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小说 > 庄周的欢乐生活禅:人间庄子TXT下载

庄周的欢乐生活禅:人间庄子

作者:吴建雄 (现代)
栏目:文学.小说
类别:现代
大小:379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第一部分

  第1节:无挂无碍,自在而精彩(1)

  序
  庄子是中国古代一个极特别的思想家,其著述洋洋洒洒,很吸引人,却很难完全被吸收。我依据自己的一些粗浅理解,斗胆对《庄子》进行了一番全新的论述,希望能对大家认识庄子、理解庄子有益。
  在此,我说说自己的解读思路。《内篇》是庄子思想最实在、最内核的地方,是庄子亲手写的文字,我主要从其思想境界的深处进行阐发。到了《外篇》,内容变得活泼了,我就试着从小说叙述角度上去分析那些文本的价值,对各篇文字进行了重新解构和组织创作,所以大家看到的是一个个重写的却又不脱离《庄子》的故事。故事本身也可以分娩出故事,我把这个称为"文本的繁衍"。到了《杂篇》,我的解读之路又变得坎坷,这里的很多文字是庄子学派的后辈们写的,往往在逻辑及叙论间存在着阅读障碍。因此我在解读的时候特意把翻译保留,并加以修改和调整。
  过去很多人对《庄子》的解读是一种利用,他们借用《庄子》里的一句话作为一个切入点,然后就扯上现实生活中的杂七杂八。当然,这样的解读可发挥的空间必定很大,却脱离了原著本意。而我在解读中则力求尽可能更正一些缺乏想象力的学者们所坚持的观点,去除一些停留在文字表面的生搬硬套。
  真正读懂《庄子》,首先要读懂庄子这个人。越是天才越不被人理解,庄子就是这样的天才。他很感性,也很理性。他的感性体现在他的想象力,体现在他所叙述的那些无人可及的故事;而他的理性体现在他的思辨能力与逻辑力量。我读《庄子》的时候是忧伤的,因为大家对这位天才的误解太多,庄子是孤独的。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孤独才造就了非凡的庄子。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这是毛泽东《念奴娇o鸟儿问答》中的名句,也是我解读庄子的出发点。在一般人眼里,庄子是出世的,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在我看来,他却是平凡而质朴的,因为他有心、有情、有趣且博爱,跟我们身边众多善良的人们一样,只是比常人多了几分天真和天良,多了几分睿智和达观。
  我宁愿相信,庄子是凡人,有颗不变的凡心。他始终立足于现实的世界,着眼于人间万象,以一颗悲悯的心,深深眷爱着我们脚下的土地、山川、草木、虫蚁和风物。所以,在解读的过程中,我不忍心看着庄子无端地寂寞下去,就把他从天上拉了下来,像变法术一般,给了他全新的人格。这才是真正的庄子、亲切而鲜活。每一场针锋相对的辩驳,无论化作蝴蝶还是成为鲤鱼,都有爱意弥漫其中。没错,庄子是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正常的人。
  庄子是世人的眼,也是世俗的心。
  上篇 大块载我以形
  第一讲 无挂无碍,自在而精彩
  我始终觉得庄子是孤独的,是一个寂寞的游吟诗人,他笔下的那些生物也是孤独的。
  无敌最是寂寞,亦最痛苦。试想一下,在遥远的北海之湾,有条叫鲲的大鱼,鲲体形之大,足足有几千里,恐怕寰宇之内都难以找到匹配的对手。然而,在那个漆黑而深邃的洞里,鲲却是不快乐的,面对黑暗,它的心早就被挖空了。于是,为寻找更好的风景,它化身为鹏。鲲的骤变,无论是因为被迫还是自省,都是伟大的,而这只不过是它的第一次解脱。接着,鹏飞往南海,激起千层浪,这便是第二次解脱了。
  鹏在高空飞行,乘风借云,俯视苍天之下的芸芸众生,没人听到它笑,没人看到它哭,它在沉默中越飞越高,离我们越来越远。你有没有试过一个人的旅行?整个过程中表演是你,观众是你,你唯一的敌人也是你。
  鹏的这个寂寞旅程是复杂的,在庄子笔下更是充满了隐喻,鹏所要面对的水气、阻力、云层无疑暗示着世间的复杂纷扰:人际关系、等级观念、繁文缛节等等。显然,鹏是庄子的人格意象,庄子是要"出世"的,他始终以"出世"的态度去生活,于是,从鹏奋起的一刻开始,它就承载着庄子的理想。潇洒的庄子,只用寥寥几笔,鹏就已经跃然纸上,拍翅飞行;有心人只要稍微斟酌一下鲲的所有变化以及鹏的前进步骤,就不难发现其中包括了几个过程,而每个过程都蕴涵了丰富而深厚的道理。

  第2节:无挂无碍,自在而精彩(2)

  在鲲变为鹏之前,它需要耐心等待。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孤独的鲲在忍耐中煎熬着,一直到六月,时值盛夏,此刻天地都晴朗了,热气环旋,大鱼把头探出了水面,它要启动了。接着,鲲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风,只需等风稍微大一点,它就能乘风了。
  顺着风的趋势,鲲一次又一次跃出水面。鲲很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它不是鲤鱼跳龙门,乍起便落,一条鱼要想飞,并且要飞得更远、更持久,就必须先要飞得高一点、再高一点,而要想上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风。鲲是冷静的,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它没有自乱阵脚。风来了,绝不能见风就上,要进行精确的判断分析。鲲测试了很多次,终于找到最理想的大风了,于是它拼命一搏,双鳍一展,宽大的翅膀就出现了,鲲终于成为了鹏。
  虽然鲲变身成功,但此时它的羽翼还不够强壮,还需要一步一步熟悉飞行。慢慢地,它发现自己在飞的过程中长大了,羽毛丰满了,身体也有力量了,于是它一个侧身,飞到了风之上,驾御着天地之气,试图控制风。从这一点看,鹏是聪明的。虽然一开始是风解放了鲲,让这只死守在黑海里的巨兽飞起,但鹏不可能永远被风牵着鼻子走,所以它跃到了风之上。我们可以这么说,寄托着庄子理想的鹏,它极端、决绝地以个人对抗全世界的孤独方式完成了自身的超越,并以一个人肩负全世界的压抑方式完成了心灵的解放。当它发现自己离南海越来越近、身后风景人是物非、再也无法回头时,它也自由了。
  于是,进行到最后一个过程,鹏丢弃了风,不再依恋外物,而只凭自己,它甚至听不到风声了。这也正是最成功的飞行、独自的飞行。
  乍一看,庄子对"鲲化鹏"的过程中鹏的描写是收敛的,惜墨如金,却给我们展现了极为辽远博大的眼界。放眼望去,一切生命的过程都孕育在鲲变鹏的进化中,一切生命的精彩都蕴涵在从鲲到鹏视角的转变里--鲲在水里游,是人看天的视角,而鹏在天上飞,则是天看人的视角了。何谓逍遥?对于这个诗意化的命题,答案不言而喻。世间收揽于心,孤独又何妨! 写完鹏的单程旅途后,庄子又写到那些与鹏相类似的孤独者,例如尧帝。这个曾经功绩显赫的君王,在暮年之际看着片片江山,他疑惑了。根据当时的制度,王位应该是世袭的。史书记载,尧帝有一子,名丹朱,可惜的是,这个孩子不争气、没出息,所以,尧帝犯难了,看着百年基业,惟恐找错了接班人。不得已,他向许由吐露心声,要把帝位让给许由。为了说服许由,尧帝还特意把许由夸作日月,把自己贬为残烛。
  然而,面对功名,听着尧帝的甜言蜜语,许由却拒绝了。在他看来,尧帝此举实在多余了。天下已获大治,此时自己若贸然取代尧帝之位,从情理上颇有私窃胜利果实之嫌,于是,他双手一摆,说了一个不字。
  许由也是孤独的,宫廷小人的猜疑不用多说,就连他最好的朋友巢父都取笑他。
  许由第一次拒绝尧帝后,跑到箕山脚下种田去了。尧帝不愿失去一个好大臣,于是又邀请许由出任九州长。许由听完尧帝的话,马上跑到颖水河边洗耳朵。正洗着,只见巢父拉着牛走过河边,他问许由:"你为什么要洗耳朵?"在许由自以为很有道理地说明原委之后,巢父鄙视他了,冷笑道:"如果你住在高山老林中,世人连路都没有,怎么会找到你呢?现在你自以为很清高,其实还是为了沽名钓誉。赶紧起来吧,洗什么耳朵呀,我还怕你洗耳朵的水弄脏我家牛的嘴呢!"巢父说完,拉着牛到上游去了。
  许由当场哭了。我不知你能否想象被好友取笑的滋味:有些人,他们对我们恶言相向,即使其中有一千、一万个误会,都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他们不是我们的朋友,不理解我们;而对于有些人来说,一旦连他们都取笑我们,就真的会让我们痛心绝望,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朋友。巢父的话太毒、太绝,许由被伤得差点回不过神来,所以他会落泪。

  第3节:无挂无碍,自在而精彩(3)

  不知是世界先抛弃了庄子,还是庄子先放弃了世界。庄子又提出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标准。在这"三无"的名义下,出现了那些孤独旅途中的志同道合者。
  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宋荣子,到飘然乘风、五十天环游世界的列子(列御寇),都是孤独路上的同行者,他们的目的跟大鹏飞往南海一样,希望通过顺合自然达到心中的完美状态,得以把握六气之变,遨游宇宙之无极。只有我们和周围环境浑然一体,才会不那么孤独。
  庄子的笔下有一个住在遥远的姑射山中的神人,他的皮肤洁白如雪,他的姿态婀娜柔美,如同处女;他不吃五谷粮食,只靠呼吸几下清风、喝几口露水过日子;他乘坐五彩祥云,驾御飞龙,在四海之外遨游。他的精神凝聚在一起,随着他所到之处散布世间,他的德行保护着万物,让它们不受到伤害,年年都五谷丰收、六畜兴旺。
  依我看来,庄子不惜花大量笔墨来修饰这个神人,无非是想给自己找点慰藉。神人其实不神,他的外表与我们一样,很平凡,他和我们唯一不同的是他对待事物的态度。神人擅长包容世界。
  很多人对庄子所说的神人表示怀疑,他们同样也对鹏怀疑,对鲲怀疑:那都是庄子虚构的吧?以当时的交通状况,真正到过北海的人恐怕屈指可数,庄子的话又怎么可信呢?这就和《山海经》里记录的那些长了两个头的野人一样,纯粹是危言耸听。有鉴于此,庄子提出了"心智的聋瞎"这一概念,给那些怀疑者当头一棒! 知道你为什么孤独吗?因为你永远只知道自己的观点,而不接纳别人的观点。这就是典型的"心智的聋瞎"啊!只要有心去学习,获取知识,就算真的聋了瞎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外在的缺陷是可以克服的,怕的就是心理上的聋子和瞎子,内心的闭塞是无药可治的。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别人,试着和别人一起讨论问题、感悟世界,一旦大家有了共同语言,你还会孤独吗? 对于那些实在恐惧孤独却依然找不到出口的自闭者,庄子也开出了灵丹妙药。害怕孤独,就忘记自己吧!孤独是自己的主观感觉,忘掉了自己,就跟打了麻药一样,不会再为孤独痛苦了。可是怎么才能忘掉自己呢? 庄子呼吁大家不要过分守旧,不要死死坚持自己的判断,不要过分在意自身的感觉。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要被客观的事物禁锢住,眼睛要明亮点,视角要开阔点,要灵活看待世界,包括环境提供的工具,因为有用的东西在特殊环境下可能是没有用途的。宋国的商人拿着鞋子去越国卖,结果越国人全是光脚的,鞋子对他们一点用处也没有。同样,无用的东西有时也可能是有用的。宋国有一家人有个预防皴手的药方,世代洗衣服作防护品用,觉得没什么大用,就很便宜就卖给了商人,结果,经过精明商人的转手,这个不起眼的药方竟帮助吴王战胜了越国。所以说,只要能真正发挥好思考力,可以事半功倍。
  看过《逍遥游》,我们发现,任何一个有上进心的人都会孤独。因为自身孤独,所以奋发突破现状;因为突破过程荆棘满地,伤痕累累,所以更加孤独悲凉。这看起来似乎是个恶性循环,而在庄子辽阔的思维里,孤独的过程却成了脱胎换骨的必经之路。没有任何人能拒绝孤独。
  我们在人生旅途当中难免会迷失方向,我们的事业会有遇到瓶颈的时候,此刻成与败就只看你自己的抉择了。当身边没有一个能真正帮得上忙的朋友的时候,你会孤独吗?此时的你一定要明白,孤独并不可耻,只有耐得住寂寞,苦心修炼,不时突破自己,才有可能成功;当你重新找到方向,突破了事业的瓶颈,那么你就拥有幸福,不再孤独了。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好事或坏事,换个角度,如同乾坤相互转换,就会大不一样。或喜或悲,是福是祸,全看你自己了。
  想想看,一旦你突破成功,到那个时候,宇宙中的大气、风、火、泥土、水、生灵都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人际关系、等级制度、繁文缛节都已经不是阻碍了。鹏拍打翅膀,一般人看来它只是在利用风,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它也是在"养风",培育更强的风。这是很多人读《逍遥游》时忽略了的地方。逍遥,除了自己的进步,还包括了对环境的尽可能利用,就像鹏弃风之前首先要利用风一样。只有不断在前进中磨炼自己,又在前进中用大自然的资源补充自己的体力,我们才能永远地逍遥。

  第4节:蝶舞翩跹幻亦真(1)

  我们可以把鲲化鹏、鹏飞南海的故事当成是孤独者对周边环境的一次自觉挑战。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像鹏一样身体力行、"自找苦吃"地去挑战世界呢?所以,如果实在没有那么多力气去突破什么的话,不妨让客观世界在我们的认识中发生改变吧,退一步海阔天空。
  与鹏相比,我们对未来的定位可以稍微低一点、更实际一点;每天进步一小点,只要坚持下去,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没有人能怀疑你的实力。别忘了,在我们坚强的小宇宙里,住着惊艳的凤凰,她在孤独的烈火中骤然泯灭,却又迅速逍遥重生。
  第二讲 蝶舞翩跹幻亦真 --《庄子o内篇o齐物论》解读
  站在男人的立场,我试图探讨庄子的爱情。
  我看见天上的鹏,向它挥了下手,它飞行的速度放慢了。我爬上一棵萌动的植物,这是一棵豆苗,豆苗幸福地生长着,越长越高,我越爬越快,到达最靠近天边的地方。这时,鹏将与我擦身而过,我抓住它的一片羽毛,顺势一跃,坐到它的背上。它像一座飘动的空中城堡,让我得以置身其中,安然俯瞰着下面的大地。
  我看着下面的生灵,在地面时我觉得他们各有所异,现在看来他们却是一样的:绿的山如同深邃而宁静的眼眸,蓝的水则像一块无暇的美玉泛着幽幽的蓝光。我看到下面的人,在城镇、村庄、丛林、田野、山洞里交往交易、生产消费,像勤劳的蚂蚁一样。在我眼中,人与人之间已毫无差别。
  我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庄子的爱情,像等待世上另一个我。
  庄子应该是个细心的男人吧,虽然他总是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他应该像南郭子綦一样靠着几案而坐,仰首向天缓缓地吐着气;他那离神去智的样子真好像灵魂脱离了躯体,突然他的外表变成了一棵干枯的树或者一堆死灰。他就钻进树干或死灰里,跟我躲在鹏之上偷看世界一般,等待着他的情人。
  听到了吗?世间的一切声音:树木跳舞的声音,湖水歌唱的声音,人说话的声音。只要内心安宁,你就能进入这声音的殿堂。大地吐出的气就是风,风平日安静而腼腆,吹过辽阔的草地,吹入郊野百合的心底;但它一发作起来,大地上成千上百个窍孔都怒吼起来。你听过半夜的风声吗? 在风声中,你能看到一个个灵动的画面。山陵陡峭峥嵘,而那百围大树上无数的窍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圆柱上插入横木的方孔,有的像圈围的栅栏,有的像舂米的臼窝,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池。它们发出的声音,像湍急的流水,像迅疾的箭镞,像大声的呵叱,像细细的呼吸,像放声叫喊,像嚎啕大哭,又像鸟儿的鸣叫,在山谷里深沉回荡,前面在呜呜唱导,后面在呼呼随和。不同的风传递着不同的人物、情节与对白。
  听到了吗?正是那些无处不在的风给我们带来了心上人的消息。她过得好吗?最近怎样?一切都在风的声音里。是的,庄子的心比我们都细,他听到的不仅是风声,不仅是人们演奏丝竹管弦的愉悦,更多的是天籁。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听到这样的天籁,那不是风吹的声音,而是任何一个生命体休养生息的呼吸;仅仅听到风声,只能被动地接受恋人的信息。只有听到天籁,才能在第一时间体会到远方爱人的气息。
  在平常的日子里,庄子就那么出神地聆听着。他一定很爱她,所以无时无刻不惦记牵挂着她。
  我在天上飞行,不时留意着世间女子,是怎样的女人才会让庄子如此动心呢?是小巧玲珑的丫头吗?对于出身卑微的女子,庄子是有同情心的,他很有可能会爱上她。是风骚妖冶、惊艳夺目的歌妓吗?对于那些另类的女子,庄子是勇敢而大度的,按照他的想法,世间没有不值得追求的爱情。是那些名门贵族的千金吗?对阶级的差异,庄子一向都是极为淡漠的;在他眼里,人人都是王,所以庄子爱上一名世家女子的几率也很大。
  到底是谁呢?庄子没有给我们答案,他笑而不言。对于诸如此类的疑问,庄子是不屑辩解的。他是个深沉的男人,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或者一个手势足以传达他的心意。在他的爱情观里,只要两人有情,话语就是多余的;只要两人诚实,就一定能听见彼此的声音。

  第5节:蝶舞翩跹幻亦真(2)

  庄子是不会表白的。他遇见了她,又从她跟前走过。不知那个瞬间是白天、傍晚还是深夜,庄子把片刻的悸动收藏起来。因为美好的爱情,他眼中的世界也变得舒展起来。烙上了爱情的痕迹,世上一切的丑都成了美,一切的诡异都成了正常。因为心有所爱,所以丑陋的癞头看起来也并非面目可憎,美丽的西施看起来也并非那么动人。怀着这样的情愫,庄子微笑着面对细小的草茎或者高大的庭柱。
  庄子觉得,若能发现世间的美,爱情就存在了。他不会强求心上人和他在一起,也不愿她知道。爱情是一个人的事,她知道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一切都在静悄悄地进行着。
  庄子从没向弟子透露自己的爱。对于世俗的评价,他是洒脱的,同时又很痴狂。他的心里总是萦绕着这样的声音:不要说出来,一说出来,那些世俗的人们就会用常人的眼光看她了。庄子爱她,保护着她,守候着她,生怕她受到惊吓。
  就让我爱的人存在于宇宙中吧,世人没法看清她的全部,而万物的形态却能间接反映着她。她不曾来过,也不曾离开。庄子看着身边的一草一树,感到的全是她的温馨陪伴。没有人知道他爱她,大家看到的只是他的疯癫。
  于是各种各样的谣言出现了,不堪入耳。庄子把眼睛闭上,他依然那么潇洒地穿梭在市井里。我凌空俯瞰,看到一个灵光闪烁的人,那就是庄子。
  人都有是非的判断,对同一件事,有人说对有人说错。认为对的人,拉拢一堆赞成他的人去证明这是对的;认为错的人,也拉拢一堆赞成他的人去证明这是错的--用对去证明对,用错去证明错,到底谁对谁错呢?哈哈,没准是他们都错了吧!庄子一笑了之。
  那些庸俗的人跟无知的猴子一样,如果早上喂它三颗橡子,下午再喂它四颗,它会嫌少,不开心;可如果倒过来,早上喂它四颗,下午喂它三颗,它便摇头摆尾表示乐意了。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们看不穿。可笑啊可笑。
  庄子把自己与世人分开了,只是暗恋着那个女子。热衷于飞短流长的世人从没停止过对这个神秘女子的猜疑,当偶有多事之人怀疑庄子的审美观时,他却一下子亢奋了:"你们这些好事之人啊,人吃肉,麋鹿吃草,蜈蚣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吃老鼠。人、麋鹿、猫头鹰和乌鸦,究竟谁才懂得真正的美味呢?" 爱情是一个人的事,你自己喜欢就够了;爱是不能代替的,越俎代庖的爱情是可耻的。庄子是专一的、坚定的,他朝他的爱情迈步前进。即使这条爱情之路上布满坎坷、荆棘丛生,庄子亦如扑火的飞蛾毫无畏惧。
  他拿自己和圣人相比。山林焚烧,火焰冲天,不能使他感到灼热;江河封冻,冰叠三尺,也不能让他感到寒冷和畏惧。他前进着,一厢情愿地幻想自己生活在她的身边,看着她成长、欢乐、微笑、经历幸福与痛苦。他把思念托付给风、星辰、日月,只有那些无所不在的万物才能突破他与她的距离。虽然无法与她长相厮守,只要想到她感受到的风曾经从他身边吹过,想到他和她在同一天空下看星辰,想到他和她同时感到太阳的温暖、月亮的光华,庄子就满足了。
  庄子的爱情是理想化了的,他没有表白,所以故事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他有过挣扎,他是考虑过的。她能接受我吗?虽然庄子理解的世间是统一的,任何事物之间只要有爱就能结合,猿猴可以把狙当作配偶,麋可以随意与鹿交配,泥鳅同样会与鱼交尾,但在世人的观念里这是畸形的爱。
  庄子亲手把刚燃烧起的爱火浇灭了。越是真心爱她,越不能表白,和我这么个怪人在一起她是没有幸福的。并且,爱一表白,就免不了会遭受质疑。我们不是同一世界的人,我们俩真的能在一起吗?两个人的结合,不仅仅取决于双方的感情,还有家庭、收入等等繁琐的事,这样的爱庄子是不愿接受的,说出来就俗了。
  带着这样的愤世嫉俗,庄子飘走了。他选择了长久的关注,这是对美的一种虔诚,一朵不会结果的花在他心中永恒而寂寞地开放着。心急如焚的爱情是肤浅的,如同见到鸡蛋便想立即得到报晓的公鸡,见到弹子便想立即获取烤熟的斑鸠,这等有目的的爱简直是对爱情的亵渎! 对于那些世俗的女子,庄子只会感到厌恶;对那些容貌美艳却徒有其表的女人,他是连看都不会看一眼的,丽姬就是其中的一个。

  第6节:安时处顺不为哀乐所困(1)

  丽姬是艾地封疆大吏的女儿,晋国人在征伐丽戎时俘获了她,当时她哭得泪水浸透了衣襟。当她来到晋国进入王宫,跟晋侯同睡一床并受宠,吃着美味珍馐,却又后悔当初不该那么伤心地哭泣了。想到丽姬,庄子哈哈大笑,他的脑中不由闪过这样的念头:也许人死了之后,也会后悔自己当初那么留恋生吧? 就这样,庄子过着一个人的日子,他的玩具只是他自己。平常的日子,庄子一如既往地听着风的声音,只是他越来越容易疲惫了,一闭上眼他就睡了。很快,奇妙的梦境就随之袭来了。
  爱做梦的人都是被现实冷落了的人:贫穷的人在梦中饮酒吃肉,醒来就大声哭泣;坚强的猎人在梦里放声痛哭,醒来后若无其事地奔走狩猎。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一人在梦里哭了,醒来后有人揣测:"那一定是个可怕的梦,世上鬼神太多了!"做梦人连连摇头。那人又说:"那一定是个凶猛的梦,社会上作奸犯科的人太多了!"做梦人再次摇头。最后,那人说:"那一定是个关于前生的梦--你梦见自己变为畜生,牛马不如?"做梦人还是摇头。终于,那人不再过问,做梦人这才委婉道出:"那是个美得失真的梦,因为梦境太美,所以终究无法实现。"听完这番话,探梦与做梦的人抱头痛哭。
  把爱情托付于理想的人,对自己宽容一点,好一点吧!就算做梦也不要哭泣。喜欢一个人是没错的,只是爱不应痛苦,而要给人以甜蜜。
  我在天空飞行,突然看见一片奢华的地方,那是片百花争艳的花园,蔷薇、百合、玫瑰、杜鹃、芍药、牡丹竞相开放。万花丛中有个精灵在跳动,那是只比任何花朵都要惊艳的蝴蝶,它飞舞着,身上鳞光闪闪,足与浴火的凤凰相媲美;它在如此雍容华贵的天地间飞行,得到了全部。蝴蝶飞着飞着,突然停在了一个优雅少年的鼻梁上,它的羽翼轻轻闭合,像狐狸的两只眼睛……庄周梦蝶,蝶梦庄周。
  此时此刻,我和我身下的大鹏心心相印,我们竟见证了这如此美妙一刻!不忍叫醒庄子,我们从花园上空悄然飞过。
  坚信爱情的庄子,我记下了你年轻时因为爱情而光彩照人的样子了……
  第三讲 安时处顺,不为哀乐所困 --《庄子o内篇o养生主》解读
  若有轮回,我想,今世的庄子一定是棵瘦小的树,就活在我们周围,叶片是他眼睛,花瓣是他的嘴唇。冬天,他闭上眼睛,沉沉睡下,做了一个又一个让人心疼的梦;到了春天,他从白马飞行的梦里醒来,看着世人,看着世界。他想说话,但没有风,发不出声音。
  世人对《养生主》存在太多的误解,庄子被当成了一个非常消极的唯心主义者,其实他对尘世已有了种决绝。
  庄子的决绝早在《逍遥游》中就有体现:生命长短,两事物之间没有可比性。使命不同,生命价值不同,它们之间的称谓也不同。朝生暮死的菌类与不知春秋的寒蝉的一生被称为"小年",五百岁的灵龟与八千岁的椿树的一生被称为"大年"。"小年"不会明白"大年"所面对的苦恼,所以它们之间的比较毫无意义,庄子思想中所体现的正是对这种比较的拒绝,而不是对它们存在价值的忽视。
  无论"大年"还是"小年",它们都息息相关,构成世界。于是庄子提出了"养生"一说。所谓养生,简单点说,就是让生命良好地延续下去,精神饱满地行使世间职责。为了"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提出了"决绝"之道。
  首先是对无尽欲望的决绝。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在很多版本的译文里,此句的翻译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怎么能不窘困呢?如果已经窘困了,还要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是十分危险的! 初读此文,对庄子的话很疑惑,看了好几个版本的翻译之后,更疑惑了。我一直坚信庄子不会消极地劝说别人不去求知,历来对他如此理解是有误的。于是,我试着对这段原文重新理解。"知"在古文里是知识、才智的意思,这么来看,原版本的翻译仿佛无可厚非,但这真的是庄子本意吗? 如果"知"指的是才智,有才智的人理应受人尊敬,那么,"知"是否可以理解成功名或者知名度?这样一来,这句话就应理解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名度(功名)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功名,怎么能不窘困呢?乍一看,这般翻译还行,至少不消极了,但仔细推敲,还是欠妥。

  第7节:安时处顺不为哀乐所困(2)

  我一直斟酌开篇首句的意思,想过无数个解释方法,一个个都被自己推翻了。我应该更谨慎点,因为一个好的解释不仅是为了给庄子平反,更重要的是,要让现代人获得真正有价值的教诲。《养生主》的内核是"顺应自然",那么这个"知"是否指的是人的盲点呢?也就是先天缺乏却又为人苦苦追求的那部分才能?这么一来,这句话就可理解成:人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个人本身欠缺的才华。细细分析后发现还是不对。
  时隔两年,在我不知第几次重读《养生主》开篇后,我终于得到了更为恰当的解释。"知"在此处依然指的是知识,才智,但在翻译时这个"知"被引申了,它不是指知识本身,而是指人对知识的欲望。
  所以,《养生主》首句最精确的理解应该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欲望,怎么会不窘困呢?如果已经感觉窘困了,还要继续沉迷,那是相当危险的。也正因为"欲望"的驱使,人的行为越来越不受控制,欲念是产生怨恨的根源。庄子赶紧敲了警钟:"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如果不注意控制欲望,做了善事就贪图赞赏,那么,做了恶事就必定要面对刑戮了。人应该跟欲望保持距离,要谨慎小心,从个人原则上不犯错误,保卫自身,保全天性,赡养父母(原译:不给父母留下忧患),终享天年。
  拒绝了自身的欲望后,有长远目光的庄子又提出了对人间险恶的决绝。有时候你本人不犯错,但难免碰到天灾人祸,防犯之心不可无。寓言家庄子讲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
  "庖丁解牛"这个典故已被后人广为流传,但由于人们对庄子思想的误解与对其哲学价值的忽视,其意义至今还停留在很大众的解释中,更多人看到的是其中"熟能生巧"的含义,但如果你只知此含义,那就大错特错了! 真正的"庖丁解牛"是这样的:优秀的厨师为了把肉从牛身上割下来,一年换一把刀;普通的厨师为了把牛的骨肉分离,死命地砍骨头,他们一月换一把刀;而一个姓丁的厨师,他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杀的牛牲上千头,但他的刀依然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刀保护得好,只因他会钻空子,他的刀在骨节间的空隙处落手,尽可能少地与牛骨硬碰硬。
  由此可见,同样的刀在不同厨师手中的寿命是不同。庖丁解牛不是为了告诉我们如何熟练去操作某件事,而是为了指明一个道理:人在社会中就跟刀一样,而那些社会上的是非、那些故意伤害你的阴谋诡计就是牛骨,你冷静沉着的心智就是掌刀的厨师。
  庄子对人间险恶的估算是精确的,所谓决绝不是叫你做鸵鸟自欺欺人,而是告诉你要灵活地跟身边的人玩游戏。敌暗我明,不要正面冲突,要学会适当的躲避,并能恰如其分地攻击敌人。
  庄子最后的决绝是对生命所获、所失的决绝,是对生与死的决绝。
  相信生活会有最好的给予,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从小就只有一只脚的右师大,并不自卑难过,他很坦然地对公文轩说:"这就是老天爷给我的,我不怨别人。"接受上天的给予,无论好坏美丑,都应该感谢。庄子在这里写到了接受的快感。
  接受上天的赠予是快乐的。面对上天给予你的本能、秉性,你要好好享受。珍惜现在,努力生活,远比什么都不做、怨天尤人、做一个个白日梦要好。对于已经失去的也不要太怜惜了,这对继续生活的人没有任何价值。右师大不会盼望上天重新送他一只新脚,也不会牵挂还没出现就已失去的空脚。这个例子庄子用得很精准,若是换成曾经双脚健全的人现在只剩一只脚,那么关于得失的决绝庄子怎么说都是理亏的。庄子要把"失"写成彻头彻尾的"失",从一开始就没有过的"失"。
  失去身上某样东西不算什么,为了把决绝推向另一个极致,庄子说到了对死者的决绝。死去的人跟逝去的爱情一般,
庄周的欢乐生活禅:人间庄子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