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释菩提心论

_2 唐密祖师(现代)
90.普賢等佛子,空性智慧火,燃燒煩惱木,悲心所滋潤。
煩惱貪與悲心貪不同,煩惱貪是針對親人生悲心,無法對怨敵生悲,所以在大悲心前要先修平等捨。面對有情悲心的貪心要生起,因為一切有情與自己一樣,想要離苦得樂,他們也有權利,所以要幫助他,因此悲智要雙修。
91.悲心所轉故,來去與眾嬉,棄王位苦行,大菩提驅魔。
92.轉無上法輪,眾天殷祈請,以及涅槃相,空相佛示現。
93.梵天遍行天,化身威猛色,調伏眾生行,演出悲性舞。
因為由悲心才能成就佛果。佛陀為悲心所轉,為了調伏不同的眾生,示現不同身,以不同的方式度化。
94.厭離三界者,為息說三乘,而生二智慧,並非勝義義。
此三乘,是指三乘不同的學問,如何成道的學說。
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都是為了引導眾生,能理解空性道理,因為空正見是解脫的唯一道徑。如果直接講空性,因為眾生根器不同,福報不足,恐怕無法理解,甚至顛倒的理解產生損減,認為一切都不存在,墮落於惡趣。於是佛非常善巧先說無常、苦、空等道理,慢慢引入空性之門。因為無法馬上了解自性空的道理,所以有時佛說,五蘊是包袱,我是背包袱。有時佛說,我是沒有的,但有五蘊。有時佛說,無有外境,三界唯心造,心是有自性。其實佛陀的所有教法,皆為眾生證悟空性而說,但對暫時無法理解的眾生,以善巧方法來引導,希望將來能趣入甚深空門。佛只是暫時說三乘或四部不同的理論,佛的甚深意是悲智雙運。
95.乃至佛未記,直至智慧身,迷定獲勝利,彼住聲聞地。
小乘得了阿羅漢果位,安住在寂滅中,於是佛未授記前,一直住涅槃寂靜中。
96.若記各種身,貪著利有情,集聚二資糧,成佛大菩提。
當佛給聲聞授記,出定之後,發心利有情,累積福智二種資糧,圓滿成就之後,還是能成就大菩提。
97.具二習氣故,習氣謂種子,種子若已聚,則生三界苗。
「二」指不同兩種根器,或配合之前空性的解說,二障或二我執。
98.世間怙主示,隨順有情意,世間多方便,隨順各別異。
99.甚深及廣大,於此二性相,隨機而宣說,然與空相等。
世間性主就是導師釋迦世尊,隨順有情的根器及希求,宣說各種不同法門。但最究竟深奧的大乘,悲智無二的修行。
100.咒地等功德,佛德到彼岸,菩提心所成,遍智如是說。
說明菩薩十地、五道的功德,或一切咒功德,甚至到彼岸佛地功德,都是由菩提心所攝持。佛陀是這樣說。
101.欲行安樂道,常思身口意;爭論性空理,並非爭斷論。
中觀無自性的見解,因為諸法緣起而有,因此無有自性,不是斷論。因為緣起有,堅定世俗法的存在;因為緣起有,所以無自性。不墮常邊及斷邊。並非是諍斷論。
102.生死與涅槃,智者皆不住,故此諸佛稱,為無住涅槃。
有些論典說輪迴是有邊,聲聞解脫涅槃是無邊,因此不住有無二邊的中道,是菩薩的善巧,不住有無二邊,希求無住涅槃。我們應盡量的生起菩提心,成為佛子。
103.嚐悲是福德,嚐空乃最勝,為求自他利,飲此即佛子。
悲心是福德資糧,是他利色身,空正見最殊勝是智慧資糧,是自利法身;為求自他利,應修行二資糧的道理。
104.諸眾皆讚嘆,三界恆應供,為持佛法脈,恆久住世間。
105.已知菩提心,大乘殊勝法,應勤加觀修,生起菩提心。
應恆常觀修菩提心及空正見。
106.為求自他利,三界無餘法,若離菩提心,佛亦無餘法。
無論自利或他利,三界中沒有比世俗菩提心及勝義菩提心,更殊勝的法門。
107.僅生菩提心,所得諸福聚,若是有形色,虛空亦難量。
108.若人能觀修,剎那菩提心,此之福德聚,無有能勝者。
109.離惑珍寶心,此乃最殊勝,煩惱諸魔賊,無能盜或損。
生起菩提心剎那頃的功德,若是有形體,虛空為器亦難量。珍貴菩提心,煩惱賊也不能損害。有了菩提心,煩惱賊也無可奈何。
110.諸佛及菩薩,所發之大願,心堅不動搖,勤持菩提心。
菩薩的大願,發菩提心不動如須彌山,精進修菩薩行。
111.縱使心存疑,如上精進行,此後自了知,成就普賢願。
112.讚佛稱揚菩提心,所得無邊諸福德,
願此沉淪諸眾生,能隨聖尊示道行。
發表: 2008-10-28 16:36 pm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