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生活 > 《家庭用药》2009年第11期TXT下载

《家庭用药》2009年第11期

作者:上海市药理学会(现代)
栏目:科普.生活
类别:现代
大小:205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糖尿病患者要学会做“半个医生”



  糖尿病正在全球肆虐,与发达国家糖尿病的流行情况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严重。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重灾区已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3。譬如中国和印度随着经济的腾飞,糖尿病患病人数也在“腾飞”。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糖尿病患病率是1%,到2002年上升为2.6%,而京、津、沪、穗等大城市则高达8%。我国目前至少有2 600万糖尿病患者,而且还有同等数量的血糖已增高、但未达到诊断标准的“候补”病人。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
  目前,医学界尚未找到根治糖尿病的办法,因此患者需要接受终身治疗。大家知道,糖尿病如不加强有序管理,可导致全身重要器官损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寿命,并大大增加医药费用开支。
  说到管理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卫生服务单位要做到有效管理,在发达国家已有1/3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有效管理,而在我国仅有1/4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
  强调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除了积极配合医生规范治疗、按时服药以外,合理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体重,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将起到有效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患者自己做“半个医生”的意义也在于此。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关键是坚持。持之以恒必能见效。
  1.均衡饮食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均衡的饮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治疗措施。因为它有利于控制体重、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饮食要做到少食多餐,限制食物的总热量及饱和脂肪酸,选择升血糖慢的食品,如荞麦等粗粮,以及豆类、海带等粗纤维食物,糯米、南瓜、土豆等应尽量少吃。
  2.适当运动
  运动可以减少肥胖,控制血糖。运动时间可选择在餐后一小时,以避免低血糖反应。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运动形式可选择做操、走路、打拳、跳舞等。
  3.药物治疗
  严格按照糖尿病专科医生规范的治疗方案,坚持按时服药、终身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治疗要强调血糖“达标”,就是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老年人可
  4.自我监测血糖
  为了做到血糖安全达标,自我监测血糖很必要。除了定期到医院测血糖以外,还可以用电子血糖仪在家中经常监测血糖。自测血糖的方法有多种,可在医生指导下,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酌定。
  总之,糖尿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疾病,治疗的手段也必须“多管齐下”。但是我们仍然要有信心,只要努力去做是可以控制糖尿病的发病进程,从而保持相对健康的状态。



环球集萃



  糖友吃鱼不易得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食谱中,要通过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来延缓病情恶化,蛋白质摄入量的多少并不是造成肾脏损伤的关键。相比之下,蛋白质的种类更为重要。英国一项大型研究显示,一周至少吃两次鱼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得肾病的概率。因为鱼富含独特的营养成分,可能通过加强血糖控制或改善血脂来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摘自《健康时报》)
  
  新鲜蒜泥更护心
  美国一项新研究表明,蒜泥和加工大蒜都有助于降低缺氧造成的损伤,但是新鲜蒜泥可以使大动脉血流更顺畅,并增加左心室压力。也就是说,吃新鲜蒜泥更利于保护心脏。大蒜有益心脏的关键得益于将大蒜切开或打成蒜泥时所释放的微量硫化氢。进食后,该物质具有软化血管及活血作用。
  (摘自《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
  
  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结肠癌死亡率
  美国研究表明,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降低结肠癌患者的死亡率。对1 279名结肠癌患者进行了为期二十多年的研究,确诊患有结肠癌后开始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死于结肠癌的概率比未服用者减少30%,前者因其他健康原因死亡的概率也比后者低21%。
  (摘自《美国医学会杂志》)
  
  吸烟损害舌头的味觉功能
  希腊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经常吸烟者舌头的味觉灵敏度会下降,并且舌头上味蕾的健康状况也不好。研究表明,烟草中所含的尼古丁会对舌头的味觉功能造成影响,因此常吸烟者更有可能出现味觉方面的疾病。
  (摘自《BMC耳鼻喉疾病》杂志)
  
  孕妇常吃苹果生的婴儿少患哮喘
  荷兰研究人员发现,与孕期很少吃苹果的妇女所生孩子相比,在怀孕期间每周吃4个或更多苹果的孕妇所生孩子在成长期间出现呼吸困难的概率低3成;爱吃苹果的母亲所生孩子比不爱吃苹果的母亲所生孩子患哮喘病的概率低5成。苹果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可能是与其富含类黄酮与抗氧化物质有关。
  (摘自《胸腔》杂志)
  
  常参加智力活动有助预防老年痴呆症
  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对488名年纪在75~85岁的老年人进行了长达5年的跟踪研究。研究发现,罹患老年痴呆症的人平均每周只参加一次智力活动,经常参加智力活动的老人很少患老年痴呆症。与每周参加4次智力活动的老人相比,每周参加11次智力活动的老人能更好地保持记忆力,后者出现记忆力衰退的时间要比前者推迟1.29年。
   (摘自美国《神经学》杂志)



激素不敏感,受体是关键



  跟祖籍东北的刘志民教授谈话,常能听到他爽朗的大笑声,不由得让人心情一片大好。他出诊时也一样,脸上常挂着笑容。“没时间跟每个病人详谈,还不给人家一个笑脸吗?”
  他承认自己就是“心太软”,病人从外地大老远赶来就是为了看他的专家门诊,不忍心让病人再等一个星期,人家恳求他他就加号。有一次看到第60个病人,忽然眼前一黑,坐都坐不稳了,“当时看着外面还有几十个病人,还是咬一咬牙坚持看完了。”
  
  良 师
  
  “最感谢的是几位教导我、赏识我,并信任我的老师”
  无论在哪里,他永远都是最努力的那一个。当然,他的努力和才华也永远都有人欣赏。他的生命中最不缺的就是“贵人”。
  第二军医大学毕业以后分到长征医院,3年轮转不定科。刘志民轮转的第一个岗位就是急诊,是最辛苦的科室,而且一干就是6个月。这6个月里,他创造了一个班抢救108个内科急诊病人的奇迹,“其中有8个敌敌畏中毒的,床上、椅子上、地上都是病人,比电视里演的还热闹”,他没有出过事故,没有病人投诉,更没有抱怨辛苦。
  他的努力有一个人看在了眼里,那就是当时长征医院的大内科主任陈思聪。3年轮转完要定科的时候,瑞金医院有个内分泌学的进修班,陈主任把惟一的名额给了他,并嘱咐他“好好学,回来组建长征医院内分泌科,我相信你。”那时候长征医院还没有内分泌科。
  一句淡淡的鼓励已经足够。
  瑞金医院内分泌进修班是刘志民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内分泌学的“扫盲”和启蒙都是在那里完成的。在那里他开始热爱内分泌学,投身内分泌学,陈家伦、许曼音、罗邦尧等老一辈专家成为他入门的指导者和领路人,“我至今都很感谢他们”。
  对刘志民教授影响深刻的另一个人是徐仁宝教授。如果说许曼音等老师是他的启蒙人,那徐仁宝教授就是帮助他探索更深领域的引导者。徐仁宝教授是受体专家,在他的引导下刘志民开始研究受体。徐教授说,内分泌学的历史已经一百多年了,激素和腺体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没有太多的研究领域,现在的研究逐步转到激素的反应性,也就是受体和信号系统,应该尽快进入这个领域。于是他开始了受体和信号系统的研究。
  在徐教授的指导下,刘志民的一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昼夜节律基础和临床研究”被国际时辰生物学大会主席、香港大学生理系主任看中。他人生中又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这位老师很欣赏他的这篇文章,并发出邀请函。于是,刘志民作为访问学者开始了在香港大学生理系为期一年的进修。回来以后正式开始激素受体和信号系统的研究。
  
   对 话
  
  记者:现在除了做受体和信号系统的研究,临床上还研究什么?
  临床主要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神经并发症的研究。
  
  记者:听说很多外省市有严重神经病变的人慕名而来。
  是的,一些有糖尿病严重神经并发症的病人,疼痛很剧烈,病程长,苦不堪言,很多都送来我这里。我除了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还尝试一些新的疗法。比如氧化应激是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我们会对病人采取抗氧化治疗,使用强抗氧化剂α-硫辛酸。现在对于病情严重者,我们就采取强扩血管剂+抗氧化剂α-硫辛酸+弥可保(静脉推注,一天推3~5支),几天下来病情就缓解了。
  
  记者:去香港进修,对您今后的受体研究有着怎样的影响?您的那位导师给您的最大支持是什么?
  影响很深,我在香港做试验期间掌握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受体研究方法。
  导师给我最大的支持是肯定我、信任我,并且给了我最大限度的资金支持。
  我到香港的第一天,导师就找我谈话,他是做褪黑素受体研究的,问我是否想做这个课题。我说明天回答你。第二天我就给了他一个关于褪黑素受体详细而周全的6步研究计划。那个老师当时很吃惊,问我是不是临床医生。我说对啊。他说你一个临床医生哪里来的这么好的思路。我说是我的老师徐仁宝教授教给我的,我研究糖尿病受体就是研究这6步。然后这个导师什么都没说,直接带我到技术员那里,交代“他需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他一切的需要都满足他。”给了资金上很大的支持。我在那边一年就花费了50万美元。
  大学的时候,徐仁宝教授就非常欣赏我这一点,年年都跟学生讲我的历史,讲我如何刻苦。我这个香港导师也常常感叹,以前从没请过中国内地人,这次请我一个人等于请了三个人,我的工作量和效率是最高的。
  
  记者:您在香港的学习也取得了不小的收获吧?
  在香港一年我就在权威报刊上发表了3篇论文,这个导师以前的学生一年发表一篇就很不错了。也摸索掌握了一些受体研究的重要方法,对我以后的研究和工作大有益处。
  回来以后,我就在全国开展了受体和信号系统研究,还有一个全国的受体研究组。办了4次全国性的学习班,为24个省市培养了100多个人,这些人后来很多都成了当地的科研骨干。在香港的学习还算是收获颇丰吧。
  
  记者:您研究的受体和信号系统课题,老百姓听起来很深奥,您能用通俗的语言给大家讲解一下受体研究在临床上的意义吗?
  先举个例子,大家都认为,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是比健康人低的。事实上,在临床,一些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并不少,甚至比健康人还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胰岛素抵抗。还有,体重、血糖相同的人,用相同剂量的胰岛素,有些人效果好有些人效果却不好;各项指标都相同的人,却可能需要用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这些都是为什么呢?如果单单研究激素(比如胰岛素),是永远不会有什么结论的,这时就要考虑受体的问题。腺体分泌激素,激素要发挥作用必须有一个东西接收它,接收以后才能转成效应。这个接收的东西就叫受体,没有足够的受体接收,激素再多也没用。受体研究针对的就是激素不敏感和激素抵抗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很多领域都存在,比如妇产科病人会有雌激素不敏感的问题,有人就是用再大的量都没效果。还有现在用激素治肾炎,一般是用药3个月,如果无效就是激素不敏感,必须换药或换治疗方法。其实这是对病人很大的伤害,如果一开始就能确定是激素不敏感,就不需要让病人接受3个月大剂量的激素治疗。
  
  记者:那现在受体的研究进展如何?理想状态下,是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测受体,从而找到最适合的药物和剂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用药?
  是的,我们的目标是这样。但是现在受体研究到了一个瓶颈,进展缓慢。比如研究手法有限、取材困难等问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用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家庭用药》2009年第11期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第 5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随机推荐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