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小说 > 茶之书TXT下载

茶之书

作者:冈仓(日)
栏目:文学.小说
类别:国外
大小:88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茶,则呈现出东方不同文化传统的心绪。用来煎煮的茶饼,用来拂击的茶末,和用来淹泡的茶叶,分别鲜明地代表中国唐代、宋代,以及明代的感情悸动。在此且让我们借用已经相当浮滥的美学术语,将它们挂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流派之名。 如同艺术品,茶也需要一双大师的巧手,才能泡制出最高贵的质地。茶有好与坏之分,正如画有高和下之别----虽说我们拥有的,大多是后者。要完成一碗绝顶好茶,手法并非固定,道理就像是要培养出另一位提香,或另一位雪村,也没有一定的规则可循。每一种茶叶的调理方法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它与水量水温不同的契合程度,也是它所继承的前人智慧,更是它自己的叙事风格。真正的美,必定恒在自身之中----此一艺术与生命的法则,既简单又根本,社会大众却一直无法明了,人们又因此承受了多少损失呢?宋朝诗人李竹懒,曾愀然指出天底下有三件事最令人哀叹:好青年受不当教育而学坏,好画因肤浅崇拜而浮滥,以及好茶被不谙其道者浪费。 跟艺术一样,我们区别不同时期和流派的茶,其沿革过程可以粗略分成三个主要阶段:煎茶、点茶,以及淹茶,现代的泡茶属于最后这一种。对茶不同的玩赏方式,标示出具时盛行的精神思想----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呈现与表达;不经意的举动,反而总是泄露出自我内心的最深处。孔子曰:“人焉哉。”不就是这个道理?然而,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需要去隐藏,才会在微枝末节上尽情展现出自我。哲学或诗歌的成就纵然高尚,但是日常生活中不足为道的小事,同样堪为民族理念的注释。举例来说,偏好哪一款葡萄酒,就凸显着欧洲不同时期,或不同国族的风格。茶,则呈现出东方不同文化传统的心绪。用来煎煮的茶饼,用来拂击的茶末,和用来淹泡的茶叶,分别鲜明地代表中国唐代、宋代,以及明代的感情悸动。在此且让我们借用已经相当浮滥的美学术语,将它们挂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流派之名。 土生土长于中国南方的茶树,其树种特种以及医药方面的功能,很早就为人所知。在古籍里,茶以荼、蔎、荈、槚、茗等不同名称出现,并且以消除疲劳、悦志有力、宁神明目等功效著称。当时不仅仅是用于内服,还常常外敷于患部,用以对付风湿症状。它是道士炼制仙丹的重要材料之一,也被许多僧侣拿来防止自己在漫长的静坐中,忍不住睡着了。公元4世纪至5世纪时,茶逐渐成为长江流域居民的最爱,差不多也是在这段时间,“茶”,这个被沿用至今的字形,才首度被造出----很明显地是“荼”的讹用。南朝的诗人曾经留下热爱茶饮的断篇残句谈及“玉液之沫”;当时的皇帝甚至以珍贵茶叶作为对功臣的赏赐。不过在那个时候,喝茶的方法还非常原始。叶子先经过蒸熟捣碾,制成茶饼之后,和以米、姜、盐、陈皮、香料、生奶等配料一同煎煮,有时候甚至还包括葱。现今的藏人,以及许多蒙古部落,都还留存着这种喝法,用上述材料煮成黏黏稠稠的茶汤。至于俄罗斯人加入柠檬切片的动作,则是他们的商队从中国人开设的客栈学去的,可说是古老喝法的延续。 必须等待唐人的巧思出现,茶才从它原始粗糙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踏上精益求精的过程。公元8世纪的中叶,茶史上第一位使徒诞生了。生逢儒、道、释三教寻求如何共融共生的时代,陆羽,凭借其诗人的眼光,在茶事中发现了遍存于万物之中的和谐与秩序,正与当时泛神思想,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之精神若合符节。《茶经》(也就是茶的圣经)一书,立下了“茶的律则”,他也被后世的中国茶商视为守护神。 《茶经》分为三卷,共计十章。在第一章,陆羽介绍茶树的特质;第二章,说明采茶的工具;第三章,则是提出选叶的标准。据他认为,最高级的叶子必须要“像胡人靴子上的皮革皱纹,像野牛胸间垂肉的折痕,展开的感觉像云雾出谷,反射的光线像轻风拂过的湖面,并且要像大雨刚过的良田般又湿又软。” 第四章则述及二十四种制茶所需的设备,由三角架支撑的“风炉”开始,详细描述其外型功能,一直到竹制的“都篮”结束。陆羽在本章中对道教的象征符号颇有着墨。此外,茶对中国陶瓷制作带来的影响,也很值得观察。众所皆知,中国瓷器的源由,始于试图模仿玉器精致的色泽,而终于在唐朝时,成功地发展出南方的青瓷,以及北方的白瓷。陆羽认为青色是茶碗的理想颜色,它会为茶汤增添一些绿光,相对地,白瓷则会让茶呈现倒人胃口的丹红色。不过,这是由于当时的茶汤,乃茶饼煎煮而成的缘故。后来的宋朝开始使用茶末后,就比较偏好蓝黑色或深褐色的厚碗。流行淹茶的明朝,又变成以白瓷薄杯为上。 第五章是有关煎煮茶饼的方法。与前人不同的是,除了盐之外,其它配料陆羽都主张舍去不要。过去人们讨论甚多的水种与水温,也是这章的重点。最适合做好茶的水,在陆羽看来以山泉水为上,河水与泉水次之。煮水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当水面上冒出鱼目般的细泡时,称为一沸;当气泡有如水晶珠子般滚动泉涌时,称为二沸;当壶水波涛汹涌、翻腾不已时,则是三沸。茶饼要在火边烤到同婴儿臂膀般柔嫩,然后放在精制美纸间磨碎。于水一沸时要加入盐,茶则于二沸时投入。三沸时,则倒入一杓的冷水让壶水平静下来,这样做也能“让水重获生机”。到了这个时候,终于可以把茶倒到碗中品尝了,嗯!真是天上才有的甘露啊!茶面上的碎叶,有如悬在晴空中的鳞云卷卷,又如浮于青溪上之出水芙蓉。正是这样一款饮品,才让唐代诗人卢仝留下如此诗句:“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轻风生。蓬莱山,知何处?玉真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其余章节所涵盖的主题包括:一般饮茶方法的俗滥之处、历史上喜爱饮茶的名人、中国著名的产茶地区、制茶饮茶上有什么不同的变化方法,以及各种容器设备的图标----可惜图标一章如今已经遗失了。 《茶经》一书在当时必然曾造成热烈的回响。陆羽本人与唐代宗(公元763至779年)交好,他的名声亦吸引了许多追随者。这些徒弟们的手艺跟师父还是有所差距,听说一些精于品茶之人可以仅凭味道,分辨该茶是否出自陆羽本人之手。另外,也曾有官员,因为不识茶圣亲治之茶有何精彩,而被史书记上一笔。 盛行于宋朝的点茶,开启了中国茶史上第二个流派。点茶的喝法,是先将茶叶在小石磨中研成细末,这些茶末用热水冲入后,再用竹制的、扫帚状的茶筅,来一手点茶。新的喝法不再是陆羽留下的制茶工具与设备所能应付,也改变了对茶叶的选择,盐更是从此消失在茶的调理过程中。宋朝人对茶的热情是没有止境的,饕客们互相较量谁能发展出创新的手法,甚至定期举办比赛来定出高下。那位太有艺术家根骨,而无能当个好皇帝的宋徽宗(1101至1124年),曾经不惜重金购入稀有的茶种。他本人也写过一篇探讨二十种茶叶的论文,并将“白茶”列为最高贵最稀有的一品。 由唐代到宋代,不仅就何为好茶的看法出现转变,甚至在如何理解生命上,也大不相同。唐人所尝试加以比拟者,宋人则企图直接实现。对宋代理学而言,并非是天理需要透过万物反映出来,而是万物本身就有天理在其中。霎那便是永劫----此生即为涅槃。万物永远都在变动----唯有这点是唯一不变的;这种道家思想充斥流传于当时。引人入胜的乃是过程,而非行为;真正关键的是“去”完成,而不是“完成”。一旦这么想,物我之间便不再有所隔阂。“过”生活这件事,也就获得了新意义。茶,不再只是诗情画意的娱乐,而成了一种自我实现的方法。王禹偁赞颂茶“沃心同直谏,苦口类嘉言”。苏东坡亦曾经提到茶具备纯洁无暇的力量,有如刚正不阿的有德君子。至于佛教徒中,禅宗的南宗,因其深受道教信仰之影响,故建立了一套精致繁复的茶会仪式。僧侣们于举行茶会时,集结于达摩祖师的画像前,依循着隆重正式的仪节,以同一茶碗轮流饮茶。这些禅宗仪礼最终于15世纪时在日本发展成为茶道。 不幸的是,蒙古部族的势力于13世纪时突然扩张,一举征服了中国,在该次异族统治的蹂躏之下,宋代文化的成果全被破坏一空。汉族正统的明朝,虽然于15世纪起义时打着复兴中华旗号,却深为内政问题所苦,中国也于17世纪再度落入外族满人之手。在这段期间,昔日的仪礼与习俗纷纷消失殆尽,我们可以发现,明代有个学者注释宋代古籍时,已经茫然不识茶筅的形状。因为时至当时,茶已经是整叶放在茶碗或茶杯中用热水浸泡,茶末相关的饮法早已完全被遗忘了。西方世界之所以对较古老的饮茶方式一无所知,原因也在西方一直到明代建立前不久,才与中国茶艺有了第一次接触。 对晚近的中国人来说,喝茶不过是喝个味道,与任何特定的人生理念并无关连。国家长久以来的苦难,已经夺走了他们探索生命意义的热情。他们慢慢变得像是现代人了,也就是说,变得既苍老又实际了。那让诗人与古人永葆青春与活力的童真,再也不是中国人托付心灵之所在。他们兼容并蓄,恭顺接受传统世界观与自然神游共生,却不愿全身投入,去征服或者崇拜自然。简言之,就真无需严肃以对。经常地,他们手上那杯茶,依旧美妙地散发出花一般的香气,然而杯中再也不见唐时的浪漫,或宋时的仪礼了。 曾经亦步亦趋跟随中国文明脚步的日本,对于中国茶史的三个阶段皆能有所认识。记载上,早在公元729年,就有圣武天皇于奈良皇宫赐茶予百人僧众的事迹。当时的茶叶很可能是遣唐使自唐朝天子处拜领的,因此多半也制成当时所流行的茶饼状。公元801年时,最澄禅师把一些从中国带回来的茶树种子种植于叡山。之后的数百年间,慢慢出现不少茶园茶庄,贵族与僧侣阶级的喝茶风气也开始形成。1191年,赴中国学习禅门南宗佛法的荣西禅师,将宋茶引进日本。当时他所带回的新种子,分别在三地栽植成功,其中一处至今仍然以产出世界顶级的好茶闻名,那就是京都宇治。南宗禅学在日本的迅速流传,也带动宋代饮茶礼仪,以及饮茶理念的蓬勃发展。时至15世纪,在当时的将军足利义政的大力扶植下,终于建立了独立于佛教信仰,专属于世俗风情的茶道仪式,自此日本茶道正式问世。中国之后出现的浸泡茶,则一直到17世纪中叶才为日本人所知,相对来说也是相当新潮的。虽然在日常饮用上,茶叶的确取代了茶末,不过抹茶一道,依旧是日本文化中的茶中之茶。 日本茶道的仪式,让人得以见识最极致的饮茶理念。1281年,日本成功阻挡了蒙古大军的入侵,使得受游牧民族侵略,在中国本土遭到无情扼杀的宋代文化,能在这块土地上继续发展下去。在日本人的手上,茶所代表的,不仅是藉由特定的饮茶形式,体现某种理念;它更是一种对生命精彩之处的信仰。茶,是人们私心崇拜纯净优雅,所使用的托词。主人与宾客的来往之间,共同成就俗世的至上祝福,也让此情此景成为一次神圣的会面。在生命荒野中,茶室正如一隅绿洲,让厌倦世间枯燥乏味的人生旅人,能够相聚于此,一饮艺术鉴赏的活水。每次茶会,都是一次即兴演出,以茶、花、画交织出当下的剧情。色彩不应违反茶室基调,声响不可扰乱周遭律动,姿势不能有碍感官和谐,言语不当破坏物我合一;一举一动务求简单自然,这些全部皆是茶道仪式的目标。出人意料的是,人们常常可以成功达到这些要求。除此之外,隐身于茶道背后,更有套精致微妙的玄理:茶道思想,其实就是道家思想。
茶之书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随机推荐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