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男人的精神领地:心里维生素丛书

_3 宋盛超(现代)
——伪装强大。在陌生人的面前,把自己打扮成“顶天立地”的汉子,夸耀自己是孤胆英雄。
男人从“疯狂”到“脆弱”,从“脆弱”到“坚强”,可能是男人成熟的历史。
公鸡不仅仅要学会“打鸣”,“报晓”才是公鸡的天职。
走出热带雨林
宋盛超
自我拯救的种种努力,正是自己的仅存的道德行为。
——詹姆斯
当孩子离开父母独立走向社会的时候,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代已经结束。经过一段磨难之后,才能学会“独立生活”。甚至,有的“孩子”已组建家庭,在已为人父或为人母后,他们还不会“独立生活”。
人类较之动物更具“可怜天下父母心”,“捏在手上怕飞,衔在嘴里怕化”,这种方式对孩子其实没有好处。
在这点上,人不如动物。
动物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告诫:“必需具有健壮的体魄,必需具有独立的觅食本领。”
所以,动物在“家庭”中也执行“优胜劣汰”法则。体弱的苍鹰还在襁褓的时候,就准备“出局”。
苍鹰有一个严格的生存训练法则:半年,父母停止供应食物,自己必须“离巢”。这样,雏鹰必须不断磨练自己的翅膀,倍受饥饿的折磨,以便日后展翅腾飞。这种看似残酷的做法,对苍鹰种族繁衍确是十分重要的。
认清时代
我们过去的时代,即计划经济时代,对人的关怀和哺育,十分相似于人类的“育雏”行为。
政府的职能,几乎等同于“父母”的行为:社会成员生、老、病、死,都由政府承包。社会成员只要一经参加工作,终生就有了依靠。难怪下岗浪潮落到一些职工头上时,他们都有一句名言:“生是单位的人,死是单位的鬼”。也难怪有的人一旦被推向市场,“依赖”对象一经消失,便惶惶不可终日,忘记了自己还有“翅膀”。
本质上讲,计划经济是一种十分理想化的社会形态体系。犹如太平天国的理想一样:“有饭同吃、有衣同穿。”
“杀富济贫”的社会理想,体现了“仁者爱人”的均贫富境界。但忘记了自然界赖以生存的“物竟天择”的进化原则。
当“理想”与“自然法则”相碰撞时,“理想”就倒在了“上帝”的门槛外,再也无法进入天国。
下面有一个故事,想说明的是,人类“翅膀”一经退化,要重新抖动起来是多么困难:
王君,现年58岁,1964年北京某重点高校毕业,后分配至令人羡慕的国有大型企业工作。
晋升的阶梯一帆风顺:职称从技术员、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行政职务从科长—副处长—处长。
这虽算不上“光环”,但也算得上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殷实了。
生、养、病完全由“组织”负责。这种“衣食无忧”恬然平静的生活一过就是整整三十五年。或者说,他度过了人生的的黄金档。王君先生肌肤白皙,说话尔雅,踱步平和,为人谦和。经年,小腹也慢慢隆起,有些“雍容富贵”的发福味道了。当时钟旋转到一九九八年的时候,企业效益低下,单位确实再也养不起这雍肿而懒惰的“孩子”时,王君先生下岗了。
下岗之初,王君先生并不像一般工人那么恐慌。他有自己的盘算:就凭我管理偌大国有企业的“经验”,加之那么多“关系”,还怕“发”不起来?还干不过“乳嗅未干”的小青年?
于是,他办了一个公司。
一年下来,他亏损了毕生的“积蓄”不说,那隆起的肚皮也慢慢贴在了脊柱上,白皙的肌肤几经“风雨浸染”,变得又黑又粗。尤其他最以为自豪的满头青丝,也乱得像一个鸡窝,而鬓角处也慢慢被风霜染白了。
他想,真他妈“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了。
他想,我的知识就“老化”得那么快?堂堂全国重点大学的高材生竟弄不懂当今社会的新玩意儿。
他感到,那些过去“十分铁杆”的“关系”,变得如此不中用。一谈帮忙就是“钱”,真是人心不古!
他想,那些小青年怎么那么“精明”,什么“歪门”、“旁门”都懂。谈起“生意经”简直得心应手,甚至有点像“运筹于帷幄之中,决战于千里之外”的将军了。
他想,为什么谈生意要在酒桌上谈,要在OK厅谈,要在什么夜总会谈?为什么还要什么“攻关小姐”?二十啷当的小姑娘成了我的“老师”,背地里还说我是什么“出土文物”?
于是,他关闭了自己的公司。“忍辱负重”去“打工”。难道,这只“公鸡”真的就不打鸣了?
他发现,老板总嫌自己年龄大,还说试用期是三个月。我们当年国家一分配就是正式干部,哪来什么试用期?人家美国的大公司老板,不也白发苍苍,怎么没有嫌他老?那些“小秘”们还说,越老越有成熟男人的味道?
他发现,老板与员工不平等。我们这把年纪还骑单车去联系工作,老板凭什么进出都“屁股冒烟”?我们当年只需给车队打个电话,司机不乖乖把车开来,还把车门打开?咳,真是“好汉不提当年勇”。
他发现,这家公司工资还算高。怎么一上班人都变成了一部机器,同事见面也匆匆点头而过,真缺乏人情味儿。我们那会儿,上班时同事间还彼此串门走动,谈谈天、说说地,什么东家的孩子、西家的媳妇等等,办公室拉家常,显得多有人情味儿。
他发现,见一个小小的总经理比见市长还难,还先得给部门经理汇报,由他请示转承。更有甚者,怎么总经理的办公室连一张沙发都不放,只能站着说。站着说话,能说多久?我们那会儿,一进领导的办公室,先落座,后泡茶,领导总是一问生活,二问身体,然后才问工作,一谈就1~2小时,那才是“公仆”形象啦!
于是,王君先生还是没等到试用期满就“辞职”回家了。陶渊明不是说过吗,怎么能为“五斗米折腰”呢?
据说,王先生至今赋闲在家。他老婆告诉我,他正在“调整自己”。究竟是王君先生不适应社会,还是社会出了什么问题?他老婆还说,“这两年老王经历了不少事,有些细节十分精彩,老王还想写小说了。”
我告诉老王的妻子说:“等他调整过来再写,不然‘角度’取不好。反正,大家都忙,也浮躁,谁有心去一边品茶一边看《茶花女》呢?”
对于我们这种“粗人”来说,有王先生的“下岗感悟”就可以了。权且将这个故事当成是”昨天”与“今天”连接的故事。
告别沉思
沉思,太凝重了。
回过头来看王君先生。
王君先生本人并没有多大的错误。只是两个不同的载体在“对接仓”上出了点什么问题:
——他们三十五年前大学毕业,又是重点高校,并是“高材生”,当时他掌握的知识可称“前沿”,照今天的时髦话儿也十分“酷”。三十五年前,没把他逼出“鸟笼”,因为那会儿,他的知识应付工作绰绰有余,不然怎么能当“总工程师”?
——他已习惯于“一杯茶,一张报,办公室内说说笑”的生活。虽然王君先生谈不上富裕,但也“清静无为,衣食无忧”了。依赖与懒惰是人的劣根性决定的“思维定势”。
“经验”的巨大惯性,会使人变得“近视”。看不准和握不住早已改变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脉搏。所以,王先生观察事物往往错位。因为,当时他1.6米的个子,在“武大郎”的眼中已是巨人了。
——教育的“积淀”形成了“人格定势”。
“人格定势”一经形成,除非再经长期的“重新教育”,否则,改也难。
所以,王君先生才会在下海经商或打工生涯中,显得同周围环境那么格格不入。他总在“隔海观潮”,总站在边缘地带,总感到别扭。
王君先生本人并没有多大的错。
如果我们的教育早在三十年前提出“综合素质”,提出“知识更新”,提出“重读进化论”,那么,王先生可能会好一些。
如果我们的社会早一点意识到“大锅饭养懒人”,早一点意识到人的“翅膀”三年不用,就会丧失飞翔能力,那么,王先生可能会好一些。
如果我们的社会早一点感悟到,“田园牧歌”的生活不能带来财富,“清静无为”不能使国家富强,那么,王君先生可能会好一些。
如果我们现在还顾及转型的艰难和分娩的阵痛,牺牲的就不仅仅是王君先生这一代了。
抓住机遇的钥匙
宋盛超
在观念与创造之间,在情感与回应之间落下阴影——生命很悠长。
——艾略特
《人才学》告诉我们一个问题:人的成功有60%是才能,40%是机遇。这种分析中不中,还待商量。但“成功”的光谱里,确实有几种“光波”,一是努力,二是才能,三是机遇。
男人不都想“成功”吗?
搞艺术的,但愿不要像“叶公”,真龙下凡时,正是机遇;搞政治的,公开应聘什么“正处”或“副厅级”公务员,机遇要的是“本事”;搞学问的,新加坡大学招聘古汉语教授,除了《训诂学》之外,还要英语。搞经济的,西部开发或重振东北都是机遇,但愿你的“对接仓”已经准备好。
青年人最爱说“爱你没商量”,这话含有霸气与匪气。但“机遇与你没商量”,说的却是你的才气与底气。
三级跳远
——“卖胆”的时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刚刚打开“窗户”看世界的时候,在“计划经济”环境中生活已习惯了的人们,还没回过神来想一想的时候,其实,“机遇”已经到来。
一些胆子特别大,几乎处于“社会边缘”的群落开始了他们的“冒险旅行”。倒不是他们特别具有“真知灼见”,而是一种求生本能驱使他们勇往直前。除此之外,他(她)可确实是真正的“无产者”。
他们敢贷款。
对于今天的人们,贷款可能像去百货公司买东西一样简单。然而在二十多年前,这可称为“吃螃蟹”的行为。人们想的不是“捞一把”,而是还不起贷款怎么办?善良的中国人,借钱就想到还钱,难道这还不算“良民”吗?
而“卖胆族”想得十分的流氓味,还不起贷款,坐牢我去,总还够不着杀头的份儿。
在国家贷款的支持下,做生意者有之,跑运输者有之,弄修理店者有之,挖煤矿者有之。几年下来,这些人真的“发”啦!
他们敢于“投机倒把”。
利用当时物资价格双轨制的机遇,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去搞水泥、弄钢材、搞白糖、倒烟酒等;东手拿来西手卖,投机倒把一回,着实让这些人捞了一把。
他们敢于“卖空买空”。
找几个姐儿哥儿,弄一个公司,“打点”一下官员,搞上一个建筑工程,以修“猪圈”与“牛棚”的手艺加之敢吃“螃蟹”的胆略,堂而皇之成了财大气粗的房地产企业家了。
当年的“机遇”确实被“卖胆”者抓住了。等到“信守规矩”的良民回过神来的时候,机遇已经过去,好运从不回头。
历史也跟“卖胆者”开了一个玩笑。
“始作俑者”的他们,大多没有市场眼光,或者说,小学的文化底子使他们应验了一句俗话,“穷得富不得,富了了不得”。他们中一些人在重新拾回做人体面的时候,日嫖夜赌,挥霍无度;在他们拿钱买回“尊严”的时候,往往在“摆阔”中使家产耗竭。“机遇”又使他们回到一贫如洗的起点,历史再一次显示了它的公正。
——“卖力”的时代
当价格双轨制废除以后,当时遍地都是建筑公司、工贸公司、饮食公司,厕所里都会碰上七八个总经理。当工农兵学一起涌向商海时,生意也就越来越难了。于是,又重新唤起人们做“良民”的愿望。
一些起早贪黑、诚信经营的人,换回了“上帝”的回报:
长途贩运、合理差价的“马帮”,利用地域差价,汗水当然会感动了上帝。
凭一身绝艺,除了飞机、大炮不能修而什么都可以修的“能工巧匠”,在修理行业中创造了奇迹。在中国还没富裕到什么都“弃旧图新”时,修理业的好运就降临了。
弄得一手好莱,喂猪的玉米也能做出24种糕点的大师,他们成了“清宫御厨”的某代传人,以汗水和浮肿的眼睛,终于办起了“杏花村”的连锁店,香遍江南,亮遍江北,也红遍京城和边塞了。
历史从来不跟诚实者开玩笑。
虽然,“卖力者”没有大富大贵的命,但也可算上小康,可以说“衣食无忧”了。他们懂得:一夜“暴富”的神话,只有在“阿里巴巴”的故事里才有“芝麻开门”的黄金梦。
——“卖脑”时代
当知识已成为资本,知识可以像金钱一样投资的时候,“有学问”的文化人,终于等来了他们的时代。
一个比尔·盖茨的名字,比美国总统还具有魅力,他成了智慧和财富的偶像。
一个东方“神话”:印度的信息技术兴起仅短短几年,而印度软件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从1996年至今,仅在解决“千年虫”的这一绝招上,印度的IT业就有30亿美元的进账。
印度已建立了七个国家级、两个省级的科技园区,专业人才已达320万。其中,印裔美国人30万。2000年总产值高达800亿美元。印度从拉吉夫·甘地的时代起,中央政府真把计算机当成一回事。国家领导人喜欢别人戏称为“计算机总理”。难怪比尔·盖茨惊呼:“未来的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日本,不是欧洲,而是印度”。
中国知识分子是幸运的。
2000年5月31日,中国首位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在深圳上市,按每股13元计,持有“隆平高科”250万股的5%股份的“水稻杂交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教授,其净资产将达到3245万元人民币。
作为中国“知识分子首富”的张延壁教授,1996年他以“知识投资”红桃k集团,占集团股份10%。短短四年间,红桃K集团资产几乎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武汉大学生物系的张教授的个人资产已达1.3亿元人民币。
袁隆平是幸运的,张延壁是幸运的。他们时逢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可以兑换为资本,有资本才会拥有对企业的管理权。
历史是公正的。每一群社会成员都可以获得一次机遇:“卖胆”者、“卖力”者、“卖脑”者都找到了各自的人生位置。
发现“好望角”
人类要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如果老跟在马拉松的大队伍后边,最多算得上一个忠诚“追星族”。
长跑者都知道取胜的绝招是“超越马拉松人墙”。越不过“人墙”的长跑者,即使你有过人的本领,到头来也会被压在马拉松“人墙”的后边。
重新发现“好望角”。
——学会“发现”
上帝说,“机遇”的相貌永远是平凡的,大风也起于青萍之末,“机遇”只是有备而来者的船票。“树上掉苹果”的事再平凡不过,牛顿抓住它,发明了“牛顿第二定律”。
机遇藏在平凡之中。“梅花鹿奔跑”再平凡不过了,马俊仁悟到了仿生学,他研究了奔跑的力度和角度之后,发明了“马氏训练法”。
所以,西方哲人才说:“不是世界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学会“创造”
没有“创造”的世界是平庸的世界;没有“创造”的生活是无为的生活。没有风浪的人生没有色彩,没有炽热的燃烧就不叫太阳。
鸟类,因为飞翔才得以生存;海豹,因为游泳才得以觅食。深海的鲨鱼与浅海的海豚,因为潜水的深度而划分了各自的生存空间。
人类生存的本领是劳动。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价值,劳动创造了“机遇”。
如果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永远守在家园里,那么,他们的国家绝对没有今天的繁荣,也绝不会发现非洲的“好望角”和拉丁美州肥沃的土地。
如果爱迪生不发明电灯,瓦特不发明蒸汽机,那么,我们人类将会在黑暗中徘徊。
所谓重新发现“好望角”,就是肯定人生的价值取向:鼓励人们去发现机遇,去创造未来。
/
情感误区
宋盛超
人类的认知过程,总是从时间的因果结论过渡到非时间的相互联系。
——皮亚杰
男人的感情,广义地说,是对于事业、前程的奋斗;狭义地说,男人的感情是对于女人的。
男人的感情误区——男人的“心理欲望”。
面对一个正常的男人,你问他,你需要什么时?男人的回答比较简单:成功、金钱和女人。从排列的顺序上,男人是把成功放在首位,把女人放在最后的。而一个心理崩溃的男人,他需要什么?回答顺序是金钱和美女。
重踏陷阱
男人情感的崩溃,有四个误区。
——误区之一就是把“性”的快乐当作人生最大的乐趣。寻求“巅峰状态”的欲望满足,带来身心的激动和颤栗。
他们把“性”活动,看成了“自由的神话”。他们以为,只有这时的“自由”,才体现了男人的“支配力量”。
——误区之二,男人追求“巅峰似的疯狂”。
声色犬马的感官刺激,可以激发大脑的“瞬间自由感”,而依赖身外的“刺激感应”,达到忘我状态。
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摆脱孤独的苦涩和莫名的悲哀;只有这时,才产生亲切的依赖感。这如同“饮鸩止渴”,魔鬼的高利贷,要支付高额的利息。
总之,感官的疯狂捡不回昨天的记忆,补不了今天的残缺,到不了灿烂的未来。正如道格尔所说,“这是人的本性的错觉和误导。”
——误区之三,男人的享乐观。
男人的“性经”,除了“性”对象的存在之外,还将“性”对象转移,就是对“性”的崇拜。
比如对身体的崇拜。某些病态男人喜欢“观裸”,他们不是将女性的身体当作生命的艺术,而是当作性的工具。
喜欢摇摆舞。某些男人需要发泄过剩精力,需要燃烧自己的生命,他们会在摇摆中获得想象的满足。
明星崇拜。这种男人常把如花似玉的女演员、女模特的照片悬挂在居室最显眼的地方。其实,任何崇拜都是儿童行为,自身的软弱与缺乏自信是崇拜的根源。
——误区之四,伪装英雄。
伊甸园里的故事是男人“塑造了夏娃”,而现代社会的“伊甸园”里,是女人塑造了亚当。
美国加里福利亚的一个研究机构,对八十位女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测验。结果表明:女性心目中的男性,就是现代社会中女人塑造的孤胆英雄亚当。
夏娃眼中的亚当
孤胆英雄。
男人可以像天马行空一样,独往独来。孤胆英雄从来不需要帮助,只身一人,闯关东、走塞北,下江南,过大洋。
“孤胆英雄”的形象,一直是美国少女心中的亚当模式。难怪当今社会出现了“流浪族”,虽然不像西部“牛仔硬汉”,但也多了一些东方男人的神韵,不知这是否会成为中国少女心中的亚当?
超人形象。
超人形象,男人不仅具备超人的意志,还须具备超人的体魄。
所谓超人意志,就像但丁《神曲》里炼狱中的英雄,九死而后生;像《凤凰涅槃》的凤凰一样,在烈火中永生。超人的体魄,男人必须具备古希腊神话中“大力神”的力量,为什么已经当了州长的施瓦辛格,还常常成为美国少女崇拜的偶像。
因此,就不难理解下面的“怪现象”:美国少女追求拳王可以发疯;日本少女追求相扑可以发狂,这是对“超人体魄”的向往。
义无反顾。
女性认为,雄鹰只有折断的羽毛,没有回头的路程。男人永远应该像雄狮一样活着。让女性最为称道的就是雄狮的刚猛,它们从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女性塑造了亚当,男人也心甘情愿地扮演了亚当的角色。
圣经说,骆驼走进了沙漠的泉边,饮饱了泉水而继续前进的骆驼才是好骆驼。走错路的男人,可以回头再来,雄鹰也有回飞的路程。
夏娃可以“塑造”亚当,但亚当应自己塑造亚当。只有在男人属于他自己时,男人才具有魅力。
男人的三副面孔
宋盛超
艺术不能变革世界,但可以改变那些变革世界的人的内心力量。
——马尔库塞
日本男人像一部机器。无论是“事业有成”的大腕或者街头“引车卖浆”之流,他们都有工作狂的态势,都“煞有介事”,都有板有眼,这可能与大和民族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创造了一个经济的“东方神话”有关。
男人与事业
聪明的男人懂得:事业是立身、立言、立德的根本。名利、地位、金钱、美女,如果没有自己的事业支撑,一切都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聪明的男人懂得:人生就是逆水行船,不进则退。他们是风浪中的小舟,是旋转的陀螺,是云中的风筝,是奔驰的汽车,是滑雪的运动员。男人现在拥有的一切,是用头脑去换的、用精神去换的、用笑脸去换的、用良心去换的、用健康去换的。
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正如“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市场经济的评论标准十分简单:地位与金钱,就是“社会价值标准”。我们姑且不论这种标准偏离了人文主义航向有多远,仅就此,男人就成为了一道名菜——“铁板烧”。
男人的贪婪。
他们对金钱与美女的追求,“饱食无厌”。不知何处,才是停息的“驿站”。
一个在南方颇有些名气的文化人,在“家底殷实”的条件下,只身闯荡北京,办起了电脑公司。凭着几年的拼命,凭着熬白了中年头,凭着消瘦了20斤肉,他赚了200万元,相当于一个处级公务员20年的工资。
但他说:“再干几年,突破1000万。”
有人问他:“如果你在接近1000万的路标时,你会停下来吗?”
答“不会”。
问:“1000万人民币,按你现在的年龄还有30年就70岁了,你能花完吗?”
答:“燕雀安知鸿鹊之志,挣钱只是一种愉快,一种成就感。”
听了这段对话之后,我更理解了巴尔扎克笔下老葛朗台的“愉快”和“成就感”。
男人都懂得:钱,买不到健康;钱,买不到真心的快乐;钱,买不到友谊;钱,买不到真正的爱情;钱,买不到心灵的安静……
但男人总是想用钱去购买。
男人与美女
男人成为家庭中心之后,就不再像“恋爱”中的男人。
恋爱时,男人很有骑士风度,总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恋爱时,有正义感,常常当着女友施舍穷人。
男人懂得,女人都喜欢“佐罗”。力量和道德是征服女人的手段,男人在“做”给女人看。
恋爱时,男人出手非常大方,购物时从不讲价。付账时常说“不用找了”,男人喜欢在女友面前炫耀自己的洒脱。
男人懂得:女人喜欢“大度”的男人。金钱和气度是征服女人的手段,男人在“做”给女人看。
恋爱时,男人十分体贴,也很听话。喜欢关怀女人,哪怕有时“关怀”过分。
男人懂得:女人有很强的指挥欲望,这是“母系社会”的遗传。女人喜欢被人爱怜、喜欢不被遗忘、喜欢引起别人注意。细心与温驯,是女人放心的男人,男人在“做”给女人看。
男人与酒
男人确实累,戴上“人格面具”更累。
日本男人喜欢下班后“泡酒吧”。如果一个日本男人下班后径直回家的话,他的老婆认为这个男人没出息。骨子里说:怎么没一个朋友,没朋友的男人多窝囊。
中国是酒的故乡,文人又发掘出一大堆“酒文化”。酒与男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男人与酒的结合,是男人的另一副面孔:
酒酣耳热,男人可以骂上司,骂朋友,骂老婆,一吐心中不快。
酒酣耳热,男人可以宣泄心中的压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觉得坦荡。
酒酣耳热,羞涩的变得大方,胆小的变得胆大,葛朗台都会变成“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享受一下真正男人的味道。
酒酣耳热,男人呼来“陪酒女”,她们比老婆“听话”,比老婆“温驯”,比老婆“懂事”,比老婆“善解人意”。男人抛弃了“美夫严父”的面具,找回了久违的“尊严”,满足“男人中心”的支配欲望。
酒是男人与社会沟通的催化剂,是排解压抑与焦虑的灵丹,是宣泄愤怒的排气阀,是走入“原始密林”的路标……
有三副面孔的男人,你能说他不累?
婚姻模式
宋盛超
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既是孤独的程度,也是拯救自己的程度。
——弗洛姆
婚姻没有固定的“模式”,正如恋爱没有固定程序一样。
婚姻在上帝的书里都写得十分完满,在人间却发生种种裂痕。
婚姻在低文化群体中,相对变得“稳定”,因为他们把婚姻看成是“过日子”或者“混日子”。男女双方虽时时发生磨擦,但他们都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他们认为,婚姻是一种“必需品”。
而在高文化群体中,婚姻关系变得十分复杂与“脆弱”。他们并不在乎寻找一个“性伙伴”,而特在意寻找所谓的“终身伴侣”。但“经久耐用”又“光彩照人”的“冰箱”,确实不好购买。因此。他们在“婚姻市场”中寻觅良久最终双手空空。
他们把婚姻当作了一种“奢侈品”。
不幸婚姻
诗人雪莱说:
我从没有和伟大的宗教发生过关系,
因为按照宗教的教义:
谁都只能从人群中选出一男一女,
不论其余是何等的聪明和美丽。
雪莱述说一种男人心态。为什么婚姻的“老化程度”如此之快?为什么男人总以为“老婆是别人的漂亮,孩子是自己的乖”?为什么男人常“吃在碗里,看在锅里”?
男人们总是说:在不会恋爱的时候在恋爱,在懂恋爱的时候不能爱。
女人们总是说:男人都是白眼狼。恋爱时像普罗米修斯,结婚后,狐狸尾巴一尺长。
我们对100对夫妇作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确实令人震惊:13%的人认为自己的婚姻是美满幸福的。62%的人因为已经有了孩子,就“凑合着”过吧,有不满,但也无奈。15%对自己的婚姻不满意,准备摆脱这种婚姻关系。
面对这一婚姻状态,一个基本的轮廓已从厚厚的浮冰下显露出来,即自己的伴侣好像不是自己选择的对象,在意识或潜意识中排斥自己过去所作出的选择。
于是,法律与道德的力量都显得十分苍白。
人们抱怨“第三者”,许多婚姻的不幸确实是在已有“第三者”的情况下发生。但从“婚姻的链条”上看,即使当“第三者”成为“第二者”以后,仍然会出现另一个“第三者”。
自从人类成为“高级动物”以后,尤其是在“高文化背景”的群落中,“审美意识”压抑了低级的“求性意识”。婚姻就从“必需品”变成了“奢侈品”,从“物质消费”进入了“情感消费”。
英国人罗素在《婚姻革命》中对“高文化”的幸福婚姻开出了一个“条件”清单,当男女双方互相能满足这条件时,婚姻才进入“伊甸园”:
——双方必须对等。
对等才有平等。包括几个等式:即美貌(女)=才能(男)、青春(女)=财富(男)。
——留下相互自由空间。
打破“已婚妇女无友谊”的俗理。保留女人在交往中“受到赞赏”的权利,满足女性社交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当然,婚姻具有排它性,嫉妒会成为婚姻的障碍,这是一种本能的情感。希腊人把它称为“人类道德与理性夹缝中长出的恶习之花”。
——社会价值观应相似。
这包括情趣爱好、道德评价以及行为标准等等。不然,“音乐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是不起作用的。
——肉体应该亲密无间。
自然人的“性爱”,应成为连接婚姻链条两端的纽带。人类的原始本能从亚当与夏娃那里就遗传了下来。宗教说它“丑恶”,文人说它“美丽”,其实,它什么都不是,仅是本能。
如果我们把婚姻幸福的四个条件分一个类,那么,第一条是“经济”,第二、三条是“精神”,第四条是“肉体”。
婚姻是什么?婚姻是精神的“天使”与肉体的“魔鬼”在人间的结合。
走进芳草地
如果婚姻是一种生命,维持生命的核心是运动与平衡。
所谓运动,就是承认维系婚姻的阴阳两极都在不断的变化,尤其是外部环境变化而诱发了内心突变。
诸如,老同学聚会不免谈及职位晋升及收入多少,说者无意,听者有音。如果自己位不如人、钱不如人,老婆不免产生自己丈夫“窝囊”的感慨;或者,自己成天忙于官场、商场的应酬,房子虽然宽了,但夫妻交流“窄”了;衣橱中塞入的时装虽然多了,但夫妻坦然相对的时间少了;家庭小车使举家出游的速度虽然快了,但夫妻默契的速度慢了。
这种“生命运动”的节律如果不及时地调节,久而久之,将会有一场“月亮的风暴”。
所谓平衡,就是夫妻双方在运动中求得和谐,尤其是“频率”与“振幅”的和谐。重要的是要让对方进入自己的“领地”,要让对方了解你在做什么,要让对方分享你成功的快乐或分担你打拼的彷徨。
如果婚姻是一种生命,重要的是把握运动与平衡的技巧。
其一,婚姻不是财富的天秤。换句话说,婚姻是尊重、容忍及妥协的产物。相互尊重十分重要,千万别以为自己挣的钱多,就可以凌驾于女方的头上发号施令,家庭中不能用叫喊、拳头去解决问题;相互让步十分重要,千万别怨恨和抱怨,相互责怪是在伤口上撒盐。
其二,婚姻不要“单边主义”的家庭结构。男人应从“圆心”退到“对角线”的位置,以保持妻子、孩子、父母的沟通和交流。特别在处理岳父、母的关系时,男人更应持公正的态度。应该记住:女儿对于自己父母的血缘亲情总是胜于公公婆婆的,要允许合理的倾斜。诸如在节日孝敬礼物等小事上,不要斤斤计较,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事事明察秋毫。
其三,女人应该摆脱琐碎。应该像独立生命个体那样活着,不能把“相夫教子”当成一生的终极目的。献给上帝越多,留给自己越少。
日本人鹿岛敬在《过劳死悲剧波及女性》中摘录了一个母亲的日记,这位母亲问道: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她答道:女性不应该像过去一样,把家庭与工作看做一种义务或者权利,应该在生活中辨悟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社会舆论不要过多赞许妇女在家庭中的奉献,不要把为丈夫、为子女的发光而自己暗淡下来的油灯推崇到极致。我们没有权力剥夺一个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即使包裹在血缘的温情中。
尊重生命,即尊重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婚姻就走入了芳草地。
男人的性格
宋盛超
心灵常展示记忆的图像,但心灵也展示未来创造的图像。
——荣格
人们说,北京人调侃、天津人质朴、上海人精明、深圳人匆忙、西北人豪放、成都人悠闲等等,其实,这仅是一种地域文化的积淀,或者说,一个地域“类”的特征,而不是性格的范畴。
又有人说,性格是财富。
这无非是说,当一个人性格随和,善于与人沟通,善于把握对方心理、又善解人意等等,从而具有“亲和力”,减少了从政、经商、务农、治学中的不必要的磨擦,容易获得成功。
“个别”才美
那么,什么叫性格呢?
性格是一个人特定的心理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一个人的“人生经验”,包括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间接与直接的“经验”,构成了这个人对待客观世界的心理特征。而当他对客观世界做出反应时,就变成了他的行为体系。
初出茅庐的男人,对人热情大方,与人交往从不设防,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把世界看得十分美好,常按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的行为。
而经历了“沧海桑田”之后,知道了太阳也有“黑子”,鲜花也有凋谢的时候;漂亮不能当饭吃,爱情也要物质基础;为人也要“悠着点”,人生道路有陷阱等等。由此,成熟男人开始“设防”,其性格也变得“沉稳而坚定”。
有时在评价某一个人的时候会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无非是说,见多了、看多了、听多了,人生经历构筑了处世立身的“防波堤”,达到了处变不惊的境界。
我们又说,“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无非是说,某君性格已经“综合化”了,七色光都已“合成”为可见光了。
青年人,总是单纯的;儿童,总是天真的;山里人,总是质朴的;江湖上,总是义气的等等。为什么人们怀念儿童的天真,这是对“人之初”的向往。
人的性格形成,除了先天的遗传之外,更多的是后天的社会实践。人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动物,或者说,人的短视与狭隘是一种本能。当社会生活出现某些巨变的时候,畸形的环境会造成畸形的性格。
鲁迅笔下有个“阿Q”,他是“争当奴隶”而又“不想当奴隶”的矛盾体。“阿Q性格”是什么,是“奴隶心理”并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安于现状
人生的依附可以使奴隶“苟活”,虽然活得并不开心。阿Q不仅“该割麦就割麦,该撑船就撑船”,他还在喝了二两“马尿水”之后,唱着“我执钢鞭将你打”,回到他的土谷祠中做梦去了。
——攀附权贵
阿Q总说自己姓赵,是赵太爷的本家。虽然挨了一顿打,虽然赵太爷说他不配姓赵。但阿Q说,“我祖上比你还阔”。更未所料及的,被名人赵太爷打了嘴巴的阿Q,也成了“名人”了。从此,阿Q在“未庄”真的“名声大噪”起来。
眼下也有如此之流:“我舅舅的表弟是部长”、“我爷爷的姨妈的儿子是将军”,“我与里根总统照过相;我与克林顿握过手”等等,就只差没被“打嘴巴”了。
——不屑同类
阿Q“上饶下骄”,欺软怕硬。王胡与小尼姑是阿Q最瞧不起的。“王胡算个什么东西”、“和尚摸得我为什么摸不得”。
联想到“蛇头”、“人贩”、“菜霸”、“渔霸”,他们见到海关、公安、工商的态度与他们对“同类”的态度,可谓天壤之别。甚至不惜剥夺“同类”的生命和青春,以此填满自己血污的口袋。新“阿Q”同老“阿Q”比较,真的厉害了许多。
性格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决定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方式。
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的东北山区发现了“狼孩”。当人们把她重新“融入”社会的时候,发现她的思维及行为都已全面“狼化”——她用四肢行走,夜视能力强,听力特别好,能嗅到三里之外“鸡血”的味道,并能发出“嗷嗷”的狼嚎……尽管人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当她十七岁时,智力还不如一个三岁的小孩。
由此,我想到:
——单亲家庭的孩子,为什么“内向”、“孤僻”?
——久闭国门而突然出国的孩子,为什么显得“懦弱”和“茫然”?
——穷家子女一旦进入城市,为什么胆小和自卑?
——蛮荒地带的“命案”,为什么“杀人”的理由竟如此简单:因为他“多看了我几眼”;
——离婚家庭,孩子为什么会受其他小孩的欺负?
——为什么毫无能力者的最大能力是“溜须拍马”?
——自认为有能力者为什么显得“横空出世”?“坎井”为什么只养青蛙而养不了鲨鱼?
——“暴发”了的穷人,为什么比早已暴发的富人更骄奢淫逸?
结论是:环境这玩意儿确实太重要了,教育这事业确实太重要了!
黄金性格
我们并不像“心理学”家把人的性格分为“感情型”、“意志型”、“疑虑型”;我们也不像病理学家把性格分为“胆质型”、“非胆质型”……我仅仅想说,什么样的性格可称为男人的“黄金性格”。
其一,性格应体现“善”。
“善”是一种伦理学的概念。但“善”是人格魅力的体现。
亚力士多德比一般美学家聪明。他说“美是一种善,善在美的背后,是美的本质”。
我们说:“临危不惧”和“勇于牺牲”的男人是可以信赖的;
我们常说,“乐施克己”、“赤胆忠诚”的男人具有安全感;
我们说,“富而不骄”、“贵而不奢”,具有“平常人平常心”的男人很有境界;
我们说,对母孝、对子慈、对友信的男人有人情味等等。
这种“黄金性格”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财产,因为“人格魅力”体现了“善”。不然,托尔斯泰、巴尔扎克以及莫泊桑的作品就不会成为人类的共同遗产。
不然,《诗经》的“为民而歌”、屈原的“上下求索”、专锗的“除暴安良”、杜甫的“愿得广厦千万间”,就不会成为千古绝唱。
其二,性格应体现才能。
古人说,“丈夫立世何所求,赤膊条条任去留”。我们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理想去追求。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就是“入世”的进取者。就连那些“归隐山林”或者“谈玄说道”者,也是“入世”的另一种表现。
修身,可看成培养德行与健全人格。这是“齐家”与“治国”的先决条件。齐家,可看成“发家致富”的尝试。凡事从小做起,从“基础”做起,从“零”做起。
一个“家”都治不好的男人,他能领导一个公司或者一个省?
治国平天下,才是最后的政治理想。这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不是每一个士兵都能当将军。
上述三项,除了“修身”属于“德行”之外,其余两项都讲人的“才能”。没有“能力”,何以“齐家”?没有“能力”,何谈“治国平天下”?
人品和人格,是通过才能去体现的。
心理学家吉尔福(J.P.GUiford)讲七条性格要素,除了“体格”、“品格”两条外,其余五条都是“才能”去体现的。
人的性格是一个“综合体”,才能更是一个“综合体”。
一个人素质高,取决于对外部事物的反应速度。“应变能力”是知识、记忆、判断三种能力的综合:
一个人素质高,取决于对“新知”的吸取与把握。抢占“商机制高点”的“开拓能力”,是知识、技能、技巧的综合;
一个人的素质高,取决于他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包括了“发现能力”、“联系能力”、“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些婚后女人,为什么常感丈夫乏味?男人乏味并不是女人已经“红杏出墙”,而是丈夫性格缺陷熄灭了情爱的火焰:
试想,一个优柔寡断、遇事不决又不敢承担责任的男人,还有什么魅力?
试想,一个为人吝啬、事事精于算计、对自己母亲都“抠门”的男人,还有什么味道?
试想,一个做事“半途而废”、胸无大志、成天“喝酒谈玄”的男人,还有什么吸引力?
试想,一个做事“心黑手黑”、“六亲不认”、“有奶便是娘”的男人,还有什么安全感?
试想,一个只会工作、不会娱乐、不会与自然对话,是一部疯狂运转的机器,还有什么情调?
试想,一个兴趣单调、说话木讷、不知幽默为何物的男人,还有什么格调?
试想,一个“欺软怕硬”、一遇困难就绕道走的男人,还有什么出息?
难怪,女人向男人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不要金山银山,我们要男人的“黄金性格”。
还是女人聪明。
雄狮的“鬃毛”
宋盛超
生存是第一重要的。生产方式决定生存的质量。——屈子
站在文明社会的窗口里,现代男人并不因为“衣冠楚楚”而变得“现代”,也不因为人类有了语言就褪去了我们曾经有过的“尾巴”。站在生物进化的链条上,在人类的遗传基因中,仍有着我们“昨天”的痕迹;在人类无意识的“历史折皱”中,有着我们祖先的“影子”。
不然,为什么在基因排序组合上,人类与黑猩猩有着98.8%的相似。
草原之魂
非洲草原上的雄狮,为什么披挂着深黑色的长长鬃毛?鸣声响亮的公鸡,为什么峨立鲜红的鸡冠?健美的孔雀,为什么展现着亮丽的羽毛?伟岸雄鹿,为什么耸立着高大的犄角?雄性动物的信息符号表示:他们拥有最健康和最强大的遗传基因,以此吸引更多的异性,从而保障自己基因传播的长度和广度。
基因“传播”是必须付出代价的。
强壮者才有传播基因的资格,争夺交配权的打斗便是“物竟天择”的进化必然。
雄性动物必将为强壮外表付出代价:雄狮必须忍受热带草原的酷热与蚊叮虫咬的折磨;雄孔雀必须忍受长过身体两倍的“尾巴”重负,忍受美丽的折磨……
美国人凯特在《兽中之王为美丽而受罪》中说:“美丽并不容易,如果你是一头雄狮,你就会有更深的体会。”
雄狮“鬃毛”有两大作用:
雌狮最喜欢披挂着长长鬃毛的雄狮,它们最具备“男子汉”的魅力。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韦斯特和帕克教授的研究表示:雄狮的“发型”是“男子汉”的宣言书──鬃毛的长度和颜色是雄狮健康的标志,也是“睾丸激素水平”的温度表。潜台词是:如果与它交配,雌性将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后代。
鬃毛,睾丸激素的测试表,也是力量的象征。力量在狮群中是极为重要的,它既可以保证妻妾及子女安全,其威慑力量又可以吓退敢于强占妻妾的“第三者”。
遗传基因决定“角色”意识:雄狮顾不了夏天的炎热,雄蛙也顾不了能量消耗而鼓动着十分庞大的“气囊”,雄孔雀也顾不了失去身体平衡的代价翻展着鲜艳的羽毛等等。
生命历程
古人说:“食色,性也。”人们把财富、权力和女色作为男人的三个支点。据说,由三个支撑点托起的物体是最牢固的。
古往今来,葡萄美酒夜光杯,美女如云长相随。什么西施的冷艳,赵飞燕的轻盈,杨贵妃的丰满,貂婵的妖美等等,经文人墨客的演绎,都变成了君主们美丽的爱情传说。其实,爱情是“物种”最原始的传递与繁衍。
男人相似于雄狮。
古训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果译成白话,一是金钱二是女人。孙中山先生也说过,第一爱书,第二爱女人。像温莎公爵“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例子,在《长相思》的记忆中,还有很多很多……
古训又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须“劳其心志,饿其体肤”,这是男人走向成功的必修课。
古训还说,婚姻的最佳模式是“郎才女貌”。于是,我们舞台上才有那么多“才子佳人”的故事,才有那么多罗米欧与朱丽叶。在这文人墨客所编织的罗曼蒂克的故事里,男女爱情经过了“圣化”与“净化”的筛选,已经变得像天使一般的纯洁与净白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