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28岁成为亿万富豪:感动中国的财富传奇

_6 刘延林 (现代)
成功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1)
刘延林
1.[背景]第二年出门带上徒弟,从小爱听“少年才俊”故事。
[评析]雄心和抱负在我们小时候就可能初露端倪。
同是出门烧炭,第二年出门就带上了“徒弟”,刘延林自造了很多机会。有人认为只是“机遇”造就了刘延林的辉煌人生,这样的看法显然过于简单。我们从他从小爱听三国“少年才俊”故事就可以看出,刘延林是一个有人生抱负的人。面临着贫穷现状,与普通人不同的是他的欲望超出了现实。实现愿望的过程伴随着行动力,它可以打破当前的立足点。对于胸无大志、甘于平庸的人,很难有力量能够推动他们前进的脚步。而一个人想出人头地,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雄心和抱负在我们小时候就可能初露端倪,后来的成长过程无不是它的延续。
2.[背景]“白天过于劳累,加上气候冷,刚到的一段时间,晚上反倒睡不着,有时睁着眼等待天明,寒冷的夜实在太长、太难熬了。经常在似睡非睡、半梦半醒中回到家,见到了亲人,我被冻醒或惊醒后,真想放声大哭一场,但是不能呀,即使是哭也得把头蒙在被窝里偷偷地哭……我特别能忍耐,受苦受累甚至受气我都不在乎,什么样的困难环境我也能适应,我的忍耐力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养成的。因此,我说艰苦困难对一个人来说,是件好事,能磨炼人。”这个艰难的时期造就了刘延林特殊的性格。回顾历史,他说道:“我能强忍……使我一生受益。我多次靠忍耐度过危机。”
[评析1]人生有忍耐才会有结果。
成功和致富几乎是每一个青年都想拥有的。一个从零起步走出辉煌人生的人,他必须忍受多少难以忍受的痛苦和屈辱呢?
自制和忍耐是一种美德,只是对于一个普通人的修养而言的。对于一个想追求成功的人而言,是必须具备的品格。人生有忍耐才会有结果,忍耐和自制即意味着走上成功之路,它能让危机转化为成功。一个自制的人,内心有方向,知道何去何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能自制的人不容易被诱惑,就是在不利的环境中,也能够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在进取的路上,他们选择合宜的机会,最后发展出自己的事业。自制的人常常是诚实的人、正直的人,他们不但追求成功,同时也在追求心理机能的完美,知错就改。几乎每一个卓越的成功者都懂得自制和忍耐,他们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而不需要别人的指引。
[评析2]意志薄弱者将目的用在错误的方向上。
意志是一种心灵的力量,它引导我们走向目标。很多的诱惑都会使我们远离进取目标,意志坚强的人相比于意志薄弱的人就显得更有力量。面对目标时,困难会让意志薄弱者设法逃避;当他们干着缺少趣味的工作时,就会梦想着其他渺茫的事。他们无法专心从事工作,无法找到要努力工作的理由。自制和忍耐是一个人力量的来源,它意味着一个人有明确的目标和有巨大的推动力,他能够约束着自己,使推动力被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中。
其实,意志坚强者与薄弱者在力量上并没有区别,只是意志薄弱者将目的用在错误的方向上去。意志坚强的人,以正确的方式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时候必须忍耐。
[评析3]坚忍是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坚忍,是成大业者的共同特征。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取代坚忍,包括金钱、智慧、教育、地位等等。依靠坚忍比依靠金钱为资本获得成功的人要多得多。
任何一名成功者也许有若干弱点或缺陷,但坚忍不拔的个性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任何的艰难困苦他们都不会气馁,任何困难都无法摧毁他们。超人的才华和智慧都不如坚忍那样有助于造就卓越的人。坚忍是多数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它对一个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一个人的才华。
如果刘延林不是那种属于特别能忍耐的人,很多时候他都可以选择放弃,选择放弃的结果也就是放弃未来。在五六十度高温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为的是多赚每小时的6毛钱。而同来的几个打工仔早就忍受不了走了。机会就这样留给了刘延林。他还说道:“在当了老板有了自己的工厂、公司之后,在激烈的商战中,多次我都是靠忍耐度过危难,得到转机。”
这个世界上多数成功者都不是属于那种通常被认为的“聪明人”,而是那种看似普通,内心却非常坚定的人。也许他们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他们也没有时间去考虑去怀疑自己能否成功,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前进。有一种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这正是很多聪明人、善于取巧的人所不具有的性格特征。
[评析4]人生真正的最大不幸,是没有能力对付突然而来的挑战。
只有那些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年轻人、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才会知道必须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个人最大的力量是品格的力量,逆境正是磨砺品格的最好学校。但一般人会误认为:艰难的时期、恶劣的命运、工作的操劳、职业的失去等等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其实人生真正的最大不幸,是没有能力对付突然而来的挑战。
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说过:如果我能够选择的话,我宁愿给一个年轻人留下一些磨难让他去承受、去磨砺,而不是留给他万能的金钱,让金钱成为他的负担和重压。值得你们害怕的竞争对手不是来自这个富有的阶层,不是你的那些富有的合作伙伴的后代子孙们,你要时刻警惕的竞争对手是那些来自贫穷家庭的青年们,那些比你还穷的青年人,他们的父母甚至没有能力负担他们在这个学院里上一门课的费用……
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远离茹毛饮血的时代,生活进步到今天的如此安全,人类的很多生理能力渐渐地衰退了。这和现在的很多人一样,工作生活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不但失去了磨砺品格的机会,也失去了上进心。许多从艰难中奋斗成功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避免自己曾经经历过的苦难,这种想法并不可取。一个人健全的人格,一个人品格的力量是战胜逆境和艰难的惟一因素。这个错误观念等于剥夺了他们子女生存能力的训练机会,也使他们的子女不能够获得正确的幸福观。
一个身处困境中的青年,现在要做的事也许就是庆幸自己有这个磨砺的机会。大部分生于富裕之家的子弟们都难以抵挡财富给予他们的诱惑,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不能再给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幸福。要相信苦难是一所大学,它不但能历练你的能力,也让你的思想成熟,造就正确的幸福观,从而获得人生的圆满。
成功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2)
刘延林
3.[背景]“那次扒火车南下,在列车上的感受实在太深,要说思想收获,至少不亚于读几年书。”
[评析1]勇敢地投身到生活的底层去接受磨砺。
各界中的领袖人物乃至一般的成功者,大多数是从苦难中磨砺出来的。学校教育不能包揽所有问题的解决,它有自身的不足。学校生活不会给你如同刘延林那样的流浪扒火车的经历体验,只有这种体验使我们对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因为你经历了,做过了,你就记住了,对社会和人生自发地有更深刻的思考。我们与那些卓越的成功者相比,有什么差距呢?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勇气、毅力和魄力在我们的课堂上和书本上是无法学到的。这就是差异所在,而不是他们本身比我们聪明多少。他们“学习”了,我们还没有,但我们却错误地认为在学校里已经学到了很多。这就是原因。“纸上得来终觉浅。”智慧和经验的发展与年龄无必然关系,常常是与经历和体验有密切关系。
[评析2]我们需要视野更为开阔,洞察力变得深刻。
一个人的观念和心态会受过去经验所影响,甚至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左右他的思想。然而,这种体验未必全面、看法未必正确。例如,少年刘延林经历了“黑大汉”的恐怖诱惑,就会认为外面的世界太危险;当他在火车上遇到这么多好心的旅客后,复又认识到世上还是好人多。他在文中说道:“那次扒火车南下,在列车上的感受实在太深,要说思想收获,至少不亚于读几年书。”我们思想的提升在于我们的视野的开阔和洞察力变得深刻。同样地,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路上,遭遇困难时,会认为成功离自己太远,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在顺利时,会忽视潜在的危机,过高地估计自己。可以看出过去的经验并不可靠,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体验。
实现成功的过程也就是经历不断失败和取得进展的过程,自我突破心智的过程。所谓的发展事业,就是尝试、再尝试,直至成功。我们需要失败带来的教训和短期目标的实现,它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启发,视野会更开阔,洞察力会更深刻。
4.[背景]“我特别服逼。”
[评析1]人生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是什么让一个人“服逼”呢?因为心中有长远的目标,有争口气的愿望,眼前的艰苦就不算什么。如果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通常是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去选择那些轻松和容易的事情。一个人的自信常常是事业一点点突破所充实的。每一个能够获得成功的人都会经历很多挫折,在每一次挫折后都需要重新凝聚更大的力量去坚持才能获得成功。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是没有志向,只是缺乏在困难、乏味、单调、寂寞的工作中的坚持。刘延林得到黄老板的赞赏,他的人生获得了提升。外人和旁观者常常只注意到成功者外在的经历,比如机遇、条件、贵人等,容易忽视他们的内在动力——他们内心深处的愿望、使命感和毅力,他们在漫长的逆境和苦难中走过的心路历程。
人们总是难免有一种自大的心理,看到别人成功、赚钱容易,心里不服气,认为那是别人运气好而已,不愿意承认那是人家苦干奋斗的结果。我们身边的机会永远都有,永远用不完。但我们是否能够利用和创造机会呢?能否有一种非常的顽强和执著呢?实际上没有一个从零开始的富豪的成功是全靠幸运的。自大的另一端是抱怨客观原因,为失败寻找借口,这样做有极大的害处。除了无助于自己的成长,同样会招致别人对你的不信任。
机遇,是刘延林自己争取来的。人生,正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评析2]努力比天资更重要。
成功属于“服逼”的人。那些处处被摒弃、被排斥的青年,日后往往会有出息。自然的法则是给人一份困难同时也给人一份心智。那些杰出的成功人物,他们巨大的力量、广阔的心胸、丰富的经验、迷人的魅力都是奋斗的结果,他们在实现理想追求的种种努力中,品德达到了最好的磨砺,读懂了人生,提升了境界,修炼出了受人欢迎的魅力。
这些被摒弃被排斥的青年,多数是学历不高、出身低下、天赋不足的人,他们先天的不足,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敌意的环境里求生存求发展,乃至出人头地,就必须靠后天的努力。努力比天资显然更为重要。他们选择自主创业,多是没有出路的逼迫,自主创业是大多数人致富的基础。如果刘延林一开始就是一个有学历、端着铁饭碗、拿着高薪的小主管,他还能成为亿万富豪吗?
[评析3]一个人需要先控制住自己才能控制住整个局面。
不是你自己控制了心灵,就是心灵控制了你自己,两者必居其一,这是无法妥协的。一个能够取得成功的人,他养成了控制自己心灵的能力,心灵控制是自律和习惯的结果。观察成功者就会发现,控制心灵的一个有效而实际的方法是,让它围绕一个有明确计划支撑的目的,为达到目的克制自我。成功者有能力使得这股控制力引向明确的目标。刘延林说的“服逼”,能说明的是他具有的这种控制力和目标。没有这种控制力,他是无法取得成功的。人生之路要么走向成功,要么走向失败。一个缺乏控制力、自由散漫的人,无数多的痛苦或诱惑都会引导他远离目标和分散力量。一个人有控制力,他就有专注的力量和对他人具有吸引力。这个因素决定他能否持久于干一件事情,他人是否愿意与他合作还是远离他。一个人需要先控制住自己才能控制住整个局面。实际上,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或者敌人。
成功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3)
刘延林
5.[背景]少年刘延林初闯江湖的不寻常经历。
[评析]人只有在危难中搏击才能碰撞出超乎常态的智慧和力量。
人只有在危难中搏击才能碰撞出超乎常态的智慧和力量。这种体验将这种力量永久地储存在一个人的大脑里,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他随时可以运用的能力。寻常的境遇不能激发出一个人的潜能。刘延林的“不寻常”首先是他的整个流浪经历不寻常。当年流浪饿得受不了时,遇到窑主,情急之下夸下海口,“在生平第一次向别人推销中领悟了推销的真谛”。一个人到了穷途末路之时,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会激发出潜藏着的超乎寻常的力量,一种改变命运的力量;一个人没有巨大的梦想,没有巨大的刺激是不会采取行动的。
苦难的经历,也使一个人有机会领悟人性的弱点,因为困苦总是能力不足或者某方面错误思想作用的结果,它唤醒了自己,使自己能够突破自我。刘延林能力的炼就是后来多次挫折逼迫出来的。苦难的本身不是我们所要的,它就像一盆污水,但能浇灌出美丽的花朵,结出硕大的果实。这就是一个人,经历了一番苦难,受过一番煎熬,必有一番成就的道理。
6.[背景]“两年的福州建筑工地打工生涯,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做人,特别是助人为乐,尽可能帮助别人。”“……在太阳晒、炉火烤的“火热”事业中,我不光学到了机器制砖的一整套技术,更重要的是磨炼了我的意志,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到了怎样做人……这些,都是课堂上、书本中没有的,只有在社会大学里才能学到。因此,我并不后悔没有足够的学校生活,这种不足,已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成倍的补偿。”
[评析1]做事先做人。
一个从社会最底层做起的打工仔,很自然地与工友结成同甘共苦的伙伴关系。刘延林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助人为乐”出于他的禀性。特别是这是形成性格和世界观的青少年时期,这种朴素的修养力量会影响他的一生,在任何时候都非常自然地、无意识地就显现出来。当去帮助别人时,不会先去想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发自内心的尊重、同情任何一个人。这种至诚、没有功利目的的帮助换来了真挚的友谊,也换来了很多的“幸运”机会。很多的成功人士在总结人生时,都会感叹:做事先做人。
[评析2]感情成熟的人都会有很好的心态。
愤世嫉俗、怨天尤人是我们很多人的缺点。有没有想到这体现出我们的不足呢?或许从一个角度看,这个看法的本身,你的观点是对的,但这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哪怕改变在你身边很少的人。
刘延林是个感情方面比较成熟的人。他在福州打工时期就表现出比他年龄要早的感情成熟,比起知识、阅历和年龄,他的感情就成熟多了。他已经能够自食其力,懂得合作,富有同情心,已经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样有很强的依赖性。研究起刘延林后来的成功,就有这方面的必然性。
感情成熟的人都会有很好的心态。因为他一定是个“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人,会有一个博爱、宽容的情怀。认为世间的人的作为都能理解,甚至以“一切都是对的”的态度为人。所以他的人际关系都非常好。他常常为别人的快乐而感到快乐。他把自己的快乐和成功紧紧地与为社会做贡献联系在一起。富有同情心,是因为自己受过很多苦难;乐于助人,还因为自己受过别人的帮助;显得宽容,因为他知道谁都有局限和不足;尊重他人,比他高的人不谄媚,比他低的人不凌辱,他自己就是从低层走出来的,懂得人之间需要真挚的友爱。感情成熟的人,有一个恬淡的心情,但不消极,更有自信实现人生的成功。
刚走上社会的青年,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因为缺乏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历练,感情成熟尚需时日。我们看到许多的学者和高校里的教授,论知识已经是在很高的层面了,但是因为与社会生活有所脱节,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理解人生方面,不善于处世,感情方面没有成熟,未能与他们的智力发展并驾齐驱。他们的事业也因为某方面的欠缺而阻碍成功。
人生有忍耐才会有结果(1)
刘延林
7.[背景]“猪儿生意”的挫折,债主的逼债,人生遭遇巨大的打击。
[评析1]人生需要刺激,需要经历困难的考验。
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常常是有起伏的。人生需要学习,需要经历挫折,需要吸取教训后继续前进,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
人生需要刺激,需要经历困难的考验。而设法突破困难的过程,就是历练人生智慧、增长才干和成长的过程。挫折和失败通常是我们迈向成功的转折点,显露出我们的不足和不良的习惯或思路;使我们更加谦虚地重新认识自我;逼迫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它增强了我们的能力,也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为和谐。“猪儿生意”的挫折为刘延林后来的成功打下了伏笔。
一个人,不遭遇种种阻碍,他的人格、本领就不会长得结实,所有的折磨和悲哀都有助于我们的成长和锻炼我们。许多人其实具有大作为的天资,就是因为“一生平安”,没有与“阻碍”和“苦难”搏斗的机会,没有经历刺激,于是潜能被埋没,终生默默无闻。人头脑中的宝藏,远远超出了外界的财富。只是我们开发了很少的一部分,这从人与人之间的智慧和财富差异很明显就看出来了。
刘延林经历了一次世态炎凉的打击,不然会继续这个骑着“洋马”做着觉得挺风光的生意。很多人为什么过着平庸的人生,就是被目前好像还不错的状态所迷惑。经验得不到突破性增长,心智得不到及时的历练。而当风光不再,猛然发觉自己的能力已经远远不能够适应需要了。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早期人生过得比较安稳的人后来绝少能够创出大业的、绝少有大成就的原因。所以说,是失败而不是成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提高我们自己。
一次失败是否会引发下一次失败呢?事实恰恰相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遭遇挫折、遭遇困难的过程也就是发现自身弱点的过程,每一次挫折里都包含着宝贵的信息,经历过自身体验的信息。通过自我反省,就会引导自己走向成功之路。“坏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刘延林后来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前面的经验。正是交了少量的学费获得了赚大钱的本领。而追求安稳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多数人的想法呢?这样看来,财富又何尝不是逼人来呢?
在这个世界上,需要我们以豁达的心胸看待失败、挫折和磨难,以冷静的心态看待自己的一点点成就、福分。当前的失败是不是成功前的补课?小成就会不会成为取得大成功的陷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还没有说出受挫折后需要继续努力;“福兮祸所伏欹”,则说出了不要被眼前的好事迷惑了双眼。
“安稳”的人生其实就是多数人的人生,也是多数人为什么未能激发出自己的潜能,有效发挥出自己能力的原因。
[评析2]对待失败的态度决定我们的命运。
对于失败是什么取决于一个人的态度,可以将它看做是命运之神对他的引导,需要自己分析其中的内在涵义、因果教训,把前进方向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失败就可以转化为成功的种子。如果将失败看成是评判自身能力的结果,因此心灰意懒,那么失败对于他就是惩罚。对于失败做出如何反应完全取决于自己,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相信刘延林无论是在创业之初还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曾有过多次挫折。当初“猪儿摩托”的失败,给他很多很多的启示。他说道:“现在看来,做猪儿生意的失败,并不全是坏事。它是我的第一次经商实践,等于交了一笔学费。”这是针对后来他把握住的几次机遇,都因为有以前经验教训做铺垫而发出的感慨。
失败让刘延林鼓起再试一次的勇气,他以更大的努力去拼搏。那些卓越的人都是在被失败重创后重整旗鼓重新投入战场的人。他们选择做自己的主人,懂得必须靠自己去挖掘,在逆境中他们获得了失败给予自己的成功种子。他们发现,其实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失败。而最重要的,对于失败乃至不幸做出如何的反应。庸俗的观点总是把成功的人视为天才,而把失败的人视为蠢人或者是异想天开的狂人。其实他们之间可能没有差别或者只有微小的差别。当初生意失败的刘延林和以后发达的刘延林有什么区别呢?同一个人,有所“成长”和“成功”算是区别。
如果做一件事很轻松就可以得到成功的话,我们不但会变得很傲慢,也不可能从做事中学到什么,这个世界将不会进步,我们的内心将充满空虚。“人间正道是沧桑。”对于挫折或失败,我们不妨理性地认为这是我们绝好的学习机会,它是我们付出很大的代价获得的。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经得起考验。任何一个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常常是在危险的境地中挣扎过来的,总会经历许多心碎的事件。他们透过这些危机,认识到另一个“崭新的自己”。他们发现,成功就是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勇敢地再跨出了一步。失败就像一个爱变脸的家伙,先给你打击、讽刺和嘲弄;当你没有被他所蒙蔽时,转眼间成功出现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不让不幸击败你,这个结果的本身和“这个不幸”就是发生在你身上最幸运的事。
大多数人都是在失败来临时便放弃希望,甚至在进展不大的情况下就灰心丧气。很多人的人生只有过一次失败,一次失败就把他们一辈子的希望都破灭了。他们的脆弱真是让那些杰出人物感到无可奈何。
[评析3]成功来自对力量的运用。
很多人的消极心理的形成,是由于长期以来保持否定性思考方式和消极的态度的结果,考虑一个问题,习惯于拿过去的失败和过去的缺点来自责,对于一个新思路,习惯用“不可能”来否定自己。在这种习惯性的反复回忆中,夸大了这些缺点,并将它深植于潜意识中,从而贬低了自己。这种意识真的在行为上表现出来了,结果是连别的人也认为他是这样一个人。
成功来自对力量的运用,力量的大部分来自与他人的合作,消极个性的人得不到与人合作的机会。因为他人在付出自己的努力之前,会考虑对方的能力和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少。消极个性的人让他人对他缺乏信心。
人生有忍耐才会有结果(2)
刘延林
8.[背景]身处困境中的刘延林走到房屋后的竹林,想起小时候读过的“雪压竹枝低,低头不沾泥,明朝太阳出,枝枝与天齐”这首诗,给了自己巨大的鼓舞,打定了一个新的主意,有了下一步的计划,顿时轻松起来,哼着歌走出了山林。
[评析1]掌握自我激励机制。
当一个人感到很受伤和痛苦时,从柔弱甚至自怜中产生力量,一种具有巨大威力的愤慨之情。这个时候要善于自我激励,寻找启迪。要善于从书本中、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它所产生的巨大的力量——让我们对生命有一种深刻的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无数多的人因为读了一本激励人心的书或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突然灵光一现,蓦地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在进取的路上我们需要持续的激励。很多的成功者在探索过程中形成了自我激励机制。是这首“竹子”诗激发出刘延林新的行动。
[评析2]选择积极的心理暗示,就能够扩大自己对人生的掌控能力。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具有微妙而强大的力量。我们的一切行动实际上都在应用着心理暗示,多数时候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通过不同的暗示就会有不同的想法,并导致相应的行为。选择积极的心理暗示,就能够扩大自己对人生的掌控能力;选择消极的心理暗示,对人生的掌控能力就萎缩了。我们对人生控制的程度是由我们自己的“选择”所决定的。一个积极的思考者常常会意识到要让自己的心情保持激情和愉快。他们掌握这种方法,期望快乐就会找到快乐。事实上,人生的一个基本法则就是,你寻找什么,就会发现什么。
如果选择“糊不上墙的稀泥巴”,刘延林恐怕会消沉下去。他相信自己像被雪压的竹子,是暂时不得志。我们中的多数人都是属于容易受外来消极信息的影响的人。如别人对你贬低,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的自卑、恐惧和迷信都是受到消极暗示作用的结果。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一下子可能信心百倍,一下子又会变得垂头丧气,都是因为不能够很好地控制外来信息对心理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分辨什么是消极的信息和暗示,选择接受那些积极有益的思想。
9.[背景]“除了债主们的逼债和臭骂,还有更叫人受不了的社会舆论:‘刘老二这娃儿完了。’‘嘿,我说这娃儿不成材嘛,胆子太大了。’‘哼,糊不上墙的稀泥巴。’……我感到自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真是度日如年啊。”
[评析1]不给任何人控制你思想的机会。
一个人陷入困境时,他人做的最为残忍的事情莫过于取笑他,取笑他的“失败”、“愚蠢”和“缺点”,而这种嘲笑,往往被他们自己认为是事先就有的“估计”和“高明的看法”。其实这种“估计”不过是“希望是这样”罢了,一些人往往带着嫉妒的心理,多是内心虚弱、能力低下,因此产生的病态心理的表现。也有一些人是“事后诸葛亮”,先前的一些担心或预计到可能会发生的情况,终究发生了,从而产生的自慰和自夸心理。其实,发生一件事会有各种因素的引发,结果估计到并不说明原因判断的正确。那些陷于困境的人需要得到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羞辱。无数多的人终生怀着自卑感,正是被这些无知的人,透过“意见”或嘲弄,毁坏了他们的自信心。偏见和迷信一样,都是恐惧的一种表现形式、无知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那些有着成功潜质的人才无所畏惧,胸襟广阔。
如果你是一个正确的思考者,你就不应当给予任何人控制你思想的机会。一般人在开始时会拒绝别人不正确的舆论,但舆论的不断重复、亲友的劝诫使得自己改变了想法,接受了舆论的观点。
这种“舆论”对很多人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包括对造舆论者本人和受其影响的人,他们的头脑被无知和迷信所束缚,被担忧和恐惧所削弱。以至于大多数人在嘲笑他人的同时让自己的创造力和潜能再次失去了受激发的机会。
[评析2]绝大多数人追求成功的欲望来自现实生活的刺激。
刘延林在受到舆论嘲笑和羞辱时,反而激起了他的奋发精神。绝大多数人追求成功的欲望来自现实生活的刺激,多在外力的打击下产生的,更多的原因并不是正面鼓励型,这种刺激激起反抗精神,激发出对成功的向往追求,唤起“超能”。很多人的不成功,最大的原因在于缺乏足够的改变人生命运的动力。也许对现状有所不满,但仅仅是念头而已,还没有到要极力改变的程度。挫折击败了失败者,挫折激励着成功者。后来刘延林就说道:“我受的歧视也够多了,一般打工仔受过的歧视我受过,一般打工仔没有受过的歧视我也受过,这便是我特别想争气的原因。也只有真正想争气的心理,才会激发出坚定的行动。”
负面的刺激远比正面的鼓励要深刻得多。是一种争气、报复的思想意识给刘延林以力量。
人 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此时的刘延林下决心争气,要让别人看得起自己。当一个人具有成功的潜能时,每一次挫折都在帮助他,为他最后的辉煌时刻做准备。没有挫折和逆境,一个人永远不会发展出成功必备的条件,一个人永远长不大。
人生有忍耐才会有结果(3)
刘延林
[评析3]“聪明人”难以有大成就就在于缺乏“激励机制”。
缺少外力的刺激,人多是不愿意动的。成功人士原也是一样,与普通人相比,他们多了一个激励自己的“机制”。这个“机制”可以来源于亲友、创业偶像、小时候的境遇、理想抱负、事件、现实生活的刺激等等。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聪明与否”,而在于有无追求成功的动力等非智力因素。贤愚是相对的,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还是可以改变的。以是否“聪明”来判断一个人有无发展肯定是错误的。“聪明”的人一般只能混个小康而已。因为他们善于取巧,善于保护自己,这种人不太会“吃亏”,很少有受外力“刺激”的机会,同时“聪明人”不屑于用“笨办法”做事,这一切都决定他们缺少做大事的动力和实际做事能力,不愿意脚踏实地去追求成功。这一点,读者朋友可以拭目看看身边的人。我们不妨认为“聪明人”难以有大成就就在于缺乏“激励机制”。
[评析4]与命运抗争的过程就是发现自己力量的过程。
遇到困难就避开,选择放弃是很多人的态度,这样做的结果使自己的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对生命的体验得不到提升,常常使得自己无法理解和相信并去发现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巨大的精神力量。生命中未能经历逆境,就不会使智慧增长;一个缺少反省能力的人,成功是不会常在的。如果陷入困境,需要激发出所有的力量试图摆脱它;当他走出困境时,他已经相信再次遇到类似的困难可以轻松地对付。他们在犯了错误时,会乐观地想:幸好是这样,在以后更大的事情中我不会重新犯错了。在我们的人生体验中,总会对一些事情记忆犹新,总会记住一些影响自己人生的时刻,如觉察内心世界的刹那、对生命本质感悟的刹那、人生中的转折点、影响人生几十年困惑的豁然开朗,等等。获得这些特殊的体验多来源于重大的失败或者持久的低迷状态,它更让我们刻骨铭心。
面对困境选择逃避也就是选择做一个懦弱者,一生中带着怯弱、自卑和恐惧,这真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不幸。然而,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这对我们中的多数人来说,其实就是自己真实的人生呢?逃离人生的战场的同时也就意味着错过了命运之神垂青自己的机会。
贫穷无例外地给刘延林带来自卑感。面对困境,一个人要么自甘沉沦,所谓人穷志短;要么破釜沉舟,自知没有退路,决心也越大。只有那些真正想改变命运的人,才会意识到只有勇敢去面对、不懈地去抗争是实现成功、改变人生的惟一途径。
刘延林后来说“我这个人特别服逼”,有他深刻的人生感悟:成功需要一个人具有非凡的毅力。这种毅力是欲望和意志力的结合。在经历与命运的抗争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并发展自己这种内在力量的过程。他相信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天性聪明”以外的因素,所谓的能力或曰素质无不是练就出来的。大部分人的失败就是因为他们随时准备放弃这种欲望,所以一当看到阻碍就立即放弃了。“能得到更好,得不到不必强求”是他们的信条。只有少数人不顾阻碍,坚持到底,直至达到目的。人类的一个共同的缺点是不相信他们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不相信自己未被开发的潜能,不相信成功者与自己原来只有微小的差异。
在我们的人生和现实社会当中的另一端,很多人过于相信命运和机遇,以及所谓的“聪明”,躺着等待幸运之神。很多的机会在面前飞过,一定是难以把握的。实际上我们缺的不是机会。与其说是缺少机会,不如说是缺少把握机会的能力。勤奋和苦干所增长的智慧是投机取巧和几分天资所无法比拟的。如果说,一个人只凭天资不知勤奋,凭着小聪明干了几件事,终究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终究难以成大器。伟大的成就一定是从奋斗中苦苦挣扎过来的。
“回顾历史,你就可以知道,各界中的成功者,起先往往都是贫苦的孩子。”贫苦的孩子有更多与苦难较量的经历,这个过程中造就了他们。这一切,都不是所谓的天资聪明和学校教育能解决的问题。很多有成就的人回顾自己的进取历程后都会说,苦难是一所大学。那些生活自小较为优越的人,不但会缺少追求成功的动力,还会缺乏面对困难去抗争的勇气。这是他们的潜能未能得到激发的结果,一个人,不是因为困难所逼迫,就会在安逸中沉沦。
先控制住自己才能控制住整个局面
刘延林
10.[背景]刘延林做了黄老板的海丰机砖厂的包工头。
[评析1]要及时到达展示自己的事业层面。
在海丰机砖厂做厂长的这个时期,刘延林真正成为机砖厂的行家里手。更为重要的还是作为厂长才较有可能得到外边同业的消息,因为这样的消息多在同行的老板当中传递;才更有信心自己做老板;他当时的身份使他能够争取到合伙人的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机砖厂打工赚到的钱偿还了在家乡的债务,重新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为还算顺利地得到贷款做了舆论的铺垫。刘延林到达每一个层面都在充分展示着自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新的支持资源。
闯事业不能光靠满腔热情,需要实力。这个实力包括运作能力,对行业的了解、掌握技术、资金运作等等因素。能力从哪里来?可以自己去摸索,也可以跟人去学,还可以通过打工在工作中学。跟人学可以更快、更经济、少走弯路少交学费、容易建立工作的人际支持系统。闯事业需要你对事业有各个层次和全方位的了解,以及让他人了解你的机会。这都需要你能够及时到达展示自己的事业层面。
[评析2]把与成功者交往当成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来做。
与成功者交往,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成功的关键。跟成功者有一样的想法就会有与成功者一样的行动,就会有与成功者相似的结果。跟成功者合作是培养实力最实际最可靠最有效的途径。在自己还没有实力前,与成功者合作,可以使我们轻易获得成功者具有的大量无形资产和可以利用的资源。我们不妨认为,刘延林获得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市场信息都是他的无形资产,这些财富都在充实他的自信心。我们不妨认为,淡水机砖厂甩卖的信息就是一种无形的资源。
[评析3]要争取到贵人的支持。
我们都有求人而不可得的经验。事实上,在工商界很多的成功人士是乐于助人的。当他们看到一个有作为的青年时,从心底里发出由衷的赞叹。也许,他们从这个青年身上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他们会不由自主地伸出友谊之手,心里总有一种要帮助他的冲动。刘延林遇到了一个会用人、宽厚的老板,成为他的在海丰机砖厂的包工头。这一步,意义非凡,是刘延林后来到淡水发展的垫脚石。
也是因为有很多求人而不能的经验,很多的年轻人转而走向单打独斗。甚至误解了自力更生精神的涵义,再不想求助于别人。闯事业做生意不像读书做学问,首先要达到目的。没有资金就无法完成交易,就算是一时能赊欠,终究需要自己最后买单,都是硬碰硬的。而有能力帮助你的人,伸出的友谊之手往往是把它当做一个“投资项目”来做,或者设法为他所用,就像黄老板让刘延林做新办机砖厂的厂长一样。
争取有力人士的好感和同情,是任何一个有志青年闯事业的重要法则。年轻人容易理解错的是,他人对你的帮助或同情意味着自己在他眼里的无能。因而自尊心承受不了,自己的“志气”拒绝了他们的好心。其实恰恰相反,一个精明的老板对于一个没有任何长处、没有与众不同才能的人,就会认为不值得一帮。社会是同情弱者的,但那是施舍性的,并不适用于重视利益的工商界。一个老板对一个人的投资,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投资,一定有很多的考量条件,感情因素往往都是居次要的地位。
11.[背景]“广东人的精明或者说当老板的精明,正是会用人,别看黄老板跟我一样,认不到几个字,但是很会经营,尤其善于用人。可以说黄老板是我的经营启蒙教师。”
[评析]更重要的是实践中所知道的一切。
刘延林对黄老板推崇备至。这里可以引申出一个对比,也许对很多青年有所启发。学院里的教授之类的人物都有一个“批判性的头脑”,对问题的看法多为批判的角度,比较尖刻。能找出你很多的“不是”,但未必能找出比较好而且切实的方法来做事。作为学者,无可厚非;作为从学院出来做事的年轻人,就不能忘记做事要达到目的而不是“过程的批判”。“善于用人”乃用人之长,而不是挑剔他人之短处。精明不要写在脸上,也不要让人感觉到心计。一个人有亲和力、宽容、能理解人,让人感受到他的大气和可靠,一种非常人性的东西打动人。这也许正是书念得不多的成功者,对人生、对人性有更多朴素的感悟,长期积累形成的修养。无数多的现实例子和我们的社会经验都可以证明,最有教养的人,不是有一些知识的人,也不是大学里的教授,多是那些白手起家者和自我教育者。这些人,尤其在工商阶层的老板中最具代表性。一个人有教养,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学文凭所意味着的东西——所获得传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中所知道的一切。教育程度的不足是容易克服的,这已是一个不需要做更多说明的事实。
刘延林为人处世和经营管理、用人之道都深受黄老板的影响。他称黄老板是他的启蒙老师,另外的原因也许还有对比其他类型的人士,在后来自己做老板深有感触而发出的感慨。
感情成熟的人都会有很好的心态(1)
刘延林
12.[背景]“在机砖厂一边做一边观察、思考,半年日子我把生产过程、机器的操作、人员的组织管理,以及工厂的经营状况等等,了解得一清二楚……”
[评析]在工作中把握成长的机会。
我们看出,爱动脑筋,找窍门,是刘延林的秉性使然。如果只为了薪水去工作,我们就会忽略更重要的东西。且不说敬业精神的可能丧失,还会丧失工作经验的历练、人际关系相处之道等等。说到底,会让自己丧失才能,让自己的精神空虚。我们何不将工作当成锻炼才干、充实精神的机会呢?因为工作才使得我们对工作的本质有深入了解的机会,有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机会。所有这一切,都与自己的前途密切相关。而那点薪水,对于一个有抱负的青年而言,与壮丽的人生事业相比,又何足挂齿呢?
刘延林把握了这个锻炼和充实才能的机会,对行业的用心观察,慢慢就有了经营和创新的能力,从而开创了自己的前程。我们宁愿认为他看到了薪水以外的成长机会,它远比薪水本身多得多。那些对于工作采取推委的人,我们不妨认为他们是人格能力和心智的不发达,他们把自己推进了狭隘、小气、无能的深渊。
如果我们觉得当前的工作不理想,更重视自己的志趣。把当前的工作当做临时过渡,随时准备“另谋高就”。就会这样想,先混一段时间再说。所以,对于工作的马虎不以为然。未能认识到时间的损失的同时也丢失了潜在的机会。敬业精神的不足,为前程的开创造成了无形的阻碍。一个具有开阔的思想、无论是面对什么样的工作都努力认真的人,在他一进入工商界,就会给所有的人留下好印象。无论他是否在这一行长久干下去,他的同事、老板和相关的人以及只是听说的人都会认为“这个人不错”。这样的人就有很多的幸运机会,就会发展出良好的社会关系。我们未来的成败都有最大的可能由当前低微、自己都不看好的岗位所决定,千万不可妄自菲薄。刘延林不就是在最低微的岗位上有很好的表现,慢慢向上走,才有后来的自立门户吗?
能力和机会,是成功的条件,所有这一切都是需要自己有很好的理念,靠自己去创造。
13.[背景]“但我的确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我的血液中始终流淌着不安分的因素……”“有朋友发现我经常提到淡水的各种第一名,觉得很奇怪,问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兴趣。我说,我不是好奇,也不是想消遣。我告诉他们,我在哪里,就要给那里创造一些第一名。”
[评析]要及时强化自己的抱负和愿望。
在我们周围,很多人曾有过抱负,但没有得到及时鼓励和强化,这个愿望和激情渐渐地消失了。日后看到别人的成功,就会有所感触。有人甚至把别人的成功归于他们有幸运的机会。
当初的梦想到哪里去了呢?因为努力和进展不大,看不到目标的接近,干着干着就丧失了斗志。俗话说:“一分播种,一分收获。”但很多时候“一分播种”的收获是只能有所积累,并不能实现目标,需要“十分播种”,才能看到目标的实现。这个时候就需要自我激励,让激情之火持续燃烧。有一个积极、充满希望的心,人生就有希望。我们看到,刘延林失学时,班主任傅老师给予他适时的鼓励:“社会也是一所大课堂啊……”“猪儿生意”的失败,是“雪压竹枝低”这首诗让他鼓起勇气来到了广东。
我们在进取的路上,会经常陷入困境。我们的愿望和激情如果一次次地被否定,它的力量就可能越来越弱,最后归于消亡。一度在内心燃烧的激情之火熄灭了,这种抱负和理想灭失是人生的悲剧,使得我们的潜能得不到发挥。我们会找出理由自我安慰,好像看透了人生。其实是一种不满,甚至是愤世嫉俗。将失意归咎于外界的环境,某件事或者“缺少机会”。
我们中的很多人真的是陷入了黑暗当中,而没有能够读懂人生。缺少成功体验,缺少潜能开发体验的人,他就可能难以体验到一个人精神的力量。
刘延林经常提到淡水的第一名,不难看出是一种目标意识的体现。多数人因为缺少定义清楚的人生目标,所以就没有了努力的方向。借用《黄金时代》记者的话,我们还可以说刘延林“可能是属于极少的巨富之后,仍然还有进取欲望的平民大款”。
感情成熟的人都会有很好的心态(2)
刘延林
14.[背景]“我也有意地学会了当地的方言,学得很像,不认识我的人听我说粤语,还以为我是当地人。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作用却很大,一种说不清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在彼此间产生,隔阂距离自然就缩小了许多。”
[评析]需要良好的社交能力。
刘延林学会当地的方言,为融入当地人的圈子扫除了天然的障碍。每一个想拥有成功的青年,都要有借助于他人的理念。单枪匹马、单打独斗都是成功的障碍。同时,在当地人看来,一个外地人能很好地说他们的语言,又何尝不增加几分敬意和亲切感呢?
一个人即使有很多方面的长处,但与人交往的能力比较弱,就有可能从根本上阻碍自己走向成功。有一种观点认为,绝大多数的职业成功或者事业成功,成功的40%取决于人际关系能力,观念能力占40%,本位能力即专业能力只占20%。未能意识到需要融入一个圈子,需要借助和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他人的支持,以为凭借自己的“实力”就可以取得成功,以为“优秀者”总能成功。这是很多有才华穷人的观念。其实,优秀者只是某方面优秀而已,优秀者不一定成功。原因在于长处没有有效发挥出来,而短处却起到很大的阻挡作用,未能扬长避短。成功需要你多方面的条件都具备。有效的方法就是融入各种圈子、借助于他人的资源,找到与他人合作或得到他人帮助的途径。
15.[背景]刘延林遇到会用人的黄老板;陆续把打工赚来的钱还了,重新获得大家的信任;当机砖厂属于自己独有时,家乡的父母亲友过来支撑才渡过难关;机砖厂效益好转使得周围那些人眼红,一致来对付他,刘延林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妥善把它解决了;投资房地产划地时,因为相处得好,办事人员都很支持他,划给他的都是好地。
[评析]发展事业也可以看做是人际关系的经营。
黄老板是刘延林的贵人。在海丰机砖厂厂长这个位置上,为今后的发展做好了重要关键的铺垫。
这3位合伙的打工仔何尝不是贵人呢?我们不妨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人都是自己的贵人。
一个人,想经商创事业,就要抱着“借重所有人”的理念和心胸,谦虚和尊重他人。平和、真诚、宽容的心胸能够为自己带来很多的朋友和事业上的援手,以及幸运的机会。林肯说过:“你最大的资本不是金钱,而是那些肯帮助你的朋友。”另外一句名言是:“一个人的成功,是因为一群人在支持他。”比尔•盖茨也说过:“我从事的并不是计算机行业,我从事的也不是软件行业,我从事的是人际关系的行业。”洛克菲勒说过:“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去获得与人相处的本领。”说起来是发展事业,事实上可以看成是人际关系的经营。事业起步阶段的刘延林,为这几句名言做了很好的注脚。
16.[背景]去厂家买摩托车竟没有考虑如何运回,硬是现学骑回来了;“……我决定干成这桩买卖,把那个目前面临倒闭、而我当时又认为自己有能力将它救活的砖厂买下来。现在看来,我至少有两点没有考虑细致:一是对自己的经营能力而不是管理能力衡量得不周到,对那个砖厂原有人员的经营能力缺乏合理的估计;二是对市场缺乏具体的调查研究。这些都是后来进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但我不为这一点后悔,我也知道,假如当时我把什么都搞得一清二楚,可能我现在就什么也没有了。”
[评析1]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勇气争取来的。
就事论事,他有考虑不周的地方。但反过来看,如果他在买车或买机砖厂前考虑多了,恐怕也就打消了念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勇气的力量。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勇气争取来的。很多时候,我们要“先做了再说”,在做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勇气的人就有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大多数人在决策过程中,对于偶然因素太恐惧,对于许多难于预计的因素顾虑太多。犹豫当中就失去了机会。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敢自行创业,而大多数人始终做的是打工仔?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勇气。他们在等待没有顾虑、没有风险、没有恐惧的时候,这样的时候很可能永远都不会遇到。其实,那些自行创业者并非是从来不会感到害怕的人。
“一个人最大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行动、失误、纠正,是我们做事的必然过程。在行动过程中会有一连串的修正方向和改正错误的过程。只有不采取行动才不会犯错。很多时候,那些成功人士不是因为比你“会做”,而是比你“敢做”。
[评析2]积极心态的人看到“机会”,消极心态的人看到“问题”。
人和人之间微小的差异造成了巨大的人生落差。成功者始终用积极的方式去思考,乐观的心态去行动,对人生的掌控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人生修养、境界和思想品质常常可以决定自己的心态,良好的心态与成功有如孪生兄弟般的关系。很多人把自己的不成功归咎于外在的环境,比如能力的欠缺,机会的缺少,世界对他的不公平。一开始对自己就抱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事实上真正起到破坏作用的是这种消极的心态,而非外在的环境。
机会不会降临在思想消极、凡事认为不可能的人身上。消极的人认为困难就是困难,更希望困难远离自己,不知道困难当中藏着的机会,他们不知道机会的另外一副面具就是打扮成困难的样子,不知道如何找出困难当中藏着的可能。只有积极信念的人面对所有的挑战,从中发现他人所忽略的机会。对于人生,积极心态的人看到“机会”,消极心态的人看到“问题”。
[评析3]成功是由无数个“现在就做”的决定和行动积累而成的。
当你养成“现在就做”的习惯时,一个人就已经掌握人生主动进取的秘诀了。人生中充满许多机会,能够让你功成名就,也可以让你一事无成。看你能否争取到主动,能否把握住机会,所有这些都得看你能否决定迅速行动了。“现在就做!”这句话具有惊人的能量,一个人染上拖延的习惯时,很多的事物纠结在一起,难以理清,是无法把握机会的,而这些杂务会不断地困扰这一个人,使他更加害怕做事而不愿动手。存心逃避的人总有很多的理由替自己辩解,经常为自己还没有做事寻找借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是由无数个“现在就做”的决定和行动积累而成的。
对待失败的态度决定我们的命运
刘延林
17.[背景]刘延林辞去了海丰机砖厂的厂长职务,决心自主创业。
[评析1]人一生无所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所依靠。
人一生无所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所依靠,有一个工作或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因此,追求成功的决心和行动力就不会大。年轻人心中多时有冲动,因为没有逼到份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寻求保险、寻求依靠的心理,也就缺少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其实,他们往往是颇具潜质,只是不敢放手去做。那些成功的人,当初多是被逼迫,千难万险走过来了;这个过程中他们锻炼出才干,提升了对人生的认识,从而实现了自我超越。
[评析2]缺乏勇气的人多是过度谨慎的人,小气的人。
世间的事没有一件是完美无缺的。很多人都在等待全部条件都具备时再采取行动。一个人观念的落后是造成他们平庸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时候,我们要做了再说,在做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企图等待时机成熟后再采取行动的人,等来的常常是失望。他们没有冒险精神,要么是安于现状,要么是怨天尤人。我们需要主动出击去把握未来。这些缺乏勇气的人多是过度谨慎的人,小气的人。习惯于寻找消极和负面的情况,熟知通往失败之路,而不是专注于成功的方法上,过多地思考和谈论可能将有的失败。“等待时机”是他们的特征,他们很可能一直都等不到适宜时机的到来。
[评析3]没有退路所以全力以赴。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总有一种依赖心理。总觉得有人会帮他们做事情,所以先等待着。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得不做。这种想法是自立精神的致命障碍。很多人的等待,其实他还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他们隐约觉得需要好运气的降临,或者突然发生一些事情让他们得以转机。这样自己就可以不做什么有一个新的开端。依赖性强、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一个人不是为了追求快乐,就是为了逃避痛苦。只有当你意识到自立才能自强,抛弃一切依赖的思想,你才可能踏上成功之路。事实上,很多后来成功的人,是在所有的外部帮助都切断后,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奋斗。这种全力以赴产生的巨大力量常常是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刘延林与常人的不同在于有退路的情况下冒险做自己的事业。
[评析4]机会当中含有许多自造的成分。
机会或运气其实是计划下的余数。因为你有目标,你就会发现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因为你有准备,有了一定的能力,才会发现机会大增,你对机会的敏感性已经大增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些机会当中含有许多自造的成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为你量身定做的,机会不会自动就给你奉上的,需要你有无比的热情去挖掘去改造。那些抱怨这个世界不公平,抱怨没有人给他们机会的人,就只能永远成为人生的旁观者。在这个世界上,惟一可以信赖的“机会”就是自造的“机会”,这些“机会”中有自己的创造和实际的应用,有自己明确的目的和实践的检验。别人给你做的决定,往往是“靠不住”的,这样的“机会”因为其中可能缺少我们自己的热情,和自己的实践及目的。这也是为什么刘延林一个人做,机砖厂最后成功了,他的合伙人没有这份“幸运”。
18.[背景]“但是命运没有这么简单,并不等于当上了法人资格的砖厂厂长,就可以一帆风顺地走上发财路,等待我的不是财神,不是好运。实际情况是,砖厂刚买到手,很快就陷入了困境,而且是更大规模的困境。”
[评析]智慧是在改正错误中产生的。
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不断地尝试再尝试,直至摸索出成功的方法。因为有大量的问题,大量的实践,失败的教训多,摸索的多,所以找到了成功的方法。成功不可能是等待得来的,机会永远在变局中出现。刘延林在困境当中的设法调整,使得生产坚持了下来,这就有了新的希望,有了后来的发财机会。行动力具有的非凡作用就在于: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解决问题,去发现去尝试新的方法,去调整去检验现有的思路,去迎接新的机遇。我们的智慧是在改正错误中产生的,这只有行动才有可能。
很多人为什么不能成功,原因在于敢想不敢干,缺乏信心惰性大,不是想不到而是做不到。可以说,不行动永远没有机会;顾虑重重小气的人,心态消极的人。过于计较得失而失去了行动力,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机会只是给有准备的人
刘延林
19.[背景]一段时间后刘延林终于迎来了“机会”——一系列工程在淡水上马,产品顿时热销。他说道:“充分的准备使我丝毫没有错过机会。”
[评析1]机会只是给有准备的人。
机会是什么呢?机会就是一种能够为己所用的有利环境因素,组合有限的资源,发挥它尽可能大的作用,创造出最大的利益。而运气带有偶然、意外的性质。利用机会需要把握能力,而碰到运气利用运气则对能力要求低。
刘延林因为埋头苦干,加上爱动脑筋巧干,得到黄老板的赏识,当黄老板扩大生产新办了机砖厂,他有了“机会”成为厂长;在厂长的位置上,有“机会”获得了淡水一家机砖厂低价甩卖的信息;因为厂长的身份、经营做得好,有“机会”获得合伙人的信任;自办机砖厂面对困境,刘延林以自己的经营管理实力在初期设法支撑下去,设法坚持生产,终于迎来了转折的“机会”——一系列工程在淡水上马,产品顿时热销。
事实上,纯粹偶然降临的机会极少,只是有些机会看起来像是从天而降罢了,实际的情况是你具备把握它的条件,只是它来得突然,像是偶然遇上的。消极地等待机会的降临无异于守株待兔,而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困难”,解决各种遇到的问题,最有可能使你发现机会。在他以后的财富传奇中,都可以说明“机会只是给有准备的人”。有两句名言是:我们欢迎运气,但不靠运气;强者创造机会,弱者等待机会。“等待”的其实只是运气而已,是比较渺茫的。任何一个理性的人都不会把人生的成败寄托于此。
[评析2]成功或失败都是选择的积累。
人生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不要去定位既不成功又不失败的人生。一个有勇气、正视人生的人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成功一定是一种选择,因为你选择了奋斗,选择了坚持,选择了成长,其结果一定是选择成功。多数人不做这个选择,或者不坚持这个选择,其结果必然是选择失败。
成功是一种积累,可以说是一种正确选择的积累。一个选择对了,又一个选择对了,最后的结果就是成功;一个选择错了,又一个选择错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失败。在明确人生目标的前提下,知道自己当前要选择做什么,尽可能减少错误的选择。这就是每一个追求成功的人的当务之急。
20.[背景]刘延林深有感触地说:“我说的实力,当然不光是资金雄厚,而是综合实力,经营决策呀,经营范围呀……说来也怪,你只要有实力,别人总愿意同你打交道,好事儿净找到你头上,你要是没实力嘛,只有越来越倒霉。这就是什么‘马太效应’吧!”
[评析1]机会好像总是喜欢落在那些忙得不可开交的人身上。
这些好事找到头上是机遇呢,还是运气呢?机遇区别于运气可以从机遇的三个要素得到更深入的认识:资源、利益和条件的配合。资源包括自身素质在内所具备的能力和条件,如知识技能、经验、人际关系、胆量和魄力、拥有的财富等等,也包括自己能掌握或能利用的资本、技术、人才、设备设施、产品或服务等等。
利益是机遇或运气的主要内容。把握机遇创造出利益,有比较明显的必然性;运气只是带来利益,偶然性大。
条件的配合是把握客观条件的变化加以利用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的环境。而纯粹的运气就像“守株待兔”故事中的农夫遇到兔子。
后来刘延林在拥有200多万元存款余额后,敢于全部投入到无人问津的地皮生意。看似简单的决策是有多年的思想积累,有过人的眼光和胆识的基础上做出的。这也是为什么先富起来的当地人在家门口把这么好的“机会”拱手让人的原因。为什么很多好事会找他而来,是因为其他人看到了刘延林这里的实力,转化他人资源为尽可能大的利益的能力。
机会好像总是喜欢落在如刘延林这些忙得不可开交的人身上。按道理说,机会应当是垂青那些时间充裕的人,但事实不是这样。机会为那些有梦想有实力和朝着目标前进的人亮相。机会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她不去找那些时间充裕等待机会来临的人,只有那些能认清机会有实力的人才能抓住她,她对你有用时,才成为“机会”。
[评析2]你的自信会让你周围的人相信你。
一个耐人寻味的说法:“当财富来临时,其丰富和迅速,让人不禁怀疑:在困顿中的那几年,它究竟藏在哪里呢?”“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在我们的生活中不难发现这个不争的事实。人们总是抱怨世俗的势利,当一个人为了多赚几块钱或者为了出人头地时,很少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雪中送炭的人很少;而他一旦功成名就不需要帮助时,锦上添花的人纷纷到来。人们将这种现象称做“马太效应”:因为他有,还要给他,让他有余;他缺乏,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任何事情都适用物以类聚的原则和“马太效应”,这让我们迫切需要成功不要失败。而让我们能够拥有这个实力,首要的法则就是什么时候都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会影响你说话时的语气、动作和表情,你的自信会让你周围的人相信你,你的自信会给自己带来积极的思想,它的效应,最后的结果就是成功。积极的心态不需要外求,它在我们的内心,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开发这个巨大的能量。
21.[背景]刘延林14岁随姨夫出外烧窑打工,后来流浪到福州建筑工地做小工,回乡贩猪生意是做赔了,南下打工躲债是做烧窑工,到后来做到海丰机砖厂的厂长,成了机砖厂的行家里手。他这样认为:“像我这样业务能力这样全面的人在整个行当里面,不可能有多少。”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