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女人的心灵城堡:心里维生素丛书

_5 宋盛超(现代)
酒神狄俄尼索斯在朋友聚会中充当“煽情剂”。
当乙醇五分钟进入血液时,胆小的变得胆大了,脸薄的变得脸厚了,吝啬的变得慷慨了,木讷的变得活跃了,陌生的变得熟悉了……总之,由“快乐原则”的指引,人们在酒精的作用下,“返朴归真”了。但如果饮酒过“度”,一场欢乐的聚会,常常变成一场争吵,一场闹剧,这叫“快乐的惩罚”。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是“快乐原则”的泛滥。
当人们看到安娜·卡列琳娜和陈白露的结局之后,你有什么体会?她们既无“凤凰涅槃”的悲壮,也无为理想献身的忠烈,仅仅是生命的“过度消费”,而遭受“透支青春”的处罚。她们没有毁灭社会,倒是社会毁灭了她们。
莎士比亚说得好:“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丽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会吃掉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横扫的镰刀。”不言而喻,“透支姿色”,就是追求加速死亡。正如吸食“白粉”,其快乐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乐极生悲的原则,即使在权力的争夺中,成功者固然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一旦走到尽头,这种“快乐”就变成了一种悲凉。
人们到“快乐极限”之后,常常“乐极生悲”。这不是“宇宙法则”,但它是人类情感生活准则。
追 寻
渴望成功的过程,伴随寻找的过程。
成功者有新的寻找,渴望成功者一如既往地寻找,没有成功的一辈子寻找成功,而成功之后,又堕入了新的迷惘。
有一个名演员,在插队下乡时拼着“小命”想当演员;在当了演员之后,拼着“中命”想当名演员;在当了名演员之后,她说:“做人难,做名人更难,做名女人难上加难。”
于是,我想到《我想有个家》这首曲子,为什么会经久不衰?那羁旅天涯的奋斗者,在异乡苦苦追求与抗争,不管他(她)们的奋斗结局是成功或者失败,但内心都有一个共同的音符:我想有个家。
一些浪迹天涯的歌手,常以最时髦的话说:“我要寻找一片绿洲,喘息一下疲惫的灵魂。”一些功成名就的人,在掌声与笑脸中成为时代的幸运儿。她们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家”。当然,这个“家”不是世俗的“家”,而是心灵归宿的“家”。
一些打破“温馨小巢”而不屑于两人厮守的女性,一段异乡创业之后,在空荡荡的洋楼里,在俊男如云的包围中,她们仍然要一个“家”。
世界的事,好事、坏事,无论从哪儿来,不管到哪儿去,似乎最终都蕴含了一个“宇宙法则”:世界是一个寻找的世界。
找到的和没找到的,都永远在寻找。人们总在寻找寄托,寻找生命的永恒价值。秦始皇就找过永生秘方,但没找到。后来的人也在寻找,不过不是寻找“长生之药”,而是寻找精神不朽。
永 恒
精神不朽,不是以个人生命永恒为形式的。
如果世界没有死亡,这将是一个多么拥挤而可怕的世界。生命的精神永恒,只有在大自然中得到最后的皈依。
在陌生的自然里,在重叠的山峦中,在高高的岩石上,在不舍昼夜的江河里,在日月星辰的光照下,人们似乎得到了一种感悟:自然的永恒与自我的渺小,从而滋生了精神不朽的期待。在人与自然中,人类始终在寻找心灵“物我合一”的“天人景象”。
人类从独立行走到工业社会以后,第一次打破了原始宇宙法则的“物我合一”的天人观。然而,人类文明发展越快,心灵就失落得越快。于是,人们又想回到“物我合一”的境界中去。
人类文明的发展,造成了人对机器的过分依赖。人对自身的“陌生化”,人与自然的隔膜,更加剧了这种“孤独”。
梅特林克在《沙漏》中说:“生命的长河中,我们永远孤独。甚至没有自己作伴,我们对自己一无所知。”
这是一种“成功病”,也是一种现代文明病。
孤独,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古往今来,人们都说人生短暂,流行歌曲《来去匆匆》唱得人们如痴如醉。文人比我们老百姓多一些说话的技巧,他们咏唱“夜空中的流星”,“雨后的彩虹”,“夏夜的流萤”等转瞬即逝的自然景象,述说了人类对生命短促的无奈情绪。
所以,我们耳旁才会响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才会咏出“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愁音……
人们在寻找治疗现代文明病的良方:
——归返自然
在自然中,人能享受一片宁静。
在“暧暧远人村”的环境里,会获得“心远地自偏”的感受。宁静无为的环境,可以放松“文明病”紧张的神经。暂时摆脱一下“闹嚷嚷蝇争血”的昔日记忆。
在自然中,人能获得一种质朴。
因为,每个人生活在“人格面具”里,质朴离现代人已经很远了。我们与山民村夫交往,可洗涤一下被污染的心灵;在凹凸的山坳里,真可以读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韵味……
——奋起
奋起就是正视生活,正视生命个体的短暂。把握“有限”,展示坦荡的情怀。
认真读懂“每一次得到就是一次失落”的宇宙法则,正视世界有残缺我们才追求,正视人性有残缺我们才寻找,正视人生的不幸才磨砺我们的意志。
也许我们到头来可能一无所有,但我们这一代确实寻找了人生的要义,寻找了人生的价值。
人应做自己生命的主人,而不做名利的奴隶。“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来”,名缰利锁是人生的桎梏。淡泊人生,看轻名利,就不会被功名利禄烤焦薰黑。不然到头来,恐怕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
世界上最可悲的事,不怕别人不认识自己,就怕自己不认识自己。要有一种坦荡的胸怀,要有一种“丈夫于世何所求,赤膊条条任去留”的人生态度……
我十分欣赏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尤其“醉卧沙场君莫笑”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正视生命的觉醒,一种坦荡从容的情怀,一种不刻意追求“永恒”的永恒价值。
麦田守望
宋盛超
耐心是高尚的秉性,坚韧是伟大的气质。
——洛威尔
不要退却,这是强者的格言。
俗话说,人生的路从来不平坦。坎坷的人生,具有迷离的色彩。
为什么说“人生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人生经验中包含了生命运动最有价值的东西:怎样面对危险?怎样看待不幸?时间为什么可弥合伤痛?
人与自然
人类社会的不幸和个体生命的不幸,一是天灾,二是人祸。
天灾,纯系自然因素所造成,诸如流星对地球的撞击、地震、海啸等等。
天体运行及地球自身运动给人类社会造成的不幸,其发生率仅仅是人类不幸的万分之三。如以时间而论,其周期将以五十年左右一个轮回,所以,大自然对地球还算十分偏爱和关照的。
我们所遇上的“厄尔尼诺”现象以及水灾、泥石流等等,严格地说,那已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了。
人是万物之灵。
这种独具智慧的生物,从直立行走至今还不到一万年时间,他就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凭借智慧,从洞穴中走出来的人类,过上了今天的生活。同时,他又毁灭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是一个怪圈。联合国的救援行动,每年要耗去几百亿美元,相当于耗去了若干国家所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地区的冲突。人类由于领土、宗教等原因,并以战争的形式来解决,致使每年有400万人无家可归。
——为了商业的目的,人类大肆捕杀犀牛、孟加拉虎和海龟,致使这些生灵濒临灭绝。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花巨资保护它们,因为地球不能仅仅只有人类。
——为了生存,毁林开荒,致使地球植被遭到破坏,绿色家园逐渐缩小,伴随而来的水涝和泥石流又重新掩埋我们的家园。
——“人类母亲”土地,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全球每年沙化的土地相当于四个匈牙利国土之和,人类也只好携儿带女离开我们祖辈生活的家园。
——工业文明,可以说是“石油文明”。如果按现在的开采速度,再过不到一百年,这“黑色黄金”将不会源源不断地从地下涌出。也许我们的子孙不得不重新扛回我们丢弃的人力三轮车。
除了“自然法则”遭受破坏给人类带来的不幸之外,还有人类“社会法则”遭受破坏的不幸。
战争与杀戮,使得非洲的土地变成一片动荡的土地,一片灾难的土地,挣扎着无数无家可归的母亲及嗷嗷待哺的婴儿。
饥饿,使这片沃土经历阵阵巨痛而颤抖。它昭示后人:人类社会的某些丑恶,较动物世界尤甚;人类社会的某些残忍,早已超过了生存的“竞争法则”。
这还不包括人间形形色色的悲剧。诸如秦桧对待岳飞,馋言使正直、忠诚之人受到诬陷,将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吴晗与邓拓,可以说是人间最悲惨的“文字狱”受害者。彭德怀与刘少奇的悲剧,以撕裂人心的毁灭而重建了正义的大厦。
当我们重读十多年前为纪念刘少奇同志的一篇抒情散文的时候,心情仍难平静。该文大意是说一个在“文革”中画了《少奇同志在安源》的画家所遭受的厄运。
现摘录一段,以拾回那片难忘的记忆:
……
为什么历史可以随意篡改?为什么真理可以任人打扮?为什么人民的意志竟被强奸?
有革命良心的画家,为什么不可以画一张《少奇同志在安源》?
历史竟会如此巧合,好人的生命又常常太短,被画人和绘画人相继离开了这冷暖人间:
一个匆匆走了,还背着刘邓爪牙的黑锅,一抔黄土,中原故土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一个也匆匆走了,头上还戴着三顶“帽子”,开封的火葬场呵,你有什么资格把共和国主席的遗体化为缕缕青烟?
一个“生当人杰,死亦鬼雄”的七尺男儿,八宝山竟没有他的位置。几个丑类,竟把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此污染!
这是道德的衰颓和理智的混乱,也是华夏蒙羞的千古奇冤!
……
当读完这一片断,定会更加体味到古人所说的“川壅而溃”的道理。历史,决不是一个白衣白裙的小姑娘,可以任意打扮。党心、民心、军心,才是历史航船的风帆。
面对黑夜
张海迪,一个年轻生命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高位截肢使她失去了正常生活。王慧,一个年仅14岁的小姑娘,患上白血病,生命的风帆从此进入一个与病魔纠缠的苦痛时代。
尤其那面带微笑的桑兰小姑娘,当她得知因神经断裂而自己再也站不起来的时候,再也不能重归体操事业的时候,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小女孩,表现得如此平静,如此坦然……
生活的强者懂得:上帝不相信眼泪。他们的微笑与平静,表现一种意志,一种信心。安格尔在《论艺术》中说:“平静是一种人格美,正如人的智慧一样,是内在心灵的最高表现。”古人说,大象无形,大音无声,大智若愚,大悲若平,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对死亡“平静相待”的勇气,会使任何笔墨都显得苍白。能做到真正的平静,是对死亡恐怖的超越,体现了强者的意志。
不要退却,尤其是接近成功的艰难之时。
自己打败自己
退却的心态,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临阵脱逃”。
在人生的旅途中,对奋斗者来讲,“心理退却”是潜意识的召唤,自然不为自己所意识。
——怀旧心态
如果一个人,沉湎于昔日的光辉,向别人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光荣的过去时,这表明他已经没有多少进取的勇气了。
如果一个民族,总是不断地重述祖先昔日的辉煌,沉湎于“四大发明”,那么,这个民族的心态已经老化。
一个开放而进取的民族,光辉的过去属于我们祖先,现在的辉煌才属于自己。祖辈的业绩,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才属于我们,
在《荣格心理学》中说:“我们愈是深入心灵的深处,我们愈是坚信人类本性的多元性。”在记忆中,人们总是“放大”自己的胜利,“缩短”自己的失败。所以,西方哲人说“记忆是意志的奴仆。”
——思乡情结
离乡背井,四处漂泊,事业不顺时,尤会滋生思乡情结,即对故土的依恋,对童年的回忆……
对热炕头的温暖、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一片云、一处景、一棵树、一条路、一座山都有说不出的乡思和惆怅。我们读过辛弃疾的《水龙吟》,其中用了一个“鲈鱼堪脍”的典故。述说张翰异地为官,一天张翰因秋风乍起,乃思老家的菰菜、荠菜、鲈鱼,于是说:“人生最重要是自由,为什么一定要在千里之外为了名而活得不自在呢?”张翰竟辞官归家,去享受“水多菰米岸青苔”的乡味乡情去了。为什么有的人唱到“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家门口时”,眼里就溢满了泪水,歌声也因动情而抖瑟。
真正奋斗者的生活,不被“情绪化”支配。
什么叫“出息”?一个强者,不是在失意时想起故乡、想起亲人、想起外婆的澎湖湾,想起故乡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而是在他事业辉煌,走进成功之门时,想起抚育他的黄土地,想起油灯下纳鞋底的老奶奶,想起用柔弱肩膀撑起“家”的媳妇……
自信的白杨树
宋盛超
自信是生命运动中最有意味的形式。
——丹崖
女性,生性爱美。
她们在修饰自己脸蛋和身段上很舍得花功夫。她们在“美容”和“美身”消费中,非常敢于“出手”,而且是“义无反顾”的“出手”。
其实,“女为悦己者容”,是男人编织的“笼子”。
几千年的人类史,都是以男人为中心的历史。男人的喜好,就是社会的评价标准。
为了博欢于男友,或宠信于丈夫,为了在人群中成为“审美亮点”,一些女性,几乎发疯地打扮自己。
男人的评价标准,相似于雄性动物的标准:一是青春,青春是生殖力的象征;二是漂亮,漂亮带来一种精神愉悦。“后宫佳丽三千人”,哪一个不是由男人的标准而选取?弗洛姆在《爱是一门艺术吗?》中说:“有吸引力的姑娘都是人人追逐的对象。她必须具有优良货色的种种素质,关键在她外表和内在都体现了时尚。”
找回女人的自信,就是要找回女人自己的审美标准,而不是男人编织的“金丝笼”。
漂亮是旗帜
——我是最漂亮的女人,应该成为女性的宣言。
漂亮并不都是丰盈的体态和“口如含朱指如葱”的仪容。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亮点”,或者说,都有自己的优势。
天生丽质,固然是一种“先天资本”。如果没有才气作为底蕴,也不过是“冰雕”,耐看不耐用。没有如花似玉的容颜,并不是悲哀,往往是发奋向上的起点。才气能弥补容颜,才气能弥补身段,才气能找回自尊。由才气构成的“漂亮”,其深度和广度是一个三维空间。
古人说“红颜薄命”。
细味人生,红颜为什么薄命?“红颜”女子总被一群男性(大权、大款、大力、大黑者)包围、追逐和“屠杀”。男人为红颜,构建了比一般女性更多的“陷阱”和“火坑”。
“丑”而不“陋”,可能是女性的保护色,它会省去若干“麻烦”、若干“诱惑”和若干“身外之事”,而专心走自己的路。
劳伦斯在《性欲与可爱》中说道:“美是一种体验,绝非物。美不是固有的格调,亦非脸形长相。美是一种感觉,一种激情,一种爱的交流。”所以,有知识的女性懂得如何给男人“上课”:净化男人身上残存的动物性心理,教会男人识别美的多种格调,体验美的多种感受,学会情感的多层交流。
虽然女性缺乏哲理的思考,但世界并不处处需要哲理,在对世界的感情判断时,女性是男人的老师,女人是男人的学校。
能干是资本
——我是最能干的女人。
能干的女人,不是男人的花瓶和摆设;能干的女人有自己的头脑和主见;能干的女人,最能看穿男人的“鬼把戏”。
虽然男性在潜意识中最讨厌女人具有智慧,古人常用“牝鸡司晨”来贬低女性的能力;但男人心底里,却十分敬重有德行与能力的女性,就连一贯鄙视女性的劳伦斯也说:“在我看来,女人有两面性:娴静与无畏。娴静中伴随着内在的无畏,那些自己得闯生活的女孩必须无所畏惧,如果她还有优雅而娴静的风度,她便是一个幸运的女孩。”
能干女人的特征:
——临危不惧。
她们不像“大家闺秀”那么胆小,那么“文雅”,那么“娇羞”。相反,她们有一双承受千斤的柔弱肩膀,就像“借你的身板,挡一挡太阳”的嫂子。人们常说,美女如云,可爱的很少。原因恐怕就是缺乏“母鸡的自信”。
《红楼梦》里,反映了男性的“选美”观:赞赏弱不禁风的淑女黛玉,而对宝钗颇有微辞。自从母系社会转入父系社会之后,社会就希望女人回到后花园、回到厨房里。一旦女性向男人挑战的时候,一切经书、律条就成为抵御女性“夺权”运动的“雷池”。
由此观之,这就是为什么把“临危不惧”作为能干女性的理由。
——做事干练
她们不像“小家碧玉”那么琐碎,那么叽叽咕咕,那么忙于自己的“筑巢引凰”。相反,有点男人的风风火火,做事干净利落。叔本华说:“大抵说来,女人较冷静,不犹疑,对于事物的见解,只就存在的事实,头绪单纯,不会被那些纷然杂陈的思想所混乱。”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不仅具有“善断”的特点,还比男人“善观”。女人细心,不知是否是由“女红”技巧练就而成。女人的观察视角是从细微之处入手,所以,商务谈判中,老板常借助于女助手的观察来弥补自己的粗疏。
这种女性,多半有较丰富的人生经验。可能在她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没有“大树”的庇护。她们懂得,万事靠自己,自己就是上帝。
幽默是灵气
我是大度而幽默的女人。
大度而幽默。
女性的大度,就是“大视”和“宽容”。所谓“大视”,就是只见西瓜,不见芝麻。所谓“宽容”,就是不爱说“小话”,也不说“大话”。
“宽容”来自她们对生活的理解,来自他们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接纳和融合。世界那么大,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惟一的。河流有大小,树木有高低,人有万张脸千条心。众多鲜活的生命个体,才构成了凡人的世界,生活没有一种模式,生活是生命运动的形式。“宽容”的心态是平等地对待他人,承认“邻居”的“领地”,尊重每个生命都有活着的权利。
女性比男人更具有怜悯心。
对于不幸的人,她们表现出更多的仁爱和同情。所以,女性是“宽容”的典型。拜伦在他的剧作《萨丹那帕露斯》(Sardanapalus)中伤感地写道:“在人类呱呱坠地之始,靠女人的乳房始能生长,婴儿的呀呀言语,也是女人的口授。我们最初的眼泪是女人给我们擦干,我们最后一口气,也在女人的身旁吐出……”
能干的女性将沉重的角色负担转化为一种幽默,或许,这是女性觉醒之后对生活的回答。
没出息的男人琐碎,有出息的女人幽默。
我听过一段精彩的对话:
“大姐,听说你隔壁那家人发啦?”
“那是人家的能耐。”
“听说你也发啦?”
“那是我头发长的缘故。”
“只有我倒霉。”
“那是你天天想结婚,把头想昏了。你没见‘婚’字吗?有‘女’就要‘昏’。”
幽默是一种气度,一种色彩,一种机智。
生活在“海底”太沉重,生活在“浪尖”太累。幽默是对“海底”与“浪尖”的回答。只有智慧才带来幽默。与幽默女性相处,你会觉得轻松,觉得惬意,觉得温暖,觉得坦荡。
幽默是机智走进了女性的心灵。
追求是黄金
——我是有追求的女人。
人类社会的永恒价值就是永远追求,永远寻找和永远遗憾。西方哲人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在任何方面,自然的真正符号是圆形,因为它永远是循环的形式。”
人的追求,连接了人的欲望。
欲望是无穷的,而满足则是有限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去追求和创造。正因为有“遗憾”,我们才去重新寻找。真正完美的东西是没有的。阿拉伯的一个诗人说过:“地上的天堂是在圣贤的经书上……”
由此我想到一个数学命题:当圆的内切多边形的边不断增加的时候,内切多边形的周长就愈接近圆的周长,但永远不等于圆的周长。
好在永远不等于。
“不等于”,我们才去寻找和追求。生活,常常在“想像”或“幻想”中才变得圆满。为什么西方哲人说到人生的时候,常以“粉红色的理想和墨绿色的人生”来表述。
寻找自信,就是寻找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当你理解了“内切多边形周长永远不等于圆周长”的时候,你就会真正懂得:生活并不是必须而且应该具备寻找的结果,而只要拥有“寻找过程”也就足够了。正如流行歌曲唱出的心境:只要我们曾经拥有,这就是我们真实的追求。
其实,有追求就有遗憾,有遗憾才有追求。有遗憾比没有遗憾好。
跳动的音符—情感
宋盛超
笑是感情的舒展,泪是感情的净化。
——柯灵
人类有两种生产方式:一是物质生产,二是精神生产。人类有两种生活方式: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
情与理
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女性的情感生活是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
德国诗人歌德在他的一本书中说到,“只有当他感到快乐和痛苦时,人才能认识自己。除此之外,人是一个蒙昧物,不知从哪来,到哪儿去,他对世界知之甚少,对自己知道得更少。”歌德的这段话,有两点特别重要:人为什么在痛苦和欢乐时,才体味到自己?这痛苦和欢乐,恰恰是人的情感生活。人为什么对自己“知之甚少”?因为人对自己情感的“陌生化”,而女人,对自己的情感生活就更“陌生化”了。
当人类从草原上走过来,从大树上走下来,从洞穴中走出来的时候,人类童年期的生活就是一种情感生活。
文学作品,描述了一个清晰的轨迹:
在古希腊人眼里,人神是“合一”而不是“分离”的。天地是“合一”而不是“分离”的。也就是说,人和自然是一体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混沌的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是人类早期的生活,人类“儿童期的天真”。
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以及稍后的《神谱》里,包括混沌之神卡俄斯、地母该亚、天神乌拉诺斯等诸神,尤其是酒神的形象,表现了人类“人神合一”的情感生活。神会嫉妒,神会争权夺利,神与人间的女孩会谈情说爱等等。人类早期认知世界的方式,就是一种情感认知方式。
在我们古代的神话中,也有着人类早期精神生活的天真: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一直到后羿射日等等,反映了我们祖先希望战胜自然灾害的理想。
在古代女性的情感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求爱之音,以及男女幽会和相爱的直白呐喊。
随着理性生活的确立,在《西厢记》与《红楼梦》中,我们就看到了女性情感的自我分裂,即情和理的分裂。美国人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自我(I-NESS)的意识程度,就是孤独的程度。”
于是,女性堕入了孤独。
宣 泄
合理而不合情、合情而不合理的悲剧,成了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人们在控诉与呐喊中,使情感得到宣泄。
于是,《梁祝》诉说了渴望:只有当相爱男女化为蝴蝶时,才圆了愿作“比翼鸟”和“连理枝”的“梦”。《窦娥冤》的结局,虽合情但不合理:人们在“六月飞雪”的神话里,情感认同了悲剧的结局,理性成了情感的奴隶——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女人是最富于情感的生灵,女性终身同直觉为伴。
人类的情感生活,表现在诸多方面:孤独者需要交流,在交流中获得一种精神补偿;弱者需要保护,在道义的支撑下,获得做人的尊严;怀旧者需要回忆,在回忆里,找到了昨天的足迹,找到了丢失的草帽……失败者需要鼓励,精神的赞许,是走向明天的桥梁;悲痛者需要诉说,祥林嫂逢人就讲“我的阿毛”,诉说获得同情,同情支撑了安慰;追求者需要呐喊,悲则大哭,乐则大笑,痛快淋漓,珍惜鲜活的生命……
情感表现的方式,归根到底,都是一种宣泄。像火山爆发,河流决堤,情感正是在宣泄中重新找回了平衡。
转 移
大凡感情生活不幸的女人,婚姻生活错位的女人,发生“情感转移”是十分正常的事。
一是寻找新的精神寄托,用想像的模式,建构一种新的平衡。
寻找新对象,是情感中断后的连接。正如歌曲有了休止符,歌声才有了节奏一样。
第二是转移。转移就是寻找情感的“替代品”。能寻找“替代品”的女性,大都能绘画,能写文章,会雕塑,喜欢收藏,能欣赏音乐等等。
艺术再创造,成为她们新的“孩子”。这种女性,会将自己所有的爱倾注于“替代品”身上。潜意识是:希望自己的子女不再重复自己的生活,就像鲁迅在《故乡》中所说“希望水生和宏儿有新的生活”一样。
第三种是哭泣。
哭泣是最直接的宣泄方式。人们对哭泣有诸多误解,总以为哭泣是弱者的事,强者是不屑一顾的。
其实,哭泣是人正常的情感转移,就像“失落需要补偿、人生需要归宿”一样。
强女人有强女人的哭泣方式:夜深人静,隐蔽式哭泣。
弱女人有弱女人的哭泣方式:情到伤心处,泪当如泉涌。
儿童有儿童的哭泣方式:说哭就哭、哭后就笑,以引起大人的“注意”。
即使自称强者的男人,也不要过分信奉“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古训。
其实,人到悲伤和痛苦时,我建议男人有泪也可“弹一弹”。我给女性一个忠告:当自己亲人去世时,能嚎啕大哭的男人,是值得去爱的。至低限度,这个男人还是活生生的鲜活生命。
哭泣是个好东西。
女人为什么永葆青春?因为女人爱哭泣。眼泪,可以排除由焦虑和悲伤产生的有害物质;哭泣,可以使心理和生理获得一种新的平衡。
当然,什么时候哭?一个星期哭几次?生活从来不是计算机。冷酸灵牙膏广告词说,“想吃就吃”;“眼泪妙用”的广告词是“想哭就哭”。
最后,还要奉劝一句:爱哭的女性,每次哭泣之后应该有所“悟”,多少能明白点什么。
虽然“诺亚方舟”不一定能把你带去伊甸园,但有一次升华,就有一次期待……
女人味
宋盛超
美貌和魅力原是两种重要的东西,幸而不是所有的美女都有,而相貌平平的女人反倒另有一种抚媚。
——马克·吐温
什么叫格调?格调就是女人的味道。
常听见这样的评价:某某人格调太低,某某人有味道。在“低”和“高”、“有”和“无”中间,说明了女人味与女人的综合素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咖啡味
有学识的女性,为什么叫做“职业妇女”?学识,使女性透视出高雅的格调。
高雅与粗俗,分水岭是“审美情操”。
“审美情操”,体现了女性的“审美标准”,它蕴含于女性的择业、择偶、交友、处事的人生态度之中。
高雅的“标准”,不是“从众心理”和“趋同倾向”。换句话说,知识女性不会被社会时髦倾向遮住了自己的眼光。她们有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判断,自己心中的“阿波罗”。
我们说,撒切尔夫人是一个铁腕女人,但她有“高雅格调”。这种格调来源于她对事物的理性判断。使她具有“超凡脱俗”的灵性。
所谓“咖啡味”者,无非是高雅格调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间,留下令人咀嚼的韵味。茉莉花清幽淡雅,余香藏于观赏者的不经意之间。
薄荷味
女人的灵性就是女人的悟性。
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没有“灵犀”,“百点”也不会通。音乐对于音乐的耳朵,才起作用,前提是听乐者具有“音乐的耳朵”。
一个人知识粗浅,并不可怕。一个正常的人,从来不嘲笑儿童的天真。
知识从粗浅变得深厚,圣人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灵性”在学习中,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我们强调知识的“平移”和“牵引”,就是强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是借鉴前人创造的灿烂文明,二是将这种文明为我所用。那种“天地入胸臆,万象由我裁”的气魄,就是一种“灵性”的体现。
有“灵性”的女人,表现了自如自在的应变能力。
人们读书或待人接物,没有设计好的软盘。一个古老的故事:当女儿和傻女婿回门时,女儿告诫丈夫说:“我用桌下的绳子扯你一下,你就夹一口菜。”结果,桌下的黄狗窜来窜去,不断牵动着绳索,这傻女婿动筷子的节奏犹如夏天的雨点。这虽是笑话,但说明一个道理:“在我们生活中,很少有按程序生活的模式。所以,“灵性”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有“灵性”的女人,显得乖巧。
俗话说,“看菜吃饭,看人说话。”无非是说,讲话要看场合和气氛。有“灵性”的女性,恰恰能恰当把握交流的“度”,说话十分得体。就像《登徒子好色赋》中说,“增之一分太肥,减之一分太瘦”,总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有“灵性”的女人,在待人接物时,落落大方,既不像“口出狂言”的悍妇,也不像低头摆弄衣角的小媳妇。
“灵性”塑造了女性的风采。
所谓“薄荷味”者,无非是说,聪明的女人有风采,灵性的女人有睿气。默契是两性相处的和谐,是清新的空气,是心灵共鸣的“回音壁”。
绿茶味
女性的“文化积淀”确定女性的理性判断,构建了女性的人格魅力,体现了女性最重要的格调。
为什么盆景显得那么娇小单薄?黄土高原显得那么浑厚苍劲?前者是人工的产物,后者是自然的杰作。
人格是文化的沉淀物。
人格一旦形成,就从人的“骨子里”冒出来。待人接物、工作学习、友人团聚、乃至闺房中的窃窃私语,无不表现出人格的力量。
我们常说“人格魅力”,就是对一个人的社会认同。这种“价值肯定”,不会随朋友的聚散,不会随亲人的分离,也不会随社会地位的升降,更不会随荣辱的变化而消失。
女性的人格魅力,表现在“自信”上。
自信,往前是自傲,自傲往前是自卑。大凡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常以自傲的形式掩盖自卑。夏天鼓噪的青蛙,并不因它气囊的肿胀而变得高大;沙漠中的骆驼,并不因驼峰的干瘪而变得渺小。自傲,是畸型心态,自信才显示人格力量。
为人处世的准则——逢恶不怕,逢善不欺。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对我不恭,我对你不敬。欺负弱者的人,并不高大;打败强者的人,才是真正强者。
女性人格魅力,表现在不“媚”。
所谓“媚”,就是媚人、媚俗、媚事。言过其实的夸张,过分恭维的假话,故作天真的姿态等等,都是“媚”态。
当然,女性既不要咄咄逼人,也不要一味迎合他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现了传统的仁爱思想。只有尊重别人,女性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所谓“绿茶味”,无非是说,女人不是风,不是草,而是树。纤细中有坚韧,柔弱中有坚定。哪怕云遮雾绕,茶树的枝条上仍有“阳光”。
女人的学识、女人的灵性和女人的人格,构成了女人的味道。
总之,女人的味道,是女性综合素质的体现。至于穿什么衣服,说什么方言,怎么走,怎么坐,怎么笑等等,都是外部“形式”,格调才是女人立身的“内容”。
人性的弱点
宋盛超
卑怯者叹息沉呤,而勇敢者却面向光明抬起纯洁的眼睛。
——歌德
造物主创造了女人,世界就增加了色彩。
女性喜欢用“直觉”观察世界。直觉的真实和理性的预见,构成了全面认知世界的两种方式。
一个开放国家,关心身外世界的月亮、火星、银河以及浩渺无边的宇宙。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热情,导致了对自身的“疏远化”。
一个封闭国家,注意力不在“天外”,而在“地上”。比如女人,她们对遥远的天体、未来的威胁(诸如天体的碰撞、生态失衡等等),并不那么感兴趣。相反,女性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现实,关注着自身。汉斯·桑德说:“女人是精神上的近视者。她们直觉的理解力,使她们对事物非常敏感,远距离的东西则无法入目。”
女性对外部世界的“疏远化”,导致情感世界的顾影自怜。
虚荣魔鬼
女性的弱点是虚荣。
虚荣,是爱美跨进了“魔鬼的门槛”。爱美和虚荣,是一根链条上的一对孪生姐妹。西方神话说,爱美之心淌过“阿佛洛狄特”河流之后,就变成了虚荣。
女人的虚荣表现为“自怜”。
女人的打扮,要占去人生十分之一的时间。
由“创伤修补术”演变而来的“整容”业,每每使女性为虚荣而付出了沉重代价。据美容行业协会提供的资料,全国十年毁脸20万张。仅2003年,辽宁省消协就受理了276件美容投诉。其中,涉及质量问题就有104件、涉及人身伤害就达64件。法院近几年收到的诉讼案中,为隆胸、割双眼皮而受到伤害的女性比比皆是。虽然官司打赢了,但脸上的刀疤永远会记住为虚荣而付出的代价。
这种倾向没有国界,尤以发达国家为甚。
美容业,好像专为女性增设的行业。在这个领域内,女性一掷千金,成为“第三产业”的大主顾。
女性注重姿色。
男人又“编织”了“金丝鸟笼”,这“鸟笼”就成为社会的审美标准。女人也说,“脸蛋漂亮拴得住男人”,“身材漂亮留得住男人。”这里,女性发明了最为精确的两个词语,一个是“拴”,二个是“留”。我想,如果婚姻的纽带,靠一个“拴”和“留”的话,那么,婚姻的天平也就失去了平衡。
男人的“助虐性”倾向,加剧了女人的虚荣,男人是“虚荣”背后的魔鬼。
恭维陷阱
女人喜欢恭维。
小时候,我听奶奶讲述过狼外婆的故事。读书时,又知道了狐狸与乌鸦的童话。当时,我真不相信谎言竟有如此大的麻醉作用。当读了《皇帝的新装》以后,我相信了。
女人喜欢听的,就是漂亮。漂亮,是女人的财富,也是一种资本,更是旗帜。
女性喜欢听的第二句是年轻。为什么社会有俗约,对女士不问年龄?年轻,是活力和青春的象征。年轻是本钱,也是“赌本”。男人非常懂得虚假恭维效果,喜欢这种“无本投资”。
有一句名言:“好听的假话,比难听的真话好听。”女人的弱点使她们最容易成为谎言的俘虏。
只有在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女人才真正读懂了男人捕获“猎物”的“三步曲”。
男人一般不进攻成熟的女性。因为成熟的女性,有一定人生经验。她们懂得:恭维话不能当饭吃。
男人把捕猎对象对准一些入世不深、见识不广的清纯女子。这些青春女性,正处于“做梦”阶段,男人的“无本投资”,每每箭无虚发。
短视症
女性观察问题,是直觉不是理性。她们注重形状和色彩,忽略数量和本质。
比如,当女性去参观故宫或人民大会堂时,她们特别注意人民大会堂粉黄色的墙身和高大的圆柱,以及故宫的红墙和绿瓦。她们不太注意人民大会堂台阶究竟有多少级?用什么材料构成?太和殿旁的石雕,刻了什么图案?等等。
当女性与男朋友第一次见面时,常常注意男人衣服领口是否打皱?戒指是蓝宝石还是红宝石?皮鞋为什么有一只没系上鞋带?等等。
女性把握世界的方法:凭借直觉。
女学生可以一字不差地背诵课文的每一段文字,甚至可以精确指出某一个词在书上的第几节、第几行。但如果要她说出整本书究竟说明了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时,女学生就茫然了。因为,“直觉”注意局部,忽略整体。
直觉思维,导致女性看重现实。
直觉是现实,直觉是存在。女性择偶时,注重“现实”,忽视“理想”。
不妨测试一下:A方男人有才无钱;B方男人有钱无才。那么,女性选择是A还是B?我看,B方获胜的可能性80%。
在工作的选择中,也可测试:A项工作环境舒适,但无发展前途;B项工作艰苦,但有发展前途;你说女性选择A项还是B项?
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当你与女性闲侃是,如果选择轻松的生活话题,就会谈得“水乳交融”;如果选择沉重而严肃的话题,常会觉得“话不投机”。女性对自身和现实的关心胜于对未来和陌生的关注。
虚荣后面是陷阱,恭维后面是深渊,直觉使女性“丢了西瓜捡到了芝麻”。
诺亚方舟
宋盛超
每个人都有一面在别人内心照见自己的镜子。
——叔本华
家庭是港湾。
飘泊的航船,历经千难万险,总要驶回温柔的港湾。女人是港湾,大凡失魂落魄的男人,总在失魂落魄的时候,想起这片温馨的港湾。
神话故事
男人“编织”了港湾,女人加固了港湾。
男性和女性对于家庭的理解,有不同的含义。相对而言,女性更偏重于“家”,女性看重安全与稳定。一旦有家,才叫“嫁”。男性需要几种形式的家,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顺口溜说:“喜新不厌旧,风流不下流”,男人对“港湾”有一种全新的解释。
非洲草原的雄狮,在完成了“传宗接代”之后,它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去哺育和照顾下一代。蜂群中的雄蜂,任务就是和蜂王交配,任务完成后,它就死亡。在形形色色的动物世界里,突显了雄性动物的本色。
尽管流行歌曲《我想有个家》,唱得死去活来;《给我一次机会》,唱得煞有介事,男人真的要“回头是岸”?
丹麦人乔治·勃兰兑斯在《尼采》中说:“人类心灵被划分为两个层次,如大海中漂移的浮冰,露出水面部分光明、公整、平衡,而藏在水下的却是黑暗、混乱和倾斜。”这是人生两面性最直白的论述。
我经常听见一首时髦的诗:
我要寻找一片幽静的绿洲,
喘息一下疲惫的灵魂。
我要寻找一片勃勃的沃土,
好在这草地上打滚。
我要寻找一个宁静的港湾,
在静谧中洗涤我的心灵。
男人很会说故事,很会写诗,更会唱歌。据说,这首歌曲唱完后,真有纯情女性为此而掉泪的。
其实,男人要“港湾”,是一种喘息。什么时候起锚开航,以男人需要的满足而定,从来不是以女人的需要为指针。
我没有详细统计过古诗,但我知道,思乡、恋母、想妻的诗歌,都是男人羁旅天涯或夜宿客栈时所作。也许,失败使男人有更多精力去思考温馨的过去。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旅宿东吴船,夜深关乡思”等等,都是这种心态的写照。
非常奇怪,金榜题名或荣登状元的男人,好像很难有什么乡思别愁了?为了解释,于是,男人变了一个说法:“葬身何须桑梓地,天地无处不青山”了。
“港湾”是男人“编织”的故事。
大凡活得不顺心的男人,回到家里,妻子和儿女就成了他的发泄对象。
窝囊的男人,在外面受了气,在家里还抖抖威风。没出息男人所能做的:就是抽烟、喝酒、打老婆。
彼 岸
我们保守眼光,是农耕社会的产物。
“女人围着锅台转,男人围着地头转”,人们不敢把触觉伸向天外的世界。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