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哲学.宗教 > 释菩提心论TXT下载

释菩提心论

作者:唐密祖师(现代)
栏目:哲学.宗教
类别:古典
大小:91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前言
我們又一次聚會在一起,為了能夠了知慈悲與智慧法門,以及何謂真實?何謂深奧的究竟性質?這慈悲與智慧兩大法門,就是我們要學習及探討的內容。如果對這兩大法門沒有深刻的了解,就無從修習。這次講解所依據的論典,就是龍樹菩薩所著作的【釋菩提心論】,雖然內容非常的簡要,但是本論匯聚了佛法的精華,當然不是那麼容易理解;就以我而言,雖然是以老師的身分來解釋,可是這部論典確實很深奧,連老師本身都有一些困惑,在解釋的時候,或許令你們產生更多的疑惑。藏語裡有句話:「一盲引眾盲,無明導無明」。但是我仍將盡力而為。

在座的諸位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族姓,我非常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習俗,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最保險的宗教信仰,相信自己原有的宗教。各種宗教是適合各種不同根器的人,所以我在西方國家,我不強調傳教,吸收信眾。這裡有許多華裔越南裔的朋友們,我們都是佛教徒;你們在這新環境中,世界距離越來越近,也越來越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信仰,宗教之間,應該拉近距離,和睦相處,這是非常重要。能夠和睦相處,必須來自相互的認知,以及彼此間不同的信仰,互相尊重。而非佛教徒能夠了解佛教到底是講些什麼道理,也是很有幫助的;而佛教徒也不能自閉門戶,堅持自己是佛教徒立場,而拒絕與其他宗教往來,我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因此大家都能打開心扉,接受對方的意見,才能了知他人的立場,而真正的產生彼此互相尊重,才能建立和睦相處。這是第一個理由。

第二個理由,每個人的背景不同,可能來自基督教天主教或其他宗教的家庭,如果有人覺得佛教信仰,對自己比較適合,而改為信佛教;如同藏人、華人、越南人,是屬於佛教信仰的國家,但是也有可能成為基督教徒,或天主教徒,回教徒等,因為他們認為其他宗教比較適合。以藏人來說,基本上以佛教為主,但也有信仰其他宗教的。

佛教並非西方的傳統信仰,但有人聽了佛法的理論後,覺得很適合自己,對個別的這些人而言,我希望不要把佛法當成時代潮流的宗教,佛法是一種可以實踐的理念,不要把佛法當成一種知識,只是滿足一種知識而已。如同西藏人,不應該認為佛教,只有了儀軌或唸誦,或使用法器,穿著了法衣,就是真正佛教徒了,如果這種想法,我覺得這種西藏人的觀念是錯誤的。真正的佛教徒,是內心具有的功德,而不只是外表的行相。因此這些西方的朋友們,如果認為佛法對你們較適合,請殷重的學習,並且努力實踐。

宗大師在【緣起讚】中說:「希有大師希有教」。的確如是,我們的導師是稀有的。我們又該如何修行呢?如同【入菩薩行論】說:「騎菩提心馬,從樂趨勝樂」。騎上菩提心馬,從快樂走向更快樂的城市。因此,我們要堅持守護菩提心的信念,實踐菩提心,如此將是有意義的人生。處在許多內外違緣障礙的環境中,如果我們能夠快樂的修學菩提心,才能將違緣轉為道用,達成快樂人生的目的。

今天我很榮幸有此機緣,為大家介紹菩提心法門,在接受任何聽聞或講授者,首先必須有清淨意樂;意樂就是皈依及發心二者,如何生起皈依的意樂?前面提到宗大師的【緣起讚】說:「希有大師希有教,希有勝說希有怙,極善宣說緣起教,於彼大師我敬禮」。因為大師希有功德,是宣說緣起的道理,而生起至誠的禮敬。龍樹菩薩在【中論】中說:「瞿曇大聖主,憐愍說是法,悉斷一切見,我今稽首禮」。也是因為佛以憐愍一切眾生,說緣起甚深道理,而禮敬釋迦世尊。因此緣起甚深,成為我們最究竟的皈依處。

導師釋迦世尊以無比的智慧,把實際情況告訴我們,就是基道果的基部分;在基礎的萬法,我們必須了知何謂所取?何謂所捨?於是在修道的道上,告訴我們應取應捨;由基而修道,由修道而証果。在應取應捨的修道,讓我們斷除了一切過失,圓滿証得一切功德,這一切的根本是來自緣起,而由緣起形成基道果三者。如以方便品的資糧積聚來說,沒有比菩提心力量更大,更有心力的走上菩提大道。如【入菩薩行論】說騎著菩提心馬,從快樂走向更快樂的城市。在此請諸位生起皈依及發菩提心,接受今天的佛法討論會。


禮敬聖金剛薩埵
如經所云:
遠離諸實物,蘊界以及處,色與執等滅;
法及我無等,自心從無始,空之體性成。

【釋菩提心論】是解釋【密集金剛】的論典,內中也有一句「遠離諸實物」。釋序分為四法:依意而釋,依共而釋,依隱而釋,究竟解釋。這在月稱菩薩【密集金剛】的釋論【明炬釋】中有這幾句話。龍樹菩薩在本論是依共解釋,將顯教密教共同承許的基礎作解釋,就是共同承許的中觀正見為基礎。「空之體性成」,除了解釋空性以外,配合密續解釋,是依具生原始光明心性;就是遠離了一切妄念,現証空性的勝義光明。龍樹菩薩在此以勝義菩提心及世俗菩提心二者解釋;世俗菩提心的解釋如下:

如覺悟薄伽凡及諸大菩薩等發大菩提心,我今亦為諸眾生等:未離令遠離、未脫令解脫、未息得歇息、未涅槃證涅槃故,從今起乃至無上菩提前,定發菩提心。現行密咒門之眾菩薩由此世俗相故,發起世俗菩提願心者後,觀修勝義菩提心力令生起。今說此性:

本論按次第是先說勝義菩提心,再說世俗菩提心,將在下面廣釋部分就可以了知。這種次第主要是針對利根者,因為勝義菩提心,是解釋現証空性的智慧,所以空性為先,菩提心在後;如果以上根者的生起次第,是先有空正見,其次菩提心,這是大乘不共根器。當然大乘所度化眾生,不一定都是上根者,但是屬於大乘不共的所度眾生,一定是上根者。龍樹菩薩不但是上根者,而且是上上根者,最頂尖的大乘聖者,以他習慣方式著作這部論典,所以安排的次第先說空正見,後說菩提心。如果是中根者或下根者,通常是佛說什麼,他們立刻接受;如說修菩提心很好,你們必須觀修,他們立刻尋求菩提心法門,沒有任何疑惑,完全接受修行。

可是上根者,先觀察佛說的菩提心,如何修?可行嗎?無上菩提可以証得嗎?為利一切有情可以成辦正遍知嗎?一連串問題,經過仔細觀察之後,真正獲得知見,讓自己心滿意足時,才會真正去修行;爾時心念堅信不移,對修菩提心勝解,深信不動搖如須彌山,這是上根者的修行方式。因此以上根者的根器,先說空正見,其次說菩提心,這是大乘不共的度化眾生而說。如果以西藏所著作的【修心七義】來說,修心前先了知空正見,勝義菩提心,再修學世俗菩提心,有此說法;但在【修心日光】(解釋修心七義的論典)中,先說世俗菩提心,再說勝義菩提心。有此二種不同次第,這是我們必須先要了解的。

【釋菩提心論】的注釋,有薩伽措的注釋,在這釋中最後提到我的上師果洛大師;宗大師曾在【密集金剛】的解釋中,讚嘆一位名叫秀格的大師,我想可能是這位譯師。因為果洛大譯師曾翻譯【密集金剛】的注釋,說不定解釋的作者,正好是果洛大師的弟子;果真如是,果洛大師確實是很有學問,很有成就的大譯師,但是不能確定。在這部解釋中提到的菩提心,如同前所說顯密共同的菩提心,就是對勝義菩提心以及世俗菩提心所作的解釋;還有顯教的菩提心,與密續的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四部共同主張的菩提心,以及無上瑜伽部不共解釋的菩提心。無上瑜伽部的解釋可分方便品菩提心,智慧品菩提心二者;又有另一種分法,具相菩提心及空分菩提心,二者圓融不二;無上瑜伽部的勝義菩提心是光明的心性,世俗菩提心是經由粗分意識漸次溶入修得。勝義菩提心是觀修遮擋妄念,進入最細微心識而得的光明心。

【釋菩提心論】是空分的勝義光明菩提心,就是我想在此要解釋的內容,在【密集金剛】的釋中說:悲心與菩提心雙運而獲得的果位。悲心指幻身,菩提心指勝義光明,經雙運修成能獲得雙運果位。此處的世俗菩提心的世俗,是指明相、增相、得相三相中遮止粗分意識的情形,意是屬於世俗諦。先遮止粗分意識消溶進入三相,三個微細的第一個明相現起,被稱為空。當明相消溶至增相,這名為極空。當增相消溶入得相時,稱為大空。心變得極微細,遠離了相增得三相,進入光明心(生起子光明,修所成的光明),是一切空。光明又分為子光明及母光明,母光明是生死凡夫本具有的(死亡時是由粗意識而到最細微的意識母光明,投胎時由這最細微意識母光明投胎,漸成粗顯的意識);這裡的光明是大修行者,刻意由修道的力量,遠離了相增得三相,生起的子光明,次以光明心緣空性,得勝義菩提心,雙運而得幻身果位。
释菩提心论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