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男人的精神领地:心里维生素丛书

_4 宋盛超(现代)
其实,婚姻一开始肩负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神圣使命。人类也同动物一样,把复制与扩展自己基因的传播看做了“物种”延续的归宿点。无论就生命个体及群体都是十分有利的。个体生命的延伸和物种保留,恐怕正是人们不愿说穿的婚姻本质。
如果是,就不难理解那些“功成名就”的男人,尽管都说自己苦、自己累,但每个人都十分“痛苦”而愉快地履行着当男人的权利和义务。
如果是,就不难理解人类社会的一篇《天向》:几乎代代相传了“上帝”的秘约──母亲与老婆比,老婆重要;老婆与孩子比,孩子重要;父亲与丈夫比,丈夫重要;丈夫与孩子比,孩子重要。
当然,这里的“重要”并不是道德意义上的比较,而是人性“需要”的比较。由此,当你倾听人生“三大不幸”,即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时,就全然认知了婚姻背后的铁律──基因的传递和生命的延伸。
如果是,你就不难理解男人的生命历程:
你为什么放羊?放羊为了挣钱。
挣钱干什么?挣钱娶媳妇。
娶媳妇干什么?生娃。
生娃干什么?放羊。
如果觉得这则故事太落后、太古老、太没现代人的感觉和眼光的话,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提问。
文化人的回答要较放羊娃的回答漂亮而文明得多,但实质是否有差异呢?
你读书干什么?想出国。
出国干什么?读硕、读博。
读完博士后干什么?找一个好工作。
找好工作干什么?优厚的待遇、与舒适的环境(即金钱),温馨的家庭(即女人)。
人生价值是什么?完成科研课题与教好下一代。
孩子将来干什么?希望后续我未尽的事业(自然不会是放羊)。
这些回答的理想性和真实性都是勿容置疑的。博士与放羊娃虽然他们的生命形式不在同一个层面里,但在一个发展的链条上。
寻欢与死亡
宋盛超
生死在生命的两端,正误仅差一步之遥。
——朱少军
寻欢,男人热衷的话题,诸如文艺表演中黄色段子,男女间低级的玩笑、办公室与公共场所的“性骚扰”,以及那些“三级片”的故事等等。
为什么凡有男人的地方,无烟的色情业如雨后春笋。各个国家虽然严厉打击,但发展势头总在此起彼伏。就世界而言,除荷兰法律公开承认“妓院”为合法外,其余国家都为遏制色情行业发展而伤透脑筋。仅法国而言,公开及半公开的卖淫从业者就达20万之众。
按市场学的观点,有需求就有市场,尽管这需求有悖道德与法律。色情与吸毒,成了当今人类社会的两个怪胎和毒瘤。
人性的本能并不都是天使。西方专家叫“人性的弱点”,东方学者称“阴暗心理”,而老百姓却说,“白天的人多,晚上的鬼多”。
沈阳的一个“老实巴交”的“诚实公民”,在母亲的眼里,他是“孝顺的儿子”;在妻儿的眼里,他是尽职的丈夫。但谁也没有料到,他竟是接连奸杀九人的恶魔。
防患显得多么脆弱,“心理疾病”的解释也显得多么苍白。
生存欲
那么,人性是什么?人性是与生俱来的物种遗传本能和社会属性的总和。人类作为生物学中的一个物种,也像其它物种一样遵循自己遗传的密码,演绎着生命发展轨迹。人的本能──生存欲与死亡欲,这种力量的神秘性及能量都是十分巨大的。
为什么“狼前无跛子,阵前无伤兵”?求生欲使然。
一个十分纤弱的姑娘在火灾袭来时,居然可挪动200公斤的保险柜?一个十分胆怯的小女子,在盗贼入门后,竟然可从三楼的阳台跳下去?生存本能在瞬间可调动并整合人的肌体,其爆发力是超乎常规的。
动物世界亦然。
当一头幼鹿被猎豹追逐时,它的瞬间时速居然能达到每小时80公里,野兔时速也在40公里左右。“趋利避害”是动物生存本能所激发“张力”的极致。
从动物本能而言,死亡欲与生存欲是一对孪生兄弟。寻欢是人的“死亡欲”支撑了的罪恶。
死亡欲
寻欢的本质是“性”。其实,“性”的本身就包含了“生存”与“死亡”。
“性”的终点是两性的融合,而融合的终极就是新生命的开始与旧生命的死亡。性爱的“快感”既是新生命诞生的颤栗,也是旧生命死亡的舞蹈。生命具有必生性和必死性。
性爱是生命个体求得“永生永死”的本能体验。
“性爱”蕴含了生命的“彼岸性”。没有生,哪来死?没有死,何以生?所以佛经才说“生中有死,死中有生。”
爱是一种求得永生的手段。
古希腊的美神爱若斯,就是永生和永死的古希腊神命。人类习惯于求得永生,总希望“长生不老”和“延年益寿”,但忘却了爱的另一面:爱是生命的毁灭,爱是生命的断决。断决和毁灭就是永死。
人们求神拜佛,求得永生;滋补药品,求得长寿。这是生的欲望。
但人们也崇尚安乐死,享受生命的尊严和摆脱苟活的苦难。“西方极乐世界”与“上帝温馨天堂”,就是美好死亡的描绘。“安乐死”是一种死亡的快感。俗话说:“活得太可怜、太忧伤,不如死了的好。死了,死了,百事都了。”死是对生命重负的摆脱,对永生的渴望。西方传教士常说“让灵魂安息吧!”灵魂的安息,就是对永生、永死的祝福。所以,男人“寻欢”就是追求死亡。
在印第安人眼里,死亡与新生是同等值得庆祝的事情。他们唱歌跳舞,通宵达旦,欢庆新生或死亡。在苗族人眼里,死亡是走向重生的门槛,从而演绎了佛经的“生命轮回”。
庄子《至乐》中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这是从生物学角度看待人的本能。
然而,人毕竟不是狮子和猴子。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虽然在我们的大脑中还保留了“下丘脑”这一本能区,但人类毕竟已拥有了发达的“大脑皮层质”。
受教育越高的男人,理性会强力制约本能,虽然有些“痛苦”;而未经开化和启蒙的男人,下丘脑的本能冲动会抑制理性,虽然“痛快”,但人却变成了猴子。杰克·汉斯说:“本能的泛滥,将我们还原为祖先,本能的抑制,将使人类走向成熟。”由此可知,那些热衷“寻欢”话题的男人,那些沉浸于“黄段子”与“三级片”的男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他们受教育的程度都不高,环境教育功能低下,他们仍处于非理性的蒙昧状态;未受到理性制约,自然包括了法律、道德、伦理的制约。所以,他们的“下丘脑”显得特别活跃,处于较原始的本能驱动的阶段。
由此想到一句话,美国人乔治·沙顿说:“科学是人类精神的最佳清洁剂。教育是社会生活质量的脊梁。”
“佐罗”情结
宋盛超
人以两种方式说话:一是喉头,二是身体的姿态。
——宋盛超
在男人的心里,有两个情结。一是受“力比多”支配的“传宗接代”的情结;二是强者形象的“佐罗”情结。
男人的第一要义是择偶。找一个“如花似玉”的佳人得耗去男人的金钱和能量,以此获得基因传播。
这无怪乎皇帝在十六岁左右,宫庭内的头等大事就是为皇帝找一群(而不是一个)女人,为他生下十几个皇子。自然,几十个更好,以保证皇族权力的延伸。
这个故事并不古老。就在当今,我们也在重复着爷爷奶奶们做过的事情。当毛泽东的“亲密战友”的副统帅羽翼丰满的时候,现代“太监们”也是在全国选妃,以保证林家“种族”血统的“优秀”与“纯正”。
一个日本太子妃的故事,一个英国查尔斯的故事,就可以使世界热闹起来。记者们生花的妙笔,把那些男人女人的故事,把那些本来属于他们个人的私事,统统与强大的帝国连在了一起。普通男人的择偶虽然没有皇族男女那么复杂,那么政治化,但也足可牵动列祖列宗的英灵。谁说“力比多”的力量不大?现代人看来,人类“进化”的速度的确十分缓慢。
强者形象
当物种遗传的问题解决之后,男人就成了拥有“领地”的雄狮。
所谓家的概念,一是女人,二是孩子。保护妻儿的生存与发展,成为有责任感的男人义不容辞的义务。
人类如此,动物亦然。
非洲草原的雄狮,虽然他们很少捕食,或者说,他们很少领工资,但保证狮群安全,担任领地的夜间巡逻和驱赶入侵者,成为它们的重要职责。它们在“解放”自己时,要解放全狮群;在不“解放”自己时,也要解放他人。因此,“佐罗”的情结,具有全新的社会学的含义。
英国人查理说得好:“男子汉的角色,就是‘成功的僵尸’,一个梦游者。在我们当今的文明社会里,处处有这种‘成功的僵尸‘──富有的商人、高薪的运动员、叱咤风云的赛车手、还有形形色色的花花公子。”
这些“成功僵尸”们,他们不但拥有社会地位、成堆的金钱以及豪华的住宅,他们几乎同时拥有漂亮的女人。他们只知道挣钱、只知道花钱、只知道追逐时尚与声色犬马,不知道人还有精神需要,还有艺术和音乐等等……因而,在人生轨道里,他们成为真正的“梦游者”。
成功有魔鬼伴随,上帝打开了“潘多拉”盒子:
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叹,蕴含了多少成功者的无奈。
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等价交换”,天上不会掉馅饼。成功者,常常抛弃自己的真实感情,也放下了自己的荣辱心。
商场不是文人的唱诗会,不是秦淮河边的歌舞班。血腥及污秽,使他们嗅觉变得麻木。
为什么“文人生意”九不成,因为秀才纸上谈用兵。商人既犀利又实际,既冒险又精密,今天“一掷千金”,为了明天“夺财掠地”。
暴发者放纵了财欲,萎缩了精神。
财富的增值速度愈大,精神家园的溃口就增大。难怪,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希望此届任满后不求连任。不管是真是假,他有一句十分动听的话:“我对妻子有过承诺,希望我有更多的时间属于我的家庭。”也难怪,一些成功的大亨到晚年,他们将会把自己的财富无偿投向公益事业,就连封建时代的开明乡绅也总要尽一点“桑梓之情”──为家乡修桥、铺路和建庙。开明大亨说“我的财富来自社会,归根结底,要还给社会。”
如果说,成功的第一步使人变成了“僵尸”和“梦游者”,那么,成功的第二步,还要将“僵尸”和“梦游者”还原为自然人。
历史又回到了出发点。
人生胡同
“佐罗”情结,有很强的“势能”与“动能”。
大凡成功者,都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势能”优势使他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欣慰感产生于居高临下之中。“君临天下”的妙悟是一般凡夫俗子所无法体验的。虽然,人人都知高处不胜寒,但人们也有“临寒不厌高”的满足。
我们耳熟目详成功者的感叹:做名人难,做名人忙,做名人累,就像飞速旋转的“陀螺”,想停也停不来了等等。
其实,这一半是感受,一半是炫耀。为什么那么多非名人都想争做名人?可能,名人的“难、忙、累”中还有玄机,不然,那么多追随者为什么趋之若鹜呢?
心理学者西蒙·塔尔说了一句语惊四座的话:成功者与失败者在心理反应上是十分相似,就像穷人与富人站在坟墓面前的感受一样。
这叫人性的“胡同效应”。
当人们走进了各自的“心理胡同”时,胡同越深,退路与出路都会越窄,前进与后退都一样艰难。如同走钢丝的演员,停下,就意味着失去平衡,“势能”与“动能”的“潜存量”会驱使演员一直走下去。
过去最时髦的话叫“妇女解放”,而当今最时髦的话是让男人走出自己修建的“人生胡同”。
我们说,男人在扼杀自己,疏远自己,男人有一种“自残的欲望”。
十年前,一个美国学者说:“我有价值连城的著作,我有铺天盖地的荣誉,我有用不完的美钞,然而,当我接近坟墓的时候,我感到我什么都没有。”
男人的出路──剥去伪装,找回自己。回到蓝天里去,回到草原里去,回到大海中去。
大雨冲刷掉的仅仅是身外之物,雨后留下的才是真实的自我。男人应勇敢地走出“人生胡同”。
错位的男人
宋盛超
倘若魔鬼远我而去,那么,天使也将振翼而飞。
——里尔克
男人总抱怨自己婚姻不幸,尤其在所谓成功男人的圈子里。
离婚率已由8%上升至14%。有人说,这是社会进步和人性的觉醒;有人说,这是钱让男人变坏;有人说,这是通讯使世界变小,“扩容”了择偶机遇等等。
看来,这些解释也并非全无道理。
试想,一个封闭社会里,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过去,在离婚成为耻辱的年代,婚姻不幸的案例从来没有统计,自然谈不上“幸”与“不幸”。
如果仅仅从“钱”的角度看“婚变”的变迁,也有过于片面之嫌。有钱就可以让男人变坏,难道无钱就可以使男人变好吗?
男人自认为的“不幸”,是男人的进化机制“诱惑”了他们的眼光。
求美欲
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男性婚姻是由“力比多”确定了择偶的“求美”倾向。
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成了男人求美的理直气壮的理由。在“跑马溜溜的山上”,人们总唱着“李家溜溜的大姐,任我溜溜的爱哟”!
男人最看重女人的脸蛋,女人的身段,女人的举止,女人的万种风情……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无才无德便是貌。
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把女人逼到了一个“别无选择”的角落。
当漂亮成为一种资本时,资本可以投资、可以贸易,也可以待价而沽。
君不见,化妆品和整容术,这种“青春行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超过了国民经济中任何高发行业的速度。虽然报刊多有“整容”变为“毁容”的报导,但无法阻止女人们踏入“雷区”的决心,“爱美”使女人愿意成为“始作俑者”。
君不见,一会儿亚洲、一会儿欧洲、一会儿全球的选美活动,像“厄尔尼诺”一样在世界各地登陆。其规模、速度都远远超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救济贫困的活动。
男人的“求美欲”把女人“尚美”推到了极致,似乎忘了女人最美的青春期只有10年。颜容总会衰老的,鲜花总会凋谢的。古代深宫的哀怨曲至今还在我们耳旁回荡着。挽回和留住“容颜”的任何“革命”注定要失败,正如秦始皇研制的“长生药”一样。
约翰·哈洛在《泰晤士报》上发表了一篇《俊男美女爱情难如意》的文章,这在“崇美如神”的西方世界里,也算作一种不可多得的声音。他在文中引证了美国南加洲大学的布莱恩教授的研究成果,告诫男人两点结论:
──美人的心是难以安抚的。
女人的美丽造就了众多的追求者,美丽程度决定了“竞争者”的范围和参与人数的多少。如果你无法保证是全球最为富有、最有才华、最为帅气的男人,“美人婚姻”就潜存着危机。
“美丽”后面有诱惑,“美丽”前面有魔鬼。“红颜薄命”是男人酿造的悲剧。
──美人的心是难以满足的。
当“美丽”成为了资本,成为了财富,成为了旗帜,那么,资本需要投资分红,财富需要积累敛聚,旗帜需要宣扬,抵挡魔鬼的长城稍有缝隙,“敌军”就破墙入城了。精心建造的爱巢将会在瞬间坍塌。
占有欲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男人就把女人变成了“我的”。
男人爱说“你是我的”,很少说“我是你的”。对女人的占有欲望,就像对财产的占有一样,婚姻在男人的骨子里成了“占有”的天秤。尽管在恋爱的“马拉松”里,男人会表现出百般容忍和万般的迁就,但这仅仅是投资,日后是需要回报的。
男人懂得:大多数女人一旦以身相许后,见异思迁者毕竟少数。雌性动物最看重“安全”,“安全”是哺育下一代的必备条件。
但当男人的占有欲得到满足之后,会对“昔日的鲜花”不屑一顾。他们又会张扬自己“鲜艳的羽毛”,振动自己的峨冠,去讨好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异性了。
“喜新厌旧”是一种本能。
原本这种“本能”是上帝为生物的多样性而设置的,但“闸门”一旦打开,如果没有安装“净化装置”,污泥浊水都会从泄洪道中流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求全欲
除了求美之外,男人还“求全”。
“十全十美”是男人择偶追逐的目标,尽管过于理想化。其实,男人应该懂得:世间万物本身就没有“十全十美”。
“完美”阻碍了“进化”。
进化不承认“完美”。宇宙万物都因为并非“完美”,才演绎了缤纷的世界,才促成了物种的更新。
男人心中的伴侣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句俗语的背后,包含了两层意义:上得厅堂者,当是会诗、会棋、会画、会乐、会舞者,不仅相貌出众而且技艺超群;下得厨房者,当会煮、会蒸、会炒、会炸、还会善解人意、善于体贴等等。如果我们将这两项相加,通过“婚姻的交换”,男人不仅得到了美女、厨师、保姆,还得到了艺术家和心理咨询师,这自然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求全”婚姻注定失败:过高的期望带来过多的失望。不平等的买卖,就连“上帝”都不会同意。
求全欲望,正如人们追寻天堂。理想的婚姻,在天堂里,不在人世上。
倾斜的太阳
宋盛超
人格使自己尊严,愤怒使自己强大。
——朱少军
美国哲学家格拉斯说:“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不要怕做人”。当今社会里最怕的就是“当”一个男人。下面有一首小诗可能是这种体验的注脚:
做梦时,生活是一片满地的雪花
梦醒时,生活是一支断翅的小鸟
——美·hughes
小诗说明简单的道理:当人在“做梦”时,生活是美好的。梦醒来时,生活是一只断翼的小鸟。生活的理想目标,常被现实击碎。世界为强者准备,没有弱者的港湾。
病 态
男人的脆弱,是男人的心理疾病:
《红楼梦》里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但男人自以为,自己是钢做的。
地球的“板块理论”告诉我们:由于地壳运动,使世界充满了高山和平坦,布满了河流和海洋,地球才有了色彩,有了差别,有了线条。
激烈竞争中,男人心理脆弱是以“排解方式”运动着。
他们缅怀过去,因为不敢面向未来;
他们嫉妒成功,因为没有了竞争的勇气;
他们变得萎琐,因为心中没有了希望;
他们与酒为友,在酒中变得忘却;
他们与色为伴,在色中寻求刺激。
他们伪装强大。
在陌生人的面前,刻意扮演顶天立地的汉子,除却“表现欲望”之外,夸大的“孤胆英雄”形象,掩盖了内心的自卑与怯弱。
他们焦虑不安。
焦虑形成心灵的孤独,孤独形成与他人的隔膜。自卑感使人走向自我封闭,而自我封闭加剧了隔膜。
觉 醒
当男人在愤怒和悲痛时,开始了心灵的觉醒。
美国人马顿说得好:“愤怒是一种力量,悲痛是男人的觉醒”。在悲痛和愤怒中,具备了面对残酷世界的意志以及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
不掩饰卑微的童年,不掩盖不幸的遭遇,才能称为大智大勇的人。球王贝利说过一句话:“愤怒和悲痛之后,才懂得重新的寻找”。这既是对生活的磨合,也是对生活的发现。
美是残缺的
宋盛超
空间,是最能说话的行为语言,它没有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界限。
——法斯特
人们把“匀称、整齐、和谐”作为美的标准,这固然不错。诸如人们赞赏匀称的身材,整齐的仪仗队,和谐的蓝天与大海等等。
艺术有它的“四维时空”:
一个姑娘白净的脸上偏偏长上一颗黑痣,反而增加了几分妩媚感,黑痣从此被冠以了“美人痣”称号。
一个重庆大足卧佛,偏偏仅露现出侧卧的上半身,让下肢与石崖融为一体,更显卧佛的巨大。
艺术讲“遮拦”,正像行话所言:“山要高,薄雾锁其腰;山要险,高山拦腰斩”。这种“虚在实中,实在虚里”的审美效果,使美在想象中得以完美,得以升华。
山石以“瘦、漏、透”为美;古松以“曲、盘、疏”为美;假山以“怪、小、奇”为美。
美与丑是对立的,也是转化的。《易经》说“正反相生”则“阴阳相合”。有“真”才有“美”,这是“缺陷美”所追求的“化景物为情思”的艺术境界。
缺陷美
“缺陷”是对“完整”而言的。
艺术的鉴赏并不是实体的照相,常有一点“无中生有”的味道。实体的“消失”正是想象的天地,“缺陷”留下的时空,待观赏者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
断臂的维纳斯雕像,是“缺陷美”的典型。
一个如此漂亮的爱神竟然没有“肤如冰雪”的双臂,不觉得美中不足吗?
恰恰相反,艺术原则提醒人们注意:维纳斯失掉的正是她所得到的。
其一,“美在重点”。
没有“重点”,就没有“强化”;没有艺术的“亮色”,就没有审美的“趣味中心”。诗歌要讲“诗眼”,戏剧要讲“重场”,绘画要讲“高光”,雕塑要讲“重点”,这正是艺术家在审美创造中寻找的“代言体”,也是美感的宣泄点与喷发口。
维纳斯的“重点”在哪里?
──优美的身材
它是由全身起伏的曲线展示的。曲线,给人以柔和及流动的心理感觉。女性身体的柔美无不是曲线的“意象”所致。难怪威廉·荷加斯说:“组成维纳斯的线条,比组成阿波罗的轮廓线更美和更流畅。”从此,“维纳斯线条”成为女性身材美的代名词。
──丰满的肌肉
人体就是艺术。维纳斯上身,尤其前胸的曲线,很有平滑感,极富于弹性。从而使眼前的爱神,已不再是雕塑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典雅的表情
爱神的脸上没有堆砌热情和夸张的挑逗,显得典雅而平静,这是古希腊“人神合一”的艺术特征。在她平朴的脸上,羞涩的眼里,看到了妩媚、端庄、温柔和甜蜜……正由于没有双臂的喧宾夺主,艺术的“高光”才会投射维纳斯骨子里。
难道还需要手臂吗?
其二,“缺陷”带来想象。
历史在重复中延伸。
雕塑大师罗丹的巴尔扎克塑像,其塑像的双手显得特别生动。罗丹学生喊道:“太美了,那双手!”罗丹毫不犹豫地把塑像的双手砍掉了。罗丹懂得:有了巴尔扎克的手,就没有巴尔扎克了!这个故事给艺术鉴赏带来了启迪。
你看,断臂的维纳斯头微微倾斜,正与臀部曲线组成一对反向弧形圈,既是倾斜中的平衡,又是“静观”中的流动。罗丹说得对:美在流动中看到了生命,看到了青春,看到了爱情的流淌。
蛇无足
具备生命活力的艺术品,才能在审美中引起主客体间的感情交流。只有在感情交流的氛围里,艺术品的魅力才会得到放射与回归!
因此,维纳斯的手臂并不重要。
艺术需要“忘却”。有“忘却”,才有创造。维纳斯的双臂在哪里?在每个欣赏者的心里。人们凭借各自的想象在自己心里创造了一个“更真实的假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语),正如每个读者心里都有一个林黛玉的形象一样。
尼采在《强力意志》中说:“人最后在事物中找出的东西,只不过是他自己塞入的东西。”这无非是说,“找出”是理性的“认知”,而“塞入”的是感知和经验。
“缺陷”带来想象,想象带来了创造。
艺术门类审美的原则,有着惊人的相似。
中国的卧佛,佛身与石崖的“合二为一”,艺术与自然在“静观”中统一了。艺术品背后,散发出佛教禅宗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以及东方人的“天地永恒意识”。
古希腊的维纳斯,实体与想象在“静观”中统一了。艺术品背后,再现了西方人的“价值筛选”法则:寓无限于有限之中。
而“永恒意识”与“价值筛选”,却是共生的审美意识。我想,没有任何人会把卧佛的下半身重新雕塑出来,正如没有人会给维纳斯再植上断臂一样。
艺术切忌“多余”。
心病
宋盛超
需要是人类进化的动力,但需要有时没有眼睛。
——海斯
当今社会的男人,尤其是历经奋斗而并不成功的男人,往往把失败归结为“运气”,大有怀才不遇和生不逢时之感。男人以自撰的“借口”,即“理由化适用原则”,获得心灵平衡。
但是,绝大多数失败者也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迎接挑战的必备条件。当心理素质成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时,其心理健康表现了个人健康生活质量。
当健康进入我们的生活,心理健康就自然进入了日常生活的层面。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男人具有如下的特征:
──永远一颗儿童的心。
“童心”和“童真”是上帝给人的珍贵的礼品。神话故事说,当一个名叫“漂亮”的姑娘和一个名叫“纯真”的姑娘走来的时候,爱神艾若斯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名叫“纯真”的姑娘。
“童心”,使世界变得洁白;童心,使人们变得高尚。一个没有爱心的男人,一个连自己母亲都不爱的男人,谈何心理健康?童心,是健康的胸怀,是积极的心态,是生活的勇气。
──乐观与你为伴。
人在旅途,无奇不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生活总不是一帆风顺,坡坡坎坎、闲言杂语、情感矛盾等本身就同生活粘连在一起。人要有点“宇宙意识”,要把万事万物看成历史长河的一个漩涡。没有过不了的桥,没有不过的河。人要有点“阿Q”精神,“忘却”是清除不必要的记忆,删掉多余的资讯,增加乐观的信息。沉湎于记忆是“老化”的预兆,“左顾右盼”是怯弱的体征。
──要有自我调整能力。
张学良将军一生咤叱风云,历经坎坷达半个世纪。他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可能无人与之相比的。他历经了风浪的心境反倒静若止水,一展千里。
他生前写过一首诗,读后觉得其心胸的宽阔:
白发催人老,
虚名误人深。
主恩天高厚,
世事如浮云。
而最让人敬佩的还有我们的黄克诚大将。
他一生直言敢谏,仕途多舛,受过无数的误解与委屈。早在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期间,就被打成了“彭黄张周”反党集团。而“文革”期间,几乎被折磨致死,视力几近失明。但当他刚恢复工作为全军领导干部作第一次报告时,他说:“毛泽东的旗帜不能扔,要三七开评价毛泽东的功过。”这是何等坦荡的胸怀与眼光。
──永远是十五的月亮。
人应该有点精神。
这种精神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与坚忍不拔的意志的结合。不仅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
遇到困难,不消沉、不回避、不退缩;
遇到矛盾,不急躁、不推诿、不逃避;
遇到挫折,不彷惶、不颓废、不自抱自弃;
遇到机遇,不犹豫、不畏缩、不等待;
完整的人格,是健康心理的必备条件。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都要做一个平常人,都要有一颗平常心。
清醒的自我意识,永远的“十五的月亮”,是健康心灵的钥匙。
治疗药方
如果你想疗治自己的心灵疾病,不妨试试心理健康的药方:
──忘掉年龄,领悟生活的真谛。
人除了生理年龄之外,还有一个心理年龄。当自己到了“奔四”或“奔五”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已经老了,万念俱灰,对一切失去了兴趣。生活的乐趣,靠自己去发掘,去开拓、去享受,而不是上帝的恩赐。
──忘掉怨恨,坦荡人生。
人不能永远生活在忌妒与怨恨之中。一旦“怨恨”的魔鬼走进了心灵,“忌妒”的毒汁就浸入血液,不安与烦躁将会伴你一生。痛苦是自己制造的魔鬼,谎言只纠缠说谎者。
──忘掉悲痛,生活不会停止。
亲人的去世、病魔的缠身、人间的不幸,就像日出日落一样自然。长久停留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就如把自己禁锢在黑暗里一样。这种心境,会使太阳失去激情,会使月亮失去光亮。悲痛不仅需要忘却,更需要“转移”。悲痛能作文,愤怒能写诗,伤愁能绘画,将悲痛转移于创造之中,就是解脱。
──忘掉荣辱,淡泊名利。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凡人情结”是人的本能。每每一遇到什么提职加薪、出国提干以及评定职称等,常使人陷入无穷的烦恼之中。人的心灵深处,应该有一个大的参照物,应该有一个大坐标:人生就是一条长河,每个人就是一朵浪花。成功者,也仅仅是一个大浪花。
诗人元稹有一首绝句叫《行宫》: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这是何等的境界,何等的洒脱,何等的超凡眼光。
古人都知道,“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宇宙永恒;古人也知道,“逝者如斯夫”的生命过程。难道作为现代人,还为区区荣辱得失而扼腕痛苦吗?
健康的心理,靠自己去培育。
男人的悲剧
宋盛超
最艳丽的色彩,是剧毒动物的警告语言。
——沃尔斯
母系社会解体以来,由于男人在狩猎与农耕中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男人社会中心的意识。
这不是男人有什么特别的能耐,也不是男人生来就是强者,只是经济实力转化为社会角色而已。
在温情脉脉的家里,男人是妻子和儿女的“皇帝”,他成了家庭的中心。
在性生活里,男人的本能就是占有和侵入,从而形成支配。支配就是权力,女人成了男人的附属物。
社会强迫男人扮演了强者,物种的延续需要维护种族的生存与繁衍。
生活,常常物极必反。
旋转的社会舞台,往往旋晕了男人。旋转的速度越快,离心力就越大。哲学家鲍布说:“男人是自我撕裂、自我毁灭、自我强制、自我误导、自我沉醉的傻瓜。”
男人们抱怨:他们活得很苦,也活得很累。
在动物世界里,雄性承担的种族义务是与人相通的:非洲草原的雄狮,强壮的体魄和响彻山谷的咆哮,以及象征权力的鬃毛,使它们成为了强者。它们的任务是维护安全、保护领地、繁衍后代……阿拉斯加的雄鹿,率领自己的“妻妾”,跋涉千里,历尽艰辛,到遥远的北方去繁衍后代,也活得很累很苦。
在两性世界里,阴阳合而万物生。生殖与哺育,是一个最为古老的发展链条。这根古老的链条,被人类演绎成许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的爱情故事。
也就在两性世界里,人类社会像不忠于婚姻的猴子一样,冒出了许多陈世美。
我们的男人怎么啦?
猴子不忠
除了品德与人格的社会原因之外,还有一个生物进化的事实──人由猴子变来,男人有点像猴子。深层次的“原罪”来源于男人的生物属性。
动物没有爱情。鸳鸯与田鼠的“忠贞”,是人类为希望编织的故事。
黄蜂在“交尾”后雄蜂会死去,蜘蛛在“寻欢”后雌性会吃掉雄性;偷食“禁果”的年轻公猴会被逐出猴群,除非它强大到可以杀回来称王称霸。
十分残酷的“爱情故事”,在动物世界里天天上演。为“交尾而牺牲”的壮举,并没能阻止雄性对自己基因的复制。这是本能力量的支撑。
在人类社会中,尽管每天都发生因爱情而不幸的故事,但并没有阻挡对爱情的“朝圣”。惟有爱情,才能支撑和建构我们的两性大厦,才能成为人类精神和肉体的寄托。
男人究竟怎么啦?
男人择偶的第一标准是青春和美貌。
健康与美丽的女人是复制基因的最好载体。男人并不大看重女人的财产和头脑,男人自认为自己有财产与头脑。
男人看重女人的味道,即所谓的女人味。
以生物学的观点看,男人希望有更多的荷尔蒙,更多的娇声媚语,更多的狂热激情……把法国女人的香艳、美国女人的热情以及俄罗斯姑娘的奔放与日本女人相比,几乎大部分男人都认为日本女人更逗人喜欢。
而女人的择偶标准就复杂得多。
当男人完成了基因复制之后,漫长的怀孕和哺育,使女人更看重“安全”和稳定。
──男人必须具备经济实力,经济实力是“安全”的阀门。
──男人必须“忠厚”,“忠厚”里含有责任心和抗御“诱惑”的因素,以防止第三者从围墙外进来。
女人不太看重男人的外貌。男人的“强壮”十分重要:体壮的男人有一个健康的基因;“智壮”的男人能规避风险。女人既要“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的勇敢,也要“临死而惧,好谋而成者也”的谋略。
勇敢与谋略是“安全阀”的双保险。
老夫少妻
英国人罗宾·麦基说,为什么女孩常被年长的男人击倒,那是因为:
──敢于炫耀能力的“年长的男人”,一定具备强大的遗传基因;
──女孩喜欢有“历史的男人”,历史经验是安全和稳定的基础;
──女孩喜欢有“成就的男人”,经济基础是婚姻的支架。
“老夫少妻”的故事虽然大都没有完美的结局,因为上帝会按时叫男人去天堂报到。
正如英国人伍斯讲述雄性捕蝇鸟和刺鱼的故事一样:“在营养不良时,这些雄性动物仍竭尽所能展示自己的雄性魅力,以此吸引雌性。不过这种展示是极其消耗能量的。等到刚刚吸引到雌性时,那衰弱的身躯也就寿终正寝了。”
陷阵的公牛
宋盛超
空间既是领地的实在,又是领地的象征;既是生存的前提,也是交际的手段。
——罗伯特
看过西班牙斗牛表演,就知道社会认同的男人标准,以及女人所倾慕的男人的味道。
男人不是公牛,但有点像公牛。
雄狮的攻击性源于保护领地和妻妾,这是本能。物种的生存,需要足够的水源、生物群以及赖以生存的配套环境;男人的攻击性,更多表现为人类的社会属性。一般地说,人生活在社会里,一是生存,二是发展。生存是起码的,属于“今天”;发展是未来的,属于“明天”。道格拉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为明天而活着。”
为了“明天”,为了梦,男人们在心里描绘“美好前程”。不管什么方式,他们都在为自己,为家庭,为女人活着。
社会的变革使现代人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掌握自己的命运。
对年轻人来讲,跳槽早已司空见惯。干得不顺心跳槽,挣钱太少跳槽,干得好端端的也跳槽。
选 择
我们从跳槽中获得了什么?实现了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吗?在频繁跳槽与坚守阵地之间,我们该做何选择?
先看一组案例,这是娜拉编辑的《青春报告》中的两条消息,听听年轻人的内心独白:
机关的位置
(刘朝阳,男31岁,国家某部委干部)
1991年毕业时,我所在学校只有4个进京名额。我幸运地进了现在工作的单位。此后几年,“下海风”刮得很厉害。我的不少同学去了公司、外企,收入不菲。与他们相比,我每月几百元的工资少得可怜。只能靠那点死工资吃饭,似乎在机关工作好像还是没本事的表现。看到特区商潮澎湃,我也曾跃跃欲试。
1996年,国家实行公务员制度改革,我成为国家公务员。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虽然没有商海搏杀刺激,但是平静而稳定。8月,我将拿到一套两居室的钥匙。房子市价值40余万元,我只需付10万元左右就可以拿到产权。比起在外企上班自己买房的同学,在这一点上我起码和他们扯平了。与他们激烈的职业竞争相比,我倒是多了一份踏实与悠闲。
回头思量,90年代初的下海风潮,其实多少含有炒作的成分。
中国人做事,总喜欢一窝蜂,一喊下海,恨不得全民皆商。其实一个社会怎么可能没有分工呢?过去一提机关,人们就想到做官。公务员制度改革使国家机关的官僚色彩减少了,公务员也成为一种普通的职业选择,有良好的升迁制度及受尊敬的社会地位,不啻为大变革时代一块难得的职场绿洲,再次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优先选择。所谓风水轮流转,去留之间,其实各有其妙。
占领一个制高点
(吴小甘,男,30岁,文化工作者)
来到北京这个文化中心,我才发现自己这些年在海口的经历是小池塘里打滚──瞎扑腾。
1995年我到海南,希望在特区凭自己的笔杆子吃饭。当时海南的报社遍地开花,仅经济类的报纸就有七八家。我跳了好几家报社,也到过电视台,一会儿搞策划,一会儿拉队伍做专版,就是没有静下心来写点像样的东西。
随着宏观调控,海南的泡沫经济降温了。我曾经工作过的报社,现在都已关门大吉了。虽然这些年赚了一点小钱,但回首自己的文化梦,我似乎离它越来越远了。来到北京,我认识了很多才20岁出头的朋友,他们有的来到北京才两三年,已发表了几十万字的作品,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大都成了新闻界的栋梁,而我犯的错误是没有占领一个制高点。
活 法
在生存竞争中,表现形式五花八门,男人的活法也名目繁多:
一是金钱型。
这种人对感情看得很淡,对物质,或者说对金钱看得很重。他们重利轻情、重利轻义。他们有一句处世名言:金钱是高效率,情感是低效率。金钱是真正的消费。情感是侈奢的消费。
巨商的破产有三种:一是赌、二是毒、三是情感消费。前二者不用多说,人们都十分明白。情感消费,是支付不起的一种消费。它不仅仅耗去了物质,还耗去了心力。所以,金钱性的人不看重情感消费。
二是感情性。
这种人对生活的基本态度靠着机遇,他们左右逢缘,随遇而安。或者说,他们相信直觉,不屑理智。他们看重身内之物,尊重自己的感觉。发财离他们很远,但他们自由。
他们为感情活着,为感觉活着,为情绪活着,为自己的感受活着。
三是虚无型。
在他们眼里,感情是虚伪的,既没有质量也没有重量。他们以嘲讽的方式对待别人,对待社会,对待人生。用他们的话说,人生是个梦,是一场戏,是一个编造的神话。他们嘲讽神圣,嘲讽真情,他们的名言是“游戏人生”。在他们心里,世界没有完整,只有残缺,没有完美,只有遗憾。他们以自己的腐烂为代价,达到与腐生物相沟通的目的。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