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塔木德 犹太人的致富圣经

_4 塔木德(犹)
然而,这次他一个子儿都没得到,拉比感到十分奇怪,便询问老板的理由。
那位老问说:「事情十分简单,在你严厉谴责我的时候,我的竞
争对手都害怕了,所以,安息日只有我一个人开店,生意兴隆。而你这次说话很客气,也没什么指责。结果,这样一来大家都敢在安息日营业,我的收入就少了,当然不会再给你钱了。」
犹太商人的这颗发现商机的头脑,可以说是在特定的逆境中磨炼出来的。他们之所以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经商,是因为,他们知道生意在哪里,他们对商机和利润,总有一种超乎常人的敏感。
当初,是因为拉比讲道时不准商店营业,而许多人害怕亵渎神灵,才纷纷歇业。犹太商人没有义务遵守基督教的教义,只要合法,他们当然会拼命大赚特赚。
此外,经济不景气是经营企业难以避免的事,企业的市场版图每次一遇到不景气,就要再重新划定一次,只有体质健全或具有远见的人,才能存活或扩大市场占有率。
不景气经常让「体质欠佳」的企业提前退出市场,也使潜在的金 融弊端加速引爆,同时也对习惯奢靡生活的人,有反省的机会。
因此,从长远来看,不景气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事实上,不景气时有人赚钱,也有人赔钱。只有在困境中追求突破、追求成长的,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股市之神」犹太人考夫曼,于1937年出生于德国,因遭受纳粹的迫害,1946年随父母逃到北美定居。他刚到北美时不懂英语,进入学校读书十分困难。但他很有耐性,不怕别人嘲笑,大胆地与小
朋友交谈,为的是向他们学习英语。
此外,他边利用课余时间补习英语,甚至在吃饭时和走路时也背诵英语字汇,才半年的时间,他就能熟练地讲英语了。
他家境不佳,却以半工半读方式读完了大学,并先后获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工作中,他不辞劳苦、刻苦钻研,从银行的最低层工作做起,最后成为世界闻名的所罗门兄弟证券公司主要合伙人之一。而且,他对股市料事如神,也因此成为证券市场的权威之一。
英国大文豪H.G.威尔斯,在他成为文豪前曾从事过近10种职业,但都一无所成。现代著名科学家克达林曾说:「我的成功发明,每项都几乎经过99次的失败。」
在人生游戏中,不如意的事常常有,我们都没有悲观的权利和资格,失败乃是成功必经的过程,关键是要具有过人的耐力和意志力。
昨天或今日的失败,并不意味最后的结局。善用失败与错误的教训,才是自我教育和提高成功机会的最好教材。
最怕的是那些犯上错或失败而一蹶不振的人,一个人没有了意志力,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在不景气刚开始时,资金应尽快退场观望,静待谷底出现,以避免资金贬值;然而也别忽略了进场捡便宜货的时机,因为,不景气时保有现金,将具有较大的议价空间。
此外,也应趁这个时候,全面改善或维修生产设备,以便景气来临时能把握时机。
在景气时,多数工作人员忙于本身事务,很难有时间接受训练,并且不能增强某方面的技术。不景气或企业成长遭遇瓶颈时,应在产品开发、策略调整、制造品质改善、内部管理与人际沟通方面做训练,等景气来时就可以派上用场。
风险,其实是财富的代名词
当机会来临时,不敢冒险的人永远是平庸之辈。--《塔木德》
身处逆境当中,不气馁,不失去希望当然是重要的,承受压力甚至苦难,顽强地忍耐着等待机会更显可贵。
但是,命运的改变往往就在于某一个机会上,抓住这个机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成功与失败均是不可预见的,去做就意味着冒险;而在失败与成功都不可把握时,就更意味着风险很大。那么,面临这样的状况,我们该怎么办?
由于身处逆境当中,我们可以掌握和运用的资源非常有限,往往就是「赌上身家性命,成与不成在此一搏」,赢了,我们的人生就此翻盘,输了,就是一败涂地。
一般人,遇到了决定成败的机会,往往会望而却步,甘愿放弃机会,而勇敢者就会知难而上,激流勇进。
只要我们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各方面的状况,不是盲目冒进,就应该大胆地去尝试,去冒一次险。
「高风险,意味着高报酬」,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会赢得人生;而且,那种面临风险,审慎前进的人生体验,也让我们练就了过人的胆识,这更是宝贵的财富。
犹太人无疑是这种财富的拥有者:他们凭着过人的胆识,抱着乐观从容的风险意识,知难而进,逆流而上,往往赢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这种身临逆境,勇于冒险的进取精神是成就[世界第一商人]的又一重要因素。
犹太人历来以冒险家闻名于世。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冒险家]都是一个贬义的称呼,不过,现在人们的观念终于转变过来了。
人们认识到,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做任何事情都有成功与失败的可能。因为在严格来讲,促成一件事情成功的因素太多太复杂了,人的脑袋根本无法掌握那些「未知的变数」,充其量只能掌控其中一小部分。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只是大小不同罢了。
19世纪80年代,关于是否购买利马油田的问题,洛克菲勒和股东们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利马油田是当时新发现的油田,地处俄亥俄州西北与印第安那东部交界的地带。
那裹的原油有很高的含硫量,经化学反应变成[硫化氢],它发出一种鸡蛋坏掉后的难闻气味,所以人们都称之[酸油]。
当时,没有炼油公司愿意买这种低品质原油,除了洛克菲勒。洛
克菲勒在提出买下油田的建议时,几乎遭到了公司执行委员会所有委员的反对,包括他最信任的几个得力助手。
因为这种原油的质量太差了,价格也最低,虽然油量很大,但谁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提炼。但洛克菲勒坚信一定能找到除去硫的办法。在大家互不相让的时候,洛克菲勒最后[威胁]股东,宣称自己将冒险去进行这计划,并不惜一切代价,谁都不能阻挡他。
委员会在洛克菲勒的强硬态度下被迫让步,最后标准石油公司以 800万美元的低价,买下了利马油田,这是公司第一次购买原油的油田。
此后,洛克菲勒聘请一名犹太化学家花了20万美元,让他前往油田研究去硫问题,实验进行了两年,仍然没有成功,此期间,许多委员对此事仍耿耿于怀,但在洛克菲勒的坚持下,这项希望渺茫的工程仍未被放弃。然而,这真是一件天大的幸事,又过了几年,犹太科学家终于成功了!
这一丰功伟绩,正充分说明了洛克菲勒其有穿透迷雾的远见,也具有比一般大亨更强的冒险精神。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一辈子一帆风顺。
然而,仅得从失败中学到经验和智慧,这才是无可比拟的珍贵财富,只有坦然面对失败的人,才算真正成熟的人。
在这方面,大概没有任何民族比得上犹太人。世界上大部分民族的节日,都含有庆祝的意味,而犹太人的节日大多是为了记取他们曾经遭受的苦难与失败。他们在每一年的节日中,回忆祖先的失败,藉以警惕和自我激励。
犹太女作家戈迪默无疑是犹太民族的骄傲。
她是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的第七位获奖者。然而,这份荣誉是她用40年的心血和汗水得来的,这当中,她多次面临严重的挫败,但她从不放弃自己,也毫不气馁。
她于1923年11月20日出生在约翰尼斯堡附近的小镇-斯普林斯村。她是犹太移民的后裔,母亲是英国人,父亲是来自波罗的海沿岸的珠宝商,幸福的家庭生活,启发了小戈迪默的无限憧憬和梦想。
六岁那年,她抚摸和凝视着自己纤细而柔软的躯体,梦想着当一位芭蕾舞演员,她从剧院里得知,舞台生涯,最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的情感,也许这就是她追求的事业。
于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星期六,她报了名,加入了小芭蕾剧团的行列。但事与愿违,由于体质太弱,她对剧烈活动的舞蹈并不适应,经常被一些小病痛纠缠着。久而久之,小戈迪默只好被迫放弃了这个理想。
遗憾之余,这位倔强的女性暗暗发誓:条条大道通罗马,她终究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然而,命运不但没有赐福给她,反而把她逼上更加痛苦的深渊。八岁时,她又因患病离开了学校,中断了学业,夜晚,她常常流着无奈的泪,期盼着明天身体会好转,然而,天不从人愿,也只好终日坐在床上与书为伴了。
某个明媚的夏日,心烦意乱又十分孤独的戈迪默,偷偷地走上了大街,她想从车水马龙的街面上找到一点快乐。
突然间,她被一块不大不小的木牌所吸引,并久久不愿离开,这木牌上写的是:「斯普林斯图书馆」。
她欣喜若狂,早已将课本读熟了的她,最渴望的莫过于书了。此后,她迷上了这家图书馆,整日泡在书堆里。
图书馆下班铃响了,她却一头钻在桌子底下,等图书馆的大门确实锁上了,她才钻出来,在这自由自在的王国里,她尽情而贪婪地吸吮着知识的营养。就这样,慢慢的,使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那稚嫩的小手拿起了笔,浓烈的情感化为文字流淌在白纸上。那年,她才九岁,文学生涯就此开始。出人意料的,十五岁时,她的第一篇小说在当地一家文学杂志上发表了。
当时,不认识她的人,谁也不知道这些优秀的小说,竟出自一位少女之手。
几年以后,戈迪默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说谎的日子》问世。优美的笔调、深刻的思想内涵,轰动了当时的文坛。戏剧界、文学界几乎同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位女作家。
像一匹野马,戈迪默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漫长的创作生涯,她相继写出10部长篇小说和200多篇短篇小说。惊人的产量,加上精致的品质使她连连获奖:她的《星期五的足迹》获英国史密斯奖;之后她意外地又获得了英国的文学奖。
她说:「我要用心血浸泡笔端,讴歌黑人生活。」满腔的热忱很快就得到报答。她的《对体面的追求》一出版,就成为成名之作,受到了瑞典文学院的注意。
接着,她创作的《没落的资产阶级世界》、《陌生人的世界》和《上宾》等佳作,轻而易举地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然而,就在她春风得意、乘风扬帆之时,一个浪头伴一个旋涡使她又几经挫折,瑞典文学院几次将她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但每次都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得奖。
面对打击,这位弱女子若有所失,她曾在自己的著作扉页上,沉重地写着:「内丁.戈迪默获诺贝尔文学奖」,然后在括弧内写上「失败」两字。然而,暂时失落并没影响她对事业的追求,她一刻也没放松过文学创作。终于,她从荆棘中闯出了一条成功的路。
罗森沃德是全美最大的百货公司西尔斯.娄巴克公司的最大股
东,他也是全美20世纪商界风云人物。然而,这个做服装生意起家的富翁,却也经历了许多创业时的失败与艰辛。
罗森沃德1862年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少年时随家人移居北美,定居在伊利诺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市。
罗森沃德的家境不大好,为了维持生活,中学毕业后,他就到纽约的服装店当跑腿,做些杂工。罗森沃德从年幼时就受犹太人的教育影响,使他拥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他确信凡人皆有出头日,一个人只要选定了目标,然后坚持不懈地往目标迈进,百折不挠,胜利一定会酬报有心人的。
罗森沃德本着这种精神,十分卖力地赚了几百块钱。
「我要当一个服装店老板。」这是罗森沃德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除了在工作中留心学习和注意动态外,把全部的业余时间用于学习商业知识,找有关的书刊阅读。
到了1884年,他自认为有了经验和小额本钱了,决定自己开设服装店。可是,他的商店门可罗雀,生意极不佳,经营了一年多,把多年辛苦积蓄的一点点血汗钱全部赔光了,商店只好关门,罗森沃德垂头丧气地离开纽约,回伊利诺州去。
痛定思痛,罗森沃德反复思考自己失败的原因。最后,他找出了原因:服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但又是一种装饰品,它既要实用,又要新颖,这才能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而自己经营的服装店,没有
自己的特色,也没有任何新意,再加上自己的商店未建立起商誉,根本没有销售的优势,难怪注定要失败的。
针对自己出师不利的原因,罗森沃德决心改进,他毫不气馁,继续学习和研究服装的经营策略。他一边到服装设计学校去学习,一边进行服装市场考察,特别是对世界各国时装进行专门研究。
几年后,他对服装设计很有心得,对市场行情也看得较清楚。于是,决定重整旗鼓,他硬着头皮向朋友借了几百美元,先在芝加哥开设一问只有10多平方米的服装加工店。
他的服装店除了展出他亲自设计的新款服式图样外,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对已定型的成衣样式做修改,甚至完全按顾客的需求重新设计。因为他的服装设计款式多,新颖精美,再加上灵活经营,很快就得到了客户的欢迎,生意十分兴隆。
两年后,他把自己的服装加工店扩大了数十倍,并把服装店改为服装公司,大量生产各种时装。从此以后,他的营业额快速增加,品牌知名度和口碑也在市场流传开来。
光明,总在黑暗之后
今天将要发生的事我们都还不知道,何必为明天而烦恼。--《塔木德》
人生如棋。
世事总是如此,看起来绝望的棋局,事实上总还有解救办法,就是说,当我们面临任何绝境,永远都还有一步好棋可以走,只要不放弃自己,懂得走了这一步,我们就可以嬴。
生命的天秤,常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摆动不定。只要不放弃希望,永远就不会失去胜利的机会。
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占领了东欧,对犹太人实施非人性的统治,目的就是把他们赶尽杀绝。
在某个小镇上,有个犹太人家庭,一家五口为了躲避德军,只好躲在一间仓库的小阁楼上,吃喝全靠朋友们接济。
每当纳粹巡逻队或者不怀好意的市民走近仓库,他们就吓得噤声凝气,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来。时间一长,他们完全学会了用动作来表达感情。
三个月后的一天,母亲外出觅食未归,关心他们的市民说:「你们的母亲肯定是被德国人抓走了。」
又过了两个月,父亲也一去不回。半年后,叔叔出门不久,孩子们就听到一声枪响。
三个大人相继死去,寻找食物的重担就落在了姐姐肩上,每当仓库附近有风吹草动的声音,姐姐就赶紧掩住弟弟的嘴。
过了一个月,姐姐也永远回不来了。
从此以后,只要听到外面有任何声音,唯一生还的他,只有掩住自己的嘴巴,不让自己发出一点声音。
这是一个犹太人经历的悲惨童年的一幕,相信有过这种经历的儿童,终生都不会忘记他们所遭受的痛苦和磨难。
他们的犹太教信条告诉他们,「只要不断地保持希望的灯火,就不怕黑暗的威胁」,他们每经历一次暴风雨,天空就架起桥一般的美丽彩虹,这预示着不久的将来会有希望到来的,黑暗过去就是光明,这是他们存活下来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他们都不会绝望,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坚强活下去。
「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的,但为什么只有黑眼的部分才能看见东西?」
那是因为,人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人生也是从苦难和黑暗开始,最后才能到达幸福和光明的境地。不要害怕痛苦。因为,一个人只有痛苦到了极点,才能品尝到甜美的果实。这些都是《塔木德》告诉他们的。
犹太人的意识里面,永远充满了痛苦的观念和深深的忧患,他们一生都是这样,他们的思维、他们的灵魂,都是这样的角度来对待和思考问题的。
当他们被生下来的时候,大家不是为他的降临人世而高兴,而是为他哭泣。犹太人的箴言是这样解释的:
「孩子出生时我们觉得高兴,有人去世时我们感到悲伤。其实应该反过来才对。因为孩子出生时,不知今后命运如何,而人死时一切功过已盖棺论定,他们的苦难也结束了。」
犹太的先知们认为人的一生分为六个阶段:
1岁时是国王:家人围绕着他,像服侍国王一样侍奉他,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
6岁的时候是头小猪:喜欢在泥巴里面玩耍。
15岁的时候是小羊:无忧无虑地欢笑、跳跃,享受人生的快乐和自在,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痛苦。
结婚后是只驴子:开始背负着家庭的重担,咬着牙低头,吃力地缓缓前进。
中年时是狗(有时比狗还不如):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摇尾奉承,乞求他人的施舍。
年老时是猴:行为和孩童无异,却没有人去关心他了。
从这些比喻我们可以看出,人的一生,犹太人认为苦难和不如意占十之七八,而幸福和快乐只占人生命运的一小部分。
既然这样,也就不必惧怕痛苦和人生的种种烦恼了,相反的,人生的痛苦和烦恼,反而是愈多愈好。
《塔木德》说:「有10个烦恼,比仅有1个烦恼好得多。」
因为,有10个烦恼的人,不会再害怕烦恼,而只拥有1个烦恼的人,就会整天很烦恼,因为他怕后面还会有更多的烦恼来找他,这种对未来的恐惧,是最折磨人的。
这就是犹太人的人生观:痛苦、才是人生的本质。犹太人的智慧,是很深远的,他们直指生命的真面目,看透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则不算人;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受痛苦折磨,而快乐只是短暂且虚幻的,说穿了只是人的错觉。
人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人生的某个目标而痛苦、努力地生活的,直到人死了,他的一生盖棺定论了,人生任务算完成了,痛苦才算结束。这种人生是苦的观念,一直被他们所深深信仰着。他们经历了最惨绝人寰的屠杀,也经历了到处被驱逐、压迫和歧视的苦难。不管他们走到哪里,欺凌和侮辱就跟随他们到哪里。
他们四处流浪、衣食没有着落,也不知道有谁可以容纳他们。经历了这一切后,他们已经不怕任何苦难了,再大的苦难他们也不觉得苦,因为,他们深知经历过无情苦难的折磨后,他们的生命力和抗压力,已经超越一般人的水准了。
为了生存,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为了生存,他们受尽人间苦难;为了生存,世界上已经没什么事,是他们不能做的。
生命中出现鲶鱼,是件好事
生命有限,时光荏苒,只有奋斗不已,方能生生不息。 ──《塔木德》
犹太人所尊奉的法则就是残酷丛林法则,竞争意味着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我们是在和别人赛跑,也在和自己赛跑,我们能掌控的只有自己,时间永远不停地向前,因此,在时间的追赶下,我们只能不停地向前奔跑。
古代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故事。
挪威的渔民出海去捕沙丁鱼,他们将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抵达码头时,如果鱼仍然活着的话,就可卖很高的价钱。但是,沙丁鱼却很容易在抵达港口前就死掉,于是,他们千方百计地要让鱼活着回海港。
但是,除了一艘渔船外,其他渔船不论如何努力想让沙丁鱼活着,都告失败。这艘成功让沙丁鱼活下来的渔船船长,一直不公开他的秘密,直到他死了以后,人们去参观他的鱼槽,这个秘诀才被揭开:原来,沙丁鱼槽里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
为什么放入一条鲶鱼,就能让沙丁鱼活下去呢?
原来,鲶鱼放进鱼槽内,由于环境陌生,便会四处游动甚至到处挑起骚动,而大量的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形」入侵,自然就紧张起来,于是便不停地游动奋战。这样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被运到了港口。
这就是「鲶鱼效应」。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有不停地战斗,生命力才会源源不绝地出现。只有不停地奋斗,我们在最恶劣环境中,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施特劳斯是著名的梅西百货公司的创始人,也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全美首屈一指的富豪。然而,他最初不过是一个贫困家庭的苦孩子,他生于德国,后移居北美,由于贫困,他不得不在读完初一后就辍学,当了杂货店的童工。
他学历不高,但深受犹太人传统教育的影响,幼小的心灵已播下了为人生奋斗的种子。他想借着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去开拓自己的事业,为了这个目标,他一刻也没有停息过。
他14岁时,白天在杂货店干活,晚上自修读书。他勤奋聪明,做事也十分利落,老板很赏识他,慢慢地,他从打杂工人升为记帐员,又升为营业员,再升到营业部经理,直至最后当上了公司的总经理。
这时,虽然有了可观的收入,但他毫不满足、松懈。接着,他利用自己的积蓄开设了自己的小百货店,取名为梅西百货公司。由于自己的努力和经验,加上成功的销售策略,梅西公司快速发展,几年时
光,便成为一个中等的百货公司,且很有名气。
但他仍不满足于目前的成绩,他决心将梅西办成全美乃至世界一流的百货公司。于是,他主动做市场调查,发现在北美这样的市场,应该运用以顾客为导向的行销策略。
另一方面,他要求公司的销售人员要对公司的商品有相当的了解,真诚为顾客着想,必定要让顾客感到满意。同时,他也推出了「免费送消费者赠品」、「摸彩送奖金」、「新品免费试用」、「新品现场示范」、「时装表演」各种打破传统的促销手法。
就这样,施特劳斯的用心和不断投入心力,终于为公司赢得了成功,打败了同业。
在当时,梅西公司的业绩和信誉远远领先于别的公司。正是在这种不断进步的30多年经营中,梅西公司由小变大,最终成了世界一流的百货公司。
施特劳斯的成功证明了一个道理:只有不停地奔跑,主动出击,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人才能赢得成功,才会在人生和事业当中,永远保持最佳状态;否则,沈溺于一时的成功或安于一时的快活而停下脚步,最后还是会成为别人的手下败将,从市场中消失。
人就是这样,只有在不断地努力中才不会失去斗志。
有位著名的登山家接受记者的访问:「你已经是登山者中最成功
的一位了,为何还要去登那座无人敢登的山?」
他淡淡地说:「因为,山就在那儿。」
的确,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停前进,向更高的山挑战,不是为了别人,也不是为了掌声,而是为了拥有人生的意义。
流下眼泪播种的,必欢呼收割
流下眼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那流着眼泪走出去的,必要欢呼地回来。--(塔木德》
《塔木德》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哈德良皇帝看见一个老人正在努力工作,种植无花果树。他问老人:「你是否期望自己能够享受果实?」
老人回答说:「如果我不能活到吃无花果的时候,我的孩子们将会吃到。又或许上帝会特赦我,让我活久一点。」
「如果你能够得到上帝特赦,而吃到这树的果实,」皇帝对他说,「那就请你告诉我。」
时光流逝,果树竟然在老人的有生之年结出了果实,老人装了满满一篮子无花果来见皇帝。
他见到皇帝时说:「我就是你看过的那个种无花果树的老人,这些无花果是我付心血的成果。」
皇帝命他坐在金椅子上,把他的篮子装满了黄金。这时,皇帝的仆人反对地说:
「皇帝,您想给一个老犹太人那么多奖赏吗?」
皇帝说:「造物主给勤劳者荣誉,难道,我就不能做同样的事情吗?」
皇帝说得很对,对于勤劳的人,造物主总是给他最高的荣誉和奖赏,而那些懒惰的人,造物主不会给他们任何的礼物。
他们在有生之年一无所获,而他们的一生也必将是一事无成的。他们所收获的只有空虚的生活,和无尽的悔恨。
《塔木德》这样劝告世人:
「人生最可怜的是无所事事,最愉快的是为生活而忙碌。」
犹太人崇尚工作,他们讨厌整天清闲、无所事事、到处游走。那样才是他们觉得最难受的事情,而整天勤勉甚至紧张的工作才是他们喜欢的。
勤勉有两种:一种是外力强迫的勤勉,另一种是自愿的。
在犹太人的家庭里,犹太人的父母会培养子女的这种自愿性的勤勉,比如他们的父母们经常会给他们的小孩一份清单:
「吉米拖地15美分,收拾好床铺10美分,清除花园的杂草20 美分。玛丽插花10美分,洗碗10美分、收拾房间30美分。」
而且告诉孩子们这就是他们的零用钱。要零用钱就必须自己好好地干活,不然就不能得到他想要的零用钱。如果他想得到更多的零用钱,那他就只有在家里做更多的事,而他们的父母不会随便地给他们钱的,目的就是鼓励他们多做事。
犹太人父母们这样做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孩子们知道只有努力付出,才可以得到收获,而懒惰的人什么也得不到的。
电报业巨子萨尔诺夫小的时候,家里十分清贫,没有机会读书。读小学的时候,就不得不利用放学时间及假日做工,挣点钱贴补家用。在当他小学快毕业时,父亲又因为长年辛苦而积劳成疾,很早就去世了,他无法继续他的学业,只好辍学当童工。
15岁的他就开始步入了社会,并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他一边赚取微薄的工资补贴家用,一边开始自学。几经周折后,他在一家邮电局找到一份送电报的工作。他工作异常辛苦,一天要送20份电报,为了一份电报,有时候要跑上几公里路。当他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两三点了,他又累又饿,几乎不能再多走一步路了,于是吃了一点饭他就赶紧睡觉,为了多送几份电报,他又不得不在早晨五六点的时候赶到电报大楼。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将来要做一番事业的愿望。于是,他开始学习
当时几乎没有几个人懂的国际摩斯电码操作法。他减少了每天送电报的时间,把时间挤出来学习。当时只有初中程度的他,要学习这样的先进技术,是很难的,但由于他惊人的毅力,居然学会了这项高难度的技术,于是他被破格升为发电报的报务员。
此外,在公司的研究所,他也完成了电气工程学专业,成为当时世界功率最强的电台──马可尼无线电公司的收发报员。
在1912年4月的震惊世界的大型豪华客轮「铁达尼」号遇难的时候,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收到沈船情报的人。
他连绵72个小时守在电报机旁,不间断地收发资讯,长期的电报工作让他敏锐地发现,无线电技术的市场化具有广阔的前景,公司认为他具备了经理人的思维,于是在他30岁的那年,升任为无线电公司──这所超大型高科技公司的总经理。
他这样卓越的成绩,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这些都要完全归功于,他那种顽强坚韧的工作态度带给他的好运。
实际上,所有人要想获得成功,都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血汗,否则是很难成功的。
犹太大亨洛克菲勒的工作异常地勤奋,他常常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有的时候,甚至一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他平均每周工作76 个小时,经常是别人下班了,他还在工作。
他说,如果没有企图心和理想,那一天工作8个小时就可以了,可是,你如果真的想开创事业,那么,人家下班的时候,正是你工作的开始。
别人问他怎么能一天工作20个小时?他却说:「一天工作20个小时怎么够呢?我需要一天工作48个小时。」
人们看到他的时候,他总是在忙于工作,于是人们说洛克菲勒只有睡觉和吃饭的时候不谈工作。这位世界的大富翁,就是这样勤奋地工作,才拥有凡人无法想象的成功事业。
你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们无法左右命运,但也不要被命运所左右。--《塔木德》
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是每个犹太人都在思考和关心的问题。长期的流浪和居无定所,加上始料不及的歧视和压迫,使他们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树立了一种独立的生命意识。
犹太人从小时候就被灌输要有独立自救的意识,以期能在未来的坎坷人生路上应付各种突发状况。这种独立意识的培养,主要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灌输的:只能相信自己,不要相信别人,任何人都不可靠的教育。
每个人在童年时都有一颗纯洁的心,他们并不知道世界的现实面,以觉得世界很美好。他们不仅相信自己,而且信任周围所有的人。如此天真单纯的人,是无法应付复杂且残酷的现实社会的。
由于犹太人生来就处于逆境之中,生存的环境对他们来说真可谓是充满荆棘。要适应这个环境,首先就必须懂得怎样对待自己和他人。因此,犹太人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相信自己,除了自己以外,任何人都是信不得的。
为了达到让孩子们不信任别人的目的,父母时常担任坏角色,不断地骗自己的孩子,同时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双亲在骗自己。每次的上当受骗,都使孩子们意识到,双亲是信不得的,自己至亲的人都信不得,还能去相信谁呢?
下面这一则小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三岁的迈克有一天在客厅里和姐姐玩游戏。当他们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父亲抱住小迈克,把他放在壁橱的上面,并伸出双手做出接住他的样子。
迈克因为父亲参加他们的游戏而感到十分高兴,他望着父亲,毫不犹豫就往下跳。在跳下来的瞬间,父亲却缩回双手,迈克重重地摔在地板上,大哭起来。
他向坐在沙发上的妈妈求救,可是,妈妈却若无其事地坐着,并不去扶他,而是微笑地说:「好坏的爸爸,谁叫你相信他?」
父亲则在一旁站着,用嘲弄的眼光望着可怜的迈克。
这种只相信自己的习惯,是孩子们独立意识形成的基础,它使犹太小孩从小便有独立生活的意识。他们相信,只有自己才能养活自己,靠别人来生活绝对是天真的幻想。因此,他们在任何条件下,都能顽强地生存下去。他们凭借的是白己的能力,再加上强烈的生存意识,他们当然能找到赚钱的好办法,去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和人生困境。
这种「唯我可信」的意识,也使他们在处理所有事务时,总是很小心谨慎,认真思考后再作出抉择,所以,犹太人很少上当受骗,诈骗集团也很少骗到犹太人。
这种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做法,在我们看来虽有些残酷,但绝对是理智且必要的。它正是犹太民族长期流亡,却又能凝聚民族意识的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经营者是掌握自己和公司命运的关键人物,也应具备这种只相信自己的生存法则。这种意识构成了犹太商人自我保护的防护膜,使他们从不掉入别人的商业陷阱。
世间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有不愿成功的人,人们都渴望成功,却都无法承受所要付出的代价。杰出的人物之所以能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能自强不息,并且具有必胜的信念。
生活中总有许多人抱怨自己没好运气,从此自暴自弃,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质,正如拿破仑所言:
「世上没有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
因此,只要选对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坚持下去,自强不息,就一定能成功。
巴拉尼是个犹太人的儿子,年幼时患了骨结核病,由于家境不富
裕,无法医治好,他的膝关节永久性地僵硬了。
但走,他没有因此而丧失生活的信心,相反,却增加了生存下去和创大业的决心。
他立志学学医,历尽艰苦,终于学有所成。
他对医学研究精深,特别对耳科病症有独到研究。他一生发表了 184篇医学研究论文和两本很有研究价值的论著《半规管的生理学与病理学》、《前庭器的机能试验》。
由于研究成果卓著,他获得了所在国奥地利皇家授予的爵位,并于191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让我们再从以色列看看犹太人的自强不息精神,这个国家中犹太民族占主导地位,犹太人占全国人口的83%以上。历尽人间沧桑的犹太人,于1948年才在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的约2万平方公里面积上建立起以色列国,这是一个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国家。全国国土有80%~90%是沙漠和荒丘,几乎全是不毛之地,全国资源贫乏,淡水奇缺。
以色列的犹太人自强不息,靠其民族的顽强意识和智慧,经过 40多年的建国创业,使这块土地出现了举世闻名的奇迹。
不毛之地长出了丰硕的农作物,农业不仅使以色列国民自给自足,而且还成为该国出口赚取外汇的重要项目。他们把荒丘和沙漠开
发成良田,1949年到1984年间,共改造和开发出27.2万公顷可耕土地。由于缺少农业用水,他们便采用远地引水技术和滴灌技术,开源节流,不但解决了用水问题,还成了世界农业用水技术的榜样和先驱。
今天,以色列人口是建国初期的8倍多,该国的农业产量,却比建国初期增长了16倍多。
以色列不但在农业方面得到了惊人成就,工业和其他行业同样也取得了显著发展,现在,以色列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l0000美元,挤入世界经济先进国家的行列。
人的生命虽然各有长短,有人长命百岁,有人殒于壮年,但不管怎样,每个人都有其宝贵的一生。这一生,每个人只有一次。因此,人必须珍惜自己难得的一生,在这有限的人生中,用智慧和意志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此人生才了无遗憾。
犹太人大卫.布朗是英国的一位商人,他的发迹过程,就是他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
他出生于1904年,父亲经营一间小型齿轮制造厂,几十年一直惨淡经营,仅可以赚取一点生活费。布朗的父亲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他知道自己已没有成功的机会,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因此,他严格要求布朗勤于学习和读书,每逢假日就规定他到自己的齿轮厂去上班,与工人们一样艰苦地工作,绝无特权。
布朗在家庭的教育下,在工厂里工作和生活了较长时间,养成了艰苦奋斗精神,熟悉了工业技术,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布朗自己的奋斗目标,不在于齿轮厂方面,而是利用自己在齿轮业务上积累的经验,往赛车生产这个目标前进。
他长期观察发现,当代人对汽车使用已普及,他预感汽车大赛将会成为人们的一种流行娱乐。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成立了大卫.布朗公司,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研发设计,采用先进技术设备进行生产。
1948年在比利时举辨的国际汽车大赛中,布朗生产的[马丁]牌赛车一举夺魁,大卫.布朗公司也因此名声大噪,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布朗从此走上成功之路。
犹太人不管是从商从政或从事科学研究,都首重人生目标的设定,唯有先确立目标,才能全力以赴而终至成功。
超越别人,不如超越自己
超越别人的人,不能算真正的成功;超越自己,才是真正的成功--《塔木德》
在中国,道家哲人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征服别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真正的成功者,应该是征服向己的高手。
在犹太人看来,如果能超越自己,那么总有一天,自然就能超越别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两个生命,一个是父母给我们的血肉之躯;而另一个则是我们赋予自己生命的意志;这个生命的意志,就是幻变无常,恒久绵延的创造力。我们如要掌握人生,就要先掌握住内在的动力,这个动力就是超越自我的创造力。
那么,如何来超越自我呢?就是要打破现在的状态,敢于向未知的领域挺进。
犹太裔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人必须经常思考新事物,否则就会变成和机器一样。」
看报纸、看电视最容易养成习惯,每天总有大量的新闻和无聊的电视剧,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如果我们的脑子,被这些琐碎无意义的
讯息塞爆了,就等于是行尸走肉在浪费生命,而不是在享受生命。我们还来不及工作和成就事业,时间就已悄然流逝了。毫无疑问,这样的人生是平庸的人生,更无所谓[自我超越]了。
人是很容易有惰性的,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习惯了现有的生活。例如,朝九晚五一成不变地上班,下班了就躺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看到睡着,隔天一样匆匆忙忙赶着上班,日复一日。这样的生活,如果你仍不觉得无聊或空虚的话,那你真的就是「活死人」了。
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我一辈子就这样活下去吗?难道这就是我的人生吗?我相信:自甘平庸的人是极少数,但是麻木于现有的生活,屈从于自己的旧习性的人却大有人在。
如果我们观察那些令人羡慕的成功人士,去探索他们传奇的人生,就会看到:他们都是在向自己挑战、向别人说[不]的人生勇者。
让我们再来看看罗斯查尔德的金融世家。
这个威震世界、影响欧洲政治经济200多年的家族是从一个叫迈耶.罗斯查尔德的穷光蛋开始的。
迈耶生于1744年德国法兰克福一个脏乱不堪的犹太人社区,他在狂乱的反犹浪潮中渡过了童年。照常理,像他这样的犹太人,能找到一个安稳工作、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就很不错了。
但是,迈耶从来没有忘记他是上帝的[特选子民],他相信只要
自己不断努力,就能不断超越自己。他最早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衣钵,从事古钱币的买卖。
经过二十年的苦心经营,他经营的古钱币激发了人们的兴趣,他也开始了迈向富翁的道路。
然而,他没有在自己习惯的这条发财路上一直走下去,当法兰克福有一家小银行要出让时,迈耶和他的五个儿子为之心动,他们用所有的财产,大胆承接了这家在莱茵河畔的小型银行。
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迈耶父子抓住战乱的机遇,大力拓展银行业务,并又拓展了对战略物资的经营。迈耶经过精心安排,决心和长子阿姆谢尔坐镇法兰克福总部,派三子内森到伦敦开设分行,五子詹姆士到法国巴黎开展生意,二子萨洛蒙到奥地利维也纳建立家族银行,四子卡尔到义大利那不勒斯开设办事处。
就这样,罗斯查尔德家族完成了跨国经营的创举,这一跨越,无疑是他们超越现有经营方式的非凡策略。此时,他们便可以利用当地经营银行的便利,向交战国的王公贵族提供战时急需的物资和贷款,从中获取高额的利息和利润。
战后,他们又广泛涉足有价证券、政府公债、保险等领域,并大力投资采矿、铁路等部门。可以说,罗氏家族对欧洲工业革命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当然,他们的财富也与日俱增,甚至左右着欧洲几个主要国家的经济命脉。
罗斯查尔德家族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至今仍一直恪守艰苦创业的精神。尽管有殷实的家底和显赫的家世,但后代们从不满足于现状,从不沈溺于已有的富贵荣华。相反,他们总在超越现状,超越自我,重新走向其他国家去开拓新的事业。
应该说,正是这种不断自我超越,不断追求上进的精神,成就了罗斯查尔德家族200多年的辉煌。
食品大王也是好来坞影星的保罗.纽曼,他的故事更能说明犹太人如何打破旧有的生活状态。
纽曼是著名的影星,他有杰出的表演才能和先天的强健体魄,他是银幕上的男性偶像。他主演了许多影片,如《上帝喜欢我》、《漫长的夏日》、《在阳台上》、《骗》等,都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他曾五次被提名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到他60岁时,荣膺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圆了自己40年的梦。此外,他还是出色的导演。他在电影上的成就,为他赢得了声誉和财富,他成了一位富有的艺术家。
保罗.纽曼是出生在美国的犹太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小商人,母亲喜欢音乐,艺术。纽曼大学毕业后,留在父亲的商店工作。本来他做一个犹太商人,也可以成功,可他不满足于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于是,在不解和怀疑的目光中,他毅然卖掉了杂货店,把资金投到了演艺界。
他因在《金钱本色》中的成功表演而获奥斯卡奖。保罗.纽曼从商人转型成艺人,使其在新的领域赢得了更大的成功,也开掘了自己在表演上的天赋。
但是,保罗.纽曼的自我超越永远没有完结篇。在某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接触到了一种新的食品。这种新玩意是拌面条用的酱汁,味道非常好,曾经作为商人的纽曼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于是他与朋友合作,投资数十万美元开发这种食品,并成立了保罗.纽曼食品公司。
就这样,他又开始了从艺人成功转型为企业家。最后,他被誉为世界的「食品大王」。
第四章智慧是抢不走的财富
美国联邦政府有一年重新修建自由女神像,但是因为拆除旧神像扔下了大堆大堆的废料。为了清除这些废弃的物品,联邦政府不得已向社会公开招标,希望有人来承包清运这些废料。好几个月过去了,也没人投标。因为在纽约,垃圾处理有严格的规定,稍有不慎就会受到环保组织起诉的。
犹太人麦考尔正在法国旅行,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即终止休假,飞往纽约。看到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他当即就与政府部门签下了承包合约。
消息传开后,纽约许多运输公司都在偷笑,他的许多同事也认为废料回收,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况且能回收的资源价值也实在有限,这一举动未免有点愚蠢。
当大家都在看他笑话的时候,他已开始工作了,他召集一批工人叫他们把废料进行分类,然后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旧木料加工后做成小女神像的底座;废铜、废铝的边角料做成纽约广场的纪念钥匙;甚至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尘,都被他包装了起来,卖给了花店。
结果,这些在别人眼里根本没有用处的废铜、边角料、灰尘都以高出它们原来价值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卖出,而且居然供不应求。不到
三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他甚至把一磅铜卖到了3500美元,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一万倍。
就这样,他摇身一变成为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
拥有富人的气质
想变得富有,你就必须向富人学习。就算在富人堆里站上一会儿也好,至少会沾到富人的气息。--《塔木德》
如果你经常接触富人,就有机会当富人。
拥有一个富人的思维,向富有的人学习他们的经验,和他们相处,你会得到很多启示和发财的机会;而如果你在穷人堆里,你除了学会怎样节俭之外,是什么都得不到的。
穷人的穷,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钱,而是他们根本就缺乏一个赚钱的头脑。富人的富有,也不仅仅因为他们手里拥有大量的现金,而是他们拥有一个赚钱的头脑。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就是财富和头脑的关系:
有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穷人在一起,那个穷人见富人生活是那么的舒适和惬意,于是穷人对富人说:
「我愿意在您府上为您干活三年,我不要一分钱,但是你要让我吃饱饭,并且有地方让我睡觉。」
富人觉得这真是少有的好事,立即答应了这个穷人的请求。三年期满后,穷人离开了富人的家,从此不知去向。
十年又过去了,昔日的那个穷人,竟然已经变得非常富有,以前的那个富人和他相比之下,反而显得很寒酸。于是富人向昔日的穷人要求:愿意出10万块钱,买下他变成这么富有的秘诀。
昔日的那个穷人听了哈哈大笑说:「过去我是用从你那儿学到的经验赚钱,而今天你又用钱买我经验,真是好玩啊!」
原来那个穷人用了三年时间,学到了如何致富的秘诀。于是他赚到了很多钱,变得比那个富人还有钱,那个富人也明白了这个穷人比他富有的原因,这是因为穷人的经验,已经比他多了。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财富,他只好掏钱购买原来的那个穷人的经验。
要想富有,就必须学习富人。只有先去学习,你才会得到他们拥有财富的秘诀。
犹太人特奥的母亲不幸辞世,给他和哥哥卡尔留下的是一个可怜的杂货店。微薄的黄金,简陋的小店,靠着出售一些罐头和汽水之类的食品,一年节俭经营下来,收入微乎其微。
他们不甘心这种穷困的状况,一直探索发财的机会,有一天卡尔问弟弟:
「为什么同样的商店,有的人赚钱,有的人赔钱呢?」
特奥回答说:「我觉得是经营有问题,如果经营得好,小本生意也可以赚钱的。」
「可是经营的诀窍在哪里呢?J
于是他们决定到处看看,有一天他们来到一家「便利商店」,奇怪的是,这家店铺顾客盈门,生意非常好。
这引起了兄弟二人的注意,他们走到商店的旁边,看到门外有一张醒目的红色告示写道:
「凡来本店购物的顾客,请把发票保存起来,年终可凭发票,免费换领发票金额3%的免费商品。」
他们把这份告示看了几遍后,终于明白这家店铺生意兴隆的原因了。原来顾客就是要贪图那年终3%的免费购物。他们一下子兴奋了起来。
他们回到自己的店铺,立即贴上了醒目的告示:「本店从即日起,全部商品降价3%,并保证我们的商品是全市最低价,如有买贵,可到本店找回差价,并有奖励。」
原来他们不仅借用了那个商品免费3%的做法,还提出了全面商品降价3%,自然他们的店铺很快就门庭若市,生意长红,顾客川流
不息。
就这样,他们的阿尔迪商店出现了购物狂潮,他们趁胜追击,阿尔迪商店在这座城市连开了十几家门市,占据了几条主要的街道。从此,凭借这[偷]来的经营秘诀,他们兄弟的店迅速扩充,南到阿尔卑斯山北到弗伦斯堡,到处都看得到密密麻麻的[阿尔迪连锁商店]。
由此可见,当初他们没有学习别人的创意,并加以运用发挥,阿尔迪商店是不会发展这么快的。
财富是靠脑袋赚取的,犹太人说,你的价值就在脑袋,而不是手脚。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就是依靠脑袋发财的,而其他民族的人则是靠手。犹太人在经商的时候显得很轻松,他们其实都是鸭子划水,表面泰然自若,心里却在思考问题。
「钞票有的是,遗憾的是你的口袋太小了。」
这是犹太人的普遍想法。如果你的思维够开阔,那你的钱包就会愈来愈大了。
这就是犹太人的经商原则:要成为成功的商人,他的任务就是,想办法订好一套标准作业程序,剩下的事情就让别人去按表操课,自己等着赚钱就可以了。
《塔木德》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位国王拥有一大片葡萄园,雇了许多工人来照顾,其中有一位工人能力特别强,技艺超群,也有领导能力,于是国王就让他来管理这片园子。
有一天,这位国王来到葡萄园散步,就让他陪同。这天工作完后,工人们排起长队领取工资,所有人的工资都相同,但是当这位看管园子的人领取工资的时候,却遭到了大家的抗议和不满。他们认为这位工人只做了两个小时的事,其他的时间都在陪国王到处闲逛,所以不应该领取与别人一样多的工资。
这时,国王说话了:「我派他来,是因为他熟悉你们的工作,来看管你们的。今天他虽然只做了两个小时的工,但是他走的时候,你们仍然按照他给你们的指令完成了任务,他的能力强,所以两个小时就做完了他一天的工作,所以他的工资和以前一样,这没有什么不对啊!」
因此,工作成就不能以工作时间的长短来计算,也不是根据他做了多少工来看,而应该以他工作所获得的效益的多少来计算。因此,想办法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才是真正聪明的赚钱策略。
令人不可思议的,犹太人在早期就已经这样做了。
1910年,大量的犹太人进入了北美,开始的时候,他们和一起来的英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同样都是做最基层的粗活。
他们每10个人里就有8个是劳动工人,但是不久他们就都不做
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于犹太人来说,开始他们从事这些出卖体力的职业,是由于遭受歧视,缺乏工作机会才不得不这么做,当他们有了基本的生存保证,就不再这样做工。
因为,这些工作的报酬低微,且付出的心力又很多,工作还很不稳定,尤其是这些工作会降低人的身份,让人没有成就感,道是不符合犹太人的理念的。
于是,他们凭着自己良好的教育,积极地去找那些比较体面、薪水报酬高、工作也有前瞻性、有油水可捞的工作。
过了几十年,他们中有不少人已成为百万富翁。著名的罗斯查尔德家族,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闻名的。到了后来,每10个犹太人里,就只剩1个是蓝领工人了,其他人都已成为有产阶级。
这就是两种不同的观念,造成的不同命运:前者依靠自己的智慧变得富有,后者则依旧靠出卖体力来生活,他们的一生也只能继承他们祖先悲惨的被奴役生活。
赚钱靠智慧,不是靠学历
宁可变卖所有的财产,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为了娶得学者的女儿,就是丧失一切也无所谓。--《塔木德》
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将知识视作财富,或许是犹太民族成为世界优秀民族的重要原因。知识固然是劫不走的财富,但它毕竟不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财富,要将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富,就要靠智慧,智慧就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是后天习得的,而智慧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才能累积。一个人或许学识渊博,但他不一定是智者。
就像一个古代的智者,他懂得的知识肯定不多,但他是智者,而我们不是。犹太民族很懂得智慧与知识的区别。在他们看来,只有能够创造财富的人,才真正拥有智慧,也就是说,能够运用在世间让人赚钱的智慧,才是真智慧。
如果你是个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可你却不能用你学到的知识去赚钱,那你顶多就是个学富五车的学者,而不是智者。相反的,如果你是个穷光蛋,也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你能够靠自己的本事成为富翁,犹太人肯定会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他们认为你真正拥有
了赚钱的智慧。
许多人拥有智慧,但是他们的智慧都没有用来创造价值,所以他们始终是十分贫困的。学者应该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获得智慧,而且应该学习那些真正的智慧,可以赚钱的智慧。
智慧可以分为死的智慧和活的智慧,而死的智慧是没有用的假智慧,只能充充门面,做个样子罢了。
世界上每个民族的人都很聪明,但是只有犹太人是最懂得运用智慧的,因为他们知道怎样把自己脑中的智慧,变成他们手中的金钱,这就是犹太人的过人之处。
犹太人常说:「工艺家比宗教家更值得尊敬」。
因为宗教家虽然有知识,但是他的知识没有运用出来,这样的知识等于没有知识。而工艺家虽然知识不多,但是他们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知识完全应用出来,这样他的智慧虽然少,但却是有用的,所以更值得尊敬。
所以,他们认为如果知识不应用到实践中去,知识没有转化为金钱,也是没有价值的。
犹太人对待那些整天只知道学习的人的看法是:「有些人过度钻研学问,以至于无暇了解真相。」他们甚至这样看待死读书的人:学者中也有类似驴马之人,他们只会搬运书本。
在学者中,也有人被比喻成一只载运昂贵丝绸的骆驼,但骆驼与昂贵的丝绸是毫不相干的。
如此说来,他们只是书籍的搬运工而已,根本不算是有知识的人,真正有知识的人,就应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出来,在实际的生活中,创造出他所能创造的价值。
《塔木德》说:「智慧胜过勇气,然而贫穷人的智慧被人藐视,他的话也没人想听。」到了这地步,智慧只有深深地埋藏了,不能有力地展现它应有的价值。
犹太人有则笑话,谈的是智慧与财富的关系:
从前,有两位拉比在交谈:
「智慧与金钱,哪一样比较重要?」
「当然是智慧重要。」
「既然如此,有智慧的人为何要帮富人做事呢?而富人却不替有智慧的人做事?大家都看到,学者、哲学家老是在讨好富人,而富人却对有智慧的人摆出狂态呢?」
「这很简单。有智慧的人知道金钱的价值,而富人却不知道智慧的重要。」
在这个故事里,拉比认识到金钱的价值。他说的很对,有智慧的人应该知道金钱的价值,不应该和金钱脱节。没有金钱的智慧是没有用的智慧,简直没有什么价值。只有让智慧和金钱结合,智慧的价值才能在现实世界中显露出来。
曾经有位叫阿巴的外科医生非常著名,他给人看病是要收费的。当时人们的观念是: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天使,收费是不应该的。那时的医生们,只能在大街上摆上一个箱子,向路人募捐。然而阿巴却定出价目表,公然要向病患收费,人们纷纷指责这位名医,但是阿巴告诉他们:
「不收费的医生,是不值钱的医生。」
智慧是别人抢不走的财富
即使是敌人,当他向你借书的时候,你也要借给他,否则,你便是书本的敌人--《塔木德》
犹太民族是「爱看书的民族」,这个民族对书的崇拜,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已经不是一般的求知好学的人可以比的,他们已经达到了宗教一般的狂热和崇拜。
对于他们来说,书就是他们一切智慧的根源,也是创造财富的根本。
《塔木德》这样说:「把书本当做你的朋友,把书架当做你的庭院,你应该为书本的智慧而骄傲,采其果实,摘其花朵。」他们把这样的箴言一代代地传递给他们的后世子孙,告诉他们一定要勤奋地读书。
此外,为了能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让大家都能热爱学习,他们的犹太教制订了许多的教义。
在传统的犹太家庭里,有一个世代相传的规定:书橱只可放在床头,不可放在床尾。这样的规定就是告诫自己民族的人,书是神圣的,
不能对书本有所不敬。
在犹太人的社区里,常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在旅途中,发现了老家未曾见过的书,他一定会买下这本书,带回去和故乡的人分享。外来的书籍和知识是别人智慧的结晶,应该拿来学习和利用。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