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凡尔纳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_36 儒勒·凡尔纳(法)
8000。在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妇女也加入进来。不过这支队伍终于失
陷了,但是,已成一片焦土。在战斗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有一次,400个毛利人守在俄拉干堡垒里,被卡来将军带着
1000人包围了。
他们既无吃的,又无喝的,但绝不投降。最后,他们杀出一条血路,逃往沼

泽地带去了。”
泽地带去了。”
“怎么会呢?英国人不训服新西兰土人,不会甘心的。这次离开巴黎时,
听说总督接受了塔兰伽各部落的投诚,允许他们保留四分之三的土地。又传
说起义领袖威廉·桑普逊也想投降。这纯粹是一派胡言,事实正相反,可能
这正义的圣战会更激烈地更有组织地进行着。”
“照你的说法,这场战争将在塔腊纳基省和奥克兰省展开吗?”爵士问。
“我想是这样。”
“这不正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吗?”
“没错,我们登陆的地方离科依亚港几公里远,港上一定高悬着毛利人
的国旗。”
“那么,我们往北走妥当些。”
“我也这样认为,新西兰恨欧洲人,特别恨英国人,我们要避免和他们
相遇。”
“如果幸运的话,我们也许会碰见欧洲军队。”海伦夫人说。
“也许,但希望不大。田野上任何一丛树林中,也会藏有游击队员,小
队的士兵不敢单独下乡搜索的。因此,我们并不指望欧洲军队来救驾。我们
沿西海岸走,走一站歇一会儿,会顺利抵达奥克兰的。甚至,我还想走上郝
支特脱先生沿隈卡陀江所走的那条路。”
“这位先生是旅行家吗?”小罗伯尔问。
“是的,孩子。他是一位科学委员会委员,在
1858年作环球航行时曾来
过这里。”
“巴加内尔先生,来新西兰的也有和柏克、斯图亚特一样出名的旅行家
吗?”小罗伯尔又问。他一听到旅行家探险的故事,总是特别兴奋。
“有几个,比方胡克博士、白利萨士教授、博物学家狄芬巴和哈斯特。
虽然他们把性命都牺牲在冒险的热情上了,但终究没有去澳大利亚和非洲探
险的旅行家知名度高。..”
“你知道他们的历史吗?”
“这还用问,我这就讲给你听。不过,我的故事并不太长。因为新西兰
并不太大,没有多少值得去探索奇闻异事。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人物不能
算作旅行家,只是些游览者,他们虽然牺牲了,也只是在无所谓的小事中送
了命。”
“这些人都有谁呢?”海伦夫人也在听。
“有几何学家卫公伯和霍维特。其中霍维特,就是曾经讲过得在探险中
找到柏克遗体的那个人。他们二人都在
1863年上半年从克赖斯特彻奇出发
的,他们要穿越埃特伯里省北部的高山。卫公伯有个旅伴叫鲁卜,他曾在《里
特尔顿太晤士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叙述了那次探险的经历。根据我的回
忆,在
1863年
4月
22日,他们到达拉卡亚河发源的冰山脚下,然后爬到了
海拔
1300米高的山顶。他们又累又冷,不能前进了,只好在冰天雪地宿营。
他们在山里转悠了
7天,才在山谷底找到路。他们有时没火取暖,有时无东
西吃,衣服经常淋湿,带的糖都化成了膏子,饼干化成涝粉团子,浑身满是
伤痕。最后,他们找到了一座马利人的草棚,在菜园中又弄到了几块马铃薯,
两个朋友分享了最后一顿美餐。晚上,到达了海边,靠近塔拉马考河入海处。
只有渡过去,才能向北走到格来河。但河水又宽又深,最后找到两只破划子,

他们尽快地维修了一下,就上船了。”
他们尽快地维修了一下,就上船了。”

4日,他回到了白伦纳湖霍维特的宿营地,不
过,这位可怜的旅行家过了
6个星期也死掉了。”
“真是祸不单行了,好象有条生命线把这些旅行家拴在一起了,只要绳
子一断,都得去死,”门格尔中间插了这么一句话。
“你说得对,门格尔先生。我也这样想,有什么样的联带性规律使霍维
特也要几乎在同样的环境中死掉呢?谁也说不上来。他受工程局主任卫德的
委托,要从胡怒尼原到塔马马考河口探出一条可以骑马的通行路线。他在出
发时,带了
5个人。他以无比的智慧执行工作,开始
65公里的路很顺利,但
到了塔拉马河边再也走不过去了。于是,他回到了出发地点,带着许多粮食
和用品又继续工作了,虽快要到寒冬了,仍又回到了原来的宿营地。就是收
容了鲁卜以后,便带领两个部下去渡过白伦纳湖,从此,便无影无踪地消失
了。他所乘的那只单薄的小艇搁浅在水边,找了
9个星期,毫无结果。那几
个不幸者,不会游泳,也许落入水中,淹死了。”
“为什么不假定他们生活在新西兰某一个土人部落中呢?至少他们是生
死不明啊!”海伦夫人说。
“夫人,不能这样说,”地理学家回答,“出事这么长时间了,一直死
不见尸,活不见人..在新西兰这小地方,一年内无消息的话,”他又自言
自语地说,“那就是没希望了,完命了!”

40.40.
2月
7日,早晨
6点钟,爵士发出了启程的信号。夜雨已经停了,但天
空仍是乌云密布,太阳光线不能透过一缕。气候并不算太热,白天赶路还受
得了。
地理学家拿出地图,计算了一下,认为沿曲曲折折的海岸走,不如先到
50公里外的隈帕河和隈卡陀江汇合的地方——加那瓦夏村。那里有“陆上邮
路”经过,可以乘坐马车去奥克兰。于是,行人各自背着自己用的干粮,开
始绕着奥地湾的岸边前进。为谨慎起见,他们离得不太远,并且本能地准备
好马枪,注意着高低起伏的草原上的动静。地理学家手里拿着精制的地图,
用艺术欣赏家的眼光赞美着地图标注的正确性。
在这一天中,他们经过了一段铺满蚌和乌贼鱼头骨的沙滩,沙里夹杂着
大量的过氧化铁和一氧化铁。只要磁石一近地面,就会立刻吸到一层明亮的
结晶体。
一些喜欢在海水中游泳的海生动物被潮水抚弄着,它们见了人也不逃
跑。许多海豹,圆圆的头,宽而隆起的额,富于表情的眼睛,呈现出一副和
善以至于多情的面孔。无怪乎古代神话都把海生动物诗化了,尽管海豹叫得
那样难听,而诗人们还是把它说成会唱歌的美人鱼。人们捕猎这些海兽是为
了要它们的油和皮毛,它们聚集在海岸上,是一宗很大的买卖。
在海豹中间还有
3~4只海象,灰蓝色的皮,有
7~8米,特别引起行人
的注意。它们懒洋洋地躺在厚厚的沙滩上,挺起可软可硬的长鼻子,做鬼脸
地摇着长而卷曲的硬髭毛,这种髭毛一绺一绺的活象公子哥的胡子。小罗伯
尔正细心地看着这些有趣的动物,忽然十分惊奇地叫起来:
“怎么,这些海豹吃石子了!”
果真,几只海豹大口地吞着岸上的石子。
“事实,是千真万确的,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巴加内尔应声说。
“它们的饲料也太特殊了,这些东西可不容易消化啊!”小罗伯尔说。
“孩子,它们吃石头不是为了填饱肚皮,而是增加身体的重量,容易沉
入水底罢了。不信,它们回到岸上,你会看到它们还会吐出这些石头。”
“果然,不一会儿,半打海豹有了足够的重量之后,就大肚便便地沿着
岸边爬去,钻到水里去了。但是爵士不能浪费宝贵时间等海豹回来,再看它
们吐石子了。他催促行人前进,巴加内尔只好带着遗憾的心情离开。
10点钟,大家停在许多雪花岩的脚下吃早饭。这些岩石纵横撑架着,仿
佛古代克勒特人(上古欧洲中部及西部居民)在海岸上支起的大石梁。一片
蛙壳滩中有大量新海淡菜,这种淡菜很小,味不好。但是,经过奥比尔的精
心加工,在炭火上炙熟了吃,大家还是都吃得香甜可口。
歇过之后,又沿海湾的岸边前进了。在齿形岸石和峭壁上,他们看见了
许多海鸟,有军舰鸟,有超鸥,还有庞大的信天翁呆在岩石尖上一动不动。
到下午
4点钟,已行了
15公里路了,并不辛苦,也不疲乏。女客们要求继续
走到晚上。这时,路转了方向,绕过北面那几座山的山脚,便进入隈帕河流
域了。
那片葱郁的地面似乎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地势平坦,路似乎好走,但
到了边缘地带就大失所望了。草地的尽头是一片开着小白花的树丛,中间夹
杂着高大而繁多的凤尾草。人们想要在小树丛中开辟一条路很难。晚上
8点

钟,那带哈卡利华塔连山的最初几个山丘总算绕过去了,人们就地宿了营。
钟,那带哈卡利华塔连山的最初几个山丘总算绕过去了,人们就地宿了营。
第二天,地理学家一爬起来就比以前放心多了。他对这个新地方不再那
么恐惧了。他所害怕的毛利人并未出现,甚至在梦中也没来威吓过他。他对
此十分满意,并把这种心情告诉给爵士。
“我想,”他对哥利纳帆说,“这次轻松的散步可以顺利完成了,不会
有什么麻烦的。今天晚上我估计可以走到那条河流交汇的地方,上了奥克兰
大路,遇到土人的机会就不多了。”
“离两河相汇处还有多远?”爵士问。
“25公里,和昨天走的路程差不多。”
“但是,树丛是我们的拦路虎,我们走得太慢了。”
“以后不会了,我们沿隈帕河边走,路好走些。”
“那我们动身吧。”
起初几个小时的行程,阻力仍不小。新西兰这个地方,在穿过它的丛林
开出车路之前,只能容许步行的旅客。那些种类繁多的凤尾草和毛利人一样
坚强地捍卫着国土。但是,接近中午,他们到了隈帕河边,从这里沿河岸向
北,就没有什么障碍了。
这里是一片引人入胜的“风景区”,小港纵横,港里的水又清又凉,在
灌木丛中活泼地流着,根据植物学家胡克的调查,新西兰已发现了
2000种植
物,其中五百种是本地特有的。花的种类不多,色彩比较单调,一年生植物
几乎没有,但羊齿类、禾本类和伞形类却十分旺盛。
青葱的地面上,稀稀落落地耸立着一些高树;有开朱红色花朵的“美特
罗西得罗”树,有诺福克松树,有枝条密集向上直挺的罗汉柏,还有一种叫
作“利木”的柏树,样子和欧洲的柏树相差无几。所有这些树干都被多种多
样的凤尾草包围住了。
在树枝中间,在灌木丛上面,则是鹦鹉的王国,它们飞翔着,喧噪着。
一种叫作“卡卡利吉”,绿毛,项下有一条红带;另一种只一般大,叫“南
国老人”,棕红色的羽毛,翅膀下面的颜色特别鲜艳。
麦克那布斯和小罗伯尔居然在行军时也不误打猎,几只鹬鸟和竹鸡成了
他们的战利品。奥比尔一边走,一边拔毛,以免停下来会耽搁路程。
对于地理学家来说,好奇心压倒了旅伴的贪馋,他倒不在乎野味的营养
价值,很想捉一只新西兰的特产鸟。他突然想起一种叫“突衣”的鸟,那种
鸟生活习惯离奇得很,人们有时叫它“嘲笑专家”,因为它们不断嘲笑;有
时又叫它“司铎”,因为它的黑羽毛带有一条白领子服装。
“这种‘突衣鸟’,”巴加内尔对麦克那布斯说,“冬天长得特别肥,
胖得飞不动了,于是自己开胸破肚,把肚子中的脂肪啄出来,以减轻体重。
这种做法太奇妙了!”
“因为太奇妙了,所以你刚才讲过的话,我一点也不相信!”麦克那布
斯说。
地理学家恨不得捉一只这样的鸟,把它胸前鲜血淋淋的伤痕给那死也不

肯相信的少校看看,可惜他办不到。
肯相信的少校看看,可惜他办不到。
巴加内尔运气真好,他居然有幸把两只“几维”鸟逮住,将来送到巴黎
动物园,鸟笼子上挂着“雅克·巴加内尔先生赠”的牌子,好好满足一下他
的好胜心。
这时,这支旅行队正在精神抖擞地沿着隈帕河岸往下走。这地方荒无人
烟,没有留下人行的痕迹,河水在草丛中或沙滩上流淌。行人可以一直望到
东面封锁河谷的那带小山,小山奇形怪状,侧影浸在朦胧的雾气里,仿佛是
许多巨兽,和生活在洪水前期的那些怪兽差不多,简直可以说是一群长鲸,
突然变成了化石。看着这些高低不平的山峦,就可知道这是一片火山岩地质
构造。本来,新西兰南北二岛就是火山喷发形成。现在,地火在它的脏腑里
奔腾着,使它震动、颤抖,并且有时会从火山口和间歇的沸泉口里冒出来。
下午
4点钟时,大家已顺利地走了
15公里路了,离两河汇合处不到
8公里了,
到了那里就上奥克兰大路了,并且计划在那里宿营。至于那里到京城,2~3
天便可;而且还通邮车,往来于霍克湾和奥克兰之间,半日一次,方便极了。
“因此,”爵士说,“我们今晚还得露宿一次。”
“但愿是最后一次!”地理学家说。
“要是那样就好了。露营实在是一个艰苦的考验。”
“巴加内尔先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两河汇合的地方有一个村落,我
们找个旅馆,在那里休息一夜,好吗?”门格尔船长问。
“是的,有个加那瓦夏村,但在毛利人的这种村子,连个客栈,小酒店
也难以找到,只有一些土人住的茅棚子罢了。我们不但不能在那里过夜,还
要小心地避开它才对。”
“你老是那么怕毛利人,巴加内尔先生!”爵士说。
“我亲爱的爵士,对毛利人还是提防着点好。现在毛利人和英国人关系
紧张,象我们这样的人,他们只愁抓不到,我可不愿尝试他们盛情款待。因
此,我觉得我们还是老实些避开加那瓦夏村,避免和土人碰头为妙。我们一
到德鲁里,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休息,恢复旅途的疲劳了。”
大家很赞成巴加内尔的意见。海伦夫人宁愿在露天过最后一夜,也不愿
去做无畏的冒险。玛丽小姐和她都不要求中途停歇,她们继续沿河岸走去。
两小时后,黄昏笼罩了大地,太阳向西边的地平线上沉下去之前,还利
用云层忽然开朗的机会,射出最后的光芒。东边那遥远的山峰被夕阳的光辉
染成了一片红色。这仿佛是对旅客们行着一个匆匆的敬礼。
爵士一行人加紧了脚步,他们知道,在这高纬地带,黄昏是短促的,黑
夜很快就要降临,他们要在天黑之前赶到两河汇合的地方。这时,地面上升
起了一片浓雾,路已辨别不清了。
视觉虽然被暗影蒙蔽,听觉还算灵敏。不久,愈走愈响的流水声告诉大

家目的地已接近了。8点钟时,旅行队到了两河汇合处,那里,自然免不了
有惊涛的轰鸣声。
“啊!隈卡陀江终于到了,”地理学家叫道,“到奥克兰的路就在这条
江的右岸向上。”
“我们今夜就在此宿营吧,”少校说,“前面有片阴影,大概是片丛林,
正是掩蔽我们的好地方。我们吃完晚饭就休息吧!”
“今天的晚饭只有饼干和干肉了,不要生火。我们飘然而来,明早飘然
而去。真幸运,这片雾叫人家看不见我们,”地理学家说。
大家到了小树林中,听从了巴加内尔的话,静悄悄地吃了晚饭。由于路
途跋涉,个个都疲倦得很,不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

41.41.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江面上弥漫着一片浓雾。空气中饱和的水汽遇冷凝
结,给水面盖上一层厚厚的云。不久,太阳出来,云雾很快消散了。河岸的
景色从浓雾中显露出来,隈卡陀江在晨光中呈现出它美丽的倩影。
一个狭长的半岛,伸在两河之间,上面长满灌木,愈远愈尖,终于在汇
流的地方消失。
隈帕河水流湍急,在和隈卡陀江合流处之前的四分之一公里的地方就挡
住了隈卡陀江水的去路。但是强大而镇静的江水终于制服了猖狂的河水,并
且平平稳稳地拖带着它流入太平洋。
一只船在隈卡陀江中逆流而上,只见它
20米长,2米宽,1米深,船头
高高翘起和威尼斯的交通船一样。这条船是用一棵“卡希卡提”树的树干刳
出来的,船底上铺着一层干的凤尾草。八只桨把船划得象在水面上飞一般,
船尾坐着一个人,手里拿一只长桨操纵着船的航向。
这人是个大个子土人,约有
40~50岁,宽胸,四肢筋肉突起,手脚强劲。
凸出而横布着粗皱纹的额头,恶狠狠的眼光,满脸的凶相,样子十分可怕。
那是一个毛利族的酋长,地位很高,从他满身满脸刻着又细又密的纹身
便知道这一点。两条黑色的螺旋线从他的鹰勾鼻子的两边起,分别绕过嵌着
黄眼珠的眼眶,在额头上交叉起来,然后延伸到浓密的头发丛中消失了。他
那长着白牙的嘴和他的下巴都埋藏在规则的彩色图案里,图案上雅致的涡云
纹相互缠绕着,一直延伸到挺挺的胸脯为止。
刺花,新西兰人又叫“墨刻”,是一种尊荣的最高标志,只有参加过几
场战斗的勇士才有权利刺佩这种光荣的花纹,奴隶和平民是没有资格刺的。
著名的酋长,身上常常刺着动物的图象,只要一看花纹的性质和精细程度,
便知道他们的身份。有些酋长忍受这种疼痛的“墨刻”达
5次之多。在新西
兰这个国度里,地位越高的人,身上的纹身越刺得重重叠叠。
据说,居蒙居威尔对这种刺花的风俗曾介绍过许多有趣的故事。他形象
地把这种“墨刻”比成欧洲许多世家大族所引以自豪的那种族徽。只不过这
两种标志之间有一点不同罢了。欧洲人的族徽通常只能表明本人所建立的功
勋,至于子袭用就毫无表功的意义了;而新西兰人的墨刻则是个人的随身标
记,谁想有权佩戴这种徽记必须曾经表现过非凡的勇武,毫无假冒沿袭的可
能。
此外,纹身除了显示个人的尊贵以外,还有一个实际用途:它可以使皮
肤加厚,抵御天气的变化和蚊虫的螫咬。
至于驾小船的那位酋长,毛利族的花匠用刺花的信天翁的尖骨针在他脸
上已刺过
5遍又密又深的线条了。他显出副骄矜的神态。
他身披一件弗密翁麻织成的宽衫,衫上还缀着狗皮,腰间围着一条短裙,
裙上还保留着最近战斗中染上的血迹。耳垂上挂着绿玉的耳环,颈上抖动着
几重“普那木”珠圈,普那木是一种神圣的玉石,晶莹光亮。他身上还挂有
一支英国造的长枪,和一把两面口“巴士巴士”斧头,长
40公分,翠绿色。
他身边还有
9位级别较低的战士,但都配带武器,样子凶狠,其中几名
在不久前受过伤,他们披着弗密翁麻的大衣,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们脚
边还趴着
3只恶狗。船前部的八位水手仿佛是酋长的奴仆,他们用力地划桨,
小船逆流而上的速度很快。

在这只小船上,还有
10个欧洲俘虏紧紧地挤在一块,脚被拴住,动弹不
得,他们就是爵士一行人。
原来昨夜里,旅伴们竟鬼使神差地钻进土人窝里宿营了。半夜,他们在
睡梦中被抓到小船上来,但未受虐待,他们也打算抵抗,因为抵抗也无用,
武器弹药全落入土人手中。倘若一抵抗,保管自己得先完命。
由于土人讲话中也夹杂着英文,不一会儿,他们就得知这帮人是残兵败
将,死了十有八九,正向隈卡陀江上游撤退。这种酋长的部下大部分被英军

42旅屠杀完了,他回来准备沿江召募士兵,再去和威廉·桑普逊会师,准
备再战。这位毛利族酋长,有一个十分可怕的名字,叫“啃骨魔”,用土语
讲就是“啃敌人四肢的人”。他勇猛,胆大,一般的敌人到了他手里就没有
获得怜悯的希望了。他的名字,英国兵都知道。最近,新西兰的总督要悬赏
捉拿他。
渴望之久的奥克兰既在眼前了,但又不幸地被掠上了贼船,这对旅伴是
多么沉重的打击啊!然而,爵士的脸色从容不迫,他每到大难临头时,总装
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他觉得自己身为丈夫,又是旅行队的队长,应该为大家
树立一个榜样,必要的时候,应该第一个去牺牲。他受宗教的影响很深,他
认为神圣的举动总会感动上帝出来主持公道的。尽管旅途困难重重,他从未
后悔过那慷慨的热情把他引到这野蛮的地方来。
旅伴们同样没有辜负爵士的期望,别人看了他们那种宁静、自豪的气度,
简直不相信他们大难临头。他们在土人面前装出一种傲慢的挺不在乎的样
子,叫那些未开化的土人肃然起敬。一般来说,土人也有很强的自尊心。谁
能以沉着和勇敢赢得别人的尊重,他们就会尊重谁。爵士知道他这样的做法
可以使旅伴和自己免受一些无谓的虐待。
那些土人本生就不爱说话,从离开营地到现在,他们彼此几乎没说上几
句话。爵士心中焦急万分,决定问问酋长准备怎样处置他们。
他对着啃骨魔,用毫不畏惧的语调对他说: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