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胡雪岩全集[1]

_70 高阳(当代)
和盈余,听候胡雪岩全权运用,能够“利上滚利”。
“我懂你们的意思。”胡雪岩说,“我要重起炉灶,做几样事业,大家
分开来管,我只抓个总。就好比做皇帝一样,要宰相大臣分开来办事,用不
着我亲自下手。”
“嗯,嗯!”在座的三个人,不约而同地颔首表示同意。
“第一样是钱庄,这方面是我的根本,我也内行,恐怕还是要亲自下手。
第二样是丝,在湖州,我交给陈世龙,在上海,我交给老古。”
“好的!”古应春说,“我当仁不让,无需客气。将来茶叶、桐油也好
做洋庄,慢慢儿再说。”
“将来销洋庄都归你一手担当。茶叶、桐油我也想过,只要你认为可以
做,我无不赞成。不过眼前新丝就要上市了,所以要请你赶紧筹划,专心一
致,百事不管。不过..”胡雪岩看一看七姑奶奶,笑笑不再说下去。
这大有皮里阳秋的意味,七姑奶奶免不了要问:“小爷叔,不过什么?”
“不过,”胡雪岩笑道,“百事不管,你们的终身大事是非管不可的。
我也是这样子,别样闲事不能再管,你的这桩大事,非效劳到底不可。当着
五哥在这里,我做大媒的说一句,你们挑日子、办喜事,乾坤两宅,自己商
量,不必我来传话。古家老族长那里的归我疏通,一定不会办不通,你们放
心好了。”
“是的。”尤五点点头说,“这件事,我就这几天要好好谈一谈。现在
且不去说它,小爷叔你再讲你的打算。”
“我还打算办两样事业,一样是典当,一样是药店。药店请刘三爷来做,
典当,我想跟庞二谈一谈,请朱福年帮我的忙。”
对他的这番打算,尤五和古应春默然不置可否,这意思就是不以为然,
在古应春觉得他不宜做此自己不懂的事业,而刘不才的本性,也不宜于苦干
创业,朱福年则相交未几,虽说“南蛮不复反矣”,但他究竟有几许本事,
尚未明了,何以轻付以重任?
尤五也略有这样的想法,此外他还有疑虑,率直问道:“小爷叔,一样
钱庄,一样丝,都是大本钱,你哪里还有余力开当铺、开药店?”
“五哥说到要害上来了。”胡雪岩很起劲地,“自然我都有打算。”
胡雪岩的打算,是凭他的信誉、本领,因人成事。阜康设分号,是庞二
有过承诺,愿意支持的,做丝生意,仍旧是大家集股。开典当的本钱,他看
中了苏州潘叔雅那班富家公子,开药店则预备在江浙官场上动脑筋。
“我再说,为啥要开典当、开药店?这两样事业,一时都无利可图,完
全是为了公益,我开典当是为方便穷人。胡雪岩三个字,晓得的人,也不算
少了,但只有做官的和做生意的晓得,我以后要让老百姓都晓得,提起胡雪
岩,说一声:这个人不错!
事业就会越做越大。为此,我要开药店,这是扬名的最好办法。再说,
乱世多病痛,大乱之后,必有瘟疫,将来药店的生意,利人利己,是一等一
的好事业。”
听得这一说,七姑奶奶首先就钦佩不止,“你听听,”她带点教训意味
地对古应春说:“小爷叔的眼光,才真叫眼光!看到大乱以后了。你要学学
小爷叔。”
“本来就跟小爷叔在学。”古应春转脸问道,“小爷叔,你说开药店的
本钱,出在公家,是怎么个办法?”
“这要靠关系了。军营里自然要用药,我要跟刘三爷商量,弄两张好方
子,真材实料修合起来,譬如刀伤药、诸葛行军散、辟瘟丹之类,要一服见
效,与众不同。这样子就好禀请各路粮台,先定我们多少,领下价款来做本
钱。”
“真是!”七姑奶奶听得眉飞色舞,“我看世界上,没有小爷叔没有办
法的事!”
“七姐,”胡雪岩有些惶恐,“这话捧得我太过分了。一个人的力量到
底有限,就算三头六臂,也办得了多少事?要成大事,全靠和衷共济,说起
来我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朋友。要拿朋友的事当自己的事,朋友才会拿你的
事当自己的事。没有朋友,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还是没有办法。”
“小爷叔这话一针见血,”尤五紧接着他的话说,“我们那一伙弟兄,
都当小爷叔好朋友,现在等着你老发号施令呢!”
“你别忙!我答应替你们筹出一条生路来,一定要做到,说句老实话,
我眼前第一件大事,就是替你们去开路,大致的办法,我已经有了..”
这是胡雪岩另一项与民生国计有关的大事业,他准备利用漕帮的人力、
水路上的势力跟现成的船只,承揽公私货运,同时以松江漕帮的通裕米行为
基础,大规模贩卖粮食。
“乱世米珠薪桂,原因有好多,要一样样去考究。兵荒马乱,田地荒了,
出产少了,当然是一个原因,再有一个原因是交通不便,眼看有米的地方因
运不出,卖不掉,多么可惜!这还不算,最可惜的是糟蹋掉了!有些人家积
存了好多粮食,但打起仗来,烧得光光,或者秋收到了,战事迫近,有稻无
人割,白白作践。能够想办法不糟蹋,你们想,于公于私多么好!”
“有道理!”尤五矍然而起,“前面两个原因,我懂,后面说的这一层
道理,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倒要请教小爷叔,怎么样才能不糟蹋?”
“这就要看局势了。眼要明,手要快,看啥地方快靠不住了,我们多调
船过去,拿存粮抢运出去。能割的稻子,也要抢着割下来。”胡雪岩又说:
“这当然要官府帮忙,或者派兵保护,或者关卡上格外通融,只要说好了,
五哥,你们将来人和、地利都具备,是独门生意。”
尤五和古应春都不作声,两个人将胡雪岩的话,细细体味了一会,才大
致懂得了他的做法。这确是一项别人所抢不去的好生意,但是做起来不容易。
“官场的情形,小爷叔你晓得的,未见得肯帮我们的忙。”
“一定肯!只看怎样说法?其中还有个道理:打仗两件事,一是兵,二
是粮,叫做足食足兵。粮食就这么多,双方又是在一块地方,我们多出一分
粮食,长毛就少一分粮食,一进一出,关系不轻。所以,我去一说这层道理,
上头一定会赞成。”
“对!”尤五问道:“小爷叔你预备跟哪个去说?王大老爷?”
“是的。我先跟他去说。事不宜迟,明天我就走!我还有好多法子可以
治长毛,譬如加紧缉私,断绝他们的日用百物的供应之类。”胡雪岩站起身
来,很起劲地挥着手:“做小生意迁就局势,做大生意先帮公家拿局势扭过
来。大局好转,我们的生意就自然有办法。你们等着,看我到了杭州,重起
炉灶,另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本篇终)
编后小语
至此,胡雪岩依靠官府、利用漕帮、结识外商买办、网罗赌徒、拉拢富
商,终于发迹于战乱的年代,在上海、杭州立足。
此后,高阳先生在《红顶商人》和《灯火楼台》等书中,依然以其丰富
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写作功力,铺叙了胡雪岩自上海、杭州发迹后,资财逐
渐过于鼎盛之势,而最终归于破产的过程。书中说道,身为江浙大贾的胡雪
岩,运饷粮助清军解杭州之围,城破,即转倚左宗棠为靠山,为其筹措军饷,
购运西洋新式枪炮,借巨资于洋商,助左宗棠西征并协大办洋务;继而倚仗
官府,扩充实力,操纵了江浙商业,声名盛于东南,直至身受二品顶戴,获
赏穿黄马褂、紫禁城骑马的殊荣,赫赫然成为晚清唯一顶红顶子的商人;胡
雪岩穷奢极侈、酷好女色,在上海、杭州等地,营造多处富丽宅园,姬妾成
群,荒淫无度,以为乐事,十数年间,财势鼎盛至极;不想胡雪岩非真有奇
计雄略,经不住洋商的排挤,商事日渐中落,由盛转衰,终至破产,身败名
裂。胡雪岩因而成为我国近代史中一奇特人物。
高阳先生独具慧眼,落笔如神,情节曲折,人物如生,文字畅达,场景
开阔,使一幅描绘动荡的晚清社会的画面,跃然纸上。
欲知晚清巨贾胡雪岩由商而官、暴起暴落地过程,请见本公司出版的《红
顶商人》和《灯火楼台》等书。《《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 上 作者:高阳 》
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
内容 ">
全屏半屏
短信推荐 转移 打包 发贴 回复 精品收藏 删除
修改 置顶 申请BBS
《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 上 作者:高阳
作者:沉思曲(xxx.xxx.xxx.xxx) 2004/05/06 09:06 字节:251K 点击:645次 帖号:7406
当前论坛: 古典小说之家 [wave99.xilubbs.com] 添加论坛互换联接
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
内容简介
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安徽绩溪人。
台湾著名作家高阳先生在《胡雪岩》(上、中、下)一书中,己讲述到
胡雪岩依靠王有龄在官场中的势力,结交中外各式人物,层层投靠,精巧运
动,经营丝茶、军火生意,大发其财,发迹于上海、杭州。
在本书中,作者讲述了此后发生的故事。太平军李秀成兵围杭州,胡雪
岩间道潜出,购运大批粮食欲解危城之围,无奈城中清军因饥饿而无力突破
铁围接粮,杭州终为太平军雄师所下,王有龄自缢。胡雪岩随即转倚左宗棠
为奥援,为其出谋划策、筹措军饷,镇压太平军。时左宗棠立意办洋务,以
增实力,但钱财匮乏,胡雪岩即以精细的谋划,与洋商谈判,借得巨额资金,
力助左宗棠西征并办洋务,从而开我近代外债的先河。胡雪岩的作为,使他
深得左宗棠器重并出凑保荐,遂蒙廷赏,将受二品顶戴,获赏穿黄马褂、赐
紫禁城骑马的殊荣,赫赫然成为晚清唯一戴红顶子的商人。
高阳先生在其《胡雪岩》、《红顶商人》之后的《灯火楼台》(此书亦
为本公司出版)中,向读者铺叙了胡雪岩在为左宗棠办洋务和镇压捻、回起
义大开钩源,并立功封官之后,商事达于鼎盛,生活极其腐化,因而临近衰
落的过程。
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

“禀大帅”戈什哈向正在“饭后一局棋”的曾国藩请个安说,“浙江的
差官求见。请大帅的示:见是不见?”
曾国藩正在打一个劫,这个劫关乎“东南半壁”的存亡,非打不可,然
而他终于投子而起。
“没有不见之理。叫他进来好了。”
那名差官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行装,九月底的天气,早该换戴暖帽了,
而他仍是一顶凉帽,顶戴是亮蓝顶子,可知是个三品武官。
“浙江抚标参将游天勇,给大帅请安。”那游天勇抢上两步,跪下去磕
头,背上衣服破了个大洞,露出又黄又黑的一块皮肉。
“起来,起来!”曾国藩看他那张脸,仿佛从未洗过似地,内心老大不
忍,便吩咐戈什哈说,“先带游参将去息一息,吃了饭再请过来说话。”
“回大帅的话,”游天勇抢着说道:“卑职奉敝省王抚台之命,限期赶
到安庆,投递公文,请大帅先过目。”
“好,好!你给我。你起来说话!”
“谢大帅!”
游天勇站起身来,略略退后两步,微侧着身子,解开衣襟,取出一个贴
肉而藏的油纸包,厚甸甸地,似乎里面装的不止是几张纸的一封信。
那油纸已经破裂,但解开来看,里面的一个尺把长的大信封却完好如新,
曾国藩接到手里,便发觉里面装的不是纸,是一幅布或绸。翻过来先看信面,
写的是:“专呈安庆大营曾制台亲钧启”,下面署明:“王有龄亲笔谨缄”。
再拆开来,果不其然,是一方折叠着的雪白杭纺,信手一抖,便是一惊,
字迹黑中带红,还有数处紫红斑点,一望而知是血迹。王有龄和血所书的,
只有四个海碗大的字,“鹄候大援”,另有一行小字:“浙江巡抚王有龄谨
率全省数百万官民百拜位求”。
曾国落平生修养,以“不动心”三字为归趋,而此时不能不色变了大营
中的幕友材官,见了这幅惊心动魄、别具一格的求援书,亦无不动容,注视
着曾国藩,要看他如何处置。
曾国落徐徐卷起那幅杭纺,向游天勇说道:“你一路奔波,风尘劳苦,
且先休息。”
“是,多谢大帅。”游天勇肃然答说:“卑职得见大帅,比什么都安慰,
种种苦楚,这时都记不起来了。只求大帅早早发兵。”
“我自有道理。”看他不愿休息,曾国藩便问他浙江的情形,“你是哪
天动身的?”
“卑职是九月二十从杭州动身的。那时余杭已经沦陷。”游天勇答道,
“看样子,现在杭州已经被围。”
“杭州的城池很坚固。我记得《一统志》上说,是十个城门。”曾国藩
念道:“‘候潮听得清波响,涌金钱塘定太平。’宋仁宗的时候,处士徐仲
晦,愿子孙世世不离钱塘,说是永无兵燹之灾。想来杭州可以守得住。”
他念的那两句诗,游天勇倒是听过,是拿杭州的十个城门,候潮门、清
波门等等缀成诗句,至于什么宋朝人的话,他就莫名其妙了。只是听语气,
说杭州守得住便无发兵之意,游天勇大为着急,不能不说话。
“杭州的城坚固,倒是不错。不过守不长久的。”
“喔,”曾国藩叉开五指,抓梳着胡须问:“这是什么道理?你倒说来
我听听。”
“杭州存粮不足..”
杭州虽称富足,但从无积米之家。浙西米市在杭州东北方一百里处的长
安镇,杭州的地主,每年所收租谷,除了留下一家食米之外,都运到长安镇
待价而沽,所以城里无十日之粮。这年春夏,青黄不接之际,米价大涨,而
杭州经过上年二月间的一场激战,城中早已艰苦度日。本来是想等新谷登场,
好好作一番储粮的打算,谁知兵败如山,累累满野,全部落了空。
“唉!”曾国藩深深叹息,“在浙东的张玉良、李定太,如果肯拼命抵
挡一阵就好了。”他接着又问,“守城最要紧的是粮食丰足。王抚台难道就
不想办法?”
“王抚台也在极力想办法,去年就出告示,招商采买,答应所过地方,
免抽厘税。不过路上不平靖,米商都不敢来。”游天勇说,“卑职动身的时
候,听说王抚台预备请胡道台到上海去采办粮食军人,也不知运到了没有?”
“哪个胡道台?”曾国藩问,“是胡元博吗?”
“不是。是胡雪岩。”
“喔,喔,是他!听说他非常能干?”
“是!胡道台很能干的,杭州城里,大绅士逃的逃,躲的躲,全靠胡道
台出面,借粮借捐维持官军。”
曾国藩点点头,默想了一下杭州的形势,随又问道:“钱塘江南岸呢,
现在浙江的饷源在宁绍,这条路总是畅通的吧?”
“是,全靠这条路。不过..”
“你说!有什么碍口的?”
“回大帅的话,过钱塘江,萧山、绍兴、宁波一带,都归王大臣管,他
路王抚台不和。事情..”游天勇略微摇一摇头,说不下去了。
王大臣是指钦命团练大臣王履谦。曾国藩亦深知其人,并且曾接到他来
信诉苦,说绍兴、宁波两府,每月筹饷十万两银子解送省城,而王有龄未发
一卒渡江。现在听游天勇的话,似乎事实并非如此。但不论谁是谁非,将帅
不和,兵民相仇,总不是好兆。浙江的局势,真个令人灰心。
“你下去休息。”以曾国藩的地位,若有所处置,自不需跟游天勇明说,
更不必向他作何解释,只这样吩咐:“你今晚上好好睡一觉,明来取了回信,
即刻赶回杭州去复命。公文、马匹、盘缠,我会派人给你预备。”
“是!”游天勇站起身来请个安,“多谢大帅。”
* * *
跑上海、安庆的轮船,是英商太古公司的四明号,船上的买办叫萧家骥,
原是上海的富家子,生就一副喜欢搜奇探秘的性格,最初是因为好奇,拜了
古应春做老师学英文。再由他的“师娘”七姑奶奶而认识了“舅舅”尤五,
他跟着七姑奶奶的孩子这样叫,因而对漕帮也有了渊源。但是,他跟胡雪岩
一样,是一个深懂“门槛”里的内幕,却是个在“门槛”外面的“空子”。
为了曾国藩派李鸿章领兵援沪,四明号接连跑了几趟安庆,到得事毕,
已在深秋,萧家骥方得抽空去看古应春。
古应春很得意了,先跟胡雪岩合作丝茶生意,很发了点财,及至江浙局
势大变,丝茶来路中断,改行经营地皮,由于躲避战争的富室大族,纷纷涌
向上海租界,地价大涨特涨,越发财源茂盛。而且近水楼台,选地鸠工购料
都方便,所以在新辟的二马路上,造了一所极精致的住宅,一家三口--七
姑奶奶生了个儿子,倒用了上十口的下人。
他们师弟的感情一向深厚,自然先谈些旅途情况之类的闲话,说不到几
话,听得七姑奶奶的声音,接着便出现在他们面前,浓妆艳抹,一张银盆大
脸,白的格外白,红的格外红,加以首饰炫耀,更令人不可逼视。
“师娘要出门?”萧家骥站起身来招呼。
“是啊,有两个远道来的亲戚,去见见上海的市面。逛逛洋行兜兜
风..”
“这么冷的天去兜风?”古应春打断她的话笑道:“你在发疯!”
古应春就爱捉他妻子话中的漏洞,七姑奶奶听惯了不理他,只管自己往
下说:“中午请客人吃番菜,下午去看西洋马戏。晚上还没有定,要不要在
一起吃饭?”
“不必了!晚上回家吃饭。这两天蟹好,我去弄一篓蟹来。”
“对!”七姑奶奶大为高兴,“今年还没有好好吃过一顿蟹。”接着又
叹口气,“遭劫!兵荒马乱,蟹的来路都断了。这个年头,做人真没味道。”
“好了,好了,不要不知足了!”古应春说,“你住在夷场上,不忧穿、
不优吃,还说做人没有味道,那么陷在长毛那里的人呢?”
“就为的有人陷在长毛那里,消息不通,生死不明,叫人牵肠挂肚,所
以说做人没有味道。”说着,便是满脸不欢。
“顾不得那么多了。”古应春用劝慰的语气说:“你们去逛逛散散心,
晚上回来吃蟹。”
七姑奶奶没有再说什么,低着头走了。
古应春亦不免黯然,“局势很坏。”他摇摇头,“杭州只怕就在这几天
完蛋。”
“胡先生呢?”萧家骥问道,“不晓得在杭州怎么样?”
“没有信来。”古应春忽然流下两滴眼泪,“这么一个好朋友,眼看他
失陷在里面,也不晓得将来还有没有见面的日子?这两天晚上跟你师娘谈起
来,都是一整夜睡不着觉。”
“吉人天相!”萧家骥劝慰他说,“我看胡先生,不管他的相貌、性情、
行为,都不象是遭劫的人。再说,以胡先生的眼光、心思,又哪里会坐困愁
城,束手无策?”
这几句话很有用,古应春想了好一会,点点头说:“我也怎么样都看不
出他是短命相。”
在古家吃了饭,师弟二人,同车而出,古应春将他送到了船公司,自己
便到他的做地产的号子里,派“出店老司务”去买蟹,特为关照:只要好,
价钱不论。
有这一句话,事情就好办了。那老司务也很能干,到内河码头上等着,
等到一只嘉兴来的船,载来十几篓蟹,眼明手快,先把住一篓好的下放手,
然后再谈价钱。
“五钱银子一个,大小不论,这一篓三十二个,格外克己,算十五两银
子。”
“十五两银子,还说克己?”
“要就要,不要拉倒。你要晓得,蟹在嘉兴不贵,这一路到上海,是拿
性命换来的,难道不值五钱银子一个?”说着,货主就要来夺回他的货色。
老司务哪里肯放,但是也不能照数付价,摸出十二两现银,塞到货主手
里,此人不肯接,软磨硬吵,十四两银子成交。
将蟹送到古家,七姑奶奶刚好回家,拿蟹来看,只见金毛紫背,壮硕非
凡,取来放在光滑如镜的福建漆圆桌上,八足挺立,到处横行。那老司务看
着,不由得就咽唾沫。
七姑奶奶本性厚道,也会做人,当时便对老司务说,“买得多了,你拿
几个带到号子里,跟同事分着尝尝。”说着便从篓子里拎了一串出来,恰好
五尖五团,整整十个,就手递了过去。
老司务却不肯要,无奈七姑奶奶执意要大家分尝,只好带了回去。然后
亲自下厨,指挥厨子用紫苏蒸蟹,接着又开箱子找出一套银餐具,小钳子、
小钉锤,做得极其玲玫可爱。
正在吃得热闹的当儿,只见人影幢幢,有人声,也有脚步声。七姑奶奶
天不怕、地下怕,就怕见这种情形,一下子吓得手足发软、脸色苍白,因为
她家在她六岁的时候,遭过一阵火灾,当时的情形就是如此,快三十年了,
印象不消,余悸犹在。
“不要这样子,”她又气又急地喊,“你们在乱什么?”
一句话没有完,只见男仆扶进一个人来,七姑奶奶越发惊心,但总算还
好,一眼瞥见古应春是好好的。他抢上几步,亲手揭开门帘,不断地喊,“扶
好,扶好!”又抽空向里说了句,自是对七姑奶奶而发:“快叫人搬一张藤
靠椅来!”
惊魂初定的七姑奶奶问道:“谁啊?”
不知从哪里闪出来一个萧家骥,接口说道:“胡先生!”
“哪个胡先生?”
“还有哪个?小爷叔!”
七姑奶奶一听心就酸了,急急往门口迎了出去,正好男仆扶着胡雪岩到
门口,灯光映照,哪里还认得出来?
“是小爷叔?”
“七姐!”满脸于思、憔悴异常的胡雪岩勉强笑了笑,露出一嘴森森的
白牙,“是我。”
“真的小爷叔?”七姑奶奶双泪交流,“怎么弄成这个样子?”
“这时候哪里有工夫说话?”古应春不耐烦地催促:“还不快搬藤椅
来?”
七姑奶奶赶紧回身指挥丫头,搬来一张藤椅,铺上褥子,男仆们七手八
脚地将胡雪岩扶着躺下,她这时才发觉,胡雪岩一条腿受伤了。
“快请医生来!拿姜汤!”古应春一叠连声地吩咐:“熬粥!”
事出突兀,七姑奶奶乱了枪法,倒是萧家骇比较镇静:“师父,你让胡
先生先坐定了再说。”
胡雪岩那边坐定下来,已有丫头端来一碗红枣姜汤,他一面喝,一面喘
气,手在发抖,腿在抽筋,那副样子看在七姑奶奶眼里,视线立刻就模糊了。
“这是虚极了!”古应春对他妻子说,“这时候还不能多吃东西,你把
那支老山人参拿出来。”
这是因为胡雪岩已经两个月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坐只小船一路逃出来,
由于身上带着公事,不敢露面,昼伏夜行穿过一个接一个的太平军防区,沿
途也不容易弄到食料,就算有,也不能尽情饱餐,因为肠胃太弱,骤饱之下,
无法消化。相传每年冬天开施粥厂,头一天总有几个穷汉因为过于贪吃而胀
死,七姑奶奶也懂这个道理,急急去取了那支出自大内、珍藏已久的吉林老
山人参来,让胡雪岩嚼咽而食,扶保元气。
“小爷叔,”七姑奶奶望着他那条受伤的腿说:“我看看你的伤口。”
说着,就要伸手去捧他的脚。胡雪岩急忙往里一缩。伤是在嘉兴附近为
太平军盘问时,一句话不对劲被砍了一刀,无医无药,在荒郊野庙胡乱找了
些香灰掩敷,从小褂子上撕了些布条扎紧,如今正在溃烂,血污淋漓,肮脏
不堪,所以胡雪岩不愿让她沾手,“七姐,你不要动它。”胡雪岩说一句便
喘气,停了一下又说了两个字:“我饿!”
“我晓得,我晓得!粥在熬了。”七姑奶奶想到一个办法,“我先弄些
东西来给小爷叔吃。”
她亲自入厨,舀了一碗现成的鸡汤,撇去浮油,撕一块脯子肉剁成肉泥,
倒在汤里,然后取一块米粉做的奶糕,在鸡汤中捣碎泡化,成了一碗“浆糊”,
亲手捧给胡雪岩。
一闻见香味,胡雪岩先就忍不住连连咽回着唾沫,接到手里恨不得一下
子吞进肚里,但他想到,过于露出“馋相”,会伤他们夫妻的心,所以不得
不强自抑制着,装得斯文从容地,一匙一匙舀着吃。
一大碗浆糊吃得光光,实在意有未足,便用无可奈何的声音说道:“七
姐,五脏庙还在造反。”
“小爷叔,”古应春劝他,“等下再吃!”
“喔!”胡雪岩点点头,但脸上是异常失望的神色。
七姑奶奶大为不忍,但也不能不顾他的肠胃,随即说道:“这样吧,弄
点吃不坏的东西来吃。”
于是装了几盘零食,松子、杏仁、蜜枣、金橘饼之类,为他“煞馋”,
而就在这个时候,伤科医生到了,检视伤口,认为相当严重,总要半个月才
能行动。
“这,这办不到,”胡雪岩很着急他说,“至多三、五天,我一定要回
去。”
“什么?”七姑奶奶急急问道,“小爷叔,你还要回去?回杭州?”
“是阿!杭州城里,多少张嘴都朝天张大了在等我。”
“小爷叔是受王抚台的重托,特为到上海来买米的。”古应春向七姑奶
奶解释:“这是救命的事,小爷叔确是不便耽搁,我已经派人去请五哥来商
量了。不过,”他转脸向伤科医生问道:“先生,无论如何要请你费心,不
管用什么贵重药,总要请你想个法子,让我们这位小爷叔,三、五夭以内,
就能走动。”
“真的。”这时的七姑奶奶也帮着恳求,“郎中先生,你要做做好事,
我们这位小爷叔早到一天,杭州城里就要多活好些人。这是阴功积德的大好
事,郎中先生,你一生看过的病人,没有比这位再要紧的。”
最后这句话很有力量,伤科医生大为动容,将他的伤口左看右看,攒眉
咂嘴了好半天,说出一句话来。
“办法是有,只怕病人吃不起痛苦。”
“不要紧!”胡雪岩咬一咬牙说,“什么痛我都不在乎。只要早好!”
“说说容易。”伤科医生大摇其头,“看你的样子,人是虚弱到了极点,
痛得厉害,人会昏过去。等我想想。”他转脸问道:“古先生,你不是认识
外国医生?”
这一说,提醒了古应春,悔恨不迭,只为胡雪岸的模样,令人震惊,一
时昏瞀,竟想不起请西医,如今倒不便“另请高明”了。
“是呀!”他只好先回答了再说。
“外国医生的看法来得慢,不过他们有两样药很管用,你能不能去要点
止痛药来。”
“这,”古应春面有难色,他知道西医跟中医不同,不曾诊视过病人,
不肯随便给药,而且止痛的药也不止一种,有外敷,有内服,“要哪一种止
痛药,总得有个药名才好。”
“药名就说不出来了,叽哩咕噜的洋文,弄不清楚。”伤科医生略停一
下,下了决心,“算了!耽误时候,也不是一回事,我先动手。”
于是他从药箱里取出一个布包,一打开来,雪亮耀眼,是几把大小不同
的刀钳,然后用新棉花擦拭伤口,运刀剜去腐肉,疼得胡雪岩满头大汗。古
应春和七姑奶奶心惊肉跳,也陪着他淌汗,同时还得故作镇静,想出话来安
慰病人,七姑奶奶象哄小孩似地,不断地说:“不疼,不疼,马上就好了。”
毕竟好了,敷上止血定痛的“降香散”,包扎妥当,伤科医生自己也大
大地舒了口气,“总算还好,没有变成破伤风。”他说,“‘金疮出血太多,
其脉虚细者生’。如今千万要好好照料,疏忽不得。”
接着他又说了许多禁忌,不能劳动,不能生气,不能大说大笑,还要“忌
口”,咸、酸、辣和热酒、热汤都不能喝,连热粥也在禁忌之列。
“糟了!”七姑奶奶说,“刚喝了一大碗热鸡汤。”
“喝也喝过了,提它干什么?”古应春说,“以后小心就是了。”
等伤科医生一走,古应春要改请西医来看,七姑奶奶不赞成,胡雪岩也
表示不必,因为他自觉痛楚已经减轻,证明这位伤科医生有些手段,自不宜
更换医生。
“我精神好多了。”胡雪岩说,“办大事要紧。五哥怎么还不来?”
“今天是他一个徒弟续弦;在吃喜酒,我已经派人去追了。
小爷叔,”古应春说:“有事你先分派我。”
“好!”他探手入怀,掏摸了好半天,才掏出一个油纸包,递了给古应
春。
打开油纸包,里面是惊心动魄的王有龄的两通血书,一通致闽浙总督庆
端,乞援以外,更望设法督催一直逗留在衢州的李元度,带领所募的湘勇,
往杭州这方面打,好牵制太平军,减轻杭州的压力。
还有一通是给江苏巡抚薛焕的,要求筹饷筹粮,同时附着一件奏稿,托
薛焕代缮拜发。其中详叙杭州被围绝粮,归咎于驻在绍兴的团练大臣王履谦,
勾结劣绅,把持地方,视省城的危急,如秦人之视越。更骇人听闻的是,居
然唆使手下戕害命官。九月二十四,太平军攻占钱塘江南岸的与杭州隔水相
望的萧山,绍兴知府瘳宗元派炮船,出战拦击,众寡不敌,清军败退。王履
谦和萧、绍一带的团练,平时就与清军不和,猜忌甚深,这时以为炮船通敌,
返回书籍页