“边境上有刺客,他被命令去杀死手拿白色旌旗的人,这分明就是冲着您来的,您可千万不要去啊!”而太子是一个极为孝顺、讲究礼法的人,他回答说:“违背父亲的命令而求得自身生存,我不可以这样做。”虽然他死亡就在前面等着他,但他还是动身出发了。公子寿看见太子不听劝告,无奈之下,便偷取了白色的旌旗,先太子一步奔驰到了国界上。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刺客见到手持白色旌旗的人,不由分说,立即把他杀了。公子寿死后,太子赶到了事发现场,抱着弟弟的尸体,悲痛万分,他对刺客说:“我才是真正的太子,你要杀的人是我!”于是刺客又杀死了太子,然后回去向宣公复命。接着,宣公就把公子朔立为了太子。
  第61节:新读史记(上卷)(61)
  惠公废立
  卫宣公去世以后,太子朔继位,这就是惠公。惠公这个人心胸狭窄、心狠手辣,左、右公子对他的继位都愤愤不平,而且,他们也都非常怨恨惠公谗杀了原来的太子伋。经过一番周密的安排之后,他们便共同起兵发动了叛乱。结果,惠公战败逃到了齐国。左、右公子就拥立太子伋的弟弟黔牟做了国君。
  黔牟即位八年以后,齐襄公奉周王的命令率领诸侯一同讨伐卫国,并护送惠公回国。结果,左、右公子被杀,卫君黔牟也逃到了周,惠公又重新继承了王位。惠公继位三年就被迫流亡国外,八年以后才得以回国,前后统算,总共流亡时间有十一年之久。此后,卫国的实力渐渐地有所恢复。惠公怨恨周王室接纳并安置了黔牟,便伙同南燕国一起去攻伐周王室。周惠王被迫逃奔到了温这个地方,卫国、南燕便共同拥立惠王的弟弟颓做了周王。几年以后,郑国护送惠王重新回到京城,卫国势力便被迫退出该地。过了不久,卫惠公就去世了。
  翟人入侵
  卫惠公去世以后,太子赤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懿公。懿公这个人荒淫逸乐、奢侈放荡,平时只知道养鹤为乐,从来不问政事。卫国的大臣、百姓对他父亲惠公继位本来就一直心存不满,再加上懿公继位以后的种种恶俗,人们对他们父子的统治更加不满,想方设法地推翻这个昏君。
  懿公在位第八年,翟人进攻卫国。懿公决定出兵抵抗,但是由于他平日里对官兵的生活不闻不问,而且还非常地残酷,所以有不少士兵在战场上背叛了他。很多大臣也私下里说:“我们的国君喜欢养鹤,那就让鹤去抗击敌人吧!”在这种近乎于众叛亲离的背景下,翟人攻占了卫国都城,杀死了懿公。到此,惠公的后代已经终于被铲除干净了。国人在翟人退去以后,拥立黔牟的弟弟昭伯顽的儿子申做了国君,这就是戴公。戴公身体一直不好,所以继位不到一年就死去了。这对于内忧外患的卫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当时,齐桓公为了成就霸业,正在寻找机会在诸侯中间树立威信。他看到卫国多次发生动乱,便率领诸侯去讨伐翟人,并且替卫国修筑了楚丘城,初步稳定了卫国的局势。接下来面临的便是选定国君人选的问题,卫国人怜悯冤死的太子伋,打算拥立他的后代,但是他的儿子已经死去,而另外一位有德行的公子寿又没有后人。太子伋的两个弟弟——黔牟与昭伯也都早已经去世。有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卫国人一时犯了难。最后,在齐桓公的建议之下,卫国人拥立戴公的弟弟毁当上了国君,这就是卫文公。卫文公之所以能继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以前在国家内乱的时候曾经逃到了齐国,依附过齐桓公。在这次地狱外敌入侵,巩固国家稳定的过程中,齐桓公对卫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对卫国人来说无异于再生父母,因此卫国人对他很是敬畏。
  国难又至
  卫文公非常贤明,他继位以后,不断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公正地审理各种案件,并且亲自参加劳作,与百姓共渡难关,赢得了百姓一致拥戴。但是,他却不小心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当晋国公子重耳流亡经过卫国的时候,文公没有以礼相待,这就为卫国日后的国难埋下了祸根。不久以后,齐桓公的去世又使卫国失去了强大靠山。
  文公死后,太子郑继位,这就是成公。当时,晋国想向卫国借道以援救宋国,遭到了成公拒绝。晋国无奈,只得绕远渡过黄河去救援宋国。由于长途跋涉,行军劳苦,晋国作战时感到兵力不足,于是就又向卫国征集军队,卫国的大臣们知道晋国是强国,都主张答应帮助它,但成公却固执己见,再次拒绝了晋国的请求。这下终于将众位大臣给激怒了,他们认为成公这样做早晚会得罪晋国,给自己的国家带来灭顶之灾。于是很多将领便在大臣恒的带领下发动了叛乱,起兵去进攻成公。成公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急,只好被迫出逃到了陈国。这件事传到晋国之后,晋文公重耳趁机率兵讨伐卫国,由于卫国上下正处于一片混乱当中,无力防卫,最后被晋国占领了大片土地。然后,晋国把卫国的部分土地划归了宋国,以此来报复他以前经过卫国的时候受到的不礼貌待遇,以及现在卫国不帮助晋国救援宋国危难的行为。
  第62节:新读史记(上卷)(62)
  两年以后,成公来到了周地,请求王室派兵护送他回国。由于以前成公对周王室比较尊敬,周王室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在王室的斡旋之下,晋文公终于答应和卫成公举行一次会面。由于晋文公对卫成公仍然怀恨在心,所以就想乘机派人用毒药放入成公的酒水中,以置他于死地。卫成公知道了晋文公的做法,就暗地里贿赂了主管下毒之事的周王室的人,让毒性变得稀薄,因此,他喝了之后并没有危及生命,最终逃过了晋文公的暗算。不久,周王室又替卫成公向晋文公提出复国的请求。晋文公考虑到王室的面子和自己在诸侯中的威信,同时又看到卫成公没有被毒死,认为有神灵在保佑他,便顺应了“天意”、人心,不再追杀他,并护送他回国,还帮助他杀死了叛乱的祸首大臣元恒,赶走了元恒等人拥立的君主。成公终于结束了流亡的生活,恢复了君位。卫国的动乱也得以暂时告一段落。
  昏君与强臣
  卫献公是卫成公的曾孙,这个人昏庸无道,不讲情理。他有一个小妾,非常喜好音乐,于是他就请了一个曹国的乐师教她弹琴。那位乐师教课非常严厉,当献公的小妾琴弹得不好的时候,他就用鞭子打她,以示惩戒。而那位小妾不但不懂乐师的良苦用心,反而对他的惩罚怀恨在心,一心想找机会进行报复。于是,她就依靠着献公对自己的宠爱,在献公面前用恶语谗毁曹乐师说:“大王,曹乐师这个人性格非常暴戾,奴婢练琴时稍有不慎,他就用鞭子抽打我,打得我是遍体鳞伤。“献公就听信了爱妾的谗言,对曹乐师的无礼感到非常愤怒,于是就将派人将曹乐师抽打了三百鞭。后来,献公邀请他的大臣孙文子、宁惠子吃饭。这两个人很早就前去等候,但是两人从早晨一直等到太阳落山,也没有见到献公的影子。这时候一个随从走过来告诉他们说献公自己到苑囿中打猎去了,孙文子、宁惠子知道后非常生气,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便只好跟随他去苑囿面见献公。献公听说他们两人来了,竟然连衣服都不换,直接穿着打猎时的装束去接见他们,按照当时的礼节,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孙文子、宁惠子两人被这样不礼貌的举动彻底激怒了,他们二话没说,转身就走,随后带着自己的家人逃亡到了宿这个地方。
  孙文子的儿子曾经多次侍候献公喝酒,所以与曹乐师很熟悉,并且关系十分要好。他看出父亲对献公非常愤怒,就一直想让自己的父亲起兵造反,但又不敢直言,于是就想了办法,邀请曹乐师到孙文子的府上去演唱《巧言》这首诗歌的末章,想以此来激怒父亲,去报复献公;而曹乐师因为怨恨献公曾经鞭打他,一直也心有不满,所以便同意去演唱,并且唱得很投入。孙文子果然被激怒了,于是就准备起兵造反。为了慎重起见,他先是去向蘧伯玉征求意见,蘧伯玉认为这件事事关重大,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便没有明确表态。孙文子见蘧伯玉态度如此不坚决,怕他泄露秘密,便下定决心立即行动。结果献公被打败并连夜逃到了齐国,齐国的国君收留了他并把他安置在了聚这个地方。然后孙文子、宁惠子共同拥立了献公的叔父秋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殇公。
  殇公继位以后,分封了孙文子。后来,孙文子居功自傲、飞扬跋扈,丝毫不把殇公放在眼里,逐渐威胁到殇公的统治。这时候,孙文子正好与另一个权臣宁喜因为争宠而互相憎恶,于是殇公便利用这一点,支持宁喜去攻打孙文子。在殇公的帮助下,宁喜最终打败了孙文子,孙文子只好逃到晋国避难。为了报复殇公,孙文子就请求晋国护送卫国原来的国君献公回国去取代殇公的统治。齐景公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便和卫献公一同来到了晋国,谋求它的帮助。晋国在他们的劝说下,决定讨伐卫国。为了便于讨伐顺利进行,把卫殇公给捉住,晋国便诱骗卫国说两国要订立盟约,要卫殇公前来商谈具体的合作事宜。由于晋国当时是首屈一指的强国,所以卫殇公得知晋国要与自己合作订立盟约的消息以后非常高兴,丝毫没有多想便马不停蹄地前去会见晋平公。晋平公就暗地里派人逮捕了卫殇公和宁喜,然后,又发兵护送卫献公回国。在流亡十二年以后,献公终于回国复位了。
  第63节:新读史记(上卷)(63)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