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草地龙虎》-陈宇

_6 陈宇(现代)
  水草地,无人烟,红军走过喜开颜。
  腊子口,险又陡,一见红军就低头,就低头!
  杨政委站在战士中间,猛烈地鼓掌。
  下一个节目又开始了。杨政委来到右边的陡壁下,参谋长李英华正在这里指挥迂回部队 有条不紊地攀登石壁。
  哗哗的水声,急骤的枪声掩护着他们的行动。侦察连上去了,红1连上去了,红2连上 去了,……
  杨成武仰视山顶,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到晚上9时,迂回部队全部顺利登上石壁顶端。
  李参谋长对杨政委说道:“团长他们全部上去了。我们这边开始动手吧。”
  “命令6连发起攻击!抢占独木桥桥头一侧高地。”
  红6连从正面向腊子口上的国民党守军展开猛烈进攻。
  20名突击队员在杨连长、胡指导员的指挥下,以密集的火力作掩护,手持大刀和手榴 弹,悄悄向隘口独木桥边运动。狡猾的国民党守军,凭着险要的地形和坚固的碉堡,有恃无 恐地躲在工事里一枪不发,只等到红军接近桥边时,就投下一大堆手榴弹,一团团的火光在 隘口上爆炸。
  突击队员们见此情景,急得两眼直喷怒火。待国民党守军的手榴弹一停投,又冲了上 去。窄而险的山道有很长一段只容一个人通过,国民党守军的重机枪火力正对向这里。红军 突击队的几次冲锋,都没有成功,却先后伤亡了几人。
  “打,不能让兔崽子抬起头来!”杨连长见冲不上去,命令机枪手狠狠射击。机枪喷出 的火舌吐出很长,映红了半边河水。子弹打在国民党守军阵地的岩石上,火星四窜。但是, 这密集的火力仍然压制不住占据有利地形的国民党守军。就在突击队前进的山道上,国民党 守军投下的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爆炸。
  军团的炮兵在山下死角中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杨政委对胡指导员说道:“换一种方式试试,用政治攻势。”
  胡指导员走近崖边隐蔽处,身后跟着几个带着纸糊话筒的红军战士,开始喊话:“我们是北上抗日的红军,从你们这里借路通过,你们别受长官的欺骗,让路给我们过 去吧!”
  “赶快缴枪,缴枪不杀,还要发大洋给你们回家。”
  腊子口上的碉堡内,几个国民党士兵,正各持一挺重机枪,严密注视着山下,翘首细 听,但仍不时打出一串串子弹。
  由于红军的政治攻势,枪声远远不如刚才激烈。
  碉堡门口,国民党军马副团长正神情紧张地向旅部报告,请求增派援兵。
  红军的喊话声由山下传来。马副团长走到一个士兵面前,抓过机枪把柄,朝着山下就是 一阵猛打,并骂道:“你们就是打到明年今天,也别想通过我们鲁师长的防区腊子口。”
  山下随之响起激烈的枪声和冲杀声。红军又开始进攻了。
  狭窄的山道上几个突击队员正攀缘而上,一个红军战士被击中,掉入滚滚的腊子河。几 个突击队员奋力向碉堡上扔出手榴弹。由于碉堡太高,加之投掷角度不合适,红军突击队员 们扔出的手榴弹根本不可能投入碉堡,反而碰上碉堡的石头弹回后,滚落到突击队员的身边 爆炸,引得碉堡内的国民党军一阵阵狂笑。
  杨政委和各营连干部趴在山下边,焦急地望着。最后不得不下令暂时停止进攻。
  碉堡中又传来国民党守军的嘲笑和谩骂声。
  红军战士们纷纷要求再次冲锋:“让我们上吧!”“为牺牲的同志们报仇!”“天明前 我们一定拿下腊子口!”
  红1军团的通信员跑步上来:“报告。毛主席和军团首长要求汇报战况。问红4团部队 现在在什么位置,有什么困难,需要不需要增援?”
  杨政委额头上不知何时已被弹片擦破,流出了血。满头的汗水和血混杂在一起,愈加显 露出他内心的焦急。他知道再多的兵力在腊子口前也没用。他抬头望了望迂回部队攀登的石 壁山峰,自言自语但很肯定地说:“黄团长他们那边什么动静也没有,一定是遇到了困难。 该是发起总攻的时候了。请你告诉毛主席和军团首长,我们现在不需要增援。红4团一定能 完成任务,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
  军团通信员返身奔去。树林深处响起“咯噔咯噔”的马蹄声。
  腊子口上高高的山峰下。黄开湘团长正带领红4团迂回部队奋力向上攀登。
  毛连长第一个爬上了山坡顶,却找不到向前下去的道路,只觉得到处是悬崖陡壁。黑黝 黝的夜晚,有电筒也不能用来照明,大家只好摸着黑到处寻路。
  黄团长伏在坡顶一块岩石下面,急切地问身旁刚爬过来的小刘:“毛连长找到下山的路 没有?”
  “还没有。这里到处是悬崖。”小刘轻声说道。
  “继续找。上得来,就应该下得去。”黄团长说。
  腊子口上传来急骤的枪声,在夜空中显得格外响亮。
  “这是政委他们在掩护我们的行动。我们早一点找到通向口子上敌碉堡的路,政委他们 就能尽快减少一点伤亡。”黄团长焦急地说。
  毛连长这个突破乌江的英雄,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摸索着在前探路。随后跟着的1名 战士,突然一脚踩空,掉下深渊。沟底只传来几块乱石的碰撞声。一会儿,一切又恢复了寂 静。
  “让我们记下他的名字吧!”毛连长悲愤地说道,接着问旁边的战士:“他是谁?”
  “不知道。”一个战士悄声回答。
  毛连长凝视了一下黑洞洞的深渊,继续在前探路。
  又过了1个小时,毛连长终于找到一条由此出击口子上碉堡的道路。他高兴地转身对一 个战士命令道:“快去告诉团长,从这里下山。”
  此时已是深夜两点整。黄团长带领迂回部队以急促的速度向前冲去。
  腊子口前,激烈的枪声震荡着每个人的心。为了防止国民党守军破坏独木桥,并牵制其 注意力,掩护黄团长所带领迂回部队的行动,杨成武命令红4团的重火力配合已经冲到桥一 侧的红6连突击队员,坚决压制住国民党守军向独木桥桥头的运动。
  国民党守军扔过来的手榴弹,一颗颗在地上乱滚,炸裂的弹片在桥头30米内的崖路上 铺了厚厚一层。有的地方,没有爆炸的手榴弹已经堆积在一起。
  为了减少伤亡,杨政委对红6连连长说:“不要再猛攻,只进行牵制性战斗,等待迂回 部队到达预定位置发出信号后,再一齐给敌人来个总攻击。”
  受伤的突击队员被抬下来,救护人员赶紧忙着料理。树林中传出一片嘈杂声,也间杂着 埋怨声和发誓声。
  炊事员把做好的饭菜送来了。香喷喷的饭菜,可谁也吃不下去。杨政委看着眼前的一 切,自己端起碗来,先猛吃了几口,对着6连连长和指导员命令似的说道:“你们两个先带 头,吃,不吃怎么能拿下腊子口!”
  杨连长和胡指导员勉强吃了一点。
  杨成武端起了碗,在沉思着,他心里更是沉甸档的,端着碗,向一边走去。
  等待发起总攻的战士们都做好了一切准备,在离前沿稍远一点的地方靠着石崖一个个坐 着。四周黑乎乎的,不见一点光亮,只有河水翻起的浪花偶尔反射出星星的微光。
  黑暗中,杨政委听到几个战士在低声议论:“敌人对崖路封锁太严啦。”
  “6连打得真热闹,可我们在这里看热闹。我看还不如轮换着冲一下,一次攻不上去, 次数多了,总会给敌人造成疲劳。”
  战士们的话提醒了杨政委,他返回身来,走到杨连长和胡指导员身边,说道:“杨连 长,我们换一下打法。我们现在就是整个6连从正面扑上去,也很难达到占领腊子口的目 的,倒不如抽出部分同志组成突击组,以小分队的形式接二连三地向敌人轮番进攻,疲劳和 消耗敌人,等待迂回部队成功到达后,我们再伺机进击敌人,争取夺桥。”
  “对,这是一个好主意。”杨连长说着扔下饭碗,奔向小树林。
  一会,前沿又响起了激烈的枪声和喊杀声。
  山上碉堡内,打盹的国民党守军又被激烈的枪声惊醒。头缠绷带的马副团长手持驳壳枪 在督战。这时,鲁大昌的王副官赶到了这里,他像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一样,弯腰进了碉堡。
  “报告副官。我团正在坚守,已打退共军56次冲锋。”王副官翘着大拇指,说: “好,好。你们为党国立了大功,战后我一定向鲁师长和胡司令举荐提拔你。我押送的迫击 炮弹已到,你们的坚守看来更不成问题了。另外,胡司令受蒋委员长委托,转授予坚守腊子 口的众官兵每人30两黄金。战后在岷州城下发。”
  “谢谢长官。”碉堡内的国民党官兵情绪陡然高昂。碉堡眼中的机枪又吼叫起来。
  激烈的枪声骤然响起。腊子口正面,红军突击队在轮番进攻。
  山下小树林中,杨政委带着几个参谋人员正看望部队。在此休息待命的总攻部队,听着 前沿6连指战员那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哪能入睡。他们一见政委来了,都争着上来要任务和 打听前面攻击部队的进展情况。
  “政委,让我们5连上吧!”
  “政委,让我们8连上吧!”
  “前面情况怎么样?”
  杨成武说道:“同志们,不要着急。现在是两点半,3点前,全团全部进入总攻位置。 现在抓紧开饭,做好向纵深追击的准备。”
  杨成武又向前走去,他遥望着对面的山峰,对李英华说:“参谋长,你带3个战士去专 门观察右边悬崖上空,黄团长发出的信号,我们别看不到。”
  “是!”李参谋长返身跑步离去。
  怀表上的指针指向3点,红军指战员们睁大眼睛注视着天空,仍不见一丝信号弹的踪 影。只有一颗颗忽明忽暗的星星零乱地悬挂在寒空。
  表上的指针在奔跑,3点30分过去了。“咔哒咔哒”的钟表声随着时紧时疏的枪炮声 跳动着,催人心弦。
  红6连又组织了8名突击队员,他们一个个背着大刀,身挂手榴弹,手持短枪,正伏在 山岩下等待出击的命令。
  此时枪声停了,一切都静了下来。
  山上碉堡内,几个国民党军士兵又打起盹来。王副官挥舞着手枪吆喝道:“不许睡觉。 共匪到了就会要你们的脑袋!”马副团长伸着懒腰,打着哈欠说:“王副官,我们胜利了。
  你听,山下共匪已无力再进攻。“
  那几个士兵又吵嚷着:“让我们睡一会儿吧。打一整夜了,天都快亮了。援兵怎么还没 到?”
  这时,一个国民党军士兵突然跑进来报告:“报告副团长,左边山林中发现共军主力。”
  王副官惊恐万状:“啊!什么?不会吧。他们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是真的。他们就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正向这边打来。”
  马副团长问:“我们的援兵快到了吧?”
  王副官的声音有些变调:“岷县特务团拂晓到达。第12师也可能来援。我们一定要坚 守住腊子口。”
  一个国民党军连长跑进碉堡来报告:“副团长,我们侧背遭共军袭击,树林里到处都有 红军,如不及早退却,天大亮就撤不下去了。副团长,我们刚接到情报,特务团已来不 了… ”
  “你动摇军心,该当死罪!”王副官手一扬,“叭”的一声,那位连长还没有反应过来 是怎么回事就倒在地上。
  “王副官,你怎么这样对待我的弟兄?”马副团长的脸色很难看。
  “不许动摇军心。谁再敢说一个撤字,我立即打死他。”王副官吹着冒烟的枪口,蛮横 地说。
  腊子口下,杨政委一边看着突击队勇敢冲杀,一边望着对岸山顶。李参谋长走了过来, 说:“黄团长他们一定遇到了困难。”
  “是啊,天都快亮了,要是天明前,黄团长他们完不成迂回任务,我们和他们不能在腊 子口上联合起来给敌人最后的一击,那么,我们整个战斗部署就会暴露,6连突击队就是冲 过这一道口子,也难以立即攻击敌人第2道防线。”
  通信员向政委这边跑来:“报告政委,6连的突击队冲到桥根下了!”
  口子上的独木桥桥头,指导员胡炳云正带着突击队员向对面进攻。这时,前面山峰上突 然一道红光闪现,1颗红色信号弹跃上天空。
  “信号弹!红色信号弹!”杨成武喊出声来。
  紧接着,山峰上又升起1颗绿色信号弹。
  一红一绿那正是红4团规定的总攻信号。鲜红色的抛物线一侧,翠绿色的弧线划过大半 个天空,如两道拱门,搭在腊子口山巅。耀眼的光芒透过拂晓的薄雾,照亮了腊子口。
  “黄团长的信号!”
  “迂回部队胜利到达预定地点。”
  腊子口下,红军指战员们一片欢腾。
  “发信号弹!”杨成武命令通信员。
  “嗵!噜噜噜噜”接连3发黄色信号弹射向天空。
  这信号弹仿佛像3颗金黄色的天星,在拂晓前的茫茫晨雾中闪耀着光辉。与那一红一绿 的信号弹在天幕上交相辉映。
  “发起总攻!”杨成武命令。
  “最后的一击终于盼到了!”参谋长李英华舒了一口气。
  山上山下同时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红6连的英雄们爬过了独木桥。
  碉堡内,国民党守军王副官和马副团长的督战喊叫声,有时比机枪的吼叫声还大。突 然,一个士兵大叫着:“副团长,我的枪!枪… ”
  碉堡外,只见一名红军战士正抓住滚烫的枪管向下压,向外拖,枪口吐出的串串火舌, 从头顶穿空而过。
  几个国民党军士兵惊呆了,也连忙过来帮夺枪。那个马副团长拿起1颗手榴弹,拉出 弦,慌忙塞了出去。冒着烟的手榴弹从枪眼内推出,滚下腊子河中爆炸了。碉堡外的红军战 士仍紧紧抓住枪管不放,桥上几个突击队员正冲杀过来。
  碉堡内,国民党士兵抓住枪架拚力抢夺。双方僵持着。枪架扯坏了,一个国民党士兵一 屁股摔在地上。碉堡内的机枪已打不响了,碉堡外那个红军战士的双手被烫的冒出了烟,显 然烤焦了。但这个无畏的战士仍未松手。
  慌张中的王副官拿来1挺轻机枪,但枪眼太小,插不出去。而那挺扯坏了的重机枪又拖 不进来。外面的红军战士双手紧扣吊在碉堡下,但因枪身后部大,也推不出去。碉堡中,这 边一侧只剩1挺重机枪还在猛烈向山道上爬过的红军战士扫射着。马副团长又拉开1颗手榴 弹的弦,稍停了下来,塞出碉堡石孔。
  手榴弹在石孔外爆炸,紧握枪管的红军战士随着轰鸣声滚落下腊子河。1挺轻机枪从石 孔中伸出来,吐着猛烈的火舌,刚爬近碉堡的红军战士又被弹雨压了下去。几个战士翻身落 河。
  就在这时,黄团长带领的迂回部队突破几处国民党守军的封锁,已经从后面攻击到口子 附近。他们居高临下,看准下面几个没有顶盖的碉堡和国民党军刚设置的迫击炮阵地,扔下 一个接一个的手榴弹。
  口子上碉堡中的国民党守军经不住来自头顶上的轰击,没有被炸死的只好弃守而逃。碉 堡底下的红6连的指战员抡着大刀,端起步枪,冲过独木桥,奋勇追杀。
  晨曦中,红4团正面攻击部队登上腊子口。指战员们身背步枪,抡起雪亮的大刀,向着 国民党军群中左砍右杀。
  红军控制了独木桥,并抢占了隘口上的两个碉堡。
  杨政委对李参谋长命令道:“快,兵分两路,沿腊子口向峡谷纵深扩大战果。”
  李参谋长跑步离去。从腊子口下冲上的红军分为两路,向国民党军纵深扑去。
  国民党军残部在王副官带领下,退到了第2道防线阵地,仍在拚命抵抗。王副官歇斯底 里喊着:“快,快!沿山放火!”
  溃败的国民党军在长长的峡谷里点起了野火,由于沟的两侧荒草遍地,古木参天,火乘 风势,烈焰腾空,“噼噼啪啪”的火烧之声遍山响。但这怎能阻挡住红军勇士们的继续追 击,指战员们从忽闪卷腾的火舌之间跳过去,不给国民党军残部一点喘息机会。
  慌乱中,王副官突然一脚踩空,摔在地上,身上带的一捆金条也掉了出来。马副团长见 状,端起冲锋枪,突然朝着王副官就是一梭子。王副官毙命。马副团长捡起金条向山坡下滚 去。
  腊子口上飘扬起红旗。红4团部队会合了,黄团长和杨政委紧紧地握着手。
  黄团长身上的衣服几乎成了布条,杨政委打趣地说:“哟,老黄穿上花衣服喽!”
  杨成武寻视了一下四周,问道:“哎,小刘呢?”
  毛振华从后面跑上来,眼里含着泪水,急促地说道:“团长,政委。都查了,就是找不 到小刘。今天发起冲锋时,就没见到小刘。是不是掉下峡谷的那个战士就是小刘。”
  黄团长的眉毛都拧在了一起:“快,继续找!”
  杨成武望着脚下滚滚的腊子河,问道:“小刘叫什么名字?”
  毛连长回答:“大家都叫他小刘,只知道他是在贵州入伍的,苗族人。参加过我团在云 南、贵州、四川等地的作战,所以大家又叫他‘云贵川’。我们整天忙着打仗,还真不知道 他的真名叫什么?原来我也以为他姓云,名贵川呢。”
  “再找一找看。”杨成武关切地说。
  毛连长向着崖顶跑去,边跑边高声喊道:“云—贵—川!”
  黄团长和杨政委对着群山,望着漫卷的红旗,也在高喊:“云—贵—川!”
  群山沉默,腊子口无声。
  杨成武感慨地说道:“云—贵—川,我们艰难的历程。”
  腊子口下,一片激战后的景象。这里的树木差不多每株都体无完肤,断枝落叶,原来青 青的绿草地到处是被炸翻的黄土,有的地方已成焦土。谷地上,手榴弹木柄和没有爆炸的手 榴弹,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红军大队人马从上面踏行而过。指战员们面对眼前的一切,不 由肃然起敬,默地向前奔去。
  腊子口上,红军大队正在拥挤地通过。道路两边到处是国民党军的死尸和丢下的枪支、 弹药、被服等各种军用物资。红1军团宣传队员站在独木桥桥头,正打着竹板鼓动部队。道 旁的石壁上贴着红红绿绿的标语:“不怕肚子饿,就怕敌人跑。”“追到岷州去,活捉鲁大 昌!”
  山顶上,毛连长仍在大声疾呼:“云—贵—川!”这喊声震撼着腊子口,天地之间发出 浑厚的回声,伴着腊子河急促的流水回荡着。滚滚河水为在此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们呜咽, 为红军由此踏上新的征程送行。
  腊子口一战,中央红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正是:峭峰插云一线天,陇蜀千障峡道连。秋风夜雨腊河吼,关险防固敌凶顽。绝壁险岩挡不 住,神兵飞下万重山。横扫白云葬深谷,征师高歌进甘陕。
  腊子口战斗,是红军长征途中少见的硬仗之一,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这一仗打出了红 军的威风,显示了红军战士智勇双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硬骨头精神,彻底粉碎了国民 党军企图把红军困死、饿死在雪山草地的计划。
  红军大队长长的队伍,正从腊子口跨向北方,这股铁流一直向前延伸。
  感慨万千的杨成武政委即兴赋诗《突破天险腊子口》一首:腊子天下险,勇士猛攻关。
  为开北上路,何惜鲜血染。
------------------   黄金书屋 youth整理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草地龙虎/(陈宇) 第十六回 两万里征途寻圣地 哈达铺报纸定方向
  红军攻克腊子口后,来不及执行俄界会议所决定的改编陕甘支队的决议,迅速向东北方 向70余公里处的岷州挺进。
  9月18日,红1军团直属侦察连刚过腊子口不远,在一个村庄准备吃午饭,“哒哒 哒”的马蹄声由远而近。
  军团部派来的通信员翻身下马,向侦察连连长梁兴初和连指导员曹德连敬礼:“报告! 左参谋长请你们到军团接受任务。”
  梁连长一听说是军团参谋长召见,连忙向通信员问道:“什么任务?能不能先透露点消息。”
  “不清楚。但肯定是大任务。好像是毛主席亲自布置的,毛主席交代说曹指导员必须 去。”通信员下马后气喘吁吁,又说是大任务,一时弄得侦察连全体指战员的情绪立刻紧张 起来。
  “毛主席布置的!他亲自把任务交到了我们一个小小的连队?”梁连长似乎感到有点稀 奇。
  侦察兵们看到军团部的通信员策马而去,都交头接耳地探听:“什么重大任务?前面是 不是有敌人重兵,需要我们去捉几个活的回来?”
  “走!曹指导员,我们两个现在就去,肯定是一个艰巨的战斗。”梁连长把连里的事情 向刘云彪副连长说了一下,拔腿就走。
  梁兴初和曹德连跑步来到军团指挥部。果然,毛泽东和林彪等军团领导正在一起,有说 有笑,围着一张大地图在比划着什么。
  “报告参谋长,我们来了。”梁兴初和曹德连先向军团参谋长左权请示任务。
  “来得这么快。”左权向一边走了几步,开始布置任务。
  “什么任务?”梁兴初迫不急待地问。
  “你们连立即出发,进到哈达铺,具体任务是侦察敌情,筹集粮食和物资。”左参谋长 指示道。
  “就这些?”梁兴初感到所接受的任务原来还是些例行的常规侦察任务,并不是什么特 殊重大任务,有些出乎意料。
  “毛主席还要给你们亲自布置任务。”左权说,随即问林彪、聂荣臻:“你们还有什么 指示?”
  聂荣臻政委正在看地图,他转过身来,说道:“甘肃是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回族居 多,因此我们不能在这里搞打土豪斗争。你们是先遣部队,要很好地带头执行民族政策,尊 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做好北上抗日的宣传工作。”
  林彪正想说些什么,毛泽东走了过来,他把右手食指向空中扬了扬,幽默地说道:“我 只补充一点,就这么一点点。指导员你注意,给我找点精神粮食来!国民党的报纸、杂志只 要近期和比较近期的,各种都给搞几份来。这是一个特殊任务哟!注意,最好能把近期的报 纸找一些来。”他十分强调地连续说了几遍“近期的报纸”。
  “保证完成任务!”梁兴初和曹德连回答,他们到这时才明白毛泽东的“重大任务”原 来是要精神食粮,要近期的报纸。
  梁兴初和曹德连接受任务后,回到连队立即召开骨干会,传达任务,研究分工。最后决 定,由连长梁兴初负责筹集粮食等物资;指导员曹德连负责收集国民党的各种报纸、杂志和 宣传红军政策;副连长刘云彪负责侦察和警戒。在研究完成任务的方法时,大家一致同意化 装成国民党中央军进入哈达铺,以便能顺利搞到报纸,执行好这一任务。
  午饭后,侦察兵都换上了国民党中央军的服装,大摇大摆地出现在通往哈达铺的大道 上。侦察连出发地距哈达铺有15公里,他们下午4时多出发,天刚黑时就顺利到达哈达铺 镇边。
  城门口,几个把门的乡丁点头哈腰:“欢迎,欢迎。欢迎国军光临。”
  梁兴初带着中校军衔,曹德连带着少校军衔,率领侦察连耀武扬威地进入哈达铺。
  哈达铺的国民党党部书记、镇长和保安队长等人听说后,都赶紧出来迎接,他们果真把 红军侦察兵当成了国民党的中央军,连忙张罗吃饭和住宿。
  国民党军驻岷州鲁大昌师的一个少校副官,刚从甘肃省城兰州回甘南探亲,路过哈达 铺,带着几个马驮子,也赶来看热闹。
  在镇公所,梁兴初刚一坐下,也就假戏真做,对镇长等人吩咐道:“我只是打前站的, 我们的长官和大部队还在后面。
  你们赶快派人去筹备粮草等物资。“
  “请问大军有多少人马?我们好去准备。”镇长在灯光下伸长脖子问,他的身影拉得很 长很长。
  “明天有1个军,有1万多人吧,你们要准备1天的吃的,另外再准备点粮食用于携 带,这些都是急着用的,一定要保证数量,准时完成。”梁兴初翘着二郎腿布置军粮筹备。
  “保证完成,保证完成。”镇长掐着指头算计,大概需要10多万斤粮食。这个数目对 哈达铺这个小镇来说不是个小数字,但镇长还是硬着头皮应了下来。
  刘云彪布置好警戒就讯问保安大队长有关军情。
  在梁连长布置筹粮任务同时,指导员曹德连带1个排赶到了邮局,开始为毛泽东寻找 “精神食粮”。
  哈达铺是岷县南部繁华的一个集镇,虽然只有一条小街,但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物产丰富,最出名的是这里所产的中药材当归,以“岷当”之名享誉全国,畅销邻近各省, 甚至连天津口岸的客商也来到这里,长年经营药材。作为“岷当”主产地和集散地的哈达 铺,因此客商云集,人口也比较密集。尤其是各地客商的到来,为这座小镇带来了外地的文 明和新闻,镇上还特设了邮政代办。这在当时交通闭塞的甘肃农村来说,邮局并不是多见的。
  邮局有一个单独的大院,但邮所仅仅有1间房子,不多的邮件放在两个木箱子中。侦察 兵们一进入邮局,便把有字的东西都收集起来,抱到了曹指导员的面前。
  “家信一律挑出,这个对我们没有用处。主席不要这样的食粮,他要的是报纸和杂 志。”曹指导员在灯光下边翻拣邮件,边把没有用的东西让战士们又抱了回去。
  邮差在一边解释:“老总手下留情,这些都是那些做生意的老板向外发的信。昨天到的 信和报纸都送给他们了。”
  “你们这里还有报纸吗?”
  “有几张过去的报纸。”邮差说着,到柜台底下摸出一卷纸来。
  曹指导员翻看着那几张发黄的报纸,他一看出版日期和内容,就感到很不满意。春耕的 消息在这时无疑是迟到了两个季节。
  侦察兵们不满意地走出邮局。曹指导员仍把那几张过时和文不对题的报纸带了出来,塞 进背囊中。
  “走,到那边去看看。”曹指导员说,他惦记着邮差所说新到的报纸在旅馆客商的手 中。从蛛丝马迹发现线索,顺藤摸瓜,总能找出点名堂,这是侦察兵的基本功和经验。
  旅馆就在邮局的旁边,外地来的商人和过路的客人大多住宿在这里,大多数客人吃晚饭 后蹲在房间内正在油灯下或搓麻将,或打纸牌赌博;也有的把娼妓带进旅馆,淫笑声从门缝 中钻出,引得隔壁房间中喝酒的汉子们一边猜拳行酒令,一边夹杂进一些污言秽语。
  侦察兵们荷枪实弹跨进了嘈嘈嚷嚷的旅馆。
  “检查,统统打开门,我们要检查。”侦察兵们敲开了一间间房门。
  “咚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把旅馆中所有的人都惊了起来。
  “弟兄们,是自己人。我带的这些东西绝对没有半点赤匪和违禁的东西。这是我的证 件。”那个半个小时前在城门口看热闹的国民党军官也住宿在这里,他打开房门,自我介绍 说是鲁大昌部的少校副官。他带有几匹骆驼驮子和马匹都拴在院子里,几个马驮子则放在房 间里。
  “打开!我们要例行检查。”曹指导员命令说。
  “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我回家带给家眷的一些衣物和布匹。”这个少校副官见曹德连与 自己的军衔一样,又坐回到床沿上。他的身后被窝中,两个长发女人紧紧把一床被子抓在身 上,浑身都在打哆嗦。
  “把马驮子打开!我们要检查。”曹德连向身后的战士们说道,枪口指向了那个少校副 官。
  几个马驮子打开了,除了那个少校副官所说的衣物和布匹绸缎外,还有许多此地鲜见的 玻璃杯子、酒具等玻璃制品裹在布匹中,许多印刷精美的美人图和年画也装了两个驮子,外 面用报纸包裹得严严实实。这些东西在这里肯定能卖大价钱。原来这个少校副官在借回家之 机也捎带着做点生意。
  曹指导员把包东西和裹年画的报纸统统收集到了一起,连少校副官床头上正在看的报纸 和书籍也一并交给一个侦察兵,其它的东西又装回到驮子中。
  “好了,你的检查通过了。这些废报纸我们要带回去检查一下,明天上午你可到镇公所 来取。”曹指导员说。“那些破报纸我不要了。可那本《孙子兵法》你们要还我,我是借的 别人的。”
  “别罗嗦了,什么老子、孙子的。老子才不看你孙子的兵法。”一个侦察兵不懂得《孙 子兵法》是本什么样的书,信口开河说道。
  曹指导员顺水推舟对那位少校副官说道:“那好吧,麻烦你跟我们走一趟,等一会我们 检查完后,你就把这些书带回来。”
  少校副官对这伙“国军”没有动驮子里的贵重东西而对几张破报纸感兴趣,觉得非常不 可理解。他把两个牵骆驼的随从喊过来看守驮子,照看那两个女人,然后不加怀疑地跟着曹 指导员进了镇公所。
  侦察兵们从其它房间客商那里也搜集到了几张报纸。
  曹指导员带领侦察兵们有获而归。他们从旅馆中查获的这七八张报纸有3张是近期报 纸,有天津《大公报》,还有《山西日报》等,这些报纸多是8月初印行的,已经过去1个 半月了,报纸上面所登载的新闻在内地早已成了旧闻。但在这偏僻的甘南小镇来说,报纸上 所报道的消息都还是最新新闻。
  几个识字的侦察兵和曹指导员翻拣抚平着报纸。
  一条登载着吴焕先、徐海东率领红军连克两当、秦安、德隆等县城的消息首先映入大家 的眼帘。
  “看呢,这里,还有陕北‘刘志丹匪区略图’,说是6座县城失陷。”侦察兵们真是高 兴地一个个蹦了起来。这条消息报道的是陕甘红军在7月下旬打破国民党军第2次“围 剿”,共歼国民党正规军4个营又4个连2#00余人,民团、地主武骑3000余人,解 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等县城,使陕甘与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连长,快来看呀!陕甘有刘志丹红军,还打了大胜仗!”
  曹指导员招呼刚布置完筹集粮食任务回来的梁兴初。
  中央红军长征走了1万多公里,还从没有看到过苏区,大家一听说陕甘宁有那么大的地 方,那个高兴劲头就别提有多么兴奋了。
  “哪里?快给我看看!”梁兴初迫不急待地接过报纸。
  “消息登在这里。看这标题赫然是‘赤匪军’。我就爱看这‘赤匪军’3个字。翻过来 看,快翻过来看,还有他们说的‘匪区略图’,这么大的一块地方,比我们原来中央苏区的 革命根据地还大,这图应该称作陕北革命根据地略图才对。”一个侦察兵喋喋不休地说,若 在平时,梁连长早就瞪眼睛了,可在这时即使多余重复的话,听来都是激动人心的佳音。
  曹指导员在这条消息上画了重重的红杠杠,以引人醒目。
  为了能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早点看到这一好消息和供军团首长及时了解敌情,梁连长 和曹指导员商量决定,将收集到的报纸和鲁部少校副官,乘夜秘密送走。
  是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翻越岷山,这座千里大雪山在当地又称为大刺山。这天晚 上,毛泽东到达岷山脚下的鹿原里,就部队的行动部署和严整纪律问题,致电彭德怀等人, 要求“部队严整纪律,没收限于地主及反动派,违者严处。”
  并电告彭德怀:哈达铺已被红1军团前卫部队占领。
  9月19日拂晓,从哈达铺返回的红1军团侦察兵将俘虏和报纸首先送到了军团部林彪 和聂荣臻身边。那个少校副官到这时才知道自己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已经成了红军的俘虏。
  报纸送到林彪的手中,他眼睛直盯着报纸上的红杠杠,愣了。
  “哈哈,我的妈呀,革命成功了!”平时很少有笑声的林彪这时开怀大笑。
  “阎锡山部不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部… 。”聂荣臻手持一张《山西日报》,一边读 着,一边把通信员喊来,高兴地说:“快,快把这张报纸送给毛主席。陕北还有一个根据地 哩,这真是天大的喜讯!”
  俘虏和报纸很快就送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面前。
  “把这个少校副官还给林彪处理。一定要优待和宽大,他为我们‘送’来了这么多精神 食粮,立了大功。”毛泽东对这个活人不感兴趣,而是对那些报纸视若珍宝。他在看了侦察 兵带回来的报纸后,高兴至极,大喊道:“大家快来看啊,陕北有‘匪军’呢!”
  “匪军军长刘志丹辖3个师,… 枪有万余。”
  “现在陕北状况,正与民国二十年之江西情形相仿佛。”7、8月份的天津《大公报》 上,连续几天登载“陕乱”,称:“全陕北二十三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全陕北赤化人民 七十万,编为赤卫队者二十余万,赤军者二万”。这些消息对毛泽东来说,无疑是等于从反 面全方位地得知了陕北苏区和刘志丹、徐海东红军的消息。
  “国民党报纸上的匪军?徐海东、刘志丹两部红军!这消息振奋人心呀!”林彪高兴地 手舞足蹈,他在这时顾不得审讯俘虏,也来到毛泽东身边共享福音。
  毛泽东、张闻天和林彪、聂荣臻等人议论开了,笑容满面地连声说:“好了!好了!我 们快到苏区了。”
  “我们的侦察兵这次出击收获最大,把刘志丹的根据地给‘抓’来了,哈哈!”毛泽东 笑声朗朗,并说道:“好,就这样,从哈达铺起,梁兴初的侦察连作为先头部队。每到一个 城镇,他们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完成我所部署的特殊任务:给中央找点精神粮食来!”
  “一定完成任务。”梁兴初和曹德连见毛泽东这么高兴,也在一边乐的抿着嘴直笑。
  红1军团侦察连即从哈达铺到陕北根据地期间,多次把搜索到的报纸、杂志和书籍送到 毛泽东的手中,对毛泽东初到陕北指挥作战和确定战略方针起了重大作用。
  万物世界总是互相联系的。云游哈达铺的客商们那曾想到,“岷当”带给他们了巨大的 财富;而“岷当”带给中国革命的更是一条万金难求的信息。就在这甘南小镇,一种中药材 给小镇带来了繁华和昌盛,而携带这中药材外走的客商给大山带来的不仅是金钱,他们还带 来了现代文明,仅如刊登着各地新闻的报纸。而就是这从出版发行到邮寄到哈达铺时已过去 1个半月的“旧闻”报纸,带给毛泽东和他所领导的中央红军的却是张张“捷报”。
  当地人有《岷归谣》恰合其事:看,靠靠靠靠靠啊看,献百条哈达铺上见;给,给啊给,有千亩圣地待主回;走,鬃鬃鬃鬃鬃啊走,盼万里云仙到村口;乐,览览览览览啊乐,喜岷山当归逢佳客。
  9月19日下午,毛泽东率领红军大队开进哈达铺。
  走出茫茫草地、皑皑雪山的红军指战员们,一进入甘南地区,猛然间听到狗叫鸡鸣,看 到庄稼村舍和路上跑着的驮货物的小毛驴,无不热泪盈眶。哈达铺的居民绝大部分是汉族和 回族,所讲的汉话虽然不太好懂,但这对3个多月来在藏区受到语言障碍的红军来说,现在 听到汉语,那真是如同回到家乡一样亲切。
  哈达铺的货物比较丰富,引起了指战员们的“抢购”之风,不管买到什么东西都如获至 宝。有人买了许多各种颜色的布,问他做什么,他却只是乐呵呵的笑,那神情是在说能买到 东西就够高兴了,还管它有什么用,做什么?结果这些花布在这位红军战士欣赏了半天后, 献给全连做了擦枪布;司号员的军号上飘起了一束几乎拖着地的红绸子。吸烟的人更是高兴 得合不上嘴,“单刀”、“双刀”、“白飞机”、“哈德门”
  等品种的香烟装满了衣袋,互相递来递去地品尝。
  红军严明的纪律和友善态度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爱戴,群众纷纷邀请红军到自己家中作客。
  哈达铺的妇女对红军中的女兵很感新奇:“队伍中怎么会有女的?她们很可能是假女人 吧!”
  有些大胆的妇女主动与那些剪短发、穿军装、皮带上挎着手枪的女红军搭话,前后仔细 端详审查,然后把她们请到家中:“你们真是女的?”
  “那还有假!”
  女红军冷不防被这些家庭主妇们从前面向胸脯上摸了一把。
  “是真的!嘻嘻####”
  “咯咯,靠靠靠靠靠咯!”大家都大笑起来。
  毛泽东进驻哈达铺后,与张闻天一起住在镇中的“义和昌”药店后院一座僻静的平房 里。中央决定在这里休整数日,恢复体力,补充军需。
  当毛泽东听说红四方面军在红大学习的人多数都被李特裹胁回去,却有一位团政委跟了 来后,亲自找到了窦尚初政委。
  “你为什么不回去?”毛泽东问窦政委。
  “红一方面军也是党的领导,也是革命。”窦政委回答。
  “好,好,回答得好。看来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中也并不是一统天下嘛,红四方面军中 的绝大多数干部是会觉悟的,只不过他们觉悟的不如你这个团政委早。”毛泽东对窦政委的 行动表示赞赏和鼓励。
  接连几天,毛泽东和张闻天等人传看着那些报纸。这些意存敌意而又夸大国民党军战果 的报道,在此时却成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所谈论的最开心的话题。
  长征从此不再是不知目的地的大退却,红军终于把长征转换为胜利。
  9月22日,毛泽东召集红1、3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的团以上干部,在哈达铺一座关 帝庙中开会。笑容满面的毛泽东今天看来有很多话要讲,他的情绪也很快感染了与会的全体 红军将士。
  “同志们呐!我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就要到陕北根据地了!感谢国民党的报纸, 为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的比较详细的消息,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吴焕先、徐海东 的红军,还有根据地。我们要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
  全场欢呼雷动,经久不息。
  “拥护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路线#”
  “到陕甘根据地去!”
  口号声震天,响彻哈达铺。
  毛泽东继续讲话,说:“我们要北上,张国焘要南下,张国焘说我们是机会主义。究竟 哪个是机会主义?事实会证明一切。目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我们就是要北上抗日。 首先要到陕北去,与刘志丹的红军会合。我们的路线是正确的,现在我们北上先遣队的人数 是少一点,但是目标也就小一些,不显眼,不张扬,空隙中容易过日子。大家用不着悲观, 要振奋精神,继续北上。我们现在比1929年初红4军下井冈山时的人数还多哩!在俄界 时我们拟定改编陕甘支队,现在我代表中央正式宣布改编,由彭德怀同志任司令员,我兼政 委。”
  台下又是一片举枪如林的欢呼声。
  新编成的陕甘支队,下辖3个纵队,林彪任支队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聂荣臻任 第1纵队政委,下属第1、2、4、5、13大队,也即是5个团。第2纵队司令员由彭雪 枫担任,政委由李富春担任。第3纵队即中央军委纵队,由叶剑英任司令员,邓发任政委。
  “大家一定要振奋精神,继续北上。我们从现地到刘志丹同志创建的陕北根据地只不过 几百里了。”毛泽东动员说:“经过两万多里长征,久经战斗、不畏艰苦的红军指战员们, 你们一定能以自己英勇、顽强、灵活的战略战术,和以往的战斗经验,来战胜一切困难,到 达陕北根据地#”
  毛泽东在这次讲话中公开使用了“长征”一词,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几天前的俄界会 议所颁发的中央文件,因为是机密文件,其中虽然首次提出“长征”一词,但并没有向下传 达。因此,自从毛泽东这次讲话后,“长征”这一新名词从1935年9月中下旬开始,由 中央红军还未完成的长征路上传向全中国,传遍全世界。从战略大转移开始就坚持记笔记的 红军指挥员萧锋,在以前的日记中从来没使用过“长征”这个词,但在听了毛泽东的这次讲 话后,在第二天的日记中即使用了这一新的名词。从此后,“长征”一词便被广泛使用和宣 传,出现在常用语言和词典中。
  在红军离开哈达铺的这天早晨,毛泽东来到红军大学学员队,科长周士第把30多名中 高级干部集合起来,请毛泽东讲话。
  “好,好,集合。我说两句。”毛泽东今天的精神很好,他讲道:“草地从此结束,我 们的脚已跨入甘南,快要迈进陕北的地界了,但今后仍会遇到许多困难。来,听我的口令, 前排的同志,——向后——转!你们自己都互相看看。”
  大家互相望了望,都感到好笑,不知毛泽东是何用意。
  “同志们,你们说人死了还能活吗?”毛泽东突然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当然不能活了。”
  “你们看一看,我们的人比过草地前是多了还是少了?”毛泽东继续问。
  “现在只剩几千人,当然是少了。”
  “你们再看看,大家是瘦了还是胖了?”毛泽东接着又问。
  “爬雪山过草地,条件那么艰苦,吃的都没有,当然是都跑瘦了,饿瘪了。”
  “你们的回答都是对的。人死了是不能再活的,那我们活着的人,身上的担子就更重 了。但是,我今天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人少了,今后肯定会多起来;我们都瘦了,今后肯定 会胖起来。好了,我的讲话完了。出发!”
  队伍上了路,大家的思路也在向前蔓延着,反复回味着毛泽东这意味深长的讲话——人 会胖起来,人肯定也会多起来。
  哈达铺一过,红军前锋侦察警戒部队一直前伸到甘南重镇岷州。
  岷州之北的大河滩,毛泽东吃着这里回民烙的大烧饼赞不绝口:“呵,脸盆这么大,真 香!蒋介石可没有这个口福哟。”
  在大烧饼飘香的袅袅炊烟中,红军踏上了陇东高原,准备翻越六盘山。
------------------   黄金书屋 youth整理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草地龙虎/(陈宇) 第十七回 蒋介石怒炸界石铺 毛泽东赋诗六盘山
  从哈达铺出发,毛泽东率领陕甘支队第1纵队于9月23日到达岷县闾井,向第1纵队 司令部侦察科布置了查清从礼州附近祁山堡、马坞之间通往会宁、静宁沿途情况及左、右两 翼敌情的任务,要求当晚12时前报告侦察情况。从此,毛泽东每日亲自布置调查行军路线 及敌情的任务。
  毛泽东的体力从出腊子口后逐渐恢复,脸上有了红润的光泽。红军陕甘支队从武山县城 一侧而过,然后渡渭河,于27日到达通渭县榜罗镇。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榜罗镇召 开会议,会议根据在哈达铺了解到的陕甘根据地的情况,改变了俄界会议关于接近苏联建立 根据地的决定,确定把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在陕北巩固和扩大苏区。
  时蒋介石在得知红军一部北出岷山后,急调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和西北军、东北军主力在 西兰公路和平凉至宁夏的公路上布置封锁线。
  毛泽东在榜罗镇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作了当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号召全支队一定要 突破长征路上的最后关口——固原、平凉封锁线,跨过六盘山,与陕北的红军实现会合。
  9月底,红军陕甘支队第4大队占领了陇西。紧接着第1大队急袭通渭城,占领了这座 时有1万余人口的中等城镇,消灭鲁大昌部和保安团300多人。红军在这里休整,恢复体 力,然后向陕甘边界进击。
  红军陕甘支队势如破竹的向北挺进,使在成都指挥“剿匪”作战的蒋介石大吃一惊,直 到有情报报告说毛泽东就在北上的红军队伍中,蒋介石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猜想 这挡不住的小股赤匪中就一定会有毛泽东,换个人是没有这个能耐冲破我的重兵之围的。”
  10月初,蒋介石决定转移“剿匪”大本营到西北,他的对手是毛泽东,而不是其他 人。既然毛泽东由西南走向了西北,他也要追上去,趁毛泽东所率领红军立足未稳,与陕北 红军还没有会合之机,各个“围剿”击破。蒋介石宣布兼任西北“剿匪”总司令,张学良兼 任副司令,设司令部于西安。7日,蒋介石暂时放下“围剿”川西北张国焘所率领的8万红 军不打,自成都飞抵西安,具体部署“围剿”毛泽东仅有的数千红军。
  蒋介石在西安屁股还没有坐热,远在湘鄂川黔边区的红2、红6军团又频频传出战报, 国民党军在“围剿”中接连受挫。国民党军湘鄂川黔边区“剿匪”总指挥部从宜昌把消息报 到西安,蒋介石真是忙得手忙脚乱,他一时是不能放下西北的毛泽东而又去宜昌,但又不能 丢下湘鄂川黔边区的红2、红6军团不管。蒋介石为消灭湘鄂川黔边区红军,想了一个应急 之策,宣布在宜昌设行辕,以陈诚为参谋长,代行蒋介石的职权。蒋介石决心近日蹲在西 安,非要看到擒获毛泽东不可。
  创建于湘鄂川黔边区的红2、红6军团,已于年初打破了国民党军11个师又6个旅1 0万余人的大规模“围剿”。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对红2、红6军团的反“围 剿”作了重要指示,指出:你们“应利用湘鄂敌人指挥上的不统一,与何键部队的疲惫,于 敌人离开碉堡前进时,集中红军主力,选择敌人弱点,不失时机的在运动中各个击破之。总 的方针是决战防御,而不是单纯防御;是运动战,而不是阵地战。”指示规定,在湘鄂川黔 苏区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分会,以贺龙为主席,任弼时、关向应、夏曦、肖克、王震等为委 员,统一指挥两军团的行动。
  红2、红6军团在为时半年多的反“围剿”作战中,依托根据地,先后取得了陈家河、 桃子溪、忠堡、板栗园等战斗的胜利,共歼敌两个师又1个旅,击毙国民党军第85师师长 谢彬,活捉纵队司令兼第41师师长张振汉,缴枪8000余支、轻重机枪100多挺、火 炮20多门,粉碎了国民党军对湘鄂川黔苏区的第1次“围剿”。在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出 腊子口北上时,国民党军又集中了130个团的兵力,对湘鄂川黔苏区进行第2次“围剿”。
  湘鄂川黔边区的“剿匪”报告到了西安,蒋介石才稳定住情绪,有所放心,专心致志对 付已经北进到六盘山附近的毛泽东。
  “毛泽东现在到了哪里?”蒋介石问。
  “据侦察,在界石铺。”张学良回答。
  蒋介石闻言,心中直犯嘀咕,又问道:“哪两个字?”
  “界限的界,石头… ”张学良突然觉得这地名一说出口有些别扭,怎么这地名和蒋委 员长同名,又连忙解释说:“这个地方属甘肃省静宁县,大概是静宁与会宁的分界地点,所 以才这么称呼。”
  “分界地点?怎么… ”蒋介石皱着眉头,他肯定听了这个地名后觉得很不舒服。
  “蒋介石”这个名字,据说来历很多,其中有种说法,说他是封建帝制的“界石”。从 蒋介石之后,中国最高统治者不再称皇帝。蒋介石立志要在中国的历史上树起一块标志性 “界碑石”,取消皇权制就以他为界碑,统一的中国不再出皇帝。中国的历史发展也果然如 其名。统一中国称帝制的袁世凯有83天的皇帝梦,不管时间长短,这个袁大头总是当了皇 帝,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称帝的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创始人,但他没有统一中国,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成了他的最后遗言。清室后裔溥仪在伪满洲国称过皇帝, 但他那个皇帝如同乡村土匪占山为王的“山大王”称皇帝,在性质上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在 国际上都代表不了中国。只有到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果然成了统一的中国的元首,尽管时间 不长,但他毕竟成为一块结束中国封建帝制的界石。
  所以说,当蒋介石听到毛泽东占领了界石铺后,心中自然感到别别扭扭的。
  “把毛泽东撵出那个地方再打,不要让他的血玷污了那块地方。”蒋介石对毛泽东竟然 踏脚在与他名字谐音的地方感到愤慨和不能容忍。
  此时,在界石铺的毛泽东也察觉到了这个地名怎么会与“蒋委员长”同名,他笑着在街 石上连跺三脚,说:“我们踏上了蒋介石的脊梁骨,再用劲一踹,他就要趴下了。”
  彭德怀等人都笑了,也在街石上跺跺脚,跨步而过。
  10月3日,毛泽东和彭德怀在界石铺两次致电林彪、聂荣臻、彭雪枫等,布置各纵队 近日工作。隔日,红军各纵队从界石铺出发,兵分两路向20多公里外六盘山西侧的兴隆镇 (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一带前进。
  六盘山区是回族民众聚集的地区。回族人民有着自己的独特风俗习惯,信奉伊斯兰教, 喜欢清洁,禁食猪肉。红军在到达这一地区之前,及时制定和颁发了《回民地区守则》,对 部队进行了有关民族政策的教育,要求全体将士严格遵守回民风俗习惯。
  在行军路上,毛泽东一边走路,一边对身边的警卫员讲解有关民族政策。
  “我们已经进入回民聚集区,吃饭办事都要注意影响!”毛泽东说:“回民有回民的规 矩,比如他们就不吃猪肉,不说‘猪’字,这不奇怪。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家 庭,都有自己的规矩。你尊重人家那些规矩,他们就欢迎你;搞得不好,就要打架闹事。我 们去了以后,买羊肉、牛肉可以,对于猪肉么,提都不要提。我们宿营后,也不能去借老百 姓的锅,宁肯不吃饭,也不要违犯政策。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与回族群众的关系,尤其是路过 清真寺和回民的家,不能冒冒失失地进去。”
  “哎呀!主席,我这里的猪肉怎么办?”警卫员陈昌奉急忙向毛泽东请示。原来他知道 毛泽东很喜欢吃猪肉,便在通渭县城买了一些猪肉,为了便于携带就炸制成食品装在布袋 里,准备路上给毛泽东吃。
  “你这里有猪肉!你藏在了哪里?”毛泽东的脸色突然变得难看。
  “在这,在布袋里。”
  “赶快处理掉!我们现在就行进在回民区了。你们几个怎么搞的,中革军委的《回民地 区守则》你们没有看,真是瞎胡闹。这样会出大事的!”毛泽东的话很严厉。
  陈昌奉感到委屈,但他清楚毛泽东所说话的重要性,撅着嘴说:“主席现在就吃了吧, 我们又不能扔掉。”
  “同志哟!这是我们红军的纪律。我们不能吃!红军在回民区不能吃猪肉,这是规矩, 我们要严格遵守。”
  “那怎么办?”
  “送给当地的汉族群众吧。”毛泽东说。他又耐心地做身边工作人员的工作,幽默地讲 道:“我是很喜欢吃红烧猪肉,可在这里就不能不克服。我们心要诚,背着人家吃猪肉能说 是心诚吗?吃了猪肉,满嘴流油,一张口说话,人家就会闻到味的。”
  这天傍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宿营在兴隆镇以南3公里的单家集,这是一个较大的村 庄。1个多月前,红25军北上路过这里,军政委吴焕先、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召集 当地阿訇和知名人士开座谈会,宣传中共抗日救国主张和民族政策。军领导人还带领红军战 士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军乐队欢快的奏鸣曲中,抬着绣有“回汉兄弟亲如一家”8个大字的 锦匾,到兴隆镇清真寺进行慰问,并送上了6个大元宝和6只大肥羊。第二天,阿訇也带领 回族群众,拿着礼品,进行回拜。红军宿营后,帮助群众扫院子、担水、干农活,模范地执 行民族政策。这一切活动,都给当地群众留下了深刻的良好印象。
  中央红军来到这里后,回族群众像欢迎老朋友一样热情,纷纷走出家门,在街道两旁摆 上桌子,在桌子上放满水果和食品,招待中央红军。这一切在刚开始时都使红军指战员们感 到十分意外。
  几位头戴白色帽子,留着白胡子的老者走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面前,双手捧着小瓷 碗,恭恭敬敬地献茶水。
  毛泽东等人的眼眶湿润了,感激万分,急忙行鞠躬礼,有些不解地问道:“老人家,你 们这里有共产党的组织?”
  “没有。前几天吴政委的红军从这哒哒通过,我们知道你们红军是好人。”几位老者明 白了毛泽东的问话,说出了红25军从这里经过时军民团结的感人场面。
  毛泽东明白了事情的原由,感慨万千,对身后的红军将士们说道:“大家看到了吧,这 就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威力。红25军政策水平很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我们应该向他们 好好学习!”
  在几位老者的引路下,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人首先到单南村清真大寺拜访 阿訇。清真大寺门前,一位白胡须老人在恭迎着,他就是这清真大寺的阿訇。
  “老人家,你贵姓呀?”毛泽东热情地大步走上前去,问道。
  “鄙人姓查,欢迎红军大驾光临。”
  阿訇把毛泽东等人礼让进清真寺,当得知毛泽东是红军的最高领导人时,心情非常激 动,连呼:“色俩目!色俩目!”这是穆斯林相见时问好的阿拉伯话语,表示对毛泽东的欢 迎和敬意。
  毛泽东等人在阿訇的带路下,绕寺一周参观。寺院很宽敞,进大门楼后是大殿和厢房。 阿訇介绍说,这座清真寺是当地有名的古建筑之一,砖木结构,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在光 绪年间又曾扩建。整座建筑既有穆斯林建筑艺术特征,又有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
  “这寺院中怎么没有神像?”博古见大殿内只铺了一些拜垫和拜毡,而没有神像,不解 地问。
  “伊斯兰教徒只信仰真主,不崇拜偶像。真主就在我们心中,因此寺内没有供奉神 像。”阿訇解释道。
  “真主就在心中,好##!”毛泽东瞧着阿訇颌下飘动的白胡子,若有所思地说。他边 走边看,观察最细致的地方还是那些有文字的地方,并请人解释文字之意:“这单南清真大 寺为什么又叫陕义堂清真寺呢?”
  “因为这里的回民大多是从陕西迁移来的。”
  “要保护好这里的回文经典,保护好寺庙。”毛泽东向阿訇讲了中共和红军的民族政 策,说明红军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主张民族平等。
  “大军英明,必得天下。真主会保佑你们的。”阿訇听了毛泽东的话,非常高兴,立即 吩咐当地回民给红军腾房子,提供军粮,并盛情邀请毛泽东等人在寺内用餐。
  “不打扰了,谢谢你的热情接待!”毛泽东招呼着,行礼告辞,与其他人一同走出清真 寺。
  这天晚上,毛泽东住宿在清真寺北侧一位姓海的回民院子中。次日拂晓,即离开这里, 率部朝东北固原方向继续进军,准备翻越六盘山。
  六盘山西麓的军事行动,引起了时在西安的蒋介石的极度不安,尤其是当他听说毛泽东 竟然在与他谐音重名的“界石铺”驻兵时,真是火冒三丈,在派出重兵出动“围剿”后,又 命令飞机从空中先进行轰炸。国民党空军立即行动,时红军已经离开界石铺向北进军。国民 党空军的炸弹就从界石铺炸起,紧追毛泽东而来。
  就在毛泽东离开单家集5个小时后,国民党空军轰炸机飞临单家集上空投弹,毛泽东住 过的房屋和清真寺附近泥土飞扬。清真寺北厢房掉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半个多世纪后的墙壁 上还清楚地可见有20多处弹痕。
  稳坐大殿中安然不动的阿訇口中念念有词:“天下没有神,可这毛泽东真是神人!”
  行进在途中的毛泽东见头顶上数架国民党军轰炸机飞过,也猜测到了它们的为所欲为, 惦念起了刚刚离开的单家集:“愿真主保佑他们!”
  “主席也相信真主?”警卫员听到毛泽东口中念叨,好奇地问。
  “相信,我所信仰的真主,也像那清真寺中的老人,长着长胡子,而且是个大胡子。” 毛泽东用右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颌,作了个捋长胡子状,又笑着点破话题:“此人也是你们 的真主,红军的真主,他是大胡子马克思!”
  “马克思!呵,那胡子可是大得没人比的了。”“我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真主的面,但真 主在我们心中。”毛泽东说着,迈步向前走去。
  为了不惊动驻扎在隆德县城的国民党军,红军向东北绕过隆德县境。经新店子、什字 路、杨家磨、黄河湾等地,于10月6日晚到达固原县张易堡一带宿营,在这里同样受到了 回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亲切接待。
  10月7日清晨,毛泽东率陕甘支队胜利到达长征路上的最后一座山——六盘山。
  六盘山原名鹿盘山,峰高傲视西北高原,山长雄跨甘肃、宁夏,位居于今宁夏南部隆德 与固原两县交界处。陡峭的耸岩危峰,愈显山势挺拔雄伟,真不负“关中项背、河陇咽喉” 之称。古诗即有云:“峰高太华三千丈,雄踞秦关两百重”。依山体凿建的穿山公路盘旋蜿 蜒而上,弯弯曲曲缠绕在山间,上下数来共有6盘,此山由此而改名“六盘山”,当地人却 渐渐把它的本名“鹿盘山”给忘记了。
  当中央红军北进到六盘山下时,国民党第37军第24师李英部也紧追到这里;据守在 山东麓的国民党东北军骑兵第7师门炳岳部挡住了红军前进的道路。蒋介石发出命令:“就 此有利时机,全歼毛泽东红军于六盘山区。”
  大批的国民党军从附近蜂拥而来。
  毛泽东推测到蒋介石的企图。在离开张易堡后,径直向东,迎着太阳,飞奔六盘山而来。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当地群众的带路下,不走公路,而是走小路沿小水沟上山,从六 盘山主峰之一的牛头山北侧过山,直插海拔2900多米的顶峰。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但并不省劲哟。走,上!”毛泽东走在最前面,向山顶爬去。
  山路越来越陡峭,青灰色的石头突兀于羊肠小道旁。毛泽东抓着茅草奋力向上攀登,边 喘着粗气还边讲:“你们看,这座山是南北竖着的。我们从江西出发以来走过的其它山多是 西北、东南走向横着。”
  警卫员们扳着手指头说起了长征途中经过的大岭大山: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 岭,越城岭,苗岭,大娄山,乌蒙山,大雪山,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仓德山,打古 山,岷山……
  毛泽东也在扳着手指头,计算着什么。
  警卫员们从计算走过的山,又扳着手指头算起了跨过的大江大河:漳水,湘江,乌江, 赤水,北盘江,金沙江,大渡河,黑河,白龙江,渭河……
  “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自言自语。
  “前面还有山岭和江河呢!”
  “不远了,我们就快要到新家了。”毛泽东说道:“这座六盘山可不简单呢!它雄踞大 西北,是兰州和西安的门户。这里离祁连山不远,是兵家要地,古代在这里打过很多仗。”
  攀上主峰,毛泽东停下脚步,坐在一块大青石上,招呼着警卫员等人:“休息一会儿 吧,这里真是一个好地方!”
  仲秋时节的六盘山,金风送爽,天宇澄澈。如海的碧空中,只有几抹纤云点缀,愈显天 高迢迢无极。奋力攀登的红军队伍蜿蜒于山道上,猎猎秋风中,火红的战旗呼啦啦招展。
  “嗬!好一幅大军远征画图——秋高飞大雁,峰高卷红旗。”毛泽东站立起来,饱览六 盘风光,挥手指点这万里江山。
  向北极目处,长城隐隐约约可见,盘绕在万重山间。
  诗兴勃发的毛泽东,在这戎马倥偬中,展望前景,抒怀高歌,一首《清平乐·六盘山》 就在这极目远眺中哼成: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好诗,好诗!”彭德怀高兴地赞美道:“北上抗日缚苍龙,很有气派!”
  “苍龙在这里不是指的日本人,是蒋介石。我们当前的主要精力对付的是蒋介石,还不 是日本人。”毛泽东坦诚地说。
  两个月后,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用铅笔信手记下了这首在六盘山高峰上吟哦成诵的诗 词。26年后的金秋,毛泽东在燕山长城脚下的北京中南海,应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领导人的请求,欣然挥笔,将这首“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词书赠宁夏人民。
  翻过六盘山峰巅后,毛泽东在下山的山腰一间小茅屋里,致电彭雪枫、李富春、叶剑 英、邓发,命令:“明日须以急行军通过镇原、固原大道,并注意向镇原、向固原前进之敌 35师部。白杨城如有敌时,须从其西端绕道向环县前进。”
  红军陕甘支队步步北移,渐由山岭进入丘陵平地,自然环境也就越来越好一些。但是, 严重的作战问题也接踵而来,情况正如张国焘原来所预料的那样,国民党军的骑兵特别是马 家军成了刚到陇东高原的红军的劲敌,红军部队数次与国民党军骑兵遭遇。
  骑兵,在30年代的作战中,是快速部队。骑兵打仗依靠的是速度,如一阵狂风骤然而 至,刀光闪闪,声势夺人,飘忽而去,不见踪迹。因此,红军在刚开始时有所受挫,对付国 民党军正规骑兵的如此大兵团式作战,要比对付在草地上所遇到的藏族地方零星骑兵的袭击 难得多。
  “快把《打骑兵歌》再唱起来。”毛泽东及时发出号召。
  红军各部队掀起了学习打骑兵的热潮。这一期间,不同词曲的《打骑兵歌》在红军部队 中广泛传唱开来:无敌红军是我们,打垮蒋匪百万兵;努力再学打骑兵,我们百战又百胜。
  敌人骑兵不可怕,沉着勇敢来打他;目标越大越好打,排子枪一齐放一声杀。
  我们瞄准它,我们打垮它,我们消灭它!
  林彪当时对这个问题抓得很紧,反复琢磨对付国民党正规骑兵的战术。彭德怀总结在草 地上与藏族武装作战的经验教训,集思广益,提出了几条打骑兵的办法:第一条是坚定沉着 冷静;第二条是用密集火力对付骑兵,着重打马,马的目标大,骑兵没有马就完了;第三是 射击姿势要正确,不同情况下可采取立射、跪射、坐射、卧射;第四是打退骑兵后不能徒步 追击,不要脱离有利地形,只能用火力追击。有的《打骑兵歌》即根据彭德怀的总结编成歌 词,通俗易懂地就如战术教员在课堂上讲解示范动作。歌词唱道:指挥员和战斗员,努力学习打骑兵。
  四个基本原则呀,一个乙乙要记清:第一沉着又冷静,勇敢果断又坚定,集中火力一起放,坚决打它不留情。
  第二姿势要分明,立射跪射打远骑,坐射卧射打近兵。
  ……
  瞄准敌人快快打,一个乙乙消灭净。
  这些《打骑兵歌》鼓舞斗志,寓教于歌词中,在应急作战中很管用,所以深受战士们的 喜爱。
  这时,国民党军有骑兵,而中央红军还没有骑兵部队,也没有与国民党军骑兵部队作过 战。当时,别说骑兵部队,就是马,不少南方战士也是在川西北才接触的;至于什么样子的 是骡子,什么样子的是马,那还是到了陕北之后才分清楚的。
  还在草地时,红军最早受到骑兵的威胁来自藏族地方零星武装的袭击。红军由于在过去 没有与骑兵对过阵,以往的作战中多是与两条腿的敌人较量,如今遇到“6条腿”的敌人, 确实是一个大难题。红6团第2、第3营,在草地上与敌骑兵部队相遇。因为没有同敌骑兵 作战的经验,第2营很快就被敌骑兵打退下来。第3营时有180多人,被敌骑兵杀得只剩 下30多人。因此,对付这些来势迅猛的骑兵在刚开始时吃了不少亏,如何打骑兵的问题提 到了战术训练日程。
  中革军委为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加强作战能力,特别发出《对敌人骑兵战斗的指 示》,指出:“在我们今后的北进中及通过广大草原的地域时,我们的部队必然会遇到敌人 的骑兵。我们的指战员,过去主要是惯于在森林山地作战,很少甚至完全不了解骑兵,因此 很容易过分估量骑兵对于我们的危险性,遇到骑兵时,很易发生惊慌,以致受到不应有的损 失。”因此,各部队应该“了解新的敌人和消灭他的最好的战术”。指示并详细讲解了在各 种情况下对敌骑兵作战的方法、要求等军事战术问题。
  为了打骑兵,红军的高级指挥员都想了许多办法。朱德曾亲自过问此事;刘伯承写了打 骑兵的教材。为了配合部队打骑兵战术训练,红军总政治部指示陆定一、黄镇在毛儿盖编写 了《打骑兵歌》,迅速在战士们中间传唱开来。
  当时红军指战员们不曾想到,草地上的打骑兵,竟成了此后马上面临的与国民党军正规 骑兵和马家军作战的演习,这种演习真是收获大大的。否则,如果南来的红军一出草地就遇 上国民党军骑兵大兵团式的正规作战,没有战术准备和思想准备的红军,吃的亏可就要大了。
  苍天有意,在草地上为红军安排了一个只有乘马持刀而少火力的骑兵对手,陪着红军搞 了一段“热身赛”。等出了草地,再与乘马持双枪的正规骑兵交战时,红军已经有了打骑兵 的相当经验,仅就不惧战和有思想准备,即在战术上首先胜了一筹。
------------------   黄金书屋 youth整理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草地龙虎/(陈宇) 第十八回 陇东初建红色骑兵 三百将士猝死谜案
  红军过六盘山后,首先与国民党东北军何柱国部的骑兵交战。这时,何柱国部在六盘山 东麓驻有一个骑兵军。第一战即在六盘山下的青石咀打响。
  10月7日中午时分,红军先头部队进到离固原不远的地方,发现由泾源到固原的公路 上,有卸了马鞍、架起机枪正在休息的国民党军骑兵部队。这伙国民党军如此大胆妄为,毫 无战斗准备,肯定是他们没有想到红军会那么迅速到达固原地区。
  侦察得知,山下青石咀的骑兵是东北军何柱国骑兵军第7师第13团的两个连,正在村 中休息。林彪、聂荣臻、左权接到报告后,赶上前来,举起望远镜从山上把村庄里的敌人看 得一清二楚。果然见这两个连的骑兵把马鞍子卸在地上,只留下少数人看守,绝大多数人到 村庄里吃饭休息,根本不知道红军已经来到他们的跟前。
  前卫部队派人来报告毛泽东:“主席,前面有情况!我们打吧?”
  “打什么呀?慢慢说,有什么重要情况。”
  “在青石咀附近发现有敌人的骑兵,人数看样子不少。他们正在吃饭,好像没有什么戒 备。”
  “走,我们去看看。调查清楚后再打,骑兵是不好打的,捅了不该捅的马蜂窝,我们就 会吃大亏。”
  毛泽东和张闻天等人立刻来到山头上,林彪、聂荣臻等人正隐蔽在一块大岩石下,透过 石缝向山下观察。他们见毛泽东来了,即简要汇报情况。毛泽东接过林彪递过来的望远镜, 向村庄里张望。
  望远镜中,几百匹战马聚成一片,都拴在村头树干上,它们的主人正聚集在两百多米外 的地方吃饭。
  毛泽东望了望,笑道:“呵!他们还真够大方的,把马鞍子先卸下来准备送给我们。大 约有多少人?”
  “从人马数量和行动上看,有两个连。”林彪的回答很干脆。
  “好,那我们在兵力上就有绝对优势了。我们一定要打好这一仗,积累些打骑兵的经 验,教育部队,鼓舞士气。现在快把各大队的领导干部召集来,我们研究一下怎么个打法。 唱起《打骑兵歌》,准备打!”毛泽东说,他的话总是充满诗情画意。
  几个通信员立刻分头去通知各大队的大队长和政委到这里开会。
  毛泽东把望远镜还给林彪,说道:“我们过隆德县城时,采取的是不惊动敌人的方法, 那叫‘你守你的城,我走我的路’。现在我看可以打,派两个大队冲下去,把它打掉。我们 把各大队领导干部召集来,研究一下集中兵力打骑兵的战法,消灭这股敌人。”
  不大一会儿,几个通信员随同各大队领导人来到山头上。第1大队大队长杨得志、政委 萧华;第5大队大队长张春山、政委赖传珠;第4大队大队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他们接 到毛泽东的命令后,先后飞步来到这个小山头上接受战斗任务。
  “你们向山下看。”毛泽东站在山坡上的隐蔽处,亲自部署兵力。他用手中的一根木棍 指着山下:“都看到了吧,隘口下的小村庄叫青石咀,这是我们北上的必经之路。据侦察员 报告,是东北军骑兵第7师的两个连,有几百匹马。我们一定要搬开这块拦路石!4大队由 正面进行突击,1大队、5大队从两侧迂回兜击。”
  “是!”各大队领导人接受任务后,立即赶回部队,组织战斗。
  毛泽东向林彪说道:“我就站在这山头上看着你们打。唱《打骑兵歌》给你们鼓劲。”
  林彪哼着《打骑兵歌》下山去了。毛泽东哼了几句《打骑兵歌》,却忘了词,再也唱不 下去,他见几个警卫员在一边捂着嘴笑,也笑了起来,说道:“我可能当不了歌唱家,这嗓 子直通通的,发出的声不会拐弯,说两句话还可以,顶多胡诌几句诗。这红军的万里长征可 是可歌可吟啊。”
  张闻天的嗓子看来也不怎么样,唱了句“敌人的骑兵不可怕”后,也没有再续出下句来。
  进入战斗状态的红军指战员从毛泽东、张闻天的前面不远处跑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毛泽东畅 吟的是唐朝王昌龄的《出塞》诗,接着又说道:“怎么样,我的朗读还是可以的。这诗里还 有‘万里长征’呢!”
  “李白的《战城南》,其中也有‘万里长征’之句。”张闻天说道。
  “是那个‘去年战,今年战’?”
  “正是。”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