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万法归宗(太极博弈原理第一部)

_7 紫钦天(现代)
第六章逻辑思维
(收集不到)
2.3感觉思维
………………………………………………………………………………
警察问:你为什么肯定入屋的人不是你老公?
A:正门有两道门,很多年了,老公都是里面的门反锁,外面的门不反锁,而且里面的门是反锁一道。而现在是内外门都反锁,我感觉进入里面的不是他!
警察:……
………………………………………………………………………………
感觉思维强的人通常会被人认为情绪化,感情化,感性化。其思维的操作方式为类象。就是抓住自然界的某一个现象,克服两个概念在意义上的差距,把他们联结起来然后透过其现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与其相关连的其他因素串联起来。
一般人们认为,一个人感情化是不好的。其实感觉思维在人类的思维中占据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比如我们做菜,感觉就是菜,理觉就是火候与手艺,做出来的菜好不好就靠这两者互相配合。正如我们经常听说的武林人士,这把魔刀(感觉思维),必须要懂得驾驭(理觉思维),才能成为武林高手。
感觉思维我们通常认为是联想,直觉,感觉,第六感等。其核心在于思维点由一个事物联系到另一个事物,或有这个点跳到那一个点的一个过程。而通常我们对此是没有办法用现有的“规律”或“公理”去理解去证明的,超越了一维的约束(由潜意识层去思考)。
比如:
“为什么你会想起这件事?”——“不知道,是突然想起的。”
“为什么你会怀疑她?”——“不知道,可能是出于办案多年的直觉。”
这些按照思维跳跃的程度不同,有深浅之分。浅者,为我们可以解释,则称为联想。深者,我们目前的知识能力无法解释,则称之为感觉,直觉,第六感。
有朋友说,某某人天生的感觉,直觉,第六感很好。其实(排除基因的考虑)严格来说,我们所谓的感觉,直觉,第六感等都是可以培养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得先了解联想与感觉的补位来源(如上面所述,感觉只是不被人们觉察的联想)。
○联想
联想,就是从一个事物想到另外一个事物。其关联性是我们可以理解的。
例如,我看到了商场的果汁,我就想到了买杯子。果汁——杯子,其关系性,我们轻易就明白,看到果汁,我就想到喝,要喝需要有杯子,刚好家里没有杯,那我就想买。
从洗澡池的池水放水时经常出现的旋涡现象能联想到地球磁场磁力线的运行方向,从豆角蔓的盘旋上升能联想到天体的运行方向,从水面上木头浮,铁块沉这个自然现象联想到浮力运用在造船业,从偶然看到的事物的不连续性联想到量子,从运动、质量、引力能联想到时空弯曲,从意识的作用能联想到宇宙全息,等等,等等,都属于联想。
一位出色的侦探能从蛛丝马迹中联想到当事者的性格特征和动机及去向,一位出色的法医从受害者的伤痕和面部表情中联想到罪犯的身体特征,甚至能联想到罪犯的长相和穿戴模式,一位出色的中医根据患者的气色联想到五脏六腑的病变,一位出色的相士从一个人的面相联想到其历史功过和未来吉凶,一位出色的经济学家从一个事件中联想到股市的涨落或一个公司,一个国家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经济发展走势,一位出色服装设计师能从街头的流行色和人们脚步的急缓联想到未来服装流行的走向……
按联系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对比联想,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因果联想,推测联想,假设联想,引申联想等等
由联系把大脑的信息勾连起来所组成的系统,则称为记忆树,记忆树和太极演化总图的形状和道理是一样的。记忆树如图:
这些联想可以作为我们寻找记忆树的干支。从记忆树中可以找到潜藏在我们大脑中无数的事物和回忆,通过树状的系统处理这些事物和回忆可以发挥到无穷无尽,又由于这些事物是本身就在我们每个人脑海中自己熟悉的事物,所以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挖掘我们自己大脑的资源,由此灵感多得很。
如果你要记住某个计划,某件事,比如说为了不忘记“科长回来经理有请”这件事,那么,我们可以设一个小的记忆树,只要联想一下那位傲慢的科长在经理面前低三下四的情景,一旦见到科长,脑子立刻发出信号:“那个科长不是来了,快叫他去见经理。”
又如,我们要记忆A、B、C、D、E几件事,首先可在A与B问联想,然后再在B与C间联想,依次联想下去,产生连锁反应,所有应记忆的事情都能回忆出来:
A→B→C→D→E
再举一个例子,某公司某人有5件事必须在一日内办好:
(1)订购电视机; 
(2)打字;  
(3)订一套西服; 
(4)与交易对手田中会晤; 
(5)购买邮票。  
试将这5件事按顺序记忆:
(1)电视机和打字机——由电视机上装有按键想到打字动作;  
(2)打字机和西服——想象自己打字时穿一身新式西服; 
(3)西服与田中——想象田中穿一身肥大的西服在跳舞; 
(4)田中和邮票——想象田中的像被贴在一张邮票上。  
关于第一件购买电视机的事,如果把公司大门想象为电视画面,那么每当出人大门时,这5件事就立刻俘现在眼前。
又如:
用联想法记忆历史事件,汉代的农民起义较大规模的有三次:
一是公元17年绿林起义,发生在西汉;
二是公元18年赤眉起义,发生在西汉;
三是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
这三次起义的时间可以用对比法来记,最令人头痛的是起义名称的先后顺序容易搞混。为此,可采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三次起义的名称都有颜色,即绿、红、黄,可与枫叶联系起来记。枫叶春夏时绿,秋天变红,冬天变黄。
那么这样记忆相对与死记硬背要快速。
现在市场绝大部分关于记忆的书籍,均不能离开此原理——右脑记忆(感觉记忆:视觉,触觉,味觉等等)。
○感觉的补位
(注意,这一章的感觉,是指感觉认识,和太极归宗里面提及的感觉是不同的概念)
假若关联性是我们可以理解的,我们称为联想;反之,如果关联性以我们现有能力不能理解的,那么我们称为感觉。
“我感觉他不喜欢我。”;
“我感觉他不是一个信得过的人。”;
“我感觉他是一个很有气质的人。”;
……
这种对事物的感觉判断分析,是一个复杂的精细的而且非常迅速的过程。你可以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得出一个人的大概特性,而且有一定的准确度。而此又是我们细细分析,琢磨所不能比拟的。通常我们称这种思维为,直觉,第六感,感觉等等。
那么这种感觉,直觉,第六感是怎么得来的呢?
不妨从人类出生开始说起,一个小孩刚出生,当你的手流血了,给小孩子看到了,小孩子是不知道这是刀伤的,也不会感觉到疼的(疼不疼,可以看看小孩子的表情)。当小孩子逐渐长大了,有一天你的手再次流血了,这时候小孩子必定会紧张起来,可能会慰问你,关心你。当小孩子再长大了,看了一些恐怖片,看着暴力的镜头,从后背里面开始发凉,好几天都心惊胆跳,甚至噩梦连连。——这是为什么?因为小孩子有类似,关联性的阅历!
这是大家的共同的经历。
我们的感觉是透过自己的感悟,经验而获取。而这些感悟,经历通过叠加,弥补,从而构成一种类象能力。
也就是当你看到一种事物,这时候你的大脑就通过获取与这种事物相关信息,从而实现了感悟,经验,情绪等的再现。
好比如:
我们吃过菠萝,吃的时候会流口水。当你下班路过有人在卖菠萝的时候,你就会自然地有流口水的冲动。那是因为你看到了菠萝,你的潜意识会把与之相关联的感悟,经验,情绪等重现出来,以致于你流口水。成语“画梅止渴”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在电视镜头上,看到主角自杀了,我们会感觉很沮丧,会感觉到很疼。我们有这种感觉,并非是因为自己自杀了,而是我们看到了别人自杀,而我们生活中有过类似或相关联的情景,如流血会痛,由痛会关联很多的经历感觉,自杀这一幕正好调动了这些感觉。
所以对于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孩子来说,他们对于自杀,受伤等等经历是一无所知的,遇上这些事,也会无动于衷。
于是,就有人对此得出一个总结,“必须经历过,你才能有感觉,你才能知道。”。
这句话其实说中了很多人的心声。好比如,当你没有经历过磨难的时候,你并不知道困难的苦楚。但是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因为本文也说了:感觉的产生是通过经验,感悟的综合交织叠加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真正去经历!
我们可以找到一个例子:
我的朋友A和朋友B都是很害怕老鼠的。有一天她们两个在宿舍里一起打扫卫生,突然老鼠从床头上冒出来,这时候,A尖叫起来,整个人都僵了;而B显得很平静,但是很快就倒地了,给吓晕了。
同样是老鼠,两位女生同样是害怕,但是害怕的程度,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后来我经过对她们经历的询问,发现了很多核心的问题。A,B在童年的时候心里对“恐惧”的表现是差不多,A一直维持这种状态,但是B,因为有一次在街头上遇上两伙人互殴,当时场面比较血腥,那次她晕了过去。自此以后,她每次遇上一些惊怕的事件,都会有短暂性的休克。我们可以一副图来进行描绘:称为害怕的成分。刚开始大家的害怕的成分都是一样的,害怕的表现一样,但是B自从那件事情之后,其害怕的成分就增加了。同样遇到老鼠,其害怕的表现就不一样了。(可跳读太极归宗原理一章信息的成分一文)
如果你要自己的儿女孝顺,你可以怎么办呢?不一定要等到自己儿女成为父母后有了自己的孩子真正体验到做父母的辛酸,他们才会孝顺,你们可以让他们做成功一件事情,所做的这件事情让他感受到里面的辛酸,从这种感受里面,此时你可以引导他补位,比如说,你告诉他“父母也是这么辛酸地把你拉大的。”这时候他能够积累这些感受,继而能真正地感恩!所以我们会发现为什么大部分穷苦出身的孩子都能体谅别人,感激父母,为什么当我们真正学会自己赚钱,我们才觉得父母不容易,继而心怀感恩。
人生最甜蜜的欢乐,都是忧伤的果实;人生最纯美的东西,都是从苦难中得来的。我们要亲身经历艰难,然后才懂得怎样去安慰别人。
(最根本的是感觉的补位,因此假如自己当了父母后,没法体验感受到父母的辛酸,也不一定会孝顺,读者要抓准笔者的最原始的意思,以及举例的片面性作用。)
而我们现在很多的感恩教育怎么做的呢?在字面上,在口头上喊着要感激他人——这作用根本不大。我们经常会谈到,现在的年轻人太轻浮,太狂蟒,太不会感恩,而笔者那一代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感恩教育”。根源就在于年代的优越没有让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感恩体验”!
所以如果一个人在嘴里跟你说“谢谢”的时候,如果你有必要要跟他深入相处的话,那么你最好不要停留在这语言上,特别是当“谢谢”已经成为习惯之后。
总而言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感觉,情感,都是由无数的“感觉碎片”所组合而成的。如果是自己亲身经历,那感觉是100%,如果通过其他碎片组合,有些人感受力强,感觉思维比较强的,那么就能组合成接近100%。也就是说,认识或感觉,不必一定需要自己经历才能获取!
在这里读者最好MASK(马克)一下,这里可以很直接联系后面内容的地方很多。因为感觉是很抽象的,读者看到太极归宗以及万象演化一章就容易知道,比如爱的感觉可以演化为爱狗的感觉,爱猫的感觉。假如你只养过猫,那么虽然你并没有养过狗,但是你也能通过养猫而大概能感受到养狗的感受。
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一样的,比如有为读者问:“一个人做事情总是犹豫不决,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理解不到,那你不妨以其他事情去类比,比如“一个人在路口徘徊那是什么回事呢”按此去类比,去想。这个经验一般读者都有,如果没有的话,也可以容易获得。这么类比,有读者得到一个答案,就是“不明确目标”,那么你就把“不明确目标”去表达成为最初问题的答案——不知道做事情的结果,目标是什么。并不是说这个答案是完美的,在此只是提供一个思考方法,读者可以按此方法去完善。(阅读提示,尤其注意同时联系化文为象一文。)
☆衍例之梦的成分
感觉有补位,同样梦也是有补位的,笔者将之诠释为梦的成分。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中的梦是十分奇妙的。其实梦,也是由生活中的“感觉碎片”所组合而成的。本书将引入其他维度的学问去解说,读者们如果对文化,宗教有所了解,应该会更能深入对梦的来源的认识。
任何一种梦,以现有的心理学体系的方法均不能脱离与做梦者直接交流而获取梦的解释,除非使用类象原理,通过与外界事物进行类象,从而推知梦的含义。
有位朋友问,孩子午睡作梦,梦见妈妈坐牢去了,心里很害怕。晚上又梦见妈妈给别人家带小孩子了,而把自己给冷落了,两个梦境都梦见妈离开自已身边,请问现价段小孩子处于什么样的心理?
朋友A:分离焦虑,可能是曾经与你是否有过一段分离的经历。
朋友B:心智成熟过快,与实际年龄产生差距。
……
当时笔者正听着曾经悼念地震灾难的一首音乐,通过万象演化一章的知识,回答如下:
如果是这几天开始作这梦的,不用担心。这小孩的感觉力比较强。他的梦只是反映了他感受了前几天地震中人间分离的情愫而已。
毫无疑问有人会说,笔者这种想法非常无厘头。但是笔者是有根有据的。
当然无论以上怎么回答,都是验证不到谁是准确的,所以纠缠这个问题并没有必要。
不过我们想想,假如你看了某一本书就明白了如何跟人解梦,笔者坚信梦亦不会让人感到扑簌迷离。
因此首要之事就是需要明白梦的来源/成分,本例仅为抛砖引玉。
○梦的成分
如下图:
梦的成分来源于三种:
(1)现实空间
比方说,一个人遇上了工作压力,晚上可能会做与压力相关的梦,如:
反映感受:被人追逐;
释放感受:吊颈自杀;
扭曲感受:变成皇帝;
……
很多杂志上都有记载,睡觉时有东西压着心脏,可能会做一些奇怪的梦。比如你可能会做了一个关于万里长征的梦,见到有位老同志气喘吁吁的样子。
梦境空间里面的素材有可能来自于人在现实空间中,所储存的人的感受,人的所见,人的所闻的某一个时空片段。通过各种类似于电影的拍摄方式演绎了梦的世界。
要解释梦境空间这方面的内容相当容易。
(2)文化场
文化场理论:
潜意识聚集了人类数百万年来的遗传基因层次的信息。它囊括了人类生存最重要的本能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与宇宙法则,即人类过去所得到的所有最好的生存情报,都蕴藏在潜意识里。爱因斯坦把第四度空间定位为“时间和空间合二为一的世界”。更是间接说明了,潜意识聚集了人类数百万年来的积累的大量知识。
例如东南亚的某一些地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行一些朝拜的仪式,在这些仪式中,朝拜者会表现出某一些古代鸟兽的动作。
在心理学部分文献中记录了很多催眠案例,可以把一个现代的中国人进行催眠引导出一个古代人的思想出来(某一些玄学家则称为前世今生)。
而国外一些专家会通过一个和杀人案件毫不相关的人物去催眠,从而得出这个案件的细节。也就是说,人的潜意识记录了这一切的信息发展历程,而无论是否有参与其中。当然不是普通的人的潜意识可以比较容易地窥探出这类信息,而并非简单的催眠可以做到,而且做到了也相当难掌控情况。
日本有一个比较出名的自杀森林位于富士山下。生活中的很多情况是,某一处地方撞车了,会接二连三地撞车,某一处地方有溺水身亡了,会接二连三地发生,正如这个自杀森林,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人会自然而然在里面自杀。从潜意识的深层角度考虑,在某一个空间里面形成了一个磁场,或者说文化场,这种文化场好比如物理学中的共振原理,具有频率类似的人和物靠近一起就会发生类似的事件了!
比如说,笔者有个大学的师兄经常做了一个古代的梦,梦见到了一处地方,可是在他现实中并没去过的,但是上网一查居然那一个地方和做梦的一模一样。那么这种情况就有可能是他的基因(潜意识)已经存贮了这个地方的信息,或者通俗来说就是他的灵魂记载了上一辈子的地方。
又比方说,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不少人做了一些奇怪的梦:
受访人:董某某,男,48岁,映秀镇人,震前在阿坝州金川县打工。做梦时间:2008年5月10日夜。梦的内容:梦见家里的房子全垮了。地震后实景:家中房子和村上的房子全倒了,父母双亡。
事后解析:该梦把现实和预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一看即明表现的内容,告知人们即将发生的灾难和状况。可以认为这个梦境空间包含了这个生活中的一些将要发生的信息(文化场)。
总得来说,文化场在梦境空间的参与的素材是十分复杂的,而且十分隐蔽,所以分析起来十分不容易。
另外笔者再补充一下关于场的理论。
场,有我们熟知的在物理学中的电磁场,强力场,弱力场,引力场等等,但是如果我们不局限于物理这个角度,那么场就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话题了。
先有场后有其具体形象—一实体结构。这里所说的先有场,不只是指大自然对于我们人类,而是指人类改造大自然的问题。这个观点与观代科学研究有些不同,现代科学是先研究实体物质的实体结构,研究到最后发现它的周围有个场,如引力场、电磁场、强力场、弱力场。在研究生命体、特异功能和气功中,发现有个“生命场”,这都是先从实体结构形式推出来后,才发现有—个“场”。
实际上,大家想—想,有个杯子放在这里,是先有杯子还是先有场?当然是先有场。因为在制造这个杯子之前,要先产生构思,通过构思产生设计,设计它的工艺和结构,有了工艺再进行加工生产。就产生出这个杯子的实体结构形式。从人类来讲,就是要先有个概念,即有个场,才能产生出实体的杯子,大自然中间也是如此。
就大自然中生物体来讲。这里有个花盆,花盆中有一株植物,观察它的生长和发展过程。将其放在—高频强电磁场下进行照像,这称“吉利安摄像”,是苏联科学家吉利安发明的。他发现物质可以在高频电磁场下显示出原来看不到的许多东西。在对高频电磁场照射下的植物测试的过程中。突然有一天,科学家们在拍摄的底片上看到了一片叶子,但在客观实际中,植物上并没有长这片叶子。科学家们以为摄相机出毛病了,经检查后没有毛病,接连几天,都在拍摄的都在拍摄的的底片中发现这片叶子。不久,就发现在植物与底片的相同的位置长出一个小芽,以后逐渐长大,当小芽长到与底片上样大小时。就停止生长了。过很长时间一段时间后就开始萎缩了。萎缩到哪里,叶子的影象就消失在哪里,直到整片叶子脱落之后,这个叶子的影象就消失了。这说明这片叶子在场中生长,当长到和这个场一样时,叶子就停止生长。
在某些特异功能解说中谈到,假若这里有个杯子,如果不要这个杯子,就想象这里没有杯子,只要你有足够的场强,当时组成这个杯子的粒子就可以解体,变成最基本的粒子散到空间,于是这里的杯子就没有了。相反,这里没有杯子,而你想象有一个杯子,只要你有强烈的意念:“这里有个杯子。”并有足够强的场,当时空间基本粒子多的是,它临时组合也能形成一个杯子,于是,这里就有了个杯子,这样就无所谓穿墙不穿墙了,还用得着从门缝里穿过吗?有的人做特异功能时,概念很活泼,他能产生这种概念。相反,如果他不产生这种概念,结果只能是一个杯子,这里有了,那里没了,而不能产生上述那种运动过程。这一过程并不是杯子从这里跑到那里,而是在这里解体了,在那里又重新组合了,这个过程往往看不见。如果这些情况成立,那许多特异功能中“移物”的问题就解决了。将他运用到实际中,我们想要产生什么东西,只要有足够强的“形象场”“意念场”就可以了。
另外,人生病时,往往核酸排列有问题,正常的核酸排列一般是左旋,也有少量的右旋排列,好似一个弹簧。核酸旋转向上排列着,核酸排列在这个“弹簧”上形成一个基础,排列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场的干扰,或者因为消毒,病菌的干扰,破坏了核酸排列的场,使核酸产生了扭曲变形,而在气功学说中,气功师为你发功时,表面上看是舒经活血,排泄病气。实际上,很重要的是气功师的场比较强,你受到感应,相应的核酸按顺序排列整齐了,病就好了,就健康了。所以见效特别快。气功治病快就快在这里—一是通过场的感应进行治病的。而同时气功师的场比大肠杆菌的场强,他的场就把大肠杆菌的核酸排列打乱,因此大肠杆菌就溶化解体了。
(3)未知空间
如果对宗教起源有一定了解,或者对深层催眠术,又或者对超越心理学有一定的涉猎,可能就会对我们的生活空间中存在另外一些空间这种观点能取得共识。
比方说,一位朋友出外旅行,梦见自己被很多蛇,妖怪追赶,来到一片奇幻的森林。那么这个梦的故事有可能是来自未知空间的事物(如鬼魂)进入了这位朋友的梦境空间中所演绎出来的。
出生于农村的笔者,早年听闻关于复生的想象,比如一个人处于频死边缘,后来奇迹般复苏了,但是拥有与之前不相似的性格,这就是有可能是这个未知空间的事物把原来这个人的潜意识或意识给压抑或者替换了。
未知空间的内容更玄,目前流传的书籍中记载并不多(因为被禁了),只能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略见一斑。
○梦境综合象
梦境综合象,指的一个梦境的内容同时来源于现实空间,文化场,未知空间的元素。
因此梦的构成非常复杂,很多心理咨询师在临床中是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去尝试解梦的,因为把一个梦解释准确,非常困难,很难验证解梦的正确性,而且即使解释到也未必能解决到实质问题。所以有些实用的心理学,讲的理论很少,都是教间接的方法,教导人如何去引导梦中的自己,而不愿意花很多笔墨去解释梦,例如著名心理学家朱建军先生所提出的意象对话术就是一个成功的理论。
假如你希望仅籍以解梦去了解一个人的心理,那你成功的几率是很小的,甚至可能会徒劳。其实生活中的梦绝大多数都是综合象,读者不妨综合万象演化一章去考虑,就自然能明白。
比如上例:梦见吊颈自杀,那么在这个梦的空间里面就可能存在不同的成分,比如:
吊颈用的绳子:几年前的一个玩具上面的——来源于现实空间的某一个时空片段;
吊颈所在房子:远在世界的一角存在和这个梦境一样的房子——来源于文化场的某一片段;
吊颈的人:不是自己,是已故的某位亲人。——来源于未知空间的一位角色;
所以你可能会对同一个梦,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解释。
如吊颈自杀:思念亲人,释放压力,预兆自杀,怀念童年等等,这些都是对于同一个梦境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意义,或者都正确,或者都不正确,或者有一些正确。
……
一般心理咨询师,只会千篇一律地告诉你,“你的梦是由于生活压力而造成的。”而比较资深的心理师,则能够通过外界干预的方法,透过梦境(象)去释放你的潜在意识,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如《意象对话心理疗法》。(这时候能解决你的问题但是未必清晰精确知道你的问题所在(因为解释不了梦)。)
☆趣味话题之知梦控梦——清明梦
在《庄子?齐物论》中记载了一个趣话,叫做庄周梦蝶。说的是,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然后庄周的沉思了,究竟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同样,有时候我们会经常感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婊子无情,戏子无义,逢场作戏而已;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既然谈到梦,笔者不妨简略介绍一个相关的话题:清明梦。
清明梦又称为清醒梦,意思是在梦中可以保持清醒,并且知道自己正在做梦。有些人在做梦时会突然醒觉到自己正在做梦,当他知道自己在做梦时,他便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境。这便是清明梦了。
在清明梦中,你可以自由地控制自己的行动,也可以任意控制梦境的内容,甚至梦中的其它人也完全由你来控制。
清明梦就如游戏,可有等级之分,粗略划分如下:
第一级:无梦(能量值:不详 神通值:不详 知梦档:无)
梦感迟钝,不记得梦,自认为不做梦的人。
第二级:黑白梦(能量值:20 神通值:0 知梦档:无)
能记得做过梦,但是梦境很模糊,基本上黑白色。
第三级:清晰梦(能量值:40 神通值:0 知梦档:无)
能记得做的梦,梦境比较清晰,能记起颜色或者味觉等。
第四级:细节神通梦(能量值:60 神通值:10 知梦档:无)
能比较完整的记得梦,并能回忆起细节的地方,比如某些文字,某个人的打扮等。或者有过飞行梦或其他神通梦的体验。
第五级:灵光一闪(能量值:80 神通值:10 知梦档:低)
偶尔能知梦,知梦的感觉一飘而过,随即马上又转到普通梦。梦中梦见自己知梦或者梦里有讨论清明梦的情节。
第六级:初觅清明(能量值:100 神通值:20 知梦档:一般)
偶尔能知梦,不到一个月一次,知梦后很兴奋,马上会醒。知梦后超级兴奋或害怕,迅速耗尽能量值。
第七级:知梦一族(能量值:200 神通值:30 知梦档:一般)
经常能知梦,一周一次以上,马上会醒;或者经常能获得半清明状态。知梦而不能控梦也属于此级。
第八级:梦痴一族(能量值:400 神通值:50 知梦档:较高)
经常能知梦,知梦后能维持至少一分钟,能自主控制梦。
第九级:梦匠一族(能量值:600 神通值:70 知梦档:较高)
经常能知梦,掌握梦里延时的方法,知梦后能维持5分钟以上,能改变梦境。
第十级:梦侠一族(能量值:800 神通值:80 知梦档:高)
经常能知梦,开始研习更高级神通,知梦后能维持10分钟以上,梦里无所畏惧。
第十一级:梦尊一族(能量值:1000 神通值:90 知梦档:高)
经常能知梦,梦境稳定,基本突破时间限制,能量充足,清明梦收发自如,初窥清明梦自由王国。
第十二级:梦修一族,深度探索
在清明梦里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融追梦与生活一体。
第十三级:梦神一族,无梦
返璞归真,不是真正的没有梦,而是没有了梦与醒的区别,梦即是醒,醒即是梦,任何时候都是清明的,据说佛祖开悟,老子得道就是这样的境界。
清明梦知梦有两个要点:
要点一:梦中提醒。
人在做梦的时候,更容易接受外部刺激(比如在空调房间里做梦梦到南极,在很热的夜里做梦梦到火炉,在公共汽车上睡觉梦到地震,而且外部的声音也容易变成梦里人物的声音等),所以如果睡觉前你直接或间接暗示过自己:遇上这些外部刺激(比如你在梦中梦见你在雪地中)就是在做梦,结合暗示,从而知梦。
要点二:唤醒意识。
人在经过足够的睡眠以后,显意识有抬头的迹象,这时候的睡眠状态就是“昏昏沉沉、混混沌沌态”,这个时候显意识经过几个小时的休息,已经具备形成梦境的条件,但是梦境大多支离破碎,发梦很浅,更别说知梦控梦了,究其原因,还是显意识不够活跃,潜意识压制显意识的原因。
例如就在你刚睡醒时,处于半醒半睡的状态,你的意识有点模糊,但是你不要真正睡过去了。你可以闭上眼睛时脑海出现的画面,意识跟着画面,当画面清晰时,时机到了,你要知道你自己是在做梦,知梦你可以尝试飞天,遁地,穿墙等等。
也有部分研究者指出,清明梦其实和灵魂这个话题有莫大的关联,笔者在此就不详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些相关资料了解。
第七章影响人类认识的因素
以“谈早恋”为例,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早恋了,你会怎么办?
A:我会训导他一顿,告诉他不能早恋,会荒废学业。
B:我会让他与对方禁止来往三个月,后决定。因为心理学里面有提到一个人的心理保鲜期为三个月,三个月过后,孩子就会明白了。
C:我不提倡也不反对,我让他兼顾好学业和感情。
……
读者的你,可以试着发表你们的看法。但是,请不要急于评论谁对谁错,因为每一种观点,每一个道理都有其适用性的。假如离开实际的情况去谈论,那就未必对了。
在这里,笔者仅仅是引例作为要讨论的话题。
透过例子,我们会发现,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会有着不同的看法。
那么一个人的认识,想到什么,除了生理的大脑结构,心理的意识外这两个专业术语上的角度外,从认识的内容角度去看,是由什么因素影响的呢?
1.常识
指的是毋须特别学习的判断标准,或是众人皆知、无须解释或加以论证的知识。
例如学校中的常识科目,鱼在水上活着;数学的基础知识,1+1=2,1+2=3;生活中的,用残茶叶擦洗木、竹桌椅,可使之更为光洁。
等等传承于书本,或是生活积累。这些都是生活中已经证明了。这就如同各种各样的捷径,人们告诉你这条路不可行,这条路可行,你照着做就可以了。我们绝少去问,假如“我要走这条路,可行吗?”,绝少去考究,“这些道理在什么情况下,会不成立?”。
但是这种捷径总是双刃的,一方面,它降低了大脑的认知复杂性(笼统的看一个问题要比细致的分析简单得多,所耗费的时间要小),有助于迅速作出绝大部分情况都正确的判断;但另一方面,它也常常导致人们把大部分情况下成立的法则当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公式。
甚至慢慢地会出现一种情况,一旦有反面的情况出现了,人们就会出现排斥的倾向。
国外有一项研究统计,爱因斯坦年轻和年老时候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其知识量之间的关系时,有以下一个关系图:
从1905年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开始,有将近20年的时间里面,他在科学领域方面有长足的进步。而在晚年的爱因斯坦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走向下坡了。我们以一条向下的斜线作为代表。虽然到晚年,但是他依然坚持不懈地专研科学领域上的重要问题。他的物理学与数学方面的知识更渊博,但是此时他没有再解决任何重要的科学问题。
我们本来预计爱因斯坦的解决问题能力与他的知识应当成正比的。但是,随着知识的增长,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反倒下降。知识在最低点时,创意达到最巅峰。
图:爱因斯坦的鬼面
因为当一个人所知道的达到一定程度后,如果要再迈进一步,必须具备另外一些领域方面的知识,这个另外领域,意味着他需要重头开始,而这种重头开始又是受到已有的知识所影响。(注意联系太极建模一章内容)
常识,有横向和纵向之分。
所谓横向的常识,指的是一个人了解各行各业。可谓博学多才,旁征博引,天文地理无所不晓,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在本书中称,其知识很有广度。
而纵向的常识,指的是一个人在某方面专研很深,能追根究底,探源溯古。在本书中称,其知识很有深度。
一个人在脑海里所记住的常识,直接成为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的主要素材。
一对男女在讨论城市的建设问题,女的很专业,我们可以猜测其是公务员背景的;你假若跟杀猪的人谈话,他每句话里面都有可能涉及猪的比喻,用刀的比喻。
不过,一些情况下,我们要通过对话猜测对方的认识水平是很难的,当一个人的知识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并且可以融汇其他知识的时候,他们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是很圆融的,即便你有手段地探知他,为难他,他也能信手沾来,轻松解围,甚或来个大智若愚将计就计。
2.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是一个人将常识加以整合,形成一连串具有关联性的认识。
比如一个人一旦遇到困难,就想到放弃,退下来;
而另外一个人遇到困难,先歇一歇或退下来,寻找机会再进取;
又有一个人遇到困难,一股劲儿地往前冲。
这三种情况是三个人的思维模式,也是三个人的做事方式。
在这里,笔者强调的是这三种模式本是没有好坏之分,只在具体情况下,具体策略里面,也必须在成败已定的情况里面,我们才能表示哪种好,哪种不好。这点在成功的演义一章里提到的成王败寇的道理是一样的。
思维模式,就如同水渠一样,将水引渡所形成的轨迹。人的思想,想法,认识籍由思维模式而展现。
比如一对陌生的男女初次相亲,那么一方可以通过自然的对话和言行举止来判断一个人的涵养,修为与学识。但是我们知道,人与人在一起有可能会历经无数的波折与诱惑,这时候就可能有变数了,当初的文质彬彬顷刻间就有可能粗暴残忍。会不会不幸发生在你身上,你的他也会如此呢?要对一个人变数的预测,我们可以探知一个人的底,看这个人在某一个底线环境里面的变化是如何的,这相当于要了解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什么条件,什么情况下,这个人的思想会怎么样,会怎么样变化。在这些底线环境下,我们诘难他,看他的反应变化如何,我们就能知道这个人的底线如何。
而影响人的思维模式,有两个主要因素:
2.1情绪
比如说,如果你憎恶一个人,对一个人有偏见,你往往就会反对他的所有立场。反之亦成立。
情绪,是属于类象动力的一种。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们的想象能力,创作能力要比他们感情贫乏的时候要强。我们在很多经典镜头中会看到,主角在沧海桑田的那一刻领悟的上乘的心法。同时你也可以留意一些历史中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作者带着情绪,怀着“千思万虑尽如空”的情感去创作的。
情绪要能往“好”处发展,这个人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反之,如果没有引导好,情绪就会一股劲地往一边钻,我们常称之为钻牛角尖。
情绪,就像你走一条路,“深深”地走进去,这时候你假如回不了头,而且又没法达到目的地,那么这个情绪对于目的来说,是副作用的;反之,假若你“深深”地走下去,在某一深处,旁边出现一条通往目的地的道路(这条旁路,即为类象),那么这个情绪对于目的地来说是正作用的。情绪单独来说本无好坏,只因存在的环境和你所设定的目标而有好坏之分。
因此,名家曾仕强前辈在情绪管理中有一段话是很精辟的:
“什么叫做情绪?一般人呢,他想到情绪,总是往负面的方向去想;你看,又闹情绪了,好像情绪都是不好的。其实不是这样。情绪没有什么好坏,情绪是我们对环境的一种反映。那什么叫环境?以前我们只是知道外界的是环境,好像自己就不是环境,我们只知道事物、山水、风云、是环境,人好像就不是环境。其实这也是错误的,我们自己对自己也是一种环境。你看我们的心情变动,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
所以我们现在要扩大范围,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外在的、内在的,任何的变动,都会使得我们有一种反映。而这种反映就叫做情绪。当你看到好吃的东西,你的肠胃会蠕动,甚至会流口水,你很想去有所动作,那就是情绪反映,他无所谓好坏。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要了解任何的环境,它都是会变动的,他不可能固定。
那什么叫管理,管理一定有方法,没有具体的方法不叫管理,管理一定有效果,管理要提出具体的方法,而且你照这个方法去做、多练习,你一定回收到好的效果,这样才有资格叫做管理。情绪能不能管理,很多人认为不能管理,情绪不但可以管理,而且它比其他的事情,你的自主性更高,因为它跟别人没有太多的关系,他完全是你自己在决定,情绪是你自己的一种反应,你是可以控制的,你是可以管理的。中国人跟全世界的人一样,他都有情绪的起伏,情绪为什么会起伏,因为外界的环境,內界的我们的感受,随时都在变化。但是,全世界的人,他们情绪的起伏,都没有中国人这么大,中国人起伏最大,我们最容易生气,好像感觉不对就要发泄出来,很难得忍耐。”
当情绪渐显副作用时,我们有无什么好办法应对呢?——冷静
○回返模型——冷静
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星云大师
经常听到一些人受挫折之后都会被建议出去散散心,这样做回容易放得下,又或有时候深入思考一些问题时候,在休息期间往往能有瞬间的灵光闪现。
这就是所谓的克服“惯性”——当你往着某一个方面不断深入,无论是思想文化,经济营生,一旦存在深入就不可避免地“惯性”(注意,惯性这个词本原并无褒贬,勿往此方向想,下文将有更详细的探讨。)而此时这种深入的方向一旦与预期相左的时候,那么就演变为生活中的:一个人辞去专长的行业后再无求生的机遇了,一个犯人的童年充满相当的原则性观念,一个突然更改体制的团体瞬间解散……
所以在谋略八字诀中首要提到两点是:“时”,“势”在这个时空领域里面存在的一切事物均如数学领域中抛物线,存在趋势以及拐点。要冷静,必须要制造惯性的拐点!
有人看完《老子》的几千字后就放言:“我都明白了,而且都想过,换成是我写,肯定比这优秀多了。”
而现实是,当你读过上百本书也未必能创作出一页纸的内容,道理听起来都是感觉很有道理的,就是偏偏不是出自你的身上;事后人人都可以当诸葛亮,可临场一战,就畏畏缩缩的。
如果一个人滔滔不绝诠释《孙子兵法》,那说明他是不得其要领的,那得其要领的谈什么?谈的是生活,从生活的一些点滴中能体验出大智慧!
有读者说:“我老公真可恶,他背着我在单位找了个小三……我现在该怎么办,烦 烦 烦。”
有些人听了这个故事,就感慨万千,感慨这世道的苍凉,揪心女主角的情况,甚至有人甘做愤青,也有人怨恨质疑笔者是否编造故事来污染社会风气破坏主旋律……
这些想法都是很正常不过的,在正式详解方法之前(阴阳流转会提到谋略的运用),请冷静一下听一下关于冷静的话题。
因为,冷静,是我们找到解决问题方法,厘清各种牵扯关系的重要一步。
举个例子,一个人前往某地(在一定时间内需到达),他面前有B,C,D,E,F五条路,每条路只有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知道这条路能不能到达目的地,当你身处这个环境下,游戏规则要求你选择一条路,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最短的时间通往目的地,站在分叉路口的你,会有什么样的思考过程呢?
这时候简单来说会出现四种情况:
1.一个人站在A点,想了很久,哪条路是最佳的,那么结果有两种情况出现:
1.1想得太久了,时间已经用完了,还在傻傻地想。
1.2想了想,应该在有限时间内探探每一条路,再决定往哪条路走。
2.一个人站在A点,没想什么,随机选择一条路走。
他走了很久了,这时候,他的心里会感觉到越走越迷茫了,是不是走错路呢?怎么感觉不到会到达目的地?此刻他会有两种想法:
2.1已经走了这么长时间了,再走回去走其他路很浪费时间,我相信地球是圆的,终究会走到终点,于是会继续走。
2.2可能需要再走一段路才能知道这条路能不能到达目的地,但是感觉不到希望耶,赶快回头是岸好了。
解说:
1.1是优柔寡断的想法,习惯这类想法的人是偏向于情绪化,不够冷静的。内耗型,别人说打你,对方还没动手,你就被吓死了。
有一位小孩在家被烫伤,送去医院,男人不断责怪女人如何如何没有看管好孩子,孩子烫伤后如何如何不好……
一位女人发现自己男人出轨了,脑子里蜂窝式地想着怎么样,想起男人当年如何对自己好,想起未来失去男人的痛苦……
……
这些都是不冷静的,因为你的思维游离于“如何走”之外的幻想上。
我们通常将沉静内向与冷静混为一谈。笔者说马家爵沉静内敛,但是他杀人的想法以及诞生的冲动与暴躁是不冷静的。他的沉静内敛是情绪性格(其实也是思路,只是笔者暂不深入解释,以另外一个词去区别,有心的读者在第二遍阅读本书时候可以独立思考一下),他的杀人的想法是思路想法。
而通常读者将冷静的理解仅局限于前者是很肤浅的。因为据心理学的统计,大部分情况下,沉静反而是一个人冷静的伴随条件。
1.2是相对比较稳重的想法。也是一种大局能力的端倪。
有人惊呼,我具有大局能力,我必定成功了,可实际情况远远没有这么单纯(联系成功的演义一章的内容)。
别忘了,以上的讨论是有两个前提的,分别是:
(1)在一定时间内需到达。假若你无法精确评估每一步所花的时间,那么就存在变数了。
(2)边界领域。有一些人走了一半路就准确判断出这条路是否可行了,有些人走一条路就准确知道其他路是否可行了……
所以假使你往一个思路走,也能从这个思路中跳出来把握其他思路,这仅代表你的圆融能力(太极思维),大局的能力,并不代表你可以做到什么!
再者,如果读者细心想想成功的演义以及万象演化两章所提到的就会知道,即便任何一种高明的想法,在时间与空间的制约下都会一文不值。
因此一个企业的运作有两个难点,一者在于风险(即变数,时空迁变引起的),另者在于组合(田忌赛马,策略方案)
呈现在众人面前的道理都是断章取义的,领悟的难点在于,你如何将其背景还原起来(太极归宗)。
2.1具有革命大无畏精神的想法。拥有这类想法的人是比较踏实的,这是好听的说话。不好听一点,这类人就是很纯正的钻牛角尖了。
经常听人说到,某某人择善固执,不错哦;某某人太顽固,太砖牛角尖了,不行!
其实择善固执和顽固都是一样(太极归宗),两者都是一股劲地往前走,只是前者比较幸运地走上一条众人认可的路或者前者最终成功了。
如果我们见到一个人说话,把一个话题的某一面说了一大堆话,最后没有回到这个话题中,东扯西扯一大堆,排除计谋需要的情况,那么我们可以推断这个人的思路是不清晰的,容易钻牛角尖。
顽固的人,在A点花的时间少,能把握住先机(每个行业,每个环境的刚开始都存在先机,如男女之间热恋,这段期间最能让人上一个台阶,市场越稳定,人要突破就越难。)因而走在前面的机会是很高的,
就好比如,你的同学是小学毕业,你是大学毕业,现在,他当了老板请来一群人过来擦鞋,你还在工地里面吆喝卖命。
有人感叹世道炎凉,这样的人,居然可以高高在上。因由就是如此。
2.2蜻蜓点水,浅尝即止的想法
事态未明朗,而心自退。通常这类想法的人是不自信的,有可能患有疑神疑鬼的心理病。
有一些大老板,思路很多的,隔三两天就有一个新的投资idear。前期没有探明每个idear的可行性,后期花了不少冤枉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老板多半是有爆发史,因为爆发了一次就足以有足够的金钱去面对以后很多的失败,如果是资本运作的背景,那么这类人就很容易大起大落。
一个圆滑小聪明的人,回头容易,因而容易犯小错误,而一个沉静老实的人,不易回头,易铸成大错。
那是不是代表这类人做不成事情呢?也不是的,道理和刚才说到的也是一样的——参看成功的演义一章。
“哎呀,苦海无边呀,你还是回头是岸吧”,很多人都会困惑于,回头了,那我就做不成事情了,还亏了;不回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无止境的路。民间有一说“回头即是智慧”,笔者不知道这话是不是出自佛家的,但是笔者坚信当一个人愿意放下这种执着(放弃所累积起来的一切)愿意重头再来那一刻,便已成佛了。
另外,据闻有一种方法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慧根:如果一个人比较容易从梦中醒来或者比较容易知道自己在做梦——不迷恋于梦中,容易从梦中回过神来,那么这个人就很有慧根了。
在《新华字典》中对智慧的解释居然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后来想想,的确专为小学生订做的一本工具书。
这个冷静的回返模型其实可以分述得的更为细致,以及较为全面的博弈方案,不少于几十种情况,有读者可自行思考,博弈的原理全在《太极博弈原理第三部》中,本书不详述。
有读者说,冷静不就是冷静吗,简单不过了,何必长篇大论呢?
笔者接触一位前辈,他的思维能力是很平凡不过的。(思维能力,一个人把事情想得如何有两个因素,正如运动员跑得多远,第一,视乎起跑点也就是他累积了多少(阅历,知识或者你的生活累积起来的社会资源和机遇),第二,他的腿有多长即速度也就是思维能力。走的快不快,需要的是技巧,经验,手段,渠道等等,这样可以让你更快回到A点,增加你的大局统筹能力。而摆在你面前是否有更多的路让你选择,这视乎你的阅历以及知识的广度,之后你才会有更多更优的方案,一个最优的方法便是你的累积的发挥。)(注意,此处可联系一念化三千一文)
他的经历可谓大起大落。
那么他的成功靠得是什么?——靠的是所积累的人脉和机缘。
那么他的失败是为什么?——成败乃是一念之差,“我认为是这样就这样……”!在金融危机中套牢,并且资本运作失败,亲友离散……
“我还不清楚怎么才算冷静,该怎么做?”
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当你遇上问题时候,深呼吸,然后把你的思路使用图表的形式写在纸上:时间,人物,地点,关系……可以查阅思维导图的资料或者按照本书的太极建模一章去做,那冷静就不成问题了。
☆衍例之退税通知电话
兰君:
在吗?刚才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的人,详细知道我房子的资料,他说有一份退税通知单,根据什么退税发票,可以退税三千多元。叫我去税务局退税服务中心办理。还给我电话号码和退税编号。可是我听他的口音并查了他打过来的号码,是外省的。
紫欽天:
直觉觉得是骗子,你电话问问税务局的人,另外他有无跟你说哪个地方的税务局?
兰君:
没有。他打的是我妈妈的手机,又知道我的名字。而且那个人,会说汕头话。听那个人的口音,我有点担心,会不会是,老爸找的人。(笔者注:她的爸爸和另外一个女人住,但是她妈妈为了几个小孩要上学,不离婚以让他能为孩子交学费。同时为孩子长远考虑,暗中买了房并登记在这位读者名下,所以她担心她爸爸知道买房的事情。)……
紫欽天:
停住!按步骤去想。现在问一下税务局是不是有这个回事,先确认是否有这回事,这是第一步,第二步然后再详细分析是不是你老爸找的人。
……半个小时过后……
兰君:
打了电话咨询,说是诈骗的。
紫欽天
是的。所以遇上这些事,不要想太多,按照步骤去做。例如有位朋友的妈妈就有这个毛病,出了一些问题,她就唠唠叨叨,说什么不好,哪里不对,像在发泄。这就是做了,想了跟事情毫无相关,于事无补的事情。
那什么才是不会想太多呢?就是在回返模型里面,你先确认你选择了的那条路的第一步是否有问题。
如下图,如果你要往思想内容方向1去思考,你会想出很多很多的问题出来,一条链一样衍生下去,所以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做有效的工作,你就要确定每一步是否是切合实际的,如果A不存在,你把BCD想得再多有什么用呢?你整天想着天塌下来该怎么逃跑,要带什么走,要去哪里,要学什么防野兽技术……想这些没用,等天塌下来你再去想吧!(杞人忧天)
这就是在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但是有一些情形是注定了我们要做无用功的。对于企图求得万全之策的事情,如果是直系关联,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确认,但是如果是旁系关联,那么意味着我们必须全部考虑。比如商业上客户叫你做LOGO的方案,如果客户不愿意告诉你选择颜色的倾向,不告诉你形状的倾向,那么你得准备很多个不同颜色的方案出来,以求得万全之策。所以假若你要改变这种状况,你必须打破这个游戏规则!怎么打破?格局!(详看阴阳流转一章)
☆催眠暗示之“自信无根”与果断鲁莽第一步
随风而行:
老大,我怎么才能提升自己的信心呢?老是觉得自己在逃避,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紫欽天:
你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把时间想到很急,你想着要赶时间去做。而时间越拖的久,你就越缩头乌龟!
随风而行:
就是,我就是先想到困难,然后就畏首畏尾了,我就怕做错,或者自身能力不够。但接下来呢,是积累?
紫欽天:
那你又犯了刚才类似的问题了,不要企图周全,先踏出第一步,做了后,你再想接下来该如何!在第一步(注意强调第一步,第二步则他论),即使在你的预料中结果是错误的,但是在紧迫的时间里,你别无所选择,你让你自己面临两种情况:第一做,第二承担!
随风而行:
先做?我总想要考虑全面一些,难道这样不好吗?
紫欽天:
不好,因为你如果反复考虑一个问题,就像要走一个独木桥,你什么都不想,你可能一下子冲过去,但是你考虑太多而无法控制你的杂乱的思路,那么就容易在独木桥前犹犹豫豫,怕这里,怕那些。其结果可能比前者更糟糕。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