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生活 > 酒煮中国:写给天下喝酒人的书TXT下载

酒煮中国:写给天下喝酒人的书

作者:张向持(现代)
栏目:科普.生活
类别:现代
大小:365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 1 */
  酒煮中国序一:酒意从来高难问

  尹 哲

  什么是酒﹖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就是酒。倘若换一种提法,酒是什么﹖那我肯定得费些斟酌,答案也肯定是迥异得很。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进程中,酒始终在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天上酒星掌酒、人间神农制酒、杜康精心酿酒等美丽的传说,本身就说明酒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原始社会的采集渔猎经济时期,人类通过品尝成熟后自然坠落在树洞里、石缝中已发酵的野生果实,便发现了酒。

  原始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有了剩余“米粮”,这些屡屡“变质”的食物有的酸败腐坏,有的却形成可食用的酒。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先民们开始观察食物成酒的过程,探究其原因,并摸索一整套独特的酿酒方法、工艺和技术,酿制出风味各异、种类繁多的酒。

  酒是含有酸、酯、醛、醇等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饮料,其中的主要成分乙醇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就可被肠胃直接吸收。饮酒后几分钟,酒精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到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脉,再到达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进而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奇妙的作用。

  酒既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又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自从有了酒,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哪个阶层的人士和酒都有着密切联系,酒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集中反映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水浒传》出现饮酒场面647次,平均每回饮酒5次还多;《三国演义》出现饮酒场面319次,平均每回也饮酒近3次;《西游记》写的佛门生活,也出现饮酒场面103次,平均每回也有饮酒1次;反映荣、宁二府生活的《红楼梦》,出现饮酒场面152次,有的整回写的都是饮宴场面。由此可见,酒在社会生活中所占地位是何等重要。

  酒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其内涵自然也是千变万化,异彩纷呈。

  酒之于政治,那是风向标。在中国古代,祭祀是君王向臣民推行礼治的示范,也是臣民向代表上天意旨来治理百姓的帝王表示虔诚和崇拜的一种方式。在祭祀奠仪中体现出来的上下尊卑的等级名分,臣民必须恪守不渝。南宋词人刘克庄的“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别的人都没有资格同刘备与曹操同桌碰杯,政治等级何其森严。直到今天,酒宴席位的尊卑有别,仍然是以礼为核心的。此外,象征楚汉相争成败的“鸿门宴”、三国时期曹操“醉后杀杨修”、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以及宫廷之中运用毒酒谋求权力的政治事件,酒都在其中充当了风向标。

  酒之于经济,那是活力素。酒,本身就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商品。由于饮酒是一项非常普遍的社会活动,消费群体非常广泛,酿酒业历来是获利丰厚的行业。在古代,开办酒坊便预示着滚滚财源,不断成就着富商巨贾;在今天,名牌名酒往往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担当着振兴当地经济的重任。此外,酒在经济交往、礼尚往来、密切关系、沟通感情方面有着其他商品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招商引资、搞活地区经济方面始终发挥着“活力素”的作用。

  酒之于军事,那是动员令。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酒与军队征战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军队出征前,喝出征壮行酒;凯旋后,要喝庆祝胜利的祝捷酒。“野幕敞琼宴,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卢纶。军队打了胜仗,接踵而至的是:盛大的宴会,异族的祝贺,乘醉的狂舞,震天的鼓声。历史上,这类以酒壮行、以酒祝捷的事例比比皆是。越王勾践在率兵伐吴之前,将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一起迎流共饮,士卒士气大振。秦穆公讨伐晋国前,将一钟酒倒入河中,犒劳三军,鼓舞将士。西汉时,大将军霍去病收复河西失地有功,汉武帝赐酒犒劳。因酒少兵多,霍去病下令将酒倾入一眼井中,与士卒共饮。相传这眼泉就是今天甘肃酒泉市酒泉公园中的那眼“酒泉”。电影《上甘岭》插曲中的“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实质上也是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动员令”。事实说明,酒确实具有鼓舞士气,给英雄壮胆的作用。“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李白、“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将军大笑呼汉儿,痛饮黄龙自由酒”秋瑾、“把酒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天安门诗抄》等著名诗句,形象地表达了酒在军事上“动员令”的激励作用。

  酒之于诗人,那是想象的翅膀。酒与诗,水乳交融,源远流长。“李白斗酒诗百篇”、“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歌怀李白的这些名句,当属显例。这显例彰显着一种道理——酒是水与火的结晶,它能给人带来畅快,在酒中加倍感悟到人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诗人,因酒而萌生创作冲动,打开情感大门,展开想象翅膀;也不知有多少诗篇、杰作、墨宝,因酒而成,酣畅淋漓,形神兼备。饮酒微醺之时的心理感受与创作灵感到来的心理体验实在太相似了,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尽管不是一个人,但却难分辨你我。艺术灵感到来之时,犹如进入“迷狂”的境界,情感喷薄而出,幻想展翅高飞,形象纷至沓来,思想活跃异常,刹那间物我两忘,超越时空的限制和功利的欲求,获得浑然天成的审美境界。历代诗人墨客饮酒欲诗,赋诗思酒,诗中有酒,酒中出诗,李太白“举杯邀明月”,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杜子美“说诗能累夜,醉酒或连朝”,毛泽东“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的著名诗句,都充分表明酒是诗人想象的翅膀。

  酒之于书画艺术家,那是神来之笔。从古至今,文人骚客离不开酒,在书画界占尽风流的名家们更是“雅好山泽嗜杯酒”。他们或以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或花前酌酒对月高歌,往往就是在“醉时吐出胸中墨”。酒酣之后,他们“解衣盘薄须肩掀”,从而使“破祖秃颖放光彩”,酒成了他们创作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酒可品可饮,可歌可颂,亦可入画图中。纵观历代中国画杰出作品,有不少有关酒文化的题材,可以说,绘画和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画圣”头衔的吴道子,“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唐明皇命他画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的风景,他酒后挥毫,一日而就,嘉陵江山水的疾速,表明了他思绪活跃的程度,这也是酒的妙用。王羲之醉中挥毫,成就了《兰亭序》,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怀素酒醉泼墨,方留下惊鬼神的《自叙帖》。“三杯草圣传”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才有了“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酒之于社会交往,那是黏合剂。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喝酒是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有了酒,朋友间的感情会更融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酒还是化解个人之间恩怨的有效手段。“度尽劫波兄弟在,酒杯一端泯恩仇”。双方之间不管有多深的积怨,只要一端酒杯矛盾差不多就化解了。饮酒为交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到一个朋友那里喝酒,会结识许多新朋友,朋友的朋友会发展成为你的朋友,如此滚动下去,你的朋友就会遍天下了。饮酒也是展示个人风采和魅力的重要窗口。温雅的姿态、合体的举止、文明的谈吐,都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提高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举杯同饮的“同心酒”,交臂搭脖一饮而尽的“盟誓酒”,不仅会起到增进了解、密切感情的作用,甚至会达到同生死共命运的盟誓效果。

  酒之于人民生活,那是刻度表。酒,有人称它为上品,有人称它为妙品,有人称它为珍品,有人称它为贡品,有人称它是带来丰厚利润的畅销商品……酒,确实是好东西。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日常消费已经从延续生命的需要,发展演变为享受生命的过程。这一变化可以从各类酒的消费人群的迅速扩大得以证明。比如,王朝葡萄酒二十年前销售额100多万元,现在是8.5亿元,增长了850倍。人喝酒主要是想得到酒精对精神的刺激,这种消费不是延续生命而是在享受生命。但人很难控制住喝酒的量,事与愿违造成伤害身体健康也是常有的事。现在酒糖度低、热量低,氨基酸丰富、维生素丰富、无机盐丰富,使人既享受了生命又延长了寿命,极大地满足了人民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成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刻度表”。

  酒是一种特殊的饮料。它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却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在特定的场合下,酒是不可缺少的。但是,酒往往又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奢侈品,没有它,也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酒能使人上瘾,饮多使人致醉,惹事生非,损伤身体,人们又将其作为引起祸乱的根源……酒的这种特殊性,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酒意从来高难问

  《酒煮中国》一书,通过丰富有趣的生活场景和精彩的语言,把酒在历史与现实中的作用,进行了全方位、大场面、多角度的记叙和描写,使读者在了解酒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加深了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社会知识的全面了解,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这恐怕就是作者的创作意图,就是这本书出版发行的社会意义,也是笔者拜读完书稿之后欣然为序的动因所在。
/* 2 */
  序二:酒中“百味”耐人品

  阎连科

  我不善酒,却早知向持乃尚酒之人。这几年向持因眼疾罢杯,却酒缘未尽,玩味之中把《酒煮中国》捧出来。看罢此作,我似有“醉”意,那酒中“百味”实在耐人。

  向持作为新闻工作者,他的兴奋点四散挥发,但他的视角总是在关注社会问题。作为专注于纪实文学的优秀作家,他的思考总是立足于社会问题。早年的《黄牛千里行》一字一句都喝叫着对权与法失衡的怒诉;近年余热未散的《解读中原》,则以敏锐的视角立足于中原文化,最早、也是最全面地解剖、分析、思考了“河南人”这个敏感而沉重的话题,从而引发了全国上下、大江南北至今还久热不息的“地域文化”现象大讨论,掀起了一股多年不见的因文学而引发的文化热浪。现在,他又在眼疾严重的情况下,以令人意料之外的韧性与毅力,为读者写下了数10万字的《酒煮中国》,再次从大家、人人都熟悉而陌生的角度——酒,这个我们都熟视无睹的社会产品,从民间的欢乐与历史惯性的源头出发,广泛地探讨了酒文化在中国的渊源、兴衰;探讨了酒与权力、政治、文学、民俗、人格性情以及民族差异和地域分野等等的那种纠缠不清的文化关系与生存必然;探讨了酒在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那种“现实兴奋剂”、“生活海洛因”的微妙、复杂、又绝然不可缺或的物质与精神的存在;探讨了酒之于人、之于金钱、之于男女和社会万象千丝万缕的联系与矛盾,使《酒煮中国》这部本可能枯燥的作品,读起来饶有兴味,轻松愉快,不断地令人暗自发笑和感叹。《酒煮中国》着墨香又带酒香,写文化而注社会,写历史避晦涩而探深远,写官场绘原形而透背后,写现象抓所见而不弃根源,可谓“百味”悠长。其文字流畅自然,笔随意行,幽默生动,又有不时所现的追问与思考。《酒煮中国》不仅是献给每一位与酒有缘的一杯美酒,而且是献给每一位普通读者的文化大餐和人生滋补老汤。

  2004年11月于北京


/* 3 */
  写给天下喝酒人

  序言

  很早很早的时期,我们的老祖先大禹品尝到一种特殊的饮品,其味芳香,荡神惑意,于是惊曰:国之祸也!

  被大禹视为“国之祸”的饮品便是“酒”。

  大禹“遂绝旨酒,而疏仪狄”,甘为后人做戒酒的榜样。可是后人薄效,果然有商纣王喝掉了江山,应验了大禹之言。

  此后,“酒禁”不断,然屡禁不止,星更月移至今,天依然,人依然,酒依然。为何?

  孟浩然有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李白有叹: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白居易有文:麦曲之项,米泉之精,作合为酒,孕和产灵。孕和者何?浊醪一樽,霜天雪夜,变寒为温。产灵者何?洒醑一酌,离人迁客,转忧为乐。

  欧阳修有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酒煮中国:写给天下喝酒人的书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第 5 页第 6 页第 7 页第 8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